CN113261164B - 旋转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1164B
CN113261164B CN201980079448.8A CN201980079448A CN113261164B CN 113261164 B CN113261164 B CN 113261164B CN 201980079448 A CN201980079448 A CN 201980079448A CN 113261164 B CN113261164 B CN 1132611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nnector device
rotary connector
stator
maximum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94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61164A (zh
Inventor
长谷川雄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61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1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61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1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4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with limited rotation angle with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7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between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of the vehicle, e.g. between steering wheel and colum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2Means for accommodating flexible lead within the hold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10Hubs; Connecting hubs to steering columns, e.g. adjust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02G11/0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using take-up reel or dr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旋转连接器装置(1)具有定子(10)和旋转体(20)。定子(10)包含第1定子主体(11)和第2定子主体(30)。旋转体(20)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定子(10)绕旋转轴线(A1)进行旋转。定子(10)和旋转体(20)在定子(10)与旋转体(20)之间划定线缆收纳空间(50),该线缆收纳空间(50)以包围旋转轴线(A1)的方式设置。第2定子主体(30)包含:第1壁(31),其沿着与旋转轴线(A1)平行的轴向(D1)延伸;以及第2壁(32),其沿着轴向(D1)延伸,在与旋转轴线(A1)垂直的径向(D2)上与第1壁(31)隔开间隔地配置。第1壁(31)在径向(D2)上配置在线缆收纳空间(50)与第2壁(32)之间。第1定子主体(11)包含中间壁(15),该中间壁(15)沿着轴向(D1)延伸,在径向(D2)上配置在第1壁(31)与第2壁(32)之间。

Description

旋转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涉及旋转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用于车辆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223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使旋转连接器装置应对各种车辆,优选提高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耐环境性。
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的课题在于提高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耐环境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具有定子和旋转体。定子包含第1定子主体和第2定子主体,该第2定子主体是与第1定子主体分体的部件并且与第1定子主体连结。旋转体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定子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定子和旋转体在定子与旋转体之间划定线缆收纳空间,该线缆收纳空间以包围旋转轴线的方式设置。第2定子主体包含:第1壁,其沿着与旋转轴线平行的轴向延伸;以及第2壁,其沿着轴向延伸,并在与旋转轴线垂直的径向上与第1壁隔开间隔地配置。第1壁在径向上配置于线缆收纳空间与第2壁之间。第1定子主体包含中间壁,该中间壁沿着轴向延伸,并在径向上配置于第1壁与第2壁之间。
在第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第1定子主体的中间壁在径向上配置于第1壁与第2壁之间,因此从定子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的路径变长。因此,异物不容易从定子的外侧侵入到线缆收纳空间,能够提高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耐环境性。
在第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中间壁沿着轴向延伸。
在第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第1壁至少局部地划定线缆收纳空间,因此能够抑制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大型化并且提高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耐环境性。
在第1或第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1壁和第2壁在径向上配置于线缆收纳空间的外侧。
在第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第1壁和第2壁在径向上配置于线缆收纳空间的外侧,因此能够提高容易向外部露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外周部的耐环境性。
在第1~第3特征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1壁具有沿径向划定的第1最大厚度和沿轴向划定的第1最大长度。第1最大长度比第1最大厚度大。
在第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第1最大长度比第1最大厚度大,因此能够进一步延长从定子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的路径。
在第1~第4特征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5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2壁具有沿径向划定的第2最大厚度和沿轴向划定的第2最大长度。第2最大长度比第2最大厚度大。
在第5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第2最大长度比第2最大厚度大,因此能够进一步延长从定子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的路径。
在第1~第5特征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6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中间壁具有沿径向划定的第3最大厚度和沿轴向划定的第3最大长度。第3最大长度比第3最大厚度大。
在第6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第3最大长度比第3最大厚度大,因此能够进一步延长从定子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的路径。
在第1~第6特征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7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2定子主体包含中间槽,该中间槽在径向上设置于第1壁与第2壁之间。中间壁配置在中间槽内。
在第7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中间壁配置在中间槽内,因此能够在从定子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的路径中形成迷宫构造。
在第7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8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2定子主体包含连结部,该连结部将第1壁与第2壁连结。中间槽由第1壁、第2壁以及连结部划定。
在第8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中间槽由第1壁、第2壁以及连结部划定,因此能够在从定子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的路径中可靠地形成迷宫构造。
在第1~第8特征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9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1壁和第2壁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上与中间壁接触。
在第9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壁和第2壁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上与中间壁接触。因此,能够使从定子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的路径变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耐环境性。
在第1~第9特征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0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1壁、第2壁以及中间壁中的至少一个沿着绕旋转轴线划定的周向延伸。
在第10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第1壁、第2壁以及中间壁中的至少一个沿着绕旋转轴线划定的周向延伸,因此能够在周向上确保从定子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的路径变长的范围较大。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耐环境性。
在第10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1壁、第2壁以及中间壁中的至少一个在周向上以9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
在第1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第1壁、第2壁以及中间壁中的至少一个在周向上以9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因此能够在周向上可靠地确保从定子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的路径变长的范围较大。
在第1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1壁、第2壁以及中间壁中的至少一个在周向上以18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
在第1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第1壁、第2壁以及中间壁中的至少一个在周向上以18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因此能够在周向上更可靠地确保从定子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的路径变长的范围较大。
在第1~第12特征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1定子主体包含:基体板,其至少局部地划定线缆收纳空间;以及连结体,其从基体板沿着轴向延伸,并在径向上与中间壁隔开间隔地配置。第2壁在径向上配置于中间壁与连结体之间。
在第1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第2壁在径向上配置于中间壁与连结体之间,因此能够延长从第2壁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的路径并且提高连结体的连结强度。
在第1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2定子主体包含从第2壁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连结体能够以将第2定子主体与第1定子主体连结的方式与突起接触。
在第1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连结体能够以将第2定子主体与第1定子主体连结的方式与突起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定子主体和第1定子主体的连结强度。
在第13或第1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5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2壁包含外周面和设置于外周面的外侧凹部。连结体配置在外侧凹部内。
在第15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连结体配置在外侧凹部内,因此能够抑制定子的大型化并且提高第1定子主体和第2定子主体的连结强度。
在第15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6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中间壁包含中间外周面和设置于中间外周面的中间凹部。中间凹部配置于外侧凹部的径向内侧。
在第16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中间凹部配置于外侧凹部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抑制定子的大型化并且延长从定子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的路径。
在第16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7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2壁包含配置在中间凹部内的突出部。
在第17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第2壁包含配置在中间凹部内的突出部,因此容易进行第1定子主体和第2定子主体的周向的定位。
在第1~第15特征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8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中间壁包含中间外周面和设置于中间外周面的中间凹部。第2壁包含配置在中间凹部内的突出部。
在第18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第2壁包含配置在中间凹部内的突出部,因此容易进行第1定子主体和第2定子主体的周向的定位。
在第1~第12特征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9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1定子主体包含基体板,该基体板至少局部地划定线缆收纳空间并且具有外周部。中间壁从基体板的外周部沿着轴向延伸。
在第19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由于中间壁从基体板的外周部沿着轴向延伸,因此能够确保线缆收纳空间较大,并且延长从定子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的路径。
在第1~第19特征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20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在将定子搭载于车辆主体的情况下,中间壁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旋转轴线靠上侧的位置。
在第20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在将定子搭载于车辆主体的状态下,例如即使液体溢出到旋转连接器装置,也能够通过中间壁可靠地抑制液体向线缆收纳空间的侵入。
在第1~第20特征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2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1壁具有沿轴向划定的第1最大长度。第2壁具有沿轴向划定的第2最大长度。中间壁具有沿轴向划定的第3最大长度。第1最大长度和第2最大长度中的至少一方比第3最大长度长。
在第2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确保第1壁和第2壁中的至少一个与中间壁之间的间隙的长度更长。
在第1~第21特征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2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第2定子主体包含中间槽,该中间槽在径向上设置于第1壁与第2壁之间。中间壁具有沿轴向划定的第3最大长度。中间槽具有沿轴向划定的第4最大长度。第4最大长度与第3最大长度相同或比第3最大长度长。
在第2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确保中间槽的长度更长。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能够提高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耐环境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旋转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另一立体图。
图4是沿图1的线IV-IV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沿图4的线VI-VI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沿图4的线VIII-VIII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另一局部立体图。
图10是沿图4的线X-X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图5所示的定子的第2定子主体的局部立体图。
图13是图5所示的定子的第1定子主体的局部立体图。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与图6对应)。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另一局部剖视图(与图8对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对应或相同的结构。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1具有定子10和旋转体20。旋转体20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定子10绕旋转轴线A1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定子10构成为固定于车辆主体,旋转体20构成为固定于方向盘。
定子10包含第1定子主体11和第2定子主体30。第2定子主体30是与第1定子主体11分体的部件,并与第1定子主体11连结。第1定子主体11构成为固定于车辆主体。
图2是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旋转体2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旋转体20包含旋转板21、筒状部22、连接器收纳部24以及套筒25。旋转板21具有大致环状的形状。筒状部22包含贯通孔22A,该贯通孔22A从旋转板21的内周部沿着旋转轴线A1延伸,供转向轴通过。贯通孔22A沿着旋转轴线A1延伸。套筒25具有环状的形状,并安装于筒状部22。
连接器收纳部24设置在旋转板21上。例如,与设置于方向盘的多个电气设备(例如,喇叭开关和气囊单元)连接的多个电连接器被收纳在连接器收纳部24中。
图3是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1具有定子电连接器40和壳体罩45。定子电连接器40和壳体罩45安装于定子10。定子电连接器40与设置于车辆主体的电气设备(例如,控制装置和电池)的电连接器连接。
图4是沿图1的线IV-IV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定子10和旋转体20在定子10与旋转体20之间划定线缆收纳空间50,该线缆收纳空间50以包围旋转轴线A1的方式设置。例如,线缆收纳空间50呈环状。旋转连接器装置1具有电缆60。电缆60配置在线缆收纳空间50内,并与定子电连接器40(图1)电连接。电缆60具有挠性,并且具有平坦的形状。电缆60也被称为柔性扁平线缆。
图5是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定子1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5所示,第1定子主体11包含基体板12。基体板12包含开口12A,并具有环状的形状。第1定子主体11包含连接器收纳部13和多个固定部14。连接器收纳部13从基体板12沿着轴向D1延伸,例如收纳热转向用的电连接器。多个固定部14从基体板12向径向外侧突出。固定部14构成为固定于车辆主体,具有固定孔14A。第1定子主体11包含中间壁15。中间壁15沿着轴向D1延伸。具体而言,中间壁15从基体板12沿着轴向D1延伸。
图6是沿图4的线VI-VI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基体板12至少局部地划定线缆收纳空间50。基体板12具有外周部12B。中间壁15从基体板12的外周部12B沿着轴向D1延伸。
第2定子主体30包含第1壁31和第2壁32。第1壁31沿着与旋转轴线A1平行的轴向D1延伸,至少局部地划定线缆收纳空间50。第2壁32沿着轴向D1延伸,在与旋转轴线A1垂直的径向D2上与第1壁31隔开间隔地配置。第1壁31在径向D2上配置于线缆收纳空间50和第2壁32之间。第1壁31和第2壁32在径向D2上配置于线缆收纳空间50的外侧。第2壁32配置于第1壁31的径向外侧。中间壁15在径向D2上配置于第1壁31和第2壁32之间。
第2定子主体30包含在径向D2上设置于第1壁31和第2壁32之间的中间槽33。中间壁15配置在中间槽33内。第2定子主体30包含将第1壁31和第2壁32连结起来的连结部34。中间槽33由第1壁31、第2壁32以及连结部34划定。第1壁31和第2壁3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D2上与中间壁15接触。第1壁31和第2壁3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与基体板12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壁31和第2壁32能够在径向D2上与中间壁15接触。第1壁31和第2壁32与基体板12接触。通过第1壁31、第2壁32以及基体板12来进行第1定子主体11和第2定子主体30的轴向D1的定位。中间壁15与连结部34在轴向D1上是分离的。但是,第1壁31和第2壁3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中间壁15接触。第1壁31和第2壁32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与基体板12沿轴向D1分离。另外,也可以在第1壁31与中间壁15之间以及第2壁32与中间壁15之间设置粘接层等结合构造。
第1壁31具有沿径向D2划定的第1最大厚度T11和沿轴向D1划定的第1最大长度L11。第1最大长度L11比第1最大厚度T11大。第2壁32具有沿径向D2划定的第2最大厚度T21和沿轴向D1划定的第2最大长度L21。第2最大长度L21比第2最大厚度T21大。中间壁15具有沿径向D2划定的第3最大厚度T31和沿轴向D1划定的第3最大长度L31。第3最大长度L31比第3最大厚度T31大。但是,第1最大长度L11也可以为第1最大厚度T11以下。第2最大长度L21也可以为第2最大厚度T21以下。第3最大长度L31也可以为第3最大厚度T31以下。
第1最大长度L11和第2最大长度L21中的至少一个比第3最大长度L31长。第3最大长度L31比第1最大厚度T11和第2最大厚度T21中的至少一个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最大长度L11和第2最大长度L21比第3最大长度L31长。第3最大长度L31比第1最大厚度T11和第2最大厚度T21长。但是,它们的尺寸关系并不限定于图6所公开的尺寸关系。
中间槽33具有沿轴向D1划定的第4最大长度L41。第4最大长度L41与第3最大长度L31相同或比第3最大长度L31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最大长度L41比第3最大长度L31长。但是,第4最大长度L41也可以与第3最大长度L31相同。
中间槽33具有沿径向D2划定的槽宽T41。槽宽T41与中间壁15的第3最大厚度T31相同或比第3最大厚度T31大。在本实施方式中,槽宽T41比中间壁15的第3最大厚度T31大。但是,槽宽T41也可以与中间壁15的第3最大厚度T3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壁15与基体板12一体地设置为一个单一部件。但是,中间壁15也可以是与基体板12分体的部件。第1壁31、第2壁32以及连结部34相互一体地设置为一个单一部件。但是,第1壁31、第2壁32以及连结部34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是与其他部分分体的部件。
如图4所示,第1壁31、第2壁32以及中间壁15中的至少一个沿着绕旋转轴线A1划定的周向D3延伸。第1壁31、第2壁32以及中间壁15中的至少一个在周向D3上以9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第1壁31、第2壁32以及中间壁15中的至少一个在周向D3上以18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壁31、第2壁32以及中间壁15在周向D3上以9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第1壁31、第2壁32以及中间壁15在周向D3上以18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但是,第1壁31、第2壁32以及中间壁15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在周向D3上以小于180度的范围延伸。第1壁31、第2壁32以及中间壁15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在周向D3上以小于90度的范围延伸。另外,第1壁31、第2壁32以及中间壁15分别沿着周向D3连续地延伸,第1壁31、第2壁32以及中间壁15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沿周向D3断续地设置。
中间壁15包含第1端部15A和第2端部15B。中间壁15从第1端部15A绕旋转轴线A1延伸至第2端部15B。第1端部15A和第2端部15B划定以旋转轴线A1为中心的周向范围R1。周向范围R1具有90度以上的中心角。周向范围R1具有180度以上的中心角。但是,周向范围R1的中心角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中,中间壁15包含弯曲部15C、第1平板部15D以及第2平板部15E。弯曲部15C在周向D3上以18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第1平板部15D从弯曲部15C的端部直线延伸,具有第2端部15B。第2平板部15E从弯曲部15C的另一端部直线延伸,具有第1端部15A。在从沿着旋转轴线A1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中间槽33具有与中间壁15互补的形状。
弯曲部15C划定以旋转轴线A1为中心的周向范围R2。弯曲部15C在周向范围R2中以旋转轴线A1为中心呈圆弧状延伸。周向范围R2具有90度以上的中心角。周向范围R2具有180度以上的中心角。但是,周向范围R2的中心角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第1壁31包含第1端部31A和第2端部31B。第1壁31从第1端部31A绕旋转轴线A1延伸至第2端部31B。在实施方式中,第1壁31包含弯曲部31C、第1平板部31D以及第2平板部31E。弯曲部31C在周向D3上以18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第1平板部31D从弯曲部31C的端部直线延伸,具有第1端部31A。第2平板部31E从弯曲部31C的另一端部直线延伸,具有第2端部31B。与中间壁15的弯曲部15C相同,弯曲部31C在周向范围R2中以旋转轴线A1为中心呈圆弧状延伸。
第2壁32包含第1端部32A和第2端部32B。第2壁32从第1端部32A绕旋转轴线A1延伸至第2端部32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壁32包含弯曲部32C、第1平板部32D以及第2平板部32E。弯曲部32C在周向D3上以18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第1平板部32D从弯曲部32C的端部直线延伸,具有第1端部32A。第2平板部32E从弯曲部32C的另一端部直线延伸,具有第2端部32B。与中间壁15的弯曲部15C相同,弯曲部32C在周向范围R2中以旋转轴线A1为中心呈圆弧状延伸。
第2定子主体30包含第3壁35。第3壁35从第1壁31沿着周向D3延伸。更详细而言,第3壁35从第1平板部31D向第2平板部31E沿着周向D3延伸。第3壁35与第2平板部31E隔开间隔地配置。第3壁35局部地划定线缆收纳空间50。
第2定子主体30包含线缆通路36。线缆通路36与线缆收纳空间50连接。电缆60通过线缆通路36而从线缆收纳空间50向线缆收纳空间50的外侧引出。线缆通路36包含第1通路36A和第2通路36B。第1通路36A从线缆收纳空间50沿着第1壁31的第2平板部31E延伸。第2通路36B从第1通路36A沿着线缆收纳空间50的外周向第1壁31的第1平板部31D延伸。线缆通路36配置在中间壁15的第1平板部15D与第2平板部15E之间。
图4中的上下方向与将定子10搭载于车辆主体时的定子10的上下方向大致一致。在将定子10搭载于车辆主体的情况下,中间壁15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旋转轴线A1靠上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定子10搭载于车辆主体的情况下,中间壁15的一部分配置于定子10的最上部。在将定子10搭载于车辆主体的情况下,中间壁15配置在比旋转轴线A1靠上侧的整个区域内。
如图5所示,第2定子主体30包含罩部37。在第2定子主体30与第1定子主体11连结的状态下,罩部37局部地覆盖连接器收纳部13。如图4所示,罩部37从第1壁31的第1端部31A和第2壁32的第1端部32A沿着周向D3延伸至第1壁31的第2端部31B和第2壁32的第2端部32B。罩部37将第1壁31的第1端部31A和第2壁32的第1端部32A与第1壁31的第2端部31B和第2壁32的第2端部32B连结。罩部37与第3壁35连结。线缆通路36被划定在第1壁31、第3壁35以及罩部37之间。
如图5所示,第1定子主体11包含连结体16A。连结体16A从基体板12沿着轴向D1延伸。连结体16A将第2定子主体30与第1定子主体11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定子主体11包含多个连结体16A。多个连结体16A沿周向D3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连结体16A配置于在轴向D1上大致相同的位置。多个连结体16A配置于中间壁15的径向外侧。但是,连结体16A的总数和配置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从第1定子主体11中省略多个连结体16A中的至少一个。
第1定子主体11包含追加连结体16B。追加连结体16B配置于与连结体16A在轴向D1上错开的位置。追加连结体16B配置于中间壁15的第1端部15A与第2端部15B之间且与第1端部15A和第2端部15B在轴向D1上错开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定子主体11包含多个追加连结体16B。但是,追加连结体16B的总数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从第1定子主体11中省略多个追加连结体16B中的至少一个。
图7是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局部立体图。如图7所示,连结体16A包含连结槽16C。连结槽16C沿着轴向D1延伸。但是,连结体16A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图8是沿图4的线VIII-VIII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连结体16A在径向D2上与中间壁15隔开间隔地配置。第2壁32在径向D2上配置在中间壁15与连结体16A之间。第2定子主体30包含突起38A。突起38A从第2壁32向径向外侧突出。连结体16A能够以将第2定子主体30与第1定子主体11连结的方式与突起38A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定子主体30与第1定子主体11连结的状态下,突起38A配置在连结槽16C内。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定子主体30包含多个突起38A。突起38A的总数与连结体16A的总数相同。但是,突起38A的总数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图9是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局部立体图。如图9所示,追加连结体16B包含追加连结槽16D。追加连结槽16D沿着轴向D1延伸。但是,追加连结体16B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图10是沿图4的线X-X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第2定子主体30包含追加突起38B。追加突起38B在径向D2上从罩部37向外侧突出。追加连结体16B能够以将第2定子主体30与第1定子主体11连结的方式与追加突起38B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定子主体30与第1定子主体11连结的状态下,追加突起38B配置在追加连结槽16D内。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定子主体30包含多个追加突起38B。但是,追加突起38B的总数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从第2定子主体30中省略多个追加突起38B中的至少一个。
图11是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定子10的第2定子主体30的局部立体图。如图11所示,第2壁32包含外周面32F和外侧凹部32G。外侧凹部32G设置于外周面32F。连结体16A配置在外侧凹部32G内。突起38A配置在外侧凹部32G内。如图12所示,外侧凹部32G沿着轴向D1延伸。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壁32包含多个外侧凹部32G。多个连结体16A分别配置在多个外侧凹部32G内。但是,外侧凹部32G的总数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从第2壁32中省略多个外侧凹部32G中的至少一个。
图13是定子10的第1定子主体11的局部立体图。如图13所示,中间壁15包含中间外周面15F和中间凹部15G。中间凹部15G设置于中间外周面15F。中间凹部15G从基体板12沿着轴向D1延伸。
如图11所示,第2壁32包含配置在中间凹部15G内的突出部32H。第2壁32包含内周面32K。突出部32H从内周面32K向径向内侧突出。第2壁32的内周面32K与中间外周面15F相对。
中间凹部15G配置于外侧凹部32G的径向内侧。在从轴向D1观察的情况下,在周向D3上,中间凹部15G的位置与外侧凹部32G的位置大致相同。外侧凹部32G具有沿周向D3划定的第1周向长度CL1。中间凹部15G具有沿周向D3划定的第2周向长度CL2。连结体16A具有沿周向D3划定的第3周向长度CL3。突出部32H具有沿周向D3划定的第4周向长度CL4。第2周向长度CL2比第1周向长度CL1、第3周向长度CL3以及第4周向长度CL4长。第4周向长度CL4比第1周向长度CL1和第3周向长度CL3长。第1周向长度CL1比第3周向长度CL3长。第1~第4周向长度CL1~CL4的尺寸关系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间凹部15G与外侧凹部32G的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壁15包含多个中间凹部15G。第2壁32包含多个突出部32H。多个突出部32H分别配置在多个中间凹部15G内。中间凹部15G的总数与连结体16A的总数相同。但是,中间凹部15G和突出部32H的总数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中间壁15具有沿径向D2划定的厚度T22。厚度T22被划定在中间凹部15G的范围内。厚度T22比第2最大厚度T21(图6)小。第2壁32具有沿径向D2划定的厚度T32。厚度T32被划定在外侧凹部32G的范围内。厚度T32比第3最大厚度T31(图6)小。厚度T32比厚度T22小。但是,厚度T22和T32的尺寸关系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10所示,第1定子主体11包含中间壁17。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收纳部13包含中间壁17。中间壁17沿着轴向D1延伸。第2定子主体30包含第1壁71和第2壁72。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37包含第1壁71和第2壁72。第1壁71沿着轴向D1延伸,至少局部地划定连接器收纳空间80。连接器收纳空间80与线缆通路36连接。第2壁72沿着轴向D1延伸,在径向D2上与第1壁71隔开间隔地配置。第2壁72配置于第1壁71的径向外侧。中间壁17在径向D2上配置于第1壁71与第2壁72之间。
第2定子主体30包含在径向D2上设置于第1壁71与第2壁72之间的中间槽73。中间壁17配置在中间槽73内。第2定子主体30包含将第1壁71与第2壁72连结的连结部74。中间槽73由第1壁71、第2壁72以及连结部74划定。第1壁71和第2壁7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D2上与中间壁17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壁71和第2壁72能够在径向D2上与中间壁17接触。也可以在第1壁71与中间壁17之间以及第2壁72与中间壁17之间设置有粘接层等结合构造。追加连结体16B与中间壁17连结。追加突起38B从第2壁72向径向外侧突出。
中间壁17、第1壁71以及第2壁72具有与中间壁15、第1壁31以及第2壁32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中间壁17、第1壁71以及第2壁72的详细说明。
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特征如下所述。
(1)如图6所示,在旋转连接器装置1中,由于第1定子主体11的中间壁15在径向D2上配置于第1壁31与第2壁32之间,因此从定子10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50的路径变长。因此,异物不容易从定子10的外侧侵入到线缆收纳空间50,能够提高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耐环境性。
(2)如图6所示,由于第1壁31至少局部地划定线缆收纳空间50,因此能够抑制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大型化并且提高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耐环境性。
(3)如图6所示,由于第1壁31和第2壁32在径向D2上配置于线缆收纳空间50的外侧,因此能够提高容易向外部露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外周部的耐环境性。
(4)如图6所示,由于第1最大长度L11比第1最大厚度T11大,因此能够进一步延长从定子10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50的路径。
(5)如图6所示,由于第2最大长度L21比第2最大厚度T21大,因此能够进一步延长从定子10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50的路径。
(6)如图6所示,由于第3最大长度L31比第3最大厚度T31大,因此能够进一步延长从定子10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50的路径。
(7)如图6所示,由于中间壁15配置在中间槽33内,因此能够在从定子10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50的路径中形成迷宫构造。
(8)如图6所示,由于中间槽33由第1壁31、第2壁32以及连结部34划定,因此能够在从定子10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50的路径中可靠地形成迷宫构造。
(9)如图6所示,第1壁31和第2壁3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D2上与中间壁15接触。因此,能够使从定子10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50的路径变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耐环境性。
(10)如图4所示,由于第1壁31、第2壁32以及中间壁15中的至少一个沿着绕旋转轴线A1划定的周向D3延伸,因此能够在周向D3上确保从定子10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50的路径变长的范围较大。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耐环境性。
(11)如图4所示,由于第1壁31、第2壁32以及中间壁15中的至少一个在周向D3上以9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因此能够在周向D3上可靠地确保从定子10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50的路径变长的范围较大。
(12)如图4所示,由于第1壁31、第2壁32以及中间壁15中的至少一个在周向D3上以18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因此能够在周向D3上更可靠地确保从定子10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50的路径变长的范围较大。
(13)如图8所示,由于第2壁32在径向D2上配置于中间壁15与连结体16A之间,因此能够延长从第2壁32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50的路径并且提高连结体16A的连结强度。
(14)如图8所示,由于连结体16A能够以将第2定子主体30与第1定子主体11连结的方式与突起38A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定子主体30和第1定子主体11的连结强度。
(15)如图11所示,由于连结体16A配置在外侧凹部32G内,因此能够抑制定子10的大型化并且提高第1定子主体11和第2定子主体30的连结强度。
(16)如图11所示,由于中间凹部15G配置于外侧凹部32G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抑制定子10的大型化并且延长从定子10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50的路径。
(17)如图11所示,由于第2壁32包含配置在中间凹部15G内的突出部32H,因此容易进行第1定子主体11和第2定子主体30的周向D3的定位。
(18)如图6所示,由于中间壁15从基体板12的外周部12B沿着轴向D1延伸,因此能够确保线缆收纳空间50较大并且延长从定子10的外侧至线缆收纳空间50的路径。
(19)如图4所示,在将定子10搭载于车辆主体的情况下,中间壁15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旋转轴线A1靠上侧的位置,因此在将定子10搭载于车辆主体的状态下,例如即使液体溢出到旋转连接器装置1,也能够通过中间壁15可靠地抑制液体向线缆收纳空间50的侵入。
(20)如图6所示,由于第1最大长度L11和第2最大长度L21中的至少一个比第3最大长度L31长,因此能够确保第1壁31和第2壁32中的至少一个与中间壁15之间的间隙的长度更长。
(21)如图6所示,由于第4最大长度L41与第3最大长度L31相同或比第3最大长度L31长,因此能够确保中间槽33的长度更长。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4和图15对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201进行说明。旋转连接器装置201除了第1定子主体和第2定子主体以外,其他部分具有与旋转连接器装置1相同的构造。因此,在本说明书中,为了简化说明,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具有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功能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的要素,并省略它们的说明。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201的局部剖视图,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6对应。图15是旋转连接器装置201的另一局部剖视图,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8对应。
如图14和图15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201具有定子210和旋转体20。定子210包含第1定子主体211和第2定子主体230。第2定子主体230是与第1定子主体211分体的部件,并与第1定子主体211连结。定子21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定子10大致相同的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定子主体211和第2定子主体230的位置关系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定子主体11和第2定子主体30的位置关系被调换。
具体而言,第1定子主体211包含中间壁15。第2定子主体230包含第1壁31和第2壁32。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定子主体230包含基体板12。第1壁31和第2壁32从基体板12的外周部12B沿着轴向D1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壁31和第2壁32与基体板12一体地设置成一个单一部件。但是,第1壁31和第2壁32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是与基体板12分体的部件。
在旋转连接器装置201中,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申请中,“具有”及其派生词是对结构要素的存在进行说明的非限制用语,不排除存在未记载的其他结构要素。这也适用于“具备”、“包含”以及它们的派生词。
在本申请中,“第1”或“第2”等序数只是用于识别结构的用语,不具有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例如,虽说存在“第1要素”,但并非隐含地意味着存在“第2要素”,另外,虽说存在“第2要素”,但并非隐含地意味着存在“第1要素”。
另外,本公开中的“平行”“垂直”以及“一致”的表现不应该严格地解释,分别包含“实质上的平行”“实质上的垂直”以及“实质上的一致”的含义。另外,与其他配置相关的表现也不应严格地解释。
另外,本公开中的“A和B中的至少一个”这样的表现例如包含如下的任意一种:(1)仅A;(2)仅B;以及(3)A和B双方。“A、B以及C中的至少一个”这样的表现例如包含如下的任意一种:(1)仅A;(2)仅B;(3)仅C;(4)A和B;(5)B和C;(6)A和C;以及(7)A、B、C全部。在本公开中,“A和B中的至少一个”这样的表现不解释为“A中的至少一个和B中的至少一个”。
显然,根据上述公开内容,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正。因此,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通过与本申请的具体的公开内容不同的方法实施本发明。
标号说明
1、201:旋转连接器装置;10、210:定子;11、211:第1定子主体;12:基体板;12B:外周部;15:中间壁;15F:中间外周面;15G:中间凹部;16A:连结体;20:旋转体;30、230:第2定子主体;31:第1壁;32:第2壁;32F:外周面;32G:外侧凹部;32H:突出部;33:中间槽;34:连结部;38A:突起;50:线缆收纳空间;A1:旋转轴线;D1:轴向;D2:径向;D3:周向;T11:第1最大厚度;T21:第2最大厚度;T31:第3最大厚度;L11:第1最大长度;L21:第2最大长度;L31:第3最大长度;L41:第4最大长度。

Claims (19)

1.一种旋转连接器装置,其具有:
定子,其包含第1定子主体和第2定子主体,该第2定子主体是与所述第1定子主体分体的部件并且与所述第1定子主体连结;以及
旋转体,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
所述定子和所述旋转体在所述定子与所述旋转体之间划定线缆收纳空间,该线缆收纳空间以包围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2定子主体包含:
第1壁,其沿着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轴向延伸;以及
第2壁,其沿着所述轴向延伸,并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径向上与所述第1壁隔开间隔地配置,
所述第1壁在所述径向上配置于所述线缆收纳空间与所述第2壁之间,
所述第1定子主体包含中间壁,该中间壁沿着所述轴向延伸,并在所述径向上配置于所述第1壁与所述第2壁之间,
所述第1壁具有沿所述轴向划定的第1最大长度,
所述第2壁具有沿所述轴向划定的第2最大长度,
所述第2定子主体包含中间槽,该中间槽在所述径向上设置于所述第1壁与所述第2壁之间,
所述中间壁具有沿所述轴向划定的第3最大长度,
所述中间槽具有沿所述轴向划定的第4最大长度,
所述第4最大长度与所述第3最大长度相同或比所述第3最大长度长,以确保所述中间槽的长度更长,
所述第1定子主体包含:
基体板,其至少局部地划定所述线缆收纳空间;以及
连结体,其从所述基体板沿着所述轴向延伸,并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中间壁隔开间隔地配置,
所述第2壁在所述径向上配置于所述中间壁与所述连结体之间,
所述第2定子主体包含从所述第2壁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
所述连结体能够以将所述第2定子主体与所述第1定子主体连结的方式与所述突起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1壁至少局部地划定所述线缆收纳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1壁和所述第2壁在所述径向上配置于所述线缆收纳空间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1壁具有沿所述径向划定的第1最大厚度和沿所述轴向划定的第1最大长度,
所述第1最大长度比所述第1最大厚度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2壁具有沿所述径向划定的第2最大厚度和沿所述轴向划定的第2最大长度,
所述第2最大长度比所述第2最大厚度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中间壁具有沿所述径向划定的第3最大厚度和沿所述轴向划定的第3最大长度,
所述第3最大长度比所述第3最大厚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2定子主体包含中间槽,该中间槽在所述径向上设置于所述第1壁与所述第2壁之间,
所述中间壁配置在所述中间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2定子主体包含连结部,该连结部将所述第1壁与所述第2壁连结,
所述中间槽由所述第1壁、所述第2壁以及所述连结部划定。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1壁和所述第2壁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中间壁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1壁、所述第2壁以及所述中间壁中的至少一个在绕所述旋转轴线划定的周向上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1壁、所述第2壁以及所述中间壁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周向上以9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1壁、所述第2壁以及所述中间壁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周向上以180度以上的范围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2壁包含外周面和设置于所述外周面的外侧凹部,
所述连结体配置在所述外侧凹部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中间壁包含中间外周面和设置于所述中间外周面的中间凹部,
所述中间凹部配置于所述外侧凹部的径向内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2壁包含配置在所述中间凹部内的突出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2、8、11或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中间壁包含中间外周面和设置于所述中间外周面的中间凹部,
所述第2壁包含配置在所述中间凹部内的突出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2、8、11或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1定子主体包含基体板,该基体板至少局部地划定所述线缆收纳空间并且具有外周部,
所述中间壁从所述基体板的所述外周部沿着所述轴向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2、8、11、12、14或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在将所述定子搭载于车辆主体的情况下,所述中间壁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旋转轴线靠上侧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2、8、11、12、14或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1最大长度和所述第2最大长度中的至少一个比所述第3最大长度长。
CN201980079448.8A 2018-12-13 2019-11-18 旋转连接器装置 Active CN113261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3783 2018-12-13
JP2018-233783 2018-12-13
PCT/JP2019/045104 WO2020121741A1 (ja) 2018-12-13 2019-11-18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1164A CN113261164A (zh) 2021-08-13
CN113261164B true CN113261164B (zh) 2024-05-28

Family

ID=71076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9448.8A Active CN113261164B (zh) 2018-12-13 2019-11-18 旋转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1683B2 (zh)
EP (1) EP3896803A4 (zh)
JP (1) JP7371010B2 (zh)
KR (1) KR20210098529A (zh)
CN (1) CN113261164B (zh)
WO (1) WO2020121741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3916A (zh) * 2012-01-30 2013-07-31 耐力株式会社 转动连接装置
CN108886226A (zh) * 2016-03-31 2018-11-23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4082A (en) * 1995-02-21 1997-10-07 Niles Parts Co., Ltd.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JP3408922B2 (ja) * 1996-05-24 2003-05-1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
JP4234446B2 (ja) 2003-01-10 2009-03-0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US7104821B2 (en) * 2004-09-16 2006-09-12 Alps Electric Co., Ltd. Rotary connector
JP4602176B2 (ja) 2005-07-01 2010-12-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5097364B2 (ja) * 2006-06-30 2012-12-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舵角センサ組み込み式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2008007075A (ja) * 2006-06-30 2008-01-17 Yazaki Corp 舵角センサ組み込み式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2008021555A (ja) * 2006-07-13 2008-01-31 Alps Electric Co Ltd 回転コネクタ
JP5259265B2 (ja) * 2008-06-19 2013-08-07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5241016B2 (ja) * 2009-01-29 2013-07-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
JP5117529B2 (ja) * 2010-03-30 2013-01-1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5224404B2 (ja) * 2010-03-30 2013-07-0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5117528B2 (ja) * 2010-03-30 2013-01-1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WO2012042855A1 (ja) * 2010-09-27 2012-04-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4974195B2 (ja) * 2010-10-20 2012-07-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WO2012067257A1 (ja) * 2010-11-19 2012-05-2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CN103262366B (zh) * 2011-03-09 2015-08-19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装置
JP5714996B2 (ja) * 2011-07-12 2015-05-07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4974196B1 (ja) * 2011-09-29 2012-07-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5886148B2 (ja) * 2012-06-21 2016-03-16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WO2014112361A1 (ja) * 2013-01-15 2014-07-2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サ組込回転コネクタ
JP6754377B2 (ja) * 2016-01-08 2020-09-0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WO2017170650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WO2018147448A1 (ja) * 2017-02-10 2018-08-1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3916A (zh) * 2012-01-30 2013-07-31 耐力株式会社 转动连接装置
CN108886226A (zh) * 2016-03-31 2018-11-23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98529A (ko) 2021-08-10
US11901683B2 (en) 2024-02-13
EP3896803A1 (en) 2021-10-20
CN113261164A (zh) 2021-08-13
JP7371010B2 (ja) 2023-10-30
WO2020121741A1 (ja) 2020-06-18
US20210281033A1 (en) 2021-09-09
EP3896803A4 (en) 2022-01-26
JPWO2020121741A1 (ja) 2021-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3705B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camera unit
JP6121053B2 (ja) 車両用制御装置
US11325546B2 (en) Rotary connector
CN113261164B (zh) 旋转连接器装置
US10404134B2 (en) Motor
CN108352756B (zh) 电动机
CN112753140A (zh) 旋转连接器装置
JP5395687B2 (ja) 回転コネクタ
CN112236909B (zh) 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固定体
CN112055920B (zh) 旋转连接器装置和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旋转体
US20230016058A1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EP4123846A1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WO2023033152A1 (ja) リードブロックおよび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CN116365770A (zh) 马达单元
EP2637264B1 (en) Rotary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