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54358A - 一种防眩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眩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54358A
CN108454358A CN201810261786.0A CN201810261786A CN108454358A CN 108454358 A CN108454358 A CN 108454358A CN 201810261786 A CN201810261786 A CN 201810261786A CN 108454358 A CN108454358 A CN 108454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ly variable
information
variable films
dazzling range
high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17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617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543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54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54358A/zh
Priority to US16/652,566 priority patent/US11604394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79723 priority patent/WO201918491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4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transparenc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5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reflectors or 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眩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该装置包括:变色薄膜,设置在车辆外部远光灯与人眼之间的光线路径上;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确定所述变色薄膜上的眩目区域;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降低经由所述眩目区域射入人眼的光线强度。该装置避免了车辆外部远光灯对驾驶员的影响,防止了驾驶员产生眩目,提高了夜间驾驶的安全性。本发明同时提供了该防眩目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包含该防眩目装置的车辆。

Description

一种防眩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眩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在夜间行驶时,通常会使用远光灯来观看前方路面的情况。当会车时,对向车辆的远光灯会对驾驶员眼睛产生较大刺激,造成驾驶员瞬间眩目。根据驾驶员自身视力、周围环境的不同,眩目的持续时间也不同,但眩目持续时间最少也要2秒左右。在这约2秒的时间里,驾驶员如同闭眼开车,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大大降低,不利于驾驶员安全驾驶。另外,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后方车辆远光灯的灯光会照射到车内、外的后视镜上,强光反射到驾驶员的眼睛上,同样会使驾驶员瞬间眩目,影响驾驶员视线,尤其当车高速行驶时,会使刹车距离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夜间驾驶的安全性。
因此,如何消除远光灯对驾驶员的影响以提高夜间驾驶的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眩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以消除远光灯对驾驶员的影响,提高夜间驾驶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眩目装置,设置在车辆上,包括:
变色薄膜,设置在车辆外部远光灯与人眼之间的光线路径上;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确定所述变色薄膜上的眩目区域;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降低经由所述眩目区域射入人眼的光线强度。
可选地,所述变色薄膜为电致变色薄膜,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的电压。
可选地,
所述变色薄膜包括第一变色薄膜,所述第一变色薄膜设置在前挡风玻璃上;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人眼信息和前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前挡风玻璃上的第一眩目区域;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眩目区域控制所述第一变色薄膜,降低所述第一眩目区域的光透过率,
和/或,
所述变色薄膜还包括第二变色薄膜,所述第二变色薄膜设置在后视镜上;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人眼信息和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后视镜上的第二眩目区域;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眩目区域控制所述第二变色薄膜,降低所述第二眩目区域的光反射率。
可选地,所述变色薄膜还包括第三变色薄膜,所述第三变色薄膜设置在后挡风玻璃上;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三处理单元,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人眼信息和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后挡风玻璃上的第三眩目区域;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眩目区域控制所述第三变色薄膜,降低所述第三眩目区域的光透过率。
可选地,所述采集模块包括人眼追踪设备、车辆探测器、第一图像采集器和/或第二图像采集器,所述人眼追踪设备用于采集人眼瞳孔的信息,所述车辆探测器用于采集前方车辆的位置坐标和/或后方车辆的位置坐标,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器用于采集前方车辆的图像,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器用于采集后方车辆的图像。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用于检测前方环境光亮度的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和/或用于检测后方环境光亮度的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当前方环境光亮度和/或后方环境光亮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开启所述采集模块。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光亮度的第三环境光感测模块,当环境光亮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三控制单元还用于开启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和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防眩目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根据以上所述防眩目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采集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
根据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变色薄膜上的眩目区域;
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降低经由所述眩目区域射入人眼的光线强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具体为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的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炫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通过确定变色薄膜上的眩目区域并根据眩目区域控制变色薄膜,达到了降低经由眩目区域射入人眼的光线强度的目的,避免了车辆外部远光灯对驾驶员的影响,防止了驾驶员产生眩目,提高了夜间驾驶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防眩目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防眩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前挡风玻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获得第一眩目区域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前挡风玻璃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防眩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获得第二眩目区域的原理示意图;
图8为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防眩目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获得第三眩目区域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防眩目装置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防眩目装置,设置在车辆上,包括:变色薄膜1,设置在车辆外部远光灯与人眼之间的光线路径上;采集模块2,用于采集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处理模块3,用于根据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确定所述变色薄膜上的眩目区域;控制模块7,用于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降低经由所述眩目区域射入人眼的光线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防眩目装置,通过确定变色薄膜上的眩目区域并根据眩目区域控制变色薄膜,达到了降低经由眩目区域射入人眼的光线强度的目的,避免了车辆外部远光灯对驾驶员的影响,防止了驾驶员产生眩目,提高了夜间驾驶的安全性。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变色薄膜1为电致变色薄膜,控制模块7用于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的电压。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第一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防眩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防眩目装置主要用于防止前方车辆远光灯使驾驶员产生眩目。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变色薄膜1包括第一变色薄膜10,处理模块3包括第一处理单元23,控制模块7包括第一控制单元70,第一控制单元70分别与第一变色薄膜10和第一处理单元23连接。其中,第一变色薄膜10设置在前挡风玻璃上;第一处理单元20用于根据人眼瞳孔信息和前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前挡风玻璃上的第一眩目区域;第一控制单元30分别与第一变色薄膜10和第一处理单元20电连接,第一控制单元30用于根据第一眩目区域控制第一变色薄膜10,降低第一眩目区域的光透过率。
容易理解的是,车辆前方远光灯的透过第一眩目区域的光线会直接射入人眼瞳孔,导致驾驶员眩目。本实施例的防眩目装置,通过确定前挡风玻璃上的第一眩目区域并根据第一眩目区域控制第一变色薄膜,降低了第一眩目区域的光透过率,从而降低了透过第一眩目区域射入人眼瞳孔的光线强度,防止了驾驶员产生眩目,避免了前方车辆远光灯对驾驶员的影响,提高了夜间驾驶的安全性。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前挡风玻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一变色薄膜10包括第一电极层11、第二电极层12以及夹设在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3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12。前挡风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层101、第二玻璃层102和第一变色薄膜10。其中,第一变色薄膜10夹设在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2之间。向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3分别施加电压,电致变色材料层12会根据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3之间的电压差发生颜色改变,从而改变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光透过率。通常,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电压差越大,第一变色薄膜的光透过率越低。容易理解的是,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为二氧化钛、三氧化钨等无机类电致变色材料,也可以为紫罗精类等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在这里不对电致变色材料进行具体限制。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为透明电极层,因此,制作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优选为氧化铟锡等透明导电材料。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图3中的第一变色薄膜夹设在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2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变色薄膜还可以设置在第一玻璃层的背离第二玻璃层的一侧,或者,第一变色薄膜还可以设置在第二玻璃层的背离第一玻璃层的一侧。在实际实施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一变色薄膜在前挡风玻璃上的位置。
为了获得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前方车辆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采集模块2包括人眼追踪设备21、第一车辆探测器221和第一图像采集器222。人眼追踪设备21用于采集人眼瞳孔的信息。第一车辆探测器221用于采集前方车辆相对于第一车辆探测器221的位置坐标,第一图像采集器222用于采集前方车辆的图像,根据前方车辆的图像和前方车辆的位置坐标便可确定前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从而,第一处理单元23对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前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前挡风玻璃上的第一眩目区域的信息。在这里,人眼瞳孔的信息包括人眼瞳孔的位置坐标和人眼瞳孔的视线方向。前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包括前方车辆远光灯的位置坐标。第一眩目区域的信息包括第一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70根据第一眩目区域控制第一变色薄膜10,具体为第一控制单元70根据第一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向对应的第一变色薄膜施加相应电压。
采用人眼追踪设备来采集人眼瞳孔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人眼追踪设备为深度摄像头。在其它实施例中,人眼追踪设备还可以为红外设备等可以采集人眼瞳孔信息的设备。容易理解的是,人眼追踪设备采集到的人眼瞳孔的位置坐标是相对于人眼追踪设备的位置坐标。在实际实施中,人眼追踪设备可以设置在车内,以实现对人眼瞳孔的实时追踪。
容易理解的是,第一车辆探测器221和第一图像采集器222采集得到的前方车辆远光灯的位置坐标是相对于第一车辆探测器221的位置坐标。在具体实施中,第一车辆探测器可以为雷达探测器、超声波探测器等可以探测前方车辆位置的探测器,在本实施例中不对第一车辆探测器进行具体限定。第一图像采集器可以为摄像头等可以成像的装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通常,将第一车辆探测器设置在车辆外侧顶部,第一图像采集器可以设置在车辆前部靠近第一车辆探测器的位置。在这里并不对第一车辆探测器和第一图像采集器的具体设定位置进行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它们设定在车辆上的合适位置。
第一处理单元23用于对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前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前挡风玻璃上的第一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第一处理单元23的工作原理具体大致如下:以车辆上某一确定位置作为坐标原点,由于前挡风玻璃相对于车辆的位置是确定的,那么前挡风玻璃的位置坐标也就是确定的,所以,第一处理单元23中可以预存前挡风玻璃的位置坐标。容易理解的是,人眼追踪设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坐标也是确定的,同理,第一车辆探测器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坐标也是确定的。第一处理单元23对人眼追踪设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坐标和人眼瞳孔的位置坐标进行分析处理,获得人眼瞳孔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坐标。第一处理单元23对第一车辆探测器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坐标、前方车辆的位置坐标以及前方车辆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前方车辆远光灯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坐标。从而,便分别确定了人眼瞳孔、前方车辆远光灯和前挡风玻璃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在这里,人眼瞳孔包括左眼瞳孔、右眼瞳孔,前方车辆远光灯包括前方车辆左远光灯和右远光灯。
图4示出了获得第一眩目区域的原理示意图。在图4中分别示出了位于同一个坐标系中的驾驶员的左眼瞳孔、右眼瞳孔以及前方车辆的左远光灯和右远光灯的信息,其中,左眼瞳孔A的位置坐标为(x1,y1,z1),右眼瞳孔B的位置坐标为(x2,y2,z2),左远光灯C的位置坐标为(x3,y3,z3),右远光灯D的位置坐标为(x4,y4,z4)。容易理解的是,在实际中,当人眼的视线与远光灯照射方向交汇时,人眼会产生眩目。在图4中示出了左远光灯C的照射方向与人眼视线交汇的示意图,同时还示出了右远光灯D与人眼视线交汇的示意图。此时,左远光灯C、右远光灯D分别与左眼瞳孔A、右眼瞳孔B之间的光线路径分别与前挡风玻璃100形成相交区域A1、A2、B1和B2。那么,远光灯通过相交区域的光线会直接照射到人眼瞳孔使人产生眩目。例如,左远光灯C通过相交区域A1的光线会直接照射到左眼瞳孔A,使左眼产生眩目,同理,左远光灯C通过相交区域B1的光线会直接照射到右眼瞳孔B,使右眼产生炫目。因此,相交区域A1、A2、B1和B2即为第一眩目区域。由于左远光灯C、右远光灯D、左眼瞳孔A、右眼瞳孔B和前挡风玻璃100的位置坐标均是确定的,第一处理单元23根据左眼瞳孔、右眼瞳孔以及前方车辆的左远光灯和右远光灯的位置坐标和前挡风玻璃的位置坐标便可以获得相交区域A1、A2、B1和B2即第一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
图5为图3中前挡风玻璃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图5中示出了第一眩目区域M。第一控制单元70根据第一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向对应的第一变色薄膜施加相应电压,具体地,第一电极层11包括多条并行排列的纵向电极,第二电极层12包括多条并行排列的横向电极。根据第一眩目区域M的位置坐标获得第一眩目区域M对应纵向电极111和112以及横向电极131和132。向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3施加相应电压也就是向纵向电极111、112和横向电极131、132分别施加电压,改变纵向电极111、112与横向电极131、132之间的电压差,亦即改变第一眩目区域M对应的电压差,使得第一眩目区域M处的电致变色材料发生颜色改变,例如使第一眩目区域M处的颜色变为黑色,以降低第一眩目区域M的光透过率,从而降低透过第一眩目区域M射入人眼瞳孔的光线强度。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防眩目装置还包括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40和第三控制单元50,如图2所示,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40用于检测前方环境光亮度。当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40检测到前方环境光亮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第三控制单元50用于开启采集模块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40用于检测前方车辆是否开启远光灯,如果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40检测到前方环境光亮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表示前方车辆开启了远光灯,则第三控制单元50开启采集模块2,从而适时降低前挡风玻璃上第一眩目区域的光透过率,降低直接射入人眼瞳孔的光线强度,以防驾驶员产生眩目。当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40检测到前方环境光亮度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表示车辆处于路灯环境或前方车辆只开启了近光灯,此时则不需要启动采集模块2。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防眩目装置还包括第三环境光感测模块60,如图2所示,其用于检测环境光亮度,当第三环境光感测模块60检测到环境光亮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第三控制单元50还用于开启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4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环境光感测模块60用于检测车辆外环境的亮度,当第三环境光感测模块60检测到车辆外环境亮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则表明车辆在夜间行驶,则需要开启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40以检测前方车辆是否开启远光灯。当第三环境光感测模块60检测到车辆外环境亮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则表明车辆在白天行驶,一般不会有车辆开启远光灯,此时不需要开启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40。第二预设阈值为0.5流明~1.5流明,优选为1流明。
容易理解的是,也可以不设置第三环境光感测模块,而是由驾驶员根据车外环境的亮度手动开启或关闭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40。
第二实施例: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防眩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防眩目装置用于同时避免前方车辆远光灯和后方车辆远光灯使驾驶员产生眩目。从图6中可以看出,该防眩目装置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变色薄膜1还包括第二变色薄膜110,处理模块3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123,控制模块7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170。第二变色薄膜110设置在后视镜上,第二处理单元123用于根据人眼信息和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后视镜上的第二眩目区域,第二控制单元170分别与第二变色薄膜110和第二处理单元123电连接,第二控制单元170用于根据第二眩目区域控制第二变色薄膜,降低第二眩目区域的光反射率。
在本实施例中,后方车辆远光灯照射到第二眩目区域的光线会反射进入人眼瞳孔,导致驾驶员眩目。本实施例的防眩目装置,通过确定后视镜上的第二眩目区域并向第二变色薄膜施加相应电压以降低第二眩目区域的光反射率,从而降低了照射到第二眩目区域反射进入人眼瞳孔的光线强度,防止了驾驶员产生眩目,避免了后方车辆远光灯对驾驶员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夜间驾驶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变色薄膜设置在后视镜的可视表面。
为了获得后方车辆的信息,从图6中还可以看出,采集单元2还包括第二车辆探测器1221和第二图像采集器1222。第二车辆探测器1221用于采集后方车辆相对于第二车辆探测器1221的位置坐标,第二图像采集器1222用于采集后方车辆的图像,根据后方车辆的图像和后方车辆的位置坐标便可确定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从而,第二处理单元123对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后视镜上的第二眩目区域的信息。在这里,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包括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位置坐标。第二眩目区域的信息包括第二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第二控制单元170根据第二眩目区域控制第二变色薄膜110,具体为第二控制单元170根据第二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向对应的第二变色薄膜施加相应电压。
容易理解的是,这里的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位置坐标是相对于第二车辆探测器1221的位置坐标。在具体实施中,第二车辆探测器可以为雷达探测器、超声波探测器等可以探测后方车辆位置的探测器,在本实施例中不对第二车辆探测器进行具体限定。容易理解的是,第二车辆探测器可以与第一车辆探测器集成为同一个车辆探测器,也就是说,可以用第一车辆探测器探测后方车辆相对于第一车辆探测器的位置坐标,可以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第二图像采集器可以为摄像头等可以成像的装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通常,将第二车辆探测器设置在车辆外侧顶部,第二图像采集器可以设置在车辆后部靠近第二车辆探测器的位置。在这里并不对第二车辆探测器和第二图像采集器的具体设定位置进行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它们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
第二处理单元123用于对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后视镜上的第二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第二处理单元123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以车辆上某一确定位置作为坐标原点,由于后视镜相对于车辆的位置是确定的,那么后视镜的位置坐标也就是确定的,所以,第二处理单元123中可以预存后视镜的位置坐标。容易理解的是,人眼追踪设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坐标也是确定的,同理,第一车辆探测器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坐标也是确定的。第二处理单元123对人眼追踪设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坐标和人眼瞳孔的位置坐标进行分析处理,获得人眼瞳孔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坐标。第二处理单元123对第一车辆探测器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坐标、后方车辆的位置坐标以及后方车辆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后方车辆远光灯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坐标。从而,便分别确定了人眼瞳孔、后方车辆远光灯和后视镜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在这里,人眼瞳孔包括左眼瞳孔、右眼瞳孔,后方车辆远光灯包括后方车辆左远光灯和右远光灯,后视镜包括左后视镜、车内后视镜和右后视镜。
图7示出了获得第二眩目区域的原理示意图。为了获得第二眩目区域,图7中示出了位于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右眼瞳孔、后方车辆右远光灯、右后视镜以及车内后视镜的位置坐标。
其中,右眼瞳孔B的位置坐标为(x2,y2,z2),右远光灯F的位置坐标为(x6,y6,z6)。容易理解的是,在实际中,当人眼视线与远光灯照射方向在反光镜上交汇时,远光灯的光线会通过反光镜直接射入人眼,使人眼眩目。在图7中同时示出了人眼瞳孔B视线与远光灯F照射方向分别在右后视镜200和车内后视镜300交汇的示意图,在右后视镜200上产生交汇区域C,在车内后视镜300上产生交汇区域C。此时,右眼瞳孔与右远光灯之间的光学路径分别为右远光灯F-交汇区域C/交汇区域D-右眼瞳孔B。那么,右后视镜F照射到交汇区域C或D的光线会通过后视镜反射进入人眼,使人眼产生炫目。也就是说,交汇区域C和交汇区域D即为第二眩目区域。那么,第二处理单元根据右眼瞳孔B、后方车辆右远光灯F、右后视镜200以及车内后视镜300的位置坐标,通过光线反射原理可以分别获得右远光灯F相对于右眼瞳孔在右后视镜上的第二眩目区域C的位置坐标和在车内后视镜上的第二眩目区域D的位置坐标。容易理解的是,图7只是示意性地说明获得第二眩目区域的原理,第二眩目区域并不限于图7中示出的区域。可以根据同样的原理获得左后视镜、右后视镜和车内后视镜上的所有第二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
图8为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第二控制单元130根据第二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向对应的第二变色薄膜施加相应电压,具体地,根据第二眩目区域N的位置坐标获得第二眩目区域N对应纵向电极141和142以及横向电极151和152。向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施加相应电压也就是向纵向电极141、142和横向电极151、152分别施加电压,改变纵向电极141、142与横向电极151、152之间的电压差,亦即改变第二眩目区域N对应的电压差,使得第二眩目区域N处的电致变色材料发生颜色改变,例如使第二眩目区域N处的颜色变为黑色,以降低第二眩目区域N的光反射率,从而降低照射到第二眩目区域N反射进入人眼瞳孔的光线强度。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防眩目装置还包括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140,如图6所示,其用于检测后方环境光亮度。当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140检测到后方环境光亮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第三控制单元50还用于开启第二车辆探测器1221和第二图像采集器12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140用于检测后方车辆是否开启远光灯,如果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140检测到后方环境光亮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表示后方车辆开启了远光灯,则第三控制单元50还开启第二车辆探测器1221和第二图像采集器1222,从而适时降低后视镜上第二眩目区域的光反射率,降低后方车辆远光灯照射到第二眩目区域反射射入人眼瞳孔的光线强度,以防驾驶员产生眩目。当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140检测到后方环境光亮度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表示后方处于路灯环境或后方车辆只开启了近光灯,此时则不需要开启第二车辆探测器1221和第二图像采集器1222。
进一步,当第三环境光感测模块60检测到环境光亮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第三控制单元50还用于开启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140。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三环境光感测模块60检测到车辆外环境亮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则表明车辆在夜间行驶,则需要同时开启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140以检测后方车辆是否开启远光灯。当第三环境光感测模块60检测到车辆外环境亮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则表明车辆在白天行驶,一般不会有车辆开启远光灯,此时不需要开启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40和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140。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防眩目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结合图9,本实施例防眩目装置的工作流程为:第三环境光感测模块检测环境光亮度,判断环境光亮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若否,则结束,若是,则开启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和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
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检测前方环境光亮度,判断前方环境光亮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若否,则结束,若是,则开启采集模块;第一处理模块根据人眼信息和前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前挡风玻璃上的第一眩目区域;第一控制单元根据第一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向第一变色薄膜施加相应电压,降低第一眩目区域的光透过率。
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检测后方环境光亮度,判断后方环境光亮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若否,则结束,若是,则开启采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根据人眼信息和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后挡风玻璃上的第二眩目区域;第二控制单元根据第二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向第二变色薄膜施加相应电压,降低第二眩目区域的光反射率。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防眩目装置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变色薄膜还包括第三变色薄膜,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三处理单元,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第三变色薄膜设置在后挡风玻璃上。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人眼信息和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后挡风玻璃上的第三眩目区域。第三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眩目区域控制所述第三变色薄膜,降低所述第三眩目区域的光透过率。
图10示出了获得第三眩目区域的原理示意图。在第二实施例中,确定了车内后视镜上的第二眩目区域D,并且后挡风玻璃400在车辆的位置是确定的,因此,便可以确定后方车辆远光灯照射到车内后视镜上的第二眩目区域的光线与后挡风玻璃400的相交区域,该相交区域便为第三眩目区域E。也就是说,第三处理单元根据车内后视镜上的第二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位置坐标和后挡风玻璃的位置坐标,确定后挡风玻璃的第三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第三控制单元根据第三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向对应的第三变色薄膜施加相应电压,降低第三眩目区域的光透过率,从而降低射向车内后视镜的第二眩目区域的光线强度,进一步降低经由第二眩目区域反射进入人眼瞳孔的光线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夜间驾驶的安全性。
第三控制单元根据第三眩目区域的位置坐标向第三变色薄膜施加相应电压的原理与第一控制单元向第一变色薄膜施加相应电压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实施例: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防炫目装置。
第五实施例: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以上所述防炫目装置的控制方法。
该控制方法包括:
采集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
根据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变色薄膜上的眩目区域;
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降低经由所述眩目区域射入人眼的光线强度。
其中,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具体为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的电压。
其中,根据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变色薄膜上的眩目区域,可以包括:根据人眼信息和前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前挡风玻璃上的第一眩目区域;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降低经由所述眩目区域射入人眼的光线强度,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眩目区域控制所述第一变色薄膜,降低所述第一眩目区域的光透过率。
在确定前挡风玻璃上的第一眩目区域之前,该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前方环境光亮度,当前方环境光亮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采集模块。
其中,根据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变色薄膜上的眩目区域,还可以包括:根据人眼信息和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后视镜上的第二眩目区域;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降低经由所述眩目区域射入人眼的光线强度,还可以包括:根据第二眩目区域控制所述第二变色薄膜,降低所述第二眩目区域的光反射率。
在确定后视镜上的第二眩目区域,该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后方环境光亮度,当后方环境光亮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采集模块。
其中,根据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变色薄膜上的眩目区域,还可以包括:根据人眼信息和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后挡风玻璃上的第三眩目区域;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降低经由所述眩目区域射入人眼的光线强度,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第三眩目区域控制所述第三变色薄膜,降低所述第三眩目区域的光透过率。
该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环境光亮度的第三环境光感测模块,当环境光亮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开启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和/或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眩目装置,设置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色薄膜,设置在车辆外部远光灯与人眼之间的光线路径上;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确定所述变色薄膜上的眩目区域;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降低经由所述眩目区域射入人眼的光线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薄膜为电致变色薄膜,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的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色薄膜包括第一变色薄膜,所述第一变色薄膜设置在前挡风玻璃上;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人眼信息和前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前挡风玻璃上的第一眩目区域;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眩目区域控制所述第一变色薄膜,降低所述第一眩目区域的光透过率,
和/或,
所述变色薄膜还包括第二变色薄膜,所述第二变色薄膜设置在后视镜上;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人眼信息和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后视镜上的第二眩目区域;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眩目区域控制所述第二变色薄膜,降低所述第二眩目区域的光反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薄膜还包括第三变色薄膜,所述第三变色薄膜设置在后挡风玻璃上;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三处理单元,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人眼信息和后方车辆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后挡风玻璃上的第三眩目区域;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眩目区域控制所述第三变色薄膜,降低所述第三眩目区域的光透过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包括人眼追踪设备、车辆探测器、第一图像采集器和/或第二图像采集器,所述人眼追踪设备用于采集人眼瞳孔的信息,所述车辆探测器用于采集前方车辆的位置坐标和/或后方车辆的位置坐标,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器用于采集前方车辆的图像,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器用于采集后方车辆的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用于检测前方环境光亮度的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和/或用于检测后方环境光亮度的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当前方环境光亮度和/或后方环境光亮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开启所述采集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光亮度的第三环境光感测模块,当环境光亮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三控制单元还用于开启第一环境光感测模块和第二环境光感测模块。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目装置。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防眩目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
根据人眼瞳孔的信息和外部远光灯的信息,确定变色薄膜上的眩目区域;
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降低经由所述眩目区域射入人眼的光线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具体为根据所述眩目区域控制所述变色薄膜的电压。
CN201810261786.0A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防眩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Pending CN1084543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1786.0A CN108454358A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防眩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US16/652,566 US11604394B2 (en) 2018-03-27 2019-03-26 Anti-dazzl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vehicle
PCT/CN2019/079723 WO2019184917A1 (zh) 2018-03-27 2019-03-26 一种防眩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1786.0A CN108454358A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防眩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54358A true CN108454358A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37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1786.0A Pending CN108454358A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防眩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04394B2 (zh)
CN (1) CN108454358A (zh)
WO (1) WO2019184917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7484A (zh) * 2018-10-26 2019-02-22 深圳创维汽车智能有限公司 汽车后视镜
CN109606081A (zh) * 2018-11-09 2019-04-1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智能车灯玻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CN111781783A (zh) * 2020-06-17 2020-10-16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窗口的调光方法、调光系统及电致变色窗口
CN111815721A (zh) * 2020-06-03 2020-10-23 华人运通(上海)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后视镜防眩目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与存储介质
CN113352852A (zh) * 2020-03-04 2021-09-07 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47978A (zh) * 2021-07-30 2021-10-2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行车灯光警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71602A (zh) * 2020-03-17 2021-12-1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玻璃调节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148149A (zh) * 2021-12-30 2022-03-08 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驾驶员前向防眩光系统及方法
CN114312252A (zh) * 2021-12-22 2022-04-12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车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5020A (zh) * 2020-09-29 2020-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炫目装置和制备方法以及oled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108555B3 (de) * 2012-09-13 2014-02-13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Blendschutzvorrichtung
WO2016093720A1 (en) * 2014-12-05 2016-06-16 Ion Savu Active lighting and protection method and antiglare system
CN105904947A (zh) * 2016-05-10 2016-08-31 潘磊 一种强光过滤系统
CN106143072A (zh) * 2015-03-11 2016-11-23 刘韵凯 一种基于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前视智能防眩系统
CN106994884A (zh) * 2017-05-05 2017-08-01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基于oled显示技术的主动防炫目方法及装置
CN107310480A (zh) * 2017-07-19 2017-11-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防眩目外后视镜和防眩目控制方法及来车提醒方法
CN108312968A (zh) * 2018-02-06 2018-07-24 温州智享知识产权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载远光灯弱化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8296A (en) * 1984-11-01 1987-07-07 Smith Robert B Night driving dazzle protection system
SU1685761A1 (ru) * 1988-08-10 1991-10-23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В-2634 Система дл защиты глаз водител от ослеплени светом фар встреч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6392651B2 (ja) * 2014-12-04 2018-09-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防眩装置
US11130391B2 (en) * 2015-09-21 2021-09-28 Apple Inc. Active glare suppression system
CN107776371A (zh) * 2016-08-31 2018-03-09 李海锋 汽车智能防眩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91800A (zh) * 2016-09-06 2018-03-13 李海锋 汽车智能防眩遮阳板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9986937B (zh) * 2018-03-26 2020-07-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炫目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108555B3 (de) * 2012-09-13 2014-02-13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Blendschutzvorrichtung
WO2016093720A1 (en) * 2014-12-05 2016-06-16 Ion Savu Active lighting and protection method and antiglare system
CN106143072A (zh) * 2015-03-11 2016-11-23 刘韵凯 一种基于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前视智能防眩系统
CN105904947A (zh) * 2016-05-10 2016-08-31 潘磊 一种强光过滤系统
CN106994884A (zh) * 2017-05-05 2017-08-01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基于oled显示技术的主动防炫目方法及装置
CN107310480A (zh) * 2017-07-19 2017-11-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防眩目外后视镜和防眩目控制方法及来车提醒方法
CN108312968A (zh) * 2018-02-06 2018-07-24 温州智享知识产权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载远光灯弱化系统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7484A (zh) * 2018-10-26 2019-02-22 深圳创维汽车智能有限公司 汽车后视镜
CN109606081A (zh) * 2018-11-09 2019-04-1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智能车灯玻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CN113352852A (zh) * 2020-03-04 2021-09-07 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352852B (zh) * 2020-03-04 2024-05-24 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71602B (zh) * 2020-03-17 2023-01-1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玻璃调节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771602A (zh) * 2020-03-17 2021-12-1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玻璃调节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815721A (zh) * 2020-06-03 2020-10-23 华人运通(上海)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后视镜防眩目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与存储介质
CN111781783B (zh) * 2020-06-17 2024-04-16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窗口的调光方法、调光系统及电致变色窗口
CN111781783A (zh) * 2020-06-17 2020-10-16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窗口的调光方法、调光系统及电致变色窗口
CN113547978A (zh) * 2021-07-30 2021-10-2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行车灯光警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12252A (zh) * 2021-12-22 2022-04-12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车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12252B (zh) * 2021-12-22 2024-04-19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车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48149A (zh) * 2021-12-30 2022-03-08 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驾驶员前向防眩光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04394B2 (en) 2023-03-14
WO2019184917A1 (zh) 2019-10-03
US20200241378A1 (en) 2020-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4358A (zh) 一种防眩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JP4533762B2 (ja) 可変透過率ウィンドウシステム
US20200031282A1 (en) Vehicle Driving Shading Device, Vehicle and Vehicle Driving Shading Method
CN107089182B (zh) 光线控制系统和交通工具
JP6333488B1 (ja) 車両の日除け装置
CN105904947B (zh) 一种强光过滤系统
US10688915B1 (en) Virtual driver display for autonomous vehicle
CN106985640A (zh) 主动防炫目方法及汽车主动防炫目装置
CN105722708A (zh) 驾驶辅助设备和方法
CN106994884A (zh) 基于oled显示技术的主动防炫目方法及装置
JP4687573B2 (ja) 車両用運転支援装置
CN104890576A (zh) 一种智能全方位消除汽车盲区的装置
CN103723004A (zh) 一种基于液晶玻璃的防眩目驾驶辅助系统及其防眩目方法
JP6564898B2 (ja) 車両の日除け装置
CN202944179U (zh) 一种基于液晶玻璃的防眩目驾驶辅助系统
JP6302610B1 (ja) 日除け装置
CN114953941A (zh) 减少虚拟遮阳板中的电力使用
CN107839450A (zh) 一种防眩光设备
CN207931438U (zh) 一种防眩光设备
CN206465845U (zh) 一种汽车夜视仪
US10972678B2 (en)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
CN205523584U (zh) 车用电控液晶调光分区挡光板
JP6726343B2 (ja) 車両の日除け装置
CN210309868U (zh) 一种不影响驾驶员视野的汽车挡风玻璃防炫目装置
CN211543391U (zh) 一种安全驾驶辅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