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2852A - 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2852A
CN113352852A CN202010143636.7A CN202010143636A CN113352852A CN 113352852 A CN113352852 A CN 113352852A CN 202010143636 A CN202010143636 A CN 202010143636A CN 113352852 A CN113352852 A CN 113352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user
vehicle
area
human ey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36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52852B (zh
Inventor
苑屹
王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7Invens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7Invens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7Invens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7Invens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436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28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2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2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52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2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4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transparenc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1Circuits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or the functioning of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以及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利用人眼注视信息,确定用户的注视区域;利用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若判断出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车辆进行防强光处理。

Description

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已成为当下普遍的一种交通工具,在日常的行车过程中,由于汽车行驶速度较快,因此行车安全问题也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强光作为一种十分影响行车安全的恶劣因素,它包括有汽车灯光、路面灯光和太阳光。在行车过程中遭遇强光照射时,有可能会使驾驶员产生炫目,导致驾驶员无法判断行车路况,严重的可能会酿成可怕的灾祸。
现有技术中,常通过玻璃电致变色的方法解决强光干扰的问题。即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存在强光照射时,将强光到人眼之间的连线区域切换到吸光状态来达到保护驾驶员视力的目的。然而,该技术仅考虑了位于车辆前方对向行驶的车辆的远光影响及前方的太阳光影响,对后方的车辆的远光以及后方的太阳光通过车内、车外后视镜反射进入人眼,并未进行防护。并且,该技术只考虑到人眼位置,并未考虑人眼的注视方向,若驾驶员此时的注视方向并未看向强光,按现有技术仍会把强光到人眼之间连线区域变色,徒增了许多无用的操作。再且,电致变色的频繁切换,不仅会缩短防强光屏的使用寿命,还会消耗电瓶电量,导致电路系统更快老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以实现对这车辆的前方和后方的光源均进行防护,还实现结合用户人眼注视信息来对光源的防护,避免无用的操作,进而避免了电致变色的频繁切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强光遮挡的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以及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
利用所述人眼注视信息,确定用户的注视区域;
利用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若判断出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车辆进行防强光处理。
可选的,所述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包括:
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的位置点信息;
利用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确定出所述光源的照射区域。
可选的,利用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若判断出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车辆进行防强光处理,包括:
若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和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均为所述车辆的目标视镜,则判断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对所述车辆的目标视镜进行防强光处理,其中,所述目标视镜包括:所述车辆的左、右后视镜和中后视镜;
若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和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均为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则利用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人眼位置点信息和所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若判断出所述光源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其中,所述特定照射区域指光源与人眼连线方向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的一个特定区域。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中的和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之后,还包括:
利用间隔预设时间获取的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和所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出所述光源不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退出对所述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人眼的位置点信息和所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包括:
计算得到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并确定所述人眼注视信息所对应的人眼视线方向;其中,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为所述用户人眼和所述光源的连线方向;
判断所述人眼注视信息所对应的人眼视线方向,与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其中,若判断出所述人眼视线方向与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光源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车辆的目标视镜进行防强光处理,包括:
降低所述目标视镜的反射率或者降低所述目标视镜拍摄的图像的灰度值。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包括:
启动定位系统,并获取所述定位系统采集得到的人眼图像;
根据所述人眼图像,确定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
根据所述人眼注视信息,确定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对应的注视子区域;
将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所述注视子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包括:
降低所述重叠区域的透光率。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强光遮挡的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以及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利用所述人眼注视信息,确定用户的注视区域;
判断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控制单元,用于若判断出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车辆进行防强光处理。
可选的,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的位置点信息;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确定出所述光源的照射区域。
可选的,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和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均为所述车辆的目标视镜,则判断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和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光源的照射区域均为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则利用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人眼位置点信息和所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若第一判断子单元判断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所述车辆的目标视镜进行防强光处理;其中,所述目标视镜包括:所述车辆的左、右后视镜和中后视镜;
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判断出所述光源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其中所述特定照射区域指光源与人眼连线方向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的一个特定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利用间隔预设时间获取的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和所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出所述光源不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退出对所述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得到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其中,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为所述用户人眼和所述光源的连线方向;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人眼注视信息所对应的人眼视线方向;
第三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人眼注视信息所对应的人眼视线方向,与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或等于足预设阈值;
其中,若所述第三判断子单元判断出所述人眼视线方向与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光源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以降低所述目标视镜的反射率或者降低所述目标视镜拍摄的图像的灰度值的方式,实现对所述车辆的目标视镜进行防强光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包括:
启动单元,用于启动定位系统;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定位系统采集得到的人眼图像;
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人眼图像,确定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并根据所述人眼注视信息,确定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对应的注视子区域;
筛选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所述注视子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以降低所述重叠区域的透光率的方式,实现对所述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强光遮挡的系统,包括:
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强光遮挡的方法的控制器;
眼动追踪系统,用于计算得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并提供于所述控制器;
多个图像采集装置,分别用于采集车辆所处的外界环境的图像,提供于所述控制器,由所述控制器由所述外界环境的图像得到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
可选的,强光遮挡的系统还包括:
定位系统,用于采集人眼图像,并提供于所述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强光遮挡的方法中,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以及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利用所述人眼注视信息,确定用户的注视区域;进而利用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若判断出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车辆进行防强光处理。由此可见,本申请一方面考虑光源的照射区域,另一方面还考虑到了用户的注视区域,当利用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时,则对干扰光源进行防强光处理。由此,在提高防强光处理的全面性的同时,还增强了防强光处理的有效性,减小了系统的无用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光遮挡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光遮挡的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光遮挡的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光源的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强光处理操作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204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提供的一种注视子区域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光遮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光遮挡的系统,可参照图1,包括:
控制器(图中未绘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1、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2、第三图像采集装置103、眼动追踪系统(图中未绘示)。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可以理解成是ECU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车辆进行强光遮挡;换言之,控制器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后续提供的强光遮挡的方法。
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1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左、右后视镜上,用于采集车辆的左后方、右后方的图像,并提供于控制器,以使控制器由该图像得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其中左、右后视镜为反射率可以调节的后视镜。
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2设置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前侧;其中,前挡风玻璃可以为一块自动防强光透明屏。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2用于采集车辆前方环境的图像,并提供于控制器,以使控制器由该图像得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
第三图像采集装置103设置于车辆的中后视镜上;同理,第三图像采集装置103用于采集车辆正后方环境的图像,并提供于控制器,以使控制器由该图像得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其中中后视镜为反射率可调节的后视镜或者是一块显示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1、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2及第三图像采集装置103均可以以相机的形式来采集外界环境的图像。可选的,该相机可以采用双目相机。
眼动追踪系统,用于计算得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并提供于所述控制器。其中,人眼注视信息可以指代用户的注视方向,通过用户的注视方向可以确定用户的注视区域,如左反光镜、中反光镜、右反光镜、前挡风玻璃,车内等位置。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强光遮挡的系统中,亦如图1所示,还包括:
定位系统104,用于采集人眼图像,并提供于所述控制器。其中,定位系统104可由1个红外摄像头及一组红外光源组成,并且可以设置于用户前方位置,以定位用户瞳孔位置,采集得到人眼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强光遮挡的系统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1、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02、第三图像采集装置103分别采集车辆所处的外界环境的图像,提供于所述控制器,且眼动追踪系统计算得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并提供于所述控制器。基于此,控制器依据外界环境的图像和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对会干扰到用户的强光做出相应的遮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强光一般指汽车的远光灯发射的光;或者是太阳直射光;又或者是光照较强的直射灯等光源,亮度大小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或者用户自身情况自行定义,这里不做限定,例如可以设置照度强度大于60lux或80lux的光源发出的光为强光。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强光遮挡的方法,可参照图2,包括:
S201、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以及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可以通过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的位置点信息,以利用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确定出所述光源的照射区域。可选的,通过推算光源的位置及光线方向可确定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其中,光源的位置及光线方向均属于光源的位置点信息,光线方向可以利用双目相机的定位原理来确定。
如前述强光遮挡的系统中的图像采集装置和眼动追踪系统所述,图像采集系统采集车辆所处的外界环境的图像,并提供于控制器;眼动追踪系统计算得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并提供于所述控制器。基于此,控制器可通过对外界环境的图像进行解析和计算,推算出相应的外界环境中的光源的位置点信息。另一方面,控制器可直接获取眼动追踪系统提供的人眼注视信息,人眼注视信息包括注视方向和/或注视点。
需要说明的是,眼动追踪系统采用眼球追踪技术,也可称视线追踪技术,通过测量眼睛运动情况来得到人眼的注视信息。
眼球追踪系统可以使用光学记录法即瞳孔-角膜反射法计算人眼注视信息;也可以使用其他眼球追踪系统,例如可以是MEMS微机电系统,例如包括MEMS红外扫描反射镜、红外光源、红外接收器;在其他另一个实施例中,眼球追踪装置还可以是电容传感器,其通过眼球与电容极板之间的电容值来检测眼球运动;在其他又一个实施例中,眼球追踪装置还可以是肌电流检测器,例如通过在鼻梁、额头、耳朵或耳垂处放置电极,通过检测的肌电流信号模式来检测眼球运动。
S202、利用人眼注视信息,确定用户的注视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人眼注视信息确定用户的注视区域的方式,可结合车体环境加以实现。通过直线投射的方式,按人眼注视信息对应的注视方向,映射到相应的车体位置,以得到用户的注视区域;其中注视区域可以为车体的任意一个位置,如左后视镜、右后视镜、中反光镜、前挡风玻璃等。
例如:在一个实际的驾驶工况中,基于人眼注视信息对应注视方向,通过直线投射的方式,确定出用户的注视区域为左后视镜。则左后视镜便为用户的注视区域。
S203、利用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用户的注视区域重叠,换言之,二者同在某一区域时,则可以判断该光源属于人眼的干扰光源。例如:车辆前挡风玻璃上有光源被照射时,多数情况下是车辆前方的汽车远光灯、太阳、高亮度照射灯等比较刺眼的光需要进行防强光处理。而当用户的注视区域和光源的照射区域均为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时,则可判断该光源为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又例如当用户注视区域和光源的照射区域均为车辆的左后视镜时,则可判断该光源为用户的干扰光源。
S204、若判断出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车辆进行防强光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判断出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车辆进行防强光处理,其中,可采用降低目标视镜的反射率或者所述目标视镜拍摄的图像的灰度值,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以降低目标目镜的透光率。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目镜可以是左后视镜、右后视镜、中反光镜、前挡风玻璃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强光遮挡的方法中,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以及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利用所述人眼注视信息,确定用户的注视区域;进而利用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若判断出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车辆进行防强光处理。由此可见,本申请一方面考虑光源的照射区域,另一方面还考虑到了用户的注视区域,当利用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时,则对干扰光源进行防强光处理。由此,在提高防强光处理的全面性的同时,还增强了防强光处理的有效性,减小了系统的无用操作。
可选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判断光源是否为干扰光源,且当光源为干扰光源时,对干扰光源进行防强光处理的方式,可参照图3,包括:
S301、若用户的注视区域和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均为车辆的目标视镜,则判断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视镜包括:所述车辆的左、右后视镜和中后视镜。当用户的注视区域和光源的照射区域均为车辆的目标视镜时,换言之,当用户在看向车辆的某一个视镜,例如看向右后视镜时,外界环境中存在某一个光源的照射区域也处在右后视镜时,则可能意味着该光源会成为干扰用户驾驶的炫目强光。
例如:用户欲通过右后视镜查看右后方的车辆,以调整驾驶位置。但在看向右后视镜时,该区域上布满了炫目的光,不仅无法查看后方车辆,还会对眼睛造成刺激。因此,若用户的注视区域和光源的照射区域均为车辆的目标视镜,则需要对车辆的目标视镜进行防强光处理,以防止强光对用户造成干扰炫目的不良影响。
S302、对车辆的目标视镜进行防强光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04中的描述的内容,即可采用降低目标视镜的反射率或者降低目标视镜拍摄的图像的灰度值,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以降低目标目镜的透光率。
S303、若用户的注视区域和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均为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则利用光源的位置点信息、人眼位置点信息和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前挡风玻璃上有光源被照射时,多数情况下是车辆前方的汽车远光灯、太阳、高亮度照射灯等比较刺眼的光需要进行防强光处理,当用户的注视区域和光源的照射区域均为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时,由于前挡风玻璃面积较大,并不需要将整个前挡风玻璃进行防强光处理,存在该光源的照射区域并不影响用户的注视区域的可能性。因此,针对前挡风玻璃,可利用光源的位置点信息和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可选的,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当用户的注视区域和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均为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时,利用光源的位置点信息和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的具体方式,可参照图4,说明如下。
S401、计算得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并确定人眼注视信息所对应的人眼视线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指代用户人眼位置和光源位置的连线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提及的“人眼位置”与“人眼注视信息”并不属于一个概念,人眼位置相对于人体是固定的,而人眼注视信息是变化的,因为对应的人眼视线方向是变化的。
S402、判断人眼注视信息所对应的人眼视线方向,与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其中,人眼注视信息所对应的人眼视线方向,可由上述定位系统采集人眼图像并进一步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中还预先设置了一个阈值,用于指代人眼干扰范围。即当人眼视线方向与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该阈值时,则代表光源处于人眼干扰范围内,属于干扰光源;同理,当夹角大于该阈值时,则代表光源不处于人眼干扰范围内,不属于干扰光源。
当然,本步骤中提及的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设定为60°。
步骤S402中,若判断出人眼视线方向与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执行步骤S403、确定光源属于人眼的干扰光源。
在步骤S303中,若判断出光源属于人眼的干扰光源,则执行S304、对光源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光源指车辆前方的汽车远光灯或者亮度很高的照射灯等,光源在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指光源与人眼连线方向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的一个特定区域。该特定照射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可以自定义,以能够遮挡住光源大小为宜,本专利不做限制。人眼的位置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在人脸图像中确定,从而确定眼睛的位置信息,也可以根据驾驶员座椅的位置大概估算眼睛的位置信息。这里所指的眼睛位置信息可以是驾驶员左眼瞳孔中心、右眼瞳孔中心或者是左右眼瞳孔中心连线的中点等位置,可以自行定义,本专利不做限制。人眼干扰区域是指人眼干扰范围在前挡风玻璃上的投影区域。当该特定照射区域的全部或者部分处于人眼干扰区域内时,则要对该特定照射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换言之,光源在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如果全部或者部分处于人眼干扰区域内,则需要进行防强光处理。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个对干扰光源的特定照射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的示意图,可参照图5,包括:
前挡风玻璃501、人眼干扰区域502、人眼注视点503、第一特定照射区域504、第二特定照射区域505、第三特定照射区域506。
其中,人眼干扰区域502可通过人眼注视方向与前挡风玻璃的交点503确定,其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等,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行定义。第一特定照射区域504为处在人眼干扰区域502内的光源的照射区域,需要进行防强光处理。第二特定照射区域505的一半处于人眼干扰区域502内,另一半在人眼干扰区域502外,因此需要相应的对处于人眼干扰区域502内的部分进行防强光处理。第三特定照射区域506则完全不处于人眼可视范围502内,因此无需进行防强光处理。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光源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之后,还包括:
利用间隔预设时间获取的光源的位置点信息和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出光源不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退出对人眼干扰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可选的,该间隔预设时间可采集信息的相机帧率,并采用相应的相机帧率作为该间隔预设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强光遮挡的方法中,一方面既对车辆的每个视镜在被强光干扰时进行了防强光处理,又对前挡风玻璃在被强光干扰时进行了“区域”防强光处理;另一方面,在防强光处理的方式上,本申请不仅考虑到光源的照射区域,还考虑到了用户的注视区域,当两个区域重叠时,对该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由此,在提高防强光处理的全面性的同时,还增强了防强光处理的有效性,减小了系统的无用操作。
可选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对光源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的方式,可参照图6,包括:
S601、启动定位系统,并获取定位系统采集得到的人眼图像。
本实施例中,定位系统可利用图像采集设备对眼部进行拍摄,相应拍摄光源在角膜上的反射点(光斑),由此获取带有光斑的人眼图像。
S602、根据人眼图像,确定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人眼转动时,瞳孔中心与光斑在图像中的位置坐标的相对位置关系会随之变化,因此,可根据瞳孔和光斑的位置确定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其中人眼注视信息中包括有人眼注视点。
S603、根据人眼注视信息,确定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对应的注视子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依据人眼注视信息对应的人眼注视方向,通过直线投射的方式,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确定出人眼注视方向与前挡风玻璃的交点,而该交点所在的区域即为注视子区域。
以图7为例,将前挡风玻璃分成多个区域,假设人眼注视方向与前挡风玻璃的交点为A时,则A所在的区块则为注视子区域。同时,该注视子区域也即是由A确定的人眼干扰区域。
S604、对光源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注视子区域(即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即可以理解为光源在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如果处于注视子区域内,则需要进行防强光处理。所述注视子区域相当于所述人眼干扰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的方式可采用降低人眼干扰区域的透光度,换言之,提高人眼干扰区域的吸光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光遮挡的方法中,在光源落在前挡风玻璃上时,进一步采用定位系统确定出用户在前挡风玻璃上的注视子区域。基于此,将光源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注视子区域的重叠部分进行防强光处理,实现强光遮挡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防强光操作的有效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强光遮挡的装置,参照图8,包括:
获取单元801,用于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以及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
确定单元802,用于利用人眼注视信息,确定用户的注视区域。
判断单元803,用于利用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控制单元804,用于若判断出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车辆进行防强光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光遮挡的装置中,获取单元801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以及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确定单元802利用人眼注视信息,确定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单元803利用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控制单元804在当判断单元803若判断出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是,对车辆进行防强光处理。可见本申请中,判断光源是否为干扰光需要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用户的注视来同时判定,两者均处在同一区域,即两者重叠时,才执行相应的防强光处理,在提高防强光处理的全面性的同时,还增强了防强光处理的有效性,减小了系统的无用操作。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获取单元801、确定单元802、判断单元803及控制单元804的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对应图2的方法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单元706,还用于在判断单元利用间隔预设时间获取的光源的位置点信息和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出光源不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退出对人眼干扰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单元706的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对应图2的方法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获取单元801,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的位置点信息;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利用光源的位置点信息,确定出光源的照射区域。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获取子单元和第一确定子单元的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对应图2的方法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判断单元803,包括: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若确定单元确定出的用户的注视区域、和获取单元获取的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均为车辆的目标视镜,则判断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若确定单元确定出的用户的注视区域、和获取单元获取的光源的照射区域均为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则利用光源的位置点信息、人眼位置点信息和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判断子单元和第二判断子单元的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对应图3的方法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804,包括:
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若第一判断子单元判断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车辆的目标视镜进行防强光处理;其中,目标视镜包括:车辆的左、右后视镜和中后视镜。
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第二判断子单元判断出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光源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其中特定照射区域指光源与人眼连线方向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的一个特定区域。
可选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以降低所述目标视镜的反射率或者降低所述目标视镜拍摄的图像的灰度值的方式,实现对所述车辆的目标视镜进行防强光处理。
可选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子单元,还用于在第二判断子单元利用间隔预设时间获取的光源的位置点信息和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出光源不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退出对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子单元和第二控制子单元的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对应图3的方法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判断子单元,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得到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其中,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为所述用户人眼和所述光源的连线方向;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人眼注视信息所对应的人眼视线方向;
第三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人眼注视信息所对应的人眼视线方向,与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或等于足预设阈值;
其中,若所述第三判断子单元判断出所述人眼视线方向与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光源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计算单元、第二确定子单元及第三判断子单元的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对应图4的方法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子单元,包括:
启动单元,用于启动定位系统;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定位系统采集得到的人眼图像;
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人眼图像,确定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并根据所述人眼注视信息,确定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对应的注视子区域;
筛选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所述注视子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启动单元、第二获取子单元、获得单元及筛选控制单元的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对应图6的方法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以降低所述重叠区域的透光率的方式,实现对所述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强光遮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以及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
利用所述人眼注视信息,确定用户的注视区域;
利用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若判断出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车辆进行防强光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包括:
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的位置点信息;
利用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确定出所述光源的照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若判断出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车辆进行防强光处理,包括:
若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和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均为所述车辆的目标视镜,则判断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对所述车辆的目标视镜进行防强光处理,其中,所述目标视镜包括:所述车辆的左、右后视镜和中后视镜;
若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和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均为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则利用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人眼位置点信息和所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若判断出所述光源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其中,所述特定照射区域指光源与人眼连线方向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的一个特定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中的和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之后,还包括:
利用间隔预设时间获取的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和所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出所述光源不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退出对所述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人眼的位置点信息和所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包括:
计算得到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并确定所述人眼注视信息所对应的人眼视线方向;其中,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为所述用户人眼和所述光源的连线方向;
判断所述人眼注视信息所对应的人眼视线方向,与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其中,若判断出所述人眼视线方向与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光源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车辆的目标视镜进行防强光处理,包括:
降低所述目标视镜的反射率或者降低所述目标视镜拍摄的图像的灰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包括:
启动定位系统,并获取所述定位系统采集得到的人眼图像;
根据所述人眼图像,确定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
根据所述人眼注视信息,确定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对应的注视子区域;
将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所述注视子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包括:
降低所述重叠区域的透光率。
9.一种强光遮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以及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利用所述人眼注视信息,确定用户的注视区域;
判断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和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控制单元,用于若判断出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车辆进行防强光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中的光源的位置点信息;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确定出所述光源的照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和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光源对车辆的照射区域均为所述车辆的目标视镜,则判断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用户的注视区域、和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光源的照射区域均为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则利用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人眼位置点信息和所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所述光源是否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若第一判断子单元判断所述光源属于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所述车辆的目标视镜进行防强光处理;其中,所述目标视镜包括:所述车辆的左、右后视镜和中后视镜;
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判断出所述光源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对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人眼干扰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其中所述特定照射区域指光源与人眼连线方向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的一个特定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利用间隔预设时间获取的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和所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判断出所述光源不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则退出对所述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得到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其中,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为所述用户人眼和所述光源的连线方向;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人眼注视信息所对应的人眼视线方向;
第三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人眼注视信息所对应的人眼视线方向,与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或等于足预设阈值;
其中,若所述第三判断子单元判断出所述人眼视线方向与所述光源的预判断的需要遮挡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光源属于所述用户人眼的干扰光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以降低所述目标视镜的反射率或者降低所述目标视镜拍摄的图像的灰度值的方式,实现对所述车辆的目标视镜进行防强光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包括:
启动单元,用于启动定位系统;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定位系统采集得到的人眼图像;
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人眼图像,确定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并根据所述人眼注视信息,确定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对应的注视子区域;
筛选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光源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的特定照射区域和所述注视子区域的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以降低所述重叠区域的透光率的方式,实现对所述重叠区域进行防强光处理。
17.一种强光遮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强光遮挡的方法的控制器;
眼动追踪系统,用于计算得到用户的人眼注视信息,并提供于所述控制器;
多个图像采集装置,分别用于采集车辆所处的外界环境的图像,提供于所述控制器,由所述控制器由所述外界环境的图像得到所述光源的位置点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系统,用于采集人眼图像,并提供于所述控制器。
CN202010143636.7A 2020-03-04 2020-03-04 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33528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3636.7A CN113352852B (zh) 2020-03-04 2020-03-04 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3636.7A CN113352852B (zh) 2020-03-04 2020-03-04 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2852A true CN113352852A (zh) 2021-09-07
CN113352852B CN113352852B (zh) 2024-05-24

Family

ID=77523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3636.7A Active CN113352852B (zh) 2020-03-04 2020-03-04 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28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1255B (zh) * 2022-06-01 2023-05-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車用隱私保護的方法及系統
CN117984897A (zh) * 2024-04-02 2024-05-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7716A (ja) * 2004-04-09 2005-10-2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窓ガラス透光率可変装置
CN201633508U (zh) * 2010-04-06 2010-11-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电子防耀眼系统
CN105904947A (zh) * 2016-05-10 2016-08-31 潘磊 一种强光过滤系统
CN108454358A (zh) * 2018-03-27 2018-08-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KR20190090229A (ko) * 2018-01-24 2019-08-01 한국세라믹기술원 상대 전조등 대응 유리 시스템
CN110466432A (zh) * 2019-09-18 2019-11-19 宝能汽车有限公司 防眩光后视镜、汽车及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7716A (ja) * 2004-04-09 2005-10-2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窓ガラス透光率可変装置
CN201633508U (zh) * 2010-04-06 2010-11-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电子防耀眼系统
CN105904947A (zh) * 2016-05-10 2016-08-31 潘磊 一种强光过滤系统
KR20190090229A (ko) * 2018-01-24 2019-08-01 한국세라믹기술원 상대 전조등 대응 유리 시스템
CN108454358A (zh) * 2018-03-27 2018-08-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目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110466432A (zh) * 2019-09-18 2019-11-19 宝能汽车有限公司 防眩光后视镜、汽车及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1255B (zh) * 2022-06-01 2023-05-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車用隱私保護的方法及系統
CN117984897A (zh) * 2024-04-02 2024-05-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2852B (zh) 202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70172B1 (e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optical shield for eye protection against bright light
EP1683668B1 (en) Variable transmissivity window system
US7199767B2 (en) Enhanced vision for driving
US8144992B2 (en) Eye condi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same
US10399414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azzle protect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US11938795B2 (en) Vehicular vision system with glare reducing windshield
US20120002028A1 (en) Face image pick-up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4687573B2 (ja) 車両用運転支援装置
JP6187155B2 (ja) 注視対象物推定装置
CN113352852B (zh) 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7024088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JP5007818B2 (ja) 車輌用防眩装置
WO2017134629A1 (en) Adaptive transparent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optical shielding
JP4798015B2 (ja) 防眩制御装置
CN109415016A (zh) 基于视觉的交互式控制设备和控制车辆后视镜的方法
JP2010179817A (ja) 車両用防眩装置
WO2014195821A1 (en) A light monitoring system, a glare prevention system, a vehicle and a method of monitoring glare
JP5352266B2 (ja) 防眩装置
RU2369490C2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защиты глаз от ослепления
JP2006137209A (ja) 車両用防眩装置
CN108688449A (zh) 一种防眩光装置及其应用
CN110758249A (zh) 工作台显示系统
CN216507830U (zh) 感光防护的挡风玻璃变色装置
CN216268600U (zh) 一种汽车内化妆系统
EP342479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light source impair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