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6432A - 防眩光后视镜、汽车及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眩光后视镜、汽车及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6432A
CN110466432A CN201910883670.5A CN201910883670A CN110466432A CN 110466432 A CN110466432 A CN 110466432A CN 201910883670 A CN201910883670 A CN 201910883670A CN 110466432 A CN110466432 A CN 110466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information
light source
antiglar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836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ne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ne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ne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ne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836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664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66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64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2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眩光后视镜,包括摄像单元,用于采集驾驶员的眼部信息和汽车后方的光源信息;视镜单元,视镜单元包括反光镜,反光镜上的透光率可以分区域的进行调节;控制单元,电连接于摄像单元和视镜单元,控制单元通过对摄像单元采集的眼部信息和光源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视镜单元进行分区域调节。本发明的防眩光后视镜通过对反光镜的透光率进行分区域调节,在避免眩光现象产生的同时,尽量保证人眼对后方视野内光线信息的获取,避免驾驶员因后方视野光线不足导致的误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和汽车。

Description

防眩光后视镜、汽车及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防眩光后视镜、汽车及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驾驶员在夜间或者其他探照不好的情况下行驶过程中通常会打开前照灯来确保自己的前方视野,但是紧跟其后而来的驾驶员也会打开前照灯以确保其视野,在后的驾驶员打开的前照灯(尤其是远光灯)光线通过后视镜进入在前驾驶员的人眼,会给在前驾驶员造成眩光效果。为了避免这种眩光影响,汽车会在后视镜上设计一个电化层,通过改变电化层的颜色,从而改变后视镜的反光效果,降低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避免眩光现象产生。但是这种设计也会导致后视镜整体反射光线水平降低,使得驾驶员接收的视觉信息变少,影响其后方视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后视镜在眩光效果下,反射镜面的反射水平整体降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光后视镜、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及汽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眩光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单元,用于采集驾驶员的眼部信息和汽车后方的光源信息;视镜单元,所述视镜单元包括反光镜,所述反光镜上的透光率可以分区域的进行调节;控制单元,电连接于所述摄像单元和所述视镜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对所述摄像单元采集的所述眼部信息和所述光源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所述视镜单元进行分区域调节。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镜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点阵区域,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反光镜上不同所述点阵区域的透光率进行调节。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单元为两个摄像头,所述两个摄像头相互间隔设置且连接至所述视镜单元,且所述两个摄像头的摄像镜面与所述反光镜朝向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眩光后视镜还包括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防眩光后视镜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后方光照强度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所述后方光照强度信息来决定是否对所述点阵区域的透光率进行调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包括:利用两个摄像头采集驾驶员的眼部信息和汽车后方的光源信息;将采集到的所述眼部信息和所述光源信息反馈给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眼部信息和所述光源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视镜单元的透光率进行分区域调整。
结合第二方面,一种实施方式中,对所述眼部信息和所述光源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视镜单元的透光率进行分区域调整的步骤包括:根据采集的所述眼部信息,分析出人眼的位置;根据采集的所述光源信息,分析出眩光光源的位置;利用所述人眼位置和所述眩光光源位置,确定出所述眩光光源在所述视镜单元上的眩光反射点;根据所述眩光反射点的位置,确定出所述视镜单元上需要调整所述透光率的调整区;对所述调整区的透光率进行调整,降低所述眩光光源对所述人眼的眩光影响。
结合第二方面,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采集的所述眼部信息,分析出人眼位置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眼部信息,分析出所述人眼在所述两个摄像头的成像平面上的成像位置;根据所述成像位置与所述摄像单元的光心位置,计算分析出所述人眼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利用两个摄像头采集驾驶员的眼部信息和汽车后方的光源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控制单元需要判断是否启动防眩光模式,具体判断步骤包括:通过所述防眩光后视镜的光电传感器,获取所述防眩光后视镜的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所述防眩光后视镜的后方光照强度信息;将所述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所述后方光照强度信息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所述后方光照强度信息进行对比,作出是否启动所述防眩光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所述后方光照强度信息进行对比,作出是否启动所述防眩光模式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所述后方光照强度信息进行对比,当所述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大于所述后方光照强度信息时,不开启所述防眩光模式;当所述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小于所述后方光照强度信息时,开启所述防眩光模式。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厢及上述任一防眩光后视镜,所述防眩光后视镜安装在所述车厢上,所述防眩光后视镜的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汽车的控制系统。通过防眩光后视镜的控制单元对反光镜的透光率进行分区域的调节,从而改变后视镜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强度,避免眩光对人眼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防眩光后视镜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防眩光后视镜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防眩光后视镜调整透光率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防眩光后视镜确定眼部位置的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防眩光后视镜确定眩光光源对应反射点的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防眩光后视镜是否开启防眩光模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地描述。
汽车一般都会设计后视镜,用以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观察车辆后方的信息,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设计一个面向后方的视镜,通过视镜将车辆后方的图像信息反射到驾驶员的眼部成像,此时人眼就可以通过后视镜了解到车辆后方的路况。但是,如图1所示,当两辆汽车在黑夜中一前一后行驶时(图中箭头方向代表行驶方向),在后的汽车200为了看清前方而打开前照灯,此时后方汽车200的前照灯光会通过前方汽车200的后视镜反射进入人眼。当反射光线过于强烈时(后方汽车200打开了远光灯),就会给前方汽车200的驾驶员带来眩光的效果,驾驶员暂时性的失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传统汽车都会对后视镜进行防眩光的处理,比如常见的就是采用带电化层的镜面,通过调整镜面电压,改变镜面电化层的颜色,从而减弱经后视镜反射到驾驶员人眼的光线,避免眩光现象产生。但是这种后视镜的设计是以降低整个后视镜的反光能力为代价实现对光线的减弱,其后果就是驾驶员对后方的路况情景信息获取变得模糊,一些可视度不高的目标(没有开大灯的摩托车)可能因为后视镜的反光能力降低而没能引起驾驶员的注意。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光后视镜,该防眩光后视镜的反光镜可以区域性的调节透光率(透光率增高就会导致反射率降低),换言之反光镜上各处的透光率可以根据需要而各有不同,从而避免因整块反光镜的透光率增加而影响驾驶员对后方视野景象的获取。图2是防眩光后视镜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汽车后视镜分为厢内后视镜和厢外后视镜,本发明所涉及的后视镜主要是针对厢内后视镜。如图2所述,防眩光后视镜100包括摄像单元10、视镜单元20以及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视镜单元20是防眩光后视镜100的主体部,包括一块反光镜22和安装反光镜的壳体24,其中反光镜22是透光率可以进行分区域的调节,即反光镜22镜面上的透光率并不保持一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区域性调整。摄像单元10的摄像头与反光镜22的镜面都是朝向车后方(对着驾驶员面部),用于采集驾驶员的眼部信息和汽车后方的光源信息,可以设置在壳体24的四周,图2中摄像单元10设置在壳体24的下方,在其他具体的实施例中,摄像单元10也可以设计在壳体的两侧或者上方,具体的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而控制单元则设置在壳体24内部,通过电连接摄像单元10和视镜单元20,对摄像单元10采集的眼部信息和光源信息进行分析,实现对视镜单元20中反光镜22的透光率进行控制。
为了更好地说明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原理,请参阅图3的工作示意图,驾驶员150面对反光镜而坐,在驾驶员150的后方有两个光源,光源A和光源B,其中光源A是强光源(一个开着远光灯的汽车),其光线通过反光镜进入人眼会导致眩光现象的产生,而光源B是弱光源(一个没开前灯的摩托车)。如果是传统的防眩光后视镜,该传统防眩光后视镜会让整个反光镜的反射率降低,从而降低光源A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但是这样的后果就是光源B的光线也会变少,就会导致本就驾驶员150看不到视野内的光源B(一个准备超车的摩托车),当驾驶员150在前方十字路口准备变道右转时,由于没有后方光源B的视野,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对于本申请的防眩光后视镜则没有这样的问题,由于本申请中的反射镜的透光率是可以由控制单元进行区域性调节,具体的如图3所示,当强光光源A照射到反射镜时,控制单元会根据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增加反光镜上第一区域222的透光率,让透过光线变多,反射光线变少,进而避免光源A给驾驶员150带来的眩光影响。当弱光光源B照射到反射镜的第二区域224时,此时控制单元根据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不会对第二区域224的透光率进行调整,此时弱光光源B发出的光线就会全部反射进入驾驶员150的人眼,及驾驶员150不会因为光线模糊而看不清光源B。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反光镜为点阵式可调节镜面,控制单元可以对反光镜上不同点阵区域的透光率进行调节。实施例中的反光镜也是采用电致变色玻璃的原理,其镜面也是附有电化层,通过控制单元改变电化层的电压,改变玻璃表面的颜色,从改变其透光率。但是跟传统不一样的设计在于这里的电压控制是点阵式的控制,即通过控制单元可以对反光镜的不同区域施加不用的电压,使每个区域的电压都不一样,从而保证每个区域透光率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摄像单元10包括两个摄像头,即有两个共同工作的摄像头间隔的设置在防眩光后视镜100。为了保证两格摄像头能够很好的获取驾驶员的眼部信息和光源信息,所以这里的两个摄像头的镜头朝向跟跟发射镜22一样,都是对着车后方(朝向驾驶员面部的方向)。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防眩光后视镜100还包括光电传感器30,光电传感器30用于获取防眩光后视镜100前方和后方光照强度信息,并将光照强度信息反馈给控制单元。如图3所示,当强光光源A的光线不仅被反光镜反射进入人眼,同时也被光电传感器采集到得到驾驶员150后方光照强度信息,并且光电传感器还会获取驾驶员150前方的光照强度信息,一同将前方和后方光照强度信息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此时将后方光照强度信息(光源A)与前方光照强度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针对光源A开启防眩光模式,调整光源A照射在第一区域222的透光率,避免眩光现象的出现。如果是弱光光源B被光电传感器采集到光照强度信息后,也会被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分析判断出不需要针对光源B开启防眩光模式,则此时光源B对应的第二区域的透光率就不会被改变,此时驾驶员150就能够正常获取光源B的图像,而不受光源A的影响。
如图4所示,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通过摄像单元采集驾驶员的眼部信息和汽车后方的光源信息;
S200将采集到的眼部信息和光源信息反馈给控制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单元的设计是为了采集驾驶员的眼部信息和后方的光源信息,目的在于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分析出对应的眼部坐标和光源坐标。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摄像单元可以是两个摄像头。
S300控制单元对眼部信息和光源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视镜单元的透光率进行分区域调整。
对于步骤S300而言,如图5所示,对眼部信息和光源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视镜单元的透光率进行分区域调整的具体步骤包括:
S301根据采集的眼部信息和光源信息,分析出人眼的位置和眩光光源的位置;
这里的控制单元通过对眼部信息和光源信息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得出眼部坐标和光源坐标,具体的分析原理如图6所示,点O1、O2分别是两个摄像头的两个光心,O1和O2的距离L由结构确定,平面P1、P2分别是两个摄像头成像的像平面,E1、E2是根据视觉算法识别到的驾驶员人眼在像平面中的位置,根据E1,E2位置,确定∠a和∠b的角度大小,进而确定射线O1E1和射线O2E2的交点E,而该焦点即为驾驶员人眼所在的位置,根据∠EO1O2和∠EO2O1和线段O1O2的长度,即可以求出E点的位置。同样的原理,也可以求出眩光光源的位置。
S302利用人眼位置和眩光光源位置,确定出眩光光源在视镜单元上的眩光反射点;
如图7所示,根据人眼的位置和眩光光源的位置确定出眩光光源在视镜单元上的眩光反射点的具体操作原理为:A点为眩光光源,M为防眩光后视镜的反射镜镜面,A’为A的虚像,E点为驾驶员人眼位置,直线EA’与镜面M相交与P点,P点即眩光光源A在反射镜镜面M上的反射点。
S303根据眩光反射点的位置,确定出视镜单元上需要调整透光率的调整区;
通过步骤S302得到眩光光源A在反射镜镜面M上的反射点P以后,该反射点P的位置就是需要调整透光率的位置,眩光光源A在反射镜镜面M上的无数个反射点形成一个眩光反射区域,该区域即为调整区。
S304对调整区的透光率进行调整,降低眩光光源对人眼的眩光影响。
通过控制单元对调整的电压进行调整,改变调整区中反光镜的透光率,从而降低眩光光源A对人眼的眩光影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对于是否要启动反光镜的防眩光模式也是需要控制单元进行判断,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8,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S001通过光电传感器获取防眩光后视镜的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防眩光后视镜的后方光照强度信息;
S002将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后方光照强度信息反馈给控制单元;
S003控制单元对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后方光照强度信息进行对比,作出是否启动防眩光模式。
如图3所示,位于驾驶员150后方的有两个光源,强光光源A和弱光光源B,具体情形可能是强光光源A是一辆开着远光灯的货车,而弱光光源B是一辆前灯故障的摩托车。此时防眩光后视镜上的光电传感器分别获取了强光光源A的光照强度a和弱光光源B的光照强度b,同时光电传感器还获取了驾驶员150前方的光照强度c。
在获取光照强度后,光电传感器就将光照强度a、光照强度b和光照强度c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在获取这些光照强度信息后会进行比较运算:当光照强度a大于光照强度c意味着此时的强光光源A会给驾驶员150的人眼带来眩光影响,此时就会针对强光光源A启动防眩光模式,控制系统然后根据相关的人眼信息和强光光源A的光源信息得出反光镜上需要调整透光率的调整区(第一区域222),就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从而避免驾驶员150因强光光源A发生眩光,此时驾驶员150就可以通过防眩光后视镜看清后方强光光源A所代表的开着远光灯的货车情况。同样的,当光照强度b小于光照强度c时,就意味着弱光光源B不会给驾驶员150带来眩光影响,此时的控制系统就不会针对弱光光源B开启防眩光模式,即弱光光源对应的调整区(第二区域224)的透光率不会发生变化,这样弱光光源B的光线就可以不受影响的通过防眩光后视镜反射入驾驶员150的人眼,而驾驶员也就可以通过防眩光后视镜清楚地看到弱光光源B代表的前灯故障的摩托车。
通过本申请的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可以根据车辆后方的不同的光源进行针对性的处理,相对于传统的防眩光后视镜而言,能够极大地避免因防眩光模式的开启而导致后视镜视野内的其他车辆的光线不足的情形。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眩光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单元,用于采集驾驶员的眼部信息和汽车后方的光源信息;
视镜单元,所述视镜单元包括反光镜,所述反光镜上的透光率可以分区域的进行调节;
控制单元,电连接于所述摄像单元和所述视镜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对所述摄像单元采集的所述眼部信息和所述光源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所述视镜单元进行分区域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点阵区域,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反光镜上不同所述点阵区域的透光率进行调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光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单元为两个摄像头,所述两个摄像头相互间隔设置且连接至所述视镜单元,且所述两个摄像头的摄像镜面与所述反光镜朝向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光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后视镜还包括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防眩光后视镜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后方光照强度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所述后方光照强度信息来决定是否对所述点阵区域的透光率进行调节。
5.一种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摄像单元采集驾驶员的眼部信息和汽车后方的光源信息;
将采集到的所述眼部信息和所述光源信息反馈给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眼部信息和所述光源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视镜单元的透光率进行分区域调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眼部信息和所述光源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视镜单元的透光率进行分区域调整的步骤包括:
根据采集的所述眼部信息和所述光源信息,分析出人眼的位置和眩光光源的位置;
利用所述人眼的位置和所述眩光光源的位置,确定出所述眩光光源在所述视镜单元上的眩光反射点;
根据所述眩光反射点的位置,确定出所述视镜单元上需要调整所述透光率的调整区;
对所述调整区的透光率进行调整,降低所述眩光光源对所述人眼的眩光影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采集的所述眼部信息,分析出人眼位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眼部信息,分析出所述人眼在所述两个摄像头的成像平面上的成像位置;
根据所述成像位置与所述摄像单元的光心位置,计算分析出所述人眼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两个摄像头采集驾驶员的眼部信息和汽车后方的光源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控制单元需要判断是否启动防眩光模式,具体判断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防眩光后视镜的光电传感器,获取所述防眩光后视镜的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所述防眩光后视镜的后方光照强度信息;
将所述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所述后方光照强度信息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所述后方光照强度信息进行对比,作出是否启动所述防眩光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所述后方光照强度信息进行对比,作出是否启动所述防眩光模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和所述后方光照强度信息进行对比,当所述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大于所述后方光照强度信息时,不开启所述防眩光模式;当所述前方光照强度信息小于所述后方光照强度信息时,开启所述防眩光模式。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车厢及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任一防眩光后视镜,所述防眩光后视镜安装在所述车厢内部上,所述防眩光后视镜的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汽车的控制系统。
CN201910883670.5A 2019-09-18 2019-09-18 防眩光后视镜、汽车及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 Pending CN1104664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3670.5A CN110466432A (zh) 2019-09-18 2019-09-18 防眩光后视镜、汽车及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3670.5A CN110466432A (zh) 2019-09-18 2019-09-18 防眩光后视镜、汽车及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6432A true CN110466432A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16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83670.5A Pending CN110466432A (zh) 2019-09-18 2019-09-18 防眩光后视镜、汽车及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6643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1058A (zh) * 2019-12-03 2020-04-10 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炫目校核方法及装置
CN113352852A (zh) * 2020-03-04 2021-09-07 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2729A (zh) * 2017-12-14 2018-06-1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眩光系统及方法
CN108501815A (zh) * 2018-03-16 2018-09-0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583237A (zh) * 2018-03-23 2018-09-28 广州市微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智能电子防眩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367484A (zh) * 2018-10-26 2019-02-22 深圳创维汽车智能有限公司 汽车后视镜
DE102017215274A1 (de) * 2017-08-31 2019-02-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Kraftfahrzeugrückspiegel mit automatischer Abblendfunktion
CN208665065U (zh) * 2018-06-29 2019-03-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设备和汽车
CN109624666A (zh) * 2018-12-26 2019-04-16 侯力宇 一种汽车智能防炫目方法及系统
CN209008470U (zh) * 2018-10-11 2019-06-21 苏州耀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多场景自动控制式防炫目镜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15274A1 (de) * 2017-08-31 2019-02-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Kraftfahrzeugrückspiegel mit automatischer Abblendfunktion
CN108162729A (zh) * 2017-12-14 2018-06-1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眩光系统及方法
CN108501815A (zh) * 2018-03-16 2018-09-0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583237A (zh) * 2018-03-23 2018-09-28 广州市微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智能电子防眩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665065U (zh) * 2018-06-29 2019-03-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设备和汽车
CN209008470U (zh) * 2018-10-11 2019-06-21 苏州耀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多场景自动控制式防炫目镜
CN109367484A (zh) * 2018-10-26 2019-02-22 深圳创维汽车智能有限公司 汽车后视镜
CN109624666A (zh) * 2018-12-26 2019-04-16 侯力宇 一种汽车智能防炫目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1058A (zh) * 2019-12-03 2020-04-10 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炫目校核方法及装置
CN113352852A (zh) * 2020-03-04 2021-09-07 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强光遮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9396B2 (en) Vehicle headlamp control device
CN103582906B (zh) 车辆用视野辅助装置
KR101014105B1 (ko) 차량용 헤드램프 제어 장치
US7199767B2 (en) Enhanced vision for driving
EP1683668B1 (en) Variable transmissivity window system
US9638919B1 (en) Method for reducing reflection when operating a head-up display of a motor vehicle
JP3655560B2 (ja) 自動車用赤外光照射ランプ
US7078692B2 (en) On-vehicle night vision camera system,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JP2003123520A (ja) 赤外光照射ランプ兼用投射型前照灯
US8564204B2 (en) Vehicle headlamp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6627379A (zh) 汽车变道盲区报警信号控制系统及装置
US10507758B2 (en) Headlamp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10466432A (zh) 防眩光后视镜、汽车及防眩光后视镜的工作方法
CN112896035A (zh) 车辆用投光控制装置及方法、车辆用投光系统
JP2010179817A (ja) 車両用防眩装置
JP5352266B2 (ja) 防眩装置
JP2010012995A (ja) 照明装置
JP6414570B2 (ja) 車両用後方視認装置
CN109572534B (zh) 一种车辆及车辆灯光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921353B2 (ja)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JP7294169B2 (ja) 表示装置
CN208665046U (zh) 一种数字大灯控制系统
JP2009190462A (ja) 車両用防眩装置
KR20230050551A (ko) 적응형 부주의 판단 기능을 이용한 헤드램프 위치 제어 시스템 및 제어 방법
CN118024842A (zh) 防眩光方法、防眩光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8, Shenye logistics building, No. 2088, Baoan North Road, Sungang street,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Baoneng Automobil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8, Shenye logistics building, No. 2088, Baoan North Road, Sungang street,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BAONENG AUTOMOBILE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