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8303B - 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48303B CN108448303B CN201810082647.1A CN201810082647A CN108448303B CN 108448303 B CN108448303 B CN 108448303B CN 201810082647 A CN201810082647 A CN 201810082647A CN 108448303 B CN108448303 B CN 1084483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housing
- connector
- concave surface
- rib
- outer periphe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01R13/518—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several coupling parts, e.g. fram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被配置在圆筒部件的外周面的情况下也容易以维持了恰当的姿态的状态固定在圆筒部件的连接器壳体。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10)是具有筒状的侧壁(20)的连接器壳体(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壁(20)的外周面中的下壁(50)形成有以圆弧状凹陷并且在一个方向延伸的凹面(51),该凹面(51)是使所述一个方向沿着波纹管C的延伸方向并被按压在该波纹管C。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通过在使连接器壳体的外周面与电线束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将带以一并覆盖电线束的外周面和连接器壳体的外周面的方式缠绕,从而将连接器壳体固定在电线束的外周面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文献所记载的连接器壳体中,在电线束所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即另一侧的侧壁,设置向外侧突出的肋,将带以沿着肋的方式缠绕。由此,可以抑制带的偏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02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虽然记载了将连接器壳体固定在配置在圆筒状的波纹筒(以下,有时称为圆筒部件)内部的电线束的外周面,但还可以考虑将连接器壳体固定在圆筒部件的外周面。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比电线束硬的圆筒部件,即使连接器壳体被配置且按压在圆筒部件的外周面,也不会像电线束那样与连接器壳体的形状相适应地变形。因此,即使将连接器壳体按压在圆筒部件的外周面,连接器壳体相对于圆筒部件的姿态也不稳定,因此,以维持了恰当的姿态的状态将连接器壳体固定在圆筒部件是不容易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单元,即使在配置在圆筒部件的外周面的情况下,也容易以维持了恰当的姿态的状态固定在圆筒部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特征为下述(1)~(5)。
(1)一种连接器壳体,是具有筒状的侧壁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的外周面中的一侧形成有以圆弧状凹陷并且在一个方向延伸的凹面,所述凹面是所述一个方向沿着圆筒部件的延伸方向并被按压在该圆筒部件。
(2)如上述(1)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面包括曲率半径不同的多种圆弧部分。
(3)如上述(2)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面包括:第1圆弧部分,其具有相对小的曲率半径;和第2圆弧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第1圆弧部分的两外侧,并且具有相对大的曲率半径。
(4)如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面形成有与形成为蛇纹状的波纹管的谷部卡合的卡合突起。
(5)如上述(4)记载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突起是沿着所述凹面的周向设置的肋。
(6)如上述的(1)~(5)的任一项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一侧不同的另一侧形成有向外侧突出并且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两个肋。
(7)如上述(6)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一侧相反侧的所述另一侧形成有所述肋,
在所述凹面形成有切口,以在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侧形成的所述凹面与在另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另一侧形成的所述肋对置的方式将两个所述连接器壳体排列在相同方向时,所述肋能够进入所述切口。
根据上述(1)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在侧壁的外周面中的一侧形成有以圆弧状凹陷并且在一个方向延伸的凹面。因此,即使在连接器壳体被配置在圆筒部件的外周面的情况下,通过使凹面的一个方向沿着圆筒部件的延伸方向并将连接器壳体按压在圆筒部件,也能够维持连接器壳体相对于圆筒部件的恰当的姿态。在该状态下,以将圆筒部件的外周面和连接器壳体的侧壁的外周面一并覆盖的方式缠绕带,从而能够容易地以维持相对于圆筒部件的恰当的姿态的状态将连接器壳体固定在圆筒部件的外周面。
根据上述(2)以及(3)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凹面包括曲率半径不同的多种圆弧部分,因此,即使在需要将连接器壳体对于外径不同的多种圆筒部件分别固定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连接器壳体相对于各个圆筒部件的恰当的姿态。
根据上述(4)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能够使连接器壳体卡挂在波纹管上。因此,在以将波纹管的外周面和连接器壳体的外周面一并覆盖的方式缠绕带时,能够抑制连接器壳体在波纹管的外表面滑动。其结果是,作业人员能够对于被固定在波纹管的外表面上的连接器壳体稳定地实施带的卷绕。
根据上述(5)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卡合突起确保相对于沿着波纹管的周向形成的谷部的充分的重叠余量。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连接器壳体在波纹管的外表面滑动。
根据上述(6)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与侧壁的外周面中的一侧不同的另一侧形成有向外侧突出并且在与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肋。因此,在缠绕带时能够以肋为基准容易地缠绕带,并且,以带在宽度方向的端面位于肋的附近的方式(或者,使带在宽度方向的端面与肋接触)缠绕带,从而抑制带的偏移。
根据上述(7)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在凹面形成有在使两个连接器壳体排列在相同方向时对方侧的连接器壳体的肋能够进入的切口。因此,以相邻的连接器壳体中的一个的肋进入另一个的凹面的切口的方式,将多个连接器壳体排列在相同方向地组装配置,从而与未设置这样的切口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组装高度。对于各连接器壳体,固定在圆筒部件地使用是一个用途,但在汽车的车体或电气接线箱等排列固定多个也是一个用途。因此,在将多个连接器壳体以在相同方向排列成一列地组装配置的状态组装到车体、电气接线箱等的情况下,能够缩小多个连接器壳体总体所占的空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单元的特征在于下述(8)。
(8)一种连接器单元,包括:
作为上述(7)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的第1连接器壳体;
作为上述(7)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的第2连接器壳体;以及
连结部件,在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另一侧形成的所述肋进入到在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侧形成的所述切口的状态下,将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固定。
根据上述(8)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在凹面形成有切口,在使两个连接器壳体排列在相同方向时,对方侧的连接器壳体的肋能够进入该切口。因此,以相邻的连接器壳体中的一个的肋进入另一个的凹面的切口的方式,将多个连接器壳体排列在相同方向地组装配置,从而与未设置这样的切口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组装高度。对于各连接器壳体,固定在圆筒部件地使用是一个用途,但在汽车的车体或电气接线箱等排列固定多个也是一个用途。因此,在以将多个连接器壳体以在相同方向排列成一列地组装配置的状态组装到车体、电气接线箱等的情况下,能够缩小多个连接器壳体总体所占的空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即使配置在圆筒部件的外周面的情况下,也容易以维持了恰当的姿态的状态固定在圆筒部件。
以上,简单地说明了本发明。进一步,参照附图,通读以下说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从而本发明的详细内容被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正视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而得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凹面按压在波纹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a)是示出图4所示的状态的正视图,图5(b)是示出用带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固定在波纹管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正视图。
图8(a)是从下方观察图6所示的连接器壳体而得的立体图,图8(b)是用于说明凹面的详细形状的图。
图9示出以一个连接器壳体的肋进入另一个连接器壳体的凹面的切口的方式将2个图6所示的连接器壳体排列在相同方向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0(a)是连结用板的立体图,图10(b)是连结用板的正视图。
图11是将多个图6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用连结用板固定而成的连结连接器壳体的正视图。
图12(a)~图12(c)是示出使用连结用夹具组装连结连接器壳体时的步骤的前半部分的图。
图13(a)~图13(c)是示出使用连结用夹具组装连结连接器壳体时的步骤的后半部分的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1。
图1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1。
图1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正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后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左侧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右侧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俯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仰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使用状態的参考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仰视图。
图25是示出将图23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凹面按压在波纹管的状态的、以贯穿卡合突起的纵截面观察该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26是示出将图23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凹面按压在波纹管的状态的、以贯穿卡合突起的纵截面观察该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的连接器壳体的仰视图。
图29是示出将图27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凹面按压在波纹管的状态的、以贯穿卡合突起的纵截面观察该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将图27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凹面按压在波纹管的状态的、以贯穿卡合突起的纵截面观察该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31(a)以及图31(b)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32(a)以及图32(b)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33(a)以及图33(b)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34(a)以及图34(b)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35(a)以及图35(b)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36(a)以及图36(b)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37(a)以及图37(b)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38(a)以及图38(b)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参考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器壳体
11:连接器壳体
12:连结连接器壳体
13:连接器壳体
14:连接器壳体
15:连接器壳体
15B:连接器壳体
15C:连接器壳体
15D:连接器壳体
15E:连接器壳体
15F:连接器壳体
15G:连接器壳体
15H:连接器壳体
20:侧壁
30:后壁
31:狭缝
40:上壁
41:肋
42:肋
42B:肋
42C:肋
42D:肋
42E:肋
42F:肋
42G:肋
43:前侧肋
43B:前侧肋
43C:前侧肋
43D:前侧肋
43E:前侧肋
44:后侧肋
44B:后侧肋
44C:后侧肋
44D:后侧肋
44E:后侧肋
50:下壁
51:凹面
52:圆弧部分
53:圆弧部分
54:切口
55:卡合突起
56:卡合突起
60:左壁
61:阳侧滑插卡锁
62:锁喙
70:右壁
71:阴侧滑插卡锁
72:突起
80:连结用板
81:滑插卡锁
82:滑插卡锁
90:连结用夹具
C:波纹管
S:内部空间
T: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0。
树脂制连接器壳体10是被对方侧连接器的壳体(省略图示)嵌合的插接连接器的壳体,是被固定在被称为波纹管、波纹筒的圆筒部件的外周面来使用的壳体。插接连接器具备与被收容在已嵌合的对方侧连接器壳体的多个端子共通地连接的插接端子,是具有使已嵌合的对方侧连接器的多个端子彼此短路的功能的连接器。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插接连接器而言,虽然存在将安装在电线末端的端子不经由上述的对方侧连接器而是直接插入到插接连接器的连接器,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这种插接连接器。进一步而言,本发明不限于插接连接器,也能够适用于用于连结电线的普通连接器。
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如图1所示地定义x轴方向(前后方向)、y轴方向(左右方向)、z轴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前、后、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是彼此正交的方向。
如图1~图3所示,连接器壳体10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管状的侧壁20以及以闭塞侧壁20的后侧端部的开口的方式与侧壁20连接的后壁30,并且,具有具有内部空间S的箱状的形状。对方侧连接器的壳体经由侧壁20的前侧端部的开口而插入到内部空间S,从而与连接器壳体10嵌合。
侧壁20包括:上壁40、下壁50、左壁60以及右壁70。如图3所示,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的外周面(外表面)形成有一对平行的肋41。一对肋41向上侧突出,同时在上壁40的左右方向的整个区域向左右方向延伸。如后所述,一对肋41实现抑制为了将连接器壳体10对于圆筒形状的波纹管C(有时称为圆筒部件)固定而使用的带T的偏移的功能(参照后述的图5(b))。
在下壁50的外周面(外表面)形成有凹面51,该凹面51以圆弧状凹陷,并且,在下壁50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向前后方向延伸。在本例中,凹面51由具有单一曲率半径的圆弧部分构成。如后所述,凹面51是为了将连接器壳体10对于波纹管C固定而与波纹管C的外周面接触的面(参照后述图5(a))。因此,凹面51的圆弧部分的曲率半径优选被设计为与凹面51所接触的波纹管C的外径同等的大小。
在左壁60的外周面(外表面)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阳侧滑插卡锁61,在右壁70的外周面(外表面)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阴侧滑插卡锁71。一对阳侧滑插卡锁61和一对阴侧滑插卡锁71能够彼此嵌合。
因此,10以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一对阳侧滑插卡锁61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一对阴侧滑插卡锁71对置的方式将2个连接器壳体排列在相同方向的状态下,使一对阳侧滑插卡锁61与一对阴侧滑插卡锁71嵌合,从而能够将2个连接器壳体10连结固定。
在将2个连接器壳体10连结固定的状态下,形成在一对阳侧滑插卡锁61之间的锁喙62(特别是参照图2)与设置在一对阴侧滑插卡锁71之间的突起72(特别是参照图3)卡合,从而抑制一对阳侧滑插卡锁61从一对阴侧滑插卡锁71脱离(分离)。
特别是如图2所示,在后壁30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狭缝31。将上述的插接端子(省略图示)插入并固定在这些一对狭缝31。通过将插接端子像这样地装配在连接器壳体10,从而如上所述地,连接器壳体10能够作为插接连接器的壳体而发挥功能。
如图4~图5所示,连接器壳体10被固定在波纹管的外周面地使用。以下,对将连接器壳体10固定在波纹管C的外周面时的步骤进行说明。
如图4以及图5(a)所示,首先,以连接器壳体10的前后方向沿着波纹管C的延伸方向的方式,将连接器壳体10配置在波纹管C的延伸方向上的应该固定连接器壳体10的预定位置,并且使连接器壳体10的下壁50的凹面51按压在波纹管C。
由此,能够维持连接器壳体10相对于波纹管C的恰当的姿态,即能够维持连接器壳体10相对于波纹管C的轴心在左右方向上无偏向的姿态。另外,即使在按压连接器壳体10之前,波纹管C的延伸方向局部或整体地从连接器壳体10的前后方向稍微偏移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按压在凹面51的部分波纹管C在连接器壳体10的前后方向笔直地延伸的状态。
其次,在维持基于凹面51的按压的同时,如图5(b)所示,以将波纹管C的外周面和连接器壳体10的侧壁20的外周面一并覆盖的方式缠绕带T。此时,带T以穿过设置在上壁40的一对肋41之间的区域的方式被缠绕。
其结果是,能够以连接器壳体10的前后方向沿着波纹管C的延伸方向的恰当的姿态,容易地将连接器壳体10固定在波纹管C的外周面。另外,缠绕带T时,能够以一对肋41为基准,容易地缠绕带T。除此之外,如图5(b)所示,通过以带T的宽度方向的端面位于肋41附近的方式(或者,使带T的宽度方向的端面与肋41接触)缠绕带T,从而可以抑制带T在宽度方向(连接器壳体10的前后方向)的偏移。
<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以上,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0,在下壁50的外周面形成有凹面51。因此,即使在将连接器壳体10配置在波纹管C的外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凹面51的一个方向沿着波纹管C的延伸方向地将连接器壳体10按压在波纹管C,从而维持连接器壳体10相对于波纹管C的恰当的姿态。另外,通过将凹面51按压在波纹管C,从而容易地获得按压在凹面51的部分波纹管C在连接器壳体10的前后方向笔直地延伸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以将波纹管C的外周面和连接器壳体10的侧壁的外周面一并覆盖的方式缠绕带T,从而能够以波纹管C的延伸方向和连接器壳体10的前后方向一致的恰当姿态,将连接器壳体10容易地固定在波纹管C的外周面。
另外,在上壁40形成有一对肋41。因此,缠绕带T时,能够以一对肋41为基准,容易地缠绕带T,并且能够抑制带T在宽度方向(连接器壳体10的前后方向)的偏移。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6~图13,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1进行说明。连接器壳体11在下壁50的凹面51包括曲率半径不同的多种圆弧部分的方面以及在凹面51的四个角部分设置有切口54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0不同。以下,对该不同点进行详细地说明。在图14~图22中,记载有更详细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1的图(包括立体图1、立体图2、正视图、后视图、左侧视图、右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以及示出使用状态的参考图),通过参照图14~图22,从而本发明的详细内容被进一步明确。
特别是,如能够根据从图8(a)以及图8(b)理解的那样,连接器壳体11的下壁50的凹面51具备:圆弧部分52,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具有相对小的曲率半径(有时称为第1圆弧部分);以及左右一对圆弧部分53,在圆弧部分52的左右方向两外侧部分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具有相对小的曲率半径(有时称为第2圆弧部分)。圆弧部分52和圆弧部分53被形成为其外周面连续。
因此,对于连接器壳体11,即使在需要对于外径不同的两种波纹管C分别固定的情况下,也以相对于这两种波纹管C恰当的姿态固定。具体地,在将连接器壳体11固定在具有与圆弧部分52的曲率半径同等的相对小的外径的波纹管C的情况下,波纹管C的外周面与凹面51中的圆弧部分52接触。另一方面,在将连接器壳体11固定在具有与圆弧部分53曲率半径同等的相对大的外径的波纹管C的情况下,波纹管C的外周面与凹面51中的左右一对圆弧部分53接触。
另外,如能够根据图8(a)理解的那样,在连接器壳体11的下壁50的凹面51的四个角部分,分别形成有将圆弧部分53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切掉而成的切口54。各切口54的底面构成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平行地延伸(与x-y平面平行的)1个共用的平面的一部分。
各切口54如图9所示地被形成在:以一个连接器壳体11的凹面51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11的肋41对置的方式将2个连接器壳体11排列在相同方向时,对应的肋41的端部能够分别进入的位置。
因此,如图9所示,以相邻的连接器壳体11中的一个肋41进入另一个凹面51的切口54的方式,将多个连接器壳体11排列在相同方向上地进行组装配置,从而与未设置有这样的切口54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组装高度(在图9中、左右方向的尺寸)。因此,在将多个连接器壳体11以排列在相同方向地组装配置的状态,组装到车体、电气接线箱等的情况下,能够缩小多个连接器壳体11总体所占据的空间。
如图9所示地排列在相同方向地组装配置后的多个连接器壳体11使用图10中示出的连结用板80,从而能够如图11所示地成为彼此被连结的连结连接器壳体12(有时称为连接器单元)。
如图10所示,连结用板80是具有长度方向的树脂制的板状部件。在连结用板80的一个侧面,连接器壳体11的与一对阴侧滑插卡锁71(参照图7等)相同形状的一对滑插卡锁81在长度方向的隔开等间隔的多处(在本例中,三处)被设置成一列。在连结用板80的另一个侧面,在长度方向中央部,设置有与一对滑插卡锁81相同形状或类似形状的一对滑插卡锁82。
如图11所示,在将多个连接器壳体11如图9所示地排列在相同方向地组装配置的状态下,使各连接器壳体11的一对阳侧滑插卡锁61分别嵌合到连结用板80的对应的一对滑插卡锁81,从而获得连结连接器壳体12。需要说明的是,连结用板80的一对滑插卡锁82例如能够被使用在将连结连接器壳体12组装在车体、电气接线箱等的情况下。
在组装图11所示的连结连接器壳体12时,如图12~图13所示,如果使用连结用夹具90,则是便利的。如图12(a)所示,连结用夹具90是上方开口且具有长度方向的树脂制的箱状部件。
如图12(b)以及图12(c)所示,将如图9所示地排列在相同方向地配置后的多个(在本例中,3个)连接器壳体11以各自的一对阳侧滑插卡锁61朝向上方的方式收纳在连结用夹具90的内部空间。由此,连结用夹具90的侧壁覆盖多个连接器壳体11,从而多个连接器壳体11以各自的一对阳侧滑插卡锁61朝向上方并且不相互移动的状态被固定。
在该状态下,如图13(a)以及图13(b)所示,将连结用板80的各对滑插卡锁81与各个连接器壳体11的一对阳侧滑插卡锁61嵌合,然后,如图13(c)所示,去掉连结用夹具90。其结果是,容易地获得连结连接器壳体12。
<第2实施方式特有的作用·效果>
以上,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1,下壁50的凹面51被构成为包括曲率半径不同的圆弧部分52和圆弧部分53。因此,即使在需要将连接器壳体11对于外径不同的多种波纹管C分别固定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连接器壳体11相对于各个波纹管C的恰当的姿态。
除此之外,在下壁50的凹面51的四个角部分,分别形成有将圆弧部分53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切掉而成的切口54。因此,通过以相邻的连接器壳体11中的一个肋41进入另一个凹面51的切口54的方式,将多个连接器壳体11排列在相同方向地组装配置,从而与未设置这样的切口54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组装高度(在图9中、左右方向的尺寸)。
[第三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23~图26,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3进行说明。连接器壳体13在下壁50的凹面51设置有卡合突起55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0或者上述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1不同。以下,对该不同点进行详细地说明。图23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图2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仰视图。图25是示出将图23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凹面按压在波纹管的状态的、以穿过卡合突起的纵截面观察该连接器壳体而得到的立体图。图26是示出将图23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凹面按压在波纹管的状态的、以穿过卡合突起的纵截面观察该连接器壳体而得到的侧视图。
卡合突起55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是从下壁50的凹面51突出的突起。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3中,卡合突起55被设置在凹面51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的大致中央。另外,卡合突起55被设定为沿着左右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突条。换言之,卡合突起55是沿着呈圆弧状凹陷的凹面51的周向地设置的肋。卡合突起55如图25以及图26所示,被设定为与蛇纹状地形成的波纹管C的谷部卡合的形状。因此,卡合突起55从凹面51的突出高度被设定为与波纹管C的外表面的峰-谷之间的距离相同的程度。
其次,参照图27~图30,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4进行说明。图27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图2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仰视图。图29是示出将图27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凹面按压在波纹管的状态的、以穿过卡合突起的纵截面观察该连接器壳体而得的立体图。图30是示出将图27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凹面按压在波纹管的状态的以穿过卡合突起的纵截面观察该连接器壳体而得的侧视图。
对于连接器壳体13将卡合突起55设置在凹面51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的大致中央,连接器壳体14如图27~图30所示地将卡合突起56在凹面51中沿着前侧端面设置。连接器壳体13、14的设置卡合突起55、56的位置不同。
由连接器壳体13、14可知,无论卡合突起55、56被设置在凹面51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的何处,都能够获得以下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特有的作用·效果。
<第3实施方式特有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3、14,在凹面51形成有卡合突起55、56。因此,在连接器壳体13、14被配置在波纹管C的外周面的情况下,卡合突起55、56与蛇纹状地形成的波纹管C的谷部卡合。由此,连接器壳体13、14能够卡挂在波纹管C上。因此,在以将波纹管C的外周面和连接器壳体13、14的侧壁20的外周面一并覆盖的方式缠绕带T时,能够抑制连接器壳体13、14在波纹管C的外表面上滑动。其结果是,作业人员能够对于被固定在波纹管C的外表面上的连接器壳体13、14稳定地实施带的卷绕。
另外,卡合突起55、56被设定为沿着呈圆弧状凹陷的凹面51的周向地设置的肋。根据该构造,卡合突起55、56对于沿着波纹管C的周向形成的谷部,确保充分的重叠余量。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连接器壳体13、14在波纹管C的外表面上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卡合突起55是突条的方式进行了说明。卡合突起的形状也可以不是突条。例如,即使是在一个位置突出的圆锥状或者圆筒状的突起,卡合突起55、56也能够与形成为蛇纹状的波纹管C的谷部卡止。这样,能够与想要对于沿着波纹管C的周向形成的谷部而确保的重叠余量的程度对应地,恰当变更卡合突起的形状。
另外,对于卡合突起从凹面51的突出高度,说明了与波纹管C的外表面的峰-谷之间的距离相同程度的情况。卡合突起的突出高度也可以比波纹管C的外表面的峰-谷之间的距离短,也可以长。通过降低卡合突起的突出高度,从而想要对于沿着波纹管C的周向形成的谷部而确保的重叠余量变浅,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卡合突起的突出高度,从而重叠余量变深。这样,能够利用卡合突起的突出高度的长短来调整卡合突起所要求的卡合力。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卡合突起的突出高度设定为比波纹管C的外表面的峰-谷之间的距离长,从而卡合突起的末端与波纹管C接触。即使在该情况下,如果波纹管C的外表面允许某种程度的变形,则在稳定地实施带的卷绕方面没有障碍。不仅如此,通过使卡合突起陷入波纹管C的外表面,从而能够抑制连接器壳体13、14在波纹管C的外表面上滑动。其结果是,作业人员能够对于更牢固地固定在波纹管C的外表面上的连接器壳体13、14,稳定地实施带的卷绕。
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将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造应用在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壳体。特别是,上述卡合突起能够应用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包括曲率半径不同的圆弧部分52和圆弧部分53的凹面51。在该情况下,在圆弧部分52和圆弧部分53分别设置卡合突起。
[第四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31,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5进行说明。连接器壳体15的在上壁40的外周面形成的肋42的形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0、上述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1或上述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3、14的肋41不同。以下,对该不同点进行详细地说明。图31(a)以及图31(b)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在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中,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的外周面(外表面)以彼此面对面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平行的肋41。在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5中,虽然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的外周面(外表面)形成有肋42的方面是共通的,但并未以彼此面对面的方式形成。即,位于上壁40的前侧端部的前侧肋43被设置在前侧端部的左右方向中央,并且,位于前侧肋43后侧的上壁40的后侧端部被切掉。另一方面,位于上壁40的后侧端部的后侧肋44被设置在后侧端部的左右方向两侧,并且,位于后侧肋44前侧的上壁40的前侧端部被切掉。这样,肋42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以相互不对置的方式彼此不同地配置有前侧肋43以及后侧肋44。
其次,参照图32~图37,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5B、15C、15D、15E、15F、15G进行说明。图32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图33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图34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图35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图36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图3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5B如图32所示地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的外周面(外表面)形成有肋42B,但并未以彼此面对面的方式形成。即,位于上壁40的前侧端部的前侧肋43B被设置在前侧端部的左右方向两侧,并且,位于前侧肋43B后侧的上壁40的后侧端部被切掉。另一方面,位于上壁40的后侧端部的后侧肋44B被设置在后侧端部的左右方向中央,并且,位于后侧肋44B前侧的上壁40的前侧端部被切掉。这样,肋42B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以彼此不对置的方式彼此不同地配置有前侧肋43B以及后侧肋44B。
另外,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5C如图33所示地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的外周面(外表面)形成有肋42C,但并未形成为彼此面对面。即,位于上壁40的前侧端部的前侧肋43C被设置在前侧端部的左侧,并且,位于前侧肋43C后侧的上壁40的后侧端部被切掉。另一方面,位于上壁40的后侧端部的后侧肋44C被设置在后侧端部的右侧,并且,位于后侧肋44C前侧的上壁40的前侧端部被切掉。这样,肋42C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以彼此不对置的方式彼此不同地配置有前侧肋43C以及后侧肋44C。
另外,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5D如图34所示地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的外周面(外表面)形成有肋42D,但并未形成为彼此面对面。即,位于上壁40的前侧端部的前侧肋43D被设置在前侧端部的左侧,并且,位于前侧肋43D后侧的上壁40的后侧端部被切掉。另一方面,位于上壁40的后侧端部的后侧肋44D被设置在后侧端部的右侧,并且,位于后侧肋44D前侧的上壁40的前侧端部被切掉。另外,前侧肋43D在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后侧肋44D在左右方向的宽度短。这样,肋42D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以彼此不对置的方式彼此不同地配置有前侧肋43D以及后侧肋44D。
另外,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5E如图35所示地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的外周面(外表面)形成有肋42E,但并未形成为彼此面对面。即,位于上壁40的前侧端部的前侧肋43E被设置在前侧端部的左侧,并且,位于前侧肋43E后侧的上壁40的后侧端部被切掉。另一方面,位于上壁40的后侧端部的后侧肋44E被设置在后侧端部的右侧,并且,位于后侧肋44E前侧的上壁40的前侧端部被切掉。另外,前侧肋43E在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后侧肋44E在左右方向的宽度长。这样,肋42E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以彼此不对置的方式彼此不同地配置有前侧肋43E以及后侧肋44E。
另外,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5F如图36所示地,肋42F仅在上壁40的前侧端部的外周面(外表面)遍及前侧端部的左右方向全长地形成,并未在上壁40的后侧端部的外周面(外表面)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5G如图37所示地,肋42G仅在上壁40的后侧端部的外周面(外表面)遍及前侧端部的左右方向全长地形成,并未在上壁40的前侧端部的外周面(外表面)形成。
<第四实施方式特有的作用·效果>
在通过基于模具的树脂成形来制造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的情况下,将用于形成连接器壳体的内部空间S的2个模具分别配置在连接器壳体的前后方向。此时,通过如上所述地将肋42、42B、42C、42D、42E、42F、42G以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彼此不对置(参照图31~图35)的方式形成或者形成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端部中的一者(参照图36以及图37),从而简化模切。即,在肋被形成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的彼此对置的位置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在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滑动的滑动型芯来形成肋。另一方面,因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5不需要使用该滑动型芯进行模切,因此能够简化成形工序。
即使上述那样地形成肋42、42B、42C、42D、42E、42F、42G,将带T缠绕在连接器壳体15时,以位于肋42、42B、42C、42D、42E之间的方式或者以一对肋42F、42G为基准的方式,能够容易地缠绕带T。另外,可以抑制带T在宽度方向(连接器壳体15的前后方向)的偏移。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不使用滑动型芯地进行模切,则也可以考虑最初在上壁4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不设置肋。图38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参考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参考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15H如图38所示地在上壁40的前侧端部以及后侧端部的外周面(外表面)不形成肋。利用这样的构成,能够简化模切。
另外,能够将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造应用在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或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壳体。
<其他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各种变形例。例如,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恰当地变形、改良等。此外,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量、配置位置等,只要能够实施本发明,则可以任意,不限定。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下壁50的凹面51被构成为包括曲率半径不同的两种圆弧部分,但凹面51也可以构成为包括曲率半径不同的三种以上的圆弧部分。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在下壁50的凹面51形成有将圆弧部分的一部分切掉而成的切口54,但也可以未形成这样的切口。
此处,将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单元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分别简单地总结罗列为以下[1]~[6]。
[1]一种连接器壳体(10、11),该连接器壳体具有筒状的侧壁(2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20)的外周面的一侧(下壁50)形成有以圆弧状凹陷并且在一个方向延伸的凹面(51),该凹面(51)是所述一个方向沿着圆筒部件(波纹管C)的延伸方向并被按压在该圆筒部件(波纹管C)。
[2]如上述[1]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11),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面(51)包括曲率半径不同的多种圆弧部分(52、53)。
[3]如上述[2]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11),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面(51)包括:第1圆弧部分(52),其具有相对小的曲率半径;和第2圆弧部分(53),其设置在所述第1圆弧部分的两外侧,且具有相对大的曲率半径。
[4]如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11),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面(51)形成有与被形成为蛇纹状的波纹管(C)的谷部卡合的卡合突起(55、56)。
[5]如上述[4]记载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突起(55、56)是沿着所述凹面(51)的周向地设置而成的肋。
[6]如上述的[1]~[5]的任一项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10、1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20)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一侧(下壁50)不同的另一侧(上壁40)形成有向外侧突出并且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2个肋(41)。
[7]如上述[6]记载的连接器壳体(1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20)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一侧(下壁50)相反侧的所述另一侧(上壁40)形成有所述肋(41),
在所述凹面(51)形成有切口(54),以在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侧(下壁50)形成的所述凹面(51)与在另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另一侧(上壁40)形成的所述肋(41)对置的方式将两个所述连接器壳体排列在相同方向时,所述肋(41)能够进入该切口(54)。
[8]一种连接器单元(连结连接器壳体12)包括:
作为上述[7]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的第1连接器壳体;
作为上述[7]的构成的连接器壳体的第2连接器壳体;以及
连结部件(连结用板80),在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另一侧(上壁40)形成的所述肋(41)进入到在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侧(下壁50)形成的所述切口(54)的状态下,将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固定。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壳体,是具有筒状的侧壁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的外周面中的一侧形成有以圆弧状凹陷并且在一个方向延伸的凹面,所述一个方向沿着圆筒部件的延伸方向,并且所述凹面被按压在该圆筒部件,
所述凹面包括:第1圆弧部分,其具有相对小的曲率半径;和第2圆弧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第1圆弧部分的两外侧,并且具有相对大的曲率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面形成有与形成为蛇纹状的波纹管的谷部卡合的卡合突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突起是沿着所述凹面的周向设置的肋。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一侧不同的另一侧形成有向外侧突出并且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两个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一侧相反侧的所述另一侧形成有所述肋,
在所述凹面形成有切口,以在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侧形成的所述凹面与在另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另一侧形成的所述肋对置的方式将两个所述连接器壳体排列在相同方向时,所述肋能够进入所述切口。
6.一种连接器单元,包括:
第1连接器壳体和第2连接器壳体,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均为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壳体;以及
连结部件,在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另一侧形成的所述肋进入到在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侧形成的所述切口的状态下,将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固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13565 | 2017-01-27 | ||
JP2017-013565 | 2017-01-27 | ||
JP2017-109219 | 2017-06-01 | ||
JP2017109219A JP6912275B2 (ja) | 2017-01-27 | 2017-06-01 |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48303A CN108448303A (zh) | 2018-08-24 |
CN108448303B true CN108448303B (zh) | 2021-04-23 |
Family
ID=63111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82647.1A Active CN108448303B (zh) | 2017-01-27 | 2018-01-29 | 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单元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12275B2 (zh) |
CN (1) | CN10844830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23858B2 (ja) * | 2019-05-24 | 2022-08-2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59570A (zh) * | 2011-08-30 | 2014-07-3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和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固定结构 |
JP2016085871A (ja) * | 2014-10-27 | 2016-05-19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組み付け方法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モジュー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99916A (en) * | 1996-02-14 | 1998-09-01 | Lechner; Donald A. | Bracket for floating docks and rafts |
JP4978788B2 (ja) * | 2007-08-10 | 2012-07-1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5033651B2 (ja) * | 2008-01-17 | 2012-09-2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組立方法 |
JP5193888B2 (ja) * | 2008-10-06 | 2013-05-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201374417Y (zh) * | 2009-03-02 | 2009-12-3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背板连接器 |
US9243723B2 (en) * | 2013-03-14 | 2016-01-26 | Bridgeport Fittings, Inc. | Universal mounting clamp |
-
2017
- 2017-06-01 JP JP2017109219A patent/JP6912275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1-29 CN CN201810082647.1A patent/CN1084483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59570A (zh) * | 2011-08-30 | 2014-07-3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和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固定结构 |
JP2016085871A (ja) * | 2014-10-27 | 2016-05-19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組み付け方法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モジュー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912275B2 (ja) | 2021-08-04 |
CN108448303A (zh) | 2018-08-24 |
JP2018125275A (ja) | 2018-08-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489117B1 (ko) | 커넥터 및 상기 커넥터에 이용되는 헤더 및 소켓 | |
US20200044374A1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KR101780968B1 (ko) | 커넥터 단자 | |
US9172193B2 (en) | Joint connector extending structure and joint connector | |
JP6769354B2 (ja) | 端子ユニ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 |
CN111682471B (zh) | 电连接盒 | |
WO2015019842A1 (ja) | コネクタ | |
KR20150110774A (ko) | 커넥터 및 상기 커넥터에 이용되는 헤더 및 소켓 | |
CN108448303B (zh) | 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单元 | |
CN108987987B (zh) | 连接器壳体 | |
EP2325950B1 (en) | A connector | |
CN110911873B (zh) | 连接端子 | |
EP4117123A1 (en) | Connector fitting structure | |
US10305232B2 (en) | Connector housing and connector unit | |
JP7409251B2 (ja) | コネクタ | |
JP7567719B2 (ja) | コネクタ | |
CN219677635U (zh) | 连接器端盖、连接器端盖组件和连接器 | |
JP7338383B2 (ja) | コネクタ | |
US20140134864A1 (en) | Connector | |
WO2023042619A1 (ja) | 積層コネクタ | |
JP2010009788A (ja) | 電線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 |
JP2023169934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3038053A (ja)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
JP2024067655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3045370A (ja) | 樹脂成形体及び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