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12337B - 机动车门锁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门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12337B CN108412337B CN201810128252.0A CN201810128252A CN108412337B CN 108412337 B CN108412337 B CN 108412337B CN 201810128252 A CN201810128252 A CN 201810128252A CN 108412337 B CN108412337 B CN 1084123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vehicle
- vehicle door
- door lock
- radius
- l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6—Noise prevention; Anti-rattling mea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43—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bifurcated bolt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机动车门锁,其具有主要包括锁叉(1)和锁爪(2)的锁定机构(1、2)。至少在锁定机构(1、2)的闭合位置,锁爪(2)的止动表面(7)邻靠锁叉(1)的拱形接触表面(8)。在锁定机构(1、2)的打开过程期间,止动表面(7)在接触表面(8)上滑动,完成从支承点(A)到释放点(L)的接触路径。根据本发明,在支承点(A)和释放点(L)之间的锁叉(1)的接触表面(8)包括至少初始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8a)和相邻的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8b),所述两个部分表面(8a、8b)接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门锁,具有基本上包括锁叉和锁爪的锁定机构,其中至少在锁定机构的闭合位置锁爪的止动表面/止挡表面邻靠/靠接在锁叉的拱形接触表面上,并且其中在锁定机构的打开运动期间,止动表面在接触表面上滑动完成从支承点到释放点的接触路径。
背景技术
开头所述结构的机动车门锁可从多种设计的实践知晓,并且还在专利文献DE 102009 029 031 A1中被描述。其整体设计是,在锁定机构打开的过程中,闭合力矩转变成打开力矩。为此,选择锁爪的止动表面和作用在锁叉上的接触表面,使得锁爪最初具有闭合力矩。该关闭力矩在机动车门锁的打开过程中转变成打开力矩。因此提供了锁定机构的相对安静的开启。
事实上,在现有技术中,观察到由于在锁定机构的打开过程中锁爪与锁叉之间的接触突然被拉开而产生的称为不期望的“开锁扑通声”。为了改善噪音舒适性,根据DE 102009 029 031 A1,现有技术提供了好方法。不过,还有改善的空间。
因此,作为基本上包括锁叉和锁爪的锁定机构的部件,通常借助于外部操作杆或内部操作杆将锁爪从其棘爪位置或其与锁叉的接合位置抬起。该棘爪位置通常是主棘爪位置,但也可以是预棘爪位置。然而,将锁定机构从其闭合位置(预棘爪位置或主棘爪位置)打开对应于内部门操作杆或外部门操作杆通常需要由操作者施加打开力。
为此,相关的门操作杆例如可以借助于拉索与机动车门锁连接,并且因此操作在机动车门锁中设置的内部操作杆或外部操作杆或触发杆,进而将锁爪从锁叉上抬起,并因此按需要结束锁定机构的闭合位置。为此,操作者以相应的打开力作用在相应的门操作杆上。一旦锁爪在释放点与锁叉分离,操作者可以减小手柄上的打开力,或者手柄通过合适的弹簧力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在现有技术中,手柄的返回主要是突发的,这是因为用于从锁叉抬起锁爪所需的打开力在沿着位于支承点和释放点之间的接触路径的短路径上减小。操作者越来越把这个过程理解为不利且“突兀”的。其另一后果是,操作者将机动车门锁以及可能整个车辆视为缺乏舒适性并且价值不高。因此,在高价位的车辆中通常使用电动开启驱动器。然而,这种开启驱动器结构精密且昂贵,并且以前一直用于高端车辆。
本发明基于进一步开发这种机动车门锁的技术问题,使得锁定机构的打开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特别是机械撞击方面更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特定类别的机动车门锁的特征在于,在支承点和释放点之间的锁叉的接触表面至少包括初始的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和随后的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所述部分表面接合/连接。
锁叉和锁爪通常都是由二维金属片冲压而成,如申请人的公开文献DE 10 2014114 441 A1中详细描述的那样。因此,锁爪上的止动表面以及锁叉上的接触表面是在俯视图中分别为矩形的表面,其表面宽度通常对应于其制造过程中金属片的厚度。这些矩形表面的相应的纵向边缘或重叠的纵向边缘大致指定了它们的形状。因此,如果后面提到了锁叉的拱形接触表面,则意味着相关接触表面的并行纵向边缘是拱形的。由此,锁爪上的止动表面与锁叉上的接触表面之间也设有支承点和释放点。
事实上,这两个点严格地对应于垂直延伸到由卡爪和锁爪跨越的锁定机构平面的支承线或释放线。由于在锁定机构的俯视图中,在锁爪与锁叉之间仅观察到点状接触,所以相关的支承点和释放点在下文中被称为接触路径的起点和终点。然而,锁叉的拱形接触表面从接触路径的支承点开始首先包括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并随后包括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两个部分表面彼此接合,并且在有利的实施例中以连续的方式接合。这意味着,在从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到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的过渡中,没有观察到“边缘”或“毛刺”。因此,锁爪的止动表面可以用几乎均匀的摩擦力沿着锁叉的拱形接触表面移动,并且由此完成所述的从支承点到释放点的接触路径。
支承点对应于锁定机构的闭合位置,其中在支承点处锁爪的止动表面邻靠锁叉的接触表面。在锁定机构的打开过程中,锁爪的止动表面沿着锁叉的接触表面移动,并由此完成接触路径。接触路径终止于释放点,即当锁爪或其止动表面从锁叉的接触表面抬起并且处于一定距离处时。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具体的设计使得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的半径至少是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的半径的两倍。严格地说,根据前面所述的实施例,不是指部分表面的半径,而是其并存的/相合的/共同的纵向边缘的半径。然而,为了简单起见,在下文中将参考相应的部分表面的半径,因为在锁定机构的俯视图中观察者可立即看到该半径。然而,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的半径至少是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的半径的两倍。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的相关半径通常甚至至少是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的半径的三倍、优选至少四倍。
通过所述半径比率,该设计还可以使得:作为接触路径的起点和终点,支承点和释放点具有指定的水平距离。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从支承点开始占据该水平距离的约60%至80%。相应地,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占据该水平距离的大约20%至40%。
此外,进一步的设计使得支承点和释放点具有规定的垂直距离,其大致对应于锁叉的接触表面的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的半径。实际上,通常使用半径在4mm至8mm之间的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作为锁叉的接触表面的组成部分,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通常具有0.8mm与1mm之间的半径。
锁叉上的接触表面通常布置在锁叉的齿上。在锁定机构的闭合位置中该齿通常接合到锁爪的凹槽内,使得锁爪的止动表面随后如所描述的那样邻靠在锁叉的接触表面上。
锁叉的接触表面可以总体上设计为以支承点为原点的水平距离的数学函数。所谓的样条函数在这里被证明是适当的数学函数。例如,这是一个三次、五次甚至七次的多项式。这样的样条函数有利地始终是可微分的,从而在锁定机构的打开过程中观察到总体上“平滑”的过程并且可以预期在锁爪上的止动表面与锁叉的接触表面之间有恒定的摩擦关系。原则上,也可以执行具有前面描述的特性的其他数学函数例如导线(traverse)或者相当简单的彼此连接的两个弧。
即使当按照所述样条函数根据以支承点为原点的水平距离来说明接触表面时,也可以保留并相应地设置先前描述的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与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的半径比率。由于样条函数从结构和生产技术的角度可以容易地实现,例如在CNC控制的机器中或通过适当控制的激光容易地实现,所以根据本发明执行的锁叉上的接触表面可以容易地制造并且生产成本实际上与现有技术成本相同。
尽管如此,根据本发明还是观察到了锁定机构的特别优化的打开过程。该优化的打开过程特别通过作用在操作杆(内部操作杆或外部操作杆)上的打开力来反映,并且因此门操作杆的返回距离也比先前更大。根据本发明避免了通常在现有技术中可观察到的手柄的“突兀”返回,因为手柄整体上更平缓地返回到其起始位置。
这基本上归因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锁爪上的止动表面和锁叉上的特殊构造的接触表面之间的接触路径总体已经从支承点延伸到释放点,使得一方面在使锁爪从锁叉上抬起的过程中防止了前述“开锁扑通声”,另一方面,在复位过程中手柄上所需的打开力缓慢下降。因此,操作者总体上获得了价值特别高的印象,同时机动车门锁仍然保持机械性和实际上恒定的生产成本。这是基本优势所在。
附图说明
以下根据仅构成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附图示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门锁具有对于本发明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锁叉的详细视图,其处于所谓的“齿”的区域中,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锁叉与图2相比具有经修改的接触表面几何形状,和
图4示意性地与操作路径相对照地示出了在外部操作杆上测量的以及类似地在手柄上测量的打开力,点划线代表现有技术,实线和虚线代表根据本发明的两个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机动车门锁。该机动车门锁具有基本上包括锁叉1和锁爪2的锁定机构1、2。借助于锁叉1,图1所示的锁栓3能够在锁定机构1、2的图示闭合位置被捕获。锁叉1围绕轴线4可枢转地设置,并且锁爪2围绕轴线5可枢转地容纳在仅示意性示出的锁壳体6中。
为了从图1所示的闭合位置开始打开锁定机构1、2并且因此释放锁栓3,需要将锁爪2从锁叉1上抬起。为此,未进一步详细示出的触发杆如此地作用在锁爪2上,使得锁爪2围绕其轴线5沿图1中相应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枢转。为了作用于未示出的触发杆,设有手柄——在本例中是外部操作手柄或外部门操作杆。在锁定机构1、2的所述打开过程中作用在该手柄或相关的外部操作杆上的打开力F在图4中与相关的打开路径s相对照地示意性地示出。因此,相关的外部操作杆的相关的打开力F以及打开路径s也在图1中连同逆时针方向的箭头一起示出,用于表示打开运动。
一旦锁爪2从锁叉1上抬起,锁叉1就沿图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先前捕获的锁栓3被释放,并且所属的机动车门可以借助于锁栓3的运动被打开,这也在图1中示出,与现有技术中通常已知和详细描述的一样。
在图1所示的锁定机构1、2的闭合位置中,锁爪2的止动表面7邻靠在锁叉1的拱形接触表面8上。在锁定机构1、2的打开过程期间,锁爪2的止动表面7沿着锁叉1的接触表面8滑动。在止动表面7沿接触表面8的这种运动过程中,完成尤其在图2和3中明显可见的接触路径,该接触路径从支承点A到达释放点L。接触路径沿接触表面8延伸或对应于接触表面8。
在根据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以及根据图3中再现的本发明中,支承点A都对应于锁定机构1、2在图1中的闭合位置。从根据图1所示的该闭合位置开始,锁爪2的止动表面7沿着锁叉1的接触表面8移动,从支承点A开始直到到达释放点L。在释放点L,锁爪2与锁叉1分离,使得锁叉1通过弹簧沿顺时针方向打开,如图1所示。
根据图2所示,明显的是,在现有技术中,接触表面8形成在支承点A和释放点L之间,并且在图2中总体上以拱形方式绘出,具有恒定半径R1。相比之下,明显的是,在图3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接触表面8的设计中,接触表面8包括两个部分表面8a、8b,其对应于不同的半径,一方面是半径R2,另一方面是半径R3。
实际上,这样选择本发明范围内并且根据图3所示的设计,即,锁叉1的接触表面8至少包括在支承点A和释放点L之间的半径为R2的至少初始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8a以及随后具有不同的半径R3的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8b。两个部分表面8a、8b以连续的方式接合。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8a具有半径R2,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该半径R2至少是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8b的半径R3的四倍。
作为这种特殊设计的结果,显然的是,在图3所示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接触表面8上,支承点A和释放点L彼此之间具有已绘制出的规定的水平距离B。在现有技术中,支承点A和释放点L之间的水平距离C与该水平距离B相比较小,该水平距离B在图2中附加地绘出,两者的对比更直接清楚。
在根据图2的现有技术中的水平距离C与根据本发明的水平距离B的差异也反映在根据图4的力/路径图中。在此明显的是,现有技术中总体上由外部操作杆完成的路径s1比根据本发明的相应的外部操作杆完成的路径s2短。外部操作杆的路径在根据图1所示的锁定机构1、2的闭合位置再次开始,并在锁爪2的止动表面7已经到达相关的释放点L时结束。由于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C与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B的不同水平距离相应地具备B>C,则根据图4所示的范围内的外部操作杆的不同路径长度也根据现有技术和本发明的s1<s2进行说明。
事实上,在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锁叉1的接触表面8的设计范围内,观察到:在支承点A以半径R2开始的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8a占据完整水平距离B约60%至80%。部分距离B1对应于此。结果,具有半径R3的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8b在整个水平距离B上占据约20%至40%。以下适用:
B1≈0.6-0.8B且
B2≈0.2-0.4B
此外,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显然的是,支承点A和释放点L具有规定的垂直距离V,其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图2中的相关图示中也具有类似的尺寸。根据本发明,该设计使得相关的垂直距离V大致对应于大幅度弯曲的区域的半径R3。以下适用:
V≈R3。
具体而言,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8a具有在4mm和8mm之间的范围内的半径R2。相反,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8b的半径R3在0.8mm和1mm之间的范围内变化。
显然的是,锁叉1上的接触表面8形成在锁叉1上的齿9的区域中。在锁定机构1、2的闭合位置,锁叉1上的齿9接合到锁爪2上的凹槽10中。如图3详细示出,位于锁叉1的齿9上的根据本发明的接触表面8可以总体上设计为从作为原点的支承点A起始的水平距离B的数学函数。特别是,如前所述,容易实现的样条函数已经被证明从结构和生产技术的角度是有利的。
Claims (12)
1.机动车门锁,所述机动车门锁具有主要包括锁叉(1)和锁爪(2)的锁定机构(1、2),其中,至少在锁定机构(1、2)的闭合位置,锁爪(2)的位于凹槽(10)中的止动表面(7)邻靠锁叉(1)的拱形接触表面(8),以及其中,在锁定机构(1、2)的打开过程期间,止动表面(7)在接触表面(8)上滑动,完成从支承点(A)到释放点(L)的接触路径,其特征在于,在支承点(A)和释放点(L)之间的锁叉(1)的接触表面(8)至少包括初始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8a)和邻近的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8b),两个部分表面(8a、8b)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部分表面(8a、8b)以连续的形式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8a)具有半径(R2),该半径(R2)是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8b)的半径(R3)的至少两倍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8a)的半径(R2)是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8b)的半径(R3)的三倍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8a)的半径(R2)是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8b)的半径(R3)的至少四倍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点(A)和所述释放点(L)彼此相距一规定的水平距离(B),由此,所述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8a)从支承点(A)开始占据整个水平距离(B)的60%至80%,而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8b)占据整个水平距离(B)的20%至4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点(A)和所述释放点(L)具有规定的垂直距离(V),其对应于所述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8b)的半径(R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略微弯曲的部分表面(8a)具有介于4mm和8mm之间的半径(R2)。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幅度弯曲的部分表面(8b)具有介于0.8mm与1mm之间的半径(R3)。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表面(8)布置在所述锁叉(1)的齿(9)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表面(8)形成为以所述支承点(A)为原点的水平距离(B)的数学函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学函数是样条函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7102585.5 | 2017-02-09 | ||
DE102017102585.5A DE102017102585A1 (de) | 2017-02-09 | 2017-02-09 |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12337A CN108412337A (zh) | 2018-08-17 |
CN108412337B true CN108412337B (zh) | 2021-08-17 |
Family
ID=62910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28252.0A Active CN108412337B (zh) | 2017-02-09 | 2018-02-08 | 机动车门锁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2518833B1 (zh) |
CN (1) | CN108412337B (zh) |
DE (1) | DE102017102585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99319A (ja) * | 2004-04-15 | 2005-10-27 | Shiroki Corp | ドアオートクローザ装置 |
CN101133224A (zh) * | 2005-03-04 | 2008-02-27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锁定装置 |
CN201526205U (zh) * | 2007-02-23 | 2010-07-14 | 美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闩锁组件 |
DE102009029031A1 (de) * | 2009-08-31 | 2011-03-03 | Kiekert Ag | Gesperre |
CN105008641A (zh) * | 2013-01-16 | 2015-10-28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162885B (it) | 1983-07-01 | 1987-04-01 | Gilardini Spa | Dispositivo di incaglio per una serratura particolarmente per autoveicoli |
DE4219429C1 (de) | 1992-06-13 | 1993-11-18 | Daimler Benz Ag | Verschluß,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ß |
DE102005035898A1 (de) | 2005-08-01 | 2007-02-08 | Witte-Velbert Gmbh & Co. Kg | Drehfallenverschluss mit einer Drehfalle |
KR101299924B1 (ko) * | 2012-10-22 | 2013-08-27 | 주식회사 리한도어 | 차량용 도어래치 |
DE102014114441A1 (de) | 2014-10-06 | 2016-04-07 | Kiekert Ag | Feinschneiden der Lagerstellen |
-
2017
- 2017-02-09 DE DE102017102585.5A patent/DE102017102585A1/de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2-07 KR KR1020180015216A patent/KR10251883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2-08 CN CN201810128252.0A patent/CN1084123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99319A (ja) * | 2004-04-15 | 2005-10-27 | Shiroki Corp | ドアオートクローザ装置 |
CN101133224A (zh) * | 2005-03-04 | 2008-02-27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锁定装置 |
CN201526205U (zh) * | 2007-02-23 | 2010-07-14 | 美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闩锁组件 |
DE102009029031A1 (de) * | 2009-08-31 | 2011-03-03 | Kiekert Ag | Gesperre |
CN105008641A (zh) * | 2013-01-16 | 2015-10-28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518833B1 (ko) | 2023-04-06 |
KR20180092866A (ko) | 2018-08-20 |
DE102017102585A1 (de) | 2018-08-09 |
CN108412337A (zh) | 2018-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698752B2 (ja) | 導体接続端子 | |
CN107654134B (zh) | 具有联锁装置的双拉式发动机罩闩锁 | |
CN112867838B (zh) | 机动车锁 | |
CN107762298B (zh) | 具有使弹出声减小的闩锁机构的车辆闩锁组件 | |
JP5991995B2 (ja) | フラップまたはドア用のロック | |
US20090250952A1 (en) | Shaped Memory Alloy Decklid Actuator | |
EP3734004A1 (en) |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 |
US4971370A (en) | Self-releasing deck lid latch | |
JP6186604B2 (ja) | フラップまたはドア用のロック | |
CN108412337B (zh) | 机动车门锁 | |
JP2022508879A (ja) | 自動車用ロック | |
JP4990873B2 (ja)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
JP2010143326A (ja) | パーキングロック装置 | |
JP2010238564A (ja) | Lifコネクタ | |
JPH11245680A (ja) |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
CN111065789B (zh) | 机动车门锁 | |
JP2005197168A (ja) | 開閉器の手動操作装置 | |
JP4395490B2 (ja) | パーキング構造におけるロッドスプリング密着防止構造 | |
US12054974B2 (en) | Latch for a motor vehicle door leaf | |
JP2018095103A (ja) | 車両のサイドドア構造 | |
JPH11245681A (ja) |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のディテント構造 | |
JP2001303805A (ja) | アウトサイド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
CN210768243U (zh) | 汽车门锁用外开机构 | |
JP2649274B2 (ja) | 車両用閉扉装置 | |
JP2020051214A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