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54134B - 具有联锁装置的双拉式发动机罩闩锁 - Google Patents

具有联锁装置的双拉式发动机罩闩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54134B
CN107654134B CN201710619852.2A CN201710619852A CN107654134B CN 107654134 B CN107654134 B CN 107654134B CN 201710619852 A CN201710619852 A CN 201710619852A CN 107654134 B CN107654134 B CN 1076541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pawl
park
shift member
release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198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54134A (zh
Inventor
约翰·迪斯泰法诺
萨巴·森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a Closur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Closur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Closures Inc filed Critical Magna Closur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654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4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54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4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16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 E05B83/24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for car bonn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54Automatic securing or unlocking of bolts triggered by certain vehicle parameters, e.g. exceeding a speed threshol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16H63/36Interlocking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该发动机罩闩锁系统包括构造成与换挡构件可操作连通的车辆发动机罩闩锁组件。该车辆发动机罩闩锁组件防止了在换挡构件换挡到非停车模式时固定至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的车辆发动机罩碰销无意地从闩锁组件的棘轮释放。当换挡构件选择性地在停车模式下致动时,车辆发动机罩闩锁组件致动以将碰销从棘轮释放,由此允许发动机罩打开。

Description

具有联锁装置的双拉式发动机罩闩锁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0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404,956以及于2016年7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366,923的权益。上述申请中的每个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闭合板的闩锁,并且更特别地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配备有联锁装置的发动机罩闩锁组件。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发动机罩等的闩锁通常分两个阶段致动。在第一阶段期间,在车辆内致动第一释放装置比如手柄,这使闩锁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次关闭位置。为了完全释放闩锁,车辆乘员通常必须离开车辆并致动位于发动机罩下面的第二释放装置比如杆。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不方便。
还已知用于车辆发动机罩的双拉式释放闩锁,其允许使用者拉动位于车辆内的发动机罩释放手柄两次,使得闩锁在第一次拉动时从主关闭位置过渡到次关闭位置,然后在第二次拉动时将闩锁从次关闭位置完全释放。用于车辆发动机罩的这种双拉式释放闩锁的一个缺点在于:使用者可能会无意地释放发动机罩或者已经忘记了他们已经释放了发动机罩并然后继续驱车离开从而使发动机罩处于可能被风吹动并向上挥动的状态。
还已知的是具有雪载荷杆的闩锁,其仅在打开周期期间起作用以确保闩锁从主闩锁位置和次闩锁位置到完全打开位置的完全释放。这种雪载荷杆在闩锁可以过渡到次关闭位置或主关闭位置之前必须被复位或移动至非阻挡位置。具有雪载荷杆的闩锁的一个缺点在于:由于雪载荷杆将掣爪保持成与棘轮脱开接合,则在发动机罩的软关闭时发动机罩闭合件的力可能不足以将闩锁过渡到至少次关闭位置。
期望一种仅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能够在车辆内的多级释放致动下解锁的闩锁。此外,期望将联锁装置或机构结合到多级释放发动机罩闩锁中,使得能够防止闩锁由于软发动机罩关闭而保持在释放状态中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无意地多级致动发动机罩释放并随后驱车离开的风险。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用于发动机罩释放的闩锁组件且优选地为多拉式闩锁组件且更优选地为双拉式闩锁组件具有闩锁组件的释放杆,该释放杆与车辆内的换挡构件可操作连通以响应于换挡杆的选择性致动来协调释放杆的位置。本公开的多拉式闩锁组件与换挡杆相互作用以提供联锁机构,该联锁机构构造成防止闩锁组件由于软发动机罩关闭事件而保持在释放状态下,并且防止在发动机罩的双拉式释放之后车辆驾驶员在发动机罩处于完全释放状态的情况下驱车离开的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该系统包括闩锁组件,该闩锁组件具有释放杆、掣爪组件和棘轮。该释放杆能够从原始位置枢转到空挡位置。在原始位置中,保持掣爪组件与棘轮锁定接合从而保持固定至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的碰销在闩锁组件中的鱼嘴形部中处于完全闩锁状态下。在空挡位置中,掣爪组件能够脱离与棘轮的锁定接合而选择性地移动到释放位置,由此,棘轮在从掣爪组件的锁定接合中释放时将碰销从鱼嘴形部中释放以允许发动机罩打开。此外,该系统包括联锁装置,该联锁装置构造成与释放杆可操作连通。该联锁装置能够识别停车状态和非停车状态,比如机动车辆的空挡、倒挡和驱动。该联锁装置在识别出机动车辆的非停车状态时能够将释放杆保持在原始位置中以防止碰销从棘轮中无意地释放并且在联锁装置识别出机动车辆的停车状态时使释放杆自动地移动到空挡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联锁装置包括具有例如停车位置和多个非停车位置比如空挡、倒挡和驱动的换挡构件。该换挡构件构造成使机动车辆在停车状态与非停车状态之间换挡。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发动机罩闩锁系统还包括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布置成与换挡构件和释放杆可操作连通,该致动装置使释放杆响应于换挡构件的致动而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发动机罩闩锁系统还包括将致动装置连接至释放杆的线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换挡构件与致动装置电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释放杆构造成通过处于停车位置时的换挡构件的选择性双致动进行双拉式致动。在处于停车位置时的换挡构件的第一次致动时,掣爪组件将棘轮保持在部分释放位置中以防止碰销从棘轮完全释放,并且在处于停车位置时的换挡构件的第二次致动时,掣爪组件将棘轮从碰销释放。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掣爪组件包括主掣爪和次掣爪,该主掣爪构造成与棘轮接合在主棘轮捕获位置中,并且该次掣爪构造成与棘轮接合在次棘轮捕获位置中。在处于停车位置时的换挡构件的第一次致动时,主掣爪与棘轮脱开接合以允许棘轮旋转到次棘轮捕获位置,在该次棘轮捕获位置中,次掣爪与棘轮接合在次棘轮捕获位置中以防止碰销从棘轮释放,并且在处于停车位置时的换挡构件的第二次致动时,次掣爪将棘轮从次捕获位置释放以将碰销从棘轮释放。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发动机罩闩锁系统还包括雪载荷杆,该雪载荷杆能够在接合位置与脱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当雪载荷杆处于接合位置时,该雪载荷杆保持次掣爪从棘轮脱开接合。当释放杆在联锁装置识别出换挡构件从停车状态换挡到非停车状态时移动到原始位置时,释放杆与雪载荷杆接合以使雪载荷杆从接合位置移动到脱开接合位置,从而允许次掣爪与棘轮接合在次棘轮捕获位置中。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换挡构件能够沿着第一平面在停车位置与多个非停车位置之间移动。当换挡构件能够沿着第一平面在非停车位置之间移动时,释放杆保持在原始位置中。换挡构件还能够沿着横向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移动。当换挡构件处于第二平面时,释放杆处于空挡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换挡构件构造成沿着第二平面从停车位置到致动位置并返回到停车位置的双致动。在第一次致动期间,掣爪组件将棘轮保持在第一释放位置中以将碰销从棘轮部分地释放但防止碰销从棘轮完全释放。在换挡构件从停车位置到致动位置并返回到停车位置的第二次致动时,掣爪组件允许棘轮将碰销从棘轮完全地释放。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止用于机动车辆的闩锁组件无意地解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换挡构件与具有掣爪及棘轮的车辆闩锁组件的释放杆可操作地连通。此外,将换挡构件构造成将释放杆保持在锁定的原始位置中以保持掣爪与棘轮锁定抵接,使得当换挡构件处于非停车位置时保持固定至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的碰销在车辆闩锁组件的鱼嘴形部内处于锁定位置中。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构造换挡构件与释放杆之间的连通,以在处于停车位置时、换挡构件选择性致动时,使释放杆移动到致动位置从而使掣爪移动脱离与棘轮的锁定抵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释放杆构造成通过在处于停车位置时的换挡构件的选择性双致动来进行双拉式致动,使得在处于停车位置时的换挡构件的第一次致动时,掣爪将棘轮保持到位以防止碰销从棘轮释放,并且使得在处于停车位置时的换挡构件的第二次致动时,掣爪将棘轮从与碰销的捕获接合中释放。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包括将换挡构件构造成使得在第二次致动之后在换挡构件从停车位置移动到非停车位置时释放杆将棘轮返回到与掣爪的部分锁定接合中。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换挡构件构造成沿着第一平面在停车位置与非停车位置之间移动,由此,掣爪保持在锁定的原始位置中,并且将换挡构件构造成沿着横向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运动,此时,掣爪释放棘轮以移动到释放位置,从而允许碰销从车辆闩锁组件的鱼嘴形部中释放。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将致动装置布置成与换挡构件和释放杆可操作连通,并且将该致动装置构造成使得释放杆响应于换挡构件的致动而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换挡构件构造成与致动装置电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用线缆将致动装置连接至释放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释放杆如下构造:当在换挡构件从停车位置换挡到多个非停车位置时,释放杆移动到原始位置时使雪载荷杆从接合位置移动到脱开接合位置,在接合位置中使得雪载荷杆保持掣爪从棘轮脱开接合,在脱开接合位置中允许掣爪在部分释放位置处接合棘轮以防止碰销从棘轮完全释放。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该发动机罩闩锁系统包括闩锁组件,该闩锁组件具有释放杆、棘轮、掣爪组件。掣爪组件包括主掣爪和次掣爪,该主掣爪构造成与棘轮接合在主棘轮捕获位置中,并且该次掣爪构造成与棘轮接合在次棘轮捕获位置中。闩锁组件还包括雪载荷杆,该雪载荷杆能够在接合位置与脱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使得当处于接合位置时该雪载荷杆保持次掣爪与棘轮脱开接合。该释放杆能够在原始位置与空挡位置之间枢转,在原始位置中,保持掣爪组件与棘轮锁定接合以保持固定至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的碰销在棘轮中处于闩锁状态,在空挡位置中,掣爪组件能够选择性地移动到次棘轮捕获位置,由此,棘轮在次棘轮位置中保持碰销在棘轮中处于部分闩锁状态。掣爪组件还包括联锁装置,该联锁装置构造成与释放杆可操作连通。联锁装置能够识别机动车辆的停车状态和非停车状态,并且在联锁装置识别出机动车辆从停车状态换挡到非停车状态时能够使释放杆移动到原始位置。当释放杆移动到原始位置时,释放杆接合雪载荷杆以使雪载荷杆从接合位置移动到脱开接合位置,从而允许次掣爪与棘轮接合在次棘轮捕获位置中。
附图说明
现将仅参照附图通过示例来描述上述方面及其它方面,在附图中:
图1为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为换挡杆及其换挡模式以及与双拉式闩锁组件相关联的释放杆根据换挡杆的运动而在不同位置之间的配合运动的示意图;
图3为与图1中示出的车辆相关联的且根据本公开构成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图3的闩锁组件处于主闩锁模式的平面图,其中,释放杆示出在“原始”位置中;
图5为类似于图4的视图,但为了更加清楚起见而移除了一部分部件;
图6为图3的闩锁组件处于主闩锁模式的平面图,其中,释放杆示出在“空挡”位置中;
图7为图3的闩锁组件的平面图,其中,在释放杆移动至“致动”位置的情况下,部件随着释放装置(机械地联接至换挡杆)的第一次拉动操作而移动;
图8类似于图7,其中,棘轮移动到中间位置以等待释放杆返回至其空挡位置;
图9为图3的闩锁组件在第一次拉动释放时使得释放杆返回到其“空挡”位置的平面图,其中,闩锁处于次闩锁模式;
图10为图3的闩锁组件的平面图,其中,部件随着在释放装置上的第二次拉动操作而移动;
图11类似于图10;
图12为闩锁组件处于打开模式的平面图,其中,释放装置在第二次拉动之后的随后释放允许发动机罩的打开;
图13和图14示出了在棘轮运动到其完全打开位置时闩锁的复位;
图15为与图1中示出的车辆相关联的且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构成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6为图15的闩锁组件处于主闩锁模式的平面图,其中,释放杆示出在“原始”位置中;
图17为类似于图16的视图,但为了更加清楚起见而移除了一部分部件,其中,闩锁组件处于主闩锁模式而释放杆示出在“空挡”位置中;
图18为图15的闩锁组件的平面图,其中,在释放杆移动至“致动”位置的情况下,部件随着释放装置(机械地联接至换挡杆)的第一次拉动操作而移动;
图19类似于图18,其中,棘轮移动至中间位置以等待释放杆返回到其空挡位置;
图20为图15的闩锁组件在第一次拉动释放时使得释放杆返回到其“空挡”位置时的平面图,其中,闩锁处于次闩锁模式;
图21为图15的闩锁组件的平面图,其中,部件随着在释放装置上的第二次拉动操作而移动;
图22类似于图21,其中,为了清晰起见,移除了一些部件;
图23为闩锁组件处于打开模式的平面图,其中,释放装置在第二次拉动之后随后释放以允许打开发动机罩;以及
图24示出了在棘轮运动到其完全打开位置时闩锁的复位。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示出了车辆11,该车辆11被示为包括车身15,其中,发动机罩13被铰接到车身15以相对于发动机室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运动。由发动机罩13承载的碰销22能够与闩锁机构接合,该闩锁机构与安装到车身15的闩锁组件10相关联。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车辆11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20包括:闩锁组件10;连通连杆比如线缆组件和/或电气构件33,该连通连杆可操作地将闩锁组件10的可枢转释放杆100互连到位于车辆11的乘客厢37内的致动装置35;以及换挡构件17。如将要详细说明的,致动装置35直接地或间接地与系统20的也位于乘客厢37内的换挡构件17——比如杆、可按压按钮、可旋转旋钮或其他构件——机械地和/或电联接成可操作连通,这能够操作成使车辆11的机动操作在停车模式(P)与非停车模式(NRD)之间换挡,如图2所示。
图2通过示例以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换挡构件17的包括停车位置和非停车位置的各种位置以及致动装置35的对应的位置,致动装置35也被称为联锁装置或机构,致动装置35设置成与换挡构件17在比如换挡构件17与闩锁组件10的释放杆100之间可操作连通。尽管本文中的实施方式是参照与换挡构件17可操作连通——例如通过机械连通或机械/电组合连通——的致动装置35或联锁机构说明的,但联锁机构可以设置成与表示车辆11的机动操作的其他车辆系统和/或部件进行可操作连通——比如通过电(有线或无线)连通。例如,致动装置35通过车辆11的通信网络的接口比如CAN总线等可以与车辆门锁系统可操作连通,例如,门的解锁状态指示车辆11处于停车状态并且/或门的锁定状态指示车辆11处于非停车状态。作为另一示例,致动装置35可以与车辆控制/计算机系统可操作连通,车辆控制/计算机系统指示各种车辆操作参数的状态,比如节气门位置、制动踏板位置、钥匙插入或钥匙/开关位置、速度、发动机操作、停车制动器接合等。作为另一示例,致动装置35可以与多个车辆系统可操作连通并且能够做出关于车辆11的机动操作的决定。联锁装置因此能够以这些和/或其他方式来识别停车状态或非停车状态。
如将要描述的,当换挡构件17处于停车模式(P)时闩锁组件10的释放杆100位于“空挡”位置(图6),并且当换挡构件17处于非停车模式(NRD)时闩锁组件10的释放杆100位于“原始”位置(图4和图5)。通过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换挡构件17沿着第一平面(A)的运动建立了在停车模式与非停车模式之间以及释放杆100的相应的空挡位置(图6)与原始位置(图4和图5)之间的运动。相比之下,通过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换挡构件17沿着横向于平面(A)的第二平面(B)的运动通过电气、机械或机电连接件19与致动装置35一起作用,以使释放杆100通过线缆组件和/或电气构件33从其空挡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应当认识到,沿着平面(A)和(B)的上述运动或者沿着导致相同结果的一些其他对应方向的运动可以通过换挡杆、换挡按钮、换挡旋钮或其他构件来操控,这取决于换挡构件17的具体布置以及换挡构件17是可机械致动、可电致动还是可机电致动。类似地,在联锁机构可以设置成与其他车辆系统和/或部件(即,车辆控制/计算机系统)可操作连通的实施方式中,致动装置35可以操作成通过线缆组件和/或电气构件33(即,从致动装置至闩锁组件10的独立电气连接件,或通过车辆11的预先存在的通信网络/总线)使释放杆100从其空挡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中。例如,联锁机构可以与车辆的通信系统和ECU(发动机控制单元)可操作连通,并且联锁机构操作成在节气门已经接合(即,加油踏板已经被下压)且门已经被锁定时使释放杆100移动,或者联锁机构可以与可以被认为表示车辆的机动操作的车辆参数的组合可操作连通。释放杆100的单拉式致动或双拉式致动可以结合换挡构件沿着平面B的这个第二运动范围来执行;无论如何,防止了在换挡构件17在非停车模式(NRD)下沿着平面A穿行时释放杆100的致动以及因而导致的闩锁组件10的解锁,由此避免了闩锁组件10的任何无意的不需要的解锁致动。
图3通过示例以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闩锁组件10的分解立体图,闩锁组件10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构造为双拉式双掣爪闩锁组件10并且其还示出在图1和图4至图14中,其中,闩锁组件10经由与换挡构件17可操作连通的致动装置35与换挡构件17相互作用。该具体示例是非限制性的,原因在于,联锁致动装置35在释放杆100与换挡构件17之间的布置(经由连通构件33,例如,线缆、电气构件或类似物)能够应用于基本上任何发动机罩闩锁释放系统。
闩锁组件10通常包括壳体102、盖板104和提升杆板106。闩锁组件10还包括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具有棘轮108,棘轮108经由被示出为棘轮枢轴铆钉或销110的棘轮枢轴可枢转地联接至壳体102,其中,棘轮108由被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方式示出为扭转弹簧112的棘轮弹簧朝向碰销释放位置偏置(棘轮108定位成释放碰销22,使得碰销22处于碰销释放位置中)。设置有掣爪组件,其包括主掣爪114,主掣爪114经由被示为主掣爪枢轴铆钉或销116的主掣爪枢轴可枢转地联接至壳体102,其中,主掣爪114和释放杆100由被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方式示出为扭转弹簧118的主掣爪释放杆弹簧偏置,其中,主掣爪朝向棘轮限制位置偏置。主掣爪延伸部120和次掣爪122机械地互连(经由凸耳和狭槽构型)以在壳体102上绕次枢转铆钉或销124进行可枢转运动,并且主掣爪延伸部120和次掣爪122由次掣爪弹簧126偏置。雪载荷杆130可枢转地安装至壳体102上以绕棘轮枢转销110进行可枢转运动,并且雪载荷杆130通过雪载荷弹簧132偏置。最后,提升杆136安装成绕提升杆铆钉或枢转销138进行可枢转运动以提升杆板106并且提升杆136通过提升杆弹簧140偏置。双拉式双掣爪闩锁组件10的功能和构型旨在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可操作地互连到换挡机构17(直接地通过线缆或电气构件或间接地通过另一线缆或电气构件,并且可以进一步可操作地连接至释放构件例如释放手柄)的发动机罩闩锁的优选构造,并且旨在提供下述联锁装置:该联锁装置防止了闩锁组件10的疏忽的、无意的解锁并提供与常规系统相比时的优化性能。尽管本文上述的掣爪组件是参照具有主掣爪和次掣爪的双掣爪装置制造的,但掣爪组件还可以设置有单个掣爪或者提供棘轮108在期望位置(多个位置)处的锁定/解锁以控制碰销22的释放和/或捕获的其他装置。
图4和图5示出了具有碰销22的闩锁10,碰销22保持在壳体102的鱼嘴形部150中,其中,棘轮108由主掣爪114保持在其主碰销捕获位置中。图4的圆圈152示出了当释放杆100与换挡构件17处于非停车模式(NRD)相对应而位于其原始位置时,释放杆100与位于盖板104上的止动件的接合。在释放杆100位于原始位置的情况下,图5的圆圈154示出了主掣爪114与位于棘轮108上的主闩锁凹口的接合,而圆圈156示出了释放杆100与雪载荷杆130接合。这种关系致使雪载荷杆130通过释放杆100定位并保持在脱开接合位置中并且在释放杆100与主掣爪延伸部120之间形成有间隙G1。图4和图5以示例性的方式反映了在车辆11处于机动操作时当换挡构件17从停车P转换为非停车状态N、R、D中的一者时,闩锁部件、特别是释放杆100的定位。当换挡构件17处于该位置时,防止了释放杆100以及因此的闩锁组件10被致动到碰销释放状态,原因在于,由于释放杆100的双拉动致动仅能够结合换挡构件沿着平面B的第二运动范围来执行而不在换挡构件17在非停车模式(NRD)下沿着平面A穿行时执行,因此致使主掣爪114和次掣爪122不能从其棘轮限制位置移出,由此防止了闩锁组件10的意外解锁。
图6示出了在换挡构件17返回至其停车状态P以使得释放杆100通过线缆160对释放杆100进行作用而移动——例如自动地移动——到其空挡位置以保持释放杆100时的闩锁组件10的各部件。线缆160示例性地而非限制性地连接至释放杆100,线缆160例如经由线缆和/或电气构件33和致动装置35以可操作的方式与换挡构件17(直接地或间接地)联接以选择性地移动。应当认识到的是,在闩锁组件10设置为可电气致动的闩锁(例如该闩锁具有近距离或靠近闩锁组件10的电动马达(未示出))的情况下,线缆160可以被用于电气地致动闩锁组件10的电气构件替换,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阅读本文中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的。释放杆100可以在换挡构件17出于本文中在上面所说明的原因而处于停车状态P的同时通过线缆160而如箭头162所示的那样选择性地且有意地旋转,这引起释放杆100与主掣爪延伸部120之间的接触(圆圈164)并且还使雪载荷杆130沿着形成在主掣爪延伸部120上的轮廓旋转并移动。
图7和图8示出了响应于换挡构件17沿着平面“B”的横向运动而期望选择性地致动闩锁组件10,以示例性地而非限制性地限定对释放杆100的“第一次拉动”。这两幅图均示出了在用于随后使释放杆100返回至空挡位置的释放之前,释放杆100由于第一次拉动而处于致动位置。在“第一次拉动”期间,释放杆100的旋转对主掣爪114进行作用以使主掣爪114旋转而脱离与棘轮108上的主闩锁凹口的接合。说明性地,分别设置在主掣爪114和释放杆100上的竖立凸耳111、113接触(圆圈165),以促使主掣爪114进行如释放杆100的旋转对竖立凸耳111、113进行作用所赋予的那样的旋转。在主掣爪114与棘轮108上的主闩锁凹口断开接合的情况下,棘轮108可以旋转而离开其主棘轮限制位置。当释放杆100被释放以使释放杆100返回至空挡位置时,棘轮108可以继续旋转直到次掣爪122接合棘轮上的延伸部以限定中间棘轮保持位置144。当释放杆100返回时,次掣爪122与棘轮108断开接合以允许提升杆136通过施力将碰销22从其主碰销捕获位置提起一定距离(例如22mm),棘轮108通过发动机罩13的重量和弹簧140进行配重平衡。在该状态下,棘轮108保持在其次碰销捕获位置(即,次捕捉位置)(图9)。如所示出的,保持与棘轮108的轮廓(见圆圈174)接触的主掣爪延伸部120和/或次掣爪122为棘轮108提供硬止动(如以圆圈170显示的)并将棘轮108保持在次捕捉位置,从而可在如下情况下起作用:例如在车辆11处于运动中的情况下由于倾向于提升发动机罩13的风力而使向上的力施加至发动机罩13的情况,或者例如用户正试图使发动机罩13移动至其完全打开位置。该硬止动可以防止发动机罩13打开,而无需任何进一步的动作。
图10至图12示出了与换挡构件17沿着“B”平面的选择性致动的第二次运动相关联的“第二次拉动”,以再次使释放杆100从其空挡位置移动至其致动位置。根据所示实施方式,释放杆100的由于第二次拉动而获得的行程示例性地而非限制性地在棘轮轮廓上由于相对于r1较小的半径r2而是较大的。图10的圆圈174示出了次掣爪122以及因此的释放杆100旋转至与棘轮108的轮廓接合的位置。由于雪载荷杆130的接合,次掣爪122如以图12的圆圈176示出的那样。棘轮108不再被阻止运动并且因此发动机罩13可以有意地移动至打开位置。图11的圆圈172示出了雪载荷杆130接合主掣爪延伸部120以将次掣爪122保持在棘轮非限制位置(或非阻挡位置)。
当发动机罩13物理地移动至其完全打开位置(棘轮108处于其碰销释放位置)时,雪载荷杆130如由图13中的圆圈180示出的那样与棘轮108接触,并且雪载荷杆130复位至其脱开接合位置,以允许主掣爪延伸部120和次掣爪122阻挡棘轮108。图14中的圆圈180示出了接触雪载荷杆130的棘轮108,而圆圈182示出了与主掣爪延伸部120脱开接合的雪载荷杆130。预期到发动机罩13的随后关闭,这个动作使闩锁10复位以提供次捕捉位置。替代性地而非相互排斥地,一旦换挡构件17经由释放杆100接触雪载荷杆130而再次移动成离开停车状态P,如图5中所示,闩锁10就可以复位。由于换挡构件17从停车状态P转换成非停车状态N、R、D中的一者,雪载荷杆130就与棘轮108脱开接合以允许碰销22与棘轮108一起返回至次捕捉位置。这确保了即使在使用者有意地或无意地使换挡构件17沿着平面“B”横向移动以限定“第一次拉动”并且示例性地而非限制性地随后限定对释放杆100的“第二次拉动”的情况下,使用者仍不会离开车辆并使发动机罩13返回至完全关闭状态(即,关闭发动机罩以使棘轮108’将雪载荷杆130’移动到其脱开接合位置中从而允许棘轮108’旋转到主碰销捕获位置或次碰销捕获位置)从而使换挡构件17移动脱离停车状态P,并且使闩锁复位,以提供次捕捉位置(即,棘轮108’将保持在次捕捉位置中)。这会在释放杆100在换挡构件17移动脱离停车状态P时返回至原始位置并且对雪载荷杆130进行作用(在图5的圆圈156处所观察到的)以使雪载荷杆移动到其脱开接合位置中时发生。
因此,鉴于上述公开内容并且如这几个附图中所示出的,可以在换挡构件17保持处于停车位置(P)的同时响应于换挡构件17的选择性(有意)致动来执行闩锁组件10的致动。如所示出的,换挡构件17的致动包括在换挡构件17处于停车位置(P)时使换挡构件17沿着平面“B”移动;然而,应该认识到的是,换挡构件17的运动可以不同于所示出的那样,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例如,在换挡构件17被电气地致动的情况下,换挡构件17的移动可以包括致动装置35的选择性致动和闩锁组件10的同时致动,致动装置35可以示例性地而非限制性地设置为任何适当的机电的线性致动器等,例如螺线管或者机电开关或传感器,闩锁组件10的同时致动是借助于推压或压下换挡构件17、例如换挡按钮来进行的,其中,示例性地而非限制性地例如由车载计算机系统执行的软件对换挡构件17的致动进行处理。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根据所设置的换挡构件的类型,无论换挡构件是机械的构件例如可平移杆、电气构件还是机电构件,都可以采用不同的致动机构来使换挡构件17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致动装置35和/或释放杆100以选择性地致动释放杆100(选择性地使释放杆100枢转),从而用于闩锁组件10的预期致动。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闩锁组件10’的分解立体图,该闩锁组件10’构造成双拉式双掣爪闩锁组件(例如三位置闩锁)其中,如上文所使用的、添加了撇号(’)的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标示相同的特征。如上所述的包括闩锁组件10’、换挡构件17、连通连杆33和致动装置35(联锁装置)的车辆发动机罩闩锁系统20’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这是因为如上所述的闩锁组件10’的释放杆100’与换挡构件17之间(经由线缆和/或电气构件等)的联锁布置几乎适用于任意发动机罩闩锁释放系统,无论是单拉式发动机罩闩锁释放系统还是双拉式发动机罩闩锁释放系统或者其他发动机罩闩锁释放系统。
闩锁组件10’一般包括壳体102’、盖板104’和提升杆板106’。闩锁组件10’还包括具有棘轮108’的闩锁机构,棘轮108’经由被示出为棘轮枢轴销110’的棘轮枢轴以可枢转的方式联接至壳体102’,其中,棘轮108’示例性地而非限制性地由被示出为扭转弹簧112’的棘轮弹簧朝向碰销释放位置偏置(棘轮108’定位成释放碰销22而使碰销22处于碰销释放位置)。主掣爪114’、次掣爪122’和释放杆100’经由被示出为掣爪枢转销116’的共用的枢转构件而以可枢转的方式联接至壳体102’,其中,主掣爪114’和次掣爪122’示例性地而非限制性地由被示出为扭转弹簧118’的共用的掣爪弹簧朝向棘轮限制/锁定位置偏置。布置有定位杆123以用于使次掣爪122’围绕枢转销125以可枢转的方式移动,并且定位杆123被定位杆弹簧127偏置。雪载荷杆130’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至壳体102’并且经由雪载弹簧132’偏置。最后,提升杆136’经由枢轴138’安装至提升杆板106’并且经由提升杆弹簧140’被偏置。与先前描述的闩锁组件10一样,双拉式双掣爪闩锁组件10’的功能和构型旨在提供适用于互连至换挡构件17的车辆发动机罩闩锁组件10’的优选构型(车辆发动机罩闩锁构件10’经由线缆和/或电气构件直接地互连至换挡构件17、或者经由次线缆和/或电气构件间接地互连至换挡构件17,并且还可以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至释放构件例如单独的闩锁组件释放手柄),以提供联锁布置,从而防止闩锁组件10’的无意的解除闩锁并且提供与常规系统相比的优化的性能。
图16示出了闩锁组件10’,其中碰销22保持在壳体102’的鱼嘴形部150’中,棘轮108’通过主掣爪114’保持在其主碰销捕获位置(在图17中最佳地示出,圆圈154’示出主掣爪114’与棘轮108’上的主闩锁凹口接合)。释放杆100’经由释放杆弹簧129沿逆时针方向被偏置,其中,圆圈156’示出了释放杆100’偏置成与雪载荷杆130’上的竖立销接合。这种关系导致雪载荷杆130’靠着壳体102’上的硬止动件131定位。图16反映了各闩锁部件在车辆11处于机动操作时的定位,特别是释放杆100’处于原始位置,即换挡构件17移动离开停车状态P而进入非停车状态N、R、D中的一者。
图17示出了在换挡构件17返回至其停车状态P以使得释放杆100’自动地移动到其空挡位置中时闩锁组件10’的各部件。线缆160’连接至释放杆100’,例如线缆160’(如上面针对释放杆100所讨论的那样经由连通连杆33、致动装置35以及电气、机械或机电连接件19直接地或间接地)联接至释放杆100’以响应于换挡构件17的选择性运动而移动。释放杆100’借助线缆160’如由箭头162’所示出的那样旋转,这引起释放杆100’与主掣爪114’(圆圈164’)之间的接触并且还使释放杆100’移动而脱离与雪载荷杆130’的接触以在释放杆100’与雪载荷杆130’之间形成间隙G,使得雪载荷杆130’和次掣爪122’彼此断开接合。圆圈154’表示主掣爪114’与棘轮108’上的主闩锁凹口的接合。
图18和图19示出了换挡构件17沿着平面“B”横向运动以限定对释放杆100’的“第一次拉动”,其中,这两幅图均示出了在用于随后使释放杆100’返回至空挡位置的释放之前释放杆100’由于第一次拉动而处于致动位置。当释放杆100’被释放并且返回至空挡位置时,提升杆136’通过施力将碰销22从其主碰销捕获位置提起一定距离(例如22mm),并且棘轮108’通过发动机罩13的重量和提升杆136’进行配重平衡。在图18的状态下,释放杆100’使主掣爪114’顺时针旋转以使得主掣爪114’与棘轮108’断开接合,并且主掣爪114’的端部区域与定位杆123的端部区域对准。定位杆123由抵接的棘轮次销133保持。在图19中,棘轮108’被示出为旋转到其平衡位置并且定位杆123的端部区域旋转成与主掣爪杆114’的端部区域接触。次棘轮销133被示出为朝向次掣爪122’顺时针旋转。如图20中所示,释放杆100’被示出为返回至其空挡位置,如果将力F向上施加在棘轮108’上,例如在发动机罩被向上提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的,则次棘轮销133接合次掣爪122’的表面以提供次捕捉。
图21至图22示出了与换挡构件17的例如沿着平面“B”的第二次致动相关联的“第二次拉动”,以将释放杆100’从其空挡位置再次移动至其致动位置。如上文针对释放杆100所讨论的,释放杆100’由于第二次拉动而产生的行程由于棘轮轮廓上较小的半径而是较大的,如上文针对棘轮108所论述的。圆圈172’(图21、图22)示出了与次掣爪122’接合的雪载荷杆130’,而圆圈174’(图21)示出了释放杆100’的顺时针旋转使主掣爪114’和次掣爪122’两者都顺时针旋转,其中,由次掣爪122’承载的定位杆123旋转至与主掣爪114’接合的位置。当释放杆100’被释放时,如图23中所示,主掣爪114’在定位杆123的槽135内逆时针滑动并且被定位杆123保持。图23的圆圈176’示出了雪载荷杆130’支承次掣爪122’以使得棘轮108’不再被阻止运动至释放位置,因此,发动机罩13可以移动至打开位置。
当发动机罩13物理地移动至其完全打开位置(其中棘轮108’处于碰销释放位置)时,棘轮次销133与雪载荷杆130’脱开接合。在打开期间,雪载荷杆130’与棘轮108’脱开接合并且复位至其脱开接合位置,如图24中所示。如上所述,预期到发动机罩13的随后关闭,该动作使联锁布置复位。如上所述,替代性地而非相互排斥地,在第一次拉动之后但在第二次拉动之前,一旦换挡构件17如图16中所示的那样经由释放杆100’接触雪载荷杆130’而再次从停车P状态移动至非停车状态,联锁布置就可以复位。由于换挡构件17从停车状态P转换成非停车状态N、R、D中的一者,雪载荷杆130’与棘轮108’脱开接合以允许碰销22与棘轮108’一起返回到次捕捉位置。这确保了即使在使用者有意地或无意地使换挡构件17沿着平面“B”横向移动以限定“第一次拉动”并且示例性地而非限制地随后限定对释放杆100’的“第二次拉动”的情况下,使用者仍不会离开车辆并将发动机罩13返回至关闭状态(即,关闭发动机罩以使棘轮108’将雪载荷杆130’移动到其脱开接合位置中从而允许棘轮108’旋转到主碰销捕获位置或次碰销捕获位置)从而使换挡构件17移动离开停车状态P,并且使闩锁复位以提供次捕捉位置(即,棘轮108’将保持在次捕捉位置中)。这会在释放杆100’在换挡机构17移动脱离停车P状态时返回至原始位置并且对雪载荷杆130’进行作用(在图16的圆圈156’处所观察到的)以使雪载荷杆130’移动到其脱开接合位置中时发生。
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已提供了对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该前述描述并不旨在穷举或限制本公开。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在适用的情况下,即使没有被具体示出或描述,这些元件或特征仍能够互换,并且可以用在选定的实施方式中。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可以以许多方式进行改变。这些变型不应被视为背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些改型旨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包括:
闩锁组件,所述闩锁组件具有释放杆、掣爪组件和棘轮,所述释放杆能够从原始位置枢转到空挡位置,在所述原始位置中,保持所述掣爪组件与所述棘轮锁定接合从而保持固定至所述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的碰销在所述棘轮中处于完全闩锁状态,在所述空挡位置中,所述掣爪组件能够脱离与所述棘轮的锁定接合而选择性地移动到释放位置,由此,所述棘轮在从与所述掣爪组件的锁定接合中释放时将所述碰销从所述棘轮中释放;以及
联锁装置,所述联锁装置构造成与所述释放杆可操作连通,所述联锁装置能够识别所述机动车辆的停车状态和非停车状态,所述联锁装置在所述联锁装置识别出所述机动车辆的所述非停车状态时能够将所述释放杆保持在所述原始位置中以防止所述碰销从所述棘轮中无意地释放,并且在所述联锁装置识别出所述机动车辆的所述停车状态时使所述释放杆自动地移动到所述空挡位置。
2.根据方面1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其中,所述联锁装置包括具有停车位置和多个非停车位置的换挡构件,所述换挡构件构造成使所述机动车辆在所述停车状态与所述非停车状态之间换挡。
3.根据方面2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还包括致动装置,所述致动装置布置成与所述换挡构件和所述释放杆可操作连通,所述致动装置使所述释放杆响应于所述换挡构件的致动而移动。
4.根据方面3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还包括将所述致动装置连接至所述释放杆的线缆。
5.根据方面3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其中,所述换挡构件与所述致动装置电连通。
6.根据方面2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其中,所述释放杆构造成通过处于所述停车位置时的所述换挡构件的选择性双致动进行双拉式致动,其中,在处于所述停车位置时的所述换挡构件的第一次致动时,所述掣爪组件将所述棘轮保持在部分释放位置中以防止所述碰销从所述棘轮完全释放,并且其中,在处于所述停车位置时的所述换挡构件的第二次致动时,所述掣爪组件将所述棘轮从所述碰销释放。
7.根据方面6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其中,所述掣爪组件包括主掣爪和次掣爪,所述主掣爪构造成与所述棘轮接合在主棘轮捕获位置中,并且所述次掣爪构造成与所述棘轮接合在次棘轮捕获位置中,其中,在处于所述停车位置时的所述换挡构件的所述第一次致动时,所述主掣爪与所述棘轮脱开接合以允许所述棘轮旋转到所述次棘轮捕获位置,在所述次棘轮捕获位置中,所述次掣爪与在所述次棘轮捕获位置中的所述棘轮接合以防止所述碰销从所述棘轮释放,并且其中,在处于所述停车位置时的所述换挡构件的所述第二次致动时,所述次掣爪将所述棘轮从所述次捕获位置释放以将所述碰销从所述棘轮释放。
8.根据方面7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还包括:
雪载荷杆,所述雪载荷杆能够在接合位置与脱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雪载荷杆保持所述次掣爪从所述棘轮脱开接合;
其中,当所述释放杆在所述联锁装置识别出所述换挡构件从所述停车状态换挡到所述非停车状态时移动到所述原始位置时,所述释放杆与所述雪载荷杆接合以使所述雪载荷杆从所述接合位置移动到所述脱开接合位置,从而允许所述次掣爪与所述棘轮接合在所述次棘轮捕获位置中。
9.根据方面2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其中,所述换挡构件能够沿着第一平面在所述停车位置与所述多个非停车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释放杆保持在所述原始位置中,并且所述换挡构件能够沿着横向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移动,其中,所述释放杆移动到所述空挡位置。
10.根据方面9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其中,所述换挡构件构造成沿着所述第二平面从所述停车位置到致动位置并返回到所述停车位置的双致动,其中,在第一次致动期间,所述掣爪组件将所述棘轮保持在第一释放位置中以将所述碰销从所述棘轮部分地释放但防止所述碰销从所述棘轮完全释放,并且其中,在所述换挡构件从所述停车位置到所述致动位置并返回到所述停车位置的第二次致动时,所述掣爪组件允许所述棘轮将所述碰销从所述棘轮完全地释放。
11.一种防止用于机动车辆的闩锁组件无意地解锁的方法,包括:
使换挡构件与具有掣爪及棘轮的车辆闩锁组件的释放杆可操作地连通,并且将所述换挡构件构造成将所述释放杆保持在锁定的原始位置中以保持所述掣爪与所述棘轮锁定抵接,其中,当所述换挡构件处于非停车位置时,固定至所述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的碰销被保持在所述车辆闩锁组件的鱼嘴形部内。
12.根据方面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构造所述换挡构件与所述释放杆之间的连通,以在处于停车位置时的所述换挡构件的选择性致动时使所述释放杆移动到致动位置从而使所述掣爪移动脱离与所述棘轮的锁定抵接。
13.根据方面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释放杆构造成通过在处于所述停车位置时的所述换挡构件的选择性双致动进行双拉式致动,其中,在处于停车位置时的所述换挡构件的第一次致动时,所述掣爪将所述棘轮保持到位以防止所述碰销从所述棘轮释放,并且其中,在处于停车位置时的所述换挡构件的第二次致动时,所述掣爪将所述棘轮从与所述碰销的捕获接合中释放。
14.根据方面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换挡构件构造成使得在所述第二次致动之后在所述换挡构件从所述停车位置移动到所述非停车位置时,所述释放杆将所述棘轮返回到与所述掣爪的部分锁定接合中。
15.根据方面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换挡构件构造成沿着第一平面在所述停车位置与所述非停车位置之间移动,由此,所述掣爪保持在锁定的原始位置中,并且将所述换挡构件构造成沿着横向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运动,由此,所述掣爪释放所述棘轮以使所述棘轮移动到释放位置,从而允许所述碰销从所述车辆闩锁组件的所述鱼嘴形部中释放。
16.根据方面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致动装置布置成与所述换挡构件和所述释放杆可操作连通,并且将所述致动装置构造成使得所述释放杆响应于所述换挡构件的致动而移动。
17.根据方面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换挡构件构造成与所述致动装置电连通。
18.根据方面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用线缆将所述致动装置连接至所述释放杆。
19.根据方面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释放杆如下构造:当在所述换挡构件从所述停车位置换挡到所述多个非停车位置时,所述释放杆移动到所述原始位置时使雪载荷杆从接合位置移动到脱开接合位置,在所述接合位置中,所述雪载荷杆保持所述掣爪从所述棘轮脱开接合,在所述脱开接合位置中,允许所述掣爪在部分释放位置处接合所述棘轮以防止所述碰销从所述棘轮完全释放。
20.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包括:
闩锁组件,所述闩锁组件具有释放杆、棘轮、掣爪组件以及雪载荷杆,所述掣爪组件包括主掣爪和次掣爪,所述主掣爪构造成与所述棘轮接合在主棘轮捕获位置中,并且所述次掣爪构造成与所述棘轮接合在次棘轮捕获位置中,所述雪载荷杆能够在接合位置与脱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雪载荷杆保持所述次掣爪与所述棘轮脱开接合;所述释放杆能够在原始位置与空挡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在所述原始位置中,保持所述掣爪组件与所述棘轮锁定接合以保持固定至所述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的碰销在所述棘轮中处于闩锁状态,在所述空挡位置中,所述掣爪组件能够选择性地移动到次棘轮捕获位置,由此,所述棘轮在所述次棘轮位置中保持所述碰销在棘轮中处于部分闩锁状态;以及
联锁装置,所述联锁装置构造成与所述释放杆可操作连通,所述联锁装置能够识别所述机动车辆的停车状态和非停车状态,并且在所述联锁装置识别出所述机动车辆从所述停车状态换挡到所述非停车状态时能够使所述释放杆移动到所述原始位置;
其中,当所述释放杆移动到所述原始位置时,所述释放杆接合所述雪载荷杆以使所述雪载荷杆从所述接合位置移动到所述脱开接合位置,从而允许所述次掣爪与所述棘轮接合在所述次棘轮捕获位置中。

Claims (11)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11)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20),包括:
闩锁组件(10),所述闩锁组件(10)具有释放杆(100)、掣爪组件和棘轮(108),所述释放杆(100)能够从原始位置枢转到空挡位置,在所述原始位置中,保持所述掣爪组件与所述棘轮(108)锁定接合从而保持固定至所述机动车辆(11)的发动机罩(13)的碰销(22)在所述棘轮(108)中处于完全闩锁状态,在所述空挡位置中,所述掣爪组件能够脱离与所述棘轮(108)的锁定接合而选择性地移动到释放位置,由此,所述棘轮(108)在从与所述掣爪组件的锁定接合中释放时将所述碰销(22)从所述棘轮(108)中释放;以及
联锁装置,所述联锁装置构造成与所述释放杆(100)可操作连通,所述联锁装置能够识别所述机动车辆(11)的停车状态和非停车状态,所述联锁装置在所述联锁装置识别出所述机动车辆(11)的所述非停车状态时能够将所述释放杆(100)保持在所述原始位置中以防止所述碰销(22)从所述棘轮(108)中无意地释放并且在所述联锁装置识别出所述机动车辆(11)的所述停车状态时使所述释放杆(100)自动地移动到所述空挡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20),其中,所述联锁装置包括具有停车位置和多个非停车位置的换挡构件(17),所述换挡构件(17)构造成使所述机动车辆(11)相应地在所述停车状态与所述非停车状态之间换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20),还包括致动装置(35),所述致动装置(35)布置成与所述换挡构件(17)和所述释放杆(100)可操作连通,所述致动装置(35)使所述释放杆(100)响应于所述换挡构件(17)的致动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20),还包括将所述致动装置(35)连接至所述释放杆(100)的线缆(16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20),其中,所述换挡构件(17)与所述致动装置(35)电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20),其中,所述释放杆(100)构造成通过处于所述停车位置时的所述换挡构件(17)的选择性双致动进行双拉式致动,其中,在处于所述停车位置时的所述换挡构件(17)的第一次致动时,所述掣爪组件将所述棘轮(108)保持在部分释放位置中以防止所述碰销(22)从所述棘轮(108)完全释放,并且其中,在处于所述停车位置时的所述换挡构件(17)的第二次致动时,所述掣爪组件将所述碰销(22)从所述棘轮(108)释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20),其中,所述掣爪组件包括主掣爪(114)和次掣爪(122),所述主掣爪(114)构造成与所述棘轮(108)接合在主棘轮捕获位置中,并且所述次掣爪(122)构造成与所述棘轮(108)接合在次棘轮捕获位置中,其中,在处于所述停车位置时的所述换挡构件(17)的所述第一次致动时,所述主掣爪(114)与所述棘轮(108)脱开接合以允许所述棘轮(108)旋转到所述次棘轮捕获位置,在所述次棘轮捕获位置中,所述次掣爪(122)与所述棘轮(108)接合在所述次棘轮捕获位置中以防止所述碰销(22)从所述棘轮(108)释放,并且其中,在处于所述停车位置时的所述换挡构件(17)的所述第二次致动时,所述次掣爪(122)将所述棘轮(108)从所述次棘轮捕获位置释放以将所述碰销(22)从所述棘轮(108)释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20),还包括:
雪载荷杆(130),所述雪载荷杆(130)能够在接合位置与脱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雪载荷杆(130)保持所述次掣爪(122)从所述棘轮(108)脱开接合;
其中,当所述释放杆(100)在所述联锁装置识别出所述换挡构件(17)从所述停车状态换挡到所述非停车状态时移动到所述原始位置时,所述释放杆(100)与所述雪载荷杆(130)接合以使所述雪载荷杆(130)从所述接合位置移动到所述脱开接合位置,从而允许所述次掣爪(122)与所述棘轮(108)接合在所述次棘轮捕获位置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20),其中,所述换挡构件(17)能够沿着第一平面在所述停车位置与所述多个非停车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平面中,所述释放杆(100)保持在所述原始位置中,并且所述换挡构件(17)能够沿着横向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移动,在所述第二平面中,所述释放杆(100)移动到所述空挡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20),其中,所述换挡构件(17)构造成沿着所述第二平面从所述停车位置到致动位置并返回到所述停车位置的双致动,其中,在第一次致动期间,所述掣爪组件将所述棘轮(108)保持在第一释放位置中以将所述碰销(22)从所述棘轮(108)部分地释放但防止所述碰销(22)从所述棘轮(108)完全释放,并且其中,在所述换挡构件(17)从所述停车位置到所述致动位置并返回到所述停车位置的第二次致动时,所述掣爪组件允许所述棘轮(108)将所述碰销(22)从所述棘轮(108)完全地释放。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闩锁系统(20),其中,所述掣爪组件包括主掣爪(114)和次掣爪(122),所述主掣爪(114)构造成与所述棘轮(108)接合在主棘轮捕获位置中,并且所述次掣爪(122)构造成与所述棘轮(108)接合在次棘轮捕获位置中,所述闩锁组件(10)包括雪载荷杆(130),所述雪载荷杆(130)能够在接合位置与脱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雪载荷杆(130)保持所述次掣爪(122)与所述棘轮(108)脱开接合,所述释放杆(100)能够在原始位置与空挡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在所述原始位置中,保持所述掣爪组件与所述棘轮(108)锁定接合以保持固定至所述机动车辆(11)的发动机罩(13)的碰销(22)在所述棘轮中处于闩锁状态,在所述空挡位置中,所述掣爪组件能够选择性地移动到所述次棘轮捕获位置,由此,所述棘轮(108)在所述次棘轮捕获位置中保持所述碰销(22)在所述棘轮中处于部分闩锁状态,其中,所述联锁装置能够识别所述机动车辆的停车状态和非停车状态,并且在所述联锁装置识别出所述机动车辆从所述停车状态换挡到所述非停车状态时能够使所述释放杆(100)移动到所述原始位置,并且
其中,当所述释放杆(100)移动到所述原始位置时,所述释放杆与所述雪载荷杆(130)接合以使所述雪载荷杆(130)从所述接合位置移动到所述脱开接合位置,从而允许所述次掣爪(122)与所述棘轮(108)接合在所述次棘轮捕获位置中。
CN201710619852.2A 2016-07-26 2017-07-26 具有联锁装置的双拉式发动机罩闩锁 Active CN1076541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66923P 2016-07-26 2016-07-26
US62/366,923 2016-07-26
US201662404956P 2016-10-06 2016-10-06
US62/404,956 2016-10-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4134A CN107654134A (zh) 2018-02-02
CN107654134B true CN107654134B (zh) 2021-03-05

Family

ID=60951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19852.2A Active CN107654134B (zh) 2016-07-26 2017-07-26 具有联锁装置的双拉式发动机罩闩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0018B2 (zh)
CN (1) CN107654134B (zh)
DE (1) DE1020172127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1592B2 (en) * 2015-05-21 2021-03-09 Magna Closures Inc. Latch with double actuation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DE112017001914T5 (de) 2016-04-08 2018-12-13 John Phillip Chevalier Verriegelungssysteme zum Verriegeln beweglicher Verkleidungen
KR101836620B1 (ko) * 2016-04-21 2018-03-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씬칭래치 조립체
DE102016117279A1 (de) * 2016-09-14 2018-03-15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US11168498B2 (en) 2017-09-01 2021-11-09 Magna Closures Inc. Active pedestrian hood latch with dual function cam lever
DE102018129268A1 (de) * 2017-11-21 2019-05-23 Magna Closures Inc. Relativ-Verlagerungsmechanismus für aktive Fußgänger - Sicherheitsverriegelung
US11066854B2 (en) 2018-01-29 2021-07-20 Magna Closures Inc. Actuated mechanism for active pedestrian safety latch with meshed gears
DE102019101992A1 (de) 2018-01-29 2019-08-01 Magna Closures Inc. Betätigter Mechanismus für aktive Fußgänger-Sicherheitsverriegelung
DE102019111337A1 (de) * 2018-05-04 2019-11-07 Magna BOCO GmbH Doppelzug-Verschlussverriegelung für vorderen Kofferraum mit Notfall-Lösen
CN110439393A (zh) 2018-05-04 2019-11-12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用于主动式行人安全闩锁的致动机构
JP6911246B2 (ja) * 2018-07-02 2021-07-28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ボンネットラッチ装置
DE102019134659A1 (de) * 2018-12-18 2020-06-18 Magna Closures Inc. Intelligente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mit doppelklinken-verriegelungsmechanismus mit flexibler verbindung zu einem lösemechanismus
DE102018133301A1 (de) * 2018-12-21 2020-06-25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Schlos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11299919B2 (en) * 2019-06-18 2022-04-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ual actuated latch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DE102021109734A1 (de) * 2020-05-18 2021-11-18 Magna Closures Inc. Verschlussverriegelungsanordnung mit kraftentriegelungsmechanismus mit optimierter öffnungsfunktionalität und reduziertem rückstellgeräusch
US20220106817A1 (en) * 2020-10-02 2022-04-07 Magna BOCO GmbH Double pull closure latch assembly for hood and frunk motor vehicle applications
DE102021127985A1 (de) * 2020-11-23 2022-05-25 Magna BÖCO GmbH Doppelzug-verriegelungssystem für den vorderen kofferraum eines kraftfahrzeugs
US20230313573A1 (en) * 2022-03-31 2023-10-05 Rivian Ip Holdings, Llc Vehicle compartment latc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6278A (zh) * 2011-08-30 2013-03-1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辆的双动作发动机罩闩锁组件
JP2013067966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ロック装置
CN104895426A (zh) * 2014-03-06 2015-09-09 费希尔汽车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可打开的活动盖
CN204960638U (zh) * 2015-09-24 2016-01-13 深圳市巴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电动尾门ecu装置
CN105421909A (zh) * 2014-09-17 2016-03-23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具有双拉件的用于闭合板的闩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39665A (en) * 1964-11-13 1967-09-05 Gen Motors Corp Power actuated vehicle closures
DE3138827A1 (de) * 1981-09-30 1983-04-14 Wabco Westinghouse Fahrzeugbremsen GmbH, 3000 Hannover Gangwaehler fuer ein getriebe
US4507736A (en) * 1982-02-11 1985-03-26 Wabco Fahrzeugbremsen Gmbh Transmission gear shift control system
US5853060A (en) * 1996-10-04 1998-12-29 Chao; Yi Jen Automotive vehicle hood latch release system
US6496106B1 (en) * 2000-11-02 2002-12-1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trunk release system
GB2422632A (en) * 2005-01-26 2006-08-02 Ford Global Tech Llc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secondary latch mechanism in motor vehicle front compartment
DE102011100552A1 (de) * 2010-05-05 2011-11-10 Inteva Products, Llc Fahrzeugtürschloss
DE102010056413B4 (de) * 2010-12-23 2022-03-1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Schließsystem zur Notentriegelung eines Kofferraumes, insbesondere eines frontseitigen Kofferraumes
US8935053B2 (en) * 2011-09-27 2015-01-13 Tesla Motors, Inc. Power release hood latch method and system
US9551166B2 (en) * 2011-11-02 2017-01-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onic interior door release system
DE102012004792A1 (de) * 2012-03-07 2013-09-1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Notentriegelbares Verriegelungssystem, Fahrzeug dazu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s Verriegelungssystems
KR101382913B1 (ko) 2012-09-05 2014-04-08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2단 링크 후드 래치 장치
US20160168883A1 (en) 2014-12-15 2016-06-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ouble pull action vehicle hood latch
US10508480B2 (en) * 2015-05-04 2019-12-17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nlocking vehicle engine cover
US10590683B2 (en) * 2015-06-15 2020-03-17 Magna Closures Inc. Vehicle hood latch and method of unlatching a vehicle hood
US9777516B2 (en) * 2015-08-24 2017-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Gesture-activated hood release system
CN106869633B (zh) 2015-12-11 2020-06-26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具有过撞击止动特征的闩锁
DE102015121848A1 (de) * 2015-12-15 2017-06-22 Kiekert Ag Schlos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10060164B2 (en) * 2016-02-24 2018-08-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bas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ning a hood of a motor vehicle
DE112017001914T5 (de) * 2016-04-08 2018-12-13 John Phillip Chevalier Verriegelungssysteme zum Verriegeln beweglicher Verkleidungen
US11007972B2 (en) * 2017-09-22 2021-05-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pull latch and lock systems for compartment closure assemblies of motor vehicles
US20190128028A1 (en) * 2017-11-01 2019-05-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ual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hood release system
US11118381B2 (en) * 2018-03-07 2021-09-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ual-pull latch assemblies for compartment closure assemblies of motor vehicles
US11421455B2 (en) * 2018-10-03 2022-08-23 Inteva Products, Llc Hood latch for motor vehicle having under hood storag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6278A (zh) * 2011-08-30 2013-03-1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辆的双动作发动机罩闩锁组件
JP2013067966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ロック装置
CN104895426A (zh) * 2014-03-06 2015-09-09 费希尔汽车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可打开的活动盖
CN105421909A (zh) * 2014-09-17 2016-03-23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具有双拉件的用于闭合板的闩锁
CN204960638U (zh) * 2015-09-24 2016-01-13 深圳市巴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电动尾门ecu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4134A (zh) 2018-02-02
US20180030763A1 (en) 2018-02-01
DE102017212733A1 (de) 2018-02-01
US10890018B2 (en)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54134B (zh) 具有联锁装置的双拉式发动机罩闩锁
CN109267862B (zh) 具有滚子式闩锁机构和系紧机构的车辆闭合闩锁组件
US11421454B2 (en)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latch mechanism and outside release mechanism having reset device
US10683682B2 (en) Closure latch for vehicle door having double pull release mechanism driven by child lock actuator
CN108999501B (zh) 具有动力释放机构和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US6382687B1 (en) Power-closing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CN107916847B (zh) 包括具有棘轮保持功能的系拉机构的电力闭合闩锁组件
US20120161456A1 (en) Locking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EP1296010A2 (en) Door release and engagement mechanism
US7543861B2 (en) Lock for an opening on a motor vehicle, with a memory for unlocking locking
JP2008533343A5 (zh)
WO2016084805A1 (ja) 車両ドア作動装置
CN1580475A (zh) 闩锁机构
US20090218830A1 (en) Door lock device
US20050206174A1 (en) Latch mechanism
US10519700B2 (en)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KR20140139514A (ko) 패널 또는 도어용 록
US20220162887A1 (en) Double pull latching system for front trunk of a motor vehicle
US20030218340A1 (en) Latch arrangement
JP3921043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EP2039858B1 (en) Power-actuated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US20020050720A1 (en) Coupling device for door locking systems
CN116648552A (zh) 机动车辆锁
EP1149967A2 (en) A lock mechanism
US20220106817A1 (en) Double pull closure latch assembly for hood and frunk motor vehicle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