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8552A - 机动车辆锁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辆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8552A
CN116648552A CN202080108082.5A CN202080108082A CN116648552A CN 116648552 A CN116648552 A CN 116648552A CN 202080108082 A CN202080108082 A CN 202080108082A CN 116648552 A CN116648552 A CN 116648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wl
actuation
motor vehicle
lever
vehicle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80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比尔金坎
I·杜鲁古努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shan Metal Products Industry And Trade Co
Original Assignee
Pushan Metal Products Industry And Trad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shan Metal Products Industry And Trade Co filed Critical Pushan Metal Products Industry And Trade Co
Publication of CN116648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85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16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 E05B83/24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for car bonn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锁(1),其包括具有擎子(4)和可枢转卡爪(5)的棘爪机构(3),该棘爪机构(3)可在不同位置阻挡卡爪或释放卡爪。此外,机动车辆锁(1)包括作用在卡爪(5)上的致动杆(8)。此外,提出机动车辆锁(1)包括与致动杆(8)分开构造的触发元件(9),当卡爪(5)在次级阻挡位置时,该触发元件(9)可在致动杆(8)的致动中与致动杆(8)接触,其中致动杆(8)经由触发元件(9)将卡爪(5)提升到释放位置。

Description

机动车辆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普通部分的机动车辆锁和根据权利要求15的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虽然所论述的机动车辆锁原则上可分配给机动车辆的任何类型的关闭元件,诸如提升式门、行李箱盖、后门、侧门等,但是优选的是机动车辆锁构造用于机动车辆前引擎盖。
所论述的机动车辆锁包括具有擎子(catch)和卡爪的棘爪机构,其中擎子能够在打开位置、主关闭位置和位于打开位置与主关闭位置之间的次级关闭位置之间枢转。卡爪能够在其中卡爪可将擎子阻挡在主关闭位置的主阻挡位置、其中卡爪可将擎子阻挡在次级关闭位置的次级阻挡位置,以及用以释放擎子的释放位置之间枢转。次级关闭位置可对应于其中前引擎盖可相对于前引擎盖的完全关闭位置部分地提升,而前引擎盖仍由机动车辆锁装固的机动车辆锁的位置。通过将擎子从次级关闭位置带到打开位置中,前引擎盖被完全释放。
为本发明的出发点的已知机动车辆锁(EP2820214B1)包括致动杆,当卡爪在主阻挡位置时,该致动杆的致动导致致动杆提升卡爪,使得擎子从主关闭位置释放并且进入次级关闭位置。当卡爪在次级阻挡位置时,致动杆的另一个致动导致致动杆将卡爪提升到释放位置。因此,机动车辆锁提供双拉动功能性,其中当从主关闭位置开始时,用户必须执行锁的两个致动以打开前引擎盖。已知的机动车辆锁(EP2820214B1)包括布置在致动杆上的触发杆,其中触发杆将卡爪从次级阻挡位置提升。
然而,在已知的解决方案中,当致动所需的力将保持低时,致动杆和附加触发杆的尺寸被限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拉动功能性的机动车辆锁,其具有致动杆的更稳健构造,同时要求低打开力。
发明内容
对于具有权利要求1的普通部分的特征的机动车辆锁,以上提到的问题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解决。
提出机动车辆锁包括与致动杆分开构造的触发元件,当卡爪在次级阻挡位置时,该触发元件在致动杆的致动中与致动杆接触,其中致动杆经由触发元件将卡爪提升到释放位置。
认识到触发元件和致动杆的分开构造总体上允许触发元件的更稳健的设计,同时致动杆的布局可针对低打开力优化。触发元件可执行致动杆与卡爪之间的打开力的传递。由于触发元件和致动杆至少部分地独立操作,故传递可构造成进一步减小打开力。
优选地,触发元件构造为根据权利要求2的可枢转的触发杆。当触发杆轴线布置在卡爪上时,棘爪机构的紧凑布置是可能的。备选地,根据权利要求3,触发元件可与卡爪分开构造,允许触发元件和卡爪的稳健布局。
根据权利要求4和权利要求5,致动杆的致动具有传递到卡爪的预定范围(reach)。范围的传递可由触发元件延伸,这导致机动车辆锁的特别简单的布局。当提供用于致动杆的止动元件时,存在针对利用从主锁定位置开始的单次致动的锁的非期望打开的附加保护。
优选地,根据权利要求6,卡爪包括对应于不同致动的主致动表面和次级致动表面。特别地,致动杆作用在主致动表面上,并且触发元件作用在次级致动表面上,使得致动表面可针对每个致动的要求而具体构造。
根据权利要求7的优选实施例,触发元件抵靠卡爪的接触元件预张紧,并且在致动期间由致动杆从主阻挡位置提升。因此,触发元件在致动期间类似于棘轮作用。
在权利要求8和权利要求9中,卡爪包括主阻挡表面和次级阻挡表面,以通过接触擎子阻挡表面来阻挡擎子。因此,卡爪可具有更稳健的设计,而触发元件允许以减小的力打开机动车辆锁。
权利要求10涉及优选实施例,其中致动杆将卡爪从主阻挡位置提升,使得擎子从主关闭位置释放并且擎子将卡爪驱动到次级阻挡位置。因此,保证在擎子到达打开位置之前由卡爪呈现次级阻挡位置,避免锁利用单次致动的打开。根据权利要求11,卡爪可优选地提升到主阻挡位置与次级阻挡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中。
在权利要求12中提供特别是当机动车辆在运动中时针对机动车辆锁的非期望打开的附加保护,其中擎子包括用于保持锁闩(striker)的安全钩轮廓。
致动杆的另外的有利构造是权利要求13和权利要求14的主题。
以上指出的问题由根据权利要求15的机动车辆进一步解决。机动车辆包括封闭元件,优选地机动车辆前引擎盖,具有锁闩和布置用于与锁闩保持接合的如以上提到的机动车辆锁。致动杆可借助于机械致动传动系机械地联接于布置在机动车辆的内部中的致动手柄。致动手柄在内部中的布置与以上提及的双拉动功能性组合为特别有利的。关于以上提到的机动车辆锁给出的所有解释完全适用于机动车辆。
附图说明
在下面,关于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具有提出的机动车辆锁的机动车辆,
图2是以如下打开顺序的根据图1的机动车辆锁:a)其中擎子在主关闭位置,b)致动杆致动,c)其中擎子在次级关闭位置,d)致动杆再一次致动,以及e)其中擎子在打开位置,
图3是以如下打开顺序的提出的机动车辆锁的第二构造:a)其中擎子在主关闭位置,b)致动杆致动,c)其中擎子在次级关闭位置,d)致动杆再一次致动,以及e)其中擎子在打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提出的机动车辆锁1可分配给机动车辆的任何类型的关闭元件。就此而言,参照说明书的引言部分。如图1所示,优选地,机动车辆锁1分配给机动车辆前引擎盖2。
机动车辆锁1包括具有擎子4和卡爪5的棘爪机构3,擎子4和卡爪5如将解释地彼此相互作用。
擎子4能够在打开位置(图2e)、图3e))、主关闭位置(图2a)、图3a))和位于打开位置与主关闭位置之间的次级关闭位置(图2c)、图3c))之间在此处围绕擎子轴线4a枢转。在关闭位置中的每个中,擎子4可与锁的锁闩6保持接合。在此处并且优选地,机动车辆锁1布置在机动车辆的车身7处,而锁的锁闩6布置在机动车辆的关闭元件处,在此处在机动车辆前引擎盖2处。反过来的布置是可能的。
卡爪5能够在其中卡爪5可在将擎子4阻挡在主关闭位置的主阻挡位置(图2a)、图3a))与其中卡爪5可将擎子4阻挡在次级关闭位置的次级阻挡位置(图2c)、图3c))之间在此处围绕卡爪轴线5a枢转。如图2e)、图3e)中所示,卡爪5还能够枢转至释放位置以释放擎子4,使得擎子4可从卡爪5自由地移动到其打开方向中。虽然卡爪5在图中以优选构造示出为棘爪机构3的单个可枢转元件,但是还可能的是卡爪5包括提供与擎子4的相互作用的多个卡爪元件(诸如主卡爪和次级卡爪)的布置。
机动车辆锁1包括致动杆8,其致动导致致动杆8提升卡爪5。致动对卡爪5的影响取决于当执行致动时卡爪5的阻挡状态。当卡爪5在主阻挡位置时,致动导致致动杆8提升卡爪,使得擎子4从主关闭位置释放,并且卡爪5到达次级阻挡位置以将擎子4阻挡在次级关闭位置(图2a)至图2c),图3a)至图3c))。当卡爪5在次级阻挡位置时,致动导致致动杆8将卡爪5提升至释放位置(图2c)至图2d),图3c)至图3d))。
因此,从图2a)、图3a)中示出的主关闭位置开始,要求致动杆8的两次致动,优选两次连续致动,以通过将擎子4带到打开位置中以释放锁闩6来打开机动车辆锁1,如图2e)、图3e)中所示。也就是说,在第一致动之后,卡爪5到达次级阻挡位置,并且仍然将擎子4阻挡在次级关闭位置。特别地,卡爪5关于第一致动不完全到达释放位置。仅在第二致动之后,卡爪5到达释放位置,并且擎子4可从卡爪5自由地移动到其打开方向中。
在图中,擎子4的打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而擎子4的关闭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卡爪5的提升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致动杆8的初始致动包括沿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对于本发明而言必不可少的是,机动车辆锁1包括与致动杆8分开构造的触发元件9,当卡爪5在次级阻挡位置时,该触发元件9在致动杆8的致动中与致动杆8接触,其中致动杆8经由触发元件9将卡爪5提升至释放位置(图2d)、图3d))。
再次参照从图2a)、图3a)中示出的主关闭位置开始的第一致动和第二致动,在第二致动中,触发元件9机械地联接在致动杆8与卡爪5之间,引起卡爪5提升到释放位置中(图2d)、图3d))。
触发元件9与致动杆8“分开构造”意味着触发元件9构造成独立于致动杆8执行至少部分移动。因此,触发元件9的位置至少部分地独立于致动杆8的位置。特别地,触发元件9和致动杆彼此间隔开并且仅为了致动而与彼此接触。
虽然可能的是触发元件9例如在致动中执行平移移动,但是在此处并且优选地,触发元件9构造为触发杆10,其能够围绕触发杆轴线10a枢转,执行用于致动的枢转移动。在图中,触发杆10的致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根据图1和图2中示出的优选实施例,触发杆轴线10a布置在卡爪5上。更优选地,触发杆轴线10a布置成平行于卡爪5的枢转轴线(在此处卡爪轴线5a)。原则上,触发杆10可偏离卡爪轴线5a布置在卡爪5上,使得触发杆10的位置取决于卡爪5的位置,其中触发杆轴线10a通过卡爪5的旋转而转移。如图1和图2中所示,触发杆轴线10a可与卡爪的枢转轴线(在此处卡爪轴线5a)重合。因此,触发杆10还可独立于卡爪5的位置而至少部分地旋转。
触发元件9和卡爪5的备选布置在图3中示出,其中触发元件9与卡爪5分开构造,其中优选地,触发杆轴线10a与卡爪5分开构造。在此处,触发元件9构造为与卡爪5间隔开的触发杆10,这可提供触发元件9和卡爪5的更稳健的布局。优选地,触发杆轴线10a布置成平行于致动杆轴线8a,以实现致动的有效传递。更优选地,擎子轴线4a、卡爪轴线5a、触发杆轴线10a和致动杆轴线8a分别平行于彼此。
在此处并且优选地,致动杆8具有独立于卡爪5的位置的预定范围。在致动期间,致动杆8有规律地执行基本上相同的运动。在致动中,沿着范围的移动传递至卡爪5,变成卡爪5的提升运动。如可从图2d)、图3d)看到的,当卡爪5在次级阻挡位置时,触发杆10将传递延伸到卡爪5的提升运动中。在此处,致动杆8的范围不足以将卡爪5从主阻挡位置开始而提升到释放位置中(图2b)、图3b))。然而,由触发杆10从次级阻挡位置开始的附加传递使得致动能够将卡爪5提升到释放位置中(图2d)、图3d))。
如以上提及的,优选地,致动包括致动杆10在此处围绕致动杆轴线10a的枢转移动。因此,范围可由致动杆10在枢转移动中的成角度端部位置限定。
此外,致动杆10的致动可优选地包括致动行程和返回行程。致动行程代表致动杆10从初始位置到偏转位置的移动。返回行程代表致动杆10在致动行程之后从偏转位置到初始位置的移动。致动杆10在致动行程和返回行程中的相应端部位置之间的差异预先限定致动的范围。如可从图1、图2a)、图3a)看到的,机动车辆锁可至少在端部位置中的一个处(在此处在致动行程的端部位置处)包括用于致动杆的止动元件11。止动元件11确保致动杆10不超过端部位置,确保卡爪5不可利用单次致动从主阻挡位置提升到释放位置。优选地,止动元件11可包括如图3a)中所示的阻尼元件,以当致动杆10到达止动元件11时,减少噪音生成。
在此处,卡爪5包括主致动表面12和优选地与主致动表面12间隔开的次级致动表面13。致动表面是在致动中与其它元件(在此处与致动杆8和触发元件9)接触的表面。当卡爪5在主阻挡位置时,致动杆8通过致动杆8与主致动表面12之间的接触来提升卡爪5(图2b)、图3b))。当卡爪5在次级阻挡位置时,致动杆8通过迫使触发元件9抵靠次级致动表面13来提升卡爪5(图2d)、图3d))。因此,主致动表面12和次级致动表面13可构造用于每次致动中的特定要求。
如图1中指示的,擎子4、卡爪5、致动杆8和触发元件9可例如借助于弹簧元件而预张紧。具体地,触发元件9抵靠卡爪5的接触元件14预张紧。当卡爪5在主阻挡位置时,致动杆8的致动(优选地返回行程)导致触发元件9通过致动杆8从接触元件14提升。因此,触发元件9执行类似于棘轮移动的移动,其中图2c)、图3c)中的虚线示出触发元件9的提升位置。优选地,次级致动表面13布置在卡爪5的接触元件14上。如图1和图2中所示,接触元件14还可包括阻尼元件,以特别地减少噪音生成。备选地,如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接触元件14包括作为次级致动表面13的滑动表面,例如金属表面和/或具有减摩涂层的表面。
在此处并且优选地,擎子4包括擎子阻挡表面15,并且擎子4通过擎子阻挡表面15与在主阻挡位置(图2a)、图3a))的卡爪5上的主阻挡表面16之间的接触而阻挡在主关闭位置。擎子4通过擎子阻挡表面15与在次级阻挡位置(图2c)、图3c))的卡爪5上的次级阻挡表面17之间的接触而阻挡在次级关闭位置。相应阻挡表面是在卡爪5的阻挡位置接触的表面。在此处,在主阻挡表面16和次级阻挡表面17不重叠的意义上,主阻挡表面16与次级阻挡表面17间隔开。这允许卡爪5的特别稳健的布局。此外,擎子阻挡表面15对于主关闭位置和次级关闭位置而言是相同的,还允许擎子4的紧凑布局。
如可从图2b)、图2c)看到的,当卡爪5在主阻挡位置时,致动杆8的致动可导致致动杆8提升卡爪5,使得擎子4从主关闭位置释放,并且利用从主关闭位置到次级关闭位置的移动,擎子4将卡爪5驱动到次级阻挡位置。因此,卡爪5不直接由致动杆8提升到次级阻挡位置中,而是还由擎子4部分地提升。
特别地,如图2b)中所示,卡爪5包括主阻挡表面16,其中卡爪5由致动杆8提升,使得提升主阻挡表面16和擎子阻挡表面15的接触,启动擎子4的打开移动。利用从主关闭位置到次级关闭位置的移动,擎子阻挡表面15的边缘沿着卡爪5的轮廓18在主阻挡表面16与次级阻挡表面17之间滑动。如图2c)中所示,轮廓18构造成通过接触擎子4而将卡爪5移动到次级阻挡位置中。
在此处,如图2b)中所示,当卡爪5在主阻挡位置时,致动杆8的致动导致致动杆8将卡爪提升到主阻挡位置与次级阻挡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中。利用从主关闭位置到次级关闭位置的移动,擎子4将卡爪5从中间位置驱动到次级阻挡位置。因此,进一步降低卡爪5利过单次致动无意地提升到释放位置中的风险。
优选地,擎子4包括用于保持锁闩6的安全钩轮廓19。安全钩轮廓19布置成在次级关闭位置或在设置在次级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擎子4的安全位置接收锁闩6。例如,安全钩轮廓19可避免当机动车辆在运动中时,打开前引擎盖2。特别地,机动车辆锁1构造成使得当机动车辆停止时,擎子4可从次级关闭位置释放到打开位置中,同时避免安全钩轮廓19和锁闩6的保持接合。例如,在一方面,擎子4以如下方式预张紧,使得在前引擎盖2不具有到打开方向中的负载时,避免安全钩轮廓19和锁闩6的接触。在另一方面,当机动车辆移动时在前引擎盖2上的风压可导致安全钩轮廓19与锁闩6之间的保持接合。
致动杆8可包括提升卡爪5的致动元件20,该致动元件20在图中示出为致动杆8的突出部。优选地,致动元件20包括阻尼元件,以避免在致动中生成噪音。
优选地,如图1中所示,机动车辆锁1包括用于鲍登线22的连接布置21,用于将鲍登线22的致动传递到致动杆8的致动。连接布置21的至少一部分,更优选地用于鲍登线22的内缆线24的容置部23设置在致动杆8上,实现机动车辆锁1的特别简单的致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要求机动车辆的权利。机动车辆设有封闭元件,其中如以上已经提到,封闭元件优选地为机动车辆前引擎盖2。提供锁闩6和如以上提到的机动车辆锁1,机动车辆锁1布置用于与锁闩6保持接合。更优选地,如图1中所示,致动杆8借助于机械致动传动系25机械地联接于布置在机动车辆的内部中的致动手柄26。

Claims (15)

1.优选用于机动车辆前引擎盖的机动车辆锁,所述机动车辆锁(1)包括具有擎子(4)和卡爪(5)的棘爪机构(3),其中所述擎子(4)能够在打开位置、主关闭位置和位于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主关闭位置之间的次级关闭位置之间枢转,
其中所述卡爪(5)能够在其中所述卡爪可将所述擎子(4)阻挡在所述主关闭位置的主阻挡位置、其中所述卡爪可将所述擎子(4)阻挡在所述次级关闭位置的次级阻挡位置,以及用以释放所述擎子(4)的释放位置之间枢转,
其中所述机动车辆锁(1)包括致动杆(8),当所述卡爪(5)在所述主阻挡位置时,所述致动杆(8)的致动导致所述致动杆(8)提升所述卡爪(5),使得所述擎子(4)从所述主关闭位置释放,并且所述卡爪(5)到达所述次级阻挡位置以将所述擎子(4)阻挡在所述次级关闭位置,并且当所述卡爪(5)在所述次级阻挡位置时,所述致动杆(8)的致动导致所述致动杆(8)将所述卡爪(5)提升到所述释放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辆锁(1)包括与所述致动杆(8)分开构造的触发元件(9),当所述卡爪(5)在所述次级阻挡位置时,所述触发元件(9)在所述致动杆(8)的所述致动中与所述致动杆(8)接触,其中所述致动杆(8)经由所述触发元件(9)将所述卡爪(5)提升到所述释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元件(9)构造为能够围绕触发杆轴线(10a)枢转的触发杆(10),优选地,所述触发杆轴线(10a)布置在所述卡爪(5)上,更优选地,所述触发杆轴线(10a)布置成平行于所述卡爪轴线(5a),特别是与所述卡爪轴线(5a)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元件(9)与所述卡爪(5)分开构造,优选地,所述触发杆轴线(10a)与所述卡爪(5)分开构造,更优选地,所述触发杆轴线(10a)布置成平行于所述致动杆轴线(8a)。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杆(8)的所述致动具有独立于所述卡爪(5)的位置的预定范围,所述范围在致动期间传递到所述卡爪(5),变成所述卡爪(5)的提升运动,并且当所述卡爪(5)在所述次级阻挡位置时,所述触发元件(10)延伸所述卡爪(5)的所述提升运动,优选地,所述致动包括所述致动杆(8)的枢转移动。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杆(8)的所述致动包括致动行程和返回行程,所述致动杆在所述致动行程和所述返回行程中的相应端部位置之间的差异预先限定所述致动的范围,优选地,所述机动车辆锁(1)至少在所述端部位置中的一个处包括用于所述致动杆(8)的止动元件(11)。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5)包括主致动表面(12)和优选地与所述主致动表面(12)间隔开的次级致动表面(13),当所述卡爪(5)在所述主阻挡位置时,所述致动杆(8)通过所述致动杆(8)与所述主致动表面(12)之间的接触而提升所述卡爪(5),并且当所述卡爪(5)在所述次级阻挡位置时,所述致动杆(8)通过迫使所述触发元件(10)抵靠所述次级致动表面(13)来提升所述卡爪(5)。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元件(9)抵靠所述卡爪(5)的接触元件(14)预张紧,当所述卡爪(5)在所述主阻挡位置时,所述致动杆(8)的所述致动,优选地所述返回行程导致所述触发元件(9)由所述致动杆(8)从所述接触元件(14)提升,优选地,所述次级致动表面(13)布置在所述卡爪的所述接触元件(14)上,更优选地,所述接触元件(14)包括阻尼元件。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擎子(4)包括擎子阻挡表面(15),所述擎子(4)通过所述擎子阻挡表面(15)与在所述主阻挡位置的所述卡爪(5)上的主阻挡表面(16)之间的接触而阻挡在所述主关闭位置,并且所述擎子(4)通过所述擎子阻挡表面(15)与在所述次级阻挡位置的所述卡爪(5)上的次级阻挡表面(17)之间的接触而阻挡在所述次级关闭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阻挡表面(16)与所述次级阻挡表面(17)间隔开,并且/或者,所述擎子阻挡表面(15)对于所述主关闭位置和所述次级关闭位置而言是相同的。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卡爪(5)在所述主阻挡位置时,所述致动杆(8)的所述致动导致所述致动杆(8)提升所述卡爪(5),使得所述擎子(4)从所述主关闭位置释放,并且利用从所述主关闭位置到所述次级关闭位置的移动,所述擎子(4)将所述卡爪(5)驱动到所述次级阻挡位置。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卡爪(5)在所述主阻挡位置时,所述致动杆(8)的所述致动导致所述致动杆(8)将所述卡爪(5)提升到所述主阻挡位置与所述次级阻挡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中,并且利用从所述主关闭位置到所述次级关闭位置的移动,所述擎子(4)将所述卡爪(5)从所述中间位置驱动到所述次级阻挡位置。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擎子(4)包括用于保持所述锁闩(6)的安全钩轮廓(19),并且所述安全钩轮廓(19)布置成在所述次级关闭位置或设置在所述次级关闭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的所述擎子(4)的安全位置接收所述锁闩(6)。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杆(8)包括提升所述卡爪(5)的致动元件(20),优选地,所述致动元件(20)包括阻尼元件。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辆锁(1)包括用于鲍登线(22)的连接布置(21),用于将所述鲍登线(22)的致动传递到所述致动杆(8)的致动,优选地,所述连接布置(21)的至少部分,更优选地所述鲍登线(22)的内缆线(24)的容置部(23)设置在所述致动杆(8)上。
15.机动车辆,其包括封闭件,优选地机动车辆前引擎盖(2),具有锁闩(6)和布置用于与所述锁闩(6)保持接合的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锁(1),更优选地,所述致动杆(8)借助于机械致动传动系(25)机械地联接于布置在所述机动车辆的内部中的致动手柄(26)。
CN202080108082.5A 2020-12-23 2020-12-23 机动车辆锁 Pending CN1166485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20/087820 WO2022135723A1 (en) 2020-12-23 2020-12-23 Motor vehicle loc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8552A true CN116648552A (zh) 2023-08-25

Family

ID=74181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8082.5A Pending CN116648552A (zh) 2020-12-23 2020-12-23 机动车辆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4186A1 (zh)
EP (1) EP4267823A1 (zh)
CN (1) CN116648552A (zh)
WO (1) WO20221357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0847B (zh) * 2022-07-19 2023-06-1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拉解锁的汽车前罩锁及汽车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6170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Audi Ag Clos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 cover of a motor vehicle
CN104204387A (zh) * 2012-03-01 2014-12-10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用于例如引擎盖的封闭板的双拉闩锁
CN104612499A (zh) * 2015-02-11 2015-05-1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发动机罩开闭的锁结构、车辆
DE102016208637A1 (de) * 2015-05-21 2016-11-24 Magna Closures S.P.A. Verriegelung mit Doppelbetätigung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CN109424278A (zh) * 2017-09-01 2019-03-05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具有双功能凸轮杆的主动式行人发动机罩闩锁
US20190211589A1 (en) * 2018-01-05 2019-07-11 Magna Closures Inc. Double pull hood latch assembly
DE102018124122A1 (de) * 2018-09-28 2020-04-02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Fronthaubenverriegelung von Kraftfahrzeuge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6170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Audi Ag Clos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 cover of a motor vehicle
CN104204387A (zh) * 2012-03-01 2014-12-10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用于例如引擎盖的封闭板的双拉闩锁
CN104612499A (zh) * 2015-02-11 2015-05-1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发动机罩开闭的锁结构、车辆
DE102016208637A1 (de) * 2015-05-21 2016-11-24 Magna Closures S.P.A. Verriegelung mit Doppelbetätigung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CN109424278A (zh) * 2017-09-01 2019-03-05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具有双功能凸轮杆的主动式行人发动机罩闩锁
US20190211589A1 (en) * 2018-01-05 2019-07-11 Magna Closures Inc. Double pull hood latch assembly
DE102018124122A1 (de) * 2018-09-28 2020-04-02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Fronthaubenverriegelung von Kraftfahrzeug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44186A1 (en) 2024-02-08
EP4267823A1 (en) 2023-11-01
WO2022135723A1 (en)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54134B (zh) 具有联锁装置的双拉式发动机罩闩锁
CN109267862B (zh) 具有滚子式闩锁机构和系紧机构的车辆闭合闩锁组件
CN110029890B (zh) 带动力释放和双阶段系拉功能的闩锁组件
EP2531680B1 (en) Vehicular latch with double pawl arrangement
EP1793070B1 (en) Operating device of a door latch in a vehicle
KR102527083B1 (ko) 차량용 록
US11859416B2 (en) Latch assembly with power release and dual stage cinch function
US20110204660A1 (en) Vehicular latch with single notch ratchet
EP1296010A2 (en) Door release and engagement mechanism
CN114901916B (zh) 机动车门锁系统
US20150115626A1 (en) Lock for a flap or door
US20150167363A1 (en) Lock for a panel or door
KR102554688B1 (ko) 차량용 록
JP2006523270A (ja) 解錠/施錠を記憶する自動車の開口部用のロック
US7140651B2 (en) Motor vehicle lock, especially for a trunk lid of a tailgate of a motor vehicle
US20030218340A1 (en) Latch arrangement
CN116648552A (zh) 机动车辆锁
JP2023518879A (ja) ダブルリフトを伴う回転ラッチにより爪部を確実に駆動するボンネット用ロック
JP3980249B2 (ja) 車両用ラッチ装置
US11492826B2 (en) Motor vehicle lock
US20200362598A1 (en) Double action vehicle latch
CN116648550A (zh) 机动车锁
US20020050720A1 (en) Coupling device for door locking systems
EP1283317A2 (en) Latch mechanism
CN114072563B (zh) 具有防叩击功能的带动力系紧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