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0682B -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0682B
CN108400682B CN201810088442.4A CN201810088442A CN108400682B CN 108400682 B CN108400682 B CN 108400682B CN 201810088442 A CN201810088442 A CN 201810088442A CN 108400682 B CN108400682 B CN 108400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electromagnetic coil
side terminal
circuit board
mot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884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0682A (zh
Inventor
上田正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ihi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ihin Corp filed Critical Keihi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00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0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0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0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86Outer rotors
    • H02K1/2787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89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91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5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or around a fixed spindle;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or direct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5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only one end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rushless Moto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在构成无刷马达(12)的定子(56)上设置有定子侧端子部(140a~140c)。另一方面,在电路板(14)上设置有基板侧端子部(130a~130c)。在定子侧端子部(140a~140c)上连接有U相用电磁线圈(122a)、V相用电磁线圈(122b)和W相用电磁线圈(122c)中的1根、以及与该电磁线圈相邻且不同相的电磁线圈中的1根。并且,定子侧端子部(140a~140c)与基板侧端子部(130a~130c)经由挠性线材(128a,128b,128c)而电连接。

Description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无刷马达使送风风扇旋转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构成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的送风风扇进行旋转动作,由此进行送风。该送风风扇在无刷马达的作用下旋转。即,无刷马达具有:包括电磁线圈的定子;以及转子,其包括作为轭发挥功能而且保持有永久磁体的杯形状的转盘。当对所述电磁线圈进行交流电流的通电时,在该电磁线圈与所述永久磁体之间形成交变磁场。伴随于此,转子进行旋转,由此,保持于该转子的旋转轴以及安装于该旋转轴的送风风扇进行旋转。
无刷马达的输出、进而送风风扇的旋转速度等由设置于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控制。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电容器或电阻、开关元件等电子部件,这些电子部件与构成无刷马达的电磁线圈电连接。
如日本特开2001-275328号公报所记载,电磁线圈与电子部件的导通通过汇流条实现是通例。这里,在日本特开2001-275328号公报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在固定于电路保护壳体(由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构成)内的规定位置的内壳体上安装电路板,并且,在该内壳体中埋设有汇流条。并且,在汇流条上设置有用于在送风风扇旋转时防止来自定子的振动传递至电路板的U字状的防振构造。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01-309600号公报中,提出了这样的技术:对于用于向构成定子的电磁线圈供给交流电流的引线施加规定的张力而使其成为张紧状态,并将该引线卷绕在设置于电磁线圈的绝缘部的端子上。
发明内容
汇流条是具有刚性的成型体,因此,成型自身很是繁杂。而且,由于具有刚性,因此缺乏吸收振动的能力。因此,定子的振动可能经由汇流条而传递至电路板。
若如日本特开2001-309600号公报所记载使用引线,则不需要汇流条的成型作业。但是,日本特开2001-309600号公报记载的技术是模制马达,引线以及定子被模制树脂覆盖。由此产生振动这一情况本身虽被抑制,但是由于模制树脂而导致模制马达的重量变大,并且,存在材料成本高涨的不良情况。而且,由于引线是张紧的,因此,难以由引线吸收模制马达产生的振动。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不需要繁杂的成型作业就能够获得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无刷马达中产生的振动被传递至电路板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其利用无刷马达使送风风扇旋转,所述无刷马达具有:定子,其包括形成U相的U相用电磁线圈、形成V相的V相用电磁线圈以及形成W相的W相用电磁线圈,所述U相用电磁线圈、V相用电磁线圈以及W相用电磁线圈通过在覆盖定子铁芯的绝缘材料上卷绕线材而构成;以及转子,其保持永久磁体并且沿着所述定子的周缘旋转,所述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金属制的轴承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定子,并且,将所述无刷马达的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电路板,其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无刷马达的电子部件;以及
金属制的支承盘,其将所述轴承保持部以及所述电路板保持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
在所述绝缘材料的面对所述电路板的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定子侧端子部,该定子侧端子部与所述U相用电磁线圈、所述V相用电磁线圈或者所述W相用电磁线圈中的1根所述线材的端部电连接,并且与同该电磁线圈相邻且不同相的电磁线圈中的剩余的1根所述线材的端部电连接(该定子侧端子部与所述U相用电磁线圈、所述V相用电磁线圈和所述W相用电磁线圈中的一个电磁线圈的所述线材的端部电连接,并且与同该电磁线圈相邻且不同相的电磁线圈中剩余的一个的所述线材的端部电连接),
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电子部件电连接的基板侧端子部,
所述基板侧端子部与所述定子侧端子部经由挠性线材而以能够相对摆动的方式电连接。
即,在本发明中,在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电子部件与构成无刷马达的定子之间,架设挠性线材。因此,在对构成无刷马达的电磁线圈通电而使转子旋转时,定子发生振动,此时,挠性线材挠曲。伴随于此,从定子传播至电路板侧的振动被吸收。
这样,通过使用了挠性线材,在定子产生的振动被挠性线材吸收。因此,振动难以传递至电路板和壳体。作为其结果,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得以静音化。换言之,可获得安静性优良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并且,无刷马达是所谓的外转子型马达,无需用模制树脂覆盖挠性线材以及定子。因此,不需要繁杂的成型作业。此外,能够避免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的重量变大以及材料成本高涨。
挠性线材例如能够由将多个铜单线等细线捻合起来的捻合线构成。该情况下,由于在捻合线上没有设置绝缘覆膜,因此,无需为了将捻合线与基板侧端子部或者定子侧端子部电连接而除去绝缘覆膜。因此,能够简便地将捻合线与基板侧端子部或者定子侧端子部连接。
挠性线材也可以是这样的捻合线:由多个细线捻合而成,并且,除了与定子侧端子部以及基板侧端子部连接的部位以外的部位被绝缘覆膜覆盖。该情况下,即使发生了捻合线挠曲时与电路板等接触的事态,捻合线与电路板等之间的绝缘也得以保持。
基板侧端子部的一部分优选被埋入由树脂构成并且与所述电路板连结的绝缘性支承部件中。该情况下,只要将基板侧端子部作为嵌件而成型于树脂材料中即可。通过将这样的绝缘性支承部件定位固定于电路板上,多个(3相)的基板侧端子部全部相对于电路板被一举定位固定。这样,定位固定基板侧端子部变得容易。
为了使挠性线材与定子侧端子部对置,例如,在支承盘上形成贯插孔,使定子侧端子部穿过该贯插孔即可。由此,能够使定子侧端子部接近挠性线材而不与支承盘干涉。
绝缘性支承部件优选支承捻合线。由此,能够防止捻合线过度地大幅度挠曲,以及因此而导致捻合线与电路板等接触等。
并且,优选在绝缘性支承部件上形成容纳凹部,将捻合线支承于容纳凹部中。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捻合线过度地大幅度挠曲。
也可以在绝缘性支承部件上设置从电路板朝向定子侧端子部延伸的柱状部,并且,通过该柱状部支承捻合线。该情况下,优选在柱状部上形成容纳凹部,在该容纳凹部中容纳捻合线。由此,能够防止捻合线过度地大幅度挠曲,以及因此而导致捻合线与电路板等接触等。
也可以在电路板上形成切成为凹形状的切口部,将绝缘性支承部件以沿着切口部的缘部的方式附加设置。切口部本来刚性小,但是通过沿着缘部附加设置绝缘性支承部件,该切口部附近的刚性提高。因此,振动难以传递至电路板,可获得安静性优良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根据本发明,作为在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电子部件与构成无刷马达的定子之间架设的导通材料,使用了挠性线材。在定子随着构成无刷马达的转子旋转而振动时,挠性线材会挠曲。通过该挠曲,从定子传播至电路板侧的振动被吸收,因此,振动不易传递至电路板和壳体。因此,可获得安静性优良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并且,在该情况下无需用模制树脂覆盖挠性线材以及定子,因此,不需要繁杂的成型作业,并且,能够避免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的重量变大以及材料成本高涨。
从参照附图说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容易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的省略了构成壳体的下侧半体的仰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的省略了构成壳体的下侧半体和上侧半体、支承盘等的要部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4是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的要部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下文中的“下”、“上”对应于图1中的下方(Z1方向)以及上方(Z2方向)。并且,各图中附加的X1方向表示同一方向,对于X2、Y1、Y2、Z1以及Z2方向也是同样的。并且,图1中的X1方向、X2方向分别为纸面里侧、纸面近前侧,图2中的Z1方向、Z2方向分别为纸面近前侧、纸面里侧。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的概略纵剖视图。该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具有:无刷马达12;设置有控制该无刷马达12的控制电路的电路板14;支承该电路板14的支承盘16;以及容纳这些无刷马达12、电路板14以及支承盘16的壳体18。在无刷马达12的旋转轴20上安装有假想线所示的送风风扇22。
壳体18通过组合均由树脂构成的下侧半体24与上侧半体26而构成。下侧半体24是面对上侧半体26的一侧开口的中空体,另一方面,上侧半体26是面对下侧半体24的一侧开口的中空体。即,下侧半体24构成底部,上侧半体26构成顶部。因此,壳体18也构成为中空体,其中空内部成为从形成于上侧半体26上的空气导入口28(参照图2)导入的冷却风的流通路。另外,冷却风是由旋转的送风风扇22产生的空气流。
在下侧半体24上形成有多个(例如,3个)连结螺钉贯插孔32,该连结螺钉贯插孔32用于供将该下侧半体24连结至上侧半体26的连结螺钉30穿过,图1中示出了其中的1个。当然,连结螺钉贯插孔32形成于不妨碍冷却风的流通的位置。并且,在下侧半体24上,通过使其底壁部指向上侧半体26侧地弯曲而形成有构成大致倒V字形状的突部34。该突部34作为引导冷却风的引导部发挥功能。
在下侧半体24的上侧开口的外缘部附近,形成有沿着该外缘部环绕的薄壁的第1嵌合部36。另一方面,在上侧半体26的下侧开口,形成有沿着该外缘部环绕的薄壁的第2嵌合部38,当上侧半体26被组合于下侧半体24上时,第2嵌合部38围绕第1嵌合部36。即,第1嵌合部36的外表面与第2嵌合部38的内表面相互抵接。由此,下侧半体24与上侧半体26相互嵌合。
如省略了下侧半体24的仰视图即图2所示,上侧半体26具有在一端部形成有所述空气导入口28的直线形状部40以及与该直线形状部40相连的圆环形状的盖部42。在空气导入口28的附近,立设有与规定的部件、例如围绕送风风扇22的所谓的涡旋形状的风扇壳体(未图示)连接的管路44(参照图1)。并且,在盖部42的周缘部上设置有用于将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连结至所述风扇壳体的3个支撑部46。
在上侧半体26上的与连结螺钉贯插孔32对置的部位设置有连结螺钉用孔48。即,穿过连结螺钉贯插孔32的连结螺钉30与连结螺钉用孔48螺合。由此,下侧半体24与上侧半体26相连结而构成壳体18。
在盖部42的中心部上,指向上方地突出形成有圆环状突部50。在该圆环状突部50上形成有围绕构成后述的转子52的转盘154的旋转轴贯插口54。无刷马达12的旋转轴20从该旋转轴贯插口54露出。另一方面,构成无刷马达12的定子56以及转子52、控制该无刷马达12的电路板14等与支承盘16一起收纳在壳体18中。并且,盖部42的面对下侧半体24的一侧的面(即,里侧面)上,形成有用于螺合后述的支承螺钉60的支承螺钉用孔62。
支承盘16由薄金属构成。构成大致圆盘形状的支承盘16的大约一半是与电路板14重叠的重叠部位。在重叠部位上,一体地设置有散热片部64。另外,散热片部64是通过立设多个翅片(未图示)而成为表面积变大的散热部。即,通过散热片部64,促进了传递至支承盘16的电路板14的热的发散。
支承盘16以散热片部64的下表面面对所述突部34侧且所述翅片面对上侧半体26的姿态容纳在壳体18内。在散热片部64以及其他的多个部位(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部位),以从面对下侧半体24的一侧朝向面对上侧半体26的一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安装螺钉用孔66。
并且,从支承盘16的外缘突出有3个螺钉台座部70,该3个螺钉台座部70被配置在彼此形成大约120°的相位差的位置。在图2中,示出了其中1个。在螺钉台座部70上形成有支承螺钉贯插孔72,在该支承螺钉贯插孔72中穿过用于将支承盘16安装到上侧半体26上的支承螺钉60。
此外,在支承盘16的中心,形成有保持孔78,并且,形成有以该保持孔78为中心呈圆弧形状延伸的通风孔80,其中保持孔78保持作为由金属构成的轴承保持部的第1轴承保持架74以及第2轴承保持架76(参照图1)。在1个通风孔80的附近,形成有未图示的圆筒状螺纹部。
在保持孔78中嵌装有组合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与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而成的橡胶组装体98。并且,在保持孔78中,作为供后述的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第2定子侧端子部140b以及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分别贯插的贯插孔,而以彼此相位差为大约120°的方式形成有第1切口部81a、第2切口部81b、以及第3切口部81c。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支承盘16例如可以作为由铝合金构成的铸造件而获得。在该支承盘16上,通过与所述圆筒状螺纹部螺合的保持螺钉84而支承有用于供在车体侧设置的未图示的线束插入的连接器壳82。该连接器壳82由树脂构成,是绝缘性的。另外,所述线束与末端突出到连接器壳82内的未图示的导通部件电连接。
这里,在第1轴承保持架74的大直径的下端插入第1轴承90以及未图示的防松垫圈,另一方面,第1轴承保持架74的面对第2轴承保持架76的一侧的上端被设定为直径比下端小。并且,在第2轴承保持架76的大直径上端中压入第2轴承92,另一方面,第2轴承保持架76的面对第1轴承保持架74的一侧的下端被设定为直径比所述上端小。并且,在第2轴承保持架76的面对该第1轴承保持架74的一侧的下端中压入第1轴承保持架74的上端。
所述橡胶组装体98通过台阶部被支承盘16夹持从而定位于所述保持孔78中,其中,所述台阶部通过使压入结合的第一轴承保持架74和第二轴承保持架76的下端和上端的直径彼此不同而形成。其结果为,作为轴承保持部的第一轴承保持架74和第二轴承保持架76借助于橡胶组装体98而弹性保持于支承盘16。
在第1轴承保持架74、第2轴承保持架76上,借助于第1轴承90、第2轴承92而旋转自如地支承有无刷马达12的旋转轴20(参照图1)。
电路板14呈具有直线形状部100和弯曲圆弧部102的大致半圆形状,直线形状部100面对旋转轴20侧。在直线形状部100上,为了避免与弹性保持于支承盘16的轴承保持部干涉,而形成有指向弯曲圆弧部102地凹陷成凹形状的、作为切口部的避让部104(特别参照图3)。因此,电路板14在俯视观察时不与旋转轴20重叠(覆盖)也不围绕旋转轴20。
即,轴承保持部以及电路板14通过支承盘16被保持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另外,电路板14是无刷马达12的控制不需要旋转检测传感器的无传感器控制方式。因此,在电路板14上的旋转轴20的附近,不需要设置用于检测旋转轴20的旋转角度状态的旋转检测传感器。因此,容易使轴承保持部与电路板14相互分离。
在避让部104的、离轴承保持部最远的底部附近,以2个为1组形成有3组、即6个与形成于电路板14的分支电路连接的通孔(均未图示)。构成1组的2个通孔彼此接近。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通孔以2个为1组,但是构成1组的个数根据无刷马达12的需要电流量适当变更即可。即,在无刷马达12的设计计划输出小、所述分支电路的个别的负载电流量变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1个通孔而不与其他通孔组合。与此相反地,在为了使用更大输出的无刷马达12而所述分支电路的个别的负载电流量可能变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以3个以上的通孔作为1组。
并且,在电路板14上形成有供安装螺钉110穿过的安装螺钉贯插孔112(参照图1)和供后述的固定螺钉114穿过的未图示的固定螺钉通过孔。安装螺钉贯插孔112的位置与所述安装螺钉用孔66的位置对应。
在电路板14上,设置有电容器、电阻、开关元件等各种的电子部件120,并且,通过未图示的配线而形成有导电路径,由此构成了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进行控制旋转轴20的旋转速度等控制。
所述导通部件与所述配线电连接。通过该导通部件来进行对所述控制电路的通电(供电)。该导通部件通过锡焊等紧固在电路板14的上方(上表面)并从直线形状部100突出,如上所述,导通部件的突出的末端侧被收纳在连接器壳82内。
另一方面,通过导通用组装体124进行从控制电路向构成定子56的U相用电磁线圈122a、V相用电磁线圈122b、W相用电磁线圈122c的通电。更详细来说,如图3所示,导通用组装体124构成为包括绝缘性支承部件126、第1捻合线128a~第3捻合线128c(挠性线材)、以及第1基板侧端子部130a~第3基板侧端子部130c。另外,图3中省略了上侧半体26以及支承盘16。
绝缘性支承部件126例如由聚丁烯对钛酸盐(PBT)等树脂材料构成,其具有:主体尺寸长且彼此对置的第1柱状部132a和第2柱状部132b;以及连结第1柱状部132a与第2柱状部132b的桥接部134。在第1柱状部132a以及第2柱状部132b上分别形成有指向定子56侧而凹陷的容纳凹部136a、136b。因此,第1柱状部132a以及第2柱状部132b构成截面为大致U字形状。并且,这些第1柱状部132a以及第2柱状部132b在延伸途中沿着轴承保持部的外周缘地弯折(参照图2)。
在桥接部134中埋设有第1基板侧端子部130a~第3基板侧端子部130c。这里,第1基板侧端子部130a~第3基板侧端子部130c的下方侧为了夹持第1捻合线128a~第3捻合线128c而分支成两个分支,而且上方侧为了插入到1组(2个)通孔中而分支成两个分支。并且,在桥接部134上形成有与固定螺钉114螺合的固定螺钉用孔(未图示)。在该固定螺钉用孔的附近形成有沿着第2捻合线128b的U字型切口138。
第1捻合线128a~第3捻合线128c由捻合的多个细线(铜单线等)构成。因此,在第1捻合线128a~第3捻合线128c上没有设置绝缘覆膜。第1捻合线128a~第3捻合线128c的各一端部分别被第1基板侧端子部130a~第3基板侧端子部130c的下方侧的两个分支夹持,另一端部被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后述)的下方侧的两个分支夹持。
第1捻合线128a与第3捻合线128c是大致同一长度,为镜面对称的关系。这些第1捻合线128a以及第3捻合线128c的面对定子56侧的末端以指向旋转轴20的轴心方向的方式弯折。并且,夹在第1捻合线128a与第3捻合线128c之间的第2捻合线128b被设定为尺寸比第1捻合线128a以及第3捻合线128c短。
第1捻合线128a以及第3捻合线128c通过容纳在形成于第1柱状部132a以及第2柱状部132b上的所述容纳凹部136a、136b中,而支承于绝缘性支承部件126。另外,在从桥接部134向下侧半体24突出的第1基板侧端子部130a~第3基板侧端子部130c与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之间具有高低差。为了配合该高低差,第1捻合线128a、第2捻合线128b以及第3捻合线128c从第1基板侧端子部130a~第3基板侧端子部130c的下方侧的两个分支朝向电路板14的方向弯折成曲轴状。
在电路板14上如上所述形成有安装螺钉贯插孔112。在安装螺钉贯插孔112中穿过安装螺钉110,并且该安装螺钉110与形成于散热翅片部64(翅片的背面)以及其他的2处的安装螺钉用孔66螺合。通过该螺合,电路板14被支承于支承盘16。电路板14借助于支承盘16而间接支承于外壳18,但是没有与外壳18直接连结。
如图1所示,无刷马达12具有:定位固定于第2轴承保持架76的外周壁上的定子56;与保持于旋转轴20并同该旋转轴20一体地旋转转子52。其中的定子56是构成圆环形状的部件,具有层叠铁芯150(定子铁芯),层叠铁芯150具有:轭部,其中压入有第2轴承保持架76;以及齿部,其形成为从轭部的外周沿与旋转轴2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呈放射状突出。该层叠铁芯150通过1组绝缘件152a、152b(绝缘材料)而被上下夹持。定子56还具有隔着绝缘件152a、152b卷绕在层叠铁芯150的齿部上的U相用电磁线圈122a、V相用电磁线圈122b以及W相用电磁线圈122c。
轭部在该层叠铁芯150的内周侧构成圆环形状,被牢固地定位固定于第2轴承保持架76的外周壁。另一方面,齿部与构成转子52的转盘154的内周壁对置。即,该情况下,无刷马达12是转子52位于定子56的外侧的所谓的外转子型马达。
相邻的齿部彼此以规定间隔分离。即,在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成为冷却风通过的通路。
在层叠铁芯150的面对支承盘16的下方的绝缘件152a上,分别设置有指向支承盘16以及电路板14地延伸的第1端子埋设部156a~第3端子埋设部156c。所述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的下端从这些第1端子埋设部156a~第3端子埋设部156c分别指向下侧半体24地突出。即,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的上端分别埋入第1端子埋设部156a~第3端子埋设部156c中。
从第1端子埋设部156a~第3端子埋设部156c露出的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具有:从侧方突出且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折返的第1钩部以及第2钩部;以及通过使下端分成两支而形成的夹紧部。以下,为了容易理解,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的第1钩部、第2钩部以及夹紧部的参照标号为160a、162a、164a,第2定子侧端子部140b的第1钩部、第2钩部以及夹紧部的参照标号为160b、162b、164b,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的第1钩部、第2钩部以及夹紧部的参照标号为160c、162c、164c。
形成U相的U相用电磁线圈122a、形成V相的V相用电磁线圈122b、以及形成W相的W相用电磁线圈122c各自有奇数个(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另外,U相用电磁线圈122a、V相用电磁线圈122b、W相用电磁线圈122c均通过将1根线材依次缠绕到沿着周向相邻的奇数个例如5个齿部上而形成。并且,5个U相用电磁线圈122a中,从位于两端的U相用电磁线圈122a各引出1根接线部170a、170b。在5个V相用电磁线圈122b、5个W相用电磁线圈122c中也同样地,从位于两端的电磁线圈各进出1根接线部170c、170d、接线部170e、170f。
接线部170a、170b分别被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的第2钩部162c、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的第1钩部160a夹持。并且,接线部170c、170d被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的第2钩部162a、第2定子侧端子部140b的第1钩部160b夹持,接线部170e、170f被第2定子侧端子部140b的第2钩部162b、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的第1钩部160c夹持。
如图1所示,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贯插于支承盘16的第1切口部81a~第3切口部81c中并露出于支承盘16的下方。伴随该露出,在电路板14保持于支承盘16时,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的夹紧部164a~164c分别与第1捻合线128a~第3捻合线128c对置。第1捻合线128a~第3捻合线128c在该状态下被夹紧部164a~164c夹持。
通过进行以上的夹持并且进行电沉积(熔融),各部件之间被电连接。即,接线部170b、170c经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而与第1捻合线128a电连接。同样地,接线部170d、170e经第2定子侧端子部140b而与第2捻合线128b电连接,接线部170f、170a经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而与第3捻合线128c电连接。
转子52具有图1所示的转盘154。该转盘154被支承在旋转自如地插入于第1轴承保持架74、第2轴承保持架76中的旋转轴20上。该转盘154构成为具有侧壁部181与圆形状底面182的有底杯形状,在形成为从圆形状底面182大致垂下的侧壁部181的内表面上,以与定子56的齿部对置的方式,保持有多个永久磁体180。在转盘154与旋转轴20一起旋转时,永久磁体180也与转盘154一体地旋转。
转盘154的圆形状底面182面向上方,而且该圆形状底面182与旋转轴20一起从形成于上侧半体26的圆环状突部50的旋转轴贯插口54露出。在圆环状突部50与圆形状底面182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另外,从图1可以理解,侧壁部181被旋转轴贯插口54围绕,没有露出到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的外部。
并且,在圆形状底面182上,作为圆环状突部而设置有旋转轴支承部183,并且形成有面对齿部的多个通气开口184,其中旋转轴支承部183被设置于中心部以供设置有送风风扇22的旋转轴20通过。该通气开口184的沿着圆形状底面182的周向的尺寸被设定为随着从该圆形状底面182的直径方向内侧朝向外侧而变大。因此,通气开口184形成为短边面对旋转轴贯插口54、长边面对圆形状底面182的外周缘部的大致梯形形状。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基本上如上所述地构成,下面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被如下所述地组装。即,首先,通过使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的下端从第1端子埋设部156a~第3端子埋设部156c露出的绝缘件152a与绝缘件152b覆盖层叠铁芯150,之后,隔着绝缘件152a、152b在齿部上卷绕线材(卷线),从而形成电磁线圈。在针对1个齿部的卷绕结束后,将线材挂到相邻的齿部上进行卷绕。反复该过程形成5个电磁线圈,作为U相用电磁线圈122a。同样地形成V相用电磁线圈122b、W相用电磁线圈122c。
然后,将U相用电磁线圈122a的接线部170b、V相用电磁线圈122b的接线部170c沿着第1端子埋设部156a分别引出。同样地,将V相用电磁线圈122b的接线部170d、W相用电磁线圈122c的接线部170e沿着第2端子埋设部156b引出,并且,将W相用电磁线圈122c的接线部170f、U相用电磁线圈122a的接线部170a沿着第3端子埋设部156c引出。
并且,向在层叠铁芯150的内周侧构成圆环形状的轭部的内孔中压入第2轴承保持架76。然后,将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外嵌到第2轴承保持架76的小直径的下端部上,进一步将支承盘16的保持孔78嵌装到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的直径较小的部位。
然后,将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组合到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上。形成在支承盘16上嵌装了橡胶组装体98的状态,这里将第1轴承保持架74的小直径的上端压入到第2轴承保持架76的小直径的下端。由此,轴承保持部借助于橡胶组装体98而弹性支承于支承盘16。
接着,在第2轴承保持架76的内孔中压入第2轴承92,并且,在第2轴承92的内孔中压入保持有转子52的旋转轴20。然后,从下方向第1轴承保持架74的内孔中插入防松垫圈。然后,以将第1轴承90压入旋转轴20上并且夹持所述防松垫圈的方式将第1轴承90插入到第1轴承保持架74的内孔中。由此,构成转子52(永久磁体180)围绕定子56的外缘的无刷马达12。即,支承于转盘154的侧壁部181的内表面且构成转子52的永久磁体180与定子56的层叠铁芯150对置。
然后,通过将保持螺钉84螺合于所述圆筒状螺纹部中,从而将构成连接器部的连接器壳82以从电路板14的直线形状部100突出的方式连结至支承盘16。这样,连接器壳82被设置于支承盘16,而没有设置在电路板14上。因此,电路板14上的电子部件120的搭载空间被确保为足够的大小,因此在电路板14不易产生所谓的死空间。在此基础上,连接器壳82在俯视观察时不会与旋转轴20重叠。
将如上所获得的无刷马达12与支承盘16的组装体组装到上侧半体26上。即,通过将支承螺钉60穿过螺钉台座部70的支承螺钉贯插孔72中并且螺合于支承螺钉用孔62中,从而,将支承盘16连结至上侧半体26。与此同时,旋转轴20与转盘154的圆形状底面182从上侧半体26的旋转轴贯插口54露出。
接着,将电路板14安装于支承盘16。即,将穿过电路板14的安装螺钉贯插孔112中的安装螺钉110螺合到形成于散热片部64(翅片的背面)以及其他的2个部位的安装螺钉用孔66中。由此,电路板14借助于安装螺钉110而被支承于支承盘16。
除了上述之外,进行注射成型等获得这样的绝缘性支承部件126:形成有容纳凹部136a、136b的第1柱状部132a与第2柱状部132b经由埋入有第1基板侧端子部130a~第3基板侧端子部130c的一部分的桥接部134而连结。然后,将第1捻合线128a以及第3捻合线128c的一端用第1基板侧端子部130a、第3基板侧端子部130c夹持并进行电沉积,并且,将大部分容纳到容纳凹部136a、136b中。并且,将第2捻合线128b的一端用第2基板侧端子部130b夹持并进行电沉积,并且,将长度方向大致中间部附加设置至U字型切口138中。这样,构成导通用组装体124。
接着,在电路板14上安装导通用组装体124。此时,针对形成于电路板14的3组(6个)通孔,插入第1基板侧端子部130a~第3基板侧端子部130c的上方侧的两个分支。由此,进行导通用组装体124相对于电路板14的定位。其结果为,沿着避让部104的缘部配设导通用组装体124,并且,固定螺钉通过孔的位置与固定螺钉用孔的位置一致。通过在固定螺钉通过孔中穿过固定螺钉114,并螺合到固定螺钉用孔中,由此,导通用组装体124被安装于电路板14并被定位固定。
同时,第1捻合线128a~第3捻合线128c的定子56侧的末端被具有游隙地插入到夹紧部164a~164c中。并且,对第1捻合线128a~第3捻合线128c的末端与夹紧部164a~164c分别进行电沉积。
这样,安装在电路板14上的电子部件120与U相用电磁线圈122a、V相用电磁线圈122b以及W相用电磁线圈122c电连接。另外,电路板14借助于支承盘16而间接支承于上侧半体26,不会与上侧半体26直接连结。
接着,在形成于下侧半体24的连结螺钉贯插孔32中穿过连结螺钉30,并且,将该连结螺钉30螺合到形成于上侧半体26的连结螺钉用孔48中。由此,下侧半体24与上侧半体26被连结在一起。并且,此时,通过使第1嵌合部36的外表面被第2嵌合部38的内表面覆盖,从而,下侧半体24与上侧半体26嵌合。由此,构成了容纳所述组装体(电路板14、支承盘16以及无刷马达12)的壳体18。
并且,通过在旋转轴20上安装送风风扇22(参照图1),从而,能够获得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连接器壳82从下侧半体24露出并处于与该下侧半体24相邻的位置。
由于如上所述电路板14在俯视观察时位于不与旋转轴20重叠的偏置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壳体18的上下方向(厚度方向)的尺寸变大。并且,由于连接器壳82(连接器部)与下侧半体24相邻,因此收纳在下侧半体24的厚度范围内。因此,避免了壳体18在厚度方向上变大。因此,容易实现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的小型化。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被搭载于车体而组装到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此时,在支撑部46上穿过未图示的组装螺钉,并且,该组装螺钉与规定的部件,例如,围绕送风风扇22的所谓的涡旋形状的风扇壳体(未图示)螺合。
在该状态下,车体侧的线束被插入所述连接器壳82内而与导通部件电连接。在运转车辆用空调装置时,从线束经过导通部件对控制电路通电。
随着该通电,在该控制电路的控制下经由电容器或电阻、开关元件等各种电子部件120还对U相用电磁线圈122a、V相用电磁线圈122b、W相用电磁线圈122c通电。其结果为,在定子56产生交变磁场。在该交变磁场与构成转子52的永久磁体180的磁场之间连续地产生吸引和排斥,由此,转盘154进行旋转。旋转轴20以及送风风扇22与该旋转一体地进行旋转。
伴随着对控制电路通电,电子部件120以及电路板14带热。该热被传递至支承盘16而到达该支承盘16的散热片部64。散热片部64与电路板14接近,因此电路板14的热会迅速传递至散热片部64。
随着送风风扇22旋转,该送风风扇22的周围(特别是上方)的空气被卷入未图示的所述风扇壳体内,从而成为朝向作为离心风扇的送风风扇22的离心方向的空气流。该空气流的一部分被从形成于上侧半体26上的管路44内的空气导入口28导入壳体18的内部,成为在该壳体18内的流通路中流通的冷却风。
这里,在下侧半体24上,设置有朝向上侧半体26凸出的突部34。在冷却风与突部34接触时,该冷却风沿着倾斜的上流侧的侧部流通。其结果为,冷却风的一部分的行进方向被变更到上侧半体26侧。这样,突部34是将冷却风的一部分引导到上侧半体26侧的引导部。
行进到上侧半体26侧的冷却风的一部分与散热片部64接触。因此,散热片部64被迅速冷却。如上所述,电路板14的热被迅速传递至散热片部64,因此,电路板14的热经由散热片部64的而被高效发散。这样,通过在壳体18内设置突部34(引导部)使得冷却风朝向散热片部64,由此,容易除去电路板14的热。
在散热片部64被作为支承盘16的一个部位而被一体地设置的时候,能够将支承盘16整体作为散热部件使用,因此,与将作为分体部件的散热片连结至支承盘16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散热面积。因此,能够在实现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的小型化的同时高效地冷却电路板14。
冷却风的剩余部分越过突部34而在下侧半体24内的流通路中流通,并朝向电路板14或定子56侧上升。冷却风在与电路板14等接触后通过支承盘16的通风孔80,并且,通过定子56的在周向上相邻的齿部之间的间隙。由此,电路板14、支承盘16和无刷马达12被冷却。
冷却风经过上侧半体26的旋转轴贯插口54与无刷马达12的转盘154之间的间隙、或形成于转盘154上的通气开口184而被排出到壳体18外。其后,回流到送风风扇22(离心风扇)的空气流中。
随着旋转轴20旋转,在内孔中穿过有旋转轴20的定子56发生振动。该振动经由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而传递至第1捻合线128a~第3捻合线128c。
这里,第1捻合线128a~第3捻合线128c是挠性线材。因此,第1捻合线128a~第3捻合线128c随着振动被传递至此而容易挠曲。通过这样第1捻合线128a~第3捻合线128c发生挠曲,振动被吸收。其结果是,抑制了振动传递到电路板14、支承盘16以及外壳18。由此避免了电路板14和外壳18谐振,因此,能够使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静音化。
假使振动传递至了电路板14,绝缘性支承部件126通过借助于固定螺钉114的螺钉固定而连结于电路板14。因此,电路板14的刚性提高,因此,能够使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更加静音化。
并且,第1捻合线128a、第2捻合线128b以及第3捻合线128c的、除了电沉积于第1基板侧端子部130a、第2基板侧端子部130b及第3基板侧端子部130c、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第2定子侧端子部140b及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的两端部以外的部分,被支承于绝缘性支承部件126的第1柱状部132a、U字型切口138以及第2柱状部132b。因此,第1捻合线128a、第2捻合线128b以及第3捻合线128c被避免从第1柱状部132a、U字型切口138以及第2柱状部132b脱落,而在容纳凹部136a、U字型切口138以及容纳凹部136b内挠曲。由此,能够有效避免第1捻合线128a、第2捻合线128b以及第3捻合线128c与电路板14接触而引起短路。基于以上理由,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的可靠性提高。
并且,无刷马达12以及电路板14由于存在金属制的支承盘16而相对于外壳18的内壁以规定距离分离。因此,即使在无刷马达12以及电路板14振动或摆动的情况下,也可避免外壳18的内壁与无刷马达12或电路板14干涉。而且,电路板14、支承盘16以及无刷马达12的组装体被容纳在外壳18中。因此,从组装体放出的噪音与外壳18的内壁碰撞,因此,能够防止噪音过度辐射到外壳18的周围的事态。
结果为,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构成安静性优良的小型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并且,消除了抵接音产生的可能以及电路板14产生伤痕的可能,并且耐久性得以提高。
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如图4所示,也可以不设置第1柱状部132a以及第2柱状部132b,而构成仅具有相当于桥接部134的端子埋入部200的绝缘性支承部件202。即,并非必须在绝缘性支承部件202上设置第1柱状部132a以及第2柱状部132b。该情况下,绝缘性支承部件202的结构变得简单,相应地,具有利用注射成型等的制作变得容易的优点。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接线部170a~170f。
并且,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第1基板侧端子部130a~第3基板侧端子部130c与第1定子侧端子部140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0c上,架设有由多个细线捻合且设置有绝缘包覆皮的捻合线204。这样,也能够使用被绝缘包覆皮覆盖的捻合线204。
并且,如图4所示,也可以使用定子侧端子部210,该定子侧端子部210构成为具有一起卡定接线部170a~170f中的2个接线部的1个第1卡止部206、以及将捻合线204卡定的第2卡定部208。

Claims (9)

1.一种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利用无刷马达(12)使送风风扇(22)旋转,所述无刷马达(12)具有:定子(56),其包括形成U相的U相用电磁线圈(122a)、形成V相的V相用电磁线圈(122b)以及形成W相的W相用电磁线圈(122c),所述U相用电磁线圈(122a)、所述V相用电磁线圈(122b)以及所述W相用电磁线圈(122c)通过在覆盖定子铁芯(150)的绝缘材料(152a、152b)上卷绕线材而构成;以及转子(52),其保持永久磁体(180)并且沿着所述定子(56)的周缘旋转,所述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的特征在于,具有:
金属制的轴承保持部(74、76),其保持所述定子(56),并且,将所述无刷马达(12)的旋转轴(20)支承为能够旋转;
电路板(14),其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无刷马达(12)的电子部件(120);以及
金属制的支承盘(16),其将所述轴承保持部(74、76)以及所述电路板(14)保持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
所述U相用电磁线圈(122a)、所述V相用电磁线圈(122b)以及所述W相用电磁线圈(122c)均通过将1根线材依次缠绕到沿着周向相邻的奇数个齿部上而形成为奇数个,并且,在该形成的各自为奇数个的各相用电磁线圈(122a、122b、122c)中,从位于两端的电磁线圈各引出所述线材的端部,
在所述绝缘材料(152a、152b)的面对所述电路板(14)的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定子侧端子部(140a、140b、140c),该定子侧端子部(140a、140b、140c)与所述U相用电磁线圈(122a)、所述V相用电磁线圈(122b)或者所述W相用电磁线圈(122c)中的1根所述线材的端部电连接,并且与同该电磁线圈相邻且不同相的电磁线圈中的剩余的1根所述线材的端部电连接,
在所述电路板(14)上设置有与所述电子部件(120)电连接的基板侧端子部(130a、130b、130c),
所述基板侧端子部(130a、130b、130c)与所述定子侧端子部(140a、140b、140c)经由挠性线材(128a、128b、128c)而以能够相对摆动的方式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侧端子部(140a、140b、140c)从形成于所述支承盘(16)的贯插孔(81a、81b、81c)中穿过,并且,所述挠性线材(128a、128b、128c)与所述定子侧端子部(140a、140b、140c)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线材(128a、128b、128c)是捻合多个细线而成的捻合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线材(128a、128b、128c)的与所述定子侧端子部(140a、140b、140c)以及所述基板侧端子部(130a,130b,130c)连接的部位以外的部位被绝缘覆膜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具有由树脂构成并且与所述电路板(14)连结的绝缘性支承部件(126),而且所述基板侧端子部(130a、130b、130c)的一部分被埋入所述绝缘性支承部件(126)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捻合线被支承于所述绝缘性支承部件(12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性支承部件(126)上形成有容纳凹部(136a、136b),所述捻合线被支承于所述容纳凹部(136a、136b)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性支承部件(126)具有从所述电路板(14)朝向所述定子侧端子部(140a、140b、140c)延伸的柱状部(132a、132b),在所述柱状部(132a、132b)上形成有所述容纳凹部(136a、136b)。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板(14)上形成有被切成凹形状的切口部(104),并且所述绝缘性支承部件(126)被以沿着所述切口部(104)的缘部的方式附加设置。
CN201810088442.4A 2017-02-08 2018-01-30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Active CN108400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1104 2017-02-08
JP2017021104A JP6726631B2 (ja) 2017-02-08 2017-02-08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0682A CN108400682A (zh) 2018-08-14
CN108400682B true CN108400682B (zh) 2020-02-21

Family

ID=63037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88442.4A Active CN108400682B (zh) 2017-02-08 2018-01-30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6346B2 (zh)
JP (1) JP6726631B2 (zh)
CN (1) CN1084006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51491B2 (ja) * 2017-11-27 2020-02-19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CN109005639B (zh) * 2018-09-07 2024-05-07 英迪迈智能驱动技术无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筒状电机的pcb布局结构
CN109068475B (zh) * 2018-09-07 2023-11-10 英迪迈智能驱动技术无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筒状电机的pcb布局结构
DE102019102316A1 (de) * 2019-01-30 2020-07-30 Nidec Gpm Gmbh Pumpe mit direkter Anbindung des Stators an die Leiterplatt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79502A1 (en) * 1999-08-24 2001-02-28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CN101060270A (zh) * 2006-04-19 2007-10-2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内藏式无刷电动机
CN103206374A (zh) * 2012-01-17 2013-07-17 阿斯莫有限公司 电动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17763B2 (ja) * 1996-01-11 2004-04-12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ヴァレオクライメートコントロール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TW472094B (en) * 1999-05-19 2002-01-11 Toshiba Corp Rolling drum type washing machine
JP4083365B2 (ja) 2000-03-24 2008-04-30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602032B2 (ja) 2000-04-25 2004-1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固定子
JP3904595B1 (ja) * 2006-11-08 2007-04-11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JP2012110188A (ja) * 2010-11-19 2012-06-07 Nippon Densan Corp 中間接続部材、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5953672B2 (ja) * 2011-08-09 2016-07-2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79502A1 (en) * 1999-08-24 2001-02-28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CN101060270A (zh) * 2006-04-19 2007-10-2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内藏式无刷电动机
CN103206374A (zh) * 2012-01-17 2013-07-17 阿斯莫有限公司 电动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76346B2 (en) 2019-11-12
JP2018129928A (ja) 2018-08-16
CN108400682A (zh) 2018-08-14
JP6726631B2 (ja) 2020-07-22
US20180226856A1 (en) 2018-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0683B (zh)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CN108400682B (zh)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JP6260838B2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6615003B2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09274222B (zh)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KR20150097750A (ko) 전기 기계
US10563660B2 (en) Blower mot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US11251675B2 (en) Motor
JP6698011B2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19030182A (ja) 空調装置用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WO2019064767A1 (ja) 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WO2019064765A1 (ja) 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0027203B2 (en) Electric motor comprising a thermal fuse
US10432054B2 (en) Vehicle brushless AC generator
US9413209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5708432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JP6691346B2 (ja) モータ
JP2018207730A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6694775B2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09303299A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2018107957A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02186234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18107955A (ja) 空調装置用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18107958A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14847A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3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KEIHIN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