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94471A - 车辆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94471A CN108394471A CN201810077793.5A CN201810077793A CN108394471A CN 108394471 A CN108394471 A CN 108394471A CN 201810077793 A CN201810077793 A CN 201810077793A CN 108394471 A CN108394471 A CN 1083944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crossbeam
- width direction
- component
- wall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62D25/025—Side sill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7—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for side imp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框架结构,包括:一对门槛,其沿着地板部的外周缘部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多个横梁,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跨设在门槛之间,该横梁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接合到各门槛;以及连结横跨部件,其跨设在一个横梁的第一侧壁部与另一个横梁的第二侧壁部之间,一个横梁与另一个横梁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第二侧壁部与第一侧壁部在前后方向上对置,并且连结横跨部件的前后方向上的一侧处的端部结合到第一侧壁部,并且连结横跨部件的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处的端部接合到第二侧壁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公开No.201347134Y公开了一种涉及电动汽车的地板结构的技术。在该用于电动汽车的地板结构中,车身构造有:一对纵梁,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三个横梁,其跨设在纵梁之间;以及强化部件,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结横跨部件,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因此,当在车辆的侧面碰撞(下文称为“侧面冲击”)期间冲击载荷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施加到一个纵梁,并且横梁开始变形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弯曲时,冲击载荷的一部分经由强化部件分散在三个横梁之间。因此,可以利用该技术抑制车身在侧面冲击期间变形。
然而,在该技术中,强化部件以该强化部件设置在三个横梁的车辆下侧的状态将横梁连接。因此,在车辆的侧面冲击期间,强化部件在与横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弯曲的中性轴远离的位置处支撑各个横梁。从而,在减少在车辆的侧面冲击期间由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所引起的横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弯曲变形方面,该技术存在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框架结构,其可以减少由于车辆的侧面冲击期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所引起的车身的变形。
本公开的方面是一种车辆框架结构,包括:一对门槛,该一对门槛构成车身的一部分,所述门槛沿着所述车身的地板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周缘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多个横梁,该多个横梁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跨设在所述门槛之间,所述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端部接合到各所述门槛;以及连结横跨部件,该连结横跨部件跨设在一个所述横梁的第一侧壁部与另一个所述横梁的第二侧壁部之间,所述第一侧壁部构成一个所述横梁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侧壁部构成另一个所述横梁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一个所述横梁与另一个所述横梁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所述第二侧壁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对置,所述连结横跨部件的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侧处的端部接合到所述第一侧壁部,并且所述连结横跨部件的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处的端部接合到所述第二侧壁部。
根据本方面,构成车身的一部分的一对门槛沿着车身的地板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周缘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横梁跨设在一对门槛之间,并且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端部接合到各个门槛。结果,在车辆的侧面冲击期间,施加到一个门槛的冲击载荷在通过多个横梁传递到另一个门槛的过程中在多个横梁之间被分散,并且被另一个门槛支撑。
目前,当冲击载荷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施加到横梁时,预期将在横梁中产生使该横梁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弯曲的力矩,并且预期该横梁将变形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弯曲。为了抑制横梁由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所导致的该弯曲变形,可以考虑利用连结部件将横梁彼此连接以分散冲击载荷。然而,在与横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弯曲的中性轴远离的位置处利用连结部件支撑横梁可能不够有效。
然而,在本方面中,连结横跨部件跨设在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之间,第一侧壁部构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的横梁中的一个横梁的一部分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二侧壁部构成所述横梁中的另一个横梁的一部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与第一侧壁部对置。连结横跨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侧处的端部接合到所述一个横梁的第一侧壁部,并且连结横跨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处的端部接合到所述另一个横梁的第二侧壁部。因此,与利用设置在横梁的车辆下侧处的连结部件连结横梁的结构相比,在本方面中的车辆的侧面冲击期间,可以在与横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弯曲的中性轴靠近的位置处支撑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的横梁。因此,即使横梁由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而开始变形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弯曲,冲击载荷也可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的横梁以及连结横跨部件之间分散,并且可以减少横梁的弯曲变形。
从而,根据本方面的车辆框架结构可以减少车辆的侧面碰撞期间由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而导致的车身的变形。
在本方面中,可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多个连结横跨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了多个连结横跨部件,所以多个载荷传递路径可以形成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的横梁之间。
从而,根据上述结构的车辆框架结构可以提高车辆的侧面冲击期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在车身中被分散的确定性的程度。
在本方面中:所述地板部的一部分可以包括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以及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地板面板;所述横梁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截面形状和所述连结横跨部件的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观看的截面形状均可以形成为在设置所述地板面板的一侧开口的帽状,并且所述横梁和所述连结横跨部件接合到所述地板面板;并且所述车辆框架结构可以被构造为将电力供应部件容纳在处于所述地板面板的车辆下侧并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观看时处于所述门槛之间的位置,该电力供应部件能够将电力供应到安装在所述车辆中的动力单元。
根据上述结构,地板部的一部分由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地板面板构成,并且电力供应部件设置在处于地板面板的车辆下侧并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观看时处于门槛之间的位置。因此,地板面板的车辆下侧的空间可以用于设置电力供应部件,并且电力可以由电力供应部件供应到安装在车辆中的动力单元。
目前,如果车身在车辆的侧面冲击期间由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而变形,则变形可能也影响设置在地板面板的车辆下侧的电力供应部件。
然而,在本方面中,横梁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截面形状以及连结横跨部件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看的截面形状是朝向设置地板面板的一侧开口的帽状,并且横梁和以及连结横跨部件接合到地板面板。从而,横梁以及连结横跨部件可以分别与地板面板形成腔体结构。结果,可以确保车身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的刚度,并且可以缓和冲击载荷对电力供应部件的作用。
从而,根据上述结构的车辆框架结构可以抑制在车辆的侧面冲击期间由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所导致的车身的变形,并且可以将电力供应部件设置在安全状态下。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从车辆后方外侧观看的立体图,示出了采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框架结构的车辆的地板部的结构;
图2是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观看的放大截面图(示出沿着图3中的线2-2截取的状态的截面图),示出了采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框架结构的车辆的地板部的局部结构;以及
图3是示出采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框架结构的车辆的地板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利用图1至3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框架结构的示例性实施例。图中图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侧,箭头UP表示车辆上侧,并且箭头RH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右侧。
首先,利用附图描述采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框架结构的车辆10的总体结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车辆10基本上左右对称地构成。因此,下文主要描述车辆10的车辆宽度方向右侧的区域的结构;省略了车辆宽度方向左侧的区域的结构的描述。
如图2所示,车辆10包括:车身12;诸如电机等这样的动力单元;以及电池组28,其充当电力供应部件。图中未示出的动力单元安装于车身12。类似地,下文描述的电池组28安装于车身12。动力单元被供应有电池组28的电力并且被驱动,并且车辆10利用动力单元产生的驱动力而行驶。
如图1所示,车身12设置有地板面板16,该地板面板16构成在车身12的车辆下侧处的地板部14的一部分。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观看时,地板面板1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和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地板面板16通过压制钢板而形成,并且包括前面板部16A和图中未示出的后面板部。前面板部16A主要构成了地板面板16的车辆前侧的区域,并且后面板部构成该地板面板16的车辆后侧的区域。
更具体地,前面板部16A形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板状。前面板部16A由形成在该前面板部处的多个筋部(bead portion)16B强化。朝着车辆上侧膨出以形成突起的膨出部形成于后面板部。电池组28的一部分容纳在膨出部内部。
在地板面板1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沿着该地板面板16的(即,地板部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周缘部设置了一对门槛18。各个门槛1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包括外门槛20和内门槛22,并且由钢形成。外门槛20构成门槛18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并且内门槛22构成门槛18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
更具体地,外门槛20包括侧壁部20A、上壁部20B、下壁部20C和一对凸缘部20D。外门槛20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看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帽状,该帽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侧壁部20A构成外门槛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侧壁部20A形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板厚方向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上壁部20B从侧壁部20A的车辆上侧处的周缘部朝着车辆内侧向上凸出。下壁部20C从侧壁部20A的车辆下侧处的周缘部朝着车辆内侧向下突出。凸缘部20D从上壁部20B的车辆上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上侧突出,并且从下壁部20C的车辆下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下侧突出。
内门槛22具有关于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与外门槛20基本对称的结构。具体地,内门槛22包括侧壁部22A、上壁部22B、下壁部22C和一对凸缘部22D。内门槛22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看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帽状,该帽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凸缘部20D和凸缘部22D在图中未示出的接合部处通过焊接等接合在一起。从而,外门槛20和内门槛22形成了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看的截面形状为基本六边形的闭合腔体。
图中未示出的各个碰撞缓冲器设置在外门槛20和内门槛22的车辆下侧处。这些碰撞缓冲器形成为挤出的铝材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六边形管状。碰撞缓冲器利用各个图中未示出的诸如螺栓等的各紧固件固定至外门槛20和内门槛22。
如图3所示,左右一对纵梁24设置在地板面板16的车辆下侧处。纵梁24构成车身12的框架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部分。每个纵梁24均包括从车辆前侧开始依次布置的纵梁前部24A、弯曲部24B和地板侧部24C。纵梁24由钢形成,在其长度方向上观看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帽状,该帽状朝着设置地板面板16的一侧开口。
纵梁前部24A构成了纵梁24的车辆前侧的部分。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观看时,纵梁前部24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观看时,弯曲部24B延伸为从纵梁前部24A朝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展。在地板侧部24C与门槛18之间形成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预定间隙的状态下,该地板侧部24C在地板面板16的车辆下侧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
纵梁24在图中未示出的接合部处通过焊接等接合到地板面板16。从而,纵梁24与地板面板16形成了腔体结构。各个纵梁前部24A与弯曲部24B之间的弯曲点通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梁26而彼此连结。电池组28利用上述结构安装至纵梁24。从而,电池组28设置在地板面板16的车辆下侧。
如图2所示,电池组28包括:由铝制成的电池壳体30,该电池壳体构成了电池组28的外壳;以及电池模块32,其设置在电池壳体30的内部。多个电池模块32在电池壳体30的车辆后侧的区域中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堆叠。车辆上侧的电池模块32设置在后面板部的膨出部内。在间隙形成在电池组28与地板面板16之间的状态下设置该电池组28,在该状态下,电池组28的大部分容纳在纵梁2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如图3所示,纵梁24设置在门槛18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因此,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观看时,电池组28设置在门槛18之间的位置。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特征在于,门槛18通过横梁34和36而彼此连接,该横梁34和36由钢制成,并且设置在地板面板16的车辆上侧。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特征在于,横梁34和36通过一对由钢制成的连结横跨部件38连接。下文详细描述构成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横梁34和36以及连结横跨部件38的结构。
首先,利用图1和图2描述横梁34的结构。横梁3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如图3所示,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观看时,横梁34设置为与纵梁24的各个弯曲部24B与地板侧部24C的线连接拐点彼此重叠。横梁34包括前壁部34A、上壁部34B、充当第一侧壁部的后壁部34C、前侧凸缘部34D、后侧凸缘部34E、上侧凸缘部34F和外侧凸缘部34G。横梁34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时的截面形状形成为车辆下侧开口的帽状。
更具体地,上壁部34B构成了横梁34的车辆上侧的部分,并且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状,板厚方向位于车辆上下方向上。前壁部34A从上壁部34B的车辆前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下侧突出。前壁部34A构成横梁34的车辆前侧的部分。前壁部34A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状,板厚方向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
后壁部34C从上壁部34B的车辆后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下侧突出。后壁部34C构成横梁34的车辆后侧的部分。后壁部34C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状,板厚方向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
前侧凸缘部34D从前壁部34A的车辆下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前侧突出,并且后侧凸缘部34E从后壁部34C的车辆下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后侧突出。前侧凸缘部34D与后侧凸缘部34E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各个接合部利用焊接等接合到地板面板16。
外侧凸缘部34G从前壁部34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前侧突出,并且从后壁部34C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后侧突出。外侧凸缘部34G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接合部利用焊接等接合到内门槛22的侧壁部22A。外侧凸缘部34G在车辆前侧处设置为与前侧凸缘部34D连续,并且外侧凸缘部34G在车辆后侧处设置为与后侧凸缘部34E连续。
上侧凸缘部34F从上壁部36B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并且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接合部利用焊接等接合到内门槛22的上壁部22B。上述外侧凸缘部34G和上侧凸缘部34F设置在横梁3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各个端部处。从而,可以认为横梁3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端部接合到门槛18。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横梁34与地板面板16和门槛18一起形成了腔体空间。由钢制成的强化部件40设置在该腔体空间中。
强化部件40沿着横梁34延伸,并且包括上壁部40A、前壁部40B和后壁部40C。强化部件40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截面形状形成为车辆下侧开口的“U”状。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各个接合部利用焊接等使强化部件40的前壁部40B接合到横梁34的前壁部34A,并且使后壁部40C接合到横梁34的后壁部34C。
横梁36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在横梁36与横梁34之间形成了预定间隙的状态下,该横梁36在横梁34的车辆后侧处与横梁34相邻。横梁36具有与横梁34基本相同的结构。横梁36设置有充当第二侧壁部的前壁部36A、上壁部36B、后壁部36C、前侧凸缘部36D、后侧凸缘部36E、上侧凸缘部36F和外侧凸缘部36G。横梁36与横梁34的不同之处在于上侧凸缘部36F的形状。横梁34和横梁36位于使得该横梁34的后壁部34C与该横梁36的前壁部36A彼此对置设置的位置处。
上侧凸缘部36F从上壁部36B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上侧突出,并且与外侧凸缘部36G连续。上侧凸缘部36F与外侧凸缘部36G一起图中未示出的通过接合部利用焊接等接合到内门槛22的侧壁部22A。上述外侧凸缘部36G和上侧凸缘部36F设置在横梁3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各个端部处。从而,可以认为横梁3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端部接合到门槛18。
横梁36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截面形状与横梁34不同。在车辆上侧处,横梁36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比横梁34的窄,而在车辆下侧处扩展为比横梁34宽。而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时,横梁36的上壁部36B的位置设定为相对于横梁34的上壁部34B位于车辆下侧。
强化部件42安装在由横梁36、地板面板16和门槛18形成的腔体空间中。强化部件42具有与强化部件40基本相似的结构。强化部件42包括上壁部42A、前壁部42B和后壁部42C。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各个接合部利用焊接等而使强化部件42的前壁部42B接合到横梁36的前壁部36A,并且使后壁部42C接合到横梁36的后壁部36C。
现在描述连结横跨部件38的结构。连结横跨部件3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如图3所示,被设置为:在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车辆10的中心线CL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分隔预定间距的位置处,关于该中心线CL对称。具体地,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观看时,各个连结横跨部件38设置为比门槛18靠近中心线CL。连结横跨部件38包括上壁部38A、一对侧壁部38B、外侧凸缘部38C、内侧凸缘部38D、前侧凸缘部38E以及后侧凸缘部38F。连结横跨部件38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看时的截面形状形成为车辆下侧开口的帽状。
更具体地,上壁部38A构成了连结横跨部件38的车辆上侧的部分,并且形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状,板厚方向位于上下方向上。侧壁部38B分别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上壁部38A的周缘部向车辆下侧突出。侧壁部38B形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状,板厚方向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
外侧凸缘部38C从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壁部38B的车辆下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内侧凸缘部38D从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侧壁部38B的车辆下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外侧凸缘部38C和内侧凸缘部38D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接合部利用焊接等接合到地板面板16。
前侧凸缘部38E设置为从上壁部38A的车辆前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上侧突出,从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壁部38B的车辆前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并且从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侧壁部38B的车辆前侧处的周缘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前侧凸缘部38E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接合部利用焊接等接合到横梁34的后壁部34C。
后侧凸缘部38F具有与前侧凸缘部38E基本相似的结构,并且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接合部利用焊接等接合到横梁36的前壁部36A。然而,后侧凸缘部38F与前侧凸缘部38E的不同之处在于,后侧凸缘部38F的一部分设置为从其车辆上侧覆盖于横梁36的上壁部36B之上,并且后侧凸缘部38F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接合部利用焊接等接合到上壁部36B。在上述连结横跨部件38中,前侧凸缘部38E设置在连结横跨部件38的车辆前侧的端部处,并且后侧凸缘部38F设置在连结横跨部件38的车辆后侧的端部处。因此,可以认为连结横跨部件38在其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处接合到横梁34的后壁部34C,并且在其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处接合到横梁36的前壁部36A。
示例性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
现在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构成车身12的部分的一对门槛18沿着车身12的地板部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周缘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梁34和36跨设在一对门槛18之间,并且横梁34和3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端部接合到各个门槛18。结果,在车辆10的侧面冲击期间,施加到一个门槛18的冲击载荷在通过横梁34和36传递到另一个门槛18的过程中在横梁34与36之间分散,并且由另一个门槛18支撑。
目前,当冲击载荷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施加到横梁34和36时,预期将在横梁34和36中产生使该横梁34和3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弯曲的力矩,并且预期该横梁34和36将变形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弯曲。为了抑制横梁34和36由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而产生的弯曲变形,可以考虑利用连结部件将横梁34与横梁36彼此连接,以分散冲击载荷。然而,在与横梁34和36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变形的中性轴远离的位置处,利用连结部件支撑横梁34和36可能不够有效。
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连结横跨部件38跨设在后壁部34C与前壁部36A之间,所述后壁部34C构成横梁34的一部分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前壁部36A构成横梁36的一部分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所述后壁部34C对置。如图2所示,连结横跨部件38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接合到横梁34的后壁部34C,并且连结横跨部件38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接合到横梁36的前壁部36A。因此,与利用设置在横梁34和36的车辆下侧处的连接构件连结横跨部件34与36的结构相比,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10的侧面冲击期间,可以在与横梁34和36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弯曲的中性轴靠近的位置处支撑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的该横梁34和36。因此,即使横梁34和36由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而开始变形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弯曲,冲击载荷也可以分散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的横梁34与36以及连结横跨部件38之间,并且可以减少横梁34和36的弯曲变形。从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减少车身12由于车辆10的侧面冲击期间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而导致的变形。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了多个连结横跨部件38,所以在车辆10的侧面冲击期间,可以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的横梁34与36之间形成多个载荷传递路径。结果,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提高车辆10的侧面冲击期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分散在车身12中的确定性的程度。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地板部14的一部分由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地板面板16构成,并且电池组28设置在地板面板16的车辆下侧,并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观看时在门槛18之间的位置。因此,地板面板16的车辆下侧处的空间可以用于设置电池组28,并且电力可以由电池组28供应到安装在车辆10中的动力单元。
目前,如果车身12在车辆10的侧面冲击期间由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而变形,则变形可能也影响设置在地板面板16的车辆下侧处的电池组28。
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横梁34和36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截面形状以及连结横跨部件38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看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向设置了地板面板16的一侧开口的帽状,并且横梁34和36以及连结横跨部件38接合到地板面板16。从而,横梁34和36以及连结横跨部件38可以分别与地板面板16形成腔体结构。结果,可以确保车身12对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的刚度,并且可以缓和冲击载荷对电池组28的作用。从而,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抑制车身12在车辆10的侧面冲击期间由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所导致的变形,并且可以将电池组28设置在安全状态下。
以上示例性实施例的补充说明
(1)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连结横跨部件38设置在横梁34与36之间,但不限于此。例如,如下结构是可行的:一个连结横跨部件38沿着中心线CL设置在横梁34与36之间,或者三个以上的连结横跨部件38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布置在横梁34与36之间。连结横跨部件38的位置不必然如上所述地设定为靠近中心线CL,而是需要被设定为关于中心线CL对称。换言之,连结横跨部件38的位置可以根据车辆10的结构等而适当修改。
(2)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车身12中布置了两个横梁,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如下结构是可行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布置三个以上的横梁,并且连结横跨部件38跨设在相邻的横梁之间。
(3)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横梁34和36以及连结横跨部件38设置在地板面板16的车辆上侧。然而,根据车辆10的结构等,横梁34和36以及连结横跨部件38设置在地板面板16的车辆下侧的结构是可行的。
Claims (3)
1.一种车辆框架结构,包括:
一对门槛,该一对门槛构成车身的一部分,所述门槛沿着所述车身的地板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周缘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多个横梁,该多个横梁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跨设在所述门槛之间,所述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接合到各所述门槛;以及
连结横跨部件,该连结横跨部件跨设在一个所述横梁的第一侧壁部与另一个所述横梁的第二侧壁部之间,所述第一侧壁部构成一个所述横梁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侧壁部构成另一个所述横梁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
一个所述横梁与另一个所述横梁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所述第二侧壁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对置,所述连结横跨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接合到所述第一侧壁部,并且所述连结横跨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接合到所述第二侧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结构,其中,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多个所述连结横跨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框架结构,其中,
所述地板部的一部分包括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以及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地板面板,
所述横梁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截面形状和所述连结横跨部件的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观看的截面形状均形成为向设置所述地板面板的一侧开口的帽状,并且所述横梁和所述连结横跨部件接合到所述地板面板,并且
所述车辆框架结构被构造为将电力供应部件容纳在处于所述地板面板的车辆下侧并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观看时处于所述门槛之间的位置,该电力供应部件能够将电力供应到安装在所述车辆中的动力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20638A JP6610576B2 (ja) | 2017-02-07 | 2017-02-07 | 車両骨格構造 |
JP2017-020638 | 2017-02-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94471A true CN108394471A (zh) | 2018-08-14 |
CN108394471B CN108394471B (zh) | 2020-08-28 |
Family
ID=62910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77793.5A Active CN108394471B (zh) | 2017-02-07 | 2018-01-26 | 车辆框架结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21500B2 (zh) |
JP (1) | JP6610576B2 (zh) |
CN (1) | CN108394471B (zh) |
DE (1) | DE102017130708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27807B2 (ja) * | 2017-03-03 | 2020-01-0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後部構造 |
JP6954154B2 (ja) * | 2018-01-30 | 2021-10-2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
JP7052715B2 (ja) * | 2018-12-28 | 2022-04-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下部構造 |
FR3096333B1 (fr) * | 2019-05-22 | 2022-07-15 | Psa Automobiles Sa | Plancher avant, traverse de fixation pour siège avant et véhicule comprenant de tels éléments |
DE102019113699A1 (de) * | 2019-05-22 | 2020-11-26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und einer Speicherzellenbaugruppe |
JP7099797B2 (ja) * | 2019-06-19 | 2022-07-12 |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構造 |
JP2021024559A (ja) * | 2019-08-05 | 2021-02-2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下部構造 |
KR20210119213A (ko) * | 2020-03-24 | 2021-10-0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차체 |
DE102020111924A1 (de) * | 2020-05-04 | 2021-11-04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boden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einer Fahrzeugbodenanordnung |
DE102020004924A1 (de) | 2020-08-13 | 2022-02-17 | Daimler Ag | Bodenstruktur für eine Karosserie eines Fahrzeugs, Karosserie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Fahrzeug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2247A (ja) * | 1992-07-15 | 1994-02-08 | Nissan Motor Co Ltd | 車体下部構造 |
US20040100126A1 (en) * | 2002-11-22 | 2004-05-27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
JP2005132348A (ja) * | 2003-10-10 | 2005-05-26 | Nissan Motor Co Ltd | 車両後部構造 |
JP2011240762A (ja) * | 2010-05-17 | 2011-12-01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体前部構造 |
US20130088045A1 (en) * | 2010-12-22 | 2013-04-11 | Tesla Motors, Inc. | System for Absorbing and Distributing Side Impact Energy Utilizing a Side Sill Assembly with a Collapsible Sill Inser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663036A (en) * | 1927-07-01 | 1928-03-20 | Commw Steel | Railway vehicle structure |
US2072804A (en) * | 1933-06-17 | 1937-03-02 | Pullman Standard Car Mfg Co | Lightweight vehicle underframe |
US2335216A (en) * | 1940-06-13 | 1943-11-23 | Pressed Steel Car Company Inc | Car construction |
US2441106A (en) * | 1941-04-02 | 1948-05-04 | Budd Co | Underframe structure for vehicles, especially trailers |
US2621059A (en) * | 1948-03-03 | 1952-12-09 | Budd Co | Underframe structure for land vehicles, especially trailers |
US2565709A (en) * | 1948-10-06 | 1951-08-28 | Budd Co | Joint especially for railway cars and similar vehicle bodies |
US2646009A (en) * | 1950-01-12 | 1953-07-21 | Budd Co | End underframe weldment for railway cars of the passenger train type |
DE1119132B (de) * | 1959-08-28 | 1961-12-07 | Daimler Benz Ag | Rahmenbodenanlage fuer Kraftfahrzeuge |
USH1587H (en) * | 1995-03-20 | 1996-09-03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 Trailer for transporting a safety structure which is used for the containment and handling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JP2000108948A (ja) * | 1998-10-01 | 2000-04-18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気自動車の配線等配置構造 |
CA2466241C (en) | 2001-11-09 | 2010-12-14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 Modular underbody for a motor vehicle |
US7503585B2 (en) | 2004-09-08 | 2009-03-17 | Nissan Motor Co., Ltd. | Rear vehicle structure |
JP4238899B2 (ja) * | 2006-08-30 | 2009-03-1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排気系熱交換器の車体搭載構造 |
US8550315B2 (en) * | 2008-10-24 | 2013-10-08 | Chrysler Group Llc | Spare tire carrier vibration damper |
CN201347134Y (zh) | 2008-11-28 | 2009-11-18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的地板结构 |
EP2514655A4 (en) * | 2009-12-16 | 2013-08-21 | Honda Motor Co Ltd | ASSEMBLY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PANELS |
JP2013014277A (ja) * | 2011-07-06 | 2013-01-24 | Mazda Motor Corp | 電気自動車の車両用補機支持構造 |
DE102012203892A1 (de) | 2012-03-13 | 2013-09-19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Karosserie mit einer Bodenstruktur |
WO2014153482A1 (en) * | 2013-03-20 | 2014-09-25 | Shiloh Industries, Inc. | Energy absorbing assembly for vehicle |
US9821852B2 (en) * | 2016-02-03 | 2017-11-2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ressurized air insert for side impacts |
JP6631472B2 (ja) * | 2016-11-07 | 2020-01-1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下部構造 |
-
2017
- 2017-02-07 JP JP2017020638A patent/JP6610576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2-19 US US15/846,682 patent/US10421500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20 DE DE102017130708.7A patent/DE102017130708B4/de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1-26 CN CN201810077793.5A patent/CN1083944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2247A (ja) * | 1992-07-15 | 1994-02-08 | Nissan Motor Co Ltd | 車体下部構造 |
US20040100126A1 (en) * | 2002-11-22 | 2004-05-27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
JP2005132348A (ja) * | 2003-10-10 | 2005-05-26 | Nissan Motor Co Ltd | 車両後部構造 |
JP2011240762A (ja) * | 2010-05-17 | 2011-12-01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体前部構造 |
US20130088045A1 (en) * | 2010-12-22 | 2013-04-11 | Tesla Motors, Inc. | System for Absorbing and Distributing Side Impact Energy Utilizing a Side Sill Assembly with a Collapsible Sill Inser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421500B2 (en) | 2019-09-24 |
DE102017130708A1 (de) | 2018-08-09 |
US20180222535A1 (en) | 2018-08-09 |
JP6610576B2 (ja) | 2019-11-27 |
JP2018127059A (ja) | 2018-08-16 |
CN108394471B (zh) | 2020-08-28 |
DE102017130708B4 (de) | 2024-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94471A (zh) | 车辆框架结构 | |
CN110588800B (zh) | 车身下部结构 | |
CN110588802B (zh) | 车身下部结构 | |
CN110239627B (zh) | 车辆后部构造 | |
WO2019198753A1 (ja)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US10583865B2 (en) | Vehicle rear structure | |
US10597091B2 (en) |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 |
EP2740650B1 (en) |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 |
CN110901362B (zh) | 车辆下部结构 | |
US20200385059A1 (en) | Low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electric vehicle | |
JP2018193026A (ja) | 車体下部構造 | |
KR102440612B1 (ko) | 측방 차체 보강구조 | |
US20230223635A1 (en) | Vehicle battery mounting structure | |
CN108100043B (zh) | 后车身结构 | |
JP5320371B2 (ja) |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 |
WO2020070935A1 (ja) | 車体下部構造 | |
JP2022097814A (ja) |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の固定構造 | |
CN112776895A (zh) | 车辆下部结构 | |
WO2019198751A1 (ja)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US20190002031A1 (en) | Vehicle body rear portion structure | |
JP2022074137A (ja) | 車両用車体構造 | |
JP7177816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CN110920757B (zh) | 车辆的下部结构 | |
CN114056438A (zh) | 车身前部构造 | |
CN111989258B (zh) | 汽车车身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