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7867A - 托盘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托盘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7867A
CN108367867A CN201680056645.4A CN201680056645A CN108367867A CN 108367867 A CN108367867 A CN 108367867A CN 201680056645 A CN201680056645 A CN 201680056645A CN 108367867 A CN108367867 A CN 108367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let
track
auxiliary
swivel plate
sh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66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7867B (zh
Inventor
铃木郁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8001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073305A1/ja
Publication of CN108367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7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7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7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托盘输送装置。托盘输送装置具备搭载托盘的多个托盘轨道、输送托盘的托盘输送部、使搭载于一个托盘轨道的托盘移动至其他托盘轨道的托盘移动部、能够以铅垂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板、设置于旋转板的周围的短轨道、使托盘从托盘轨道移动至短轨道或者使搭载于短轨道的托盘移动至托盘轨道的托盘输送辅助部、以及升降托盘输送辅助部的升降单元,多个托盘轨道的延长线相互以规定的角度在旋转板的旋转轴上交叉。

Description

托盘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托盘搭载为能够移动的多个托盘轨道设置于水平的同一面内的托盘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在生产线上输送工件且在输送目的地通过机床对该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的输送装置。在JP2011-93032A中公开有如下托盘输送装置,即,将用于载置工件的多个托盘,在由2个直线部分以及将直线部分彼此相连的2个曲线构成的环带(track)形轨道上,以相对于机床循环的方式进行输送。
该输送装置具备相互平行地延伸的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沿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输送托盘的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输送部、以及使多个托盘从第一或者第二托盘轨道的端缘移动至第二或者第一托盘轨道的托盘移动部。托盘移动部在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的各两端部面对面的两个位置之间以半圆状的轨道移动。
在这种托盘输送装置中,托盘通过第一或者第二托盘输送部搭载于第一或者第二托盘轨道上来输送,之后通过托盘移动部从第一或者第二托盘轨道的端缘以半圆状的轨道移动。托盘与第二或者第一托盘轨道的端缘连接,并通过第二或者第一托盘输送部向第二或者第一托盘轨道移动从而再次搭载于第二或者第一托盘轨道。由此,多个托盘在环带形轨道循环。
上述托盘输送装置具备相互平行地延伸的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与此相对,存在要求将多个托盘轨道设置为不平行而它们的延长线交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考虑使用上述托盘输送装置中的托盘移动部,使到达至一个托盘轨道的端部的托盘、移动至以与该托盘轨道交叉的方式设置的另一个托盘轨道的端部。
然而,在上述托盘输送装置中,托盘输送部沿托盘轨道输送托盘,在通过托盘移动部移动到达至托盘轨道的端部的托盘的情况下,不允许与托盘卡合。因此,托盘移动部需要能够使托盘从托盘轨道的端部以半圆状的轨道可靠地移动的构造。
即,上述托盘输送装置中的托盘输送部沿托盘轨道输送托盘,另一方面,在该托盘到达至托盘轨道的端部从而通过托盘移动部移动该托盘的情况下,需要解除与该托盘的卡合。因此,托盘输送部无法移动位于托盘轨道的端部的托盘。
在无法移动到达至托盘轨道的端部的托盘的托盘输送部中,无法将从一个托盘轨道移动至另一个托盘轨道的端缘附近的托盘再次移动至另一个托盘轨道。因此,难以使托盘从一个托盘轨道迅速移动至另一个托盘轨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托盘输送装置,即,能够可靠地进行托盘从以延长线交叉的方式设置的一个托盘轨道的端部开始的移动、以及托盘从另一个托盘轨道的端缘附近向另一个托盘轨道的再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某方式,托盘输送装置具备:多个托盘轨道,它们在水平的同一面内将托盘搭载为能够移动;托盘输送部,其沿托盘轨道输送托盘;以及托盘移动部,其设置于多个托盘轨道的端部,使搭载到多个托盘轨道之中的任一托盘轨道的托盘移动至其他托盘轨道,托盘移动部具有:旋转板,其能够以铅垂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设置于旋转板的周围的1个或者2个以上的短导轨;托盘输送辅助部,其使托盘从托盘轨道移动至短轨道或者使托盘从短轨道移动至托盘轨道;以及升降部,其使托盘输送辅助部升降,多个托盘轨道设置为它们的延长线相互以规定的角度在旋转板的旋转轴上交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托盘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托盘输送装置的俯视图,且表示输送托盘直至到达托盘轨道的端部的状态。
图3是图1所示的托盘输送装置的俯视图,且表示将托盘从托盘轨道的端部搭载于短轨道的状态。
图4是图1中的A-A线剖视图,且表示托盘输送装置的一个托盘轨道的正面。
图5是图2中的B-B线剖视图,且表示一个托盘轨道的托盘与托盘输送辅助部卡合的状态。
图6是图3的C-C线剖视图,且表示一个托盘轨道的托盘通过托盘输送辅助部移动至短轨道的状态。
图7是图1的D-D线剖视图。
图8是从图4的G方向观察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托盘输送装置的托盘的俯视图。
图9是图3的E-E线剖视图,且表示托盘移动部。
图10是与图9对应的剖视图,且表示搭载于短轨道的托盘的移动被托盘卡止机构禁止了的状态。
图11是与图3对应的俯视图,且表示使旋转板与搭载于短轨道的托盘一并旋转后的状态。
图12是图11的F-F线剖视图,且表示解除托盘卡止机构而允许搭载于短轨道的托盘的移动的状态。
图13是与图12对应的剖视图,且表示通过升降部使托盘输送辅助部下降后的状态。
图14是与图10对应的剖视图,且表示通过升降部使托盘输送辅助部下降后的状态。
图15是与图12对应的剖视图,且表示通过辅助轨道升降部使辅助轨道和托盘输送辅助部一并下降后的状态。
图16是与图10对应的剖视图,且表示通过辅助轨道升降部使辅助轨道和托盘输送辅助部一并下降后的状态。
图17是与图1对应的俯视图,且包含表示将托盘轨道的端部和与托盘轨道的端部连续的短轨道的端部的相互对置的面曲进行面加工之后的状态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托盘输送装置10。在各图中设定相互正交的X、Y、Z三轴。将X轴设为大致水平横向,将Y轴设为大致水平前后方向,将Z轴设为沿铅垂方向延伸,来说明托盘输送装置10的结构。
托盘输送装置10具备在水平的同一面内将托盘11搭载为能够移动的多个托盘轨道21、3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托盘轨道,具备设置为沿水平前后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托盘轨道21以及设置为沿大致水平横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托盘轨道31。
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将托盘11搭载为能够移动。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分别设置于架台9(图4~图6)上,供托盘11移动来输送托盘11。
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具有相同构造,因此以第一托盘轨道21为代表进行说明。第一托盘轨道21以水平状态搭载托盘11。如图7详细所示,第一托盘轨道21具备:支承板22,其设置为直接固定于架台9上;以及出售的直线运动导轨23,其通过螺纹紧固而固定于支承板22的上缘。
搭载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托盘11具有:直线运动块12,其能够移动地支承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上;台座13,其螺纹紧固于直线运动块12;以及卡止部件14,其设置于台座13。直线运动块12以跨越直线运动导轨23的方式形成。
直线运动块12与直线运动导轨23成对销售。优选直线运动块12具备辊保持器(省略图示)。通过使用具备辊保持器的直线运动块12,宽度方向的移动、以及相对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倾动,并且显著减少托盘11在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上移动时产生的阻力。
在台座13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搭载工件6的搭载工具16。搭载工具16配置于台座13的一个侧部。通过搭载工具16将工件6固定于台座13。搭载工具16的构造根据在搭载到托盘11的状态下进行加工的工件6的种类而适当变更。直线运动块12固定于台座13的另一个侧部。卡止部件14设置于台座13中的直线运动块12与搭载工具16之间。
这样,直线运动块12以跨越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中的直线运动导轨23的方式被支承为能够移动。因此,在台座13的一个侧部经由直线运动块12支承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状态下,托盘11也以水平状态能够移动地搭载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
这里,省略图示,加工工件6的机床沿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设置。在沿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设置多个机床的情况下,优选在托盘11中台座13的沿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L(图1)形成为与沿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设置的各机床所设置的间距相同或比之更短。
据此,若多个托盘11空开规定间距在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上移动,则多个托盘11以水平状态的台座13的一个侧部向机床侧突出的方式与各机床面对面。因此,能够通过机床加工经由搭载工具16搭载于一个侧部的工件6。
此外,在台座13的另一个侧部形成有供后述托盘卡止机构71中的升降杆72(图9、图10)进入的卡止孔13a。为了升降杆72的上端能够进入,卡止孔13a具有比升降杆72的上端外径稍大的内径。之后详细叙述卡止部件14。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托盘输送装置10具备:第一托盘输送部41,其输送搭载到第一托盘轨道21的托盘11;以及第二托盘输送部51,其输送搭载到第二托盘轨道31的托盘11。第一托盘输送部41沿第一托盘轨道21输送托盘11。第二托盘输送部51沿第二托盘轨道31输送托盘11。
第一托盘输送部41以及第二托盘输送部51具有相同构造,因此以下以第一托盘输送部41为代表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4所示,第一托盘输送部41具备:循环带42,其沿第一托盘轨道21呈环形设置;以及作为循环机构的伺服马达43(图4),其使循环带42循环。循环带42形成为能够与托盘11卡合。
如图4所示,在第一托盘轨道21中的支承板22的四角设置有从动带轮44。循环带42以包围上述4个从动带轮44的方式挂绕于从动带轮44。
伺服马达43设置于支承板22。在伺服马达43的旋转轴43a安装有驱动带轮45。驱动带轮45与4个从动带轮44设置于同一面上。第一托盘输送部41具有一对转向带轮46,该对转向带轮46使循环带42转向以使循环带42挂绕于驱动带轮45。一对转向带轮46设置于驱动带轮的附近且枢轴支承于支承板22。
若伺服马达43通过来自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指令而工作,则旋转轴43a与驱动带轮45一并旋转。通过驱动带轮45的旋转,循环带42以包围4个从动带轮44的状态循环。
循环带42是所谓的齿形带。如图4的放大图所示,循环带42是在长边方向上交替形成有凹凸42a、42b的带。凹凸42a、42b沿循环带42的宽度方向延伸。凹凸42a、42b形成为能够与托盘11的凹凸14a、14b卡合。凹凸14a、14b形成于托盘11的卡止部件14。
与直线运动块12相同,卡止部件14设置于台座13的下侧。在托盘11与循环带42重合的状态下,卡止部件14与循环带42卡合。具体而言,若卡止部件14与循环带42重合,则卡止部件14的凹凸14a、14b与循环带42的凹凸42a、42b相互卡合。若卡止部件14从循环带42离开,则循环带42的凹凸42a、42b与卡止部件14的凹凸14a、14b的卡合被解除。
若托盘11的凹凸14a、14b与循环带42的凹凸42a、42b卡合,则托盘11无法自如地沿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移动。因此,若驱动伺服马达43,使与托盘11卡合的循环带42循环,则托盘11与循环带42一并移动。由于循环带42沿第一托盘轨道21设置,所以沿第一托盘轨道输送托盘11。相同地,由于第二托盘输送部51的循环带42沿第二托盘轨道设置,所以沿第二托盘轨道31输送托盘11。
这里,卡止部件14设置于台座13的移动方向的两侧。另外,图中的附图标记47所表示的部件是在从动带轮44间支承循环带42的支承件。支承件47防止绕从动带轮44的循环带42的松动,且防止循环带42从卡止部件14离开。附图标记48所表示的部件是将支承件47安装于支承板22的安装工具。
如图1所示,在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端部附近设置有托盘移动部61。
托盘移动部61使托盘11从第一、第二托盘轨道21、31中的任一方移动至另一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盘移动部61使托盘11从第一托盘轨道21移动至第二托盘轨道31,并且使托盘11从第二托盘轨道31移动至第一托盘轨道21。
另外,该托盘移动部61具备:旋转板62,其能够以铅垂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1个或2个以上的短轨道63,它们设置于旋转板62的周围;以及分度单元64,其使旋转板62旋转(图9、图10、图12)。
在本实施方式中,短轨道63在旋转板62的旋转圆周上以等角度间隔设置有偶数个。
如图9、图10以及图12所示,分度单元64具有:主体部64a,其设置于架台9;以及旋转杆64b,其以铅垂线为旋转中心O从主体部64a的上表面大致中央部分向上方突出。旋转杆64b能够以铅垂线为旋转中心O旋转地设置于主体部64a。如图1~图3所示,旋转杆64b的旋转中心O位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延长线交叉的点。
旋转板62是圆板,其中央以水平状态螺纹紧固于旋转杆64b的上端。在分度单元64中,若旋转杆64b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指令而旋转,则如图11的实线箭头所示那样,旋转板62以规定的角度旋转。
如图1所示,在旋转板62的周围设置有1个或2个以上短轨道63。短轨道63以多个托盘轨道21、31的延长线在旋转板62的旋转轴上相互交叉的角度为单位或者基于该角度,在旋转板62的旋转圆周上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板62的旋转圆周上,以等角度间隔放射状地设置有4个短轨道63。
在使用4根短轨道63的本实施方式中,台板65以距离旋转板62的旋转中心O的位置相等的方式沿径向延伸地设置于旋转板62。台板65以俯视时外端与圆形的旋转板62的外周一致的方式设置。在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以90度交叉的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板62中的旋转周向的以90度为单位的4个位置设置有台板65。
4根短轨道63经由台板65以距离旋转中心O的位置相等的方式沿径向延伸地设置于旋转板62的周围。短轨道63的外端从旋转板62的外周突出,短轨道63设置于旋转板62的旋转周向的以90度为单位的4处。
短轨道63具有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中的直线运动导轨23相同的剖面形状。短轨道63的长度W(图1)与托盘11的导轨方向的长度L相同或比之更长。
若使短轨道63以旋转板62的旋转中心O为中心从与第一托盘轨道21中的直线运动导轨23连续的状态转动90度,则该短轨道63与第二托盘轨道31中的直线运动导轨23连续。
而且,在短轨道63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直线运动导轨23连续的状态下,托盘11能够从直线运动导轨23向短轨道63移动搭载于短轨道63,或者能够从短轨道63向直线运动导轨23移动搭载于直线运动导轨23。
如图9、图10以及图12所示,在旋转板62针对每个短轨道63设置有托盘卡止机构71。在放射状地设置于旋转板62的周围的短轨道63搭载有托盘11的状态下,托盘卡止机构71限制托盘11相对于短轨道63的相对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盘卡止机构71具备设置于旋转板62的升降杆72、对升降杆72施力的弹性体73以及使升降杆72移动的第一以及第二缸体74、75。升降杆72具有形成为能够进入搭载于短轨道63的托盘11的卡止孔13a的上端。弹性体73向升降杆72的上端进入卡止孔13a的方向对升降杆72施力。第一以及第二缸体74、75在升降杆72的上端从卡止孔13a脱离的方向上克服弹性体73的作用力使升降杆72移动。
在旋转板62形成有贯通孔13b,升降杆72设置为能够将贯通孔13b贯通地在铅垂方向移动。在升降杆72设置有凸缘72a。凸缘72a在升降杆72的上端进入至卡止孔13a的状态下从下方与卡止孔13a的周围的台座13的下表面接触(图10)。
作为弹性体的螺旋弹簧73以被压缩在凸缘72a与旋转板62之间的状态安装。通过螺旋弹簧73的恢复力向上方对升降杆72施力。
在旋转板62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支柱76。在支柱76的下端枢轴支承有摆动片77的大致中央。摆动片77沿旋转板62的周向延伸地被枢轴支承,摆动片77的一个端部枢轴支承于升降杆72的下端。
在架台9设置有第一缸体74以及第二缸体75。第一缸体74以在短轨道63与第一托盘轨道21连续了时伸缩杆74a的上端与摆动片77的另一个端部对置的方式,将主体74b安装于架台9。第二缸体75以在短轨道63与第二托盘轨道31连续了时伸缩杆75a的上端与摆动片77的另一个端部对置的方式,主体75b安装于架台9。
如图9以及图12所示,若在伸缩杆74a、75b与摆动片77的另一个端部对置的状态下,第一、第二缸体74、75使伸缩杆74a、75b突出,则摆动片77摆动。由于升降杆72的下端枢轴支承于摆动片77的一个端部,所以升降杆72克服作为弹性体的螺旋弹簧73的作用力向下方移动。升降杆72的上端从设置于托盘11的卡止孔13a脱离,而搭载于短轨道63的托盘11能够自由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若第一、第二缸体74、75使伸缩杆74a、75b没入主体74b、75b的内部,则升降杆72通过螺旋弹簧73的作用力向上方移动。升降杆72的上端进入设置于托盘11的卡止孔13a。由此,搭载于短轨道63的托盘11的自由移动被限制。
在将托盘11搭载于短轨道63时,如图9所示,托盘卡止机构71使第一缸体74的伸缩杆74a突出,使升降杆72克服螺旋弹簧73的作用力向下方移动。在该状态下,由于升降杆72不会阻碍托盘11的移动,所以托盘11从第一托盘轨道21向与第一托盘轨道21连续的短轨道63移动从而搭载于短轨道63。
然后,如图10所示,托盘移动部61使第一缸体74的伸缩杆74a没入,利用螺旋弹簧73的作用力使升降杆72向上方移动。在该状态下,升降杆72的上端进入设置于托盘11的卡止孔13a。由此,能够限制托盘11相对于短轨道63的相对移动。
在该状态下,托盘移动部61使旋转板62与托盘11一并旋转。由此,能够使搭载有托盘11的短轨道63从与第一托盘轨道21连续的第一位置离开旋转至与第二托盘轨道31连续的第二位置。
在搭载有托盘11的短轨道63旋转至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该短轨道63与第二托盘轨道31连续。
然后,如图12所示,托盘移动部61使第二缸体75的伸缩杆75a突出,使升降杆72克服螺旋弹簧73的作用力再次向下方移动。由此,搭载于短轨道63的托盘11的移动被允许,能够使托盘11移动至第二托盘轨道31。
如图1以及图4所示,托盘输送装置10具备托盘输送辅助部81。托盘输送辅助部81使托盘11从第一托盘轨道21移动至与第一托盘轨道21连续的短轨道63、或者使托盘11从短轨道63移动至与短轨道63连续的第一托盘轨道21。另外,托盘输送辅助部81使托盘11从第二托盘轨道31移动至与第二托盘轨道31连续的短轨道63、或者使托盘11从短轨道63移动至与短轨道63连续的第二托盘轨道31。
托盘输送辅助部81分别设置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延长线交叉的一侧的端部附近。上述托盘输送辅助部81具有相同构造。因此,以其中的一个为代表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托盘输送辅助部81具备:辅助循环带82,其设置为与循环带42连续;以及辅助循环机构83,其使辅助循环带82循环。辅助循环带82沿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端部、以及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端部连续且从旋转板62的外周突出的短轨道63循环。
如图5所示,辅助循环带82与循环带42相同,是所谓的齿形带。辅助循环带82也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82a、82b。凹凸82a、82b在长边方向交替地连续形成(图5的放大图)。托盘11的卡止部件14的凹凸14a、14b形成为也能与凹凸82a、82b卡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盘输送辅助部81具有:支点,其设置于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输送部41、51接近的一侧的端部;以及另一端,其以支点为中心旋转而升降。托盘输送辅助部81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水平地升降。
如图9、图10以及图12所示,辅助板91中的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输送部41、51接近一侧的一端枢轴支承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支承板22的旋转板62侧端部,且枢轴支承于接近直线运动导轨23的上部。
直线运动导轨23设置为从支承板22的旋转板62侧端部突出。直线导轨23的端缘与设置于旋转板62的短轨道63的外端缘空开微小缝隙地相邻。由此,构成为直线运动导轨23与短轨道63连续。
在辅助板91的上端水平地设置有引导件92。引导件92沿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端部以及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连续的短轨道63在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长边方向延伸。
引导件92以辅助循环带82沿着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端部以及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连续的短轨道63的方式从下方支承辅助循环带82。
另外,辅助板91枢轴支承辅助带轮93,该辅助带轮93使在引导件92的上表面沿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长边方向移动的辅助循环带82转向。辅助带轮93配置于引导件92的两侧。
在辅助板91设置有作为辅助循环机构的伺服马达83。伺服马达83使辅助循环带82循环。在伺服马达83的旋转轴83a安装有辅助驱动带轮84。
辅助驱动带轮84与2个辅助带轮93设置于同一面上。辅助循环带82挂绕于辅助驱动带轮84与辅助带轮93。
若伺服马达83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指令而工作,则挂绕于辅助驱动带轮84的辅助循环带82循环。辅助循环带82在2个辅助带轮93之间在水平的引导件92的上表面移动。即,辅助循环带82以沿着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端部以及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连续且从旋转板62的外周突出的短轨道63的方式移动。
如图5所示,辅助循环带82与循环带42相同,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且在长边方向交替地连续形成的凹凸82a、82b。因此,若卡止部件14与辅助循环带82重合,则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与卡止部件14的凹凸14a、14b卡合。
因此,若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与循环带42的凹凸42a、42b(图4)连续,且使辅助循环带82以与循环带42相同的速度循环,则托盘11在第一托盘轨道21移动,并且在第一托盘轨道21的端部从循环带42向辅助循环带82移动而与辅助循环带82卡合(参照图4以及图5)。
如图5所示,若托盘11中的凹凸14a、14b与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卡合,则限制托盘11向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长边方向的自如移动(与辅助循环带82的相对移动)。因此,若使与托盘11卡合的辅助循环带82循环,则托盘11与辅助循环带82一并移动,沿着沿辅助循环带82的短轨道63或者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输送托盘11。
若使与卡止部件14卡合的辅助循环带82进一步循环,则如图6所示那样,托盘11从第一托盘轨道21的端部移动至与第一托盘轨道21连续的短轨道63。若使辅助循环带82反向循环,则托盘11从短轨道63移动至第一托盘轨道21或者第二托盘轨道31。
另外,如图9、图10以及图12所示,托盘输送装置10具备使托盘输送辅助部81升降的液压缸体(升降部)95。液压缸体95的主体95b将伸缩杆95a朝向上方固定于架台9。在伸缩杆95a的上端枢轴支承有辅助板91的另一端。
液压缸体95构成为,在伸缩杆95a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下,辅助板91中的辅助循环带82与搭载于短轨道63的托盘11的从旋转板62的外周突出的卡止部件14重合(图6)。
另一方面,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卡止部件14设置于托盘11的台座13的下表面。由于辅助板91的另一端被枢轴支承于伸缩杆95a的另一端,所以若使液压缸体95的伸缩杆95a没入主体95b,则包含辅助板91的托盘输送辅助部81下降。其结果是,辅助板91中的辅助循环带82也下降。
在与旋转板62一并旋转的短轨道63与辅助循环带82接触等从而旋转板62的自由旋转变困难那样的情况下,将托盘输送辅助部81下降。
图13以及图14表示在辅助循环带82与卡止部件14重合的状态下托盘11移动至短轨道63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使辅助板91的另一端下降而使托盘输送辅助部81下降,则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图5)从卡止部件14的凹凸14a、14b离开。
由此,解除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与卡止部件14的凹凸14a、14b的卡合。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进行设置有搭载了托盘11的短轨道63的旋转板62的水平旋转。
如图10以及图12所示,若使液压缸体95的伸缩杆95再次向上方突出而使已下降的辅助板91的另一端上升,则辅助循环带82与搭载于短轨道63的托盘11中的卡止部件14重合。其结果是,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与卡止部件14的凹凸14a、14b再次卡合。
接下来,说明使用上述托盘输送装置的托盘输送方法。
使用托盘输送装置10的托盘输送方法具有:沿第一托盘轨道21输送托盘11的第一托盘输送工序;使托盘11从第一托盘轨道21的端部移动至第二托盘轨道31的托盘移动工序;以及沿第二托盘轨道31输送托盘11的第二托盘输送工序。在第一托盘输送工序中,托盘11搭载于第一托盘轨道21。在第二托盘输送工序中,托盘11搭载于第二托盘轨道31。
以下说明各工序。
<第一托盘输送工序>
在该工序中,输送搭载于第一托盘轨道21的托盘11。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托盘11搭载需要进行规定的加工的工件6。这里,说明在搭载于第一导轨21的托盘11搭载工件6的例子。并且,说明托盘11具备用于搭载工件6的搭载工具16并且工件6经由搭载工具16搭载于托盘11的例子。
当将托盘11向第一导轨21搭载时,将第一导轨21中的直线运动导轨23的端部插入托盘11的直线运动块12,将直线运动块21搭载于直线运动导轨23。
若将托盘11搭载于第一导轨21,则如图4所示,托盘11中的凹凸14a、14b与沿第一导轨21设置的循环带42的凹凸42a、42b卡合。通过驱动作为驱动机构的伺服马达43使循环带42循环,能够沿第一导轨21输送上述托盘11。
托盘11被输送至与沿第一托盘轨道21设置的未图示的各机床面对面。在托盘11与各机床面对面时,停止伺服马达43a。通过上述各机床加工搭载于托盘11的工件6。此时,通过以与未图示的各机床的间距相同的间距输送多个托盘11,能够同时进行基于多个机床的加工。
<托盘移动工序>
在该工序中,使托盘11从第一托盘轨道21的端部移动至第二托盘轨道31。该移动通过设置于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端部附近的托盘移动部61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循环带42连续地设置有辅助循环带82。托盘11在上述第一托盘输送工序中沿第一托盘轨道21移动。此时,若循环带42的凹凸42a、42b(图4)与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连续,并以与循环带42相同的速度使辅助循环带82循环,则托盘11在到达第一托盘轨道21的端部近前,如图2以及图5所示那样,从循环带42移动至与循环带42连续的辅助循环带82。其结果是,托盘11与辅助循环带82卡合。
即,若使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与循环带42的凹凸42a、42b连续,并以与循环带42相同的速度使辅助循环带82循环,则托盘11从循环带42迅速移动而与辅助循环带82卡合。之后,托盘11到达至第一托盘轨道21的端部。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托盘轨道21的端部以及与第一托盘轨道21的端部连续的短轨道63循环的辅助循环带82设置为与循环带42连续。因此,通过在托盘11与辅助循环带82卡合之后,停止辅助循环带82的循环,能够与循环带42的循环无关地,将与辅助循环带82卡合的托盘11留置于第一托盘轨道21的端部。另外,若使循环带42循环,则能够与辅助循环带82的循环无关地,使与留置于第一托盘轨道21的端部的托盘11不同的其它托盘11沿第一托盘轨道21移动。即,通过将辅助循环带82设置为与循环带42连续,能够沿第一托盘轨道21输送与在托盘移动工序中移动的托盘11不同的其它托盘11。
在托盘移动工序中,通过托盘移动部61中的分度单元64使旋转板62旋转,而使短轨道63与第一托盘轨道21连续。在该状态下使辅助循环带82循环,而使托盘11从第一托盘轨道21的端部移动至短轨道63。其结果是,如图3以及图6所示,托盘11搭载于短轨道63。
此时,如图9所示,使第一缸体74的伸缩杆74a从主体部74b突出。和与第一托盘轨道21连续的短轨道63对置的升降杆72克服螺旋弹簧73的作用力向下方移动。在该状态下,使托盘11从第一托盘轨道21向与第一托盘轨道21连续的短轨道63移动,将托盘11搭载于短轨道63。
之后,如图10所示,使第一缸体74的伸缩杆74a没入主体74b。升降杆72通过螺旋弹簧73的作用力向上方移动,升降杆72的上端进入设置于托盘11的卡止孔13a。由此,能够防止在使旋转板62旋转而使托盘11移动时托盘11相对于短轨道63相对地移动。
之后,如图11的实线箭头所示,分度单元64使旋转板62旋转。搭载有托盘11的短轨道63从与第一托盘轨道21连续的第一位置移动,并旋转至与第二托盘轨道31连续的第二位置。
这里,与托盘11卡合的凹凸82a、82b(图5)沿宽度方向延伸地形成于辅助循环带82。因此,若使旋转板62旋转,则搭载于短轨道63的托盘11在辅助循环带82的宽度方向移动。因此,托盘11的凹凸14a、14b从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在宽度方向偏离,从而解除与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的卡合。
在与旋转板62一并旋转的短轨道63与辅助循环带82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优选使液压缸体95的伸缩杆95a没入位于其下方的主体95b。由此,能够避免短轨道63与辅助循环带82发生干涉,并能够可靠地解除托盘11与辅助循环带82的卡合。即,由于另一端枢轴支承于伸缩杆95a的上端的辅助板91与辅助循环带82一并下降,所以能够可靠地解除托盘11与辅助循环带82的卡合。因此,能够避免与旋转板62一并旋转的短轨道63和辅助循环带82发生干涉。
在以90度为单位在旋转板62设置有短轨道63的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通过解除托盘11与辅助循环带82的卡合而使旋转板62旋转90度,下一个短轨道63与第一托盘轨道21连续。若这样使旋转板62旋转90度,则与第一托盘轨道21连续的短轨道63从其第一位置离开,搭载于该短轨道63的托盘11移动至与第二托盘轨道31连续的第二位置。
通过在旋转板62的旋转圆周上以等角度间隔将短轨道63设置为偶数个,在托盘移动工序中需要的旋转板62的旋转角度减少。因此,托盘11能够迅速移动。
在不使辅助板91下降的情况下,若托盘11移动至与第二托盘轨道31连续的第二位置,则托盘11的凹凸14a、14b从宽度方向进入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由此,卡止部件14的凹凸14a、14b再次与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卡合。
在已使辅助板91下降的情况下,在搭载有托盘11的短轨道63与第二托盘轨道31的直线运动导轨23连续之后,使液压缸体95的伸缩杆95向上方突出,而使已下降的辅助板91的另一端上升。由此,辅助循环带82与托盘11中的卡止部件14重合,能够使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再次与卡止部件14的凹凸14a、14b卡合。
在旋转板62旋转或者辅助板91的另一端上升时,通过预先设定为托盘11的卡止部件14的凹凸14a、14b与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可靠地卡合的程序,控制伺服马达83的旋转角度。
在搭载有托盘11的短轨道63旋转至第二位置并与第二托盘轨道31连续之后,如图12所示,使第二缸体75的伸缩杆75a从主体75b突出。升降杆72克服螺旋弹簧73的作用力向下方移动,升降杆72的上端从卡止孔13a脱离。其结果是,托盘11相对于短轨道63的相对移动被允许。
之后,如图11的虚线箭头所示,使位于第二托盘轨道31的端部附近并与托盘11卡合的辅助循环带82循环,使托盘11与辅助循环带82一并移动。托盘11从短轨道63移动至第二托盘轨道31。
这样,使托盘11从第一托盘轨道21的端部移动至第二托盘轨道31。
<第二托盘输送工序>
在该工序中,输送搭载于第二托盘轨道31的托盘11。
在托盘移动工序中,如图11的虚线箭头所示,托盘11最终从短轨道63移动至第二托盘轨道31。托盘11在与沿第二托盘轨道31的端部设置的辅助循环带82卡合的状态下移动至第二托盘轨道31的端部。
在第二托盘输送工序中,输送搭载于第二托盘轨道31的托盘11。辅助循环带82与沿第二托盘轨道31设置的循环带42连续。因此,以相同的速度使辅助循环带82以及循环带42循环,以使辅助循环带82的凹凸82a、82b与循环带42的凹凸42a、42b连续。
由此,如图11的单点划线箭头所示,托盘11从第二托盘轨道31的端部朝向中央方向开始移动,从第二托盘轨道31的端部离开。其结果是,托盘11从辅助循环带82离开与循环带42卡合。通过使循环带42循环,能够沿第二托盘轨道31输送托盘11。
沿第二托盘轨道31将托盘11输送至与沿第二托盘轨道31设置的未图示的各机床面对面。在托盘11与各机床面对面时,停止伺服马达43。在上述各机床中,对搭载于托盘11的工件6实施加工。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托盘轨道31的端部以及与第二托盘轨道31的端部连续的短轨道63循环的辅助循环带82设置为与循环带42连续。因此,通过使循环带42与辅助循环带82分别循环,能够将托盘11维持于第二托盘轨道31的端部,而不会使托盘11与循环带42重叠。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通过辅助循环带82的循环,托盘11从短轨道63移动至第二托盘轨道31的端部,之后在托盘11到达循环带42之前停止该循环。由于托盘11不与循环带42卡合,所以能够与循环带42的循环无关地,使托盘11维持于第二托盘轨道31的端部。
另外,与循环带42卡合的托盘11通过循环带42的循环在第二托盘轨道31上输送。即,能够使搭载于第二托盘轨道31并与循环带42卡合的托盘11移动,而不会使搭载于第二托盘轨道31的端部且与辅助循环带82卡合但不与循环带42卡合的托盘11移动。
而且,在与循环带42卡合的托盘11和与辅助循环带82卡合的托盘11离开规定间距时,使辅助循环带82循环,使与辅助循环带82卡合的托盘11移动而与循环带42卡合。由此,能够使多个托盘11以规定间距在第二托盘轨道31上输送。
这样,若以与未图示的各机床的间距相同的间距输送多个托盘11,则能够同时进行基于多个机床的加工。
如上述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托盘输送装置10中,辅助循环带82与搭载于短轨道63的托盘11卡合。因此,能够通过辅助循环带82将托盘11可靠地引导至短轨道63。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托盘输送装置10具备使托盘输送辅助部81升降的升降部95。通过使托盘输送辅助部81下降,能够解除搭载于短轨道63的托盘11与托盘输送辅助部81的卡合。另外,在旋转板62旋转时,在与旋转板62一并旋转的短轨道63与辅助循环带82发生干涉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这种干涉。通过在这样解除卡合的状态下,使旋转板62与短轨道63一并旋转,能够使托盘11从第一托盘轨道21的端部可靠地移动至第二托盘轨道31的端部。
而且,之后,若使托盘输送辅助部81上升,则辅助循环带82与搭载于短轨道63的托盘11再次卡合。因此,能够使托盘11从与托盘11一并移动而与另一个托盘轨道31的端缘连接的短轨道63可靠地移动至另一个托盘轨道31。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托盘输送装置10中,能够可靠地输送托盘11。
这里,托盘11与托盘输送辅助部81的卡合及其解除也能够通过升降托盘11来进行。然而,在工件6搭载于托盘11的状态下,托盘11的重量比较大,升降托盘11会导致动力消耗。另外,伴随托盘11升降,工件6也升降。需要搭载工具16对工件的搭载能够承受住该升降,担心搭载工件6的搭载工具16的构造有可能会变复杂。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托盘输送辅助部81升降,所以能够以较少的动力进行托盘11与托盘输送辅助部81的卡合及其解除。另外,无需考虑工件6的升降,可将搭载工件6的搭载工具16的构造相对简化。
而且,在托盘11中,工件6搭载于台座13的一个侧部,在台座13的另一个侧部固定有直线运动块12。由于第一托盘轨道21以及第二托盘轨道31支承直线运动块12,所以能够使搭载有工件6的台座13的一个侧部始终朝向外侧而输送托盘11。
另外,在托盘输送装置10中,托盘11与呈环形设置的循环带42卡合,且沿第一托盘轨道21以及第二托盘轨道31输送托盘11。通过使托盘11与循环带42卡合的位置变化,能够变更沿第一托盘轨道21或者第二托盘轨道31输送的多个托盘11彼此的间隔。即,能够容易变更先输送的托盘11与后输送的托盘的输送间距。
因此,即便因各机床或者工件6的变更等,需要变更工件6的输送间距,也能够迅速应对该间距的变更,而不用变更托盘11本身。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辅助板91的一端枢轴支承于支承板22的端部,且枢轴支承于接近直线运动导轨23的上部。另外,直线运动导轨23从支承板22的端部突出,并与旋转板62上的短轨道63连续。
与此相对,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也可以在托盘轨道21、31与旋转板62之间,以与托盘轨道21、31的端部连续的方式在托盘轨道21、31的同一直线上设置辅助轨道96。
此时,托盘输送装置10还需要升降辅助轨道96的液压缸体(辅助轨道升降部)97。液压缸体97在如图中单点划线所示辅助轨道96与托盘轨道21、31的端部连续的第一位置和如图中实线所示位于比第一位置更靠下方的第二位置之间,升降辅助轨道96。
图15以及图16表示如下情况:在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的支承板22的旋转板62侧端部附近,枢轴支承柱90立起设置于架台9,辅助板91的一端与辅助轨道96的一端枢轴支承于枢轴支承柱90的上端。液压缸体97以伸缩杆97a朝向上方的方式将主体97b固定于架台9。辅助轨道96的另一端枢轴支承于伸缩杆97a的上端。
若液压缸体97使伸缩杆97a伸缩,则辅助轨道96的另一端升降。辅助轨道96在接近托盘轨道21、31一侧的端部具有支点96a,另一端以支点96a为旋转轴升降。由此,液压缸体97在与托盘轨道21、31的端部连续的第一位置(图中单点划线)和比第一位置更靠下方的第二位置(图中实线)之间升降辅助轨道96。
若在托盘轨道21、31与旋转板62之间设置这种能够升降的辅助轨道96,则对在搭载于短轨道63的托盘11与旋转板62一并旋转时托盘11与第一位置的辅助轨道96发生干涉这种情况有效。
即,即便在搭载于旋转板62上的短轨道63的托盘11与第一位置的辅助轨道96发生干涉这种情况下,也可通过在使旋转板62旋转时使辅助轨道96下降而使辅助轨道96位于第二位置,来避免托盘11与辅助轨道96的干涉。因此,能够使托盘11与旋转板62一并可靠地旋转移动。
此外,图15以及图16的辅助轨道96在接近托盘轨道21、31一侧的端部具有支点96a,另一端以支点96a为旋转轴升降。与此相对,辅助轨道96也可以以水平状态升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认为在空开微小缝隙使直线运动导轨23与旋转板62的短轨道63连续的情况下,在旋转板62旋转时,直线运动导轨23与短轨道相互干涉无法连续。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7的放大图所示,对直线运动导轨23的端部和与其连续的短轨道63的端部的相互对置的面进行曲面加工即可。优选此时的曲面加工的曲率R精加工为与旋转板62的旋转圆的曲率相同。这种变形例特别对旋转板62的直径比较小的情况有效。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在水平面内以90度的角度交叉的第一托盘轨道21以及第二托盘轨道31作为托盘输送装置中的将托盘搭载为能够移动的多个托盘轨道的情况。然而,不限于循环托盘的方式,作为多个托盘轨道,也可以在水平面内相互以除直角以外的规定角度交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输送部41、51,具备循环带42以及使循环带42循环的循环机构(伺服马达43)。与此相对,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输送部41、51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沿第一以及第二托盘轨道21、31输送托盘11,也可以是其它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托盘移动部61中的旋转板62的旋转圆周上,以90度为单位设置有4根短轨道63。与此相对,短轨道63只要以第一托盘轨道21与第二托盘轨道31的交叉角度为单位设置,并不限定于4根,例如,也可以以若交叉角度是30度则为12根、若交叉角度是60度则为6根的方式,基于交叉角度设置4根以外的多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使托盘输送辅助部81的单侧下降的方式使之旋转从而使之升降的情况。与此相对,也可以不使托盘输送辅助部81旋转而使之平行地升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托盘移动部61中的旋转板62在俯视时形成为圆板形状。旋转板62也可以在俯视时为多边形、十字状或者棒状,若1个或者2个以上的短轨道63设置于托盘移动部61的旋转圆周上,则不限于旋转板62的形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台座13的一个侧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搭载工件6的搭载工具16的情况。然而,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在台座13形成贯通孔,在该贯通孔设置搭载工具16,经由该贯通孔将工件6贯通于台座13来搭载。
以下,集中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
托盘输送装置具备:多个托盘轨道,它们在水平的相同面内将托盘搭载为能够移动;托盘输送部,其沿托盘轨道输送托盘;以及托盘移动部,其设置于多个托盘轨道的端部,使搭载到多个托盘轨道之中的任一托盘轨道的托盘移动至其他托盘轨道,托盘移动部具有:旋转板,其能够以铅垂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设置于旋转板的周围的1个或者2个以上的短轨道;托盘输送辅助部,其使托盘从托盘轨道移动至短轨道或者使托盘从短轨道移动至托盘轨道;以及升降部,其升降托盘输送辅助部,多个托盘轨道设置为它们的延长线相互以规定的角度在旋转板的旋转轴上交叉。
优选短轨道在旋转板的旋转圆周上以等角度间隔设置有偶数个。托盘输送辅助部也可以构成为,在接近托盘输送部的一侧的端部具有支点,托盘输送辅助部的另一端以支点为旋转轴升降。
托盘输送辅助部具备辅助循环带,该辅助循环带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在长边方向交替地连续形成,该辅助循环带沿托盘轨道的端部以及与托盘轨道的端部连续的短轨道呈环形设置而进行循环,在托盘的下表面形成有能够与辅助循环带的凹凸卡合的凹凸,构成为:若托盘输送辅助部上升,则托盘的凹凸与辅助循环带的凹凸卡合,通过辅助循环带的循环,托盘能够移动,且构成为,若托盘输送辅助部下降,则辅助循环带的凹凸从托盘的凹凸离开。
另外,短轨道以多个托盘轨道的延长线在旋转板的旋转轴上相互交叉的角度为单位或者基于该角度,在上述旋转板的旋转圆周上设置有多个。
并且,优选托盘输送装置具备允许以及限制搭载于短轨道的托盘的移动的托盘卡止机构。另外,托盘输送装置也可以还具备:辅助轨道,其在托盘轨道与旋转板之间以与托盘轨道的端部连续的方式设置于托盘轨道的同一直线上;以及辅助轨道升降部,其在与托盘轨道的端部连续的第一位置和比第一位置更靠下方的第二位置之间升降辅助轨道。此时,辅助轨道也可以构成为,在接近托盘轨道的一侧的端部具有支点,辅助轨道的另一端以支点为旋转轴升降。
在本实施方式的托盘输送装置中,具备:托盘输送辅助部,其使托盘从托盘轨道移动至短轨道,或者使托盘从短轨道移动至托盘轨道;以及升降部(液压缸体),其升降托盘输送辅助部。因此,即便在托盘输送辅助部与搭载于短轨道的托盘卡合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下降托盘输送辅助部而允许旋转板的旋转,来解除托盘与托盘输送辅助部的卡合。
因此,通过使旋转板与短轨道一并旋转,能够使搭载于短轨道的托盘移动至另一个托盘轨道。在该移动时,若设置托盘卡止机构,则能够限制搭载于短轨道的托盘的移动。
另外,若使托盘输送辅助部上升,则托盘输送辅助部与搭载于短轨道的托盘再次卡合。因此,能够使托盘从与另一个托盘轨道的端缘连接的短轨道再次移动至另一个托盘轨道。由此,即便以延长线交叉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托盘轨道,也能够使托盘可靠地移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主旨并不是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
本申请主张于2015年10月30日向日本专利局申请的特愿2015-214662号以及于2016年9月21日向日本专利局申请的特愿2016-184003号的优先权,并通过参照将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包含在本说明书内。

Claims (7)

1.一种托盘输送装置,其中,具备:
多个托盘轨道,它们在水平的同一面内将托盘搭载为能够移动;
托盘输送部,其沿所述托盘轨道输送所述托盘;以及
托盘移动部,其设置于所述多个托盘轨道的端部,使搭载到所述多个托盘轨道之中的任一托盘轨道的所述托盘移动至其他托盘轨道,
所述托盘移动部具有:
旋转板,其能够以铅垂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设置于所述旋转板的周围的1个或者2个以上的短轨道;
托盘输送辅助部,其使所述托盘从所述托盘轨道移动至所述短轨道,或者使所述托盘从所述短轨道移动至所述托盘轨道;以及
升降部,其使所述托盘输送辅助部升降,
所述多个托盘轨道设置为它们的延长线相互以规定的角度在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轴上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短轨道在旋转板的旋转圆周上以等角度间隔设置有偶数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托盘输送辅助部在接近所述托盘输送部的一侧的端部具有支点,所述托盘输送辅助部的另一端以所述支点为旋转轴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托盘输送辅助部具备辅助循环带,该辅助循环带在长边方向交替地连续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并且该辅助循环带沿所述托盘轨道的端部以及与所述托盘轨道的端部连续的所述短轨道呈环形设置而进行循环,
在所述托盘的下表面形成有能够与所述辅助循环带的所述凹凸卡合的凹凸,
构成为:若所述托盘输送辅助部上升,则所述托盘的所述凹凸与所述辅助循环带的所述凹凸卡合,通过所述辅助循环带的循环,所述托盘能够移动,
构成为:若所述托盘输送辅助部下降,则所述辅助循环带的所述凹凸从所述托盘的所述凹凸离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短轨道以所述多个托盘轨道的延长线在旋转板的旋转轴上相互交叉的角度为单位或者基于该角度,在所述旋转板的旋转圆周上设置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其中,还具备:
辅助轨道,其在所述托盘轨道与所述旋转板之间以与所述托盘轨道的端部连续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托盘轨道的同一直线上;以及
辅助轨道升降部,其在与所述托盘轨道的端部连续的第一位置和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下方的第二位置之间,使所述辅助轨道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辅助轨道在接近所述托盘轨道的一侧的端部具有支点,所述辅助轨道的另一端以该支点为旋转轴升降。
CN201680056645.4A 2015-10-30 2016-10-07 托盘输送装置 Active CN1083678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4662 2015-10-30
JP2015214662 2015-10-30
JP2016-184003 2016-09-21
JP2016184003A JP6621205B2 (ja) 2015-10-30 2016-09-21 パレット搬送装置
PCT/JP2016/080010 WO2017073305A1 (ja) 2015-10-30 2016-10-07 パレット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7867A true CN108367867A (zh) 2018-08-03
CN108367867B CN108367867B (zh) 2020-02-11

Family

ID=58712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6645.4A Active CN108367867B (zh) 2015-10-30 2016-10-07 托盘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21205B2 (zh)
CN (1) CN108367867B (zh)
TW (1) TWI68092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3834A (zh) * 2018-12-10 2019-03-29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托盘和托盘车运输系统间的钢卷转运装置
CN109941719A (zh) * 2019-03-14 2019-06-28 台州迪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冲片机用废料收集装置
CN112309930A (zh) * 2019-07-29 2021-02-02 Bns株式会社 具备行驶及引导功能的轨道转向模块及其托盘移送系统
CN113348051A (zh) * 2019-01-25 2021-09-03 德马吉森精机株式会社 托盘搬送系统、托盘搬送方法以及托盘搬送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150167A1 (en) * 2021-02-26 2022-08-26 Ats Automation Tooling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ving element transport in a conveyor system
EP4155245A1 (en) * 2021-09-09 2023-03-29 ATS Automation Tooling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ving element transport in a conveyor system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61079A (en) * 1974-11-22 1976-05-27 Toshiba Machine Co Ltd Paretsutono ootorooda anroodasochi
JPH0636739U (ja) * 1992-10-16 1994-05-17 三井精機工業株式会社 パレット受け渡し装置
CN101096074A (zh) * 2006-06-30 2008-01-02 上海中晶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大直径高精度玻璃抛光机的自动移盘机构
US20080220955A1 (en) * 2005-02-03 2008-09-11 Kuka Schweissanlagen Gmbh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Components
JP2011093032A (ja) * 2009-10-29 2011-05-12 Nittoku Eng Co Ltd パレット搬送装置及びパレット搬送方法
CN102161164A (zh) * 2010-02-24 2011-08-24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托盘输送装置以及托盘输送方法
CN102189437A (zh) * 2010-03-12 2011-09-21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托盘输送装置和托盘输送方法
JP2011189999A (ja) * 2010-03-12 2011-09-29 Nittoku Eng Co Ltd パレット搬送装置及びパレット搬送方法
CN103241531A (zh) * 2013-04-24 2013-08-14 大连德欣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电机嵌线生产线输送托盘与线外工作台对接装置
CN203853843U (zh) * 2013-12-27 2014-10-01 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上料结构及加工中心
JP2014200887A (ja) * 2013-04-05 2014-10-27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パレット搬送装置及びパレット搬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1873A (en) * 1975-08-25 1977-08-16 Si Handling Systems, Inc. Driverless vehicle turntable system
WO2008001437A1 (en) 2006-06-28 2008-01-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edia access control method
KR101454302B1 (ko) * 2012-10-31 2014-10-28 한국전기연구원 디스플레이 제조설비용 자기부상 이송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61079A (en) * 1974-11-22 1976-05-27 Toshiba Machine Co Ltd Paretsutono ootorooda anroodasochi
JPH0636739U (ja) * 1992-10-16 1994-05-17 三井精機工業株式会社 パレット受け渡し装置
US20080220955A1 (en) * 2005-02-03 2008-09-11 Kuka Schweissanlagen Gmbh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Components
CN101096074A (zh) * 2006-06-30 2008-01-02 上海中晶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大直径高精度玻璃抛光机的自动移盘机构
JP2011093032A (ja) * 2009-10-29 2011-05-12 Nittoku Eng Co Ltd パレット搬送装置及びパレット搬送方法
CN102161164A (zh) * 2010-02-24 2011-08-24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托盘输送装置以及托盘输送方法
CN102189437A (zh) * 2010-03-12 2011-09-21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托盘输送装置和托盘输送方法
JP2011189999A (ja) * 2010-03-12 2011-09-29 Nittoku Eng Co Ltd パレット搬送装置及びパレット搬送方法
JP2014200887A (ja) * 2013-04-05 2014-10-27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パレット搬送装置及びパレット搬送方法
CN103241531A (zh) * 2013-04-24 2013-08-14 大连德欣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电机嵌线生产线输送托盘与线外工作台对接装置
CN203853843U (zh) * 2013-12-27 2014-10-01 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上料结构及加工中心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3834A (zh) * 2018-12-10 2019-03-29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托盘和托盘车运输系统间的钢卷转运装置
CN109533834B (zh) * 2018-12-10 2023-11-03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托盘和托盘车运输系统间的钢卷转运装置
CN113348051A (zh) * 2019-01-25 2021-09-03 德马吉森精机株式会社 托盘搬送系统、托盘搬送方法以及托盘搬送程序
CN113348051B (zh) * 2019-01-25 2024-01-12 德马吉森精机株式会社 托盘搬送系统、托盘搬送方法以及托盘搬送程序
CN109941719A (zh) * 2019-03-14 2019-06-28 台州迪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冲片机用废料收集装置
CN112309930A (zh) * 2019-07-29 2021-02-02 Bns株式会社 具备行驶及引导功能的轨道转向模块及其托盘移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7867B (zh) 2020-02-11
TW201718371A (zh) 2017-06-01
JP6621205B2 (ja) 2019-12-18
JP2017080871A (ja) 2017-05-18
TWI680929B (zh) 2020-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7867A (zh) 托盘输送装置
CN107921596B (zh) 托盘搬送装置
TWI722197B (zh) 托板搬送裝置
TWI504493B (zh) 搬運機器人
JP6452433B2 (ja) 循環式パレット搬送装置
TWI666155B (zh) Pallet conveying device
EP3260396B1 (en) Pallet transportation device
JP6655854B2 (ja) パレット搬送装置
CN110337413A (zh) 托盘输送装置及托盘输送方法
KR20170084388A (ko) 기판 반송용 로봇
CN108502541A (zh) 玻璃上片装置
WO2017073305A1 (ja) パレット搬送装置
KR20170084389A (ko) 기판 반송용 로봇
JP6705703B2 (ja) パレット搬送装置
KR100583439B1 (ko) 모빌로봇 및 모빌로봇의 제어방법
CN115648035A (zh) 一种工件表面处理设备
JP2016097472A (ja) 搬送ローダおよび加工ラ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Rit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Rit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