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2700B - 电缆的密封结构以及密封部件 - Google Patents

电缆的密封结构以及密封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2700B
CN108352700B CN201680065054.3A CN201680065054A CN108352700B CN 108352700 B CN108352700 B CN 108352700B CN 201680065054 A CN201680065054 A CN 201680065054A CN 108352700 B CN108352700 B CN 1083527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cable
electric wire
wire
suppor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50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2700A (zh
Inventor
小森洋和
东小园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52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2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2Cable terminations
    • H02G15/04Cable-end sea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13Sealing means for cable inl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2Cable terminations
    • H02G15/04Cable-end sealings
    • H02G15/043Cable-end sealings with end caps, e.g. sleeve closed at one end
    • H02G15/046Cable-end sealings with end caps, e.g. sleeve closed at one end with bores or protruding portions allowing passage of cable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088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or inl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Abstract

电缆(11)的密封结构(12)具备:电缆(11),其中,第1‑第4电线(22A‑22D)被护套(14)包裹,并且从护套(14)的端部(14A)导出第1‑第4电线(22A‑22D);橡胶塞(15),其外嵌于护套(14)的端部(14A);以及内侧支承部件(16),其配置于护套(14)的端部(14A)的内侧。

Description

电缆的密封结构以及密封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的密封结构以及密封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电缆的末端部的防水结构,已知有日本特开2003-17476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该结构在多根电线被引出的电缆的护套的前端外嵌有筒体,在该筒体内填充有机硅系粘合剂等密封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747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筒体中的外嵌于护套的部分中,护套被筒体向内方挤压。于是,在护套和多根电线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护套向内方被挤压而产生变形,从而有可能导致在筒体的内表面和护套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于是,有可能导致水从筒体的内表面和护套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浸入。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提供一种使密封性提高的电缆的密封结构以及密封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电缆的密封结构,其具备:电缆,其中,电线被护套包裹,并且从所述护套的端部导出所述电线;橡胶塞,其外嵌于所述护套的端部;以及内侧支承部件,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配置于所述护套的端部的内侧。
另外,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密封部件,安装于电缆,在该电缆中,电线被护套包裹,并且从所述护套的端部导出所述电线,所述密封部件具备:橡胶塞,其外嵌于所述护套的端部;以及内侧支承部件,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配置于所述护套的端部的内侧。
根据上述的构成,外嵌于护套的端部的橡胶塞向内方挤压护套的端部。此时,因为在护套的端部的内侧配置有内侧支承部件的支承部,所以护套的端部通过被夹持于橡胶塞和支承部之间,从而与橡胶塞确实地密合。其结果,能够确实地密封护套和橡胶塞之间。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为如下方式。
优选地,所述支承部具有沿着所述护套的内侧延伸的支承壁。
根据上述的构成,因为护套被夹持于支承壁和橡胶塞之间,所以能够确实地密封护套和橡胶塞之间。
优选地,在所述橡胶塞外嵌有外侧支承部件,该外侧支承部件向内方挤压所述橡胶塞。
根据上述的构成,因为橡胶塞被外侧支承部件向内方挤压,所以护套和橡胶塞确实地密合。其结果,能够确实地密封护套和橡胶塞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缆具备多根所述电线,多根所述电线从所述护套的端部导出,所述橡胶塞具有供多个所述电线各自插通的多个贯通孔。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分别对多根电线进行确实地防水。
优选地,所述内侧支承部件具有供多个所述电线各自插通的多个导孔,所述多个导孔各自和所述多个贯通孔各自配置于对应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使多根电线各自确实地贯通设于橡胶塞的多个贯通孔各自。由此,能够使各个电线的外周和各贯通孔的内周确实地密合。其结果,能够使多根电线的密封性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技术,能够使电缆的密封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缆的密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电缆的密封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2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示出电缆的密封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示出外侧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橡胶塞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在从与图9不同的位置观察橡胶塞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内侧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内侧支承部件的主视图。
图13是示出内侧支承部件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侧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内侧支承部件的侧视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缆的密封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电缆的密封结构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7的XVIII-XVIII线剖视图。
图19是示出电缆的密封结构的主视图。
图20是图19的XX-XX线剖视图。
图21是图19的XXI-XXI线剖视图。
图22是图19的XXII-XXII线剖视图。
图23是示出内侧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内侧支承部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13对将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适用于密封部件10以及电缆11的密封结构12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能够用于例如搭载于车辆(未图示)的电子驻车制动器(Electric Parking Brake)用线束。在以下说明中,将用箭头F示出的方向作为前方进行说明。
(电缆11)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缆11形成为用绝缘性合成树脂制的护套14包裹多根电线13A、13B、13C、13D(本实施方式中为4根)的构成。电线13A、13B、13C、13D形成为金属制的芯线(未图示)的外周被合成树脂制的绝缘包覆部(未图示)覆盖的构成。电缆11的截面形状呈圆形状。
如图1-图2所示,4根电线13A、13B、13C、13D包括具有不同的外径尺寸的2种电线13A、13B、13C、13D。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与电子驻车制动器用电动机连接的第1电线13A和第2电线13B;以及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传感器用的第3电线13C和第4电线13D。第1电线13A、第2电线13B、第3电线13C以及第4电线13D的截面形状呈圆形状。另外,第1-第4电线13A-13D的用途不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
第1电线13A和第2电线13B的外径尺寸设定为大于第3电线13C和第4电线13D的外径尺寸。第1电线13A的外径尺寸和第2电线13B的外径尺寸设定为相同。另外,第3电线13C的外径尺寸和第4电线13D的外径尺寸设定为相同。第1电线13A、第2电线13B、第3电线13C、以及第4电线13D从电缆11上的护套14的端部14A导出并分别分支。
(密封部件10)
如图3-图5所示,在电缆11的护套14的端部14A中,在第1电线13A、第2电线13B、第3电线13C、以及第4电线13D被分支的区域安装有密封部件10。利用密封部件10抑制水、油等液体从护套14的端部14A浸入到护套14内。密封部件10具备:橡胶塞15,其外嵌于护套14的端部14A;以及内侧支承部件16,其安装于橡胶塞15的内部。
(橡胶塞15)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护套14的端部14A外嵌有橡胶塞15。橡胶塞15具有外嵌于护套14的端部14A的护套外嵌部18。护套外嵌部18向护套14的端部14A的相反侧(后方)延伸,形成为向护套14的端部14A的相反方向(后方)开口的罩状。在护套外嵌部18的端缘部形成有向护套外嵌部18的径向外方突出的凸缘部19。护套外嵌部18在自然状态下实质上形成为圆筒形状。
(护套侧唇部20)
如图10所示,在护套外嵌部18的内周沿护套外嵌部18的圆周方向环状地形成有向内方突出的多个护套侧唇部20。在护套外嵌部18外嵌于护套14的端部14A的状态下,护套侧唇部20密合于护套14的外周。由此,橡胶塞15和护套14之间被密封。
(电线贯通部21)
如图3-图4所示,在橡胶塞15,在位于护套外嵌部18相反侧的端部(前端部)设置有电线贯通部21,电线贯通部21具有供第1电线13A、第2电线13B、第3电线13C以及第4电线13D各自贯通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贯通孔22A、22B、22C、22D。多个贯通孔22A、22B、22C、22D包括供第1电线13A贯通的第1贯通孔22A、供第2电线13B贯通的第2贯通孔22B、供第3电线13C贯通的第3贯通孔22C、以及供第4电线13D贯通的第4贯通孔22D。
如图9所示,电线贯通部21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角梯形。电线贯通部21的截面形状具有长边、与该长边平行且短于长边的短边、以及将长边的端部和短边的端部连结的2个斜边。
在电线贯通部21,在靠长边的位置沿着长边延伸的方向并排地形成有第1贯通孔22A以及第2贯通孔22B。另外,在电线贯通部21,在靠短边的位置沿着短边延伸的方向并排地形成有第3贯通孔22C以及第4贯通孔22D。
第1贯通孔22A的内径尺寸形成为稍大于第1电线13A的外径尺寸。如图9所示,在第1贯通孔22A的内周沿着第1贯通孔22A的圆周方向环状地形成有第1电线侧唇部26A,第1电线侧唇部26A密合于第1电线13A的外周。在第1电线13A贯通于第1贯通孔22A的内部的状态下,第1电线侧唇部26A密合于第1电线13A的外周。由此,第1电线13A与橡胶塞15之间被密封。
第2贯通孔22B的内径尺寸形成为稍大于第2电线13B的外径尺寸。如图9所示,在第2贯通孔22B的内周沿着第2贯通孔22B的圆周方向环状地形成有第2电线侧唇部26B,第2电线侧唇部26B密合于第2电线13B的外周。在第2电线13B贯通于第2贯通孔22B的内部的状态下,第2电线侧唇部26B密合于第2电线13B的外周。由此,第2电线13B与橡胶塞15之间被密封。
第3贯通孔22C的内径尺寸形成为稍大于第3电线13C的外径尺寸。如图9所示,在第3贯通孔22C的内周沿着第3贯通孔22C的圆周方向环状地形成有第3电线侧唇部26C,第3电线侧唇部26C密合于第3电线13C的外周。在第3电线13C贯通于第3贯通孔22C的内部的状态下,第3电线侧唇部26C密合于第3电线13C的外周。由此,第3电线13C与橡胶塞15之间被密封。
第4贯通孔22D的内径尺寸形成为稍大于第4电线13D的外径尺寸。如图9所示,在第4贯通孔22D的内周沿着第4贯通孔22D的圆周方向环状地形成有第4电线侧唇部26D,第4电线侧唇部26D密合于第4电线13D的外周。在第4电线13D贯通于第4贯通孔22D的内部的状态下,第4电线侧唇部26D密合于第4电线13D的外周。由此,第4电线13D与橡胶塞15之间被密封。
如图3-图5所示,橡胶塞15在护套外嵌部18的内部且护套侧唇部20与电线贯通部21之间的位置保持有内侧支承部件16,内侧支承部件16具有供第1电线13A、第2电线13B、第3电线13C、以及第4电线13D各自插通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导孔38A、38B、38C、38D。
(外侧支承部件17)
如图3-图5所示,在橡胶塞15外嵌有合成树脂制的外侧支承部件17。外侧支承部件17从护套14的端部14A且从第1电线13A、第2电线13B、第3电线13C以及第4电线13D被导出的一侧(前侧)外嵌于橡胶塞15。外侧支承部件17从第1电线13A、第2电线13B、第3电线13C、以及第4电线13D被导出的一侧朝向护套14侧(后方)开口。外侧支承部件17的开口端缘抵接于橡胶塞15的凸缘部19。
在外侧支承部件17,在外侧支承部件17的开口端缘侧(后侧)的位置形成有大径部30,大径部30外嵌于橡胶塞15的护套外嵌部18。如图12所示,大径部30的截面形状模仿护套外嵌部18的外形状而形成为圆形。大径部30的内周与形成于护套外嵌部18的外周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大径部侧唇部31密合。如图9所示,大径部侧唇部31在护套外嵌部18的外周面向外方突出,并且沿护套外嵌部18的圆周方向形成。通过大径部侧唇部31和外侧支承部件17的大径部30的内周密合,从而外侧支承部件17的大径部30与橡胶塞15的护套外嵌部18之间被密封。
如图7所示,在外侧支承部件17的大径部30的内部形成有沿外侧支承部件17的开口方向延伸的呈肋状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橡胶塞用卡止部32。2个橡胶塞用卡止部32在大径部30的内周形成于相互相对的位置。
如图7所示,在橡胶塞15的护套外嵌部18的外周沿着护套外嵌部18延伸的方向槽状地凹陷形成有供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橡胶塞用卡止部32嵌入的2个橡胶塞用被卡止部33。2个橡胶塞用被卡止部33各自形成于与形成于大径部30的2个橡胶塞用卡止部32各自对应的位置。
通过大径部30的橡胶塞用卡止部32与护套外嵌部18的橡胶塞用被卡止部33卡止,从而抑制橡胶塞15相对于外侧支承部件17在橡胶塞15的圆周方向上旋转。
如图7所示,在外侧支承部件17的大径部30外嵌于橡胶塞15的护套外嵌部18的状态下,大径部30向护套外嵌部18的径向内方挤压护套外嵌部18。由此,护套外嵌部18从外方挤压护套14的外周。由此,护套外嵌部18的护套侧唇部20确实地密合于护套14的外周。
如图3-图5所示,在外侧支承部件17的内部,在比大径部30靠向与外侧支承部件17的开口方向相反的一侧(前侧)的位置形成有小径部34,小径部34外嵌于橡胶塞15的电线贯通部21。小径部34的外径尺寸设定成比大径部30的外径尺寸小。如图8所示,小径部34的截面形状模仿电线贯通部21的外形状呈圆角梯形。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小径部34的内周与形成于电线贯通部21的外周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的小径部侧唇部35密合。如图9所示,小径部侧唇部35在电线贯通部21的外周面向外方突出,并且沿着电线贯通部21的圆周方向形成。通过使小径部侧唇部35与外侧支承部件17的小径部34的内周密合,从而外侧支承部件17的小径部34与橡胶塞15的电线贯通部21之间被密封。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外侧支承部件17的小径部34外嵌于橡胶塞15的电线贯通部21的状态下,小径部34向电线贯通部21的径向内方挤压电线贯通部21。由此,电线贯通部21从外方压缩。由此,形成于第1-第4贯通孔22D的内周的第1-第4电线侧唇部26D与第1-第4电线13A、13B、13C、13D各自的外周确实地密合。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外侧支承部件17在位于外侧支承部件17的开口方向相反侧的位置形成有底壁36。在底壁36以将底壁36贯通的方式形成有将第1电线13A、第2电线13B、第3电线13C、以及第4电线13D各自从外方支承部件17导出的第1导出孔37A、第2导出孔37B、第3导出孔37C、以及第4导出孔37D。
如图7所示,通过形成于外侧支承部件17的大径部30的橡胶塞用卡止部32和形成于橡胶塞15的护套外嵌部18的橡胶塞用被卡止部33进行卡止,从而进行橡胶塞15相对于外侧支承部件17的相对定位。由此,如图3以及图4所示,形成于橡胶塞15的第1-第4贯通孔22A、22B、22C、22D各自和形成于外侧支承部件17的第1-第4导出孔37A、37B、37C、37D各自匹配。详细说明的话,第1贯通孔22A和第1导出孔37A匹配,第2贯通孔22B和第2导出孔37B匹配,第3贯通孔22C和第3导出孔37C匹配,第4贯通孔22D和第4导出孔37D匹配。
(内侧支承部件16)
如图11-图13所示,内侧支承部件16为合成树脂制,具有位于护套14的外侧的基部40、以及从基部40向后方延伸而配置于护套14的内部的支承部41。在基部40贯通形成有供第1电线13A插通的第1导孔38A、供第2电线13B插通的第2导孔38B、供第3电线13C插通的第3导孔38C、以及供第4电线13D插通的第4导孔38D。
如图10所示,在橡胶塞15的内周形成有向内方突出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定位肋48。
在内侧支承部件16的基部40以从内侧支承部件16的外周凹陷的方式形成有供4个定位肋48各自嵌入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定位凹部49。形成于内侧支承部件16的4个定位凹部49各自形成于与形成于橡胶塞15的4个定位肋48各自对应的位置。
形成于橡胶塞15的内周的4个定位肋48各自和形成于内侧支承部件16的4个定位凹部49各自卡合。由此,内侧支承部件16以相对于橡胶塞15在内侧支承部件16的圆周方向上旋转被抑制的状态得以保持。由此,进行橡胶塞15和内侧支承部件16的相对定位。其结果,如图3以及图4所示,橡胶塞15的第1-第4贯通孔22A、22B、22C、22D各自和内侧支承部件16的第1-第4导孔38A、38B、38C、38D各自匹配。详细说明的话,第1贯通孔22A和第1导孔38A匹配,第2贯通孔22B和第2导孔38B匹配,第3贯通孔22C和第3导孔38C匹配,第4贯通孔22D和第4导孔38D匹配。
支承部41具有沿护套14的内侧向后方延伸的支承壁42。在支承部41配置于护套14的内部的状态下,支承壁42的外表面以沿着护套14的内表面的方式配置。护套14具有被夹于胶塞15的护套外嵌部18的内表面和支承壁42的外表面之间的部分。
形成于基部40的第1-第4导孔38A-38D连通地形成于支承部41。另外,形成于基部40的定位凹部49在支承部41的外表面向后方延长。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缆11的密封结构12具备:电缆11,用护套14包覆有第1-第4电线13A-13D,并且从护套14的端部14A导出第1-第4电线13A-13D;橡胶塞15,其外嵌于护套14的端部14A;以及内侧支承部件16,其具有支承部41,支承部41配置于护套14的端部14A的内侧。
根据上述的构成,外嵌于护套14的端部14A的橡胶塞15向内方挤压护套14的端部14A。此时,因为内侧支承部件16的支承部41配置于护套14的端部14A的内侧,所以护套14的端部14A被夹于橡胶塞15和支承部41之间,从而与橡胶塞15确实地密合。其结果,能够确实地密封护套14和橡胶塞15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41具有沿护套14的内侧延伸的支承壁42。
根据上述的构成,因为护套14被夹于支承壁42和橡胶塞15之间,所以能够确实地密封护套14和橡胶塞15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橡胶塞15外嵌有向内方挤压橡胶塞15的外侧支承部件17。
根据上述的构成,因为橡胶塞15被外侧支承部件17向内方挤压,所以护套14和橡胶塞15确实地密合。其结果,能够确实地密封护套14和橡胶塞15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缆11具备第1-第4电线13A-13D,从护套14的端部14A导出第1-第4电线13A-13D,橡胶塞15具有供第1-第4电线13A-13D分别插通的第1-第4贯通孔22A-22D。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对第1-第4电线13A-13D各自确实地进行防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支承部件16具有供第1-第4电线13A-13D分别插通的第1-第4导孔38A-38D,第1-第4导孔38A-38D各自和第1-第4贯通孔22A-22D各自配置于对应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使第1-第4电线13A-13D各自确实地插通到设置于橡胶塞15的第1-第4贯通孔22A-22D。由此,能够使第1-第4电线13A-13D的各自的外周和第1-第4贯通孔22A-22D的各自的内周确实地密合。其结果,能够使第1-第4电线13A-13D的密封性提高。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14-图15对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侧支承部件50具有基部51和向基部51的后方延伸的支承部52。如图15所示,支承部52通过从基部51的大致中央位置棒状地延伸而形成。
针对除了上述以外的构成,因为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所以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侧支承部件50配置于护套14的内侧的状态下,支承部52位于护套14的端部14A的内侧。由此,第1-第4电线22A-22D被支承部52向电缆11的径向外方挤压。由此,第1-第4电线22A-22D通过支承部52而从内侧间接地挤压护套14。其结果,因为橡胶塞15和护套14密合,所以能够使电缆11的密封性提高。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16-图24对将本说明书公开的密封部件70适用于电缆11的密封结构71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
如图16-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支承部件60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在外侧支承部件60的内表面沿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有2条定位肋61。定位肋61形成于对称的位置。
橡胶塞62具有:护套外嵌部63,其外嵌于电缆11的护套14;以及凸缘部64,其形成于护套外嵌部63的后端部。在护套外嵌部63的外表面突出地形成有多个唇部65。在橡胶塞62的外表面,在与定位肋61相对应的位置凹陷地形成有供定位肋61嵌入的定位凹部72。
在护套14的内侧配置有内侧支承部件66。内侧支承部件66为合成树脂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在内侧支承部件66沿轴向贯通地形成有供第1-第4电线22A-22D插通的插通孔67。
内侧支承部件66中的配置于护套14的内侧的部分成为支承部68。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68成为沿护套14的内表面形成的支承壁69。
如图18、以及图20-图22所示,护套14夹在支承壁69的外表面和橡胶塞62的内表面之间。由此,护套14和橡胶塞62之间的密封性提高。
针对上述以外的构成,因为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所以针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简易的构成,而使护套14和橡胶塞62之间的密封性提高。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为根据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被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被配置于电缆11的多根电线也可以是1根-3根或者5根以上。
(2)多根电线采用包括具有2种外径尺寸的电线的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包括具有3种以上的外径尺寸的电线的构成。
(3)多根电线的外径尺寸也可以均相同。
(4)电线可以采用屏蔽电线。另外,电线也可以采用具备由多个金属细线捻合而成的芯线的绞线,另外,还可以采用将金属棒材作为芯线的所谓的单芯线。如此,作为电线,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任意的电线。
(5)电缆11可以采用所谓的厚橡胶软电缆,另外,也可以采用多根电线的外周被屏蔽层包围的多芯屏蔽电线。如此,作为电缆11,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任意的电缆11。
(6)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部件10或者密封结构12,对水、油、有机溶剂等、能够根据需要对任意的液体进行密封。
附图标记说明
10:密封部件
11:电缆
12:密封结构
13A:第1电线
13B:第2电线
13C:第3电线
13D:第4电线
14:护套
15、62:橡胶塞
16、50、66:内侧支承部件
17、60:外侧支承部件
22A:第1贯通孔
22B:第2贯通孔
22C:第3贯通孔
22D:第4贯通孔
38A:第1导孔
38B:第2导孔
38C:第3导孔
38D:第4导孔
41、52、68:支承部
42、69:支承壁

Claims (10)

1.一种电缆的密封结构,其具备:
电缆,其中,电线被护套包裹,并且从所述护套的端部导出所述电线;
橡胶塞,其外嵌于所述护套的端部;以及
内侧支承部件,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配置于所述护套的端部的内侧,
所述电缆具备多根所述电线,多根所述电线从所述护套的端部导出,
所述内侧支承部件具有供多个所述电线各自插通的多个导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的密封结构,其中,
所述支承部具有沿着所述护套的内侧延伸的支承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的密封结构,其中,
在所述橡胶塞外嵌有外侧支承部件,该外侧支承部件向内方挤压所述橡胶塞。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的密封结构,其中,
所述橡胶塞具有供多个所述电线各自插通的多个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的密封结构,其中,
所述多个导孔各自和所述多个贯通孔各自配置于对应的位置。
6.一种密封部件,安装于电缆,在该电缆中,电线被护套包裹,并且从所述护套的端部导出所述电线,所述密封部件具备:
橡胶塞,其外嵌于所述护套的端部;以及
内侧支承部件,其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配置于所述护套的端部的内侧,
所述电缆具备多根所述电线,多根所述电线从所述护套的端部导出,
所述内侧支承部件具有供多个所述电线各自插通的多个导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
所述支承部具有沿着所述护套的内侧延伸的支承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
在所述橡胶塞外嵌有外侧支承部件,该外侧支承部件向内方挤压所述橡胶塞。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
所述橡胶塞具有供多根所述电线各自插通的多个贯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
所述多个导孔各自和所述多个贯通孔各自配置于对应的位置。
CN201680065054.3A 2015-11-12 2016-11-11 电缆的密封结构以及密封部件 Active CN1083527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1876 2015-11-12
JP2015221876A JP6458710B2 (ja) 2015-11-12 2015-11-12 ケーブルのシール構造、及びシール部材
PCT/JP2016/083470 WO2017082376A1 (ja) 2015-11-12 2016-11-11 ケーブルのシール構造、及びシール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2700A CN108352700A (zh) 2018-07-31
CN108352700B true CN108352700B (zh) 2021-01-05

Family

ID=58695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5054.3A Active CN108352700B (zh) 2015-11-12 2016-11-11 电缆的密封结构以及密封部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8078B2 (zh)
EP (1) EP3376620B1 (zh)
JP (1) JP6458710B2 (zh)
CN (1) CN108352700B (zh)
WO (1) WO20170823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9672B2 (ja) * 2015-12-22 2018-12-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ケーブルの保持構造
JP2019220248A (ja) * 2018-06-15 2019-12-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多芯電線の防水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36250A1 (de) * 1985-10-11 1987-04-16 Minnesota Mining & Mfg Kabelendverschluss fuer papierisolierte dreileiter-mittelspannungskabel
GB2233838A (en) * 1989-06-30 1991-01-16 Hawke Cable Glands Ltd Cable glands
JPH0822862A (ja) * 1994-07-07 1996-01-23 Yazaki Corp 防水ゴム栓
JPH10223304A (ja) * 1997-01-31 1998-08-21 Whitaker Corp:The 防水型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3267240B2 (ja) * 1998-05-11 2002-03-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US6341983B1 (en) * 2000-04-05 2002-01-2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o-molded seal and strain relief for automotiv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JP2001345143A (ja) * 2000-05-31 2001-12-14 Yazaki Corp 防水栓の固定構造
JP2002324621A (ja) * 2001-04-24 2002-11-08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3804483B2 (ja) * 2001-05-18 2006-08-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4214898B2 (ja) * 2003-11-27 2009-01-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4259453B2 (ja) * 2004-10-29 2009-04-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DE102004063083B4 (de) * 2004-12-28 2014-10-30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elektrischer Anschlusskabel
SG127773A1 (en) * 2005-06-01 2006-12-29 Mea Technologies Pte Ltd Waterproof connector
PL2005530T3 (pl) * 2006-03-22 2013-03-29 Fci Automotive Holding Uszczelnione złącze elektryczne
CN2912052Y (zh) * 2006-06-01 2007-06-13 营口三桂管业有限公司 多芯电缆接头
CN101494368B (zh) * 2009-03-04 2010-12-08 于建新 缆线护套防水塑料密封件
CN201422000Y (zh) * 2009-03-28 2010-03-10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的铠装电缆端接结构
JP2011142729A (ja) * 2010-01-06 2011-07-21 Hitachi Cable Ltd ケーブル付回路部品のモールド内端末構造及びモールド内端末処理方法
CN101847857B (zh) * 2010-05-14 2012-06-27 苏州工业园区宝优际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密封电缆连接器
CN102013650A (zh) * 2010-10-26 2011-04-13 博爱县电业公司 一种电缆进户器
WO2012105075A1 (ja) * 2011-02-03 2012-08-0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細径同軸ケーブル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82924A (ja) * 2011-03-02 2012-09-2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線間止水用のホットメルトブロックおよび該ホットメルトブロックを用いた多芯ケーブルの端末止水方法ならびに端末止水構造
JP5757219B2 (ja) 2011-10-28 2015-07-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部材
US8979590B2 (en) * 2012-07-26 2015-03-17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Llc Cable gland for electrical cable fit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76620A1 (en) 2018-09-19
JP6458710B2 (ja) 2019-01-30
WO2017082376A1 (ja) 2017-05-18
JP2017093185A (ja) 2017-05-25
US20180316174A1 (en) 2018-11-01
US10148078B2 (en) 2018-12-04
EP3376620B1 (en) 2021-09-01
EP3376620A4 (en) 2019-02-20
CN108352700A (zh) 2018-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62709B2 (ja) シール部材、及び多芯ケーブルのシール構造
JP5862710B2 (ja) シール部材
CN108432074B (zh) 多芯电缆的密封结构以及橡胶栓
US8808012B2 (en) Shield connector
US9735561B2 (en) Explosion-proof cable connecting assembly
US20140235104A1 (en) Shield connector structure
CN108370146B (zh) 多芯电缆的密封结构
JP7017121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7251350B (zh) 多芯电缆的密封结构
CN108292834B (zh) 电缆的保持结构
CN108352700B (zh) 电缆的密封结构以及密封部件
US10256577B2 (en) Connector
WO2016104242A1 (ja) 多芯ケーブルのシール構造、及び、シール部材
CN110392966B (zh) 连接器的防水结构
JP6376107B2 (ja) シール部材、及び多芯ケーブルのシール構造
WO2016104241A1 (ja) 多芯ケーブルのシール構造
EP2768080A1 (en) Sealing-member-equipped shielded cable
JP2019102209A (ja) 端子付き電線、防水スリーブ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の防水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