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0707B - 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0707B
CN108350707B CN201680018705.3A CN201680018705A CN108350707B CN 108350707 B CN108350707 B CN 108350707B CN 201680018705 A CN201680018705 A CN 201680018705A CN 108350707 B CN108350707 B CN 108350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handle link
restricting
wire member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87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0707A (zh
Inventor
木村俊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50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0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0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0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8Mounting of individual lock elements in the lock, e.g. le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2Opera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handles, sill buttons or lock knobs and the lock uni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锁装置(10a),在壳体(21)的内部能旋转地配置有手柄连杆(22),所述手柄连杆(22)将与车门的门把手(2)之间连动的第一金属线构件(30)的卡合端部(31)卡合,当将门把手(2)向打开车门的方向操作时,所述手柄连杆(22)从常态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壳体(21)具备限制构件(25),所述限制构件通过将与卡合端部(31)卡合前的手柄连杆(22)配置在以所述常态位置为基准、开放位置相反侧的限制位置,限制所述手柄连杆向常态位置旋转,而当手柄连杆(22)与卡合端部(31)卡合并且第一金属线构件(30)的卡合端部(31)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与门把手(2)卡合时,所述限制构件容许手柄连杆(22)配置在常态位置。

Description

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上装载的门锁装置在壳体的内部配置有卡锁机构,并且以能旋转的方式配置有手柄连杆和锁杆,用以切换卡锁机构的状态。手柄连杆上卡合有使其与门把手之间连动的金属线构件,锁杆上卡合有使其与锁捏手之间连动的金属线构件。
在这种门锁装置中,利用锁捏手的操作将锁杆配置在解锁位置,当从所述状态操作门把手时,通过手柄连杆移动到开放位置、卡锁机构切换到解锁状态,关闭的车门能被打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114598号
在金属线构件上,金属线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手柄连杆、锁杆卡合的卡合端部。卡合端部是比金属线外形尺寸更大的构件,存在圆柱状、球体状或者弯曲成曲柄状等各种各样的形状。另一方面,手柄连杆和锁杆等的操作杆上,设有与采用的金属线构件的卡合端部对应形状的卡合承接部,通过将卡合端部安装到卡合承接部上,使金属线构件成为被卡合的状态。
可是,在被金属线构件卡合前的状态下,手柄连杆在壳体的内部围绕自身的旋转轴的轴心旋转自如。即,在被金属线构件卡合前的状态下,手柄连杆能通过旋转改变位置。
因此,当将金属线构件的卡合端部安装到手柄连杆的卡合承接部时,手柄连杆会旋转后改变位置,结果,使金属线构件的卡合端部难以与手柄连杆卡合,最后有可能使组装作业复杂化。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通过使打开金属线构件的卡合端部与手柄连杆容易卡合、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简化的门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在壳体的内部能旋转地配置有手柄连杆,所述手柄连杆将与车门的门把手之间连动的、打开金属线构件的卡合端部卡合,当将所述门把手向打开所述车门的方向操作后,借助所述打开金属线构件,所述手柄连杆从常态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所述壳体具备限制构件,所述限制构件通过将与所述卡合端部卡合前的所述手柄连杆配置在以所述常态位置为基准、所述开放位置相反侧的限制位置,限制所述手柄连杆向所述常态位置旋转,而当所述手柄连杆与所述卡合端部卡合并且所述打开金属线构件的所述卡合端部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门把手卡合时,所述限制构件容许所述手柄连杆从所述限制位置旋转到所述常态位置,所述限制构件具备与构成所述壳体的箱体基部连续设置的限制凸起部,所述限制凸起部用于限制所述手柄连杆以从所述限制位置朝向所述常态位置的方式旋转。
此外,在上述门锁装置中,当所述手柄连杆与所述卡合端部卡合并且所述打开金属线构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门把手卡合时,所述限制凸起部通过弹性变形、容许所述手柄连杆从所述限制位置移动到所述常态位置。
此外,在上述门锁装置中,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能旋转地配置有锁杆,所述锁杆将与所述车门的锁捏手之间连动的、锁止金属线构件的卡合端部卡合,当操作所述锁捏手后,所述锁杆借助所述锁止金属线构件移动,所述壳体形成有操作用开口,通过所述操作用开口,从外部能将所述手柄连杆和所述锁杆与各自的金属线构件的卡合端部卡合。
此外,在上述门锁装置中,还具备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设置在构成所述车门的、内板的车辆内侧,使所述打开金属线构件与所述锁止金属线构件保持彼此不交叉地延伸的状态。
按照本发明,设置在壳体上的限制构件,通过将与打开金属线构件的卡合端部卡合前的手柄连杆配置在限制位置、限制其向常态位置旋转,所以在手柄连杆上安装打开金属线构件时,可以限制手柄连杆旋转。因此,能够使打开金属线构件的卡合端部与手柄连杆容易地卡合,从而能使组装作业简化。特别是用自动设备使打开金属线构件的卡合端部与手柄连杆卡合时,能提高组装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后门锁装置)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前门锁装置)的说明图。
图3是从车辆后方观察图1所示的后门锁装置的后门锁机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在图3所示的后门锁机构中将盖构件取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从车辆前方观察图1所示的后门锁装置的后门锁机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在构成图3~图5所示的后门锁机构的壳体的主箱上安装了手柄连杆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在构成图6所示的后门锁机构的壳体的主箱上安装了手柄连杆和锁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手柄连杆配置在限制位置时的说明图。
图9是在图7所示的后门锁机构中,安装了副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1是表示图6所示的手柄连杆和金属线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0-2是表示图10-1所示的手柄连杆和金属线构件相互卡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将第一后金属线构件的另一端部与门把手卡合时的说明图。
图12-1是表示图7所示的锁杆和金属线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2是表示图12-1所示的锁杆和金属线构件相互卡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从车辆后方观察图2所示的前门锁装置的前门锁机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14是在图13所示的前门锁机构中将盖构件取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从车辆前方观察图2所示的前门锁装置的前门锁机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图13~图15所示的前门锁机构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图16所示的手柄连杆配置在限制位置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是分别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说明图。这里例示的门锁装置,采用车辆的左右分别具备前后两个侧门的四轮汽车为对象,图1例示了配置在车辆右侧的后方的、前方合页安装在后门上的装置,图2例示了配置在车辆右侧的前方的、前方合页安装在前门上的装置。以下,首先说明安装在图1所示的后门上的门锁装置(以下也称后门锁装置)10a。
后门锁装置10a具备后门锁机构20和后金属线保持构件(保持构件)50。
图3~图5分别以图1所示的后门锁装置10a的后门锁机构20为中心进行图示。各图中记述的箭头,在后门锁装置10a安装于关闭的后门上的状态下表示车辆的上下前后,U代表车辆上方,L代表车辆下方,F代表车辆前方,R代表车辆后方。
如图1所示,后门锁机构20安装在构成后门的、后内板1的车辆外侧。在所述后门锁机构20中,由主箱21A和用于覆盖主箱21A面向车辆内侧的部分的副箱21B构成壳体21。主箱21A一体形成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箱体基部21Aa;以及在箱体基部21Aa的车辆后方侧向车辆内侧弯曲延伸的卡锁保持部(未图示)。
卡锁保持部用于将卡锁单元23等保持在面向车辆后方的部位上。卡锁单元23是具备卡锁23a和棘轮23b(参照图6和图7)的一般性构件,在锁止销进入槽21Ac沿车辆内外方向大体水平延伸、且向车辆内侧开口的姿势下,卡锁单元23安装在主箱21A的卡锁保持部上。
在所述卡锁单元23中,通过关闭后门、车辆的锁止销(未图示)经过后内板1上形成的开口(未图示)进入锁止销进入槽21Ac后,卡锁23a成为卡锁状态,并且利用与卡锁23a卡合的棘轮23b、阻止锁止销向脱离方向的移动,使后门保持在关闭的状态。当从所述状态使棘轮23b向解锁方向旋转时,由于与卡锁23a的卡合状态被解除,锁止销向脱离方向的移动被容许,因此能将后门打开。
另一方面,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主箱21A的箱体基部21Aa上,面向室内侧的面上配置有内侧手柄连杆(手柄连杆)22和锁杆24。上述内侧手柄连杆22和锁杆24,都收容在主箱21A与副箱21B之间的、壳体21的收容空间中。
如图6所示,内侧手柄连杆22具有连动臂部22a和作用臂部22b,内侧手柄连杆22以能借助沿车辆内外方向的支承轴22A旋转的方式,配置在箱体基部21Aa的、位于车辆下方侧的部分上。另外,内侧手柄连杆22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处于常态位置,并能通过从所述常态位置逆时针旋转移动到开放位置。以下,以所述常态位置为基准、说明内侧手柄连杆22。
内侧手柄连杆22的连动臂部22a,从支承轴22A朝向车辆上方延伸。所述连动臂部22a的延伸端部上设有单一运动推压部22c,并且在比单一运动推压部22c略微接近支承轴22A的部分上设有安装孔(卡合承接部)22d。
单一运动推压部22c从连动臂部22a朝向车辆外侧大体呈直角弯曲。所述单一运动推压部22c从连动臂部22a向车辆前方突出后,朝向下方大体U状弯曲。
安装孔22d用于安装后述第一后金属线构件(打开金属线构件)30的第一卡合端部31,沿车辆内外方向贯穿连动臂部22a。
如图6所示,内侧手柄连杆22的作用臂部22b,在连动臂部22a上从位于支承轴22A与安装孔22d之间的部分朝向车辆后方延伸后,朝向后方向下倾斜延伸,作用臂部22b的延伸端部上设有连杆推压部22e,并且在比连杆推压部22e略微接近连动臂部22a的部分上设有限制片部22f。
连杆推压部22e从作用臂部22b朝向车辆内侧大体呈直角弯曲。所述连杆推压部22e从作用臂部22b向车辆上方突出后,朝向车辆前方向下弯曲。
限制片部22f是在比连杆推压部22e略微接近连动臂部22a的部分上形成的舌片状部分,所述限制片部22f以随着朝向车辆前方、逐渐向车辆下方倾斜的方式突出。
上述箱体基部21Aa上的、内侧手柄连杆22的附近,设有后限制构件25。后限制构件25具备后限制凸起部251和后限制突起部252。
后限制凸起部251与箱体基部21Aa的车辆下方侧的边缘部连续设置,从箱体基部21Aa朝向车辆内侧突出。所述后限制凸起部251的车辆上方侧的端部上,设有朝向车辆后方侧突出的后限制作用部251a。
后限制突起部252在比后限制凸起部251靠车辆上方侧,从箱体基部21Aa朝向车辆内侧突出。
这种后限制构件25将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安装前的内侧手柄连杆22、如下所述配置在从常态位置顺时针旋转后的限制位置上。
当将处于常态位置的内侧手柄连杆22顺时针旋转时,通过所述内侧手柄连杆22的限制片部22f抵接并按压后限制凸起部251的后限制作用部251a,使后限制作用部251a弹性变形。这样,如图8所示,限制片部22f位于后限制作用部251a的车辆下方侧。此时,内侧手柄连杆22的一部分通过箱体基部21Aa上形成的开口21Aa-1、21Aa-2露出到外部。而且,由于内侧手柄连杆22的作用臂部22b的、车辆前方侧的边缘部的一部分22b1与后限制突起部252抵接,所以内侧手柄连杆22向顺时针的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
即,由于限制片部22f位于后限制作用部251a的车辆下方侧,因此通过内侧手柄连杆22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并且通过作用臂部22b的一部分22b1与后限制突起部252抵接、向顺时针的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内侧手柄连杆22被配置在限制位置上。
换句话说,后限制构件25在利用后限制凸起部251限制内侧手柄连杆22向逆时针的方向旋转的同时,利用后限制突起部252限制内侧手柄连杆22向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将内侧手柄连杆22配置在以常态位置作为基准、与开放位置相反侧的限制位置上。
如图9所示,内侧手柄连杆22的安装孔22d,通过设置在副箱21B上的操纵杆操作用开口21B-1露出到壳体21外部。这里操纵杆操作用开口21B-1是缺口,用于在内侧手柄连杆22的连动臂部22a上将形成有安装孔22d的部分露出到壳体21的外部。
如图10-1所示,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与设置在后门的后内板1的车辆内侧的门把手(参照图1)2之间连动,被外皮33覆盖的金属线32的突出端部上具备第一卡合端部31。如上所述,由于后门锁机构20设置在后内板1的车辆外侧,所以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穿过后内板1上形成的孔部4。
第一卡合端部31构成曲柄状,其外径尺寸大于金属线32的外径尺寸。即,第一卡合端部31包括:沿金属线32的端部延伸的基部31a;从基部31a大体呈直角方向延伸的插通部31b;以及从插通部31b沿金属线32的延伸方向大体呈直角方向延伸的插入端部31c。插通部31b形成能够与连动臂部22a上形成的安装孔22d嵌合的外径。所述第一卡合端部31通过在适当变更金属线32的延伸方向的同时、从插入端部31c依次插入连动臂部22a的安装孔22d,将插通部31b配置在安装孔22d中,如图10-2所示,保持与内侧手柄连杆22的连动臂部22a卡合的状态。
这样,使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的第一卡合端部31与内侧手柄连杆22的连动臂部22a卡合后,若将所述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的另一端部34(参照图1)与门把手2卡合,则因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的长度的关系,内侧手柄连杆22从限制位置逆时针旋转。
用图11具体说明上述情况。通过将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的另一端部34与门把手2卡合、使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的另一端部34侧的固定部36固定在规定的部位后,所述固定部36与另一端部34的长度L1,大于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的第一卡合端部31、与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的第一卡合端部31侧的固定部35的长度L2。因此,内侧手柄连杆22被牵拉并从限制位置逆时针旋转。
这样,通过后限制作用部251a被限制片部22f按压后弹性变形,后限制构件25容许内侧手柄连杆22被配置在常态位置。即,内侧手柄连杆22配置在图6所示的常态位置。
锁杆24具有操作杆基部24a和连动臂部24b,借助沿车辆内外方向的支承轴24A,能旋转配置在比内侧手柄连杆22的单一运动推压部22c靠车辆上方且在车辆后方的部分上。另外,锁杆24在图7所示的状态是顺时针旋转到底的解锁位置,且能从所述解锁位置逆时针旋转后移动到锁定位置。以下,以所述解锁位置为基准说明锁杆24。
锁杆24的操作杆基部24a,具有单一运动受压部24c,且呈以支承轴24A为中心、向车辆上方展开的大体扇形状。
单一运动受压部24c在操作杆基部24a的、位于车辆前方侧的部分上,通过在与箱体基部21Aa相对的面上形成凹入部而构成。当锁杆24配置在解锁位置时,即使内侧手柄连杆22从常态位置旋转到开放位置,所述单一运动受压部24c也不会与单一运动推压部22c抵接。另一方面,当锁杆24配置在锁定位置时,在内侧手柄连杆22从常态位置旋转到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单一运动受压部24c可以和单一运动推压部22c抵接。
如图7所示,锁杆24的连动臂部24b,从支承轴24A朝向车辆下方延伸,连动臂部24b的延伸端部上具有卡合承接部24d。卡合承接部24d是用于安装第二后金属线构件(锁止金属线构件)40的、第二卡合端部41的部分,呈朝向车辆内侧开口的大致半球状的凹入状,并且开口边缘部上具有圆筒状的筒状突起24e。卡合承接部24d的筒状突起24e的、成为车辆前方的部分上设有缺口,以供第二后金属线构件40的金属线42通过。从图7可知,相对于在内侧手柄连杆22的连动臂部24b上设有安装孔22d的部分、在锁杆24的连动臂部24b上设有卡合承接部24d的部分位于车辆内侧,且卡合承接部24d设在比安装孔22d靠车辆下方。
如图9所示,锁杆24的卡合承接部24d通过副箱21B上设置的锁杆操作用开口21B-2、向壳体21的外部露出。这里锁杆操作用开口21B-2是缺口,用以使锁杆24的连动臂部24b上的卡合承接部24d向壳体21的外部露出。
第二后金属线构件40与设置在后门的后内板1的车辆内侧且比门把手2靠车辆上方的锁捏手3(参照图1)之间连动,如图12-1所示,被外皮43覆盖的、金属线42的突出端部具备第二卡合端部41。如上所述,由于后门锁机构20设置在后内板1的车辆外侧,所以第二后金属线构件40穿过后内板1上形成的孔部4。
第二卡合端部41是外形尺寸比金属线42大的球体状部分,具有插入卡合承接部24d的内部时不容易脱落的外径。如图12-2所示,如果将所述第二卡合端部41插入锁杆24的卡合承接部24d,则第二后金属线构件40保持与连动臂部24b卡合的状态。
如图3~图5所示,在副箱21B的设有操纵杆操作用开口21B-1和锁杆操作用开口21B-2的部分上,且在成为车辆前方侧的部分上分别设有用于保持后金属线构件30、40的外皮33、43的安装台21B-3,并且在覆盖各个操作用开口21B-1、21B-2和安装台21B-3的部位上设有盖构件21C。
如图1所示,后金属线保持构件50设在后门的后内板1的车辆内侧。所述后金属线保持构件50例如由夹子等构成,设置在与门把手2和锁捏手3大体相同高度水平上。这种后金属线保持构件50在门把手2和锁捏手3与其自身之间,以使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和第二后金属线构件40彼此不交叉地延伸的状态、大致平行地保持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和第二后金属线构40。
如上所述,由于锁捏手3设置在比门把手2靠车辆上方,锁杆24的卡合承接部24d设置在比内侧手柄连杆22的、设有安装孔22d的部分靠车辆下方,因此后金属线保持构件50通过在门把手2和锁捏手3与自身之间、以使其彼此不交叉地延伸的方式保持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和第二后金属线构件40,从而使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与第二后金属线构件40在后内板1的车辆外侧交叉。
在以上说明的后门锁装置10a中,如果从后门关闭的状态操作门把手2,则借助第一后金属线构件30、内侧手柄连杆22以支承轴22A为中心从常态位置向开放位置旋转,在锁杆24配置在解锁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内侧手柄连杆22的旋转力借助多个操作杆组传递到卡锁单元23,所述卡锁单元23被解锁操作,所以能够打开后门。
另一方面,操作锁捏手3、使锁杆24移动到锁定位置时,即使通过操作门把手2、使内侧手柄连杆22从常态位置向开放位置旋转,内侧手柄连杆22的旋转力也不会借助多个操作杆组传递到卡锁单元23,所述卡锁单元23不会被解锁操作。因此,卡锁单元23持续卡锁状态,后门保持关闭。
接着,说明安装在图2所示的前门上的门锁装置(以下也称前门锁装置)10b。
前门锁装置10b具备前门锁机构60和前金属线保持构件(保持构件)90。
图13~图15分别以图2所示的前门锁装置10b的前门锁机构60为中心表示。各个图中记述的箭头,表示前门锁装置10b安装在关闭的前门的状态下的、车辆的上下前后,U代表车辆上方,L代表车辆下方,F代表车辆前方,R代表车辆后方。
如图2所示,前门锁机构60安装在构成前门的、前内板5的车辆外侧。所述前门锁机构60中的壳体61,具备主箱61A以及覆盖主箱61A的、面向车辆内侧的部分的副箱61B。主箱61A上一体形成: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箱体基部61Aa;以及在箱体基部61Aa的车辆后方侧上、向车辆内侧弯曲延伸的卡锁保持部(未图示)。
卡锁保持部将卡锁单元63等保持在面向车辆后方的部位上。卡锁单元63是具备卡锁63a和棘轮63b(参照图16)的一般性构件,卡锁单元63以使锁止销进入槽61Ac沿车辆内外方向大体水平延伸、且向车辆内侧开口的姿势安装在主箱61A的卡锁保持部上。
在所述卡锁单元63中,通过关闭前门、车辆的锁止销(未图示)经过前内板5上形成的开口(未图示)进入锁止销进入槽61Ac后,卡锁63a成为卡锁状态,并且利用与卡锁63a卡合的棘轮63b、阻止锁止销向脱离方向的移动,使前门保持关闭的状态。若将棘轮63b从所述状态向解锁方向旋转,则由于与卡锁63a的卡合状态被解除,锁止销向脱离方向的移动被容许,所以能打开前门。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主箱61A的箱体基部61Aa的、面向室内侧的面上配置有内侧手柄连杆(手柄连杆)62和锁杆64。上述内侧手柄连杆62和锁杆64,都收容在主箱61A与副箱61B之间的、壳体61的收容空间中。
图16所示的内侧手柄连杆62和锁杆64,尽管与构成后门锁装置10a的内侧手柄连杆22和锁杆24形状等不同,但是发挥相同的功能。因此,以下简单说明前门锁装置10b的内侧手柄连杆62和锁杆64的结构。
如图16所示,内侧手柄连杆62借助沿车辆内外方向的支承轴62A,能旋转地配置在箱体基部61Aa的、位于车辆下方侧的部分上。另外,内侧手柄连杆62在图16所示的状态是常态位置,并能从所述常态位置顺时针旋转后移动到开放位置。以下,以所述常态位置为基准、说明内侧手柄连杆62。
内侧手柄连杆62呈从支承轴62A朝向车辆下方且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形状,并设有安装孔(卡合承接部)62a(参照图17)和限制片部62b。
安装孔62a用于安装后述第一前金属线构件(打开金属线构件)70的第一卡合端部71,沿车辆内外方向贯穿内侧手柄连杆62。
限制片部62b是在比安装孔62a靠车辆下方侧的部分上,朝向车辆下方突出形成的舌片状部分。
这里,上述箱体基部61Aa上的内侧手柄连杆62的附近,设有前限制构件65。前限制构件65具备前限制凸起部651和前限制突起部652。
前限制凸起部651在箱体基部61Aa的车辆下方侧的边缘部上连续设置,是从箱体基部61Aa朝向车辆内侧突出的部分。所述前限制凸起部651的车辆上方侧的端部上,设有朝向车辆后方侧突出的前限制作用部651a。
前限制突起部652是在比前限制凸起部651靠车辆上方侧且靠车辆前方侧上,从箱体基部61Aa朝向车辆内侧突出的部分。
这种前限制构件65将第一前金属线构件70安装前的内侧手柄连杆62、如下所述配置在从常态位置逆时针旋转后的限制位置。
当使处于常态位置的内侧手柄连杆62逆时针旋转时,通过所述内侧手柄连杆62的限制片部62b抵接并按压前限制凸起部651的前限制作用部651a,使前限制作用部651a弹性变形。这样,如图17所示,限制片部62b位于前限制作用部651a的车辆后方侧。此时,内侧手柄连杆62的一部分通过箱体基部61Aa上形成的开口61Aa-1向外部露出。而且,由于内侧手柄连杆62的车辆下方侧的边缘部的一部分62c与前限制突起部652抵接,所以内侧手柄连杆62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
即,因限制片部62b位于前限制作用部651a的车辆后方侧所以内侧手柄连杆62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同时,通过一部分62c与前限制突起部652抵接、内侧手柄连杆62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从而配置在限制位置上。
换句话说,通过利用前限制凸起部651限制内侧手柄连杆6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利用前限制突起部652限制内侧手柄连杆6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前限制构件65将内侧手柄连杆62配置在以常态位置为基准、与开放位置相反侧的限制位置上。
如图14所示,内侧手柄连杆62的安装孔62a,通过副箱61B上设置的操作用开口61B-1向壳体61的外部露出。
第一前金属线构件70与设置在前门的前内板5的、车辆内侧的门把手6(参照图2)之间连动,被外皮73覆盖的、金属线72的突出端部上具备第一卡合端部71。如上所述,由于前门锁机构60设置在前内板5的车辆外侧,所以第一前金属线构件70穿过前内板5上形成的孔部8。
第一卡合端部71构成曲柄状,其外径尺寸大于金属线72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一卡合端部71通过在适当变更金属线72的延伸方向的同时依次插入安装孔62a,保持与内侧手柄连杆62卡合的状态。
如此将第一前金属线构件70的第一卡合端部71与内侧手柄连杆62卡合后,使所述第一前金属线构件70的另一端部74(参照图2)与门把手6卡合时,因第一前金属线构件70的长度的关系,内侧手柄连杆62从限制位置顺时针旋转。
这样,通过前限制作用部651a被限制片部62b按压后弹性变形,前限制构件65容许内侧手柄连杆62配置在常态位置。即,内侧手柄连杆62被配置到图16所示的常态位置。
锁杆64借助沿车辆内外方向的支承轴64A、能旋转地配置在比内侧手柄连杆62靠车辆上方且靠车辆前方的部分上。所述锁杆64具有卡合承接部64a,能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以支承轴64A为中心旋转移动。
卡合承接部64a用于安装第二前金属线构件(锁止金属线构件)80的第二卡合端部81,呈朝向车辆内侧开口的大体半球状的凹入状,并且开口边缘部上具有圆筒状的筒状突起64b。卡合承接部64a的筒状突起64b的、成为车辆前方的部分上设有缺口,用以供第二前金属线构件80的金属线82通过。
锁杆64的卡合承接部64a和安装孔62a同样,通过上述操作用开口61B-1向壳体61的外部露出。
第二前金属线构件80与设置在前门的前内板5的车辆内侧且比门把手2靠车辆上方的锁捏手7(参照图2)之间连动,被外皮83覆盖的、金属线82的突出端部上具备第二卡合端部81。如上所述,由于前门锁机构60设置在前内板5的车辆外侧,所以第二前金属线构件80穿过前内板5上形成的孔部8。
第二卡合端部81是比金属线82外形尺寸更大的球体状部分,具有在插入卡合承接部64a的内部时不容易脱落的外径。如果将所述第二卡合端部81插入锁杆64的卡合承接部64a,则第二前金属线构件80保持与连动臂部24b卡合的状态。这里,前门锁机构60中的、第一前金属线构件70与第二前金属线构件80的位置关系为,第一前金属线构件70比第二前金属线构件80位于车辆上方侧。
如图13~图15所示,在副箱61B的设有操作用开口61B-1的部分上,成为车辆前方侧的部分上分别设有用于保持前金属线构件70、80的外皮73、83的安装台61B-2,并且覆盖操作用开口61B-1和安装台61B-2的部位上设有盖构件61C。
如图2所示,前金属线保持构件90设在前门的前内板5的车辆内侧。所述前金属线保持构件90例如由夹子等构成。这种前金属线保持构件90在门把手6和锁捏手7与自身之间,使第一前金属线构件70与第二前金属线构件80保持彼此不交叉地延伸的状态。
如上所述,由于锁捏手7设置在比门把手6靠车辆上方,在前门锁机构60中第一前金属线构件70比第二前金属线构件80位于车辆上方侧,因而通过前金属线保持构件90在门把手6和锁捏手7与自身之间、使第一前金属线构件70与第二前金属线构件80保持彼此不交叉地延伸的状态,从而使第一前金属线构件70与第二前金属线构件80在前内板5的车辆外侧交叉。
在以上说明的这种前门锁装置10b中,如果从前门关闭的状态操作门把手6,则借助第一前金属线构件70、内侧手柄连杆62以支承轴62A为中心从常态位置向开放位置旋转,当锁杆64配置在解锁位置时,内侧手柄连杆62的旋转力借助多个操作杆组传递到卡锁单元63、使所述卡锁单元63被解锁操作,因此可以打开前门。
另一方面,操作锁捏手7、使锁杆64移动到锁定位置后,即使操作门把手6、使内侧手柄连杆62从常态位置向开放位置旋转,内侧手柄连杆62的旋转力也不会借助多个操作杆组向卡锁单元63传递,所述卡锁单元63不会被解锁操作。因此,卡锁单元63持续卡锁状态,前门保持关闭。
按照具有上述结构的门锁装置(后门锁装置10a和前门锁装置10b),由于设置在壳体21、61上的限制构件(后限制构件25和前限制构件65),将与第一金属线构件30、70的卡合端部31、71卡合前的内侧手柄连杆22、62配置在限制位置,以限制其向常态位置旋转,所以在内侧手柄连杆22、62上安装第一金属线构件30、70时,可以限制内侧手柄连杆22、62旋转。因此,能够使第一金属线构件30、70的卡合端部31、71容易地与内侧手柄连杆22、62卡合,从而可以简化组装作业。特别是采用未图示的自动设备将第一金属线构件30、70的卡合端部31、71与内侧手柄连杆22、62卡合时,能提高组装速度。
此外按照上述门锁装置,由于设置在构成车门的内板1、5的车辆内侧的保持构件50、90在门把手2、6和锁捏手3、7与自身之间、使第一金属线构件30、70与第二金属线构件40、80保持彼此不交叉地延伸的状态,所以能够使第一金属线构件30、70与第二金属线构件40、80在内板1、5的车辆外侧交叉,当从车辆内侧向内板1、5安装车门内饰时,不用担心上述第一金属线构件30、70和第二金属线构件40、80阻碍车门内饰的安装。即,可以向内板1、5顺利安装车门内饰。
以上,具体说明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壳体21、61上的限制构件(后限制构件25和前限制构件65)被内侧手柄连杆22、62的端部按压时产生弹性变形,但是在本发明中,限制构件也可以例如以能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壳体上,通过旋转来限制手柄连杆或将手柄连杆配置在常态位置。此外,不限于弹性变形,也可以是塑性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 后内板
2 门把手
3 锁捏手
5 前内板
6 门把手
7 锁捏手
10a 后门锁装置
10b 前门锁装置
20 后门锁机构
21 壳体
21B-1 操纵杆操作用开口
21B-2 锁杆操作用开口
22 内侧手柄连杆(手柄连杆)
22a 连动臂部
22d 安装孔(卡合承接部)
22f 限制片部
23 卡锁单元
24 锁杆
24d 卡合承接部
25 后限制构件
251 后限制凸起部
251a 后限制作用部
252 后限制突起部
30 第一后金属线构件(打开金属线构件)
31 第一卡合端部
40 第二后金属线构件(锁止金属线构件)
41 第二卡合端部
50 后金属线保持构件(保持构件)
60 前门锁机构
61 壳体
61B-1 操作用开口
62 内侧手柄连杆(手柄连杆)
62a 安装孔(卡合承接部)
62b 限制片部
63 卡锁单元
64 锁杆
64a 卡合承接部
65 前限制构件
651 前限制凸起部
651a 前限制作用部
652 前限制突起部
70 第一前金属线构件(打开金属线构件)
71 第一卡合端部
80 第二前金属线构件(锁止金属线构件)
81 第二卡合端部
90 前金属线保持构件(保持构件)

Claims (4)

1.一种门锁装置,在壳体的内部能旋转地配置有手柄连杆,所述手柄连杆将与车门的门把手之间连动的、打开金属线构件的卡合端部卡合,当将所述门把手向打开所述车门的方向操作后,借助所述打开金属线构件,所述手柄连杆从常态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所述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限制构件,所述限制构件通过将与所述卡合端部卡合前的所述手柄连杆配置在以所述常态位置为基准、所述开放位置相反侧的限制位置,限制所述手柄连杆向所述常态位置旋转,而当所述手柄连杆与所述卡合端部卡合并且所述打开金属线构件的所述卡合端部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门把手卡合时,所述限制构件容许所述手柄连杆从所述限制位置旋转到所述常态位置,
所述限制构件具备与构成所述壳体的箱体基部连续设置的限制凸起部,所述限制凸起部用于限制所述手柄连杆以从所述限制位置朝向所述常态位置的方式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手柄连杆与所述卡合端部卡合并且所述打开金属线构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门把手卡合时,所述限制凸起部通过弹性变形、容许所述手柄连杆从所述限制位置移动到所述常态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能旋转地配置有锁杆,所述锁杆将与所述车门的锁捏手之间连动的、锁止金属线构件的卡合端部卡合,当操作所述锁捏手后,所述锁杆借助所述锁止金属线构件移动,
所述壳体形成有操作用开口,通过所述操作用开口,从外部能将所述手柄连杆和所述锁杆与各自的金属线构件的卡合端部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设置在构成所述车门的、内板的车辆内侧,使所述打开金属线构件与所述锁止金属线构件保持彼此不交叉地延伸的状态。
CN201680018705.3A 2015-11-19 2016-04-21 门锁装置 Active CN1083507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6761A JP6823369B2 (ja) 2015-11-19 2015-11-19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15-226761 2015-11-19
PCT/JP2016/062631 WO2017085951A1 (ja) 2015-11-19 2016-04-21 ドアロ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0707A CN108350707A (zh) 2018-07-31
CN108350707B true CN108350707B (zh) 2020-05-05

Family

ID=58718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8705.3A Active CN108350707B (zh) 2015-11-19 2016-04-21 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23369B2 (zh)
CN (1) CN108350707B (zh)
WO (1) WO20170859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9478B2 (ja) * 2017-06-30 2021-05-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5178B1 (en) * 1997-06-02 2004-03-16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s-France Motor vehicle locking device with cable control for inside opening and outside opening
JP2007138537A (ja) * 2005-11-17 2007-06-07 Aisin Seiki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01545342A (zh) * 2008-03-26 2009-09-30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门锁装置
CN101875322A (zh) * 2010-07-14 2010-11-0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的吸能装置
CN103089087A (zh) * 2011-11-02 2013-05-08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包括动力闩锁释放装置的车门组件、及车辆的动力闩锁
CN103403283A (zh) * 2011-03-16 2013-11-20 株式会社安成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203613903U (zh) * 2011-01-28 2014-05-2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门锁装置
CN104179404A (zh) * 2013-05-21 2014-12-03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440U (ja) * 1993-06-30 1995-01-31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ドアのロック制御装置
JP3908436B2 (ja) * 2000-03-31 2007-04-25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ロック装置におけるワイヤー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5178B1 (en) * 1997-06-02 2004-03-16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s-France Motor vehicle locking device with cable control for inside opening and outside opening
JP2007138537A (ja) * 2005-11-17 2007-06-07 Aisin Seiki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01545342A (zh) * 2008-03-26 2009-09-30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门锁装置
CN101875322A (zh) * 2010-07-14 2010-11-0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的吸能装置
CN203613903U (zh) * 2011-01-28 2014-05-2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门锁装置
CN103403283A (zh) * 2011-03-16 2013-11-20 株式会社安成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3089087A (zh) * 2011-11-02 2013-05-08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包括动力闩锁释放装置的车门组件、及车辆的动力闩锁
CN104179404A (zh) * 2013-05-21 2014-12-03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95903A (ja) 2017-06-01
JP6823369B2 (ja) 2021-02-03
WO2017085951A1 (ja) 2017-05-26
CN108350707A (zh) 2018-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68910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US7475929B2 (en) Lid open-close apparatus
EP1621705B1 (en) Automotive door latch device
JP4845519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ドアロック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JP6627729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368954B2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US20070186598A1 (en) Lid lock device
US20150368939A1 (en) Door lock device
US20030214137A1 (en) Vehicle latch assembly having modular components
JP5977961B2 (ja) 車両の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08350707B (zh) 门锁装置
JPWO2019012656A1 (ja) シートロック装置
US20070200361A1 (en) Lock system
JP6863952B2 (ja) フードロック装置
CN216157389U (zh) 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
JP5271547B2 (ja)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のロックユニット取付部構造
EP2317035B1 (en) Door handle device
TWI777047B (zh) 車輛用門鎖裝置
JP4676835B2 (ja) バックドアロック装置
WO2012029445A1 (ja)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装置
JP6543837B2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N211524445U (zh) 车用门锁装置
JP7014488B2 (ja) 連結具
JP4810685B2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832216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及び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の組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