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7389U - 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7389U
CN216157389U CN202122206280.XU CN202122206280U CN216157389U CN 216157389 U CN216157389 U CN 216157389U CN 202122206280 U CN202122206280 U CN 202122206280U CN 216157389 U CN216157389 U CN 216157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safety hook
card
hook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062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亮
张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to CN2021222062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7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7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7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包括:致动器,其设置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两根缆线,两根缆线的每一根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致动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以及锁体,其对撞击件具有二次限制功能,所述两根缆线的每一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锁体的相应部分;其中,所述致动器的第一输出端能够通过两根缆线的其中一根带动所述锁体而解除对撞击件的第一次限制;所述致动器的第二输出端能够通过两根缆线的另一根带动所述锁体而解除对撞击件的第二次限制。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致动器实现了引擎罩的两次电动解锁。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尤其涉及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车辆包括设置在其前部的引擎舱以及设置在引擎舱上方的引擎罩。引擎罩配置为能够打开和关闭,从而可以进入引擎舱。引擎罩还用于保护引擎舱,同时封阻引擎产生的噪声。
在如上所述的引擎罩中,预定的边缘铰链联接至车身,同时相对的边缘设置有引擎罩锁定装置,该引擎罩锁定装置使得引擎罩能够被锁定至车身。使用者可以利用引擎罩锁定装置来打开或关闭引擎罩。
引擎罩锁定装置是用于打开和关闭引擎罩的装置。引擎罩锁定装置具有双重锁定结构,以防止引擎罩意外打开,所以在打开引擎罩时,需要两次解锁。
对于一些引擎罩锁定装置,在引擎罩需要打开的情形下,使用者利用在驾驶室中的按钮来将引擎罩操作为弹起,并且随后通过将使用者的手伸入到弹起的引擎罩与车身之间来操作操纵杆以打开引擎罩,即第一次解锁为电动打开,第二次解锁为手动打开,操作并不方便。
也有的引擎罩锁定装置使用两个致动器进行两次解锁,但这种方案会增加成本。
因此,现有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存在有进一步改进的需要。
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其通过一个致动器实现了引擎罩的两次电动解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包括:致动器,其设置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两根缆线,两根缆线的每一根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致动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以及锁体,其对撞击件具有二次限制功能,所述两根缆线的每一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锁体的相应部分;其中,所述致动器的第一输出端能够通过两根缆线的其中一根带动所述锁体而解除对撞击件的第一次限制;所述致动器的第二输出端能够通过两根缆线的另一根带动所述锁体而解除对撞击件的第二次限制。
优选地,所述锁体包括:基板,其顶端设置有插入凹口,以容纳插入到其中的撞击件;卡板,其能够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卡板构造成通过插入至插入凹口中的撞击件而能够转动,并包围且限制撞击件;卡板止动爪,其能够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卡板止动爪构造成能够使卡板锁定,所述卡板止动爪的一端连接两根缆线的其中一根的另一端;第一弹性件,其两端分别连接在卡板的一端和基板,用于使卡板在脱离卡板止动爪的锁定后转动;以及安全钩组件,其能够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安全钩组件设置有能够限制插入至所述插入凹口的撞击件脱离的钩部,所述安全钩组件的一端连接两根缆线的另一根的另一端;其中,致动器的第一输出端能够通过两根缆线的其中一根带动卡板止动爪进行转动,以解除卡板止动爪对卡板的锁定,卡板在第一弹性件提供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转动,带动撞击件向上移动并解除卡板对撞击件的限制;致动器的第二输出端能够通过两根缆线的另一根带动安全钩组件进行转动,以解除安全钩组件的钩部对撞击件的限制。
优选地,所述卡板设置有卡板凹槽和第一锁定突出部,所述卡板凹槽用于包围且限制撞击件,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沿着朝向所述卡板止动爪的方向突出,第一锁定突出部设置有凹陷的第一滑动面。
优选地,所述卡板止动爪设置有第一锁定凹入部,以用于锁定所述卡板的第一锁定突出部并防止卡板转动,且第一锁定凹入部设置有向外凸出的与第一滑动面对应的第二滑动面。
优选地,所述卡板止动爪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至基板从而安装为弹性地返回,使得卡板止动爪在解除对卡板的锁定后能够返回卡板止动爪的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安全钩组件包括安全钩、安全钩止动爪和第三弹性件;其中,所述安全钩止动爪的一端同时连接第三弹性件的一端和两根缆线的另一根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全钩的一端;所述安全钩止动爪能够限制所述安全钩的转动,所述钩部设置在所述安全钩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安全钩设置有沿着朝向所述安全钩止动爪的方向突出的第二锁定突出部,所述第二锁定突出部的上侧设置有凹陷的第三滑动面,第二锁定突出部的下侧设置有凸出的第一接合面。
优选地,所述安全钩止动爪设置有第二锁定凹入部,以用于锁定所述安全钩的第二锁定突出部并防止所述安全钩转动,且第二锁定凹入部设置有向外凸出的与第三滑动面对应的第四滑动面,安全钩止动爪上设置有位于第二锁定凹入部上方且延伸到第二锁定凹入部的凹陷的第二接合面,该第二接合面与安全钩的第一接合面对应。
优选地,所述安全钩组件包括安全钩和第四弹性件;其中,所述安全钩的一端同时连接第四弹性件的一端和两根缆线的另一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至基板,所述钩部设置在所述安全钩的上部。
优选地,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感测撞击件是否已经脱离引擎罩锁定装置的传感器。
优选地,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进一步包括护罩,所述护罩覆盖所述卡板的枢转中心和卡板止动爪的枢转中心。
优选地,所述致动器进一步包括电机和传动装置,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带动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实现了引擎罩的两次电动解锁,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实施方案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致动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锁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锁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板止动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安全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安全钩止动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安全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致动器一次解锁的示意图;
图12为图2中致动器一次复位的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致动器二次解锁的示意图;
图14为图2中致动器二次复位的示意图;
图15为锁体的一次解锁示意图;
图16为卡板和卡板止动爪的一次解锁示意图一;
图17为卡板和卡板止动爪的一次解锁示意图二;
图18为卡板和卡板止动爪的一次解锁示意图三;
图19为卡板和卡板止动爪的一次解锁示意图四;
图20为图3中锁体的二次解锁示意图;
图21为图20对应的卡板和卡板止动爪的二次解锁示意图一;
图22为图20对应的卡板和卡板止动爪的二次解锁示意图二;
图23为图20对应的卡板和卡板止动爪的二次解锁示意图三;
图24为图20对应的卡板和卡板止动爪的二次解锁示意图四;
图25为图4中锁体的二次解锁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致动器的结构示意图与缆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的致动器拉动缆线201的示意图;
图28为图26中的致动器拉动缆线202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致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的致动器拉动缆线201的示意图;
图31为图29中的致动器拉动缆线202的示意图。
应当理解,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而是呈现各种特征的简化表示,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呈现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实用新型将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反,本实用新型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图1至图31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进行说明。
为方便后面对各个零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在一些图中加入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其中,x、y轴所在平面为水平面,z轴为竖直方向的坐标轴,且z轴正方向为竖直向上的方向,x轴的正方向为沿车体的纵向向外远离引擎罩锁定装置的方向。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包括:致动器100、两根缆线201和202以及锁体;其中,致动器100设置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两根缆线的每一根的一端分别连接致动器100设置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锁体对撞击件620具有二次限制功能,所述两根缆线的每一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锁体的相应部分;致动器100的第一输出端通过两根缆线的其中一根带动所述锁体而解除对撞击件620的第一次限制;致动器10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两根缆线的另一根带动所述锁体而解除对撞击件620的第二次限制。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锁体包括基板300、卡板400、卡板止动爪500、第一弹性件601和安全钩组件;其中,基板300的顶端设置有插入凹口304,以容纳插入到其中的撞击件620;卡板400能够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基板300上,所述卡板400构造成通过插入至插入凹口304中的撞击件620而能够转动,并包围且限制撞击件620;卡板止动爪500能够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基板300上,所述卡板止动爪500构造成能够使卡板400锁定,所述卡板止动爪500的一端连接两根缆线的其中一根的另一端;第一弹性件60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卡板400的一端和基板300,用于提供使卡板400在脱离卡板止动爪500的锁定后转动的作用力;安全钩组件能够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基板300上,所述安全钩组件设置有能够限制插入至所述插入凹口304的撞击件620脱离的钩部,所述安全钩组件的一端连接两根缆线的另一根的另一端。
其中,致动器100的第一输出端通过两根缆线的其中一根带动卡板止动爪500进行转动,以解除卡板止动爪500对卡板400的锁定,卡板400在第一弹性件601提供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转动,带动撞击件620向上移动并解除卡板400对撞击件620的限制。这里的第一弹性件601提供的弹性力为拉力。
致动器10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两根缆线的另一根带动安全钩组件进行转动,以解除安全钩组件的钩部对撞击件620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2所示,致动器100具体包括:
转臂101,用于拉动两根缆线201和202;
电机102,用于提供转臂101旋转的动力;
第一传动齿轮103,其包括一体设计的第一齿轮部1031和第二齿轮部1032且第一齿轮部1031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部1032的直径,其中,第一齿轮部1031与电机102的输出轴上设置的齿轮啮合,第二齿轮部1032与后面要介绍的第二传动齿轮104啮合;
第二传动齿轮104固定在所述转臂101的一侧以带动转臂101转动;
第一盖板107;
第二盖板108,其与第一盖板107构成壳体,以用于容纳电机102、第一传动齿轮103、第二传动齿轮104和后面要介绍的转轴105和转动106;
转轴105,其固定在壳体内并用于支撑第一传动齿轮103;
转轴106,其固定在壳体内并用于支撑第二传动齿轮104;
电机开关109,其用于控制电机102的转动方向;
致动器基板110,用于安装和承载上述器件。
在操作时,电机102的输出轴输出的动力依次通过第一齿轮部1031、第二齿轮部1032和第二传动齿轮104传递给转臂101。
转臂101能够旋转地安装在壳体的外侧,其第一端1011连接缆线201,其第二端1012连接缆线202,当电机102带动转臂101按照如图1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至一次解锁位时,其第一端1011(即致动器100的第一输出端)拉动缆线201,当电机102带动转臂101按照如图13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至二次解锁位时,其第二端1012(即致动器100的第二输出端)拉动缆线202。
缆线201的两端分别连接转臂101的第一端1011(即致动器100的第一输出端)和后面要详细描述的卡板止动爪500,缆线202的两端分别连接转臂101的第二端1012(即致动器100的第二输出端)和后面要介绍的安全钩组件。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26至图28所示,致动器100可以包括:杠杆121和电机122。
其中,杠杆121能够围绕其中部转动,杠杆121的第一端1211(即致动器10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端1212(即致动器100的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两根缆线201和202,杠杆121的第一端1211与电机122的输出轴连接。
当电机122的输出轴后退(即沿着图27中箭头X的方向移动)时,电机122的输出轴带动杠杆121沿着图27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进而使得杠杆121的第一端1211(即致动器100的第一输出端)拉动缆线201,实现一次解锁。
当需要一次复位时,电机122的输出轴前进(即沿着图27中箭头Y的方向移动),电机122的输出轴带动杠杆121沿着图27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回到如图26的状态,实现一次复位。
当电机122的输出轴继续前进(即沿着图28中箭头Y的方向移动)时,电机122的输出轴带动杠杆121沿着图28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进而使得杠杆121的第二端1212(即致动器100的第二输出端)拉动缆线202,实现二次解锁。
当需要二次复位时,电机122的输出轴后退(即沿着图28中箭头X的方向移动),电机122的输出轴带动杠杆121沿着图28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回到如图26的状态,实现二次复位。
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29至图31所示,致动器100可以包括:电机131、第三传动齿轮132、第四传动齿轮133、第一齿条134和第二齿条135。
其中,电机131的输出轴、第三传动齿轮132和第四传动齿轮133的连接关系与图2中的电机102、第一传动齿轮103和第二传动齿轮104的连接关系大致相似,不再赘述。
第四传动齿轮133的一个齿轮部同时与第一齿条134、第二齿条135啮合。
第一齿条134的一端(即致动器10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缆线201,第二齿条135的一端(即致动器10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缆线202。
当电机131的输出轴后退(即沿着图30中箭头P的方向移动)时,电机131的输出轴通过第三传动齿轮132带动第四传动齿轮133沿着图30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第四传动齿轮133带动第一齿条134后退(即沿着图30箭头P的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二齿条135前进(即沿着图30中箭头Q的方向移动),第一齿条134的一端(即致动器100的第一输出端)拉动缆线201,实现一次解锁。
当需要一次复位时,电机131的输出轴前进(即沿着图30中箭头Q的方向移动),电机131的输出轴通过第三传动齿轮132带动第四传动齿轮133沿着图30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第四传动齿轮133带动第一齿条134前进(即沿着图30中箭头Q的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二齿条135后退(即沿着图30中箭头P的方向移动),回到如图29的状态,实现一次复位。
电机131的输出轴继续前进(即沿着图31中箭头Q的方向移动)时,电机131的输出轴通过第三传动齿轮132带动第四传动齿轮133沿着图3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第四传动齿轮133带动第二齿条135后退(即沿着图31中箭头P的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一齿条134前进(即沿着图31中箭头Q的方向移动),第二齿条135的一端(即致动器100的第二输出端)拉动缆线202,实现二次解锁。
当需要二次复位时,电机131的输出轴后退(即沿着图31中箭头P的方向移动),电机131的输出轴通过第三传动齿轮132带动第四传动齿轮133沿着图3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第四传动齿轮133带动第一齿条134后退(即沿着图31中箭头P的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二齿条135前进(即沿着图31中箭头Q的方向移动),回到如图29的状态,实现二次复位。
如图5所示,基板300包括基板本体301,基板本体301安装在车体上,基板本体301上设置有大致平行于基板本体301的第一安装板302和大致垂直于基板本体301且位于第一安装板302两侧的第二安装板303,其中,第一安装板302用于安装卡板400、卡板止动爪500和安全钩组件,第二安装板303用于安装第一弹性件601和后面要介绍的第二弹性件602,第三弹性件603以及第四弹性件604。
第一安装板302的顶端设置有插入凹口304,以容纳插入到其中的撞击件620。
卡板400能够枢转地安装在第一安装板302的第一侧(即x轴负方向一侧)。如图6所示,卡板400设置有卡板凹槽401和第一锁定突出部402,所述卡板凹槽401用于包围且限制撞击件620,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402沿着朝向卡板止动爪500的方向突出,第一锁定突出部402设置有凹陷的第一滑动面403。
卡板止动爪500能够枢转地安装在第一安装板302的第一侧(即x轴负方向一侧),其中,卡板止动爪500的枢转中心和卡板400的枢转中心分别位于插入凹口304的y轴方向的两侧(配合参见图15)。
如图7所示,卡板止动爪500设置有第一锁定凹入部501,以用于锁定所述卡板400的第一锁定突出部402并防止卡板400转动,且第一锁定凹入部501设置有向外凸出的与第一滑动面403对应的第二滑动面502。
卡板止动爪500的一端503同时连接缆线201和后面要介绍的第二弹性件602。
当卡爪400的第一锁定突出部402卡接在卡板止动爪500的第一锁定凹入部501时,卡板止动爪500可以锁定卡板400以防止卡板400转动,此时即为一次锁定状态。在一次锁定状态下,第一锁定突出部402的第一滑动面403和第一锁定凹入部501的第二滑动面502接触,且第一滑动面403和第二滑动面502具有相近或相似的曲率半径。
优选地,在一次锁定状态下,第一滑动面403和第二滑动面502的圆心重合。
第一弹性件60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卡板400的一端404和基板300的第二安装板303,当卡板400在脱离卡板止动爪的锁定后,第一弹性件601拉动卡板400沿着如图19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上述的卡板400和卡板止动爪500实现对撞击件620的一次锁定。
当需要一次解锁时,缆线201拉动卡板止动爪500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配合参见图16),第一锁定凹入部501的第二滑动面502相对于第一锁定突出部402的第一滑动面403滑动(即卡板止动爪500沿着图17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当第二滑动面502和第一滑动面403脱离接触时(配合参见图18),卡板400的第一锁定突出部402脱离卡板止动爪500的第一锁定凹入部501的锁定,卡板400在第一弹性件601的拉动下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配合参见图19),卡板400的卡板凹槽401向上移动以解除对撞击件620的限制并带动撞击件620向上移动(配合参见图15)。
如图12所示,解除一次锁定后,缆线201不再拉动卡板止动爪500的一端,第二弹性件602拉动卡板止动爪500旋转回到初始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还包括护罩605,护罩605覆盖所述卡板的枢转中心和卡板止动爪的枢转中心,护罩605上设置由限位结构,用以限定卡板400旋转的最大位置和卡板止动爪500的初始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安全钩组件包括安全钩700、安全钩止动爪800和第三弹性件603。其中,安全钩止动爪800的一端801同时连接第三弹性件603的一端和缆线202的一端,并且第三弹性件603的另一端连接安全钩700的一端701;安全钩止动爪800能够限制所述安全钩700的转动。
安全钩700能够枢转地安装在基板300的第一安装板302的第二侧(即x轴的正方向一侧)。
如图8所示,安全钩700设置有沿着朝向安全钩止动爪800的方向突出的第二锁定突出部702,该第二锁定突出部702的上侧设置有凹陷的第三滑动面703,第二锁定突出部702的下侧设置有凸出的第一接合面705,安全钩700的上部设置有钩部704。
安全钩止动爪800能够枢转地安装在基板300的第一安装板302的第二侧(即x轴的正方向一侧),且安全钩700的枢转中心和安全钩止动爪800的枢转中心分别位于插入凹口304的y轴方向的两侧(配合参见图20)。
如图9所示,安全钩止动爪800设置有第二锁定凹入部802,以用于锁定安全钩700的第二锁定突出部702并防止所述安全钩700转动,另外,第二锁定凹入部802设置有向外凸出的与第三滑动面703对应的第四滑动面803,安全钩止动爪800上设置有位于第二锁定凹入部802上方且延伸到第二锁定凹入部802的凹陷的第二接合面804,该第二接合面804与安全钩700的第一接合面705接合。
当安全钩700的第二锁定突出部702卡接在安全钩止动爪800的第二锁定凹入部802时,安全钩止动爪800可以锁定安全钩700以防止安全钩700转动,此时即为二次锁定状态,在二次锁定状态下,第二锁定突出部702的第三滑动面703和第二锁定凹入部802的第四滑动面803接触,且第三滑动面703和第四滑动面803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
优选地,在二次锁定状态下,第三滑动面703和第四滑动面803的圆心重合。
第三弹性件603连接安全钩700的一端701和安全钩止动爪800的一端801。
上述的安全钩700和安全钩止动爪800实现对撞击件620的二次锁定。
当需要二次解锁时,缆线202拉动安全钩止动爪800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配合参见图21),第二锁定凹入部802的第四滑动面803相对于第二锁定突出部702的第三滑动面703滑动(即安全钩止动爪800沿着图22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当第四滑动面803和第三滑动面703脱离接触时(配合参见图23),安全钩700的第二锁定突出部702脱离安全钩止动爪800的第二锁定凹入部802的锁定,并在第三弹性件603的拉动下,安全钩700沿着如图2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第一接合面705与第二接合面804接合的状态,此时,安全钩止动爪800虽然已经失去缆线202的拉力,但由于第一接合面705与第二接合面804的接合,以及第三弹性件603的存在,安全钩700和安全钩止动爪800不会复位,而是保持在图24的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还包括轴607和轴608,分别用于安装卡板止动爪500和卡板400,轴607和轴608还分别提供卡板止动爪500和安装卡板400的枢转中心。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轴607和轴608位于基板300的x轴正方向的部分还分别用于安装安全钩止动爪800和安全钩700,以及分别提供安全钩止动爪800和安全钩700的枢转中心。
如图3所示,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还包括垫圈606,垫圈606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安全钩700的枢转中心(即轴608)和安全钩止动爪800的枢转中心(即轴607),用于防止安全钩700和安全钩止动爪800由于铆接过紧而无法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安全钩组件包括如图4、图25和图10所示的安全钩900和第四弹性件604。
配合图10所示,安全钩900的顶端设置有钩部901,安全钩900能够枢转地安装在基板300的第一安装板302的第二侧(即x轴的正方向一侧),所述安全钩900的一端902同时连接第四弹性件604的一端和缆线202的一端,第四弹性件604的另一端连接至基板300的第二安装板303。
当缆线202不向安全钩900施加拉力时,在第四弹性件604的拉动下,安全钩900回到二次锁定位置,钩部901位于第一安装板302的插入凹口304的上方,以限制插入至插入凹口304的撞击件620。
当需要二次解锁时,缆线202拉动安全钩900沿着如图25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钩部901不再限制撞击件620,撞击件620可以向上移动。
如图4所示,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还包括轴609,用于安装安全钩900,安全钩900能够围绕轴609旋转。
在图4的实施方案中,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还包括用于感测撞击件是否已经脱离引擎罩锁定装置的第一传感器,当第一传感器感测到撞击件已经脱离引擎罩锁定装置时,即引擎罩已经打开了,中控台才可以通过致动器控制图4中安全钩900复位,以防止安全钩900在撞击件620离开前复位。
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器611,第二传感器611通过紧固件610安装在引擎舱内,第二传感器611用于感测卡板400在一次解锁的过程中是否已经开启到最大位置,当卡板400开启到最大位置,会接触到第二传感器611,第二传感器611会产生接触信号并将接触信号发送至中控台,中控台会显示一次解锁的过程中卡板400已经开启到最大位置,方便用户了解解锁过程。
第一弹性件601和/或第二弹性件602和/或第三弹性件603和/或第四弹性件604可以选用弹簧,也可以选用其他形式的弹性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27中的致动器的解锁过程和复位过程、图30中的致动器的解锁过程和复位过程已经在前面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只以图2中的致动器为例进行介绍。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解锁过程如下:
当电机102带动转臂101按照如图1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至一次解锁位时,其第一端1011拉动缆线201。
缆线201拉动卡板止动爪500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配合参见图16),第一锁定凹入部501的第二滑动面502相对于第一锁定突出部402的第一滑动面403滑动(即卡板止动爪500沿着图17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当第二滑动面502和第一滑动面403脱离接触时(配合参见图18),卡板400的第一锁定突出部402脱离卡板止动爪500的第一锁定凹入部501的锁定,卡板400在第一弹性件601的拉动下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配合参见图19),卡板400的卡板凹槽401向上移动以解除对撞击件620的限制并带动撞击件620向上移动(配合参见图15)。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复位过程如下:
当电机102带动转臂101按照如图12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至转臂101的初始位置时,缆线201不再拉动卡板止动爪500的一端,第二弹性件602拉动卡板止动爪500旋转回到卡板止动爪500的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的二次解锁过程如下:
当电机102带动转臂101按照如图13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至二次解锁位时,其第二端1012拉动缆线202。
缆线202拉动安全钩止动爪800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配合参见图21和图22),第二锁定凹入部802的第四滑动面803相对于第二锁定突出部702的第三滑动面703滑动(即安全钩止动爪800沿着图22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当第四滑动面803和第三滑动面703脱离接触时(配合参见图23),安全钩700的第二锁定突出部702脱离安全钩止动爪800的第二锁定凹入部802的锁定,并在第三弹性件603的拉动下,安全钩700沿着如图2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第一接合面705与第二接合面804接合的状态,此时撞击件620可以自由地上下移动(配合参见图20)。
本实用新型的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的二次复位过程如下:
如图14,当电机102带动转臂101按照如图1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至转臂101的初始位置时,此时,安全钩止动爪800虽然已经失去缆线202的拉力,但由于第一接合面705与第二接合面804的接合,以及第三弹性件603的存在,安全钩700和安全钩止动爪800不会复位,而是保持在图24所示的位置,即如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二次复位的过程只有致动器复位,安全钩700和安全钩止动爪800都不会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图4所示的实施方案的二次解锁过程如下:
当电机102带动转臂101按照如图13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至二次解锁位时,其第二端1012拉动缆线202。
缆线202拉动安全钩900沿着如图25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钩部901不再限制撞击件620,撞击件620可以向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图4所示的实施方案的二次复位过程如下:
当电机102带动转臂101按照如图1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至转臂101的初始位置时,缆线202不再拉动安全钩900的一端902,第四弹性件604拉动安全钩900沿着如图25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安全钩900的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的上锁过程如下:
正常情况下,在上锁前,由于安全钩700的第一接合面705与安全钩止动爪800的第二接合面804处于接合的状态,安全钩700的钩部704不会遮挡插入凹口304(即钩部704位于基板300的插入凹口304的斜上方),并且卡板400的卡板凹槽401的开口斜向上,使得撞击件620可以上下移动自由进入卡板凹槽401和插入凹口304。
在需要上锁时,撞击件620向下移动,首先落入插入凹口304,然后进入到卡板凹槽401,并撞击卡板400使得卡板400旋转(即卡板400沿着图19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随着卡板400的旋转,位于卡板凹槽401内的撞击件620会撞击到安全钩700的底部进而同时带动卡板400和安全钩700一起旋转,使得卡爪400的第一锁定突出部402重新卡入卡板止动爪500的第一锁定凹入部501,并使得安全钩700的第二锁定突出部702重新卡入安全钩止动爪800的第二锁定凹入部802,以达到安全钩止动爪800锁定安全钩700的状态,以及卡板止动爪500锁定卡板400的状态,从而实现卡板400对撞击件620的锁定以及安全钩700对撞击件620的限制。
在另一种情况下,在上锁前,即便由于意外原因,安全钩700的第一接合面705脱离了与安全钩止动爪800的第二接合面804的接合状态,安全钩700的钩部704回到了基板300的插入凹口304的上方。在需要上锁时,撞击件620也可以撞击钩部704的斜面以达到将钩部704撞开的状态,从而进入卡板凹槽401内,并按照前面相同的步骤实现卡板400对撞击件620的锁定以及安全钩700对撞击件620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图4所示的实施方案的上锁过程如下:
正常情况下,在上锁前,卡板400的卡板凹槽401的开口斜向上,安全钩900的钩部901位于基板300的插入凹口304的上方。
在需要上锁时,撞击件620撞击安全钩900的钩部901的斜面,安全钩900受到撞击后沿着图25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钩部901不再阻挡撞击件620的移动。
撞击件620向下移动,首先落入插入凹口304,然后进入到卡板凹槽401,并撞击卡板400使得卡板400旋转(即卡板400沿着图19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当卡爪400的第一锁定突出部402重新卡入在卡板止动爪500的第一锁定凹入部501时,卡板止动爪500锁定卡板400,从而实现卡板400对撞击件620的锁定。
在撞击件620越过钩部901后,钩部901不再受到撞击件620的撞击力,安全钩900在第四弹性件604的作用下旋转回钩部901位于插入凹口304上方的状态,从而实现安全钩900对撞击件620的限制。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外”、“上面”、“下面”、“上面的”、“下面的”、“向上”、“向下”、“前”、“后”、“背后”、“内侧”、“外侧”、“向内”、“向外”、“内部”、“外部”、“内部的”、“外部的”、“向前”、“向后”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特征。
前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旨在成为穷举的,也并不旨在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致动器,其设置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两根缆线,两根缆线的每一根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致动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以及
锁体,其对撞击件具有二次限制功能,所述两根缆线的每一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锁体的相应部分;
其中,所述致动器的第一输出端能够通过两根缆线的其中一根带动所述锁体而解除对撞击件的第一次限制;
所述致动器的第二输出端能够通过两根缆线的另一根带动所述锁体而解除对撞击件的第二次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包括:
基板,其顶端设置有插入凹口,以容纳插入到其中的撞击件;
卡板,其能够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卡板构造成通过插入至插入凹口中的撞击件而能够转动,并包围且限制撞击件;
卡板止动爪,其能够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卡板止动爪构造成能够使卡板锁定,所述卡板止动爪的一端连接两根缆线的其中一根的另一端;
第一弹性件,其两端分别连接在卡板的一端和基板,用于使卡板在脱离卡板止动爪的锁定后转动;以及
安全钩组件,其能够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安全钩组件设置有能够限制插入至所述插入凹口的撞击件脱离的钩部,所述安全钩组件的一端连接两根缆线的另一根的另一端;
其中,致动器的第一输出端能够通过两根缆线的其中一根带动卡板止动爪进行转动,以解除卡板止动爪对卡板的锁定,卡板在第一弹性件提供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转动,带动撞击件向上移动并解除卡板对撞击件的限制;
致动器的第二输出端能够通过两根缆线的另一根带动安全钩组件进行转动,以解除安全钩组件的钩部对撞击件的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设置有卡板凹槽和第一锁定突出部,所述卡板凹槽用于包围且限制撞击件,所述第一锁定突出部沿着朝向所述卡板止动爪的方向突出,第一锁定突出部设置有凹陷的第一滑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止动爪设置有第一锁定凹入部,以用于锁定所述卡板的第一锁定突出部并防止卡板转动,且第一锁定凹入部设置有向外凸出的与第一滑动面对应的第二滑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止动爪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至基板从而安装为弹性地返回,使得卡板止动爪在解除对卡板的锁定后能够返回卡板止动爪的初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钩组件包括安全钩、安全钩止动爪和第三弹性件;
其中,所述安全钩止动爪的一端同时连接第三弹性件的一端和两根缆线的另一根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全钩的一端;
所述安全钩止动爪能够限制所述安全钩的转动,所述钩部设置在所述安全钩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钩设置有沿着朝向所述安全钩止动爪的方向突出的第二锁定突出部,所述第二锁定突出部的上侧设置有凹陷的第三滑动面,第二锁定突出部的下侧设置有凸出的第一接合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钩止动爪设置有第二锁定凹入部,以用于锁定所述安全钩的第二锁定突出部并防止所述安全钩转动,且第二锁定凹入部设置有向外凸出的与第三滑动面对应的第四滑动面,安全钩止动爪上设置有位于第二锁定凹入部上方且延伸到第二锁定凹入部的凹陷的第二接合面,该第二接合面与安全钩的第一接合面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钩组件包括安全钩和第四弹性件;
其中,所述安全钩的一端同时连接第四弹性件的一端和两根缆线的另一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至基板,所述钩部设置在所述安全钩的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感测撞击件是否已经脱离引擎罩锁定装置的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护罩,所述护罩覆盖所述卡板的枢转中心和卡板止动爪的枢转中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进一步包括电机和传动装置,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带动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移动。
CN202122206280.XU 2021-09-13 2021-09-13 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 Active CN216157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06280.XU CN216157389U (zh) 2021-09-13 2021-09-13 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06280.XU CN216157389U (zh) 2021-09-13 2021-09-13 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7389U true CN216157389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49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06280.XU Active CN216157389U (zh) 2021-09-13 2021-09-13 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73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783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器、门锁总成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783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器、门锁总成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14763B2 (ja) ハンドル装置
JP5138012B2 (ja) リッド開閉装置
US6547291B1 (en) Latch assembly for vehicle hood
US20120161456A1 (en) Locking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US8020903B2 (en)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EP1621705A2 (en) Automotive door latch device
CN105003133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门的闩锁
EP1371799A2 (en) A latch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oor
US20070186598A1 (en) Lid lock device
JP2015511669A (ja) 複数パーツを備えた爪部を有するロック装置
JP2009013639A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N216157389U (zh) 用于车辆的引擎罩锁定装置
JP6627729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849658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20190249468A1 (en) Hood latch device for vehicle
CN104712196B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门闩装置
CN212002747U (zh) 对车门的打开或关闭顺序没有限制的锁定装置及使用该锁定装置的车辆
EP3299557B1 (en) Vehicle door latching device
JP4345432B2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機構
KR100836983B1 (ko) 차량 후드 오픈장치
TWI777047B (zh) 車輛用門鎖裝置
KR20060062052A (ko) 도어 아웃사이드 핸들의 래치 해제 방지 구조
CN108350707B (zh) 门锁装置
JP2020165086A (ja)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JP3530381B2 (ja) 自動車用小物入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