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0625B - 用于面对面编织具有提花经纱的织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面对面编织具有提花经纱的织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0625B
CN108350625B CN201680065421.XA CN201680065421A CN108350625B CN 108350625 B CN108350625 B CN 108350625B CN 201680065421 A CN201680065421 A CN 201680065421A CN 108350625 B CN108350625 B CN 1083506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fabric
jacquard
warp yarns
yar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54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0625A (zh
Inventor
L.斯米斯萨尔特
S.德贝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523608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8350625(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0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0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0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0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16Double-plush looms, i.e. for weaving two pile fabrics face-to-fac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03D27/10Fabrics woven face-to-face, e.g. double velv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两个至少部分无绒的织物(I)、(II)的面对面编织的方法,其中纬纱(101‑104)、(201‑204)插入在经纱系统的经纱(1a‑14a、1b‑14b)之间,其中提花经纱(1a‑8a)、(1b‑8b)分配给相应的织物(I、II),并且在该织物中是图案确定的或被引入其中,其中对于每一对邻近的经纱系统提供至少一组(1a、1b)…(8a、8b)两根相同的提花经纱,而每一组的两根提花经纱属于不同的经纱系统(1a‑14a)、(1b‑14b)并且分配给不同的织物(I、II),从而对于每一对邻近的经纱系统,每一组提花经纱在两个织物(I、II)中提供提花经纱以确定图案。

Description

用于面对面编织具有提花经纱的织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至少部分无绒的织物的方法,其中在面对面织机上的每个连续的引纬循环中,将一根或多根纬纱插入到彼此并排的多个经纱系统的经纱之间的梭口中,其中每个经纱系统包括一根或多根提花经纱(figure warp thread),其中每根提花经纱被分配给织物中的一个织物,并且其中经纱设置在每个梭口中,使得两个织物通过至少一个区域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与期望的图案相对应的每根提花经纱在该提花经纱被分配到的织物中进行图案确定,或者以非图案确定方式被引入到该织物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织物。
背景技术
本专利申请中的术语“无绒”用于表示不存在割绒。术语“至少部分无绒的织物”用于表示具有至少一个不存在割绒的区域的织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面对面织机,其包括:彼此并排的多个经纱系统,每个经纱系统包括一根或多根提花经纱;引纬装置,所述引纬装置设置成在每个连续的引纬循环中将一根或多根纬纱插入到经纱之间的梭口中;和梭口形成装置,所述梭口形成装置设置成将经纱布置在每个梭口中,由此将每根提花经纱分配给织物中的一个织物,使得两个至少部分无绒的织物通过至少一个区域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与期望的图案相对应的每根提花经纱在该提花经纱被分配到的织物中进行图案确定,或者以非图案确定方式被引入到该织物中。
术语“图案”在本专利申请中用以指绘图、图形或图案,或者从广义上来讲,指正常使用条件下织物外观的任何变化。
在本专利申请中,术语“提花经纱”用以指设置成有助于在织物上或在织物中以如下方式形成该图案的任何经纱:例如,通过使一根或多根纬纱在织物表面上可见地延伸,而不管是否形成罗纹;或通过在织物上形成毛圈或割绒;或通过结合两种或更多种这些可能性。提花经纱在有助于在织物上或在织物中形成图案时是“在织物中图案确定的”,或者当其引入到织物中并且在织物的正常使用条件下不有助于形成图案时是非图案确定的。
提花经纱是通过它的外观进行图案确定的。例如,这可以是因为提花经纱的颜色或由于制成提花经纱的材料,或者是由于提花经纱的光泽或毛羽或粗细,或者是由于这些外观确定特征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组合。两个或更多的提花经纱也可以在织物中彼此平行延伸,使得它们的外观确定特征的组合是图案确定的。
“区域”在本专利申请中以非常一般的意义用以指代特定的织物表面,使得该术语不仅可以指织物表面的一部分,还可以表示织物的整个表面。因此至少部分无绒的织物具有至少一个无绒区域。
每个经纱系统包括多根经纱,每个经纱在织物中具有相应的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在每个经纱系统中重复。通常,每一经纱系统中的经纱被牵拉穿过编织筘件的两个筘齿之间的相应的筘件开口。我们还应该强调,在这个意义上,术语经纱系统的含义不应该受到限制。同一经纱系统中的经纱确实也可以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筘件开口上,或者多个经纱系统中的经纱可以存在于相同的筘件开口中。
欧洲专利EP1072705B1描述了一种方法,其中在三剑杆面对面织机上提供一系列经纱系统,包括接结经纱、张紧经纱、罗纹经纱和起绒经纱。罗纹经纱和起绒经纱被用作提花经纱,以形成在织物上可见的期望的图案。在每个编织循环中,三根纬纱在相应的引纬高度处被插入到经纱之间的梭口中。因此,经纱在相继的编织循环中相对于引纬高度定位,使得形成在彼此之上的具有罗纹结构和割绒的两个相同的织物。通过对每个织物使用两种或更多种不同颜色的罗纹经纱,可以在罗纹结构中形成期望的颜色变化。
为了能够在每个织物中使用具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罗纹经纱以使用这种现有技术的方法产生期望的颜色变化,必须在每一织物的每个经纱系统中提供两种不同颜色的罗纹经纱,因此每个经纱系统总共有四根罗纹经纱。
对于在两个织物中产生期望的颜色变化所需的每种附加颜色,必须在每个经纱系统中提供具有该颜色的两根附加提花经纱。这种织物中颜色变化的增加导致显著较高的纱线消耗,自然会对纱线消耗、生产成本和织物重量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面对面织机上同时生产具有相同图案的两个至少部分无绒的织物的方法,该方法允许在一方面通过提花经纱创建的图案中的颜色变化与另一方面所述生产参数-纱线消耗、生产成本和重量之间的良好关系来生产织物。换句话说,与现有方法相比并且与织物图案中具有相同颜色变化相比,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所述生产参数的降低,或者通过该方法,可以在不显著增大这些生产参数的情况下实现更大颜色变化。
上述目的通过提供具有在本说明书第一段中指示的特征的方法实现,其中在至少一对彼此并排的两个经纱系统中,提供具有相同外观的至少一组两根提花经纱,由此每一组中的具有相同外观的提花经纱属于所述对中的不同的经纱系统,并且被分别分配给不同的织物,使得对于每对经纱系统中每一组具有相同外观的两根提花经纱,具有所述外观的提花经纱可用在两个织物中以确定所述区域中的图案。
通过每对经纱系统有一组提花经纱,已经可以提供具有特定外观的一根提花经纱以确定每个织物中的图案。这是每个经纱系统一根提花经纱。通过现有技术的方法,每一个经纱系统需要两根提花经纱。
为了例如使用这种方法生产织物,其中为实现期望的图案,需要每个织物具有第一颜色的第一提花经纱和具有第二颜色的第二提花经纱,每一对经纱系统必须提供一组两个第一提花经纱和一组两个第二提花经纱。该对中的每个经纱系统由此具有一个第一提花经纱和一个第二提花经纱。在第一经纱系统中,第一提花经纱被分配给顶部织物,第二提花经纱被分配给底部织物。在该对中的第二经纱系统中,这个分配相反:第一提花经纱被分配给底部织物,而第二提花经纱被分配给顶部织物。当观察每一对经纱系统时,两种颜色在两个织物中都可用于确定图案。
通过提供每一个经纱系统仅两根提花经纱,因此可以在每个织物中提供具有两种不同颜色的提花经纱,以实现期望的图案。利用现有技术的方法,每一个经纱系统需要四根提花经纱。总体上,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每一个经纱系统所需的提花经纱的数目等于每个织物实现期望图案所需的不同外观确定特征(例如,颜色)的数目,而对于现有技术方法,该数目被加倍。
该方法意味着,确定顶部织物中的图案的一部分的提花经纱和确定底部织物中的图案的对应部分的具有相同外观的提花经纱在相同的经纱系统中不彼此重叠,而彼此相对偏移一个经纱系统。然而,由于分开观察的织物的外观变化几乎没有不同,所以织物中的图案可以被认为是相同的。
使用这种方法,织物优选地被编织成使得织物的形成有图案的侧面(图案侧)彼此面对。然而,该方法也允许编织织物使得它们的图案侧彼此背离,或者使得两个织物的图案侧面向上或向下。甚至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来制造其中两侧均可用作可见织物侧并且其至少一侧是图案侧的“双面织物”。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法中,在至少一对彼此并排的两个经纱系统中,所述组中的至少一根提花经纱在至少一根纬纱上交替地结合到一个织物中以及结合到另一个织物中,然后在织物之间被切割使得在每个织物中产生至少一个绒区。术语“绒头区域”在本专利申请中用于表示其中存在割绒的区域。由此,无绒区域指没有割绒的区域。
这样的提花经纱可以通过割绒来确定图案。也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在这种形成绒头的区域中实现附加的图案确定。例如,这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允许一根或多根提花经纱在一绒头区域中在织物表面上浮动,其中绒头区域的绒头密度使得直立的绒腿不会使织物表面完全看不见,从而这些提花经纱在直立的绒腿之间可见,并且利用它们的颜色或一些其它外观确定特征形成一种背景效果。
根据优选的方法,在至少一个无绒区域中使用图案确定提花经纱。
当以来自一系列连续的经纱系统的每个经纱系统中的具有相同外观的一组提花经纱的提花经纱形成割绒时,则根据本发明,这些连续的提花经纱被交替地分配给一个织物和另一个织物。由于连续的提花经纱因此在不形成绒头时被并入到不同的织物中,所以它们在绒头形成开始时的第一个绒头腿和在绒头形成结束时的最后一个绒头腿不应被结合在同一纬纱上。结果,绒头区域的边缘将不会在纬向上形成直线,而是具有锯齿状的轮廓(也被称为锯齿图案)。。
如果要避免在绒头区域的边缘出现这种锯齿状的轮廓,则绒头形成最好在多个经纱系统中提供至少一个附加的提花经纱,该至少一个附加的提花经纱不属于一组提花经纱并且在至少一根纬纱上被交替地结合到一个织物和另一个织物中,然后在织物之间被切割从而在每个织物中形成至少一个绒头区域。
通过在每个经纱系统中提供分离的提花经纱,连续的经纱系统中的这些经纱不被交替分配给一个织物和另一个织物。因为这些分离的提花经纱可以被合并到同一织物中,避免了锯齿图案,并且可以在纬向上形成具有直边缘的绒头区域。
同样在这些绒头区域中,能够例如借助于在织物表面上浮动的提花经纱实现附加的图案确定效果,这些提花经纱在直立的绒头腿之间可见,并且通过它们的颜色或者一些其它的外观确定特征形成一种背景效果。
在非常优选的方法中,所述区域是具有至少一个绒头区域的织物中的无绒区域。
可以为每一对彼此并排的两个经纱系统提供两组或更多组的提花经纱,由此每一组中的提花经纱的外观不同于每一其它组中的提花经纱的外观。
结果是,几种外观确定特征(例如颜色)在每个织物中可用于确定图案。这增加了织物中的可能变化的数目。不同的外观确定特征(如颜色)可单独可用,但是这些特征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特征的所有可能组合也是可用的。
在一优选方法中,对每一对彼此并排的两个经纱系统提供偶数组的提花经纱,并且对于每一个经纱系统,对每个织物分配相同数量的提花经纱。
因此,例如可以提供具有相同的第一外观确定特征的一组两个第一提花经纱和具有相同的第二外观确定特征一组两个第二提花经纱。在该对中的第一经纱系统中,第一和第二提花经纱分别分配给顶部织物和底部织物。在该对中的第二经纱系统中,这一分配反转,第一和第二提花经纱被分别分配给底部织物和顶部织物。
当观看每一对经纱系统时,两种特征在这两个织物中都可用于确定图案。在每一个经纱系统中,提花经纱在织物之间均匀分布,使得两个织物具有相同的质量和重量。
彼此并排的经纱系统的提花经纱优选地按相同的顺序彼此并排地被牵拉穿过编织筘件的筘齿之间的筘件开口。连续的经纱系统的提花经纱优选地以相同方式布置成与织机的梭口形成装置配合,并且牵拉穿过综丝眼由此也遵循相同的顺序。该方法仅要求连续的经纱系统的提花经纱被交替地分配给一个织物和另一个织物。
在非常优选的方法中,每一个经纱系统包括具有相互不同外观的n根经纱,其中n是偶数,并且由此每根提花经纱属于相应的一组提花经纱,并且在彼此并排的每一对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中:
-在第一经纱系统中,n/2根提花经纱分配给顶部织物,而n/2根其它提花经纱分配给底部织物,并且
-在第二经纱系统中,具有与第一经纱系统中分配给底部织物的提花经纱相同的外观的n/2根提花经纱分配给顶部织物,并且具有与第一经纱系统中分配给顶部织物的提花经纱相同的外观的n/2根提花经纱分配给底部织物。
在另一非常优选的方法中,n=8,并且根据下面的分配计划之一将彼此并排的每一对第一和第二经纱系统的八根提花经纱分配给织物,其中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八外观的这些提花经纱中的每一根的分配在对两个经纱系统的各分配计划中总是以相同顺序通过八个字母T或B的序列来指示,T表示顶部织物(“顶部编织物”),B表示底部织物(“底部编织物”):
Figure GDA0003206248000000061
根据本发明的特别有趣的方法,经纱被设置在每个梭口中,使得两个织物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在所述区域中的至少一根提花经纱以在织物表面上确定图案的方式延伸过相应织物的至少一根纬纱。
这些分配计划的大量变化根据以下原则当然也是可以的,即每一对经纱系统,一个经纱系统中的同一组提花经纱的一根提花经纱在各情况下分配给一个织物,而在该对中的另一个经纱系统中,该组提花经纱中的另一根提花经纱分配给另一织物。对每一个经纱系统,优选将相同数量的提花纱分配给每个织物。
最优选的分配计划是这样的分配计划,其中分配给相同织物的提花经纱被尽可能分散在一对经纱系统内。这种分散是由牵拉穿过综丝眼来确定。在“中心牵拉”的典型牵拉中,按照以上表格编号的八根提花经纱以顺序(从左到右):6-8-5-7-3-1-4-2被牵拉。当从左到右按照该牵拉顺序查看根据分配计划c的提花经纱的分配时,我们对于第一经纱系统有B T B T B T B T,当然对于第二经纱系统有T B T B T B T B。该分散在此是理想的,因为彼此并排的提花经纱从不被分配给相同的织物。
如果遵循分配计划b,我们获得了不太有利的分散,因为分配给相同织物的提花经纱彼此直接并排放置。
不太有利的分散可能导致在织物中发生成组的并入的提花经纱彼此紧密并排放置。这可能导致在织物背侧特别可见的线条形成。这可以通过使用更好的分散来避免。
当提花经纱在织物表面处延伸过一根或多根纬纱时(这称为“浮动”),则在织物中获得明显的图案确定效果,特别是如果这发生在无绒区域。
也可以允许两根或多根提花经纱在织物表面上一起在几根纬纱上浮动。为了避免这些平行的提花经纱在彼此上延伸并且部分地或完全地相互遮蔽,不允许这些提花经纱在从其结合状态到其浮动状态的转换中平行延伸,反之亦然。因此,一根提花经纱的浮动部分在其上延伸的第一纬纱和最后纬纱分别优选地不是与另一根提花经纱的浮动部分在其上延伸的第一纬纱和最后纬纱相同的纬纱。然后,所述一根提花经纱的第一纬纱与所述另一个提花纬纱的第一纬纱相比在至少一个引纬循环之后、优选在两个引纬循环之后被插入。这同样适用于所述一根提花经纱的最终纬纱和所述另一根提花经纱的最后纬纱。结果,提花经纱彼此相交,使得它们彼此更好地并排放置并且它们不太可能在彼此上延伸和彼此遮掩。
此外,依据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在纬向上的附加图案确定效果(称为纬纱效果):在多个引纬循环中插入至少一根附加纬纱,并且通过将经纱定位在每个梭口以使得两个织物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一根或多根附加纬纱主要在织物表面上所述区域中延伸以在织物中形成图案确定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有趣的方法,在多个引纬循环中插入至少一根附加纬纱,并且经纱被定位在每个梭口中,使得两个织物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至少一根提花经纱在所述区域中在至少一根附加纬纱上延伸以形成罗纹。
所述附加纬纱优选不形成织物的一部分,并且在织物表面处延伸,在织物表面处,这些附加纬纱由在其上延伸的形成罗纹的提花经纱保持。当它们的路径很长时,这些附加纬纱现在可以在织物的经纱下面延伸,然后被其固定。这导致了其中不仅图案形成而且罗纹结构提供了变化的美学效果的织物。这些织物被称为具有“剑麻外观”罗纹结构的织物。
当附加纬纱比织物中的其它纬纱粗时,这些可以用来产生非常明显的纬纱效果,这也会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定的浮雕结构。使用较粗的附加纬纱来制造罗纹导致特别明显的罗纹结构。由附加纬纱形成的这些效果会被适当地添加到以使用提花经纱形成的图案所实现的变体中。
根据另一个特别有趣的方法,在多个引纬循环中插入环状纬纱,提供装置以将环形纬纱保持与正在产生的织物中的其它纬纱相距一定距离,并且经纱被定位在每个梭口中,使得两个织物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在所述区域中至少一根提花经纱被交替地在一根或多根纬纱之上结合到织物中并且在相关织物的至少一根环状纬纱上延伸,之后,环状纬纱被移去从而提花经纱形成毛圈。
用于使环状纬纱与正在形成的织物中的其它纬纱保持一定距离的所述装置优选为在编织过程中在经向上在正在形成的两个织物之间延伸的顶部提钩和底部提钩。环状纬纱被插入在这些顶部提钩和底部提钩之间,使得用于顶部织物的环状纬纱被顶部提钩保持成与顶部织物相距一段距离,并且用于底部织物的环状纬纱被底部提钩保持成与底部织物相距一段距离。
这样的提花经纱通过形成毛圈来确定图案。也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在形成毛圈环的区域中实现附加的图案确定效果。例如,这可以是允许一根或多根提花经纱在该织物表面上浮动使得这些提花经纱在毛圈之间可见,并且用它们的颜色或一些其它外观确定特征产生背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也可以以此来执行:经纱定位在每个梭口中,使得两个织物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结合的第一纬纱在第一高度上并且结合的第二纬纱在第二高度上,并且其中以非图案确定方式延伸的提花经纱优选地在第一和第二纬纱之间拉紧。
优先地,对于每一织物,在每个经纱系统中另外设置两个接结经纱,并且这些接结经纱设置成使得它们重复地彼此相交,并且在它们的连续交接部之间形成开口,第一和第二纬纱在各情况下在该开口中结合。
每一个经纱系统优选地另外包含每一织物至少一根张紧经纱,同时经纱被设置在每个梭口中,使得具有结合的张紧经纱的两个织物相互交织在一起。
张紧经纱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纬纱之间拉紧延伸。拉紧地结合在织物中的非图案确定的提花经纱也可同样充当张紧经纱。
根据一种专有方法,在第一生产阶段中,每根提花经纱根据第一分配计时分配给织物中的一个织物,之后在第二生产阶段中,每根提花经纱根据第二分配计划分配给织物中的一个织物,并且根据第二分配计划与根据第一分配计划相比分配给不同织物的提花经纱是形成为在两个生产阶段之间被带到另一织物的绒头。
第一和第二分配计划是不同的,因为提花经纱中的至少一根在所述一个分配计划中分配给的织物不同于在另一分配计划中分配给的织物。
例如,第一对织物和第二对织物能够分别在第一和第二生产阶段中生产,并且根据第二分配计划分配给不同织物的提花经纱可以在稍后移去的过渡织物中形成绒头。
该过渡织物例如是一片平纹编织物。
在根据本发明的非常优选方法中,提花经纱的外观主要由它们的颜色确定。
本发明的所述目的也通过提供具有本说明书第二段中所述特征的织机来实现,其中根据本发明,在至少一对彼此并排的两个经纱系统中,设置至少一组具有相同外观的两根经纱,其中每一组中的具有相同外观的提花经纱属于该一对中的不同经纱系统,并且梭口形成装置设置成将每一组的两根提花经纱分配给不同的织物,使得对于每一组具有相同外观的两根提花经纱,在每对经纱系统中,具有所述外观的提花经纱在两个织物中可用以确定所述区域中的图案。
这种织机的优点和效果对应于或者可以从以上关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点和效果给出的解释中导出。
在所附权利要求21至26中提出了该织机的其它特定特征。
附图说明
下面在对五种可能的编织方法的描述中进一步详细解释本发明,其中附图标记用于指代附图1至5,它们中的每一个呈现了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进行面对面编织期间在面对面编织织物的经向上的两个示意性横截面图,由此在各图的两个横截面图中,在各情况中相对于一系列纬纱示出了彼此并排放置的两个经纱系统的经纱,并且其中
图1示出了具有浮动的提花经纱的面对面编织织物的横截面图;和
图2示出了面对面编织织物的横截面图,其具有形成割绒的区域和具有浮动的提花经纱的区域;
图3示出了面对面编织织物的横截面图,其具有形成割绒的区域、形成毛圈的区域和具有浮动的提花经纱的区域;和
图4示出了面对面编织织物的横截面图,其具有在附加纬纱上形成罗纹的区域和其中以附加纬纱形成纬纱效果的区域;和
图5示出了面对面编织织物的横截面图,其具有形成割绒的和以附加纬纱产生的纬纱效果的两个区域以及位于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区域,其中罗纹形成在附加纬纱上。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的面对面编织织物在两剑杆面对面织机(图1和2)上生产,或者在三剑杆面对面织机(图3、4和5)上生产,由此在每个连续的引纬循环中,两根纬纱(101、102)、(201、202)或三根纬纱(101、102、103或104)(201、202、203或204)在相应的引纬高度处在彼此之上插入到一系列经纱系统的经纱(1a-14a)、(1b-14b)之间的梭口中,由此每个经纱系统包括以下14根经纱:
-具有相互不同外观的八根提花经纱(1a-8a)、(1b-8b),例如具有不同颜色,
-两根张紧经纱(9a、10a)、(9b、10b),和
-四根接结经纱(11a、12a、13a、14a)、(11b、12b、13b、14b)。
织机具有用于定位提花经纱(1a-8a)、(1b-8b)的雅卡尔机(jacquard machine)。其它经纱(9a、10a)、(9b、10b)、(11a、12a、13a、14a)、(11b、12b、13b、14b)例如借助于织框设置在每个梭口中。这些梭口形成装置被控制成使得对于彼此并排的两个经纱系统中的经纱(1a-14a)、(1b-14b),将每根经纱(1a-14a)、(1b-14b)在各梭口中置于相对于所述两个或三个引纬高度的位置中,从而经纱和在连续的引纬循环中在所述高度处插入的纬纱(101、102)、(201、202)占据附图中示意性示出的相对位置。从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经纱和纬纱由此形成在彼此之上的两个织物(I、II)。
不同经纱系统的经纱(1a-14a)、(1b-14b)总是按相同的顺序被牵拉穿过编织筘件的两个筘齿之间的筘件开口。不同经纱系统的14根经纱由此在各情况中被牵拉穿过相应的筘件开口,并且由筘齿与相邻的经纱系统的经纱分开。如以上已经解释的,每个经纱系统的经纱也可以分散在两个或更多个筘件开口上,或者多个经纱系统的经纱可以被牵拉穿过相同的筘件开口。提花经纱穿过可借助于雅卡尔机定位的综丝的综丝眼的牵拉次序对于不同经纱系统也是相同的。提花经纱的排序与这个牵拉的顺序完全没有关系。
在面对面编织期间,织物的顶侧朝向彼此。每个织物的另一侧被称为背侧。在该专利申请中,织物的顶侧也被称为图案侧。
在所有图中也都是,在连续引纬循环期间(在本专利申请中,也称为编织循环),在顶部插入高度处引入的纬纱(101、201)被两根接结经纱(11a,12a)、(11b,12b)结合到各经纱中,从而形成顶部织物(I)。在连续的引纬循环(或编织循环)中在底部插入高度处引入的纬纱(102、202)每次由两根另外的接结经纱(13a,14a)、(13b,14b)结合在顶部织物下方,从而形成底部织物(II)。如果在每个编织循环中将三根纬纱在彼此上方插入,则有顶部插入高度、中间插入高度和底部插入高度。
在顶部织物中,每个经纱系统的一根接结经纱(11a)交替地于在第一和第二编织循环中在顶部插入高度处插入的两根纬纱(201、101)之上(图中各横截面中左侧最远的纬纱在第一个编织循环中插在彼此之上)并且于在随后的第三编织循环和随后的第四编织循环中在顶部插入高度处插入的两根纬纱(201、101)下面延伸。另一接结经纱(12a)交替地在第一和第二编织循环的两根纬纱(101、201)之下并且在第三和第四编织循环的两根纬纱(101、201)之上延伸。在底部织物(II)中,这对于两根接结经纱(13a,14a)相对于底部织物的纬纱(102、202)以相应的方式进行。
在第二经纱系统中,顶部织物(I)中的两根接结经纱(11b,12b)和底部织物(II)中的两根接结经纱(13b,14b)相对于这些织物中的相应的纬纱(101、201)具有相同路线。
结果是,每个织物(I、II)的两根接结经纱(11a,12a)、(11b,12b)和(13a,14a)、(13b,14b)分别在每次两个编织循环后相交,并且在每种情况下,两根纬纱(101、201)在这些接结经纱的两个相交之间被结合到连续的开口中。
在每个经纱系统中,顶部织物中的张紧经纱(9a)、(9b)交替地定位在顶部插入高度之上以及在顶部插入高度和(底部高度或中间高度,取决于是否存在两个或三个插入高度)下方的插入高度之间,使得顶部织物(I)中的两个连续纬纱(101、201)分别在拉紧的张紧经纱(9a)、(9b)的上方和下方延伸。在每个经纱系统中,底部织物(II)中的另一张紧经纱(10a)、(10b)交替地定位在底部插入高度以下以及在底部插入高度和(顶部高度或中间高度,取决于是否有两个或三个插入高度)上方的插入高度之间,使得底部织物(II)中的两个连续的纬纱(102、202)分别相应地在拉紧的张紧经纱(10a)、(10b)的上方和下方延伸。结果是,每个织物的纬纱(101、201)、(102、202)被分在两个高度上,由此交替地,在顶侧上的纬纱(102)、(201)和在背侧上的纬纱(101)、(202)相对于张紧经纱(9a)、(9b)、(10a)、(10b)延伸。术语“外部纬纱”也用于在张紧经纱的背侧延伸的纬纱。在张紧经纱的顶侧上延伸的纬纱被称为“内部纬纱”。
结合在两根接结经纱(11a,12a)、(11b,12b);(13a,14a)、(13b,14b)之间的相应开口中的两根纬纱每次均被结合在相应的织物中的不同高度处。
在不同图中,借助于在织物表面上浮动(图1、2和3)、形成割绒(图2、3和5)、形成毛圈(图3)或形成罗纹(图4和5)的提花经纱或者通过在同一织物中组合这些可能性中的多个,在这些织物中形成图案。
在所有的方法中,在第一经纱系统(图中的顶部系统)中,顶部织物(I)被分配具有相互不同颜色的四根提花经纱(1a-4a),并且底部织物(II)被分配具有四个其它相互不同的颜色的其它四根经纱(5a-8a)。分配给织物的提花经纱在它们不是图案确定时被并入到该织物中。
在第二经纱系统(图中的底部系统)中,具有与在第一经纱系统中分配给顶部织物(I)的四根提花经纱相同的各自相互不同的颜色的四根提花经纱(1b-4b)现在分配给底部织物。反之,具有与在第一经纱系统中分配给底部织物(II)的四根提花经纱相同的各自相互不同的颜色的四根提花经纱(5b-8b)则被分配给顶部织物(I)。结果并且观察两个经纱系统,在每个织物中现在有八种颜色可用作图案确定提花经纱。
换句话说,根据所有附图,有彼此并排的两个经纱系统(1a-14a)、(1b-14b),其中总计有八组两根相同的提花经纱(2a,2b)、(3a,3b)、(4a,4b)、(5a;5b)、(6a,6b)、(7a,7b)、(8a,8b),由此每组提花经纱的颜色不同于其它组提花经纱的颜色,并且由此每组的两根提花经纱分别属于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另外被分配给不同的织物。对于每一对彼此并排的经纱系统,每个经纱系统具有八根提花经纱,每个织物有八种颜色可供选择,用于在织物中形成图案。
在每个经纱系统中的每个织物的顶侧上,两根提花经纱(3a)、(4a);(5a)、(6a);(3b)、(4b);(5b)、(6b)具有在织物表面上的多根纬纱上延伸的几个部分,由此确定图1中织物的图案。
以下详细说明针对顶部织物(I)中每根图案确定提花经纱(3a)、(4a)的一个浮动部分的图案形成。
在第一经纱系统中,在顶部织物(I)中,
-具有第一颜色的提花经纱(3a)在织物表面上延伸过在第三、第五和第七编织循环中插入的在图案侧上的纬纱(101),
-具有第二颜色的提花经纱(4a)在织物表面上延伸过在第五、第七和第九编织循环中插入的在图案侧上的纬纱(101)。
有必要应该指出的是,在图中示出为沿竖向在彼此之上的纬纱在相同的编织循环中插入,并且连续的编织循环的纬纱在图中从左到右依次示出。
在第二经纱系统中,在顶部织物(I)中,
-具有第三颜色的提花经纱(6b)在织物表面上延伸过在第三、第五和第七编织循环中插入的在图案侧上的纬纱(101),
-具有第四颜色的提花经纱(4a)在织物表面上延伸过在第五、第七和第九编织循环中插入的在图案侧上的纬纱(101)。
提花经纱在它们开始浮动之前和在浮动之后立即被结合于织物(I)的背侧上的纬纱(201)上。
这两根提花经纱在从它们的结合状态到它们的浮动状态的转变过程中被阻止平行延伸,反之亦然。一根提花经纱(3a)、(6b)在织物表面上延伸过第三至第七编织循环的纬纱,而另一提花经纱(4a)、(5b)延伸过在第五至第九编织循环的纬纱。结果是,提花经纱彼此相交,以使它们更好地彼此并列,并且使得它们延伸过彼此及彼此掩盖的可能性较小。
具有与插入第一经纱系统以在顶部织物(I)的织物表面上浮动的提花经纱(3a,4a)相同的颜色的、第二经纱系统的两根提花经纱(3b,4b)在第二经纱系统中以相同方式在底部织物(II)的织物表面上浮动。具有与插入第一经纱系统以在底部织物(II)的织物表面上浮动的提花经纱(5a,6a)相同的颜色的两根提花经纱(5b,6b)在第二经纱系统中也以相同方式在顶部织物(I)的织物表面上浮动。
在图1中,很容易理解提花经纱的其它部分如何有助于在顶部织物和底部织物中形成图案。
未参与图案形成的提花经纱被拉紧地并入到它们已被分配到的织物中,并且与张紧经纱(9a、10a)、(9b、10b)一起在纬纱结合到织物中所处的两个高度之间延伸。
在图2所示的方法中,在织物的右侧部分上形成图案,其中两根浮动的提花经纱(1a)、(2a)如上所述在织物表面上延伸过多个纬纱(101)上。
在第一经纱系统中,分配给底部织物的具有第一颜色的提花经纱(5a)在连续编织循环中从第一编织循环交替地结合在底部织物(II)的外部纬纱(102)和顶部织物(I)的外部纬纱(201)上,并且从底部织物(II)中的第五编织循环的纬纱(102)结合到该底部织物中。分配给顶部织物(I)的具有第二颜色的提花经纱(4a)首先被结合到顶部织物(I)中,然后连续地延伸过在顶部织物(I)中的第六编织循环的外部纬纱(201)、底部织物(II)中的第七编织循环的外部纬纱(102)和顶部织物(I)中的第八编织循环的外部纬纱(201),然后被结合到顶部织物(I)中。
在第二经纱系统中,分配给底部织物的具有第二颜色的提花经纱(4b)在连续编织循环中从第一编织循环交替地结合在底部织物(II)的外部纬纱(102)和顶部织物(I)的外部纬纱(201)上,并且从底部织物(II)中的第五编织循环的纬纱(102)结合到该底部织物(II)中。分配给顶部织物(I)的具有第一颜色的提花经纱(5b)首先被结合到顶部织物(I)中,然后连续地延伸过在顶部织物(I)中的第六编织循环的外部纬纱(201)、底部织物(II)中的第七编织循环的外部纬纱(102)和顶部织物(I)中的第八编织循环的外部纬纱(201),然后被结合回到顶部织物(I)中。
在两个织物(I、II)之间延伸的提花经纱(5a)、(4a)、(4b)然后在两个织物之间被切割,从而在织物上形成直立绒头腿(割绒)。
割绒交替地以第一颜色的经纱和第二颜色的经纱形成在彼此并排的经纱系统中。以这种方法,通过不同颜色的混合效果确定了具有割绒的区域的外观。通过利用该混合效果,该区域的明显分界也是可能的。该区域的第一绒头腿以及最后绒头腿实际中均结合在相同的纬纱上。
由于形成具有割绒的区域的提花经纱均分配给连续经纱系统中的相同织物且因此在绒头区域的边缘结合到相同织物的相同纬纱上,防止了锯齿图案。绒头区域通过两种不同颜色的提花经纱(5a)、(4b)和(4a)、(5b)的组合而形成。绒头区域呈现通过颜色组合确定的混合效果。这允许产生具有直的分界(无锯齿图案)的绒头区域,因为经纱系统的每个绒头形成提花经纱的第一绒头腿和最后绒头腿结合在相同的纬纱上。取决于相关的织物和经纱系统,该最后绒头腿可具有一个颜色或另一颜色。
对于其中较长区段不是图案确定且由此被结合到它们分配到的织物中的一些提花经纱(3a)、(6a)有时覆盖在图案侧上的一根纬纱(101)、(202)上。这些提花经纱在这一点上从织物上方可见,由此对于有限的范围可以确定图案。
在根据图3的方法中,顶部提钩(L1a)、(L1b)和底部提钩(L2a)、(L2b)在每个经纱系统中设置在编织期间形成的两个织物之间。面对面织机是三剑杆织机,其中在连续的编织循环中,中间剑杆将环状纬纱(103)、(203)插入到中间插入高度中。顶部剑杆和底部剑杆各分别将纬纱插入到顶部插入高度和底部插入高度中,其与接结经纱和张紧经纱一起形成顶部织物和底部织物,如上所述。
借助于割绒、毛圈和在织物表面上延伸的提花经纱,在织物中从左至右形成图案。
在第一经纱系统中,分配给顶部织物的具有第一颜色的提花经纱(4a)交替结合在底部织物(II)的外部纬纱(102)上以及结合在随后编织循环的外部纬纱(201)上进入顶部织物(I)。从顶部织物中的第四编织循环的外部纬纱(201),该提花经纱结合到顶部织物中。
在第二经纱系统中,现在分配给底部织物的具有第一颜色的提花经纱(4b)交替结合在底部织物(II)的外部纬纱(102)上以及结合在随后编织循环的外部纬纱(201)上进入顶部织物(I)。从底部织物(II)中第五编织循环的外部纬纱(102),该提花经纱(4b)结合到底部织物中。
由于这些提花经纱(4a)、(4b)结合到不同织物中,分配给底部织物的提花经纱(4b)比分配给顶部织物的提花经纱(4a)多形成一个绒头腿。第一提花经纱(4b)必须确实从顶部织物(I)中的第四外部纬纱(201)返回到底部织物(II),以在那儿结合,而另一提花经纱(4a)不需要如此。因为绒头形成和非绒头形成结合之间的过渡(以及反之)在连续的经纱系统中不会发生相同情况,因此在纬向上延伸的绒头区域边缘具有或多或少的锯齿状轮廓。
在该绒头区域的右侧,其它的提花经纱(2a)、(6a);(6b)、(2b)用于在两个织物中形成毛圈。为此,在第一经纱系统中,分配给顶部织物的具有第一颜色的提花经纱(2a)被允许在结合在第四编织循环的外部纬纱(201)上之后立即延伸,首先形成在连续的编织循环的两个环状纬纱(103)上的环,该提花经纱(4a)然后被允许结合在随后的编织循环的外部纬纱(201)上,之后延伸回以形成在随后的编织循环的一根环状纬纱(103)上的毛圈,以允许其最终在结合到进入顶部织物中的外部纬纱(201)之后在两个高度上结合的纬纱之间被拉紧延伸。
以相同的方式,除稍后的一个编织循环外,分配给底部织物的具有第二颜色的提花经纱(6a)被允许在底部织物中延伸,以首先形成在两个绒头纬纱上的毛圈,之后立即形成一根环状纬纱上的毛圈,然后引入到顶部织物中。
在第二经纱系统中,情况完全相同,但是顶部织物中的毛圈现在用分配给顶部织物的具有第一颜色的提花经纱(6b)生产,而底部织物中的毛圈现在用分配给底部织物的具有第一颜色的提花经纱(2b)生产。由此,这些颜色被反过来。这表明,当观察每一对经纱系统时,各不同颜色在两个织物中可用,尽管每个经纱系统每一种颜色提供仅一根经纱。
在形成有毛圈的区域的右侧,形成其中其它提花经纱(1a)、(8a);(8b)、(1b)是模式确定的区域,因为它们浮动在织物表面处的一根或多根纬纱(101)、(202)上。分别在顶部织物和底部织物中的第一经纱系统中,为此使用分配给顶部织物的具有第一颜色的提花经纱(1a)和分配给底部织物的具有第二颜色的提花经纱(8a)。
在第二经纱系统中,颜色相反:分别在顶部织物和底部织物中,使用分配给顶部织物的具有第二颜色的提花经纱(8b)和分配给底部织物的具有第一颜色的提花经纱(1b)。
在根据图4的方法中,使用三剑杆面对面织机,其中中间剑杆在连续编织循环中在中间插入高度处插入到附加纬纱(104)、(204)中。顶部剑杆和底部剑杆各自分别在顶部插入高度和底部插入高度处插入纬纱,从而与接结经纱(11a,12a)、(13a,14a)、(11b,12b)、(13b,14b)和张紧经纱(9a,10a)、(9b,10b)一起形成顶部织物(I)和底部织物(II),如上所述。附加纬纱(104)、(204)比其它纬纱粗,并且在织物的顶侧上朝向彼此延伸,而不被接结经纱结合到织物中。
这里,形成具有罗纹结构的区域,在该区域中,提花经纱(1a)、(4a)、(5b)、(8b);(5a)、(8a)、(1b)、(4b)延伸过较粗的附加纬纱(104)、(204)以形成罗纹。
为此,允许分配给顶部织物的具有第一颜色的提花经纱(4a)交替地延伸过顶部织物(I)的外部纬纱(101)和第一经纱系统中的较粗的附加纬纱(204)。在生产两个罗纹之后,该提花经纱从第五编织循环的外部纬纱并入到顶部织物(I)的背侧。此外,该提花经纱还用于在第八和第十编织循环中插入的较粗的纬纱(204)上产生较宽的罗纹,之后,将提花经纱(4a)结合在外部纬纱(101)上,并且进一步被引入成在在两个高度处结合的纬纱(101)、(201)之间拉紧。
同样,分配给顶部织物的具有第二颜色的第二提花经纱(1a)被允许在顶部织物(I)中在第六和第八编织循环中插入的较粗纬纱(204)上形成较宽罗纹。
以相同的方式,首先允许分配给底部织物的具有第三颜色的提花经纱(5a)在底部织物(II)中在第一和第三编织循环中插入的较粗的纬纱(104)上形成两个罗纹,然后在第七和第九编织循环中插入的纬纱(104)上形成较宽的罗纹,并且分配给底部织物的具有第四颜色的提花经纱(8a)也被允许在第五和第七编织循环中插入的纬纱(104)上形成较宽的罗纹。
在第二经纱系统中,情况完全一样,但现在顶部织物(I)中的罗纹分别用分配给顶部织物(I)的具有第三和第四颜色的提花经纱(5b)、(8b)产生,而底部织物中的罗纹现在分别用分配给底部织物(II)的具有第一和第二颜色的提花经纱(4b)、(1b)产生。因此,这些颜色是反过来的。对于每一对经纱系统,每种不同的颜色都可以在两个织物中使用。
在图4所示的横截面图右侧上的区域中,较粗的纬纱(104)、(204)不被提花经纱掩盖,使得它们在织物表面上清晰可见地延伸,并且能够以它们的颜色和粗细在织物中创建附加的图案确定效果。
在根据图5的方法中,也使用三剑杆面对面织机,其中如根据图4的方法中,中间剑杆在连续的编织循环中插入附加的较粗的纬纱(104)、(204)。
在织物中形成具有割绒的两个绒头区域,该织物具有以参考图4所述的方式形成罗纹的中间区域。在顶部织物中使用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颜色的提花经纱(2a)、(1a)形成罗纹,并且在底部织物中使用分别具有第三和第四颜色的提花经纱(7a)、(8a)形成罗纹。在第二经纱系统中,这些颜色是相反的。
在左侧绒头区域中,分配给顶部织物的具有特定颜色的提花经纱(5a)在第一经纱系统中交替地结合在顶部织物(I)的外部纬纱(102)上及底部织物(II)的外部纬纱上。在第二经纱系统中,现在分配给顶部织物的具有相同颜色的提花经纱(5b)在顶部织物(I)中交替地结合到底部织物(II)的外部纬纱(102)上方和顶部织物(I)的外部纬纱上方。由于这些提花经纱在连续的经纱系统中交替地结合到顶部织物和底部织物中,如上面参考图3所解释的,绒头区域的分界不是完全平直的(锯齿形图案)。
在图5中的右侧绒头区域中,在第一经纱系统中,以分配给顶部织物的具有特定颜色的提花经纱(3a)以相同方式形成绒头,并且在第二经纱系统中,以分配给底部织物的具有相同颜色的绒头经纱形成绒头。在此,同样形成锯齿图案。在两个织物之间延伸的提花经纱然后在两个织物之间被切割,从而在织物上形成直立的绒头腿或割绒。
利用根据图2的方法或者通过在每个经纱系统中提供单独提花经纱以形成割绒,其中相应的单独的提花经纱总是通过连续的经纱系统引入到相同织物中,能够防止形成锯齿形。
取决于形成割绒的提花经纱的绒头密度和遮盖能力,附加较粗的纬纱(104)、(204)在织物的绒头腿之间或多或少地可见,并且在这些绒头区域中形成背景效果。
最后我们应该强调的是,根据本发明,相对于每一个经纱系统的提花经纱的数量,织物能够以特别大的外观变化织造,由此优先地,不仅仅是提花经纱本身的外观(如颜色)提供了该变化,而且还有织物结构的变化,诸如存在浮动的提花经纱或罗纹结构、通过这些提花经纱产生的毛圈或割绒,或者通过两个或更多这些可能性的组合(无论是否与纬纱效果组合),也提供了该变化。

Claims (25)

1.一种用于生产至少部分无绒的织物的方法,其中在面对面织机上的每个连续的引纬循环中,将一根或多根纬纱(101-104)、(201-204)插入到彼此并排的多个经纱系统的经纱(1a-14a、1b-14b)之间的梭口中,其中每个经纱系统包括一根或多根提花经纱(1a-8a)、(1b-8b),其中每根提花经纱被分配给所述织物中的一个,并且其中所述经纱(1a-14a)、(1b-14b)设置在每个梭口中,使得两个织物在至少一个无绒区域上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与期望的图案相对应的每根提花经纱(1a-8a)、(1b-8b)仅在该提花经纱被分配到的织物中进行图案确定,或者以非图案确定方式被引入到该织物中,其特征在于,在彼此并排的两个经纱系统中的至少一对经纱(1a-14a、1b-14b)中,设置具有相同外观的两根提花经纱中的两组或更多组提花经纱(1a、1b)、(2a、2b)…(8a、8b),每一组的提花经纱的外观不同于每一其它组的提花经纱的外观,其中每一组提花经纱(1a、1b)、(2a、2b)…(8a、8b)中具有相同外观的提花经纱属于所述一对经纱中的不同经纱系统,并且被分别分配给不同织物,使得对于每一对经纱系统中具有相同外观的两根提花经纱的每一组提花经纱(1a、1b)、(2a、2b)…(8a、8b),具有所述外观的提花经纱用在两个织物中,以确定所述无绒区域中的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对彼此并排的两个经纱系统中,所述组中的至少一根提花经纱(1a-8a)、(1b-8b)在至少一根纬纱(102)、(201)上交替结合到一个经纱系统中以及结合到另一个经纱系统中,然后在所述织物之间被切割,从而在每个织物中产生至少一个绒头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经纱系统包括至少一根附加的提花经纱,该至少一根附加的提花经纱不属于一组提花经纱,并且在至少一根纬纱(102)、(201)上被交替结合到一个织物和另一个织物中,然后在织物之间被切割,从而在每个织物中产生至少一个绒头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是具有至少一个绒头区域的织物的无绒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对彼此并排的两个经纱系统设置偶数组的提花经纱(1a、1b)、(2a、2b)…(8a、8b),并且对于每一经纱系统,相等数目的提花经纱(1a-4a),(5b-8b);(5a-8a),(1b-4b)被分配给每个织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彼此并排的经纱系统的提花经纱按相同的顺序彼此并排地被牵拉穿过编织筘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经纱系统包括具有相互不同的外观的n根提花经纱,其中n是偶数,并且其中每根提花经纱属于相应的一组提花经纱,并且在每一对彼此并排的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中,
在所述第一经纱系统中,
-n/2根提花经纱(1a-4a)被分配给顶部织物,并且
-n/2根其它提花经纱(5a-8a)被分配给底部织物,
并且在所述第二经纱系统中,
-具有与在所述第一经纱系统中分配给所述底部织物的提花经纱相同的外观的n/2根提花经纱(5b-8b)被分配给所述顶部织物,并且
-具有与在所述第一经纱系统中分配给所述顶部织物的提花经纱相同的外观的n/2根提花经纱(1b-4b)被分配给所述底部织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8,并且根据下面的分配计划之一将彼此并排的每一对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的八根提花经纱(1a-8a)、(1b-8b)分配给织物,其中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八外观的这些八根提花经纱中的每一根的分配在对两个经纱系统的各分配计划中总是以相同顺序通过八个字母T或B的序列来指示,其中T表示所述顶部织物,B表示所述底部织物:
Figure FDA00032062479900000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1a-14a)、(1b-14b)被设置在每个梭口中,使得两个织物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在所述区域中,至少一根提花经纱(1a-8a)、(1b-8b)在织物表面上以图案确定方式延伸过相应织物的至少一根纬纱(101)、(2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附加纬纱(104)、(204)在多个引纬循环中被插入,并且所述经纱(1a-14a)、(1b-14b)被设置在每个梭口中,使得两个织物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一根或多根附加纬纱(104)、(204)在所述区域中主要在所述织物表面上延伸以在所述织物中形成图案确定效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附加纬纱(104)、(204)在多个引纬循环中插入,并且所述经纱(1a-14a)、(1b-14b)被设置在每个梭口中,使得两个织物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至少一根提花经纱(1a-8a)、(1b-8b)在所述区域中延伸过至少一根附加纬纱(104)、(204)以形成罗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纬纱(104)、(204)比织物中的其它纬纱(101、102)、(201、202)更粗。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个引纬循环中插入环状纬纱(103、203),提供装置(L1a、L1b)(L2a、L2b)以将所述环状纬纱(103)、(203)保持与正在产生的所述织物中的其它纬纱(101、102)、(201、202)相距一定距离,并且所述经纱(1a-14a)、(1b-14b)被设置在每个梭口中,使得两个织物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至少一根提花经纱(1a-8a)、(1b-8b)在所述区域中交替地在一根或多根纬纱之上被结合到织物中并且延伸过相关的织物的至少一根环状纬纱(103)、(203),之后,所述环状纬纱(103)、(203)被移除,使得所述提花经纱形成毛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1a-14a)、(1b-14b)被设置在每个梭口中,使得两个织物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结合的第一纬纱(101)、(202)在第一高度上并且结合的第二纬纱(102)、(201)在第二高度上,并且其中提花经纱以非图案确定方式在所述第一纬纱(101)、(202)和所述第二纬纱(102)、(201)之间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系统对于每一织物包含至少一根张紧经纱(9a、10a)、(9b、10b),并且所述经纱(1a-14a)、(1b-14b)被设置在每个梭口中,使得具有结合的张紧经纱(9a、9b)、(10a、10b)的两个织物相互交织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生产阶段中,每根提花经纱(1a-8a、1b-8b)根据第一分配计划分配给织物中的一个织物,之后在第二生产阶段中,每根提花经纱(1a-8a、1b-8b)根据第二分配计划分配给织物中的一个织物,并且根据第二分配计划与根据第一分配计划相比分配给不同织物的提花经纱是形成为在两个生产阶段之间被带到另一织物的绒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对织物和第二对织物分别在第一和第二生产阶段中生产,并且允许根据第二分配计划分配给不同织物的提花经纱在稍后移去的过渡织物中形成绒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花经纱的外观主要由它们的颜色确定。
19.一种面对面织机,包括:
-彼此并排的多个经纱系统,每个经纱系统包括一根或多根提花经纱(1a-8a)、(1b-8b),
-引纬装置,所述引纬装置设置成在每个连续的引纬循环中将一根或多根纬纱(101-104)、(201-204)插入到所述经纱(1a-14a、1b-14b)之间的梭口中,和
-梭口形成装置,所述梭口形成装置设置成将所述经纱(1a-14a、1b-14b)布置在每个梭口中,且由此将每根提花经纱分配给织物中的一个织物,
-使得两个至少部分无绒的织物通过至少一个无绒区域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与期望的图案相对应的每根提花经纱(1a-8a)、(1b-8b)仅在该提花经纱分配到的织物中进行图案确定,或者被以非图案确定方式引入到织物中,其特征在于,在彼此并排的两个经纱系统中的至少一对经纱(1a-14a、1b-14b)中,设置具有相同外观的两根提花经纱中的两组或更多组提花经纱(1a、1b)、(2a、2b)…(8a、8b),每一组的提花经纱的外观不同于每一其它组的提花经纱的外观,其中每一组提花经纱(1a、1b)、(2a、2b)…(8a、8b)中的具有相同外观的提花经纱属于所述一对中的不同的经纱系统,
-并且所述梭口形成装置设置成将每一组中的两根提花经纱分配给不同的织物,
对于每一对经纱系统中具有相同外观的两根提花经纱的每一组提花经纱(1a、1b)、(2a、2b)…(8a、8b),具有所述外观的提花经纱用在两个织物中,以确定所述无绒区域中的图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面对面织机,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对彼此并排的两个经纱系统,提供偶数组的提花经纱(1a、1b)、(2a、2b)…(8a、8b),并且对于每一经纱系统,对每个织物分配偶数根提花经纱(1a-4a),(5b-8b);(5a-8a),(1b-4b)。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面对面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彼此并排的经纱系统的提花经纱按相同的顺序彼此并排地被牵拉穿过编织筘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面对面织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经纱系统包括具有相互不同的外观的n根提花经纱,其中n是偶数,并且其中每根提花经纱属于相应的一组提花经纱,并且在每一对彼此并排的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中,
在所述第一经纱系统中,
-n/2根提花经纱(1a-4a)被分配给顶部织物,并且
-n/2根其它提花经纱(5a-8a)被分配给底部织物,
并且在所述第二经纱系统中,
-具有与在所述第一经纱系统中分配给所述底部织物的提花经纱相同的外观的n/2根提花经纱(5b-8b)被分配给所述顶部织物,并且
-具有与在所述第一经纱系统中分配给所述顶部织物的提花经纱相同的外观的n/2根提花经纱(1b-4b)被分配给所述底部织物。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面对面织机,其特征在于,n=8,并且根据下面的分配计划之一将彼此并排的每一对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的八根提花经纱(1a-8a)、(1b-8b)分配给织物,其中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八外观的这些八根提花经纱中的每一根的分配在对两个经纱系统的各分配计划中总是以相同顺序通过八个字母T或B的序列来指示,其中T表示所述顶部织物,B表示所述底部织物:
Figure FDA0003206247990000051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面对面织机,其特征在于,其被设置成以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操作。
25.一种至少部分无绒且其中一根或多根提花经纱确定图案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编织。
CN201680065421.XA 2015-11-10 2016-11-10 用于面对面编织具有提花经纱的织物的方法 Active CN1083506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E2015/0263A BE1023598B1 (nl) 2015-11-10 2015-11-10 Werkwijze voor het dubbelstukweven van weefsels met figuurkettingdraden
BEBE-2015/0263 2015-11-10
PCT/IB2016/001608 WO2017081530A1 (en) 2015-11-10 2016-11-10 Method for face-to-face weaving of fabrics with figure warp thread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0625A CN108350625A (zh) 2018-07-31
CN108350625B true CN108350625B (zh) 2021-10-15

Family

ID=55236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5421.XA Active CN108350625B (zh) 2015-11-10 2016-11-10 用于面对面编织具有提花经纱的织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24160B2 (zh)
EP (1) EP3374552B1 (zh)
CN (1) CN108350625B (zh)
BE (1) BE1023598B1 (zh)
WO (1) WO20170815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02500B1 (en) * 2019-02-26 2022-04-06 STÄUBLI BAYREUTH GmbH Method for weaving pile fabrics and pile fabric woven with such a method
CN110129952B (zh) * 2019-06-27 2020-06-09 江苏盛泰克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阴影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12210871A (zh) * 2019-09-17 2021-01-12 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异花毛巾
US11339534B2 (en) 2019-09-18 2022-05-24 Huyck Licensco Inc. Multi-layer warp bound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95157A (en) * 1928-04-13 1931-03-03 Jr John Zimmermann Double-pile fabric
EP1785514A2 (en) * 2005-11-10 2007-05-16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weaving fabrics with areas having a corded structure with a large variety of colour effects
CN104126039A (zh) * 2011-12-23 2014-10-29 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编织具有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462A (en) * 1889-01-01 taylor
US698743A (en) * 1901-10-03 1902-04-29 Joseph S Mac Elroy Woven figured fabric.
US808976A (en) * 1905-01-12 1906-01-02 Thomas Benton Dornan Woven fabric.
DE550486C (de) 1926-05-23 1932-05-18 Christiane Sidonie Rosa Clav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emusterten Jacquard-Doppelplueschgeweben
US2060502A (en) * 1933-04-12 1936-11-10 Collins & Aikman Corp Method of weaving pile fabrics
US2108046A (en) * 1934-09-01 1938-02-15 Collins & Aikman Corp Pile fabric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95382A (en) * 1935-03-14 1937-10-12 Collins & Aikman Corp Method of weaving frieze pile fabrics
US2182610A (en) * 1936-11-09 1939-12-05 Calonnier Maurice Manufacture of velvet woven in double piece
FR1401236A (fr) * 1964-03-04 1965-06-04 Librex Anstalt Nouveau tapis tissé en double pièce et mode de tissage de ce tapis
US3519032A (en) * 1968-02-09 1970-07-07 Librex Anstalt Pile fabrics
US4197345A (en) * 1978-09-05 1980-04-08 Engineered Yarns, Inc. Fabric having multiple solid colored stripes
US4848412A (en) * 1988-02-23 1989-07-18 Milliken Research Corporation Patterned woven fabric
DD286939A7 (de) 1988-04-28 1991-02-14 Cheminitzer Webmaschinenbau Gmbh,De Anordnung der polfaeden innerhalb des webblattes
DD284922A5 (de) 1989-06-13 1990-11-28 Fi Fuer Textiltechnologie,D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oppelflorgeweben, insbesondere von doppelteppichen
BE1004348A3 (nl) * 1990-06-05 1992-11-03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dubbelstuktapijtweefsel, in een 2-schotbinding alsmede aldus verkregen weefsels.
BE1004894A4 (nl) * 1991-05-21 1993-02-16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dubbelstuktapijtweefsel in een enkelspoelige binding alsmede aldus verkregen weefsels.
JP2890175B2 (ja) * 1995-05-10 1999-05-10 日清紡績株式会社 織成方法
BE1011348A3 (nl) * 1997-09-02 1999-07-06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weven van dubbelstuktapijten en tapijtweefsels met verbeterde eigenschappen.
BE1011362A3 (nl) * 1998-07-22 1999-07-06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weefsels met aan beide zijden een ribstructuur, en volgens deze werkwijze vervaardigde weefsels.
BE1012077A3 (nl) * 1998-07-22 2000-04-04 Wiele Michel Van De Nv Onechte en echte boucle-weefsels, en een werkwijze voor de productie van dergelijke weefsels.
BE1012269A3 (nl) * 1998-11-06 2000-08-01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de vervaardiging van een weefsel met ribstructuur, en volgens deze werkwijze vervaardigde weefsels.
DE19918171B4 (de) 1999-04-21 2005-06-09 Schö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oppelteppichgewebe
EP1072705B2 (en) * 1999-07-19 2010-06-02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face-to-face weaving false bouclé fabrics with cut pile, and fabrics woven according to this method
BE1013266A3 (nl) * 2000-02-02 2001-11-06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hoogkorig poolweefsel.
EP1152076B1 (en) * 2000-05-02 2006-11-29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face-to-face weaving pile fabrics and pile fabrics woven according to this method
BE1015103A3 (nl) * 2002-09-11 2004-10-05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weven van een poolweefsel.
BE1016008A4 (nl) * 2004-05-07 2006-01-10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weven van dubbelzijdig bruikbare weefsels.
BE1016295A3 (nl) * 2004-11-04 2006-07-04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weven van weefsels voorzien van zones met vlottende pool over meerdere inslagdraden.
BE1016336A5 (nl) * 2004-12-02 2006-08-01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weven van dubbelstukweefsels, weefsel geweven volgens een dergelijke werkwijze en dubbelstukweefmachine voorzien voor het uitvoeren van een dergelijke werkwijze.
BE1016337A3 (nl) 2004-12-02 2006-08-01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weven van weefsels en shaggy weefsel.
US7207355B2 (en) * 2005-05-06 2007-04-24 Astenjohnson, Inc. Multi-axial seamed papermaking fabric and method
US7520303B2 (en) * 2005-06-24 2009-04-21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weaving a fabric, fabric woven by means of such a method and weaving machine for weaving such a fabric
EP1789617B1 (de) * 2005-09-02 2008-10-01 Textilma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amtbandes mit doppelseitigem flor und bandweb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BE1016883A3 (nl) * 2005-12-06 2007-09-04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poolweefsels met hoge dichtheid.
EP1900861B1 (en) * 2006-09-05 2015-07-08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weaving a fabric and fabric woven according to such a method
BE1017560A3 (nl) * 2007-04-18 2008-12-02 Wiele Michel Van De Nv Geweven kunstgrasmat met fijne poolverdeling.
EP2251467B1 (en) * 2009-05-13 2013-08-07 SCHÖ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weaving two fabrics, fabric adapted to be woven with such a method and loom usable with such a method
US7841369B1 (en) * 2009-11-18 2010-11-30 vParadox LLC Weaving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a full fashioned woven stretch garment with load carriage capability
BE1022393B1 (nl) * 2013-01-10 2016-03-21 Nv Michel Van De Wiele Werkwijze voor het weven van poolweefsels en werkwijze voor het daarvoor uitrusten van een weefmachine
US9534323B1 (en) * 2016-01-09 2017-01-03 Trident Limited Terry fabric weave and resulting terry fabric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95157A (en) * 1928-04-13 1931-03-03 Jr John Zimmermann Double-pile fabric
EP1785514A2 (en) * 2005-11-10 2007-05-16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weaving fabrics with areas having a corded structure with a large variety of colour effects
CN104126039A (zh) * 2011-12-23 2014-10-29 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编织具有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E1023598A1 (nl) 2017-05-11
EP3374552A1 (en) 2018-09-19
WO2017081530A1 (en) 2017-05-18
US10724160B2 (en) 2020-07-28
BE1023598B1 (nl) 2017-05-11
CN108350625A (zh) 2018-07-31
US20180371652A1 (en) 2018-12-27
EP3374552B1 (en) 2021-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0625B (zh) 用于面对面编织具有提花经纱的织物的方法
CN1800463B (zh) 织造织物的工艺及起毛织物
BE1016883A3 (nl)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poolweefsels met hoge dichtheid.
EP1900861B1 (en) Method for weaving a fabric and fabric woven according to such a method
US9080266B2 (en) Method for weaving a pile fabric
CN105121723B (zh) 具有阴阳花纹的地毯和用于编织具有阴阳花纹的地毯织物的方法
CN104903503B (zh) 编织起绒织物和为此构造织机的方法
US6186189B1 (en) False and true bouclé fabrics, and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uch fabrics
CN109440267B (zh) 一种高低毛隐纬缎档组织毛巾及其织造工艺
US11091857B2 (en) Method for weaving pile fabrics and pile fabric woven with such a method
US6095198A (en) Method for weaving a pile fabric with high pile density
BE1014573A5 (nl) Uitrusting van een weefmachine, werkwijze voor het wijzigen van een weefmachine-uitrusting, en weefprocede gebruik makend van een weefmachine met zo'n uitrusting.
EP2024543B1 (en) Method for weaving fabrics with woven embroidery effect
CN217351690U (zh) 一种色织条格底牛仔面料
CN114232181B (zh) 一种用双把吊提花机织造独幅渐变提花织物的制造方法
KR200344618Y1 (ko) 번아웃 가공용 직물지
SU739148A1 (ru) Одинарный кулирный трикотаж
JPH06264329A (ja) 長短パイルで織成したドビー及びジャカード紋タオル織物
CN205856734U (zh) 一种线条定位提花布料
Landry et al. Glossary of Textile Terms
KR200404722Y1 (ko) 벨벳직물지
RU40749U1 (ru) Ткань ворсованная
KR200404856Y1 (ko) 브로드테일벨벳직물지
RU2374366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двухслойных тканей
BE1020320A5 (nl) Werkwijze voor het weven van een poolweefs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