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9245B - 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9245B
CN108349245B CN201680067636.5A CN201680067636A CN108349245B CN 108349245 B CN108349245 B CN 108349245B CN 201680067636 A CN201680067636 A CN 201680067636A CN 108349245 B CN108349245 B CN 1083492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unit
ink
conveying
record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76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9245A (zh
Inventor
大泽悟
时松宏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349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9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9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9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du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heated plat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41J13/076Construction of rollers; Bearing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能够对在记录图像后又进行了移动的记录介质容易且更加切实地进行定影处理,具有:喷出墨水的图像形成部(12);第一输送部(11),其对使喷出的墨水附着的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而使该记录介质相对于图像形成部相对移动;定影部(24),其使附着到记录介质的墨水定影;第二输送部(21),其对附着有将要定影的墨水的记录介质进行输送而使该记录介质相对于定影部相对移动;作为上浮抑制部的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其在第二输送部从墨水的附着面一侧抑制记录介质从记录介质的输送面上浮;上浮抑制部在能够以不包含记录宽度范围的方式进行变更设定的抑制范围内抑制记录介质的上浮,记录宽度范围是图像形成部使墨水向记录介质上附着的范围。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通过从喷嘴喷出墨水并使其附着到记录介质上的所希望的位置从而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在这样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为了向各种记录介质更高精度地记录图像而使用各种墨水。另外,在喷墨记录装置中,有的喷墨记录装置在记录介质上涂敷处理液,或者进行用于使附着的墨水切实地定影的处理。
作为在这样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使用的一种墨水,有通过照射紫外线(UV光)而固化的UV固化型墨水。在使用这样的墨水的喷墨记录装置中,通过在向记录介质喷出墨水并使其附着后对记录介质进行UV光的照射,能够迅速且牢固地使墨水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为了适当控制墨水在记录介质上的扩散情况和浸透情况等,希望记录介质和墨水在墨水附着时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但是,在以往的喷墨记录装置中,若墨水喷出与干燥、定影这些处理动作在同一输送面上进行,则存在干燥、定影结构的动作和墨水的反应热等的影响经由输送面传递到记录图像前的记录介质,使该记录介质的温度变得不适当的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喷墨记录装置:输送滚筒在使记录介质载置于外周面的状态下进行旋转动作,在输送滚筒的该外周面设置吸附机构,通过吸入空气而将记录介质维持在适当位置同时进行图像记录,并且一边利用链爪把持进行过图像记录的记录介质的前端而使其在进行吸附动作的水平输送面上移动一边进行干燥、UV光照射,从而在与输送滚筒不同的面上进行干燥定影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363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存在技术问题:当从输送面上取下记录图像后的记录介质并使其移动到其他输送面上进行定影动作时,有时记录介质会因为发生弯曲等原因而不能正常载置在输送面上,使定影处理的质量出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在记录图像后又进行了移动的记录介质容易且更加切实地进行定影处理的喷墨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如下:
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图像记录部,其设置有喷出墨水的喷嘴;
第一输送部,其对使喷出的墨水附着的记录介质进行输送而使该记录介质相对于所述图像记录部相对移动;
定影部,其使附着到记录介质的墨水定影于该记录介质;
第二输送部,其对附着有将要定影的墨水的记录介质进行输送而使该记录介质相对于所述定影部相对移动;
上浮抑制部,其在所述第二输送部从所述墨水的附着面一侧抑制记录介质从载置该记录介质的输送面上浮;
在所述输送面内,在与利用所述第二输送部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上浮抑制部在能够以不包含记录宽度范围的方式进行变更设定的抑制范围内抑制该记录介质的上浮,所述记录宽度范围是所述图像记录部使墨水向记录介质上附着的范围。
另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具有吸附部,所述吸附部使被抑制了从所述输送面上浮的记录介质吸附在所述第二输送部的所述输送面。
另外,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
所述上浮抑制部被设置为,各所述抑制范围至少有一部分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包含在从所述吸附部的吸附开始位置到所述定影部的定影开始位置为止的区间中。
另外,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具有抑制控制机构,所述抑制控制机构对所述上浮抑制部的所述抑制范围的设定进行控制,
所述第二输送部将记录介质配置在与该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尺寸对应的位置进行输送,
所述抑制控制机构将所述抑制范围设定为不包含所述记录宽度范围。
另外,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
所述上浮抑制部具有与多个不同的所述宽度方向尺寸分别对应的数目的抑制部件,所述抑制部件在与预先设定的所述宽度方向尺寸对应的所述抑制范围内抑制记录介质上浮,
所述抑制控制机构将与所取得的所述宽度方向尺寸对应的所述抑制部件选择性地配置在与所述抑制范围对应的位置来抑制记录介质上浮。
另外,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或5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具有接受用户操作的操作接受部,
所述宽度方向尺寸能够利用所述操作接受部接受设定。
另外,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
所述上浮抑制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输送面按压。
另外,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
所述上浮抑制部具有辊部件,所述辊部件绕平行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设置。
另外,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
所述图像记录部喷出利用规定的能量线进行固化的墨水,
所述定影部具有照射部,所述照射部向附着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照射所述规定的能量线。
另外,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具有温度调节部,所述温度调节部将所述第一输送部的输送面的温度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
另外,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具有读取部,所述读取部在所述第一输送部的输送面上读取附着有墨水的记录介质的附着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具有能够容易且更加切实地对在记录图像后又进行了移动的记录介质进行定影处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3A是说明记录介质与第一端部按压辊及第二端部按压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B是说明记录介质与第一端部按压辊及第二端部按压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与喷墨记录装置中的第二按压马达的动作有关的输送控制部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5A是对第二输送部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的图。
图5B是对第二输送部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的图。
图6A是表示变形例3的第二输送部的图。
图6B是表示变形例3的第二输送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该喷墨记录装置1是具有线型喷墨头的单程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具有第一输送部11、图像形成部12(图像记录部)、读取部13、第二输送部21、定影部24、冷却部25、转送部30和控制部40等。
第一输送部11接收从省略图示的介质供给部供给来的记录介质P并将该记录介质P载置在第一输送带113的外侧面上,一边使记录介质P与图像形成部12的喷嘴面对置一边使记录介质P移动(相对于该喷嘴面相对移动)。第一输送部11具有第一驱动辊111、第一从动辊112、第一输送带113、第一吸引部114、按压辊115和第一按压马达117等。
第一驱动辊111以与第一输送马达118(参照图2)的旋转动作对应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第一输送带113是环状带,该第一输送带113使内侧面被第一驱动辊111和第一从动辊112支承,通过根据第一驱动辊111及第一从动辊112的旋转进行旋转移动,使载置在外侧面(输送面)上的记录介质移动。另外,第一输送带113在此是空气可通过的构造或材质,比如设置有多个孔部等,该第一输送带113通过利用第一吸引部114的吸引动作从外侧面侧向内侧面侧流动空气,对载置于外侧面上的记录介质P进行吸引和固定。
第一吸引部114对载置在第一输送带113的外侧面上的记录介质P进行吸引。第一吸引部114在此具有第一吸引风扇和使该第一吸引风扇旋转动作的第一吸引风扇驱动部1141(参照图2),通过在第一输送带113的内侧面侧排出空气而从外侧面侧吸入空气。或者,第一吸引部114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产生静电等而使记录介质P暂时贴附在第一输送带113的外侧面的结构。
按压辊115将从介质供给部供给而来的记录介质P向第一输送带113的外侧面按压。利用该按压辊115的动作,可以消除记录介质P的褶皱、松弛和卷曲等,能够将整个记录介质P更加切实地按照第一吸引部114的吸引动作固定在第一输送带113的外侧面上。按压辊115在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以记录介质P的最大宽度以上的宽度延伸,与记录介质P的输送移动配合而对整个记录介质P施加按压。
第一按压马达117使按压辊115进行按压动作。第一按压马达117能够使按压辊115以接触面与第一输送带113的旋转移动速度等速旋转的方式进行旋转动作。另外,第一按压马达117进行使按压辊115在改变与第一输送带113的外侧面的距离的方向(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动作,保持与记录介质P的厚度等对应的适当的压力。另外,在该喷墨记录装置1中,第一按压马达117还能够使该按压辊115上升到使按压辊115完全与记录介质P隔离的位置。
此外,在按压辊115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也可以设置减少记录介质P前部(最下游侧)的上浮而使其朝向第一输送带11的引导部件。在记录介质P前部(最下游侧)上浮的情况下,记录介质P可能卡在按压辊115上而发生记录介质P的堵塞(卡纸),所以利用引导部件能够防止该情况。
在该喷墨记录装置1中,在预先设定为可由第一输送部11输送的最大宽度以下的范围内,能够将多个尺寸(宽度)的记录介质P载置在适当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进行输送。
图像形成部12具有喷墨头单元12C、12M、12Y、12K,该喷墨头单元12C、12M、12Y、12K分别设置有喷出多种颜色(在此为CMYK四种颜色)的墨水的喷嘴。喷墨头单元12C、12M、12Y、12K在输送方向上分别以使设置有喷嘴的开口部的喷嘴面与第一输送带113的外侧面对置的方式按顺序配置。喷墨头单元12C、12M、12Y、12K从存储各自对应的墨水的省略图示的墨盒接受墨水的供给,并在与来自控制部40的控制信号对应的适当时刻从喷嘴喷出墨水。喷墨头单元12C、12Y、12M、12K在此具有线型喷墨头,该线型喷墨头是使多个喷嘴开口部分别沿宽度方向以规定间隔遍及记录介质P的整个可记录宽度进行设置的喷墨头。设置于一个喷墨头单元的多个喷嘴开口部可以沿输送方向分设在多个不同的位置。
在此,喷出的墨水是UV固化型墨水,其根据温度而在溶胶状态与凝胶状态之间变化。因此,在图像形成部12设置有将墨水温度维持在保持溶胶状态的适当温度的墨水加热器123(参照图2)。另外,喷墨记录装置1还具有输送部加热器110(参照图2),该输送部加热器110对第一输送带113和附着从喷嘴喷出的墨水前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保温。
读取部13在第一输送带113的外侧面上(输送面上)对附着有由图像形成部12喷出的墨水的记录介质P的表面进行拍摄,并向控制部40输出拍摄数据。读取部13具有线传感器,通过以与记录介质P的移动速度(输送速度)对应的适当周期对沿输送方向移动的该记录介质P的表面进行拍摄,能够在记录介质P上进行二维读取。
转送部30从第一输送部11获取记录图像后的记录介质P并将其向第二输送部21输送。转送部30既可以仅具有单纯用于将记录介质P从第一输送带113剥离的板状结构,也可以具有在记录介质P的移动时刻的同时把持前端部而将其输送到第二输送部21的爪部(夹爪)等。
第二输送部21一边将从第一输送部11经由转送部30转送来的记录介质P保持为能够利用定影部24对该记录介质P的图像记录面(墨水附着面)进行定影动作一边对其进行输送而使其相对于定影部24相对移动,并将定影后的记录介质P向省略图示的介质排出部排出。第二输送部21具有第二驱动辊211、第二从动辊212、第二输送带213、第二吸引部214(吸附部)、第一端部按压辊215、第二端部按压辊216和第二按压马达217等。
第二驱动辊211以与第二输送马达218(参照图2)的旋转动作对应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第二输送带213是环状带,该第二输送带213使内侧面被第二驱动辊211和第二从动辊212支承,通过根据第二驱动辊211及第二从动辊212的旋转进行旋转移动,使载置在外侧面(输送面)上的记录介质P移动。另外,第二输送带213在此是空气可通过的构造或材质,比如设置有多个孔部等,通过利用第二吸引部214的吸引动作从外侧面侧向内侧面侧流动空气,对载置在外侧面上的记录介质P进行吸引而将其固定于该外侧面。
第二吸引部214对载置在第二输送带213的外侧面上的记录介质P进行吸引。第二吸引部214在此具有进行排气的第二吸引风扇和使该第二吸引风扇旋转动作的第二吸引风扇驱动部2141(参照图2),通过在第二输送带213的内侧面侧排出空气而从外侧面侧吸入空气。或者,第二吸引部214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产生静电等而将记录介质P暂时贴附在第二输送带213的外侧面的结构。
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两者统称为抑制部件、辊部件)在利用第二输送带213的外侧面对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的输送面内绕沿与该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设置,通过将由转送部30转送来的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第二输送带213的外侧面按压,抑制记录介质P从第二输送带213上浮。利用该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的动作,可以消除记录介质P的卷曲等,将整个记录介质P更加切实地按照第二吸引部214的吸引动作固定于第二输送带213的外侧面上。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和第二端部按压辊216构成为能够各自或连动地在宽度方向上对位置(抑制范围)进行变更设定。利用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按压记录介质P的位置在输送方向上优选为从第二吸引部214的吸引开始位置(吸附开始位置)到进入定影部24的紫外线照射范围的位置(定影开始位置)为止的区间中。
第二按压马达217使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进行按压动作。第二按压马达217进行使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在改变与第二输送带213的外侧面的距离的方向(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动作,能够保持与记录介质P的厚度等对应的适当压力,或使该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上升到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完全与记录介质P隔离的位置。另外,第二按压马达217能够如上所述地改变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和第二端部按压辊216的宽度方向位置。而且,第二按压马达217也可以能够使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以辊面与第二输送带213的周向移动速度等速旋转的方式进行旋转动作。
利用第一端部按压辊215、第二端部按压辊216及第二按压马达217构成上浮抑制部。
定影部24照射规定波长的能量线,在此,定影部24照射紫外线(UV光)而使由图像形成部12喷出且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的墨水固化。定影部24例如具有产生UV光的发光二极管(LED)(照射部),通过向该LED施加电压而流通电流,从而使该LED以适当的强度发光而出射UV光。定影部24靠近第二输送带213的外侧面配置,从而在向第二输送部21的第二输送带213载置记录介质P并利用第二吸引部214吸引该记录介质P的范围内向记录介质P上的墨水照射UV光。
冷却部25在第二输送部21中的没有向第二输送带213的外侧面上载置记录介质P的范围内冷却该第二输送带213。冷却部25例如具有冷却风扇,通过向第二输送带213吹风,对温度因定影部24的发光二极管的辐射热和利用UV光定影墨水时的反应热而上升的该第二输送带213进行空冷。冷却部25也可以具有向冷却风扇供给冷风或外部气体的结构。
控制部40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的各部分的动作,根据基于图像记录命令(任务)的记录对象图像的数据及图像记录设定,在记录介质P上记录图像。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喷墨记录装置1具有控制部40、输送控制部411、第一输送马达118及第二输送马达218、按压控制部412(抑制控制机构)、第一按压马达117及第二按压马达217、吸引控制部414、第一吸引风扇驱动部1141及第二吸引风扇驱动部2141、喷墨头控制部421及喷墨头驱动部121、输送部加热控制部413、输送面温度计测部119及输送部加热器110(温度调节部)、墨水加热控制部422、墨水温度计测部122及墨水加热器123、读取控制部43及读取部13、定影控制部44及定影部24、冷却控制部45及冷却风扇驱动部251、操作显示部31、通信部32等。
其中,输送控制部411、按压控制部412、吸引控制部414、喷墨头控制部421、输送部加热控制部413、墨水加热控制部422、读取控制部43、定影控制部44及冷却控制部45都被称为单独动作控制部。这些单独动作控制部可既以共用控制部40的各硬件结构,也可以单独准备专用的CPU、存储器和逻辑电路等。
控制部4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401、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402和存储部403等。控制部40在RAM402中暂时存储从存储部403读取的控制用的程序403a和设定数据,CPU401基于该暂时存储数据进行控制处理。存储部403具有能够反复读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等辅助存储部。存储部403的一部分也可以使用仅能够读取的ROM。
控制部40(CPU401)对喷墨记录装置1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控制部40基于经由通信部32从外部获取的图像记录命令及该记录图像数据、即打印任务,经由单独动作控制部对喷墨记录装置1的各部分进行动作控制。
操作显示部31既接受用户操作,也向用户进行用于表示状况信息和动作菜单等的显示。操作显示部31具有作为操作接受部的操作检测部311和显示部312。显示部312具有显示画面,例如LCD(液晶显示器),根据来自控制部40的控制信号使该LCD进行各种显示。另外,操作检测部311例如具有重叠配置在LCD上的触摸传感器,检测与LCD的显示位置对应的位置坐标处的操作并将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部40。
通信部32与PC等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连接,是用于按照各种通信标准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作为该通信部32,例如可以列举出LAN连接用的网卡和利用蓝牙通信(注册商标:Bluetooth)等的无线通信接口等。或者,通信部32也可以是通过USB与外部设备直接连接的连接端子及驱动器等。控制部40经由通信部32从外部设备获取打印任务和喷墨记录装置1的各种控制设定数据等。
喷墨头驱动部121根据来自喷墨头控制部421的控制信号和记录对象的图像数据,在适当时刻向设置于各喷墨头单元12Y、12M、12C、12K的负载(压电型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压电元件或热敏型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发热体等)供给电力,从各喷嘴的开口部喷出墨水。
冷却风扇驱动部251基于冷却控制部45的控制使冷却部25的冷却风扇以适当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动作。
第一吸引风扇驱动部1141基于吸引控制部414的控制使第一吸引部114的第一吸引风扇以适当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动作。
第二吸引风扇驱动部2141基于吸引控制部414的控制使第二吸引部214的第二吸引风扇以适当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动作。
输送部加热器110基于输送部加热控制部413的控制加热第一输送部11的输送面,使记录介质P在墨水附着时处于适当的温度范围。墨水加热器123基于墨水加热控制部422的控制加热墨水流路及其周边部件,使从墨盒向各喷墨头单元12Y、12M、12C、12K供给的墨水在从喷嘴开口部喷出之前不在墨水流路的内部变成凝胶,而是维持在适当温度。
输送面温度计测部119及墨水温度计测部122为了保持这些输送部加热器110及墨水加热器123的加热状况适当而分别计测第一输送带113或载置于该第一输送带113上的记录介质P的表面温度及墨水流路或该墨水流路内的墨水温度,并向输送部加热控制部413及墨水加热控制部422输出各计测结果。
输送面温度计测部119及输送部加热控制部413可以包含于温度调节部。
输送控制部411控制第一输送马达118及第二输送马达218的动作而以适当的速度输送记录介质P,进行各图像记录动作和定影动作。
按压控制部412控制第一按压马达117及第二按压马达217的动作而使记录介质P分别不产生褶皱和上浮地载置在第一输送部11的第一输送带113及第二输送部21的第二输送带213的外侧面上。
读取控制部43控制读取部13的动作,根据记录介质P的输送时刻及速度对适当位置的记录图像进行拍摄。
定影控制部44控制定影部24的动作,使记录在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的墨水定影。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向记录介质P的图像记录动作及定影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记录介质P首先一边被第一输送部11输送一边记录图像,接着被转送到第二输送部21,一边被该第二输送部21输送一边使记录介质P上用于记录图像的墨水定影固化。
在将记录介质P分别交送给这些单独的第一输送部11及第二输送部21时,如上所述,在第一输送部11,利用按压辊115展平整个记录介质P的褶皱和弯曲等,并使记录介质P根据第一吸引部114的动作而吸附保持于第一输送带113的外侧面。
另一方面,在第二输送部21,因为被交送的是墨水附着后尚未定影的记录介质P,所以若按压整个记录介质P,则记录的图像变差,另外,有可能弄脏按压辊的表面。因此,在该第二输送部21,利用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仅按压宽度方向两端的未记录图像区域,从而在不使图像变差的情况下展平弯曲等,并使记录介质P根据第二吸引部214的动作而吸附保持于第二输送带213的外侧面。
如上所述,在喷墨记录装置1中,有可能输送多个宽度的记录介质,根据所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改变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的位置。作为该改变动作,假设以下几种情况:按压控制部412根据打印任务中设定的记录介质的尺寸信息驱动第二按压马达217;按压控制部412根据用户经由操作显示部31手动输入的记录介质的尺寸信息(宽度方向尺寸)驱动第二按压马达217。另外,也可以包含用户根据记录介质的尺寸信息手动移动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的位置的情况。
图3A及图3B是说明记录介质P与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如图3A所示,在从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上方观察的情况下,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在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分别在沿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不与图像的记录宽度范围WD1重叠的范围内按压不同的端部。第一端部按压辊215与记录介质P重叠的宽度W1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与记录介质P重叠的宽度W2能够根据喷墨记录装置1而确定为固定宽度,例如确定为1cm。
如图3B所示,在记录介质的尺寸(宽度)改变的情况下,移动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以使该记录介质Pa被从根据改变后的记录介质Pa而设定的宽度方向两端位置分别按压至宽度W1、W2内侧的位置,在不与图像的记录宽度范围WD2重叠的范围内按压记录介质P。
图4是表示与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第二按压马达217的动作有关的输送控制部411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如上所述,在通过印刷任务的输入或用户经由操作显示部31的输入操而获取记录介质P的类别设定的情况下,开始按压控制处理。
当按压控制处理开始时,输送控制部411(CPU)获取改变后的记录介质的类别(步骤S101)。输送控制部411根据记录介质P的尺寸,将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和第二端部按压辊216的宽度方向位置设定在记录宽度范围外(步骤S102)。另外,输送控制部411根据记录介质P的厚度信息,设定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和第二端部按压辊216的高度位置(步骤S103)。
输送控制部411向第二输送马达218输出控制信号,改变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的位置(步骤S104)。输送控制部411基于开始向记录介质P记录图像的时刻向第二输送马达218输出控制信号,以使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和第二端部按压辊216以适当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的方式开始动作(步骤S105)。然后,输送控制部411结束按压控制处理。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具有:图像形成部12,其设置有喷出墨水的喷嘴;第一输送部11,其对使喷出的墨水附着的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而使该记录介质P相对于图像形成部12相对移动;定影部24,其使附着到记录介质P的墨水定影于该记录介质P;第二输送部21,其对附着有将要定影的墨水的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而使该记录介质P相对于定影部24相对移动;作为上浮抑制部的第一端部按压辊215、第二端部按压辊216及第二按压马达217,其在第二输送部21从墨水的附着面一侧抑制记录介质P从载置该记录介质P的输送面上浮。在输送面内,在与利用第二输送部21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上浮抑制部在能够以不包含记录宽度范围的方式进行变更设定的抑制范围(W1、W2)内抑制记录介质P上浮,记录宽度范围是图像形成部12使墨水向记录介质P上附着的范围。
这样,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在记录介质P上的未被喷出墨水的不包含记录宽度范围的位置、即两端防止记录介质P上浮,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防止因记录介质P的弯曲等而出现不一致的输送状态,能够利用定影部24一致地进行定影动作。另外,因为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不接触记录图像后的记录介质P的记录宽度范围,所以不会弄乱尚未定影的墨水,不会使画质变差。另外,因为能够根据记录介质P的尺寸来适当地调整这些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的位置,所以即使针对不同尺寸的记录介质也能够容易地获得相同的效果。并且,因为利用不同的输送部进行图像记录动作和定影动作,所以定影动作所导致的温度上升不会给图像记录动作带来不良影响。
另外,喷墨记录装置1具有第二吸引部214,该第二吸引部214使被抑制了从输送面上浮的记录介质P吸附在第二输送部21的输送面,因此能够使被抑制了上浮的记录介质P更加切实地吸引固定于输送面上,由此,能够更加切实地进行一致的定影处理。
另外,上浮抑制部被设置为,各抑制范围至少有一部分在输送方向上包含在从第二吸引部214的吸附开始位置到定影部24的定影开始位置为止的区间中,因此,能够在切实地抑制记录介质P上浮的期间开始吸附动作。由此,只要在前部抑制一次记录介质P的上浮,之后就能在吸附范围内容易且切实地维持为载置固定于输送面上的状态。
另外,喷墨记录装置1具有作为抑制控制机构的按压控制部412,该按压控制部412控制上浮抑制部的抑制范围的设定,第二输送部21将记录介质P配置在与该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尺寸对应的位置进行输送,按压控制部412将抑制范围设定为不包含记录宽度范围。这样,只要指定记录介质P的尺寸,抑制范围就会被根据该尺寸自动设定为适当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容易且切实地自动设定与记录介质的尺寸对应的抑制范围。
另外,喷墨记录装置1具有接受用户操作的操作显示部31(操作检测部311),宽度方向尺寸能够利用操作显示部31接受设定。因此,即使不读入并解析打印任务的设定等,并且不通过打印任务进行这样的设定,在用户直接进行了适当的尺寸设定的情况下,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也会根据该设定在适当的抑制范围内切实地抑制记录介质P上浮。
另外,上浮抑制部将记录介质P向输送面按压。因此,不需要将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维持在微妙的高度,就能够完全排除记录介质P的上浮。特别是,在后处理中对未进行图像记录的端部进行裁剪的图像记录装置等中,即使记录介质P在该抑制范围内产生少许损伤或污染,也不会产生问题。
另外,上浮抑制部具有辊部件,该辊部件绕平行于宽度方向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设置。因此,因为辊部件按照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进行旋转,所以能够在抑制范围内切实地排除上浮,同时很难在该抑制范围内产生损伤等。另外,因为辊部件与记录介质P之间的摩擦降低,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记录介质P的错位、堵塞这种问题的产生。
另外,图像形成部12喷出UV固化型墨水,定影部24具有LED,LED向附着到记录介质P的该UV固化型墨水照射UV光。因此,可以非常牢固地定影墨水。另外,因为定影该墨水所产生的反应热不会传递到第一输送部11上的记录介质P,所以不会在记录图像时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喷墨记录装置1具有输送部加热器110,该输送部加热器110将第一输送部11的输送面的温度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如上所述,因为对第二输送部21上的记录介质P进行定影部24的动作,所以输送部加热器110的温度控制较为容易。特别是,不需要伴随着输送面温度的上升而进行区分成加热和冷却的复杂控制,另外,通过用于适当地抑制过度的温度上升的冷却,不会使电力消耗增大。在第二输送部21侧利用冷却部25进行的冷却动作不需要进行提高温度的控制,另外,温度管理与图像记录时相比也不需要严密地进行,所以温度控制较为容易。
另外,喷墨记录装置1具有读取部13,该读取部13在第一输送部11的输送面上读取附着有墨水的记录介质的附着面。这样,通过在向第二输送部21交送记录介质P前进行读取动作,使读取位置的准确判别和处理较为容易。
[变形例]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第二输送部2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5A及图5B是对第二输送部2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5A是表示第二输送部21的变形例1中的第一端部按压辊215a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a的图。
在该变形例1的第二输送部21中,第一端部按压辊215a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a是旋转半径根据宽度方向位置而不同的冕形辊(鼓形辊)。即,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端部按压辊215a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a各自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相比,记录介质P中央侧的端部处的旋转半径更小。
由此,除了记录介质P从第二输送带213的外侧面(输送面)大幅度上浮而使第二吸引部214的吸附变得不足的情况以外,第一端部按压辊215a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a都不会强力按压记录介质P,而且,在记录介质P的上浮足够小或没有上浮的情况下,能够不接触。
图5B是表示变形例2的第二输送部21b的外观的立体图。
在该第二输送部21b,代替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而设置了不旋转的第一端部按压部215b及第二端部按压部216b。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输送部21相同,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此,第二按压马达217使第一端部按压部215b及第二端部按压部216b进行上下方向及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但是不使第一端部按压部215b及第二端部按压部216b进行旋转动作。因此,所输送的记录介质P被沿第一端部按压部215b及第二端部按压部216b的行进方向上游侧的凸面状曲面引导,从而沿着第二输送带213的外侧面,所输送的记录介质P被第二吸引部214切实地吸附于该外侧面,一边与第一端部按压部215b及第二端部按压部216b的下表面接触或者不接触,一边通过。
图6A及图6B是表示变形例3的第二输送部21c的图。图6A是从载置于第二输送带213上的记录介质P与该第二输送带213的接触面的相反面上方进行观察的俯视图,图6B是从使第二驱动辊211的旋转轴延长的方向进行观察的主视图。
该变形例3的第二输送部21c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以外,还设置有中宽度第一端部按压辊215c、中宽度第二端部按压辊216c、小宽度第一端部按压辊215d及小宽度第二端部按压辊216d(以下,也统称为端部按压辊215~215d、216~216d等)。除此以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该变形例3的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根据规定尺寸(大宽度尺寸)的记录介质P的宽度而固定其间隔。中宽度第一端部按压辊215c及中宽度第二端部按压辊216c的间隔是根据比上述大宽度尺寸小的记录介质P的宽度(中宽度尺寸)而固定的。另外,小宽度第一端部按压辊215d及小宽度第二端部按压辊216d的间隔是根据比中宽度尺寸小的规定的记录介质P的宽度(小宽度尺寸)而固定的。
第二按压马达217以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和第二端部按压辊216的辊对、中宽度第一端部按压辊215c和中宽度第二端部按压辊216c的辊对、以及小宽度第一端部按压辊215d和小宽度第二端部按压辊216d的辊对中的任一个辊对将记录介质P向第二输送带213的外侧面按压的方式进行切换配置。即,第二按压马达217利用这些端部按压辊215~215d、216~216d中与设定的记录介质的宽度对应的辊对,选择性地按压记录介质P的两端,使其他辊对退避。退避位置在图6B中表示为记录介质P的上方,但是也可以根据空间而同时向宽度方向、输送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在具有变形例3的第二输送部21c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上浮抑制部具有与预先确定的宽度方向尺寸(在此为大宽度尺寸、中宽度尺寸及小宽度尺寸)分别对应的数目的多个不同的端部按压辊215~215d、216~216d,端部按压辊215~215d、216~216d在与这些宽度方向尺寸(在此为大宽度尺寸、中宽度尺寸及小宽度尺寸)对应的抑制范围内抑制记录介质P上浮,按压控制部412将与所取得的宽度方向尺寸对应的端部按压辊选择性地配置在与抑制范围对应的位置来抑制记录介质P上浮。
因此,不需要对端部按压辊的宽度方向位置进行微调,只要单纯地使与各宽度方向尺寸对应的那组端部按压辊上升或下将即可,因此驱动动作和控制动作更为容易。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按压马达217进行使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和第二端部按压辊216的宽度方向位置移动的动作,但也可以是用户手动移动。在该情况下,可以根据记录介质的尺寸在设定位置设置刻度、标志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环状带进行输送,但也可以是在旋转滚筒的外周面载置记录介质而进行输送的方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墨水的定影动作,以照射UV光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可见光或其他能量线,或者,在通过干燥进行定影的类型的墨水的情况下,定影部可以具有吹送热风等的加热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两端的两处,以根据该记录介质P的尺寸而设定的宽度按压记录介质P,但在打印任务中设定了余白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该余白而改变按压宽度。另外,在排版印刷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不附着墨水的宽度方向中央配置按压辊。另外,也可以不分别横跨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两端来设定抑制范围。例如,也可以在比宽度方向端部稍微靠内侧的位置设定抑制范围。另外,在要确定记录介质P的弯曲方向等的情况下,可以优选将能够在不包含记录宽度范围的范围内有效抑制上浮的位置设定为抑制范围。
另外,沿宽度方向设定在规定范围内的各抑制范围既可以比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范围在输送方向上长,或者,也可以分别设定在沿输送方向分离的多处。另外,在沿输送方向设定为足够长的情况下,即使不设置第二吸引部也能保持记录介质P的平滑性,进行一致的定影动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记录介质P从第一输送部11经由转送部30转送到第二输送部21的方式,但也可以是直接转送的结构,还可以进一步经由其他结构进行转送。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在墨水附着后进行定影动作之前的期间中,以使喷墨记录装置100的的结构不与墨水的附着面接触的方式进行转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考虑记录介质P的厚度而固定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的位置,但在图像记录对象的记录介质的厚度没有很大不同等情况下,也可以设定为一定的位置而不考虑厚度。另外,也可以将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配置为能够根据记录介质P的回弹力等沿上下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和对第一端部按压辊215及第二端部按压辊216进行支承的轴等被设定为能够利用其自重所带来的朝下的力有效地抑制因记录介质P的弯曲等产生的上浮的程度的重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要素、构造、配置和动作内容等具体细节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改变。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喷墨记录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喷墨记录装置
11 第一输送部
110 输送部加热器
111 第一驱动辊
112 第一从动辊
113 第一输送带
114 第一吸引部
115 按压辊
117 第一按压马达
118 第一输送马达
119 输送面温度计测部
12 图像形成部
12C、12M、12Y、12K 喷墨头单元
121 喷墨头驱动部
122 墨水温度计测部
123 墨水加热器
13 读取部
21 第二输送部
21b 第二输送部
21c 第二输送部
211 第二驱动辊
212 第二从动辊
213 第二输送带
214 第二吸引部
215 第一端部按压辊
215a 第一端部按压辊
215b 第一端部按压部
215c 中宽度第一端部按压辊
215d 小宽度第一端部按压辊
216 第二端部按压辊
216a 第二端部按压辊
216b 第二端部按压部
216c 中宽度第二端部按压辊
216d 小宽度第二端部按压辊
217 第二按压马达
218 第二输送马达
24 定影部
25 冷却部
251 冷却风扇驱动部
30 转送部
31 操作显示部
311 操作检测部
312 显示部
32 通信部
40 控制部
401 CPU
402 RAM
403 存储部
403a 程序
411 输送控制部
412 按压控制部
413 输送部加热控制部
414 吸引控制部
421 喷墨头控制部
422 墨水加热控制部
43 读取控制部
44 定影控制部
45 冷却控制部
P 记录介质
Pa 记录介质

Claims (10)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图像记录部,其设置有喷出墨水的喷嘴;
第一输送部,其对使喷出的墨水附着的记录介质进行输送而使该记录介质相对于所述图像记录部相对移动;
定影部,其使附着到记录介质的墨水定影于该记录介质;
第二输送部,其对附着有将要定影的墨水的记录介质进行输送而使该记录介质相对于所述定影部相对移动;
上浮抑制部,其在所述第二输送部从所述墨水的附着面一侧抑制记录介质从载置该记录介质的输送面上浮;
在所述输送面内,在与利用所述第二输送部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上浮抑制部在能够以不包含记录宽度范围的方式进行变更设定的抑制范围内抑制该记录介质的上浮,所述记录宽度范围是所述图像记录部使墨水向记录介质上附着的范围,
所述上浮抑制部具有抑制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各自的上浮的第一抑制部件及第二抑制部件,所述第一抑制部件及所述第二抑制部件构成为能够各自或者连动地在宽度方向上对位置进行变更设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具有吸附部,所述吸附部使被抑制了从所述输送面上浮的记录介质吸附在所述第二输送部的所述输送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浮抑制部被设置为,各所述抑制范围至少有一部分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包含在从所述吸附部的吸附开始位置到所述定影部的定影开始位置为止的区间中。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具有抑制控制机构,所述抑制控制机构对所述上浮抑制部的所述抑制范围的设定进行控制,
所述第二输送部将记录介质配置在与该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尺寸对应的位置进行输送,
所述抑制控制机构将所述抑制范围设定为不包含所述记录宽度范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具有接受用户操作的操作接受部,
所述宽度方向尺寸能够利用所述操作接受部接受设定。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抑制部件及所述第二抑制部件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输送面按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抑制部件及所述第二抑制部件具有辊部件,所述辊部件绕平行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记录部喷出利用规定的能量线进行固化的墨水,
所述定影部具有照射部,所述照射部向附着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照射所述规定的能量线。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具有温度调节部,所述温度调节部将所述第一输送部的输送面的温度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具有读取部,所述读取部在所述第一输送部的输送面上读取附着有墨水的记录介质的附着面。
CN201680067636.5A 2015-11-20 2016-11-08 喷墨记录装置 Active CN1083492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7186 2015-11-20
JP2015227186 2015-11-20
PCT/JP2016/083086 WO2017086207A1 (ja) 2015-11-20 2016-11-08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9245A CN108349245A (zh) 2018-07-31
CN108349245B true CN108349245B (zh) 2020-05-08

Family

ID=58718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7636.5A Active CN108349245B (zh) 2015-11-20 2016-11-08 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4346B2 (zh)
JP (1) JPWO2017086207A1 (zh)
CN (1) CN108349245B (zh)
WO (1) WO2017086207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0318A (ja) * 2009-07-15 2011-02-03 Seiko I Info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記録方法
JP2015048181A (ja) * 2013-08-30 2015-03-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5058571A (ja) * 2013-09-17 2015-03-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活性光線光量測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4516A (en) * 1993-11-09 1997-11-0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rint station in an ink jet printer
JP2004299054A (ja) * 2003-03-28 2004-10-2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記録方法、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
JP2015036335A (ja) 2013-08-14 2015-02-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0318A (ja) * 2009-07-15 2011-02-03 Seiko I Info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記録方法
JP2015048181A (ja) * 2013-08-30 2015-03-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5058571A (ja) * 2013-09-17 2015-03-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活性光線光量測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64346B2 (en) 2019-11-05
JPWO2017086207A1 (ja) 2018-09-06
US20180326758A1 (en) 2018-11-15
WO2017086207A1 (ja) 2017-05-26
CN108349245A (zh) 2018-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10009B2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5911273B2 (ja) 読取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US20150138288A1 (en) High optical density inkjet printing method
US20150138266A1 (en)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a redundant printhead
US9199498B2 (en)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feedback control
JP4862807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3095501A (ja)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4775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17203972A1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84886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6150439A (ja) プリント装置
CN108349245B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20221671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1138B2 (ja) プリント装置及びシートの乾燥装置
JP2006206309A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
JP2019199010A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23017383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923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894267B2 (ja) 排出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11183647A (ja) 長尺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用ザグリプレート及びザグリプレート貼り付け装置並びに方法
JP20070385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065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000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2106613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95305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