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5348B - 图形描绘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形描绘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5348B
CN108335348B CN201810043128.4A CN201810043128A CN108335348B CN 108335348 B CN108335348 B CN 108335348B CN 201810043128 A CN201810043128 A CN 201810043128A CN 108335348 B CN108335348 B CN 1083353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wing area
circle
points
drawn
tri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431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35348A (zh
Inventor
田中博和
奥间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546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083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35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5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35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5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3Drawing of straight lines or cur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05General purpose rendering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02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manually operated with input through keyboard and computation using a built-in program, e.g. pocket calcula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7Function evaluation by approximation methods, e.g. inter- or extrapolation, smoothing, least mean square metho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rocessing data by operating upon the order or content of the data handled
    • G06F7/3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erforming computations using exclusively denominational number representation, e.g. using binary, ternary, decimal representation
    • G06F7/4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erforming computations using exclusively denominational number representation, e.g. using binary, ternary, decimal representation using non-contact-making devices, e.g. tube, solid state device; using unspecified devices
    • G06F7/57Arithmetic logic units [ALU], i.e.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performing two or more of the operations covered by groups G06F7/483 – G06F7/556 or for performing logical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6Drawing of charts or graph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10Geometric eff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20Finite element generation, e.g. wire-frame surface description, tesse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ometry (AREA)
  • Algebr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Image Generation (AREA)
  • Calculators And Simila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形描绘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具备处理器的图形描绘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处理:在通过描绘将被包含在想要描绘的平面中多个点连结而成的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从而由显示装置将上述平面描绘在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描绘区域内时,在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中的一个任意形状的上述多个点中的2个以上点的预先决定的第1组合未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使上述显示装置将上述一个任意形状描绘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Description

图形描绘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相关申请的参照
本申请主张以2017年1月1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006189为基础的优先权,将该基础申请的内容全部引入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形描绘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描绘3D(三维)的立体图形的方法,具有如下方法:在X,Y,Z的坐标系中,通过Z=f(x,y)的函数决定与(X,Y)的各坐标对应的Z坐标,并将决定后的(X,Y,Z)的各坐标作为3D图表来构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将立体图形的描绘作为3D图表来构图的该方法是相对较容易的运算处理,不需要高速且高性能的处理器(CPU)就能够实现,但不能容易地描绘圆柱(包含楕圆柱)、圆锥(包含椭圆锥)、多棱柱、多棱锥等。
另外,以往,例如日本特开2005-182125号公报所记载,具有将立体图形的表面作为多边形(网格)的集合而模型化的方法,不仅能够描绘所有的立体图形,还能够实施移动、放大·缩小、反转、旋转等处理,但是,运算量相对地增大,并且,未特别进行公开向另外确定的描绘区域的外侧伸出的多边形的描绘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一种具备处理器的图形描绘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上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处理:在通过描绘将被包含在想要描绘的平面中多个点连结而成的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从而将上述平面描绘在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描绘区域内时,在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中的一个任意形状的上述多个点中的2个以上点的预先决定的第1组合未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使上述显示装置将上述一个任意形状描绘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涉及一种具备处理器的图形描绘装置,其中,上述处理器根据存储于存储部的命令,执行以下处理:在通过描绘将被包含在想要描绘的平面中的多个点连结而成的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从而将上述平面描绘在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描绘区域内时,在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中的一个任意形状的上述多个点中的2个以上点的预先决定的第1组合未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使上述显示装置将上述一个任意形状描绘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性的记录介质,记录有程序,计算机根据上述程序执行以下处理:在通过描绘将被包含在想要描绘的平面中的多个点连结而成的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从而将上述平面描绘在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描绘区域内时,在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中的一个任意形状的上述多个点中的2个以上点的预先决定的第1组合未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使上述显示装置将上述一个任意形状描绘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附图说明
附图中的构成彼此不一定成比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形描绘装置10的外观构成的主视图,该图中的(A)是表示将图形描绘装置10作为图表函数计算器10F来实施的情况下的图,该图中的(B)是表示将图形描绘装置10作为平板终端10T来实施的情况下的图。
图2是表示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10F/10T)的电子电路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中实际采取的圆柱的圆Cr的描绘方法进行说明图。
图4是表示与在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描绘处理中构成圆Cr的各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与描绘区域Ad之间的关系的对应的显示·非显示条件的表T。
图5是表示与在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描绘处理中构成圆Cr的各网格(三角形)tn…的显示·非显示条件对应的顶点坐标(O,A,B)的校正方法(之1)的图。
图6是表示与在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描绘处理中构成圆Cr的各网格(三角形)tn…的显示·非显示条件对应的顶点坐标(O,A,B)的校正方法(之2)的图。
图7是表示根据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图形显示控制程序22a执行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中的圆描绘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与用户基于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进行的操作对应的显示动作(第1实施方式)的图。
图10是表示与用户基于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进行的操作对应的显示动作(第2实施方式)的图。
图11是表示与用户基于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进行的操作对应的显示动作(第3实施方式)的图。
图12是表示基于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中的圆描绘处理进行的各网格(三角形)的顶点坐标(O,A,B)的校正的具体例的图,该图中的(A)是表示上述图10(第2实施方式)的圆柱FC中的圆周的一部分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情况下的具体例的图,该图中的(B)是表示上述图11(第3实施方式)的圆柱FC中的圆的中心O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情况下的具体例的图。
图13是表示与用户基于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进行的操作对应的显示动作(第4实施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形描绘装置10的外观构成的主视图,该图中的(A)是表示将图形描绘装置10作为图表函数计算器10F来实施的情况下的图,该图中的(B)是表示将图形描绘装置10作为平板终端10T来实施的情况下的图。
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除了作为上述图表函数计算器10F或平板终端10T构成之外,也能够作为具有图形描绘功能(安装有图形显示控制程序)的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移动电话、触摸面板式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电子书、便携式游戏机等构成。
此外,如上述平板终端10T那种未安装有上述图表函数计算器10F那样的物理式键(按钮)的图形描绘装置10,显示与上述图表函数计算器10F的键相同的软键盘,并根据对该软键盘的键操作来执行处理。
上述图表函数计算器10F出于其便携式性的必要性,由足以让用户以单手把持并能够以单手操作的小型尺寸构成,在该图表函数计算器10的主体正面设有键输入部11以及显示输出部12。
上述键输入部11中具备:数值·运算符号键组111,用于输入数值及数学式或指示计算的执行;函数功能键组112,用于输入各种函数或启动存储器功能;模式设定键组113,用于显示各种动作模式的菜单画面或指示动作模式的设定;功能键组114,用于以1次的键操作启动沿上述显示输出部12的下端显示的各种功能;光标键115,用于进行显示于上述显示输出部12的光标的移动操作、数据项目的选择操作等。
作为上述数值·运算符号键组111,排列有[0]~[9](数值)键、[+][-][×][÷](四则运算符号)键、[EXE](执行)键、[AC](清除)键等。
作为上述函数功能键组112,排列有[sin](正弦)键、[cos](余弦)键、[tan](正切)键等。
作为上述模式设定键组113,排列有[MENU](菜单)键、[SHIFT](转换)键、[OPTN](选项)键等。
作为上述功能键组114,排列有[F1]键~[F6]键。
此外,上述数值·运算符号键组111、函数功能键组112、模式设定键组113、功能键组114的键通过在操作[SHIFT]键之后继续被操作,从而不仅能够发挥其键顶所记载的键功能,还能够作为其键的上方所记载的键发挥功能。例如,若在[SHIFT]键操作后操作[AC]键(以下,记载为[SHIFT]+[AC]键。),则成为[OFF](电源断开)键。[SHIFT]+[MENU]键成为[SETUP](安装)键,[SHIFT]+[F3]键成为[V-Window](浏览窗口:指示描绘区域设定画面Gv的显示)键。
上述显示输出部12由点阵型的液晶显示单元构成。此外,上述平板终端10T的显示输出部12由重叠设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单元构成。
图2是表示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10F/10T)的电子电路的构成的框图。
该图形描绘装置10的电子电路除了上述键输入部11以及显示输出部12之外,还具备作为计算机的CPU21、存储器22、记录介质读取部24、通信部25。
上述CPU21根据存储于存储器22的图形显示控制程序22a控制电路各部的动作,执行与来自键输入部11的键输入信号相应的各种运算处理。该图形显示控制程序22a可以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2,或者也可以从存储卡等外部记录介质23经由记录介质读取部24被读取而存储于存储器22。该图形显示控制程序22a不能由用户通过键输入部11的操作来改写。
上述存储器22中,除了这种不能由用户改写的信息之外,作为存储能够由用户改写的数据的区域,确保有对通过上述键输入部11键输入的键编码的数据被依次输入而由此构成的数学式的数据或表数据、图表数据等进行存储的区域。
另外,在上述存储器14的存储能够改写的数据的区域中,确保有V-Window数据区域22b、图形数据区域22c、图形描绘数据区域22d、显示数据区域22e。
在上述V-Window数据区域22b中存储有:在通过上述[V-Window](浏览窗口)键的操作而显示于显示输出部12的描绘区域设定画面Gv(参照图9:在此为,在立体图形描绘用的描绘区域设定画面Gv)中,根据用户操作而输入的立体图形描绘用的3D坐标的描绘区域Ad(Xmin,max/Ymin,max/Zmin,max)的数据、网格(多边形)的分割数(grid)的数据。
上述图形数据区域22c中存储有:在从根据上述[MENU](菜单)键的操作而显示的动作菜单(未图示)选择用于描绘立体图形的图标[3D-Graph]并显示于显示输出部12的3D图表设定画面Gs(参照图9:在此为,在圆柱(含圆图形)描绘用的3D图表设定画面Gs)中,根据用户操作而输入的立体图形的数据(以上述描绘区域Ad为基准来对图形进行构图(含圆图形)的描绘用数据(与图形对应的数学式及其参数即半径R/高度Z/中心坐标X,Y))。
上述图形描绘数据区域22d中存储有:通过以上述描绘区域Ad为基准的运算处理基于存储于上述图形数据区域22c的立体图形的数据生成的立体图形的描绘数据(由网格(多边形的格子)的集合构成立体图形的面的各网格的顶点坐标)。
上述显示数据区域22e具有与构成上述显示输出部12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的尺寸对应的存储器区域,在该存储器区域中存储有应显示于上述显示画面的显示数据,作为位图数据(在此为根据上述描绘区域的数据和立体图形的描绘数据而展开的位图数据)。
这样构成的图形描绘装置10(10F/10T)通过由上述CPU21根据记述于上述图形显示控制程序22a的命令控制电路各部的动作,使软件与硬件配合地动作,从而实现后述的动作说明中叙述的那种图形描绘功能。
接下来,说明基于上述构成的图形描绘装置10的图形描绘功能进行的动作。
在此,首先,对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的概略进行说明。
在该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中,根据上述描绘区域设定画面Gv和3D图表设定画面Gs,设定上述描绘区域的数据和立体图形(圆柱(含圆图形))的数据后,进行运算处理而计算出构成与3D坐标上的上述圆柱的数据对应的一个圆(上盖)的圆周的坐标列、以及构成另一个圆(下盖)的圆周的坐标列。另外,进行运算处理而计算出构成将上述计算出的与一个圆对应的坐标列和与另一个圆对应的坐标列连结而成的线的坐标列,作为构成上述圆柱的侧面的坐标列。
然后,将上述计算出的与一个圆对应的坐标列、与另一个圆对应的坐标列、以及与圆柱的侧面对应的坐标列之中被包含在上述描绘区域Ad中的各坐标的点按照上述一个圆、另一个圆、侧面的顺序进行描绘,从而显示出上述设定的圆柱(含圆图形)。
此时,上述一个圆和另一个圆由下述的多个三角形(网格(格子))的集合来构成面,上述多个三角形是利用将该一个圆或另一个圆的中心的坐标点和与相应的圆(上述的一个圆或另一个圆为一个圆时相应的圆是指一个圆,为另一个圆时相应的圆是指另一个圆)的圆周对应的各坐标点之间连结起来的放射状的线、以及将该相应的圆的圆周的各坐标点间连结起来的线进行分割而形成的。另外,侧面由下述的多个四边形(网格(格子))的集合来构成面,上述多个四边形是利用将与一个圆的圆周对应的各坐标点和与另一个圆的圆周对应的各坐标点连结起来的线进行分割而形成的。
此外,实际上并不是对上述计算出的构成一个圆、另一个圆及侧面的全部坐标点进行描绘,而是如以下说明那样进行描绘。
图3是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中实际采取的圆柱的圆Cr的描绘方法的图。
即,设定构成上述圆Cr的各三角形(网格(格子))tn的分割数n(图3的情况下为8分割(等分割))。然后,对于上述一个圆Cr和另一个圆Cr,决定根据上述设定的分割数n(=8)将该圆Cr以其中心坐标O为基准沿圆周方向进行分割的各三角形t1~t8的顶点坐标(O,A,B),通过由将该顶点坐标(O,A,B)间连结起来的直线围起的各三角形t1~t8的面的集合来描绘该圆Cr。
另外,对于上述侧面也是,设定在上述一个圆Cr与另一个圆Cr之间构成其侧面的各四边形(网格(格子))的分割数m。然后,利用将分割了上述一个圆Cr的各三角形tn…的圆周上的坐标点A、B、…和分割了另一个圆Cr的各三角形tn…的圆周上的坐标点A、B、…连结起来的纵向(Z方向)的直线、以及根据上述设定的分割数m对上述一个圆Cr与另一个圆Cr之间进行了分割的水平方向(X-Y方向)的直线,决定被纵横分割的各四边形的顶点坐标而描绘该侧面。
图4是表示与在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描绘处理中构成圆Cr的各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与描绘区域Ad之间的关系对应的显示·非显示条件的表T。
图5是表示与在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描绘处理中构成圆Cr的各网格(三角形)tn…的显示·非显示条件对应的顶点坐标(O,A,B)的校正方法(之1)的图。
图6是表示与在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描绘处理中构成圆Cr的各网格(三角形)tn…的显示·非显示条件对应的顶点坐标(O,A,B)的校正方法(之2)的图。
即,在描绘并显示构成上述圆Cr的各网格(三角形)tn…时,在该网格(三角形)tn的所有顶点坐标(O,A,B)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内的情况下(参照图4(1)以及图5(A)),无校正地直接显示该网格(三角形)tn。
另外,在上述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之中顶点坐标A或者B的某个处于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参照图4中的(2)、(3)以及图5中的(A1)/图6中的(B1)),将处于区域外的顶点坐标A或者B向区域内移动来校正,并显示校正后的网格(三角形/四边形)tn。
另外,在上述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之中顶点坐标A、B处于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参照图4中的(4)以及图5中的(A2)/图6中的(B2)),将处于区域外的顶点坐标A、B向区域内移动来校正,并显示校正后的网格(三角形)tn。
而且,在上述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之中顶点坐标O处于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参照图4中的(5)以及图5中的(A3)/图6中的(B3)),将处于区域外的顶点坐标O向区域内移动来校正,并显示校正后的网格(三角形/四边形)tn。
另一方面,在上述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之中顶点坐标O、A或者O、B处于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参照图4中的(6)、(7)以及图5中的(A4)),使该网格(三角形)tn为非显示。
另外,在上述网格(三角形)tn的所有顶点坐标(O,A,B)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参照图4中的(8)以及图5中的(A5)),也使该网格(三角形)tn为非显示。
此外,应描绘的立体图形(圆柱(含圆图形))的描绘用数据(与图形对应的数学式及其参数即半径R/高度Z/中心坐标X,Y)中的高度Z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中的Z方向的区域Zmin~max之外的情况,相当于构成上述圆Cr的各网格(三角形)tn…的所有顶点坐标(O,A,B)处于上上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参照图4中的(9)),因此使该各网格(三角形)tn…为非显示。
在此,上述图5中的(A1)~(A3)所示的网格(三角形)tn中的顶点坐标(O,A,B)的校正方法(之1),是将处于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顶点坐标移动到该描绘区域Ad内最近的点而替换的校正方法。
例如在如图5中的(A1)所示那样上述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之中顶点坐标B处于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相当于图4中的(2)的条件),将处于区域外的顶点坐标B如箭头x所示那样替换成区域内最近的点B′来校正,并显示校正后的网格(三角形O,A,B′)tn。
例如在如图5中的(A2)所示那样上述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之中顶点坐标A、B处于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相当于图4中的(4)的条件),将处于区域外的顶点坐标A、B如箭头xa、xb所示那样替换成区域内最近的点A′、B′来校正,并显示校正后的网格(三角形O,A′,B′)tn。
例如在如图5中的(A3)所示那样上述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之中顶点坐标O处于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相当于图4中的(5)的条件),将处于区域外的顶点坐标O如箭头x所示那样替换成区域内最近的点O′来校正,并显示校正后的网格(三角形O′,A,B)tn。
另外,上述图6中的(B1)~(B3)所示的网格(三角形)tn中的顶点坐标(O,A,B)的校正方法(之2),是将处于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顶点坐标移动到将该区域外的顶点坐标和区域内的顶点坐标连结而得的三角形的边与对描绘区域Ad进行划定的边界相交的交点而替换的校正方法。
例如在如图6中的(B1)所示那样上述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之中顶点坐标B处于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相当于图4中的(2)的条件),将处于区域外的顶点坐标B如虚线箭头y1、y2所示那样替换成以该顶点坐标B为端点的三角形的各边BA、BO与对描绘区域Ad进行划定的边界相交的交点B1′、B2′来校正,并显示校正后的网格(四边形O,A,B1′,B2′)tn。
例如在如图6中的(B2)所示那样上述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之中顶点坐标A、B处于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相当于图4中的(4)的条件),将处于区域外的顶点坐标A、B如虚线箭头ya、yb所示那样替换成以该顶点坐标A、B为端点的三角形的各边AO、BO与对描绘区域Ad进行划定的边界相交的交点A′、B′来校正,并显示校正后的网格(三角形O,A′,B′)tn。
例如在如图6中的(B3)所示那样上述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之中顶点坐标O处于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相当于图4中的(5)的条件),将处于区域外的顶点坐标O如虚线箭头y1、y2所示所示那样替换成以该顶点坐标O为端点的三角形的各边OA、OB与对描绘区域Ad进行划定的边界相交的交点O1′、O2′来校正,并显示校正后的网格(四边形O,O1′,O2′)tn。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圆描绘处理中,根据上述图4的表中设定的构成圆Cr的各网格(三角形)tn…的显示·非显示条件,在将成为圆Cr的中心的坐标O包含在内的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或者O、B处于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以及网格(三角形)tn的所有顶点坐标O、A、B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使其网格(三角形)tn为非显示(图4中的(6)~(9)),即,不生成也不描绘该网格(三角形)tn。另外,在上述网格(三角形)tn的所有顶点坐标O、A、B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内的情况下,直接显示该网格(三角形)tn(图4中的(1))。而且,在上述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A或者B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顶点坐标A、B都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以及顶点坐标O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显示将该位于区域外的顶点坐标替换为描绘区域Ad内而校正后的网格(三角形或者四边形)tn(图4中的(2)~(5)),从而描绘伪圆(pseudo-circle)Cr。
由此,在上述圆Cr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情况下,判断用于确定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网格(三角形)tn的形状的多个顶点之中的预先决定的组合的顶点是否被包含在描绘区域Ad中,基于该判断结果,判断是否将上述伸出的网格(三角形)tn显示于图形描绘装置10的画面,使上述伸出的网格(三角形)tn之中被判断为不显示的上述伸出网格(三角形)tn不显示于图形描绘装置10的画面,并且使被判断为显示的上述伸出网格(三角形)tn显示于图形描绘装置10的画面。因此,使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网格(三角形)tn之中的一部分网格(三角形)tn为非显示,即,不生成也不描绘该网格(三角形)tn,因此,与不描绘伸出部分的全部区域且描绘不伸出的部分的全部区域的情况相比,运算量减少或者不增大,因此即使不使用高速且高性能(高价)的处理器(CPU)也能够描绘美观的圆柱(含圆图形)。
图7是表示根据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图形显示控制程序22a执行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中的圆描绘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与用户基于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进行的操作对应的显示动作(第1实施方式)的图。
(第1实施方式)
<圆柱FC的圆Cr的设定未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情况>
如图9中的(A)所示,从根据[MENU]键的操作而显示的动作菜单(未图示)选择用于描绘立体图形的图标[3D-Graph],操作[VWindow]键后,在显示输出部上12显示立体图形描绘用的描绘区域设定画面Gv。
若在上述描绘区域设定画面Gv中,根据用户操作,将立体图形描绘用的3D坐标的描绘区域Ad的数据如图9中的(A)、(B)所示那样输入为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并且将网格(格子)的分割数(grid)从默认的“25”变更为“13”而输入,则所输入的描绘区域的数据(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grid=13)被存储于V-Window数据区域22b(步骤S1)。
于是,如图9中的(C)所示,圆柱描绘用的3D图表设定画面Gs被显示于显示输出部12。若在上述3D图表设定画面Gs中,根据用户操作,将圆柱(含圆图形)的数据输入为半径R=2、高度Z=-2~2、中心坐标X=0,Y=0,则所输入的圆柱(含圆图形)的数据(R=2/Z=-2~2/X=0,Y=0)与用于描绘圆柱的数学式建立对应地被存储于图形数据区域22c(步骤S2)。
然后,如图9中的(D)所示,若[EXE]键被操作,则首先基于存储于上述V-Window数据区域22b的描绘区域的数据(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grid=13)、存储于上述图形数据区域22c的圆柱(含圆图形)的数据(R=2/Z=-2~2/X=0,Y=0),根据前述已说明了概略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计算出构成圆柱FC的上侧的圆(上盖)FCa和下侧的圆(下盖)FCb的各网格(三角形)t1~t12的顶点坐标(O,A,B)、以及构成该圆柱FC的侧面FCs的各网格(四边形)的顶点坐标,并作为按照上侧的圆FCa、下侧的圆FCb、侧面FCs各自的每个网格将网格的顶点坐标设为组的描绘数据而被存储于图形描绘数据区域22d(步骤S3)。
于是,根据上述圆柱(含圆图形)的数据中的高度Z的最大值(在此Z=2)是否为上述描绘区域Ad的数据中的Z方向的最大值(Zmax=3)以下,判断上述圆柱FC的上侧的圆FCa是否处于描绘区域Ad内(步骤S4)。
在此,判断为上述圆柱FC的上侧的圆FCa处于描绘区域Ad内(步骤S4(是)),上述圆柱的数据的Z的最大值(Z=2)被设定为对上述上侧的圆FCa进行描绘的Z方向的位置(步骤S5)。
于是,移至图8中的圆描绘处理,进行上述上侧的圆FCa的描绘(步骤SA)。
在上述圆描绘处理中,存储于上述图形描绘数据区域22c的上侧的圆FCa的各网格(三角形t1~t12)各自的顶点坐标(O,A,B)…,按照每个该网格(三角形)tn被读出(步骤A1)。
然后,判断所读出的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是否全部为上述描绘区域Ad内,即是否相当于上述图4中的显示条件(1)(参照图5中的(A))(步骤A2)。
在此,关于从上述图形描绘数据区域22c读出的上侧的圆FCa的各网格(三角形)t1~t12的顶点坐标(O,A,B),基于上述圆柱(含圆图形)的数据(R=2/Z=-2~2/X=0,Y=0),每个网格(三角形)t1~t12都被判断为其顶点坐标(O,A,B)的全部为上述描绘区域Ad(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内(步骤A2(是)),因此该各网格(三角形)t1~t12中的任意一个的顶点坐标(O,A,B)都被附加显示标志(步骤A41)。
于是,由被附加了上述显示标志的顶点坐标(O,A,B)构成的各网格(三角形)t1~t12的区域依次被着色、从而该各网格(三角形)t1~t12被依次描绘于显示数据区域22e(步骤A5,A6(是)→A1,A2(是)→A41,A5)。
然后,若从上述图形描绘数据区域22c的、上述上侧的圆FCa的各网格(三角形)t1~t12的顶点坐标(O,A,B)的读出结束(步骤A6(否)),则返回到上述图7中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
由此,如图9中的(D)所示,在上述设定好的描绘区域Ad(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中,由沿圆周方向12分割(等分割)的各三角形t1~t12构成的上侧的圆FCa被显示在显示输出部12上。
此外,在上述步骤A2中,在判断为从上述图形描绘数据区域22c读出的上侧的圆FCa的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不是全部都被包含在了上述描绘区域Ad内的情况下(步骤A2(否)),判断:是该顶点坐标(O,A,B)之中(O)为描绘区域Ad内且(A)、(B)的某个为描绘区域Ad外、即相当于上述图4中的显示条件(2)、(3)(参照图5中的(A1)/图6中的(B1)),还是(O)为描绘区域Ad内且(A,B)都为描绘区域Ad外、即相当于上述图4中的显示条件(4)(参照图5中的(A2)/图6中的(B2)),还是(O)为描绘区域Ad外且(A,B)都为描绘区域Ad内、即相当于上述图4中的显示条件(5)(参照图5中的(A3)/图6中的(B3))(步骤A3)?
在此,在判断为上述读出的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之中(O)为描绘区域Ad内且(A)、(B)的某个为描绘区域Ad外,或者(O)为描绘区域Ad内且(A,B)都为描绘区域Ad外,或者(O)为描绘区域Ad外且(A,B)都为描绘区域Ad内的情况下(步骤A3(是)),对该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附加显示标志(步骤A42),根据前述校正方法(之1或者之2),将被判断为描绘区域Ad外的顶点坐标((A)、(B)的某个或者两方(A,B)或者(O)),替换到描绘区域Ad内来进行校正(步骤A421),描绘出由校正后的顶点坐标(O,A,B)构成的网格tn(步骤A5)。
即,在上述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为描绘区域Ad内且(A)、(B)中的某个为描绘区域Ad外的情况下,例如如图5中的(A1)所示,处于区域外的顶点坐标B(或者A)被替换为区域内的最近的点B′(或者A′)来校正,描绘出校正后的网格(三角形O,A,B′(或者O,A′,B))tn。另外,在顶点坐标(O)为描绘区域Ad内且(A,B)均为描绘区域Ad外的情况下,例如如图5中的(A2)所示,处于区域外的顶点坐标A、B被替换为区域内的最近的点A′、B′来校正,描绘出校正后的网格(三角形O,A′,B′)tn。另外,在顶点坐标(O)为描绘区域Ad外且(A,B)均为描绘区域Ad内的情况下,例如如图5中的(A3)所示,处于区域外的顶点坐标O被替换为区域内的最近的点O′来校正,描绘出校正后的网格(三角形O′,A,B)tn。
另一方面,上述步骤A3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也就是说,上述读出的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中的顶点坐标O、A或者O、B处于描绘区域Ad外的情况下(相当于图4的非显示条件(6)、(7)(参照图5中的(A4))),或者全部顶点坐标(O,A,B)处于描绘区域Ad外的情况下(相当于图4的非显示条件(8)(参照图5中的(A5))),对该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附加非显示标志(步骤A43),不进行其网格(三角形)tn的描绘(步骤A5)。
若返回到上述图7中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则根据上述圆柱(含圆图形)的数据中的高度Z的最小值(在此Z=-2)是否为上述描绘区域Ad的数据中的Z方向的最小值(Zmin=-3)以上,判断上述圆柱FC的下侧的圆FCb是否处于描绘区域Ad内(步骤S6)。
在此,判断为上述圆柱FC的下侧的圆FCb处于描绘区域Ad内(步骤S6(是)),上述圆柱(含圆图形)的数据的Z的最小值(Z=-2)被设定为对上述下侧的圆FCb进行描绘的Z方向的位置(步骤S7)。
于是,移至上述图8中的圆描绘处理,进行上述下侧的圆FCb的描绘(步骤SA)。
即,在该圆描绘处理中,与进行了上述上侧的圆FCa的描绘的圆描绘处理中的步骤A1、A1、A41、A5、A6的处理相同,在上述设定好的描绘区域Ad(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中的Z方向的位置(Z=-2),描绘由沿圆周方向12分割的各三角形t1~t12构成的下侧的圆FCb并显示于显示输出部12。
于是,返回到图7中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进行上述上侧的圆FCa与下侧的圆FCb之间的圆柱(含圆图形)的侧面FCs的描绘。即,存储于上述图形描绘数据区域22d的构成圆柱FC的侧面FCs的描绘数据即各网格(四边形)的顶点坐标,被决定为沿纵横分别12分割而构成侧面FCs的各网格(四边形)的顶点坐标,将所决定的各顶点坐标沿纵横连结而构成的各网格(四边形)的区域被着色而该各网格(四边形)被描绘于显示数据区域22e(步骤S8)。此外,在存储于上述图形描绘数据区域22d的构成圆柱FC的侧面FCs的描绘数据即各网格(四边形)的顶点坐标中的某个顶点坐标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不描绘包含该区域外的顶点坐标的网格(四边形)。
由此,如图9中的(D)所示,在上述设定好的描绘区域Ad(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中,描绘被设为中心坐标(X=0,Y=0)、半径(R=2)、高度(Z=-2~2)的圆柱(含圆图形)FC(FCa+FCb+FCs),并作为立体图形画面Gd显示于显示输出部12。
图10、图11是表示与用户基于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进行的操作对应的显示动作(第2、第3实施方式)的图。
图12是表示基于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中的圆描绘处理的各网格(三角形)的顶点坐标(O,A,B)的校正的具体例的图,该图中的(A)是表示上述图10(第2实施方式)的圆柱FC中的圆周的一部分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情况下的具体例的图,该图中的(B)是表示上述图11(第3实施方式)的圆柱FC中的圆的中心O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情况下的具体例的图。
(第2实施方式)
<圆柱FC的圆Cr的设定在圆周的一部分从描绘区域Ad沿水平方向伸出的情况下>
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如下情况,即,在与根据上述图9中的(A)、(B)所示的描绘区域设定画面Gv所设定的描绘区域相同的描绘区域(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grid=12)中,如图10中的(A)所示那样根据3D图表设定画面Gs对被设为半径R=2、高度Z=-2~2、中心坐标X=2、Y=0的圆柱(含圆图形)的数据进行了输入的情况。
即,在该第2实施方式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中,将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描绘的圆柱(含圆图形)FC的中心沿X方向错开了“2”,在上述图8中的上侧的圆FCa的圆描绘处理和下侧的圆FCb的圆描绘处理各自中,如图12中的(A)所示,判断为从上述图形描绘数据区域22d读出的各网格t7~t10的圆周上的顶点坐标(A或者B或者其两方)为上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的处理(步骤A3、A42、A421、A5),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处理不同。
具体而言,在读出了构成上侧的圆FCa的网格t7、t10的顶点坐标(O,A,B)时判断为,(O)为描绘区域Ad内且(A)、(B)中的某个为描绘区域Ad外,相当于上述图4中的显示条件(2)、(3)(步骤A3(是))。
于是,在上述网格t7(t10)的顶点坐标(O,A,B)被附加了显示标志之后(步骤A42),被判断为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外的顶点坐标B(或者A)如图12中的(A)所示那样被移动到描绘区域Ad内的最近的坐标B′(A′)而被校正(步骤A421)。
然后,由上述顶点坐标B(或者A)被移动到上述描绘区域Ad内之后的顶点坐标O、A、B′(或者O、A′、B)构成的三角形t7(t10),其区域被着色而被描绘(步骤A5)。
另外,在读出了构成上侧的圆FCa的网格t8、t9的顶点坐标(O,A,B)时判断为,(O)为描绘区域Ad内且(A,B)都为描绘区域Ad外,相当于上述图4中的显示条件(4)(步骤A3(是))。
于是,在上述网格t8、t9的顶点坐标(O,A,B)被附加了显示标志之后(步骤A42),被判断为上述描绘区域Ad外的顶点坐标(A,B)如图12中的(A)所示那样被移动到描绘区域Ad内的最近的坐标(A′,B′)而被校正(步骤A421)。
然后,由上述顶点坐标(A、B)被移动到上述描绘区域Ad内之后的顶点坐标O、A′、B′构成的三角形t8、t9为,其区域被着色而被描绘(步骤A5)。
然后,对于上述顶点坐标(O,A,B)全部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内的其他各网格(三角形)t1~t6、t11、t12,根据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步骤A2、A41、A5、A6),无校正地被描绘,如图10中的(B)所示,在显示输出部12显示由沿圆周方向被12分割的各三角形t1~t12构成的上侧的圆FCa。
此外,上述圆柱(含圆图形)FC的下侧的圆FCb的圆描绘处理也与上述上侧的圆FCa的圆描绘处理相同,省略其说明。
之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相同,进行上述上侧的圆FCa与下侧的圆FCb之间的圆柱(含圆图形)的侧面FCs的描绘,在上述设定好的描绘区域Ad(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中,描绘被设为中心坐标(X=2,Y=0)、半径(R=2)、高度(Z=-2~2)的圆柱(含圆图形)FC(FCa+FCb+FCs),并显示于显示输出部12(步骤S8)。
另外,在此,与构成上述圆柱FC的侧面FCs的各网格(四边形)之中构成成为上述顶点坐标的校正对象的圆FCa、FCb的各网格t7~t10对应的侧面FCs的各网格(四边形)为,至少其某个顶点坐标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因此不描绘包含该区域外的顶点坐标的网格(四边形)。
由此,即使在设定为上述圆FCa、FCb的圆周的一部分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情况下也是,判断用于确定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网格(三角形)tn的形状的多个顶点中的预先决定的组合的顶点是否被包含在描绘区域Ad中,并基于该判断结果判断是否将上述伸出的网格(三角形)tn显示于图形描绘装置10的画面,不将上述伸出的网格(三角形)tn之中被判断为不显示的上述伸出网格(三角形)tn显示于图形描绘装置10的画面,且使将判断为显示的上述伸出网格(三角形)tn显示于图形描绘装置10的画面。因此,使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网格(三角形)tn中的一部分网格(三角形)tn为非显示,即不生成也不描绘该网格(三角形)tn,因此,与不描绘伸出部分的全部区域且描绘不伸出的部分的全部区域的情况相比,运算量减少或者不增大,进而即使不使用高速且高性能(高价)的处理器(CPU)也能够描绘美观的圆柱(含圆图形)FC。
图10中的(C)示出了将在上述图10中的(B)中描绘的圆柱(含圆图形)FC沿平面方向进行了旋转处理的情况下的显示状态。
(第3实施方式)
<圆柱FC的圆Cr的中心O从描绘区域Ad沿水平方向伸出的情况>
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如下情况,即,在与根据上述图9中的(A)、(B)所示的描绘区域设定画面Gv设定的描绘区域相同的描绘区域(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grid=13)中,如图11中的(A)所示那样根据3D图表设定画面Gs对被设为半径R=2、高度Z=-2~2、中心坐标X=3.5、Y=0的圆柱(含圆图形)的数据进行了输入的情况。
即,在该第3实施方式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中,将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描绘的圆柱(含圆图形)FC的中心沿X方向错开“3.5”,在上述图8中的上侧的圆FCa的圆描绘处理和下侧的圆FCb的圆描绘处理的各自中,如图12中的(B)所示,判断为从上述图形描绘数据区域22d读出的各网格t1~t4的圆Cr的中心所对应的顶点坐标(O)为上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的处理(步骤A3、A42、A421、A5)、判断为各网格t5(t12)的顶点坐标O、B(O、A)以及各网格t6~t11的全部的顶点坐标(O,A,B)为上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的情况下的处理(步骤A3(否)、A43、A5),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处理不同。
具体而言,在读出了构成上侧的圆FCa的网格t1~t4的顶点坐标(O,A,B)时判断为,(O)为描绘区域Ad外且(A,B)均为描绘区域Ad内,相当于上述图4中的显示条件(4)(步骤A3(是))。
于是,在上述网格t1~t4的顶点坐标(O,A,B)被附加显示标志之后(步骤A42),被判断为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外的顶点坐标O如图12(B)所示那样被替换为描绘区域Ad内的最近的坐标O′而被校正(步骤A421)。
然后,由上述顶点坐标O被移动到上述描绘区域Ad内之后的顶点坐标O′、A、B构成的三角形t1~t4为,其区域被着色而被描绘(步骤A5)。
另一方面,在读出了构成上侧的圆FCa的网格t5~t12的顶点坐标(O,A,B)时判断为,(O,B)或者(O,A)或者全部的顶点坐标(O,A,B)为描绘区域Ad外,相当于上述图4中的非显示条件(6)、(7)、(8)(步骤A3(否))。
于是,上述网格t5~t12的顶点坐标(O,A,B)被附加非显示标志(步骤A43),该网格(三角形)t5~t12不被描绘(步骤A5)。
此外,上述圆柱(含圆图形)FC的下侧的圆FCb的圆描绘处理也与上述上侧的圆FCa的圆描绘处理相同,省略其说明。
之后,与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相同,进行上述上侧的圆FCa与下侧的圆FCb之间的圆柱(含圆图形)的侧面FCs的描绘,在上述设定好的描绘区域Ad(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中,描绘被设为中心坐标(X=3.5,Y=0)、半径(R=2)、高度(Z=-2~2)的圆柱(含圆图形)FC(FCa+FCb+FCs),并显示于显示输出部12(步骤S8)。
另外,在此,与构成上述圆柱FC的侧面FCs的各网格(四边形)之中构成成为上述非显示的圆FCa、FCb的各网格t5~t12对应的、侧面FCs的各网格(四边形)为,其各网格(四边形)中的某个顶点坐标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的区域外,因此不描绘包含该区域外的顶点坐标的网格(四边形)。
由此,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即使在设定为上述圆FCa、FCb的中心O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情况下也是,判断用于确定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网格(三角形)tn的形状的多个顶点中的预先决定的组合的顶点是否被包含在描绘区域Ad中,并基于该判断结果判断是否将上述伸出网格(三角形)tn显示于图形描绘装置10的画面,不使上述伸出网格(三角形)tn中的被判断为不显示的上述伸出网格(三角形)tn显示于图形描绘装置10的画面,且使被判断为显示的上述伸出网格(三角形)tn显示于图形描绘装置10的画面。因此,使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网格(三角形)tn中的一部分网格(三角形)tn为非显示,即不生成也不描绘该网格(三角形)tn,因此,与不描绘伸出部分的全部区域且描绘不伸出的部分的全部区域的情况相比,运算量减少或者不增大,进而即使不使用高速且高性能(高价)的处理器(CPU),也能够描绘美观的圆柱(含圆图形)FC。
图11中的(C)示出了将在上述图11中的(B)中描绘的圆柱(含圆图形)FC沿平面方向进行了旋转处理的情况下的显示状态。
(第4实施方式)
<圆柱FC的圆Cr的设定从描绘区域Ad沿水平方向伸出、且圆柱FC的高度Z的最小值(最大值)超过了描绘区域Ad中的Z方向的最小值(最大值)的情况>
图13是表示与用户基于上述图形描绘装置10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进行的操作对应的显示动作(第4实施方式)的图。
在该第4实施方式(之1:参照图13中的(A))中说明如下情况,即,在与根据上述图9中的(A)、(B)所示的描绘区域设定画面Gv设定的描绘区域相同的描绘区域Ad(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grid=13)中,根据上述图10中的(A)所示的3D图表设定画面Gs对被设为半径R=2、高度Z=-4~2、中心坐标X=2、Y=0的圆柱(含圆图形)的数据进行了输入的情况。
即,在该第4实施方式(之1)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中,将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描绘的圆柱(含圆图形)FC的高度设为Z=-4~2而沿Z方向延长了“-2”,在上述图7中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的上侧的圆FCa的圆描绘处理(步骤SA)中,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12中的(A))相同,顶点坐标(O,A,B)全部处于描绘区域Ad内的各网格(三角形)t1~t6、t11、t12(相当于图4的显示条件(1))为,其顶点坐标(O,A,B)不被校正地被描绘(步骤A1、A2、A41、A5、A6)。
另外,顶点坐标(A)、(B)中的某个或者两方处于描绘区域Ad外的各网格(三角形)t7~t10(相当于图4的显示条件(2)、(3)或者(4))为,处于描绘区域Ad外的顶点坐标(A、B中的某个或者两方)被校正为区域内的最近的坐标(A′,B′)而被描绘(步骤A1、A3(是)、A42、A421、A5、A6)。
由此,如图13中的(A)所示,在显示输出部12显示由沿圆周方向12分割的各三角形t1~t12构成的上侧的圆FCa。
之后,在上述图7中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中,根据上述圆柱(含圆图形)FC的高度Z=-4~2,判断下侧的圆FCb比描绘区域Ad靠外侧(步骤S6(否))。
由此,如图13中的(A)所示,不进行上述下侧的圆FCb的圆描绘处理(步骤S7、SA)。
之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相同,进行圆柱(含圆图形)的侧面FCs的描绘,在上述设定好的描绘区域Ad(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中,描绘被设为中心坐标(X=2,Y=0)、半径(R=2)、高度(Z=-4~2)的无下侧的圆FCb的圆柱(含圆图形)FC(FCa+FCs),并显示于显示输出部12(步骤S8)。
接下来,在第4实施方式(之2:参照图13中的(B))中说明如下情况,即,在与根据上述图9中的(A)、(B)所示的描绘区域设定画面Gv设定的描绘区域相同的描绘区域Ad(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grid=13)中,根据上述图10中的(A)所示的3D图表设定画面Gs对被设为半径R=2、高度Z=-2~4、中心坐标X=2、Y=0的圆柱(含圆图形)的数据进行了输入的情况。
即,在该第4实施方式(之2)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中,将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描绘的圆柱(含圆图形)FC的高度设为Z=-2~4而沿Z方向延长“+2”,判断为上侧的圆FCa比描绘区域Ad靠外侧(步骤S4(否))。
由此,如图13中的(B)所示,不进行上述上侧的圆FCa的圆描绘处理(步骤S5、SA)。
然后,在上述图7中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的下侧的圆FCb的圆描绘处理(步骤SA)中,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12中的(A))相同,顶点坐标(O,A,B)全部处于描绘区域Ad内的各网格(三角形)t1~t6、t11、t12(相当于图4的显示条件(1))为,其顶点坐标(O,A,B)不被校正地被描绘(步骤A1、A2、A41、A5、A6)。
另外,顶点坐标(A)(B)中的某个或者两方处于描绘区域Ad外的各网格(三角形)t7~t10(相当于图4的显示条件(2)(3)或者(4))为,处于描绘区域Ad外的顶点坐标(A、B中的某个或者两方)被校正为区域内的最近的坐标(A′,B′)而被描绘(步骤A1、A3(是)、A42、A421、A5、A6)。
于是,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相同,进行圆柱(含圆图形)的侧面FCs的描绘,在上述设定好的描绘区域Ad(Xmin~max=-3~3/Ymin~max=-3,3/Zmin,max=-3~3)中,描绘被设为中心坐标(X=2,Y=0)、半径(R=2)、高度(Z=-2~4)的无上侧的圆FCa的圆柱(含圆图形)FC(FCb+FCs),并显示于显示输出部12(步骤S8)。
由此,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即使在设定为圆FCa、FCb从描绘区域Ad沿水平方向伸出的情况下,由于使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网格(三角形)tn中的一部分网格(三角形)tn为非显示,即不生成也不描绘该网格(三角形)tn,因此与不描绘伸出的部分的全部区域且描绘不伸出的部分的全部区域的情况相比,运算量减少或者不增大,因此即使不使用高速且高性能(高价)的处理器(CPU),也能够描绘美观的圆柱(含圆图形)FC。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圆描绘处理(步骤SA)中的网格(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的校正处理(步骤A421)中,如参照上述图5中的(A1)~(A3)说明那样,使用了将描绘区域Ad外的顶点坐标移动到描绘区域Ad内的最近的点来替换的校正方法(之1),但也可以如参照上述图6中的(B1)~(B3)说明那样,使用将描绘区域Ad外的顶点坐标移动到将该区域外的顶点坐标和区域内的顶点坐标连结起来的三角形的边与对描绘区域Ad进行划定的边界相交的交点来替换的校正方法(之2)。
因此,根据上述构成的图形描绘装置10,根据描绘区域设定画面Gv对立体图形的描绘区域Ad的数据(Xmin~max/Ymin~max/Zmin~max)进行设定,根据3D图表设定画面Gs输入圆柱(含圆图形)FC的描绘用数据(与圆柱对应的数学式及其参数即半径R/高度Z/中心坐标X,Y)。于是,基于上述描绘区域Ad的数据以及圆柱(含圆图形)FC的描绘用数据,针对上述圆柱(含圆图形)FC的两端的各圆FCa、FCb,利用以该圆的中心坐标O和将该圆的圆周分割为多个时的圆周上的相邻的分割点的坐标A、B为顶点坐标(O,A,B)而形成的多个三角形(格子区域)tn…的集合,描绘该圆FCa、FCb。另外,针对上述圆柱(含圆图形)FC的侧面FCs,利用由将与上述圆柱(含圆图形)FC的一个圆FCa对应的多个三角形tn…的圆周上的各顶点坐标(A,B)…和与另一个圆FCb对应的多个三角形tn…的圆周上的各顶点坐标(A,B)…连结起来的线和平行于各圆FCa、FCb的多个分割线形成的多个四边形(格子区域)的集合,描绘该侧面FCs。
然后,在将上述圆FCa、FCb作为上述多个三角形(格子区域)tn…的集合进行描绘时,在各三角形tn的顶点坐标(O,A,B)中的(O)以及(A)或者(B)处于上述设定好的描绘区域Ad之外的情况下和(O,A,B)全部处于描绘区域Ad之外的情况下,不描绘该三角形tn,在(A)(B)中的某个或者两方处于描绘区域Ad之外的情况下和仅(O)处于描绘区域Ad之外的情况下,将该描绘区域Ad外的顶点坐标(A)或者(B)或者(A、B)或者(O)替换为对描绘区域Ad进行划定的边界上的坐标,描绘包含其替换后的顶点坐标的三角形tn。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的图形描绘装置10,在将上述圆柱(含圆图形)FC的侧面FCs作为多个四边形(格子区域)的集合进行描绘时,在各四边形的顶点坐标中的某个顶点坐标处于上述描绘区域Ad之外的情况下,不描绘该四边形,在全部的顶点坐标处于描绘区域Ad内的情况下,描绘该四边形。
由此,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在上述圆柱(含圆图形)的描绘用数据中,即使在设定为圆柱(含圆图形)FC的圆FCa、FCb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情况下,由于使从描绘区域Ad伸出的网格(三角形)tn中的一部分网格(三角形)tn为非显示,即不生成也不描绘该网格(三角形)tn,因此与不描绘伸出的部分的全部区域且描绘不伸出的部分的全部区域的情况相比,运算量减少或者不增大,因此即使不使用高速且高性能(高价)的处理器(CPU),也能够描绘美观的圆柱(含圆图形)FC。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含圆图形都说明了描绘圆柱的立体图形的情况,但作为上述含圆图形,包含两端的圆成为椭圆的楕圆柱、圆锥、椭圆锥等。
另外,上述含圆图形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也可以不是圆,而是多边形。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上述圆与多边形的面替换,将上述圆的中心点与多边形的重心的点替换来利用本技术。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基于图形描绘装置10的各处理的方法、即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上述圆柱(含圆图形)描绘处理中的圆描绘处理等的各方法,都能够作为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储存于存储卡(ROM卡、RAM卡等)、磁盘(软(注册商标)盘、硬盘等)、光盘(CD-ROM、DVD等)、半导体存储器等外部记录装置的介质而发布。而且,具备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CPU)通过将记录于该外部记录装置的介质的程序读取到存储装置中,并通过该读取的程序控制动作,从而能够实现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含圆图形的描绘功能,并能够执行基于前述方法的相同的处理。
另外,用于实现上述各方法的程序的数据能够作为程序编码的形态在通信网络(N)上传送,并能够从连接于该通信网络(N)的计算机装置(程序服务器)将上述程序的数据获取到具备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而存储于存储装置,也能够实现前述含圆图形的描绘功能。
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包含各种阶段的发明,可通过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中的适当的组合提取各种发明。例如,即使从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件中删除几个构成要件,或将几个构成要件以不同形态组合,在能够解决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的栏中所述的课题、获得发明效果的栏中所述的效果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删除或组合了该构成要件的构成作为发明而提取。

Claims (11)

1.一种由具备处理器的图形描绘装置中的处理器实施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处理:
在通过描绘将被包含在想要描绘的平面中的多个点连结而成的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从而将上述平面描绘在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描绘区域内时,在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中的一个任意形状的上述多个点中的2个以上点的预先决定的第1组合未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使上述显示装置将上述一个任意形状描绘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将下述的一个以上三角形确定为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该一个以上三角形以作为上述想要描绘的平面的圆或椭圆的中心点、以及该圆或椭圆的圆弧上的相互不同的相邻的2个点为顶点,
在上述一个以上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3个顶点之中上述中心点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外且上述圆弧上的2个点被配置在该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将上述一个三角形显示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处理:
在将上述平面描绘在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描绘区域内时,在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中的一个任意形状的上述多个点中的2个以上点的预先决定的第2组合未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将上述多个点中的被配置在描绘区域外的至少一个点移动到上述描绘区域内的点,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描绘形状不同于上述任意形状的另一形状,该另一形状是将上述任意形状的上述多个点中的移动后的上述至少一个点和上述任意形状的上述多个点中的未移动的一个以上点连结而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处理:
在上述多个点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点被移动时,将上述至少一个点移动到位于上述描绘区域的边界上且距上述至少一个点最近的点。
4.一种由具备处理器的图形描绘装置中的处理器实施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处理:
在通过描绘将被包含在想要描绘的平面中的多个点连结而成的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从而将上述平面描绘在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描绘区域内时,在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中的一个任意形状的上述多个点中的2个以上点的预先决定的第1组合未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使上述显示装置将上述一个任意形状描绘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将下述的一个以上三角形确定为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该一个以上三角形以作为上述想要描绘的平面的圆或椭圆的中心点、以及该圆或椭圆的圆弧上的相互不同的相邻的2个点为顶点,
在上述一个以上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3个顶点之中上述中心点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外且上述圆弧上的2个点中的至少1个点被配置在该描绘区域外的情况下,不将上述一个三角形显示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处理:
在将上述平面描绘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时,
将下述的一个多边形作为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而显示在上述显示装置的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该一个多边形以作为上述一个三角形的多个顶点的上述中心点及上述圆弧上的2个点之中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内的至少一个点、以及该三角形的至少一个边与用于划定上述描绘区域的边界相交的至少一个交点为顶点。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处理:
受理用于确定圆柱的数学式的输入,
将构成上述圆柱的底面的圆或椭圆作为上述想要描绘的平面,描绘在上述显示画面的描绘区域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处理:
将上述圆柱的侧面分割成以格子状排列的多个多边形,
在将上述平面描绘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时,针对上述多个多边形的每个,在用于确定该多边形的形状的多个顶点中的某个点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外的情况下,不将该多边形显示在上述显示装置的上述显示画面的描绘区域内,并且,在用于确定该多边形的形状的多个顶点中的全部点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将该多边形显示在上述显示装置的上述显示画面的描绘区域内。
8.一种具备处理器的图形描绘装置,其中,
该处理器根据存储于存储部的命令,执行以下处理:
在通过描绘将被包含在想要描绘的平面中的多个点连结而成的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从而将上述平面描绘在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描绘区域内时,在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中的一个任意形状的上述多个点中的2个以上点的预先决定的第1组合未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使上述显示装置将上述一个任意形状描绘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将下述的一个以上三角形确定为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该一个以上三角形以作为上述想要描绘的平面的圆或椭圆的中心点、以及该圆或椭圆的圆弧上的相互不同的相邻的2个点为顶点,
在上述一个以上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3个顶点之中上述中心点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外且上述圆弧上的2个点被配置在该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将上述一个三角形显示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9.一种具备处理器的图形描绘装置,其中,
该处理器根据存储于存储部的命令,执行以下处理:
在通过描绘将被包含在想要描绘的平面中的多个点连结而成的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从而将上述平面描绘在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描绘区域内时,在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中的一个任意形状的上述多个点中的2个以上点的预先决定的第1组合未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使上述显示装置将上述一个任意形状描绘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将下述的一个以上三角形确定为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该一个以上三角形以作为上述想要描绘的平面的圆或椭圆的中心点、以及该圆或椭圆的圆弧上的相互不同的相邻的2个点为顶点,
在上述一个以上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3个顶点之中上述中心点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外且上述圆弧上的2个点中的至少1个点被配置在该描绘区域外的情况下,不将上述一个三角形显示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性的记录介质,记录有程序,计算机根据上述程序执行以下处理:
在通过描绘将被包含在想要描绘的平面中的多个点连结而成的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从而将上述平面描绘在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描绘区域内时,在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中的一个任意形状的上述多个点中的2个以上点的预先决定的第1组合未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使上述显示装置将上述一个任意形状描绘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将下述的一个以上三角形确定为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该一个以上三角形以作为上述想要描绘的平面的圆或椭圆的中心点、以及该圆或椭圆的圆弧上的相互不同的相邻的2个点为顶点,
在上述一个以上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3个顶点之中上述中心点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外且上述圆弧上的2个点被配置在该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将上述一个三角形显示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性的记录介质,记录有程序,计算机根据上述程序执行以下处理:
在通过描绘将被包含在想要描绘的平面中的多个点连结而成的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从而将上述平面描绘在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描绘区域内时,在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中的一个任意形状的上述多个点中的2个以上点的预先决定的第1组合未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使上述显示装置将上述一个任意形状描绘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将下述的一个以上三角形确定为上述一个以上任意形状,该一个以上三角形以作为上述想要描绘的平面的圆或椭圆的中心点、以及该圆或椭圆的圆弧上的相互不同的相邻的2个点为顶点,
在上述一个以上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3个顶点之中上述中心点被配置在上述描绘区域外且上述圆弧上的2个点中的至少1个点被配置在该描绘区域外的情况下,不将上述一个三角形显示在上述显示画面的上述描绘区域内。
CN201810043128.4A 2017-01-17 2018-01-17 图形描绘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083353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4654.6A CN114708373A (zh) 2017-01-17 2018-01-17 图形描绘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6189 2017-01-17
JP2017006189A JP6942964B2 (ja) 2017-01-17 2017-01-17 図形描画方法、図形描画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4654.6A Division CN114708373A (zh) 2017-01-17 2018-01-17 图形描绘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5348A CN108335348A (zh) 2018-07-27
CN108335348B true CN108335348B (zh) 2022-05-13

Family

ID=628387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4654.6A Pending CN114708373A (zh) 2017-01-17 2018-01-17 图形描绘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CN201810043128.4A Active CN108335348B (zh) 2017-01-17 2018-01-17 图形描绘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4654.6A Pending CN114708373A (zh) 2017-01-17 2018-01-17 图形描绘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0528B2 (zh)
JP (1) JP6942964B2 (zh)
CN (2) CN11470837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9135B2 (ja) * 2017-06-23 2021-09-2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プログラム、サーバ、グラフ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グラフ画像生成システム
JP7490967B2 (ja) * 2020-01-27 2024-05-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制御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90A (zh) * 1995-05-31 1997-07-02 有限会社牛方商会 图形测定装置
CN1543627A (zh) * 2002-06-03 2004-11-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三角多边形描绘装置和三角多边形描绘方法
WO2008114320A1 (ja) * 2007-03-20 2008-09-25 Fujitsu Microelectronics Limited 図形描画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US20080291669A1 (en) * 2007-05-21 2008-11-27 Cree, Inc. Solid state lighting panels with limited color gamut and methods of limiting color gamut in solid state lighting panels
US20090073180A1 (en) * 2007-09-13 2009-03-19 Fujitsu Microelectronics Limited Graphics draw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on which the program is recorded
CN103946787A (zh) * 2012-09-20 2014-07-23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图形绘制装置、图形绘制方法和其上记录有图形绘制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4685543A (zh) * 2012-09-27 2015-06-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形描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2575A (ja) * 1985-08-06 1987-02-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図形入力方式
JPH03141479A (ja) * 1989-10-27 1991-06-17 Hitachi Ltd 三次元図形表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7225849A (ja) * 1993-12-17 1995-08-22 Hitachi Ltd グラフィックスコンピュータと直線描画装置
JPH07220098A (ja) * 1994-01-28 1995-08-18 Nippon Avionics Co Ltd 多角形近似による円弧の描画データ作成装置
EP0679020A1 (en) * 1994-04-19 1995-10-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ained gamut clipping
US6108006A (en) 1997-04-03 2000-08-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iew-dependent refinement of progressive meshes
JP2005182125A (ja) 2003-12-16 2005-07-07 Casio Comput Co Ltd グラフ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10078B2 (ja) 2009-02-23 2013-10-09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画像描画装置
JP5782401B2 (ja) 2012-03-29 2015-09-2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90A (zh) * 1995-05-31 1997-07-02 有限会社牛方商会 图形测定装置
CN1543627A (zh) * 2002-06-03 2004-11-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三角多边形描绘装置和三角多边形描绘方法
WO2008114320A1 (ja) * 2007-03-20 2008-09-25 Fujitsu Microelectronics Limited 図形描画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US20080291669A1 (en) * 2007-05-21 2008-11-27 Cree, Inc. Solid state lighting panels with limited color gamut and methods of limiting color gamut in solid state lighting panels
US20090073180A1 (en) * 2007-09-13 2009-03-19 Fujitsu Microelectronics Limited Graphics draw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on which the program is recorded
CN103946787A (zh) * 2012-09-20 2014-07-23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图形绘制装置、图形绘制方法和其上记录有图形绘制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4685543A (zh) * 2012-09-27 2015-06-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形描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42964B2 (ja) 2021-09-29
JP2018116434A (ja) 2018-07-26
US20180204388A1 (en) 2018-07-19
CN114708373A (zh) 2022-07-05
US10460528B2 (en) 2019-10-29
CN108335348A (zh) 2018-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21323B2 (ja) グラフ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576230B2 (en) Graph display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on which program is recorded, and graph display method
EP2237230A1 (en) Graph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graph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U2015201336B2 (en) Graphic draw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graphic drawing program
JP6318615B2 (ja) グラフ表示制御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335348B (zh) 图形描绘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JP2016045883A (ja) グラフ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サーバ装置
JP6965518B2 (ja) 描画方法、描画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86567A (ja) 電子計算機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241462B (zh) 图形描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JP5811781B2 (ja) グラフ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21082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display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displaying distinct display of relative position of specific point to three-dimensional range in three dimensional coordinate system
JP5287588B2 (ja) 図形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326691A (ja) 図形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図形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104045B2 (ja) グラフ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237498B2 (ja) 図形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962696B2 (ja) 図形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078493A (ja) 図形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617961B2 (ja) 図形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124764A (ja)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1092789A (ja) 計算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JPH04322376A (ja) 図形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