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2185A - 透光性导电材料 - Google Patents

透光性导电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2185A
CN108292185A CN201680066983.6A CN201680066983A CN108292185A CN 108292185 A CN108292185 A CN 108292185A CN 201680066983 A CN201680066983 A CN 201680066983A CN 108292185 A CN108292185 A CN 108292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quadrangle
metal fine
unit area
row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69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2185B (zh
Inventor
砂田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92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2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2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21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光性导电材料,该透光性导电材料具有由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构成的两层的导电层隔着绝缘层层叠而成的结构,该透光性导电材料的特征在于,上述上方导电层和上述下方导电层分别至少具有与端子部电连接的传感器部和不与端子部电连接的虚设部,传感器部和虚设部由具有网格形状的不规则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通过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列电极夹着虚设部在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以周期L排列两列以上而构成上述下方导电层的传感器部,通过在第三方向延伸的列电极夹着虚设部在垂直于上述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以周期M排列而构成上述上方导电层的传感器部,从与导电层面垂直的方向俯视时,以上述上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与上述下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的交点(结点)为重心,并且利用将上述下方电极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移动与周期L相等的长度的1/2的直线、和将上述上方电极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在上述第四方向上移动与周期M相等的长度的1/2的直线将导电层面分割成四边形,将由此得到的区域作为结点单元区域,对于任意的一个结点单元区域,将共有其所具有的四边形的边的结点单元区域作为相邻结点单元区域,在结点单元区域内,将相对于该区域的对角线长度而使对角线长度为80%的四边形作为缩小四边形A,在相邻结点单元区域内,将相对于该区域的对角线长度而使对角线长度为80%的四边形作为缩小四边形B时,在上述上方导电层和上述下方导电层各自中,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与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不相同,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5~105%。

Description

透光性导电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要用于触摸面板的透光性导电材料,涉及适合用于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的触摸传感器的透光性导电材料。
背景技术
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OA设备、医疗设备、或汽车导航系统等电子设备以及家电产品等中,在它们的显示器中广泛使用了触摸面板作为输入单元。
触摸面板根据位置检测的方法有光学方式、超声波方式、电阻膜方式、表面型静电电容方式、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等。在电阻膜方式的触摸面板中,触摸传感器为下述结构:透光性导电材料和带透光性导电层的玻璃隔着间隔物相对配置,电流在透光性导电材料中流动,对带透光性导电层的玻璃中的电压进行计测。另一方面,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中,触摸传感器的特征在于,以在透光性支撑体上具有透光性导电层的透光性导电材料为基本构成,并且没有可动部分,因而具有高耐久性、高透射率,从而被应用于各种用途中。进而在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中,相互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由于能够同时检测多点,因此被广泛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中。
以往,作为在触摸面板的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的透光性导电材料,使用了在透光性支撑体上形成有包含ITO(铟锡氧化物)导电膜的透光性导电层的材料。但是,ITO导电膜的折射率大,光的表面反射大,因此存在透光性导电材料的透光性降低的问题。而且,ITO导电膜的挠性低,因而在使透光性导电材料弯曲时ITO导电膜会产生龟裂,存在透光性导电材料的电阻值升高的问题。
作为代替具有包含ITO导电膜的透光性导电层的透光性导电材料的材料,已知下述透光性导电材料:其在透光性支撑体上作为透光性导电层对金属细线图案例如进行其线宽或间距、图案形状等的调整,形成为网格形状。通过该技术,可得到维持了高透光性并具有高导电性的透光性导电材料。关于金属细线图案(以下也记为金属图案)的网格形状,已知能够利用各种形状的重复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形状,已知例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四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边形等正n边形;圆;椭圆;星形等重复单元;以及将这些中的两种以上组合而成的图案。
作为上述具有网格形状的金属图案的透光性导电材料的制造方法,提出了下述半加成方法:在具有基底金属层的支撑体上形成薄催化剂层,在其上形成使用感光性抗蚀剂的图案后,通过镀覆法将金属层层叠在抗蚀剂开口部,最后除去抗蚀层和被抗蚀层所保护的基底金属,由此形成金属图案。
另外,近年来,已知将使用银盐扩散转印法的图像形成中使用的银盐照相感光材料用作导电性材料前体的方法。该方法中,对在支撑体上至少依次具有物理显影核层和卤化银乳剂层的银盐照相感光材料(导电性材料前体)进行图案曝光后,使可溶性银盐形成剂和还原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作用,形成金属(银)图案。在利用该方法的图案化中,除了能够以均匀的线宽形成金属细线外,由于银在金属中导电性最高,因此与其他方法相比能够以更细的线宽得到高导电性。进而,具有利用该方法得到的金属图案的层的挠性高,具有与ITO导电膜相比耐弯折的优点。
将在透光性支撑体上具有这些金属图案的透光性导电材料用于触摸面板的触摸传感器时,由于该透光性导电材料重叠配置于液晶显示器上,因此金属图案的周期与液晶显示器的元件的周期相互干扰,存在产生莫尔条纹的问题。近年来,各种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的使用使该莫尔条纹产生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对于该问题,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216377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768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751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93014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13-540331号公报(专利文献5)等中提出了下述方法:作为金属细线的图案,使用例如《分割的数理模型从沃罗诺伊图开始的数理工程入门》(《なわぼりの数理モデルボ口ノィ図からの数理工学入門》)(非专利文献1)等中记载的长时间以来周知的随机图案,由此来抑制干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63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3768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751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9301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13-540331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なわぼりの数理モデルボ口ノィ図からの数理工学入門(分割的数理模型从沃罗诺伊图开始的数理工程入门)(共立出版2009年2月)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透光性导电材料用于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的触摸传感器的情况下,按照一个导电层的列电极与另一个导电层的列电极交叉的方式,隔着绝缘层对包含图案化为列电极的形状的部分的透光性的导电层的两层进行层叠,由此构成具有上方的导电层和下方的导电层的透光性导电材料而使用。因此,上方的导电层所具有的列电极(以下也记为上方列电极)和下方的导电层所具有的列电极(以下也记为下方列电极)隔着绝缘层在多处相对。在各个相对部位产生静电电容,若手指接触触摸面板,则其静电电容发生变化。在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之中,相互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使一个电极为发送电极(Tx)、另一个电极为接收电极(Rx),分别进行扫描、传感,由此能够检测上方列电极与下方列电极的各交叉部分(结点位置)的各个静电电容的变化。此处,使用随机图案作为导电层的金属细线的图案的情况下,构成各结点位置的金属图案不一样,因此各结点位置的静电电容产生偏差,其结果,检测灵敏度降低,或者在静电电容的偏差显著的情况下,也无法通过检测电路等修正该差异,存在无法使用的问题。特别是在传感时,有时由多个结点位置处的微妙的静电电容变化来计算更详细的结点位置间的手指接触位置,该情况下,部分灵敏度降低有时会成为很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虽然通过在每个结点位置重复相同的随机图案能够使各结点位置的静电电容一致,但该情况下存在以与相邻的结点位置间的距离相当的一定间隔目视确认到起因于金属细线的疏密的特异性图案不均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便重叠到液晶显示器也不产生莫尔条纹和图案不均、且各结点位置处的静电电容的偏差少的透光性导电材料。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上述课题可通过以下的透光性导电材料基本解决,该透光性导电材料具有两层导电层(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隔着绝缘层层叠而成的结构,
该透光性导电材料的特征在于,
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至少具有与端子部电连接的传感器部和不与端子部电连接的虚设部,传感器部和虚设部由具有网格形状的不规则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
通过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列电极夹着虚设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以周期L排列两列以上而构成下方导电层的传感器部,通过在第三方向延伸的列电极夹着虚设部在垂直于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以周期M排列而构成上方导电层的传感器部,
从与导电层面垂直的方向俯视时,以上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与下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的交点(结点)为重心,并且利用将上述下方电极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移动与周期L相等的长度的1/2的直线、和将上述上方电极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在上述第四方向上移动与周期M相等的长度的1/2的直线将导电层面分割成四边形,将由此得到的区域作为结点单元区域,对于任意的一个结点单元区域,将共有其所具有的四边形的边的结点单元区域作为相邻结点单元区域,在结点单元区域内,将相对于该区域的对角线长度而使对角线长度为80%的四边形作为缩小四边形A,在相邻结点单元区域内,将相对于该区域的对角线长度而使对角线长度为80%的四边形作为缩小四边形B时,
在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各自中,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与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不相同,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5~105%。
此处,结点单元区域和位于该结点单元区域内的缩小四边形优选共有重心。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优选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7.5~102.5%。在一个导电层内的传感器部和虚设部,金属细线图案的线宽优选相同。上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与下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优选正交。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优选为由基于母点作图的沃罗诺伊边构成的网格形状、或将由基于母点作图的沃罗诺伊边构成的网格形状在一个方向拉长而成的网格形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即便重叠到液晶显示器也不产生莫尔条纹或图案不均、各结点位置处的静电电容的偏差少的透光性导电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透光性导电材料的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下方导电层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将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层叠而成的本发明的透光性导电材料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结点单元区域的图。
图5是示出下方导电层的传感器部的金属细线图案的一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沃罗诺伊(Voronoi)图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下方导电层中的结点单元区域和缩小四边形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使图6的图形为结点单元区域时的缩小四边形内的细线的长度的求法的图。
图9是示出对沃罗诺伊图进行再作图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内容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内容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内容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内容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内容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内容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内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在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时,使用附图进行说明,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正,当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所使用的术语是考虑实施方式中的功能而选择的术语,关于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的含义,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具体定义的情况下依照其定义,在未具体定义的情况下必须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认识的含义来解释。
图1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透光性导电材料的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示中在上方导电层与下方导电层之间留有间隙,但实际上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隔着绝缘层进行了层叠。另外,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均由网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因此为透光性,但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所具有的传感器部的区域用黑色带状示意性地示出。
本发明的透光性导电材料也可以将透光性支撑体作为绝缘层,在其一个面上设置上方导电层,在另一个面上设置下方导电层,如图1那样,也可以将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分别设置在不同透光性支撑体上,将具有上方导电层1的透光性支撑体的不具有导电层一侧的面和具有下方导电层2的透光性支撑体的具有导电层一侧的面用光学胶带(OpticalClear Adhesive:OCA)贴合(该情况下,由上方导电层1的透光性支撑体和OCA构成绝缘层),形成本发明的透光性导电材料3。另外,也可以为使导电层彼此相对并用OCA贴合的构成(该情况下,由OCA单独构成绝缘层)。图1中省略了OCA、上方导电层1和下方导电层2所具有的传感器部以外的构成(虚设部、布线部、端子部等)。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下方导电层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中,下方导电层在透光性支撑体4上具有由网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的传感器部21和虚设部22、周边布线部23、以及端子部24。此处,传感器部21和虚设部22由具有网格形状的不规则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但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的范围用假设的轮廓线a(实际不存在的线)表示。
传感器部21经由周边布线部23而与端子部24电连接,通过该端子部24与外部电连接,由此能够利用传感器部21捕捉所感知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在假设的轮廓线a与金属细线交叉的位置设置断线部,形成与端子部24的导通被切断的虚设部22。这种不与端子部24电连接的具有网格形状的不规则的金属细线图案在本发明中全部成为虚设部22。本发明中,周边布线部23、端子部24不特别需要具有透光性,因此可以为实心图案(不具有透光性的全面涂抹的金属图案),或者也可以如传感器部21或虚设部22等那样为具有透光性的网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
图2中,下方导电层所具有的传感器部21在导电层面内由在第一方向(图中x方向)延伸的列电极(下方列电极)构成。如图2所示,下方列电极在导电层面内夹着虚设部2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图中y方向)上以一定的周期L排列有两个以上。传感器部21的周期L可以在保持作为触摸传感器的分辨率的范围内设定任意的长度。传感器部21的列电极的形状可以如图2那样为一定的宽度,也可以在第一方向(x方向)具有图案周期(例如,被称为钻石图案的菱形以一定的周期相连的形状等)。另外,传感器部21的列电极的宽度也可以在保持作为触摸传感器的分辨率的范围内任意设定,与其相应,虚设部22的形状、宽度电可以任意设定。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上方导电层被设置为其所具有的传感器部的列电极与下方导电层的传感器部的列电极交叉,除此以外与上述下方导电层同样地构成。即,上方导电层所具有的传感器部由在透光性导电层面内在第三方向延伸的列电极(上方列电极)构成。上方列电极在透光性导电层面内夹着虚设部在垂直于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以一定的周期M排列有多个。传感器部的周期M可以在保持作为触摸传感器的分辨率的范围内设定任意的长度。列电极的形状可以为一定的宽度,也可以在第三方向具有图案周期(例如上述的菱形图案等)。另外,列电极的宽度也可以在保持作为触摸传感器的分辨率的范围内任意设定,与其相应,虚设部的形状、宽度也可以任意设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从与导电层面垂直的方向俯视时,上方列电极与下方列电极交叉的角度(后述的上方列电极的中心线与下方列电极的中心线交叉的角度)如图1所示最优选使用90度(该情况下,第一方向与第四方向一致,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一致),但也可以为60度以上120度以下的范围内的任意角度,进而也可以使用45度以上135度以下的范围内的任意的角度。
图3是对于如此将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层叠形成的本发明的透光性导电材料,从与导电层面垂直的方向俯视时的平面示意图。图3中省略了虚设部的金属细线图案、周边布线部等,示出了传感器部的金属细线图案、以及传感器部的金属细线图案与周边布线部的连接部。图3中,上方导电层的传感器部和下方导电层的传感器部分别具有10根列电极。作为上方列电极,接收电极Rx1~Rx10与其相当,作为下方列电极,发送电极Tx1~Tx10与其相当,图3中这些列电极的中心线相互正交(上方列电极的中心线与下方列电极的中心线交叉的角度为90度)。接收电极Rx1~Rx10与发送电极Tx1~Tx10的交叉部位(网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重复的部位)形成了10×10的二维排列,有100处。在相互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中,检测手指接触到列电极交叉的部位或其附近时的、列电极交叉的部位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由其二维坐标得到手指的接触(接触)位置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上方列电极用作发送电极Tx、将下方列电极用作接收电极Rx,之后,在本说明书中,对将下方列电极用作发送电极Tx、上方列电极用作接收电极Rx的情况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从与导电层面垂直的方向俯视将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层叠形成的透光性导电材料时,以上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与下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的交点(结点)为重心,并且利用将上述下方电极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仅移动与周期L相等的长度的1/2的直线、和将上述上方电极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在上述第四方向上仅移动与周期M相等的长度的1/2的直线进行分割,将由此得到的四边形的区域作为结点单元区域。列电极不具有一定的宽度时,将与列电极延伸的方向平行且将列电极的区域的面积二等分的直线作为列电极的中心线。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结点单元区域的图,是图3的左上部分的放大图。结点单元区域以下方导电层的列电极的中心线41与上方导电层的列电极的中心线42的交点411(图4中,仅图示出作为下方列电极的发送电极Tx1与作为上方列电极的接收电极Rx1的中心线的交点)为重心(使密度一定时的图上的质量中心)。另外,结点单元区域是被利用将下方列电极的中心线41在第二方向(周期L方向)上仅移动与周期L相等的长度的1/2的直线(边界线43)和将上方列电极的中心线42在第四方向(周期M方向)上仅移动与周期M相等的长度的1/2的直线(边界线44)所分割的四边形所划分的区域。即,图4中被边界线43和边界线44划分的区域与结点单元区域相当,图4中A~I所示的区域分别全部成为结点单元区域。这样,结点单元区域的四边形由两组平行的等长对边构成,因此是包括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在内的广义的平行四边形。因此,下方导电层的列电极的中心线与上方导电层的列电极的中心线的交点为下方导电层和上方导电层各自的结点单元区域的对角线的交点。
图5是示出下方导电层的传感器部的金属细线图案的一例的图,也可以是由图4所示的透光性导电材料省略了上方导电层和发送电极的记载的图。图5中,与位于导电层整体的角部分的结点单元区域即区域A共有四边形的边的区域为区域B和区域D这两处,因而,区域B和区域D是区域A的相邻结点单元区域。另外,与位于导电层整体的边部分的结点单元区域即区域B共有四边形的边的区域为区域A、区域C和区域E这三处,因而,区域A、区域C和区域E成为区域B的相邻结点单元区域。进而,与位于导电层整体的内部的结点单元区域即区域E共有四边形的边的区域B、区域D、区域F和区域H这四处是区域E的相邻结点单元区域。
接着,对本发明中构成传感器部和虚设部的不规则的金属细线图案进行说明。上述的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所具有的传感器部和虚设部由具有网格形状的不规则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作为呈网格形状的不规则的图形,例如可例示出以沃罗诺伊图、德洛内图、彭罗斯拼图等为代表的由不规则几何形状得到的图形,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由基于母点作图的沃罗诺伊边构成的网格形状(以下记为沃罗诺伊图)。另外,也优选使用将沃罗诺伊图在一个方向拉长而成的网格形状。通过使用沃罗诺伊图、或将沃罗诺伊图在一个方向拉长的网格形状,能够得到可构成视觉辨认性优异的触摸面板的透光性导电材料。沃罗诺伊图是应用于信息处理等各种领域的公知的图形。图6是用于说明沃罗诺伊图的图。在图6的(6-a)中,在平面60上配置有多个母点611时,在将距离一个任意母点611最近的区域61和距离其他母点最近的区域61以边界线62划分来分割平面60的情况下,将各区域61的边界线62称为沃罗诺伊边。另外,沃罗诺伊边成为连接任意母点与邻近母点的直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一部分。将集合沃罗诺伊边形成的图形称为沃罗诺伊图。
关于配置母点的方法,利用图6的(6-b)进行说明。本发明中,优选使用以多边形划分平面60并在其划分中随机配置母点611的方法。作为划分平面60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下述方法。
首先,通过单一形状或2种以上形状的多个多边形(下文中称为原多边形)将平面60进行平面填充。接着,制作以连接原多边形的重心与原多边形的各顶点的直线上的、从重心至原多边形的各顶点的距离的任意比例的位置为顶点的缩小多边形,用该缩小多边形划分平面60。如此划分平面60后,在缩小多边形中随机地配置1个母点。在图6的(6-b)中,通过作为正方形的原多边形63将平面60进行平面填充,接着在连接该原多边形63的重心64与原多边形63的各顶点的直线上,将从重心64至原多边形63的各顶点的距离的90%的位置为顶点,制作将它们连接而成的缩小多边形65,最后在缩小多边形65中随机地各自配置1个母点611。
本发明中,为了预防利用不规则图案时产生的“砂粒”,优选如(6-b)那样以单一形状和大小的原多边形63进行平面填充。需要说明的是,“砂粒”是指在随机图形中特异性地出现图形的密度高的部分和密度低的部分的现象。另外,在上述连接原多边形的重心与原多边形的各顶点的直线上成为缩小多边形的顶点的位置优选相对于重心至原多边形的各顶点的距离为10~90%的位置。若该距离超过90%,则有时会出现砂粒现象;若小于10%,则沃罗诺伊图有时会出现高的重复规则性,在与液晶显示器重叠时有时会产生莫尔条纹。
原多边形的形状优选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四边形、或三角形、六边形,其中从预防砂粒现象的观点出发,优选四边形,更优选的形状是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为1∶0.8~1∶1的范围内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原多边形的一边的长度优选为100~2000μm、更优选为120~800μm。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沃罗诺伊边最优选为直线,但也可以使用曲线、波浪线、锯齿线等。
本发明中,在结点单元区域内,将相对于该区域的对角线长度而使对角线长度为80%的四边形作为缩小四边形A,在相邻结点单元区域内,将相对于该区域的对角线长度而使对角线长度为80%的四边形作为缩小四边形B时,在上述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各自中,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与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不相同,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5~105%。
图7是用于说明下方导电层中的结点单元区域和缩小四边形的图,未图示的上方列电极的中心线与下方列电极的中心线正交。图7为下方导电层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的一例,除了列电极的形状的传感器部外,还图示出填埋其间的虚设部。图7中,如上所述,作为结点单元区域的区域71为下述区域:以下方列电极的中心线与上方列电极的中心线的交点为重心,利用将下方列电极的中心线在第二方向(图中y方向)上仅移动与周期L相等的长度的1/2的直线和将上方列电极的中心线在第四方向(图中x方向)上仅移动与周期M相等的长度的1/2的直线构成的四边形进行划分而得到的区域。另外,缩小四边形72是相对于结点单元区域71的对角线长度而使对角线长度为80%并共有重心的缩小四边形。本发明中,该缩小四边形优选与结点单元区域共有重心。
并且,本发明中,在上述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各自中,通过使任意结点单元区域的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与存在2~4处的各相邻结点单元区域的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不同,即便重叠到液晶显示器也不发生莫尔条纹或图案不均。此外,通过使缩小四边形A内的具有网格形状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为存在2~4处的各相邻结点单元区域的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5%以上105%以下,从而每个结点位置处的静电电容的偏差变小,可以得到能够构成检测灵敏度优异的触摸面板的透光性导电材料。若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7.5~102.5%,则每个结点位置处的静电电容的偏差进一步减小,因而是优选的。缩小四边形A内的具有网格形状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低于相邻结点单元区域的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5%时,无法充分减小静电电容的偏差。另外,缩小四边形A内的具有网格形状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超过共有结点单元区域的四边形的边的相邻结点单元区域的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105%时,也无法充分减小静电电容的偏差。
如上所述,在相互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中,检测列电极交叉的部位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由其二维坐标得到手指的接触(接触)位置信息。在由随机的金属细线构成的导电材料中,静电电容受到结点单元区域内的包含虚设部的金属细线图案的形状的影响。特别是,存在于从列电极的中心线的交点至结点单元区域的外缘的距离的80%的区域的金属细线图案的影响大。本发明中,特别是通过使该部分的金属细线图案为特定条件的形状,从而在制成触摸面板时静电电容的偏差被抑制,能够实现高检测灵敏度。即,本发明发现:在金属细线图案由实质上相同线宽的金属细线构成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结点单元区域中包含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即便在每个结点单元区域为形状不规则地不同的金属细线图案,也能减小静电电容的偏差。另外,根据检测电路,为了应对噪声等,有时对各结点单元区域与相邻结点单元区域的静电电容之差进行监视,由该差的变化来检测手指的接触位置。该情况下,例如相比于各结点单元区域的静电电容与全部结点单元区域的静电电容的平均值之差具有偏差的情况,各结点单元区域的静电电容与相邻结点单元区域的静电电容之差具有偏差成为问题。本发明中,还能抑制该差的偏差,从而能够实现高检测灵敏度。
作为控制了上述缩小四边形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金属细线图案的制作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下述步骤。将图4所示的结点单元区域(或者相邻结点单元区域)的四边形的边度(L、M)分别除以任意的10以上的整数(n1、n2),将具有所得到的长度(L/n1和M/n2)的边的四边形作为沃罗诺伊图制作的原多边形。上述的图6的(6-b)整体为一个结点单元区域时,可以将(6-b)视为n1=n2=10的一例。图8是说明使(6-b)的图形为结点单元区域时的缩小四边形内的细线(下文中,在金属细线制造时使用的图案曝光用掩模原稿中也称为线段)的长度的求法的图。(8-a)中,缩小四边形83与作为结点单元区域的四边形81共有重心82,该缩小四边形83的对角线长度85为作为结点单元区域的四边形81的对角线长度84的80%。(8-b)是仅记载了(8-a)的缩小四边形83内的沃罗诺伊图的图。计测该图的线段的长度的合计。计测可以使用CAD软件的功能在计算机上容易地进行。从所得到的计测值除去在图内包含的传感器部和虚设部的边界所设置的断线部(存在于表示传感器部和虚设部的边界的虚线86(前述的假设的轮廓线a)发生交叉的金属细线部位)的长度,以及在虚设部内设置断线部时将其长度除去。将从结点单元区域内的随机的母点产生至此处的作业反复进行在后述作业中所需要的次数以上,得到多组结点单元区域的母点群、和由该母点群生成的沃罗诺伊图的缩小四边形内的线段的合计长度的数据。线段长度的合计根据随机配置的母点的位置而不同,因此基本上每个母点群为不同的值。
接着,从利用上述步骤求出的多个缩小四边形内的线段的合计长度的值选择处于一个结点单元区域和相邻结点单元区域的缩小四边形内的线段的合计长度为95%以上105%以下的关系的结点单元区域的母点群的组合,决定在导电层整个面的各结点位置的配置。例如,在上述图3的情况下,在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各自中,在结点单元区域100处全部选择满足该条件的组合。此处,也可以将一个结点单元区域的母点群选择多次,但在相邻的结点位置选择相同母点群的情况下,如下所述,在相邻的结点单元区域中缩小四边形内的沃罗诺伊图基本相同,因而容易发生图案不均。由此,本发明中,按照任意一个结点单元区域的缩小四边形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与其相邻结点单元区域的缩小四边形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不同的方式,在相邻的结点位置配置不同的母点群。接着,将根据所决定的组合配置的母点群重新作为用于得到导电层整体的传感器部/虚设部的母点(例如用于得到上述图3所示的上方导电层的接收电极Rx1~10和填埋其间的虚设部的母点、或者用于得到下方导电层的发送电极Tx1~10和填埋其间的虚设部的母点)而对沃罗诺伊图进行再作图。
根据上述步骤得到传感器部/虚设部的沃罗诺伊图,但事先以结点单元区域单独计测的缩小四边形内的线段的长度通过对沃罗诺伊图进行再作图而基本上没有变化。利用图9对其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将沃罗诺伊图再作图的方法的图。(9-a)中用虚线示出结点单元区域单独的沃罗诺伊图。以该状态计测缩小四边形91内的线段的合计长度。(9-b)是在(9-a)的右侧的相邻结点单元区域贴附其他母点群,在将沃罗诺伊图作图后,将图中虚线框所示的部分放大的图。(9-b)中,用虚线示出仅用(9-a)的母点群作图的沃罗诺伊图,用实线示出在(9-a)的右侧的相邻结点单元区域贴附其他母点群92并再作图的沃罗诺伊图。(9-b)中,位于结点单元区域中的最外侧的原多边形93(没有斜线部的多边形)内的沃罗诺伊边与利用(9-a)的结点单元区域单独作图的沃罗诺伊边(虚线)的部分形状不同。但是,斜线部表示的缩小四边形内(使结点单元区域的对角线长度为80%的缩小四边形A内)的沃罗诺伊边不受相邻结点单元区域的母点的影响,因而不发生变化。即,最终图形中的缩小四边形内的沃罗诺伊图与上述的母点群制作时(线段长度计测时)的缩小四边形内的沃罗诺伊图相同。由此,在最终图形中缩小四边形内的线段的合计长度得到维持。
本发明中,上述传感器部21和虚设部22由网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形成。作为该金属,优选包含金、银、铜、镍、铝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另外,周边布线部24和端子部25也由与传感器部21和虚设部22相同组成的金属形成,这从生产效率的观点来看是优选的。作为形成这些金属图案的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公知的方法:使用银盐照相感光材料的方法;使用同一方法并进一步在得到的银图像(由银得到的布线图案)上实施非电解镀覆或电解镀覆的方法;使用丝网印刷法将银浆、铜浆等导电性墨水进行印刷的方法;将银墨或铜墨等导电性墨水通过喷墨法进行印刷的方法;或者通过蒸镀或溅镀等形成导电性层,在其上形成抗蚀膜,依次进行曝光、显影、蚀刻后除去抗蚀层而得到金属图案的方法;贴附铜箔等金属箔,进一步在其上形成抗蚀膜,依次进行曝光、显影、蚀刻后除去抗蚀层而得到金属图案的方法等。其中,优选使用可以薄化所制造的金属细线图案的厚度、进而还可以容易地形成极微细的图案的银盐扩散转印法。
通过上述方法制作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线宽优选在一个导电层内的传感器部和虚设部相同,从兼顾导电性和透光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1~20μm、更优选为2~7μm。
若金属细线图案的厚度过厚,有时后续工序(例如与其他构件的贴合等)变得困难;另外若过薄,则难以确保作为触摸面板所需要的导电性。由此,其厚度优选为0.01~5μm、更优选为0.05~1μm。
本发明的透光性导电材料中的透光性是指传感器部和虚设部的部位的总透光率为60%以上,传感器部和虚设部的部位的总透光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2.5%以上、特别优选为85%以上。另外,传感器部的总透光率与虚设部的总透光率之差优选为0.5%以内、更优选为0.1%以内、特别优选相同。本发明的透光性导电材料中,传感器部和虚设部的部位的雾度值优选为2以下。此外,传感器部和虚设部的部位的色调优选CIELAB中的b*值为2以下、更优选为1以下。
作为本发明的透光性导电材料所具有的透光性支撑体,可以优选使用包含下述具有绝缘性能的公知的材质并具有透光性的支撑体: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氟树脂、硅酮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二乙酸酯树脂、三乙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聚氯乙烯、聚砜树脂、聚醚砜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环状聚烯烃树脂等。此处,透光性是指总透光率为60%以上,优选总透光率为80%以上。透光性支撑体的厚度优选为50μm~5mm。另外,可以对透光性支撑体赋予指纹防污层、硬涂层、防反射层、防眩层等公知的层。
本发明中,作为在如图1那样将上方导电层1的透光性支撑体侧和下方导电层2的具有导电层一侧的面贴合时、或者使导电层彼此相对地贴合时等使用的OCA,例如可以优选使用橡胶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等具有绝缘性能、并且在贴合后为透光性的公知粘合剂。
实施例
下面,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只要不超出其要点,则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下方导电层1的制作>
作为透光性支撑体,使用厚度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另外,该透光性支撑体的总透光率为92%。
然后,按照下述配方制作物理显影核层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支撑体上并干燥,设置物理显影核层。
<硫化钯溶胶的制备>
将A液和B液边搅拌边混合,30分钟后通过由离子交换树脂填充的柱,得到硫化钯溶胶。
<物理显影核层涂布液组成>银盐感光材料的每1m2的量
[化1]
接着,从距离透光性支撑体近的一侧起,在上述物理显影核液层上依次涂布用于形成下述组成的中间层、卤化银乳剂层和保护层的各层的涂布液并干燥,得到银盐感光材料。卤化银乳剂通过照相用卤化银乳剂的常规双注混合法来制造。该卤化银乳剂的卤化银颗粒按照组成为氯化银95摩尔%和溴化银5摩尔%、平均粒径为0.15μm的方式来制备。对于如此得到的卤化银乳剂,按照常规方法使用硫代硫酸钠和氯金酸实施金硫敏化。如此得到的卤化银乳剂相对于每1g银包含0.5g的明胶。
<中间层组成>银盐感光材料的每1m2的量
明胶 0.5g
上述通式(1)所示的表面活性剂 5mg
下述通式(2)所示的染料 5mg
[化2]
<卤化银乳剂层组成>银盐感光材料的每1m2的量
<保护层组成>银盐感光材料的每1m2的量
明胶 1g
无定形二氧化硅消光剂(平均粒径3.5μm) 10mg
上述通式(1)所示的表面活性剂 10mg
对于如此得到的银盐感光材料,紧贴具有图2的图案的图像的透过原稿(下方)1,利用以汞灯为光源的接触式打印机,隔着截止400nm以下的光的树脂滤光片进行曝光。需要说明的是,透过原稿(下方)1中的传感器部21的y方向的周期L为6.95mm。
在具有图2的图案的图像的透过原稿(下方)1中,传感器部21以及虚设部22所具有的金属细线图案按照下述步骤制作。将x方向的一边的长度为0.695mm、y方向的一边的长度为0.695mm的正方形作为原多边形,将该原多边形如图6的(6-b)所示那样在x方向、y方向上排列10个,用该原多边形填充与将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重合时产生的结点单元区域相当的区域。在连接从原多边形的重心至各顶点的距离的90%的位置而形成的缩小多边形中随机地配置1个母点,将距离任意母点最近的区域和距离其他母点最近的区域以轮廓线划分,对全部母点反复进行上述作业,由此制成沃罗诺伊图。在与传感器部分和虚设部分的边界相当的部分设置宽度10μm的断线部。接着,如图8所示,测定使结点单元区域的对角线长度为80%的缩小四边形内的线段的合计长度。结点单元区域和缩小四边形共有重心。进行16次上述操作,得到网格形状分别不同的16个沃罗诺伊图。将各图形的缩小四边形内的线段的合计长度的测定结果示于表1。根据表1的测定结果,按照结点单元区域和其相邻结点单元区域中的网格形状不同、且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长度的95~105%的方式选择沃罗诺伊图,将其母点重新作为传感器部/虚设部的整个面(用于得到图3所示的下方导电层的发送电极Tx1~10和存在于它们之间的虚设部的母点)进行再配置。
[表1]
由所得到的整个面的母点制作沃罗诺伊图。沃罗诺伊图的线宽在传感器部分、虚设部分均为5μm,在传感器部分与虚设部分的边界设置长度10μm的断线部。将此时的用于下方导电层1的透过原稿(下方)1中的上述制作的沃罗诺伊图(用于得到该沃罗诺伊图的母点)的配置示于表2。表2中在10×10的区域配置沃罗诺伊图,各区域的数字与表1中所示的沃罗诺伊图的编号(1~16)对应。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为了使配置有沃罗诺伊图的位置与发送电极的位置对应,将对应的发送电极的位置作为Tx1~Tx10。此外,相对的上方导电层所具有的接收电极的位置也记为Rx1~Rx10(其中,由于不是下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因此标上括号)。需要说明的是,该透过原稿(下方)1是在图2的图案中具有列电极在x方向延伸、且该列电极以周期L在y方向上排列有10个的传感器部的透过原稿,传感器部的周期L为6.95mm。另外,图10中,在各结点单元区域的位置的中心记载该结点单元区域中的缩小四边形内的线段的合计长度(mm),并且,在该合计长度的周围记载相对于在该方向上共有边的相邻结点单元区域中的缩小四边形内的线段的合计长度的、该区域中的缩小四边形内的线段长度的比例(%)。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中也与表2同样地记载了对应的接收电极和发送电极的位置。
按照上述步骤制成上述的透过原稿(下方)1的图案。
[表2]
(Rx1) (Rx2) (Rx3) (Rx4) (Rx5) (Rx6) (Rx7) (Rx8) (Rx9) (Rx10)
Tx1 13 14 15 16 6 11 16 2 4 2
Tx2 9 10 11 12 7 15 11 16 15 7
Tx3 5 6 7 8 12 4 7 15 10 13
Tx4 1 2 3 4 6 14 16 10 7 3
Tx5 16 8 16 9 16 2 15 5 1 10
Tx6 10 5 11 7 6 1 11 15 5 9
Tx7 1 8 5 13 9 10 12 14 2 10
Tx8 4 2 1 15 8 1 7 13 8 6
Tx9 8 16 14 5 7 11 5 3 12 2
Tx10 6 4 7 4 15 1 3 15 6 9
之后,在下述扩散转印显影液中于20℃浸渍60秒后,接着用40℃的温水将卤化银乳剂层、中间层和保护层水洗除去,并进行干燥处理。通过以上的处理,得到具有拥有图2的形状的金属布线图案(以下也称为金属银图像)的下方导电层1。所得到的下方导电层1的金属银图像与具有图2的形状的透过原稿(下方)1的图案为相同形状、相同线宽。另外,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金属银图像的膜厚,为0.1μm。
<扩散转印显影液组成>
用水将总量调整为1000ml。扩散转印显影液的pH为12.2。
<上方导电层1的制作>
与下方导电层1相同,但表1所示的沃罗诺伊图变更为表3,表2所示的沃罗诺伊图的配置变更为表4,从制成透光性导电材料时的与导电层面垂直的方向俯视时,按照列电极的中心线与下方导电层的列电极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式制成用于上方导电层1的制作的透过原稿(上方)1的图案。表4中的数字与表3所示的沃罗诺伊图的编号(17~32)对应。表4中,为了使配置有沃罗诺伊图的位置与接收电极的位置对应,将对应的接收电极的位置作为Rx1~Rx10。此外,相对的下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发送电极的位置也记为Tx1~Tx10(其中,由于不是上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因此标上括号)。需要说明的是,该透过原稿(上方)1是在图2的图案中具有列电极在y方向延伸、且该列电极以周期M在x方向上排列有10个的传感器部的透过原稿,传感器部的周期M为6.95mm。图11与图10同样地,是透过原稿(上方)1中的缩小四边形内的线段的合计长度和其比例的情况。所得到的上方导电层1的金属银图像与透过原稿(上方)1的图案为相同形状、相同线宽。另外,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金属银图像的膜厚,为0.1μm。
[表3]
[表4]
Rx1 Rx2 Rx3 Rx4 Rx5 Rx6 Rx7 Rx8 Rx9 Rx10
(Tx1) 28 26 31 29 24 17 20 21 17 19
(Tx2) 30 32 17 24 18 27 22 17 31 23
(Tx3) 23 24 27 22 20 25 29 23 17 30
(Tx4) 28 23 28 27 24 23 24 26 27 18
(Tx5) 18 32 22 25 26 24 25 17 29 31
(Tx6) 21 20 30 22 18 19 22 28 30 26
(Tx7) 20 32 31 32 29 23 24 19 22 24
(Tx8) 27 21 26 21 20 24 25 28 32 19
(Tx9) 31 26 27 30 26 25 29 27 21 18
(Tx10) 20 19 30 32 17 24 27 17 30 24
<透光性导电材料1(实施例1)的制作>
对于如上所述得到的下方导电层1、上方导电层1和厚度2mm聚碳酸酯板(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制造、以下简称为PC板),使各个导电层面朝向PC板侧,使用OCA(MHN-FWD100、日荣化工公司制造),按照四角的对齐标记(+记号)一致的方式以贴合顺序PC板/OCA/上方导电层1/OCA/下方导电层1进行贴合,制作出透光性导电材料1。透光性导电材料1中,上方导电层、下方导电层均是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5~105%。所得到的透光性导电材料1和下述得到的透光性导电材料2~8的传感器部和虚设部的部位的总透光率为85%以上。
<下方导电层2的制作>
与下方导电层1相同,但将表2所示的沃罗诺伊图的配置变更为表5,制成用于下方导电层2的制作的透过原稿(下方)2的图案。图12与图10同样地,是透过原稿(下方)2中的线段长度和其比例的情况。所得到的下方导电层2的金属银图像与透过原稿(下方)2的图案为相同形状、相同线宽。另外,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金属银图像的膜厚,为0.1μm。
[表5]
(Rx1) (Rx2) (Rx3) (Rx4) (Rx5) (Rx6) (Rx7) (Rx8) (Rx9) (Rx10)
Tx1 5 10 4 16 6 12 16 15 1 13
Tx2 9 14 8 1 2 1 13 16 11 14
Tx3 2 6 7 8 13 8 14 13 14 5
Tx4 1 12 3 11 6 13 5 14 7 3
Tx5 13 8 16 2 16 10 4 13 2 14
Tx6 12 15 8 7 6 1 12 4 5 9
Tx7 1 8 5 13 7 2 11 10 2 14
Tx8 11 15 1 4 13 11 14 5 8 6
Tx9 8 16 10 5 14 2 5 3 1 2
Tx10 6 8 2 1 11 1 3 4 6 9
<上方导电层2的制作>
与上方导电层1相同,但将表4所示的沃罗诺伊图的配置变更为表6,制成用于上方导电层2的制作的透过原稿(上方)2的图案。图13与图10同样地,是透过原稿(上方)2中的线段长度和其比例的情况。所得到的上方导电层2的金属银图像与透过原稿(上方)2的图案为相同形状、相同线宽。另外,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金属银图像的膜厚,为0.1μm。
[表6]
Rx1 Rx2 Rx3 Rx4 Rx5 Rx6 Rx7 Rx8 Rx9 Rx10
(Tx1) 19 30 31 29 31 19 20 29 17 20
(Tx2) 26 32 23 21 19 27 22 17 31 23
(Tx3) 23 24 27 22 20 25 18 23 19 30
(Tx4) 31 23 21 27 26 23 20 29 21 18
(Tx5) 18 32 22 25 19 24 25 21 18 25
(Tx6) 21 20 30 22 20 19 22 30 17 25
(Tx7) 20 32 17 32 27 23 24 19 22 24
(Tx8) 27 21 23 18 19 24 25 21 32 23
(Txg) 28 27 25 22 26 25 26 27 21 18
(Tx10) 24 19 26 27 28 24 28 24 20 17
<透光性导电材料2(实施例2)的制作>
对于如上所述得到的下方导电层2、上方导电层1和厚度2mmPC板,使各个导电层面朝向PC板侧,使用OCA,按照四角的对齐标记(+记号)一致的方式以贴合顺序PC板/OCA/上方导电层1/OCA/下方导电层2进行贴合,制作出透光性导电材料2。透光性导电材料2中,在上方导电层中,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5~105%,在下方导电层中,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7.5~102.5%。
<透光性导电材料3(实施例3)的制作>
对于上述的下方导电层1、上方导电层2和厚度2mmPC板,使各个导电层面朝向PC板侧,使用OCA,按照四角的对齐标记(+记号)一致的方式以贴合顺序PC板/OCA/上方导电层2/OCA/下方导电层1进行贴合,制作出透光性导电材料3。透光性导电材料3中,在上方导电层中,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7.5~102.5%,在下方导电层中,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5~105%。
<透光性导电材料4(实施例4)的制作>
对于上述的下方导电层2、上方导电层2和厚度2mmPC板,使各个导电层面朝向PC板侧,使用OCA,按照四角的对齐标记(+记号)一致的方式以贴合顺序PC板/OCA/上方导电层2/OCA/下方导电层2进行贴合,制作出透光性导电材料4。透光性导电材料4中,上方导电层、下方导电层均是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7.5~102.5%。
<下方导电层3的制作>
与下方导电层1相同,但将表2所示的沃罗诺伊图的配置变更为表7,制成用于下方导电层3的制作的透过原稿(下方)3的图案。图14与图10同样地,是透过原稿(下方)3中的线段长度和其比例的情况。所得到的下方导电层3的金属银图像与透过原稿(下方)3的图案为相同形状、相同线宽。另外,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金属银图像的膜厚,为0.1μm。表7所示的透过原稿(下方)3中,区域(Rx4:Txg)中的缩小三角形A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为与其共有边的区域(Rx4:Tx9)中的缩小三角形B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的105.7%,并且,区域(Rx4:Tx9)中的缩小四边形A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为与其共有边的区域(Rx4:Txg)中的缩小四边形B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4.6%。另外,区域(Rx9:Tx3)中的缩小四边形A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为与其共有边的区域(Rx9:Tx2)和区域(Rx8:Tx3)中的缩小四边形B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4.6%,并且,区域(Rx9:Tx2)和区域(Rx8:Tx3)中的缩小四边形A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为与它们共有边的区域(Rx9:Tx3)中的缩小四边形B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的各105.7%。
[表7]
(Rx1) (Rx2) (Rx3) (Rx4) (Rx5) (Rx6) (Rx7) (Rx8) (Rx9) (Rx10)
Tx1 13 14 15 16 6 11 16 2 4 2
Tx2 9 10 11 12 7 15 11 16 15 7
Tx3 5 6 7 8 12 4 7 15 9 13
Tx4 1 2 3 4 6 14 16 10 7 3
Tx5 16 8 16 9 16 2 15 5 1 10
Tx6 10 5 11 7 6 1 11 15 5 9
Tx7 1 8 5 13 9 10 12 14 2 10
Tx8 4 2 1 15 8 1 7 13 8 6
Tx9 8 16 14 9 7 11 5 3 12 2
Tx10 6 4 7 4 15 1 3 15 6 9
<上方导电层3的制作>
与上方导电层1相同,但将表4所示的沃罗诺伊图的配置变更为表8,制成用于上方导电层3的制作的透过原稿(上方)3的图案。图15与图10同样地,是透过原稿(上方)3中的线段长度和其比例的情况。所得到的上方导电层3的金属银图像与透过原稿(上方)3的图案为相同形状、相同线宽。另外,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金属银图像的膜厚,为0.1μm。表8所示的透过原稿(上方)3中,区域(Rx3:Tx1)中的缩小四边形A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为与其共有边的区域(Rx3:Tx2)中的缩小四边形B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的105.3%,区域(Rx9:Tx2)中的缩小四边形A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为与其共有边的区域(Rx9:Tx3)中的缩小四边形B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的105.3%。另外,区域(Rx7:Tx10)中的缩小四边形A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为与其共有边的区域(Rx7:Tx9)中的缩小四边形B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4.8%,并且,区域(Rx7:Tx9)中的缩小四边形A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为与其共有边的区域(Rx7:Tx10)中的缩小四边形B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的105.5%,区域(Rx6:Tx10)中的缩小四边形A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为与其共有边的区域(Rx7:Tx10)中的缩小四边形B内的细线的合计长度的105.3%。
[表8]
Rx1 Rx2 Rx3 Rx4 Rx5 Rx6 Rx7 Rx8 Rx9 Rx10
(Tx1) 28 26 31 29 24 17 20 21 17 19
(Tx2) 30 32 28 24 18 27 22 17 31 23
(Tx3) 23 24 27 22 20 25 29 23 28 30
(Tx4) 28 23 28 27 24 23 24 26 27 18
(Tx5) 18 32 22 25 26 24 25 17 29 31
(Tx6) 21 20 30 22 18 19 22 28 30 26
(Tx7) 20 32 31 32 29 23 24 19 22 24
(Tx8) 27 21 26 21 20 24 25 28 32 19
(Tx9) 31 26 27 30 26 25 29 27 21 18
(Tx10) 20 19 30 32 17 31 28 17 30 24
<透光性导电材料5(比较例1)的制作>
对于如上所述得到的下方导电层3、上方导电层3和厚度2mmPC板,使各个导电层面朝向PC板侧,使用OCA,按照四角的对齐标记(+记号)一致的方式以贴合顺序PC板/OCA/上方导电层3/OCA/下方导电层3进行贴合,制作出透光性导电材料5。透光性导电材料5中,上方导电层、下方导电层均存在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不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5~105%的部分。
<透光性导电材料6(比较例2)的制作>
对于上述的下方导电层3、上方导电层1和厚度2mmPC板,使各个导电层面朝向PC板侧,使用OCA,按照四角的对齐标记(+记号)一致的方式以贴合顺序PC板/OCA/上方导电层1/OCA/下方导电层3进行贴合,制作出透光性导电材料6。透光性导电材料6中,下方导电层存在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不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5~105%的部分。
<透光性导电材料7(比较例3)的制作>
对于上述的下方导电层1、上方导电层3和厚度2mmPC板,使各个导电层面朝向PC板侧,使用OCA,按照四角的对齐标记(+记号)一致的方式以贴合顺序PC板/OCA/上方导电层3/OCA/下方导电层1进行贴合,制作出透光性导电材料7。透光性导电材料7中,上方导电层存在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不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5~105%的部分。
<下方导电层4的制作>
与下方导电层1相同,但将表2所示的沃罗诺伊图的配置变更为表9,制成用于下方导电层4的制作的透过原稿(下方)4的图案。图16与图10同样地,是透过原稿(下方)4中的线段长度和其比例的情况。所得到的下方导电层4的金属银图像与透过原稿(下方)4的图案为相同形状、相同线宽。另外,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金属银图像的膜厚,为0.1μm。表9所示的透过原稿(下方)4在区域(Rx7:Tx6)的沃罗诺伊图和与其共有边的区域(Rx7:Tx5)和区域(Rx8:Tx6)的沃罗诺伊图中均采用表1所示的沃罗诺伊图的15,缩小四边形内的网格形状相同。
[表9]
(Rx1) (Rx2) (Rx3) (Rx4) (Rx5) (Rx6) (Rx7) (Rx8) (Rx9) (Rx10)
Tx1 13 14 15 16 6 11 16 2 4 2
Tx2 9 10 11 12 7 15 11 16 15 7
Tx3 5 6 7 8 12 4 7 15 10 13
Tx4 1 2 3 4 6 14 16 10 7 3
Tx5 16 8 16 9 16 2 15 5 1 10
Tx6 10 5 11 7 6 1 15 15 5 9
Tx7 1 8 5 13 9 10 12 14 2 10
Tx8 4 2 1 15 8 1 7 13 8 6
Tx9 8 16 14 5 7 11 5 3 12 2
Tx10 6 4 7 4 15 1 3 15 6 9
<透光性导电材料8(比较例4)的制作>
对于如上所述得到的下方导电层4、上方导电层1和厚度2mm PC板,使各个透光性导电层面朝向PC板侧,使用OCA,按照四角的对齐标记(+记号)一致的方式以贴合顺序PC板/OCA/上方导电层1/OCA/下方导电层4进行贴合,制作出透光性导电材料8。透光性导电材料8中,下方导电层存在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与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相同的部分。
对于所得到的透光性导电材料1~8,按照以下步骤对视觉辨认性、和结点静电电容的偏差进行评价。
<视觉辨认性>
将所得到的透光性导电材料1~8分别载置于显示全白图像21.5型宽屏液晶显示器上(I2267FWH、AOC公司制造)上,将明显出现莫尔条纹或图案不均的情况记为×,将完全无法判明的情况记为○。
<结点静电电容的偏差>
将所得到的透光性导电材料1~5分别设置于绝缘片上,测定各结点位置的静电电容。比较100处结点位置的静电电容,将偏差大的情况记为×,略大的情况记为Δ,少的情况记为○,几乎没有的情况记为◎,与<视觉辨认性>的结果一同示于表10。
[表10]
由表10的结果可知,根据本发明,可得到即便重叠于液晶显示器也不产生莫尔条纹、图案视觉辨认性没有问题、结点的静电电容的偏差少的透光性导电材料。另一方面,对于使用了结点单元区域的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不为相邻结点单元区域的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5~105%的、下方导电层3和/或上方导电层3的透光性导电材料5~7来说,可知静电电容的偏差大。此外,对于使用了配置有结点单元区域与相邻结点单元区域中的网格形状相同的表9所示的沃罗诺伊图的下方导电层4的透光性导电材料8来说,可知视觉辨认性差。
符号说明
1 上方导电层
2 下方导电层
3 透光性导电材料
21 传感器部
22 虚设部
23 周边布线部
24 端子部
41、42 中心线
43、44 边界线
60 平面
61 区域
62 区域的边界线
63 原多边形
64 原多边形的重心
65 缩小多边形
71、81 结点单元区域
72、83、91 缩小四边形
82 结点单元区域和缩小四边形的重心
84 结点单元区域的对角线长度
85 缩小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
86 表示传感器部与虚设部的边界的假设的轮廓线
92 相邻结点单元区域的母点群
93 位于结点单元区域中的最外侧的原多边形
411 交点
611 母点

Claims (6)

1.一种透光性导电材料,具有由上方导电层和下方导电层构成的两层的导电层隔着绝缘层被层叠而成的结构,
所述透光性导电材料的特征在于,
所述上方导电层和所述下方导电层分别至少具有与端子部电连接的传感器部和不与端子部电连接的虚设部,传感器部和虚设部由具有网格形状的不规则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
通过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列电极夹着虚设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以周期L排列多列从而构成所述下方导电层的传感器部,通过在第三方向延伸的列电极夹着虚设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以周期M排列从而构成所述上方导电层的传感器部,
从与导电层面垂直的方向俯视时,以所述上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与所述下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的交点(结点)为重心,并且利用将所述下方电极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与周期L相等的长度的1/2而得到的直线、和将所述上方电极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在所述第四方向上移动与周期M相等的长度的1/2而得到的直线将导电层面分割成四边形,将由此得到的区域作为结点单元区域,对于任意的一个结点单元区域,将共有其所具有的四边形的边的结点单元区域作为相邻结点单元区域,在结点单元区域内,将相对于该区域的对角线长度而使对角线长度为80%的四边形作为缩小四边形A,在相邻结点单元区域内,将相对于该区域的对角线长度而使对角线长度为80%的四边形作为缩小四边形B的情况下,
在所述上方导电层和所述下方导电层各自中,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与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不相同,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5~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导电材料,其中,
结点单元区域和位于该结点单元区域内的缩小四边形共有重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光性导电材料,其中,
缩小四边形A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为缩小四边形B内的金属细线的合计长度的97.5~102.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导电材料,其中,
在一个导电层内的传感器部和虚设部,金属细线图案的线宽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导电材料,其中,
上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与下方导电层所具有的列电极的中心线正交。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导电材料,其中,
金属细线图案的网格形状为:由基于母点作图的沃罗诺伊边构成的网格形状、或者将由基于母点作图的沃罗诺伊边构成的网格形状在一个方向拉伸而成的网格形状。
CN201680066983.6A 2015-11-17 2016-11-09 透光性导电材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92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4761 2015-11-17
JP2015224761 2015-11-17
PCT/JP2016/083182 WO2017086216A1 (ja) 2015-11-17 2016-11-09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2185A true CN108292185A (zh) 2018-07-17
CN108292185B CN108292185B (zh) 2021-05-28

Family

ID=58718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698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92185B (zh) 2015-11-17 2016-11-09 透光性导电材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9895B2 (zh)
JP (1) JP6718364B2 (zh)
KR (1) KR101991213B1 (zh)
CN (1) CN108292185B (zh)
TW (1) TWI598892B (zh)
WO (1) WO201708621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0119A (zh) * 2020-06-03 2021-12-07 江苏软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能见度金属网格触控传感器的设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49180B2 (en) * 2017-03-17 2022-09-20 Toray Industries,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bstrate equipped with wiring electrode, and substrate equipped with wiring electrode
CN107515698B (zh) * 2017-09-11 2020-04-07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KR20210085958A (ko) * 2019-12-31 2021-07-08 미래나노텍(주) 스크린 장치
CN113760126A (zh) * 2021-08-18 2021-12-07 烟台正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0487A2 (ko) * 2009-02-06 2010-08-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터치스크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DE102010043055A1 (de) * 2009-10-29 2011-05-05 Atmel Corporation, San Jose Touchscreen-Elektrodenkonfiguration
CN102722279A (zh) * 2012-05-09 2012-10-10 崔铮 金属网格导电层及其具备该导电层的触摸面板
CN203588241U (zh) * 2013-09-14 2014-05-07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KR20140074329A (ko) * 2011-10-05 2014-06-17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전 시트,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2079B (zh) 2006-07-28 2013-10-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製造顯示裝置的方法
KR101822350B1 (ko) * 2008-02-28 2018-01-25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CN104635983B (zh) * 2008-07-31 2018-01-30 郡是株式会社 触摸开关
KR101156275B1 (ko) 2009-02-06 2012-06-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터치스크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8692445B2 (en) 2009-07-16 2014-04-08 Lg Chem, Ltd. Electrical conductor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JP5398623B2 (ja) 2010-03-31 2014-01-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432115B (zh) 2010-10-19 2014-03-21 Lg Chemical Ltd 包含導電圖案之觸控面板及其製備方法
WO2012108068A1 (ja) * 2011-02-07 2012-08-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素子、入力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透明導電性素子作製用原盤
JP5681674B2 (ja) 2011-07-11 2015-03-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5734243B2 (ja) 2011-07-11 2015-06-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WO2013008826A1 (ja) * 2011-07-11 2013-01-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この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KR101587486B1 (ko) * 2011-07-29 2016-01-21 미쓰비시 세이시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투과성 전극
EP2763519B1 (en) * 2011-09-27 2018-07-25 LG Chem, Lt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5781886B2 (ja) * 2011-10-05 2015-09-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US8773393B2 (en) * 2012-02-28 2014-07-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Touch screen with dummy micro-wires
JP5224203B1 (ja) * 2012-07-11 2013-07-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230476B2 (ja) 2014-04-25 2017-11-15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の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US9946426B2 (en) * 2014-11-25 2018-04-17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metal mesh pattern and touch panel
JP6422762B2 (ja) * 2014-12-16 2018-11-14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0487A2 (ko) * 2009-02-06 2010-08-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터치스크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DE102010043055A1 (de) * 2009-10-29 2011-05-05 Atmel Corporation, San Jose Touchscreen-Elektrodenkonfiguration
KR20140074329A (ko) * 2011-10-05 2014-06-17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전 시트,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CN102722279A (zh) * 2012-05-09 2012-10-10 崔铮 金属网格导电层及其具备该导电层的触摸面板
CN203588241U (zh) * 2013-09-14 2014-05-07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0119A (zh) * 2020-06-03 2021-12-07 江苏软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能见度金属网格触控传感器的设计方法
CN113760119B (zh) * 2020-06-03 2022-12-23 江苏软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能见度金属网格触控传感器的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59895B2 (en) 2019-07-23
US20180341349A1 (en) 2018-11-29
TW201719681A (zh) 2017-06-01
KR20180063287A (ko) 2018-06-11
KR101991213B1 (ko) 2019-08-08
CN108292185B (zh) 2021-05-28
TWI598892B (zh) 2017-09-11
JP2017097865A (ja) 2017-06-01
JP6718364B2 (ja) 2020-07-08
WO2017086216A1 (ja) 2017-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2185A (zh) 透光性导电材料
CN107515697B (zh) 金属网格、触控显示装置以及改善触控显示装置摩尔纹的方法
US9049788B2 (en) Electrical conductor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6233234B (zh) 光透导电材料
JP4820451B2 (ja) 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CN106471451B (zh) 光透导电材料
CN107430458B (zh) 图案形成方法
CN202815764U (zh) 触控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7003760B (zh) 光透导电材料
CN106462286A (zh) 光透导电材料
CN107111396A (zh) 光透导电材料
TWI602094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JP2013054619A (ja)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2019101981A (ja)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JP2019105955A (ja)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WO2019059025A1 (ja)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JP2016018516A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