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0126A - 一种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0126A
CN113760126A CN202110947941.6A CN202110947941A CN113760126A CN 113760126 A CN113760126 A CN 113760126A CN 202110947941 A CN202110947941 A CN 202110947941A CN 113760126 A CN113760126 A CN 113760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random
grid
conductive film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79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科磊
刘红艳
朱宝书
潘绍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Z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Z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Z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Z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79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01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0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01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26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ing or semi-conducting layers, e.g. deposition of met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6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material in insulating or poorly conductive material, e.g. conductive rub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它只需要设计m/n个子区域(如1/n)的图案,之后通过阵列方式,在步骤S2中选取的子区域的相邻子区域内阵列出重复单元,至随机网格布满所需布设图案的区域。可有效降低产品设计难度,降低图纸数据量,和解决图案数据处理困难的问题。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随机网格设计方法制备导电薄膜的方法和导电薄膜,以及包含上述导电薄膜的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薄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随机网格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常规透明导电材料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的方阻相对较高,纳米银透明导电薄膜存在银迁移,可靠性差等问题。在一些中大尺寸的触控应用领域,无法较好的满足产品需求。金属网格(Metal Mesh),采用银、铜等导电性较高的金属为导体,可以做到非常低的阻值,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然而银、铜等高导电金属,不像ITO材料这样自身透光。为了实现透明,需要把他做成网状结构:让网格导电、让镂空的部分透光。从而兼容导电和透光这两种需求。
为了避免金属网格和显示器像素之间产生摩尔纹,金属网格图案一般需要采用特殊的设计,如特定的角度、边长,来避免和显示器像素阵列周期产生冲突。如规则的方格、菱形格等。其主要缺陷在于网格图案和液晶像素通常是一对一进行匹配,兼容性非常产。如针对某个客户的某款液晶开发出一款金属网格产品,当客户更换液晶后,原来的金属网格产品就可能无法和新液晶匹配,产生摩尔纹干涉问题。
业内也有采用随机网格方案来提高金属网格和显示器像素的兼容性。通常是采用整面布设随机多边形、样条曲线等方式。但其存在算法困难,数据量大,图案处理困难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以解决常规随机网格设计方案数据量大、图案数据处理困难的问题。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随机网格设计方法制备导电薄膜的方法和导电薄膜,以及包含上述导电薄膜的显示装置。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所需布设图案的区域划分为n个子区域;
S2:随机选取其中m个子区域,在其中绘制随机网格;
S3:通过阵列方式,在步骤S2中选取的子区域的相邻子区域内阵列出重复单元,至随机网格布满所需布设图案的区域,其中所述的子区域和相邻子区域中的随机网格的网格线在阵列过程中相互贯通;
其中,所述的m≥1,n>1,且m<n,优选的,所述的m为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子区域大小相等、形状相同,更优选的,所述的子区域为规则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导电薄膜上设置随机网格,所述随机网格通过上述所述的随机网格设计方法制得。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随机网格通过网格线形成,所述的网格线所采用的的材料为含金属的导电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薄膜由上述所述的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所述的导电薄膜。
本发明提供的随机网格设计方法,只需要设计m/n个子区域(如1/n)的图案,可有效降低产品设计难度,降低图纸数据量,和解决图案数据处理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所需布设图案区域的图案等分效果示意图,图中A代表所选取的子区域;
图2为实施例1所选取的布设有随机网格的子区域示意图,图中1、2、3、4分别代表子区域A的上、下、左、右边缘;
图3为实施例1所选取的布设有随机网格的子区域的相邻子区域通过阵列方式布设有随机网格的示意图,图中A1和A2分别代表子区域A的两个相邻子区域,5代表子区域A和子区域A1的交界线,6代表子区域A和子区域A2的交界线;
图4为实施例1设计的所需布设图案区域布设满随机网格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提供的所需布设图案区域的图案等分效果示意图,图中B代表所选取的子区域;
图6为实施例2所选取的布设有随机网格的子区域示意图,图中11、12、13、14分别代表子区域B的上、下、左、右边缘;
图7为实施例7所选取的布设有随机网格的子区域的相邻子区域通过阵列方式布设有随机网格的示意图,图中B1和B2分别代表这子区域B的两个相邻子区域,15代表子区域B和子区域B1的交界线,16代表子区域B和子区域B2的交界线;
图8为实施例3提供的所需布设图案区域的图案等分效果示意图,图中C代表所选取的子区域;
图9为实施例3所选取的布设有随机网格的子区域示意图,图中21、22、23、24分别代表子区域A的上、下、左、右边缘;
图10为实施例3所选取的布设有随机网格的子区域的相邻子区域通过阵列方式布设有随机网格的示意图,图中C1、C2、C3、C4分别代表子区域C的四个相邻子区域,25代表子区域C和子区域C1的交界线,26代表子区域C和子区域C4的交界线,27代表子区域C和子区域C4的交界线,28代表子区域C和子区域C2的交界线;
图11为实施例3设计的所需布设图案区域布设满随机网格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所需布设图案区域在上下方向被等分为4个等分,在左右方向被等分为6个等分,一共被划分为24个等分的子区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子区域为规则的四边形。选取子区域A进行随机网格的绘制。
参见图2,子区域A被铺设上随机网格,其中边缘1的上方和边缘4的右方均有相邻的子区域A1和A2(参见图3)。通过阵列的方式,在子区域A的上方(即子区域A1)和在子区域A的右方(即子区域A2)同时阵列出一种重复单元,其中交界线5处和交界线6处对应的位置网格线在阵列过程中相互搭接贯通。其他区域均采用这种阵列方式依次阵列出重复单元,直至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布设图案的区域铺设满随机网格,即获得完整区域的网格图案(参见图4)。
实施例二
参照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所需布设图案区域在上下方向被等分为3个等分,在左右方向被等分为4个等分,一共被划分为12个等分的子区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子区域为规则的四边形。选取子区域B进行随机网格的绘制。
参见图6,子区域B被铺设上随机网格,其中边缘11的上方和边缘14的右方均有相邻的子区域B1和B2(参见图7)。通过阵列的方式,在子区域B的上方(即子区域B1)和子区域B的右方(即子区域B2)同时阵列出一种重复单元,其中交界线15处和交界线16处对应的位置网格线在阵列过程中相互搭接贯通。其他区域均采用这种阵列方式依次阵列出重复单元,直至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布设图案的区域铺设满随机网格,即获得完整区域的网格图案。
实施例三
参照图8,本实施例提供的所需布设图案区域在上下方向被等分为4个等分,在左右方向被等分为6个等分,一共被划分为24个等分的子区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子区域为规则的四边形。选取子区域C进行随机网格的绘制。
参见图9,子区域C被铺设上随机网格,其中边缘21的上方、边缘22的下方、边缘23的左方和边缘24的右方均有相邻的子区域C1、C4、C3、C2。参见图10,通过阵列的方式,在子区域C的上方(即子区域C1)、子区域C的右方(即子区域C2)、子区域C的左方(即子区域C3)、以及子区域C的下方(即子区域C4)同时阵列出一种重复单元,其中交界线25处、交界线26处、交界线27处、交界线28处对应的位置网格线在阵列过程中相互搭接贯通。其他区域均采用这种阵列方式依次阵列出重复单元,直至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布设图案的区域铺设满随机网格,即获得完整区域的网格图案(参见图11)。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导电薄膜(未图示),所述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导电薄膜上绘制随机网格(如图4所示),所述随机网格通过实施例1提供的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所制得。其中,随机网格通过网格线形成,所述网格线所采用的材料为含金属的导电材料,在本实施例中,该网格线所采用的材料为包含Ag的导电材料,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网格线还可以是其他含金属成分的导电材料,如Cu、Al、Ni、Fe等。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未图示),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导电薄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其描述较为详细具体,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说明的是,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若干的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所需布设图案的区域划分为n个子区域;
S2:随机选取其中m个子区域,在其中绘制随机网格;
S3:通过阵列方式,在步骤S2中选取的子区域的相邻子区域内阵列出重复单元,至随机网格布满所需布设图案的区域,其中所述的子区域和相邻子区域中的随机网格的网格线在阵列过程中相互贯通;
其中,所述的m≥1,n>1,且m<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网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为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网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子区域大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网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子区域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网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子区域为规则的四边形。
6.一种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导电薄膜上设置随机网格,所述随机网格通过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随机网格设计方法制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随机网格通过网格线形成,所述的网格线所采用的的材料为含金属的导电材料。
8.一种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薄膜由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薄膜。
CN202110947941.6A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37601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7941.6A CN113760126A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7941.6A CN113760126A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0126A true CN113760126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90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7941.6A Pending CN113760126A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0126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3760A (zh) * 2014-11-26 2017-08-01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光透导电材料
CN108139837A (zh) * 2015-10-16 2018-06-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性薄膜及具备该导电性薄膜的显示装置
US20180341349A1 (en) * 2015-11-17 2018-11-29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Optically transparent electroconductive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3760A (zh) * 2014-11-26 2017-08-01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光透导电材料
CN108139837A (zh) * 2015-10-16 2018-06-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性薄膜及具备该导电性薄膜的显示装置
US20180232080A1 (en) * 2015-10-16 2018-08-16 Fujifilm Corporation Conductive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80341349A1 (en) * 2015-11-17 2018-11-29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Optically transparent electroconductive materia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7939B (zh) 触控面板
JP6014687B2 (ja)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情報機器
CN105425992A (zh) 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模组
WO2014119230A1 (ja)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情報機器
CN103824616B (zh) 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触控元件、触控显示装置
CN204155234U (zh) 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模组
KR20140002044A (ko) 무작위 그리드를 기반으로 하는 패턴된 투명 전도성 필름
CN111158516B (zh)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屏
CN104216598A (zh) 触摸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CN108292185B (zh) 透光性导电材料
CN11223356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926372B1 (ko) 광 투과성 도전 재료
CN107111396A (zh) 光透导电材料
CN109976566B (zh) 触控结构、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932739A (zh) 触控面板与金属网格样式的形成方法
CN113760126A (zh) 一种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CN105912181B (zh) 触摸屏制造方法及触摸屏
CN106020527A (zh) 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摸面板和触摸显示装置
CN102929420B (zh) 触控面板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9659091B (zh) 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导电膜及显示装置
CN105718097A (zh) 触控面板及其传感电极
CN205247345U (zh) 触控面板的感测金属网格
CN10884571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3490961U (zh) 导电膜及触控面板
CN206892834U (zh) 触控线路及触控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