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9681A - 透光性導電材料 - Google Patents

透光性導電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9681A
TW201719681A TW105136762A TW105136762A TW201719681A TW 201719681 A TW201719681 A TW 201719681A TW 105136762 A TW105136762 A TW 105136762A TW 105136762 A TW105136762 A TW 105136762A TW 201719681 A TW201719681 A TW 2017196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quadrilateral
node unit
row electrode
patter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6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8892B (zh
Inventor
Kazuhiko Sunad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19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9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8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88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透光性導電材料,具有由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構成之2層導電層隔著絕緣層積層的構成,其特徵在於:上述上方導電層及上述下方導電層分別至少具有與端子部電連接之感測器部及不與端子部電連接之虛設(dummy)部,感測器部及虛設部係由具有網狀之不規則的金屬細線圖案構成,上述下方導電層之感測器部係藉由沿第一方向延伸之行電極夾著虛設部沿相對於上述第一方向垂直之第二方向以週期L排列多行而構成,上述上方導電層之感測器部係藉由沿第三方向延伸之行電極夾著虛設部沿相對於上述第三方向垂直之第四方向以週期M排列而構成,於自相對於導電層面垂直之方向俯瞰之情形時,以上述上方導電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與上述下方導電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的交點(節點)作為重心,且利用將上述下方電極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於上述第二方向僅錯開與週期L相等之長度之1/2而得之直線及將上述上方電極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於上述第四方向僅錯開與週期M相等之長度之1/2而得之直線將導電層面分割為四邊形,將藉此所獲得之區域作為節點單位區域,相對於任意一個節點單位區域,將共有其具有之四邊形之邊之節點單位區域作為鄰接節點單位區域,於節點單位區域內,把相對於該區域之對角線長度將對角線長度設為80%而得之四邊形設為縮小四邊形A,於鄰接節點單位區域內,把相對於該區域之對角線長度將對角線長度設為80%而得之四邊形設為縮小四邊形B,於此情形時,於上述上方導電層及上述下方導電層之各者中,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與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不相同,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5~105%。

Description

透光性導電材料
本發明主要關於一種觸控面板所使用之透光性導電材料,且關於一種適合用於投影型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面板之觸控感測器的透光性導電材料。
於PDA(個人數位助理)、筆記型PC、智慧型手機、平板等智慧型裝置、OA機器、醫療機器,或汽車導航系統等電子機器以及家電製品等中,於該等之顯示器廣泛使用觸控面板作為輸入手段。
觸控面板根據位置檢測之方法,有光學方式、超音波方式、電阻膜方式、表面型靜電電容方式、投影型靜電電容方式等。於電阻膜方式之觸控面板中,作為觸控感測器,形成為如下構造:透光性導電材料及附透光性導電層之玻璃隔著間隔件而對向配置,對透光性導電材料通電,測量附透光性導電層之玻璃中之電壓。另一方面,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面板之特徵在於:作為觸控感測器,以於透光性支持體上具有透光性導電層之透光性導電材料作為基本構成,且不存在可動部分,故而具有高耐久性、高透光率,因此應用於各種用途中。進而,於投影型靜電電容方式中,相互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面板可同時檢測多點,故而廣泛地用於智慧型手機 或平板PC等。
以往,作為使用於觸控面板之觸控感測器之透光性導電材料,一直使用透光性支持體上形成有由ITO(銦-錫氧化物)導電膜構成之透光性導電層者。然而,ITO導電膜由於折射率大,光之表面反射大,故而有透光性導電材料之透光性降低之問題。又,ITO導電膜由於可撓性低,故而有於使透光性導電材料彎曲時ITO導電膜產生龜裂而透光性導電材料之電阻值變高之問題。
作為具有由ITO導電膜構成之透光性導電層之透光性導電材料之代替材料,已知有一種於透光性支持體上將金屬細線圖案例如調整其線寬或間距、圖案形狀等而形成為網狀作為透光性導電層之透光性導電材料。藉由該技術,可獲得維持高透光性,且具有高導電性之透光性導電材料。關於金屬細線圖案(以下,亦記載為金屬圖案)之網狀,已知可利用各種形狀之重複單位,作為重複單位之形狀,例如已知有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四邊形;正六邊形、正八邊形、正十二邊形、正二十邊形等正n邊形;圓、橢圓、星形等重複單位及組合該等之2種以上而成之圖案。
作為具有上述網狀之金屬圖案之透光性導電材料之製造方法,提出有如下之半加成(semi-additive)方法:於具有底層金屬層之支持體上形成薄的觸媒層,於其上形成使用感光性抗蝕劑而成之圖案後,藉由鍍覆法於抗蝕劑開口部積層金屬層,最後去除抗蝕劑層及經抗蝕劑層保護之底層金屬,藉此形成金屬圖案。
又,近年來,已知有一種使用利用銀鹽擴散轉印法之圖像形 成中所使用之銀鹽照相感光材料作為導電性材料前驅物之方法。於該方法中,於對在支持體上至少依序具有物理顯影核層及鹵化銀乳劑層之銀鹽照相感光材料(導電性材料前驅物)進行圖案曝光後,使可溶性銀鹽形成劑及還原劑於鹼性溶液中發揮作用,形成金屬(銀)圖案。於利用該方法之圖案化中,除可以均一之線寬形成金屬細線以外,銀於金屬中導電性最高,故而與其他方法相比,可以更細之線寬獲得高導電性。進而,具有以該方法所獲得之金屬圖案之層有可撓性高而較ITO導電膜更耐彎折之優點。
於將於透光性支持體上具有該等金屬圖案之透光性導電材料用於觸控面板之觸控感測器之情形時,該透光性導電材料重疊配置於液晶顯示器上,故而存在金屬圖案之週期與液晶顯示器之元件之週期相互干擾而產生波紋(moire)之問題。近年來,各種解析度之液晶顯示器之使用係使該波紋產生之問題更複雜。
針對該問題,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2011-216377號公報(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37683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4-17519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3-93014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表2013-540331號公報(專利文獻5)等中提出有如下方法:作為金屬細線之圖案,使用例如「Mathematical models of territories: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engineering through Voronoi diagrams」(非專利文獻1)等中所記載之自古已知之無規圖案,藉此抑制干擾。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21637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3-3768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4-17519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13-93014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表2013-540331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Mathematical models of territories: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engineering through Voronoi diagrams (共立出版2009年2月)
於將透光性導電材料用於投影型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面板之觸控感測器之情形時,將2層含有圖案化為行電極之形狀之部分的透光性之導電層隔著絕緣層以一導電層之行電極與另一導電層之行電極交叉之方式進行積層,藉此構成具有上方之導電層及下方之導電層之透光性導電材料而使用。因此,上方之導電層具有之行電極(以下,亦記載為上方行電極)及下方之導電層具有之行電極(以下,亦記載為下方行電極)係隔著絕緣層於多處對向。於各個對向部位產生靜電電容,若手指接觸觸控面板則該靜電電容發生變化。於投影型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面板內,相互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面板中,可以一電極作為發送電極(Tx),以另一電極作為接收電極(Rx),分別進行掃描、感測,藉此檢測上方行電極與下方行電極之各交叉部分(節點位置)之各個靜電電容之變化。此處,於使用無規圖案作為導電層之金屬細線之圖案之情形時,構成各節點位置之金屬圖案並不一致,故而存在如下問題:各節點位置之靜電電容產生偏差,其結果為檢測感度降低,或於靜電電容之偏差較為明顯之情形時,即便藉由檢測 電路等亦無法修正其差,從而無法使用。尤其於感測時,有根據多個節點位置處之微妙之靜電電容變化而計算更詳細之節點位置間之手指接觸位置之情形,於此情形時,有部分之感度降低成為較大之問題之情況。另一方面,藉由在每一節點位置處重複相同之無規圖案,可使各節點位置之靜電電容一致,但於此情形時,存在於相當於鄰接之節點位置間距離之固定間隔目視辨認到因金屬細線之疏密所引起之特異之圖案不均的問題。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即便重疊於液晶顯示器亦不會產生波紋或圖案不均,且每一節點位置處之靜電電容之偏差小之透光性導電材料。
上述課題,藉由以下之透光性導電材料而可基本上得到解決,該透光性導電材料具有2層導電層(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隔著絕緣層積層的構成,其特徵在於: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至少具有與端子部電連接之感測器部及不與端子部電連接之虛設(dummy)部,感測器部及虛設部係由具有網狀之不規則的金屬細線圖案構成,下方導電層之感測器部係藉由沿第一方向延伸之行電極夾著虛設部沿相對於第一方向垂直之第二方向以週期L排列多行而構成,上方導電層之感測器部係藉由沿第三方向延伸之行電極夾著虛設部沿相對於第三方向垂直之第四方向以週期M排列而構成,於自相對於導電層面垂直之方向俯瞰之情形時,以上方導電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與下方導電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的交點(節點)作為 重心,且利用將上述下方電極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於上述第二方向僅錯開與週期L相等之長度之1/2而得之直線及將上述上方電極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於上述第四方向僅錯開與週期M相等之長度之1/2而得之直線將導電層面分割為四邊形,將藉此所獲得之區域作為節點單位區域,相對於任意一個節點單位區域,將共有其具有之四邊形之邊之節點單位區域作為鄰接節點單位區域,於節點單位區域內,把相對於該區域之對角線長度將對角線長度設為80%而得之四邊形設為縮小四邊形A,於鄰接節點單位區域內,把相對於該區域之對角線長度將對角線長度設為80%而得之四邊形設為縮小四邊形B,於此情形時,於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之各者中,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與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不相同,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5~105%。
此處,較佳為節點單位區域與位於該節點單位區域內之縮小四邊形共有重心。較佳為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7.5~102.5%。較佳於一層導電層內之感測器部及虛設部,金屬細線圖案之線寬相同。較佳為上方導電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與下方導電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正交。較佳為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係由基於母點繪圖之沃羅諾伊邊構成之網狀,或將由基於母點繪圖之沃羅諾伊邊構成之網狀沿一方向伸展而成之網狀。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以下之透光性導電材料:即便重疊 於液晶顯示器,亦不會產生波紋或圖案不均,而每一節點位置處之靜電電容之偏差小。
1‧‧‧上方導電層
2‧‧‧下方導電層
3‧‧‧透光性導電材料
21‧‧‧感測器部
22‧‧‧虛設部
23‧‧‧周邊配線部
24‧‧‧端子部
41、42‧‧‧中心線
43、44‧‧‧邊界線
60‧‧‧平面
61‧‧‧區域
62‧‧‧區域之邊界線
63‧‧‧原多邊形
64‧‧‧原多邊形之重心
65‧‧‧縮小多邊形
71、81‧‧‧節點單位區域
72、83、91‧‧‧縮小四邊形
82‧‧‧節點單位區域及縮小四邊形之重心
84‧‧‧節點單位區域之對角線長度
85‧‧‧縮小四邊形之對角線長度
86‧‧‧表示感測器部與虛設部之邊界之虛擬輪廓線
92‧‧‧鄰接節點單位區域之母點群
93‧‧‧節點單位區域中之位於最外側之原多邊形
411‧‧‧交點
611‧‧‧母點
圖1係表示構成本發明之透光性導電材料之上方導電層與下方導電層之位置關係的概略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下方導電層一例之概略圖。
圖3係積層有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之本發明之透光性導電材料之俯視概略圖。
圖4係用以說明節點單位區域之圖。
圖5係表示下方導電層之感測器部之金屬細線圖案一例的圖。
圖6係用以說明沃羅諾伊圖形之圖。
圖7係用以說明下方導電層中之節點單位區域及縮小四邊形之圖。
圖8係用以說明以圖6之圖形作為節點單位區域之情形時縮小四邊形內之細線之長度之求出方法的圖。
圖9係表示將沃羅諾伊圖形進行再繪圖之方法之概略圖。
圖10係用以說明實施例之內容之圖。
圖11係用以說明實施例之內容之圖。
圖12係用以說明實施例之內容之圖。
圖13係用以說明實施例之內容之圖。
圖14係用以說明實施例之內容之圖。
圖15係用以說明實施例之內容之圖。
圖16係用以說明實施例之內容之圖。
以下,於對本發明詳細地進行說明時,使用圖式進行說明,但本發明只要不脫離其技術性範圍則可進行各種變形或修正,當然並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形態。又,所使用之用語係考慮實施形態中之功能所選擇之用語,關於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用語之含義,於在本說明書中具體地定義之情形時,根據其定義,於不存在具體之定義之情形時,必須以業者一般理解之含義之形式進行解釋。
圖1係表示構成本發明之透光性導電材料之上方導電層與下方導電層之位置關係的概略圖,為了便於說明,雖為於上方導電層與下方導電層之間空出間隙之圖示,但實際上,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係隔著絕緣層而積層。又,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由於均由網狀之金屬細線圖案構成,故而為透光性,但方便起見,將該等具有之感測器部之區域以黑色之帶狀而示意性地表示。
本發明之透光性導電材料可以透光性支持體作為絕緣層,於其一面上設置上方導電層,並於另一面上設置下方導電層,亦可如圖1般,將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分別設置於不同透光性支持體上,並將具有上方導電層1之透光性支持體不具有導電層一側之面及具有下方導電層2之透光性支持體具有導電層一側之面以光學黏著膠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進行貼合(於此情形時,由上方導電層1之透光性支持體及OCA而構成絕緣層),而製成本發明之透光性導電材料3。又,亦可為使導電層彼 此對向並以OCA進行貼合而成之構成(於此情形時,以OCA單獨構成絕緣層)。於圖1中省略OCA,及上方導電層1及下方導電層2具有之感測器部以外之構成(虛設部或配線部、端子部等)。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下方導電層一例之概略圖。於圖2中,下方導電層係於透光性支持體4上具有由網狀之金屬細線圖案構成之感測器部21及虛設部22、周邊配線部23以及端子部24。此處,感測器部21及虛設部22由具有網狀之不規則的金屬細線圖案構成,但方便起見,以虛擬之輪廓線a(不實際存在之線)表示該等之範圍。
感測器部21經由周邊配線部23而電連接於端子部24,並通過該端子部24而電連接於外部,藉此可捕捉由感測器部21所感知之靜電電容之變化。另一方面,於虛擬之輪廓線a與金屬細線交叉之位置處設置斷線部,藉此形成阻斷與端子部24之導通之虛設部22。此種未與端子部24電連接之具有網狀之不規則的金屬細線圖案於本發明中均成為虛設部22。於本發明中,周邊配線部23、端子部24由於無須特別具有透光性,故而可為實心圖案(不具有透光性之塗滿之金屬圖案),或者亦可為如感測器部21或虛設部22等般具有透光性之網狀之金屬細線圖案。
於圖2中,下方導電層具有之感測器部21係由在導電層面內沿第一方向(圖中x方向)延伸之行電極(下方行電極)構成。如圖2所示,下方行電極係於導電層面內夾著虛設部22,沿相對於第一方向垂直之第二方向(圖中y方向)以固定之週期L排列多個。感測器部21之週期L可於保持觸控感測器之解析能力之範圍內設定任意之長度。感測器部21之行電極之形狀可如圖2般為固定之寬度,亦可於第一方向(x方向)具有 圖案週期(例如,被稱為金剛石圖案之菱形以固定之週期連接之形狀等)。又,感測器部21之行電極之寬度亦可於保持觸控感測器之解析能力之範圍內任意地進行設定,與此相對應地,虛設部22之形狀或寬度亦可任意地進行設定。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上方導電層係如圖1所示,以其具有之感測器部之行電極與下方導電層之感測器部之行電極交叉的方式設置,除此以外,以與上述下方導電層相同之方式構成。即,上方導電層具有之感測器部係由在透光性導電層面內沿第三方向延伸之行電極(上方行電極)構成。上方行電極係於透光性導電層面內夾著虛設部,沿相對於第三方向垂直之第四方向以固定之週期M排列多個。感測器部之週期M可於保持觸控感測器之解析能力之範圍內設定任意之長度。行電極之形狀可為固定之寬度,亦可於第三方向具有圖案週期(例如上述金剛石圖案等)。又,行電極之寬度亦可於保持觸控感測器之解析能力之範圍內任意地進行設定,與此相對應地,虛設部之形狀或寬度亦可任意地進行設定。再者,於自相對於導電層面垂直之方向俯瞰之情形時,上方行電極與下方行電極交叉之角度(下述上方行電極之中心線與下方行電極之中心線交叉之角度)最佳如圖1所示使用90度(於此情形時,第一方向與第四方向一致,第二方向與第三方向一致),但可為60度以上且120度以下之範圍內之任意之角度,進而亦可使用45度以上且135度以下之範圍內之任意角度。
圖3係自相對於導電層面垂直之方向俯瞰如此積層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所形成之本發明之透光性導電材料之情形時的俯視概略圖。於圖3中省略虛設部之金屬細線圖案或周邊配線部等,顯示出感測器 部之金屬細線圖案及感測器部之金屬細線圖案與周邊配線部之連接部。於圖3中,上方導電層之感測器部及下方導電層之感測器部分別具有10根行電極。作為上方行電極,接收電極Rx1~Rx10相當於上方行電極,作為下方行電極,發送電極Tx1~Tx10相當於下方行電極,於圖3中,該等行電極之中心線相互正交(上方行電極之中心線與下方行電極之中心線交叉之角度為90度)。接收電極Rx1~Rx10與發送電極Tx1~Tx10交叉之部位(網狀之金屬細線圖案重複之部位)形成10×10之二維排列,有100處。於相互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面板中,檢測手指接觸行電極交叉之部位或其附近之情形時之行電極交叉之部位處的靜電電容之變化,根據其二維座標獲得手指之觸控(接觸)位置資訊。再者,亦可使用上方行電極作為發送電極Tx,使用下方行電極作為接收電極Rx,但之後,於本說明書中,以使用下方行電極作為發送電極Tx,使用上方行電極作為接收電極Rx者之形式進行說明。
於本發明中,於自相對於導電層面垂直之方向俯瞰積層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所形成之透光性導電材料之情形時,以上方導電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與下方導電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的交點(節點)作為重心,且利用將上述下方電極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於上述第二方向僅錯開與週期L相等之長度之1/2而得之直線及將上述上方電極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於上述第四方向僅錯開與週期M相等之長度之1/2而得之直線進行分割,把藉此獲得之四邊形區域作為節點單位區域。於行電極不具有固定寬度之情形時,以與行電極延伸之方向平行且將行電極之區域之面積進行二等分的直線作為行電極之中心線。
圖4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節點單位區域之圖,為圖3之左上方部分之放大圖。節點單位區域係以下方導電層之行電極之中心線41與上方導電層之行電極之中心線42的交點411(於圖4中,僅圖示作為下方行電極之發送電極Tx1與作為上方行電極之接收電極Rx1之中心線的交點)作為重心(使密度固定之情形時之圖式上之質量中心)。又,節點單位區域係由藉由將下方行電極之中心線41於第二方向(週期L方向)僅錯開與週期L相等之長度之1/2而得之直線(邊界線43)及將上方行電極之中心線42於第四方向(週期M方向)僅錯開與週期M相等之長度之1/2而得之直線(邊界線44)分割而成之四邊形分隔的區域。即,於圖4中,由邊界線43及邊界線44分隔之區域相當於節點單位區域,於圖4中,A~I所表示之區域之各者均成為節點單位區域。如此,節點單位區域之四邊形係由兩組平行之等長之對邊構成,故而為包括正方形、長方形、菱形之廣義之平行四邊形。因此,下方導電層之行電極之中心線與上方導電層之行電極之中心線的交點係下方導電層及上方導電層之各者之節點單位區域之對角線的交點。
圖5係表示下方導電層之感測器部之金屬細線圖案之一例的圖,亦為自圖4所示之透光性導電材料省略上方導電層及發送電極之記載而得者。於圖5中,與區域A(為位於導電層整體之角部分之節點單位區域的)共有四邊形之邊的區域為區域B及區域D2處,故而區域B及區域D成為區域A之鄰接節點單位區域。又,與區域B(為位於導電層整體之邊部分之節點單位區域)共有四邊形之邊的區域為區域A、區域C及區域E3處,故而區域A、區域C及區域E成為區域B之鄰接節點單位區域。 進而,與區域E(為位於導電層整體之內部之節點單位區域)共有四邊形之邊的區域B、區域D、區域F及區域H4處為區域E之鄰接節點單位區域。
其次,於本發明中,對構成感測器部及虛設部之不規則金屬細線圖案進行說明。上述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具有之感測器部及虛設部係由具有網狀之不規則金屬細線圖案構成。作為呈現網狀之不規則圖形,例如可例示以沃羅諾伊圖形或德朗奈圖形、彭羅斯貼磚圖形等為代表之由不規則幾何形狀所獲得之圖形,於本發明中,較佳地使用由基於母點繪圖之沃羅諾伊邊構成之網狀(以下,記載為沃羅諾伊圖形)。又,亦較佳地使用將沃羅諾伊圖形沿一方向伸展而成之網狀。藉由使用沃羅諾伊圖形或將沃羅諾伊圖形沿一方向伸展而成之網狀,可獲得目視辨認性優異之可構成觸控面板之透光性導電材料。沃羅諾伊圖形係於資訊處理等各種領域中所應用之公知之圖形。圖6係用以說明沃羅諾伊圖形之圖。於圖6之(6-a)中,於在平面60上配置有多個母點611時,於藉由以邊界線62將最靠近一個任意母點611之區域61及最靠近另一母點之區域61分隔而分割平面60之情形時,將各區域61之邊界線62稱為沃羅諾伊邊。又,沃羅諾伊邊成為將任意之母點與接近之母點連結而成之直線之垂直二等分線的一部分。將集合沃羅諾伊邊而形成之圖形稱為沃羅諾伊圖形。
使用圖6之(6-b)對配置母點之方法進行說明。於本發明中,較佳地使用以多邊形將平面60分隔並於該分隔中無規配置母點611之方法。作為將平面60分隔之方法,例如可列舉以下之方法。
首先,藉由單一形狀或2種以上形狀之多個多邊形(之後,稱為原多邊形)對平面60進行平面填充。繼而,製作以將原多邊形之重心與原多邊 形之各頂點連結而成之直線上的、自重心至原多邊形之各頂點之距離之任意比率之位置作為頂點的縮小多邊形,利用該縮小多邊形將平面60分隔。如此般將平面60分隔後,於縮小多邊形中無規配置1個母點。於圖6之(6-b)中,利用為正方形之原多邊形63對平面60進行平面填充,其次,於將該原多邊形63之重心64與原多邊形63之各頂點連結而成之直線上,以自重心64至原多邊形63之各頂點之距離之90%的位置作為頂點,製作連結該等而形成之縮小多邊形65,最後於縮小多邊形65中分別無規配置1個母點611。
於本發明中,為了預防利用不規則之圖案時產生之「砂紋」,較佳為如(6-b)般以單一之形狀及大小之原多邊形63進行平面填充。再者,「砂紋」係於無規圖形中特異性地出現圖形之密度高之部分及低之部分的現象。又,於上述將原多邊形之重心與原多邊形之各頂點連結而成之直線上,成為縮小多邊形之頂點之位置較佳相對於自重心至原多邊形之各頂點之距離,為10~90%的位置。若該距離超過90%,則有出現砂紋現象之情形,若未達10%,則有沃羅諾伊圖形出現高重複規則性之情況,且有與液晶顯示器重疊時產生波紋之情形。
原多邊形之形狀較佳為正方形、長方形、菱形等四邊形,或三角形、六邊形,其中,就預防砂紋現象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四邊形,進而較佳之形狀係長邊與短邊之長度之比為1:0.8~1:1之範圍內的長方形及正方形。原多邊形之一邊之長度較佳為100~2000μm,更佳為120~800μm。再者,於本發明中,沃羅諾伊邊最佳為直線,亦可使用曲線、波形線、鋸齒線等。
於本發明中,於節點單位區域內,把相對於該區域之對角線 長度將對角線長度設為80%而得之四邊形設為縮小四邊形A,於鄰接節點單位區域內,把相對於該區域之對角線長度將對角線長度設為80%而得之四邊形設為縮小四邊形B,於此情形時,於上述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之各者中,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與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不相同,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設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5~105%。
圖7係用以說明下方導電層中之節點單位區域及縮小四邊形之圖,未圖示之上方行電極之中心線係與下方行電極之中心線正交。圖7係下方導電層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之一例,除行電極之形狀之感測器部以外,亦圖示填充其間之虛設部。於圖7中,作為節點單位區域之區域71如上所述,為以下之區域:以下方行電極之中心線與上方行電極之中心線之交點作為重心,被由將下方行電極之中心線於第二方向(圖中y方向)僅錯開與週期L相等之長度之1/2而得之直線及將上方行電極之中心線於第四方向(圖中x方向)僅錯開與週期M相等之長度之1/2而得之直線構成之四邊形分隔。又,縮小四邊形72係相對於節點單位區域71之對角線長度將對角線長度設為80%且共有重心之縮小四邊形。於本發明中,較佳為該縮小四邊形與節點單位區域共有重心。
而且,於本發明中,於上述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之各者中,使任意之節點單位區域之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與2~4處之各鄰接節點單位區域之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不相同,藉此即便重疊於液晶顯示器亦不會產生波紋或圖案不均。進而,將縮小四邊形A內之具有網狀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設為2~4處之各鄰接節 點單位區域之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5%以上且105%以下,藉此每一節點位置處之靜電電容之偏差變小,可獲得可構成檢測感度優異之觸控面板之透光性導電材料。若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7.5~102.5%,則每一節點位置處之靜電電容之偏差變得更小,故而較佳。於縮小四邊形A內之具有網狀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低於鄰接節點單位區域之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之95%的情形時,無法使靜電電容之偏差足夠小。又,於縮小四邊形A內之具有網狀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超過共有節點單位區域之四邊形之邊之鄰接節點單位區域之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之105%的情形時,亦無法使靜電電容之偏差足夠小。
如上所述,於相互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面板中,檢測行電極交叉之部位之靜電電容之變化,根據其二維座標獲得手指之觸控(接觸)位置資訊。關於由無規之金屬細線構成之導電材料,靜電電容會受到節點單位區域內之包含虛設部之金屬細線圖案之形狀的影響。尤其是自行電極之中心線之交點至節點單位區域之外緣之距離之80%之區域中存在之金屬細線圖案的影響大。於本發明中,尤其使該部分之金屬細線圖案為特定之條件之形狀,藉此於製作觸控面板時,可抑制靜電電容之偏差而達成高檢測感度。即,本發明發現:於金屬細線圖案由實質上相同線寬之金屬細線構成之情形時,藉由控制節點單位區域中所含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而即便為於每一節點單位區域形狀不規則地不同之金屬細線圖案,亦可使靜電電容之偏差小。又,有藉由檢測電路,而為了應對雜訊等而監控各節點單位區域與鄰接節點單位區域之靜電電容之差,並根據其差之變化而檢測 手指之接觸位置的情形。於此情形時,相比於例如各節點單位區域之靜電電容與所有節點單位區域之靜電電容之平均值之差量有偏差的情形,各節點單位區域之靜電電容與鄰接節點單位區域之靜電電容之差量有偏差更成為問題。於本發明中,因亦可抑制該差量之偏差,而可達成高檢測感度。
作為上述縮小四邊形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經控制的金屬細線圖案之製作方法,例如可列舉以下之順序。將具有將圖4所示之節點單位區域(或鄰接節點單位區域)之四邊形之邊長(L、M)分別除以任意之10以上之整數(n1、n2)所獲得之長度(L/n1及M/n2)之邊的四邊形作為製作沃羅諾伊圖形之原多邊形。於上述圖6之(6-b)整體為一個節點單位區域之情形時,(6-b)可視為設為n1=n2=10之一例。圖8係說明以(6-b)之圖形作為節點單位區域之情形時縮小四邊形內之細線(之後,於金屬細線製造時使用之圖案曝光用遮罩原稿中亦稱為線段)之長度之求出方法的圖。於(8-a)中,縮小四邊形83係與作為節點單位區域之四邊形81共有重心82,該縮小四邊形83之對角線長度85係作為節點單位區域之四邊形81之對角線長度84的80%。(8-b)係僅記載(8-a)之縮小四邊形83內之沃羅諾伊圖形之圖。測量該圖之線段之長度之合計。測量可使用CAD軟體之功能於PC上容易地進行。自所獲得之測量值去除圖式內所含之設置於感測器部與虛設部之邊界之斷線部(存在於表示感測器部與虛設部之邊界之虛線86(上述虛擬之輪廓線a)交叉之金屬細線部位)的長度,且於在虛設部內設置斷線部之情形時去除虛設部內之斷線部之長度。將自節點單位區域內之無規之母點產生至此的作業於下述作業中反覆進行必需次數以上,而獲得多組節點單位區域之母點群與自該母點群生成之沃羅諾伊圖形 之縮小四邊形內之線段之合計長度的資料。線段之長度之合計因無規配置之母點之位置而不同,故而基本上每一母點群之值均不同。
其次,根據以上述順序所求出之多個縮小四邊形內之線段之合計長度的值,選擇一個節點單位區域與鄰接節點單位區域之縮小四邊形內之線段之合計長度成為95%以上且105%以下之關係的節點單位區域之母點群之組合,確定對導電層整面之各節點位置之配置。例如,於為上述圖3之情形時,於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之各者中,選擇於節點單位區域100處均滿足該條件之組合。此處,亦可多次選擇一個節點單位區域之母點群,但於在鄰接之節點位置處選擇同一母點群之情形時,如下所述,於鄰接之節點單位區域縮小四邊形內之沃羅諾伊圖形基本上相同,故而容易產生圖案不均。因此,於本發明中,以任意一個節點單位區域之縮小四邊形內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與其鄰接節點單位區域之縮小四邊形內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不相同的方式,於鄰接之節點位置處配置不同之母點群。其次,將根據所確定之組合而配置之母點群作為用以重新獲得導電層整體之感測器部/虛設部之母點(例如用以獲得上述圖3所示之上方導電層之接收電極Rx1~10及填於其間之虛設部之母點,或用以獲得下方導電層之發送電極Tx1~10及填於其間之虛設部之母點),將沃羅諾伊圖形進行再繪圖。
按照上述順序,獲得感測器部/虛設部之沃羅諾伊圖形,但事先於節點單位區域單獨所測得之縮小四邊形內之線段之長度基本上不會因將沃羅諾伊圖形進行再繪圖而發生變化。使用圖9說明該情況。圖9係表示將沃羅諾伊圖形進行再繪圖之方法之圖。於(9-a)中以虛線表示單獨節點單位區域中之沃羅諾伊圖形。於該狀態下測量縮小四邊形91內之線段 之合計長度。(9-b)係於(9-a)之右側之鄰接節點單位區域貼附另一母點群,將沃羅諾伊圖形進行繪圖後,並將圖中虛線框所表示之部分放大所獲得之圖。於(9-b)中,以虛線表示僅以(9-a)之母點群進行繪圖所獲得之沃羅諾伊圖形,以實線表示於(9-a)之右側之鄰接節點單位區域貼附另一母點群92,並進行再繪圖所獲得之沃羅諾伊圖形。於(9-b)中,節點單位區域中之位於最外側之原多邊形93(無斜線部之多邊形)內之沃羅諾伊邊係一部分形狀與於(9-a)之節點單位區域單獨進行繪圖之沃羅諾伊邊(虛線)不同。然而,斜線部所表示之縮小四邊形內(將節點單位區域之對角線長度設為80%而得之縮小四邊形A內)之沃羅諾伊邊由於不會受到鄰接節點單位區域之母點之影響,故而不會發生變化。即,最終圖形中之縮小四邊形內之沃羅諾伊圖形係與製作上述母點群時(測量線段長度時)之縮小四邊形內的沃羅諾伊圖形相同。根據該情況,於最終圖形中維持縮小四邊形內之線段之合計長度。
於本發明中,上述感測器部21及虛設部22係由網狀之金屬細線圖案形成。作為此種金屬,較佳由金、銀、銅、鎳、鋁及該等之複合材料構成。又,就生產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周邊配線部24及端子部25亦由與感測器部21或虛設部22相同之組成之金屬形成。作為形成該等金屬圖案之方法,可使用如下公知之方法:使用銀鹽照相感光材料之方法;使用相同方法,並進而對所獲得之銀圖像(銀之配線圖案)實施無電鍍或電鍍之方法;使用網版印刷法印刷銀膏、銅膏等導電性油墨之方法;利用噴墨法印刷銀油墨或銅油墨等導電性油墨之方法;或藉由利用蒸鍍或濺鍍等形成導電性層,於其上形成抗蝕劑膜,依序進行曝光、顯影、蝕刻後,去 除抗蝕劑層而獲得之方法;藉由貼上銅箔等金屬箔,進而於其上形成抗蝕劑膜,依序進行曝光、顯影、蝕刻後,去除抗蝕劑層而獲得之方法等。其中,較佳使用所製造之金屬細線圖案之厚度形成為薄,進而亦可容易地形成極微細之圖案之銀鹽擴散轉印法。
藉由上述方法所製作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線寬較佳為一層導電層內之感測器部與虛設部相同,就同時實現導電性及透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20μm,更佳為2~7μm。
若金屬細線圖案之厚度過厚,則有難以進行後續步驟(例如與其他構件之貼合等)之情形,又,若過薄,則難以確保作為觸控面板所必需之導電性。因此,其厚度較佳為0.01~5μm,更佳為0.05~1μm。
本發明之透光性導電材料中之透光性意指感測器部及虛設部之部位的總光線透射率為60%以上,感測器部及虛設部之部位之總光線透射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2.5%以上,尤佳為85%以上。又,感測器部之總光線透射率與虛設部之總光線透射率之差較佳為0.5%以內,更佳為0.1%以內,尤佳為相同。於本發明之透光性導電材料中,感測器部及虛設部之部位之霧度值較佳為2以下。進而,關於感測器部及虛設部之部位之色相,CIELAB中之b*值較佳為2以下,更佳為1以下。
作為本發明之透光性導電材料具有之透光性支持體,由玻璃、聚對酞酸乙二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等聚酯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氟樹脂、聚矽氧樹脂、聚碳酸酯樹脂、二乙酸酯(diacetate)樹脂、三乙酸酯樹脂、聚芳酯樹脂、聚氯乙烯、聚碸樹脂、聚醚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樹脂、聚烯烴樹脂、 環狀聚烯烴樹脂等具有絕緣性能之公知之材質構成,可較佳地使用具有透光性之支持體。此處,透光性意指總光線透射率為60%以上,較佳為總光線透射率為80%以上。透光性支持體之厚度較佳為50μm~5mm。又,亦可對透光性支持體賦予指紋防污層、硬塗層、防反射層、防眩層等公知之層。
於本發明中,作為如圖1般將上方導電層1之透光性支持體側與下方導電層2之具有導電層一側之面貼合之情形時或使導電層彼此對向而貼合之情形時等所使用的OCA,例如可較佳地使用橡膠系黏著劑、丙烯酸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等為具有絕緣性能之公知者,且於貼合後為透光性之黏著劑。
[實施例]
以下,使用實施例詳細地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只要不超過其主旨,則並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例。
<下方導電層1之製作>
作為透光性支持體,使用厚度100μm之聚對酞酸乙二酯膜。再者,該透光性支持體之總光線透射率為92%。
其次,按照下述配方,製作物理顯影核層塗液,塗佈於上述透光性支持體上並進行乾燥,而設置物理顯影核層。
<硫化鈀溶膠之製備>
將A液與B液一面進行攪拌一面進行混合,於30分鐘後通過填充有離子交換樹脂之管柱而獲得硫化鈀溶膠。
<物理顯影核層塗液組成>銀鹽感光材料之每1m2之量
繼而,自靠近透光性支持體一方依序將用以形成下述組成之中間層、鹵化銀乳劑層及保護層之各層之塗液塗佈於上述物理顯影核液層之上,並進行乾燥,獲得銀鹽感光材料。鹵化銀乳劑係利用照相用鹵化銀乳劑之一般之雙注混合法而製造。該鹵化銀乳劑之鹵化銀粒子係以組成為氯化銀95莫耳%及溴化銀5莫耳%,平均粒徑成為0.15μm之方式製備。按照慣例使用硫代硫酸鈉及氯金酸,對如此獲得之鹵化銀乳劑實施金硫增感。如此獲得之鹵化銀乳劑中,相對於每1g銀含有0.5g之明膠。
<中間層組成>銀鹽感光材料之每1m2之量
<鹵化銀乳劑層組成>銀鹽感光材料之每1m2之量
<保護層組成>銀鹽感光材料之每1m2之量
於如此獲得之銀鹽感光材料,密接具有圖2之圖案之圖像之透明原圖(下方)1,利用以水銀燈作為光源之密接印表機,隔著截斷400nm以下之光之樹脂濾光器進行曝光。再者,透明原圖(下方)1中之感測器部21於y方向之週期L為6.95mm。
於具有圖2之圖案之圖像之透明原圖(下方)1中,感測器部21以及虛設部22具有之金屬細線圖案係藉由以下之順序製作。以x方向之一邊之長度為0.695mm、y方向之一邊之長度為0.695mm之正方形作為原多邊形,將該原多邊形如圖6之(6-b)所示於x方向、y方向排列10個,以該原多邊形填充將上方導電層與下方導電層重疊時產生之相當於節點單位區域之區域。沃羅諾伊圖形係對所有母點反覆進行如下作業而製作:於將原多邊形之重心至各頂點之距離之90%之位置連結而形成之縮小多邊形中無規配置1個母點,並利用輪廓線將最靠近任意母點之區域及最靠近其他母點之區域分隔。於相當於感測器部分與虛設部分之邊界的部分設置寬度10μm之斷線部。其次,如圖8所示,測定將節點單位區域之對角線長度設為80%而得之縮小四邊形內之線段的合計長度。節點單位區域與縮小四邊形共有重心。進行上述操作16次,獲得網狀各不相同之16個沃羅諾伊圖形。將各圖形之縮小四邊形內之線段之合計長度的測定結果示於表1。根據表1之測定結果,以節點單位區域與其鄰接節點單位區域中之網狀不相同,且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成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長度之95~105%的方式,選擇沃羅諾伊圖形,將其母點重新以感測器部/虛設部整面(用以獲得圖3所示之下方導電層之發送電極Tx1~10及存在於該等之間之虛設部的母點)之形式進行再配置。
根據所獲得之整面之母點製作沃羅諾伊圖形。沃羅諾伊圖形之線寬係感測器部分、虛設部分均設為5μm,於感測器部分與虛設部分之邊界設置長度10μm之斷線部。將此時用於下方導電層1之透明原圖(下方)1中之上述所製作之沃羅諾伊圖形(用以獲得該沃羅諾伊圖形之母點)的配置示於表2。於表2中,於10×10之區域配置沃羅諾伊圖形,各區域之數字對應於表1所示之沃羅諾伊圖形之編號(1~16)。再者,於表2中,為了使配置有沃羅諾伊圖形之位置與發送電極之位置對應,將對應之發送電極之位置設為Tx1~Tx10。進而,對向之上方導電層具有之接收電極之位置亦記載為Rx1~Rx10(但是,由於並非為下方導電層具有者,故而寫在括號中)。再者,該透明原圖(下方)1係於圖2之圖案中,具有行電極沿x方向延伸,且該行電極以週期L沿y方向排列10根之感測器部之透明原圖, 感測器部之週期L為6.95mm。又,於圖10中,於各節點單位區域之位置之中心記載該節點單位區域中之縮小四邊形內之線段的合計長度(mm),又,於該合計長度之周圍,記載該區域中之縮小四邊形內之線段長度相對於該方向共有邊之鄰接節點單位區域中之縮小四邊形內之線段之合計長度的比率(%)。再者,於圖10中,亦以與表2相同之方式,記載對應之接收電極及發送電極之位置。
按以上之順序製作上述透明原圖(下方)1之圖案。
然後,於下述擴散轉印顯影液中於20℃浸漬60秒後,繼而,以40℃之溫水水洗去除鹵化銀乳劑層、中間層及保護層,並進行乾燥處理。藉由以上之處理,獲得有具有圖2之形狀之金屬配線圖案(以下,亦稱為金屬銀圖像)之下方導電層1。所獲得之下方導電層1之金屬銀圖像與具有圖2之形狀之透明原圖(下方)1之圖案為相同之形狀、相同之線寬。又,金屬銀圖像之膜厚係利用共聚聚焦顯微鏡進行研究,為0.1μm。
<擴散轉印顯影液組成>
氫氧化鉀 25g
以水將總量調整為1000ml。擴散轉印顯影液之pH為12.2。
<上方導電層1之製作>
與下方導電層1相同,但表1所示之沃羅諾伊圖形變更為表3,表2所示之沃羅諾伊圖形之配置變更為表4,而製作透光性導電材料,此時自相對於導電層面垂直之方向進行俯瞰之情形時,以行電極之中心線與下方導電層之行電極之中心線正交之方式,製作用於製作上方導電層1之透明原圖(上方)1之圖案。表4中之數字對應於表3所示之沃羅諾伊圖形之編號(17~32)。於表4中,為了使配置有沃羅諾伊圖形之位置與接收電極之位置對應,將對應之接收電極之位置設為Rx1~Rx10。進而,對向之下方導電層具有之發送電極之位置亦記載為Tx1~Tx10(但是,由於並非為上方導電層具有者,故而寫在括號中)。再者,該透明原圖(上方)1係於圖2之圖案中,具有行電極沿y方向延伸,且該行電極以週期M沿x方向排列10根之感測器部之透明原圖,感測器部之週期M為6.95mm。圖11係與圖10同樣地為透明原圖(上方)1中之縮小四邊形內之線段之合計長度及其比率的情況。所獲得之上方導電層1之金屬銀圖像與透明原圖(上方)1之圖案為相同之形狀、相同之線寬。又,金屬銀圖像之膜厚係利用共聚聚焦顯微鏡進行研究,為0.1μm。
<透光性導電材料1(實施例1)之製作>
將如上述般獲得之下方導電層1、上方導電層1及厚度2mm聚碳酸酯板(三菱瓦斯化學公司製造,以下簡稱為PC板),使各導電層面朝向PC板側,使用OCA(MHN-FWD100,日榮化工公司製造),以四角之對準標記(+ 記號)一致之方式,以貼合順序成為PC板/OCA/上方導電層1/OCA/下方導電層1之方式貼合,而製作透光性導電材料1。關於透光性導電材料1,上方導電層、下方導電層均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成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5~105%。所獲得之透光性導電材料1及下述所獲得之透光性導電材料2~8之感測器部及虛設部之部位的總光線透射率為85%以上。
<下方導電層2之製作>
與下方導電層1相同,但將表2所示之沃羅諾伊圖形之配置變更為表5,而製作用於製作下方導電層2之透明原圖(下方)2之圖案。圖12係與圖10同樣地為透明原圖(下方)2中之線段長度及其比率之情況。所獲得之下方導電層2之金屬銀圖像與透明原圖(下方)2之圖案為相同之形狀、相同之線寬。又,金屬銀圖像之膜厚係利用共聚聚焦顯微鏡進行研究,為0.1μm。
<上方導電層2之製作>
與上方導電層1相同,但將表4所示之沃羅諾伊圖形之配置變更為表 6,而製作用於製作上方導電層2之透明原圖(上方)2之圖案。圖13係與圖10同樣地為透明原圖(上方)2中之線段長度及其比率之情況。所獲得之上方導電層2之金屬銀圖像與透明原圖(上方)2之圖案為相同之形狀、相同之線寬。又,金屬銀圖像之膜厚係利用共聚聚焦顯微鏡進行研究,為0.1μm。
<透光性導電材料2(實施例2)之製作>
將如上述般獲得之下方導電層2、上方導電層1及厚度2mm PC板,使各導電層面朝向PC板側,使用OCA,以四角之對準標記(+記號)一致之方式,以貼合順序成為PC板/OCA/上方導電層1/OCA/下方導電層2之方式貼合,而製作透光性導電材料2。透光性導電材料2係於上方導電層中,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成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5~105%,於下方導電層中,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成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7.5~102.5%。
<透光性導電材料3(實施例3)之製作>
將上述下方導電層1、上方導電層2及厚度2mm PC板,使各導電層面 朝向PC板側,使用OCA,以四角之對準標記(+記號)一致之方式,以貼合順序成為PC板/OCA/上方導電層2/OCA/下方導電層1之方式貼合,而製作透光性導電材料3。透光性導電材料3係於上方導電層中,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成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7.5~102.5%,於下方導電層中,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成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5~105%。
<透光性導電材料4(實施例4)之製作>
將上述下方導電層2、上方導電層2及厚度2mm PC板,使各導電層面朝向PC板側,使用OCA,以四角之對準標記(+記號)一致之方式,以貼合順序成為PC板/OCA/上方導電層2/OCA/下方導電層2之方式貼合,而製作透光性導電材料4。透光性導電材料4係上方導電層、下方導電層均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成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7.5~102.5%。
<下方導電層3之製作>
與下方導電層1相同,但將表2所示之沃羅諾伊圖形之配置變更為表7,而製作用於製作下方導電層3之透明原圖(下方)3之圖案。圖14係與圖10同樣地為透明原圖(下方)3中之線段長度及其比率之情況。所獲得之下方導電層3之金屬銀圖像與透明原圖(下方)3之圖案為相同之形狀、相同之線寬。又,金屬銀圖像之膜厚係利用共聚聚焦顯微鏡進行研究,為0.1μm。關於表7所示之透明原圖(下方)3,區域(Rx4:Tx8)中之縮小三角形A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為與其共有邊之區域(Rx4:Tx9)中之縮小三角形B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的105.7%,並且區域(Rx4:Tx9)中之縮小 四邊形A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為與其共有邊之區域(Rx4:Tx8)中之縮小四邊形B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4.6%。又,區域(Rx9:Tx3)中之縮小四邊形A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為與其共有邊之區域(Rx9:Tx2)及區域(Rx8:Tx3)中之縮小四邊形B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4.6%,並且區域(Rx9:Tx2)及區域(Rx8:Tx3)中之縮小四邊形A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分別為與該等共有邊之區域(Rx9:Tx3)中之縮小四邊形B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的105.7%。
<上方導電層3之製作>
與上方導電層1相同,但將表4所示之沃羅諾伊圖形之配置變更為表8,而製作用於製作上方導電層3之透明原圖(上方)3之圖案。圖15係與圖10同樣地為透明原圖(上方)3中之線段長度及其比率之情況。所獲得之上方導電層3之金屬銀圖像與透明原圖(上方)3之圖案為相同之形狀、相同之線寬。又,金屬銀圖像之膜厚係利用共聚聚焦顯微鏡進行研究,為0.1μm。關於表8所示之透明原圖(上方)3,區域(Rx3:Tx1)中之縮小四邊形A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為與其共有邊之區域(Rx3:Tx2)中之縮小 四邊形B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的105.3%,區域(Rx9:Tx2)中之縮小四邊形A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為與其共有邊之區域(Rx9:Tx3)中之縮小四邊形B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的105.3%。又,區域(Rx7:Tx10)中之縮小四邊形A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為與其共有邊之區域(Rx7:Tx9)中之縮小四邊形B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4.8%,並且區域(Rx7:Tx9)中之縮小四邊形A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為與其共有邊之區域(Rx7:Tx10)中之縮小四邊形B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的105.5%,區域(Rx6:Tx10)中之縮小四邊形A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為與其共有邊之區域(Rx7:Tx10)中之縮小四邊形B內之細線之合計長度的105.3%。
<透光性導電材料5(比較例1)之製作>
將如上述般獲得之下方導電層3、上方導電層3及厚度2mm PC板,使各導電層面朝向PC板側,使用OCA,以四角之對準標記(+記號)一致之方式,以貼合順序成為PC板/OCA/上方導電層3/OCA/下方導電層3之方式貼合,而製作透光性導電材料5。透光性導電材料5中,上方導電層、下方導電層均存在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並非縮小四邊形B內 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之95~105%的部分。
<透光性導電材料6(比較例2)之製作>
將上述下方導電層3、上方導電層1及厚度2mm PC板,使各導電層面朝向PC板側,使用OCA,以四角之對準標記(+記號)一致之方式,以貼合順序成為PC板/OCA/上方導電層1/OCA/下方導電層3之方式貼合,而製作透光性導電材料6。透光性導電材料6中,下方導電層中存在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並非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之95~105%的部分。
<透光性導電材料7(比較例3)之製作>
將上述下方導電層1、上方導電層3及厚度2mm PC板,使各導電層面朝向PC板側,使用OCA,以四角之對準標記(+記號)一致之方式,以貼合順序成為PC板/OCA/上方導電層3/OCA/下方導電層1之方式貼合,而製作透光性導電材料7。透光性導電材料7中,上方導電層存在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並非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之95~105%的部分。
<下方導電層4之製作>
與下方導電層1相同,但將表2所示之沃羅諾伊圖形之配置變更為表9,而製作用於製作下方導電層4之透明原圖(下方)4之圖案。圖16係與圖10同樣地為透明原圖(下方)4中之線段長度及其比率之情況。所獲得之下方導電層4之金屬銀圖像與透明原圖(下方)4之圖案為相同之形狀、相同之線寬。又,金屬銀圖像之膜厚係利用共聚聚焦顯微鏡進行研究,為0.1μm。關於表9所示之透明原圖(下方)4,區域(Rx7:Tx6)之沃羅諾 伊圖形及與其共有邊之區域(Rx7:Tx5)以及區域(Rx8:Tx6)之沃羅諾伊圖形均採用表1所示之沃羅諾伊圖形之15,縮小四邊形內之網狀相同。
<透光性導電材料8(比較例4)之製作>
將如上述般獲得之下方導電層4、上方導電層1及厚度2mm PC板,使各個透光性導電層面朝向PC板側,使用OCA,以四角之對準標記(+記號)一致之方式,以貼合順序成為PC板/OCA/上方導電層1/OCA/下方導電層4之方式貼合,而製作透光性導電材料8。透光性導電材料8中,下方導電層存在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與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相同的部分。
針對所獲得之透光性導電材料1~8,按照以下之順序對目視辨認性及節點靜電電容之偏差進行評價。
<目視辨認性>
將所獲得之透光性導電材料1~8之各者置於顯示整面白色圖像之21.5型寬液晶監視器(I2267FWH,AOC公司製造)之上,將明顯出現波紋或圖案不均者設為×,將完全未見者設為○。
<節點靜電電容之偏差>
將所獲得之透光性導電材料1~5之各者設置於絕緣片上,測定各節點位置之靜電電容。將100處之節點位置之靜電電容進行比較,將偏差大者設為×,將稍大者設為△,將小者設為○,將幾乎不存在者設為◎,與<目視辨認性>之結果一起示於表10。
根據表10之結果可知,藉由本發明,可獲得即便重疊於液晶顯示器亦不會產生波紋,不存在圖案目視辨認性之問題,且節點之靜電電容之偏差小之透光性導電材料。另一方面,可知,關於使用節點單位區域之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並非鄰接節點單位區域之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之95~105%之下方導電層3及/或上方導電層3的透光性導電材料5~7,靜電電容之偏差大。並且,可知關於使用節點單位區域與鄰接節點單位區域中之網狀相同之配置有表9所示之沃羅諾伊圖形之下方導電層4的透光性導電材料8,目視辨認性差。

Claims (6)

  1. 一種透光性導電材料,具有由上方導電層及下方導電層構成之2層導電層隔著絕緣層積層的構成,其特徵在於:該上方導電層及該下方導電層分別至少具有與端子部電連接之感測器部及不與端子部電連接之虛設(dummy)部,感測器部及虛設部係由具有網狀之不規則的金屬細線圖案構成,該下方導電層之感測器部係藉由沿第一方向延伸之行電極夾著虛設部沿相對於該第一方向垂直之第二方向以週期L排列多行而構成,該上方導電層之感測器部係藉由沿第三方向延伸之行電極夾著虛設部沿相對於該第三方向垂直之第四方向以週期M排列而構成,於自相對於導電層面垂直之方向俯瞰之情形時,以該上方導電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與該下方導電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的交點(節點)作為重心,且利用將該下方電極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於該第二方向僅錯開與週期L相等之長度之1/2而得之直線及將該上方電極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於該第四方向僅錯開與週期M相等之長度之1/2而得之直線,將導電層面分割為四邊形,將藉此所獲得之區域作為節點單位區域,相對於任意一個節點單位區域,將共有其具有之四邊形之邊之節點單位區域作為鄰接節點單位區域,於節點單位區域內,把相對於該區域之對角線長度將對角線長度設為80%而得之四邊形設為縮小四邊形A,於鄰接節點單位區域內,把相對於該區域之對角線長度將對角線長度設為80%而得之四邊形設為縮小四邊形B,於此情形時,於該上方導電層及該下方導電層之各者中,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 細線圖案之網狀與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不相同,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5~10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光性導電材料,其中,節點單位區域與位於該節點單位區域內之縮小四邊形共有重心。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透光性導電材料,其中,縮小四邊形A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為縮小四邊形B內之金屬細線之合計長度的97.5~102.5%。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透光性導電材料,其中,於一層導電層內之感測器部及虛設部,金屬細線圖案之線寬相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透光性導電材料,其中,上方導電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與下方導電層具有之行電極之中心線正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透光性導電材料,其中,金屬細線圖案之網狀為由基於母點繪圖之沃羅諾伊邊構成之網狀,或將由基於母點繪圖之沃羅諾伊邊構成之網狀沿一方向伸展而成之網狀。
TW105136762A 2015-11-17 2016-11-11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TWI5988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4761 2015-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9681A true TW201719681A (zh) 2017-06-01
TWI598892B TWI598892B (zh) 2017-09-11

Family

ID=58718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6762A TWI598892B (zh) 2015-11-17 2016-11-11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9895B2 (zh)
JP (1) JP6718364B2 (zh)
KR (1) KR101991213B1 (zh)
CN (1) CN108292185B (zh)
TW (1) TWI598892B (zh)
WO (1) WO20170862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5574B2 (ja) * 2017-03-17 2020-02-14 東レ株式会社 配線電極付き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7515698B (zh) * 2017-09-11 2020-04-07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KR20210085958A (ko) * 2019-12-31 2021-07-08 미래나노텍(주) 스크린 장치
US11157122B1 (en) * 2020-06-03 2021-10-26 Futuretech Capital, Inc. Method to design low visibility metal mesh touch sensor
CN113760126A (zh) * 2021-08-18 2021-12-07 烟台正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网格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2079B (zh) 2006-07-28 2013-10-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製造顯示裝置的方法
KR101717033B1 (ko) 2008-02-28 2017-03-15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US8717332B2 (en) * 2008-07-31 2014-05-06 Gunze Limited Planar element, and touch switch
WO2010090487A2 (ko) * 2009-02-06 2010-08-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터치스크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2308366B (zh) 2009-02-06 2015-08-12 Lg化学株式会社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98891B (zh) 2009-07-16 2015-11-25 Lg化学株式会社 电导体及其制造方法
US8599150B2 (en) * 2009-10-29 2013-12-03 Atmel Corporation Touchscreen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JP5398623B2 (ja) 2010-03-31 2014-01-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168285B (zh) 2010-10-19 2016-05-11 Lg化学株式会社 包括导电图形的触摸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0160A (zh) * 2011-02-07 2013-12-18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性元件、输入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原盘
CN103649883B (zh) * 2011-07-11 2017-09-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片及其制造方法、触摸屏以及显示装置
JP5734243B2 (ja) 2011-07-11 2015-06-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5681674B2 (ja) 2011-07-11 2015-03-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WO2013018549A1 (ja) * 2011-07-29 2013-02-07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電極
WO2013048135A2 (ko) * 2011-09-27 2013-04-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투명 전도성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781886B2 (ja) * 2011-10-05 2015-09-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5809117B2 (ja) 2011-10-05 2015-11-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
US8773393B2 (en) * 2012-02-28 2014-07-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Touch screen with dummy micro-wires
CN102722279A (zh) * 2012-05-09 2012-10-10 崔铮 金属网格导电层及其具备该导电层的触摸面板
JP5224203B1 (ja) * 2012-07-11 2013-07-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TWM478869U (zh) * 2013-09-14 2014-05-2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JP6230476B2 (ja) 2014-04-25 2017-11-15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の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US9946426B2 (en) * 2014-11-25 2018-04-17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metal mesh pattern and touch panel
JP6422762B2 (ja) * 2014-12-16 2018-11-14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91213B1 (ko) 2019-08-08
CN108292185A (zh) 2018-07-17
KR20180063287A (ko) 2018-06-11
WO2017086216A1 (ja) 2017-05-26
US20180341349A1 (en) 2018-11-29
TWI598892B (zh) 2017-09-11
JP6718364B2 (ja) 2020-07-08
CN108292185B (zh) 2021-05-28
US10359895B2 (en) 2019-07-23
JP2017097865A (ja)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3234B (zh) 光透导电材料
TWI598892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CN107430458B (zh) 图案形成方法
TWI587200B (zh)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
TWI600536B (zh) 透光性導電材料
TWI601165B (zh) 透光性導電材料
TWI602094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JP6165693B2 (ja)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JP2019179462A (ja)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JP2019101981A (ja)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TWI697916B (zh) 透光性導電材料
JP6401127B2 (ja)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JP2019105955A (ja)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