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0031A - 微针 - Google Patents

微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0031A
CN108290031A CN201680054155.0A CN201680054155A CN108290031A CN 108290031 A CN108290031 A CN 108290031A CN 201680054155 A CN201680054155 A CN 201680054155A CN 108290031 A CN108290031 A CN 108290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in
base station
blade
space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41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榎本英治
筱原真澄
寺田常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f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of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f Corp filed Critical Aof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90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00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46Solid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53Methods for produc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61Methods for using micronee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53Medical equipment;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L2031/7544Injection needles, syring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针,该微针在穿刺皮肤时前端能够可靠地贯通表皮而到达真皮,向真皮或比其深的区域供给药品等。因此,本发明的微针(10)的特征在于,具有基台(1)与板状的刀片(2),板状的刀片(2)与基台(1)形成为一体,板状的刀片(2)从基台(1)的端部(1A:台阶部)延伸。或者,具有基台(111)与圆锥形前端部分(112),基台(111)与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之间的区域形成有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14、124),基台(111)、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以及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14、124)形成为一体。

Description

微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针。
背景技术
微针作为简单且可靠地对皮肤表层供给药品、美容品、其它有助于皮肤的活性的物质(以下,记载为“药品等”)的技术,近年来迅速普及。
这里,为了利用微针供给药品等而使皮肤、特别是表皮活性化,需要在将皮肤穿刺时使微针的前端可靠地贯通表皮而到达真皮,向真皮供给药品等。
但是,如图18所示,附图标记P1所示的以往的微针从其前端起仅向皮肤穿刺例如60μm左右(区域A)。关于更靠真皮T侧的区域B(在图1中是下方的区域:远离表面Su的区域),仅由微针P1压扁皮肤的组织,微针P1的前端并未进入皮肤内。因此,关于以往的微针P1,仅对表皮U中的角质层Uh(即,角质层Uh构成表皮U的一部分)的一部分供给药品等,不能对真皮T供给药品等从而活性化。
这里,虽然存在微针所穿刺的部位、个人差异,但从皮肤的表面Su至真皮T例如有800μm左右的距离。在以往的微针P1中,即使前端进入皮肤内,也必须向真皮T侧进入800μm左右的距离,有在其中途微针P1折断的可能。
这样,关于以往的微针,多数情况是即使将其前端向皮肤按压也不能贯通表皮,不能到达真皮。因此,不易以期望的水平将皮肤活性化。
作为其它的现有技术,具有锐利的圆锥台形的前端部的微针作为现有技术而存在(参照专利文献1),由于与上述相同的理由,即使其前端通过角质层,也难以贯通表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0501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针,该微针能够在穿刺皮肤时使前端可靠地贯通表皮而到达真皮,向真皮或比其更深的区域(远离皮肤表面的区域)供给药品等。
本发明的微针(10)的特征在于,具有基台(1)与板状的刀片(2),板状的刀片(2)与基台(1)形成为一体,板状的刀片(2)从基台(1)的端部(1A:台阶部)延伸。
或者,本发明的微针(110)的特征在于,具有基台(111)与圆锥形前端部分(112),基台(111)与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之间的区域形成有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14、124:截面形状是例如五角星形、六角星形),基台(111)、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以及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14、124)形成为一体。
在本发明中,微针(10、110)优选的是由药剂等构成,该药剂等例如是透明质酸(低分子透明质酸,在低分子透明质酸中也包括不相符的透明质酸)、生发剂、培养了干细胞的培养液的上清液、其它能够给皮肤带来活性的材料(微针制造用的材料)、胰岛素。而且,该材料优选的是为液状且能够固化的材料。
并且,作为微针制造用的材料的药剂等,广泛地包含抗癌剂、生发剂、听力障碍治疗用的药剂、过敏(例如“花粉症”)治疗用的药剂、积脓症治疗用的药剂、老年痴呆症以外的痴呆症用的药剂、脑疾病用的药剂、咽喉炎治疗用的药剂、牙周炎用的药剂、牙槽骨再生用的药剂、口腔免疫工厂用的药剂、防晒以及晒后炎症治疗用的药剂、牛皮癣治疗用的药剂、特应性皮炎治疗用的药剂、压疮(褥疮)治疗用的药剂、其它各种皮肤疾病治疗用的药剂、用于去除妊娠纹的皮肤的再生用药剂、创伤以外的外科手术后的皮肤的再生用药剂、由毛癣菌导致的疾病治疗用的药剂、穿刺增大以及ED防止用的药剂等、其它各种药剂(例如中药)。除此之外,主旨是:作为微针制造用的材料的药剂等,不仅包含人类用的药剂,也包含狗、猫、家畜等动物用的药剂。
本发明的微针(10、110)在内部不具有空间(所谓的“实心”)。但是,也能够设成在内部具有空间(所谓的“中空”)。
本发明的微针(10)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
向模具(20、30)填充微针制造用的液状材料的工序,该模具(20、30)具有与微针(10)的基台(1)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D)、以及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贯通槽),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连通于模具(20、30)的外部空间(CO:中空部)(贯通模具);以及
将互补形状的空间(CB)所连通的空间(CO:外部空间或中空部)减压的工序。
而且,本发明的使用于微针(10)的制造的模具(20、30)的特征在于,
具有与微针(10)的基台(1)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D)、以及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贯通槽),
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连通于外部空间(CO)(贯通模具)。
并且,本发明的使用于微针(10)的制造的模具(20)的制造方法(图11~图13)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
加工出与微针(10)的基台(1)为互补的区域(CD、CDB)的工序;以及
从模具(20)的下方照射激光束而贯通到与微针(10)的基台(1)为互补的区域(CD、CDB),在水平方向(与微针10的基台1为互补的区域CD、CD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将该激光束移动刀片(2)的宽度尺寸(B),从而加工出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贯通槽)的工序。
或者,本发明的使用于微针(10)的制造的模具(30)的制造方法(图14~图17)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
使用具有工件主体部(31A)以及光致抗蚀剂部(31B)的的工件(31),所述工件主体部由透过性的材料(玻璃等)构成,所述光致抗蚀剂部由光致抗蚀剂(若被照射光则硬化的类型的光致抗蚀剂)构成,
将与微针(10)的板状的刀片(2)的前端面相同尺寸的遮光部件(G)载置于光致抗蚀剂部(31B)上,从载置了遮光部件(G)的一侧(模具30的上方)向光致抗蚀剂部(31B)照射光的工序;
将上述遮光部件(G)正下方的(未硬化的)光致抗蚀剂去除,形成与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贯通槽)的工序;以及
从工件主体(31A)的光致抗蚀剂部(31B)侧照射光,并且从与光的照射侧相反的一侧进行加工(激光加工,例如照射脉冲激光的加工),形成与基台(1)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D、CDB)的工序。
在该制造方法(图14~图17)中,利用所谓的“干式蚀刻”与“湿式蚀刻”,形成了与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
根据具备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微针(10),由于板状的刀片(2)一体地形成于基台(1)的端部,因此如果刀片(2)的厚度尺寸细微并采用锐利的形状,则能够利用刀片(2)切开皮肤组织。而且,通过由刀片(2)切开皮肤组织,而使与刀片(2)一体成形的基台(1)也能够容易地进入皮肤组织。
因此,微针(10)进入至真皮(T),作为形成了微针(10)的材料的药品等被供给到真皮(T),使皮肤活性化。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微针(110),基台(111)与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之间的区域形成有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14、124:截面形状为例如五角星形、六角星形),因此由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14、124)的前端(114P)将皮肤组织切开,因此微针(110)的比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14、124)远离圆锥形前端部分(112)的一侧的区域易于进入皮肤组织,微针(110)易于进入至真皮(T)。
其结果,作为形成了微针(110)的材料的药品等被供给到真皮(T),使皮肤活性化。
这里,如果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24)的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侧端部形成向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侧突出的锐利的顶部(124TP),则不仅能够利用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24)的前端(124P)、还能够利用锐利的顶部(124TP)切开皮肤组织,因此比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24)远离圆锥形前端部分(112)的一侧的区域更易于向皮肤组织进入。
另外,如果是板状的刀片(2),则易于用模具制造。
如果用模具制造板状的刀片(2),则不会像用模具制造针状的部件的情况那样使前端形状形成为球面状或弯曲面状,能够利用刀片(2)可靠地切开皮肤组织,使微针(10)进入至真皮(T)。
而且,通过适当地设计刀片(2)的尺寸、强度,与针状的部件比较,能够防止切开而进入皮肤组织时弯折。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微针(10)的制造方法,在所使用的模具(20、30)中与基台(2)为互补形状的区域的下方(与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区域CB侧)处设置贯通槽,实施将模具(20、30)的下方(与刀片为互补形状的区域CB侧)连通到减压环境下的工序,从而使微针(10)的成形用材料(液状材料)被负压吸引,可靠地向模具(20、30)内部的空间(区域CB、CD、CDB)内填充。
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表面张力导致成形用材料不被填充到模具(20、30)的前端(区域CB的整个区域),即使产生了气体,成形用材料也会填充到模具(20、30)的前端(区域CB的整个区域)。
并且,通过用模具(20、30)制造本发明的微针(10),能够容易地制造固定了多个微针(10)的片状部件。
而且,通过将该片状部件彼此接合,制造固定了多个微针(10)的较大面积的片材,通过适当地加工这样的大面积的片材,而能够提供适合各个用户的使用部位(例如头发部)的形状的器具,即所谓的“定制”的器具。
根据在上述本发明的微针(10)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模具(20)的制造方法(图11~图13),在加工出与微针(10)的基台(1)为互补的区域(CD、CDB)之后,从模具(20)的下方照射激光束而加工出贯通槽(CB),因此,利用模具(20)制造出的微针(10)的基台(1)与刀片(2)被一体地制造,基台(1)与刀片(2)不会分离。
除此之外,根据在本发明的微针(10)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模具(30)的制造方法(图14~图17),由光致抗蚀剂(光致抗蚀剂部31B)构成模具(30:工件31)中的形成与板状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贯通槽)的部分,利用与空间(CB)的截面形状相当的微小的遮光部件(G)进行遮光,从而能够使光致抗蚀剂部(31B)中的应形成空间CB的区域不硬化而容易地去除。
因此,即使在不能用激光形成与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狭缝SL:贯通槽)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且准确地形成细微的厚度尺寸(W)的空间(CB:贯通槽)。
另外,形成的空间(CB)形成为越向基台(1)侧越粗,因此将微针起模时较为方便。
如上述那样,通过加工贯通槽(CB),从而在微针(10)成形时,只要将模具(20、30)的下方减压,就使成形用材料填充于模具(20、30)内部的全部区域。
因此,能够防止因成形用材料的表面张力、产生的气体导致成形用材料不进入至模具(20、30)的端部而不能获得规定的微针(10)的形状这一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针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微针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微针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微针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微针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微针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针制造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针制造的一工序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制造中使用的模具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K-K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针的模具的制造方法中的、模具制造前的模具的工件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使用图11的工件制造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针的模具的一工序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紧接着图13的工序、并且是加工模具的贯通槽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区别于图11~图13所示的另一模具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工件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使用图14的工件加工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针的模具中的贯通槽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紧接着图15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紧接着图16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针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微针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1是图19所示的微针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22是图19所示的微针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23是图19所示的微针的A23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添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图4,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针10进行说明。
此外,在图1~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其比例尺并不相同,部件彼此的大小的比率也按照每个附图显示为不同。
在图1中,用附图标记10表示整体的微针具有前端侧(箭头AH侧)的板状的刀片2、以及与板状的刀片2一体地成形的基台1。
微针10的中心轴方向的长度尺寸用附图标记L表示,基台1的该中心轴方向的长度尺寸用附图标记H表示,板状的刀片2的中心轴方向的长度尺寸用附图标记S表示。
如图2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基台1形成为圆锥台形,基台1的板状的刀片2侧的前端角度为θ。
基台1的下侧的底面部1B直径急剧变大。
在将多个微针10安装于同一片材(片状部件的集合,未图示)的情况下,在将制造出的各个微针10贴附于涂覆有粘合剂的片状部件(未图示)来保管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底面部的直径,将底面部1B可靠地贴附于片状部件。这里,底面部1B的最大直径(下端部中的直径)用附图标记DB表示。
此外,也能够省略基台底面部1B(直径急剧增大的部分)。
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微针10的前端设为板状的刀片2,而使刀片2成为锐利的形状,能够切开皮肤组织。而且,通过刀片2切开皮肤组织,而使与刀片2一体成形的基台1也能够容易地进入皮肤组织。
另外,由于微针10的前端为板状的刀片2,因此易于将其用“模具”制造。即,在用“模具”制造针状的部件的情况下,随着前端的直径变小,前端形状会形成为球面状或弯曲面状。因此,针状部件难以将皮肤组织穿刺。
相对于此,如果是图1~图4所示的那种板状的刀片2,即使其厚度尺寸W(图3)较小,在用模具制造时,前端也不会形成为球面状或弯曲面状。因此,能够切开而进入皮肤组织。
并且,通过考虑所穿刺的部位等而适当地对微针10设计刀片的尺寸(厚度W、宽度B、长度S、图3、图4)、强度,与针状的部件比较,能够防止在切开而进入皮肤组织时弯折。
基台1的形状虽然在图1中由圆锥台形表示,但也可以是其它的旋转体形状(例如圆柱形),或者也可以是三棱锥台、四棱锥台、其它多棱锥台形状。发明人对于基台1的形状、尺寸,重复进行了用于研究其适当值的实验。
在图1中,圆锥台形的基台1的刀片2侧的前端角度θ设定为45°以下且5°以上(45°≥θ≥5°)。
如果基台1的刀片2侧的前端角度θ比45°大,则即使用刀片2切开皮肤组织,基台1整体(即,微针10)也不能进入皮肤组织内。在发明人的实验中确认了这一主旨。
另一方面,在发明人的实验中也确认了,如果基台1的刀片2侧的前端角度θ比5°小,则即使用刀片2切开皮肤组织,基台1也会在进入皮肤组织内时折断。
此外,在发明人的实验中,基台的刀片侧的前端角度θ优选为14°>θ≥10°。
接下来,对于微型刀片10的中心轴方向的长度尺寸L、基台1的相同方向的长度尺寸H、刀片2的相同方向的长度尺寸S,在发明人的实验中,没有特别的限定条件。在确定长度尺寸L、H、S时,考虑用微型刀片穿刺的部位、位置、个人差异等,以刀片2前端至少到达真皮、以及进入皮肤组织时不会破损(不会成为所谓的“折断的状态”)作为条件,适当地确定即可。
微针10虽然以后述的方式制造,但在此时,作为成形用的材料,如果是例如透明质酸、生发剂、培养了干细胞的培养液的上清液、其它能够给皮肤带来活性的材料,就可以选择。
该材料为液相,在成形时,通过将成形用材料冷却或去除水分来固化。作为去除水分的方式,例如能够将成形用材料加热而使水分蒸发,或减压而使水分蒸发。
具有性质。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微针10中,基台1并非中空形状,而是所谓的“实心”形状。
由于微针10由能够给皮肤带来活性的材料构成,因此如果微针10到达真皮,则能够由微针10自身使真皮(或皮肤整体)活性化。因此,无需如注射针那样在微针内部形成管路、经由该管路注入能够给皮肤带来活性的材料。
另外,在与注射针相同地用金属将微针10构成为圆管形状的情况下,若在进入皮肤组织时折断,则可能会产生在皮肤组织内残存金属这一情况。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未采用金属制的中空圆管形状(注射针状)。
但是,也能够将基台1构成为中空形状。
在图2~图4中详细地示出刀片2附近。
如图2所示,从基台1的前端侧(图2中的上方)向上方连续地形成刀片2,基台1与刀片2形成为一体。而且,基台1的前端部为截面圆形,该前端部且刀片2侧的端面形成了台阶部1A。
在发明人的实验中,台阶部1A的直径D(参照图3、图4)优选为比10μm大的尺寸。这是因为,若台阶部1A的直径D为10μm以下,则作为板状的刀片2的支承部件会变得不稳定。
在图3中,与基台1的前端侧(图3中的上方)连续的板状的刀片2的厚度尺寸为W,与台阶部1A的直径尺寸D相比充分小。
另外,在作为微针10的局部放大侧视图的图4中,板状的刀片2在长度方向(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具有大致恒定的宽度尺寸B。在第1实施方式中,宽度尺寸B设定为比台阶部1A的直径尺寸D大。这是因为,通过利用刀片2将皮肤组织宽于台阶部1A的直径尺寸D地切开,而使台阶部1A(基台1前端)易于进入皮肤组织。
在图3中,板状的刀片2的厚度尺寸W设定为20μm≥W≥0.1μm的范围。
根据发明人的实验确认到,若厚度尺寸W比20μm大,则不能切开而进入皮肤组织。
另一方面,也确认到,在刀片2的厚度尺寸W小于0.1μm的情况下,刀片2的加工变得困难(制造刀片2的模具20时,无法充分地集中激光束)。
在发明人的实验中,刀片2的厚度尺寸W优选为几μm。
图4所示的板状的刀片2的宽度尺寸B(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在图4中为水平方向尺寸)设定为50μm≥B≥2μm的范围。
根据发明人的实验确认到,若宽度尺寸B比50μm大,则不能切开而进入皮肤组织。
另外,确认到在宽度尺寸B小于2μm的情况下,在切开并进入皮肤组织时,存在刀片2破损(折断)的可能性。
作为其结果,在发明人的实验中,刀片的宽度尺寸B优选为20μm≥B≥10μm。
接着,图5示出图1~图4的微针的第1变形例。
在图5中,板状的刀片2的宽度尺寸B设定为与基台1的刀片侧端部的台阶部1A的直径D大致相等。
虽然图5中未图示,但也可以将刀片2的宽度尺寸B设定为比台阶部1A的直径D小(B<D)。但是,若刀片2的宽度尺寸B与台阶部1A的直径尺寸D相比过小,则在刀片2切开皮肤组织时,基台1的台阶部1A与皮肤组织干涉而不能进入皮肤组织。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需要设定刀片2的宽度尺寸B与台阶部1A的直径尺寸D。
图5所示的第1变形例中的上述以外的结构、作用效果与图1~图4的微针相同。
图6示出图1~图4的微针的第2变形例。
在图6中,板状的刀片2的厚度尺寸W在微针10的轴向上越朝向基台1侧(图6中的下侧)越大,构成顺畅的曲线。而且,基台1侧的端部处的刀片2的厚度尺寸W与基台1的台阶部1A的直径尺寸D相等。
根据第2变形例,由于在刀片2与基台1的边界处未形成台阶部,因此能够用刀片2切开皮肤组织而使基台1(微针10)更顺畅地进入到真皮。图6的第2变形例中的其它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图1~图4的微针相同。
虽然未图示,也能够将多个微针10固定于片状部件,将该片状部件彼此接合,从而制造出固定有多个微针10的较大面积的片材。
如果成形出这样的片材(例如植入有多个微针10的A4尺寸的片材:微针片材),则能够将该片材适当地加工而提供适合各个用户的使用部位(例如头发部)的形状的、所谓的“定制”的器具。
接下来,参照图7~图10,对参照图1~图6说明的微针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7,对参照图1~图4说明的微针10的制造的顺序进行说明。
如后述那样,制造微针10用的模具有模具20(参照图11~图13)与模具30(参照图14~图17)。但是,模具20、30仅制造方法不同,其结构、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在图7~图10中,说明用模具20与模具30中的某一个进行制造的情况。
微针10使用微针10用的模具20(30)(图9),与热塑性树脂的注射成形相同地成形。
参照图9详细叙述,微针10用的模具20(30)具有与微针10的基台1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D(图9)、以及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贯通槽,图9)。而且,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与存在于模具20(30)的外部的中空部CO(参照图9)连通。换言之,互补形状的空间CD、CB贯通模具20(30)。
在图7中,步骤S1是填充微针10制造用的液状材料的工序,将微针10的材料(液相材料)注入微针10的模具20(30)(参照图9的箭头AR1)。
作为微针10制造用的材料,如上述那样,能够根据目的,从例如透明质酸(例如低分子透明质酸)、生发剂、培养了干细胞的培养液的上清液、其它能够给皮肤带来活性的材料(药品等)中进行选择。
这里,液相材料能够通过冷却或去除水分而固化。
在步骤S2中,将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贯通槽)所连通的中空部CO减压。通过将中空部CO减压,从而使负压作用于微针10用的模具20(30)的空间CB(贯通槽)侧。这里,中空部CO的减压能够通过以往公知的方法来进行。
通过将模具20(30)的下方(与刀片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侧)连通到减压环境下,而使得在步骤S1中填充的微针10的成形用材料(液状材料)利用负压而被吸引(在图9中是箭头AR2方向),可靠地向模具20(30)内部的空间CB、CD、CDB内填充。
在空间CB(贯通槽)适当地填充了液相材料之后,中空部CO被从模具20(30)取下。
在接下来的步骤S3中,使填充于模具20(30)的微针10的成形用材料(液相材料)固化。
上述液相材料的固化通过将成形用材料冷却、或去除水分等方法来执行。为了去除水分,将成形用材料加热而使水分蒸发、或减压来使水分蒸发即可。
如图8所示那样,存在如下情况:在被取下了中空部CO的模具20(30)的下方,若干量的成形用材料(液相材料)流出并以该状态固化。在图8中,用附图标记E表示以从模具20(30)流出的状态固化了的成形用材料,用附图标记CD表示与基台1为互补形状的空间。
在图8所示的情况下,利用刀具等(未图示)的公知机构切断从模具20(30)流出而固化的材料E。
在将从模具20(30)流出而固化的材料E切断之后,进入图7的步骤S4。
在步骤S4中,朝向模具20(30)的上方(图8、图9的上方)地从模具20(30)中拔取成形出的微针10。
虽然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针10的制造所使用的模具20(30)构成为一体模具,但也可以将模具20(30)设为分割模具,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从模具20(30)取出成形出的微针10。
参照图9,对模具20(30)进行说明。
在图9中,微针10的模具20(30)具有与基台1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D、以及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
空间CDB是与基台1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D的一部分,并且是与基台1的底面部1B(图1)为互补形状的空间。空间CDB构成了空间CD的端部(图9中的上端)附近,向模具20(30)的上方敞开。
向上方敞开的空间CDB在向模具20(30)填充微针10制造用的液状材料时(箭头AR1),作为注入口发挥功能。
与基台1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D的下端部,和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的端部(图9中的上端部)连通,并且是具有空间CB侧的端部角度θ的圆锥台形的空间
而且,在与基台1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D中,微针中心轴方向(图9中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用附图标记H表示,且与基台1的长度尺寸H相等。与台阶部1A为互补形状的台阶部1AA的内径尺寸D与微针10的台阶部1A的外径尺寸D对应。此外,空间CDB的最大内径(在图9中是空间CDB上端部处的内径)用附图标记DB表示。
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槽)的上端部与空间CD连通,空间CB的下端部贯通模具20(30),而向模具20(30)的下方敞开。
槽状空间(贯通槽)CB的微针中心轴方向(在图9中是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S与板状的刀片2的长度尺寸S相等,空间CB的厚度尺寸W与刀片2的厚度尺寸W相等,空间CB的宽度尺寸B与刀片2的宽度尺寸B相等。
宽度方向B如图10所示,是向与图9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尺寸。
在进行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贯通槽)的加工时,例如向对象区域CB照射激光束来进行(参照图11~图13)。或者,通过向涂覆有光致抗蚀剂的层照射光来加工(参照图14~图17)。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向模具20(30)填充微针10制造用的成形材料时,利用公知的减压装置(未图示)将空间CB(贯通槽)所连通的中空部CO减压,使空间CB(贯通槽)侧为减压环境。由此,注入到模具20(30)中的成形材料利用负压被吸引(图9中的箭头AR2方向),可靠地向模具20(30)内部的空间CB、CD内填充。
通过将空间CB(贯通槽)侧连通到减压环境下,能够防止由于表面张力导致成形用材料(液相材料)不被填充到空间CB的前端这一情况。
并且,即使在将成形用材料填充于模具20(30)时产生了气体,只要将空间CB(贯通槽)侧连通到减压环境下,成形用材料(液相材料)就会可靠地进入空间CD、CB内。
这里,在将空间CB(贯通槽)侧连通到减压环境下时,若真空度过高,则存在填充于模具20(30)的成形用的液状材料沸腾的可能。因此,在减压时控制成液状材料不会沸腾的范围。
在图9所示的模具20(30)中,仅形成有与一个微针10对应的空间,但也能够形成与多个微针10为互补形状的多个空间CB、CD。如果使用能够制造多个微针10的模具(未图示),则也能够同时成形出多个微针10。
而且,易于成形出植入有多个微针10的片状部件。其结果,能够使用该片状部件制造出适合各个用户的使用部位(例如头发部)的形状的器具(定制的器具)。
参照图11~图13,对微针10的模具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11示出加工前的模具20的材料21(工件),工件21是实心的立方体形状,考虑成形的微针10的尺寸(长度尺寸L、宽度尺寸B等)、在一个模具20中同时成形的微针10的根数等来确定尺寸等。
作为工件21的材料,能够选择例如玻璃、氧化铝、各种树脂、镍、镍-钴类合金。
图12示出了加工出与基台1为互补形状的区域CD、与基台1的底面部1B(参照图1)为互补形状的区域CDB的工序。
在图12中,将工件21安置于以往公知的切削加工装置(未图示),切削加工出与基台1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D,进而切削加工出与基台1的底面部1B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DB。附图标记1A表示基台1与刀片2的台阶部。
在第1实施方式中,微针10的基台1的形状为圆锥台形,空间CD成为圆锥台形的互补形状。但是,在基台1是圆锥台形以外的旋转体形状(例如圆柱形:参照图19)、或三棱锥台、四棱锥台、其它多棱锥台形状的情况下,使用公知的加工方法加工出与其为互补形状的空间。
并且,不仅是平滑的表面形状,作为基台1的截面形状,也能够选择在周向上连续地形成有凹凸的形状(参照图23)。该形状例如能够通过用激光加工制造后述的模具20、21、30、31而容易地加工。
另外,如上述那样,也能够省略基台1的底面部1B。在该情况下,省略空间CDB的加工。
图13示出了在加工区域CD以及区域CDB之后、加工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贯通槽)的工序。
在图13中,在形成了圆锥台形状的空间部CD、CDB之后,从工件21的下方(图13中的下方)照射激光束,加工出槽状的空间CB(贯通槽,加影线的部分)。
在图13中,箭头R表示激光束的照射方向。
在图9的K-K向视方向所示的图13中,用箭头F示出在利用激光束R的加工时、在刀片2的宽度方向(图13中的箭头F方向)上将激光束R移动刀片2的宽度尺寸B时的移动方向。
此时,以沿在图13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将空间CD二等分的方式,对利用激光束R加工的板状的空间CB(贯通槽)照射激光束R。其结果,在工件21中形成图10所示的那样的空间CB(贯通槽)。
通过执行主要参照图11~图13说明的工序,制造出图9所示的模具20。用模具20制造的微针10的基台1与板状的刀片2被一体地制造,不会分离。
此外,只要能够加工厚度尺寸W(20μm≥W≥0.1μm)的空间CB(与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或区域),则空间CB(贯通槽)的加工也能够使用激光束以外的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14~图17对模具3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14示出加工模具30以前的阶段的材料31(工件)。
工件31具备由具有供光透过的性质的材料(例如玻璃)构成的工件主体部31A、以及层叠于工件主体部31A的一面(图14中的上表面)的由公知的光致抗蚀剂构成的光致抗蚀剂部31B。这里,在光致抗蚀剂部31B中加工出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贯通槽),在工件主体部31A中加工出与基台1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D、CDB。
作为光致抗蚀剂,使用“负”类型的光致抗蚀剂。
另外,工件31(工件主体部31A、光致抗蚀剂部31B)为实心的立方体形状,考虑成形的微针10的尺寸、在一个模具30中同时成形的微针10的根数等确定其尺寸。
接着,参照图15、图16,对加工出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的工序进行说明。
在图15所示的工序中,在工件31的光致抗蚀剂部31B的上侧面载置如图示那样微小的遮光部件G,对于载置有遮光部件G的光致抗蚀剂部31B,从工件31的外部的光源LS1照射光(箭头LT1)。
这里,遮光部件G中的接收光照射的截面形状跟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的截面形状对应。
“负”类型的光致抗蚀剂由于在被照射光时硬化,因此若接收光的照射,则光致抗蚀剂部31B中的遮光部件G的正下方的区域以外硬化,具有作为制造模具所需的强度。
另一方面,在接收到光的照射时,光致抗蚀剂部31B中的遮光部件G的正下方的区域因被遮光而不会硬化。因此,遮光部件G的正下方的区域中的未硬化的光致抗蚀剂(例如,通过冲洗等方法)易于在后序工序中被去除。
图16中示出了将遮光部件G的正下方的区域中的未硬化的光致抗蚀剂去除、在光致抗蚀剂部31B形成了狭缝SL的状态。狭缝SL跟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图9:贯通槽)的形状对应。而且,狭缝SL的各种尺寸被设定成与图9所示的空间CB的中心轴方向的长度尺寸S等对应。
这里,“负”类型的光致抗蚀剂接收光照射而硬化的区域离光源越远(在图15、图16中是越向下行进)就越小,因此,未接收光照射而硬化的区域的狭缝SL如图16所示那样,成为越向下行进就越粗的形状。该形状在固化之后将微针10起模时较为方便。
与此相对,在使用了“正”类型的光致抗蚀剂的情况下,被照射光而未硬化的区域离光源越远(在图15、图16中是越向下行进)就越小,因此形成的狭缝成为在图16中越向下行进就越细的形状,在起模时不便。
此外,狭缝SL(空间CB)的上端向工件31(光致抗蚀剂部31B)的外部敞开。
在形成了狭缝SL(空间CB)之后,在图17所示的工序中,在工件主体部31A中加工出与微针10的基台1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D、CDB。
在图31中,若从在工件31中形成有空间CB(贯通槽)的一侧(光致抗蚀剂部31B侧,图17中的上方)照射光源LS2的光(箭头LT2),则能够从由供光透过的材料(例如玻璃)构成的工件主体部31A的底面31AB侧确认狭缝SL(空间CB)的位置。在能够确认狭缝SL的位置的状态下,照射公知的激光束(例如脉冲激光:箭头PR),从工件主体部31A的底面31AB进行切削,加工出与空间CB(贯通槽)的下端部连通的空间、并且是与基台1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D、CDB。
由此,完成具有与微针10(基台1以及板状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D、CDB、CB的模具30。用模具30制造的微针10中的基台1与板状的刀片2被一体地制造,因此不会分离。
此外,也可以取代脉冲激光,而使用能够进行相同程度的细微加工的公知机构。
关于图14~图17所示的模具30的制造方法,在形成与细微尺寸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时,使用所谓的“干式蚀刻”与“湿式蚀刻”,即使在激光束不能集束(不能集中)至能够切削加工出与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的程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制造具有与细微尺寸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空间CB的模具30。
图14~图17的制造方法中的其它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图11~图13的制造方法相同。
根据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针10,板状的刀片2一体地形成于基台1的端部,且将刀片2的厚度尺寸W设定为细微尺寸(20μm≥W≥0.1μm),因此能够利用锐利形状的刀片2切开皮肤组织。而且,通过由刀片2切开皮肤组织,而使与刀片2一体成形的基台1也能够容易地进入皮肤组织。
因此,由能够给皮肤带来活性的材料(透明质酸、生发剂、培养了干细胞的培养液的上清液、其它)成形的微针10能够进入至真皮T,将作为形成了微针10的材料的药品等供给到真皮T,使皮肤活性化。
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针10由于采用了板状的刀片2,因此能够使用模具20、30容易地制造。因此,前端形状不形成为球面状或弯曲面状,能够利用刀片2可靠地切开皮肤组织而使微针10进入至真皮T。
而且,通过适当地设计板状的刀片2的尺寸(厚度W、宽度B、长度S、图3、图4)、强度,与针状的部件比较,能够防止切开而进入皮肤组织时弯折。
根据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针10的制造方法,在所使用的模具20、30中与基台2为互补形状的区域的下方(与板状的刀片2为互补形状的区域CB侧)处设置有贯通槽,实施将模具20、30的下方(与板状的刀片为互补形状的区域CB侧)连通到减压环境下(中空部CO)的工序,因此微针10的成形用材料(液状材料)借助负压被吸引,可靠地向模具20、30内部的空间(区域CB、CD、CDB)内填充。
因此,防止由于表面张力导致成形用材料不被填充到模具20、30的前端(区域CB的整个区域),即使产生了气体,成形用材料也会填充到模具20、30的前端(区域CB的整个区域)。
并且,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针10由于利用模具20、30制造,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固定了多个微针10的片状部件。
而且,通过将该片状部件彼此接合,制造固定了多个微针10的较大面积的片材,通过适当地加工这样的大面积的片材,能够以所谓的“定制”提供适合各个用户的使用部位(例如头发部)的形状的器具。
接下来,参照图19~图2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9中,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针的整体由附图标记110表示。微针110具有前端侧(箭头AH侧:图19的上方)的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以及圆锥台形状的基台111(与圆锥形前端部分112的箭头AH相反的一侧的区域:图19的下方的区域),在基台111与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之间的区域形成有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圆锥形前端部分112、基台111、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形成为一体。
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14的截面形状为六角星形,但该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五角星形,或者还可以是其它多角星形。
如图19、图20、图21所示那样,具有6个前端114P(棱线)的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具有与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侧邻接的六角星形截面的顶部114T(图20),邻接的圆锥形前端部分112的底面部112A处于顶部114T中的六角星形的基础圆114C(在图20中由虚线所示的虚拟圆)的内侧。此外,基础圆114C也可以不是正圆。
如上述那样,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的截面形状为六角星形(图21),基台111的截面形状如图23所示那样为概略圆形、但在周缘部连续地形成有凹凸111A的形状。而且,如图19、图22所示那样,在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与基台111的边界部,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与基台111虽然形成有台阶部(顶部114T),但一体地连接。
如图19所示那样,基台111的底面附近位置(底面部111B)的直径急剧变大。在图19中,基台底面部111B的最大直径(图19的下端部中的直径)由附图标记DB1表示。
这是因为,在将多个微针110安装于相同的片材(片状部件的集合,未图示)的情况下,在将制造出的多个微针110贴附于涂覆有粘合剂的片状部件(未图示)而保管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底面部的直径,而使底面部111B可靠地贴附于片状部件。
此外,也能够省略直径急剧地变大的基台底面部111B。
在图19中,圆锥形前端部分112的前端角度θ1设定为14°以下(14°≥θ1)。这是因为,通过发明人的实验确认到,若圆锥形前端部分112的前端角度θ1比14°大,则不能切开而进入皮肤组织。
另外,关于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以及基台111的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侧的前端角度θ2,也设定为14°以下(14°≥θ2)。这是因为,通过发明人的实验确认到,若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以及基台111的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侧的前端角度θ2大于14°,则即使由圆锥形前端部分112切开皮肤组织,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以及基台111(即,微针110)也难以进入皮肤组织内。
在图19中,微针110的中心轴方向长度尺寸由附图标记L1表示,基台111以及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的中心轴方向长度尺寸由附图标记H1表示,圆锥形前端部分112的中心轴方向长度尺寸由附图标记S1表示。
在确定尺寸L1、H1、S1时,考虑用圆锥形前端部分112穿刺的部位、位置、个人差异等,以圆锥形前端部分112至少到达真皮、以及进入皮肤组织时微针110不会破损(不会成为所谓的“折断的状态”)作为条件而适当地确定。
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微针110的成形用的材料,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只要是例如透明质酸(例如低分子透明质酸)、生发剂、培养了干细胞的培养液的上清液、其它能够给皮肤带来活性的材料,就能够采用。在成形时,通过将液相的成形用材料冷却或去除水分来使其固化。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微针110中,圆锥形前端部分112、基台111、以及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不是中空形状(在内部存在空洞部的形状),而是所谓的“实心”形状(在内部不存在空洞部的形状)。但是,也可以使构成微针110的圆锥形前端部分112、基台111、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的一部分或全部为中空形状。
在图19~图23的第2实施方式中,在微针110的基台111与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之间的区域形成有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在将微针110穿刺到皮肤中时,由圆锥形前端部分112切开皮肤组织,进而由后续的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的前端114P(棱线)来切开。
因此,微针110的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14以及基台111易于进入皮肤组织,微针110易于进入至真皮T。
关于图19~图23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以及与制造相关的事项,与图1~图18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24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图24的变形例中,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24的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侧的线端部(在图24中是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24的上端部)形成了向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侧(图24的上方)突出的锐利的顶部124TP。
由于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24的端部(在图24中是截面多角星形部分124的上端部)形成了向圆锥形前端部分112侧(图24的上方)突出的锐利的顶部124TP,因此在将微针110穿刺到皮肤中时,锐利的顶部124TP也将皮肤组织切开。其结果,不仅利用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24的前端124P(棱线)、还利用锐利的顶部124TP切开皮肤组织,因此截面六角星形部分124以及基台111更易于向皮肤组织进入。
关于图24的变形例中的其它结构、作用效果、制造,与图19~图23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
附带说明,图示的实施方式只是例示,并非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主旨的叙述。
例如,虽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未明确记载,作为本发明的微针的材料的“药剂等”是简单且可靠地对皮肤表层供给药品、美容品、其它有助于皮肤的活性的物质,不仅是透明质酸(例如低分子透明质酸)、生发剂、培养了干细胞的培养液的上清液、其它能够给皮肤带来活性的材料,也广泛地包含胰岛素、抗癌剂、生发剂、听力障碍治疗用的药剂、过敏(例如“花粉症”)治疗用的药剂、积脓症治疗用的药剂、老年痴呆症以外的痴呆症用的药剂、脑疾病用的药剂、咽喉炎治疗用的药剂、牙周炎用的药剂、牙槽骨再生用的药剂、口腔免疫工厂用的药剂、防晒以及晒后炎症治疗用的药剂、牛皮癣治疗用的药剂、特应性皮炎治疗用的药剂、压疮(褥疮)治疗用的药剂、其它各种皮肤疾病治疗用的药剂、用于去除妊娠纹的皮肤的再生用药剂、创伤以外的外科手术后的皮肤的再生用药剂、由毛癣菌导致的疾病治疗用的药剂、穿刺增大以及ED(男性勃起功能障碍)防止用的药剂等、其它各种药剂(例如中药)。
除此之外,虽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主要叙述了对人类应用的情况,但对于皮肤疾病较多、需要利用微针的手术的动物(狗、猫、牛马等家畜、骆驼等其它动物),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微针制造用的材料的上述“药剂等” 使用适用于狗、猫、牛马等家畜、骆驼等其它动物(皮肤疾病较多、需要利用微针的手术的动物)的药剂。
附图标记说明
1、111・・・基台
1A・・・台阶部
1B、111B・・・底面部
2・・・板状的刀片
10、110・・・微针
20、30・・・微针用的模具
21、31・・・模具的工件
31A・・・工件主体部
31B・・・光致抗蚀剂部
112・・・圆锥形前端部分
114、124・・・截面六角星形部分
CB・・・与板状的刀片为互补形状的区域、空间(贯通槽)
CD・・・与基台为互补的区域、空间
CDB・・・与基台的底面部为互补的区域、空间
CO・・・中空部
G・・・遮光部件
LS1、LS2・・・光源
U・・・表皮
Uh・・・角质层
T・・・真皮。

Claims (6)

1.一种微针,所述微针的特征在于,
具有基台与板状的刀片,板状的刀片与基台形成为一体,板状的刀片从基台的端部延伸。
2. 一种微针的制造方法,所述微针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
向模具填充微针制造用的液状材料的工序,所述模具具有与微针的基台为互补形状的空间、以及与板状的刀片为互补形状的空间,与板状的刀片为互补形状的空间连通于模具的外部空间;以及
将互补形状的空间所连通的空间减压的工序。
3.一种使用于微针的制造的模具,所述使用于微针的制造的模具的特征在于,
具有与微针的基台为互补形状的空间、以及与板状的刀片为互补形状的空间,
与板状的刀片为互补形状的空间连通于外部空间。
4. 一种模具的制造方法,该模具使用于微针的制造,所述模具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
加工出与微针的基台为互补的区域的工序;以及
从模具的下方照射激光束而贯通到与微针的基台为互补的区域,在水平方向上将该激光束移动刀片的宽度尺寸,从而加工出与板状的刀片为互补形状的空间的工序。
5.一种模具的制造方法,该模具使用于微针的制造,所述模具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
使用具有工件主体部以及光致抗蚀剂部的工件,所述工件主体部由透过性的材料构成,所述光致抗蚀剂部由光致抗蚀剂构成,
将与微针的刀片的前端面为相同尺寸的遮光部件载置于光致抗蚀剂部上,从载置了遮光部件的一侧向光致抗蚀剂部照射光的工序;
将上述遮光部件正下方的光致抗蚀剂去除,形成与刀片为互补形状的空间的工序;以及
从工件主体的光致抗蚀剂部侧照射光,并且从与光的照射侧相反的一侧进行加工,从而形成与基台为互补形状的空间的工序。
6.一种微针,所述微针的特征在于,
具有基台与圆锥形前端部分,基台与圆锥形前端部分之间的区域形成有截面多角星形部分,基台、圆锥形前端部分以及截面多角星形部分形成为一体。
CN201680054155.0A 2015-09-17 2016-09-06 微针 Pending CN1082900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3735 2015-09-17
JP2015183735 2015-09-17
PCT/JP2016/076112 WO2017047437A1 (ja) 2015-09-17 2016-09-06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0031A true CN108290031A (zh) 2018-07-17

Family

ID=58289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4155.0A Pending CN108290031A (zh) 2015-09-17 2016-09-06 微针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50503A1 (zh)
EP (1) EP3351287A4 (zh)
JP (1) JPWO2017047437A1 (zh)
KR (1) KR20180054603A (zh)
CN (1) CN108290031A (zh)
TW (1) TW201716099A (zh)
WO (1) WO20170474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5051A (zh) * 2016-11-25 2017-01-25 崔丽林 微型注射针及其集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402131D0 (en) 2004-01-30 2004-03-03 Isis Innovation Delivery method
US11147954B2 (en) 2015-02-02 2021-10-19 Vaxxas Pty Limited Microprojection array applicator and method
WO2017045031A1 (en) * 2015-09-18 2017-03-23 Vaxxas Pty Limited Microprojection arrays with microprojections having large surface area profiles
JP6700144B2 (ja) * 2016-09-06 2020-05-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撮像方法及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検査方法
JP7219723B2 (ja) 2017-05-17 2023-02-08 マサチューセッツ 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オブ テクノロジー 自己復元システムならびに関連構成要素および方法
AU2018285954A1 (en) 2017-06-13 2019-12-19 Vaxxas Pty Limited Quality control of substrate coatings
AU2018309562A1 (en) 2017-08-04 2020-02-20 Vaxxas Pty Limited Compact high 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and low trigger force actuator for the delivery of microprojection array patches (MAP)
US11318292B2 (en) * 2018-05-28 2022-05-03 Microneedles Inc. Microneedle patch for transdermal injections
JP7202638B2 (ja) * 2019-02-19 2023-01-12 公立大学法人広島市立大学 先端分離型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KR102071995B1 (ko) * 2019-05-13 2020-03-02 김준태 침패드
US11541216B2 (en) 2019-11-21 2023-01-0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issue interfacing components
JP6943517B2 (ja) * 2020-03-02 2021-10-06 株式会社北の達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及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
TWI724837B (zh) * 2020-03-25 2021-04-11 映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形成微針產品之模具結構
KR20230014326A (ko) * 2021-07-21 2023-01-30 한국기계연구원 기능성 혼합체가 코팅된 피부 부착 박막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해 제조된 피부 부착 박막
WO2023032118A1 (ja) * 2021-09-02 2023-03-09 株式会社北の達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及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パッチ並びに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GB2622416A (en) * 2022-09-15 2024-03-20 Ndm Tech Ltd Skin preparation devic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0351A (ja) * 2006-03-30 2007-10-11 Fujikura Ltd 医薬物運搬用器具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医薬物運搬用器具製造用金型の製造方法
JP2008046507A (ja) * 2006-08-18 2008-02-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原版及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パッチ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パッチ
CN102553064A (zh) * 2010-09-29 2012-07-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针阵列经皮吸收片和用于制造针阵列经皮吸收片的方法
CN102971037A (zh) * 2010-04-28 2013-03-13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用于递送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装置
CN203525134U (zh) * 2013-09-22 2014-04-09 蔡国隆 一种梅花针头
JP2014166352A (ja) * 2013-01-31 2014-09-11 Seikagaku Kogyo Co Ltd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及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
CN103301092B (zh) * 2012-03-06 2014-12-03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聚合物微针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2868781A1 (en) * 2013-11-04 2015-05-06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Yonsei University Method for fabrication of porous fibrous microstructure with various 3-dimensional structures
JP2015116335A (ja) * 2013-12-18 2015-06-25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経皮薬剤投与システム及び経皮薬剤投与システム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87992A1 (en) * 2002-08-09 2004-05-06 Vladimir Gartstein Microstructures for delivering a composition cutaneously to skin using rotatable structures
EP1718452A1 (en) * 2004-02-23 2006-11-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olding for microneedle arrays
CN101227940A (zh) * 2005-07-25 2008-07-23 纳米技术维多利亚有限公司 微阵列装置
EP1962942A1 (en) * 2005-12-21 2008-09-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icroneedle devices
EP2921203A4 (en) * 2012-11-13 2016-07-13 Fujifilm Corp STRUCTURE STRATIFORM OF TRANSDERMAL ABSORP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0351A (ja) * 2006-03-30 2007-10-11 Fujikura Ltd 医薬物運搬用器具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医薬物運搬用器具製造用金型の製造方法
JP2008046507A (ja) * 2006-08-18 2008-02-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原版及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パッチ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パッチ
CN102971037A (zh) * 2010-04-28 2013-03-13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用于递送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装置
CN102553064A (zh) * 2010-09-29 2012-07-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针阵列经皮吸收片和用于制造针阵列经皮吸收片的方法
CN103301092B (zh) * 2012-03-06 2014-12-03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聚合物微针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4166352A (ja) * 2013-01-31 2014-09-11 Seikagaku Kogyo Co Ltd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及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
CN203525134U (zh) * 2013-09-22 2014-04-09 蔡国隆 一种梅花针头
EP2868781A1 (en) * 2013-11-04 2015-05-06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Yonsei University Method for fabrication of porous fibrous microstructure with various 3-dimensional structures
JP2015116335A (ja) * 2013-12-18 2015-06-25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経皮薬剤投与システム及び経皮薬剤投与システム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5051A (zh) * 2016-11-25 2017-01-25 崔丽林 微型注射针及其集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50503A1 (en) 2018-09-06
KR20180054603A (ko) 2018-05-24
EP3351287A1 (en) 2018-07-25
WO2017047437A1 (ja) 2017-03-23
TW201716099A (zh) 2017-05-16
EP3351287A4 (en) 2019-10-09
JPWO2017047437A1 (ja) 2018-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0031A (zh) 微针
US7588558B2 (en) Laminated sprinkler hypodermic needle
JP5223218B2 (ja) フェムト秒レーザ加工による針状体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JP2008237673A (ja) 針状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56975B2 (ja) メッシュプレートの孔明け製造方法
JP2008029710A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型パッ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30096532A1 (en) Polymer-Based Micro-Needle Array Designs, Fabrication Process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Drug Delivery
KR102604754B1 (ko) 경피 투과형 약물 전달 패치의 제조 방법
US10357297B2 (en) Bionic fixing apparatus
JP2009254814A (ja) 針状体アレイ原版および針状体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Olowe et al. A review of 3D-printing of microneedles
JP2009240410A (ja) 針状体アレイおよび針状体アレイ製造方法
JP2009072271A (ja) 針状体および針状体の製造方法
CN101670611B (zh) 用于制备透皮微针阵列的石膏模具的制备方法
KR100943157B1 (ko) 미세바늘 어레이 제조용 금형과 이 금형의 제조방법 및, 이금형을 이용한 미세바늘 어레이
JP2011142968A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製造方法とマイクロニードル基板
JP6985233B2 (ja) 針状突起を有する原版の製造方法、及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JP6098059B2 (ja) 針状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針状体
JP5173331B2 (ja) 針状体チッ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81010B2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
JP6476799B2 (ja) 針状体の製造方法
JP2010075374A (ja) 針状体デバイスおよび針状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10142474A (ja) 針状体および針状体製造方法
JP2010184465A (ja) 針状体製造方法及び針状体複製版
CN101716795B (zh) 用于制备微针的紫砂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