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9422B - 生产蘑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产蘑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9422B
CN108289422B CN201680070344.7A CN201680070344A CN108289422B CN 108289422 B CN108289422 B CN 108289422B CN 201680070344 A CN201680070344 A CN 201680070344A CN 108289422 B CN108289422 B CN 1082894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hrooms
mushroom
mycelium
substrate
medic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03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9422A (zh
Inventor
M·巴尼亚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 Baniyatuo
Original Assignee
M Baniyatu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 Baniyatuo filed Critical M Baniyatuo
Publication of CN108289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9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9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9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50Inoculation of spaw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4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1/00Edible extracts or preparations of fungi;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80Accessories for use after harvesting, e.g. scrapers

Abstract

一种生产富集生物活性物质的蘑菇的化学‑物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播种前,分离并发育期望的真菌物种的菌丝体,基质成熟,菌丝体播种,随着真菌原基的发育,在由设计为调节温度、湿度和辐射的机器和处理器辅助和控制条件下培育,子实体柄发育,其收获,用脉冲光处理子实体柄,以刺激维生素D2的产生。在收集之前所有步骤期间通过将所述环境暴露于电磁场(EMF)使用物理处理,以及通过在基质添加蛋粉施加化学处理。根据本发明,在菌丝体播种后,所述基质富集无机微量元素,从而获得提供治疗能力的药用蘑菇的结果,特别是在肿瘤领域,以及一般来说在各种疾病中对抗细胞变性。

Description

生产蘑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药用蘑菇的化学-物理方法,以及所生产的蘑菇。
背景技术
通常根据各种方法和最终产物质量的结果将蘑菇培育在各种材料(例如纤维素、沙子、壤土)的菌包(bale)或容器中。根据本发明,优选使用排列在技术温室的架子上的聚丙烯容器(基本上是瓶子),并调节自然或人造光的强度,且根据期望控制湿度和温度值。Rodriguez-Estrada and Royse(2005)在培育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中对该技术进行了处理。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产量和质量最佳的培育方法,但特别适用于在化学和物理上标准化和开发蘑菇活性成分,其已部分存在和/或作为前体引入,使得这些成分的量从已经被科学证明的功效开始足以用于治疗或预防肿瘤/变性疾病。
另一个目标是制备特定的基质用于培育根据其抵消所提及的疾病的能力及其用上述Rodriguez-Estrada and Royse技术对生长的适应性选择的每种真菌物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选择适合于成为药用蘑菇的蘑菇品种,即基于科学证明用于治疗或预防肿瘤/变性疾病的活性选择。就标准化对期望的健康效果有效的活性成分而言,该方法代表实现这种活性。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产富集蘑菇的化学-物理方法,该富集蘑菇适合开发生物活性物质,并在技术温室中含有预先测量的基质的容器上获得,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离和播种前发育菌丝体、基质成熟、播种期望的真菌物种的菌丝体、随着真菌原基的发育在由能够调节温度、湿度和辐射的机器和处理器控制和辅助的条件下培育、发育子实体柄、其收集以及用脉冲光处理以刺激维生素D2的产生。在收集之前,所有步骤中都使用通过电磁场(EMF)的物理处理,以及通过向基质中添加蛋粉并在菌丝体播种后添加无机微量元素的化学处理,以促进将微量元素通过菌丝体掺入到子实体柄中。如此获得的药用蘑菇提供了治疗和预防能力,其在一般意义上是健康的,例如其被认为是可能属于新型食品类别并且能够开发和实现身体抵抗慢性变性疾病(特别是癌症)的生理应答的功能性食物。
特别地,物理处理使得子实体柄的数量增加、干质量和湿度增加、生产时间减少,以及最重要的是无机微量元素的最佳有机化(organication);此外,物理处理允许改善基质的代谢以及蘑菇的最终质量。有利地,该物理处理根据顺序调节,并且包括从分离和播种前发育菌丝体的步骤起和直到真菌原基发育的所有步骤暴露于间隔10-20min/天的15-25mT的电磁场中,随后暴露于间隔2-3min/天的100mT的电磁场中直至收获。这种处理顺序表明(Jamil,2011),低强度长时间的电磁场在早期阶段直至原基形成是有用的,而子实体柄的垂直发育需要高强度短时间的电磁场。这种处理甚至允许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增加蘑菇采集(mushrooming)数量使生产时间减半。
将蛋粉以基质干重2%至3%的范围的重量比率添加到容器中的基质中,以此方式使子实体柄发育生物活性量的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麦角硫因刺激细胞解毒和抗氧化-炎症机制。
无机微量元素包括以下复合物:硒、锗、锌和铜的盐,其以基质干重1至3‰之间的重量比率添加到容器中。无机微量元素对于抗氧化抗变性和抗癌特性是重要的,因为它们是许多酶-维生素复合物的部分并且刺激免疫系统对抗癌症和其他慢性变性疾病。
脉冲光使得刺激维生素D2的产生;光脉冲的频率和暴露时间根据真菌种类而变化,目标是新鲜或干燥蘑菇的维生素D2每份/天达到2000IU的量,这是根据许多作者的抗变性和抗肿瘤的剂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富集生物活性物质的蘑菇的容器,其以纵轴圆柱瓶子的形式由塑料材料制成并提供有上盖口、底部以及下盖口,所述瓶子提供有一对用于液体通过的可关闭的喷口。
喷口位于底部和口部附近,并且相对于瓶子的纵轴朝底部和口部倾斜。
选择真菌种类既是因为它们已经证实的对抗(contrasting)肿瘤和退化性疾病的能力,又是因为对本方法中使用的培育技术的适应性,从以下20个物种中选择: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香菇(Lentinus edodes“Shiitake")、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conical Morchella Parsons、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L.:Fr.)Schroeter)、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Brand)、柱状田头菇(Agrocybeaegerita)、小孢鳞伞(Pholiota nameko)、玉蕈(Hypsizygus tessulatus(Bull.)Singer)、榆生玉蕈(Hypsizygus ulmarius)、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Maitake")、Agaricusbrasiliensis、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灵芝(Ganoderma lucidum)、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桑黄菌(Phellinus linteus)、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茯苓(Poria cocos)。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富集生物活性物质并标准化的蘑菇的用途,旨在用作食物(新型食物),新鲜的和干燥的,以及整体或者粉末状,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变性疾病,因为它们除了其营养能力之外,还具有功能性活性和治疗特性。这些蘑菇区别于普通物种的地方在于其物种的科学拉丁名后加词尾officinalis(缩写off.)。
在实践中,同时用可变功率电磁场的物理处理,稀释在水中的一些矿物质物质和无机微量元素进入瓶子,其中有作为固体基质的最小量的培育料,其提供氮和碳,添加蛋粉作为最终产物麦角硫因的前体的半胱氨酸的来源。固体基质还含有浓度为1-3‰的锗盐(可溶性锗酸盐)、硒(亚硒酸钠)、锌(氢氧化锌)和铜(氢氧化铜),它们被掺入到蘑菇的结构中。固体基质在菌丝体栽植(insemination)后自动灌溉。在培育料中通常有生产面粉、麸皮、稻草、碎谷物、碳酸钙等的副产物,每种副产物具有对于待培育的真菌物种最佳的碳氮比率(C/N)。通过添加蛋粉,培育料中氮的含量在1.8至2%之间。蘑菇一收集就通过脉冲光氙灯的手段经受照射,以促进麦角钙化醇(维生素D2)的产生。之后,如此获得的蘑菇部分以常见的形式(即新鲜的、干燥的或冻干的)投放到市场,部分用于制备食品补充剂。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目标的最终物质,是通过物理试剂、电磁场和为了维生素D2的脉冲光、或可是机物前体的化学试剂(例如氨基酸半胱氨酸是麦角硫因的有机前体)、或矿物质无机前体(金属和稀土,其必须以胶体微量元素的形式通过酶催化活化转化成有机物)产生的。在仔细的文献查阅的基础上,一般选择所述物质是蘑菇中预防和治疗特别是肿瘤和变性疾病中最有活性的,并且已经以最小量存在于所考虑的蘑菇中,从中产生了从前体生产它们和/或在绝对食品安全的范围内将后者浓缩到具有治疗作用的相关水平的想法。
麦角硫因是一种作为抗氧化剂具有实质性效果的氨基酸。它仅由蘑菇从组氨酸脱羧然后传递至半胱氨酸而产生,并且它作为抗氧化剂的能力衍生自它的巯基,当所述巯基被氧化时迅速减少,这是因为其具有一个月的半衰期的互变异构结构的独特性,使得以非酶促方式快速从氧化态变为还原态。相比于其他持续几天的天然抗氧化剂,这允许抗氧化能力(细胞保护)持续长达一个月;最重要的是,尤其是保护线粒体DNA(特别是在具有低或无效复制指数的细胞,如神经细胞中)不受氧化应激及随后损伤的伤害。然后,麦角硫因子产生细胞保护和细胞稳定性,尤其是在具有相同半衰期的细胞中,例如红细胞中常常可以发现它,并且对于红细胞病症,Hartmen等人在1988年提出它作为疗法;麦角硫因保护生物体的其他抗氧化剂,如谷胱甘肽,因为它代替它们氧化;它不在哺乳动物的任何组织中都被代谢,但是在人体中已经鉴定出特定的胞内转运蛋白。除了抗氧化特性外,SH基团中的硫的存在和作用给予麦角硫因抗炎特性以通过刺激免疫系统营养和净化结缔组织和肝脏。之后,麦角硫因在低级慢性炎症中以预防水平起作用,所述低级慢性炎症现在被认为是变性(神经变性)疾病和肿瘤疾病的最重要原因。没有推荐的每日摄入量。麦角硫因存在于所有蘑菇中,特别是牛肝菌(boletes)中,并且可以通过使用蛋粉以干燥生长基质的1-3%的比率作为土壤改良剂来增加其百分比。
土壤改良剂的作用和特性由以下列出:
抗氧化能力:硒、麦角硫因、锗
局部细胞毒性能力:锗
抗氧化和抗炎能力:麦角硫因
免疫刺激剂:麦角硫因、硒、锗、锌(Z)、铜
抗增殖/促分化:维生素D2
细胞保护能力:麦角硫因
抗贫血:铜
抗恶病质:锌
抗呼吸道癌:锗
支持甲状腺功能:硒
癌症预防:硒、维生素D2、锌
抗神经变性变:麦角硫因
抗细菌/抗病毒:铜
皮肤疾病:麦角硫因、硒、锌、维生素D2
当细胞氧化不受身体的各种抗氧化系统的控制时,所有变性疾病从细胞氧化开始。食物中含有的抗氧化剂(如谷胱甘肽)即使食用足够的量来重启这些系统,也不能抵消这种作用,因为它们的短的半衰期(从几小时到几天)通常不足以修复受损的酶系统,特别是在压力很大和中毒的器官中,如慢性病患者的器官。所有蘑菇中只有一种天然物质,其作用可以持续多于30天,并且其代替其他细胞抗氧化系统氧化来挽救它们。这种物质是麦角硫因,一种典型的真菌氨基酸。
由于它是持久的,这种物质是现存最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它由蛋粉生产,并且代表了起点,即通过作用于所有抗氧化剂和其他改良物质尤其是无机微量元素的抗炎作用所作用的细胞结构改进性能的初级预防(INPUT)。麦角硫因不仅实现单个无机微量元素在各自的身体/功能上的具体作用,而且有利于对免疫应答具有效价的生物体的一般生理功能。麦角硫因和无机微量元素给予的基础是由维生素D2完成的,其通过脉冲光实现。脉冲光以每天2000IU的剂量(在肿瘤/变性疾病中)作用于最终产物(OUTPUT),通过其细胞抗增殖和促分化能力优化稳定DNA的生命周期。不能忘记的一点是麦角固醇(其固醇核构成维生素D2的结构)的产生也受到脉冲光的刺激,如文献中引用的,麦角固醇也提供抗肿瘤能力。
因此,从根据本发明的药用(officinal或officinalis)蘑菇,因其抗氧化、抗炎、抗增殖/促分化、DNA细胞稳定和免疫调节的能力,获得能够从开始到最后抵消肿瘤转化和细胞变性的独特的食物。这种食物实现了本发明中的各种蘑菇菌株的已认可的抗癌/抗变性能力,所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真菌细胞结构中的多糖(α和β-葡聚糖)和糖蛋白提供。
该方法体现在蘑菇对富集蛋粉的基质的代谢作用中,目的是将前体氨基酸半胱氨酸代谢成真菌氨基酸麦角硫因,以刺激人体中细胞解毒、抗氧化和抗炎机制。
该方法体现在蘑菇有机化作用中,由于微量元素是许多酶-维生素复合物的部分,其将基质中所含的以盐的形式的无机微量元素(硒、锗、铜、锌)转化为有机物质,目的是提高抗氧化、抗变性和抗癌真菌特性,并刺激免疫系统对抗癌症和其他慢性变性疾病。
发明详述
本发明鉴定了一类具有抗癌和抗变性特性的食物,在预防水平和作为膳食支持或补充剂用于因家族(familiarity)和遗传原因而有风险患病或已经患病或有复发风险的群体。
这些食品是培育的蘑菇,现已知其中一些特性抵抗肿瘤和变性疾病并刺激免疫系统。这些蘑菇成为功能性的,即它们增强其抗癌特性和支持患病身体的特性,由于真菌典型的从前体生物合成新化合物或将添加到生长基质中的矿物质、金属、稀土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能力,使得它们是生物可利用的。由于标准化方法和使用的技术,这些蘑菇进行了改良以提高它们作为食品的健康能力,因此可以称为药用(officinal或officinalis)。事实上,与药用草本植物的药典一样,这些蘑菇所经历的转化成“近似药物(almost drug)”不是在提取活性成分的药学实验室中,而是在技术温室中和根据其生长生理。这种转化不会改变起始产物也就是蘑菇的性质,但会扩大在经鉴定群体中使用的效果,注意到提供的产品是标准化的、有生物活性的、安全的和有效的以及良好的和营养的。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药用蘑菇是最接近所谓的功能食品(nutraceutical)概念的食品,即从其中提取的食品或补充剂,其中由食品营养物产生的健康方面与由药物产品提供的护理能力相结合。可以说,蘑菇成为药用是因为衍生自其生物合成能力的显著的功能食品特性,通过控制的生长条件,所述生物合成能力放大物种的潜在能力;因此,药用蘑菇由于其放大了生物体对肿瘤/变性疾病反应的生理功能和能力,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新型食品,一种具有功能性食品能力的新食品。
培育可以利用模块化,因为它在单独的容器(例如放置在技术先进的温室中的瓶子)中进行,其可以通过重新调整的载货容器获得,配备有由专用软件管理的自动空调系统,以确保生产过程方面。
基于仪器(例如下面描述的瓶子以及由软件管理的自动化技术)的生产过程,允许生产各种具有标准化并监测改良的活性成分特征的蘑菇。
蘑菇不仅可用作这些类患者饮食的补充剂,也容易通过整合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吸收,并且在危重病患者中,它们也可以以提取物胶囊或粉末的形式作为补充剂,这极大地扩大了它们的治疗潜力。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备培育料的成分的教导,所述培育料可以是:仅小麦秸秆,或小麦秸秆与木材加工、修剪的残余物、麸皮、锯末等混合;为了获得待培育物种的最佳生长pH值,以3至5%的比率添加培育料碳酸钙是重要的。通常在禾本科种子上繁殖的菌丝体在固体基质上需要一个孔进行栽植。相反,当在液体培育基中生长时,可以通过使用注射器或枪将菌丝体注入培育料中。在容器内的培育料中,在第二次可以添加微量元素和盐的混合物,以确保维持最佳的pH,从而大大简化该方法。在开始时,给定计量数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随着在根据本发明的聚丙烯瓶中的生长将逐渐被菌丝体吸收,因此消除在开始时由于用土壤改良剂灌溉引起的基质pH值改变的问题。随着方法的改进,可以在浇水时添加一些盐。至于基质,会根据真菌种类而变化,最适合的基质将根据Tan等人(2005)的教导选择,例如由72-73%锯末、23-25%麸皮、1%石膏、1%过磷酸钙制成,并添加根据本发明的土壤改良剂。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将长的成分切成2-3cm的部分,然后混合,并在被称为搅拌车(mixer wagon)的特殊设备中维持70%的水分。然而,制备的基质进行已知的处理,取决于所达到的温度水平(例如98℃)以及包装的体积,在110-120℃的高压灭菌器中加热1-2小时,或在大气压下的烘箱中放置数小时。
至于生产容器,它是由聚丙烯制成的瓶子,优选1升的具有短瓶颈宽开口瓶子,以允许蘑菇发育。
已证明有20个物种的蘑菇对于应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是有效的,并具有已得到科学认可的抗肿瘤-抗变性能力: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香菇(Lentinus edodes“Shiitake")、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普通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 Parsons)、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L.:Fr.)Schroeter)、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Berk.Brand)、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小孢鳞伞(Pholiota nameko)、玉蕈(Hypsizygus tessulatus(Bull.)Singer)、榆生玉蕈(Hypsizygus ulmarius)、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Maitake")、Agaricus brasiliensis、姬松茸(Agaricus blazeiMurrill)、灵芝(Ganoderma lucidum)、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桑黄菌(Phellinuslinteus)、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茯苓(Poria cocos)。
药用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 off.)
这种蘑菇特别受到关注,因为在温室中聚丙烯容器的培育方法从刺芹侧耳(P.eryngii)开始(Rodriguez-Estrada and Royse,2005)。侧耳属(genus Pleurotus),下面缩写为P.,其包括具有吸引人的感官特性的可食用的普通培育的蘑菇,具有极大兴趣的营养和功能品质。特别地,刺芹侧耳除了低脂质含量还具有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存在所有必需氨基酸,普遍有谷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而限制性氨基酸是亮氨酸。可溶性糖如半乳糖、山梨糖醇和麦芽糖可追踪到有限的量。钠含量特别低。正如文献报道,有显著浓度的维生素(C、A、B2、B1、D和烟酸)。像所有可食用的蘑菇一样,高的纤维和甾醇量以及低含量的脂肪、钠和热量使刺芹侧耳成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策略性食物。已经证明降胆固醇和降血糖的特性。这些纤维的高数量和种类的可有助于肠道生态平衡。蘑菇中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生物学价值和比糙皮侧耳(P.ostreatus)、香菇(Lentinus edodes)和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更高的蛋白质含量(鲜重1.21g/100g)。矿物质组成显示出良好的平均含量:特别集中的是锌(89.3μg/g)、铜(22μg/g)、铁(29.3μg/g)、钠(240μg/g)(Rodriguez Estrada a.e.,2007)等。然而,维生素D2和硒几乎不存在,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能力具有解决办法。事实上,在自然界中,蘑菇中吸收的金属离子根据物种和其发育所发生的生态系统而变化,特别是基于土壤中存在的酸和有机物质(Gast C.J.,1988)。如后面将会提到的,来自不同来源的菌株的菌丝体能够以不同的浓度吸收富集了几种无机硒源(Na2SeO3、Na2SeO4或SeO2)的液体合成培育基(Baeza A.,2000,2002,Stajic M.,2006),并能够比其他被检测的蘑菇在担子果中获得升高的铅浓度(HH Dogan,2006)。这表明刺芹侧耳不仅是微量营养素的优秀膳食来源,也是有效的环境污染指标的可能性。至于药理学特性,降胆固醇活性是由于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抑甲羟酶素(洛伐他汀),其在子实体中具有良好的值,从每千克干重120.9毫克到150毫克(Chen SY,2012)。2008年Mizutani的工作是为了评估两组以高脂肪餐(40g)为食的日本人(29人)中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减少的为数不多的在人类身上的研究之一,两组中的一组补充有刺芹侧耳;更不用说降血糖效果(DeSilva DD,2012;Chen J.,2009;Kim JI,2010)。以多糖(β-葡聚糖)的形式的不溶或可溶纤维,例如益生元和益生菌剂,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Synytsya A.,2009;CheungPCK,1998;Manzi P.,2000),也对免疫应答至关重要。β(1-3)葡聚糖的三级螺旋构象被认为对它们的免疫刺激活性重要(Maeda YY,1988),特别是针对肿瘤。例如,pleuran的衍生物(从侧耳属的多物种分离的β-葡聚糖)已表现出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特性(Karacsonyi S.,1994;Paulik S.,1996;Rop O.,2009)。菌核韧伞(Pleurotus tuber-regium)的高支链β葡聚糖和它们的硫衍生物在体内和体外表现出有效的抗肿瘤活性(Tao Y.,2006)。从蘑菇糙皮侧耳的菌丝体中分离的一些α-葡聚糖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Lavi I.,2006)。刺芹侧耳的氯仿提取物表现出对哺乳动物DNA拓扑异构酶的抑制作用;由于被纯化并鉴定为泛醌-9(Ubiquinone-9),它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U937而不抑制正常成纤维细胞(Bae JS,2009)。关于抗炎特性,刺芹侧耳的提取物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抑制脱粒和由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以及释放和合成IL-4,所述IL-4是能够诱导IgE合成和肥大细胞发育的细胞因子,并且是过敏反应中通过作用于由转录因子NFAT、NF-kB、AP1和受体FceRI介导的信号机制的活性信号蛋白(Nabeshima Y.,2005;Han EH,2011;JedinakA.,2011)。刺芹侧耳提取物已成功用于治疗DNCB诱导的动物模型上的实验性遗传过敏性皮炎:对接触过敏的抑制作用似乎是通过调节Th1/Th2应答并通过减少皮肤损伤中炎症浸润而发生(Choi JH,2013)。2001年,Wang等人描述了分子量11.5kDa的化合物,他们称之为Pleureryn,其具有蛋白酶活性、能够对蛋白质合成以及HIV-1病毒的逆转录酶发挥抑制作用。相同的作者分离出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分子量10kDa的肽(他们称之为Eryngin)和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的分子量10kDa的耐热核糖核酸酶(Wang H.,2001,2004)。刺芹侧耳可能在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从刺芹侧耳的担子果中提取的化合物提高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基因表达和骨保护素的分泌增加,并且骨吸收区减少(Kim SW,2006)。Ngai和Ng(2006)也从担子果中分离出单体的(monometric)、质量17kDa的名为Erygeolysin的溶血素,其表现出对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对芽孢杆菌物种的抗菌活性,而没有抗真菌作用(Ngai PHK,2006)。总之,刺芹侧耳的抗病毒潜力归因于抗体xb68Ab(FuM.,2003)。因此,刺芹侧耳的作用是强大而多样的:它作用于从糖尿病到高胆固醇血症,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和代谢,但是最有趣的并且可用根据本发明的药用蘑菇的方法来增强的是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刺激白血病细胞和结肠腺癌凋亡的活性。
药用蘑菇的生产方法特别适用于刺芹侧耳。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产品将被称为药用刺芹侧耳(Priurotus eryngii officinalis(缩写为off.))。特别注意的是基质,其与其他侧耳的基质有点不同,因为它是分开成熟并灭菌的,由稻草和废木料组成,并添加锯末,在合适的混合器中与碳酸钙混合,加入5-10%的棉籽粕以刺激菌丝体(Uppadhyay,1991)。pH应保持在4.5和6的值之间。瓶子应该是半满的,而不是习惯的2/3,并且在基质和改良剂(以基质干重的1-2‰的比率等份的Se、Ge、Cu、Zn并在低功率电磁场-10mT-20mT、每天10分钟的影响下)上播种菌丝体之后立刻发生;在前20天期间,温度保持在18℃,然后在接下来的15天内升高到23℃。培育期间,相对湿度在60%到70%之间,CO2浓度不超过3000ppm。最后,从每个瓶子中,把基质的上部(也就是最老的)机械地移除约1-2cm。为了保持复合基质(compound)表面适当的水分并有利于原基的形成,可以覆盖或倒置瓶子。在培育期间,菌丝体逐渐侵入基质,直到前者以通常是白色的霉的形式密集地渗入后者。
然后在35天的刺芹侧耳培育时间后(由于电磁场,药用刺芹侧耳的培育时间减少1/3),将瓶子转移到培育室中,在用土壤填充到通常瓶子的2/3处之后,它们在温度14℃-15℃、相对湿度80%-90%、CO2浓度低于2000ppm并且光照50-200lux的培育室中保持7-10天。当原基在基质表面上开始分化时,将瓶子放直,并将环境条件调整到以下值:16℃-18℃、相对湿度75%-90%、CO2低于1000ppm和光强度50-500lux,以及每天5分钟的高强度(100mT)的电磁场。大约10-13天后,准备收集子实体柄(由于电磁场,在药用刺芹侧耳中,该时间减少1/3),然后经受通过延长的脉冲光处理以获得2000IU/天的新鲜部分。生产以单一蘑菇采集为代表。生物学表现,即新鲜蘑菇和干燥基质之间的重量比率大于70%。将刺芹侧耳转化为药用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起始蘑菇中缺乏的维生素D2和硒含量来实现已经很出色的抗癌和抗氧化能力,尤其是为了预防。考虑到其所指示的其他疾病的慢性变性性质,以及作为可食用蘑菇特别令人愉悦和可消化性的性质,可以设想将药用刺芹侧耳的每日的新鲜部分推荐给所有群体,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慢性变性疾病的人,以及尤其是那些已经患病和那些由于再犯或遗传-家族原因而有患癌症风险的人。
药用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off.)
药用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off.)是担子菌,主要地生长在世界上,因其口感和质地而最受欢迎。研究表明,侧耳属的许多其他类型的蘑菇具有或多或少相同的作用,即使糙皮侧耳(P.o.)已显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类型的基质生长的能力以知道如何代谢,这使其成为通过药用蘑菇方法具有最大潜在有益变化的侧耳属的蘑菇。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糙皮侧耳含有(以干重计):蛋白质10%-30%、维生素C30mg-144mg/100g、烟酸109mg/100g、叶酸65mg/100g、高量的钾306mg/100g。特别地,糙皮侧耳的降胆固醇作用被开发,这归因于与洛伐他汀有类似行为的分子(Gunde-Cimerman等人,1993-1995)。与刺芹侧耳一样,糙皮侧耳具有刺激免疫系统的能力和显著的抗癌活性。据发现,由于蛋白质和多糖,糙皮侧耳可以抑制小鼠肿瘤的肉瘤180inductor的发育,并且可以作用于人类前列腺癌(Zhuang等人,1993;Zhang等人,1994;Gu and Sivam,2006)。尽管缺少对人类临床试验的参考,这些研究已经在实验室动物的肿瘤细胞系中进行。因此,药用糙皮侧耳对肿瘤的作用一般是作用在免疫系统上,特别是可以在前列腺癌上。
药用糙皮侧耳的培育方法比前面提到的刺芹侧耳要简单得多,有一些预防措施:培育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接近30℃的值,并在35天内降至25℃,由于蘑菇即使在低温下也能生长良好。在生产期间,基质必须具有约70%-75%的水分含量,空气湿度约为95%-98%,在14-16℃的子实体柄最佳温度。生产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或蘑菇采集(2-3),相隔10-20天,在60天内结束;在瓶子中的生产中,只有一次蘑菇采集,但由于电磁场,它更快。基质的基体(matrix)必须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C/N比率为500是不好的基质。上面提到的所有元素(细碎的稻草、锯末、麸皮等)都可以使用,但为了这种蘑菇,必须以特定方式添加物质,如硝酸铵(2%-3%)、豆粕(10%)、苜蓿粉(10%)、氮含量在0.8%至1.5%之间(完全由蛋粉提供)。为了获得适当的pH,5-10%的碳酸钙与该物质混合,其最佳生长pH在6-6.5之间。根据本发明,基质富集2-3%蛋粉,同时供应低功率的电磁场。在菌丝体播种2-3天后和培育开始,将盐插入瓶子中,由于吸收单一微量元素的特异性差,因此按照1-2‰干物质的比例施用矿物质改良剂,其中每种(硒、锗、铜、锌)的当量百分比为25%。生产过程遵循标准步骤(不包括像刺芹侧耳一样添加土壤),包括暴露于高功率电磁场和收获后暴露于脉冲光。
从蘑菇中含有的高百分比维生素C的条件开始,由于微量元素,转化为药用使得开发抗氧化剂和免疫刺激协同作用,如已经对刺芹侧耳所述的那样,拓宽了在许多变性疾病中的用途。进一步的结果是,由于良好的剂量,不需要补充维生素C(这使得它在对抗肿瘤中的植物-真菌复合物质量方面更加有效)。进一步,糙皮侧耳具有常见的可消化性和令人愉悦的特性,使其成为将被所有人在所有日子中大量食用的药用蘑菇。
药用香菇(Lentinus edodes off.)
香菇(Lentinus edodes)(Shiitake)是广泛用于治疗癌症患者医药的蘑菇。在具有生物应答调节活性(BRM)的化合物中,多糖香菇多糖(lentinan)是最著名和最常用的,甚至以药物形式。这种葡聚糖是真菌壁的成分之一,并且从子实体柄中(较高产量)或通过菌丝体提取。香菇多糖是高分子量多糖,由通过β-1,3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葡萄糖单体组成,并且每5个线性残基存在侧支链B 1,6(Aoki,1984)。香菇多糖在热水(90℃-95℃)中提取12小时,然后纯化。香菇多糖能够恢复或提高宿主免疫系统的能力,以应答淋巴因子和细胞因子刺激的淋巴细胞如B、T和NK的增殖、分化和成熟,以对抗病毒病原体或肿瘤(Chihara,1990)。香菇(L.edodes)的水提取物能够在体外和体内抵消肉瘤180细胞的增殖(Chihara等,1969,Wasser and Weiss等人,1999)。Suga等人(1984)已经证明香菇多糖预防肿瘤发生并抑制转移的形成的能力(Suga等人,1989)。施用香菇多糖也诱导宿主细胞释放活性化合物,如血管扩张因子(VDHF)、白细胞介素3(IL-3)及其他IL和细胞生长刺激因子(CSF)。这些分子可能与淋巴细胞和其他细胞相互作用以刺激炎症和免疫应答(Maeda等人,1984)。Mizuno等人在1995年表明其在体内与T、B和NK淋巴细胞结合。由香菇多糖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较少量的前列腺素、IL-10和IL-6,并且CD4T淋巴细胞增加IFN因子的产生并降低IL-4的产生。此外,巨噬细胞刺激氮氧化物(NO)的产生。由于不同淋巴因子水平的增加,口服施用香菇多糖在实验室小鼠体内诱导了强烈的抗肿瘤活性(Yap and Ng,2003)。其他研究表明,香菇多糖不仅与传统治疗(CHT)联合用于治疗肿瘤,还可保护染色体免受由化疗(Hasegawa等人,1989)或霉菌毒素(Ricordy等人,2004)引发的损伤。通过子实体柄已提取另一种多糖L-II(D-吡喃葡萄糖)和香菇多糖类似刺激免疫系统(Zheng等人,2005)。从在水中提取单一菌丝体获得的是称为LEM的多糖的混合物,其具有抗癌、免疫刺激和抗病毒活性(Wasser and Weiss,1999)。LEM的一种成分叫做EP-3,其具有类似于木质素(在蘑菇中鉴定出的单个分子的组)的结构,它能够在体外抑制包括HIV的许多病毒的复制(Jones,1995)。在菌丝体中已鉴定出抗氧化化合物,如形成亚硝胺的硫代脯氨酸(一种亚硝酸盐自由基的氨基酸钝化剂),如其他提取物在一些癌症发育中实现的抑制黄曲霉毒素和霉菌毒素(Fanelli等人,2000,Ricelli等人,2002,Reverberi等人,2005)。香菇含有大量的麦角固醇、维生素D2和氨基酸香菇嘌呤,通过将LDL转化成HDL来提高胆固醇代谢。建议在大众医学中每天食用一小杯在冷水中一晚的拧出提取物(10个新鲜的子实体柄或10克干燥的子实体柄于600cc水中)。鉴于由于香菇多糖已经具有强烈的免疫刺激作用,药用形式的药用香菇将具有对免疫系统甚至更加重的刺激作用。因此,如在日本已经开始做的,推荐其作为化疗的免疫佐剂的用途,和/或在肿瘤晚期和瘤形成参与免疫系统,如淋巴瘤和白血病。
和刺芹侧耳相比,香菇(Shiitake)组成的特征在于减少含量的干物质、平均值的蛋白质和低含量的作为干物质部分的其他元素。主要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和丝氨酸在蛋白质级分中。在平均组成中,干物质的百分比为7.66%、蛋白质21.73%、脂肪1.66%、纤维6.12%、灰分(ash)7.41%;几丁质含量低(5.84%),但仍高于糙皮侧耳(4.86%)和刺芹侧耳(4.77%)。以mg/kg干物质(DM)表示以下的高含量:铜(40.7)、铁(40.6)和锰(19.50),而钾、磷和铝的量减少。维生素A的含量(31.10μg/kg DM)等于蘑菇中的平均含量,而维生素B1、B2和B6的含量适中,就像所有生活在木材上的蘑菇一样。良好的是维生素C(94μg/kg DM)以及维生素D2和D3(分别为90.5和200.5μg/kg DM)的含量(Lelley and Vetter,2005)。
至于生产,还有一些需要强调的特殊之处:
1)基质的制备:使用混合有谷物加工残留物、玉米等的新鲜木头锯末。例如,Stamets在2000年提供了下列配方(阔叶锯末52%、刨花25%、米麸或麦麸20%、CaSO4 3%、湿度60%),但锯末必须在菇床发酵,同时在控制的温度定期润湿和混合几个月,以使质量统一,并去除对菌丝体有害的挥发性化合物(Oei,2003):然后,把其他化合物以控制的湿度和pH(4.5和6之间)添加到搅拌车中。在插入瓶子之前的最后阶段,必须将基质与蛋粉(2-3%)混合、压实并细碎,然后在121℃高压灭菌器的合适的篮子中灭菌2-3小时(Choi,2005)。
2)播种,持续2-4周:用主要繁殖在锯末上的菌丝体(基质湿重的2%-3%)进行播种,在完全无菌条件中,用特殊的枪在瓶子上部引入,且瓶颈处被打开。在此阶段,进行插入等份的改良剂土壤微量元素(基质干重的2-3‰)。
3)培育,分为四个阶段:
a)基质定殖(colonization):菌丝体侵入培育料,保持在25℃的平均温度,瓶内弱光照或黑暗且高湿度(90-95%)。
b)形成密丝组织,持续2-4周: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菌丝体生长,组织成像紧凑的白色织物。
c)形成小球,由二氧化碳和温度升高引起:菌丝体形成小团菌丝。
d)褐变,即膜进一步增厚以获得坚韧的粘稠度(consistency)和红棕色:CO2降低,原基形成。最后两个阶段持续2-4周。
4)原基和担子果的发育。原基的出现所必需的是环境条件的变化。温度必须低于20℃,适当减少通风来维持高的相对湿度(85-95%)。CO2必须少于1000ppm,并且必须使用500-2000lux(370-420nm)的光照。5-7天后,温度必须升高到20℃以上,湿度在60-80%之间。在7-14天的时期内,蘑菇首先在高度上生长,然后它们的伞盖颜色变深并延伸。这种生产在基质湿重的15%到35%变化(Oei,2003),瓶子中可以获得两次蘑菇采集。在中国,这种使用塑料瓶的技术从80年代就开始(Fan等人,2005)。该过程可以加快(用一半的时间),通过仔细选择各种香菇,并仔细调节湿度、通风和温度(有时15-20℃交替的值),使生产周期缩短到约3个月;当然,将使用自动化设备和空调培育环境。使用电磁场作为实践(低强度直到原基,然后使用高强度)可以进一步缩短生产周期。
香菇可以经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处理从而变成药用香菇(Lentinus edodesoff.)。由于在香菇中缺乏麦角硫因和矿物质改良剂,它更有活性。患者每个月会周期性地服用两周,然后用其他蘑菇代替以获得强烈的免疫刺激活性,这种活性不能继续超越生物体的生理能力。
药用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 off.)
正是由于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F.v.),日本对蘑菇特性的兴趣,导致了该国把蘑菇作为功能性食品来食用和使用的重大发展,特别是在预防和治疗癌症方面。事实上,在70年代左右的长野省,据证实,直接生产和食用这些蘑菇的农民与该国其余群体相反,具有较低的胃中癌症发病率。需要记住的是当时(70年代)日本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鉴于这个强力的流行病学证据,日本卫生当局开始刺激蘑菇的食用,并且连续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这种蘑菇中存在的一种叫做FVP的多糖具有证实的抗小鼠肉瘤180的效果(Jiang等人,1999),因此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人群中的胃癌发病率被报告给了其他工业化国家。由于从金针菇中分离出的多糖和蛋白质发现了进一步的免疫调节作用(She等人,1998,Wang Y.T.等人,2004;Liao等人,2006)。其他研究已鉴定,在这种蘑菇的菌丝体中存在不同蛋白质,能够抑制核糖体的功能,从而阻断蛋白质的合成(Ng and Wang,2004)、防止血管紧张素的活性(Kim等人,2002)、抑制实验室小鼠对食物的过敏反应(Heish等人,2003)。
在远东地区,这种蘑菇既作为鲜蘑菇又作为功能食品被广泛食用,在西方其特性不为人所知,并且由于肉质差的粘稠度和伞盖的润滑性而未被食用。由于营养物含量是可变的,并且受到生长基质的强烈影响,这使得金针菇成为对于添加到生长基质中的改良剂而言最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蘑菇之一;然而,在未处理的蘑菇中,粗蛋白质从17%到31%变化、脂肪从1.9%到5.8%、纤维3.7%、灰分7.4%。
金针菇的多糖是刺激免疫的成分,并且已被证明在癌症中有活性;在药用形式中的增强可以用于所有的实体瘤,特别是胃的实体瘤。
对于基质,优选使用粗锯末,因为它改善了基质的柔软度(80%),所述基质来自落叶木物种(橡木和山毛榉),随后通过在4-5周的过程中反复润湿和干燥来发酵。锯末中添加20%米麸和1-3%CaCO3。湿度在58-60%的范围调节,pH为5-6(Oei,2003)。
可以区分为以下阶段:
1)包装和灭菌。在将基质和蛋粉充分混合后(蛋粉的添加量始终在干重的2-3%范围内),将基质放置在颈部短而宽的1000cc聚丙烯瓶中。然后用盖子封闭瓶子,盖子上装有用于气体交换的过滤器,并在121℃的高压灭菌器中灭菌1-2小时。
2)接种和培育。当基质温度达到20℃时,使用已知的枪将锯末上生长的菌丝体接种到基质上,量在基质重量2-3%的范围内。一天之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矿物质改良剂以相同比例(25%×4)和相对于干重的2-3‰加入。以更高的百分比添加微量元素,以获得与多糖结合的用于肿瘤的更大免疫刺激效果。明显的,电磁场的作用正常开始。然后将瓶子放置在没有光线的环境中的架子上,并且温度为20-25℃。通常在20-30天后(使用电磁场更短),基质几乎全部被菌丝体塞满,就认为培育期结束。
3)生产。培育后,将瓶子放在生产环境中,其中可控制温度、通风和湿度。在这里打开瓶子,移除基质的上部(接种物存在的地方)以促进原基以紧密和均一的方式形成。在光不存在以及在高百分比的CO2(2000-4000ppm)中,温度降至10-12℃,湿度80-85%。在这些条件中,10-14天后,原基分化,温度降低3-5℃,持续5-7天,以保证适当的生长。茎部达到约2cm后,温度值升高5-8℃,CO2保持高百分比,湿度为60-75%,非常微弱的光的强度,仅为20-50lux。当子实体柄从瓶子边缘突出2-3厘米时,将一个套筒形圈套在瓶子上。这个圈有利于茎的延长、直立位置和CO2的积累。当子实体柄长度达到13-14cm时,生产就准备好被收集,然后用脉冲光照射。蘑菇采集通常是两次,每瓶一共为160-220g(Oei,2003)。由于金针菇是冬季蘑菇,甚至可以将参数(温度、湿度和CO2)调节到低温(10-16℃)、高湿度(90-95%)和减少的CO2(0.2-0.4%),使得第一次收获只要在5-8天之后。
鉴于在BRM和微量元素存在低的情况下金针菇中缺乏肉质的粘稠度,改良剂的矿物质部分(以更高的百分比添加,可与维生素D的发育一起)在药用金针菇中特别有活性,从而获得具有重要细节和特征的药用蘑菇。金针菇是容易消化的蘑菇,而药用形式将使生物应答调节剂(BRM)和微量元素容易吸收,因此金针菇是药用蘑菇中主要针对一些癌症患者的蘑菇,因为它可以每天服用。
Morchella tapered off.(Parsons)
羊肚菌(Morchella)是子囊菌,并且在第一阶段,另外需要形成菌核,其代表营养潜力萌发(vegetative potential germinating)的形式。由于是子囊菌,羊肚菌在内部发育,在营养物质积累的第一阶段(共生阶段)为了在由70-80%的植物锯末、20%的米或麦或燕麦麸、和用于调节pH到5.8-6.2的2%的CaCO3形成的传统基质上形成发芽的按钮(button)(菌核)。2-3%的蛋粉必须添加到基质中。子囊菌立即播种在该基质上;18-21天后,将菌核移出、洗涤并插入带有泥炭薄层和在基质上存在的以通常比例(25%×4)和基质干重2-3‰的比率的矿物质改良剂(各50%)的瓶子中。同时,用电磁场的处理开始。在12-36小时内,菌丝体(腐生阶段)会扩散到瓶子中。在这时,蘑菇以菌核为代价的发育将发生,并且将在光源更佳强烈的高度和湿度和温度适宜条件中生长,在20-30天内完成子实体柄(使用电磁场时间减半)。由于羊肚菌是子囊菌,用脉冲光灯的步骤可能不会产生就维生素D2而言期望的结果。它代表不容易培育但美味的蘑菇,具有以下营养物含量:20%蛋白质、4.8%脂肪、8.7%纤维素,64.4%碳水化合物。
液体培育的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菌丝体的醇提取物已经表现出抗炎、抗肿瘤和免疫刺激活性(Nitha等人,2006)。特别地,蘑菇似乎具有降低过量的尿酸的能力(抗痛风)。药用形式可实现上述活性,特别是抗炎活性;这就是为什么以更大百分比添加蛋粉的原因。
由于羊肚菌是缺乏微量元素和麦角固醇的蘑菇,除了已经高的抗炎和排尿酸(uricosuric)特性,该过程也可能实现抗癌特性。羊肚菌被认为是一种极好的美味和容易消化的食用蘑菇,并且在药用形式中会继续保持这些特征。
药用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off.(L.:Fr.)Schroeter)
药用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 off.(Mont.)Sacc.)
木耳(Auricularia)的培育起源于公元前500-600年的东方,在过去和当今,人们欣赏它的烹调和治疗的用途。它的营养物含量包括:8-10%蛋白质、0.8-1.2%脂肪、4-7%灰分、84-87%碳水化合物、9-14%纤维素。应注意它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两种类型的蘑菇在培育和特性方面基本相似。
基质通常由棉籽、谷物、麸皮或落叶木原木制成;一般地,优选山毛榉科的种类。
基质可以堆肥几天或混合后直接使用。
在这两种情况下,它们都放在耐热聚丙烯瓶中,并在121℃下灭菌60分钟。
堆肥的基质的组成如下:锯末(78%)、麸皮(20%)、CaCO3(1%)、蔗糖(1%)。将全部混合、润湿并排列形成大堆,用塑料片覆盖并间隔两天搅拌两次。
堆肥的基质的组成如下:棉籽碎片(93%)、麦麸(5%)、蔗糖(1%)、CaCO3(1%)。
在两种蘑菇中加入蛋粉(干重的2-3%);还加入水以获得60%的水分含量,然后将基质放入耐热容器内。
基质冷却后,接种菌丝体并在25℃±2℃的温度培育约28-30天:在这种情况下,以百分比1-2‰插入等份(25%×4)的矿物质改良剂。不久之后,使用先低后高强度电磁场。由于在培育过程中暴露在大于500lux的光中,可以早形成原基。
木耳(Auricularia)是一种适合于转化为药用的蘑菇,除了就维生素D形成而言依旧很差。它具有抗凝血特性,并且多糖级分对糖尿病小鼠具有降糖作用(Yuan,1998)。鉴于多糖含量高,许多在肉瘤180(Kio,1991)和埃利希癌(Ehrlich carcinoma)(Ying,1987)中证实的抗癌特性似乎归因于它们。对于产生的低量的维生素D,随着矿物质改良剂和蛋粉百分比的增加,不可避免的通过免疫刺激实现抗肿瘤特性。而且,由此产生的药用形式保留了一直以来食用中令人愉快的特征和指征。
药用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off.)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是一种优秀的可食用蘑菇,可以食用新鲜或干燥(经浸泡)的每天两次,每次15g(Hobbs,2000)。银耳除了含有许多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富含铜,因为它具有从生长基质中积累铜的能力。干燥的营养物含量为4.6%蛋白质、0.2%脂肪、1.4%纤维、0.4%灰分。在传统中医中,可能出于这个原因将它用于痔疮和各种类型的出血;在欧洲用于脓肿、腹痛、心脏问题和免疫系统缺陷。由于银耳也富含腺苷,可用于血管血栓形成,并且一般用于心血管疾病,也用于降脂、抗凝血和血小板抗聚集作用。引用实验室小鼠的抗糖尿病作用(Yuan等人,1998;Takeujchi等人,2004)。抗肿瘤能力(Misaki等人,1981;Ukai等人,1983)是由于刺激白细胞以及通过活化肝脏和脑中的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u-Zn)对自由基的强烈拮抗抗氧化作用。考虑到作为改良剂而添加的铜(Cu)和锌(Zn)的起始浓度,它们因此适用于治疗这些肿瘤;然后将基于铜的矿物质添加到基质中,维持SOD的高水平活化,添加抗氧化能力和刺激免疫系统对抗肿瘤。
在自然界中,银耳作为腐生生物生长在许多阔叶物种木头上,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它没有广泛培育,但是它在烹调和医疗目的的用途正在进入人们的视野。
银耳也可以在天然原木上培育,但在合成土壤上培育非常广泛,用混合培育物接种,其中还有子囊菌阿切尔碳团(Hypoxylon archeri)(在自然界中通常与腐朽的木头相关)。该复合基质由植物锯末(78%)、米麸(20%)和CaCO3(2%)组成,pH 5.8至6.2,并添加蛋粉(干重的2-3%)。
阿切尔碳团提高了银耳从基质中同化营养物的能力,因此它对产量也有积极影响。将补充的基质放入顶部盖子打开但覆盖有透气的织物的瓶中。将基质灭菌、冷却并用混合培育物和矿物质改良剂一起接种,其中矿物质改良剂的百分比为瓶子干重的2-3‰,微量元素的比率偏好锌和铜,为矿物改良剂总量的70%。如有必要,也通过打开下部透气盖子来确保瓶子的通风。以根据本方法的剂量开始暴露于电磁场。
在最佳温度为25-28℃和高湿度(85-95%)营养生长约30天后,基质暴露于有利于原基发育的条件。这些条件是通过降低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增加暴露于空气和光(温度20-25℃,湿度80-85%)而创造的。接种35-40天后收获蘑菇,这时它们的直径为10-15cm。使用电磁场,时间将缩短大约1/3。鉴于蘑菇的种类(子囊菌),脉冲光对维生素D2的增加并不是很明显。
在未处理的蘑菇中,新鲜的子实体柄具有非常高的水含量(92-94%),维生素的含量低,矿物质元素也低(Chang and Hayes,1978)。这些情况在药用蘑菇中完全颠倒,其中尽管水含量仍然高,但是蘑菇富集改良剂微量元素,特别是锌和铜离子以对免疫系统起作用。
该蘑菇的药用性质归因于其高含量的多糖,特别是叫做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聚糖(glucuronoxylomannan)的杂酸性多糖。这种多糖发挥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临床研究表明,在化疗和放疗期间,蘑菇在白血球减少症的管理中是有效的(Smith,Rowan andSullivan,2002)。特别地,刺激白细胞介素的产生(Ukai等人,1972,Misaki and Kakatura,1995)。已知银耳对皮肤的营养作用,因此,多年以来银耳在远东地区用于医学美容,这是由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对抗辐射以及刺激造血,两者也用于化疗和放疗的损伤(Stamets,2000)。药用转化刺激了已经强大的免疫作用,所述免疫作用通过麦角硫因+微量元素复合物(锌+铜)由白细胞和白细胞介素介导。
药用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 off.)
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因为口感是最受欢迎的蘑菇,也是世界上培育最多的蘑菇。它通常被称为pioppino,是一种腐生物种。它有大量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和微量元素。
非常容易的培育技术基本上类似于前面提到的侧耳的培育技术,将聚丙烯瓶中的基质在121℃的高压灭菌器中灭菌2小时。
基质是刺芹侧耳(Pleurotus)的基质,由70-80%的小麦秸秆、10%的麦麸、掺入2%的CaCO3、2%的硝酸铵和8-10%的苜蓿粉(lucerne meal)或其他组成;将蛋粉以2-3%干重的比例率加入混合物。
灭菌后,使用在谷物颖果上生长的菌丝体在瓶子内栽植,第二天,根据改良剂微量元素25%×4的平衡比率,将矿物质改良剂以1-2‰的比例添加。然后根据本方法,使基质经过电磁场,并且允许在黑暗、25℃的温度的空调环境中培育3周。确保70%的湿度百分比是重要的。
在第四周的开始,温度达到13-18℃,空气湿度为90-95%,以便出菇,在此期间,CO2含量必须低于1500ppm,并且必须施加12小时/天的500-1000lux强度的光照周期。自接种后约30-35天后,原基出现,几天后准备好收获。使用电磁场的每个周期的时间最多缩短50%。鉴于已有很好的维生素D2的基础,通过脉冲光的富集过程将获得每天2000IU的新鲜部分的期望结果。
直到几年前,柱状田头菇还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很少药用特性的蘑菇,但最近的研究已经鉴定出其中存在凝集素。凝集素是一类能够结合糖蛋白的羧基结构域的蛋白质,其在免疫应答中起作用,而且还用于识别血型和清除循环中的毒性糖蛋白;柱状田头菇具有抗癌和已经证实的抵抗植物病毒的抗病毒特性,称作AAL(Zhao等人,2003,Yang等人,2005)。抗肿瘤的作用似乎是由于刺激宿主免疫系统,特别是刺激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β(Wang等人,2004,Yang等人,2005)。在药用蘑菇中获得的富集产生提高抗增殖维生素D引起的免疫应答的对抗所有肿瘤的影响,它保持了肉质的良好的消化性和口感,这使得它成为所有患者都能够连续服用的药用蘑菇之一。
药用小孢鳞伞(Pholiota nameko off.)
药用小孢鳞伞(Pholiota nameko off.)是一种属于Strophariacee科的品质优秀的蘑菇,它在远东地区备受赞赏,但可能是因为它的粘性,在西方并不被熟知,人们对它没有兴趣。它可以新鲜或罐装保存食用。
它是组成非常有趣的蘑菇。事实上,干物质具有20.8%蛋白质、4.2%脂肪、66.7%碳水化合物、8.3%灰分和6.3%纤维。以mg/100g干物质表示的维生素含量是显著的,以硫胺素(18.8)、核黄素(14.6)和烟酸(72.9)为代表。主要矿物质元素是钙、钾和铁(Stamets2000)。所述的大量和丰富的成分主要是硫氨基酸,这使其成为蘑菇中添加可能具有最出人意料和最迷人效果的蘑菇之一,尤其是麦角硫因。
培育技术类似于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使用最广泛的基质之一,是由合适植物的锯末和刨花(分别为52%和25%)、麦麸或大米(20%)和硫酸钙(3%)形成的,湿度为70%,混合并添加到蛋粉中,与以前的蘑菇相比有显著的变化。实际上蛋粉是干重的4-5%。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将小孢鳞伞转化为具有最出色药用能力的蘑菇,特别是由于麦角硫因的解毒、抗炎和抗氧化能力,这增强了起始蘑菇的抗感染特性。根据本发明,在瓶子中包装并对基质进行灭菌后,用在小麦颖果上培养的菌丝体进行播种,并在接种后一天以2-3‰的比率接种矿物质改良剂,各成分比率相同(25%×4)。然后在暴露于根据本方法的电磁场后,在25-28℃的温度的黑暗中培育约2-3周。生产通过打开瓶子、保持高的相对湿度(98%)、针对秋季品种将温度降低至10-15℃、夏季品种18-22℃、并提供300-1000lux的光强度来获得(Demas,1989)。大约一个星期后,原基出现,几天后准备收获;使用电磁场,时间相对缩短。第二次蘑菇采集可在移除底部塞子并使用第二个水龙头进行灌溉之后,通过刮颈部,可能插入半多孔膜并翻转瓶子发生。这样做,生产将等于复合基质重量的30%。
一些作者(Bianco Colletto,1981)报道了小孢鳞伞的抗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其他细菌的抗生素效果。Stamets在2000年表明,一些中国作者获得了对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细菌的抗生素作用和对抗小鼠肉瘤180的抗肿瘤活性的结果。如上所述,随着向药用蘑菇转化,麦角硫因实现了抗炎、抗氧化和解毒能力,并有对抗由于环境或职业性化学物暴露的肿瘤、或与肝脏变性相关的中毒、以及膀胱的一些肿瘤、肝和鼻咽部肿瘤的可能迹象。
玉蕈(Hypsizygus tessulatus off.(Bull.)Singer)
榆生玉蕈(Hypsizygus ulmarius off.(Bull.)Redhead)
它们是组知名的蘑菇,在远东地区受到喜爱,特别是培育在日本,与侧耳属的生长特征非常相似。它们属于Tricholomatacee科。它们具有相似的特征和生长,并且以新鲜、干燥或粉末状形式被食用。没有关于组成的特定信息。
在日本已经发生在聚丙烯瓶中培育。基质与其他木生蘑菇具有共同特征:52%锯末、25%碎屑(chip)、20%麦麸、3%CaCO3。将混合物润湿至63/65%并与2-3%蛋粉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瓶子被机械填充。基质被压缩,并且在播种菌丝体的瓶子的底部打一个孔。第二天在同一个孔里,但是在更高的位置,以1-2‰的比例添加矿物质改良剂,四种微量元素的比率相等;和往常一样,立即将基质暴露于电磁场中。玉蕈的培育在黑暗的房间里进行,在20-25℃的温度中进行大约30-45天。最后,打开瓶子,并通过刮擦基质表面、在高的相对湿度(98-100%)中将温度降低至10-15℃、CO2含量小于0.1%、500-1000lux光照持续约7-12天,来促成原基的形成。最后,温度升高到13-18℃,相对湿度略有下降,但CO2含量升高到0.2-0.4%。与金针菇一样,为了有利于长茎的发育,将一个7-8cm的圈加于瓶颈。在两次蘑菇采集中获得生产,约等于基质的1/4(Stamets,2000),并且可以通过电磁场加速。在玉蕈的培育中,如果圈被消除会促进菌盖的生长。这种生长通常与茎的长度成反比,其结果是越来越短、矮胖、肉质茎和更大的菌盖。以这种方式,榆生玉蕈的感官特征更好,健康特征基本保持不变。
这个种类与侧耳属有关,并且一些药用特性是相同的(参见糙皮侧耳)。Staments(2000)报道了日本关于这些蘑菇的强抗肿瘤特性的研究。一些研究报道玉蕈属(Hypsizygus)和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之间的杂交技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Okamura等人,2000)。
关于药用蘑菇的抗癌治疗策略,可以参考已经叙述过的糙皮侧耳。特别是实现产生良好数量的麦角硫因的抗氧化、抗炎和解毒能力的目标。
药用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 off.“Maitake")
关于其对肿瘤的药用特性,它是最重要的可食用和研究最多的蘑菇。因其感官特性,它是一种重要的和受全世界认可的蘑菇,甚至在重要的抗癌特性之前。伴随着世界各地的对其抗癌能力的检索结果和所得的受欢迎的益处,发展于70年代后期的日本的培育技术使这种蘑菇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上迅速成功,既作为食品也作为功能食品。
药用灰树花具有独特的组成特征,例如水分含量(80%)低于大多数蘑菇中常见的含量(90%)。蛋白质含量非常高,约占干物质的27%,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接近50%。维生素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比是1.5mg维生素B1、1.6mg维生素B2、54mg烟酸、63mg维生素C和410IU维生素D(其达到根据WHO推荐的每日服用剂量)。矿物质和金属含量分别是镁67mg%、铁0.5mg%、钙11mg%和磷425mg%(Stamets and Chilton,1983)。
采用的培育技术是将聚丙烯瓶中的基质灭菌。所用基质的配方和木生蘑菇所示的相同:锯末52%、刨花25%、麦麸20%、碳酸钙或硫酸钙3%。湿度增加到60-65%,pH到5.5-6.5。对此,将蛋粉以混合物干重2-3%的比率添加。为了保持混合物的柔软和通风,需要加入粗元素(gross element)例如碎屑。基质经过高压灭菌后,在瓶子中使用生长在小麦或小米种子上的菌丝体播种。第二天,将矿物质改良剂(干重的2-3‰,以相同比例)离菌丝体相对较远插入瓶中。以平常的方式之后立即施加电磁场。培育和原基出现发生在密闭的容器中,在黑暗或光线昏暗的房间里,温度为20-25℃,瓶内存在有高CO2百分比(20000-40000ppm)。大约30-40天后,菌丝体已经定殖在基质上,黄色渗出物和菌丝体增厚出现在表面上,并且再过10-12天之后,原基以直径2.5-6cm的小灰块的形式出现。容器继续保持关闭2-3天,然后打开瓶子的顶部,并且温度降低到16-18℃,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之间,光照的值至200-500lux,CO2含量不超过0.1%。经过18-25天,可以子实体柄准备收获(使用电磁场可以缩短时间)。产量等于复合基质重量的1/4。鉴于未经处理的蘑菇已经有良好的量,用脉冲光处理可以立即提供预期结果(每天每份新鲜的2000IU)。
灰树花是其药用特征研究最多的蘑菇之一。它产生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免疫刺激、肝保护、抗糖尿病、抗高血压作用的物质(Wasser and Weiss,1999;Hobbs,2000;Maywell,2001)。灰树花提取物也具有证实的对一些自由基的直接抗氧化作用(Mau,2004),其抗氧化能力似乎与菌丝体的酚含量有关。然而,研究最多的化合物是β葡聚糖(β1-3和β葡聚糖1-6),其在菌丝体和子实体中都丰富(Hobbs,2000;Reshetnikof等人,2001)。明确的表明培育条件和生长基质可以大大影响多糖的量和组成(Ohno等人,1985,1986,Mizuno and Zhuang,1995)。通常,使用子实体的提取物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与菌丝体相比,存在更大量的β-葡聚糖(Minato等人,2001,Reshetnikof等人,2001)。根据本发明的基质的修饰,旨在增加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D(ergothionenine)和蛋白质的含量,可影响β-葡聚糖产物的含量和质量,作为Maitake D和MD的级分达到β葡聚糖的巨大作用,其存在于对抗癌症的纯化和活性提取物,从每天把药物蘑菇作为食品服用开始。在其他事项中,灰树花是目前市场上最易消化,较少过敏反应的蘑菇之一。它可以新鲜、干燥或保存在油中服用。
迄今为止,已经表征了灰树花的子实体提取物的29种不同级分,其中28种已证明具有BRM活性(Mizuno等人,1986,Zhuang等人,1994)。分离的β葡聚糖呈现多糖链的组成和结构的差异;一些是糖蛋白,另一些则缺乏蛋白质成分,但无论好坏,它们都受到使用的提取条件和技术程序的影响。出于这个原因,将灰树花全部当做食物食用是摄入这种BRM的最佳方式。然而,人们不能不提到级分D(主链具有β键1-3和β支链1-6),其在体外已经显示出抗小鼠肉瘤180和抗前列腺癌的抗肿瘤作用(Mizuno等人,1986;Kurashige等人,1997;Konno等人,2002),除了对NK淋巴细胞的早期刺激作用和由于负责消除肿瘤细胞的巨噬细胞释放因子IL-12(Kodama等人,2002,2004)的更长期的抑制,其对前列腺肿瘤细胞有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最近,已分离出D的另一更加纯化的级分,即注射入动物的MD级分;它产生大于级分D的抗肿瘤效果(Maywell,2001)。在日本,当160名患有肺癌、乳腺癌和肝癌的晚期(III-IV)的人接受了治疗,口服摄入MD级分在肿瘤消退中达到了良好的结果(Kodama等人,2002);在50%至80%的乳腺癌和肺癌病例中,已经出现了肿瘤显著消退和/或症状改善的情况,而其他研究表明,几乎80%的病例的一般情况有所改善;之后,化疗(CHT)的效果就不那么严重,并且疼痛症状改善的百分比(83%)相同。也研究了灰树花在预防肿瘤转移的用途。将肝癌MM-164细胞注射到三组小鼠中:第一组喂以含有20%灰树花粉末的食物,第二组以1mg/kg喂级分D,第三组为对照组,喂以正常食物。30天后,评定肝转移的数量;在91.3%的病例中,肝转移被级分D抑制,在81.3%的病例中被粉末抑制。应该注意的是具有更少级分D物质的粉末的优秀结果,其导致推测出食物中每天使用蘑菇可降低80-90%的转移风险。已有报道表明,grifolano MT-2(有支链1-6的1-3β葡聚糖)的多糖-糖蛋白提取物(与蛋白质结合的杂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刺激的作用,其活化NK和T淋巴细胞,并促进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和超氧化物阴离子(Adachi等人,1987;Zhuang等人,1993)。已经在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的细胞系中研究了另一变体,D-Grifolan(Fullerton等人,2000)。使用500mg/ml剂量的D-Gryphon,在24小时内,获得肿瘤细胞几乎完全死亡(超过95%)。在保持相同的效果下,与维生素C(200mg/ml)的联用会大幅降低D-Grifon(30-60mg/ml)。由于它通过诱导癌细胞的细胞凋亡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而协同作用,所以已建议摄入维生素C与蘑菇一起有作用。
这种促凋亡作用适用于肿瘤学领域的所有蘑菇,特别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药用蘑菇,它将β-葡聚糖的免疫刺激作用和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连接起来。所述作用也通过抑制乙二醛酶I(一种对细胞有重要解毒作用的酶)介导。阻断这种酶导致甲基乙二醛的积累,其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特别是对肿瘤细胞,所述肿瘤细胞通常使用无氧糖酵解的方式以产生能量。最终的效果是之后阻止细胞代谢和肿瘤细胞死亡,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看,其与正常的细胞相比更脆弱,实际上不受这个代谢阻断的影响。维生素C的剂量与Linus Pauling指出的剂量有绝对的可比性,出于这种原因,维生素C的剂量完全包含在制作药用蘑菇的方法中。建议每天从天然来源(玫瑰果等)补充维生素C,推荐摄入量根据肿瘤疾病的程度从300mg到3g不等。
另一种化合物GFL(N-乙酰半乳糖胺-凝集素)具有对HeLa细胞(用于体外研究的人子宫颈细胞的肿瘤系)的细胞毒性,可能是由于凝集素和肿瘤细胞受体的羧基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Kawagishi,1995)。
在美国,1998年,FDA批准了关于D级分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潜力的第二阶段研究。这些研究表明,抗肿瘤效应是由于不同类型的作用:保护健康细胞、减缓或抑制肿瘤生长以及抑制转移形成的作用(Maywell,2001)。
如前所述,可以想象,药用灰树花的改良剂的效果导致的抗癌作用类似于D和MD级分提取物的抗癌作用,是通过刺激大多数常见癌症(例如结直肠癌、肺癌、肝癌和乳腺癌)的凋亡,特别是那些衍生自腺体的激素依赖性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颈腺癌。
Agaricus brasiliensis off.
药用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 off.)
直到2001年,有两种蘑菇:一种是A.blazei Murrill,为纪念W.A.Murrill在1945年的佛罗里达州发现,另一种是blazei(Heinemann)。然后在2005年,在巴西圣保罗州发现了另一类似的物种,但分类学家认为它是一个不同的物种A.brasiliensis。可能很多关于药用特性的研究都涉及到这两个物种,已经无关地从不同地区培育出菌株。指出名为AbM(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的是最有名的药用蘑菇之一,研究并应用于癌症患者,出于这个原因它列入了那些药用蘑菇中。
A.brasiliensis具有高的蛋白质含量,为干物质的37-48%,是所有培育蘑菇中最高的,40%碳水化合物、3%脂肪、约7%矿物质(其中2.5%钾、1%磷、0.1%镁)。它具有良好的维生素B和D族的含量,还有几种基本元素,包括铁、锰、锌和铜(Amazonas,2005)。它是商业化的新鲜的、全部干燥或粉末状和作为提取物。
这种蘑菇,类似于它属于的champignon科,需要已被其他微生物部分降解的生长基质。由于这个原因,基质的组成必须经过发酵和巴氏灭菌处理。简单基质(Stamets,2000)是产生不超过一周的牛的粪便。然而,建议使用以下基质:甘蔗培育的残余物(45%)或各种干草(44%)、大豆麸皮(25%)、尿素(1%)、硫酸铵(1%)、磷酸盐(0.5%)、石膏(3%)和碳酸钙(3%)。必须以可变的百分比(干重的3%至5%)将蛋粉添加到基质中。初始阶段类似于A.bisporus的发酵。基质的最佳氮含量必须高,混合物的水分达到75%的水平,pH为碱性(9-9.5),C/N比率为30/1,干物质中的氮含量约2%。在第一发酵阶段中,当存在正确的湿度、温度和氧气条件时,由于利用温度升高的物质的碳水化合物嗜温微生物和选择在45℃以上的温度以最佳方式增加的嗜热微生物群体而开始化合物的分解和转化过程最佳;但复合基质内部的温度也可以达到75-80℃。因此,必须在三天的间歇内完全重新安排三次。然后9天之后发酵结束,之后基质必须在60-66℃下巴氏灭菌一天,然后在49-52℃下适应两天。当温度降到35℃以下时,将基质置于开放且通风的瓶子中并播种,将瓶子小心地填充3/4的基质。温度保持在25-30℃,湿度为80-85%,保证轻微的空气交换和暴露在电磁场中。在这些条件中,定殖发生在15-20天。当菌丝体几乎挤满整个基质时,有必要在瓶中加入一层3-5cm厚由泥炭形成的土壤,清洁后用10%的石膏改良,以及相同比例的基质的2-3‰的微量元素。为了开始用分化原基出菇,有必要将温度降低到25℃以下,通过通风将CO2降低至400-800ppm,以将相对湿度保持在约85-90%,并且低光照(100-200lux)。大约20-25天后,为了促进子实体柄的发育,将温度升高到24-27℃,施加加强的电磁场并且在4-8天后完成第一次收获。有可能有两次或三次蘑菇采集。颠倒瓶子有利于发育。通常生产可以获得等于基质重量的10%,由于电磁场时间减少。
鉴于在大量文献中关于这种蘑菇的药用特性通常是抗癌、免疫刺激、抗细菌、肝保护特性、保护DNA免于氧化和抗氧化特性(Ker等人,2005;Zhong等人,2005;Benardshaw等人,2005,2006:Bellini等人,2006;Grinde等人,2006;Jin等人,2006)。这些特性主要由于具有β1-6支链的β1-3葡聚糖,其中葡聚糖的量高于所有其他药用蘑菇的量,因为这个数量可以达到蘑菇全部多糖的14%(Stamets,2000)。姬松茸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是由于参与刺激患者的免疫应答的间接作用和抑制血管生成来阻碍肿瘤转移(Kimura等人,2004;Kobayashi等人,2005;Zhang等人,2006)。此外,提取物会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但不会引起健康细胞的凋亡(Jin等人,2006)。姬松茸提取物诱导NK细胞(o淋巴细胞)的活性并刺激干扰素γ的产生,以这种方式引起更有效地从身体消除肿瘤细胞(Benardshaw等人,2005,Zhong等人,2006)。在姬松茸提取物存在下,宿主细胞的应答由Toll样受体类型的细胞受体介导(Kassai等人,2004)。从菌丝体、子实体和孢子分离的许多细胞毒性和制癌多糖,包含在AbM中,并且有不同的名称(AB-P、ATOM、AB-FP)。除此之外,它们具有促进p38MAPK蛋白(膜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的作用,来抑制卵巢癌的HRA细胞系,并诱导凋亡过程,例如随着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胱天蛋白酶9的活化,将促凋亡蛋白Bax从细胞溶质转运至线粒体。许多这些生化机制参与抗原呈递细胞(APC)、NK细胞和生产γ干扰素(细胞毒性和抗增殖性)以及特异性白细胞介素(如IL-12,负责细胞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AbM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特质,不仅是由于多糖,还由于脂质和氨基酸(蛋白质)。实际上,AbM含有3.6%的脂质,其中73.2%是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磷脂(Wasser and Weiss,1999),并且具有高含量的酪氨酸酶,即催化氨基酸酪氨酸转化为多巴胺的酶,使身体产生大量的泛醌或辅酶Q。这是线粒体水平上的电子传递的重要分子,用于消耗氧气和产生能量。在AbM中,研究了麦角固醇的抗血管生成活性,该活性通过皮肤接触和腹腔内注射以及以增加的剂量抑制由小鼠的Lewis肺癌细胞(LLC)诱导的新血管形成:在剂量依赖性模式下,麦角固醇突出了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Takaku等人,2001)。AbM的多糖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使得系统性抗肿瘤细胞毒性作用与脂质的作用有很好的结合,其在细胞水平上发挥直接和特异性的抗肿瘤活性,并且与泛醌的作用一起,增加细胞反应性,使组织充氧,刺激毒素纯化。根据科学文献,证实抗肿瘤尤其针对实体肿瘤、与腹水(卵巢和肝腹水)相关的癌症,和化学致癌物诱导的癌症。已有患有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特别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成功的报道。
清楚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药用富集和已经存在于蘑菇中的一些物质,如氨基酸和脂质(麦角固醇),只可通过蘑菇中主要存在的β-葡聚糖来增强协同作用,其结果是它已经是食物形式的功能食品。
为了完整起见,应该记住,在菌丝体中有致癌化合物,伞菌氨酸,即肼存在,并且以更集中的形式存在他的近亲A.bisporus中。必须强调的是,伞菌氨酸存在于菌丝体中;然而,由于这种蘑菇的众所周知的抗致癌作用,子实体中的生化复合物有效地抵消了这个负面问题。但是这一事实,再加上日本医生提供的肝毒性效应的报告(Mukai等人,2006),出于预防性原则,在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之前,可导致周期性假设,特别是在患有疾病性肝的患者中,正如Shiitake所见。
其他蘑菇
其他具有药物特性的可用于癌症疾病的蘑菇,通常不可食用,例如白桦茸(Inonotus obliquus)、Fomes fomentarius、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Androdiacamphorata等。目前关于这些蘑菇,还没有足够的信息关于培育技术、所使用的菌株、以及根据本发明将蘑菇转化为药用蘑菇中改良剂的可能性和有用性。基于科学证据,在等待将它们和其他蘑菇一起列入药用蘑菇名单的同时,有必要插入三种不可食用的蘑菇,这些蘑菇是用于肿瘤疾病的药用蘑菇的基石:灵芝(Ganoderma lucidum)、云芝(Coriolusversicolor)、桑黄菌(Phellinus linteus)。
由于它们缺乏适口性,并且按照各国的规定被认为是不可食用的蘑菇,所以这些蘑菇只能以干/新鲜蘑菇的形式,在浸泡或汤中服用,确保在食用膳食前将它们从汤中除去。
药用灵芝(Ganoderma lucidum off.)
Reishi是灵芝(Ganoderma lucidum)的日文名称,在被定义为“中国的”蘑菇之中,因为它的药物优点,或许是典型的世界上最知名和食用最多的蘑菇。事实上,尽管它的硬皮粘稠度,因此不可食用,但它是食用最多的蘑菇(并且不仅在浸泡中);因为它的每日摄入确保“长寿和健康”,所以它被称为3000年的蘑菇或中国皇帝的蘑菇。
灵芝含有:矿物质盐(铁、锌、铜、锰、钾、镁、钙,但尤其有锗)、维生素B(叶酸)、十七种氨基酸(包括必需氨基酸)、多糖、固醇、具有抗组胺活性的物质(腺苷、三萜烯、赤芝酸、灵芝酸等)。
最近才开始进行自动化技术用于培育这种蘑菇,尽管通常不是工业规模的。基质成分是植物锯末和刨花(88%)、麦麸(10%)、蔗糖(1%)和碳酸钙(1%)(Chiu等人,2000)。彻底混合并添加1-2%蛋粉后,将基质在堆中发酵,每天翻转数次,持续4-7天,之后根据本发明,将它包装在瓶子里,然后在121℃的高压灭菌器中灭菌约2小时。在灭菌空气流中打开瓶子,并用在小麦上培养的菌丝体播种,以干燥基质的3‰的浓度加入矿物质改良剂,其中一半矿物质改良剂是锗盐,然后置于黑暗中以平均温度25℃培育30天。像往常一样施加电磁场周期。环境湿度必须高(85-95%);先将温度降低(18-24℃),然后最后两周增加到25-28℃度以出菇;需要每天12小时750-1,500lux的光照。第一次收获后,通过翻转瓶子并打开底部瓶盖,可以获得另一次生产,对于含有700g基质的瓶子,总共约90g的子实体柄。电磁场将过程缩短约1/3,并允许锗饱和。
因为药物特性,灵芝是被主流科学研究的最多蘑菇之一,已有一千多种出版物。分离出具有免疫刺激特性的多糖的复合物组:其中有β-葡聚糖、异β-葡聚糖和几丁质-木-葡聚糖;实验动物的研究表明这种蘑菇的多糖具有抗肿瘤和抗转移作用(Silva,2004;Lu等人,2004;Fan,2005;Wang等人,1997)。在人类肿瘤的一些细胞系中,这些化合物的作用似乎与刺激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有关,随之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如IL-1和IL-6。一些糖蛋白刺激负责淋巴细胞成熟的脾细胞的产生和细胞因子的产生(Hsu等人,2004)。在文献中也报道了灵芝提取物的抗氧化特性(Jones and Jenardhanan,2000),其强调了在一些生物系统中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并强调免受乙醇诱导的急性心脏毒性的保护(Wong等人,2004;Sun等人,2004)。这种强大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大量的研究验证表明免受支气管炎和疱疹的保护作用、促凋亡和抗炎作用,以及一些肝保护、免疫调节和抗糖尿病作用(Gao等人,2003;Hsu等人,2004;Liu等人,2004;Hong等人,2004;Fan等人,2005;Kim等人,2005;Myojin等人,2005;Li等人,2005),这是由于存在一定量的锗,它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强大的抗氧化剂;根据本发明,锗由改良剂集中。
除此之外,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的锗的存在,是仅有的两种肿瘤病理的原因:鼻咽癌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其中建立起了氧化应激的作用,并与灵芝相关。本质上,药用灵芝是大浓度的有机锗;因此,与标准相比,应通过将无机锗的剂量增加至50%来修饰改良剂。由于锗的抗氧化活性,水溶性非金属与麦角硫因的持久抗氧化活性相联系。因此,锗以推荐摄入的形式更有活性和强大,热水中的药草茶最适合于微量元素的溶解作用,在呼吸和胃肠器官的所有肿瘤疾病中靶向增强。
药用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 off.super and extra)
在药物蘑菇中,因其多重特性和抗癌作用它是最深入研究的,其由从子实体柄和菌丝体提取的物质实现。这种担子菌属于一类降解木质素的蘑菇。由于该特性衍生出了云芝的抗肿瘤作用。木质素是一种增强植物细胞壁的聚合材料,因为它充当纤维素微纤维的基体。木质素是自然界最耐用的材料之一,它兼具兼具耐风化和耐紫外线辐射以及。真菌漆酶,特别是在云芝中的(C.versicolor)(Crisante,University of Tuscia,2013)漆酶是仅有的漆酶,其能够将木质素首先降解为单体化合物木脂素(它在适当的浓度且被生物体系所吸收),其可以充当次级代谢物,或形成基本组成掺入构成相同蘑菇的多糖、蛋白质或脂质中。衍生自真菌分解代谢的木质素单体(2-苯基丙烷的两个单元)是对映纯(enantiomerically pure),因为它们是由立体化学控制的偶联产生的,因此是有活性的,但大多数饮食中的木质素是由亚麻籽提供的,主要包含开环异落叶松脂素(secoisolariciresinol,大于3.7g/kg干重)。这特别应用于蘑菇云芝和糙皮侧耳。最近的研究已知亚麻籽对乳腺癌的作用。可能漆酶由在发酵过程中基质产生的高温和某些其他酶辅助。在较低的温度通过漆酶的方式发生的木质素的氧化降解过程,是由一类称为介体的化学分子介导的,其变构介导酶、分子底物和氧之间的反应,以将反应保持在漆酶的低氧化还原电位。O2/漆酶/介体系统(Crisante,2013)用于儿茶素的苄基部分的氧化,来获得具有化学预防和抗癌活性的化合物,如花旗松素和原花青素的前体。这一切都表明,在基质的降解发酵过程中,以及在菌丝体培育和通过漆酶进行的发育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生物活性(BAM)的次级代谢物,如已经具有抵抗癌症作用木的质素和原花青素。然后基础分子,多糖成分,云芝的最知名的抗癌剂如PSK(多糖-K,Krestin)和PSP(多糖-肽)。
因此,增加木脂素、原花青素、PSP和PSK的方法是增加漆酶,这是通过将铜添加到基质来实现的。可能在自然界中,活性化合物的量与分散在土壤中存在的铜的量有关。如果发酵发生在高温度和低氧含量中,在菌丝体中然后在子实体中将获得更多木质素和原花青素(C.versicolor off.Super)。如果通过降低温度并通过对混合物通气,过早停止发酵,将获得突然出菇,子实体柄中有更丰富的PSP和PSK(C.versicolor off.Extra)。
最佳的生长基质是由锯末和各种矮的森林植物形成,其组成类似于香菇的基质。将基质润湿至65-70%,将蛋粉加至干重的2-3%。将基质发酵数日,然后根据本发明插入到瓶中,然后在高压灭菌器中灭菌。播种是使用在锯末和刨花上生长的菌丝体完成的,必须以干重3.2‰的比率添加相同的矿物质肥料(由80%铜基矿物质化合物组成)。培育在约25℃的温度进行约三周。最后,打开包装的顶部,以加强担子果的发育。蘑菇生长的各个阶段所需的条件是:18-25℃的温度、高湿度、良好的空气交换(CO2在500-1000ppm)和500-2000lux的光照。实践中将瓶子也暴露在电磁场中。从原基出现到成熟,大约有40-50天(使用MCF为20-30天,并且掺入铜至100%)。收获后,辐射产生不连续量的维生素D2。在几个月内可有两到三次蘑菇采集,产生瓶子干重的10-20%。
日本在60年代分离出PSK。它由68%多糖和32%蛋白质组成。其分子量为94-100kDa。多糖由D-吡喃葡萄糖的单体组成,在主链中以β1-4键连接,并在侧链上以β1-3键连接。后者也有其他侧支链以β-1-6键联合,其通过O-N糖苷键将多糖结合到分子的蛋白质部分。在多糖中,主要的糖是葡萄糖,但也有其他糖。蛋白质部分富含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Kidd,2000)。PSK的重量约为从菌丝体中提取的多糖的1/3。体外和实验室动物的结果表明,PSK在治疗某些癌症中的有效性:腺肉瘤、纤维肉瘤、肥大细胞瘤、浆细胞瘤、黑素瘤、肉瘤、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癌(Tsukagoshi等人,1984)。
中国在80年代分离出PSP,分子量为100kDa。它与PSK的结构密切相关但与它不同,因为主链上的键主要是β1-3与一些α1-4交替;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的糖也是D-葡萄糖。动物实验表明,PSP刺激T细胞的增殖,以及产生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2(Ng,1998)。已证明,PSP是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无毒化合物,其增强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他们的生存(Jong andYang,1999)。此外,在接受诊断性治疗性子宫刮宫(RDT)和化疗(CHT)的患者中(Ng,1998),它可以缓解副作用,并防止免疫系统的抑制。已证明,PSP对几种类型的癌症具有直接作用,如胃癌和呼吸系统癌症,所述作用通过其诱导癌细胞而不是正常细胞凋亡的能力而得到增强(Dong等人,1996;Jong and Yang,1999;Heish等人,2002;Chow等人,2003;Tsang等人,2003;Yang等人,2005)。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癌症都对治疗有应答(Dong,1997)。即使PSP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抗转移特性(Ho等人,2004)。
PSK和PSP都能很好地吸收并耐受口服,鉴于极度的耐受性,可以每天在茶中使用高达20g干燥的子实体柄,以及每天在胶囊中使用高达5g的胶囊。
这两种生产,更多木脂素或更多的多糖,通过用铜改良基质并调节发酵获得,确保了重要的酶酶漆早期或晚期的存在。这决定了木脂素或多糖PSP-PSK浓度不同的蘑菇的最终特征,其结果是两种类型的药用云芝,即super和extra,其可用于各种癌症,具有或多或少的免疫妥协(compromission),以及用于同一肿瘤疾病的各个阶段,具有或多或少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或新生血管生成/转移抑制。
药用桑黄菌(Phellinus linteus off.)
桑黄菌(P.l.),英文名称Meshima,是一种担子菌,属于poliporacee科。它是广泛用于远东民间医药的蘑菇,特别是用于胃肠疾病和糖尿病中。药理活性是由于不同组成的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糖尿病和抗肿瘤能力。实际上,由于它的免疫调节能力,桑黄菌是治疗癌症的蘑菇中最重要和研究最多的蘑菇之一,因为Sliva等人在媒体上发表的研究2008年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广泛报道,关于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AKT介导的)、血管生成和侵袭性的影响。但自1969年以来,Chihara等人能够表明桑黄菌的多糖提取物抑制体内肿瘤生长;最近,呋喃表现出对抗小鼠黑素瘤细胞和人肺腺癌的活性。Kim等人在2006年证明了一种从桑黄菌提取的多糖复合物增加B淋巴细胞的增殖、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尤其是体外YAC-1淋巴瘤细胞的细胞溶解。之后,其他研究已经证明了桑黄菌的NK淋巴细胞刺激作用。NK淋巴细胞已知其裂解各种癌细胞的能力,通过含有穿孔素的颗粒的胞吐作用,并通过细胞膜的“穿孔”导致细胞裂解。此外,NK淋巴细胞将患者生存技能和对CHT的反应的NK淋巴细胞的绝对数量与抑制疾病进展关联,负责肿瘤生长的早期和晚期的抑制作用(Davis等人,2012)。这些由桑黄菌诱导的免疫调节的效果尤其涉及NK细胞的活性。在2013年,一直在胰腺腺癌中已经临床证实桑黄菌的免疫调节功效(Chang等人),其中从桑黄菌提取的商业多糖复合物(Aclang),作为103例患者在手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后的CHT辅助手段,被用于回顾性研究,对于复发有显著结果,用CHT+Aclang治疗的患者的无病间期比那些没有桑黄菌治疗的增加了几乎3倍。。这些关于胰腺癌、结合结肠癌(Song等人,2011,Li等人,2011)、乳腺癌(Lu等人,2009,Sliva等人,2008)和肺癌(Guo等人,2007)的结果,使桑黄菌成为对抗癌症的最有活性的蘑菇之一,这是由于免疫介导作用将Th1-Th2的平衡偏向Th2,并通过NK淋巴细胞进行直接的细胞毒性活化,所述NK淋巴细胞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复发减少、减少副作用和疼痛的CHT刺激和强化、并且癌症预防的效果。桑黄菌产生的免疫调节也存在于其他疾病中,如过敏核食物不耐受、多孔肠综合征和关节炎,其中与桑黄菌中的大量几丁质的作用是相关的。几丁质是一种难消化的多糖,作用有点像砂浆,可以修复肠壁损伤,还有点像细菌调节剂,通过作用于淋巴结和局部免疫平衡。
桑黄菌的矿物质成分中,除了含铜之外还含有锗(品种rimosus和gilvus,Chenghom,2010),并且代表了云芝和灵芝之间的中间道路。
这也通过药用培育技术得到证实,该技术字面上遵循所描述的云芝的技术,并根据灵芝具有一些变化,其中矿物质改良剂浓度很大程度变化(基质干重的2-3‰),两种成分(锗和铜)不平衡,其同样是矿物质化合物的70%。根据本发明的药用性增强了桑黄菌中物质的生理作用,由于在热水中提取矿物质和多糖的,除了对癌症群体的最佳和愉快的摄入模式,确保了主要以药草茶和茶的形式有良好的吸收。
其他认为是可食用的蘑菇
药用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 off.)
这是一种罕见的可食用寄生蘑菇,其优选活着的橡树。子实体类似于猴子的头,所以在亚洲它被称为这个名字。其中100g含有31.7g蛋白质、4g脂肪、9.8g灰分、17.6g碳水化合物、30g纤维、1.2mg钠、1.2mg磷、20.3mg铁、1.3mg钙、4.46mg钾、123mg镁、5.3mg硫胺素、3.9mg核黄素、240IU麦角钙化醇、18.3mg烟酸、381mg麦角固醇和微量的锌、锗和硒。蘑菇含有β-葡聚糖和对食管癌和胃癌有影响的各种多糖(hericenones等)(Ying,1987),以及潜在地用于痴呆的神经生长刺激因子(erinacine)(NGF)(Kawagishi,1991-94)。多糖水提取物用于胃肠道疾病,如胃炎、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糖提取物对胃癌和食管癌的作用是由免疫介导的
药用的培育类似于香菇(Shiitake)的:处于生长期的菌丝体在添加蛋粉(干重的2-3%)的基质上,10到14天不等,温度在21到24℃之间,相对湿度95-100%,以及5000至40000ppm的CO2。一开始,电磁场较低。在大约第7天,在容器中加入盐至1-2‰的比例,其中锗和硒占优势(70%),其余部分是相等份的锌和铜。这种补充剂的目标是给予提高药用蘑菇中的抗氧化剂。在3-5天获得原基形成(用电磁场为1-2天);增加通风,温度下降到10-15℃,CO2达到500-700ppm,并且光照(500-1000lux)。如果温度升高到18-24℃并且其他参数保持稳定,则使用高功率电磁场,子实体柄的发育以短时间(4-5天)发生。可能还有其他1-2次蘑菇采集。
鉴于在新鲜的蘑菇中已良好存在的麦角固醇和维生素D2,通过脉冲光其增加会有指数趋势,可以容易达到每份和每天2000IU。这种蘑菇是作为食物和实现特性的感官特性之间的良好折衷,但不会像作为药用蘑菇那样激怒。这证明,人们可以得到对癌症真正有效的蘑菇,特别是胃肠癌;蘑菇可以作为日常食物,并以各种方式食用,最后也可口。
药用茯苓(Poria cocos off.)
它是一种与针叶树根相关的子囊菌,并且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人们顽固地寻找并踊跃地食用它的菌核(被认为是松露)。在东方,它在民间医学中用作镇静剂和利尿剂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免疫调节和抗癌活性要归因于从中分离出的多糖和三萜烯。它常与植物和草药一起用于治疗肝炎。从茯苓分离的可溶性杂多糖在胃癌和肉瘤180的细胞系中显示出抗癌特性。从菌核分离出的一些BAM(麦角固醇过氧化物、茯苓酸(tumulosic acid)、pachimic酸等)和三萜烯化合物对体外结肠直肠癌和胃癌细胞系具有强的抑制作用。
从第一阶段(菌核形成)衍生的培育和药用转化技术,已经在普通羊肚菌中描述。
在肿瘤/变性疾病中的全部潜力尚不清楚,但药用性似乎实现了通常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特性。它可以像其他块茎那样被通常的食用;它也可以用作意大利面酱,以与松露一样的方式,因为具有类似的宜人香气。
这样获得并处理的蘑菇,并浓缩和标准化生物活性物质,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变性病人,为已存在的基本健康活性增加治疗功能活性。他们物种的拉丁学名后将添加后缀“officinalis”。

Claims (7)

1.一种生产富集生物活性物质的蘑菇的化学-物理方法,所述蘑菇是在技术温室的环境中在预定量的基质的容器中获得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在播种前,分离并发育期望的蘑菇物种的菌丝体,
- 基质的成熟,
- 播种菌丝体,
- 随着蘑菇原基的发育,在由适合调节温度、湿度和辐射的机器和处理器辅助的控制条件中培育菌丝体,
- 子实体柄发育,
- 子实体柄收获,
- 通过脉冲光处理子实体柄,以刺激维生素D2的产生,
在收获子实体柄之前的所有步骤中,将所述环境送至电磁场(EMF)进行物理处理,以提高基质的代谢能力,通过促进酶生产活性代谢物和无机微量元素的有机化来提高蘑菇的质量和数量,其特征在于通过向基质中添加蛋粉以及在菌丝体播种后添加无机微量元素的化学处理,从而获得具有治疗能力以及在疾病中对抗细胞变性的药用蘑菇的结果;并且其中为了相对缩短生产时间,从播种前分离并发育菌丝体的步骤和直到蘑菇原基发育的所有步骤,所述电磁场为15-25mT,间隔为10-20min/天,随后电磁场为100mT,间隔为2-3min/天,直到子实体柄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疗能力是在肿瘤领域的治疗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蘑菇原基培育和发育成子实体柄期间的生产时间被缩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蛋粉以容器中基质干重2%至5%的范围的重量比率添加到基质中,使得所述子实体柄发育有生物活性数量的麦角硫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机微量元素包括硒、锗、锌和铜的盐的复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盐的复合物以容器中基质干重1至3‰的范围的重量比率添加。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蘑菇物种选自以下: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香菇(Lentinus edodes “Shiitake")、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普通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 Parsons)、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L.:Fr.) Schroeter)、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 (Mont.) Sacc)、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Brand)、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小孢鳞伞(Pholiota nameko)、玉蕈(Hypsizygus tessulatus (Bull.) Singer)、榆生玉蕈(Hypsizygus ulmarius)、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 “Maitake")、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灵芝(Ganoderma lucidum)、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桑黄菌(Phellinus linteus)、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茯苓(Poria cocos)。
CN201680070344.7A 2015-10-01 2016-09-30 生产蘑菇的方法 Active CN1082894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15000057159 2015-10-01
ITUB2015A004136A ITUB20154136A1 (it) 2015-10-01 2015-10-01 Metodo di produzione di funghi officinali, contenitore per la loro produzione e funghi cosi ottenuti
PCT/IB2016/055876 WO2017056059A1 (en) 2015-10-01 2016-09-30 Method of producing mushroo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9422A CN108289422A (zh) 2018-07-17
CN108289422B true CN108289422B (zh) 2021-04-20

Family

ID=55085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0344.7A Active CN108289422B (zh) 2015-10-01 2016-09-30 生产蘑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8071B2 (zh)
EP (1) EP3355683B1 (zh)
CN (1) CN108289422B (zh)
AU (1) AU2016333016B2 (zh)
CA (1) CA3000100C (zh)
IT (1) ITUB20154136A1 (zh)
RU (1) RU2689951C1 (zh)
WO (1) WO20170560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85917B2 (en) 2006-12-15 2016-11-08 Ecovative Design, LLC Method for producing grown materials and products made thereby
US11277979B2 (en) 2013-07-31 2022-03-22 Ecovative Design Llc Mycological biopolymers grown in void space tooling
US20150101509A1 (en) 2013-10-14 2015-04-16 Gavin R. McIntyr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tiff Engineered Composite
MY192441A (en) 2016-03-01 2022-08-21 The Fynder Group Inc Filamentous fungal biomats, methods of their production and methods of their use
EP3599832A4 (en) 2017-03-31 2021-01-27 Ecovative Design LLC POST-TREATMENT PROCESSES BASED ON SOLUTION (S) FOR MYCOLOGICAL BIOPOLYMERIC MATERIAL AND MYCOLOGICAL PRODUCT THUS OBTAINED
US11266085B2 (en) 2017-11-14 2022-03-08 Ecovative Design Llc Increased homogeneity of mycological biopolymer grown into void space
TWI661830B (zh) * 2017-12-13 2019-06-11 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改善生殖功能的羊肚菌之活性物質、其用途及其組合物
CN108185408A (zh) * 2018-02-02 2018-06-22 陈麒宇 一种提高食用菌中维生素d2的方法
US11920126B2 (en) 2018-03-28 2024-03-05 Ecovative Design Llc Bio-manufacturing process
CN108377849A (zh) * 2018-04-27 2018-08-10 福建峨嵋祥鑫生态笋竹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笋衣屑制作的金针菇菌包及其制作方法
US11293005B2 (en) 2018-05-07 2022-04-05 Ecovative Design Llc Process for making mineralized mycelium scaffolding and product made thereby
US20190359931A1 (en) 2018-05-24 2019-11-28 Ecovative Design Llc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ycelium Biomaterial
CN108668779A (zh) * 2018-05-30 2018-10-19 道真自治县康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银耳种植方法
CN108812055A (zh) * 2018-05-31 2018-11-16 西南大学 一种提高羊肚菌产量的人工栽培方法
CA3106992A1 (en) * 2018-07-23 2020-01-30 Ecovative Design Llc Method of producing a mycological product and product made thereby
CN108925367B (zh) * 2018-09-21 2021-04-09 浙江世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富硒黑木耳培养基及富硒黑木耳
CA3113935A1 (en) 2018-10-02 2020-04-09 Ecovative Design Llc A bioreactor paradigm for the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extra-particle hyphal matrices
CN109496692A (zh) * 2018-11-28 2019-03-2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桑黄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9526549A (zh) * 2018-12-10 2019-03-29 瞿瀚鹏 富含麦角固醇的双孢菇及其培育方法和应用
CN109439553B (zh) * 2018-12-26 2020-08-21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麦角硫因的菌株及其筛选方法
CN109673382A (zh) * 2019-02-20 2019-04-26 文山学院 一种利用三七残根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CN109939027B (zh) * 2019-03-01 2021-07-30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猴头菌发酵制备含麦角硫因的化妆品原液的方法
CN109762745A (zh) * 2019-03-11 2019-05-17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一种虎奶菇的发酵培养方法以及从培养物中提取活性成分的方法
CN110122165A (zh) * 2019-05-24 2019-08-16 铜仁学院 一种梵净山猴头菇林下冬季生产方法
CN114097529B (zh) * 2019-05-24 2023-03-17 五月阳光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富含sod的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10607286B (zh) * 2019-08-21 2021-02-19 华南农业大学 灰树花麦角硫因基因Gfegt1和Gfegt2在合成麦角硫因中的应用
CN111149617B (zh) * 2019-12-31 2021-09-28 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灵芝的组培方法
JP7060262B2 (ja) * 2020-05-12 2022-04-26 株式会社楽々 室内環境調節方法及び室内環境調節システム
CN111849789B (zh) * 2020-08-10 2022-02-08 南京财经大学 一种金针菇线粒体提取方法
CN112321689A (zh) * 2020-11-18 2021-02-05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来源于尖顶羊肚菌的真菌免疫调节蛋白及其应用
CN115181680B (zh) * 2020-11-18 2023-09-05 山西运奕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桦褐孔菌培养物中的活性物质提取及降血糖应用
CN112868473B (zh) * 2020-12-14 2022-04-29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宁夏农业科技图书馆) 智能一体化食用菌栽培系统
WO2022155314A1 (en) * 2021-01-13 2022-07-21 AMI Newco LLC Mushroom blend for increasing butyrate production in the gut biome
CN115191290A (zh) * 2022-04-28 2022-10-18 哈尔滨求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富钙铁锌硒木耳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14875019A (zh) * 2022-05-24 2022-08-09 深圳劲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磁处理提高羊肚菌菌丝体生物量的方法
CN117887596B (zh) * 2024-03-14 2024-05-07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一种巨大口蘑液体菌种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22202E (en) * 1942-10-13 Synthetic compost for mushroom
US4127965A (en) * 1976-11-08 1978-12-05 The Kinoko Company Method for growing wood mushrooms
US5291685A (en) * 1992-09-11 1994-03-08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Intact seed-based delayed-release nutrient supplement for mushroom cultivation
RU2090053C1 (ru) * 1993-03-24 1997-09-20 Шамов Евгений Георгиевич Способ выращивания растений, грибов и морских съедобных водорослей
US5934012A (en) * 1994-11-23 1999-08-10 Hps Biotechnologies, Inc.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mushroom inoculum
US6298598B1 (en) * 1999-08-17 2001-10-09 Sylvan America, Inc. Materials for mycoculture
UA16930U (en) * 2004-01-15 2006-09-15 Natalia Leonidivna Poiedynok Method to intensify production stages of industrial cultivation of the edible oyster mushroom (pleurotus ostreatus (jacg.:fr.) kumm.)
EP2134198A4 (en) * 2007-03-07 2012-08-29 Robert B Beelman USE OF ERGOTHIONEIN AS A PRESERVATIVE IN FOOD AND BEVERAGES
KR100804597B1 (ko) * 2007-06-08 2008-02-20 주두심 수확증대용 버섯재배용기와 이를 이용한 2회 수확버섯재배방법
US20090269441A1 (en) * 2008-04-23 2009-10-29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improving the nutritional content of mushrooms and fungi
CN101285042A (zh) * 2008-05-21 2008-10-15 上海海想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培养冬虫夏草的静态物理方法
US20100223843A1 (en) * 2009-03-03 2010-09-09 Xenon Corporation Increasing vitamin d content of mushrooms with uv light
RU2446206C1 (ru) * 2010-10-21 2012-03-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Том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ГУ) СПОСОБ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МИЦЕЛИЯ Ganoderma lucidum
RU2498558C2 (ru) * 2011-12-22 2013-11-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ОВЛП"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жидкого мицелия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обогащении белком кормов для животных
CN103184246B (zh) * 2011-12-31 2017-03-22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麦角硫因的生物合成制备方法
CN102960183A (zh) * 2012-10-31 2013-03-13 贵州神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及冬虫夏草产物
CN103211212B (zh) * 2013-04-11 2016-01-20 天津天狮生物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虫草菌丝体及制备方法
CN103449858A (zh) * 2013-08-12 2013-12-18 凤台县星展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猴头菇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8986A (zh) * 2014-06-20 2014-10-22 东至林野生态种植中心 一种含菱角壳的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56059A1 (en) 2017-04-06
CN108289422A (zh) 2018-07-17
US11058071B2 (en) 2021-07-13
US20190045724A1 (en) 2019-02-14
EP3355683A1 (en) 2018-08-08
AU2016333016A1 (en) 2018-05-24
CA3000100C (en) 2024-02-13
RU2689951C1 (ru) 2019-05-29
AU2016333016B2 (en) 2021-06-03
ITUB20154136A1 (it) 2017-04-01
EP3355683B1 (en) 2019-02-27
CA3000100A1 (en) 2017-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9422B (zh) 生产蘑菇的方法
Rahi et al. Diversity of mushrooms and their metabolites of nutraceutical and therapeutic significance
Wasser Shiitake (Lentinus edodes)
Vetter Biological values of cultivated mushrooms—A review
Thakur et al. Mushrooms, their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medicinal uses: A review
Rahman et al. Shiitake mushroom: A tool of medicine
CN106473107A (zh) 一种即食型复合食用菌粉营养素及其制备方法
Shamtsyan Potential to develop functional food products from mushroom bioactive compounds.
Raghavendra et al. Functional foods from mushroom
Elkhateeb et al. Medicinal mushroom: What should we know
CN103877122A (zh) 中药阿胶原料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
WA et al. Bioactive potential of some fascinating edible mushrooms Macrolepiota, Russula, Amanita, Vovariella and Grifola as a treasure of multipurpose therapeutic natural product
CN103285043B (zh) 具有抗肿瘤功效的食用真菌蛋白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KR20030030636A (ko) 버섯 자실체의 발효를 이용하여 고활성 항암 단백다당체를제조하는 방법
CN107997125A (zh) 食用菌菌丝体和\或食用菌菌丝体粉制作工艺及其产品
JP3504612B2 (ja) 栄養補助食品
Rani et al. Edible mushroom: occurrence, management and health benefits
Kakraliya Economic importance of mushroom and their uses
Bamigboye et al. Mushrooms in Nigeria: neglected but beneficial nutraceutical and functional food
Stamets Potentiation of cell-mediated host defense using fruitbodies and mycelia of medicinal mushrooms
Chatterjee et 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mushrooms and its compositional analysis by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techniques
US20230337597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omposition mycelia, composition mycelia,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material comprising beta-glucan
Ghosh et al. Edible mushroom: a newish arm in medical and agricultural field
Ahmed Medicinal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mushrooms
Batool et al. Button Mushroom (Agaricus bispor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