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54858A - 光学系统及拍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系统及拍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54858A
CN108254858A CN201711019667.6A CN201711019667A CN108254858A CN 108254858 A CN108254858 A CN 108254858A CN 201711019667 A CN201711019667 A CN 201711019667A CN 108254858 A CN108254858 A CN 1082548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system
focal power
conditional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196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54858B (zh
Inventor
萩原宏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m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m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m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mr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54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54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54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548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配置在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小径化、同时还实现半视角为45度以上的广角化并且Fno也达到1.6左右的明亮的光学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采用下述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构成。

Description

光学系统及拍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系统及拍摄装置,特别涉及适于数字静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的使用了固体拍摄元件的拍摄装置的光学系统以及具备该光学系统的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了CCD或CMOS等固体拍摄元件的拍摄装置逐渐普及。例如,除了单镜头反射式照相机、无反射镜单镜头照相机、数字静态照相机等可由使用者携带的拍摄装置以外,如监控用拍摄装置、车载用拍摄装置等(以下简称为“监控用拍摄装置等”)那样被安装固定于建筑物或车身等以特定目的使用的安装固定型拍摄装置也逐渐普及。无论是哪种拍摄装置,其高性能化、小型化的进展都很显著,对于这些拍摄装置中使用的光学系统,也要求进一步高性能化、小型化等。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高像素化的发展而要求如下拍摄镜头: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小型轻量、具有较大的拍摄范围并且能够应对低照度。此外,对于设置在屋内外的监控用拍摄装置、防盗用拍摄装置或车载用拍摄装置等,通常使用要求经得住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同时基于低成本化的观点而不具备用于进行对焦调整的致动器的固定焦点的拍摄镜头。在这种拍摄镜头的情况下,确保常温下的性能自不用说,还必须确保即使使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焦点位置的变动也较小,而且无论在高温环境还是低温环境中都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作为满足这种要求的光学系统,例如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中所示的光学系统。已知这些光学系统均为在物体侧配置负透镜而构成的、具备较大视角并且实现了高性能化及小型化的拍摄镜头。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从物体侧起依序包括负透镜、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这五个透镜而构成的广角光学系统。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学系统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广视角,而且采用使用了塑料透镜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光学系统的轻量化、紧凑化及低成本化。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从物体侧起依序包括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而构成的光学系统。该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光学系统全部由球面玻璃透镜构成,由此,能够实现Fno2.0~Fno4.0以及口径比较大的明亮的光学系统,同时提高了针对使用环境温度的变动的环境耐受性。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从物体侧起依序包括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这五个透镜而构成的光学系统。该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光学系统使配置在光圈前后的透镜的硝材所具有的相对折射率变化(dN/dT)处于规定范围内,由此即使使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而焦点位置的变动也较小,无论在高温环境或低温环境中的哪个环境下都具备良好的环境耐受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076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075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1146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光学系统中存在如下问题:在设想如设置于屋内外的监控用拍摄装置等那样在变化范围较大的温度环境下使用时,如果随着使用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构成该光学系统的塑料透镜发生变质或变形,则折射率等会发生变化,导致分辨率下降,无法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光学系统中,全部采用球面玻璃透镜,能够实现口径比较大的明亮的光学系统,并且提高了环境耐受性。但是,对于监控用拍摄装置等而言,从作为观察对象的位于被摄体侧的人看来,拍摄装置的存在必须是不显眼的,光学系统也被要求小型化。特别是,要求配置在最靠被摄体侧(物体侧)的透镜的外径的小径化,但是,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光学系统中无法充分小型化。此外,为了提高较暗的环境中的视认性,需要使用口径比较大的(Fno明亮的)透镜,但是,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光学系统中也无法充分确保明亮度。并且,该光学系统的半视角为22度左右,无法实现足够的广角化。因此,如果将该光学系统应用于监控用拍摄装置等,则存在一台监控用拍摄装置能够拍摄的范围较小的问题。
并且,在专利文献3公开的光学系统中,即使使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焦点位置的变动也较小,无论在高温环境或低温环境中的哪个环境下都具备良好的环境耐受性,在从物体侧起依序包括“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而构成时,来自物体侧的入射光束依次发散和收敛交替组合,因此基于减小色差的观点能够获得良好的特性。但是,如果要将透镜串行配置来制造专利文献3公开的光学系统,则由于偏心敏感度会提高,所以难以调整透镜的排列,在制造该变倍光学系统时难以确保稳定的光学性能,因此不优选。此外,为了提高较暗的环境下的视认性,要求口径比较大的明亮的光学系统,但该光学系统的Fno为2.0左右,无法确保足够的明亮度。并且,该光学系统的半视角为30度左右,无法实现足够的广角化。因此,与专利文献2同样地存在利用该光学系统能够拍摄的范围较小的问题。
如根据以上说明能够理解的那样,本发明的课题以提供能够实现配置在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小径化同时还实现半视角为45度以上的广角化并且Fno也达到1.6左右的明亮的光学系统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构是,想到了通过采用下述结构的光学系统能够解决上述的课题。
(本发明的光学系统)
本发明的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由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构成。
此外,本发明的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由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光的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并且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并且双凸形状的第三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构成,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
R11/f<6.0 ···(1)
其中,R11:上述第一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f:上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本发明的拍摄装置)
本发明的拍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光学系统;拍摄元件,接收由该光学系统形成的光学像并且转换成电图像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实现配置在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小径化、同时还实现半视角45度以上的广角化并且Fno也达到1.6左右的明亮的光学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系统的透镜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像差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光学系统的透镜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4是实施例2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像差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光学系统的透镜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6是实施例3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像差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光学系统的透镜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8是实施例4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像差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光学系统的透镜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10是实施例5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像差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光学系统的透镜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12是实施例6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像差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光学系统的透镜结构例的截面图。
图14是实施例7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像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光学系统及拍摄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光学系统
1-1.光学系统的结构
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以由“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构成为基本。下面,该概念包含的两个具体结构如下文所述。首先,对本发明的光学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与此处所需的条件式相关的内容将在后文中说明。
本发明的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由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构成(以下称为“第一结构”)。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光学系统,还能够采用下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并且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并且双凸形状的第三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式(1)(以下称为“第二结构”)。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光学系统要将位于最靠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的透镜直径维持为小直径并且同时实现广角化。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提高第一透镜G1的负的光焦度,但是,为了提高负的光焦度而难以实现第一透镜的小径化。因此,通过使第二透镜G2采用像侧面呈凸形状的弯月形状,从而使第二透镜G2分担原本第一透镜G1所需的负的光焦度的一部分,由此,能够实现所期待的广角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配置在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小径化,在监控用拍摄装置等中能够发挥使拍摄装置的存在变得不显眼的效果,而且能够实现半视角为45度以上的广角化,并且能够获得Fno为1.6左右的明亮的图像。而且,为了提高较暗环境下的视认性,优选Fno比2.0更明亮。另外,在采用该透镜结构时,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备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因此,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必然形成双凸形状的空气透镜。下面,对各透镜及条件式进行说明。
(1)第一透镜
如上所述,只要第一透镜是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透镜,其他的具体的透镜结构就不特别限定。这里,对于因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而在与具备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之间必然形成的空气透镜来说,通过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设置双凸形状的空气透镜,从而能够更好地修正球面像差及像面像差。因此,基于能够使该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更好的观点,优选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2)第二透镜
上述的第一结构中的第二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具备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只要具备该弯月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其他的具体的透镜结构。而且,第二透镜具备该形状,由此,在上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必然形成有双凸形状的空气透镜。此时,只要满足条件式(1),就能够更容易地实现广角化及第一透镜的进一步的小径化。
而且,上述的第二结构中的第二透镜能够使用如下透镜:以满足后述的条件式(1)为前提,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具备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在该第二结构中,在第二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结构同样的作用效果。在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情况下,难以使第二透镜分担第一透镜的负的光焦度。但是,使用在第一透镜可实现小径化的范围内具有尽可能强的负的光焦度的透镜作为第一透镜,使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的形状为双凸形状,并且满足条件式(1),由此,在第二透镜的光焦度为正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第二透镜在确保更好的光学性能的基础上,优选该第二透镜的物体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任一面为非球面。这是因为,由于第二透镜具备非球面而能够良好地修正彗形像差、像面弯曲。
(3)第三透镜
关于第三透镜,只要具有正的光焦度,就不特别限定其他的具体的透镜结构。作为该第三透镜,优选使用双面为凸面的双凸透镜。双面为凸面的第三透镜能够将正的光焦度分散于物体侧面和像侧面,容易满足后述的条件式(1),同时能够抑制因偏心造成的彗形像差的劣化,容易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
此外,优选第三透镜的物体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任一面为非球面。这是因为,使第三透镜的至少一面为非球面,由此,能够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能够获得更好的光学性能。
(4)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
如上所述,关于第四透镜,只要具有负的光焦度,就不特别限定其他的具体的透镜结构。但是,该第四透镜优选为向物体侧凸出的弯月形状。这是因为,能够良好地修正像面弯曲而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
关于第五透镜,只要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就不特别限定其他的具体的透镜结构。作为第五透镜的光焦度,选择正和负的光焦度的哪一种,考虑受到了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光焦度的光束的像差等,能够任意选择以满足后述的条件式。但是,为了确保更稳定的光学性能,第五透镜优选采用具备正的光焦度的结构。而且,该第五透镜也与第四透镜同样地,优选为向物体侧凸出的弯月形状。这是因为,能够良好地修正像面弯曲而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
此外,还优选将以上所述的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接合而作为接合透镜使用。能够使在制造光学系统时的透镜的排列调整变得容易,降低偏心敏感度。这是因为,与不作为接合透镜使用时的光焦度相比,通过做成为接合透镜,从而能够获得更强的合成光焦度,能够有助于提高本发明的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
(5)透镜硝材
优选构成本发明的光学系统的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全都是玻璃透镜。与塑料相比,热稳定性更高,与温度变动相伴的膨胀、收缩更小。因此,使全部透镜为玻璃透镜,由此,即使使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也能够良好地抑制焦点位置的变动。
(6)光圈
在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中,光圈(开口光圈)的配置场所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配置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等。但是,将光圈越靠近光学系统的像面配置,成像光相对于像面的入射角度越大,越难以适当地入射到配置于拍摄元件的光电二极管。其结果是,由于难以确保适当露出,所以,产生灵敏度不均(明暗不均)或周边着色现象,因此不优选。因此,优选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配置光圈。
1-2.条件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光学系统应满足的条件或优选满足的条件进行说明。
1-2-1.条件式(1)
在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中,在具有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并且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形状的第三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的情况下,要求满足以下条件式(1)。
R11/f<6.0 ···(1)
其中,R11:上述第一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上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上述条件式(1)是规定第一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11与该光学系统整体的焦点距离f之比的公式。条件式(1)的数值范围基于以下理由来规定。当该条件式(1)的R11/f的值为6.0以上时,意味着第一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11变大。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变小,当在像面反射的光入射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时,其反射光容易再入射到像面,重影产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基于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的观点,规定了条件式(1)的范围。
而且,在上述条件式(1)中仅规定了上限值,但是,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不需要规定下限值。但是,如果规定下限值,则根据经验而言是3。当R11/f的值小于3时,第一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11变得过小,能够避免形成上述的重影,但是,像面弯曲变大,难以确保成像性能。因此,更优选3<R11/f<6。
进而,为了减小像面弯曲并且可靠地避免形成重影,优选条件式(1)的下限为3.5,更优选为4.0。条件式(1)的上限优选为5.8,更优选为5.7。
1-2-2.条件式(2)
以下所示的条件式(2)在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中规定该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半视角w。
45°<w<90° ···(2)
其中,w:上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半视角。
像这样规定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半视角,是为了避免在设想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中使用某种程度的广角透镜时在像面的中心附近产生的面反射重影的产生。当上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半视角w为45°以下时,本发明的进行45°以上的广角化的意图会落空,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在上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半视角小于90°被通常使用的广角透镜的情况下,难以确保90°以上的半视角。基于以上的理由决定了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半视角w的范围。
而且,关于条件式(2)中的半视角w的范围,为了更可靠地避免在像面的中心附近产生的面反射重影的产生并可靠地实现广角化,条件式(2)的下限优选为50°,更优选为55°。条件式(2)的上限优选为80°,更优选为75°,进一步优选为70°。
1-2-3.条件式(3)及条件式(4)
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优选同时满足以下所述的条件式(3)及条件式(4)。
条件式(3):条件式(3)如下所述。
1.0<|f1/f|<3.0 ···(3)
其中,f1:上述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f:上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该条件式(3)是规定上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f与上述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f1之比的公式。当条件式(3)为3.0以上时,意味着第一透镜的负的光焦度减弱,难以实现配置在最靠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的小径化。另一方面,当增强第一透镜的负的光焦度使得条件式(3)为1.0以下时,难以进行像面弯曲的修正,导致性能劣化,因此不优选。因此,如上述那样规定条件式(3)。
而且,为了使配置在最靠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的小径化变得可靠,像面弯曲的修正采用可靠的范围,条件式(3)的上限值优选为2.5,更优选为2.3,进一步优选为2.2。条件式(3)的下限值优选为1.2,更优选为1.3,进一步优选为1.5。
条件式(4):条件式(4)如下所述。
0.01<d1-2/f<1.5 ···(4)
其中,f:上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d1-2:上述第一透镜与上述第二透镜的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该条件式(4)规定了上述第一透镜和上述第二透镜的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1-2与上述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f1之比,是规定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在光轴上的间隔相对于本发明的光学系统整体的焦点距离的公式。这里所说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在光轴上的间隔是指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形成的空气透镜的面间隔。通过满足条件式(4),从而能够由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形成的空气透镜良好地修正各像差,能够获得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此外,通过满足该条件式(4),从而该空气透镜的面间隔处于适当的范围内,能够紧凑地构成该光学系统。当条件式(4)的d1-2/f为0.01以下时,难以获得由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形成的空气透镜带来的像差修正效果。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修正像面弯曲,无法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另一方面,当条件式(4)的d1-2/f为1.5以上时,由于该空气透镜的面间隔过于变大,所以,该光学系统的全长变长,难以实现该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因此,如上述那样规定条件式(4)。
而且,作为能够使该空气透镜的面间隔处于更适当的范围内并且紧凑地构成该光学系统的可靠的范围,条件式(4)的上限优选为1.2,更优选为1.0。条件式(4)的下限优选为0.2,更优选为0.5。
1-2-4.条件式(5)
条件式(5)是规定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与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之比的公式。通过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5),从而能够在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中获得更加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容易实现该光学系统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5<f2/f1<100 ···(5)
其中,f1:上述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f2:上述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
在条件式(5)中,f2/f1的值为100以上的情况能够设想为第一透镜的负的光焦度过于强的情况以及第二透镜的负的光焦度过于弱的情况。在前者的情况下,无法获得明亮的图像,难以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因此不优选。并且,在后者的情况下,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设想的负的光焦度的分散效果减弱,如果要确保广视角这样的性能,那么第一透镜的透镜直径就无法小径化,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f2/f1的值为5以下的情况能够设想为第一透镜的负的光焦度过于弱的情况以及第二透镜的负的光焦度过于强的情况。在前者的情况下,如果要确保广视角这样的性能,那么第一透镜的透镜直径就无法小径化,因此不优选。并且,在后者的情况下,无法获得明亮的图像,难以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因此不优选。因此,如上述那样规定条件式(5)。
而且,作为第一透镜的负的光焦度和第二透镜的负的光焦度处于良好的平衡的范围、能够稳定地获得更明亮的图像的范围,条件式(5)的上限值优选为50,更优选为35。条件式(5)的下限值优选为10,更优选为15。
1-2-5.条件式(6)、条件式(7)、条件式(8)
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优选同时满足以下所述的条件式(6)、条件式(7)及条件式(8)。
条件式(6):条件式(6)是规定该光学系统整体的焦点距离与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之比的公式。通过满足条件式(6),第三透镜的正的光焦度能够处于适当的范围内,从而获得更好的光学性能。此外,容易实现该光学系统的进一步的小型化。条件式(6)如下所述。
1.0<f3/f<3.0 ···(6)
其中,f3:上述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f:上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当条件式(6)的f3/f的值为1.0以下时,第三透镜的光焦度过于变强。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修正彗形像差或像面弯曲,难以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进而,由于偏心敏感度变高,所以,需要高精度地进行透镜的组装,生产率下降。另一方面,当条件式(6)的f3/f的值为3.0以上时,第三透镜的入射光束的收敛效果减弱,该光学系统的全长变长。因此,在实现该光学系统的小型化的方面是不优选的。因此,如上述那样规定条件式(6)。
而且,为了采用使第三透镜的光焦度更适当且确保更好的光学性能并且可靠地不会对生产率产生不好影响的偏心敏感度的范围,条件式(6)的上限优选为2.7,更优选为2.5,进一步优选为2.3,再进一步优选为2.0。条件式(6)的下限值优选为1.2,更优选为1.3。
条件式(7):条件式(7)是规定第三透镜的针对d线的阿贝常数的公式。通过满足条件式(7),从而本发明的光学系统容易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此外,满足该条件式(7)的硝材在多数情况下折射率的温度系数为负。如果使用折射率的温度系数为负的硝材构成第三透镜,则能够抑制与气氛温度的变化相伴的该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的变动。因此,能够更适于作为多数情况下在屋外等使用该光学系统的上述安装设置型拍摄装置的光学系统。另外,对于这一点将在后文中说明。条件式(7)如下所述。
vd3>40.0 ···(7)
vd3:上述第三透镜的针对d线(587.56nm)的阿贝常数。
当该条件式(7)的数值为40.0以下时,轴向色差及倍率色差恶化,本发明的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下降,因此不优选。此外,条件式(7)的数值为40.0以下的硝材中,折射率的温度系数为正的硝材较多,难以抑制与上述气氛温度的变化相伴的该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的变动。因此,如上述那样规定条件式(7)。
而且,在上述的条件式(7)中仅规定了下限值,但是,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不需要规定上限值。但是,如果规定上限值,则根据经验而言是90.0。
而且,基于抑制轴向色差及倍率色差的劣化并且可靠地确保更好的光学性能的观点,更优选为40.0<vd3<90.0,进一步优选为60.0<vd3<90.0。
条件式(8):条件式(8)是规定第三透镜的20℃环境下的d线(587.56nm)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1×10-6/K)的公式。透镜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膨胀、收缩。其结果是,透镜的折射率发生变化,光学系统的焦点距离产生变动,容易引起分辨率的下降。因此,在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中,为了在从低温至高温的范围较大的环境温度中维持较高的分辨率,以被认为对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中的透镜的折射率变化施加最大影响的第三透镜为对象,规定了条件式(8)。条件式(8)如下所述。
dn3/dT<6.0×10-6/K ···(8)
dn3/dT:上述第三透镜的20℃环境下的d线(587.56nm)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1×10-6/K)。
当该条件式(8)的dn3/dT的值为6.0×10-6/K以上时,构成配置在最靠近光圈的位置的正透镜即第三透镜的材料的针对d线的由温度引起的相对折射率变化过于变小,此时温度性能变差使得高温环境及低温环境下的焦点距离的变动变大,导致图像分辨率下降,因此不优选。因此,如上述那样规定条件式(8)。另外,由温度引起的相对折射率变化由透镜材料和同温度的空气中的折射率的温度变化来定义。以下是同样的。
而且,在上述的条件式(8)中,仅规定了上限值,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不需要规定下限值。但是,如果规定下限值,根据经验而言是-8.0×10-6/K。而且,基于抑制轴向色差及倍率色差的劣化并且可靠地确保更好的光学性能的观点,更优选为dn3/dT<0.0,进一步优选为-6.0×10-6/K<(dn3/dT)<0.0。
1-2-6.条件式(9)
条件式(9)是规定“第三透镜的20℃环境下的d线(587.56nm)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1×10-6/K)”与“第二透镜的20℃环境下的d线(587.56nm)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1×10-6/K)”之比的公式。在本申请的光学系统的情况下,配置第三透镜作为最靠近光圈的位置的正透镜,配置第二透镜作为最靠近光圈的位置的负透镜。通过满足该条件式(9),从而即使是高温气氛或低温气氛,也能够获得更高的分辨率。条件式(9)如下所述。
-5.0<(dn3/dT)/(dn2/dT)<20.0 ···(9)
其中,dn3/dT:上述第三透镜的20℃环境下的d线(587.56nm)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1×10-6/K),dn2/dT:上述第二透镜的20℃环境下的d线(587.56nm)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1×10-6/K)。
关于该条件式(9)的(dn3/dT)/(dn2/dT)的值,dn3/dT、dn2/dT各自的值只要满足条件式(9)的范围,既可以是正的数值,也可以是负的数值。但是,在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各自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为正和负而不相同,存在温度特性变差的倾向。另一方面,根据上述的条件式(8),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dn3/dT)具备负的值。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抑制温度特性的变动,更优选第二透镜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dn3/dT)也为负的值。另一方面,当条件式(9)的值为20.0以上时,当上述第三透镜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与上述第二透镜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之差过于变大时,温度特性变差,因此不优选。因此,如上述那样规定条件式(9)。
在该条件式(9)中,最优选“第三透镜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和“第二透镜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都是负的值。而且,无论在高温气氛或低温气氛下,为了获得非常稳定的较高的分辨率,都更优选为-5<(dn3/dT)/(dn2/dT)<15,进一步优选为0<(dn3/dT)/(dn2/dT)<5。
1-2-7.条件式(10)
条件式(10)是规定该光学系统整体的焦点距离与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的焦点距离之比的公式。通过满足条件式(10),从而能够对本发明的光学系统赋予更好的光学性能,并且,容易实现该光学系统的进一步的小型化。条件式(10)如下所述。
1.0<|f4/f|<3.5 ···(10)
其中,f4:上述第四透镜的焦点距离,f:上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当该条件式(10)的|f4/f|的数值为1.0以下时,第四透镜的光焦度过于变强,难以进行像面弯曲的修正。因此,难以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另一方面,当条件式(10)的|f4/f|的数值为3.5以上时,第四透镜的光焦度减弱,第四透镜的入射光束的发散效果减弱。因此,为了确保所期望的像高,需要使该光学系统的全长变长,难以实现该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因此,如上述那样规定条件式(10)。
而且,在条件式(10)中,无论在高温气氛或低温气氛下,为了获得非常稳定的较高的分辨率,条件式(10)的上限值都优选为3.0,更优选为2.8,进一步优选为2.5。条件式(10)的下限值优选为1.2,更优选为1.5,进一步优选为1.8。
1-2-7.条件式(11)、条件式(12)
在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中,以上述第四透镜和上述第五透镜被接合为前提,优选同时满足以下所述的条件式(11)及条件式(12)。
条件式(11):条件式(11)是规定将上述第四透镜和上述第五透镜接合时的合成焦点距离与上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之比的公式。通过满足条件式(11),从而能够对本发明的光学系统赋予更好的光学性能,并且容易实现该光学系统的进一步的小型化。条件式(11)如下所述。
f45/f<200 ···(11)
其中,f45:上述第四透镜和上述第五透镜的合成焦点距离,f:上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在条件式(11)中,如果f45/f的值不小于200,则作为接合透镜的合成光焦度减弱,将上述第四透镜和上述第五透镜接合的意义落空,不能有助于提高本发明的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因此不优选。因此,如上述那样规定条件式(11)。在上述条件式(11)中,仅规定了上限值,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不需要规定下限值。
而且,在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中,基于赋予更好的光学性能并且容易实现该光学系统的进一步的小型化的观点,优选为-200<f45/f<0,进一步优选为-150<f45/f<0。
条件式(12):条件式(12)是规定“上述第四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30℃至7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与“上述第五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30℃至7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之比的公式。优选构成本发明的光学系统的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全部为玻璃透镜。在进行上述第四透镜与上述第五透镜的接合时,在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设有有机成分(粘接剂)。有机成分与玻璃相比,线膨胀系数更高,其体积容易由于使用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满足条件式(12),从而在使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也能够获得上述第四透镜和上述第五透镜的稳定的接合状态。条件式(12)如下所述。
|α4-α5|<50×10-7/K ···(12)
其中,α4:上述第四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30℃至7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1×10-7/K),α5:上述第五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30℃至7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1×10-7/K)。
当上述第四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30℃至7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与上述第五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30℃至7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之差为50×10-7以上时,因由-30℃至70℃的使用设想环境中的温度变化引起的膨胀、收缩动作而使接合部剥离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不优选。因此,如上述那样规定条件式(12)。
2.拍摄装置
接着,对本发明的拍摄装置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拍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本发明的光学系统、接收由该光学系统形成的光学像并转换成电图像信号的拍摄元件。
这里,拍摄元件等没有特别限定,也能够使用CCD传感器(Charge 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传感器(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固体拍摄元件等。本发明的拍摄装置适于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等这些使用了固体拍摄元件的拍摄装置。此外,该拍摄装置可以是镜头被固定于壳体的镜头固定式拍摄装置,当然也可以是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或无反射镜单镜头照相机等透镜交换式拍摄装置。
特别是,本发明的拍摄装置适于如监控用拍摄装置等那样被安装固定于建筑物或车身等并且在特定的目的之下被使用的安装固定型拍摄装置。这些用途的拍摄装置被要求从被摄体侧看来该拍摄装置的存在并不显眼。本发明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配置在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小径化,并且同时还能够实现半视角为45度以上的广角化,能够获得Fno为1.6左右的明亮的图像。因此,具备本发明的光学系统的监控用拍摄装置等是并不显眼的外观,但是,能够拍摄较大范围,即使在夜间等的低光量下也能够获得清楚的图像,具备理想的性能。
接着,示出实施例,具体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以下列举的各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是用于数码相机、摄像机、银盐胶片照相机等拍摄装置(光学装置)的拍摄光学系统,特别是能够优选应用于监控用拍摄装置等安装设置型拍摄装置。此外,在各透镜截面图中,朝向附图,左侧是物体侧,右侧是像面侧。
实施例1
(1)光学系统的结构
图1示出实施例1的光学系统。如根据图1能够理解的那样,该光学系统由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具有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G3、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G4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G5构成。而且,此时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G5使用具备向物体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透镜。此外,该实施例1中的第四透镜G4和第五透镜G5做成为接合透镜,其合成光焦度为负。
在该实施例1中,开口光圈SP配置在第二透镜G2与第三透镜G3之间。该开口光圈SP限制从物体侧向像面IP侧入射的光束的直径(光量)。而且,在第五透镜G5与像面IP之间配置有光学块G。该光学块G相当于滤光器或面板、晶体低通滤波器、红外截止滤光片等。
在使用实施例1的光学系统构成拍摄装置时,像面IP相当于固体拍摄元件的拍摄面。作为固体拍摄元件,能够使用上述的CCD传感器、CMOS传感器等光电转换元件。在拍摄装置中,从本实施方式的拍摄镜头的物体侧入射的光最终在固体拍摄元件的拍摄面成像。然后,对该固体拍摄元件接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并作为电信号输出,生成与被摄体的像对应的数字图像。数字图像例如能够记录在HDD(Hard Disk Device,硬盘设备)或存储卡、光盘、磁带等记录介质中。此外,在拍摄装置是银盐胶片照相机时,像面IP相当于胶片表面。另外,在拍摄装置是银盐胶片照相机的情况下,该像面IP相当于胶片表面。另外,上述SP、IP、G等标记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所示的各透镜截面图中也是同样的,因此以下省略说明。
(2)数值实施例
对应用了在实施例1中所采用的光学系统的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1中示出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在表1(1A)中,“面编号”表示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计数的透镜面的编号,“r(mm)”表示透镜面的曲率半径(其中,r的值为∞的面表示该面是平面。),“d”表示从物体侧起第i个(i为自然数)透镜面与第i+1个透镜面的在光轴上的透镜面的间隔,“nd”表示针对d线(波长λ=587.56nm)的折射率,“νd”表示针对d线的阿贝常数。其中,在透镜面为非球面的情况下,在以下所示的表中的面编号的跟前标注“※”。此外,在为非球面的情况下,“r”一栏中表示其近轴曲率半径。并且,表中的“INF”表示无限大。
在表1(1B)中是该光学系统的各项数据。具体而言,示出了该光学系统的焦点距离(mm)、F数(Fno值)、半视角(w/°)、像高(mm)、镜头全长(mm)、后焦点(BF/mm)。这里,该镜头全长是从第一透镜的物体侧面起到后续透镜组中配置在最靠像面侧的透镜、这里是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加上后焦点而得到的值。此外,后焦点是将从第五透镜G5的像侧面到近轴像面的距离进行空气换算而得到的值。
在表1(1C)中,针对表1(1A)中示出的非球面(※),示出以下述式定义其形状时的非球面系数。另外,非球面系数能够以从光轴起的高度为h的位置处的光轴方向的位移作为面顶点基准,用以下的非球面式表示。在表1(1C)中,“E-a”意味着“×10-a”。
在表1(1E)中,记录了构成在实施例1中所采用的光学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f1)、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f2)、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f3)、第四透镜的焦点距离(f4)、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f5)以及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合成焦点距离(f45)。
z=ch2/[1+{1-(1+k)c2h2}1/2]+A4h4+A6h6+A8h8+A10h10···
其中,c为曲率(l/r),h为从光轴起的高度,k为圆锥系数(锥形常数),A4、A6、A8、A10···为各次数的非球面系数。此外,非球面系数及锥形常数的数值中的“E±m”(m表示整数)这样的标记是指“×10±m”。
在表1(1D)中,记录了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20℃环境下的d线(587.56nm)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单位:1×10-6/K)、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30℃~7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单位:1×10-7/K)。
此外,在表8中示出该光学系统的上述各条件式(1)~条件式(13)的数值。与这些各表相关的事项在其他实施例所示的各表中也是同样的,因此以下省略重复说明。
而且,在图2中示出该实施例1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在图2中示出的纵像差图朝向附图从左侧起依序示出球面像差(SA/mm)、像散(AST/mm)、畸变像差(DIS/%)。
该球面像差图的纵轴表示F数(Fno)。此外,d线(波长587.56nm)的球面像差用实线表示,C线(波长656.27nm)的球面像差用长虚线表示,G线(波长435.84nm)的球面像差用短虚线表示。
像散图的纵轴表示像高(y)。此外,示出了d线(波长587.56nm)的弧矢光线ΔS(实线)及子午光线ΔM(虚线)的像散。
畸变像差图的纵轴表示像高(y)。此外,d线(波长587.56nm)的畸变像差(畸变)用实线表示。与这些纵像差图相关的事项在其他实施例所示的纵像差图中也是同样的,因此以下省略重复的说明。
表1
(1A)
面编号 r d nd vd
1 14.730 0.500 1.7725 49.62
2 3.580 2.479
※3 -6.400 1.834 1.8211 24.06
※4 -7.514 2.462
5(光圈) INF 2.194
※6 6.800 3.108 1.5920 67.02
※7 -6.400 1.501
8 15.930 0.400 1.9459 17.98
9 5.380 2.384 1.7725 49.62
10 22.947 3.839
11 INF 0.800 1.5163 64.14
12 INF 0.500
(1B)
焦点距离 3.5532(mm)
F值 1.6
半视角 65.6(°)
像高 3.35(mm)
透镜全长 21.72(mm)
BF(空气中) 4.859(mm)
(1C)
面编号 k A4 A6 A8 A10
3 2.6670E-03 -3.9867E-03 -4.7596E-05 -8.5691E-06 2.2661E-06
4 8.3805E-04 -2.0358E-03 1.9504E-05 2.6524E-06 4.8456E-07
6 3.7377E-04 -1.1747E-03 3.6885E-05 -1.6806E-06 1.3717E-07
7 2.3252E-02 1.0601E-03 3.7006E-05 -3.4004E-06 2.5224E-07
实施例2
(1)光学系统的结构
在图3中示出实施例2的光学系统。如根据图3能够理解的那样,该光学系统由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具有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G3、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G4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G5构成。而且,此时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G5使用双面凸的透镜。此外,该实施例2中的第四透镜G4和第五透镜G5做成为接合透镜,其合成光焦度为负。另外,在该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开口光圈SP配置在第二透镜G2与第三透镜G3之间。
(2)数值实施例
对应用了在实施例2中所采用的光学系统的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由于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尽量省略重复的记载。表2(2A)是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2(2B)是该光学系统的各项数据,表2(2C)是在表2(2A)中示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2(2D)是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在表2(2E)中记录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f1~f5)、以及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点距离(f45)。此外,在表8中示出了该光学系统的上述各条件式(1)~条件式(13)的数值。并且,在图4中示出该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2
(2A)
面编号 r d nd vd
1 17.500 0.500 1.5831 59.37
2 3.400 2.568
※3 -6.250 2.500 1.8820 37.22
※4 -8.399 2.270
5(光圈) INF 1.787
※6 6.523 3.490 1.7725 49.5
※7 -7.745 0.355
8 18.950 0.520 2.0027 19.32
9 5.200 3.410 1.4971 81.56
10 -47.000 3.300
11 INF 0.800 1.5163 64.14
12 INF 0.500
(2B)
焦点距离 3.552(mm)
F值 1.6
半视角 65.8(°)
像高 3.35(mm)
透镜全长 21.719(mm)
BF(空气中) 4.32(mm)
(2C)
面编号 k A4 A6 A8 A10
3 2.4791E-02 -3.0966E-03 -1.0127E-04 1.2027E-05 -8.2845E-08
4 -2.3307E-02 -2.0115E-03 1.7387E-04 -3.0350E-05 2.7458E-06
6 1.0399E+00 -1.7849E-03 -1.0197E-05 6.2666E-07 -1.3514E-07
7 -3.3275E-02 1.0059E-03 -2.0782E-05 1.1261E-06 -4.6236E-08
实施例3
(1)光学系统的结构
在图5中示出实施例3的光学系统。如根据图5能够理解的那样,该光学系统由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具有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G3、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G4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G5构成。而且,此时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G5使用具备向物体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透镜。此外,该实施例3中的第四透镜G4和第五透镜G5做成为接合透镜,其合成光焦度为正。另外,在该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开口光圈SP配置在第二透镜G2与第三透镜G3之间。
(2)数值实施例
对应用了在实施例3中所采用的光学系统的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由于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所以尽量省略重复的记载。表3(3A)是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3(3B)是该光学系统的各项数据,表3(3C)是在表3(3A)中示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3(3D)是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在表3(3E)中记录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f1~f5)、以及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点距离(f45)。此外,在表8中示出该光学系统的上述各条件式(1)~条件式(13)的数值。并且,在图6中示出该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3
(3A)
面编号 r d nd vd
1 19.506 0.500 1.5831 59.37
2 3.591 3.508
※3 -6.000 2.730 1.8211 24.06
※4 -7.582 0.150
5(光圈) INF 1.914
※6 17.702 3.012 1.6188 63.86
※7 -5.273 1.963
8 20.492 0.400 1.9459 17.98
9 5.258 2.820 1.8830 40.81
10 214.103 3.702
11 INF 0.800 1.5163 64.14
12 INF 0.500
(3B)
焦点距离 3.5517(mm)
F值 1.6
半视角 60.9(°)
像高 3.35(mm)
透镜全长 21.727(mm)
BF(空气中) 4.729(mm)
(3C)
面编号 k A4 A6 A8 A10
3 -4.4853E-02 -1.1390E-03 1.2482E-04 -8.5830E-06 7.6989E-07
4 3.6662E-05 4.3646E-04 1.4180E-04 -1.2098E-05 1.4133E-06
6 1.5370E-03 -6.3219E-04 -1.9888E-05 2.8563E-06 -1.3047E-07
7 1.1873E-01 6.8216E-04 -1.7681E-06 1.2929E-06 -1.4551E-08
实施例4
(1)光学系统的结构
在图7中示出实施例4的光学系统。如根据图7能够理解的那样,该光学系统由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具有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G3、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G4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G5构成。而且,此时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G5使用双面凸的透镜。此外,该实施例4中的第四透镜G4和第五透镜G5以不进行接合地使用,其合成光焦度为正。另外,在该实施例4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开口光圈SP配置在第二透镜G2与第三透镜G3之间。
(2)数值实施例
对应用了在实施例4中所采用的光学系统的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由于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所以尽量省略重复的记载。表4(4A)是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4(4B)是该光学系统的各项数据,表4(4C)是在表4(4A)中示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4(4D)是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在表4(4E)中记录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f1~f5)、以及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点距离(f45)。此外,在表8中示出该光学系统的上述各条件式(1)~条件式(13)的数值。并且,在图8中示出该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4
(4A)
面编号 r d nd vd
1 11.575 0.780 1.7292 54.67
2 3.130 2.251
※3 -6.000 3.170 1.9229 20.88
※4 -8.000 2.291
5(光圈) INF 0.439
※6 5.545 2.860 1.4971 81.56
※7 -4.590 1.565
8 33.540 0.640 1.9229 20.88
9 5.215 0.376
10 6.437 2.730 1.7725 49.62
11 -41.307 3.249
12 INF 0.800 1.5163 64.14
13 INF 0.500
(4B)
焦点距离 3.564(mm)
F值 1.7
半视角 59.5(°)
像高 3.4(mm)
透镜全长 21.371(mm)
BF(空气中) 4.268(mm)
(4C)
面编号 k A4 A6 A8 A10
3 1.8970E-01 -2.0408E-03 2.7575E-06 3.2467E-06 8.0158E-07
4 4.3257E-02 -1.1329E-03 1.3816E-04 -9.4949E-06 8.6639E-07
6 -1.3351E+00 -1.8529E-03 -3.8041E-05 1.3681E-05 -1.7850E-06
7 -8.8685E-01 7.0328E-04 -7.3741E-05 4.1524E-06 -7.6856E-07
实施例5
(1)光学系统的结构
在图9中示出实施例5的光学系统。如根据图9能够理解的那样,该光学系统由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G1、具有正的光焦度并且具有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G3、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G4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G5构成。而且,此时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G5使用双面凸的透镜。此外,该实施例5中的第四透镜G4和第五透镜G5不进行接合地使用,其合成光焦度为正。另外,在该实施例4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开口光圈SP配置在第二透镜G2与第三透镜G3之间。
(2)数值实施例
对应用了在实施例5中所采用的光学系统的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由于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所以尽量省略重复的记载。表5(5A)是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5(5B)是该光学系统的各项数据,表5(5C)是在表5(5A)中示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5(5D)是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在表5(5E)中记录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f1~f5)、以及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点距离(f45)。此外,在表8中示出该光学系统的上述各条件式(1)~条件式(13)的数值。并且,在图10中示出该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5
(5A)
面编号 r d nd vd
1 20.025 0.800 1.5688 56.04
2 3.131 2.812
※3 -6.000 3.080 1.8513 40.1
※4 -6.000 1.491
5(光圈) INF 2.512
※6 5.217 2.660 1.4971 81.56
※7 -6.980 0.727
8 20.296 0.590 1.9229 20.88
9 5.219 0.407
10 6.527 2.580 1.7725 49.62
11 -85.831 3.424
12 INF 0.800 1.5163 64.14
13 INF 0.500
(5B)
焦点距离 3.554(mm)
F值 1.6
半视角 61.7(°)
像高 3.4(mm)
透镜全长 22.109(mm)
BF(空气中) 4.45(mm)
(5C)
面编号 k A4 A6 A8 A10
3 1.8775E-01 -1.9884E-03 -5.7194E-05 -1.0064E-05 1.6104E-07
4 5.3555E-02 -6.2135E-04 -8.1745E-06 3.9463E-07 1.1026E-08
6 -5.2960E-01 -6.3756E-04 6.0726E-05 -2.1221E-06 5.0285E-07
7 -4.9251E-01 1.3162E-03 1.1481E-04 -1.5404E-05 1.4917E-06
实施例6
(1)光学系统的结构
在图11中示出实施例6的光学系统。如根据图11能够理解的那样,该光学系统由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具有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G3、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G4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G5构成。而且,此时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G5使用具备向物体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透镜。此外,该实施例6中的第四透镜G4和第五透镜G5做成为接合透镜,其合成光焦度为负。
(2)数值实施例
接着,对应用了该光学系统的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6(6A)是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6(6B)是该光学系统的各项数据,表6(6C)是在表6(6A)中示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6(6D)是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在表6(6E)中记录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f1~f5)、以及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点距离(f45)。此外,在表8中示出该光学系统的上述各条件式(1)~条件式(13)的数值。并且,在图12中示出该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6
(6A)
面编号 r d nd vd
1 19.090 0.500 1.7725 49.62
2 3.564 1.981
※3 -7.195 2.280 1.8211 24.06
※4 -8.667 2.241
5(光圈) INF 1.895
※6 7.044 3.570 1.5920 67.02
※7 -6.165 1.508
8 12.958 0.460 1.9459 17.98
9 5.000 2.550 1.7725 49.62
10 17.593 3.716
11 INF 0.800 1.5163 64.14
12 INF 0.500
(6B)
焦点距离 3.549(mm)
F值 1.6
半视角 66.02(°)
像高 3.35(mm)
透镜全长 21.721(mm)
BF(空气中) 4.737(mm)
(6C)
面编号 k A4 A6 A8 A10
3 2.3372E-03 -3.5367E-03 -4.6543E-05 -5.7738E-06 1.8632E-06
4 7.5979E-04 -1.6606E-03 5.2331E-05 -1.5501E-06 7.4386E-07
6 -1.5544E-03 -1.2520E-03 5.0089E-05 -2.3550E-06 1.3032E-07
7 3.3980E-02 1.0733E-03 2.8374E-05 -1.6604E-06 1.4457E-07
实施例7
(1)光学系统的结构
在图13中示出实施例7的光学系统。如根据图13能够理解的那样,该光学系统由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G1、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具有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G2、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G3、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G4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G5构成。而且,此时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G5使用具备向物体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透镜。此外,在该实施例7中的第四透镜G4和第五透镜G5做成为接合透镜,其合成光焦度为负。
(2)数值实施例
接着,对应用了该光学系统的具体数值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表7(7A)是该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表7(7B)是该光学系统的各项数据,表7(7C)是在表7(7A)中示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7(7D)是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在表7(7E)中记录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f1~f5)、以及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点距离(f45)。此外,在表8中示出该光学系统的上述各条件式(1)~条件式(13)的数值。并且,在图14中示出该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图。
表7
(7A)
面编号 r d nd vd
1 16.260 0.500 1.7725 49.62
2 3.630 2.502
※3 -6.400 1.880 1.8211 24.06
※4 -7.539 2.539
5(光圈) INF 1.907
※6 6.800 3.190 1.5920 67.02
※7 -6.400 1.577
8 16.450 0.400 1.9459 17.98
9 5.380 2.430 1.7725 49.62
10 25.940 3.775
11 INF 0.800 1.5163 64.14
12 INF 0.500
(7B)
焦点距离 3.553(mm)
F值 1.6
半视角 65.46(°)
像高 3.35(mm)
透镜全长 21.721(mm)
BF(空气中) 4.796(mm)
(7C)
面编号 k A4 A6 A8 A10
3 2.9577E-03 -4.0491E-03 -1.2837E-05 -1.3635E-05 2.6047E-06
4 9.9158E-04 -2.0932E-03 5.5506E-05 -2.3458E-06 7.4084E-07
6 5.6621E-03 -1.1662E-03 2.9747E-05 -1.1717E-07 7.0984E-08
7 2.5371E-02 1.0849E-03 2.9722E-05 -2.0894E-06 2.0704E-07
表8
本发明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配置在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小径化,还能够实现半视角为45度以上的广角化的大范围观察、拍摄,能够获得Fno为1.6左右的明亮的图像。因此,采用了该光学系统的监控用拍摄装置等能够发挥从作为观察对象的被摄体侧看来拍摄装置的存在并不显眼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G1~G5 第一~第五透镜
SP 光圈
G 光学块
IP 像面。

Claims (15)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由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构成。
2.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由从物体侧起依序配置的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像侧面为凹面的第一透镜、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并且向像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并且双凸形状的第三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构成,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
R11/f<6.0 ···(1)
其中,R11: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f:所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45°<w<90° ···(2)
其中,w:所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半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1.0<|f1/f|<3.0 ···(3)
0.01<d1-2/f<1.5 ···(4)
其中,f1:所述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f:所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d1-2: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5<f2/f1<100 ···(5)
其中,f1:所述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f2:所述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1.0<f3/f<3.0 ···(6)
νd3>40.0 ···(7)
(dn3/dT)<6.0×10-6/K ···(8)
其中,f3:所述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f:所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νd3:所述第三透镜的针对d线(587.56nm)的阿贝常数,dn3/dT:所述第三透镜的20℃环境下的d线(587.56nm)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1×10-6/K)。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5.0<(dn3/dT)/(dn2/dT)<20.0×10-6 ···(9)
其中,dn3/dT:所述第三透镜的20℃环境下的d线(587.56nm)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1×10-6/K),dn2/dT:所述第二透镜的20℃环境下的d线(587.56nm)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1×10-6/K)。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1.0<|f4/f|<3.5 ···(10)
其中,f4:所述第四透镜的焦点距离,f:所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的至少一面是非球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的至少一面是非球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向物体侧凸出的弯月形状,所述第五透镜具有向物体侧凸出的弯月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都是玻璃透镜。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被接合,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f45/f<200 ···(11)
|α4-α5|<50×10-7/K ···(12)
其中,f45: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合成焦点距离,f:所述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α4:所述第四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30℃至7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1×10-7/K),α5:所述第五透镜所使用的硝材的-30℃至7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1×10-7/K)。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
15.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以及
拍摄元件,接收由该光学系统形成的光学像并转换成电图像信号。
CN201711019667.6A 2016-12-28 2017-10-26 光学系统及拍摄装置 Active CN1082548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6403 2016-12-28
JP2016256403A JP6692290B2 (ja) 2016-12-28 2016-12-28 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54858A true CN108254858A (zh) 2018-07-06
CN108254858B CN108254858B (zh) 2021-10-15

Family

ID=62722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19667.6A Active CN108254858B (zh) 2016-12-28 2017-10-26 光学系统及拍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92290B2 (zh)
CN (1) CN10825485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3471A (zh) * 2017-04-26 2019-12-20 京瓷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WO2021052359A1 (zh) * 2019-09-17 2021-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组、相关设备以及相关系统
CN112946861A (zh) * 2021-02-05 2021-06-11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镜头以及红外成像模组
WO2021184214A1 (zh) * 2020-03-17 2021-09-23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CN113625428A (zh) * 2021-08-05 2021-11-09 西安科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靶面消鬼像定焦光学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7287B (zh) * 2018-12-17 2023-07-21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紫边红外共焦镜头
JP7084345B2 (ja) * 2019-03-18 2022-06-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結像光学系
JP7267115B2 (ja) * 2019-06-07 2023-05-01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光学レンズ系及び撮像装置
CN111007658B (zh) * 2019-12-31 2021-12-24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无热化日夜两用镜头及其工作方法
JP7415642B2 (ja) * 2020-02-19 2024-0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CN116794807A (zh) * 2021-03-26 2023-09-22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13376816B (zh) * 2021-06-18 2022-05-27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非球面短波红外镜头
CN113568142B (zh) * 2021-07-19 2023-01-17 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866944B (zh) * 2021-09-16 2023-09-05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2796A (en) * 1973-04-24 1975-01-28 Eastman Kodak Co Plastic-glass eyeloupe
US4790638A (en) * 1985-09-30 1988-12-13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Lens system for projecting images of microfilm
JPH05119273A (ja) * 1991-10-24 1993-05-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顕微鏡用超広視野接眼レンズ
JPH07253540A (ja) * 1994-03-15 1995-10-03 Hinode:Kk ズームレンズ
JPH0943512A (ja) * 1995-07-31 1997-02-14 Canon Inc 撮影レンズ
JPH0990213A (ja) * 1995-09-20 1997-04-04 Casio Comput Co Ltd 撮影レンズ
JPH09113806A (ja) * 1995-10-19 1997-05-02 Ricoh Co Ltd ズーム光学系
JPH09222558A (ja) * 1996-02-19 1997-08-26 Konica Corp 広角レンズ
JPH1096858A (ja) * 1996-09-25 1998-04-14 Konica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JPH10227974A (ja) * 1997-02-17 1998-08-25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用撮影レンズ
KR100859103B1 (ko) * 2007-04-30 2008-09-18 노명재 초소형 광각카메라 모듈용 광학계
US20090009887A1 (en) * 2007-07-05 2009-01-08 Chun-Shan Chen Inverse Telephoto with Correction Lenses
US20090141368A1 (en) * 2007-11-30 2009-06-04 Noriyuki Iyama Image forming optical system
US20110176049A1 (en) * 2010-01-19 2011-07-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CN202230238U (zh) * 2011-03-09 2012-05-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用光学镜片组
US20140029118A1 (en) * 2012-07-25 2014-01-30 Samsung Techwin Co., Ltd. Wide angle len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869451A (zh) * 2012-12-10 2014-06-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广视角摄像镜组
CN104749750A (zh) * 2013-12-31 2015-07-01 Kolen株式会社 光学镜头系统
CN105068214A (zh) * 2015-08-10 2015-11-1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5899994A (zh) * 2014-06-20 2016-08-2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物镜光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97264A (ja) * 1996-05-08 1997-11-18 Konica Corp レトロフォーカス型レンズ
JPH10227973A (ja) * 1997-02-17 1998-08-25 Konica Corp 撮影レンズ
JP5047605B2 (ja) * 2006-12-22 2012-10-10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4675348B2 (ja) * 2007-03-09 2011-04-20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対物光学系
JP2010107532A (ja) * 2008-10-28 2010-05-13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の撮像レンズ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CN101587232B (zh) * 2009-06-09 2012-01-11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新型百万像素广角镜头
TWI429980B (zh) * 2011-05-11 2014-03-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拾取鏡頭組
JP5687572B2 (ja) * 2011-06-14 2015-03-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内視鏡装置
CN105242376B (zh) * 2015-10-28 2017-11-07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温度补偿功能的成像镜头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2796A (en) * 1973-04-24 1975-01-28 Eastman Kodak Co Plastic-glass eyeloupe
US4790638A (en) * 1985-09-30 1988-12-13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Lens system for projecting images of microfilm
JPH05119273A (ja) * 1991-10-24 1993-05-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顕微鏡用超広視野接眼レンズ
JPH07253540A (ja) * 1994-03-15 1995-10-03 Hinode:Kk ズームレンズ
JPH0943512A (ja) * 1995-07-31 1997-02-14 Canon Inc 撮影レンズ
JPH0990213A (ja) * 1995-09-20 1997-04-04 Casio Comput Co Ltd 撮影レンズ
JPH09113806A (ja) * 1995-10-19 1997-05-02 Ricoh Co Ltd ズーム光学系
JPH09222558A (ja) * 1996-02-19 1997-08-26 Konica Corp 広角レンズ
JPH1096858A (ja) * 1996-09-25 1998-04-14 Konica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JPH10227974A (ja) * 1997-02-17 1998-08-25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用撮影レンズ
KR100859103B1 (ko) * 2007-04-30 2008-09-18 노명재 초소형 광각카메라 모듈용 광학계
US20090009887A1 (en) * 2007-07-05 2009-01-08 Chun-Shan Chen Inverse Telephoto with Correction Lenses
US20090141368A1 (en) * 2007-11-30 2009-06-04 Noriyuki Iyama Image forming optical system
US20110176049A1 (en) * 2010-01-19 2011-07-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CN202230238U (zh) * 2011-03-09 2012-05-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用光学镜片组
US20140029118A1 (en) * 2012-07-25 2014-01-30 Samsung Techwin Co., Ltd. Wide angle len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869451A (zh) * 2012-12-10 2014-06-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广视角摄像镜组
CN104749750A (zh) * 2013-12-31 2015-07-01 Kolen株式会社 光学镜头系统
CN105899994A (zh) * 2014-06-20 2016-08-2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物镜光学系统
CN105068214A (zh) * 2015-08-10 2015-11-1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3471A (zh) * 2017-04-26 2019-12-20 京瓷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US11249285B2 (en) 2017-04-26 2022-02-15 Kyocera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with five lenses of --+-+ refractive powers
CN110603471B (zh) * 2017-04-26 2022-05-31 京瓷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WO2021052359A1 (zh) * 2019-09-17 2021-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组、相关设备以及相关系统
WO2021184214A1 (zh) * 2020-03-17 2021-09-23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CN112946861A (zh) * 2021-02-05 2021-06-11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镜头以及红外成像模组
CN112946861B (zh) * 2021-02-05 2023-02-24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镜头以及红外成像模组
CN113625428A (zh) * 2021-08-05 2021-11-09 西安科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靶面消鬼像定焦光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09667A (ja) 2018-07-12
JP6692290B2 (ja) 2020-05-13
CN108254858B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4858A (zh) 光学系统及拍摄装置
JP7020938B2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201327547Y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4101991B (zh) 变焦透镜和包含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4995542B (zh) 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制造光学系统的方法
CN104181682B (zh)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05143949B (zh) 变焦透镜以及拍摄装置
CN106597646B (zh) 光学系统和包括该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CN105988188A (zh) 转换镜头装置和具有该转换镜头装置的拍摄系统
CN104142564B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6461921B (zh)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设备
CN105988205A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5652422B (zh)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5527700B (zh) 望远镜头以及具有该望远镜头的摄像装置
CN105319672B (zh) 广角镜头及具有该广角镜头的摄像装置
CN106133579B (zh)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07544129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4969110A (zh) 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制造光学系统的方法
CN103502871B (zh) 变焦镜头及光学设备
CN110320653A (zh)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04603663B (zh) 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9387930A (zh)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04755984B (zh)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用于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
CN109844603A (zh)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CN106133578B (zh)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