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8059A - 齿轨车辆 - Google Patents

齿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8059A
CN108238059A CN201810159341.1A CN201810159341A CN108238059A CN 108238059 A CN108238059 A CN 108238059A CN 201810159341 A CN201810159341 A CN 201810159341A CN 108238059 A CN108238059 A CN 108238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way coach
trunk
rack railway
bogie
front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93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润山
付电明
程士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E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E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E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ES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593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80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38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8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20Communication passages between coaches; Adaptation of coach ends therefor
    • B61D17/22Communication passages between coaches; Adaptation of coach ends therefor flexible, e.g. bel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齿轨车辆,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后车厢和连接转向架;前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前车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后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后车厢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连接转向架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且连接转向架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接。由于连接转向架同时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因此连接转向架可同时承受前车厢与后车厢的重力,进一步避免了齿轨车厢产生晃动,提高了齿轨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Description

齿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轨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齿轨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现有齿轨车辆的前后车厢通过铰接部相连接,其中铰接部的下方无相关部件承受铰接部的重力,因此在齿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铰接部会产生剧烈的摆动,从而致使齿轨车辆发生晃动,容易使乘客发生意外,因此如何避免齿轨车辆发生晃动是十分必要的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齿轨车辆。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齿轨车辆,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后车厢和连接转向架;前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前车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后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后车厢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连接转向架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且连接转向架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将第一连接部设置在前车厢的一端,同时前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的中空腔体;其次,将第二连接部设置在后车厢的一端,同时后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的中空腔体;再次,通过将连接转向架同时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并且将连接转向架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接,以实现前车厢、后车厢和连接转向架三者连接成一体,从而提高齿轨车辆的稳定性,避免齿轨车辆产生晃动。由于连接转向架同时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因此连接转向架可同时承受前车厢与后车厢的重力,进一步避免了齿轨车辆产生晃动,提高了齿轨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齿轨车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齿轨车辆还包括: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第一切口设置在第一开口处,且第一切口将前车厢的两侧壁贯通;第二切口设置在第二开口处,且第二切口将后车厢的两侧壁贯通;其中,连接转向架同时嵌于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将第一切口设置在第一开口处,并且使第一切口将前车厢的两侧壁贯通;其次,将第二切口设置在第二开口处,并且使第二切口将后车厢的两侧壁贯通;再次,通过将连接转向架同时嵌于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中,以实现连接转向架隐藏在前车厢和后车厢中,不仅减低了齿轨车辆的整体高度,从而拓宽了产品的适用性,而且还时齿轨车辆更加美观,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前车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连接转向架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前车厢固定连接,以提高第一连接部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连接转向架转动连接,以提升齿轨车辆的灵活性,从而使齿轨车辆可在曲率半径更小的轨道弯道上行驶,进而扩大齿轨车辆的适用性,同时避免因轨道弯道的曲率半径不够而造成齿轨车辆脱轨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后车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连接转向架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后车厢固定连接,以提高第二连接部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将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连接转向架转动连接,进一步提升了齿轨车辆的灵活性,从而使齿轨车辆可在曲率半径更小的轨道弯道上行驶,进而扩大齿轨车辆的适用性,同时避免因轨道弯道的曲率半径不够而造成齿轨车辆脱轨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齿轨车辆还包括:铰接棚;铰接棚的一端与前车厢相连接,铰接棚的另一端与后车厢相连接,且铰接棚位于连接转向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将铰接棚的一端与前车厢相连接;其次,将铰接棚的另一端与后车厢相连接,同时将铰接棚位于连接转向架上,以实现铰接棚对前车厢与后车厢连接处的密封,不仅可以避免冷空气从前车厢与后车厢的连接处进入,从而提升乘客乘坐的舒适度,还可以避免乘客从前车厢与后车厢的连接处发生意外,从而提高齿轨车辆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铰接棚为弹性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铰接棚设置为弹性体,不仅可以提升齿轨车辆的灵活性,从而使齿轨车辆可在曲率半径更小的轨道弯道上行驶,进而扩大齿轨车辆的适用性,同时避免因轨道弯道的曲率半径不够而造成齿轨车辆脱轨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还可以降低齿轨车辆的装配难度,从而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齿轨车辆还包括:第一驱动转向架和第二驱动转向架;第一驱动转向架设置在前车厢的下方,且第一驱动转向架带动齿轨车辆移动;第二驱动转向架设置在后车厢的下方,且第二驱动转向架带动齿轨车辆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一驱动转向架设置在前车厢的下方,并且使第一驱动转向架带动齿轨车辆移动,以提高齿轨车辆的动力;其次,通过将第二驱动转向架设置在后车厢的下方,并且使第二驱动转向架带动齿轨车辆移动,进而提升了齿轨车辆的动力,使齿轨车辆可爬坡行驶,拓宽了齿轨车辆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齿轨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前车厢,1022第一连接部,104后车厢,1042第二连接部,106连接转向架,108铰接棚,110第一驱动转向架,112第二驱动转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齿轨车辆。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齿轨车辆,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102、后车厢104和连接转向架106;前车厢102为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前车厢10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22;后车厢104为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后车厢10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042;连接转向架106设置在前车厢102与后车厢104的下方,且连接转向架106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22和第二连接部104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将第一连接部1022设置在前车厢102的一端,同时前车厢102为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的中空腔体;其次,将第二连接部1042设置在后车厢104的一端,同时后车厢104为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的中空腔体;再次,通过将连接转向架106同时设置在前车厢102与后车厢104的下方,并且将连接转向架106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22和第二连接部1042相连接,以实现前车厢102、后车厢104和连接转向架106三者连接成一体,从而提高齿轨车辆的稳定性,避免齿轨车辆产生晃动。由于连接转向架106同时设置在前车厢102与后车厢104的下方,因此连接转向架106可同时承受前车厢102与后车厢104的重力,进一步避免了齿轨车厢产生晃动,提高了齿轨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优选地,齿轨车辆还包括: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第一切口设置在第一开口处,且第一切口将前车厢102的两侧壁贯通;第二切口设置在第二开口处,且第二切口将后车厢104的两侧壁贯通;其中,连接转向架106同时嵌于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中。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将第一切口设置在第一开口处,并且使第一切口将前车厢102的两侧壁贯通;其次,将第二切口设置在第二开口处,并且使第二切口将后车厢104的两侧壁贯通;再次,通过将连接转向架106同时嵌于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中,以实现连接转向架106隐藏在前车厢102和后车厢104中,不仅减低了齿轨车辆的整体高度,从而拓宽了产品的适用性,而且还时齿轨车辆更加美观,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022的一端与前车厢10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022的另一端与连接转向架106转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022的一端与前车厢102固定连接,以提高第一连接部1022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022的另一端与连接转向架106转动连接,以提升齿轨车辆的灵活性,从而使齿轨车辆可在曲率半径更小的轨道弯道上行驶,进而扩大齿轨车辆的适用性,同时避免因轨道弯道的曲率半径不够而造成齿轨车辆脱轨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优选地,第二连接部1042的一端与后车厢104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1042的另一端与连接转向架106转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连接部1042的一端与后车厢104固定连接,以提高第二连接部1042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将第二连接部1042的另一端与连接转向架106转动连接,进一步提升了齿轨车辆的灵活性,从而使齿轨车辆可在曲率半径更小的轨道弯道上行驶,进而扩大齿轨车辆的适用性,同时避免因轨道弯道的曲率半径不够而造成齿轨车辆脱轨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优选地,齿轨车辆还包括:铰接棚108;铰接棚108的一端与前车厢102相连接,铰接棚108的另一端与后车厢104相连接,且铰接棚108位于连接转向架106上。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将铰接棚108的一端与前车厢102相连接;其次,将铰接棚108的另一端与后车厢104相连接,同时将铰接棚108位于连接转向架106上,以实现铰接棚108对前车厢102与后车厢104连接处的密封,不仅可以避免冷空气从前车厢102与后车厢104的连接处进入,从而提升乘客乘坐的舒适度,还可以避免乘客从前车厢102与后车厢104的连接处发生意外,从而提高齿轨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优选地,铰接棚108为弹性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铰接棚108设置为弹性体,不仅可以提升齿轨车辆的灵活性,从而使齿轨车辆可在曲率半径更小的轨道弯道上行驶,进而扩大齿轨车辆的适用性,同时避免因轨道弯道的曲率半径不够而造成齿轨车辆脱轨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还可以降低齿轨车辆的装配难度,从而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优选地,齿轨车辆还包括:第一驱动转向架110和第二驱动转向架112;第一驱动转向架110设置在前车厢102的下方,且第一驱动转向架110带动齿轨车辆移动;第二驱动转向架112设置在后车厢104的下方,且第二驱动转向架112带动齿轨车辆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第一驱动转向架110设置在前车厢102的下方,并且使第一驱动转向架110带动齿轨车辆移动,以提高齿轨车辆的动力;其次,通过将第二驱动转向架112设置在后车厢104的下方,并且使第二驱动转向架112带动齿轨车辆移动,进而提升了齿轨车辆的动力,使齿轨车辆可爬坡行驶,拓宽了齿轨车辆的适用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齿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轨车辆包括:
前车厢,所述前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的中空腔体,且所述前车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后车厢,所述后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的中空腔体,且所述后车厢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
连接转向架,所述连接转向架设置在所述前车厢与所述后车厢的下方,且所述连接转向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轨车辆还包括:
第一切口,所述第一切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且所述第一切口将所述前车厢的两侧壁贯通;
第二切口,所述第二切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且所述第二切口将所述后车厢的两侧壁贯通;
其中,所述连接转向架同时嵌于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前车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转向架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后车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转向架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轨车辆还包括:
铰接棚,所述铰接棚的一端与所述前车厢相连接,所述铰接棚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车厢相连接,且所述铰接棚位于所述连接转向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接棚为弹性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齿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轨车辆还包括:
第一驱动转向架,所述第一驱动转向架设置在所述前车厢的下方,且所述第一驱动转向架带动所述齿轨车辆移动;
第二驱动转向架,所述第二驱动转向架设置在所述后车厢的下方,且所述第二驱动转向架带动所述齿轨车辆移动。
CN201810159341.1A 2018-02-26 2018-02-26 齿轨车辆 Pending CN108238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9341.1A CN108238059A (zh) 2018-02-26 2018-02-26 齿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9341.1A CN108238059A (zh) 2018-02-26 2018-02-26 齿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8059A true CN108238059A (zh) 2018-07-03

Family

ID=62698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9341.1A Pending CN108238059A (zh) 2018-02-26 2018-02-26 齿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8059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605188A1 (de) * 1967-05-30 1971-06-03 Mo I I Inschenerow Schelesnodo Kupplungsvorrichtung fuer benachbarte Schienenfahrzeugeinheiten mit gemeinsamem tragendem Drehgestell
EP1312527A1 (de) * 2001-09-17 2003-05-21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 Co. KG Gelenkanordnung
US20050211127A1 (en) * 2002-06-13 2005-09-29 Yoshikazu Ohashi Connected bogies
US20110315041A1 (en) * 2003-06-27 2011-12-29 National Steel Car Limited Symmetrical multi-unit railroad car
CN102490746A (zh) * 2012-01-05 2012-06-13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轻轨车辆及其非动力转向架
CN102501858A (zh) * 2011-11-15 2012-06-20 长春广垠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窄轨电动机车
CN205034125U (zh) * 2015-07-24 2016-02-17 虎伯拉铰接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有轨车辆
CN206856725U (zh) * 2017-06-23 2018-01-09 成都运达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专用于跨座式单轨列车厢之间的连接装置
CN207875658U (zh) * 2018-02-26 2018-09-18 沈阳新阳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齿轨车辆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605188A1 (de) * 1967-05-30 1971-06-03 Mo I I Inschenerow Schelesnodo Kupplungsvorrichtung fuer benachbarte Schienenfahrzeugeinheiten mit gemeinsamem tragendem Drehgestell
EP1312527A1 (de) * 2001-09-17 2003-05-21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 Co. KG Gelenkanordnung
US20050211127A1 (en) * 2002-06-13 2005-09-29 Yoshikazu Ohashi Connected bogies
US20110315041A1 (en) * 2003-06-27 2011-12-29 National Steel Car Limited Symmetrical multi-unit railroad car
CN102501858A (zh) * 2011-11-15 2012-06-20 长春广垠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窄轨电动机车
CN102490746A (zh) * 2012-01-05 2012-06-13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轻轨车辆及其非动力转向架
CN205034125U (zh) * 2015-07-24 2016-02-17 虎伯拉铰接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有轨车辆
CN206856725U (zh) * 2017-06-23 2018-01-09 成都运达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专用于跨座式单轨列车厢之间的连接装置
CN207875658U (zh) * 2018-02-26 2018-09-18 沈阳新阳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齿轨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205944A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CN110304091A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底架结构
KR101650454B1 (ko) 파노라마 창을 갖는 관광 열차
CN207875658U (zh) 齿轨车辆
CN108238059A (zh) 齿轨车辆
CN209395799U (zh)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203221860U (zh) 一种电动客车
KR101263564B1 (ko) Psd 조립체 모듈용 보강프레임
CN209336727U (zh) 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
CN207902443U (zh) 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CN108749835A (zh) 一种隔音风挡
KR20120003438U (ko) 매립형 광고판을 가지는 스크린도어 모듈
CN108825019A (zh) 一种客车逃生窗装置
CN100475587C (zh) 平头重型卡车车门机构
CN204264279U (zh) 一种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
CN217146000U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限位挡车机构
CN108909739A (zh) 一种具有提醒被夹功能的轨道交通车门
CN103569224A (zh) 一种侧围可伸缩的单人汽车
CN203891687U (zh) 客用大巴上使用的一体式开启窗
CN202557260U (zh) 一种车门铰链连接板结构
CN110395080A (zh) 一种车辆贯通道用的车钩承重组成、贯通道以及车辆
CN201971064U (zh) 驾驶室杂品箱箱门开闭机构
KR200464708Y1 (ko) Psd 조립체 모듈의 프레임 연결 구조
KR200162944Y1 (ko) 철도차량 슬라이딩도어의 소음저감구조
KR101031336B1 (ko) 비틀림 강성 보강구조를 갖는 스크린도어용 수직프레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