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2443U - 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2443U
CN207902443U CN201820272042.4U CN201820272042U CN207902443U CN 207902443 U CN207902443 U CN 207902443U CN 201820272042 U CN201820272042 U CN 201820272042U CN 207902443 U CN207902443 U CN 207902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section
bogie
connecting portion
mandrel
connecto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720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润山
付电明
程士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E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E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E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ES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720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2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2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2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和齿轨车辆;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和后车厢,转向架包括:本体、芯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本体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芯轴竖直设置在本体上;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前车厢相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后车厢相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可提高前车厢和后车厢与转向架间的灵活度,从而避免齿轨车辆在爬坡行驶时,因前车厢或后车厢与转向架间的灵活度不足,前车厢和后车厢与转向架间发生刚性接触,而致使转向架损坏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轨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的齿轨车辆的前后车厢与转向架的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导致前后车厢与转向架之间的灵活度不足,齿轨车辆在爬坡行驶时,前车厢或后车厢与转向架之间发生刚性接触,容易造成转向架发生损坏,从而造成乘客发生意外,因此如何提高前后车厢与转向架之间的灵活性是十分必要的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转向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齿轨车辆。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架,用于齿轨车辆,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和后车厢,转向架包括:本体、芯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本体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芯轴竖直设置在本体上;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前车厢相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后车厢相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将本体设置前车厢和后车厢的下方,并将芯轴竖直设置在本体上;然后,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前车厢相连接,并将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以实现前车厢与转向架连接成一体,从而提高齿轨车辆的稳定性;再后,通过将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后车厢相连接,并将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以实现后车厢与转向架连接成一体,进一步提高齿轨车辆的稳定性。由于本体同时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因此转向架可同时承受前车厢与后车厢的重力,进一步避免了齿轨车辆产生晃动,提高了齿轨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同时,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可提高前车厢和后车厢与转向架间的灵活度,从而避免齿轨车辆在爬坡行驶时,因前车厢或后车厢与转向架间的灵活度不足,前车厢和后车厢与转向架间发生刚性接触,而致使转向架损坏的情况发生,因此此种结构不仅提高齿轨车辆的安全性,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还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转向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芯轴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一转动部的外壁为光滑的球面,且第一转动部嵌于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转动部的外壁设置为光滑的球面,并且将第一转动部嵌于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中,可避免芯轴与第一转动部在相对转动时发生卡顿,不仅可进一步提升前车厢与转向架之间的灵活性,还可以避免芯轴与第一转动部之间因撞击而发生损坏,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还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芯轴还包括:第二转动部;第二转动部位于第一转动部的下方,第二转动部的外壁为光滑的球面,且第二转动部嵌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使第二转动部位于第一转动部的下方;然后,通过将第二转动部的外壁设置为光滑的球面,并且将第二转动部嵌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中,可避免芯轴与第二转动部在相对转动时发生卡顿,不仅可进一步提升前车厢与转向架之间的灵活性,还可以避免芯轴与第二转动部之间因撞击而发生损坏,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还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转动部截面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转动部截面的最大直径。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二转动部截面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转动部截面的最大直径,由于第二转动部位于第一转动部的下方,因此第二连接部可通过第一转动部后安装到第二转动部上,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转向架还包括:第一连接套;第一连接套嵌于第一连接架的另一端中,第一连接套设置有第一连接孔,且第一连接孔套设在第一转动部外侧;其中,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与第一转动部的外壁相适配,以使第一连接套与芯轴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连接套嵌于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中,并将第一连接套上的第一连接孔套设在第一转动部的外侧;由于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与第一转动部的外壁相适配,可进一步提升前车厢与转向架之间的灵活性,还可以避免芯轴与第二转动部之间因撞击而发生损坏,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还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将第一连接套嵌于第一连接的另一端中,可实现当芯轴与第一连接部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连接套承受芯轴的撞击,避免第一连接部的整体发生损坏,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更换第一连接套的方式,恢复产品的使用,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转向架还包括:第二连接套;第二连接套嵌于第二连接架中,第二连接套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且第二连接孔套设在第一转动部外侧;其中,第二连接孔的内壁与第二转动部的外壁相适配,以使第二连接套与芯轴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连接套嵌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中,并将第二连接套上的第二连接孔套设在第二转动部的外侧;由于第二连接孔的内壁与第二转动部的外壁相适配,可进一步提升前车厢与转向架之间的灵活性,还可以避免芯轴与第二转动部之间因撞击而发生损坏,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还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将第二连接套嵌于第二连接的另一端中,可实现当芯轴与第二连接部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二连接套承受芯轴的撞击,避免第二连接部的整体发生损坏,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更换第二连接套的方式,恢复产品的使用,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转动部与第一连接套为间隙配合;第二转动部与第二连接套为间隙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转动部与第一连接套设置为间隙配合,同时将第二转动部与第二连接套设置为间隙配合,可提高第一连接部与芯轴的灵活度,从而使齿轨车辆运行的更加平稳,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转向架还包括:第一端盖;第一端盖扣合于第一连接孔处,且第一端盖与第一转动部相贴合,以避免第一连接套与第一转动部发生相对位移。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端盖扣合于第一连接孔处,并使第一端盖与第一转动部相贴合,以实现避免第一连接套与第一转动部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齿轨车辆运行的更加平稳,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转向架还包括:第二端盖;第二端盖扣合于第二连接孔处,且第二端盖与第二转动部相贴合,以避免第二连接套与第二转动部发生相对位移。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端盖扣合于第二连接孔处,并使第二端盖与第二转动部相贴合,以实现避免第二连接套与第二转动部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齿轨车辆运行的更加平稳,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齿轨车辆,本发明所提供的齿轨车辆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向架,因此,该齿轨车辆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向架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向架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转向架,102本体,104芯轴,1042第一转动部,1044第二转动部,106第一连接部,108第二连接部,110第一连接套,112第二连接套,114第一端盖,116第二端盖,20前车厢,30后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架和齿轨车辆。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架10,用于齿轨车辆,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20和后车厢30,转向架10包括:本体102、芯轴104、第一连接部106和第二连接部108;本体102设置在前车厢20与后车厢30的下方;芯轴104竖直设置在本体102上;第一连接部106的一端与前车厢20相连接,第一连接部106的另一端与芯轴104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108的一端与后车厢30相连接,第二连接部108的另一端与芯轴104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将本体102设置前车厢20和后车厢30的下方,并将芯轴104竖直设置在本体102上;然后,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06的一端与前车厢20相连接,并将第一连接部106的另一端与芯轴104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以实现前车厢20与转向架10连接成一体,从而提高齿轨车辆的稳定性;再后,通过将第二连接部108的一端与后车厢30相连接,并将第二连接部108的另一端与芯轴104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以实现后车厢30与转向架10连接成一体,进一步提高齿轨车辆的稳定性。由于本体102同时设置在前车厢20与后车厢30的下方,因此转向架10可同时承受前车厢20与后车厢30的重力,进一步避免了齿轨车辆产生晃动,提高了齿轨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同时,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06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08的另一端分别与芯轴104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可提高前车厢20和后车厢30与转向架10间的灵活度,从而避免齿轨车辆在爬坡行驶时,因前车厢20或后车厢30与转向架10间的灵活度不足,前车厢20和后车厢30与转向架10间发生刚性接触,而致使转向架10损坏的情况发生,因此此种结构不仅提高齿轨车辆的安全性,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还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芯轴104包括:第一转动部1042;第一转动部1042的外壁为光滑的球面,且第一转动部1042嵌于第一连接部106的另一端中;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转动部1042的外壁设置为光滑的球面,并且将第一转动部1042嵌于第一连接部106的另一端中,可避免芯轴104与第一转动部1042在相对转动时发生卡顿,不仅可进一步提升前车厢20与转向架10之间的灵活性,还可以避免芯轴104与第一转动部1042之间因撞击而发生损坏,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还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芯轴104还包括:第二转动部1044;第二转动部1044位于第一转动部1042的下方,第二转动部1044的外壁为光滑的球面,且第二转动部1044嵌于第二连接部108的另一端中。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使第二转动部1044位于第一转动部1042的下方;然后,通过将第二转动部1044的外壁设置为光滑的球面,并且将第二转动部1044嵌于第二连接部108的另一端中,可避免芯轴104与第二转动部1044在相对转动时发生卡顿,不仅可进一步提升前车厢20与转向架10之间的灵活性,还可以避免芯轴104与第二转动部1044之间因撞击而发生损坏,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还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转动部1044截面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转动部1042截面的最大直径。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二转动部1044截面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转动部1042截面的最大直径,由于第二转动部1044位于第一转动部1042的下方,因此第二连接部108可通过第一转动部1042后安装到第二转动部1044上,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架10还包括:第一连接套110;第一连接套110嵌于第一连接架的另一端中,第一连接套110设置有第一连接孔,且第一连接孔套设在第一转动部1042外侧;其中,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与第一转动部1042的外壁相适配,以使第一连接套110与芯轴104转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连接套110嵌于第一连接部106的另一端中,并将第一连接套110上的第一连接孔套设在第一转动部1042的外侧;由于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与第一转动部1042的外壁相适配,可进一步提升前车厢20与转向架10之间的灵活性,还可以避免芯轴104与第二转动部1044之间因撞击而发生损坏,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还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将第一连接套110嵌于第一连接的另一端中,可实现当芯轴104与第一连接部106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连接套110承受芯轴104的撞击,避免第一连接部106的整体发生损坏,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更换第一连接套110的方式,恢复产品的使用,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架10还包括:第二连接套112;第二连接套112嵌于第二连接架中,第二连接套112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且第二连接孔套设在第一转动部1042外侧;其中,第二连接孔的内壁与第二转动部1044的外壁相适配,以使第二连接套112与芯轴104转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连接套112嵌于第二连接部108的另一端中,并将第二连接套112上的第二连接孔套设在第二转动部1044的外侧;由于第二连接孔的内壁与第二转动部1044的外壁相适配,可进一步提升前车厢20与转向架10之间的灵活性,还可以避免芯轴104与第二转动部1044之间因撞击而发生损坏,延长了齿轨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了齿轨车辆的使用成本,还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将第二连接套112嵌于第二连接的另一端中,可实现当芯轴104与第二连接部108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二连接套112承受芯轴104的撞击,避免第二连接部108的整体发生损坏,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更换第二连接套112的方式,恢复产品的使用,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转动部1042与第一连接套110为间隙配合;第二转动部1044与第二连接套112为间隙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转动部1042与第一连接套110设置为间隙配合,同时将第二转动部1044与第二连接套112设置为间隙配合,可提高第一连接部106与芯轴104的灵活度,从而使齿轨车辆运行的更加平稳,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架10还包括:第一端盖114;第一端盖114扣合于第一连接孔处,且第一端盖114与第一转动部1042相贴合,以避免第一连接套110与第一转动部1042发生相对位移。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端盖114扣合于第一连接孔处,并使第一端盖114与第一转动部1042相贴合,以实现避免第一连接套110与第一转动部1042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齿轨车辆运行的更加平稳,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架10还包括:第二端盖116;第二端盖116扣合于第二连接孔处,且第二端盖116与第二转动部1044相贴合,以避免第二连接套112与第二转动部1044发生相对位移。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端盖116扣合于第二连接孔处,并使第二端盖116与第二转动部1044相贴合,以实现避免第二连接套112与第二转动部1044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齿轨车辆运行的更加平稳,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齿轨车辆,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转向架,因此,该齿轨车辆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转向架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向架,用于齿轨车辆,所述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和后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前车厢与所述后车厢的下方;
芯轴,所述芯轴竖直设置在本体上;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前车厢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后车厢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芯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包括:
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外壁为光滑的球面,且所述第一转动部嵌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还包括:
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外壁为光滑的球面,且所述第二转动部嵌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动部截面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截面的最大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
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嵌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中,所述第一连接套设置有第一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连接孔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部外侧;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外壁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芯轴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
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套嵌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中,所述第二连接套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二连接孔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部外侧;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外壁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套与所述芯轴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套为间隙配合;
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套为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
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扣合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处,且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相贴合,以避免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第一转动部发生相对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
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扣合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处,且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相贴合,以避免所述第二连接套与所述第二转动部发生相对位移。
10.一种齿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
CN201820272042.4U 2018-02-26 2018-02-26 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Active CN207902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2042.4U CN207902443U (zh) 2018-02-26 2018-02-26 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2042.4U CN207902443U (zh) 2018-02-26 2018-02-26 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2443U true CN207902443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61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72042.4U Active CN207902443U (zh) 2018-02-26 2018-02-26 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24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9938A (zh) * 2018-02-26 2018-06-01 沈阳新阳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9938A (zh) * 2018-02-26 2018-06-01 沈阳新阳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42948U (zh)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固定铰连接机构
CN105329252B (zh) 车厢铰接装置及有轨电车
US11161530B2 (en) Traction mechanism, bogie assembly, and straddle-type monorail vehicle
CN101985302A (zh) 中央缓冲连接器
US11377129B2 (en) Traction mechanism, bogie assembly, and straddle-type monorail vehicle
CN207902443U (zh) 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CN103072592B (zh) 一种设置在轨道交通车辆扭杆轴上的防窜动固定结构
CN109664911A (zh) 一种动车组排障装置
CN102673575A (zh) 一种轮对驱动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转向架
CN103448747A (zh) 一种转向架用牵引装置
CN207510438U (zh) 用于轴箱内置式转向架的内置式轴箱机构
CN105882343A (zh) 轮边电机驱动的纯电动客车用带转向的空气独立悬架
CN105216823B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天线设备固定装置
CN108099938A (zh) 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CN214985368U (zh) 一种吸能铰接装置
CN207997902U (zh) 一种转向拉杆
CN201834024U (zh) 一种中央缓冲连接器
CN108963945A (zh) 轨道车辆的固线结构及轨道车辆
CN203439056U (zh) 一种转向架用牵引装置
CN103318211A (zh) 轨道车辆沉台式枕梁结构
CN207875658U (zh) 齿轨车辆
CN209667081U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抬车孔罩板组件
CN213292281U (zh) 具有紧凑的直接驱动器的轨道交通工具
CN106080645A (zh) 一种轴箱定位装置及其转向架
CN202935362U (zh) 一种机车转向架及其轴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