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64279U - 一种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64279U CN204264279U CN201420734842.5U CN201420734842U CN204264279U CN 204264279 U CN204264279 U CN 204264279U CN 201420734842 U CN201420734842 U CN 201420734842U CN 204264279 U CN204264279 U CN 2042642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ched beam
- rear portion
- vehicle body
- anterior
- windsh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包括车身上体框架和车身下体框架,所述车身上体框架包括前部拱形梁、中纵梁以及后部拱形梁,所述前部拱形梁和后部拱形梁垂直于行车方向设置,且两端设于所述下体框架上,所述中纵梁两端垂直连接于前部拱形梁和后部拱形梁的上端中部,所述前部拱形梁前端设有前风挡,所述后部拱形梁后端设有后风挡,所述中纵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前部拱形梁和后部拱形梁之间设有车门。本实用新型具有全新的椭球状的时尚车身外形,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其吸收了椭球具有的稳定的力学性能的理念,设计了椭球状的框架车身结构,并保证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其设计的框架结构车身易于加长和加宽,适于平台化的车型开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设计主要分为车身设计、底盘设计、电子电器设计、动力系统设计等方面,除车身以外的方面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进步。传统车身受到各种约束和限制,外形和结构都大同小异,需要注入新的设计理念使得车身设计发生革命性的改变。目前,汽车工业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都有了全面的提升,各大汽车企业都投入很大的精力引进新的技术来开发全新的车型。
汽车车身设计在吸收各种元素和理念的时候都会发生一个突破,但是这种突破都不是很容易实现的。很多时候都是在继承着传统的设计理念,而在开发差别不大的车身结构。由此可见全新的车身结构设计理念最终能够得以实施,并不是容易实现的。是要在突破和创新的思维下指引,并综合考虑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才能最终开发出突破传统概念的车身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以满足全新车型开发的需求,并符合各系统布置要求和车身开发技术可行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包括车身上体框架和车身下体框架,所述车身上体框架包括前部拱形梁、中纵梁以及后部拱形梁,所述前部拱形梁和后部拱形梁垂直于行车方向设置,且两端设于所述下体框架上,所述中纵梁两端垂直连接于前部拱形梁和后部拱形梁的上端中部,所述前部拱形梁前端设有前风挡,所述后部拱形梁后端设有后风挡,所述中纵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前部拱形梁和后部拱形梁之间设有车门。
其中,所述前风挡、后风挡以及车门通过设于其上部的铰链与车身上体框架相连。
其中,所述前风挡、后风挡以及车门的外形轮廓具有弧度,与车身上体框体相连形成半椭球形。
其中,所述车身下体框架包括前防撞梁、前纵梁、边梁、前横梁、后横梁、后纵梁、后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两端分别连接前纵梁,所述前纵梁后端垂直连接于前横梁上,所述后防撞梁两端分别连接后纵梁,所述后纵梁后端垂直连接于后横梁上,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与边梁相连形成一方形车仓框架。
其中,所述方形车仓框架四角上设有对接桩用以与前部拱形梁和后部拱形梁的下端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具有全新的椭球状的时尚车身外形,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本实用新型吸收了椭球具有的稳定的力学性能的理念,设计了椭球状的框架车身结构,并保证了优异的力学性能;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框架结构车身易于加长和加宽,因此适于平台化的车型开发;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框架结构车身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本实用新型的外覆盖件部分大量的使用透明材质,驾乘人员的视野开阔,提高驾驶安全;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采用上掀式的开启模式,提高了驾乘人员的上下车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外形美观、时尚、前卫,具有市场潜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的车身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的车身整体框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的车身下体框架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的车身上体框架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前风挡;
2:车门;
3:后风挡;
4:车身侧围;
5:车轮;
6:发动机;
7:车身下体框架;
701:前防撞梁;702:前纵梁;703:边梁;704:前横梁;705:后横梁;706:后纵梁;707:后防撞梁;
8:车身上体框架;
801:前部拱形梁;802:中纵梁;803:后部拱形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车身结构设计难以突破传统概念的问题,提供一种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
如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包括车身上体框架8和车身下体框架7,车身下体框架7下部设有车轮5,侧边设有车身侧围4,所述车身上体框架8包括前部拱形梁801、中纵梁802以及后部拱形梁803,所述前部拱形梁801和后部拱形梁803垂直于行车方向设置,所述中纵梁802两端垂直连接于前部拱形梁801和后部拱形梁803的上端中部,所述前部拱形梁801前端设有前风挡1,所述后部拱形梁803后端设有后风挡3,所述中纵梁802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前部拱形梁801和后部拱形梁803之间设有车门2。所述前风挡1、后风挡3以及车门2的开启方式均采用上掀式设计,通过设于其上部的铰链与车身上体框架相连;其外形轮廓均采用弧形设计,与车身上体框体8相连形成半椭球形,可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可以是玻璃也可是其它非金属的透明材质(如聚碳酸酯),透明的上部车身保证了良好的驾乘人员的视野,既实用又美观。前风挡1和后风挡3与车身下体框架7之间形成的空腔可分别作为容置发动机6的机舱和行李箱。
如图4和图5所示的,所述车身下体框架7包括前防撞梁701、前纵梁702、边梁703、前横梁704、后横梁705、后纵梁706、后防撞梁707,所述前防撞梁701两端分别连接前纵梁702,所述前纵梁702后端垂直连接于前横梁704上,所述后防撞梁707两端分别连接后纵梁706,所述后纵梁706后端垂直连接于后横梁705上,所述前横梁704和后横梁705与边梁703相连形成一方形车仓框架。所述方形车仓框架四角上设有对接桩708用以与前部拱形梁801和后部拱形梁803的下端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整体结构是采用框架的结构形式,整个车身外形呈椭球状,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椭球状车身前后形状以对称结构为主,通过内部座椅和操作系统的配置,可以实现前后操作的随便切换,方向行驶的时候可以不用掉头,提高了便捷性。
如图4至图6所示的,车身的框架主要包括车身下体框架7和车身上体框架8两个大的总成。其中,车身下体框架7中的前防撞梁701与后防撞梁707结构相近,前纵梁702与后纵梁706结构相近,前横梁704和后横梁705结构相近,这样的结构可以降低设计的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很容易加宽和加长车身的框架,从而实现平台化的车型开发,对接桩706是与车身上体框架8对接的部分;车身上体框架8中的前部拱形梁801与后部拱形梁803结构相近,这样的结构可以降低设计的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还保证了前后风挡的差异性小,从而确保实现前后操作的任意切换。车身下体框架7和车身上体框架8两个大的总成是通过对接桩706与前部拱形梁801以及后部拱形梁803的下端部连接实现车身整体框架结构的形成,该连接形式可以是螺栓连接,也可以是铆接,还可以是焊接,但是优选螺栓连接,可以实现良好的拆装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具有全新的椭球状的时尚车身外形,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2)本实用新型吸收了椭球具有的稳定的力学性能的理念,设计了椭球状的框架车身结构,并保证了优异的力学性能;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框架结构车身易于加长和加宽,因此适于平台化的车型开发;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框架结构车身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
(5)本实用新型的外覆盖件部分大量的使用透明材质,驾乘人员的视野开阔,提高驾驶安全;
(6)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采用上掀式的开启模式,提高了驾乘人员的上下车的便利性;
(7)本实用新型外形美观、时尚、前卫,具有市场潜力。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上体框架和车身下体框架,所述车身上体框架包括前部拱形梁、中纵梁以及后部拱形梁,所述前部拱形梁和后部拱形梁垂直于行车方向设置,且前部拱形梁和后部拱形梁的两端设于所述下体框架上,所述中纵梁两端垂直连接于前部拱形梁和后部拱形梁的上端中部,所述前部拱形梁前端设有前风挡,所述后部拱形梁后端设有后风挡,所述中纵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前部拱形梁和后部拱形梁之间设有车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挡、后风挡以及车门通过设于其上部的铰链与车身上体框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挡、后风挡以及车门的外形轮廓具有弧度,与车身上体框体相连形成半椭球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下体框架包括前防撞梁、前纵梁、边梁、前横梁、后横梁、后纵梁、后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两端分别连接前纵梁,所述前纵梁后端垂直连接于前横梁上,所述后防撞梁两端分别连接后纵梁,所述后纵梁后端垂直连接于后横梁上,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与边梁相连形成一方形车仓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车仓框架四角上设有对接桩用以与前部拱形梁和后部拱形梁的下端对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34842.5U CN204264279U (zh) | 2014-11-28 | 2014-11-28 | 一种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34842.5U CN204264279U (zh) | 2014-11-28 | 2014-11-28 | 一种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64279U true CN204264279U (zh) | 2015-04-15 |
Family
ID=52799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3484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64279U (zh) | 2014-11-28 | 2014-11-28 | 一种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6427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205575A1 (zh) * | 2017-05-06 | 2018-11-15 | 马纪成 | 新型电动汽车 |
-
2014
- 2014-11-28 CN CN201420734842.5U patent/CN20426427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205575A1 (zh) * | 2017-05-06 | 2018-11-15 | 马纪成 | 新型电动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255261U (zh) | 一种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及汽车前围板总成 | |
CN205292644U (zh) | 裙板连接结构及车体结构 | |
CN203888885U (zh) | 一种汽车a柱结构 | |
CN204264279U (zh) | 一种椭球状框架式车身结构 | |
CN204110180U (zh) | 一种汽车门槛组件及汽车 | |
CN204110162U (zh) | 全承载客车车身骨架封闭环处连接支架结构 | |
CN108382463B (zh) | 两厢车型内板后部框架结构 | |
CN109484489A (zh) | 电动车辆的车体构造 | |
CN203611739U (zh) | 一种燃油箱机构 | |
CN204296871U (zh) | 满足侧碰的车身结构 | |
CN203496629U (zh) | 汽车后背门 | |
CN203666777U (zh) | 车架纵梁中段加强结构、车架和车辆 | |
CN202827806U (zh) | 一种多功能车厢 | |
CN203637941U (zh) | 一种客车车架纵梁 | |
CN202965916U (zh) | 汽车动力电池固定结构 | |
CN204775496U (zh) | 一种汽车a柱的加强结构 | |
CN202413950U (zh) | 汽车前地板结构 | |
CN206107343U (zh) | 一种车身骨架及具有该车身骨架的汽车 | |
CN205737702U (zh) | 一种多功能车底盘系统 | |
CN209336853U (zh) |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 |
CN203876829U (zh) | 一种汽车a柱结构 | |
CN202022248U (zh) | 汽车驾驶室地板骨架、汽车驾驶室及汽车 | |
CN206358224U (zh) | 一种车辆碰撞力吸能装置 | |
CN201362303Y (zh) | 一种汽车用后裙板外板 | |
CN205327181U (zh) | 一种客车高强度前围骨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