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15516B -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15516B
CN108215516B CN201711389168.6A CN201711389168A CN108215516B CN 108215516 B CN108215516 B CN 108215516B CN 201711389168 A CN201711389168 A CN 201711389168A CN 108215516 B CN108215516 B CN 1082155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mage forming
color component
print data
thermal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891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15516A (zh
Inventor
芦泽克久
望月裕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492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810338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492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794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215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5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15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55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13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combined with other printing pr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02Feed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形成系统。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图像形成时间并且维持画质的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具有热敏头和搬送转印膜的膜搬送马达;存储器,用于保存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以及控制部,控制印刷部。控制部根据构成保存在存储器中的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与热敏头的主扫描方向的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的灰度值、以及表示相对于构成与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数的具有颜色分量的像素数的比例的图像形成率,调整用热敏头在转印膜上基于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长度。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形成系统,特别涉及使用具有多个颜色的墨的墨带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发挥功能的程序、记录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以及具备使用具有多个颜色的墨的墨带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能够与该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的计算机的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广泛已知在转印膜、图像承载体等转印介质、卡、片材、管等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使用如下印刷方式:使用墨带在转印介质上形成图像(镜像)并接着将形成于转印介质的图像转印到印刷介质的间接印刷方式;使用墨带在印刷介质上直接形成图像的直接印刷方式。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进行使由多个颜色的墨构成的各图像重叠来生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印刷。即,依照对输入的印刷数据或者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变换而得到的印刷数据(例如Y(黄色)、M(品红色)、C(青色)的每一个的印刷数据)在介质(间接印刷方式时为转印介质、直接印刷方式时为印刷介质)上重叠印刷多个颜色的墨(例如YMC的墨)图像,由此进行彩色印刷。
在彩色印刷中,在各颜色墨的图像相对介质的印刷位置偏移时,在介质上印刷的彩色图像看起来模糊,所以印刷质量(画质)降低。该各颜色墨的图像的印刷位置偏移的现象一般被称为“颜色偏移”,公开了校正各颜色墨图像的印刷位置的各种技术。
例如,提出了在中间转印带上印刷浓度校正图案和颜色偏移校正图案来缩短校正时间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使用可形成图像区域内的未用于图像印刷的未使用区域来进行抗蚀剂调整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在形成于转印介质的标志相比传感器处于上游侧的状态下使热敏头和压板夹持之后进行转印介质和墨带的寻头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3)等。
此外,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与计算机一起构成图像形成系统的情况较多。在计算机的硬盘驱动器中,安装有用于与印刷介质对应地生成期望的图像目标(图像数据)的目标生成应用软件、根据需要根据图像目标制作图像形成装置用的印刷数据的打印机驱动器,将在计算机侧生成的图像目标或者印刷数据提交给印刷装置侧(参照例如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3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045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848129号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893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领域中,与用户的需求对应地,图像形成处理的时间(印刷时间)年年缩短。在该图像形成处理时间的缩短的背景中,例如有构成热敏头的加热元件中的每单位时间的发热量的改善。但是,作为该弊病,如果通过隔着墨带使加热元件针对转印介质加热来例如在主扫描方向上形成宽范围并且高灰度的图像,则由于加热元件的加热而转印介质物理性地伸长。如果不考虑该伸长而用接下来的墨在转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则引起颜色偏移。在间接印刷方式的情况下,如果将产生了颜色偏移的转印介质转印到印刷介质,则转印到转印介质的图像的印刷质量降低。该现象不限于间接印刷方式,在针对具有热伸缩性的介质(例如管、膜等)的直接印刷方式中也同样地产生。
本发明鉴于上述事情,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向介质形成图像的时间并且维持形成于介质的图像的品质的图像形成装置、程序、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具有多个颜色的墨的墨带在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单元,具有热敏头和搬送所述介质的介质搬送部;保存单元,用于保存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以及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构成保存在所述保存单元中的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与所述热敏头的主扫描方向的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的灰度值、以及表示相对于构成与所述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数的具有颜色分量的像素数的比例的图像形成率,调整用所述热敏头在所述介质上基于所述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长度。
在第一方式中,控制单元也可以通过变更热敏头的行周期和/或由介质搬送部搬送介质的搬送速度,调整基于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长度。另外,控制单元也可以根据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检测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根据该检测出的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调整基于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长度。进而,控制单元也可以在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生成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之后,将该生成的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保存到保存单元。
另外,控制单元也可以根据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调整在基于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图像时针对每1行在介质中产生的热敏头的副扫描方向的伸长。进而,控制单元也可以以使基于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长度成为预先决定的恒定值的方式进行调整。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该程序使计算机作为如下单元发挥功能:生成单元,根据图像数据生成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以及检测单元,检测构成由生成单元生成的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与热敏头的主扫描方向的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的灰度值、以及表示相对于构成与所述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数的具有颜色分量的像素数的比例的图像形成率。在第二方式中,也可以使计算机还作为决定单元发挥功能,该决定单元根据由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决定用热敏头在介质上形成图像时的基于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的图像长度的调整值。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使用具有多个颜色的墨的墨带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能够与该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的计算机,所述图像形成系统具备:生成单元,根据图像数据生成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检测单元,检测构成由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与热敏头的主扫描方向的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的灰度值、以及表示相对于构成与所述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数的具有颜色分量的像素数的比例的图像形成率;以及决定单元,根据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灰度值及图像形成率,决定用所述热敏头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图像时的基于所述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的图像长度的调整值。
根据本发明,根据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调整用热敏头在介质上基于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长度,所以无论由于热敏头的加热而产生的介质的伸长如何都能够防止颜色偏移,所以能够得到如下效果:能够提高热敏头的发热量来缩短图像形成时间,并且维持在介质上形成的图像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应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控制/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示出构成印刷系统的印刷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正面图。
图3是印刷装置的印刷部的动作姿势的说明图,(A)示出印刷部处于待机姿势的状态,(B)示出印刷部处于印刷姿势的状态,(C)示出印刷部处于搬送姿势的状态。
图4是转印时的印刷装置的正面图。
图5是示意地示出转印膜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的说明图,(A)示出使用相对图像形成方向的上游侧的标志来设定图像形成开始位置的情况,(B)示出使用相对图像形成方向的下游侧的标志来设定图像形成开始位置的情况。
图6是转印时的转印膜的转印位置的说明图,(A)示出在印刷区域中未产生伸长的情况,(B)示出在印刷区域中产生了伸长的情况。
图7是构成印刷系统的上位装置的控制部的功能框图。
图8是上位装置的控制部的CPU执行的打印机驱动器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意地示出由目标生成部在上位装置的监视器上显示出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0是上位装置的控制部检测与热敏头的主扫描方向的1行对应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群的灰度值和图像形成率时的说明图。
图11是示意地示出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和伸长系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12是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微型计算机构件(MCU)的CPU执行的卡发行例程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可应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流程图,(A)示出上位装置的控制部的CPU执行的打印机驱动器的处理例程,(B)示出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MCU的CPU执行的调整值决定例程。
图14是本发明可应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流程图,(A)示出上位装置的控制部的CPU执行的打印机驱动器的处理例程,(B)示出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MCU的CPU执行的调整值决定例程。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图像形成装置);40:热敏头;41:墨带;46:转印膜(介质);49:膜搬送辊(介质搬送部的一部分);70:控制部(控制单元);77:存储器(保存单元);100:印刷系统(图像形成系统);152:目标生成部(生成单元);153:打印机驱动器(检测单元、决定单元);B:印刷部(图像形成单元);Mr5:膜搬送马达(介质搬送部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由印刷装置和计算机构成的印刷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
1.结构
1-1.印刷系统100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包括:印刷装置1,在卡上印刷记录字符、图像,并且对卡进行磁方式或者电方式的信息记录;以及上位装置101(例如个人计算机等主计算机),能够与印刷系统1通信。
印刷装置1与上位装置101连接,能够从上位装置101向印刷装置1发送印刷数据、磁方式或者电方式的记录数据等而指示记录动作等。此外,印刷装置1具有操作面板部(操作显示部)5,除了能够进行来自上位装置101的记录动作指示以外,还能够进行来自操作面板部5的记录动作指示。
1-2.上位装置101
在上位装置101中,作为硬件结构,具备CPU、ROM、RAM以及硬盘驱动器(以下简称为HDD)、以及、包括通信接口的通信部155(参照图7)。
对上位装置101连接了数字照相机、扫描仪等图像输入装置104、用于对上位装置101输入命令、数据的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103、进行由上位装置101生成的数据等的显示的液晶显示器等监视器102。
1-3.印刷装置1
1-3-1.机构部
如图2所示,印刷装置1具有壳体2,在壳体2内具备信息记录部A、印刷部B、转动构件F以及卷曲矫正机构G。另外,印刷装置1具备可安装到壳体2的介质供给部C、介质收容部D以及安装到与介质收容部D相反的一侧的壳体2的侧面的废品堆积部54。
(1)信息记录部A
信息记录部A包括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以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这些三个记录部为选择性结构,根据用户的希望安装一个以上的记录部。
(2)介质供给部C
介质供给部C以(倾斜)竖立姿势排列而收纳多张卡Ca。在其前端底部形成有分离开口7,用拾取辊19依次抽出最前列的卡Ca并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卡Ca,使用横85.6[mm]、纵53.9[mm]的标准(规格)尺寸的卡。拾取辊19通过未图示的拾取马达(步进马达)的驱动力进行旋转。
(3)转动构件F
从介质供给部C抽出的空白的卡Ca通过配置在倾斜介质搬送路径P0上的搬入辊22被搬入到转动构件F。转动构件F包括可转动地轴支承于壳体2的转动架50和可旋转地轴支承于该转动架50的两个辊对20、21。搬入辊22以及辊对20、21通过未图示的第一卡搬送马达(可正反旋转的步进马达)的驱动力进行旋转,转动构件F通过未图示的转动马达(可正反旋转的步进马达)的驱动力进行转动。此外,在转动架50的外周形成有齿轮,与嵌装到转动马达的马达轴的齿轮啮合。
在转动构件F的外周,配置有上述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以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辊对20、21形成用于向这些记录部23、24、27中的任意一个搬送卡Ca的介质搬送路65,用这些记录部,对卡Ca以磁方式或者电方式写入数据。此外,在转动构件F的附近,配置有检测环境温度(外部空气温度)的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Th,根据用该温度传感器Th检测出的环境温度,进行设置于印刷部B的热敏头、热辊等(后述)的加热元件的温度校正。
(4)印刷部B
印刷部B包括:图像形成部B1,用热敏头40将墨带41的各颜色墨图像重叠而在转印膜46上形成图像;以及转印部B2,通过热辊33将形成于转印膜46的图像转印到在水平介质搬送路径P1上搬送的卡Ca。印刷部B具有跨越图像形成部B1以及转印部B2而搬送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的膜搬送机构10。
另外,在印刷部B中,设置有用于在介质搬送路65的延长线上搬送卡Ca的水平介质搬送路径P1。在水平介质搬送路径P1上,配置有向转印部B2搬送卡Ca的搬送辊对29、30。
(5)卷曲矫正机构G
在转印部B2的下游侧,在水平介质搬送路径P1的延长线上,设置有用于向收容堆积部60搬送转印后的卡Ca的水平介质搬送路径P2。在水平介质搬送路径P2上配置有搬送卡Ca的搬送辊对37、38。此外,配设在水平介质搬送路径P1、P2上的搬送辊对29至搬送辊对38的各辊(包括压印辊31)通过未图示的第二卡搬送马达(可正反旋转的步进马达)的驱动力进行旋转。
搬送辊对37、38构成卷曲矫正机构G的一部分。卷曲矫正机构G通过用向下方为凸状的卷曲矫正构件34按压两端部被搬送辊对37、38夹持(nip)的卡Ca的中央部而将卡Ca夹到与位置固定的凹状的卷曲矫正构件35之间,由此矫正由于热辊33的热转印而在卡Ca上产生的翘曲。卷曲矫正机构G构成为能够通过包括偏心凸轮36的结构使卷曲矫正构件34在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进退。
(6)介质收容部D
介质收容部D具有:收容堆积部60,具有卡载置台,收容从卷曲矫正机构G侧搬送来的卡Ca;以及升降机构61,构成为根据层叠在卡载置台的卡Ca的张数,向图2的下方侧移动。
(7)印刷部B的详细情况
接下来,关于印刷部B,按照图像形成部B1、转印部B2、印刷部B的动作姿势(position)、图像形成开始位置以及转印开始位置的顺序详述。
(7-1)图像形成部B1
(a)图像形成部B1的主要部件
压印辊45和热敏头40是构成图像形成部B1的主要部件,在与压印辊45对置的位置配置有热敏头40。在图像形成时,隔着转印膜46以及墨带41将压印辊45压接到热敏头40。即,压印辊45构成为通过使省略图示的第一偏心凸轮旋转而能够相对热敏头40进退。
热敏头40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在本例子中为1300个)加热元件,通过头控制用IC(未图示)根据印刷数据选择性地对这些加热元件进行加热控制,经由墨带41在转印膜46上形成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像形成时,膜搬送机构10针对热敏头40的每1行(line)以0.8ms(1/1000秒)的搬送速度(以下将该搬送速度称为基准搬送速度)搬送转印膜46,与其匹配地,热敏头40的行周期(1行的图像形成时间)也被设定为0.8[ms/line](以下将该行周期称为基准行周期)。此外,该基准搬送速度以及基准行周期是以在热敏头40的图像形成中转印膜46不伸长为前提而设定的。
(b)转印膜46
转印膜46呈现具有比卡Ca的宽度方向稍微大的宽度的带状,按照接受墨带41的墨的墨接受层、保护墨接受层的表面的保护层、用于通过加热而促进墨接受层以及保护层的一体剥离的剥离层、基材(基体膜)的顺序层叠形成。
如图5(A)所示,在转印膜46中,按照一定间隔形成以横断与用箭头表示的图像形成方向(热敏头40的副扫描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热敏头40的主扫描方向)的方式形成且用于决定图像形成开始位置的标志,这些标志之间被设为图像形成区域Ri。即,图像形成区域Ri用图像形成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标志Ma和下游侧的标志Mb划定。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区域Ri的图像形成方向(图5(A)的横向)的尺寸被设定为94[mm],宽度方向(图5(A)的纵向)的尺寸被设定为60[mm],标志Ma、Mb的粗细(宽度)分别被设定为4[mm]。
此外,在图5(A)中,图像形成区域Ri内的用实线表示的长方形的区域是热敏头40的印刷区域Rp,双点划线的区域是卡Ca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敏头40的印刷区域Rp在图5(A)的横向上被设定为86.6[mm]、在纵向上被设定为54.9[mm],相对标准尺寸的卡Ca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分别具有0.5[mm]左右的富余(大于卡Ca的尺寸)。换句话说,标志Ma的前端至热敏头40的印刷区域Rp(图像形成结束位置)的距离以及标志Mb的后端至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的距离分别为3.7[mm]。
如图2所示,通过马达Mr2、Mr4的驱动,转印膜46分别针对转印膜盒内的供给辊47和卷绕辊48卷绕或者抽出。即,在转印膜盒内,在供给辊47的中心配置有供给卷轴47A,在卷绕辊48的中心配置有卷绕卷轴48A,马达Mr2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未图示的齿轮传递到供给卷轴47A,马达Mr4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未图示的齿轮传递到卷绕卷轴48A。作为马达Mr2以及马达Mr4,使用可正反旋转的DC马达。对马达Mr2、Mr4的马达轴,在与输出轴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分别检测这些马达的转速的未图示的编码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处理前的转印膜46被卷绕在供给卷轴47A,已使用(在转印部B2中转印处理后的部分)的转印膜46被卷绕到卷绕卷轴48A。因此,在针对转印膜46进行图像形成处理(还称为一次转印处理)以及转印处理(还称为二次转印处理)时,暂且从供给卷轴47A向卷绕卷轴48A侧抽出转印膜46,一边用供给卷轴47A卷绕转印膜46一边进行图像形成处理以及转印处理。
(c)膜搬送机构10
膜搬送辊49是搬送转印膜46的主要的驱动辊,通过控制该膜搬送辊49的驱动,转印膜46的搬送量以及搬送停止位置被确定。膜搬送辊49与可正反旋转的膜搬送马达Mr5(步进马达)连结。在膜搬送辊49驱动时,马达Mr2、Mr4也驱动,但将从供给辊47、卷绕辊48中的某一方抽出的转印膜46用另一方卷绕,用用于对搬送的转印膜46赋予张力的部件起到膜搬送的辅助作用。对膜搬送辊49的辊轴,设置有未图示的编码器。
在膜搬送辊49的周面,配置有夹送辊32a和夹送辊32b。另外,设置有防止夹送辊32a、32b由于在将转印膜46压接到膜搬送辊49时产生的转印膜46的张力而离开膜搬送辊49的张力承受部件52。
夹送辊32a、32b构成为通过使省略图示的第二偏心凸轮旋转从而能够相对膜搬送辊49进退,张力承受部件52也构成为通过使第二凸轮旋转从而能够相对转印膜46进退。此外,夹送辊32a、32b的辊轴以及张力承受部件52的两端部被紧固有与第二偏心凸轮抵接的滚轮的支撑部件(未图示)支撑。在图2中示出夹送辊32a、32b向膜搬送辊49侧挤进而转印膜46缠到膜搬送辊49且张力承受部件52与转印膜46相接的状态。由此,转印膜46进行与膜搬送辊49的转速对应的距离的正确的搬送。
因此,膜搬送机构10具有如下功能:通过驱动配置于图像形成部B1与转印部B2之间的膜搬送辊49,在供给辊47、图像形成部B1、转印部B2以及卷绕辊48之间正反搬送转印膜46,并且在图像形成部B1以及转印部B2中使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定位到适当位置。
此外,在卷绕辊48与图像形成部B1(热敏头40、压印辊45)之间,配置有传感器Se1,该传感器Se1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并检测形成于上述转印膜46的标志。另外,在热敏头40的附近,配置有用于使热敏头40冷却的冷却风扇39。
(d)墨带41
墨带41收纳于墨带盒42,以在供给墨带41的供给辊43与卷绕墨带41的卷绕辊44之间架设的状态收容于墨带盒42。在卷绕辊44的中心配置有卷绕卷轴44A,在供给辊43的中心配置有供给卷轴43A,卷绕卷轴44A通过马达Mr1的驱动力进行旋转,供给卷轴43A通过马达Mr3的驱动力进行旋转。作为马达Mr1以及马达Mr3,使用可正反旋转的DC马达。对马达Mr1、Mr3的马达轴,在与输出轴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设置有分别检测这些马达的转速的未图示的编码器。
墨带41是通过在长度方向按照面顺序重复Y(黄色)、M(品红色)、C(青色)的彩色墨面板和Bk(黑色)墨面板而构成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M、C的彩色墨面板中使用升华墨,在Bk墨面板中使用熔化墨。
在供给辊43与图像形成部B1(热敏头40、压印辊45)之间,配置有传感器Se2,该传感器Se2通过来自发光元件侧的光在受光元件侧被Bk墨面板遮光而进行墨带41的位置检测,用于进行向图像形成部B1的墨带41的寻头。
(e)与转印部B2的关系
通过剥离滚轮25和剥离部件28,从转印膜46撕下结束了向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的墨带41。剥离部件28被固定设置到墨带盒42,剥离滚轮25在图像形成时抵接到剥离部件28而用两者夹持转印膜46和墨带41,从而进行剥离。然后,被剥离的墨带41通过马达Mr1的驱动力被卷绕到卷绕辊44,转印膜46通过膜搬送机构10被搬送到转印部B2。此外,压印辊45的辊轴以及剥离滚轮25的两端部被紧固有与上述第一偏心凸轮抵接的滚轮的支撑部件(未图示)支撑,通过第一凸轮旋转,压印辊45对热敏头40的压接被解除,与此同时,剥离滚轮25对剥离部件28的抵接也被解除。
在膜搬送辊49的下游侧,配置有用于检测形成于转印膜46的标志的传感器Se3。以该标志检测为契机,朝向转印部B2开始搬送被水平介质搬送路径P1上的搬送辊对29、30夹持并搬送停止(待机)中的卡Ca,从而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印刷区域Rp)和卡Ca同时到达转印部B2。此外,作为传感器Se3,使用透射一体型的传感器。
(7-2)转印部B2
在转印部B2中,转印膜46与卡Ca一起被热辊33以及压印辊31夹持,形成在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的图像被转印到卡Ca。即,在转印时,隔着卡Ca以及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将热辊33压接到压印辊31,以相同速度向相同方向搬送卡Ca和转印膜46。此外,热辊33被安装于升降机构(未图示),以隔着转印膜46对压印辊31压接/离开。
将图像转印后的转印膜46通过配置于热辊33与构成搬送辊对37的从动辊(图2的下侧的辊)之间的剥离销79从卡Ca分离(剥离)并搬送到供给辊47侧。另一方面,将被转印有图像的卡Ca在水平介质搬送路径P2上向下游侧的卷曲矫正机构G搬送(还参照图4)。
(7-3)印刷部B的动作姿势
印刷部B通过控制上述第一、第二偏心凸轮的旋转而采用待机姿势、印刷姿势以及搬送姿势这三个姿势中的任意姿势。
(a)待机姿势
图3(A)是示出印刷部B处于待机姿势的状态的图。在该状态下,夹送辊32a、32b未压接到膜搬送辊49,张力承受部件52也未与膜搬送辊49相接。另外,压印辊45未压接到热敏头40,剥离滚轮25也未与剥离部件28抵接。
(b)印刷姿势
图3(B)是示出印刷部B转移到印刷姿势的状态的图。此时,首先,夹送辊32a、32b将转印膜46缠到膜搬送辊49,并且张力承受部件52与转印膜46相接,之后,压印辊45压接到热敏头40。在该印刷姿势下,压印辊45向热敏头40移动而夹持转印膜46和墨带41。
在该状态下,通过膜搬送辊49的旋转而搬送转印膜46,同时,墨带41也通过马达Mr1的动作而被卷绕辊44卷绕而在相同的方向上搬送。在该搬送的期间,形成于转印膜46的标志通过传感器Se1而转印膜46到达图像形成开始位置(后述)的时间点,在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中通过热敏头40形成图像。
用对膜搬送辊49设置的编码器检测转印膜46的搬送量(转印膜46的搬送方向的距离),与其对应地膜搬送辊49的旋转停止,同时,通过马达Mr1的动作而进行的卷绕辊44的卷绕也停止。由此,利用最初的墨面板(例如Y)的墨向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进行的图像形成结束。
(c)搬送姿势
在利用最初的墨面板的墨进行的图像形成结束后,印刷部B转移到搬送姿势,压印辊45从热敏头40退避(剥离滚轮25对剥离部件28的抵接也被解除)。图3(C)是示出印刷部B转移到搬送姿势的状态的图。在该状态下,依然,夹送辊32a、32b将转印膜46缠到膜搬送辊49,张力承受部件52与转印膜46相接。
在该状态下,通过膜搬送辊49的反向的旋转,转印膜46被反向搬送至初始位置(寻头位置)。此时也通过膜搬送辊49的旋转而控制转印膜46的移动量,但是用一个颜色的墨面板(例如Y)形成有图像的图像形成区域Ri的搬送方向的长度以上的预定长度量被反向搬送而返回至初始位置,以使标志超过传感器Se1的检测位置。此外,墨带41也通过马达Mr3而被回卷预定量,接着让用于形成图像的墨的墨面板在初始位置(寻头位置)待机。
(d)印刷动作中的姿势转移
在彩色印刷动作中,在通过搬送姿势将转印膜46以及墨带41分别搬送到初始位置之后,再次转移到图3(B)所示的印刷姿势,使压印辊45压接到热敏头40,膜搬送辊49搬送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通过热敏头40利用接下来的墨面板(例如M)的墨进行图像形成。
这样,直至利用全部或者预定的墨面板的墨进行的图像形成结束为止,反复印刷姿势和搬送姿势的动作。然后,在利用热敏头40进行的图像形成结束后,解除压印辊45向热敏头40的压接。之后,通过膜搬送马达Mr5(以及马达Mr2、Mr4)的驱动,向转印部B2搬送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
(7-4)图像形成开始位置以及转印开始位置
(a)图像形成开始位置
通过驱动膜搬送马达Mr5,在传感器Se1检测到标志Ma的前端之后,在标志Ma向图像形成部B1侧被搬送了预定距离(例如几mm)的时候,开始利用热敏头40针对图像形成区域Ri形成图像。该位置是图5(A)所示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离标志Ma的前端为90.3[mm]的位置)。另外,马达Mr1也同时驱动,从而转印膜46以及墨带41在图像形成部B1中以相同速度在相同方向上被搬送。
此外,在图像形成处理(图像形成开始)以前,构成热敏头40的加热元件被预备加热(加热元件被加热至比墨带41的墨被转印到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的温度低的预定温度)。
(b)转印开始位置
图4示出在转印部B2中转印时的印刷装置1的正面图。在转印处理时,用传感器Se3检测标志Mb来进行寻头。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膜搬送马达Mr5,在传感器Se3检测到标志Mb的前端之后将转印膜46进一步搬送30[mm]的位置被设定为转印开始位置。
图6(A)是示意地示出在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中未产生伸长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区域Ri和卡Ca的对位的图。如图6(A)所示,在转印部B2中,以使热敏头40的印刷区域Rp的图像形成方向上的长度的中心Cn和卡C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为相同的位置的方式,进行转印膜46的寻头。在该状态(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未产生伸长的状态)下,通过如上所述在传感器Se3检测到标志Mb的前端之后将转印膜46进一步搬送30[mm],印刷区域Rp的图像形成方向上的长度的中心Cn和卡C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一致。
1-3-2.控制部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具备进行印刷装置1整体的动作控制的控制部70。控制部70具有控制印刷装置1的微型计算机构件72(以下简称为MCU72)。MCU72包括作为中央运算处理装置以高速时钟工作的CPU、存储有印刷装置1的程序、程序数据的ROM、作为CPU的工作区发挥作用的RAM、以及连接它们的内部总线。
对MCU72连接了外部总线。对外部总线,连接了具有通信IC且与上位装置101进行通信的通信部71、临时地保存应在卡Ca上形成图像的印刷数据、应以磁方式或者电方式记录到卡Ca的磁条、收容IC的记录数据等的存储器77。
另外,对外部总线连接了处理来自上述各传感器、编码器的信号的信号处理部73、包括对各马达供给驱动脉冲、驱动电力的马达驱动器等的致动器控制部74、具有上述头控制用IC且用于控制构成热敏头40的加热元件的热能的热敏头控制部75、用于控制操作面板部5的操作显示控制部76、上述信息记录部A、以及卡Ca的双重搬送等而所致的搬送错误、信息记录部A所致的记录失败时等使蜂鸣器6工作的蜂鸣器工作电路78。
2.印刷系统100的技术背景
在此,简单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的技术背景。
如在“发明内容”栏中也叙述,根据印刷数据(当印刷数据包括大量高灰度的像素时),利用热敏头40的加热元件向印刷区域Rp形成图像的结果,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会在热敏头40的副扫描方向上伸长。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中,以在转印膜46中产生这样的伸长为前提,在依照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用热敏头40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形成图像时,预料在转印膜46中产生的伸长而调整印刷区域Rp的图像长度。即,通过以使印刷区域Rp的图像形成方向的图像长度成为恒定(在本例子中如参照图5(A)说明那样为86.6[mm])的方式进行调整,防止颜色偏移。
本发明人关于印刷数据的什么样的要素导致转印膜46的伸长,使用实机进行了大量试验。其结果,发现了构成与热敏头40的主扫描方向的1行对应的印刷数据的像素群的像素的灰度值、以及表示相对于构成与热敏头40的主扫描方向的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数的(印刷数据的)具有颜色分量的像素数的比例的图像形成率是转印膜46的伸长的主要原因。
根据该见解,在印刷装置1中,根据每1行的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在用热敏头40形成图像时以使印刷区域Rp的图像长度成为恒定的方式进行调整。为了以使图像长度成为恒定的方式进行调整,预料在印刷区域Rp中产生的伸长,相对上述热敏头40的基准行周期,缩短行周期即可。此外,可以针对每1行变更行周期,但是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形成图像时,转印膜46的搬送速度被保持为恒定速度。
3.动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的动作。
3-1.动作概要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中,在上位装置101侧从图像数据变换为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检测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每1行的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接下来,根据每1行的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决定在印刷装置1中在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印刷区域Rp)中形成图像时的热敏头40的每1行的行周期的调整值。上位装置101将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以及行周期的调整值发送到印刷装置1。另一方面,在印刷装置1侧,依照接收到的印刷数据以及调整值,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通过热敏头40形成图像。以下,详述这些动作。
3-2.上位装置101的动作
如图7所示,上位装置101的CPU、ROM、RAM以及HDD作为控制部150发挥功能。即,控制部150依照在ROM中保存并在RAM中展开的程序(以及程序数据),使CPU作为主体发挥功能。
在控制部150的HDD中,安装有用于生成印刷到卡Ca的期望的图像数据(图像目标)的目标生成应用软件、根据用目标生成应用软件生成的图像数据生成印刷装置1用的印刷数据的打印机驱动器(应用软件)等。
这些应用软件的程序既可以经由CD-ROM、软盘(FD)、USB存储器、ZIP、MO等上位装置101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安装到HDD,在上位装置101构成网络的一员的情况下也可以经由通信部155从其它计算机取得程序并安装到HDD。
构成控制部150的CPU通过将安装在HDD中的目标生成应用软件以及打印机驱动器作为应用151同时或者选择性地在RAM中展开,实现目标生成部152以及打印机驱动器153的功能。此外,HDD还作为保存在目标生成部152以及打印机驱动器153中正在制作(处理)或者已制作(处理)的数据的数据保存部154发挥功能。
3-2-1.目标生成部152
目标生成部152具有生成各个印刷目标的个别目标生成部、合并多个目标的目标合并部、根据合并目标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生成部、将图像数据等输出到打印机驱动器153的GDI(Graphics Device Interface(图形设备接口),参照日本特开2004-194041号公报)。此外,除了GDI以外的这些各部具有用于利用从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提供的函数进行与监视器102、输入装置103、图像输入装置104的输入输出控制的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接口)功能。
(1)个别目标生成部
图9是示意地示出制作印刷到卡Ca的所有者的姓名“知财花子”的印刷目标的情况下的在监视器102中显示出的画面的例子的图。该例子是操作人员在“文本输入”栏中从输入装置103的键盘输入“知财花子”(文本数据),用输入装置103的鼠标(未图示)输入字体名称、字体尺寸、样式/装饰、字符颜色、背景颜色等印刷信息的例子,在预览栏中显示根据输入的文本数据和印刷信息生成的印刷目标。
操作人员一边参照预览一边操作(修正)输入装置103,由此制作期望的印刷目标(文本数据),点击OK按钮。由此,个别目标生成部取入一个印刷目标(包括目标的尺寸信息),赋予用于确定该印刷目标的名字、编号,并且在预先决定的文件夹中收容印刷目标。此外,在该例子中,示出了在“预览”栏中显示出的印刷目标由多个字符构成、且这些字符的字体、字体尺寸等相同的印刷目标,但印刷目标既可以由一个字符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字符构成且各字符是不同的字体、字体尺寸。
卡Ca一般构成为除了包括所有者的姓名以外还包括所有者所属的公司名、ID编号等各种印刷目标(文本数据),所以个别目标生成部能够依照上述例子生成其它(姓名以外的)印刷目标,在上述文件夹中收容所生成的多个印刷目标。此外,公司名是共同的,所以也可以拷贝在其它的文件夹中收容的印刷目标来收容到上述文件夹。
另外,在卡Ca中,一般还印刷所有者的脸部照片、公司的LOGO标志、卡的背景图像等图像目标的情形较多,这些图像目标也既可以收容于上述文件夹、或者也可以收容于其它文件夹。此外,这样的图像目标既可以从图像输入装置104取入,也可以经由通信部155利用在其它计算机中保存的图像目标。
(2)目标合并部
操作人员根据在上述文件夹中收容的多个目标,制作印刷到卡Ca的期望的图像目标。目标合并部将整体的预览图像显示于监视器102,辅助由操作人员实施的多个目标配置。由此,操作人员能够得到所有者的姓名、公司名、ID编号、脸部照片、LOGO标志等配置于期望位置的合并目标。
目标合并部判断预览图像的OK按钮是否被点击,在被点击的情况下,视为应印刷到卡Ca的图像(合并)目标的配置已确定,取得构成合并目标的各目标的位置信息。因此,目标合并部具有附加各个目标的位置信息的功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目标的位置信息收容于上述文件夹,但也可以收容于其它文件夹。
(3)图像数据生成部
图像数据生成部将文本数据的各印刷目标变换为例如位图等图像数据,生成针对卡Ca的每一面将所有图像数据合并为一个的图像数据。
另外,图像数据生成部让操作人员选择将生成的图像数据用于两面印刷或者单面印刷中的哪一个、以及用于卡Ca的表面或者背面中的哪一个,将其结果作为图像数据的属性信息取得。进而,图像数据生成部对操作人员要求应记录到卡Ca的磁条、IC的数据的输入和记录部(23、24、27)的确定,取得其输入结果而作为记录数据。
然后,图像数据生成部利用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函数,将上述图像数据、属性信息以及记录数据输出到GDI。
(4)GDI
GDI利用DDI(Device Driver Interface(设备驱动器接口),参照日本特开2002-91428号公报)函数,将在一个文件夹中收容的图像数据、属性信息以及记录数据提交给打印机驱动器153。
3-2-2.打印机驱动器153
打印机驱动器153具有从图像数据变换为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变换处理部、检测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灰度值及图像形成率的检测处理部、决定热敏头40的每1行的行周期的调整值的决定处理部、以及将收容有印刷数据、属性信息及记录数据等的文件夹发送到印刷装置1的发送处理部。
图8是控制部150的CPU执行的打印机驱动器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分别以CPU为主体,变换处理部执行步骤(以下简称为“S”)202的变换处理,检测处理部执行S204的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检测处理,决定处理部执行S206的调整值决定处理,发送处理部执行S208的发送处理。以下,说明各部进行的处理。
(1)变换处理部
变换处理部针对从目标生成部152(GDI)接受的文件夹内的数据中的图像数据,大致上执行两个变换处理。
第一个变换处理是将图像数据变换为镜像的镜像变换处理。此外,该镜像变换处理未必在上位装置101侧(变换处理部)进行,也可以针对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在印刷装置1侧进行。
第二个变换处理是针对镜像变换后的图像数据的以下的三个图像变换处理。此外,在这些图像变换处理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灰度值0~255范围的256个灰度,变换构成Y、M、C、Bk的印刷数据的各像素。
1)从将R(红)、G(绿)、B(蓝)作为图像分量的图像数据向将Y、M、C作为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变换。
2)在上述1)的变换时任意地进行的变换(校正),例如如下:
(a)伽玛变换(将色调调整为用户喜好,详细内容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8-80640号)。
(b)线性变换(校正印刷装置1的发色特性(向热敏头40的输出-印刷浓度),详细内容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6-30271号)。
(c)环境校正(校正热敏头、印刷装置1内温度等环境所致的发色特性,详细内容例如参照日本特开昭63-115766号)。
(d)边缘强调变换(强调例如脸部的轮廓等的变换,详细内容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7-320050号)。
(e)头电阻校正(校正热敏头40的构造上的发色特性,详细内容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7-125284号)。
此外,在进行上述(c)~(e)的变换(校正)的情况下,在预先经由通信部155取得印刷装置1的预定信息(环境温度等)之后进行。
3)针对将Bk(黑色)作为颜色分量的图像数据的抖动变换。该抖动变换是在如本例子所示墨带41的Bk墨面板的墨是熔化墨的情况下进行的,但在墨带41的彩色墨面板是熔化类型的情况(本例子以外的情况)下针对彩色墨面板也进行抖动变换。
(2)检测处理部
图10示意地示出图5所示的热敏头40的与印刷区域Rp对应的一个颜色(例如Y)的印刷数据的像素。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各印刷数据,主扫描方向的像素数与热敏头40的主扫描方向的加热元件数对应地由1300构成,副扫描方向的像素数由2048构成。
检测处理部关于由变换处理部变换后的Y、M、C的各印刷数据,如图10所示,检测与热敏头40的主扫描方向的1行对应的每个像素群的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针对与热敏头40的主扫描方向的1行对应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群能够形成图像的像素数是1300,所以图像形成率为相对于该1300的构成与1行对应的印刷数据的像素群的像素中的灰度值是1以上的像素数的比例。
(3)决定处理部
决定处理部根据由检测处理部检测出的与1行对应的每个像素群的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决定热敏头40的每1行的行周期的调整值。
首先,决定处理部关于Y、M、C的印刷数据的各行,根据与1行对应的每个像素群的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参照下表1(进行比例分配计算),计算每1行的利用Y、M、C的墨进行的图像形成所引起的各自的伸长系数。关于该灰度值,即便作为构成与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各像素的平均灰度值,相比于灰度值低的情况,在灰度值高的情况下,针对伸长的影响大,所以也可以通过高的灰度值进行大的加权。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为,在全部行(2048行)的伸长系数全部是1.0时,图像形成区域Ri伸长1.0[mm]。即,在1行的伸长系数是1.0的情况下,推测为该行伸长1/2048,即约为0.0004883[mm]。
【表1】
Figure GDA0002805919350000221
图11是示意地示出在将灰度值设为X轴、将图像形成率设为Y轴时作为Z轴的值表示的伸长系数的图。例如,如在图中作为第四区域所表示,在1行的像素群中灰度值高(例如255灰度)并且图像形成率大(例如100%)的情况下,膜46的伸长量变多,与随之伸长系数也变大(例如伸长系数=1)。相反,如在图中作为第一区域所表示,在灰度值低(例如63灰度以下)并且图像形成率也小(例如25%以下)的情况下,膜46的伸长量变少,随之伸长系数也变小(例如伸长系数=0.06)。
接下来,决定处理部参照计算出的伸长系数和在向1行的印刷区域Rp的图像形成中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产生的伸长[mm](的推测值)的预先决定的关系(关系式或者表格),计算在1行的图像形成中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产生的Y、M、C的每一个的伸长(的推测值)。
该Y、M、C的每一个的伸长根据墨带41的各墨面板的升华度、转印膜46的墨接受层的吸收度而不同,所以例如通过取得在恒温槽内在基准温度(例如室温)的环境下对印刷装置1实测出的伸长的值来能够制作上述关系式或者表格。此时,例如,能够通过将1行的印刷数据印刷1000行量而实测其伸长,通过将其1/1000的值作为1行的伸长而提高实测值的精度。
接下来,决定处理部根据由温度传感器Th检测出的温度,对针对每1行计算出的Y、M、C的每一个的伸长进行温度校正。这样的温度校正也通过参照伸长的值和温度值的预先决定的关系式或者表格来进行。通过取得在上述恒温槽内在例如包括基准温度(例如室温)的每隔10℃的环境下分别对印刷装置1实测出的伸长的值,能够制作这样的温度校正式或者表格。此外,在经由通信部155取得印刷装置1的环境温度之后,进行该温度校正。另外,决定处理部未必进行这样的温度校正,也可以将温度校正为基准温度。在该情况下,在印刷装置1侧针对后述调整值进行温度校正即可。
接下来,决定处理部依照每1行的印刷区域Rp的伸长和行周期的调整值的预先决定的关系,预料在印刷区域Rp中产生的伸长而决定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各行的热敏头40的行周期的调整值。例如,在1行的伸长系数是1.0的情况下,如果该行被原样地印刷,则会伸长0.0004883[mm],所以需要将1行的长度从0.0427734[mm](86.6/2048+0.0004883[mm])调整为0.0422851[mm](86.6/2048[mm])。换言之,为了使伸长量成为0,以缩短行周期的方式进行调整。在该情况下,进行使行周期成为负1.15478%来缩短行周期的决定(调整值:-1.15478%)。依照该决定,在印刷装置1中,相对热敏头40的基准行周期的0.8[ms/line],将行周期调整(校正)为0.8[ms/line]×0.9884511=0.79076[ms/line]。
以上,按照每个阶段说明了由决定处理部进行的行周期的调整值的决定过程,但实际上,决定处理部将由检测处理部检测出的每1行的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原样地代入到公式,直接计算每1行的行周期的调整值。
另外,决定处理部决定与每1行的印刷区域Rp的推测伸长量对应的、热敏头40的行周期的调整值,但与其并行地,根据在用Y墨印刷全部行时产生的图像形成区域Ri的推测伸长量,决定利用M墨进行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的调整值。进而,根据在用Y墨和M墨印刷全部行时产生的图像形成区域Ri的推测伸长量,决定利用C墨进行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的调整值。即,根据由于直至其前面的颜色为止的印刷而产生的图像形成区域Ri的推测伸长量,变更预定的颜色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此外,能够用根据上述1行的伸长系数求出的推测伸长量的总和,计算全部行印刷时的推测伸长量。如上所述,在全部行的伸长系数全部是1.0的情况下,全部行的推测伸长量为1.0[mm]。
决定处理部如下所述决定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的调整值。为了易于掌握,以如下情况为例子进行说明:在利用Y墨向印刷区域Rp形成图像(全部行)时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产生的推测伸长量是1.0[mm],在利用M墨向印刷区域Rp形成图像时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产生的推测伸长量是0.5[mm],在利用C墨向印刷区域Rp形成图像时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不产生伸长(推测伸长量:0[mm])。
关于利用Y墨形成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由于使用未使用的图像形成区域Ri,所以如参照图5(A)说明那样是离标志Ma的前端为90.3mm的位置。关于利用M墨形成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由于在利用Y墨向印刷区域Rp形成图像时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产生1.0[mm]的伸长,所以是离标志Ma的前端为90.3[mm]+1.0[mm]=91.3[mm]的位置(被校正为1.0[mm]标志Mb侧)。
关于利用C墨形成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由于在利用Y墨以及M墨向印刷区域Rp形成图像时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分别产生1.0[mm]、0.5[mm]的伸长,所以为离标志Ma的前端为90.3[mm]+1.0[mm]+0.5[mm]=91.8[mm]的位置(被校正为1.5[mm]标志Mb侧)。关于利用Bk墨形成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由于推测为在利用C墨向印刷区域Rp形成图像时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不产生伸长,所以与C墨的情况同样地,是离标志Ma的前端为90.3[mm]+1.0[mm]+0.5[mm]+0[mm]=91.8[mm]的位置(被校正为1.5[mm]标志Mb侧)。即,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根据图像形成区域Ri的推测伸长量被校正为标志Mb侧。
此外,关于上述决定处理部,示出了为了使印刷区域Rp的图像长度成为恒定值(86.6[mm])而决定了调整热敏头40的行周期的调整值的方式,但也可以不变更行周期而决定用于调整转印膜46的搬送速度的调整值(每1行的转印膜46的搬送速度的调整值)。
例如,在对象行的伸长系数是1.0[mm]的情况下,不变更行周期,相比于上述基准搬送速度,使搬送速度延迟1.15478%(调整值:-1.15478%),将转印膜46的搬送速度从0.8[ms]设为0.79076[ms],从而即使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伸长,印刷区域Rp也能够在外观上保持86.6[mm]。
由此,在用热敏头40在印刷区域Rp中针对每1行形成图像时,在外观上能够看作未产生在印刷区域Rp中产生的热敏头40的副扫描方向的伸长。
然后,决定处理部将从目标生成部152接受的属性信息及记录数据、用变换处理部变换后的Y、M、C、Bk的印刷数据、以及、Y、M、C的印刷数据的每1行的行周期(在调整膜搬送速度的情况下,文件夹内的搬送速度的调整值)的调整值及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的调整值,收容于一个文件夹内。
(4)发送处理部
发送处理部将依照操作人员的指示在决定处理部中制作出的文件夹发送到印刷装置1。此时,也可以将依照操作人员的指示制作出的文件夹保存到数据保存部154。
3-3.印刷装置1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流程图,以MCU72的CPU(以下简称为CPU)为主体,说明印刷装置1侧的卡发行动作。此外,为简化说明,说明为构成印刷装置1的各部件被定位到原始(初始)位置(例如图2所示的状态),将保存在ROM中的程序以及程序数据在RAM中展开的初始设定处理结束,已从上位装置101(通信处理部)接收到上述文件夹。另外,由于已经说明了印刷部B(图像形成部B1、转印部B2)的动作,所以为了避免重复而简单地说明。
如图12所示,在卡发行例程中,在S302中,用图像形成部B1进行在转印膜46上形成一面(例如表面)侧的图像的一次转印处理(图像形成处理)。即,根据保存在存储器77中的Y、M、C的印刷数据以及Bk的印刷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B1的热敏头40,从而在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中利用墨带41的Y、M、C以及Bk墨重叠形成图像。
此时,CPU参照保存在存储器77中的文件夹内的印刷数据以及行周期的调整值(在调整膜搬送速度的情况下,文件夹内的搬送速度的调整值)及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的调整值,从调整后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向热敏头控制部105(头控制用IC)针对每1行输出印刷数据以及行周期的调整值,从而使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加热元件选择性地加热来驱动热敏头40。
与S302中的一次转印处理并行地,在S304中,CPU从介质供给部C抽出卡Ca,根据保存在存储器77中的文件夹内的记录数据,用构成信息记录部A的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接触式IC记录部27中的某一个或者多个来进行针对卡Ca的记录处理之后,将卡Ca搬送到转印部B2。
在接下来的S306中,在转印部B2中,进行将在转印膜46的转印面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卡Ca的一面的二次转印处理。此外,CPU进行控制以使在该二次转印处理以前,使构成热辊33的加热器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卡Ca和在转印膜46的转印面上形成的图像同步地到达转印部B2。
在接下来的S308中,执行卷曲矫正处理,在该卷曲矫正处理中,通过使偏心凸轮36转动并将卷曲矫正构件34朝向卷曲矫正构件35按下并用卷曲矫正构件34、35夹持卡Ca来矫正卡Ca所产生的翘曲。
接下来,在S310中,根据保存在存储器77中的文件夹内的属性信息,判断是否为两面印刷,在否定判断时,进入到S320,在肯定判断时,在S312中,用图像形成部B1,在转印膜46的接下来的图像形成区域Ri中,与S302同样地进行形成另一面(例如背面)侧的图像的一次转印处理而进入到S316。
CPU与S312中的一次转印处理并行地,在S314中,将夹持于搬送辊对37、38而被定位到卷曲矫正机构12的卡Ca经由水平介质搬送路径P2、P1搬送到转动构件F,使利用辊对20、21夹持了两端部的卡Ca转动180°(使表面背面翻转)。在接下来的S316中,与S306同样地,进行在转印部B2中将在转印膜46的接下来的图像形成区域Ri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卡Ca的另一面的二次转印处理。
接下来,在S318中,与S308同样地执行通过用卷曲矫正构件34、35夹持卡Ca来矫正卡Ca所产生的翘曲的卷曲矫正处理。然后,在接下来的S320中,向收容堆积部60排出卡Ca来结束卡发行例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为了调整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形成的图像长度而调整热敏头40的行周期、或者调整转印膜46的搬送速度的方式,但也可以通过组合两者来进行调整,以使即使图像形成区域Ri伸长,也使印刷区域Rp的长度(热敏头40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成为86.6[m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图5(A)所示在寻头时(在决定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时)使用相对图像形成方向比图像形成区域Ri靠上游侧的标志Ma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比图像形成区域Ri靠下游侧的标志Mb。
图5(B)是示意地示出将相对图像形成方向比图像形成区域Ri靠下游侧的标志Mb用于寻头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部B1中的针对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的图。如图5(B)所示,将标志Mb用于寻头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区域Ri中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B被设定为离标志Mb的(印刷方向)前端为7.7mm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印刷了Y色时,即使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伸长,从标志Mb至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b为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在下一颜色以后的印刷时无需调整图像形成开始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标志Mb到图像形成开始位置以及印刷区域Rp的长度不发生变化,所以无需调整转印部B2中的转印开始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为了调整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形成的图像长度,变更每1行的热敏头40的行周期或者转印膜46的搬送速度的方式,但也可以根据各行的推测伸长量之和(或者各行的伸长系数的平均值)以在全部行中使调整值成为相同的方式进行决定。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由印刷装置和计算机构成的印刷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是在印刷装置1侧进行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调整值决定处理(参照图8、S206)的系统。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的部件、功能部以及步骤附加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说明,以下仅说明不同的地方。
上位装置101的打印机驱动器153具有变换处理部(还参照图13(A)、S202)、检测处理部(还参照图13(A)、S204)以及发送处理部(还参照图13(A)、S208),不具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决定处理部。因此,检测处理部将从目标生成部152接受的属性信息及记录数据、用变换处理部变换后的Y、M、C、Bk的印刷数据、以及检测到的每1行的灰度值及图像形成率收容到一个文件夹内,发送处理部依照操作人员的指示,将用检测处理部制作出的文件夹发送到印刷装置1。
另一方面,(印刷装置1的)CPU在从上位装置101(通信处理部)接收到上述文件夹之后,在执行图12所示的卡发行例程之前,执行图13(B)所示的调整值决定例程。CPU在S254中参照保存在存储器77中的文件夹内的印刷数据,执行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上位装置101的打印机驱动器153的决定处理部同样的处理,将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每1行的行周期的调整值(或者搬送速度的调整值)以及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的调整值收容于在存储器77中保存的文件夹内。此外,在S254中,使用温度传感器Th检测出的环境温度。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由印刷装置和计算机构成的印刷系统的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是在印刷装置1侧进行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检测处理(参照图8、S204)及调整值决定处理(参照图8、S206)的系统。
上位装置101的打印机驱动器153具有变换处理部(还参照图14(A)、S202)以及发送处理部(还参照图14(A)、S208),不具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检测处理部以及决定处理部。因此,变换处理部将从目标生成部152接受的属性信息及记录数据、以及变换后的Y、M、C、Bk的印刷数据收容于一个文件夹内,发送处理部依照操作人员的指示,将用变换处理部制作出的文件夹发送到印刷装置1。
另一方面,(印刷装置1的)CPU在从上位装置101(通信处理部)接收到上述文件夹之后,在执行图12所示的卡发行例程之前,执行图14(B)所示的调整值决定例程。CPU在S252中参照保存在存储器77中的文件夹内的印刷数据,执行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上位装置101的打印机驱动器153的检测处理部同样的处理,在接下来的S254中,执行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上位装置101的打印机驱动器153的决定处理部同样的处理,将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每1行的行周期的调整值(或者搬送速度的调整值)以及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的调整值收容于在存储器77中保存的文件夹内。此外,在S252(在变换处理部中任意地进行的变换中的(c)~(e))、S254中,使用温度传感器Th检测出的环境温度。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以使印刷区域Rp的图像长度成为恒定的方式进行调整的方式,但也可以在热敏头40向印刷区域Rp形成图像时容许图像形成区域Ri伸长,而且防止颜色偏移。
在利用第一颜色(例如Y)的墨向印刷区域Rp形成图像时在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中产生伸长时,从标志Ma至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为止的距离发生变化(还参照图5(A)),利用第二颜色(例如M)的墨进行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偏移,所以在图像形成开始位置侧发生颜色偏移。另外,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产生伸长时,在图像形成结束位置侧也发生颜色偏移。因此,与图像形成区域Ri的伸长对应地,需要(1)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的调整(校正)和(2)印刷区域Rp的图像长度的调整(校正)。此外,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的调整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进而,在印刷区域Rp中产生伸长时,印刷区域Rp的图像形成方向上的长度的中心Cn和卡C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变得不一致。因此,还需要(3)转印部B2中的调整(校正)。
(2)印刷区域Rp的图像长度的调整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依照检测出的伸长系数变更热敏头40的行周期来调整热敏头40的印刷区域Rp的图像长度。但是,相对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缩短行周期,在本实施方式中延长行周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在前面的颜色的同一行中印刷的灰度值,决定伸长系数,依照该伸长系数调整行周期。
假设例如在印刷M墨的预定行的情况下,检测印刷Y墨时的该行的灰度值的结果,伸长系数是1.0。在该情况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推测为该行伸长1/2048,即约0.0004883[mm]。因此,在印刷M色的该行时,需要将1行的长度从0.0422851[mm](86.6/2048[mm])调整为0.0427734[mm]。为此,决定处理部以使行周期成为1.0115478倍的方式决定调整值(调整值:+1.15478%),在印刷该行时,使行周期从0.8[ms/line]成为0.8092382[ms/line]。另外,在印刷C墨的情况下,根据由于利用Y墨以及M墨进行的印刷而产生的伸长量的推测值(各颜色的伸长系数之和),以延长行周期的方式进行调整。
在进行如与前面的颜色的印刷结果匹配地延长热敏头40的行周期的调整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作为第一颜色的Y墨的印刷时的调整,但也可以在印刷Y墨时根据检测到的伸长系数以缩短行周期的方式进行调整,关于即便如此也伸长的量,在M墨和C墨印刷时以延长行周期的方式进行调整。在该情况下,根据Y墨的调整值,减小M墨以及C墨的伸长系数。
(3)转印开始位置的调整
图6(B)是示意地示出在转印膜46的印刷区域Rp中产生了伸长的情况下的印刷区域Rp和卡Ca的对位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为推测为在印刷区域Rp中在利用Y、M、C墨进行的图像形成整体中产生1.5[mm]的伸长(检测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的结果,最终的推测伸长量是1.5[mm])。
在该情况下,产生在转印部B2中调整(校正)在印刷区域Rp中产生的伸长的1/2(1.5[mm]÷2=0.75[mm])量的必要。即,将在传感器Se3检测到标志Mb之后将转印膜46搬送30[mm]+0.75[mm]=30.75[mm]之后的位置设为转印开始位置。由此,即使在印刷区域Rp中产生伸长,也能够使印刷区域Rp的图像形成方向上的图像长度的中心Cn和卡C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一致,能够防止转印到卡Ca的图像看起来偏向一侧(尤其在证明照片、LOGO标志等配置于卡Ca的端部时显眼)、或者根据情况,转印前端侧的图像在卡Ca的端侧被切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Bk墨使用熔化墨,在使用熔化墨的情况下,相比于使用升华墨的情况,在转印膜46的墨接受层中吸收的程度更低(附着到墨接受层的程度更高)且Bk墨所致的印刷区域Rp的伸长更小,所以未考虑Bk墨所致的伸长。
CPU在图12的S302、S312中的一次转印处理中,执行上述(1)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的调整以及(2)印刷区域Rp的调整。另外,在S306、S316中的二次转印处理中,执行上述(3)转印开始位置的调整。
另一方面,在上位装置101侧,打印机驱动器153的决定处理部在计算出每1行的印刷区域Rp中的图像长度的伸长之后,计算全部行的印刷数据的伸长的合计值。决定处理部依照全部行的印刷区域Rp的伸长的合计值和行周期的调整值的预先决定的关系,决定热敏头40的行周期的调整值。另外,决定处理部决定上述(1)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的调整值、(2)热敏头40的印刷区域Rp的图像长度的调整值、以及(3)转印开始位置的调整值。
然后,决定处理部将从目标生成部152接受的属性信息及记录数据、用变换处理部变换后的Y、M、C、Bk的印刷数据、以及Y、M、C的印刷数据的上述(1)~(3)的调整值,收容于一个文件夹内。
此外,在将比图像形成区域Ri靠下游侧的标志Mb用于寻头的情况下,即使在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中产生伸长,从标志Mb至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B为止的距离也不变化,所以不需要上述(1)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B的调整。因此,决定处理部决定上述(2)以及(3)的调整值。
此外,关于上述决定处理部,示出了根据由于前面的颜色的墨的印刷而产生的印刷区域Rp的伸长,决定了调整热敏头40的行周期的调整值的方式,但也可以不变更行周期而决定用于调整转印膜46的搬送速度的调整值(每1行的转印膜46的搬送速度的调整值)。
例如,在Y墨的预定行的伸长系数是1.0[mm]的情况下,在印刷M墨的该行时,行周期原样地保持0.8[ms/line],使转印膜46的搬送速度比上述基准搬送速度快1.15478%(调整值:+1.15478%),由此使转印膜46的搬送速度成为0.8092382[ms],从而能够减轻各颜色彼此的印刷区域Rp的伸长量的差异所致的颜色偏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为了调整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形成的图像长度而调整热敏头40的行周期、或者调整转印膜46的搬送速度的方式,但也可以通过组合两者,根据在用各颜色的墨印刷时产生的印刷区域Rp的伸长来调整图像长度,防止在各色之间引起颜色偏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为了调整在图像形成区域Ri中形成的图像长度,变更每1行的热敏头40的行周期或者转印膜46的搬送速度的方式,但也可以根据各行的推测伸长量之和(或者各行的伸长系数的平均值),以使调整值在全部行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变形例1)中,说明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但依据该区别,在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同样地在热敏头40向印刷区域Rp形成图像时容许印刷区域Rp伸长,而且防止颜色偏移。
4.效果等
接下来,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的效果等。
4-1.效果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中,根据与热敏头40的主扫描方向的1行对应的印刷数据的像素群的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针对每1行调整用热敏头40在转印膜46上根据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长度,印刷区域Rp的图像长度被维持为恒定值(86.6[mm]),所以无论由于热敏头40的加热而在转印膜46中产生的伸长如何都能够防止颜色偏移。
另外,在变形例1的印刷系统100中,根据在一个颜色(例如Y)的图像形成时由于热敏头40的加热而在转印膜46中产生的伸长,在下一颜色(例如M)以后的图像形成时,在全部行中调整热敏头40的行周期(调整印刷区域Rp的图像长度),并且调整图像形成开始位置PA以及转印开始位置,所以无论由于热敏头40的加热而在转印膜46中产生的伸长如何都能够防止颜色偏移。
因此,在包括变形例1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中,能够提高热敏头40的发热量来缩短图像形成时间,并且维持在转印膜46(卡Ca)上形成的图像的品质。
4-2.变形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间接印刷方式的印刷装置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还能够应用于使用墨带41直接印刷到卡Ca的直接印刷方式的印刷装置。此时,适当地变更图像形成部、搬送辊、传感器等的结构、位置等即可。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介质例示了转印膜46,但例如在直接印刷方式的情况下,典型地还能够应用于管、膜等具有热伸缩性的介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Y、M、C以外的颜色例示了Bk,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有其它颜色(例如金色、银色)。进而,关于Bk、其它颜色的印刷数据,也可以与Y、M、C等同样地,根据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在形成图像时调整图像长度。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上位装置101侧根据图像数据执行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变换(生成)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印刷装置1(CPU)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生成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并保存到存储器77。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图像形成部B1中将压印辊45压接到热敏头40的例子,但也可以将热敏头40压接到压印辊45。此时,压板也无需是例示的辊,优选为不对转印膜46、墨带41的搬送造成影响的例子。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转印部B2中将热辊33压接到压印辊31的例子,但也可以将压印辊31压接到热辊33。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图像形成部B1中在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中形成卡Ca的一面侧的图像(图12的步骤302),在转印部B2中在卡Ca的一面转印图像(步骤306)之后,在图像形成部B1中与向转印膜46的接下来的图像形成区域Ri的另一面侧的图像形成(步骤312)并行地,将卡Ca搬送到转动构件F侧并使卡Ca旋转180°(步骤314),在转印部B2中在卡Ca的另一面转印另一面侧的图像(步骤316)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图像形成部B1中在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Ri中形成卡Ca的一面侧的图像之后,在转印膜46的接下来的图像形成区域Ri中形成另一面侧的图像,在转印部B2中,在卡Ca的一面转印图像之后,将卡Ca搬送到转动构件F侧并使卡Ca旋转180°,在卡Ca的另一面转印另一面侧的图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上位装置101与印刷装置1连接的印刷系统10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经由USB存储器、存储卡等,将在上位装置101侧制作出的文件夹提交给印刷装置1侧。另外,在印刷装置1构成为局域网的一员的情况下,也可以从与局域网连接的计算机发送上述文件夹。进而,也可以从操作面板部5输入上述属性信息、记录数据。
另外,在本申请权利要求书中,包括“一种记录介质,记录有程序,其中,该程序使计算机作为如下单元发挥功能:生成单元,根据图像数据生成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以及检测单元,检测构成由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与热敏头的主扫描方向的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的灰度值、以及表示相对于构成与所述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数的具有颜色分量的像素数的比例的图像形成率。”的发明,但这样的程序除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用于调整用热敏头40在转印膜46上基于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长度以外,例如还能够用作用于通过根据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调整对转印膜46赋予的张力而在转印膜46上形成高质量的图像的程序。此外,关于其详细内容,在与由本发明人完成的本申请的优先权日同一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249215号的说明书中进行了公开。
此外,本申请通过参照而请求在此援用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249214号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249215号的优先权。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具有多个颜色的墨的墨带在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形成单元,具有热敏头和搬送所述介质的介质搬送部;
保存单元,用于保存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构成保存在所述保存单元中的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与所述热敏头的主扫描方向的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的灰度值、以及表示相对于构成与所述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数的具有颜色分量的像素数的比例的图像形成率,调整用所述热敏头在所述介质上基于所述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变更所述热敏头的行周期和/或由所述介质搬送部搬送所述介质的搬送速度,调整基于所述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灰度值以及所述图像形成率,调整在基于所述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图像时针对每1行在所述介质中产生的所述热敏头的副扫描方向的伸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以使基于所述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长度成为预先决定的恒定值的方式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检测所述灰度值以及所述图像形成率,根据检测出的所述灰度值以及所述图像形成率,调整基于所述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生成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之后,将生成的该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保存到所述保存单元。
7.一种记录介质,记录有程序,其中,该程序使计算机作为如下单元发挥功能:
生成单元,根据图像数据生成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以及
检测单元,检测构成由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与热敏头的主扫描方向的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的灰度值、以及表示相对于构成与所述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数的具有颜色分量的像素数的比例的图像形成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记录有用于使所述计算机还作为决定单元发挥功能的程序,所述决定单元根据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灰度值以及图像形成率,决定用所述热敏头在介质上形成图像时的基于所述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的图像长度的调整值。
9.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使用具有多个颜色的墨的墨带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能够与该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的计算机,所述图像形成系统具备:
生成单元,根据图像数据生成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
检测单元,检测构成由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的与热敏头的主扫描方向的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的灰度值、以及表示相对于构成与所述1行对应的像素群的像素数的具有颜色分量的像素数的比例的图像形成率;以及
决定单元,根据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灰度值及图像形成率,决定用所述热敏头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图像时的基于所述每个颜色分量的印刷数据形成的图像长度的调整值。
CN201711389168.6A 2016-12-22 2017-12-21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Active CN1082155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9215A JP2018103385A (ja) 2016-12-22 2016-12-22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6249214A JP6879494B2 (ja) 2016-12-22 2016-12-22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6-249214 2016-12-22
JP2016-249215 2016-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5516A CN108215516A (zh) 2018-06-29
CN108215516B true CN108215516B (zh) 2021-05-11

Family

ID=62625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89168.6A Active CN108215516B (zh) 2016-12-22 2017-12-21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1157B2 (zh)
CN (1) CN1082155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5969B (zh) * 2019-06-19 2024-03-0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头单元以及印刷单元
CN110626078B (zh) * 2019-10-21 2020-09-22 威海哲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打印控制方法及热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13780B1 (ko) * 1996-01-19 2004-03-22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잉크리본및서멀프린터
JP3703061B2 (ja) * 1997-12-08 2005-10-05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濃度ムラ補正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た画像記録装置
EP1108551B1 (en) * 1998-08-26 2004-08-1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 and object with image transferred
JP4310707B2 (ja) * 2005-04-12 2009-08-12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階調変換較正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用いた階調変換較正モジュール
JP4940780B2 (ja) 2006-06-23 2012-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合成印画像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89300A (ja) 2008-10-06 2010-04-22 Nisca Corp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JP4983827B2 (ja) 2009-03-05 2012-07-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48129B2 (ja) 2009-09-25 2016-01-2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6194499B2 (ja) * 2013-07-31 2017-09-13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16005229A (ja) * 2014-06-19 2016-0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179539B2 (ja) * 2015-03-04 2017-08-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505229B2 (en) * 2015-03-31 2016-11-29 Nisca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s
JP6525702B2 (ja) * 2015-04-15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78546A1 (en) 2018-06-28
CN108215516A (zh) 2018-06-29
US10131157B2 (en) 201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94499B2 (ja)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US10434795B2 (en) Transfer apparatus
US8629891B2 (en) Thermal printer and protection coat print method
JP6346774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US6873348B1 (en)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N108215516B (zh)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5082739A (zh) 转印装置
CN10700975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010046401A1 (en) Thermal print ribbon compensation
US9221268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68794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092677B2 (ja) 印刷装置
JP5720223B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17030316A (ja) 印刷装置,プリンタドライバプログラム,印刷システム,印刷方法,及び被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JP20181033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9377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05586B2 (ja) 印刷装置
JP20211230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88063A (ja) 記録装置
JP20210702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867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71857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01727A (ja) 印刷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17119553A (ja) カード矯正機構および転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