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67882B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67882B
CN108167882B CN201711366564.7A CN201711366564A CN108167882B CN 108167882 B CN108167882 B CN 108167882B CN 201711366564 A CN201711366564 A CN 201711366564A CN 108167882 B CN108167882 B CN 1081678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ocusing lens
food
light
foc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665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67882A (zh
Inventor
郑孝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665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678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67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7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67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7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7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 H05B6/6482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radiant heating, e.g. infrared 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包括内壳体,发热件设置在内壳体的外壁上,发热件发射的光线穿过内壳体的外壁进入到内壳体的内腔中,对内腔中的食物进行加热;聚焦镜片,聚焦镜片设置在发热件的下方,聚焦镜片为具有折射作用的镜片,发热件发射的光线通过聚焦镜片的聚焦后再进入到内腔中,提高了发热件发射的光线的利用率,提高食物的加热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加热烹调器的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微波炉等具备微波加热功能的加热烹调器中,为了在食物表面形成烘烤效果,一般还可在烹调器的加热腔顶部增加发热管等发热部件。如图1至图4所示,在内腔202’容积相对于普通的桌面炉更大的嵌入式微波炉中,为了使微波在内腔202’内的分布更加均匀,除了在内腔202’底部设置微波搅拌系统,还需在加热腔顶部的位置设置微波分散系统(通过搅拌或者漫反射的方式),而为了达到均匀分布的目地,微波分散系统还需要尽可能地设置于顶部中心。另一方面,顶部设置的加热烹调器发热件102’为了正对放置于内腔202’底部中心位置的待加热食物30’,也需要尽可能地设置在内壳体20’的顶部中心。由此产生了加热烹调器发热件102’与微波分散系统等其他部件之间在内壳体20’顶部设置位置的矛盾。一种折衷的方案是加热烹调器发热件102’与微波分散系统分别设置在内壳体20’顶部中心位置两侧。但是这种方案无可避免会造成发热件102’无法直接正对食物30’,降低了烘烤效果。
因此,设计出一种能够使发热件的加热焦点直接正对食物的加热烹调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烹调器。
鉴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热烹调器,包括内壳体,加热烹调器包括:发热件,设置在内壳体的外壁上,发热件发射的光线穿过内壳体的外壁进入到内壳体的内腔中,对内腔中的食物进行加热;聚焦镜片,聚焦镜片设置在发热件的下方,聚焦镜片为具有折射作用的镜片,发热件发射的光线通过聚焦镜片的聚焦后再进入到内腔中。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热烹调器,设置在发热件的下方的具有折射作用的聚焦镜片,使发热件发射的光线通过聚焦镜片的聚焦后再进入到内腔中对食物进行加热,其中,发热件发射的放射状的光在通过聚焦镜片后向聚焦镜片的焦点方向聚焦,从而避免发热件发射的光扩散后的范围与食物相比过大而造成光线的浪费,同时可以通过调节聚焦镜片的焦点的位置来调节发热件发射的光照射的方向,从而使发热件发射的光恰好照射在食物上并形成大小合适的辐射面积,进而提高发热件发射的光线的利用率,提高食物的加热效率,缩短烹饪时长,并且能够降低加热烹调器的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此外,由于发热件发射的光可以通过聚焦镜片调节大小和方向,所以对于发热件和食物的放置位置的相对关系没有严格的要求,从而可以根据内壳体上方的空间布置需求调整发热件的放置位置,提高了内壳体上方布局设计的自由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支撑底座,设置在发热件与内壳体之间;发热件罩,设置在发热件的上方,发热件罩覆盖发热件的发热区域,且发热件罩与支撑底座相连接,将发热件固定在支撑底座与发热件罩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发热件与内壳体之间设置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为加热烹调器中的其它部件提供安装位置和支撑基座;设置在发热件的上方的发热件罩覆盖发热件的发热区域,一方面发热件罩作为发热件的保护罩保护发热件不受外界损伤,另一方面发热件罩防止发热件发射的光向内壳体上方发射,从而使发热件发射的光线全部集中于内腔中的食物,提高了光线的有效利用率,提高食物的加热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加热烹调器的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发热件支架,发热件支架设置在发热件与支撑底座之间,且发热件支架与发热件相适配,使得发热件卡设在发热件支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件支架与发热件相适配并设置在发热件与支撑底座之间,使得发热件卡设在发热件支架上,从而对发热件起到固定和限位的作用,使得发热件在运输或者其他移动和晃动过程中,不在内壳体上放随意窜动,从而避免发热件不与内壳体上方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及碰撞摩擦等损坏,同时发热件位置固定,发热源的位置就稳定,从而使得加热性能稳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驱动装置,与聚焦镜片相连接,用于控制聚焦镜片将光线进行聚焦的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聚焦镜片对发热件发射的光线进行聚焦,通过设置与聚焦镜片相连接的驱动装置,以控制聚焦镜片将光线进行聚焦的位置,从而使得聚焦位置与食物的位置相吻合,保证发热件发射的光线不被浪费而全部用于加热食物,进一步提高了光线的有效利用率,提高食物的加热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加热烹调器的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可以想到地,对于驱动装置的控制可以是手动控制也可以是自动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设置在内腔之中,检测装置与驱动装置电连接,在检测装置检测到内腔中放置的食物的位置后,检测装置控制驱动装置以调整聚焦镜片的聚焦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检测装置与驱动装置电连接,设置在内腔中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内腔中放置的食物的位置后,根据食物的位置控制驱动装置以调整聚焦镜片的聚焦位置以使聚焦位置与食物位置相吻合,从而使得聚焦位置与食物的位置相吻合即保证落在食物上的辐射范围的大小和位置二者都分别与食物的大小和位置相匹配,保证发热件发射的光线不被浪费而全部用于加热食物,进一步提高了光线的有效利用率,提高食物的加热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加热烹调器的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检测装置能够准确检测食物的位置并将聚焦位置与食物的位置之间精确匹配,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线来加热食物,是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件为卤素发热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卤素发热管具有热效率高、升温快、长期使用性能不退变、工作温度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安装简单、环保、无污染、形状尺寸多变等诸多优点,能够发射加热介质强光用以加热,不仅能够提供大功率的加热源,而且能够通过聚焦镜片聚焦,通过改变聚焦镜片的聚焦位置来改变加热位置,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聚焦镜片设置在内腔内,且聚焦镜片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内壳体的内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固定件将聚焦镜片固定在内壳体的内壁上以使其设置在内腔中,从而第一方面用户在调节聚焦镜片的聚焦位置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手动调节时,可以在内腔中直观地观察聚焦镜片的朝向,从而能够及时判断聚焦镜片的聚焦位置与食物的位置之间的相对关系,从而使调节聚焦镜片的过程有据可依且结果更加精准;第二方面发热件发射的光经过聚焦镜片聚焦后成为具有高密度光线的光束,具有高密度光线的光束被小面积遮挡就可以造成大量的光线损耗,通过将聚焦镜片设置在内腔内,使被聚焦后的光线直接作用在食物上,避免聚焦后的高密度光线被遮挡造成损耗,使得发热件发射的光线的有效利用率提高;第三方面聚焦镜片通过折射即透光来工作,其工作原理要求聚焦镜片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当其表面附着有油污时会影响其聚焦性能,将聚焦镜片设置在内腔中,一方面能够使用户直观地观察聚焦镜片表面的清洁程度,另一方面方便用户及时擦拭清理聚焦镜片的表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固定件为螺钉;在聚焦镜片与内壳体的内壁上均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将聚焦镜片与内壳体进行固定;在聚焦镜片与螺钉之间还设置有垫片,垫片为陶瓷垫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螺钉拧入聚焦镜片和内壳体的内壁上的螺纹孔中以使聚焦镜片固定在内壳体的外壁上,螺纹连接具有连接强度高、成本低、可选用标准件、便于装配和拆卸等优点;聚焦镜片与螺钉之间还设置有垫片用以防止二者之间的螺纹连接在晃动或移动时出现松动,从而保护聚焦镜片的使用安全和准确聚焦,陶瓷垫片具有质地坚韧、低蓄热、施工和安装性能优良、抗热震性优良、耐压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和耐火隔热效果良好等诸多优点,可以承受发热件发热的光线的长时间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内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位于发热件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孔位于发热件下方的内壳体的外壁上,从而使得设置在内壳体的外壁上的发热件发射的光线够通过通孔进入内腔,从而作用在食物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聚焦镜片为具有聚焦作用的凸透镜、棱镜或不规则形镜中的任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聚焦镜片为具有聚焦作用的凸透镜、棱镜或不规则形镜中的任一种,发热件发射的是加热源是光,通过具有聚焦作用的透镜可以将发热管产生的光线聚焦在特定的小范围内,从而得到克服热量扩散而被浪费的技术缺陷的加热烹调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微波分散装置,设置在内壳体的外壁上,且与发热件相邻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微波分散装置与发热件相邻设置在内壳体的外壁上,由于发热件下方设置有聚焦镜片以对其发射的光聚焦及需求改变其发射的光的方向,从而使得发热件的设置位置不受限制,提高内壳体的上方布局设计的自由度,且便于合理布置微波分散系统和发热件的设置位置,避免二者之间发生位置干涉,同时将微波分散系统与发热件相邻设置,能够及时使微波分散至均匀,从而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烹调器为微波炉。
根据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加热烹调器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加热烹调器在A-A处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加热烹调器在B-B处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加热烹调器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发热件,20’内壳体,202’内腔,30’食物。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烹调器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加热烹调器在C-C处的截面图;
图7示出了图5中的加热烹调器在D-D处的截面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烹调器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烹调器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的加热烹调器在E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其中,图5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加热烹调器,102发热件,104聚焦镜片,106支撑底座,108发热件罩,110发热件支架,112固定件,114垫片,20内壳体,202内腔,204通孔,30食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5至图10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烹调器。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加热烹调器1,包括内壳体20,加热烹调器1包括:发热件102,设置在内壳体20的外壁上,发热件102发射的光线穿过内壳体20的外壁进入到内壳体20的内腔202中,对内腔202中的食物30进行加热;聚焦镜片104,聚焦镜片104设置在发热件102的下方,聚焦镜片104为具有折射作用的镜片,发热件102发射的光线通过聚焦镜片104的聚焦后再进入到内腔202中。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热烹调器1,设置在发热件102的下方的具有折射作用的聚焦镜片104将发热件102发射的光线通过聚焦镜片104的聚焦后再进入到内腔202中对食物30进行加热,其中,发热件102发射的放射状的光在通过聚焦镜片104后向聚焦镜片104的焦点方向聚焦,从而避免发热件102发射的光扩散的范围与食物30相比过大而造成光线的浪费,同时可以通过调节聚焦镜片104的焦点的位置来调节发热件102发射的光照射的方向,从而使发热件102发射的光恰好照射在食物30上并形成大小合适的辐射面积,进而提高发热件102发射的光线的利用率,提高食物30的加热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加热烹调器的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此外,由于发热件102发射的光可以通过聚焦镜片104调节大小和方向,所以对于发热件102和食物30的放置位置的相对关系没有严格的要求,从而可以根据内壳体20上方的空间布置需求调整发热件102的放置位置,提高了内壳体20上方布局设计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8至图10所示,还包括:支撑底座106,设置在发热件102与内壳体20之间;发热件罩108,设置在发热件102的上方,发热件罩108覆盖发热件102的发热区域,且发热件罩108与支撑底座106相连接,将发热件102固定在支撑底座106与发热件罩108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在发热件102与内壳体20之间设置有支撑底座106,支撑底座106为加热烹调器1中的其它部件提供安装位置和支撑基座;发热件罩108设置在发热件102的上方,且发热件罩108覆盖发热件102的发热区域,一方面发热件罩108作为发热件102的保护罩保护发热件102不受外界损伤,另一方面发热件罩108防止发热件102发射的光向内壳体20上方发射,从而使发热件102发射的光线全部集中于内腔202中的食物30,提高了光线的有效利用率,提高食物30的加热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加热烹调器的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还包括:发热件支架110,发热件支架110设置在发热件102与支撑底座106之间,且发热件支架110与发热件102相适配,使得发热件102卡设在发热件支架110上。
在该实施例中,发热件支架110与发热件102相适配并设置在发热件102与支撑底座106之间,使得发热件102卡设在发热件支架110上,从而对发热件102起到固定和限位的作用,使得发热件102在运输或者其他移动和晃动过程中,不在内壳体20上放随意窜动,从而避免发热件102不与内壳体20上方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及由于碰撞摩擦等损坏,同时发热件102位置固定,发热源的位置就稳定,从而使得加热性能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驱动装置,与聚焦镜片104相连接,用于控制聚焦镜片104将光线进行聚焦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聚焦镜片104对发热件102发射的光线进行聚焦,通过设置与聚焦镜片104相连接的驱动装置,以控制聚焦镜片104将光线进行聚焦的位置,从而使得聚焦位置与食物30的位置相吻合,保证发热件102发射的光线不被浪费而全部用于加热食物30,进一步提高了光线的有效利用率,提高食物30的加热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加热烹调器的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具体地,用于调整聚焦位置的驱动装置为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设置在内腔202之中,检测装置与驱动装置电连接,在检测装置检测到内腔202中放置的食物30的位置后,检测装置控制驱动装置以调整聚焦镜片104的聚焦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检测装置与驱动装置电连接,设置在内腔202中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内腔202中放置的食物30的位置后,根据食物30的位置控制驱动装置以调整聚焦镜片104的聚焦位置以使聚焦位置与食物30位置相吻合,从而使得聚焦位置与食物30的位置相吻合即保证落在食物30上的辐射范围的大小和位置二者都分别与食物30的大小和位置相匹配,保证发热件102发射的光线不被浪费而全部用于加热食物30,进一步提高了光线的有效利用率,提高食物30的加热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加热烹调器的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检测装置能够准确检测食物30的位置并将聚焦位置与食物30的位置之间精确匹配,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线来加热食物30,是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具体地,检测装置可为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检测食物30的确切位置,控制器根据食物30的位置信息控制聚焦镜片104的驱动装置,以将聚焦镜片104的聚焦位置调整到与食物30的位置相匹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件102为卤素发热管。
在该实施例中,卤素发热管具有热效率高、升温快、长期使用性能不退变、工作温度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安装简单、环保、无污染、形状尺寸多变等诸多优点,能够发射加热介质强光用以加热,不仅能够提供大功率的加热源,而且能够通过聚焦镜片104聚焦,通过改变聚焦镜片104的聚焦位置来改变加热位置,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8所示,聚焦镜片104设置在内腔202内,且聚焦镜片104通过固定件112固定在内壳体20的内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固定件112将聚焦镜片104固定在内壳体20的内壁上以使其设置在内腔202中,从而第一方面用户在调节聚焦镜片104的聚焦位置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手动调节时,可以在内腔202中直观地观察聚焦镜片104的朝向,从而能够及时判断聚焦镜片104的聚焦位置与食物30的位置之间的相对关系,从而使调节聚焦镜片104的过程有据可依且结果更加精准;第二方面发热件102发射的光经过聚焦镜片104聚焦后成为具有高密度光线的光束,具有高密度光线的光束被小面积遮挡就可以造成大量的光线损耗,通过将聚焦镜片104设置在内腔202内,使被聚焦后的光线直接作用在食物30上,避免聚焦后的高密度光线被遮挡造成损耗,使得发热件102发射的光线的有效利用率提高;第三方面聚焦镜片104通过折射即透光来工作,其工作原理要求聚焦镜片104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当其表面附着有油污时会影响其聚焦性能,将聚焦镜片104设置在内腔202中,一方面能够使用户直观地观察聚焦镜片104表面的清洁程度,另一方面方便用户及时擦拭清理聚焦镜片104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固定件112为螺钉;在聚焦镜片104与内壳体20的内壁上均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将聚焦镜片104与内壳体20进行固定;在聚焦镜片104与螺钉之间还设置有垫片114,垫片114为陶瓷垫片。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螺钉拧入聚焦镜片104和内壳体20的内壁上的螺纹孔中以使聚焦镜片104固定在内壳体20的外壁上,螺纹连接具有连接强度高、成本低、可选用标准件、便于装配和拆卸等优点;聚焦镜片104与螺钉之间还设置有垫片114用以防止二者之间的螺纹连接在晃动或移动时出现松动,从而保护聚焦镜片104的使用安全和准确聚焦,陶瓷垫片114具有质地坚韧、低蓄热、施工和安装性能优良、抗热震性优良、耐压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和耐火隔热效果良好等诸多优点,可以承受发热件102发热的光线的长时间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在内壳体20的外壁上开设有通孔204,通孔204位于发热件102的下方。
在该实施例中,通孔204位于发热件102下方的内壳体20的外壁上,从而使得设置在内壳体20的外壁上的发热件102发射的光线够通过通孔204进入内腔202,从而作用在食物30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聚焦镜片104为具有聚焦作用的凸透镜、棱镜或不规则形镜中的任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聚焦镜片104为具有聚焦作用的凸透镜、棱镜或不规则形镜中的任一种,发热件102发射的是加热源是光,通过具有聚焦作用的透镜可以将发热管产生的光线聚焦在特定的小范围内,从而得到克服热量扩散而被浪费的技术缺陷的加热烹调器1;具体地,聚焦镜片104还可为凹面镜或平面镜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30,设置在内壳体20的外壁上,且与发热件102相邻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30与发热件102相邻设置在内壳体20的外壁上,由于发热件102下方设置有聚焦镜片104以对其发射的光聚焦及需求改变其发射的光的方向,从而使得发热件102的设置位置不受限制,提高内壳体20的上方布局设计的自由度,且便于合理布置微波分散系统和发热件102的设置位置,避免二者之间发生位置干涉,同时将微波分散系统与发热件102相邻设置,能够及时使微波分散至均匀,从而提高烹饪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加热烹调器,所述加热烹调器包括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烹调器包括:
发热件,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外壁上,所述发热件发射的光线穿过所述内壳体的外壁进入到所述内壳体的内腔中,对所述内腔中的食物进行加热;
聚焦镜片,所述聚焦镜片设置在所述发热件的下方,所述聚焦镜片为具有折射作用的镜片,所述发热件发射的光线通过所述聚焦镜片的聚焦后再进入到所述内腔中;
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
驱动装置,与所述聚焦镜片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聚焦镜片将光线进行聚焦的位置;
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内腔之中,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内腔中放置的食物的位置后,所述检测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调整所述聚焦镜片的聚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
支撑底座,设置在所述发热件与所述内壳体之间;
发热件罩,设置在所述发热件的上方,所述发热件罩覆盖所述发热件的发热区域,且所述发热件罩与所述支撑底座相连接,将所述发热件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发热件罩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
发热件支架,所述发热件支架设置在所述发热件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且所述发热件支架与所述发热件相适配,使得所述发热件卡设在所述发热件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件为卤素发热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焦镜片设置在所述内腔内,且所述聚焦镜片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内壳体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为螺钉;
在所述聚焦镜片与所述内壳体的内壁上均开设有螺纹孔,通过所述螺钉将所述聚焦镜片与所述内壳体进行固定;
在所述聚焦镜片与所述螺钉之间还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为陶瓷垫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发热件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焦镜片为具有聚焦作用的凸透镜、棱镜或不规则形镜中的任一种。
CN201711366564.7A 2017-12-18 2017-12-18 加热烹调器 Active CN1081678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66564.7A CN108167882B (zh) 2017-12-18 2017-12-18 加热烹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66564.7A CN108167882B (zh) 2017-12-18 2017-12-18 加热烹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7882A CN108167882A (zh) 2018-06-15
CN108167882B true CN108167882B (zh) 2020-02-28

Family

ID=62522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66564.7A Active CN108167882B (zh) 2017-12-18 2017-12-18 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678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3430B (zh) * 2019-03-29 2021-12-03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料理机及其烹饪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82623A (ja) * 1989-04-24 1990-11-20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装置
CN2422560Y (zh) * 2000-01-25 2001-03-07 顺德市格兰仕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带光波加热的多功能微波炉
CN1779330A (zh) * 2004-11-17 2006-05-3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多用途光波微波炉
CN103311154A (zh) * 2012-03-09 2013-09-18 Ap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模块及包括其的热处理装置
CN106439943A (zh) * 2016-08-31 2017-02-2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烹调器
CN206261491U (zh) * 2016-09-18 2017-06-2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7440476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烹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56846U (zh) * 2010-04-10 2010-11-24 祝雄飞 一种可调式太阳能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82623A (ja) * 1989-04-24 1990-11-20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装置
CN2422560Y (zh) * 2000-01-25 2001-03-07 顺德市格兰仕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带光波加热的多功能微波炉
CN1779330A (zh) * 2004-11-17 2006-05-3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多用途光波微波炉
CN103311154A (zh) * 2012-03-09 2013-09-18 Ap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模块及包括其的热处理装置
CN107440476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烹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39943A (zh) * 2016-08-31 2017-02-2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烹调器
CN206261491U (zh) * 2016-09-18 2017-06-2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7882A (zh) 2018-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K4672001A3 (en) Microwave oven with browning device
RU2547883C2 (ru) Гибрид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жарки -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элемент для жарки
JP2007327676A (ja) 加熱調理器
EP3376116B1 (en) Cooking appliance with a lighting device
CN108167882B (zh) 加热烹调器
KR101323325B1 (ko) 조리기기
JP2005216586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894209B2 (ja) 加熱調理器
US8424450B2 (en) Cooking apparatus
CN210908443U (zh) 一种分区温控桌面式回流焊炉
KR100556802B1 (ko) 가정용 전기 쿡탑
KR101659582B1 (ko) 음식물 조리기용 가열장치
KR100624814B1 (ko) 스팀 오븐의 증기 발생 장치
KR102240567B1 (ko) 전기가열구를 갖는 조리용 솥
KR20190016436A (ko) 투명면상발열체 투시창을 구비한 전기 복합열 오븐
KR100707426B1 (ko) 용기 가열용 히터가 구비된 전기오븐
CN220648335U (zh) 集成灶
CN211673722U (zh) 烹饪煲体和烹饪器具
US20170224154A1 (en) Handle Comprising a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KR100556803B1 (ko) 가정용 전기 쿡탑
US20080223846A1 (en) Electrical heating apparatus
KR100678778B1 (ko) 전기오븐의 오븐램프 냉각구조
CN117685596A (zh) 锅支架和灶具
EP2224786B1 (en) Cooking apparatus
KR101451512B1 (ko) 광파 오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