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48335U - 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48335U
CN220648335U CN202322181792.4U CN202322181792U CN220648335U CN 220648335 U CN220648335 U CN 220648335U CN 202322181792 U CN202322181792 U CN 202322181792U CN 220648335 U CN220648335 U CN 220648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air
door body
heat
integ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817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李中正
文广才
阮华平
宋小明
于越
沈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817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48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48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48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该集成灶包括散热风机、散热盖板、门体和安装板;散热风机和散热盖板均安装于安装板,散热风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散热盖板与安装板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门体与安装板呈夹角设置,且设有第二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的一端与出风口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散热通道流体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集成灶散热系统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蒸箱,蒸烤箱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它所拥有的是节省厨房空间、吸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蒸箱工作原理为当开启蒸模式时,排烟模式也同步启动,把水箱的水导入加热盘处,加热盘随之开始加热产生大量蒸汽,整个过程的切换可以通过时间的调配对食物进行烹调。烤箱工作原理为启动烤箱模式时,排烟模式也同步启动,通过烤箱内壁上方的加热管或烤箱侧面风机旁边的加热管和内壁上方的加热管,对食物进行烘烤。
现有的集成灶的散热系统大多是将蒸烤模组工作时散发出来的热量通过散热风机及风道朝后排入到集成灶的烟机模组内,未对置于集成灶的前面的门体进行散热,存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集成灶的散热系统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灶包括散热风机、散热盖板、门体和安装板;
所述散热风机和所述散热盖板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散热风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散热盖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所述门体与所述安装板呈夹角设置,且设有第二散热通道;
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流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流体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盖板包括集风段和送风段;
所述集风段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流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送风段连接;
所述集风段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送风段的截面尺寸。
更进一步地,所述送风段的截面尺寸自靠近所述集风段的一侧至远离所述集风段的一侧逐渐变小。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进口位于所述门体的顶部,出口位于所述门体的底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门体包括玻璃组件,所述玻璃组件设有所述第二散热通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散热间隙,且多个所述散热间隙并联。
更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玻璃层,多个所述玻璃层沿所述门体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
相邻的两个所述玻璃层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间隙。
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散热盖板间隔设置,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相对间隔设置;
所述安装板安装有多个电子器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所述散热盖板和所述门体均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出风口、多个所述散热盖板形成的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和多个所述门体的所述第二散热通道一一对应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散热风机的两侧;
多个所述出风口均位于两个所述进风口之间,且所述出风口的轴线与所述进风口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灶包括散热风机、散热盖板、门体和安装板;散热风机和散热盖板均安装于安装板,散热风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散热盖板与安装板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门体与安装板呈夹角设置,且设有第二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的一端与出风口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散热通道流体连通。安装板用于支撑散热风机和散热盖板;散热风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用于将空气抽入散热风机内,出风口用于将风吹入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中,实现散热功能;第二散热通道设于门体,实现对门体的降温。
该集成灶中蒸烤模组工作时散发出来的热量通过散热风机、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排出,不仅将蒸烤模组工作时散发出来的热量排出,还对门体进行降温,提高了散热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散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散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门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门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标:
100-散热风机;110-进风口;120-出风口;200-散热盖板;210-第一散热通道;220-集风段;230-送风段;300-门体;310-第二散热通道;320-玻璃层;330-拉手;400-安装板;410-电子器件;411-磁控管;412-变频板组件;413-回抽水泵;414-进水泵;415-汽阀;416-水位探针组件;417-外置蒸发发生器;418-搅拌电机;419-滤波板组件;500-灶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现有的集成灶未对置于集成灶的前面的门体300进行散热,存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有鉴于此,请参见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包括散热风机100、散热盖板200、门体300和安装板400;散热风机100和散热盖板200均安装于安装板400,散热风机100具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散热盖板200与安装板400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210,门体300与安装板400呈夹角设置,且设有第二散热通道310;第一散热通道210的一端与出风口120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散热通道310流体连通。安装板400用于支撑散热风机100和散热盖板200;散热风机100具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进风口110用于将空气抽入散热风机100内,出风口120用于将风吹入第一散热通道210和第二散热通道310中,实现散热功能;第二散热通道310设于门体300,实现对门体300的降温。
该集成灶中蒸烤模组工作时散发出来的热量通过散热风机100、第一散热通道210和第二散热通道310排出,不仅将蒸烤模组工作时散发出来的热量排出,还对门体300进行降温,提高了散热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下对集成灶的结构和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5和图6,散热盖板200包括集风段220和送风段230;集风段220的一端与出风口120流体连通,另一端与送风段230连接;集风段220的截面尺寸大于送风段230的截面尺寸。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集风段220和送风段230的截面均设置为方形。
集风段220的横截面积大,有助于将风收集至第一散热通道210内;因为风速与管道截面尺寸呈反比例关系,送风段230的横截面积小,有助于提高风速,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集风段220和送风段230一体成型。
具体地,采用板材进行折弯,形成具有集风段220和送风段230的散热盖板200。
集风段220和送风段230一体成型,提高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延长了散热盖板20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送风段230的截面尺寸自靠近集风段220的一侧至远离集风段220的一侧逐渐变小。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送风段230的侧壁自靠近集风段220的一侧至远离集风段220的一侧逐渐向第一散热通道210的轴线方向倾斜,以实现送风段230的截面尺寸自靠近集风段220的一侧至远离集风段220的一侧逐渐变小。
送风段230的截面尺寸逐渐变小,实现逐渐提高第一散热通道210内的风速,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1、图7和图8,第二散热通道310的进口位于门体300的顶部,出口位于门体300的底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安装板400安装于集成灶的外壳的顶部,散热盖板200盖设于安装板400的上表面。更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和图4,散热风机100安装于安装板400的后侧,散热盖板200安装于安装板400的前侧,散热风机100的出风口120输出的风经过第一散热通道210后,自门体300的顶部的第二散热通道310的进口流入,并从门体300的底部的出口排出。
第二散热通道310的进口位于门体300的顶部,出口位于门体300的底部,第二散热通道310沿门体300的高度方向延伸,对门体300进行充分的散热,提高散热效果;并且,方便使第二散热通道310与第一散热通道210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门体300包括玻璃组件,玻璃组件设有第二散热通道310。
具体地,门体300还包括门框,玻璃组件安装于门框内。
玻璃组件不易沾油,易清洁;进一步地,玻璃组件采用透明玻璃制成,方便用户观察集成灶腔室内的食物,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散热通道310包括至少一个散热间隙,且多个散热间隙并联。
具体地,门体300还设有拉手330,方便用户开闭门体300。
多个散热间隙并联,对门体300进行充分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玻璃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玻璃层320,多个玻璃层320沿门体3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玻璃层320之间形成散热间隙。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玻璃组件包括三个玻璃层320,三个玻璃层320沿门体3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
相邻的两个玻璃层320之间形成散热间隙,能实施气体经过间隙,从而实现对门体300的散热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散热风机100与散热盖板200间隔设置,且出风口120与第一散热通道210相对间隔设置;安装板400安装有多个电子器件41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多个电子器件410包括磁控管411、变频板组件412、回抽水泵413、进水泵414、汽阀415、水位探针组件416、外置蒸发发生器417、搅拌电机418、滤波板组件419和加热风机组件。散热风机100的出风口120与第一散热通道210相对间隔设置,实现自散热风机100的出风口120输出的风一部分进入第一散热通道210,进行散热;另一部分进入安装板400上方,对安装板400上安装的多个电子器件410进行散热,再被散热风机100的进风口110吸入,依次循环,直到集成灶工作结束。
散热风机100的出风口120与第一散热通道210相对间隔设置,实现自出风口120输出的风有两条流动路线,其中一条为进入第一散热通道210和第二散热通道310,最后从门体300排出,从而实现对门体300进行散热;另一条为散至安装板400的上方,经过安装板400上安装的多个电子器件410进行散热,再被散热风机100的进风口110吸入,依次循环,实现对安装板400上的电子器件410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出风口120、散热盖板200和门体300均设置有多个;多个出风口120、多个散热盖板200形成的第一散热通道210和多个门体300的第二散热通道310一一对应连通。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集成灶设置为双腔集成灶,具有两个门体300,故出风口120和散热盖板200对应设有两个。更进一步地,磁控管411安装于一个出风口120和一个散热盖板200之间,变频板组件412安装于另一个出风口120和另一个散热盖板200之间,实现合理布局。
出风口120和散热盖板200的数量与门体300的数量相等,实现同时对每个门体300进行散热,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进风口110设置有两个,两个进风口110分别位于散热风机100的两侧;多个出风口120均位于两个进风口110之间,且出风口120的轴线与进风口11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20的轴线与进风口110的轴线相互垂直。
进风口110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散热风机100的两侧,增大了相同时间内散热风机100的吸入风量,提高散热风机100的效率。
以下对集成灶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当集成灶开始工作时,散热风机100运行;散热风机100左右两侧的进风口110将外壳与灶具500之间的空气抽入至散热风机100内,一部分的风从散热风机100前端的出风口120,经磁控管411和散热盖板200后流入对应的门体300的第二散热通道310,最后从该门体300的底部排出;一部分的风从散热风机100前端的另一个出风口120,经变频板组件412和另一个散热盖板200后流入对应的门体300的第二散热通道310,最后从该门体300的底部排出;一部分的风分别给安装板400上安装的磁控管411、变频板组件412、回抽水泵413、进水泵414、汽阀415、水位探针组件416、外置蒸发发生器417、搅拌电机418、滤波板组件419和加热风机组件等电子器件410进行散热,再被散热风机100左右两侧的进风口110吸入,以此循环,直到工作结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风机(100)、散热盖板(200)、门体(300)和安装板(400);
所述散热风机(100)和所述散热盖板(200)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板(400),所述散热风机(100)具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
所述散热盖板(200)与所述安装板(400)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210),所述门体(300)与所述安装板(400)呈夹角设置,且设有第二散热通道(310);
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0)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120)流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310)流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盖板(200)包括集风段(220)和送风段(230);
所述集风段(220)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120)流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送风段(230)连接;
所述集风段(220)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送风段(230)的截面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段(230)的截面尺寸自靠近所述集风段(220)的一侧至远离所述集风段(220)的一侧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310)的进口位于所述门体(300)的顶部,出口位于所述门体(300)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300)包括玻璃组件,所述玻璃组件设有所述第二散热通道(3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310)包括至少一个散热间隙,且多个所述散热间隙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玻璃层(320),多个所述玻璃层(320)沿所述门体(3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
相邻的两个所述玻璃层(320)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100)与所述散热盖板(200)间隔设置,且所述出风口(120)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0)相对间隔设置;
所述安装板(400)安装有多个电子器件(4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20)、所述散热盖板(200)和所述门体(300)均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出风口(120)、多个所述散热盖板(200)形成的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0)和多个所述门体(300)的所述第二散热通道(310)一一对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进风口(110)分别位于所述散热风机(100)的两侧;
多个所述出风口(120)均位于两个所述进风口(110)之间,且所述出风口(120)的轴线与所述进风口(11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CN202322181792.4U 2023-08-14 2023-08-14 集成灶 Active CN220648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1792.4U CN220648335U (zh) 2023-08-14 2023-08-14 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1792.4U CN220648335U (zh) 2023-08-14 2023-08-14 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48335U true CN220648335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87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81792.4U Active CN220648335U (zh) 2023-08-14 2023-08-14 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48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9324B (zh) 烹饪装置
CN210330348U (zh) 一种用于集成灶款电蒸箱或蒸烤箱的零排放蒸汽冷凝回收装置
CN109717761B (zh) 烤箱
CN220648335U (zh) 集成灶
CN112741500B (zh)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722846U (zh) 嵌入式烤箱
WO2021115105A1 (zh)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CN112493876A (zh) 微蒸烤装置
CN220870941U (zh) 一种集成灶
CN112393281A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系统
CN220355476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4387173U (zh) 微蒸烤装置
CN220931277U (zh) 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
CN111990877A (zh) 组合式烹饪器具
CN214387230U (zh) 微蒸烤装置
CN214387172U (zh) 微蒸烤装置
CN219693390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9656152U (zh) 集成灶
CN211232977U (zh) 一种电磁炉
CN112386098A (zh) 微蒸烤装置
CN217685182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8626966U (zh) 一种带有微蒸烤功能的功能箱以及集成灶
CN212972692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7274279U (zh) 集成灶
CN218820579U (zh) 灶具模块和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