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1277U - 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1277U
CN220931277U CN202322392900.2U CN202322392900U CN220931277U CN 220931277 U CN220931277 U CN 220931277U CN 202322392900 U CN202322392900 U CN 202322392900U CN 220931277 U CN220931277 U CN 220931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hell
refrigeration
col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929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潘
李小忠
董斌
陈兰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cro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Macro Gas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cro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Macro Gas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cro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Macro Gas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cro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929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1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1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1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该制冷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位于进风口上方;至少一个制冷组件,设置在壳体内,且具有冷端和热端;散热系统,在壳体内与热端连接,壳体具有开口,散热系统用于将热端的热量通过开口排出壳体;导冷系统,在壳体内与冷端连接,导冷系统用于通过冷端对壳体组件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并将降温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排出壳体。该制冷装置方便固定安装在不同家用电器中,能够实现模块化,有利于扩大应用场景,并且,在给出风口侧的用户进行降温时,能够形成高效的局部循环制冷,有助于降低制冷功耗。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由于厨房烹饪过程中灶具会持续发热,导致厨房持续升温,烹饪区域温度过高,会使人体不舒服,因此,有些蒸烤箱或集成灶等家用电器带有制冷功能。但现有家用电器的制冷装置一般与家用电器本身集成在一起,该制冷装置仅适用于一种电器,不方便应用到其他电器,并且,对烹饪区进行降温时功率消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制冷装置方便固定安装在不同家用电器中,能够实现模块化,有利于扩大应用场景,并且,在给出风口侧的用户进行降温时,能够形成高效的局部循环制冷,有助于降低制冷功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上方;至少一个制冷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具有冷端和热端;散热系统,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热端连接,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散热系统用于将所述热端的热量通过所述开口排出所述壳体;导冷系统,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冷端连接,所述导冷系统能利用所述冷端对所述壳体组件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并将降温后的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壳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冷面和热面;第一导热头,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接触,并作为所述热端,所述第一导热头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散热系统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以形成散热循环通道;第二导热头,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接触,并作为所述冷端,所述第二导热头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导冷系统连接于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以形成导冷循环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散热器为中空结构,且具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组件的第一进水口连接;第一水泵,具有第四进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进水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组件的第一出水口连接,所述第四出水口与所述第三进水口连接;第一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侧面,并用于朝向所述散热器吹风。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冷系统包括:散冷器,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散冷器为中空结构,且具有第五进水口和第五出水口,所述第五出水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组件的第二进水口连接;第二水泵,具有第六进水口和第六出水口,所述第六进水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组件的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第六出水口与所述第五进水口连接;第二风扇,设置在所述散冷器处,并用于朝向所述出风口吹风。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扇设置在所述风道结构的另一端,所述散冷器在所述第二风扇下方固定在所述风道结构的另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壳体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至少一个制冷组件和所述散热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至少部分所述导冷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的远离所述第一空间的侧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调整部件,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并用于调整出风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底部为平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的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朝向用户操作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家用电器包括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机架,包括橱柜和设置在橱柜上方的背板;灶具,设置在所述橱柜上方;烟机,设置在所述背板的远离所述橱柜的一端;蒸烤箱,设置在所述橱柜内部,所述制冷装置在所述橱柜内设置在所述蒸烤箱上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制冷装置设置在单独的壳体内,方便固定安装在不同家用电器中,能够实现模块化,有利于扩大应用场景,其中,散热系统可将制冷组件的热端的热量排出壳体,导冷系统可利用冷端对壳体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并且,进风口和出风口间隔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出风口位于进风口上方,由于冷空气比热空气密度大,从出风口排出的降温后的空气对用户进行降温的同时会向下自由流动至进风口,方便进风口将下落空气吸入,这样在给出风口侧的用户进行降温时,能够形成高效的局部循环制冷,有助于降低制冷功耗。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例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制冷装置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用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家用电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现有家用电器的制冷装置一般与家用电器本身集成在一起,该制冷装置仅适用于一种电器,不方便应用到其他电器,并且,对烹饪区进行降温时制冷装置功率消耗较大。
鉴于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及包括该制冷装置的家用电器,制冷装置方便固定安装在不同家用电器中,能够实现模块化,有利于扩大应用场景,并且,在给出风口侧的用户进行降温时,能够形成高效的局部循环制冷,有助于降低制冷功耗。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制冷装置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制冷装置包括壳体1、至少一个制冷组件2、散热系统3和导冷系统4。壳体1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出风口12位于进风口11上方。至少一个制冷组件2设置在壳体1内,且具有冷端和热端。散热系统3在壳体1内与热端连接,壳体1具有开口,散热系统3用于将热端的热量通过开口排出壳体1。导冷系统4在壳体1内与冷端连接,导冷系统4能够利用冷端对壳体1组件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并将降温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2排出壳体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制冷装置设置在单独的壳体内,方便固定安装在不同家用电器中,能够实现模块化,有利于扩大应用场景,其中,散热系统可将制冷组件的热端的热量排出壳体,导冷系统可利用冷端对壳体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并且,进风口和出风口间隔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出风口位于进风口上方,由于冷空气比热空气密度大,从出风口排出的降温后的空气对用户进行降温的同时会向下自由流动至进风口,方便进风口将下落空气吸入,这样在给出风口侧的用户进行降温时,能够形成高效的局部循环制冷,有助于降低制冷功耗。
其中,制冷装置还可包括调整部件6。调整部件6设置在出风口12处,并用于调整出风角度。示例性地,调整部件6可为移动栅格或者挡板。另外,为了方便将制冷装置安装在其他装置如蒸烤箱上,壳体1的底部可为平面。这样壳体1可层叠设置在其他装置上方。示例性地,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壳体1的底部也可设置凹陷结构,其他装置如蒸烤箱上可设置凸出部,凸出部与凹陷结构可定位配合,方便将壳体1定位安装在其他装置上。
如图3所示,示例性地,每个制冷组件2包括半导体制冷片21、第一导热头22和第二导热头23。半导体制冷片21具有冷面和热面。第一导热头22与半导体制冷片21的热面接触,并作为热端,第一导热头22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散热系统3连接于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之间,以形成散热循环通道。第二导热头23与半导体制冷片21的冷面接触,并作为冷端,第二导热头23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导冷系统4连接于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之间,以形成导冷循环通道。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制冷组件2可为压缩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系统3包括散热器31、第一水泵32和第一风扇33。散热器31设置在开口处,散热器31为中空结构,且具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第三出水口与至少一个制冷组件2的第一进水口连接。第一水泵32具有第四进水口和第四出水口,第四进水口与至少一个制冷组件2的第一出水口连接,第四出水口与第三进水口连接。第一风扇33,设置在散热器31的朝向壳体1内部的侧面,并用于朝向散热器31吹风。
其中,示例性地,第一风扇33可为轴流风扇。第一风扇33的数量可根据半导体制冷片21的功率确定。示例性地,为了实现更好地散热效果,第一风扇33的数量可与制冷组件2的数量相同,第一风扇33与制冷组件2可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冷系统4包括散冷器42、第二水泵43和第二风扇41。散冷器42设置在出风口12处,散冷器42为中空结构,且具有第五进水口和第五出水口,第五出水口与至少一个制冷组件2的第二进水口连接。第二水泵43具有第六进水口和第六出水口,第六进水口与至少一个制冷组件2的第二出水口连接,第六出水口与第五进水口连接。第二风扇41设置在散冷器42处,并用于朝向出风口12吹风。示例性地,第二风扇41可为贯流风扇。
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壳体1内部可设置水箱,水箱与第一水泵32的进水口和第二水泵43的进水口连通。在散热循环通道和导冷循环通道中没有水时,可向水箱中加入水,以便使水进入第一水泵32和第二水泵43。
继续参考图3,制冷装置还可包括风道结构5,风道结构5的一端与出风口12连通,第二风扇41设置在风道结构5的另一端,散冷器42在第二风扇41下方固定在风道结构5的另一端。通过设置风道结构5,可引导第二风扇41吹出的降温后的风从出风口12吹出,有利于提高制冷效率。
为了将热空气和冷空气分割开,以便提高制冷效率,壳体1内设置有挡板D,挡板D将壳体1划分为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至少一个制冷组件2和散热系统3设置在第一空间S1内,至少部分导冷系统4设置在第二空间S2内,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设置在第二空间S2的远离第一空间S1的侧壁上。
在图3中,示例性地,第二水泵43设置在第一空间S1内,散冷器42和第二风扇41设置在第二空间S2内,上述的风道结构5设置在第二空间S2内。第二水泵43和散冷器42之间可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图中未示出),散冷器42和第二导热头23之间可通过第二管道(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可穿过挡板D,为了方便摆放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以便灵活利用壳体1的内部空间,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可为软管。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用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家用电器的侧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的制冷装置Z,制冷装置Z的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朝向用户操作侧。这里的“用户操作侧”是指用户操作家用电器时所在的侧。
示例性地,家用电器包括集成灶,集成灶包括机架10、灶具20、烟机30和蒸烤箱40。机架10包括橱柜101和设置在橱柜101上方的背板102。灶具20设置在橱柜101上方。烟机30设置在背板102的远离橱柜101的一端。蒸烤箱40设置在橱柜101内部,制冷装置Z在橱柜101内设置在蒸烤箱40上方。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利用烟机30顶部的空间,机架10还可包括收纳柜103。
其中,制冷装置Z可包括壳体1、半导体制冷片21、第一导热头22、第二导热头23、轴流风扇(即第一风扇33)、贯流风扇(即第二风扇41)、第一水泵32、第二水泵43、散热器31、散冷器42等,壳体1具有进风口11、出风口12。整个制冷装置Z均被壳体1包围,壳体1底部为平整的平面,在安装时可固定在任意类型的蒸烤箱40的上方,不受结构限制。
半导体制冷片21分为冷面和热面,正常工作时热面可用于产生热量,冷面可用于吸收热量。半导体制冷片21的热面和第一导热头22贴合,第一导热头2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可进出液体。示例性地,可通过软管将第一导热头22的出水口与第一水泵32、散热器31和第一导热头22的进水口依次连接,以形成散热循环通道,水泵开始工作时,水在第一导热头22、第一水泵32、散热器31中循环流动。进一步地,散热器31上安装有轴流风扇,可以将通过散热器31的热量吹出壳体1。
半导体制冷片21的冷面与第二导热头23贴合,第二导热头2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可进出液体。示例性地,可通过软管将第二导热头23的出水口、第二水泵43、散冷器42和第二导热头23的进水口依次连接,以形成导冷循环通道,水可以在内部循环,水通过冷面时热量被吸收,温度降低。进一步地,散冷器42的上方设置有贯流风机,可将下方的风吸入,从上方吹出,然后通过风道结构5,到达出风口12。其中,散冷器42、贯流风机的外部套有密封外壳(如风道结构5和挡板D),可保证壳体1的第一空间S1内的气体无法进入,气体只能从进风口11进入。
如图4和图5所示,工作时,冷风从出风口12斜上吹出,在接触到用户H后,动能损失,由于冷空气比热空气密度大,空气会向下自由流动,同时进风口11将下落空气吸入,促进空气下落,形成局部循环。由于进出风循环的是用户H(如上半身)前方的空气,减少了冷气向全厨房的扩散,因此该区域的温度将明显低于厨房其他区域。可选地,出风口12处安装有可移动栅格(即调整部件6),通过可移动栅格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出风角度,进而放大或缩小制冷区域。
考虑到制冷装置安装在集成灶的灶具下方且出风口设置在集成灶的烟机处时,虽然可以持续提供冷气,但出风口距离用户较远,且制冷装置体积较大,对内部固定结构要求限制,不方便固定,无法做到模块化,通用性较差,导致使用受限制,并且,无法形成高效的局部制冷循环,制冷的冷风被周围空气迅速换热,对烹饪区进行降温时消耗功率较大。
本申请实施例的家用电器如集成灶,制冷装置安装在壳体内,可适配不同结构的蒸烤箱,这样制冷装置能够实现模块化,解决了通用化差的问题,并且,出风口设置在蒸烤箱上方,距离人体更近,制冷效果更好,进一步地,出风口、散冷器、贯流风机外部密封,气体只能从进风口进入,并从出风口排出,局部可形成高效的循环制冷,仅对人体区域进行降温,可减少冷气扩散至烹饪区域以外的其他地方,有助于降低制冷功耗。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制冷装置设置在单独的壳体内,方便固定安装在不同家用电器中,能够实现模块化,有利于扩大应用场景,其中,散热系统可将制冷组件的热端的热量排出壳体,导冷系统可利用冷端对壳体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并且,进风口和出风口间隔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出风口位于进风口上方,由于冷空气比热空气密度大,从出风口排出的降温后的空气对用户进行降温的同时会向下自由流动至进风口,方便进风口将下落空气吸入,这样在给出风口侧的用户进行降温时,能够形成高效的局部循环制冷,有助于降低制冷功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所述出风口(12)位于所述进风口(11)上方;
至少一个制冷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且具有冷端和热端;
散热系统(3),在所述壳体(1)内与所述热端连接,所述壳体(1)具有开口,所述散热系统(3)用于将所述热端的热量通过所述开口排出所述壳体(1);
导冷系统(4),在所述壳体(1)内与所述冷端连接,所述导冷系统(4)能够利用所述冷端对所述壳体(1)组件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并将降温后的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12)排出所述壳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制冷组件(2)包括:
半导体制冷片(21),具有冷面和热面;
第一导热头(22),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1)的热面接触,并作为所述热端,所述第一导热头(22)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散热系统(3)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以形成散热循环通道;
第二导热头(23),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1)的冷面接触,并作为所述冷端,所述第二导热头(23)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导冷系统(4)连接于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以形成导冷循环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3)包括:
散热器(31),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散热器(31)为中空结构,且具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组件(2)的第一进水口连接;
第一水泵(32),具有第四进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进水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组件(2)的第一出水口连接,所述第四出水口与所述第三进水口连接;
第一风扇(33),设置在所述散热器(31)的朝向所述壳体(1)内部的侧面,并用于朝向所述散热器(31)吹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冷系统(4)包括:
散冷器(42),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2)处,所述散冷器(42)为中空结构,且具有第五进水口和第五出水口,所述第五出水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组件(2)的第二进水口连接;
第二水泵(43),具有第六进水口和第六出水口,所述第六进水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组件(2)的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第六出水口与所述第五进水口连接;
第二风扇(41),设置在所述散冷器(42)处,并用于朝向所述出风口(12)吹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风道结构(5),所述风道结构(5)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12)连通,所述第二风扇(41)设置在所述风道结构(5)的另一端,所述散冷器(42)在所述第二风扇(41)下方固定在所述风道结构(5)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挡板(D),所述挡板(D)将所述壳体(1)划分为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所述至少一个制冷组件(2)和所述散热系统(3)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S1)内,至少部分所述导冷系统(4)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S2)内,所述进风口(11)和所述出风口(12)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S2)的远离所述第一空间(S1)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整部件(6),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2)处,并用于调整出风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为平面。
9.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Z),所述制冷装置(Z)的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朝向用户操作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包括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
机架(10),包括橱柜(101)和设置在橱柜(101)上方的背板(102);
灶具(20),设置在所述橱柜(101)上方;
烟机(30),设置在所述背板(102)的远离所述橱柜(101)的一端;
蒸烤箱(40),设置在所述橱柜(101)内部,所述制冷装置(Z)在所述橱柜(101)内设置在所述蒸烤箱(40)上方。
CN202322392900.2U 2023-09-04 2023-09-04 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 Active CN220931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2900.2U CN220931277U (zh) 2023-09-04 2023-09-04 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2900.2U CN220931277U (zh) 2023-09-04 2023-09-04 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1277U true CN220931277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63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92900.2U Active CN220931277U (zh) 2023-09-04 2023-09-04 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1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18640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04006211U (zh)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油烟机
CN207719664U (zh) 一种新型配电柜
CN201571292U (zh) 一种主动散热式机柜
CN108072075A (zh) 一种制冷吸油烟机
CN204612012U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9782749U (zh) 一种风幕降温装置及其吸油烟机
CN220931277U (zh) 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1098012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0755749U (zh) 一种半导体散热的弧焊机
CN110367812B (zh) 一种安全节能的烹饪器具
CN217066094U (zh) 一种电加热烹饪器具
CN214756045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高压变频器
CN209084929U (zh) 散热结构、空调器
CN112493876A (zh) 微蒸烤装置
CN114206079A (zh) 散热器安装结构及窗式空调器
CN220917199U (zh) 一种冷凝增强系统以及集成灶
CN214387230U (zh) 微蒸烤装置
CN213453812U (zh) 一种内置吹冷装置的油烟机
CN219693390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2992804U (zh) 一种新型机电设备的散热保护装置
CN220648335U (zh) 集成灶
CN221055060U (zh) 集成灶
CN218920254U (zh) 变频器、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CN109268950A (zh) 散热结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