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182U - 一种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5182U
CN217685182U CN202220338193.1U CN202220338193U CN217685182U CN 217685182 U CN217685182 U CN 217685182U CN 202220338193 U CN202220338193 U CN 202220338193U CN 217685182 U CN217685182 U CN 217685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air
heat dissipation
impeller
cooking utensils
cavity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381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灵
杨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381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5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5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5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灶,包括机壳、烹饪装置、灶具以及吸油烟机,上述烹饪装置设置在机壳中并包括内胆和水箱,上述灶具设置在烹饪装置之上并嵌装在机壳的顶部开口中,且该灶具包括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的第一电器元件,所述烹饪装置的内胆的内顶面上分别安装有顶部热风叶轮和大功率的顶部加热管,上述灶具与内胆之间设有散热腔层,上述烹饪装置的水箱和灶具的第一电器元件均位于该散热腔层中,且该散热腔层中还设置有散热叶轮,而上述机壳的侧板上开设有与该散热腔层相通的散热口。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对内胆内部的高效加热,从而提高烹饪效率,并且在提高集成灶的烹饪效率的基础上保证了集成灶良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将灶具与其他家用电器集成在一起的装置,例如,将燃气灶与烹饪装置、抽烟机或消毒柜等组合在一起。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1409253.6(公开号为CN112555906A)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为ZL 202022154907.7(授权公告号为CN21368695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107110.3(公开号为CN111389135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等均公开了现有的集成灶。
目前,常见的集成灶将燃气灶与烹饪装置组合在一起,并且燃气灶位于烹饪装置之上。当燃气灶和烹饪装置同时开启时,烹饪装置内胆产生的余热朝上传递,同时燃气灶的燃烧器产生的余热朝下传递,导致两者中间区域的内部温度过高,影响安装在中间区别的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此外,由于现有烹饪装置的加热效率的限制,使得烹饪装置的烹饪效率无法有效提升,而加热效率的提升势必会加剧上述散热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烹饪效率高且散热效果好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灶,包括机壳、烹饪装置、灶具以及吸油烟机,上述烹饪装置设置在机壳中并包括内胆和水箱,上述灶具设置在烹饪装置之上并嵌装在机壳的顶部开口中,且该灶具包括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的第一电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的内胆的内顶面上分别安装有顶部热风叶轮和大功率的顶部加热管,上述灶具与内胆之间设有散热腔层,上述烹饪装置的水箱和灶具的第一电器元件均位于该散热腔层中,且该散热腔层中还设置有散热叶轮,而上述机壳的侧板上开设有与该散热腔层相通的散热口。
进一步,所述顶部热风叶轮和散热叶轮均安装在竖向延伸的轮轴上,且该轮轴由安装在其顶端并位于上述散热腔层中的驱动电机驱动。这样通过同一驱动电机能同时驱动顶部热风叶轮和散热叶轮转动,一方面无需为两个叶轮分别设置驱动装置,使得集成灶的内部结构简单,另一方面烹饪装置工作时,散热叶轮即同步转动,进一步提升散热叶轮及散热腔层对集成灶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所述顶部热风叶轮位于上述顶部加热管的下方。顶部热风叶轮旋转时在其中心处形成负压,这样顶部加热管周围的热空气能快速地被朝下吸入顶部热风叶轮,并在顶部热风叶轮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朝四周流动,进一步提高内胆内部循环加热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内胆的内顶面上罩设有顶部热风挡板,该顶部热风挡板具有顶部出风口和顶部进风口,且该顶部热风挡板与内胆的内顶面围成顶部热风室,上述顶部热风叶轮和顶部加热管均位于该顶部热风室中。通过形成顶部热风室,这样内胆中的冷空气能被吸入顶部热风室中,而加热后的热空气能在顶部热风叶轮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回流至内胆中,进一步提升内胆内部循环加热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顶部热风挡板的形状呈朝下凸起的方形罩体状,上述顶部进风口设置在该顶部热风挡板的底壁上并为由进风孔布设而成的圆形阵列,而上述顶部出风口包括底面出风口和侧面出风口,其中底面出风口设置在顶部热风挡板的底壁上并为由出风孔布设而成的方形的阵列,而侧面出风口为沿长度方向开设在顶部热风挡板的侧面上的长条孔,且该底面出风口和侧面出风口分别位于上述顶部进风口的两侧。这样内胆中的冷空气通过顶部进风口被快速吸入顶部热风室中,而顶部热风室中的热空气则能在顶部热风叶轮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分别通过底面出风口和侧面出风口回流至内胆中,避免冷热气流相互干扰,且能使气流快速在内胆中被循环加热。
进一步,所述内胆的背板的内表面上罩设有背部热风挡板,该背部热风挡板具有背部出风口和背部进风口,且该背部热风挡板与内胆背板的内表面围成背部热风室,该背部热风室中分别安装有背部热风叶轮和背部加热管,该背部加热管围设在该背部热风叶轮的外周。背部热风室与顶部热风室配合作用,从而在内胆中分别形成竖向的循环气流和水平的循环气流,进一步加快内胆内部气流的循环加热效率,此外也能提升内胆内部温场的均匀性。
进一步,所述灶具包括面板和底框,该底框为由竖向延伸的侧板围合而成的方形框,上述面板盖设在该底框的上端口上,且该底框的下端口中沿左右方向水平固定有隔板,灶具的燃烧器安装在该隔板的上表面上,而上述第一电器元件安装在该隔板的下表面上,而上述内胆的上方水平设置有上安装板,该上安装板与上述隔板及底框的下端之间围成上述散热腔层,上述轮轴依次穿设在上述上安装板和内胆的顶壁上。一方面实现对燃烧器的稳固安装,另一方面能较好地形成上述散热腔层。
进一步,所述隔板的前端沿其长度方向与底框的前侧板之间留有前后间隙,并使安装于面板下表面的显示板外露于上述散热腔层中,且该隔板的前端固定有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上安装有灶具的点火器。这样安装显示板的空间与散热腔层相通,而点火器位于散热腔层中,使散热腔层中的水箱和散热叶轮能同时对灶具的显示板和点火器进行散热,降低两者的工作温度。
进一步,所述散热腔层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该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灶具的控制旋钮,而与该控制旋钮相连的灶具的燃气阀位于散热腔层中。一方面方便通过控制旋钮对灶具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能实现对燃气阀的散热。
进一步,所述控制面板上开设有供上述水箱水平朝前移出的水箱口。方便对水箱进行加水操作。
进一步,所述吸油烟机设置在上述机壳的后部,并包括安装在机壳中的风机和安装在机壳之外的集烟罩,其中,上述风机设置在上述烹饪装置的后侧,而集烟罩设置在上述灶具的后侧,且该集烟罩的集烟口位于灶具的后上方。从而能使集成灶的内部布局合理,且吸油烟机能较好地吸排集成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油烟。
进一步,所述顶部加热管的功率大小为1500W~3000W。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内胆的内顶面上分别安装有顶部热风叶轮和大功率的顶部加热管,这样顶部加热管能快速加热内胆顶部的空气,而顶部热风叶轮通过离心作用能使热空气在内胆中快速循环运动,实现提高对内胆的加热效率,进而提高对食物的烹饪效率。并且,内胆与灶具之间设置有散热腔层,该散热腔层中设置有散热叶轮,这样烹饪装置由下至上传递至散热腔层的热量以及灶具由上至下传递至散热腔层的热量能通过散热叶轮由外壳上的散热口外排,避免热量在散热腔层中累积而导致集成灶的内部温度过高,在提高集成灶的烹饪效率的基础上保证了集成灶良好的散热效果。
此外,灶具的第一电器元件安装在散热腔层中,这样第一电器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直接在散热风机的作用下外排,避免第一电器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在灶具中累积,而水箱中容置有高比热的水,因此能降低散热腔层中的空气温度,与散热风机配合作用,起到对散热腔层辅助散热的作用,另外,由于水箱中的水吸收散热腔层中的热量而水温升高,因此能起到对水箱中的水预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烹饪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再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部热风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8所示,一种集成灶,包括机壳10、烹饪装置1、灶具2以及吸油烟机3。其中,上述烹饪装置1设置在机壳10中并包括内胆11和水箱17,上述灶具2设置在烹饪装置1之上并嵌装在机壳10的顶部开口中,且该灶具2包括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的第一电器元件25。本实施例中,上述吸油烟机3设置在上述机壳10的后部,并包括安装在机壳10中的风机31和安装在机壳10之外的集烟罩32,其中,上述风机31设置在上述烹饪装置1的后侧,而集烟罩32设置在上述灶具2的后侧,且该集烟罩32的集烟口321位于灶具2的后上方,从而能使集成灶的内部布局合理,且吸油烟机3能较好地吸排集成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油烟。
进一步,上述烹饪装置1的内胆11的内顶面上分别安装有顶部热风叶轮14和大功率的顶部加热管12,上述灶具2与内胆11之间设有散热腔层8,上述烹饪装置1的水箱17和灶具2的第一电器元件25均位于该散热腔层8中,且该散热腔层8中还设置有散热叶轮5,而上述机壳10的侧板上开设有与该散热腔层8相通的散热口100。其中,上述顶部加热管12的功率大小为1500W~3000W。优选地,上述第一电器元件25为电源盒,灶具2工作过程中电源盒产生的热量较大,通过将电源盒设置在散热腔层8中能较好地实现对电源盒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中,内胆11的内顶面上分别安装有顶部热风叶轮14和大功率的顶部加热管12,这样顶部加热管12能快速加热内胆11顶部的空气,而顶部热风叶轮14通过离心作用能使热空气在内胆11中快速循环运动,实现提高对内胆11的加热效率,进而提高对食物的烹饪效率。并且,内胆11与灶具2之间设置有散热腔层8,该散热腔层8中设置有散热叶轮5,这样烹饪装置1由下至上传递至散热腔层8的热量以及灶具2由上至下传递至散热腔层8的热量均能通过散热叶轮5由外壳上的散热口100外排,避免热量在散热腔层8中累积而导致集成灶的内部温度过高,在提高集成灶的烹饪效率的基础上保证了集成灶良好的散热效果。此外,灶具2的第一电器元件25安装在散热腔层8中,这样第一电器元件25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直接在散热风机31的作用下外排,避免第一电器元件25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在灶具2中累积,而水箱17中容置有高比热的水,因此能降低散热腔层8中的空气温度,与散热风机31配合作用,起到对散热腔层8辅助散热的作用,另外,由于水箱17中的水吸收散热腔层8中的热量而水温升高,因此能起到对水箱17中的水预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烹饪效率。本实施例中,上述散热口100分别开设在机壳10的左右侧壁上,并且各侧壁上的散热口100分别为前后并列设置的两个。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顶部热风叶轮14和散热叶轮5均安装在竖向延伸的轮轴61上,且该轮轴61由安装在其顶端并位于上述散热腔层8中的驱动电机6驱动。这样通过同一驱动电机6能同时驱动顶部热风叶轮14和散热叶轮5转动,一方面无需为两个叶轮分别设置驱动装置,使得集成灶的内部结构简单,另一方面烹饪装置1工作时,散热叶轮5即同步转动,进一步提升散热叶轮5及散热腔层8对集成灶的散热效果。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顶部热风叶轮14位于上述顶部加热管12的下方。顶部热风叶轮14旋转时在其中心处形成负压,这样顶部加热管12周围的热空气能快速地被朝下吸入顶部热风叶轮14,并在顶部热风叶轮14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朝四周流动,进一步提高内胆11内部循环加热的效率。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上述内胆11的内顶面上罩设有顶部热风挡板4,该顶部热风挡板4具有顶部出风口42和顶部进风口41,且该顶部热风挡板4与内胆11的内顶面围成顶部热风室,上述顶部热风叶轮14和顶部加热管12均位于该顶部热风室中。通过形成顶部热风室,这样内胆11中的冷空气能被吸入顶部热风室中,而加热后的热空气能在顶部热风叶轮14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回流至内胆11中,进一步提升内胆11内部循环加热的效果。本实施例中,上述顶部热风挡板4的形状呈朝下凸起的方形罩体状,上述顶部进风口41设置在该顶部热风挡板4的底壁上并为由进风孔410布设而成的圆形阵列,而上述顶部出风口42包括底面出风口421和侧面出风口422,其中底面出风口421设置在顶部热风挡板4的底壁上并为由出风孔420布设而成的方形的阵列,而侧面出风口422为沿长度方向开设在顶部热风挡板4的侧面上的长条孔,且该底面出风口421和侧面出风口422分别位于上述顶部进风口41的两侧。这样内胆11中的冷空气通过顶部进风口41被快速吸入顶部热风室中,而顶部热风室中的热空气则能在顶部热风叶轮14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分别通过底面出风口421和侧面出风口422回流至内胆11中,避免冷热气流相互干扰,且能使气流快速在内胆11中被循环加热。具体地,底面出风口421开设在顶部热风挡板4的底壁的右前部,而侧面出风口422开设在顶部热风挡板4的后侧壁和左侧壁的交界处,且侧面出风口422在顶部热风挡板4后侧壁上的长度大于左侧壁上的长度。
同时,上述内胆11的背板的内表面上罩设有背部热风挡板16,该背部热风挡板16具有背部出风口162和背部进风口161,且该背部热风挡板16与内胆11背板的内表面围成背部热风室,该背部热风室中分别安装有背部热风叶轮15和背部加热管13,该背部加热管13围设在该背部热风叶轮15的外周。背部热风室与顶部热风室配合作用,从而在内胆11中分别形成竖向的循环气流和水平的循环气流,进一步加快内胆11内部气流的循环加热效率,此外也能提升内胆11内部温场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上述灶具2包括面板21和底框22,该底框22为由竖向延伸的侧板围合而成的方形框,上述面板21盖设在该底框22的上端口上,且该底框22的下端口中沿左右方向水平固定有隔板23,灶具2的燃烧器24安装在该隔板23的上表面上,而上述第一电器元件25安装在该隔板23的下表面上,同时,上述内胆11的上方水平设置有上安装板7,该上安装板7与上述隔板23及底框22的下端之间围成上述散热腔层8,上述轮轴61依次穿设在上述上安装板7和内胆11的顶壁上。一方面实现对燃烧器24的稳固安装,另一方面能较好地形成上述散热腔层8。此外,上述隔板23的前端沿其长度方向与底框22的前侧板之间留有前后间隙,并使安装于面板21下表面的显示板28外露于上述散热腔层8中,且该隔板23的前端固定有安装支架26,该安装支架26上安装有灶具2的点火器27。这样安装显示板28的空间与散热腔层8相通,而点火器27位于散热腔层8中,使散热腔层8中的水箱17和散热叶轮5能同时对灶具2的显示板28和点火器27进行散热,降低两者的工作温度。
进一步,上述散热腔层8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20,该控制面板20上设置有灶具2的控制旋钮9,而与该控制旋钮9相连的灶具2的燃气阀91位于散热腔层8中。一方面方便通过控制旋钮9对灶具2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能实现对燃气阀91的散热。同时,上述控制面板20上开设有供上述水箱17水平朝前移出的水箱口200。方便对水箱17进行加水操作。本实施例中,上述水箱17通过支撑架(未示出)水平悬空安装在上安装板7的上表面上,这样能使散热腔层8中的空气与水箱17中的水充分地发生热交换,提升水箱17中的水对散热腔层8的辅助散热效果,相应地也能提升散热腔层8中的热空气对水箱17中的水的预热效果。

Claims (12)

1.一种集成灶,包括机壳(10)、烹饪装置(1)、灶具(2)以及吸油烟机(3),上述烹饪装置(1)设置在机壳(10)中并包括内胆(11)和水箱(17),上述灶具(2)设置在烹饪装置(1)之上并嵌装在机壳(10)的顶部开口中,且该灶具(2)包括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的第一电器元件(25),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1)的内胆(11)的内顶面上分别安装有顶部热风叶轮(14)和大功率的顶部加热管(12),上述灶具(2)与内胆(11)之间设有散热腔层(8),上述烹饪装置(1)的水箱(17)和灶具(2)的第一电器元件(25)均位于该散热腔层(8)中,且该散热腔层(8)中还设置有散热叶轮(5),而上述机壳(10)的侧板上开设有与该散热腔层(8)相通的散热口(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热风叶轮(14)和散热叶轮(5)均安装在竖向延伸的轮轴(61)上,且该轮轴(61)由安装在其顶端并位于上述散热腔层(8)中的驱动电机(6)驱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热风叶轮(14)位于上述顶部加热管(12)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1)的内顶面上罩设有顶部热风挡板(4),该顶部热风挡板(4)具有顶部出风口(42)和顶部进风口(41),且该顶部热风挡板(4)与内胆(11)的内顶面围成顶部热风室,上述顶部热风叶轮(14)和顶部加热管(12)均位于该顶部热风室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热风挡板(4)的形状呈朝下凸起的方形罩体状,上述顶部进风口(41)设置在该顶部热风挡板(4)的底壁上并为由进风孔(410)布设而成的圆形阵列,而上述顶部出风口(42)包括底面出风口(421)和侧面出风口(422),其中底面出风口(421)设置在顶部热风挡板(4)的底壁上并为由出风孔(420)布设而成的方形的阵列,而侧面出风口(422)为沿长度方向开设在顶部热风挡板(4)的侧面上的长条孔,且该底面出风口(421)和侧面出风口(422)分别位于上述顶部进风口(41)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1)的背板的内表面上罩设有背部热风挡板(16),该背部热风挡板(16)具有背部出风口(162)和背部进风口(161),且该背部热风挡板(16)与内胆(11)背板的内表面围成背部热风室,该背部热风室中分别安装有背部热风叶轮(15)和背部加热管(13),该背部加热管(13)围设在该背部热风叶轮(15)的外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2)包括面板(21)和底框(22),该底框(22)为由竖向延伸的侧板围合而成的方形框,上述面板(21)盖设在该底框(22)的上端口上,且该底框(22)的下端口中沿左右方向水平固定有隔板(23),灶具(2)的燃烧器(24)安装在该隔板(23)的上表面上,而上述第一电器元件(25)安装在该隔板(23)的下表面上,而上述内胆(11)的上方水平设置有上安装板(7),该上安装板(7)与上述隔板(23)及底框(22)的下端之间围成上述散热腔层(8),上述轮轴(61)依次穿设在上述上安装板(7)和内胆(11)的顶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3)的前端沿其长度方向与底框(22)的前侧板之间留有前后间隙,并使安装于面板(21)下表面的显示板(28)外露于上述散热腔层(8)中,且该隔板(23)的前端固定有安装支架(26),该安装支架(26)上安装有灶具(2)的点火器(27)。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层(8)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20),该控制面板(20)上设置有灶具(2)的控制旋钮(9),而与该控制旋钮(9)相连的灶具(2)的燃气阀(91)位于散热腔层(8)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20)上开设有供上述水箱(17)水平朝前移出的水箱口(200)。
11.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烟机(3)设置在上述机壳(10)的后部,并包括安装在机壳(10)中的风机(31)和安装在机壳(10)之外的集烟罩(32),其中,上述风机(31)设置在上述烹饪装置(1)的后侧,而集烟罩(32)设置在上述灶具(2)的后侧,且该集烟罩(32)的集烟口(321)位于灶具(2)的后上方。
12.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加热管(12)的功率大小为1500W~3000W。
CN202220338193.1U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集成灶 Active CN217685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8193.1U CN217685182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8193.1U CN217685182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5182U true CN217685182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29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38193.1U Active CN217685182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51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8767B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1706883B (zh) 一种集成灶
CN209712616U (zh) 烤箱散热结构
CN109674356A (zh) 烤箱散热结构
CN217685182U (zh) 一种集成灶
CN111853874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0399026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2493876A (zh) 微蒸烤装置
CN114383156A (zh) 一种集成烹饪灶
CN217685157U (zh) 一种集成灶
CN113208455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6079908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7653915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2585007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2972692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4387230U (zh) 微蒸烤装置
CN218096039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7004550U (zh) 一种集成烹饪灶
CN214387172U (zh) 微蒸烤装置
CN220859922U (zh) 烹饪设备、集成灶
CN213309167U (zh) 一种食物处理机
CN220551943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0107489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9656152U (zh) 集成灶
CN219846173U (zh) 一种烹饪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