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6173U - 一种烹饪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6173U
CN219846173U CN202320681511.9U CN202320681511U CN219846173U CN 219846173 U CN219846173 U CN 219846173U CN 202320681511 U CN202320681511 U CN 202320681511U CN 219846173 U CN219846173 U CN 219846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cavity
air outlet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15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佳俐
魏旭阳
费玉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15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6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6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6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电器,包括箱体、腔体上板、风道系统、加热组件以及风机组件。箱体具有烹饪腔;腔体上板位于烹饪腔的顶部;风道系统包括散热风道,至少部分散热风道设置于腔体上板的上方,所述散热风道具有第二出风口;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管,至少加热管的加热部位于烹饪腔内,且位于所述上板的下方;风机组件包括设置于散热风道中的第二风叶,在第二风叶的作用下,散热风道中的气流经第二出风口流向外界。本申请实施例的烹饪电器可以有效降低箱体顶部以及位于箱体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的温度,提高了烹饪电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具设备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电器。
背景技术
电烤箱等烹饪电器作为日常烹饪的主要厨房电器,已经成为现代家庭厨房中必不可少的一员。烤箱在工作时候,烹饪腔内的发热管加热产生热量,部分热量用于加热烹饪腔内的食物,部分热量会传递至烹饪腔的外部,如传递至烤箱顶部以及设置在烤箱顶部的电控盒等零部件,此外,电控盒的主板上设置有大功耗的CPU芯片、继电器等元器件,工作时候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当主板上的元器件长期在温度规格临界值及以上的环境下运行时,会降低使用寿命,甚至有起火危险,危机用户人身安全。相关技术中,烤箱存在不能有效降低烤箱顶部以及位于烤箱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温度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箱体顶部以及位于箱体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温度的烹饪电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电器,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具有烹饪腔;
腔体上板,所述腔体上板位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
包括散热风道的风道系统,至少部分所述散热风道设置于所述腔体上板的上方,所述散热风道具有第二出风口;
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管的加热组件,至少所述加热管的加热部位于所述烹饪腔内,且位于所述腔体上板的下方;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中的第二风叶,在所述第二风叶的作用下,所述散热风道中的气流经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向外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包括内胆和门体,所述内胆设置有前侧具有第一敞口的所述烹饪腔,所述门体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敞口处;所述散热风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的第一子风道以及设置于所述门体内的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二子风道沿所述门体的高度方向延伸。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电器包括位于所述腔体上板上方的安装板以及盖设在所述安装板上的导风罩,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导风罩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子风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子风道连通的所述第二出风口。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罩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方向垂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门体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的第三出风口,所述门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的第三进风口。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罩的宽度由所述第二进风口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导风罩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距离由所述第二进风口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的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转轴,所述第二风叶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二风叶均驱动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导风罩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系统包括热风风道,所述热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烹饪腔与位于所述箱体顶部的所述散热风道之间,所述热风风道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热风风道中的所述第一风叶,所述热风风道中的气流能够经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向所述加热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电器为烤箱、空气炸锅、蒸箱和蒸烤箱的其中之一。
本申请实施例的烹饪电器,包括箱体、腔体上板、风道系统以及风机组件,箱体具有烹饪腔,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管,至少加热管的加热部位于腔体上板的下方,即至少加热管的加热部设置在烹饪腔内,加热部加热产生热量用于加热烹饪腔内的食物,通过设置包括散热风道的风道系统,至少部分散热风道设置于腔体上板的上方,散热风道具有第二出风口,散热风道中的气流经第二出风口流向外界,如此,可以将烹饪腔内传递至箱体顶部的热量散发出去,以实现对箱体以及位于箱体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进行散热和降温。另外,通过将加热管的加热部设置在腔体上板的下方,即加热部直接设置在烹饪腔内,也就是说,加热管的加热部加热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至烹饪腔内的食物上,相比于加热管的加热部设置在腔体上板的上方通过热辐射传递热量,提高了热量利用率,同时,腔体上板设置在加热部的上方,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善烹饪腔内的热量传递至烤箱顶部的问题,即可以减少传递至箱体顶部以及位于箱体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的热量,从而有效降低箱体顶部以及位于箱体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的温度,提高了烹饪电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省略了门体的烹饪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烹饪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箭头表示气流流动方向;
图5为本申请的部分风道系统与风机组件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腔体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腔体上板与加热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C处的放大图,其中,虚线箭头表示气流流动方向;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安装板与导风罩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与相关技术的主板上的元器件的温升数据对比表;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与相关技术的主板上的元器件的温升变化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箱体10;烹饪腔10a;内胆11;第一敞口11a;第二敞口11b;门体12;第三出风口12a;第三进风口12b;腔体前板13;风道系统20;散热风道21;第二出风口21a;第一子风道21b;第二子风道21c;热风风道22;风机组件30;第一风叶31;第二风叶32;电机33;主体331;转轴332;安装支架34;加热组件40;加热管41;加热部411;连接端412;腔体上板50;第一出风口50a;第一避让区50b;导向面50c;过风口50d;导向凹槽50e;盖板60;第二避让区60a;安装板70;第三避让区70a;导风罩80;第四避让区80a;第二进风口80b;烹饪电器10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顶”、“底”、“上”、“下”、“前”、“后”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和附图4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高度方向”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顶底方向,“背部”为基于附图4所示的后侧,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电器,请参阅图1至图5,包括箱体10、腔体上板50、风道系统20、加热组件40以及风机组件30。
需要说明的是,烹饪电器100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烹饪电器100为烤箱、空气炸锅、蒸箱和蒸烤箱的其中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以烹饪电器100为烤箱为例进行描述。
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在不同功能的烹饪电器100上集成微波加热功能,实现微波与烤箱、蒸箱或蒸烤箱的分离,提高厨房使用便利性。示例性地,例如为微波蒸烤箱一体机。
请参阅图2和图3,烹饪电器100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加热管41的加热组件40,至少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位于烹饪腔10a内,即通过加热管41加热产生热量,用于加热烹饪腔10a内的食物。
加热组件40具有至少一个加热管41,示例性地,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40包括1个加热管41。另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40包括多个加热管41。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加热管41的数量为2个为例进行描述。
其中,多个是指数量为2个或者多于2个。
腔体上板50位于所述烹饪腔10a的顶部,至少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位于腔体上板50的下方,也就是说,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直接设置于烹饪腔10a,加热管41加热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至烹饪腔10a内的食物,同时,腔体上板50设置在加热部411的上方,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善烹饪腔10a内的热量传递至箱体10顶部的问题。
一实施例中,烹饪电器100包括电控盒,电控盒用于与加热管41的连接端412电连接,电控盒包括主板等,可以控制加热管41的工作与断开。
电控盒的具体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电控盒设置在箱体10的顶部。
电控盒的主板上设置有大功耗的CPU芯片、继电器等元器件,工作时候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为了避免芯片等元器件因过热导致性能下降,对其温升有一定的要求,故需要对其进行散热。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图7和图8,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位于烹饪腔10a内,加热管41的连接端412可以设置在烹饪腔10a的外侧,便于与电控盒电连接。另外,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位于烹饪腔10a内,减少了传递至箱体10顶部的热量,进而可以降低电控盒的温度,提高箱体10使用寿命和用户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至少部分散热风道21设置于箱体10的顶部”指的是,可以是部分散热风道21设置于箱体10的顶部,也可以是全部的散热风道21设置于箱体10的顶部。
请参阅图2和图3,散热风道21具有第二出风口21a,风机组件30包括设置于散热风道21中的第二风叶32,在第二风叶32的作用下,散热风道21中的气流经第二出风口21a流向外界,如此,在第二风叶32的作用下可以提高空气流速,使得散乱的气流更加集中顺畅,箱体10顶部的热量被顺利引入到散热风道21,并经第二出风口21a流向外界,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有效降低了箱体10顶部以及位于箱体10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的温度,从而有效降低箱体10顶部以及位于箱体10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的温度,提高了烹饪电器100的使用寿命。
相关技术中,烤箱在工作时候,烹饪腔内的发热管加热产生热量,部分热量用于加热烹饪腔内的食物,部分热量会传递至烹饪腔的外部,如箱体顶部以及设置在箱体顶部的电控盒等零部件,此外,电控盒的主板上设置有大功耗的CPU芯片、继电器等元器件,工作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当主板上的元器件长期在温度规格临界值及以上的环境下运行时,会降低使用寿命,甚至有起火危险,危机用户人身安全。另外,发热管设置在腔体上板的上方,通过热辐射传递热量,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热量损失,降低热量利用率,同时,发热管的热量更容易传递至箱体的顶部或者位于箱体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上,从而存在箱体顶部以及位于箱体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温度高的问题。
而本申请实施例的烹饪电器,包括箱体10、腔体上板50、风道系统20以及风机组件30,箱体10具有烹饪腔10a,加热组件40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管41,至少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位于腔体上板50的下方,即至少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设置在烹饪腔10a内,加热部411加热产生热量用于加热烹饪腔10a内的食物,通过设置包括散热风道21的风道系统20,至少部分散热风道21设置于腔体上板50的上方,散热风道21具有第二出风口21a,散热风道21中的气流经第二出风口21a流向外界,如此,可以将烹饪腔10a内传递至箱体10顶部的热量散发出去,以实现对箱体10以及位于箱体10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进行散热和降温。另外,通过将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设置在腔体上板50的下方,即加热部411直接设置在烹饪腔10a内,也就是说,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加热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至烹饪腔10a内的食物上,相比于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设置在腔体上板50的上方通过热辐射传递热量,减小了热量损失,提高了热量利用率,同时,腔体上板50设置在加热部411的上方,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善烹饪腔10a内的热量传递至箱体10顶部的问题,即可以减少传递至箱体10顶部以及位于箱体10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的热量,从而有效降低箱体10顶部以及位于箱体10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的温度,提高了烹饪电器100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和图2,箱体10包括内胆11和门体12,内胆11设置有前侧具有第一敞口11a的烹饪腔10a,门体12可开闭地设置在第一敞口11a处,即可以通过设置门体12,用于打开或者关闭烹饪腔10a,便于用户进行烹饪。
请参阅图2,散热风道21包括设置于箱体10顶部的第一子风道21b以及设置于门体12内的第二子风道21c,第二子风道21c沿门体12的高度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烤箱可以通过第一子风道21b对箱体10的顶部以及位于箱体10顶部的电控盒等其他零部件进行散热,同时,可以通过第二子风道21c排出门体12内部的热量,即可以对门体12进行散热,从而达到多重散热以及降温的作用。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至图6,烹饪电器100包括位于腔体上板50上方的安装板70以及盖设在安装板70上的导风罩80,安装板70与导风罩80围设形成第一子风道21b以及与第一子风道21b连通的第二出风口21a。通过将安装板70设置在腔体上板50的上方,导风罩80盖设盖设在安装板70上,安装板70与导风罩80围设形成第一子风道21b,即第一子风道21b设置在烹饪腔10a的上方。如此,烤箱可以通过第一子风道21b对烹饪腔10a传递至箱体10的顶部以及位于箱体10顶部的电控盒等其他零部件进行散热,同时,腔体上板50设置在发热管与第一子风道21b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腔体上板50可以减少烹饪腔10a传递至箱体10的顶部以及位于箱体10顶部的电控盒等其他零部件的热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出风口21a的具体形成方式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安装板70与导风罩80共同限定出第二出风口21a。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安装板70上具有第二出风口21a,即第二出风口21a设置在安装板70上。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导风罩80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21a。
当然,请参阅图2,箱体10还可以包括腔体前板13,腔体前板13上设置有与第二出风口21a对应的第四出风口,安装板70以及导风罩80可以与腔体前板13连接。第一子风道21b中的气流经第二出风口21a流出,并经第四出风口流向外界。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6,安装板70的部分区域向下凹陷并形成第三避让区70a,导风罩80对应第三避让区70a的区域向上凹陷并形成第四避让区80a,第三避让区70a与第四避让区80a围设形成第一子风道21b。也就是说,第二风叶32设置在第三避让区70a与第四避让区80a之间。如此,一方面,安装板70形成第三避让区70a,导风罩80形成第四避让区80a,可以避让第二风叶32,即为第二风叶32提供安装位置,此外,还可以增加第一子风道21b的空间,提高风量,进一步地提高了对箱体10的顶部以及位于箱体10顶部的电控盒等其他零部件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安装板70以及导风罩80只要局部凹陷形成避让区,其他区域可以做的尽量小,进而可以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安装板70的部分区域向下凹陷并形成第三避让区70a,导风罩80没有形成第四避让区80a,第二风叶32设置在第三避让区70a内。
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安装板70没有形成第三避让区70a,导风罩80的部分区域向上凹陷并形成第四避让区80a,第二风叶32设置在第四避让区80a内。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至图6,第二风叶32为离心风叶,采用离心风叶为散热风道21提供风源,与现有的贯流风叶相比,噪音较小,不易发生故障,使用寿命长,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感,此外,进风量也大,提高了散热效果。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5和图10,导风罩80的宽度由第二进风口80b向第二出风口21a的方向逐渐增大,且导风罩80与安装板70之间的距离由第二进风口80b向第二出风口21a的方向逐渐减小。也就是说,沿第二进风口80b向第二出风口21a的方向,第一子风道21b的宽度逐渐增大,第一子风道21b的高度逐渐减小,如此,可以对气流在第一子风道21b的流动起到导向作用,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5和图10,导风罩8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80b,如此,风机组件30工作时,外界的气流可以经导风罩80顶部的第二进风口80b进入第一子风道21b,使得烹饪电器100顶部区域产生负压,带动烹饪电器100外部气流流入到烹饪电器100内部,从而被吸入到第一子风道21b中,气流在第二风叶32的作用下,通过第二出风口21a排出,从而实现对箱体10的顶部以及位于箱体10顶部的电控盒等其他零部件的散热。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第二出风口21a的方向与第二进风口80b的方向垂直。当然,第二出风口21a的方向与第二进风口80b的方向也可以呈一定角度设置。
第二出风口21a朝向门体12,门体12靠近第二出风口21a处设置有与第二子风道21c连通的第三出风口12a。此时,由于第一子风道21b内的气流经第二出风口21a流向外界,第二出风口21a处形成负压,门体12靠近第二出风口21a处设置有与第二子风道21c连通的第三出风口12a,由此,第三出风口12a处也会形成负压,门体12内部的第二子风道21c的气流在负压作用下,从第三出风口12a流入外界,可以通过第二子风道21c排出门体12内部的热量,即可以对门体12进行散热,从而达到多重散热以及降温的作用。
门体12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二子风道21c连通的第三进风口12b。第三出风口12a处形成负压时,外界的气流可以从第三进风口12b流入门体12内部的第二子风道21c,门体12内部的第二子风道21c的气流在负压作用下,从第三出风口12a流入外界。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风机组件30包括位于第二进风口80b处的电机33,电机33包括主体331以及与主体331连接的转轴332,转轴332穿设于第一子风道21b,第二风叶32设置在转轴332上,电机33与第二风叶32驱动连接。
在风机组件30工作的时候,电机33通过转轴332转动,带动第二风叶32旋转,使得烤箱顶部区域形成负压区,带动气流进入散热风道21,通过第二风叶32旋转把气流从第二出风口21a导出,同时门体12靠近第二出风口21a处的第三出风口12a也会形成负压,门体12内部的第二子风道21c的气流在负压作用下,从第三出风口12a流入外界,可以通过第二子风道21c排出门体12内部的热量,即可以对门体12进行散热,从而达到多重散热以及降温的作用。
电机33设置在第二进风口80b处,在风机组件30工作的时候,外界的气流经第二进风口80b处进入散热风道21,通过第二风叶32旋转把气流从第二出风口21a导出,也就是说,外界的冷空气会流经电机33进入散热风道21,可以对电机33起到散热以及降温的作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风机组件30包括设置在第二进风口80b处的安装支架34,安装支架34与导风罩80连接,电机33设置在安装支架34上。风机组件30整体通过安装支架34固定在导风罩80上,容易拆装,提升维修及生产效率。
另外,风机组件30可以为预制部件,即风机组件30可以先装配好,在烹饪电器100的装配的时候,直接将提前装配好的风机组件30装配到位即可,提高了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支架34设置有镂空处,当安装支架34设置在第二进风口80b处,外界的气流可以从镂空处进入散热风道21。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风道系统20包括热风风道22,热风风道22设置于位于腔体上板50的散热风道21与烹饪腔10a之间,热风风道22具有第一出风口50a,热风风道22中的气流经第一出风口50a流向加热部411。
请参阅图2和图3,热风风道22设置于烹饪腔10a与位于箱体10顶部的散热风道21之间,即热风风道22设置在烹饪腔10a的上方,至少部分散热风道21设置在热风风道22的上方,也就是说,散热风道21以及至少部分热风风道22集成设置在箱体10的顶部以形成一体式风道系统20。
热风风道22具有第一出风口50a,风机组件30包括设置于热风风道22中的第一风叶31,在第一风叶31的作用下,热风风道22中的气流经第一出风口50a流向加热管41。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热风风道22,以使热风风道22内的气流吹向加热管41,提高了烹饪腔10a内的热循环效率,使得烹饪腔10a内的温场更加均匀,提高烹饪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烹饪电器,通过设置包括散热风道21以及热风风道22的风道系统20,至少部分散热风道21设置于箱体10的顶部,热风风道22设置于位于箱体10顶部的散热风道21与烹饪腔10a之间,即散热风道21以及至少部分热风风道22均设置在箱体10的顶部以形成一体式风道系统20,热风风道22具有第一出风口50a,散热风道21具有第二出风口21a,热风风道22中的气流经第一出风口50a流向烹饪腔10a,散热风道21中的气流经第二出风口21a流向外界,也就是说,通过将散热风道21以及至少部分热风风道22均设置在箱体10的顶部,可以使得烹饪电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烤箱体10积,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至图5,烹饪电器100包括盖设在腔体上板50上的盖板60,盖板60与腔体上板50围设形成热风风道22,至少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位于腔体上板50的下方,由于至少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位于烹饪腔10a内,而至少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位于腔体上板50的下方,即热风风道22设置在烹饪腔10a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风口50a的具体形成方式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一些实施例中,腔体上板50具有第一出风口50a,即第一出风口50a设置在腔体上板50上。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盖板60与腔体上板50共同限定出第一出风口50a。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盖板60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50a。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和图6,腔体上板50的部分区域向下凹陷并形成第一避让区50b,盖板60对应第一避让区50b的区域向上凹陷并形成第二避让区60a,第一避让区50b与第二避让区60a围设形成热风风道22。也就是说,第一风叶31设置在第一避让区50b与第二避让区60a之间。如此,一方面,腔体上板50形成第一避让区50b,盖板60形成第二避让区60a,可以避让第一风叶31,即为第一风叶31提供安装位置,此外,还可以增加热风风道22的空间,提高风量,进一步地使得烹饪腔10a内的温场更加均匀,提高烹饪效果。另一方面,腔体上板50以及盖板60只要局部凹陷形成避让区,其他区域可以做的尽量小,进而可以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腔体上板50的部分区域向下凹陷并形成第一避让区50b,盖板60没有形成第二避让区60a,第一风叶31设置在第一避让区50b内。
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腔体上板50没有形成第一避让区50b,盖板60的部分区域向上凹陷并形成第二避让区60a,第一风叶31设置在第二避让区60a内。
示例性地,第一风叶31为离心风叶,采用离心风叶为热风风道22提供风源,与现有的贯流风叶相比,噪音较小,不易发生故障,使用寿命长,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感,此外,进风量也大,使得烹饪腔10a内的温场更加均匀,提高烹饪效果。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至图9,至少部分第一出风口50a形成在第一避让区50b的侧壁上。第一出风口50a的开口方向对热风风道22的气流的流向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在第一风叶31转动的时候,热风风道22的气流经由第一避让区50b的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口50a吹出。通过将至少部分第一出风口50a形成在第一避让区50b的侧壁上,更有利于热风风道22的气流呈一定角度流向烹饪腔10a,并吹向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部分第一出风口50a形成在第一避让区50b的侧壁上指的是,可以是部分第一出风口50a形成在第一避让区50b的侧壁上,也可以是全部的第一出风口50a形成在第一避让区50b的侧壁上。当部分第一出风口50a形成在第一避让区50b的侧壁上时,另一部分第一出风口50a可以形成在第一避让区50b的底壁上,或者,另一部分第一出风口50a可以形成在腔体上板50的非凹陷区域。
相关技术中,热风风道设置在箱体的背部,且第一风叶以及加热管均设置在热风风道内,需要通过设置热风罩与腔体上板,以对热风风道的气流进行导向,存在零部件数量多,且影响生产装配效率。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9,腔体上板50包括位于第一出风口50a远离第一风叶31一侧的导向面50c,即腔体上板50位于第一出风口50a的外侧设置有导向面50c,第一出风口50a流出的至少部分气流能够经导向面50c导向加热部411,如此,通过导向面50c的设置,使得吹向导向面50c的气流在导向面50c的作用下导向发热管的加热部411。
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9,腔体上板50位于第一出风口50a远离第一风叶31的一侧向下凹陷并形成导向凹槽50e,导向凹槽50e靠近第一出风口50a一侧的侧面为导向面50c,即热风风道22的气流经第一出风口50a流出后,部分会流向导向凹槽50e的导向面50c,在导向面50c的导向作用下,气流流向加热部411。该结构简单,易于成型。
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腔体上板50的边缘向下翻折形成翻边,翻边靠近第一出风口50a一侧的侧面为导向面50c。
请参阅图8,L1为第一出风口50a的宽度,L1的尺寸关系热风风道22进入烹饪腔10a的风量,L1越大,则热风风道22进入烹饪腔10a的风量越大,L1越小,则热风风道22进入烹饪腔10a的风量越小。
请参阅图9,H1为腔体上板50的第一避让区50b的深度,该避让空间用于安装热风扇叶。H2为腔体上板50的导向凹槽50e的深度,导向凹槽50e的导向面50c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140°,L2为相邻两个发热管之间的间距,D为热风风道22内的气流经腔体上板50的第一出风口50a流出的辐射范围,而加热部411须在此范围内。而可以通过设置H1、H2、A、L2以及D的数值,用于使热风风道22中的气流经第一出风口50a尽可能多的流向加热部411。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6,第一避让区50b的底壁设置有与烹饪腔10a连通的过风口50d,第一风叶31设置在过风口50d的上方,即热风风道22通过过风口50d与烹饪腔10a连通,过风口50d的设置,进一步地有利于热风风道22与烹饪腔10a之间的气流的流动。
在与烹饪电器100的高度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第一风叶31与过风口50d的相对位置不做限制,示例性地,第一风叶31的中心轴与过风口50d的中心线重合,如此,进一步地有利于热风风道22与烹饪腔10a之间的气流的流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转轴332依次穿设于散热风道21以及热风风道22,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设置在转轴332上,电机33与第一风叶31以及第二风叶32均驱动连接。也就是说,电机33通过与第一风叶31以及第二风叶32均驱动连接,即通过一个电机33实现同时驱动第一风叶31以及第二风叶32,减少了零部件,降低了成本,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装配效率,且电控程序易于实现。
在风机组件30工作的时候,电机33通过转轴332转动,带动第二风叶32旋转,使得箱体10顶部区域形成负压区,带动气流进入散热风道21,通过第二风叶32旋转把气流从第二出风口21a导出。此外,转轴332同时带动第一风叶31旋转,以使热风风道22内的气流吹向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提高了烹饪腔10a内的热循环效率,使得烹饪腔10a内的温场更加均匀,提高烹饪效果。
另外,风机组件30可以为预制部件,即风机组件30的电机33、第一风叶31以及第二风叶32等可以先装配好,在烹饪电器100的装配的时候,直接将提前装配好的风机组件30装配到位即可,提高了装配效率。
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烹饪腔10a的顶部具有第二敞口11b,腔体上板50设置在第二敞口11b处。也就是说,内胆11、门体12以及腔体上板50共同限定出烹饪腔10a,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设置在烹饪腔10a内,且通过在腔体上板50的上方设置热风风道22,减少了加热部411的热量传递至烤箱的顶部以及位于烤箱顶部的电控盒等其他零部件。
另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腔10a的顶部具有第二敞口11b,盖板60设置在第二敞口11b处。也就是说,内胆11、门体12以及盖板60共同限定出烹饪腔10a,腔体上板50设置在烹饪腔10a内,加热管41的加热部411设置在腔体上板50的下方,且通过在腔体上板50的上方设置热风风道22,减少了加热部411的热量传递至烤箱的顶部以及位于烤箱顶部的电控盒等其他零部件。
一具体实施例中,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烤箱以及相关技术中烤箱的特定元器件进行温度测试,获取烤箱顶部及主板处的温升数据。电压为230V工况下测试,请参阅图11和图12,对第一元器件211(继电器)、第一元器件212(电容)、第一元器件213(芯片)以及第一元器件214(PCB板)进行温度测试,由对比表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烤箱,继电器、电容、芯片以及PCB板等元器件的温度均低于耐温规格,且相较于现有技术,温度均下降了许多,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烤箱,有效降低箱体10顶部以及位于箱体10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的温度,提高了烹饪电器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具有烹饪腔;
腔体上板,所述腔体上板位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
包括散热风道的风道系统,至少部分所述散热风道设置于所述腔体上板的上方,所述散热风道具有第二出风口;
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管的加热组件,至少所述加热管的加热部位于所述烹饪腔内,且位于所述腔体上板的下方;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中的第二风叶,在所述第二风叶的作用下,所述散热风道中的气流经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向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内胆和门体,所述内胆设置有前侧具有第一敞口的所述烹饪腔,所述门体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敞口处;所述散热风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的第一子风道以及设置于所述门体内的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二子风道沿所述门体的高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电器包括位于所述腔体上板上方的安装板以及盖设在所述安装板上的导风罩,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导风罩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子风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子风道连通的所述第二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的第三出风口,所述门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的第三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的宽度由所述第二进风口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导风罩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距离由所述第二进风口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的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转轴,所述第二风叶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二风叶均驱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导风罩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系统包括热风风道,所述热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烹饪腔与位于所述箱体顶部的所述散热风道之间,所述热风风道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热风风道中的第一风叶,所述热风风道中的气流能够经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向所述加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电器为烤箱、空气炸锅、蒸箱和蒸烤箱的其中之一。
CN202320681511.9U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烹饪电器 Active CN219846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1511.9U CN219846173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烹饪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1511.9U CN219846173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烹饪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6173U true CN219846173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19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1511.9U Active CN219846173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烹饪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6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21828B1 (en) Heating apparatus of microwave oven
CN105662171A (zh) 烹饪器具
CN111706883B (zh) 一种集成灶
CN107174143B (zh) 料理机
JP2009008297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2221324A (ja) フード兼用電子レンジの電装部品の冷却装置
JP4996994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12377957A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系统
CN219846173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8162922U (zh) 电磁加热设备
CN214804103U (zh) 烹饪器具
CN219813869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9920875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112361397B (zh) 烹饪设备及烹饪系统
JP5011001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20293478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1722846U (zh) 嵌入式烤箱
CN112393281A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系统
CN216079908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07990375B (zh) 微波炉
CN112790621A (zh) 热风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20898506U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220859921U (zh) 烹饪设备
CN21992087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713697U (zh) 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