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1500B -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1500B
CN112741500B CN202011638262.2A CN202011638262A CN112741500B CN 112741500 B CN112741500 B CN 112741500B CN 202011638262 A CN202011638262 A CN 202011638262A CN 112741500 B CN112741500 B CN 1127415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cooking appliance
assembly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82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41500A (zh
Inventor
任孟珂
林健
任志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82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415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41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1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41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1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64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2Cooling of the microwave components and related air circul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风道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气流驱动组件和分隔部。第一风道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区域。第二风道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二区域,第二风道与第一风道连通。气流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中的空气进入第一风道,并经由第二风道排出。分隔部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隔。本发明实现了风道组件内部空气与风道组件外部空气的循环交互,进而起到为烹饪器具散热的作用,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部件即可实现对于烹饪器具的散热,降低烹饪器具成本,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灵活性。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对烹饪器具进行散热时,往往通过外部风道进风的方式满足烹饪器具散热所需的风量,限制了烹饪器具的使用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组件。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包括第一风道,第一风道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区域;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二区域,第二风道与第一风道连通;气流驱动组件,气流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中的空气进入第一风道,并经由第二风道排出;分隔部,分隔部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隔。
本技术方案中气流驱动组件工作时,第一区域内产生负压,外部空气和/或第二区域内的空气能够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一风道中,第一风道内的空气在气流驱动组件的作用下经由第二风道排出,实现了风道组件内部空气与风道组件外部空气的循环交互,进而起到为烹饪器具散热的作用。本技术方案实现了风道组件内部空气与风道组件外部空气的循环交互,进而起到为烹饪器具散热的作用,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部件即可实现对于烹饪器具的散热,降低烹饪器具成本,同时使得烹饪器具能够满足不同环境的使用需求,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灵活性。
另外,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分隔部包括开口,第二区域中的空气经由开口进入第一风道。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分隔部上设置开口,使得第二区域内的空气可以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一风道,促进第二区域内的空气流动,提高第二区域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风道组件对于烹饪器具的散热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风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开口设置在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风道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第二风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进一步提高风道组件对于烹饪器具的散热效果。开口设置在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风道之间,促进了任两个相邻第二风道件空气的流动,实现了对于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风道的中部区域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的可靠性适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包括进气口,进气口将第二区域连通和外部大气连通。
本技术方案通过进气口使得第二区域与外界相互连通,使得外界冷空气能够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二区域,实现了第二区域内部空气与外界冷空气的循环交互,提高了第二区域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风道组件的使用性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三风道,第三风道与第二风道远离第一风道的一端连通;其中,经由第一风道进入第二风道的空气通过第三风道排出,第三风道相对于第二风道倾斜。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三风道,且第三风道相对于第二风道倾斜,使得气流能够通过第三风道变换流动方向并且排出烹饪器具,提高了风道组件的适用性,使得风道组件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烹饪器具的使用需求。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三风道包括进风端,进风端与第二风道连通;出风端,出风端与外部大气连通。
本技术方案中第三风道包括进风端个出风端,通过进风端实现了第二风道与第三风道的连通,通过出风端实现了第三风道与外界大气的连通,进而使得第二风道内的空气可以经由第三风道排出至烹饪器具之外,避免空气在吸收热量后长时间停留在风道组件内,影响风道组件对于烹饪器具的散热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风端的设置位置高于出风端的设置位置。
本技术方案中进风端的位置高于出风端的位置,使得第三风道内的空气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由出风端排出烹饪器具,进一步提高了第三风道中空气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风道组件对于烹饪器具的散热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出风端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的宽度范围为2毫米至10毫米。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出风口的宽度范围为2毫米至10毫米,避免了灰尘等杂物经由第一出风口进入风道组件,提升风道组件的使用性能。同时设置第一出风口的宽度范围为2毫米至10毫米,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结构完整性,避免第一出风口限制烹饪器具的安装及使用环境,进而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灵活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风道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风道中的空气经由第二出风口进入第二区域。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出风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第二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二出风口可以间隔地设置在第二风道上,使得空气能够更加均匀地进入第二区域,提高风道组件对于烹饪器具的散热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风道设于第一风道的上部区域,并相对于第一风道弯折。
本技术方案中第二风道设置在第一风道的上部区域,并且相对于第一风道弯折,使得风道组件能够贴合烹饪器具,进而提高风道组件100对于烹饪器具的散热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风道自烹饪器具的任一侧向烹饪器具的另一侧延伸布置。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风道自烹饪器具的任一侧向烹饪器具的另一侧延伸布置,增大了风道组件与烹饪器具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风道组件对于烹饪器具的散热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风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设于烹饪器具的侧部区域,第二进风口设于烹饪器具的底部区域。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风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增大了第一风道的进风量,进而提高第一风道对于烹饪器具的散热效率。并且,第一进风口设置在烹饪器具的侧部区域,使得经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能够对烹饪器具侧部进行散热。第二进风口设置在烹饪器具的底部区域,经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的冷空气能够对烹饪器具的底部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风道组件的散热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气流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流驱动组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用于使第一区域发生负压,以驱动空气进入第一风道;第二气流驱动组件,第二气流驱动组件用于将来自第一风道的空气送入第二风道。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气流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空气经由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一风道,第二气流驱动组件驱动空气经由第一风道进入第二风道,提高了风道组件的进风量,同时加快了空气在风道组件内的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风道组件对于烹饪器具的散热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气流驱动组件设于第一风道中;第二气流驱动组件设于第二风道中或设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气流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风道内,提高第一风道的进气量。第二气流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风道中,提高空气经由第一风道进入第二风道的速度,进一步提高风道组件的可靠性。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器具本体;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用于对烹饪器具本体散热,因此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本体包括电子元件,电子元件设于分隔部。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空气在流动时能够对分隔部进行降温,进而将电子元件设置在分隔部之上,实现了风道组件对于电子元件的散热,延长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性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为以下至少之一烤箱、蒸箱、微波炉、蒸烤一体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8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9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结构示意图之六。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相关技术中的风道组件,130’:相关技术中的气流驱动组件,200’: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
其中,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00”: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
其中,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00’”: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
其中,图4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风道组件,110:第一风道,112:第一区域,114:第一进风口,116:第二进风口,120:第二风道,122:第二区域,124:第二出风口,130:气流驱动组件,132:第一气流驱动组件,134:第二气流驱动组件,140:分隔部,142:开口,150:第三风道,152:进风端,154:出风端,158:第一出风口,160:宽度,200:烹饪器具,210:烹饪器具本体,212:控制装置,216:电子元件,218: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4至图9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和烹饪器具200。
实施例1: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用于烹饪器具200。包括第一风道110、第二风道120、气流驱动组件130和分隔部140。第一风道110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区域112。第二风道120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二区域122,第二风道120与第一风道110连通。气流驱动组件130用于驱动第一区域112和/或第二区域122中的空气进入第一风道110,并经由第二风道120排出。分隔部140将第一区域112和第二区域122分隔。
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200可以为电烤箱、电蒸箱或者微波炉等,用于加热食材,以实现对于食材的熟制处理。可以理解地,烹饪器具200包括烹饪器具本体210,烹饪器具本体210由顶板、侧板、背板和底板包围限定围成。烹饪器具本体210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风道组件100用于对烹饪器具本体210进行散热,确保烹饪器具200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本体210的侧板可以为向内凹陷的弯曲状结构,增加烹饪器具本体21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110与第二风道120相互连通,可以理解地,第一风道110包括空气入口,第二风道120包括空气出口。外界空气和/或第二区域122内的空气能够在气流驱动组件130的作用下经由入口进入第一风道110之内,并且经由第二风道120排出,实现了风道组件100内部空气与风道组件100外部空气的循环交互,进而起到为烹饪器具200散热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风道120可以与外界连通,进而第二风道120内的空气可以排出烹饪器具200。第二风道120也可以与第二区域122连通,使得第二风道120内排出的空气可以进入第二区域122,实现对第二区域122的散热。
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风道110可以与第二风道120为一体化结构,提高风道组件100的使用性能。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也可以通过螺栓、卡扣等连接方式连接,便于安装维修。
本实施例中分隔部140分隔第一区域112和第二区域122,可以理解地,第一区域112和第二区域122可以为烹饪器具200的顶部、侧部或者底部区域等。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烹饪器具200的背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112,顶部区域作为第二区域122。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烹饪器具200的侧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112,将烹饪器具200的底部区域作为第二区域122。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112和第二区域122,增加了风道组件100与烹饪器具20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风道组件100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分隔部140可以为挡板或者密封条等,起到分隔第一区域112和第二区域122的作用。
可以理解地,气流驱动组件130工作时,第一区域112内产生负压,外部空气和/或第二区域122内的空气能够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一风道110中,第一风道110内的空气在气流驱动组件130的作用下经由第二风道120排出,如图4中箭头方向所示,实现了风道组件100内部空气与风道组件100外部空气的循环交互,进而起到为烹饪器具200散热的作用。
本实施例通过第二区域122内空气向第一风道110的流动,进而实现对于第二区域122的散热,提高风道组件100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区域122内的空气可以通过分隔部140与烹饪器具200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一风道110。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分隔部140上设置开口142,第二区域122内的空气通过开口142进入第一风道110中。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气流驱动组件130可以为风机或者气泵等。气流驱动组件1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以提高风道组件100的进气和排气效率。
本实施例实现了风道组件100内部空气与风道组件100外部空气的循环交互,进而起到为烹饪器具200散热的作用,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部件即可实现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降低烹饪器具200成本,同时使得烹饪器具200能够满足不同环境的使用需求,提高烹饪器具200的使用灵活性。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1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分隔部140包括开口142。第二区域122中的空气经由开口142进入第一风道110。
本实施例中分隔部140包括开口142,可以理解地,开口14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开口142可以为方形、圆形或者三角形。不同开口142之间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通过在分隔部140上设置开口142,使得第二区域122内的空气可以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一风道110,促进第二区域122内的空气流动,提高第二区域122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风道组件100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果。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二风道1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开口142设置在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风道120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二风道12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进一步提高风道组件100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果。可以理解地,至少两个第二风道间隔地设置在第二区域122内。开口142设置在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风道120之间,促进了任两个相邻第二风道120件空气的流动,实现了对于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风道的中部区域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100的可靠性适用性。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烹饪器具200包括进气口218。进气口218将第二区域122连通和外部大气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二区域122通过进气口218与外部大气连通,可以理解地,进气口218可以设置在烹饪器具200的外表面上,避免烹饪器具200内部的元器件对进气口218造成遮挡,进而影响进气口218的进气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口21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进气口218的数量为一个时,可以与开口142对应设置,以使得开口142处的负压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空气进入进气口218,提高外界空气进入第二区域122的效率。当进气口218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间隔地设置在烹饪器具200的表面上,以使得空气经由多个方向进入第二区域122,使得第二区域122内的气流更为均匀,进而提高风道组件100对于第二区域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口218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并且分别设置在第二风道120的左侧、中部和右侧。
本实施例通过进气口218使得第二区域122与外界相互连通,使得外界冷空气能够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二区域122,实现了第二区域122内部空气与外界冷空气的循环交互,提高了第二区域122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风道组件100的使用性能。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风道组件100还包括第三风道150。第三风道150与第二风道120远离第一风道110的一端连通。其中,经由第一风道110进入第二风道120的空气通过第三风道150排出,第三风道150相对于第二风道120倾斜。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第三风道150可以与烹饪器具200外部连通,以使得第二风道120内的空气经由第三风道150排出烹饪器具200。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风道150可以与第二风道120为一体化结构,提高风道组件100的稳定性。第三风道150也可以与第二风道120为可拆卸结构,便于风道组件100的安装维修。
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风道150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风道120的横截面积,提升空气在第三风道150中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风道组件100的排气效率。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三风道150,且第三风道150相对于第二风道120倾斜,使得气流能够通过第三风道150变换流动方向并且排出烹饪器具200,提高了风道组件100的适用性,使得风道组件100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烹饪器具200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三风道150包括进风端152和出风端154。进风端152与第二风道120连通。出风端154与外部大气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三风道150包括进风端152个出风端154,通过进风端152实现了第二风道120与第三风道150的连通,通过出风端154实现了第三风道150与外界大气的连通,进而使得第二风道120内的空气可以经由第三风道150排出至烹饪器具200之外,避免空气在吸收热量后长时间停留在风道组件100内,影响风道组件100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风道150可以包括收缩部。可以理解地,第三风道150的横截面积从进风端152到收缩部处不断减小,使得空气的流速不断增大。第三风道150的横截面积从收缩部到出风端154不断增大,使得空气的流速不断减小。通过设置收缩部,使得第三风道150内空气的流速先增大后减小,在提高空气排出风道组件100出风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出风端154处的空气流速,进而减小气流因撞击出风端154处的挡板而造成的风量损失,提高了风道组件100的整体出风量,进而提高风道组件100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果,并且降低出风端154处的噪音,提高烹饪器具200的使用性能。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进风端152的设置位置高于出风端154的设置位置。
本实施例中进风端152的位置高于出风端154的位置,使得第三风道150内的空气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由出风端154排出烹饪器具200,进一步提高了第三风道150中空气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风道组件100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率。
实施例8: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出风端154设有第一出风口158,第一出风口158的宽度160范围为2毫米至10毫米。
本实施例中出风端154设有第一出风口158,可以理解地,第一出风口158设置在烹饪器具200的表面,避免第一出风口158受到遮挡,而影响风道组件100的出风量。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风口158的位置与出风端154的位置相对应,避免气流受到撞击造成风量损失。
本实施例中第三风道150内的空气经由第一出风口158排出风道组件100,实现了风道组件100与烹饪器具200外部空气之间的循环交互,进一步提高风道组件10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风口15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风口158可以设置在烹饪器具200的前面板上,避免橱柜、墙壁等对遮挡第一出风口158的排风。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出风口158的宽度160范围为2毫米至10毫米,避免了灰尘等杂物经由第一出风口158进入风道组件100,提升风道组件100的使用性能。同时设置第一出风口158的宽度160范围为2毫米至10毫米,提高了烹饪器具200的结构完整性,避免第一出风口158限制烹饪器具200的安装及使用环境,进而提高烹饪器具200的使用灵活性。
实施例9: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二风道120设有第二出风口124。第二风道120中的空气经由第二出风口124进入第二区域122。
本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124设置在第二风道120上,使得第二风道120内的空气经由第二出风口124排出并且进入到第二区域122内,实现对于第二区域122的散热,进一步提高了风道组件100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出风口12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第二出风口124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二出风口124可以间隔地设置在第二风道120上,使得空气能够更加均匀地进入第二区域122,提高风道组件100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包括控制装置212,控制装置212控制烹饪器具工作。通过设置第二出风口124,使得空气经由第二出风口124流出口,能够最大程度低对控制装置212进行散热,延长控制装置212的使用寿命,提高烹饪器具200的使用性能。
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汇总,可以根据烹饪器具200的不同尺寸设置第二出风口124的不同长度和宽度,以及第二出风口124在第二风道120之上的不同位置,进而满足对设置在不同位置的控制装置212的散热需求。
实施例10: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二风道120设于第一风道110的上部区域,并相对于第一风道110弯折。
本实施例中第二风道120设置在第一风道110的上部区域,并且相对于第一风道110弯折,使得风道组件100能够贴合烹饪器具200,进而提高风道组件100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果。
实施例11: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风道110自烹饪器具200的任一侧向烹饪器具200的另一侧延伸布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110自烹饪器具200的任一侧向烹饪器具200的另一侧延伸布置,增大了风道组件100与烹饪器具20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风道组件100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果。
实施例12: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风道110设有第一进风口114和第二进风口116。第一进风口114设于烹饪器具200的侧部区域,第二进风口116设于烹饪器具200的底部区域。
第一风道110设有第一进风口114和第二进风口116,第一进风口114设于烹饪器具200的侧部区域,第二进风口116设于烹饪器具200的底部区域。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110包括第一进风口114和第二进风口116,增大了第一风道110的进风量,进而提高第一风道110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率。并且,第一进风口114设置在烹饪器具200的侧部区域,使得经由第一进风口114进入的空气能够对烹饪器具200侧部进行散热。第二进风口116设置在烹饪器具200的底部区域,经由第二进风口116进入的冷空气能够对烹饪器具200的底部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风道组件10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进风口114和第二进风口11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进风口114和第二进风口116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者三角形等。第一进风口114和第二进风口116的形状和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实施例13: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气流驱动组件130包括第一气流驱动组件132和第二气流驱动组件134。第一气流驱动组件132用于使第一区域112发生负压,以驱动空气进入第一风道110。第二气流驱动组件134用于将来自第一风道110的空气送入第二风道120。
本实施例中气流驱动组件130包括第一气流驱动组件132和第二气流驱动组件134,可以理解地,第一气流驱动组件132可以为抽风风机,以使得第一区域112内形成负压。第二气流驱动组件134可以为鼓风风机,以驱动空气经由第一风道110进入第二风道120之内,并且经由第二风道120排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流驱动组件132能够驱动空气经由第一进风口114和第二进风口116进入第一风道110,第二气流驱动组件134驱动空气经由第一风道110进入第二风道120,提高了风道组件100的进风量,同时加快了空气在风道组件100内的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风道组件100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果。
实施例14: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气流驱动组件132设于第一风道110中。第二气流驱动组件134设于第二风道120中或设于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流驱动组件132设置在第一风道110内,提高第一风道110的进气量。第二气流驱动组件134设置在第二风道120中,提高空气经由第一风道110进入第二风道120的速度,进一步提高风道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气流驱动组件132可以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14处,提高空气进入第一风道110的效率。第二气流驱动组件134可以设置在第一风道110与第二风道120的连接处,促使空气经由第一风道110进入第二风道120之内,并且经由第二风道120排出,进一步提高风道组件100对于烹饪器具200的散热效率。
实施例15: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200,包括烹饪器具本体210,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风道组件100用于对烹饪器具本体210散热。
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200包括烹饪器具本体210,可以理解地,烹饪器具本体210用于烹饪食材。烹饪器具200在工作时,烹饪器具本体210产生大量热量,风道组件100用于对烹饪器具本体210散热,确保了烹饪器具200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本体210,因此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6: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2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烹饪器具本体210包括电子元件216。电子元件216设于分隔部140。
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本体210包括电子元件216,可以理解地,电子元件216可以为电容、电阻或者电路板等,在工作时因自身特性原因产生大量的热量。
具体地,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内的空气在流动时能够对分隔部140进行降温,进而将电子元件216设置在分隔部140之上,实现了风道组件100对于电子元件216的散热,延长电子元件216的使用寿命,提高烹饪器具200的使用性能。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元件216设置在分隔部140之上,且远离烹饪器具200的顶板,避免烹饪器具200的顶板热量影响电子元件216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2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烹饪器具200为烤箱、蒸箱、微波炉、蒸烤一体机至少之一。
实施例18: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200’的散热设计是通过烹饪器具200’顶部的气流驱动组件130’从烹饪器具200’的四周和前面门板内部吸风,然后经过气流驱动组件130’出口处的风道向外排出,散热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将需要散热的元器件尽可能多的布置在整体的风道组件100’之中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而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200’的风道组件100’设计导致安装橱柜背部需要有散热风道用来满足烹饪器具200’散热需求,这就增加了嵌入式烹饪器具200’的安装成本和使用门槛。
如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的风道组件100”由于设计局限性,导致烹饪器具200”正面存在一个大于10毫米的出风口设计,该出风口设计会严重影响到烹饪器具200”的整体性和安装家居的美观。
如图3所示为相关技术中无门板通风风道的嵌入式烹饪器具200’”的常规散热形式。相关技术中,例如微波烤箱等高温烹饪器具200’”为了保证使用过程中门板部位不漏波或者为了保证门板良好的清洁作用,越来越多的高温烹饪器具200’”选择使用去除炉门风道后的一体化隔热炉门。这种风道设计使得所有的冷却空气都是通过橱柜背部风道和安装余量下的缝隙进入腔体进行散热,理论分析可知,橱柜背部风道的进风量占总体进风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橱柜背部风道的存在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嵌入式烤箱的使用,增加了安装成本。并且,现在的嵌入式烹饪器具200’”张的散热出风口风道的宽度大都大于10毫米,严重影响到了产品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举例而言,相关技术中的嵌入式烤箱为了满足整体元器件的温升要求,散热方案从背部吸风散热,特别是带有微波功能的无门板进风散热风道的嵌入式烹饪器具,这就造成嵌入式产品在安装时必须保证安装橱柜具有一定宽度,并且具有背部散热风道才能满足正常使用需求,增加了安装使用成本。并且用户调研显示,很多橱柜没有背部通风口,这样烤箱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起火安全隐患。另外一方面,相关技术中烤箱整机散热程度较低并且整机散热分布不合理,导致烤箱正面出风口的宽度一直降低不下来,严重影响到了嵌入式烹饪器具的整体美观。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针对极窄出风口下免橱柜风道安装的价值点设计的整机散热风道解决方案。
具体地,核心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为气流驱动组件130、第二风道120和分隔部140。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气流驱动组件130为涡流扇热风机组件,第二风道120设置在烹饪器具顶部,分隔部140为风道挡板。
具体地,气流驱动组件130包括第一气流驱动组件132和第二气流驱动组件134。第二气流驱动组件134可以为多翼离心风机。
烹饪器具200包括进气口218。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口218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包括两侧两个吸风口和中部电机部位一个吸风口。
本实施例中分隔部140将第二气流驱动组件134两侧的进气口218与第二区域122间隔离开,使得冷空气更多的从第一区域112进入第一风道110,对烹饪器具200背部电子板和热风电机散热。开口142在第二区域122也形成负压区,第二区域122散热方案设计了左,中,右三个进气口218,进气口218的吸风动力来源为中部开口142处产生的负压。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气流驱动组件132可以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旋转后第一进风口114处产生负压。烹饪器具200第一区域112和第二区域122会全部为负压区。具体地,第一区域112可以为烹饪器具200的背部区域,第二区域122可以为烹饪器具200的顶部区域。
烹饪器具200背部和顶部散热区全为负压区域,背部会通过第二进风口116和第一进风口114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吸入冷风,其中从背部吸入的冷风在到达第二气流驱动组件134的行程中依次经过热风电机绕组,电子板,高压电容,高压二极管和滤波板区域,从而对经过所有区域进行吸风散热。
进气口218吸入的冷却空气起到降低顶部环境温度的作用,让第二气流驱动组件134,也即是冷却离心风机吸入更多的冷却空气,被吸入风机的冷却空气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做功向前流动喷出,经过第二风道120对磁控管和变压器区域进行散热。并且为了考虑对烹饪器具200正面控盒散热区域的散热,本实施例在第二风道120增加了一排出风口,也即是第二出风口124,用来对正面控盒散热区域进行吹风散热,经过第二出风口124喷出的空气会跟随吸风口进入的冷空气通过离心风机中部吸风口进入风机再次做功,这会增强控盒区域乃至整个顶部区域,也即是第二区域122的整体空气流动,增强整体和区域局部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200实现完全依靠自身风道组件100进行散热,免掉了橱柜风道,降低烹饪器具200的安装成本,使得烹饪器具200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安装环境,提高烹饪器具200的适用性。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风道组件,实现了烹饪器具的自行散热,无需额外设置橱柜风道,减小烹饪器具的安装成本,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灵活性。
2.减小了烹饪器具的第一出风口的宽度,提高烹饪器具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3.通过在第二风道上设置第二出风口,实现了对于第二区域的散热,提高风道组件的使用性能。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风道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区域;
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二区域,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
气流驱动组件,所述气流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区域和/或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空气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并经由所述第二风道排出;
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分隔;
所述分隔部包括开口,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空气经由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所述第二风道设于所述第一风道的上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开口设置在任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风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将所述第二区域连通和外部大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远离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连通;
其中,经由所述第一风道进入所述第二风道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三风道排出,所述第三风道相对于所述第二风道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道包括:
进风端,所述进风端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出风端,所述出风端与外部大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出风端的设置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端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宽度范围为2毫米至1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中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出风口进入所述第二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相对于所述第一风道弯折。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自所述烹饪器具的任一侧向所述烹饪器具的另一侧延伸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烹饪器具的侧部区域,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烹饪器具的底部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气流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气流驱动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区域发生负压,以驱动空气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第二气流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气流驱动组件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风道的空气送入所述第二风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流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风道中;
所述第二气流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风道中或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之间。
14.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器具本体;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用于对所述烹饪器具本体散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本体包括:
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设于所述分隔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以下至少之一:
烤箱、蒸箱、微波炉、蒸烤一体机。
CN202011638262.2A 2020-12-31 2020-12-31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1127415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8262.2A CN112741500B (zh) 2020-12-31 2020-12-31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8262.2A CN112741500B (zh) 2020-12-31 2020-12-31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1500A CN112741500A (zh) 2021-05-04
CN112741500B true CN112741500B (zh) 2022-06-07

Family

ID=75651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8262.2A Active CN112741500B (zh) 2020-12-31 2020-12-31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415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2028B (zh) * 2021-11-11 2023-02-0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793471U (zh) * 2016-05-30 2016-12-0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嵌入式烹饪器具
EP3690324B1 (en) * 2017-11-03 2023-10-25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Cooking machine with a fume treatment system
CN208740737U (zh) * 2017-12-22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蒸烤设备
CN208905569U (zh) * 2018-08-01 2019-05-28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烤箱
CN210446763U (zh) * 2018-10-22 2020-05-05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烤箱
CN112021952A (zh) * 2020-07-09 2020-12-0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组合式烹饪器具
CN111990877A (zh) * 2020-07-09 2020-11-2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组合式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1500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1029B2 (en) Cooling apparatus of cooking appliance
EP1586820B1 (en) Cooling apparatus of cooking appliance
CN210446763U (zh) 散热系统及烤箱
US10288295B2 (en) Home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an exhaust channel
CA2883496A1 (en) Home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a fan channel
US6812444B2 (en) Device for cooling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of a microwave oven
KR101890433B1 (ko) 후드 겸용 전자레인지
CN111608546B (zh) 家用电器
CN112741500B (zh)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5783137U (zh) 微波炉
US20150323194A1 (en) Home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a rear exhaust louver
CN112754313B (zh)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2361397B (zh) 烹饪设备及烹饪系统
CN112377957A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系统
WO2017206240A1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
CN110894960A (zh)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CN214804103U (zh) 烹饪器具
CN112790621B (zh) 热风组件及烹饪设备
WO2022100117A1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系统
CN214387230U (zh) 微蒸烤装置
CN114515102B (zh) 烹饪设备
CN112274023B (zh) 一种烤微烹饪设备
CN105910144A (zh) 微波炉
CN112393281A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系统
CN220648335U (zh) 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