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46763U - 散热系统及烤箱 - Google Patents

散热系统及烤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46763U
CN210446763U CN201920864090.7U CN201920864090U CN210446763U CN 210446763 U CN210446763 U CN 210446763U CN 201920864090 U CN201920864090 U CN 201920864090U CN 210446763 U CN210446763 U CN 210446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duct
heat dissipation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40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李中正
肖惠琨
阮华平
杨世龙
胡权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46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46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散热系统及烤箱,涉及烹饪电器技术领域。该散热系统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以及用于驱动气流流动的风机;风道包括设置在腔体上方并相连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以及设置在门体内的第一冷风风道和设置在腔体与外壳之间的第二冷风风道,风机设置在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进风口设置在门体的底部且与第一冷风风道相连,第一冷风风道与第一风道相连,出风口设置在烤箱前部并与第二风道相连;外壳上设置有冷风口,以使冷风经第二冷风风道进入风机进而流动至第二风道中;第一风道的横截面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变小。该烤箱包括上述散热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系统及烤箱能够实现门体的降温。

Description

散热系统及烤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系统及烤箱。
背景技术
烤箱是一种用于焙烤食物的厨房电器,正逐步进入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中。烤箱在使用过程中,其腔体的中心温度通常可达250℃以上,尤其是对于一些带有高温自清洁功能的烤箱,其腔体的中心温度则往往可达400℃以上,从而使得烤箱的门体温度能够升高至100℃左右,人手无法直接触及,且稍有不慎还会造成烫伤事故。因此,烤箱内部都设置有散热装置,以实现烤箱工作过程中门体的降温。
然而,现有烤箱中的散热装置,其散热方式通常为采用风机从烤箱内部直接向外部排气,从而达到散热目的。但是,这种方式无法有效地降低门体温度,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系统,以解决现有高温烹饪电器的散热系统无法有效降低门体温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系统,用于烹饪电器的散热,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以及用于驱动气流流动的风机。
所述风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烹饪电器的腔体上方并相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烹饪电器的门体内的第一冷风风道和设置在所述腔体与所述烹饪电器的外壳之间的第二冷风风道,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之间。
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门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相连,所述第一冷风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相连,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烹饪电器的前部并与所述第二风道相连;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冷风口,以使冷风经所述第二冷风风道进入所述风机进而流动至所述第二风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腔体内热量排出的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的一端与所述腔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腔体上表面的排气筒,所述排气筒内部形成所述散热风道。
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气筒上方的排气盖,所述排气盖被配置成支立在所述排气筒的上方,以使所述腔体内的热气自所述散热风道向所述排气筒与所述排气盖之间的缝隙流出,进而进入所述第二风道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腔体上方且自下而上依次间隔设置的下风道板、隔板和上风道板,所述下风道板、所述隔板和所述上风道板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且所述下风道板与所述腔体的顶壁之间形成间隔空间并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所述隔板与所述上风道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风道。
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二风道中,其中,所述风机包括顶部进风口、底部进风口和风机出风口,所述顶部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冷风风道连通,所述底部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及所述第二冷风风道均连通,所述风机出风口与所述风道的出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风道板包括倾斜段,所述倾斜段自上至下向靠近所述门体的方向延伸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后边沿向下延伸有侧壁,所述侧壁支撑在所述下风道板上,且所述侧壁上开设有风道进风口,其中,所述风道进风口用于连通所述冷风口及所述底部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道朝所述门体方向延伸设置,以使所述第二风道凸出于所述第一风道,并同时与所述门体相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还包括第三冷风风道,所述第三冷风风道的一端衔接在所述第一冷风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之间,所述第三冷风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风风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冷风风道沿所述门体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的横截面面积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流动的方向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包括位于其进风端处的始端渐变风道。
所述始端渐变风道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流动的方向的首端与尾端处的横截面的面积比大于1.2;和/或,所述始端渐变风道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流动的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始端渐变风道的首端的高度之比小于2。
所述第一风道还包括与所述始端渐变风道连通的中部渐变风道,所述中部渐变风道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流动的方向的首端与尾端处的高度比大于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风风道的出风口开设在所述门体朝向烤箱的腔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冷风风道的出风口正对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散热系统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散热系统以为烹饪电器进行散热,该散热系统的散热原理及工作过程为:当烹饪电器开始工作时,风机启动,以实现对风道内气流的驱动。在风机的工作过程中,风道内部形成负压,其中,一部分冷风自门体下方的进风口进入第一冷风风道中,在第一冷风风道中流动以对门体进行散热,随后,冷风继续流动并进入至第一风道中,并在风机的作用下流动至第二风道中,继而由出风口排出,将门体及腔体辐射及传导产生的热量带出;而另一部分冷风则自外壳上的冷风口进入至腔体与外壳之间的第二冷风风道中,并在风机的负压作用下进入第二风道中,以将腔体辐射或传导产生的热量由出风口带出,间接实现对门体降温的目的。
在烹饪电器的工作过程中,冷风通过上述路径不断地在风道中循环流动,以将门体及腔体辐射及传导产生的热量带出至烹饪电器的外部,从而实现对烹饪电器的门体的降温。
该散热系统利用第一冷风风道对门体进行直接降温,而利用第二冷风风道对门体进行间接降温,使得烹饪电器在高温工作过程中,门体散发的热量得以大大降低,很好地改善了因散热系统散热能力有限而导致的门体温度过高的情形,从而降低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被烹饪电器的门体所烫伤的风险,提高了烹饪电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散热系统,用于烹饪电器的散热,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以及用于驱动气流流动的风机。
其中,所述风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烹饪电器的腔体上方并相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烹饪电器的门体内的第一冷风风道,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之间。
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门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相连,所述第一冷风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相连,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烹饪电器的前部并与所述第二风道相连。
所述第一风道的横截面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变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散热系统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散热系统以为烹饪电器进行散热,该散热系统的散热原理及工作过程为:当烹饪电器开始工作时,风机启动,以实现对风道内气流的驱动。在风机的工作过程中,风道内部形成负压,冷风自门体下方的进风口进入第一冷风风道中,在第一冷风风道中流动以对门体进行散热,随后,冷风继续流动并进入至第一风道中,并在风机的作用下流动至第二风道中,继而由出风口排出,将门体及腔体辐射及传导产生的热量带出,实现对烤箱降温的目的。
在烹饪电器的工作过程中,冷风通过上述路径不断地在风道中循环流动,以将门体及腔体辐射及传导产生的热量带出至烹饪电器的外部,从而实现对烹饪电器的门体的降温。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风道的横截面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减小,能使得第一风道内的风压逐渐增大,从而,在风机的进风口的负压吸力作用下,能提高第一风道内的风速,并能进一步提高处于门体内的第一冷风风道内的风速,从而,可增多单位时间内进入第一冷风风道内的冷风量,提高了门体的散热效率;此外,第一冷风风道内的冷风量增多会使得进入第一风道内的冷风量增多,进而,提高了烤箱顶部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的横截面面积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流动的方向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包括位于其进风端处的始端渐变风道。
所述始端渐变风道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流动的方向的首端与尾端处的横截面的面积比大于1.2;和/或,所述始端渐变风道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流动的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始端渐变风道的首端的高度之比小于2。
所述第一风道还包括与所述始端渐变风道连通的中部渐变风道,所述中部渐变风道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流动的方向的首端与尾端处的高度比大于2。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风风道的出风端开设在所述门体朝向烤箱的腔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冷风风道的出风端正对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烤箱,以解决现有烤箱的散热系统无法有效降低门体温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烤箱,包括上述散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烤箱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烤箱中设置上述散热系统,相应的,该烤箱具有上述散热系统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烤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烤箱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烤箱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烤箱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烤箱中风机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腔体;200-外壳;300-门体;500-排气筒;700-风机;800-排气盖;
210-顶板;220-后板;230-冷风口;
310-外门板;320-内门板;330-内隔板;340-支架;350-把手;360-进风口;
410-第一风道;420-第二风道;430-散热风道;440-第一冷风风道;450-第二冷风风道;460-第三冷风风道;
411-始端渐变风道;412-中部渐变风道;
610-下风道板;620-隔板;630-上风道板;640-出风口;
621-侧壁;622-风道进风口;
710-顶部进风口;720-底部进风口;730-风机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烤箱,包括外壳200、设置在外壳200中的腔体100和用于打开或开启腔体100敞口的门体300,以及用于为烤箱进行散热的散热系统。
在利用上述烤箱进行食物焙烤时,将门体300打开,然后将待焙烤的食物放入腔体100中,启动烤箱的控制系统,实现对食物的焙烤。并且,在该过程中,散热系统将门体300及腔体100辐射及传导产生的热量带出,实现对门体300的散热。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该烤箱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门体300上的把手35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仅仅是以烤箱作为一个实施例,同时,烤箱可以用蒸箱等需要散热的烹饪电器替换,后续不再说明,仅仅通过烤箱对整个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说明。
下述文字中,将对散热系统的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请继续参照图1,并结合图2,本实施例中,其中一种散热系统包括具有进风口360和出风口640的风道以及用于驱动气流流动的风机700。具体的,风道包括设置在腔体100上方并相连通的第一风道410和第二风道420,以及设置在门体300内的第一冷风风道440和设置在腔体100与外壳200之间的第二冷风风道450,其中,风机700设置在第一风道410与第二风道420之间。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进风口360设置在门体300的底部且与第一冷风风道440相连,第一冷风风道440的另一端则与第一风道410相连,且出风口640设置在烤箱的前部并与第二风道420相连。外壳200上设置有冷风口230,以使冷风经第二冷风风道450进入风机700,进而流动至第二风道420中。
通过设置散热系统以为烤箱的门体300进行散热,当烤箱开始工作时,风机700启动,以实现对风道内气流的驱动。在风机700的工作过程中,风道内部形成负压,其中,一部分冷风自门体300下方的进风口360进入第一冷风风道440中,在第一冷风风道440中流动以对门体300进行散热,随后,冷风继续流动并进入至第一风道410中,并在风机700的作用下流动至第二风道420中,继而由出风口640排出,将门体300及腔体100辐射及传导产生的热量带出;而另一部分冷风则自外壳200上的冷风口230进入至腔体100与外壳200之间的第二冷风风道450中,并在风机700的负压作用下进入第二风道420中,以将腔体100辐射或传导产生的热量由出风口640带出,间接实现对门体300降温的目的。
在烤箱的工作过程中,冷风通过上述路径不断地在风道中循环流动,以将门体300及腔体100辐射及传导产生的热量带出至烤箱的外部,从而实现对烤箱的门体300的降温。
该散热系统利用第一冷风风道440对门体300进行直接降温,而利用第二冷风风道450对门体300进行间接降温,使得烤箱在高温工作过程中,门体300散发的热量得以大大降低,很好地改善了因散热系统散热能力有限而导致的门体300温度过高的情形,从而降低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被烤箱的门体300所烫伤的风险,提高了本实施例烤箱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风道还可以包括用于将腔体100内热量排出的散热风道430,具体的,散热风道430的一端与腔体100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风道420连通。
当烤箱工作时,在风机700的驱动作用下,腔体100内的热量通过散热风道430流动至第二风道420中,进而由第二风道420端部的出风口640排出至烤箱外部。这样的设置,使得腔体100内的高温气体能够直接经第二风道420排出,缩短了高温气体的流动路径,从而减少了高温气体在烤箱内部的停留时间,保证了热量被排出的及时性,进一步降低了门体300的温度。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该散热系统还可以包括安装于腔体100上表面的排气筒500,其中,排气筒500内部形成散热风道430。并且,散热系统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排气筒500上方的排气盖800,具体的,排气盖800被配置成支立在排气筒500的上方,以使腔体100内的高温气体自散热风道430向排气筒500与排气盖800之间的缝隙流出,进而进入第二风道420中。
排气盖800的设置,有效地阻挡了第一风道410和第二风道420中气体向散热风道430中的倒灌,减少了散热风道430中气体的流动阻力,使得腔体100内的高温气体能够通过散热风道430顺利地排出至烤箱外部,保证了腔体100散热的可靠性。而且,这样的设置,还减少了由于冷风倒灌至腔体100而导致的腔体100内温度场不稳定的情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实施例烤箱的能效。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排气盖800倾斜设置,沿高温气体在第二风道420内的流动方向,其通流面积逐渐减小。这样的设置,为高温气体的流动起到了一定的导流作用,使得高温气体能够被及时地排出至第二风道420中。
请参照图1-图6,本实施例中,该散热系统还可以包括位于腔体100上方且自下而上依次间隔设置的下风道板610、隔板620和上风道板630,具体的,下风道板610、隔板620和上风道板630均安装于外壳200,且下风道板610与腔体100的顶壁之间形成间隔空间并与隔板620之间形成第一风道410,隔板620与上风道板630之间形成第二风道420。其中,风机700安装在第二风道420中,其包括顶部进风口710、底部进风口720和风机出风口730,具体的,顶部进风口710与第二冷风风道450连通,底部进风口720与第一风道410及第二冷风风道450均连通,风机出风口730与风道的出风口640连通。
该散热系统工作过程中,经第一冷风风道440进入的冷风在流动至第一风道410后,自风机700底部的底部进风口720进入至风机700中,在风机700的驱动下,进一步流动至第二风道420中,从而经出风口640排出;而经第二冷风风道450进入的冷风则由风机700顶部的顶部进风口710进入至风机700中,进而经第二风道420并由出风口640排出。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风机700靠近腔体100的后部设置。这样的设置,增加了第一风道410和第二风道420的长度,从而延长了冷风在烤箱内部的换热时间,使得腔体100及门体300的热量能够被及时排出。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冷风口230开设在外壳200的顶板210、后板220、侧板以及下风道板610上,使得散热系统工作过程中,冷风能够经烤箱的四周进入至第二冷风风道450中,以实现对门体300及腔体100的散热目的。这样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流动至风机700处的冷风风量,从而保证了散热的高效性及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1、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隔板620的后边沿向下延伸有侧壁621,具体的,侧壁621支撑在下风道板610上,且侧壁621上开设有风道进风口622,其中,风道进风口622用于连通冷风口230及底部进风口720。
这样的设置,为风机700的底部进风口720与下风道板610之间提供了充足的进风空间,使得冷风能够经底部进风口720顺畅地流动至风机700中。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上风道板630包括倾斜段,具体的,倾斜段自下至上向靠近门体300的方向延伸倾斜。这样的设置,使得气流流动至倾斜段处时,因通流面积减小而增加了气流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第二风道420朝门体300方向延伸设置,以使第二风道420凸出于第一风道410,并同时与门体300相间隔。这样的设置,减少了气流在第一风道410进口与第二风道420出口处的相互干涉,从而使得经过换热的气流能够由出风口640顺利排出。
优选地,第二风道420的出风端面与门体300的外门板310之间的距离在5-10mm之间。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风道还可以包括第三冷风风道460,具体的,第三冷风风道460的一端衔接在第一冷风风道440与第一风道410之间,第三冷风风道460的另一端与出风口640连通。
在散热系统工作过程中,第二风道420中的气流被吹到门体300顶部,从而在门体300顶部形成负压区,此时,门体300底部的冷风由于顶部的负压作用被吸入至第一冷风风道440中,通过门体300顶部的第三冷风风道460将门体300由腔体100辐射及传导产生的热量带出,实现门体300温度的降低。这种第一冷风风道440与第三冷风风道460共同作用以对门体300进行直接降温的双重降温方式,大大降低了门体300的温度,使得在烤箱的高温自洁状态下,门体300温升也能够符合相应要求。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冷风风道44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具体的,多个第一冷风风道440沿门体3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的设置,实现了散热系统工作过程中的多风道进风,有效地保证了门体300的散热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门体300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外门板310和内门板320,以及沿门体300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外门板310与内门板320之间的多个内隔板330,其中,靠近门体300顶部,外门板310与内门板320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架340,各内隔板330插接固定在支架340中,以在外门板310与内门板320之间形成多个第一冷风风道44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外门板310、内门板320以及内隔板330的材质可以为玻璃。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前”指的是门体300所在一侧,“后”指的是与门体300相对的另一侧。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风机700选用离心风机,利用离心风机风压比较大,吸力比较强的特点,能使得第一风道410内的风速得到有效提高。
优选的,将第一风道410的横截面面积沿气体在第一风道410内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能使得第一风道410内的风压逐渐增大,从而,在风机700的进风口的负压吸力作用下,能提高第一风道410内的风速,并能进一步提高处于门体300内的第一冷风风道440内的风速,从而,可增多单位时间内进入第一冷风风道440内的冷风量,提高了门体300的散热效率;此外,第一冷风风道440内的冷风量增多会使得进入第一风道410内的冷风量增多,进而,提高了烤箱顶部的散热效率。
优选的,参照图2,在第一风道410中存在一段始端渐变风道411,该始端渐变风道411位于第一风道410的进风端,即由第一冷风风道440进入第一风道410的空气会先经过始端渐变风道411;将始端渐变风道411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410内流动的方向的首端与尾端处横截面的面积比设置为大于1.2(优选为1.3)。
进一步的,继续参照图2,可将始端渐变风道411在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410内流动的方向上的长度b与始端渐变风道411的首端的高度a比设置为小于2(优选为1.3),即始端渐变风道411的横截面面积变化加快,能使得进入第一风道410的空气能尽快升压,以使得第一冷风风道440和第一风道410内的风速能更高,从而,进一步提高烤箱的散热效率。
在第一风道410中还存在一段与始端渐变风道411连通的中部渐变风道412,该中部渐变风道412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410内流动的方向的首端与尾端处的高度比d/c大于2(优选为2.2),以使得通过始端渐变风道411的空气能再次得到升压,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冷风风道440和第一风道410内的风速,从而,烤箱的散热效率更高。
特别的,继续参照图2,可将第一冷风风道440的出风口开设在门体300朝向烤箱的腔体100的一侧,并使得第一冷风风道440的出风口正对第一风道410的进风口,从而,由第一冷风风道440排出的大部分气体都能进入第一风道410内,以使得第一风道410内有充足的气体供给,保证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另一种散热系统包括具有进风口360和出风口640的风道以及用于驱动气流流动的风机700;其中,风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烹饪电器的腔体100上方并相连通的第一风道410和第二风道420,以及设置在烹饪电器的门体300内的第一冷风风道440,风机700设置在第一风道410与第二风道420之间;进风口360设置在门体300的底部且与第一冷风风道440相连,第一冷风风道440与所述第一风道410相连,出风口640设置在烹饪电器的前部并与第二风道420相连。
继续参照图2,第一风道410的横截面面积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410内流动的方向逐渐变小。
通过设置散热系统以为烹饪电器进行散热,该散热系统的散热原理及工作过程为:当烹饪电器开始工作时,风机700启动,以实现对风道内气流的驱动。在风机700的工作过程中,风道内部形成负压,冷风自门体300下方的进风口进入第一冷风风道440中,在第一冷风风道440中流动以对门体300进行散热,随后,冷风继续流动并进入至第一风道410中,并在风机700的作用下流动至第二风道420中,继而由出风口排出,将门体300及腔体100辐射及传导产生的热量带出,实现对烤箱降温的目的。
在烹饪电器的工作过程中,冷风通过上述路径不断地在风道中循环流动,以将门体300及腔体100辐射及传导产生的热量带出至烹饪电器的外部,从而实现对烹饪电器的门体的降温。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风道410的横截面面积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能使得第一风道410内的风压逐渐增大,从而,在风机700的进风口的负压吸力作用下,能提高第一风道410内的风速,并能进一步提高处于门体300内的第一冷风风道440内的风速,从而,可增多单位时间内进入第一冷风风道440内的冷风量,提高了门体300的散热效率;此外,第一冷风风道440内的冷风量增多会使得进入第一风道410内的冷风量增多,进而,提高了烤箱顶部的散热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烹饪电器的散热,包括具有进风口(360)和出风口(640)的风道以及用于驱动气流流动的风机(700);
所述风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烹饪电器的腔体(100)上方并相连通的第一风道(410)和第二风道(420),以及设置在所述烹饪电器的门体(300)内的第一冷风风道(440)和设置在所述腔体(100)与所述烹饪电器的外壳(200)之间的第二冷风风道(450),所述风机(700)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410)与所述第二风道(420)之间;
所述进风口(360)设置在所述门体(300)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440)相连,所述第一冷风风道(440)与所述第一风道(410)相连,所述出风口(640)设置在所述烹饪电器的前部并与所述第二风道(420)相连;所述外壳(200)上设置有冷风口(230),以使冷风经所述第二冷风风道(450)进入所述风机(700)进而流动至所述第二风道(42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腔体(100)内热量排出的散热风道(430),所述散热风道(430)的一端与所述腔体(10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42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腔体(100)上表面的排气筒(500),所述排气筒(500)内部形成所述散热风道(430);
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气筒(500)上方的排气盖(800),所述排气盖(800)被配置成支立在所述排气筒(500)的上方,以使所述腔体(100)内的热气自所述散热风道(430)向所述排气筒(500)与所述排气盖(800)之间的缝隙流出,进而进入所述第二风道(420)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腔体(100)上方且自下而上依次间隔设置的下风道板(610)、隔板(620)和上风道板(630),所述下风道板(610)、所述隔板(620)和所述上风道板(630)均安装于所述外壳(200),且所述下风道板(610)与所述腔体(100)的顶壁之间形成间隔空间并与所述隔板(620)之间形成第一风道(410),所述隔板(620)与所述上风道板(630)之间形成第二风道(420);
所述风机(700)安装在所述第二风道(420)中,其中,所述风机(700)包括顶部进风口(710)、底部进风口(720)和风机出风口(730),所述顶部进风口(710)与所述第二冷风风道(450)连通,所述底部进风口(720)与所述第一风道(410)及所述第二冷风风道(450)均连通,所述风机出风口(730)与所述风道的出风口(64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道板(630)包括倾斜段,所述倾斜段自上至下向靠近所述门体(300)的方向延伸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20)的后边沿向下延伸有侧壁(621),所述侧壁(621)支撑在所述下风道板(610)上,且所述侧壁(621)上开设有风道进风口(622),其中,所述风道进风口(622)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冷风风道(450)及所述底部进风口(72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420)朝所述门体(300)方向延伸设置,以使所述第二风道(420)凸出于所述第一风道(410),并同时与所述门体(300)相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还包括第三冷风风道(460),所述第三冷风风道(460)的一端衔接在所述第一冷风风道(440)与所述第一风道(410)之间,所述第三冷风风道(460)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64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4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冷风风道(440)沿所述门体(3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410)的横截面面积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410)内流动的方向逐渐变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410)包括位于其进风端处的始端渐变风道(411);
所述始端渐变风道(411)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410)内流动的方向的首端与尾端处的横截面的面积比大于1.2;和/或,所述始端渐变风道(411)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410)内流动的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始端渐变风道(411)的首端的高度之比小于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410)还包括与所述始端渐变风道(411)连通的中部渐变风道(412),所述中部渐变风道(412)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410)内流动的方向的首端与尾端处的高度比大于2。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700)为离心风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440)的出风口开设在所述门体(300)朝向烤箱的腔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冷风风道(440)的出风口正对所述第一风道(410)的进风端。
15.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烹饪电器的散热,所述散热系统包括具有进风口(360)和出风口(640)的风道以及用于驱动气流流动的风机(700);
其中,所述风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烹饪电器的腔体上方并相连通的第一风道(410)和第二风道(420),以及设置在所述烹饪电器的门体(300)内的第一冷风风道(440),所述风机(700)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410)与所述第二风道(420)之间;
所述进风口(360)设置在所述门体(300)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440)相连,所述第一冷风风道(440)与所述第一风道(410)相连,所述出风口(640)设置在所述烹饪电器的前部并与所述第二风道(420)相连;
所述第一风道(410)的横截面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变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410)包括位于其进风端处的始端渐变风道(411);
所述始端渐变风道(411)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410)内流动的方向的首端与尾端处的横截面的面积比大于1.2;和/或,所述始端渐变风道(411)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410)内流动的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始端渐变风道(411)的首端的高度之比小于2。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410)还包括与所述始端渐变风道(411)连通的中部渐变风道(412),所述中部渐变风道(412)沿气体在所述第一风道(410)内流动的方向的首端与尾端处的高度比大于2。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700)为离心风机。
19.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风风道(440)的出风端开设在所述门体(300)朝向烤箱的腔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冷风风道(440)的出风端正对所述第一风道(410)的进风端。
20.一种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系统。
CN201920864090.7U 2018-10-22 2019-06-10 散热系统及烤箱 Active CN2104467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13037 2018-10-22
CN2018217130379 2018-10-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46763U true CN210446763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40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4090.7U Active CN210446763U (zh) 2018-10-22 2019-06-10 散热系统及烤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46763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8280A (zh) * 2020-05-29 2020-08-2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
CN112168008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烤箱
CN112741500A (zh) * 2020-12-31 2021-05-0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2754313A (zh) * 2020-12-31 2021-05-0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3932258A (zh) * 2020-06-29 2022-01-1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嵌入式烹饪器具
CN114176423A (zh) * 2021-12-31 2022-03-15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烤箱
CN114305140A (zh) * 2020-09-26 2022-04-12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烤箱的散热风道及烤箱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8280A (zh) * 2020-05-29 2020-08-2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
CN113932258A (zh) * 2020-06-29 2022-01-1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嵌入式烹饪器具
CN114305140A (zh) * 2020-09-26 2022-04-12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烤箱的散热风道及烤箱
CN112168008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烤箱
CN112168008B (zh) * 2020-09-30 2022-01-1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烤箱
CN112741500A (zh) * 2020-12-31 2021-05-0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2754313A (zh) * 2020-12-31 2021-05-0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2754313B (zh) * 2020-12-31 2022-06-0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4176423A (zh) * 2021-12-31 2022-03-15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烤箱
CN114176423B (zh) * 2021-12-31 2023-09-15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烤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46763U (zh) 散热系统及烤箱
CN104121610A (zh) 一种高效散热嵌入式微波炉
CN202173286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烤箱
CN203501240U (zh) 一种高效散热嵌入式微波炉
CN211822534U (zh) 嵌入式微波炉
WO2021115104A1 (zh) 嵌入式微波炉
EP4159096A1 (en) Household appliance
CN110448191A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烤箱
CN108852029A (zh) 电烤箱的双重散热结构
CN112377957A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系统
CN211355054U (zh) 一种烤箱
CN205447882U (zh) 微波烹饪装置
CN110848765A (zh) 抽屉式微波炉
CN112754313B (zh)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2741500B (zh)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US20230254950A1 (en) Cooking appliance with microwave heating function
CN211722846U (zh) 嵌入式烤箱
CN209235859U (zh) 电烤箱的双重散热结构
CN211695025U (zh) 抽屉式微波炉
CN112393281A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系统
CN212972692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JPH0313732A (ja) 加熱装置
WO2022100117A1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系统
CN220061849U (zh) 一种烹饪设备的散热结构及烹饪设备
CN217178653U (zh) 一种蒸烤箱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