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2002A -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2002A
CN108142002A CN201780003262.5A CN201780003262A CN108142002A CN 108142002 A CN108142002 A CN 108142002A CN 201780003262 A CN201780003262 A CN 201780003262A CN 108142002 A CN108142002 A CN 1081420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nozzle
stent
hole
filter
barre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32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2002B (zh
Inventor
奥田修
酒井信
酒井一信
渡永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790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5059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790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4381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42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20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20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20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04Pick-and-place heads or apparatus, e.g. with jaws
    • H05K13/0408Incorporating a pick-up tool
    • H05K13/0409Suck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04Pick-and-place heads or apparatus, e.g. with jaws
    • H05K13/0408Incorporating a pick-up tool
    • H05K13/041Incorporating a pick-up tool having multiple pick-up too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吸嘴支架被设计成具有:筒状的支架筒部,其具有供筒构件从入口插入而对筒构件进行收纳的插入孔、以及向插入孔导入负压的通气孔;以及夹紧杆,其形成有与以堵塞插入孔的入口的状态安装于插入孔的吸嘴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由此,夹紧杆在吸嘴从吸嘴支架取下后向插入孔侧位移而防止插入孔内的筒构件脱落。

Description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过使负压作用于吸嘴的吸引孔来保持电子部件而将电子部件安装于基板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
背景技术
在向基板安装电子部件来生产安装基板的部件安装领域中,广泛使用通过设置在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的安装头上的吸嘴并利用负压来吸附并保持电子部件的方法。在这种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中,构成为能够向设置在安装头所具备的吸嘴轴上的吸嘴支架更换自如地安装吸嘴,由此,能够与成为作业对象的电子部件的形状或尺寸相应地变更吸嘴的种类,能够拆装吸嘴以进行维护等。并且,在这些吸嘴中内置有用于对所吸引的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的过滤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在先技术中,记载了如下的示例:头主体部的下端成为吸嘴支架,在过滤器支架装拆自如地安装有用于对从吸嘴吸引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其中,过滤器支架形成于头主体部的通气口在下端开口的位置。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在先技术中,记载有如下结构:在安装于吸嘴支架的真空吸附嘴的设有收纳部的吸嘴主体部(凸缘)的内部收纳过滤器,其中,使吸附轴部(一端部)突出地收纳在上述收纳部中。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44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438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有:吸嘴,其通过使负压作用于在前端部开口的吸引孔来保持电子部件;主轴,其在下端部具有将所述吸嘴保持为装拆自如的吸嘴支架;筒构件,其具有对从所述吸嘴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所述吸嘴支架具有:筒状的支架筒部,其具有供所述筒构件从入口插入来对所述筒构件进行收纳的插入孔、以及向所述插入孔导入负压的通气孔;以及夹紧杆,其形成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与以堵塞所述插入孔的所述入口的状态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的所述吸嘴的被卡合部卡合。所述夹紧杆在所述吸嘴从所述吸嘴支架取下后向所述插入孔侧位移来防止插入孔内的筒构件脱落。
本公开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在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中使用,所述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吸嘴,其具有前端部和被安装部,且设置有从所述前端部贯通至所述被安装部的第一吸引路,所述吸嘴利用导入所述第一吸引路的负压来在所述前端部保持电子部件;以及吸嘴支架,其通过在插入孔中插入所述被安装部而将所述吸嘴保持为装拆自如,所述插入孔设置为与和负压产生源连接的第二吸引路连通,所述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在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吸嘴支架,其中,具备:过滤器保持体,其具有能够向所述插入孔插入的外形尺寸,并且具有从一端部贯通至另一端部的内部空间;过滤器,其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对从所述第一吸引路吸引的空气进行过滤;环状的密封件,其配置在所述过滤器保持体的所述一端部,通过与设于所述插入孔的里部的限动件抵接而将所述第二吸引路与所述内部空间气密地连接;以及衬垫,其由弹性构件构成,配置在所述过滤器保持体的所述另一端部,通过与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的所述被安装部抵接而将所述第一吸引路与所述内部空间气密地连接。
根据本公开,在将利用负压来保持电子部件的吸嘴装拆自如地保持于吸嘴支架、且具备具有对从吸嘴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的筒构件的结构中,能够容易地实现吸嘴支架的小型化以及筒构件相对于吸嘴支架的收纳及取出。
根据本公开,在具备具有对从吸嘴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的筒构件的结构中,能够同时实现吸嘴支架的小型化以及过滤器的过滤性能及装拆时的作业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所使用的安装头的结构说明图。
图3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所使用的安装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所使用的主轴中的吸嘴支架的主视图。
图5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所使用的主轴中的吸嘴支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所使用的主轴中的吸嘴支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所使用的主轴中的吸嘴支架的立体图。
图8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所使用的主轴中的吸嘴支架的支架筒部的剖视图。
图9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所使用的主轴中的吸嘴支架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所使用的吸嘴支架的取下筒构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所使用的主轴的轴连结部的局部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所使用的主轴的轴连结部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13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所使用的主轴的轴连结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所使用的主轴的轴连结部的功能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实施方式之前,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进行简单说明。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所例示的在先技术中,由于杂质的过滤用的过滤器的安装结构而存在以下的课题。首先,在在先技术中,成为在吸嘴的内部安装过滤器的结构,因此难以避免过滤器的形状或尺寸受到制约,不得不成为将小尺寸的过滤器安装于狭小的部位的结构。其结果是,存在由于无法确保过滤器足够的过滤面而导致使用寿命变短这样的有关过滤性能的难点,并且存在用于维护或更换的装拆时的作业性差这样的课题。此外,在部件安装领域,电子部件的微细化不断发展,由此要求保持电子部件的吸嘴和保持吸嘴的吸嘴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进一步小径化、小型化。然而,在包括上述的专利文献例在内的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公开用于实现这样的要求的结构,因此寻求新的对策。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在将利用负压来保持电子部件的吸嘴装拆自如地保持于吸嘴支架、且具备具有对从吸嘴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的筒构件的结构中,能够容易地实现吸嘴支架的小型化以及筒构件相对于吸嘴支架的收纳及取出。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以下,将基板的输送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与X方向在水平面内正交的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与XY平面正交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将以Z方向为轴进行旋转的水平面内的方向定义为θ方向。将Z轴的正方向作为上方及上方向,将Z轴的负方向作为下方及下方向。在各构件中,将位于Z轴的正方向的端部作为上端,将位于Z轴的负方向的端部作为下端。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具有通过使负压作用于吸嘴的吸引孔来利用真空吸附对电子部件进行保持而将电子部件安装于基板的功能。在图1中,在基台1a的中央部配设有具备沿X方向延伸的一对输送机的基板输送机构2。基板输送机构2从上游侧装置接受作为部件安装对象的基板3并进行输送,且将基板3定位保持于以下所说明的部件搭载机构进行安装作业的安装作业位置。
在基板输送机构2的两侧方配设有部件供给部4。部件供给部4通过在供料台4a上并列设置多个带式供料器5而构成。带式供料器5通过对收纳有向基板3安装的电子部件的载带进行间距供给,由此将作为安装对象的电子部件供给到部件搭载机构的安装头8进行取出的取出位置。
接着,对部件搭载机构进行说明。在基台1a的X方向的端部配设有具备线性驱动机构的Y轴梁6,具备线性驱动机构的X轴梁7以沿Y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Y轴梁6。板构件9以沿X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X轴梁7,安装头8经由保持框架10安装于板构件9。
安装头8具有利用吸嘴20(参照图2、图4)从部件供给部4拾取向基板3安装的电子部件P(参照图4)并保持该电子部件P的功能。作为吸嘴20,使用通过使负压产生源所产生的负压作用于在前端部开口的吸引孔来保持电子部件P的吸附嘴。通过对Y轴梁6、X轴梁7进行驱动而使安装头8向X方向、Y方向水平移动,安装头8将吸嘴20所保持的电子部件P向由基板输送机构2定位保持着的基板3安装。
接着,参照图2、图3来说明安装头8的结构。在图2中,安装头8具有由保持框架10和固定于保持框架10的罩8a覆盖侧面和上面的结构。转子保持部11以沿水平方向伸出的方式设置在保持框架10的下部。作为转子的圆柱形的主轴保持部12经由轴承11a而以Z方向的旋转轴CL为轴心旋转自如地保持于转子保持部11(参照图3)。
绕着旋转轴CL同心配置的多个主轴15以能够在升降机构25的作用下进行升降的状态保持于主轴保持部12。主轴15在下端部具有将吸嘴20保持为装拆自如的吸嘴支架19。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轴15被分割为与使主轴保持部12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25连结的第一轴17(主轴上部)以及第二轴18(主轴下部)。第二轴18包括吸嘴支架19和保持于主轴保持部12的部分而构成。第一轴17与第二轴18经由在第一轴17的下端部设置的轴连结部16而连结(参照图11、图12)。
在主轴保持部12的上表面固接有以旋转轴CL为轴心的保持体从动齿轮13,在转子保持部11的上方配设有转位驱动电动机14。在转位驱动电动机14安装有与保持体从动齿轮13啮合的转位驱动齿轮14a。通过对转位驱动电动机14进行驱动,由此经由转位驱动齿轮14a来驱动保持体从动齿轮13,从而使主轴保持部12与保持体从动齿轮13一起进行转位旋转(箭头a)。
在图2中,对圆筒凸轮22进行固定的凸轮保持部21以沿水平方向伸出的方式设置于保持框架10的上部。在圆筒凸轮22的外周面设有引导槽22a。引导槽22a设置成,在与保持框架10相反的一侧高,随着接近保持框架10而缓缓地变低。在各主轴15的第一轴17安装的凸轮从动件23以能够沿着引导槽22a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圆筒凸轮22。在主轴保持部12进行转位旋转时,主轴15伴随主轴保持部12的转位旋转而在水平方向上转圈移动并同时沿着圆筒凸轮22的引导槽22a上下运动。圆筒凸轮22在引导槽22a最低的部位被局部切除,引导槽22a在该切除部位中断。
在保持框架10与圆筒凸轮22之间配设有升降机构25。升降机构25包括沿Z方向延伸的螺纹轴24a、驱动螺纹轴24a旋转的升降电动机24以及与螺纹轴24a螺合的螺母24b而构成。在螺母24b设有能够沿着圆筒凸轮22的切除部位进行升降移动的凸轮从动件保持工具24c。凸轮从动件保持工具24c在升降电动机24的驱动下与螺母24b一起升降。凸轮从动件保持工具24c具有将在切除部位中断了的引导槽22a补充完整的形状。
沿着引导槽22a移动过来的凸轮从动件23在该位置脱离引导槽22a,转移到在与引导槽22a相同的高度位置处待机的凸轮从动件保持工具24c而被保持。若在该状态下驱动升降电动机24,则凸轮从动件保持工具24c及凸轮从动件23与凸轮从动件23一起进行升降(箭头b)。如图3所示,在第一轴17的上端部安装有向θ方向旋转自如的大致L字状的接头部17a,凸轮从动件23以将轴心位于水平方向的旋转轴朝向外侧的方式安装于接头部17a。通过该结构,在凸轮从动件23升降时,经由接头部17a结合的第一轴17升降,因此,经由轴连结部16与第一轴17连结的第二轴18的下端部的吸嘴支架19所保持的吸嘴20升降(箭头c)。
即,由凸轮从动件保持工具24c对凸轮从动件23进行保持的主轴15的位置成为主轴15进行升降以利用吸嘴20来吸附电子部件P而将其取出或者将所保持的电子部件P向基板3安装的升降位置M。在转子保持部11设有用于从下方对吸嘴20所保持的电子部件P进行拍摄的部件识别部26。部件识别部26具有如下功能:在保持于主轴保持部12的主轴15的下端部的吸嘴20因主轴保持部12的转位旋转而位于部件识别位置R的时刻,从下方对吸嘴20所保持的电子部件P的状态进行拍摄。
即,部件识别部26具有分别配设在部件识别位置R的下方及相机26a的下方的反射镜26b。通过将位于部件识别位置R的吸嘴20所保持的电子部件P的摄像光利用这些反射镜26b向相机26a引导,由此取得吸嘴20所保持的电子部件P的图像,通过对这些取得图像进行识别处理,由此辨识电子部件P并识别位置偏移状态。在将电子部件P向基板3搭载时,考虑部件识别部26对电子部件P的识别结果来进行安装头8中的主轴15的θ方向位置以及由部件搭载机构进行的XY方向位置的安装位置修正。
接着,参照图3来说明安装头8中的主轴15的旋转驱动系统、吸引排气系统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主轴15构成为,经由轴连结部16将具备凸轮从动件23、接头部17a、吸嘴旋转齿轮37且在下端部具备轴连结部16的第一轴17与在下端部具有吸嘴支架19的第二轴18连结。
如图3所示,主轴15的第二轴18穿过以将主轴保持部12上下贯穿的方式设置的贯通孔30。贯通孔30的内径设定为比第二轴18的外径大,在第二轴18穿过贯通孔30的状态下,在贯通孔30的内部形成空隙部30a。在各贯通孔30的上下两端部安装有轴支承部31,第二轴18滑动自如且气密地嵌合于轴支承部31。由此,能够在将空隙部30a相对于外部密封的状态下进行主轴15的升降及绕轴的旋转。
在图3中,在主轴保持部12的上表面设有将主轴保持部12的旋转轴CL作为中心的安装孔12a。上下贯穿圆筒凸轮22的圆柱状的旋转体35通过使旋转体前端部35a经由轴承35b嵌入安装孔12a,由此相对于主轴保持部12旋转自如地配设。
在旋转体35的上端部附近固接有将旋转轴CL作为轴心的θ旋转从动齿轮28。安装有与θ旋转从动齿轮28啮合的θ旋转驱动齿轮27a的θ旋转电动机27配置在圆筒凸轮22的上方。θ旋转从动齿轮28在θ旋转电动机27的驱动下经由θ旋转驱动齿轮27a向θ方向旋转。由此,旋转体35与θ旋转从动齿轮28一起向θ方向旋转(箭头d)。
在旋转体35中的位于主轴保持部12与圆筒凸轮22之间的部位结合有与主轴15的升降行程对应而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吸嘴驱动齿轮36。在各主轴15的与吸嘴驱动齿轮36啮合的位置结合有吸嘴旋转齿轮37。各主轴15在吸嘴驱动齿轮36的驱动下经由吸嘴旋转齿轮37同时向θ方向旋转(箭头e)。这样,主轴15在θ旋转电动机27的驱动下向θ方向旋转,由此,第二轴18的下端部的吸嘴支架19所保持的吸嘴20也向θ方向旋转(箭头f)。
接着,对安装头8的吸引排气系统进行说明。在图3中,在第二轴18的内部设有下端部与吸嘴20连通的轴内孔18a。轴内孔18a经由设于吸嘴支架19的通气孔40a、过滤器62而与设于吸嘴20的吸嘴流路20g(参照图6)连通。在轴内孔18a的上方,在被上下的两个轴支承部31夹着的位置处设有在第二轴18的外周面开口而与空隙部30a连通的第二轴开口部18b。即便主轴15上下移动,第二轴开口部18b也位于由上下的两个轴支承部31夹着的空隙部30a的范围内。
在主轴保持部12的内部,在设置于主轴保持部12的上部中央的安装孔12a的上表面开口的共通流路12b在沿着旋转轴CL的纵方向上设置。共通流路12b与在嵌入安装孔12a的旋转体35的内部设置的旋转体内孔35c连通。旋转体内孔35c经由与旋转体35的上端部连接的管29而与负压产生源33连通。通过使负压产生源33工作,由此能够经由旋转体内孔35c在共通流路12b内进行吸引而赋予负压。因此,共通流路12b成为对吸嘴20赋予负压的负压侧流路。
另外,共通流路12b经由设置在主轴保持部12的内部的流路切换部32而与各贯通孔30的空隙部30a连通。流路切换部32具有对与吸嘴20连通的吸嘴侧流路、即经由第二轴开口部18b、轴内孔18a及吸嘴支架19而与空隙部30a连通的吸嘴20的吸嘴流路20g的连接部位进行切换的功能。通过该连接部位切换功能,能够选择地切换用于对吸嘴20赋予负压的负压侧流路即共通流路12b或者用于对吸嘴20赋予正压的正压侧流路(省略图示)中的任一方来作为吸嘴20的连接部位。通过这样进行流路切换,由此能够选择地执行吸嘴20对电子部件P在负压下进行的吸附保持与所保持的电子部件P在正压下的脱离。
接着,参照图4~图10来说明在构成主轴15的第二轴18的下端部设置的吸嘴支架19的结构及功能。如图4所示,在第二轴18的下端部设置的吸嘴支架19具有支架筒部40、夹紧杆50、用于将夹紧杆50向支架筒部40施力而进行固定的支点弹簧58、以及夹紧弹簧59。吸嘴支架19的下端成为支架筒部40的吸嘴承接部40b(也参照图7、图8),在将吸嘴20安装保持于吸嘴支架19的状态下,吸嘴20的凸缘部20b的上表面与吸嘴承接部40b抵接。并且,通过在该状态下对吸嘴20赋予负压,由此在前端部20a的吸附面保持电子部件P。
这里,参照图6来说明保持于吸嘴支架19的吸嘴20的结构。吸嘴20具有设有对电子部件P进行吸附保持的吸附孔20f的前端部20a、以及装拆自如地向吸嘴支架19安装的部位即被安装部20c,在将吸嘴20向吸嘴支架19安装时与吸嘴承接部40b抵接的凸缘部20b向侧方伸出设置。
进而,在被安装部20c设置有在上部侧的端部设置的大径部20d、以及用于供夹紧杆50的卡合部57卡合来固定吸嘴20的被卡合部20e。在吸嘴20的内部,从前端部20a贯通到被安装部20c的吸嘴流路20g(第一吸引路)设置成与在前端部20a开口的吸附孔20f连通。
并且,吸嘴20通过向吸嘴流路20g导入的负压而在前端部20a利用真空吸附对电子部件P进行保持。需要说明的是,在吸嘴支架19中,在被安装部20c的上方收纳有筒构件60,该筒构件60具有在内部保持对从吸嘴20吸引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62的过滤器保持体61。
接着,参照图7、图8来说明支架筒部40及夹紧杆50的形状及功能。如图7所示,支架筒部40是具有供设于吸嘴20的被安装部20c(参照图6)插入的插入孔41的筒状的构件。如图7、图8(图7中的A-A剖面)所示,在插入孔41的一方的侧面(图7中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插入孔41连通的开口部41a。
在支架筒部40中,在形成有开口部41a的范围的侧面,从上侧形成有第一切口部42、第二切口部43、第三切口部44这三个切口部。这些切口部形成为将支架筒部40的筒部用与开口部41a平行的面局部地切除而成的形状。此外,在形成有第二切口部43、第三切口部44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支点弹簧保持部46、夹紧弹簧保持部47。在开口部41a嵌接有一个图7所示的形状的夹紧杆50。
夹紧杆50具有利用在以下所说明的作用部52上设置的卡合部57对插入到插入孔41中的被安装部20c进行卡止的功能。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一个夹紧杆50的卡合部57经由开口部41a而与插入到插入孔41中的吸嘴20的被安装部20c卡合。通过构成为这样利用单一的夹紧杆50来卡止吸嘴20的结构,由此能够实现吸嘴支架19的小形化。
夹紧杆50在上表面具有与支架筒部40中形成有开口部41a的部分的外周大致同样的曲率的圆周面,且是具有能够嵌入开口部41a、第一切口部42、第二切口部43、第三切口部44的平面形状的异形构件。对夹紧杆50的详细形状及功能进行说明。夹紧杆50的中央部成为支点部51。在支点部51以向两侧伸出的方式设置有能够嵌入第二切口部43的形状的伸出部51a,在伸出部51a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支点支承部45抵接而成为使夹紧杆50摆动时的中心的抵接支点56。
从支点部51向下方延伸的位置成为作用部52。在作用部52以向两侧伸出的方式设置有能够嵌入第三切口部44的形状的伸出部52a。另外,在作用部52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插入到插入孔41中的被安装部20c的被卡合部20e卡合的形状的卡合部57(也参照图6)。此外,从支点部51向上侧伸出的位置成为操作部53,在操作部53以向两侧伸出的方式设置有能够嵌入第一切口部42的形状的伸出部53a。
即,如上述结构所示,夹紧杆50构成为具有支点部51、从该支点部51向下方延伸的作用部52、以及从支点部51向上方向延伸的操作部53。并且,如上所述,在支架筒部40的侧面形成有第一切口部42、第二切口部43、第三切口部44这三个切口部,夹紧杆5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这些切口部的内侧。这样,通过在形成于支架筒部40的切口部配置夹紧杆50的一部分,由此能够使吸嘴支架19的外形形状小型化。
在支点部51与操作部53之间设置有窄槽形状的支点部侧槽54,另外,在作用部52与支点部51之间设置有宽槽形状的作用部侧槽55。如图4、图5所示,在夹紧杆50向支架筒部40安装时,首先将伸出部53a、51a、52a分别嵌入第一切口部42、第二切口部43、第三切口部44。此时,在伸出部51a的下表面设置的抵接支点56与作为第二切口部43的切口面的支点支承部45(参照图7)抵接。即,在支架筒部40的第二切口部43设置有对抵接支点56进行支承的支点支承部45。通过这样将设置于支架筒部40的第二切口部43用作对夹紧杆50进行支承的支点支承部45,由此能够使吸嘴支架19的外形小型化。
在支点部侧槽54、支点弹簧保持部46的外周安装有支点弹簧58,支点弹簧58使用绕着支点部侧槽54、支点弹簧保持部46呈螺旋状卷绕的螺旋弹簧而形成。支点弹簧58成为将夹紧杆50的支点部51的抵接支点56向支点支承部45施力的第二弹性构件。由此,夹紧杆50保持着使支点部51的抵接支点56与支点支承部45抵接的状态,成为被支点支承部45保持为能够以抵接支点56为中心进行摆动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结构,由此能够利用夹紧杆50以支点部51的抵接支点56为中心进行摆动而实现以下的功能。即,成为如下结构:通过使作用部52侧向支架筒部40的内部侧位移,由此使形成于作用部52的卡合部57进入支架筒部40的内部即插入孔41内。相对于此,在使操作部53侧向支架筒部40的内部侧位移时,作用部52向外侧打开而能够解除插入到支架筒部40的插入孔41内的被安装部20c的卡止,并且如后所述,能够将筒构件60经由入口41b(参照图7)插入到插入孔41内或从插入孔41取出(参照图10)。
即,在上述结构的夹紧杆50形成有卡合部57,卡合部57经由开口部41a而与以堵塞插入孔41的入口41b的状态插入到插入孔41中的吸嘴20的被安装部20c卡合。由此,具有与吸嘴20卡合而将其固定安装于吸嘴支架19的卡合功能,并且,在不存在吸嘴20的情况下具有利用卡合部57来堵塞插入孔41的开口部41a以防止筒构件60的脱落的防脱功能。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嘴支架19仅具有一个这样的功能的夹紧杆50,吸嘴20的卡止及筒构件60的防脱仅凭借单一的夹紧杆50来进行,能够使吸嘴支架19小型化、紧凑化。
在图5所示的状态、即将吸嘴20插入支架筒部40而保持的状态下,支架筒部40的吸嘴承接部40b位于比夹紧杆50的下端部50a靠下方的位置。由此,支架筒部40的下端部分作为对夹紧杆50进行防护的缓冲部发挥功能,能够防止夹紧杆50的下端部与吸嘴或其他异物冲撞而发生损伤。
在像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那样利用支点弹簧58或夹紧弹簧59等弹性构件来保持夹紧杆50的结构中,能够防止因作用意外的外力而导致的支点的偏移或夹紧杆50的脱落等不良情况。另外,支架筒部40的吸嘴承接部40b成为与安装于吸嘴支架19的吸嘴20的凸缘部20b抵接的吸嘴承接件,能够防止安装于吸嘴支架19的吸嘴20的晃动。
在支架筒部40的夹紧弹簧保持部47、夹紧杆50的作用部侧槽55的外周安装有夹紧弹簧59,夹紧弹簧59绕着夹紧弹簧保持部47、作用部侧槽55呈螺旋状卷绕且使用压缩螺旋弹簧。夹紧弹簧59成为将支点部51的卡合部57向插入到插入孔41中的被安装部20c施力的第一弹性构件。此时,以使夹紧弹簧59绕着夹紧杆50的作用部侧槽55及支架筒部40的夹紧弹簧保持部47卷绕的方式安置夹紧弹簧59。在该状态下,如图5所示,夹紧杆50及支架筒部40的一部分成为插入到夹紧弹簧59的内径空间59a的形态,夹紧弹簧59在与夹紧杆50及支架筒部40接触的状态下安装于吸嘴支架19。
这样,在利用夹紧弹簧59将夹紧杆50保持于支架筒部40的形态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作用部侧槽55设定为比夹紧弹簧保持部47窄,因此与夹紧弹簧59的其他部分、即位于支架筒部40的夹紧弹簧保持部47侧的部分相比,夹紧弹簧59被夹紧杆50侧的作用部侧槽55沿着上下方向大幅地压缩。换言之,与夹紧弹簧59的其他部分相比,夹紧弹簧59中的与夹紧杆50接触的部分被夹紧杆50压缩。由此,在使用多根线圈环卷绕而成的结构的压缩螺旋弹簧的夹紧弹簧59中,位于下侧的多个线圈环59*在夹紧弹簧保持部47与作用部侧槽55之间以倾斜的状态被卷绕。
由此,在上述处于倾斜状态的线圈环59*上作用有在通常的压缩螺旋弹簧的使用状态下不会产生的张力(箭头g)。并且,通过该张力而对设有作用部侧槽55的支点部51作用有朝向支架筒部40的内侧方向的卡止力、即将卡合部57向安装于插入孔41的被安装部20c紧压的方向的卡止力。由此,通过使用小尺寸的夹紧弹簧59的紧凑的结构,由此能够对夹紧杆50向使夹紧杆50关闭的方向赋予足够大小的力,能够稳定地卡止被安装部20c。
如图8所示,在设置于支架筒部40的插入孔41的上侧的端部设置有向插入孔41导入负压的通气孔40a,通气孔40a经由图3所示的旋转体内孔35c与负压产生源33连接。即,通气孔40a构成与负压产生源33相连的第二吸引路,在上述结构的吸嘴支架19中,向与第二吸引路的末端连通而形成的插入孔41插入吸嘴20的被安装部20c而将吸嘴20保持为装拆自如。另外,插入孔41具有能够供筒构件60插入而收纳筒构件60的功能,其中,筒构件60具有对从吸嘴20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62。
并且,插入孔41的下侧成为开放的入口41b,成为将向吸嘴支架19内收纳的筒构件60(参照图6)、吸嘴20的被安装部20c插入时的入口。进而,在插入孔41的里部设置有与插入到插入孔41中的筒构件60的上侧的端部抵接来限制位置的作为位置限制面的限动件41c。
接着,参照图6、图9、图10,对在具备前述结构的吸嘴支架19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中使用的、以插入到支架筒部40的状态安装于吸嘴支架19的筒构件60及筒构件60的装拆结构进行说明。
图6示出在吸嘴支架19中收纳筒构件60、进而将吸嘴20保持于吸嘴支架19的状态。首先对筒构件60的结构进行说明。筒构件60构成为具备插入到插入孔41内的筒状的过滤器保持体61及配置在过滤器保持体61的内部空间61a的过滤器62、配置在过滤器保持体61的一端部61b的环状的密封件63、设置在过滤器保持体61的另一端部61c的内部的通气孔61e、以及配置在另一端部61c的衬垫64。
过滤器保持体61具有能够向形成于支架筒部40的插入孔41插入的外形尺寸,并且具有从一端部61b贯通到另一端部61c的内部空间61a。过滤器62配置在内部空间61a内,具有对从作为第一吸引路的吸嘴流路20g吸引的空气进行过滤的功能。密封件63通过与设置在插入孔41的里部的限动件41c抵接,由此将作为第二吸引路的通气孔40a与内部空间61a气密地连接。衬垫64通过与插入到插入孔41中的被安装部20c的大径部20d抵接,由此将吸嘴流路20g与内部空间61a气密地连接。
这样,仅通过将与过滤器62、密封件63、衬垫64一体化的筒构件60插入到插入孔41内,由此能够将筒构件60相对于吸嘴支架19容易地装拆,过滤器装拆作业的作业性得以大幅改善。此外,通过仅是在筒构件60的上下夹设密封件63和衬垫64,由此不仅能够确保气密性,还具有缓和装拆吸嘴20时的冲击的效果。
这里,对在过滤器保持体61内的内部空间61a安装的过滤器62的结构进行说明。过滤器62构成为具有与过滤器保持体61的内部空间61a侧的内壁61d接触的基部62a、在与内壁61d隔开间隙的状态下从基部62a向过滤器保持体61的另一端部61c侧突出的过滤部62b、以及在基部62a开口的凹部62c。
通过将过滤器62向过滤器保持体61安装的安装结构设为这样简单的方式,由此无需用于将过滤器62固定于过滤器保持体61的特殊的结构,能够实现小型简便的结构的筒构件。另外,通过将过滤部62b的剖面形状设置为U字状并且使过滤部62b不与过滤器保持体61的内壁61d接触,由此能够以小径尺寸确保大的过滤面积,能够同时实现过滤器62的小型化和过滤性能的提高。
另外,在过滤器62向过滤器保持体61安装的安装状态下,基部62a从过滤器保持体61的内部空间61a突出,密封件63成为保持于该突出部的形态。由此,无需设置用于将密封件63固定于过滤器保持体61的特殊的结构,仅通过在圆筒形状的基部62a的外周保持环状的密封件63,就能够安装密封件63。
图9示出从图6所示的状态取下吸嘴20时的状态。该吸嘴20的取下通过利用手动操作或吸嘴更换器等对吸嘴20在拔出方向(箭头h)上作用力来进行。即,通过该拔出力来克服夹紧弹簧59的作用力而使作用部52的卡合部57从被卡合部20e脱离,由此,解除被安装部20c的卡止而能够将吸嘴20从吸嘴支架19取下。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吸嘴20保持于吸嘴支架19时,进行将被安装部20c向插入孔41内插入并压入的操作。由此,使作用部52的卡合部57与被卡合部20e嵌合而进行被安装部20c的卡止。
在这样将吸嘴20从吸嘴支架19取下后,在支架筒部40的内部的插入孔41中的与支点部51对应的位置不存在卡止对象物。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夹紧杆50能够以支点部51的抵接支点56为中心进行摆动,因此夹紧杆50的作用部52在支点弹簧58的作用力下向插入孔41侧位移(箭头i)。然后,位移后的作用部52的卡合部57进入插入孔41内而成为堵塞入口41b的状态,从而防止收纳的筒构件60的脱落。通过这样的结构,由此能够利用夹紧杆50兼顾防止筒构件60脱落,实现吸嘴支架19的小型化。
图10示出在从吸嘴支架19取下吸嘴20后的状态下将筒构件60相对于吸嘴支架19拆装时的状态。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手动操作使夹紧杆50的操作部53侧向支架筒部40的内部侧位移(箭头j)。由此,夹紧杆50以支点部51的抵接支点56(参照图4)为中心摆动规定的旋转量,而使作用部52在向外侧打开的方向上位移(箭头k)。由此,作用部52的卡合部57从插入孔41内退出,能够经由入口41b将筒构件60插入到插入孔41内或从插入孔41取出(箭头m)。
由于能够实现图9、图10所示的操作,因此在像吸嘴20的自动更换中那样在吸嘴支架19内仅收纳有筒构件60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筒构件60的脱落。并且,在必要时,仅通过操作夹紧杆50就能够从吸嘴支架19的插入孔41进行筒构件60的取出或更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筒构件60设置成在筒状的过滤器保持体61的内部保持过滤器62这样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筒构件60相对于吸嘴支架19的插入孔41的插入取出。
接着,参照图11~图14来说明构成主轴15的第一轴17与第二轴18的连结结构。图11示出向设于第一轴17的下端部的轴连结部16插入设于第一轴17的上端部的插入端部18c(参照图12)而将第二轴18保持于轴连结部16的状态。
如图12所示,在第二轴18的上端的规定范围内设置有对一面进行了D形切割这种形状的插入端部18c。在插入端部18c的下部,在与主轴15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地形成有槽部18d。在第一轴17的下端部设置的轴连结部16构成为具有轴支架筒部70、轴夹紧杆80及夹紧弹簧89(图11)。夹紧弹簧89具有作为对轴夹紧杆80向安装于轴支架筒部70的插入端部18c的槽部18d施力的弹性构件的功能。
轴支架筒部70形成为具有供第二轴18的插入端部18c插入的轴插入孔71的筒状,在轴支架筒部70的一方的侧面上形成有与轴插入孔71连通的轴支架开口部71a。在轴支架筒部70,在轴支架开口部71a的大致中央部的侧面形成有通过将轴支架筒部70的筒部用与轴支架开口部71a平行的面局部地切除而成的形状的切口部72。进而,在形成有切口部72的位置形成有支点弹簧保持部75。
在轴支架开口部71a嵌接有一个图12所示的形状的轴夹紧杆80,轴夹紧杆80具有利用在以下所说明的轴夹紧杆作用部82上设置的轴夹紧杆卡合部87对插入到轴插入孔71中的插入端部18c进行卡止的功能。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一个轴夹紧杆80的轴夹紧杆卡合部87经由轴支架开口部71a与插入到轴插入孔71中的插入端部18c的槽部18d卡合。通过这样设置成利用单一的轴夹紧杆80对插入端部18c进行卡止的结构,由此能够实现吸嘴支架19的小型化,并且仅通过操作一个轴夹紧杆80,就能够进行第二轴18相对于第一轴17的连结取下,因此作业时的操作性得以提高。
对轴夹紧杆80的详细形状及功能进行说明。轴夹紧杆80的中央部成为轴夹紧杆支点部81。在轴夹紧杆支点部81以向两侧伸出的方式设置有能够嵌入切口部72的形状的伸出部81a,在伸出部81a的下表面设置有与轴支架支点支承部74抵接而成为使轴夹紧杆80摆动时的中心的抵接支点86。从轴夹紧杆支点部81向下方延伸的位置成为轴夹紧杆作用部82。在轴夹紧杆作用部82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插入到轴插入孔71中的插入端部18c的槽部18d卡合的形状的轴夹紧杆卡合部87(也参照图13)。此外,从轴夹紧杆支点部81向上侧伸出的位置成为轴夹紧杆操作部83。
即,如上述结构所示,轴夹紧杆80构成为具有轴夹紧杆支点部81、从该轴夹紧杆支点部81向下方延伸的轴夹紧杆作用部82、以及从轴夹紧杆支点部81向上方向延伸的轴夹紧杆操作部83。并且,如上所述,在轴支架筒部70的侧面形成有切口部72,轴夹紧杆8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切口部72的内侧。这样,通过在形成于轴支架筒部70的切口部配置轴夹紧杆80的一部分,由此能够使轴连结部16的外形形状小型化。
在轴夹紧杆支点部81设置有窄槽形状的支点部侧槽84,另外,在轴夹紧杆作用部82设置有宽槽形状的作用部侧槽85。如图11所示,在将轴夹紧杆80向轴支架筒部70安装时,首先,使伸出部81a嵌入切口部72。此时,在伸出部81a的下表面设置的抵接支点86与作为切口部72的切口面的轴支架支点支承部74(参照图12)抵接。即,在轴支架筒部70的切口部72设置有对抵接支点86进行支承的轴支架支点支承部74。通过这样将设置于轴支架筒部70的切口部72用作对轴夹紧杆80进行支承的轴支架支点支承部74,由此能够使轴连结部16的外形小型化。
在支点部侧槽84、支点弹簧保持部75的外周安装有轴夹紧杆支点弹簧88,轴夹紧杆支点弹簧88使用绕着支点部侧槽84、支点弹簧保持部75呈螺旋状卷绕的螺旋弹簧而形成。轴夹紧杆支点弹簧88具有将轴夹紧杆80的轴夹紧杆支点部81的抵接支点86向轴支架支点支承部74施力的功能。由此,轴夹紧杆80保持着使轴夹紧杆支点部81的抵接支点86与轴支架支点支承部74抵接的状态,成为被轴支架支点支承部74保持为能够以抵接支点86为中心进行摆动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轴夹紧杆80以轴夹紧杆支点部81的抵接支点86为中心进行摆动而实现以下的功能。即,成为如下结构:通过使轴夹紧杆作用部82侧向轴支架筒部70的内部侧位移,由此使形成于轴夹紧杆作用部82的轴夹紧杆卡合部87进入轴支架筒部70的内部即轴插入孔71内。相对于此,在使轴夹紧杆操作部83侧向轴支架筒部70的内部侧位移时,轴夹紧杆作用部82向外侧打开而能够解除插入到轴支架筒部70的轴插入孔71内的插入端部18c的卡止,从而解除轴连结部16对第一轴17与第二轴18的连结。
在轴支架筒部70的夹紧弹簧保持部47、轴夹紧杆80的作用部侧槽85的外周安装有夹紧弹簧89,夹紧弹簧89绕着夹紧弹簧保持部47、作用部侧槽85呈螺旋状卷绕且使用压缩螺旋弹簧。夹紧弹簧89成为将轴夹紧杆作用部82的轴夹紧杆卡合部87向插入到轴插入孔71中的插入端部18c的槽部18d施力的弹性构件。此时,以使夹紧弹簧89绕着轴夹紧杆80的作用部侧槽85及轴支架筒部70的夹紧弹簧保持部76卷绕的方式安置夹紧弹簧89。在该状态下,如图13所示,轴夹紧杆80及轴支架筒部70的一部分成为插入到夹紧弹簧89的内径空间89a的形态,夹紧弹簧89在与轴夹紧杆80及轴支架筒部70接触的状态下安装于轴连结部16。
这样,在利用夹紧弹簧89将轴夹紧杆80保持于轴支架筒部70的形态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作用部侧槽85设定为比夹紧弹簧保持部76窄,因此与夹紧弹簧89的其他部分、即位于轴支架筒部70的夹紧弹簧保持部76侧的部分相比,夹紧弹簧89被轴夹紧杆80侧的作用部侧槽85沿着上下方向大幅地压缩。换言之,与夹紧弹簧89的其他部分相比,夹紧弹簧89中的与轴夹紧杆80接触的部分被轴夹紧杆80压缩。由此,在多个线圈环卷绕而成的结构的夹紧弹簧89中,位于下侧的多个线圈环89*(参照图11)在作用部侧槽85与夹紧弹簧保持部76之间以倾斜的状态被卷绕。
由此,在上述处于倾斜状态的线圈环89*上作用有在通常的压缩螺旋弹簧的使用状态下不会产生的张力(箭头n)。并且,通过该张力而对设有作用部侧槽85的轴夹紧杆作用部82作用有朝向轴支架筒部70的内侧方向的卡止力、即将轴夹紧杆卡合部87向插入到轴插入孔71中的插入端部18c的槽部18d紧压的方向的卡止力。由此,通过使用小尺寸的夹紧弹簧89的紧凑的结构,由此能够对轴夹紧杆80向使轴夹紧杆80关闭的方向赋予足够大小的力,能够稳定地卡止插入端部18c的槽部18d,从而能够防止轴连结部16的振动的产生等不良情况。
图13示出经由设于第一轴17的上述结构的轴连结部16将第一轴17与第二轴18连结后的状态。即,从下方将第二轴18的插入端部18c向设于轴支架筒部70的轴插入孔71内插入,进行插入直至第二轴18的抵接部18e(也参照图12)与轴支架筒部70的承接端部70b抵接为止。在该操作中,首先利用插入端部18c的端部克服夹紧弹簧89的作用力而将轴夹紧杆作用部82压开。接着,通过使设于插入端部18c的槽部18d到达轴夹紧杆卡合部87的位置为止,由此轴夹紧杆卡合部87与槽部18d卡合而在夹紧弹簧89的作用力下被卡止。
图14示出从图13所示的连结状态取下第二轴18的操作。即,在该取下操作中,首先进行利用手指等按压轴夹紧杆80的轴夹紧杆操作部83而将其向轴插入孔71的内侧压入(箭头o)的操作。通过该操作,轴夹紧杆80以轴夹紧杆支点部81的抵接支点86(图12)为中心进行摆动,轴夹紧杆作用部82克服夹紧弹簧89的作用力而在向外侧打开的方向上位移(箭头p)。由此,解除轴夹紧杆卡合部87向槽部18d卡合的卡合状态,能够进行将插入端部18c从轴插入孔71拉出(箭头q)的操作。
在该取下操作中,仅通过将一个轴夹紧杆80作为对象的简单的按压操作,就能够取出第二轴18。另外,在主轴15中的第一轴17上,在轴连结部16与位于下方的主轴保持部12(参照图2)之间不存在妨碍作业的部件等,因此能够以良好的作业性进行第一轴17与第二轴18的插拔作业。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中,用于将吸嘴20装拆自如地保持在主轴15的下端部的吸嘴支架19被设计成如下结构,即,吸嘴支架19形成为具有供吸嘴20的被安装部20c插入的插入孔41的筒状,且具有:支架筒部40,其在吸嘴支架19的一方的侧面上形成有与插入孔41连通的开口部41a;夹紧杆50,其具有经由开口部41a与插入到插入孔41中的吸嘴20的被安装部20c卡合的卡合部57;以及夹紧弹簧59,其对卡合部57向插入到插入孔41中的吸嘴20的被安装部20c施力。由此,在将利用负压来保持电子部件的吸嘴20装拆自如地保持于吸嘴支架19的结构中,能够实现吸嘴20及吸嘴支架19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中,在将具有对从吸嘴20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62的筒构件60收纳于吸嘴支架19内的结构中,吸嘴支架19被设计成具有:支架筒部40,其具有供筒构件60从入口41b插入来对筒构件60进行收纳的插入孔41及向插入孔41导入负压的通气孔40a;以及夹紧杆50,其形成有与以堵塞插入孔41的入口41b的状态安装在插入孔41中的吸嘴20的被安装部20c卡合的卡合部57,夹紧杆50在从吸嘴支架19取下了吸嘴20时向插入孔41侧位移来防止插入孔41内的筒构件60脱落。由此,在将利用负压来保持电子部件的吸嘴20装拆自如地保持于吸嘴支架19、且具备具有对从吸嘴20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62的筒构件60的结构中,能够容易地实现吸嘴支架19的小型化以及筒构件60相对于吸嘴支架19的收纳及取出。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是收纳于吸嘴支架19的筒构件60,筒构件60的结构被设计成具有:过滤器保持体61,其具有能够向插入孔41插入的外形尺寸,并且具有从一端部61b贯通到另一端部61c的内部空间61a;过滤器62,其配置在内部空间61a,对从作为第一吸引路的吸嘴流路20g吸引的空气进行过滤;环状的密封件63,其配置在过滤器保持体61的一端部61b,通过与设置在插入孔41的里部的限动件41c抵接而将作为第二吸引路的通气孔40a与内部空间61a气密地连接;衬垫64,其由弹性材料构成,配置在过滤器保持体61的另一端部61c,通过与插入到插入孔41中的被安装部20c抵接而将吸嘴流路20g与内部空间61a气密地连接。由此,在具备具有对从吸嘴20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62的筒构件60的结构中,能够同时实现吸嘴支架19的小型化以及过滤器62的过滤性能及装拆时的作业性的提高。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中,在下端部具有将吸嘴20保持为装拆自如的吸嘴支架19的主轴15被分割为与升降机构25连结的作为主轴上部的第一轴17、以及包括吸嘴支架19和保持于主轴保持部12的部分在内的作为主轴下部的第二轴18,在该结构中,在第一轴17的下端部具有供设于第二轴18的插入端部18c插入来对其进行保持的轴连结部16,在第二轴18的插入端部18c,设置有在与主轴15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形成的槽部18d,轴连结部16具有与槽部18d卡合的轴夹紧杆80以及将该轴夹紧杆80向槽部18d施力的作为弹性构件的夹紧弹簧89。由此,在将具有对吸嘴20进行保持的吸嘴支架19的主轴15经由轴连结部16以能够上下装拆的方式分割成两部分的结构中,能够实现轴连结部16的结构的小型化及简便化,并且改善装拆时的作业性。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在将利用负压来保持电子部件的吸嘴装拆自如地保持于吸嘴支架、且具备具有对从吸嘴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的筒构件的结构中,能够容易地实现吸嘴支架的小型化以及筒构件相对于吸嘴支架的收纳及取出,因此在利用吸嘴并借助负压来吸附保持电子部件的部件安装领域中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8 安装头;
12 主轴保持部;
15 主轴;
16 轴连结部;
17 第一轴;
18 第二轴;
19 吸嘴支架;
20 吸嘴;
20a 前端部;
20g 吸嘴流路(第一吸引路);
20c 被安装部;
25 升降机构;
40 支架筒部;
40a 通气孔(第二吸引路);
41 插入孔;
41a 开口部;
41c 限动件;
45 支点支承部;
50 夹紧杆;
51 支点部;
52 作用部;
53 操作部;
57 卡合部;
58 支点弹簧;
59、89 夹紧弹簧;
60 筒构件;
61 过滤器保持体;
62 过滤器;
62a 基部;
62b 过滤部;
62c 凹部;
63 密封件;
64 衬垫;
70 轴支架筒部;
71 轴支架插入孔;
80 轴夹紧杆;
81 轴夹紧杆支点部;
82 轴夹紧杆作用部;
83 轴夹紧杆操作部;
87 卡合部。

Claims (6)

1.一种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有:
吸嘴,其通过使负压作用于在前端部开口的吸引孔来保持电子部件;
主轴,其在下端部具有将所述吸嘴保持为装拆自如的吸嘴支架;以及
筒构件,其具有对从所述吸嘴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
所述吸嘴支架具有:
筒状的支架筒部,其具有供所述筒构件从入口插入来对所述筒构件进行收纳的插入孔、以及向所述插入孔导入负压的通气孔;以及
夹紧杆,其形成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与以堵塞所述插入孔的所述入口的状态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的所述吸嘴的被卡合部卡合,
所述夹紧杆在所述吸嘴从所述吸嘴支架取下后向所述插入孔侧位移来防止所述插入孔内的所述筒构件脱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其中,
所述夹紧杆具有支点部、从所述支点部向下方向延伸的作用部、以及从所述支点部向上方向延伸的操作部,
所述夹紧杆构成为通过以所述支点部为中心进行摆动而使形成于所述作用部的所述卡合部进入所述支架筒部的内部,
在使所述操作部向所述支架筒部的内部侧位移时,所述作用部向外侧打开而能够进行所述筒构件相对于所述插入孔的插入取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其中,
所述筒构件还具有筒状的过滤器保持体,
所述过滤器保持在所述过滤器保持体的内部。
4.一种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其在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中使用,所述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备:
吸嘴,其具有前端部和被安装部,且设置有从所述前端部贯通至所述被安装部的第一吸引路,所述吸嘴利用导入所述第一吸引路的负压来在所述前端部保持电子部件;以及
吸嘴支架,其通过在插入孔中插入所述被安装部而将所述吸嘴保持为装拆自如,所述插入孔设置为与和负压产生源连接的第二吸引路连通,
所述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在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吸嘴支架,其中,
所述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具备:
过滤器保持体,其具有能够向所述插入孔插入的外形尺寸,并且具有从一端部贯通至另一端部的内部空间;
过滤器,其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对从所述第一吸引路吸引的空气进行过滤;
环状的密封件,其配置在所述过滤器保持体的所述一端部,通过与设于所述插入孔的里部的限动件抵接而将所述第二吸引路与所述内部空间气密地连接;以及
衬垫,其由弹性材料构成,配置在所述过滤器保持体的所述另一端部,通过与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的所述被安装部抵接而将所述第一吸引路与所述内部空间气密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其中,
所述过滤器还具有:
与所述过滤器保持体的所述一端部侧的内壁接触的基部;
以与所述过滤器保持体的内壁隔开间隙的状态从所述基部向所述过滤器保持体的所述另一端部侧突出的过滤部;以及
在所述基部开口的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其中,
所述过滤器的所述基部具有从所述过滤器保持体的所述一端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密封件保持于所述突出部。
CN201780003262.5A 2016-09-14 2017-08-22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 Active CN1081420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9067A JP6550592B2 (ja) 2016-09-14 2016-09-14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2016-179068 2016-09-14
JP2016179068A JP6543813B2 (ja) 2016-09-14 2016-09-14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用のカートリッジ
JP2016-179067 2016-09-14
PCT/JP2017/029842 WO2018051737A1 (ja) 2016-09-14 2017-08-22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用の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2002A true CN108142002A (zh) 2018-06-08
CN108142002B CN108142002B (zh) 2020-11-13

Family

ID=61619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3262.5A Active CN108142002B (zh) 2016-09-14 2017-08-22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3268B2 (zh)
CN (1) CN108142002B (zh)
DE (1) DE112017004630T5 (zh)
WO (1) WO20180517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1760A (zh) * 2021-12-22 2022-04-01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换吸取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1840A (zh) * 2003-03-20 2006-04-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备带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功能的室内单元的空调机
JP4303180B2 (ja) * 2003-10-20 2009-07-29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インライン形フィルタ
JP2012143861A (ja) * 2010-12-20 2012-08-02 Kyocera Corp 真空吸着ノズル組み立て体
CN203934280U (zh) * 2013-09-13 2014-11-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安装头及元件安装装置
CN203934279U (zh) * 2013-09-13 2014-11-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安装头及元件安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339Y2 (zh) 1986-12-02 1991-02-28
JPH0724426U (ja) 1993-10-04 1995-05-09 株式会社コガネイ インライン形エアフィルタ
JP3469652B2 (ja) * 1994-09-26 2003-11-2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3517104B2 (ja) 1997-12-26 2004-04-05 東芝セラミックス株式会社 高純度セラミックスフイルタ及びそのフイルタエレメントの端面封止方法
JP2003170379A (ja) * 2001-12-07 2003-06-17 Murata Mfg Co Ltd 吸着ノズ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部品実装装置
JP3905793B2 (ja) * 2002-06-04 2007-04-18 株式会社山武 吸着確認センサ
US6820325B2 (en) * 2002-10-17 2004-11-23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Integrated air flow control for a pick and place spindle assembly
WO2005011351A1 (en) * 2003-07-30 2005-02-03 Assembleon N.V. Component placement device, nozzle exchange device as well as method for the exchange of nozzles
JP4661720B2 (ja) 2006-07-26 2011-03-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実装ヘッドおよびフィルタ
JP4893702B2 (ja) * 2008-07-01 2012-03-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関連作業機
SG172499A1 (en) * 2009-12-23 2011-07-28 Rokko Systems Pte Ltd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ic unit engagement
EP2925110B1 (en) * 2012-11-21 2019-08-14 FUJI Corporation Electronic-circuit-component-mounting head
CN105917754B (zh) * 2014-01-22 2019-03-08 株式会社富士 电子元件安装用吸嘴
JP2017073474A (ja) * 2015-10-08 2017-04-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
JP6543816B2 (ja) * 2017-02-15 2019-07-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搭載装置および部品搭載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1840A (zh) * 2003-03-20 2006-04-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备带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功能的室内单元的空调机
JP4303180B2 (ja) * 2003-10-20 2009-07-29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インライン形フィルタ
JP2012143861A (ja) * 2010-12-20 2012-08-02 Kyocera Corp 真空吸着ノズル組み立て体
CN203934280U (zh) * 2013-09-13 2014-11-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安装头及元件安装装置
CN203934279U (zh) * 2013-09-13 2014-11-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安装头及元件安装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1760A (zh) * 2021-12-22 2022-04-01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换吸取机构
CN114261760B (zh) * 2021-12-22 2024-03-08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换吸取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45681A1 (en) 2019-02-07
US10383268B2 (en) 2019-08-13
CN108142002B (zh) 2020-11-13
WO2018051737A1 (ja) 2018-03-22
DE112017004630T5 (de) 2019-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6437B (zh) 元件供给装置
CN108142002A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用的筒构件
CN105532082B (zh) 对基板作业系统、作业方法及供料器转移方法
CN104583830B (zh) 相机镜头组件
CN106455770A (zh) 拉头组装装置及拉头组装方法
CN107006143A (zh) 供料器
CN102456490A (zh) 开关的制造方法及开关
CN110197813B (zh) 一种具有吸嘴更换功能的除尘型芯片拾取设备
CN108076684A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JP6543813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用のカートリッジ
JP6550592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CN101873793B (zh) 电子零件的安装头、吸附嘴和电子零件安装装置及空气过滤器插入夹具
CN108430207A (zh) 部件搭载装置以及部件搭载方法
JP4405310B2 (ja) 部品装着装置
KR101248313B1 (ko) 헤드 교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다이 본딩 시스템
KR100651816B1 (ko) 부품 실장기용 헤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부품 실장기
JP7029594B2 (ja) 部品装着装置
KR101362418B1 (ko) 카메라 모듈 검사 장치
WO2018051736A1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4451284B2 (ja) ノズル交換ユニットにおけるノズル収納構造および表面実装機
CN211708549U (zh) 一种大灯透镜自动组合设备
CN107211569A (zh) 吸嘴、安装装置及元件脱离方法
CN108430206A (zh) 部件搭载装置以及部件搭载方法
JP2007324156A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ならびにトレイ引出し装置およびトレイ引出し方法
JP3772372B2 (ja) ツールヘ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