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1093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1093A
CN108141093A CN201680059840.2A CN201680059840A CN108141093A CN 108141093 A CN108141093 A CN 108141093A CN 201680059840 A CN201680059840 A CN 201680059840A CN 108141093 A CN108141093 A CN 108141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retainer
arm
supporting part
bu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98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1093B (zh
Inventor
小川幸祐
服部隆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41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1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0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09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5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bearing-shields or end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其位于与所述转子对置的位置;以及汇流条单元,其位于所述定子的上侧,将所述定子与控制装置连接起来。所述汇流条单元具有汇流条和对所述汇流条进行支承的汇流条保持架。所述汇流条具有:线圈连接部,其与从所述定子延伸的线圈端连接;连接端子部,其向上侧延伸,用于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支承部,其被所述汇流条保持架支承;以及臂部,其位于所述支承部与所述连接端子部之间。所述臂部沿在俯视时与径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公知有将收纳马达的马达外壳和收纳控制装置的收纳部件连结而一体化的马达(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的马达具有向控制装置侧延伸的连接端子部,通过将连接端子部插入于设置在控制装置上的插座中而与控制装置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2/022360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
马达的连接端子部与控制装置的插座在彼此连接起来的状态下有时由于热膨胀等的影响而相对地产生位置偏移。在连接端子部相对于马达以无法移动的方式固定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连接端子部与插座的相对的位置偏移而连接状态变得不稳定。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进行与控制装置的稳定的连接的马达。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其位于与所述转子对置的位置;以及汇流条单元,其位于所述定子的上侧,将所述定子与控制装置连接起来,所述汇流条单元具有汇流条和对所述汇流条进行支承的汇流条保持架,所述汇流条具有:线圈连接部,其与从所述定子延伸的线圈端连接;连接端子部,其向上侧延伸,用于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支承部,其被所述汇流条保持架支承;以及臂部,其位于所述支承部与所述连接端子部之间,所述臂部沿在俯视时与径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了能够进行与控制装置的稳定的连接的马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省略了壳体后的立体图。
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汇流条的展开的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汇流条的展开的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变形例1的汇流条单元的俯视图。
图8是变形例2的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所延伸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但是,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仅是用于说明的名称,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除非另有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简称作“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作“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绕着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作“周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轴向延伸的情况之外,也包含沿相对于轴向在不到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径向、即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也包含沿相对于径向在不到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剖视图。图2是省略了壳体20后的马达10的立体图。图3是汇流条单元60的分解图。图4是汇流条单元60的俯视图。
马达10具有转子30、定子40、导线支承部件70、轴承保持架55、上侧轴承51、下侧轴承52、汇流条单元60以及在上侧具有开口的筒状的壳体20。在马达10中,从上侧朝向下侧,按照汇流条单元60、轴承保持架55、导线支承部件70以及定子40按照该顺序配置。马达10在汇流条单元60的上侧具有能够收纳控制装置100的至少一部分的控制装置收纳区域20A。即,汇流条单元60位于控制装置收纳区域20A的下侧。控制装置100具有插座100a,该插座100a供从汇流条单元60向上侧延伸的连接端子部61b和62b插入而进行连接。通过在汇流条单元60的上侧设置有控制装置收纳区域20A,能够利用壳体20的内周面在轴向上对控制装置100进行引导以将连接端子部61b、62b与插座100a顺畅地连接起来。
壳体2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部21、位于筒部21的下端的底壁部23以及在上侧开口的开口部20a。在壳体20的内表面上,从下侧依次收纳并固定有定子40和轴承保持架55。
筒部21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筒部21具有对定子40进行保持的内周面20b、对轴承保持架55进行保持的内周面20c以及收纳控制装置100的一部分的控制装置收纳区域20A的内周面20d。内周面20d的内径大于内周面20c的内径。内周面20c的内径大于内周面20b的内径。即,壳体20具有内径随着从开口部20a向里侧(底壁部23侧)前进而变小的内表面形状。
壳体20具有将内径不同的内周面20c和内周面20d连接起来的倾斜面20e。倾斜面20e的表面形状的内径随着向轴向下侧前进而变小。即,倾斜面20e的截面形状优选为直线状或弯折形状。由此,组装作业人员等(组装作业人员或组装装置等)能够将从开口部20a插入的轴承保持架55顺畅地向安装位置(内周面20c)配置。
另外,壳体20不是必须具备倾斜面20e。例如,壳体20也可以是内周面20c与内周面20d经由台阶部而在轴向上连接的结构。
筒部21的形状不限于圆筒状。只要筒部21是能够在内周面上对定子40和轴承保持架55进行保持的形状,筒部21的外形也可以采用例如箱形。并且,筒部21的外形也可以是将圆筒形和箱形组合而成的形状。也可以是,在筒部21中,利用内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对定子40或轴承保持架55进行保持。
底壁部23配置于定子40的下侧,该底壁部23具有:轴承保持部23a,其对下侧轴承52进行保持;以及输出轴孔22,其沿轴向贯通底壁部23。
转子30具有轴31。轴31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转子30与轴31一同绕着中心轴线J旋转。轴31的下侧的端部经由输出轴孔22而向壳体20的下侧突出。
上侧轴承51和下侧轴承52将轴31支承为能够绕着中心轴线旋转。下侧轴承52在定子40的下侧被轴承保持部23a保持。上侧轴承51在定子40的上侧被轴承保持架55保持。
定子40位于转子30的径向外侧,与转子30对置。定子40具有定子铁芯41、绝缘件42以及线圈43。绝缘件42安装于定子铁芯41的齿41a。线圈43由卷绕于绝缘件42的导线构成,配置于各齿41a。定子40的外周面固定在壳体20的内周面20b上。
如图1所示,导线支承部件70配置于定子40上。导线支承部件70具有:圆板状的主体部73,其在中央设置有供轴31穿过的孔;多个导线支承部75,它们从主体部73向上方突出;以及中性点汇流条(省略图示),其与线圈的中性点连接。如图2所示,导线支承部75是在俯视时在径向内侧开口的U字形状,从外周包围并支承从定子40向上侧延伸而与相用汇流条(以下,称为汇流条)61、62连接的线圈引出线。
轴承保持架55是大致圆板状,位于定子40的上侧并且汇流条单元60的下侧。轴承保持架55对上侧轴承51进行保持。如图1所示,轴承保持架55具有:内侧筒部55a,其对上侧轴承51进行保持;上缘部55d,其从内侧筒部55a的上端向径向内侧延伸;外侧筒部55b,其与壳体20的内周面20b嵌合;以及连结部55c,其将内侧筒部55a和外侧筒部55b连结起来。在上缘部55d上设置有供轴31穿过的轴承保持架贯通孔55g。即,在轴承保持架55上设置有供轴31穿过的轴承保持架贯通孔55g。
构成轴承保持架55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优选为与构成壳体20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等。通过该结构,由于相对于将轴承保持架55组装于壳体20后的温度变化而言,壳体20与轴承保持架55的膨胀量和收缩量相同,因此轴承保持架55的安装不容易松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轴承保持架55和壳体20都由铝或铝合金构成。另外,轴承保持架55和壳体20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材料。
汇流条单元60位于定子40的上侧,将定子40与控制装置100连接起来。汇流条单元60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汇流条(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和汇流条保持架65,该汇流条保持架65由作为绝缘材料的树脂材料构成,对汇流条61、62进行支承。多个汇流条包含彼此形状不同的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即,汇流条单元60具有三个第一汇流条61和三个第二汇流条62。并且,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成对配置在汇流条保持架65的上表面上。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的对称作汇流条对6。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60具有三组汇流条对6。
接下来,基于图3对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的各部分进行说明。另外,对于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的各部分中的共同的结构,由第一汇流条61的说明来代表第二汇流条62的说明,省略第二汇流条62的说明。
第一汇流条61具有线圈连接部61f、连接端子部61b、支承部61e以及臂部61d。同样地,第二汇流条62具有线圈连接部62f、连接端子部62b、支承部62e以及臂部62d。线圈连接部61f、62f包含端子61a、62a和连结部61g、62g。线圈连接部61f、62f在端子61a、62a处与从定子40延伸的线圈端43a连接。连结部61g、62g位于支承部61e、62e与端子61a、62a之间。连接端子部61b、62b向上侧延伸而与控制装置100连接。支承部61e、62e被汇流条保持架65支承。臂部61d、62d位于支承部61e、62e与连接端子部61b、62b之间。
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是弯折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而成型的。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的各部分是具有相同的板厚的板形状。线圈连接部61f、62f和连接端子部61b、62b分别位于汇流条61、62的两端部。线圈连接部61f、62f的端子61a、62a和连接端子部62b、62b的板厚方向与轴向垂直。与此相对,臂部61d、62d、支承部61e、62e以及线圈连接部61f、62f的连结部61g、62g的板厚方向与轴向一致。
线圈连接部61f相对于支承部61e位于径向内侧。线圈连接部61f的端子61a具有在俯视时在径向外侧开口的U字形状。端子61a在开口处对线圈端43a进行把持,与线圈端43a电连接。端子61a与线圈端43a例如通过电阻焊接而连接起来。
如图4所示,线圈连接部61f与臂部61d在径向上重叠。这里,只要线圈连接部61f相对于臂部61d位于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则线圈连接部61f的轴向位置可以与臂部61d的轴向的位置彼此错开。像后文所说那样,臂部61d沿在俯视时与径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因此,在臂部61d的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设置有空间。通过将线圈连接部61f配置于与臂部61d在径向上重叠的位置,有效地利用了臂部61d的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的空间,从而能够减小汇流条单元的径向的尺寸,能够使汇流条单元紧凑。另外,在线圈连接部61f与臂部61d的轴向位置一致的情况下,与在轴向上不一致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汇流条单元的轴向的尺寸,能够使汇流条单元60在轴向上紧凑。
此外,通过将线圈连接部61f配置于与臂部61d在径向上重叠的位置,能够将第一汇流条61的形状设为俯视时的U字形状。因此,像在后文中基于图5而进行说明的那样,能够将展开了第一汇流条61的状态下的第一金属板66也设为U字形状。因此,在通过冲压加工来成型第一金属板66的情况下,能够确保从作为素材的板材获取较多数量的第一金属板66,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4所示,在第一汇流条61中,仅线圈连接部61f的端子61a的一部分与臂部61d在径向上重叠。另一方面,在第二汇流条62中,线圈连接部62f的连结部62g与臂部62d在径向上重叠,端子61a与臂部62d不重叠。这样,只要线圈连接部61f、62f相对于臂部61d、62d在径向上重叠的部分是一部分,就能够实现上述效果。
连接端子部61b是矩形形状,从臂部61d向上侧延伸。连接端子部61b插入于设置在控制装置100上的插座100a中,构成马达10与控制装置100的连接部。连接端子部61b的宽度(宽度方向的尺寸)至少在根部大于臂部61d的宽度。连接端子部61b在根部收纳于设置在汇流条保持架65上的连接端子收纳部68内。
如图3所示,连接端子收纳部68由中央凸部68a和侧方凸部68b构成,该侧方凸部68b在中央凸部68a的两侧分开与第一、第二汇流条61、62的板厚大致相同的距离而设置。在侧方凸部68b设置有切口68c。利用中央凸部68a和侧方凸部68b来收纳连接端子部61b、62b。臂部61d、62d的端部贯穿插入于切口68c中。中央凸部68a与侧方凸部68b之间的间隙宽度大于汇流条61、62的板厚。切口68c的切口宽度大于臂部61d、62d的宽度尺寸。即,连接端子收纳部68以可动的方式收纳汇流条61、62。由此,连接端子收纳部68抑制在将连接端子部61b、62b向控制装置100的插座100a中插入时的连接端子部61b、62b的倾倒。
在支承部61e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61c。在孔61c中插入有从汇流条保持架65的上表面向上侧延伸的支承突起64。由此,汇流条保持架65在支承部61e处对第一汇流条61进行支承。
如图2所示,汇流条保持架65的支承突起64具有轴部64b和头部64a。即,汇流条保持架65具有轴部64b和头部64a。轴部64b从汇流条保持架65的上表面向上侧延伸。头部64a位于轴部64b的上侧的前端。头部64a的直径大于轴部64b的直径。头部64a是通过对轴部64b的前端进行热焊接而成型的。组装作业人员等在成型头部64a之前的状态下将轴部64b插入于设置在第一汇流条61的支承部61e上的孔61c中,对轴部64b的前端进行热焊接而成型出头部64a。孔61c的直径大于轴部64b的直径并且小于头部64a的直径。因此,支承部61e被支承突起64支承,防止了支承部61e向上方脱离。并且,通过在将轴部64b插入于孔61c中之后在轴部64b的前端借助热焊接而成型出头部64a,支承突起64能够容易地支承第一汇流条61。由此,能够简化组装工序。
第一汇流条61具有一个支承部61e。在支承部61e上设置有一个供支承突起64的轴部64b插入的孔61c。因此,第一汇流条61能够在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面内以支承部61e(更具体而言,孔61c)为中心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65进行转动。更具体而言,第一汇流条61能够在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面内,以孔61c为中心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65转动。通过将第一汇流条61设为能够以支承部61e为中心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65转动,在将连接端子部61b向控制装置100的插座100a中插入而进行连接时,即使插座100a与连接端子部相对地产生了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第一汇流条61根据偏移而转动,从而能够顺畅地将连接端子部61b插入。并且,如上所述,由于连接端子部61b插入,因此第一汇流条61仅在支承部61e被汇流条保持架65支承,臂部61d可能进行弹性变形。
第一汇流条61收纳于配置在汇流条保持架65的上表面上的凹部63内。凹部63具有与第一汇流条61的外周面对置的内壁63d。在凹部63内,沿着后述的第一贯通孔65A的开口缘设置有突出壁63e。内壁63d和突出壁63e限制第一汇流条61的转动。即,汇流条保持架65具有限制第一汇流条61以支承部61e为中心的转动的转动限制部(即,内壁63d和突出壁63e)。并且,连接端子收纳部68的面对切口68c的壁也同时作为限制第一汇流条61的转动的转动限制部发挥作用。第一汇流条61的转动被转动限制部限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因此第一汇流条61不会过度转动,能够防止由转动引起的组装性的恶化。并且,通过使第一汇流条61的侧面与这些转动限制部中的至少一部分抵接,并且被汇流条保持架65支承,能够进行第一汇流条61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65的定位。
另外,转动限制部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配置于第一汇流条61的周围并且从汇流条保持架65的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的突起。
如图4所示,臂部61d沿在俯视时与径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即,臂部61d沿在俯视时与径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然而,臂部61d延伸的方向不限于在俯视时与径向垂直的方向,能够在规定的角度范围R内变更。该规定的角度范围R是如下定义的。在图4中,在俯视时,假定了将位于连接端子部61b与连接端子部62b的中间的中间点CP和中心轴线J连结而成的第一基准线L1。接着,在俯视时,假定了与第一基准线L1垂直并且穿过连接端子部61b的第二基准线L2。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61d沿第二基准线L2延伸。该规定的角度范围R由使第二基准线L2以中间点CP为起点顺时针旋转的规定的角度范围r1和逆时针旋转的规定的角度范围r2构成。例如,规定的角度范围r1是+45度,规定的角度范围r2是-45度(即,规定的角度范围R是相对于第二基准线L2±45度)。更具体而言,后面作为变形例1进行描述。
另外,当在角度范围R内变更臂部61d的朝向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能够在图4的结构中进行以下等变更:增大汇流条保持架65的外径;使第一汇流条向径向内侧移动;或者,使第一贯通孔65A和线圈端43a向径向内侧移动。
通过采用将臂部61d配置成沿在俯视时与径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结构,与臂部沿径向延伸的构造相比,能够增长臂部61d而不会增大汇流条单元60的径向尺寸。在臂部61d中,基于另一个端部相对于一个端部的挠曲的变形量与长度方向的长度成比例地变大。因此,在第一汇流条61中,通过使臂部61d在长度方向上变长,臂部61d以支承部61e为支点的变形变得容易,臂部61d容易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挠曲变形。由此,连接端子部61b能够容易向上方向移动。并且,通过使臂部61d在长度方向上变长,臂部61d的相对于长度方向的扭转变形变得容易。由此,连接端子部61b的前端侧容易以根部侧为起点向倾倒方向移动。
并且,在连接端子部61b与控制装置100的插座100a连接起来的状态下,有时插座100a与连接端子部61b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由于热膨胀而改变(例如,连接端子部61b被插座100a向上方向拉拽)。在这样的情况下,连接端子部61b可通过臂部61d的变形而移动,吸收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变化,从而能够抑制连接变得不稳定。并且,连接端子部61b能够以根部为起点、以例如前端相对于径向倾倒的方式移动。因此,即使假设连接端子部61b的位置与插座100a没有准确地一致,也能够将连接端子部61b顺畅地插入于控制装置100的插座100a中。因此,能够提高马达10与控制装置100的组装作业的容易性。
如图4所示,汇流条对6的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在与轴向垂直的面内以彼此的臂部61d、62d呈直线排列的方式配置。而且,三组汇流条对6沿周向彼此几乎等间隔地相邻配置。由此,容易将三组汇流条对6紧凑地配置,能够有效地利用汇流条单元60的与轴向垂直的面内的空间。
汇流条保持架65是圆板形状,固定在轴承保持架55的上表面上。在汇流条保持架6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三个凹部63。凹部63分别收纳汇流条对6。汇流条保持架65具有位于凹部63的内侧的支承突起64、连接端子收纳部68以及突出壁63e,在凹部63的内侧对汇流条61、62进行支承。
图5和图6分别是示出展开了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的状态(或弯折加工前的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第一汇流条61由沿厚度方向弯折后的第一金属板66构成。同样地,第二汇流条62由沿厚度方向弯折后的第二金属板67构成。
如图5所示,第一汇流条61在展开的状态(即,第一金属板66)下具有基端部66c以及从基端部66c分别向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部66a和第二直线部66b。由此,第一金属板66呈U字形状。
线圈连接部61f位于第一直线部66a。即,线圈连接部61f位于第一直线部66a。在第一直线部66a上设置有两个弯折部66g。弯折部66g沿第一直线部66a的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通过沿着弯折部66g对第一直线部66a进行弯折而形成端子61a。
第一汇流条61的支承部61e位于基端部66c。在基端部66c上设置有弯折部66f。通过沿着弯折部66f对基端部66c进行弯折,能够使第一直线部66a沿与支承部61e的面垂直的方向立起。
臂部61d和连接端子部61b位于第二直线部66b。即,连接端子部61b位于第二直线部。在第二直线部66b上设置有弯折部66e。弯折部66e沿第二直线部66b的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沿着弯折部66e对第二直线部66b进行弯折。在第二直线部66b中,在比弯折部66f靠前端侧的位置构成了连接端子部61b,在比弯折部66f靠根部侧的位置构成了臂部61d。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61e位于第一金属板66的基端部66c,但支承部61e也可以位于其他的部位。例如,支承部61e也可以位于第一直线部66a。
以上,对第一金属板66的各部分进行了说明,第二金属板67的各部分也具有类似的结构。如图6所示,第二汇流条62在展开的状态(第二金属板67)下具有基端部67c以及从基端部67c分别向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部67a和第二直线部67b。在第一直线部67a的一端具有沿与第一直线部67a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三直线部67d。由此,第二金属板67呈U字形状。在第二金属板67中,线圈连接部62f位于第一直线部67a,连接端子部62b位于第二直线部67b。即,通过将第三直线部67d沿着第一直线部67a与第三直线部67d之间的弯折部67f弯折并且沿着弯折部67g弯折成U字形状而构成端子62a。连接端子部62b是沿着弯折部67e弯折而形成的。
第一金属板66和第二金属板67分别具有U字形状,因此能够减小对第一金属板66进行冲压所需的母材的面积。第一金属板66和第二金属板67是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的。由于第一金属板66和第二金属板67是U字形状,因此纵横尺寸变小。其结果为,能够增加从一片板材获取金属板的数量。换言之,能够减少从母材冲压出第一和第二金属板66、67之后剩余的剩余材料。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削减马达的制造成本。
在汇流条保持架65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三个第一贯通孔65A和三个第二贯通孔69。
第一贯通孔65A分别位于不同的凹部63的内侧。在俯视时,第一贯通孔65A与线圈连接部61f、62f的端子61a、62a重叠。线圈端43a穿过第一贯通孔65A内而与线圈连接部61f、62f连接。第一贯通孔65A以充分大于线圈连接部61f、62f的大小的方式开口。因此,即使线圈端43a与线圈连接部61f、62f存在少许的位置偏移,也能够将线圈连接部61f、62f与第一贯通孔65A连接。
第二贯通孔69位于汇流条保持架65的中央。轴31穿过第二贯通孔69。如图1所示,在第二贯通孔69的开口缘配置有向下侧延伸的圆筒部69a。圆筒部69a与轴承保持架贯通孔55g嵌合。由此,能够使汇流条单元60相对于轴承保持架55进行与轴向垂直的面内的对位。并且,汇流条保持架65通过相对于轴承保持架55在周向上定位的部位(省略图示)而在周向上被定位。由此,能够提高汇流条单元60的连接端子部61b、62b的对位的精度,能够将连接端子部61b、62b顺畅地插入于控制装置100的插座100a中。在汇流条单元60像上述那样被定位的状态下,由于各线圈端43a与线圈连接部61f分别连接并且线圈自身具有刚性,因此汇流条单元60不会在轴承保持架55的上表面上移动。
并且,汇流条保持架65和轴承保持架55也可以通过热焊接而进行紧固。即,在汇流条保持架65上设置突起,将该突起插入于设置在轴承保持架55上的贯通孔中,对该突起的前端进行热焊接。
<变形例1>
接下来,基于图7对变形例1的汇流条单元160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方式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图7是汇流条单元160的俯视图。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汇流条单元160主要是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165的配置不同。
汇流条单元160具有三个第一汇流条61、三个第二汇流条62以及汇流条保持架165。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的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并且,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成对配置于汇流条保持架165。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汇流条单元160中,将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的对称作汇流条对106。汇流条单元160具有六组汇流条对106。
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的臂部61d沿在俯视时与径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更具体而言,臂部61d以中间点CP为起点、相对于在俯视时与径向垂直的方向在±45度的范围内延伸。
汇流条对106的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在与轴向垂直的面内以使臂部61d、62d彼此在俯视时呈V字状排列的方式配置。即,在最接近配置而构成汇流条对106的一对的汇流条61、62中,一方的臂部61d的长度方向D61与另一方的臂部62d的长度方向D62彼此不平行。在图7中,臂部61d、62d的长度方向D61、D62与第二基准线L2所成的角度θ是大约30度。由此,能够将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的臂部61d、62d设定得较长,并且构成紧凑的汇流条单元160。
如上所述,通过增长臂部61d、62d,能够提高连接端子部61b的可动性,即使在产生了热膨胀等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维持连接状态。并且,能够将连接端子部61b和控制装置100顺畅地插入于插座100a中。在汇流条单元160的径向尺寸有限制的情况下,为了使臂部61d、62d最长,优选以使长度方向分别与径向垂直的方式配置。更具体而言,优选为,以臂部61d、62d的长度方向中央为起点,使所述臂部61d、62d的长度方向与径向垂直。如本变形例所示,通过以使汇流条对106的臂部61d、62d呈V字状排列的方式配置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能够将各自的臂部61d、62d独立地配置在容易将臂部61d、62d设定得较长的方向上。因此,能够将臂部61d、62d设定得较长,构成紧凑的汇流条单元160。
<变形例2>
接下来,基于图8对变形例2的汇流条单元260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方式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8是汇流条单元260的立体图。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汇流条单元260主要是第一汇流条261和第二汇流条262的支承部的结构不同。
第一汇流条261具有两个支承部。即,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支承部61e之外,还在连结部61g处设置有支承部261e。支承部261e与支承部61e同样地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261c。在孔261c中插入有从汇流条保持架65的上表面向上侧延伸的支承突起264。支承突起264的前端被热焊接。另外,在图8中示出了支承突起264的热焊接前的状态。
第一汇流条261通过两个支承部61e、261e而被汇流条保持架65支承,由此,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汇流条61能够以支承部61e为起点进行转动,第一汇流条261不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65转动。因此能够通过两个支承部61e、261e而将第一汇流条261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65定位。由此,能够省略构成上述实施方式的转动限制部的突出壁63e和侧方凸部68b。
并且,第一汇流条261通过两个支承部61e、261e而被汇流条保持架65支承,由此第一汇流条261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65被固定。由于以支承部61e、261e为起点、经由臂部61d对连接端子部61b进行支承,因此臂部61d能够以支承部61e、261e为起点进行弹性变形。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连接端子部61b顺畅地插入于控制装置100的插座100a中。
关于第二汇流条262,与第一汇流条261同样地,也是具有两个支承部62e、262e。支承部262e具有孔262c。在孔262c中插入有支承突起265,该支承突起265的前端被热焊接。其他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第一汇流条261相同。
并且,在第一汇流条261和第二汇流条262中具有两个支承部,但只要能够借助支承部而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定位,则支承部的数量没有限定。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各结构以及该各结构的组合等是一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追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并且,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
例如,轴承保持架55也可以不是位于汇流条单元60的下侧,而是位于汇流条单元60的上侧。并且,在第一汇流条61和第二汇流条62中,线圈连接部61f、62f位于臂部61d、62d的径向内侧,但也可以位于臂部61d、62d的径向外侧。
标号说明
6、106:汇流条对;10:马达;20:壳体;20A:控制装置收纳区域;20a:开口部;30:转子;31:轴;40:定子;43:线圈;43a:线圈端;55、165、265:轴承保持架;55g:轴承保持架贯通孔;60、160、260:汇流条单元;61、62、261、262:汇流条;61a、62a:端子;61b、62b:连接端子部;61c、62c、261c、262c:孔;61d、62d:臂部;61e、62e、261e、262e:支承部;61f、62f:线圈连接部;61g、62g:连结部;63:凹部;63d:内壁(转动限制部);64:支承突起;64a:头部;64b:轴部;65、165:汇流条保持架;65A:第一贯通孔;66、67:金属板;66a、67a:第一直线部;66b、67b:第二直线部;66c、67c:基端部;69:第二贯通孔;69a:圆筒部;100:控制装置;100a:插座;J:中心轴线。

Claims (14)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
定子,其位于与所述转子对置的位置;以及
汇流条单元,其位于所述定子的上侧,将所述定子与控制装置连接起来,
所述汇流条单元具有汇流条和对所述汇流条进行支承的汇流条保持架,
所述汇流条具有:
线圈连接部,其与从所述定子延伸的线圈端连接;
连接端子部,其向上侧延伸,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支承部,其被所述汇流条保持架支承;以及
臂部,其位于所述支承部与所述连接端子部之间,
所述臂部沿在俯视时与径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线圈连接部与所述臂部在径向上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具有一个所述支承部,所述汇流条能够在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面内以所述支承部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转动限制部,该转动限制部限制所述汇流条以所述支承部为中心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的所述支承部被固定在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上,所述汇流条不能在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面内以所述支承部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具有两个所述支承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由绝缘材料构成,具有轴部和位于所述轴部的前端的头部,
在所述汇流条的所述支承部上设置有供所述轴部插入的孔,
所述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轴部的直径并且小于头部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并且供所述线圈端穿过的第一贯通孔,
所述线圈连接部在第一贯通孔的上侧与所述线圈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由沿厚度方向弯折的金属板构成,
在展开的状态下,所述金属板呈具有基端部以及从所述基端部分别向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的U字形状,
所述线圈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所述连接端子部位于所述第二直线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还具有:
轴承,其支承所述轴;以及
轴承保持架,其对所述轴承进行保持,
所述轴承保持架位于所述汇流条单元的上侧或下侧,在所述轴承保持架上设置有供所述轴穿过的轴承保持架贯通孔,
在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上设置有供所述轴穿过的第二贯通孔,
在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开口缘处设置有与所述轴承保持架贯通孔嵌合的圆筒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还具有收纳所述定子的筒状的壳体,该壳体在上侧具有开口,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处设置有能够收纳所述控制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控制装置收纳区域,
所述汇流条单元位于所述控制装置收纳区域的下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单元具有多个所述汇流条,
多个所述汇流条中的彼此最接近地配置的一对所述汇流条在与轴向垂直的面内彼此的所述臂部呈直线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单元具有多个所述汇流条,
多个所述汇流条中的彼此最接近地配置的一对所述汇流条在与轴向垂直的面内彼此的所述臂部在俯视时呈V字状排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的所述臂部在俯视时相对于与径向垂直的方向在±45度的范围内延伸。
CN201680059840.2A 2015-10-14 2016-10-12 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410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2692 2015-10-14
JP2015202692 2015-10-14
PCT/JP2016/080156 WO2017065140A1 (ja) 2015-10-14 2016-10-12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1093A true CN108141093A (zh) 2018-06-08
CN108141093B CN108141093B (zh) 2020-03-24

Family

ID=58518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984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41093B (zh) 2015-10-14 2016-10-12 马达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09340A1 (zh)
JP (1) JP6812983B2 (zh)
CN (1) CN108141093B (zh)
DE (1) DE112016004717T5 (zh)
WO (1) WO201706514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6477A (zh) * 2017-09-28 2019-04-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1756150A (zh) * 2019-03-27 2020-10-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汇流条装置、马达以及汇流条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4069956A (zh) * 2020-07-31 2022-02-18 日本电产(大连)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5009703U1 (de) * 2015-10-14 2019-05-03 Nidec Corporation Bremsmotor
US10461610B2 (en) * 2016-06-03 2019-10-29 Molon Motor & Coil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 device for use in a compact miniaturized motor assembly
DE112018001667T5 (de) * 2017-03-31 2019-12-19 Nidec Corporation Sammelschieneneinheit und motor
WO2018180798A1 (ja) * 2017-03-31 2018-10-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1033959B (zh) * 2017-09-28 2022-04-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JP7000778B2 (ja) * 2017-09-28 2022-01-1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JP7031441B2 (ja) * 2017-09-28 2022-03-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KR102022005B1 (ko) * 2018-07-20 2019-09-18 디와이오토 주식회사 절연 홀더와 전기 터미널의 조립 구조가 개선된 브러시리스 모터 장치
KR102688104B1 (ko) * 2018-10-01 2024-07-25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구동모터용 터미널 어셈블리
KR20210023171A (ko) * 2019-08-22 2021-03-0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JP2021164218A (ja) * 2020-03-31 2021-10-1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組み付け方法
KR20210133544A (ko) * 2020-04-29 2021-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팬모터
US20220109341A1 (en) * 2020-10-01 2022-04-07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Connection unit for electric motor
DE102021110062A1 (de) 2021-04-21 2022-10-27 Nidec Motors & Actuators (Germany) Gmbh Statoranordnung eines Elektromotors mit Verbindereinhei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47962B2 (en) * 2002-01-22 2007-07-24 Emb-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Stator assembly
WO2008056633A1 (fr) * 2006-11-06 2008-05-15 Jtekt Corporation Moteur électrique, unité de pompe électrique équipée du moteur électrique et support d'arrêt de barre omnibus
US20120223604A1 (en) * 2011-03-01 2012-09-06 Robert Bosch Gmbh Connecting Element Between a Motor and a Control Unit
CN102792562A (zh) * 2010-01-07 2012-11-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轴承端盖
JP2013165587A (ja) * 2012-02-10 2013-08-22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用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回転電機
US8546986B2 (en) * 2010-01-15 2013-10-01 Gate S.R.L. Stator connector
CN203761165U (zh) * 2013-12-24 2014-08-06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出线铜排及驱动器出线结构
KR20150038872A (ko) * 2013-10-01 2015-04-09 에스앤티모티브 주식회사 Blac 3상 모터의 보빈과 터미널 결합구조
CN104541437A (zh) * 2012-10-19 2015-04-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单元以及马达
US20150357878A1 (en) * 2013-01-17 2015-12-10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11656A (ja) * 2008-06-27 2010-01-14 Toyota Motor Corp 端子台
JP5930801B2 (ja) * 2012-03-30 2016-06-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車載用モ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12014000153T5 (de) * 2013-05-21 2015-04-09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Leistungsumsetzungsvorrichtung
US20160357878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Siemens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Software Inc. Modelling method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47962B2 (en) * 2002-01-22 2007-07-24 Emb-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Stator assembly
WO2008056633A1 (fr) * 2006-11-06 2008-05-15 Jtekt Corporation Moteur électrique, unité de pompe électrique équipée du moteur électrique et support d'arrêt de barre omnibus
CN102792562A (zh) * 2010-01-07 2012-11-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轴承端盖
US8546986B2 (en) * 2010-01-15 2013-10-01 Gate S.R.L. Stator connector
US20120223604A1 (en) * 2011-03-01 2012-09-06 Robert Bosch Gmbh Connecting Element Between a Motor and a Control Unit
JP2013165587A (ja) * 2012-02-10 2013-08-22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用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回転電機
CN104541437A (zh) * 2012-10-19 2015-04-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单元以及马达
US20150357878A1 (en) * 2013-01-17 2015-12-10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KR20150038872A (ko) * 2013-10-01 2015-04-09 에스앤티모티브 주식회사 Blac 3상 모터의 보빈과 터미널 결합구조
CN203761165U (zh) * 2013-12-24 2014-08-06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出线铜排及驱动器出线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6477A (zh) * 2017-09-28 2019-04-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1756150A (zh) * 2019-03-27 2020-10-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汇流条装置、马达以及汇流条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756150B (zh) * 2019-03-27 2023-01-2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汇流条装置、马达以及汇流条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4069956A (zh) * 2020-07-31 2022-02-18 日本电产(大连)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12983B2 (ja) 2021-01-13
US20180309340A1 (en) 2018-10-25
CN108141093B (zh) 2020-03-24
WO2017065140A1 (ja) 2017-04-20
JPWO2017065140A1 (ja) 2018-08-09
DE112016004717T5 (de) 2018-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1093A (zh) 马达
WO2017026492A1 (ja) モータ
ES2313633T3 (es) Silenciador para vehiculos.
JP4211722B2 (ja) トーションビーム式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5189151B2 (ja) ケーブル固定部材
JP4249742B2 (ja) 中央分配ポール及び支持体及び関連の製造方法
JPWO2018097205A1 (ja) 車載用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844540B2 (ja) モータ
JPWO2018168090A1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542392A (ja) 自動車両のための熱交換器
US7832102B2 (en) Link ro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7092113B2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JP5703062B2 (ja) トーションビーム式サスペンション
KR101467674B1 (ko) 범퍼 도장용 지그
JP4252047B2 (ja) モータ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00177067A1 (en) Motor
JP2019212751A (ja) 抵抗素子収納用ケース及び抵抗器
JP4798651B2 (ja)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US619550A (en) Integral crank-hanger and rear fork for bicycles
JP2006207952A (ja) 熱交換器
US1259206A (en) Carbon-pile support.
JP2007151273A (ja) 端子のカシメ取付方法及びカシメ取付装置
JP7418304B2 (ja) テーブル及びテ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12512021A (ja) 膜ホルダー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膜ホルダー
ES2535114T3 (es) Radiad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