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0513A - 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0513A
CN108140513A CN201580083413.3A CN201580083413A CN108140513A CN 108140513 A CN108140513 A CN 108140513A CN 201580083413 A CN201580083413 A CN 201580083413A CN 108140513 A CN108140513 A CN 108140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crew
guided
terminal screw
ton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34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0513B (zh
Inventor
百田泰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40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0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0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0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Abstract

一种電磁接触器(1),其能够使用端子盖(4),将由端子螺钉支架(5)保持的端子螺钉(6)临时固定于与端子(3)的螺孔(3a)分离的临时固定位置,端子螺钉支架(5)为由端子盖(4)贯穿的形状,在内侧面具备被内侧引导件,在外侧面具备被外侧引导件,端子盖(4)具有:内侧引导件,其将端子螺钉支架(5)贯穿而对被内侧引导件进行引导;以及外侧引导件,其对被外侧引导件进行引导。

Description

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确保了带压接端子的电线的配线空间的临时固定位置将端子螺钉临时固定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存在如下技术,即,在电气设备的端子的螺孔对带圆形压接端子的电线进行配线时,不将从螺孔螺出的端子螺钉卸下,将端子螺钉引导至能够确保圆形压接端子的插入空间的位置为止并进行保持,使带圆形压接端子的电线的配线操作变得容易。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即,通过在端子螺钉支架设置成为被引导件的凸起部,在端子盖设置槽,利用端子盖的槽对端子螺钉支架的凸起部进行引导,从而将端子螺钉引导至能够确保圆形压接端子的插入空间的位置为止,能够将端子螺钉临时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520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中,在将在确保了圆形压接端子的插入空间的状态下被临时固定的端子螺钉进行紧固的情况下,通过在将圆形压接端子插入后,利用螺钉刀将端子螺钉推入而将临时固定的状态解除,进行端子螺钉的紧固作业。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中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端子螺钉支架被引导至端子盖的距离短,因此如果在端子盖的引导件和端子螺钉支架的被引导件之间存在由尺寸公差的波动产生的间隙,则在相对于端子螺钉中心轴倾斜的状态下将螺钉刀压入时端子螺钉会倾斜,有时将端子螺钉引导至从螺孔偏移的位置。
如果将端子螺钉支架的凸起部延长,则能够确保端子螺钉支架被引导的长度,能够抑制端子螺钉的倾斜,但必须确保插入圆形压接端子的空间,需要将外形尺寸增大。因此,需要如下构造,即,不增大外形尺寸,即使在相对于端子螺钉的中心轴倾斜的状态下压入螺钉刀,也能够将端子螺钉引导至螺孔。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如下电气设备,即,抑制外形尺寸的增大,并且即使在相对于端子螺钉的中心轴倾斜的状态下压入螺钉刀,也能够将端子螺钉引导至螺孔。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目的,本发明为如下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能够使用端子盖将由端子螺钉支架保持的端子螺钉临时固定于与端子的螺孔分离的临时固定位置。本发明的端子螺钉支架为由端子盖贯穿的形状,在内侧面具备被内侧引导件,在外侧面具备被外侧引导件。本发明的端子盖具有:内侧引导件,其将端子螺钉支架贯穿并对被内侧引导件进行引导;以及外侧引导件,其对被外侧引导件进行引导。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电气设备取得如下效果,即,抑制外形尺寸的增大,并且即使在相对于端子螺钉中心轴倾斜的状态下压入螺钉刀,也能够将端子螺钉引导至螺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气设备即电磁接触器的斜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临时固定构造的斜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壳体的斜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盖的正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盖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壳体安装了端子盖的状态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支架的正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支架的俯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支架的左侧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支架的右侧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剖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剖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临时固定构造的正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在端子螺钉被临时固定的状态下的局部的斜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在端子螺钉被临时固定的状态下的局部的斜视图。
图19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在端子螺钉被临时固定的状态下的端子螺钉临时固定构造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在端子配置了带圆形压接端子的电线的状态下的局部的斜视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解除了端子螺钉的临时固定的状态下的局部的斜视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的螺钉顶端进入至螺孔的状态的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气设备进行详细说明。此外,该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气设备即电磁接触器的斜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临时固定构造的斜视图。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气设备即电磁接触器1具有:壳体2,其具备在将端子螺钉6与螺孔3a分离的状态下能够配置的空间;端子3,其通过端子螺钉6固定带压接端子的电线;端子盖4,其安装于壳体2而将端子3覆盖;以及端子螺钉支架5,其对端子螺钉6进行保持。端子盖4、端子螺钉支架5及端子螺钉6构成在将端子螺钉6与螺孔3a分离的状态下进行临时固定的端子螺钉临时固定构造9。电磁接触器1能够使用端子盖4,将由端子螺钉支架5保持的端子螺钉6临时固定于与端子3的螺孔3a分离的临时固定位置。电磁接触器1具有多个端子3。多个端子3被排列地配置。在端子螺钉6安装有用于将基线连接于端子3的线按压部6a。此外,如果不将基线连接于端子3,则也可以构成为将线按压部6a省略。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的侧视图。端子螺钉6在螺钉头61的周缘部具备环状凸起62。作为螺钉顶端63,被实施倒角而比螺孔3a直径小。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壳体的斜视图。壳体2具备用于确保端子3彼此的绝缘距离的绝缘阻挡部21。因此,如图1所示,端子3彼此之间被绝缘阻挡部21隔开。另外,如图4所示,在绝缘阻挡部21设置有凹部22。另外,壳体2具备与绝缘阻挡部21相对的壁部23。在壁部23设置有向绝缘阻挡部21侧凸出的卡合凸起24。
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盖的正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盖的俯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剖视图,表示出图5中的VII-VII的剖面。图8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剖视图,表示出图5中的VIII-VIII的剖面。端子盖4具有:正面部41,其在向壳体2安装的状态下将端子3从与端子螺钉6的螺入方向的相反方向覆盖;舌部42,其在向壳体2安装的状态下以沿着端子螺钉6的螺入方向的方式从正面部41延伸;以及第1腕部43及第2腕部44,其与舌部42隔开间隔地配置并夹着舌部42而从正面部41延伸。如图2所示,正面部41相对于端子螺钉6配置于螺钉头61侧,舌部42沿着端子螺钉6的轴向配置。如图7及图8所示,作为第1腕部43及第2腕部44和舌部42,舌部42的厚度方向的位置局部重叠。关于第1腕部43及第2腕部44和舌部42,在图7及图8中用箭头O图示出舌部42的厚度方向的位置局部重叠的部分。
如图6所示,相邻的第1腕部43和第2腕部44被连结部49连结。另外,在与第2腕部44不相邻的第1腕部43设置有向从舌部42远离的方向凸出的卡合凸起431。在与第1腕部43不相邻的第2腕部44设置有向从舌部42远离的方向凸出的卡合凸起441。
在第1腕部43的与舌部42相对的部分设置有第1外侧引导件432。在第2腕部44的与舌部42相对的部分设置有第2外侧引导件442。
在舌部42的侧面的与第1腕部43相对的部分设置有第1内侧引导件45。在舌部42的侧面的与第2腕部44相对的部分设置有第2内侧引导件46。在舌部42的上表面设置有端子螺钉6的临时固定所使用的卡合凸部4a。在实施方式中,在舌部42延伸的方向上排列地设置有两个卡合凸部4a。设置有卡合凸部4a的部分在舌部42延伸的方向上设置有延伸槽421。如图5所示,在正面部41设置有螺钉刀插入孔41a。
如图6所示,第1内侧引导件45和第1外侧引导件432隔开间隔地相对,第2内侧引导件46和第2外侧引导件442隔开间隔地相对。
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壳体安装了端子盖的状态的图。将端子盖4从图9的箭头A方向安装于壳体2。在将端子盖4安装于壳体2时,设置有卡合凸起431的第1腕部43向图9的箭头B方向弯曲,设置有卡合凸起441的第2腕部44向图9的箭头C方向弯曲,由连结部49连结的第1腕部43及第2腕部44向图9的箭头D方向弯曲。如果将端子盖4向箭头A方向压入至安装位置,则卡合凸起431、441与设置于壁部23的卡合凸起24卡合,并且连结部49与设置于绝缘阻挡部21的凹部22卡合,第1腕部43及第2腕部44返回到没有弯曲的状态。如上所述,通过卡合凸起431、441与卡合凸起24的卡合及连结部49与凹部22的卡合将端子盖4固定于壳体2。
图10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支架的正视图。图1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支架的俯视图。图1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支架的左侧视图。图1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支架的右侧视图。图1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剖视图,表示出图10中的XIV-XIV剖面。图1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剖视图,表示出图10中的XV-XV剖面。端子螺钉支架5具备:保持部51,其对端子螺钉6进行保持,被端子盖4引导而使端子螺钉6滑动移动;被引导部52,其由舌部42贯穿,在内表面具有与第1内侧引导件45相对的第1被内侧引导件52a及与第2内侧引导件46相对的第2被内侧引导件52b;以及操作部53,其在外表面具有与第1外侧引导件432相对的第1被外侧引导件53a及与第2外侧引导件442相对的第2被外侧引导件53b。被引导部52在与舌部42的上表面相对的部分具备凸起5b。
保持部51与被引导部52相连,在两者之间设置有缩颈部54。在被引导部52设置有与卡合凸部4a卡合的凸起5b。第1被外侧引导件53a与第1被内侧引导件52a相比端子螺钉6的螺入方向的长度长。第2被外侧引导件53b与第2被内侧引导件52b相比端子螺钉6的螺入方向的长度长。
在保持部51的内侧,将拆装端子螺钉6的方向的位置错开而设置有第1凸部51a和第2凸部51b。
通过将环状凸起62夹在端子螺钉支架5的第1凸部51a和第2凸部51b之间,从而将端子螺钉6固定于端子螺钉支架5,防止端子螺钉6在轴向脱落。作为端子螺钉支架5,由于保持部51与被引导部52相连,因此容易使保持部51弹性变形,容易进行将端子螺钉6安装于保持部51的作业。由于设置有缩颈部54,因此被保持部51保持的端子螺钉6难以从端子螺钉支架5脱落。
引导侧即图6所示的第1外侧引导件432与被引导侧即第1被外侧引导件53a相比,端子螺钉6的螺入方向的长度长。同样地,引导侧即图6所示的第2外侧引导件442与被引导侧即第2被外侧引导件53b相比,端子螺钉6的螺入方向的长度长。另外,引导侧即图6所示的第1内侧引导件45与被引导侧即第1被内侧引导件52a相比,端子螺钉6的螺入方向的长度长。同样地,引导侧即图6所示的第2内侧引导件46与被引导侧即第2被内侧引导件52b相比,端子螺钉6的螺入方向的长度长。第1外侧引导件432在临时固定位置和端子螺钉6的螺钉顶端63进入螺孔3a的位置之间的区间具备对第1被外侧引导件53a进行引导的长度。第2外侧引导件442在临时固定位置和端子螺钉6的螺钉顶端63进入螺孔3a的位置之间的区间具备对第2被外侧引导件53b进行引导的长度。
如果将舌部42插入至被引导部52,则第1外侧引导件432与第1被外侧引导件53a相对,第2外侧引导件442与第2被外侧引导件53b相对。此外,优选第1外侧引导件432和第1被外侧引导件53a之间的间隙、第2外侧引导件442和第2被外侧引导件53b之间的间隙、第1内侧引导件45和第1被内侧引导件52a之间的间隙及第2内侧引导件46和第2被内侧引导件52b之间的间隙为零。换言之,优选如果将舌部42插入至被引导部52,则第1外侧引导件432与第1被外侧引导件53a接触,第2外侧引导件442与第2被外侧引导件53b接触。另外,优选第1内侧引导件45与第1被内侧引导件52a接触,第2内侧引导件46与第2被内侧引导件52b接触。但是,第1外侧引导件432和第1被外侧引导件53a之间的间隙、第2外侧引导件442和第2被外侧引导件53b之间的间隙、第1内侧引导件45和第1被内侧引导件52a之间的间隙及第2内侧引导件46和第2被内侧引导件52b之间的间隙也可以不必为零。
如果将第1被内侧引导件52a及第2被内侧引导件52b合在一起而称为被内侧引导件,将第1被外侧引导件53a及第2被外侧引导件53b合在一起而称为被外侧引导件,则端子螺钉支架5为由端子盖4贯穿的形状,在内侧面具备被内侧引导件,在外侧面具备被外侧引导件。另外,如果将第1内侧引导件45及第2内侧引导件46合在一起而称为内侧引导件,将第1外侧引导件432及第2外侧引导件442合在一起而称为外侧引导件,则端子盖4具有:内侧引导件,其将端子螺钉支架5贯穿并对被内侧引导件进行引导;以及外侧引导件,其对被外侧引导件进行引导。
图1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临时固定构造的正视图。作为将端子盖4、端子螺钉支架5及端子螺钉6组合而构成的端子螺钉临时固定构造9,在舌部42的厚度方向上,第1腕部43及第2腕部44与舌部42的台阶L1比操作部53与舌部42的台阶L2小。
对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7及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在端子螺钉被临时固定的状态下的局部的斜视图。图17表示出图6所示的远离正面部41侧的卡合凸部4a与图10所示的凸起5b卡合而将端子螺钉6临时固定的状态,图18表示出图6所示的接近正面部41侧的卡合凸部4a与图10所示的凸起5b卡合而将端子螺钉6临时固定的状态。如果在没有将端子螺钉6临时固定的状态下,对操作部53施加图17及图18中的箭头E方向的力,换言之与端子螺钉6的螺入方向相反的力,则通过将第1被内侧引导件52a引导至第1内侧引导件45,将第2被内侧引导件52b引导至第2内侧引导件46,将第1被外侧引导件53a引导至第1外侧引导件432,将第2被外侧引导件53b引导至第2外侧引导件442,端子螺钉支架5沿着端子螺钉6的轴向滑动,如图17或图18所示,在端子螺钉6与螺孔3a分离的状态下,卡合凸部4a与凸起5b卡合,端子螺钉6在与螺孔3a分离的状态下被临时固定。由于在舌部42设置有两个卡合凸部4a,因此能够在端子3和端子螺钉6的间隔不同的两个位置使端子螺钉6临时固定。
由于在舌部42的厚度方向上,第1腕部43及第2腕部44与舌部42的台阶L1比操作部53与舌部42的台阶L2小,因此第1腕部43或第2腕部44在对操作部53进行操作方面不会产生妨碍。
另外,作为第1腕部43及第2腕部44与舌部42,由于舌部42的厚度方向的位置局部重叠,因此在对操作部53施加力并使端子螺钉支架5滑动而将端子螺钉6临时固定时,难以产生将图17及图18中由箭头R表示的端子盖4从壳体2剥离的力。因此,在对端子螺钉支架5进行操作而将端子螺钉6临时固定时,难以引起端子盖4从壳体2脱落。
图19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在端子螺钉被临时固定的状态下的端子螺钉临时固定构造的剖视图。此外,图19表示出凸起5b与接近正面部41侧的卡合凸部4a卡合的状态。在凸起5b与接近正面部41侧的卡合凸部4a卡合的状态下,由于端子3和端子螺钉6的间隔大,因此容易进行将带圆形压接端子的电线7的压接端子配置于端子3的作业。
另一方面,在凸起5b与远离正面部41侧的卡合凸部4a卡合的状态下,由于端子螺钉支架5没有从正面部41向螺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凸出,因此即使其它物体与正面部41抵接,也能够将端子螺钉6维持为临时固定状态。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在端子配置了带圆形压接端子的电线的状态下的局部的斜视图。在将端子螺钉6临时固定的状态下,由于在螺孔3a和端子螺钉6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将带圆形压接端子的电线7的压接端子配置于螺孔3a。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解除了端子螺钉的临时固定的状态下的局部的斜视图。如果对处于临时固定状态的端子螺钉6,利用穿过端子盖4的螺钉刀插入孔41a的螺钉刀8施加箭头F方向的力,换言之端子螺钉6的螺入方向的力,则将卡合凸部4a和凸起5b的卡合解除,端子螺钉支架5滑动而将端子螺钉6引导至螺钉顶端63进入螺孔3a的位置。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端子螺钉的螺钉顶端进入至螺孔的状态的图。在螺钉顶端63进入至螺孔3a的状态下,仅利用螺钉刀8旋转端子螺钉6,就能够将端子螺钉6螺钉固定于螺孔3a。因此,在电磁接触器1中,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圆形压接端子连接于端子3的作业。
作为电磁接触器1,由于端子螺钉支架5的第1被外侧引导件53a及第2被外侧引导件53b通过端子盖4的第1外侧引导件432及第2外侧引导件442,将端子螺钉6引导至到达螺孔3a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端子螺钉6相对于中心轴倾斜的状态下通过螺钉刀8向螺入方向压入,也不会将端子螺钉6引导至偏离螺孔3a的位置。另外,能够将第1被内侧引导件52a及第2被内侧引导件52b的端子螺钉6的螺入方向的长度缩短,不需要将在端子螺钉支架5的壳体2内配置的部分的尺寸增大。因此,作为电磁接触器1,不将外形尺寸增大,就能够可靠地将端子螺钉6引导至螺孔3a。由此,在电磁接触器1中,能够使带圆形压接端子的电线7的配线操作的作业性提高。
第1腕部43及第2腕部44具有即使在相对于端子螺钉6的中心轴倾斜的状态下通过螺钉刀8向螺入方向压入端子螺钉6,也不超过端子螺钉支架5的高度。因此,即使通过螺钉刀8将端子螺钉6在相对于中心轴倾斜的状态下向螺入方向压入,也不会将端子螺钉6引导至偏离螺孔3a的位置。
在通过将连结部49钩挂于图9所示的凹部22,对端子螺钉支架5的操作部53进行操作时,即使施加大于或等于设想值的大力,也会抑制端子盖4容易地脱落。
并且,在通过螺钉刀8将端子螺钉6在相对于中心轴倾斜的状态下向螺入方向压入,第1外侧引导件432或第2外侧引导件442从端子螺钉支架5受到力的情况下,第1腕部43或第2腕部44的弯曲量变小,也能够稳定地将端子螺钉6引导至螺孔3a,能够使配线操作的作业性提高。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表示出利用连结部49将相邻的第1腕部43和第2腕部44连结的结构,但也可以省略连结部49。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变形例的图。由于通过不在相邻的第1腕部43和第2腕部44之间设置连结部,端子盖4的形状变得简单,因此能够降低端子盖4的制造成本。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电磁接触器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具有将圆形压接端子螺钉固定的其它电气设备,即,电磁开关、手动电机启动器或断路器等电气设备。另外,并不限于具有多个端子3的电气设备,也可以适用于具有一个端子3的电气设备。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只是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能够组合其它的现有技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也可以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标号的说明
1电磁接触器,2壳体,3端子,3a螺孔,4端子盖,4a卡合凸部,5端子螺钉支架,5b凸起,6端子螺钉,6a线按压部,7带圆形压接端子的电线,8螺钉刀,9端子螺钉临时固定构造,21绝缘阻挡部,22凹部,23壁部,24、431、441卡合凸起,41正面部,41a螺钉刀插入孔,42舌部,43第1腕部,44第2腕部,45第1内侧引导件,46第2内侧引导件,49连结部,51保持部,51a第1凸部,51b第2凸部,52被引导部、52a第1被内侧引导件,52b第2被内侧引导件,53操作部,53a第1被外侧引导件,53b第2被外侧引导件,54缩颈部,61螺钉头,62环状凸起,63螺钉顶端,421槽,432第1外侧引导件,442第2外侧引导件。

Claims (9)

1.一种电气设备,其能够使用端子盖,将由端子螺钉支架保持的端子螺钉临时固定于与端子的螺孔分离的临时固定位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螺钉支架为由所述端子盖贯穿的形状,在内侧面具备被内侧引导件,在外侧面具备被外侧引导件,
所述端子盖具有:内侧引导件,其将所述端子螺钉支架贯穿而对所述被内侧引导件进行引导;以及外侧引导件,其对所述被外侧引导件进行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外侧引导件与所述被内侧引导件相比,所述端子螺钉的螺入方向的长度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引导件在所述临时固定位置和所述端子螺钉的螺钉顶端进入所述螺孔的位置之间的区间,具有对所述被外侧引导件进行引导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盖具备:舌部,其在所述端子螺钉的螺入方向上延伸且在侧面具有所述内侧引导件;以及一对腕部,其与该舌部隔开间隔地配置,夹着该舌部而延伸,在与所述舌部相对的部分具备所述外侧引导件,
所述端子螺钉支架具备:保持部,其对所述端子螺钉进行保持,被所述端子盖引导而使所述端子螺钉滑动移动;被引导部,其由所述舌部贯穿且在内表面具有所述被内侧引导件;以及操作部,其在外表面具有所述被外侧引导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外侧引导件与所述被内侧引导件相比,所述端子螺钉的螺入方向的长度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引导件在所述临时固定位置和所述端子螺钉的螺钉顶端进入所述螺孔的位置之间的区间,具有对所述被外侧引导件进行引导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舌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腕部与所述舌部的台阶比所述操作部和所述舌部的台阶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腕部具备与收容所述端子的壳体卡合的卡合凸起,
作为所述腕部和所述舌部,所述舌部的厚度方向的位置局部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所述端子,
所述端子盖分别与多个所述端子对应而具备所述舌部及所述腕部,具有将与相邻的所述端子对应的所述腕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
所述壳体在隔开多个所述端子的绝缘阻挡部具备与所述连结部卡合的凹部。
CN201580083413.3A 2015-09-29 2015-09-29 电气设备 Active CN1081405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7583 WO2017056198A1 (ja) 2015-09-29 2015-09-29 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0513A true CN108140513A (zh) 2018-06-08
CN108140513B CN108140513B (zh) 2019-08-16

Family

ID=58363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3413.3A Active CN108140513B (zh) 2015-09-29 2015-09-29 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99826B1 (zh)
KR (1) KR102032812B1 (zh)
CN (1) CN108140513B (zh)
WO (1) WO20170561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3818A (zh) * 2020-12-11 2021-04-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架组件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6779U (ja) * 1983-12-07 1985-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の端子装置
US5266058A (en) * 1991-10-01 1993-11-30 Mitsubishi Denki K.K. Terminal connecting device
JP2001126606A (ja) * 1999-10-29 2001-05-11 Fuji Electric Co Ltd 開閉器の端子装置
CN1661743A (zh) * 2004-01-22 2005-08-31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开关的端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7183B2 (ja) * 1995-09-06 2002-07-2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の端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6779U (ja) * 1983-12-07 1985-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の端子装置
US5266058A (en) * 1991-10-01 1993-11-30 Mitsubishi Denki K.K. Terminal connecting device
JP2001126606A (ja) * 1999-10-29 2001-05-11 Fuji Electric Co Ltd 開閉器の端子装置
CN1661743A (zh) * 2004-01-22 2005-08-31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开关的端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3818A (zh) * 2020-12-11 2021-04-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架组件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56198A1 (ja) 2017-10-05
KR102032812B1 (ko) 2019-10-16
JP6099826B1 (ja) 2017-03-22
WO2017056198A1 (ja) 2017-04-06
CN108140513B (zh) 2019-08-16
KR20180053737A (ko) 2018-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12987B2 (ja) 電気接続箱
US9124079B2 (en) Electric junction box
US20120220153A1 (en) Connector and vehicular wire harness connecting structure
KR20060045066A (ko) 전기기기의 단자 장치
US10468815B2 (en) Branch connector
CN103636081A (zh) 连接器
CN103579969B (zh) 电接线盒
KR20140034296A (ko) 방수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210546A (zh) 端子连接结构
JP6599404B2 (ja) クランプ及び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EP2637900B1 (en) Electric wire fixing device
CN108140513A (zh) 电气设备
US9515440B2 (en) Multiport terminal with current bars
JP2013027225A (ja) 電気接続箱
JP5432611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7834317B (zh) 一种母头连接器、公头连接器及组合
KR101664304B1 (ko) 커넥터
JP2005038761A (ja) 雌型端子
JP4512472B2 (ja) 電磁スイッチ
CN103515879B (zh) 滑接导线固定装置及滑接导线固定构造
JP7295738B2 (ja) 嵌合構造、外装部材、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電気接続箱
JP2005302626A (ja) 電磁スイッチのカバー
JP6206656B2 (ja) 端子接続構造及びコネクタ
KR101608915B1 (ko) 내구성이 향상된 전기 접촉 단자
KR20240052358A (ko) 커넥터 연결용 프로텍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