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7372B -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7372B
CN108137372B CN201680057442.7A CN201680057442A CN108137372B CN 108137372 B CN108137372 B CN 108137372B CN 201680057442 A CN201680057442 A CN 201680057442A CN 108137372 B CN108137372 B CN 1081373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ribbon
glass
breaking
bending stress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74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7372A (zh
Inventor
熊崎直树
和泉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37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7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7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7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2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 C03B33/023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the sheet or ribbon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 C03B33/033Apparatus for opening score lines in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4Forming glass sheets by the overflow downdraw fusion process; Isopip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2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1)具备折断机构(3),该折断机构(3)一边追随通过下拉法连续成形且在表面(Ga)侧形成有刻划线(S)的玻璃带(G)下降,一边对刻划线形成部(Gs)赋予弯曲应力,由此将玻璃带(G)折断切断而从玻璃带(G)切出玻璃板(Gx),折断机构(3)具有:从背面(Gb)侧与刻划线形成部(Gs)抵接而成为折断切断的支点的支点杆(19);以及通过在支承玻璃板(Gx)的状态下绕轴线(29)转动而使刻划线形成部(Gs)以表面(Ga)侧成为凸出的方式弯曲的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在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的转动过程中,能够在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上变更轴线(29)的位置。

Description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该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在通过下拉法连续成形的玻璃带形成刻划线,并且对形成有刻划线的部位赋予弯曲应力,由此将玻璃带折断切断。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玻璃板被用作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场致发射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用的玻璃基板,或者被用作智能手机、平板型PC等的玻璃罩等而组装于多种多样的电子器件。
作为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之一,可以举出如下方法:将通过以溢流下拉法、狭缝下拉法、再拉法等为代表的下拉法连续成形的玻璃带按规定的长度切断,由此从玻璃带切出玻璃板。而且,上述那样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装置的一例也被专利文献1公开。
上述文献所公开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具备折断机构,该折断机构一边追随在成形后被向下方搬运并且沿着宽度方向在一面侧形成有刻划线(在上述文献中为刻线)的玻璃带而下降,一边对形成有刻划线的刻划线形成部赋予弯曲应力而将玻璃带折断切断。通过该折断机构执行折断切断,从而从玻璃带切出存在于刻划线的下方的切出部来作为玻璃板。
折断机构具有:支点构件(在上述文献中为砧座),其从另一面侧与刻划线形成部抵接而成为折断切断的支点;以及弯曲应力赋予构件(在上述文献中为玻璃板卡合装置),其在支承切出部的状态下将支点构件作为旋转的中心而从玻璃带的一面侧朝向另一面侧转动,由此使刻划线形成部以一面侧成为凸部的方式弯曲。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379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中,产生下述那样的应解决的问题。
即,近年来,组装有玻璃板的电子器件的薄型化、轻量化迅猛发展。与此相伴地,在组装于电子器件的玻璃板中也要求实现薄板化。为了制造上述那样的薄板状玻璃,成为该薄板状玻璃的基础的玻璃带也被要求减薄厚度。在此,在通过下拉法成形玻璃带的情况下,在其成形的过程中,在宽度方向两端形成有与中央部相比厚度较大的被称作废料部的部位。该废料部的厚度存在偏差,因此在玻璃带冷却固化时冷却速度在废料部之中厚度较大的部位与厚度较小的部位之间产生差异。而且,在成形了成为薄板状玻璃的基础那样的厚度薄的玻璃带的情况下,有时以废料部的冷却速度的差异为起因,沿着玻璃带的长度方向产生翘曲。
在想要将产生了该翘曲的玻璃带折断切断的情况下,有时以翘曲为起因而导致支点构件不与刻划线形成部抵接,刻划线形成部成为从支点构件浮起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弯曲应力赋予构件以支点构件为旋转的中心进行转动时,被支承于该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状态下的切出部以刻划线形成部为旋转的中心进行转动。因此,均成为旋转的中心的刻划线形成部与支点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转动过程中也几乎不发生变化,也无法期待在转动过程中刻划线形成部的浮起状态被纠正的情况。其结果是,即便弯曲应力赋予构件转动,也仅是从支点构件浮起的状态的刻划线形成部发生弯曲,因此支点构件不再作为折断切断的支点而发挥功能,难以使弯曲应力有效地作用于刻划线形成部。目前现状是因上述情况而诱发玻璃带的切断不良。
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能够对通过下拉法连续成形的玻璃带执行可靠的折断切断。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创造出的本发明是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具备折断机构,该折断机构一边追随通过下拉法连续成形并被向下方搬运且沿着宽度方向在一面侧形成有刻划线的玻璃带下降,一边对形成有刻划线的刻划线形成部赋予弯曲应力,由此将玻璃带折断切断而从该玻璃带切出存在于刻划线的下方的切出部,该折断机构具有:支点构件,其从另一面侧与刻划线形成部抵接而成为折断切断的支点;以及弯曲应力赋予构件,其在支承切出部的状态下绕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从一面侧朝向另一面侧转动,由此使刻划线形成部以一面侧成为凸出的方式弯曲,其特征在于,在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转动过程中,能够在玻璃带的厚度方向上变更轴线的位置。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转动过程中,由于能够将成为该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转动的中心的轴线的位置沿玻璃带的厚度方向变更,因此弯曲应力赋予构件所支承的切出部的转动的中心的位置也能够在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转动过程中沿厚度方向变更。此外,与切出部相连的刻划线形成部的位置也能够在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转动过程中沿厚度方向变更。因此,即便在以玻璃带中产生的翘曲为起因而导致刻划线形成部从支点构件浮起那样的事态产生了的情况下,通过在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转动过程中沿厚度方向变更刻划线形成部的位置,也能够纠正浮起的状态。由此,在使支点构件与刻划线形成部可靠地抵接的状态下,能够执行玻璃带的折断切断。其结果是,能够使弯曲应力有效地作用于刻划线形成部,从而能够可靠地切断玻璃带。
在上述的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地,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具备第一移动机构,该第一移动机构设置于静止系统,且能够使转动过程中的弯曲应力赋予构件沿玻璃带的厚度方向移动。在此所说的“静止系统”包括工厂内的底壁、侧壁、地面等(以下相同)。
这样一来,通过利用第一移动机构使转动过程中的弯曲应力赋予构件沿玻璃带的厚度方向移动,能够沿厚度方向变更轴线的位置。另外,由于第一移动机构设置于静止系统,因此能够利用静止系统来支撑该第一移动机构的自重,还能够避免伴随着轴线的位置的变更而给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带来过大的负荷。
在上述的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地,在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转动过程中,能够使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支点构件向上下方向变更。
这样,在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转动过程中,能够将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支点构件向上下方向变更。因此,弯曲应力赋予构件所支承的切出部的转动的中心的位置、以及与切出部相连的刻划线形成部的位置也能够在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转动过程中相对于支点构件向上下方向变更。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使支点构件与刻划线形成部抵接。
在上述的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地,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具备第二移动机构,该第二移动机构设置于静止系统,且能够使转动过程中的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相对于支点构件向上下方向移动。
这样,利用第二移动机构使转动过程中的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相对于支点构件向上下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支点构件向上下方向变更。另外,由于第二移动机构设置于静止系统,因此能够利用静止系统来支撑该第二移动机构的自重,也能够避免伴随着轴线的位置的变更而给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带来过大的负荷。
在上述的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地,弯曲应力赋予构件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以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自转。
这样,在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转动过程中,通过该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自转也能够变更轴线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支点构件与刻划线形成部抵接。另外,弯曲应力赋予构件进行自转,与之相追随地,切出部进行旋转,由此能够调节刻划线形成部弯曲时的曲率。因此,容易调节作用于刻划线形成部的弯曲应力的大小。
在上述的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地,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具备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具有在与转动过程中的弯曲应力赋予构件连结的状态下能够以中心轴线为轴心而旋转的轴部。
这样一来,通过使与转动过程中的弯曲应力赋予构件连结的轴部旋转,能够使弯曲应力赋予构件自转。
在上述的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地,弯曲应力赋予构件构成为使切出后的切出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而成为纵置姿态,并且,折断机构在玻璃带的一面侧以及另一面侧分别具备对切出部的切出后的玻璃带的厚度方向的摆动进行限制的摆动限制机构。
这样,弯曲应力赋予构件成为将切出后的切出部的姿态设为纵置姿态的结构,因此在例如将切出部向下游工序搬运时能够将其姿态设为适于搬运的姿态。然而,在使切出部旋转而成为纵置姿态的情况下,在切出部从刚切出后的姿态起立而向纵置姿态转变时,以切出部的姿态的变化为起因而产生从下方吹动玻璃带的下端部(切出部被切出后的下端部)那样的气流。在产生上述那样的气流的情况下,玻璃带在厚度方向上摆动,存在该玻璃带与沿着玻璃带的搬运路径配置的机械等接触的可能性,从而可能给玻璃带造成损伤。然而,根据上述的结构,利用折断机构所具备的摆动限制机构来限制玻璃带的厚度方向上的摆动,因此能够可靠地排除上述那样的可能性。
在上述的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地,摆动限制机构为辊。
这样,由于摆动限制机构为辊,因此能够避免因摆动限制机构与玻璃带的滑动导致玻璃带被划伤那样的事态发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使支点构件与刻划线形成部可靠地抵接的状态下执行玻璃带的折断切断,能够使弯曲应力有效地作用于刻划线形成部,因此能够可靠地切断玻璃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概要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概要的侧视图。
图3是从图1所示的A-A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将变形赋予机构具有的支承辊的周边放大示出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从图1所示的B-B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将刻划机构具有的切割轮以及轮支承辊的周边放大示出的放大俯视图。
图7是从图6中的D-D方向观察刻划机构具有的切割轮以及轮支承辊的周边的纵剖侧视图。
图8是将刻划机构具有的切割轮以及轮支承辊的周边放大示出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从图5所示的C-C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是将折断机构具有的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周边放大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图11是将折断机构具有的摆动限制辊的周边放大示出的放大俯视图。
图12是将折断机构具有的气体喷嘴以及吸嘴的周边放大示出的放大俯视图。
图13是将折断机构具有的支点杆的周边放大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图14是将折断机构具有的支点杆的周边放大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图15是将折断机构具有的支点杆的周边放大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概要的主视图。
图17是将折断机构具有的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周边放大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将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由“X-X方向”表示,将玻璃带的长度方向由“Y-Y方向”表示,将玻璃带的厚度方向由“Z-Z方向”表示。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1是如下装置:其用于将通过下拉法连续成形而向下方搬运的具有挠性的玻璃带G(例如,厚度为700μm以下)按规定长度切断,由此从该玻璃带G连续地切出作为切出部的玻璃板Gx。玻璃板的制造装置1构成为反复执行如下操作:其一是,针对玻璃带G的表面Ga(玻璃带G的表背面Ga、Gb中的表面Ga)沿着宽度方向(X-X方向)形成刻划线S;其二是,通过向形成有刻划线S的刻划线形成部Gs赋予弯曲应力来将玻璃带G折断切断。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以及图2中,省略玻璃板的制造装置1的一部分的构成要素的图示,在图1以及图2中省略图示的构成要素在图3以后进行图示。
如在图1中箭头E-E所示,上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1具备刻划机构2,该刻划机构2进行在追随玻璃带G下降的同时形成刻划线S的形成动作、以及在形成刻划线S之后向上方返回的返回动作。另外,如在图1中箭头F-F所示,在比刻划机构2靠玻璃带G的搬运路径的下游侧的位置具备折断机构3,该折断机构3进行在追随玻璃带G下降的同时执行折断切断的折断动作、以及在执行折断切断之后向上方复位的复位动作。刻划机构2和折断机构3能够相互独立地上下移动,刻划机构2将在图1中由实线表示的位置作为上端、将由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作为下端而上下移动。另一方面,折断机构3将在图1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作为上端、将由实线表示的位置作为下端而上下移动。
另外,玻璃板的制造装置1在比刻划机构2靠玻璃带G的搬运路径的上游侧的位置具备变形赋予机构4,该变形赋予机构4使搬入刻划机构2的玻璃带G以沿着宽度方向(X-X方向)使表面Ga侧成为凸出的方式弯曲。此外,具备用于从折断机构3接收通过折断切断的执行而切出的玻璃板Gx并将其向下游工序移送的移送机构5。
在此,在通过下拉法成形的玻璃带的宽度方向两端含有在产品玻璃板的制造过程中被去除的非有效部。此外,非有效部含有与其他部位相比厚度较大的废料部。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表示非有效部中的除废料部以外的部位的情况下表述为“非有效部Gu”,在表示废料部的情况下表述为“废料部Gm”。
以下,对变形赋予机构4的详情进行说明。
变形赋予机构4以仿效玻璃带G原有的沿着宽度方向(X-X方向)的弯曲而使表面Ga侧成为凸出的方式使该玻璃带G弯曲。如图2所示,该变形赋予机构4沿着玻璃带G的搬运路径配置有两台,该两台变形赋予机构4具有相同的结构。如图3所示,两变形赋予机构4的各个变形赋予机构4在玻璃带G的表面Ga侧沿宽度方向相互分离开的两个部位、在背面Gb侧位于前述的两个部位的相互之间的两个部位分别具有与玻璃带G抵接的作为抵接构件的支承辊4a。表面Ga侧的两个支承辊4a和背面Gb侧的两个支承辊4a以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中央Gc为基准而对称地配置,并且以与存在于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两端的非有效部Gu抵接的方式配置。而且,利用表面Ga侧的支承辊4a和背面Gb侧的支承辊4a在厚度方向(Z-Z方向)上夹入玻璃带G。需要说明的是,表面Ga侧的支承辊4a以及背面Gb侧的支承辊4a均为自由辊。
各支承辊4a分别经由滚珠丝杠(省略图示)而与气缸4b连结,各气缸4b分别安装于在玻璃带G的表面Ga侧和背面Gb侧配置的框架6。而且,各支承辊4a通过调节各气缸4b的内压的增减而如在图3中箭头H-H所示能够沿着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Z-Z方向)移动,并且借助滚珠丝杠而前后移动,从而能够进行沿着厚度方向的位置的微调整。由此,通过使表面Ga侧的支承辊4a和背面Gb侧的支承辊4a移动并调节各支承辊4a的沿着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的位置,能够使玻璃带G的沿着宽度方向(X-X方向)的弯曲(曲率)任意地变化。
在此,当由表面Ga侧的支承辊4a和背面Gb侧的支承辊4a夹入玻璃带G时,由于使玻璃带G沿着宽度方向(X-X方向)可靠地弯曲,因此如图4所示,优选将相邻的表面Ga侧的支承辊4a和背面Gb侧的支承辊4a的重叠量J(对两支承辊4a从沿着其旋转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重叠量)设为3mm~100mm的范围内。另外,优选将相邻的表面Ga侧的支承辊4a与背面Gb侧的支承辊4a的分离距离K(沿着两支承辊4a的旋转轴的方向上的分离距离)设为30mm~500mm的范围内。此外,由于在稳定地维持沿着宽度方向的弯曲的状态下将玻璃带G向刻划机构2搬入,因此如图2所示,优选将从刻划机构2开始刻划线S的形成的高度位置到最接近刻划机构2的变形赋予机构4为止的分离距离L(沿着玻璃带G的搬运路径的分离距离)设为100mm~1500mm的范围内。
根据以上说明的结构,向刻划机构2搬入的玻璃带G成为以沿着宽度方向(X-X方向)使表面Ga侧成为凸出的方式弯曲的状态。此外,在该玻璃带G中,以宽度方向中央Gc为分界的一侧的部位和另一侧的部位成为对称地弯曲的状态。
以下,对变形赋予机构4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与玻璃带G抵接的抵接构件而使用支承辊4a,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各支承辊4a而配置在玻璃带G的长度方向(Y-Y方向)上呈长条的输送带(输送方向为从上方至下方)。另外,也可以代替各支承辊4a而配置沿玻璃带G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棒等。
以下,对刻划机构2的详情进行说明。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刻划机构2具有:通过在玻璃带G的表面Ga上沿着宽度方向(X-X方向)行进而形成刻划线S的作为形成构件的切割轮2a;从背面Gb侧隔着玻璃带G而支承行进中的切割轮2a且以与切割轮2a同步的状态在背面Gb上沿着宽度方向行进的作为形成辅助构件的轮支承辊2b。轮支承辊2b的直径D2大于切割轮2a的直径D1。此外,在切割轮2a以及轮支承辊2b的行进方向M的前后分别配置有在将玻璃带G沿厚度方向(Z-Z方向)夹持的同时与切割轮2a以及轮支承辊2b一起沿着宽度方向行进的一对夹持辊7。而且,切割轮2a、轮支承辊2b以及各夹持辊7能够仿效玻璃带G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弯曲而行进。需要说明的是,轮支承辊2b以及各夹持辊7均为自由辊。
多个夹持辊7中的、在切割轮2a的后方且在玻璃带G的表面Ga上行进的夹持辊7(以下,表述为特定夹持辊7a)具有与其他的夹持辊7不同的形状。如图7所示,其他的夹持辊7形成为圆柱状。与此相对地,特定夹持辊7a具有:直径相对小的小径部7aa;以及在玻璃带G的表面Ga上滚动且与小径部7aa的两侧分别相连的直径相对大的大径部7ab。而且,特定夹持辊7a构成为以小径部7aa跨由切割轮2a所形成的刻划线S的状态行进。由此,在特定夹持辊7a的行进过程中,小径部7aa和大径部7ab中的仅大径部7ab成为与玻璃带G的表面Ga接触的状态。
切割轮2a以及在表面Ga上行进的两个夹持辊7(以下,将这些统一表述为表面行进组8)如图1所示与输送机12连结,该输送机12具备将伺服马达作为动力源而驱动的驱动轮9、从动轮10、卷绕于驱动轮9和从动轮10的带11。该输送机12将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X-X方向)设为输送方向,并且该输送机12能够使带11回转的方向相反。而且,伴随着驱动轮9的旋转而使带11回转,由此表面行进组8沿着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移动。
如图5所示,构成表面行进组8的切割轮2a以及两个夹持辊7借助与这些构件分别连结的各滚珠丝杠12a而在与输送机12连结的状态下也能够沿着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Z-Z方向)移动。各滚珠丝杠12a各自的驱动被伺服机构(省略图示)控制。而且,表面行进组8通过在沿着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X-X方向)的移动过程中也沿着厚度方向移动,由此仿效玻璃带G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弯曲而行进。
如图1所示,输送机12配置在收容其的外壳13内。而且,如图2所示,伴随着外壳13借助与伺服马达14连结的滚珠丝杠15而沿着设置于框架6的引导件16上下移动,输送机12进行上下移动。
同样,如图5所示,轮支承辊2b以及在背面Gb上行进的两个夹持辊7(以下,将它们统称为背面行进组17)分别与滚珠丝杠18a(具有与滚珠丝杠12a相同的结构的滚珠丝杠)连结,并且如图9所示与输送机18连结,该输送机18具有与输送机12相同的结构且隔着玻璃带G而与输送机12对置地配置。
根据以上说明的结构,在刻划机构2进行形成动作时,两输送机12、18以与玻璃带G的搬运速度相同的速度且以在表面Ga侧和背面Gb侧相互同步的状态追随玻璃带G下降。而且,在两输送机12、18追随玻璃带G下降的过程中,表面行进组8以及背面行进组17仿效玻璃带G的沿着宽度方向(X-X方向)的弯曲而行进。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表面行进组8以及背面行进组17仿效上述的变形赋予机构4赋予玻璃带G的弯曲而行进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在玻璃带G中,以使由表面行进组8和背面行进组17夹着的部位(在图6中施加了交叉影线的部位)的形状平坦的方式控制切割轮2a、轮支承辊2b以及各夹持辊7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当刻划线S向玻璃带G的形成完成时,两输送机12、18追随玻璃带G的下降停止。
另一方面,在刻划机构2进行返回动作时,两输送机12、18以在表面Ga侧和背面Gb侧相互同步的状态向上方移动。而且,在两输送机12、18向上方移动的过程中,带11与形成动作中的方向反向地回转,表面行进组8以及背面行进组17沿着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X-X方向)而与形成动作中的方向反向地移动。此时,在由伺服机构控制的滚珠丝杠12a以及滚珠丝杠18a的驱动下,表面行进组8以及背面行进组17沿着玻璃带的厚度方向(Z-Z方向)而以远离该玻璃带G的方式移动,由此两行进组8、17被控制为在返回动作中不与玻璃带G接触。而且,在两输送机12、18返回到开始刻划线S(下次形成的刻划线S)的形成的高度位置时,停止它们向上方的移动。
以下,对刻划机构2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刻划线S的形成构件而使用切割轮2a,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通过在玻璃带G的表面Ga上移动而形成刻划线S,就也可以使用其他构件。举出一例的话,作为形成构件,也可以使用针状的形成刀刃等。此外,关于形成辅助构件,也可以使用轮支承辊2b以外的构件,只要是能够隔着玻璃带G而支承移动中的形成构件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表面行进组8以及背面侧行进组17仿效变形赋予机构4赋予玻璃带G的弯曲而行进,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沿着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X-X方向)排列的多个位移传感器来检测即将搬入刻划机构2的玻璃带G的弯曲,并且基于检测结果使表面行进组8以及背面侧行进组17仿效玻璃带G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弯曲而行进。这样一来,即便在玻璃带G具有起伏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形成刻划线S。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由表面行进组8和背面行进组17夹着的部位的形状平坦的方式控制切割轮2a、轮支承辊2b以及各夹持辊7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以维持由两行进组8、17夹着的部位的弯曲的方式控制切割轮2a、轮支承辊2b以及各夹持辊7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另外,也可以代替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特定夹持辊7a,在从切割轮2a所形成的刻划线S向上方或者下方偏移的高度位置处,配置仿效玻璃带G的沿着宽度方向(X-X方向)的弯曲而在表面Ga上行进的夹持辊7。此外,也可以代替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各夹持辊7,配置在与玻璃带G之间维持有间隙的状态下仿效玻璃带G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弯曲而移动的引导辊。在该情况下,针对在玻璃带G的表面Ga侧和背面Gb侧对置的一对引导辊,控制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两者的相互之间的距离比玻璃带G的厚度尺寸稍长。另外,也可以仅将多个夹持辊7中的一部分的夹持辊7替换为引导辊。在进行上述那样的替换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优选将在切割轮2a的后方且在玻璃带G的表面Ga上行进的夹持辊7(特定夹持辊7a)替换为引导辊7x。需要说明的是,该引导辊7x也为自由辊。在此,形成于引导辊7x与玻璃带G的表面Ga之间的间隙的宽度AA优选设为0.5mm~5mm的范围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刻划机构2进行返回动作时,两输送机12、18以在表面Ga侧和背面Gb侧相互同步的状态向上方移动,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两输送机12、18分别向上方移动。
以下,对折断机构3的详情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折断机构3具备:从背面Gb侧与刻划线形成部Gs抵接而成为折断切断的支点的作为支点构件的支点杆19;以支承存在于刻划线S的下方的玻璃板Gx的状态从表面Ga侧朝向背面Gb侧转动而使刻划线形成部Gs弯曲来赋予弯曲应力的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用于限制折断切断后(玻璃板Gx的切出后)的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Z-Z方向)的摆动的作为摆动限制机构的摆动限制辊21;喷射用于吹飞伴随着折断切断而产生的玻璃粉Gk的气体22a的气体喷嘴22;以及用于吸引玻璃粉Gk的吸嘴23。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折断机构3的构成要素中的位于最上方的摆动限制辊21位于比刻划机构3靠下方的位置。
如图9所示,支点杆19沿着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X-X方向)延伸,并且其全长比玻璃带G的宽度尺寸长。因此,支点杆19能够在刻划线形成部Gs的整个宽度的范围内与刻划线形成部Gs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支点杆19中与刻划线形成部Gs抵接的部位在俯视观察下弯曲为圆弧状。此外,该抵接的部位如图10所示,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凸弯曲面。
支点杆19与气缸(省略图示)连结,伴随着该气缸的内压的增减,如图10中箭头N-N所示,能够沿着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Z-Z方向)移动。由此,支点杆19能够实现向玻璃带G接近以及从玻璃带G远离。如图2所示,上述的气缸固定于板27,该板27借助与伺服马达24连结的滚珠丝杠25而沿着在框架6上设置的引导件26上下移动。而且,伴随着板27的上下移动,气缸以及支点杆19进行上下移动。
如图10所示,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具有:支承玻璃板Gx的作为多个支承构件(支承体)的多个卡盘20a;将多个卡盘20a保持为能够沿着玻璃板Gx的厚度方向(Z-Z方向)分别滑动的作为保持构件的折断臂20b。
多个卡盘20a沿着玻璃板Gx的存在于宽度方向(X-X方向)两端的废料部Gm而相互分离开地排列,这些卡盘20a能够进行废料部Gm的把持以及该把持的解除。如图10中箭头P-P所示,各卡盘20a具有借助空气的压力而开闭的一对爪20aa,利用该一对爪20aa来把持废料部Gm。另外,如图10中箭头Q-Q所示,各卡盘20a绕沿着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28旋转,由此能够任意地设定其姿态。
如图1所示,折断臂20b以在宽度方向(X-X方向)上夹着玻璃板Gx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如图10所示,一对折断臂20b分别具有:笔直地延伸的棒状的臂主体20ba;与臂主体20ba相互分离开地安装且用于保持各卡盘20a的多个保持板20bb;以及用于将多个保持板20bb分别安装于臂主体20ba的螺栓20bc。
臂主体20ba能够使姿态从图10中由实线表示的初始姿态向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折断姿态变化(如图10中箭头R-R所示那样变化)。伴随着该臂主体20ba的姿态的变化,由多个卡盘20a把持的玻璃板Gx以刻划线形成部Gs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刻划线形成部Gs以沿着玻璃带G的长度方向(Y-Y方向)而使表面Ga侧成为凸出的方式弯曲,并对该刻划线形成部Gs赋予弯曲应力。臂主体20ba的从初始姿态向折断姿态的姿态的变化通过臂主体20ba绕轴线29转动来进行,所述轴线29沿着与支点杆19抵接的刻划线形成部Gs在宽度方向(X-X方向)上延伸。成为伴随着该臂主体20ba的转动而使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整体转动的结构。臂主体20ba的初始姿态在从沿着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成为相对于铅垂线30而倾斜了角度θ的姿态。
如图1所示,臂主体20ba固定于板35,该板35借助与伺服马达31连结的滚珠丝杠32而沿着在框架33上设置的引导件34上下移动。而且,伴随着板35的上下移动,臂主体20ba(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整体)进行上下移动。此外,框架33借助与伺服马达36连结的滚珠丝杠37而能够沿引导件38移动,该引导件38沿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X-X方向)延伸。而且,通过与玻璃板Gx(玻璃带G)的宽度尺寸的大小对应地使框架33移动,能够调节臂主体20ba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位置。
如图10所示,在多个保持板20bb分别形成有在玻璃板Gx的厚度方向(Z-Z方向)上呈长条的长孔20bba,穿过该长孔20bba的螺栓20bc被固定于上述的臂主体20ba,由此保持板20bb被安装于臂主体20ba。因此,如图10中箭头W-W所示,各保持板20bb与形成于该保持板20bb的长孔20bba的长度相应地,能够相对于臂主体20ba而沿着玻璃板Gx的厚度方向滑动。而且,通过调节各保持板20bb相对于臂主体20ba的位置和上述的各卡盘20a的姿态,各卡盘20a能够在维持玻璃板Gx的沿着玻璃带G的长度方向(Y-Y方向)的弯曲形状的同时把持该玻璃板Gx。
在此,在为了调节保持板20bb相对于臂主体20ba的位置而使该保持板20bb滑动时,由于将滑动的宽度抑制得尽可能地小,因此上述的角度θ的值优选为0.1°~10°的范围内。
如图1以及图10所示,在上述的臂主体20ba的下端部安装有作为下端承接构件的下端承接杆39,该下端承接杆39在折断切断时沿着宽度方向(X-X方向)支承玻璃板Gx的下端部Gxa中的表面Ga侧。下端承接杆39经由棒体40而安装于臂主体20ba,该棒体40能够实现在与臂主体20ba连结的状态下的旋转、以及沿着玻璃板Gx的厚度方向(Z-Z方向)的移动。而且,下端承接杆39伴随着棒体40的旋转或者棒体40的沿着玻璃板Gx的厚度方向的移动,能够在用于沿着宽度方向支承玻璃板Gx的下端部Gxa的支承位置(图1以及图10中由实线表示的位置)与从玻璃带G的搬运路径脱离的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详细而言,伴随着棒体40的旋转,如图1中箭头T-T所示,在支承位置与从该支承位置向宽度方向(X-X方向)的外侧分离开的第一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此外,伴随着棒体40的沿着玻璃板Gx的厚度方向(Z-Z方向)的移动,如图10中箭头U-U所示,在支承位置与从该支承位置沿着玻璃板Gx的厚度方向分离开的第二退避位置(图10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之间进行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下端承接杆39由于与玻璃板Gx的宽度尺寸的大小对应,因此能够在该下端承接杆39的长度方向上进行伸缩(伸缩用的机构省略图示)。
如图10所示,成为如下结构:摆动限制辊21在玻璃带G的表面Ga侧以及背面Gb侧分别配置,表背两侧的摆动限制辊21协同配合,由此限制折断切断后的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Z-Z方向)的摆动。需要说明的是,表背两侧的摆动限制辊21均为自由辊。
表面Ga侧的摆动限制辊21(以下,表述为表面侧辊21)配置为,与在玻璃带G中位于比刻划线S靠上方的位置的部位Gd(以下,表述为上方部位Gd)的表面Ga相面对。表面侧辊21与气缸41连结,伴随着该气缸41的内压的增减,如图10中箭头O2-O2所示,能够沿着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Z-Z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在接近玻璃带G而用于限制摆动的限制位置(图10中由实线表示的位置)和远离玻璃带G而用于退避的退避位置(图10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表面侧辊21成为在折断切断时位于限制位置的结构。由此,表面侧辊21从表面Ga侧支承要伴随着臂主体20ba的转动而以刻划线形成部Gs为中心从背面Gb侧向表面Ga侧转动的(要向表面Ga侧鼓出的)上方部位Gd,从而防止上方部位Gd的转动。即,表面侧辊21作为辅助玻璃带G的折断切断的折断辅助机构(折断辅助辊21)而发挥功能。在此,为了使表面侧辊21作为折断辅助机构而可靠地发挥功能,表面侧辊21与支点杆19的沿着玻璃带G的长度方向(Y-Y方向)的分离距离优选为10mm~100mm的范围内。
背面Gb侧的摆动限制辊21(以下,表述为背面侧辊21)与上方部位Gd的背面Gb相面对,并且配置在与表面侧辊21相同的高度位置。背面侧辊21与表面侧辊21同样地与气缸41连结。而且,伴随着气缸41的内压的增减,如图10中箭头O1-O1所示,能够沿着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Z-Z方向)移动。由此,与表面侧辊21同样地,能够在限制位置(图10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与退避位置(图10中由实线表示的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此,虽然在后面叙述详情,但在表面侧辊21与背面侧辊21之间,在限制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的时机不同。
如图11所示,在表面侧辊21以及背面侧辊21均移动至限制位置时,玻璃带G的存在于宽度方向(X-X方向)两端的非有效部Gu成为被两辊在厚度方向上夹着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虽然图示出在厚度方向上夹着存在于宽度方向的一端侧的非有效部Gu的两辊,但在另一端侧也配置有具有与一端侧的两辊相同的结构的两辊。另外,在表面侧辊21以及背面侧辊21移动至限制位置时,以在两辊的各个辊与玻璃带G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将两辊的限制位置定位。在此,在移动至限制位置的表面侧辊21与表面Ga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宽度BB、以及在移动至限制位置的背面侧辊21与背面Gb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宽度CC均优选为0.5mm~5m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mm~3mm的范围内。
表面侧辊21与图2所示的板45连结(连结部省略图示),该板45借助与伺服马达42连结的滚珠丝杠43而沿着在框架6上设置的引导件44上下移动。而且,伴随着板45的上下移动,表面侧辊21进行上下移动。另一方面,背面侧辊21与图2所示的板27连结(连结部省略图示)。而且,伴随着板27的上下移动,背面侧辊21进行上下移动。
如图10所示,气体喷嘴22配置在玻璃带G的背面Gb侧,并且配置在比支点杆19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如图12所示,将气体喷嘴22的姿态调节成指向在玻璃带G的搬运过程中供废料部Gm通过的通行线而喷射气体22a。详细叙述的话,气体喷嘴22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采用相对于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Z-Z方向)倾斜的姿态,喷嘴的前端部朝向宽度方向(X-X方向)外侧倾斜。该气体喷嘴22与上述的背面侧辊21同样地,与图2所示的板27连结(连结部省略图示)。而且,伴随着板27的上下移动,气体喷嘴22进行上下移动。
如图10所示,吸嘴23在厚度方向(Z-Z方向)上隔着玻璃带G而配置在成为与上述的支点杆19以及气体喷嘴22相反的一侧的表面Ga侧。该吸嘴23沿着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X-X方向)而形成为长条,其全长比刻划线S长。另外,吸嘴23与集尘器(省略图示)连接,通过伴随着该集尘器的运转而产生负压,对因折断切断产生的玻璃粉Gk进行吸引(详情后述)。此外,吸嘴23与气缸(省略图示)连结,伴随着该气缸的内压的增减,如图10中箭头V-V所示,能够沿着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移动。由此,吸嘴23能够实现向玻璃带G的接近以及从玻璃带G的远离。上述的气缸被固定于图2所示的板45。而且,伴随着板45的上下移动,气缸以及吸嘴23进行上下移动。
如图12所示,在玻璃带G的搬运过程中供废料部Gm通过的通行线的宽度方向(X-X方向)外侧,配置有用于吸引玻璃粉Gk的辅助吸嘴46。需要说明的是,辅助吸嘴46配置在与吸嘴23相同的高度位置。关于该辅助吸嘴46,也与吸嘴23同样地与集尘器连接。另外,辅助吸嘴46与背面侧辊21以及气体喷嘴22同样地,与图2所示的板27连结(连结部省略图示)。而且,伴随着板27的上下移动,辅助吸嘴46进行上下移动。
根据以上说明的结构,在折断机构3进行折断动作时,支点杆19、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摆动限制辊21、气体喷嘴22、吸嘴23以及辅助吸嘴46以与玻璃带G的搬运速度相同的速度且相互同步的状态追随玻璃带G下降。而且,在追随这些玻璃带G下降的过程中,以如下方式从玻璃带G切出玻璃板Gx。
首先,如图13所示,在表面侧辊21已经从退避位置移动至限制位置的状态下,支点杆19以及吸嘴23分别接近玻璃带G,支点杆19与刻划线形成部Gs抵接。另外,附图外的多个卡盘20a把持废料部Gm,并且附图外的下端承接杆39从第一退避位置或者第二退避位置向支承位置移动。
接着,附图外的臂主体20ba转动而开始姿态从初始姿态向折断姿态的变化。此时,如图14所示,为了防止上方部位Gd的转动,表面侧辊21从表面Ga侧支承上方部位Gd。另外,气体喷嘴22开始气体22a的喷射,吸嘴23以及辅助吸嘴46开始吸引。即,气体喷嘴22、吸嘴23以及辅助吸嘴46构成为分别从玻璃板Gx的切出前起开始气体22a的喷射以及吸引。
接着,在玻璃带G的折断切断完成而从玻璃带G切出玻璃板Gx时,如图15所示,支点杆19远离玻璃带G,并且代替支点杆19而使背面侧辊21接近玻璃带G,从退避位置向限制位置移动。由此,表背两侧的摆动限制辊21成为夹着玻璃板Gx的切出后的玻璃带G的下端部Ge的配置。另外,当切出玻璃板Gx时,气体喷嘴22所喷射的气体22a从背面Gb侧朝向表面Ga侧通过形成于玻璃带G的下端部Ge与玻璃板Gx的上端部Gxb之间的间隙。而且,在折断切断时产生的玻璃粉Gk的一部分借助气体22a的压力而被吹飞并被向吸嘴23引导。此外,玻璃粉Gk的另一部分借助气体22a的压力而被向辅助吸嘴46引导。
最后,当玻璃粉Gk的吸引完成时,气体喷嘴22对气体22a的喷射停止,并且通过吸嘴23进行的吸引停止。另外,表面侧辊21以及背面侧辊21分别从限制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吸嘴23远离玻璃带G。此外,支点杆19、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摆动限制辊21、气体喷嘴22、吸嘴23以及辅助吸嘴46的追随玻璃带G的下降也停止。需要说明的是,所切出的玻璃板Gx被从折断机构3向移送机构5交接。
另一方面,在折断机构3进行复位动作时,支点杆19、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摆动限制辊21、气体喷嘴22、吸嘴23以及辅助吸嘴46以相互同步的状态向上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折断机构3的构成要素中的能够相对于玻璃带G接近以及分离的构成要素以分离的状态向上方移动。另外,在这些折断机构3的构成要素的移动过程中,下端承接杆39从支承位置向第一退避位置或者第二退避位置移动。当支点杆19、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摆动限制辊21、气体喷嘴22、吸嘴23以及辅助吸嘴46复位到开始折断切断(下次执行的折断切断)的高度位置时,停止它们向上方的移动。
在此,使下端承接杆39向第一退避位置和第二退避位置中的哪一者移动的选择优选以如下的方式进行。即,在通过下拉法连续成形的玻璃带G被搬入玻璃板的制造装置1之前的初始状态下,优选预先使下端承接杆39移动至第一退避位置。而且,在折断机构3开始第一次(初次)的折断动作时,使下端承接杆39从第一退避位置向支承位置移动。另外,在折断机构3完成了第一次的折断动作之后到开始第二次的折断动作为止的期间,优选预先使下端承接杆39移动至第二退避位置。此外,在折断机构3完成了第二次以后的折断动作之后到开始下次的折断动作为止的期间,优选预先使下端承接杆39移动至第二退避位置。
以下,对折断机构3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承玻璃板Gx的多个支承构件(支承体)而使用多个卡盘20a,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通过使玻璃板Gx产生负压而能够吸附该玻璃板Gx的吸垫等来作为支承构件(支承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下端承接构件的下端承接杆39沿着宽度方向(X-X方向)支承玻璃板Gx的下端部Gxa中的表面Ga侧,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下端承接构件,也可以代替下端承接杆39而使用吸垫。在该情况下,无需一定沿着宽度方向支承表面Ga侧,也可以沿着宽度方向支承背面Gb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折断机构3进行复位动作时,支点杆19、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摆动限制辊21、气体喷嘴22、吸嘴23以及辅助吸嘴46以相互同步的状态向上方移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单独地设置用于使这些构件上下移动的机构,使这些构件分别向上方移动而进行复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表面侧辊21以及背面侧辊21移动至限制位置时,以在两辊的各个辊与玻璃带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将限制位置定位,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两辊移动至限制位置时,也可以是以使两辊的各个辊与玻璃带G接触的方式对限制位置进行定位,也可以是以使两辊中的仅一方与玻璃带G接触的方式对限制位置进行定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气体喷嘴22对气体22a的喷射以及通过吸嘴23进行的吸引停止时,表面侧辊21以及背面侧辊21从限制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与玻璃带G的摆动的持续时间、摆动的振幅的大小对应而在气体喷嘴22以及吸嘴23的停止前使两辊向退避位置移动,也可以在停止后使两辊向退避位置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表面侧辊21以及背面侧辊21均移动至退避位置的状态下,伴随着折断机构3的复位动作而两辊向上方移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以在移动至限制位置的两辊的各个辊与玻璃带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对限制位置进行定位,并且两辊在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向上方移动。另外,也可以是,为了缩短每一张玻璃板Gx的切出所需要的时间,以使移动至限制位置的表面侧辊21与玻璃带G接触的方式对限制位置进行定位,并且使位于限制位置的表面侧辊21向上方移动。即,也可以是,表面侧辊21和玻璃带G无论是在折断机构3的折断动作中、还是在复位动作中,均成为始终接触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摆动限制机构(折断辅助机构)而使用辊(表面侧辊21以及背面侧辊2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在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上呈长条的棒状构件用作摆动限制机构(折断辅助机构)。在该情况下,在棒状构件移动至限制位置时,优选以在与玻璃带G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对限制位置进行定位。另外,棒状构件中面向玻璃带G的部位可以形成为平面,也可以形成为凸弯曲面,以防止因与玻璃带G接触而产生损伤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喷嘴22构成为,指向在玻璃带G的搬运过程中供废料部Gm通过的通行线而喷射气体22a,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具备在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X-X方向)上呈长条的喷射口的气体喷嘴22,朝向玻璃带G整个宽度的通行线而喷射气体22a。
以下,对刻划机构2与折断机构3连动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通过下拉法连续成形的玻璃带G被搬入玻璃板的制造装置1之前的初始状态下,刻划机构2在开始刻划线S的形成的高度位置处待机,折断机构3在开始折断切断的高度位置处待机。当玻璃带G被搬入玻璃板的制造装置1时,刻划机构2开始形成动作(第一次),在玻璃带G形成有刻划线S。刻划机构2在形成动作(第一次)的完成之后连续地开始返回动作(第一次)。即,在折断机构3完成折断动作(第一次)之前,刻划机构2开始返回动作(第一次)。然后,在刻划线形成部Gs到达折断机构3待机的高度位置(开始折断切断的高度位置)时,折断机构3开始折断动作(第一次)。折断机构3在折断动作(第一次)的完成之后连续地开始复位动作(第一次)。需要说明的是,刻划机构2在返回到开始刻划线S的形成的高度位置之后,在折断机构3进行折断动作(第一次)或者复位动作(第一次)的期间,再次开始形成动作(第二次)。而且,在刻划机构2完成形成动作(第二次)之前,折断机构3完成复位动作(第一次),并复位至开始折断切断的高度位置。然后,在刻划线形成部Gs到达折断机构3待机的高度位置时,折断机构3开始折断动作(第二次)。这样,反复执行基于刻划机构2的刻划线S的形成和基于折断机构3的玻璃带G的折断切断。
以下,对移送机构5的详情进行说明。
移送机构5具有用于从折断机构3接收所切出的玻璃板Gx并将其移送的接收臂5a。在该接收臂5a的前端设有用于进行玻璃板Gx的上端部Gxb的把持以及该把持的解除的卡盘5aa。然后,在卡盘5aa把持玻璃板Gx的状态下,接收臂5a从图2中由实线表示的位置移动至由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由此能够移送玻璃板Gx。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过的要素,通过对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或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所参照的附图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1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1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在臂主体20ba的转动过程中能够变更成为其转动的中心的轴线29的位置这点;以及转动过程中的臂主体20ba能够进一步自转这点。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配置棒体40以及下端承接杆39。
如图16所示,玻璃板的制造装置1具备:用于使臂主体20ba以沿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X-X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47为中心进行自转的旋转机构48;以及通过在支承旋转机构48的状态下移动该旋转机构48而用于使与旋转机构48连结的臂主体20ba移动的移动机构49。此外,移动机构49具备:用于使臂主体20ba沿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Z-Z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49a;以及用于使臂主体20ba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49b。需要说明的是,移动机构49设置在作为静止系统的底壁50。
旋转机构48具有:在与臂主体20ba连结的状态下以中心轴线47为轴心而进行旋转的轴部48a;收容有与轴部48a连结的第一伺服马达(省略图示)的壳体48b;被设置用于使壳体48b移动的引导件51且经由引导件51而从下方支承壳体48b的支承台48c。
轴部48a能够被第一伺服马达控制正反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速度。另外,轴部48a与臂主体20b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连结,臂主体20ba能够与轴部48a的旋转同步地进行自转。而且,伴随着臂主体20ba的自转,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整体以中心轴线47为中心进行自转。壳体48b能够沿着引导件51在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X-X方向)上移动。由此,通过与玻璃板Gx(玻璃带G)的宽度尺寸的大小对应地使壳体48b移动,能够对经由轴部48a而与壳体48b连结的臂主体20ba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位置进行调节。
根据以上说明的结构,在折断机构3进行折断动作时,被第一伺服马达控制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速度的轴部48a进行旋转,与此同步地,臂主体20ba以中心轴线47为中心进行自转。由此,折断动作中的臂主体20ba的姿态得以控制,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整体的姿态得以控制。另外,通过臂主体20ba进行自转,能够变更成为其转动的中心的轴线29的位置。
第二移动机构49b具有:借助与第二伺服马达(省略图示)连结的滚珠丝杠52而沿着在框架53上设置的引导件54上下移动的可动体49ba;以及支承框架53的支承工作台49bb。
可动体49ba与旋转机构48所具备的支承台48c连结,第二移动机构49b能够经由可动体49ba而支承旋转机构48。另外,伴随着可动体49ba的上下移动,与该可动体49ba连结的支承台48c进行上下移动,由此旋转机构48以及与旋转机构48连结的臂主体20ba进行上下移动。由此,成为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整体与可动体49ba的上下移动同步地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结构。
该可动体49ba在折断切断时使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追随玻璃带G下降,因此能够追随玻璃带G而向下方移动。可动体49ba向下方的移动速度由第二伺服马达控制。由此,可动体49ba能够以与玻璃带G的搬运速度相同的速度(以下,表述为基本速度)进行移动。此外,还能够以相对于基本速度加速后的速度(以下,表述为加速速度)、或者相对于基本速度减速后的速度(以下,表述为减速速度)向下方移动。
根据以上说明的结构,在折断机构3进行折断动作时,由第二伺服马达控制移动速度的可动体49ba向下方移动,臂主体20ba与此同步地向下方移动。此时,可动体49ba的移动速度从基本速度切换为加速速度或者减速速度,由此臂主体20ba向下方的移动速度发生变化,支点杆19与臂主体20ba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伴随着该位置关系的变化,能够使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整体相对于支点杆19而沿上下方向移动。另外,通过臂主体20ba的移动速度发生变化,能够将轴线29的位置相对于支点杆19向上下方向变更。
第一移动机构49a具有可动体49aa,该可动体49aa借助与第三伺服马达(省略图示)连结的滚珠丝杠55而沿着在框架56上设置的引导件57在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Z-Z方向)上移动。
可动体49aa与第二移动机构49b所具备的支承工作台49bb连结,第一移动机构49a能够经由可动体49aa而支承第二移动机构49b。另外,伴随着可动体49aa沿着厚度方向(Z-Z方向)的移动,与该可动体49aa连结的支承工作台49bb沿厚度方向进行移动,由此第二移动机构49b、支承于第二移动机构49b的旋转机构48、以及与旋转机构48连结的臂主体20ba沿厚度方向进行移动。由此,成为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整体与可动体49aa沿着厚度方向的移动同步地沿厚度方向移动的结构。可动体49aa的沿着厚度方向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速度由第三伺服马达控制。
根据以上说明的结构,在折断机构3进行折断动作时,由第三伺服马达控制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速度的可动体49aa进行移动,臂主体20ba与此同步地沿厚度方向(Z-Z方向)进行移动。如此一来,折断动作中的臂主体20ba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得以控制,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整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得以控制。另外,通过臂主体20ba沿厚度方向进行移动,能够在厚度方向上变更轴线29的位置。
对于上述的旋转机构48、第一移动机构49a以及第二移动机构49b而言,能够使这三者同时动作,并且也可以选择性地使这三者中的仅一个机构或者仅两个机构进行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旋转机构48、第一移动机构49a以及第二移动机构49b这三者同时动作。由此,如图17所示,在臂主体20ba从由实线表示的初始姿态向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折断姿态进行姿态变化时,在与追随玻璃带G下降过程中的支点杆19相同的高度位置处,使轴线29的位置沿着厚度方向(Z-Z方向)从表面Ga侧向背面Gb侧移动。在该臂主体20ba进行姿态变化时,旋转机构48、第一移动机构49a以及第二移动机构49b的各机构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旋转机构48使臂主体20ba以中心轴线47为中心而沿顺时针自转,由此使臂主体20ba相对于铅垂线30的倾斜角度从角度θ逐渐变大(θ<θ1<θ2)。
在此,在假设臂主体20ba仅进行自转的情况下,(1)伴随着自转而导致轴线29的位置在厚度方向(Z-Z方向)上从背面Gb侧向表面Ga侧移动。此外,(2)伴随着自转而导致轴线29的位置相对于支点杆19而向下方移动。因此,第一移动机构49a以及第二移动机构49b进行如下动作,该动作用于抵消(1)、(2)的移动,从而使轴线29的位置在与支点杆19相同的高度位置从表面Ga侧向背面Gb侧移动。
第一移动机构49a使臂主体20ba沿着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Z-Z方向)而从表面Ga侧向背面Gb侧移动。而且,使此时的臂主体20ba的移动速度比在上述的(1)中的轴线29从背面Gb侧向表面Ga侧移动的速度快。由此,上述的(1)的移动被抵消,轴线29的位置在厚度方向上从表面Ga侧向背面Gb侧移动。
第二移动机构49b使可动体49ba以减速速度移动,由此使臂主体20ba以与减速速度相等的速度向下方移动。即,第二移动机构49b进行用于使轴线29的位置相对于支点杆19而向上方移动的动作。根据该动作,上述的(2)的移动被抵消,轴线29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被维持为与支点杆19相同的高度位置。
通过旋转机构48、第一移动机构49a以及第二移动机构49b进行上述的动作,从而如图17中由实线所示那样,在折断切断的开始时,即便以玻璃带G的沿着长度方向(Y-Y方向)的翘曲为起因而导致刻划线形成部Gs从支点杆19浮起,也能够在折断切断过程中如图17由双点划线所示那样纠正刻划线形成部Gs的浮起状态。
当折断切断完成而从玻璃带G切出玻璃板Gx时,臂主体20ba以中心轴线47为中心而沿逆时针自转。由此,支承于弯曲应力赋予构件20的玻璃板Gx以中心轴线47为中心而沿逆时针旋转,从而成为纵置姿态。而且,成为纵置姿态的状态的玻璃板Gx从折断机构3向移送机构5交接。需要说明的是,臂主体20ba的逆时针的自转在背面侧辊21从退避位置移动至限制位置之后执行。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机构48所具备的轴部48a与臂主体20b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连结,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轴部48a与臂主体20ba的长度方向上的从中央部偏移的位置连结,将成为臂主体20ba的自转的中心的中心轴线47的位置变更为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位置。
在此,本发明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结构。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中,刻划机构和折断机构相互独立而上下移动,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两者成为一体而上下移动。即,刻划机构和折断机构这两者也可以是,成为一体而在从开始刻划线的形成的高度位置到折断切断完成的高度位置为止的期间,追随玻璃带下降而执行折断切断,并且在折断切断的完成之后,两者成为一体而向上方移动到开始刻划线的形成的高度位置。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构成为对具有挠性的玻璃带进行折断切断,但也可以是对无挠性的玻璃带进行折断切断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中,也可以去掉为了应对具有挠性的玻璃带的折断切断而设置的机构、构件,或者对其加以变更。例如,变形赋予机构在对无挠性的玻璃带进行折断切断的情况下是不需要的。另外,切割轮、轮支承辊无需仿效玻璃带的弯曲而行进,因此仅沿着玻璃带的宽度方向(X-X方向)行进即可。此外,也可以代替轮支承辊,利用形成有能够在玻璃带的整个宽度范围内与玻璃带抵接的平坦面的平台来支承(隔着玻璃带支承)行进中的切割轮。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中,虽然配置有喷射用于吹飞玻璃粉的气体的气体喷嘴、用于吸引玻璃粉的吸嘴,但也可以不配置这些构件。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因气体喷嘴喷射出的气体的压力、吸嘴产生的负压导致玻璃带在厚度方向(Z-Z方向)上进行摆动,因此有时在抑制摆动方面变得有利。此外,也可以是,未必配置表背两侧的摆动限制辊中的背面侧的摆动限制辊而仅配置表面侧的摆动限制辊并将该辊仅作为折断辅助辊而发挥功能。
附图标记说明:
1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3 折断机构;
19 支点杆;
20 弯曲应力赋予构件;
21 摆动限制辊;
29 轴线;
47 中心轴线;
48 旋转机构;
48a 轴部;
49a 第一移动机构;
49b 第二移动机构;
50 底壁;
G 玻璃带;
Ga 表面;
Gb 背面;
Gx 玻璃板;
Gs 刻划线形成部;
S 刻划线。

Claims (8)

1.一种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具备折断机构,该折断机构一边追随通过下拉法连续成形并被向下方搬运且沿着宽度方向在一面侧形成有刻划线的玻璃带下降,一边对形成有所述刻划线的刻划线形成部赋予弯曲应力,由此将所述玻璃带折断切断而从该玻璃带切出存在于所述刻划线的下方的切出部,
该折断机构具有:
支点构件,其从另一面侧与所述刻划线形成部抵接而成为折断切断的支点;以及
弯曲应力赋予构件,其在支承所述切出部的状态下绕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从所述一面侧朝向所述另一面侧转动,由此使所述刻划线形成部以所述一面侧成为凸出的方式弯曲,
所述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具备如下机构,即,在执行所述玻璃带伴随着所述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转动的折断切断中,使所述轴线的位置沿着所述玻璃带的厚度方向从所述一面侧向所述另一面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具备第一移动机构,该第一移动机构设置于静止系统,且能够使转动过程中的所述弯曲应力赋予构件沿所述玻璃带的厚度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的转动过程中,能够使所述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支点构件向上下方向变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具备第二移动机构,该第二移动机构设置于静止系统,且能够使转动过程中的所述弯曲应力赋予构件相对于所述支点构件向上下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应力赋予构件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以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自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具备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具有在与转动过程中的所述弯曲应力赋予构件连结的状态下能够以所述中心轴线为轴心而旋转的轴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应力赋予构件构成为使切出后的所述切出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而成为纵置姿态,并且,
所述折断机构在所述玻璃带的所述一面侧以及所述另一面侧分别具备对所述切出部的切出后的所述玻璃带的厚度方向的摆动进行限制的摆动限制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限制机构为辊。
CN201680057442.7A 2015-12-21 2016-11-22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Active CN1081373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8129A JP6589620B2 (ja) 2015-12-21 2015-12-21 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
JP2015-248129 2015-12-21
PCT/JP2016/084548 WO2017110348A1 (ja) 2015-12-21 2016-11-22 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7372A CN108137372A (zh) 2018-06-08
CN108137372B true CN108137372B (zh) 2021-01-05

Family

ID=59089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7442.7A Active CN108137372B (zh) 2015-12-21 2016-11-22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89620B2 (zh)
KR (1) KR102591882B1 (zh)
CN (1) CN108137372B (zh)
WO (1) WO20171103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93542B2 (ja) * 2017-09-26 2022-12-20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帯状ガラスを分離するための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方法
KR20210033050A (ko) * 2018-08-14 2021-03-25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유리 리본을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7092018B2 (ja) * 2018-12-18 2022-06-28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JP7336071B2 (ja) * 2019-10-08 2023-08-31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14025931A (zh) * 2019-10-29 2022-02-08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JP7425966B2 (ja) * 2020-03-12 2024-02-01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15362136A (zh) * 2020-06-09 2022-11-18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KR20230028714A (ko) * 2020-06-23 2023-03-02 니폰 덴키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유리판의 제조 장치, 및 유리판
JP2022174492A (ja) * 2021-05-11 2022-11-24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及び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JP2022174493A (ja) * 2021-05-11 2022-11-24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
CN114195374B (zh) * 2021-11-16 2024-04-23 兆虹精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超薄玻璃的切断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0468A (zh) * 2000-08-31 2002-03-20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平板玻璃分离器
CN101495418A (zh) * 2005-05-17 2009-07-29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从移动的脆性材料带状物上分离脆性材料板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32547A (zh) * 2011-08-18 2014-04-16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切断玻璃带的方法
WO2014209833A1 (en) * 2013-06-25 2014-12-31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a glass sheet from a moving ribbon of glass
CN104603072A (zh) * 2012-06-25 2015-05-06 金丰亚太有限公司 自连续玻璃片切割玻璃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46385B2 (en) * 2010-04-29 2012-04-03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separating glass sheets from continuous glass ribbons
TWI576320B (zh) * 2010-10-29 2017-04-01 康寧公司 用於裁切玻璃帶之方法與設備
US8794036B2 (en) * 2011-08-23 2014-08-05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a glass sheet from a moving ribbon of glas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0468A (zh) * 2000-08-31 2002-03-20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平板玻璃分离器
CN101495418A (zh) * 2005-05-17 2009-07-29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从移动的脆性材料带状物上分离脆性材料板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32547A (zh) * 2011-08-18 2014-04-16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切断玻璃带的方法
CN104603072A (zh) * 2012-06-25 2015-05-06 金丰亚太有限公司 自连续玻璃片切割玻璃板装置
WO2014209833A1 (en) * 2013-06-25 2014-12-31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a glass sheet from a moving ribbon of gla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93869A (ko) 2018-08-22
JP2017114686A (ja) 2017-06-29
CN108137372A (zh) 2018-06-08
WO2017110348A1 (ja) 2017-06-29
KR102591882B1 (ko) 2023-10-20
JP6589620B2 (ja) 2019-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7372B (zh)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CN108137373B (zh)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CN106573818B (zh)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CN106604897B (zh)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CN109923079B (zh)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JP4947488B2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20150087277A (ko) 유리 리본으로부터 유리 시트를 분리하는 분리 장치 및 방법
JP2013512185A (ja) ガラスシートを分離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8698878B (zh) 用于运输玻璃基材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71654B (zh) 玻璃板的切断装置、玻璃板的切断方法、及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KR20190067739A (ko) 띠형상 유리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US2022004880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nd removing a peripheral region of a glass sheet
WO2019067361A1 (en) GLAS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SEPARATING A GLASS RIBBON
CN220485542U (zh)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TWI486315B (zh) Sheet breaking device for sheet metal
CN115427362A (zh)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其制造装置
CN115427363A (zh)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玻璃板的制造装置以及玻璃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