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81875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81875A
CN108081875A CN201710858736.6A CN201710858736A CN108081875A CN 108081875 A CN108081875 A CN 108081875A CN 201710858736 A CN201710858736 A CN 201710858736A CN 108081875 A CN108081875 A CN 108081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shoulder
crown
rake
mai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587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81875B (zh
Inventor
村田雄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81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1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81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1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6Circumferential grooves with zigzag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3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Narrow grooves, i.e. having a width of less than 3 m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5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4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off-road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公路性能、越野性能、乘坐舒适性能以及噪声性能均衡地提高的充气轮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在胎面部(2)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呈锯齿状地延伸的多个主沟(3)、和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多个横沟(4)。主沟(3)包括配置于轮胎赤道C两侧的一对胎肩主沟(6)。横沟(4)包括从各胎肩主沟(6)延伸至轮胎轴向外侧的胎面端(Te)的多个胎肩横沟(17)。胎肩横沟(17)的最大沟宽W8为胎肩主沟(6)的最大沟宽W1的0.2~0.6倍。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均衡地提高公路性能、越野性能、乘坐舒适性能以及噪声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以在铺装路与不平整路这两路面行驶为目的的车辆(例如SUV、四轮驱动车等)用的充气轮胎,要求铺装路上的公路性能与不平整路上的越野性能的兼顾。公路性能例如包括干路性能以及湿路性能。另外,越野性能例如包括泥地性能以及雪上性能。而且,近几年,这样的充气轮胎还要求铺装路上的高乘坐舒适性能、噪声性能,需要使所要求的各性能均衡地提高。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提出一种均衡地提高干路性能、泥地性能以及噪声性能的充气轮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11981号公报
然而,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而言,除干路性能、泥地性能以及噪声性能之外,在评价了湿路性能、雪上性能以及乘坐舒适性能的情况下,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衡地提高公路性能、越野性能、乘坐舒适性能以及噪声性能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呈锯齿状地延伸的多个主沟、以及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多个横沟,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主沟包括配置于轮胎赤道的两侧的一对胎肩主沟,上述横沟包括从各上述胎肩主沟延伸至轮胎轴向外侧的胎面端的多个胎肩横沟,上述胎肩横沟的最大沟宽为上述胎肩主沟的最大沟宽的0.2~0.6倍。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主沟包括配置于上述胎肩主沟之间的一条胎冠主沟,上述胎冠主沟的在轮胎轴向上的锯齿形振幅,大于各上述胎肩主沟的在轮胎轴向上的锯齿形振幅。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胎冠主沟的在轮胎周向上的锯齿形间距,与上述胎肩主沟的在轮胎周向上的锯齿形间距相等。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胎冠主沟的在轮胎轴向上的最外部与各上述胎肩主沟的在轮胎轴向上的最内部连通。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胎冠主沟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方倾斜的第一胎冠倾斜部、和向另一方倾斜的第二胎冠倾斜部,上述第一胎冠倾斜部以及上述第二胎冠倾斜部的沟宽分别小于上述胎肩主沟的最小沟宽。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胎冠主沟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方倾斜的第一胎冠倾斜部、和向另一方倾斜的第二胎冠倾斜部,在上述第一胎冠倾斜部中形成有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且不与上述胎肩主沟连通而是形成终端的一对切口沟。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切口沟向与上述第二胎冠倾斜部相同的方向倾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切口沟的最大沟宽为上述第一胎冠倾斜部的沟宽的0.6~1.4倍,上述切口沟距上述第一胎冠倾斜部的最大长度为上述第一胎冠倾斜部的沟宽的0.8~2.0倍。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各上述胎肩横沟分别具有:直线状的内侧胎肩横沟部、具有锐角部的胎肩曲折部、以及直线状的外侧胎肩横沟部,上述内侧胎肩横沟部与外侧胎肩横沟部通过胎肩曲折部连结。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在上述胎面部还设置有窄沟,所述窄沟沿轮胎周向从上述胎肩横沟的上述胎肩曲折部延伸至与该胎肩横沟在轮胎周向上邻接的胎肩横沟的上述内侧胎肩横沟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主沟包括配置于轮胎赤道两侧的一对胎肩主沟,横沟包括从各胎肩主沟延伸至轮胎轴向外侧的胎面端的多个胎肩横沟。这样的充气轮胎能够利用胎肩主沟与胎肩横沟提高湿路性能、泥地性能以及雪上性能。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胎肩横沟的最大沟宽为胎肩主沟的最大沟宽的0.2~0.6倍。对于这样的充气轮胎而言,胎肩横沟的最大沟宽小,能够提高胎肩区域的陆地比,因而能够提高干路性能以及噪声性能。另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均衡地配置有胎肩主沟与胎肩横沟,因而能够提高乘坐舒适性能。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均衡地提高包括干路性能与湿路性能在内的公路性能、包括泥地性能与雪上性能在内的越野性能、乘坐舒适性能以及噪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胎肩主沟的放大图。
图3是胎冠主沟的放大图。
图4是胎肩横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2…胎面部;3…主沟;4…横沟;6…胎肩主沟;17…胎肩横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在其胎面部2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呈锯齿状延伸的多个主沟3、以及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多个横沟4。优选在胎面部2,形成有由上述主沟3与横沟4划分的多个花纹块5。
本实施方式的主沟3包括配置于轮胎赤道C的两侧的一对胎肩主沟6、与配置于胎肩主沟6之间的一条胎冠主沟7。优选胎肩主沟6在轮胎赤道C与一对胎面端Te之间各配置有一条。另外,优选胎冠主沟7以交替地位于轮胎赤道C的一侧与另一侧的方式配置。
在此,“胎面端”Te规定为对正规状态的轮胎1加载了正规载荷且使其以0度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另外,将该胎面端Te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称为胎面接地宽度Wt。
“正规状态”是指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并填充成正规内压且无负载的状态。在未特别声明的情况下,轮胎1的各部的尺寸是指在该正规状态下的值。
“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是指“标准轮辋”,若为TRA则是指“Design Rim”,若为ETRTO则是指“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是指“最高气压”,若为TRA则是指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是指“INFLATIONPRESSURE”,但在轮胎1为轿车用的情况下为180kPa。
“正规载荷”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载荷,例如,若为JATMA则是指“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是指表“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是指“LOAD CAPACITY”,但在轮胎1为轿车用的情况下是相当于上述载荷的88%的载荷。
图2是胎肩主沟6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胎肩主沟6分别具有位于轮胎轴向的最外部的多个胎肩外部8、以及位于轮胎轴向的最内部的多个胎肩内部9。优选胎肩外部8与胎肩内部9沿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胎肩外部8以及胎肩内部9例如分别沿轮胎周向呈直线状地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外部8与胎肩内部9具有大致相等的沟宽。优选胎肩主沟6的最大沟宽W1为胎肩外部8或者胎肩内部9的沟宽。在胎肩主沟6中沟宽最大的最大沟宽W1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Wt(图1所示)的7%~10%。此外,在胎肩外部8以及胎肩内部9的沟宽不同的情况下,将相对宽的一侧的沟宽作为最大沟宽W1。具有这样的胎肩主沟6的轮胎1能够借助宽的胎肩外部8以及胎肩内部9,提高湿路性能、泥地性能以及雪上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主沟6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以第一角度θ1向一方倾斜的多个胎肩第一倾斜部10、以及以第二角度θ2向另一方倾斜的多个胎肩第二倾斜部11。优选胎肩主沟6利用胎肩第一倾斜部10以及胎肩第二倾斜部11连结胎肩外部8与胎肩内部9,从而形成为锯齿状。
优选胎肩第一倾斜部10以及胎肩第二倾斜部11分别呈直线状地延伸。胎肩第一倾斜部10的第一角度θ1优选为30~70度。胎肩第二倾斜部11的第二角度θ2优选为30~70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胎肩第一倾斜部10的第一角度θ1与胎肩第二倾斜部11的第二角度θ2大致相等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第一倾斜部10与胎肩第二倾斜部11具有大致相等的沟宽。优选在胎肩主沟6中沟宽最小的最小沟宽W2为胎肩第一倾斜部10或者胎肩第二倾斜部11的沟宽。胎肩主沟6的最小沟宽W2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Wt(图1所示)的5%~8%。此外,在胎肩第一倾斜部10以及胎肩第二倾斜部11的沟宽不同的情况下,将相对窄的沟宽作为最小沟宽W2。这样的胎肩第一倾斜部10与胎肩第二倾斜部11使胎肩主沟6的水的流动顺畅,并且排土性以及排雪性优良。
胎肩主沟6的轮胎轴向的锯齿形振幅L1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Wt(图1所示)的5%~9%。在此,胎肩主沟6的锯齿形振幅L1是指胎肩外部8的沟中心线与胎肩内部9的沟中心线在轮胎轴向上的距离。本实施方式的胎肩主沟6的锯齿形振幅L1例示了小于胎肩主沟6的最大沟宽W1的结构。这样的胎肩主沟6能够均衡地提高公路性能与越野性能。
胎肩主沟6的轮胎轴周向的锯齿形间距P1优选为胎肩主沟6的锯齿形振幅L1的2.0~3.5倍。在此,胎肩主沟6的锯齿形间距P1是沿轮胎周向重复的同一形状部分中的、邻接的同一形状部分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这样的胎肩主沟6可以在轮胎1的整周上具有恒定不变的锯齿形间距P1,也可以具有在轮胎周向上不同的多个锯齿形间距P1。
图3是胎冠主沟7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胎冠主沟7具有位于轮胎轴向的一方的最外部的多个胎冠第一外部12、以及位于轮胎轴向的另一方的最外部的多个胎冠第二外部13。优选胎冠第一外部12与胎冠第二外部13沿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胎冠主沟7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方倾斜的多个胎冠第一倾斜部14、以及向另一方倾斜的多个胎冠第二倾斜部15。优选胎冠主沟7利用胎冠第一倾斜部14以及胎冠第二倾斜部15连结胎冠第一外部12与胎冠第二外部13而呈锯齿状地形成。
优选胎冠第一倾斜部14具有呈直线状地延伸且其中心线相互偏移的一对胎冠第一倾斜主部14A、以及连结各胎冠第一倾斜主部14A的胎冠曲折部14B。优选各胎冠第一倾斜主部14A分别以第三角度θ3大致平行地延伸。胎冠第一倾斜主部14A的第三角度θ3优选为30~70度。
优选胎冠第二倾斜部15以第四角度θ4呈直线状地延伸。胎冠第二倾斜部15的第四角度θ4优选为65~85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胎冠第二倾斜部15的第四角度θ4大于胎冠第一倾斜主部14A的第三角度θ3的结构。
具有这样的胎冠第一倾斜部14以及胎冠第二倾斜部15的胎冠主沟7的轮胎轴向成分大,在泥路以及压雪路中,能够发挥高牵引性能,因而能够使轮胎1的越野性能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胎冠第一倾斜主部14A具有小于胎肩主沟6的最小沟宽W2(图2所示)的沟宽W3。胎冠第一倾斜主部14A的沟宽W3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Wt(图1所示)的2%~5%。优选胎冠第一倾斜主部14A在与胎冠第一外部12以及胎冠第二外部13的连结部,其沟宽W3增大。
本实施方式的胎冠第二倾斜部15具有小于胎肩主沟6的最小沟宽W2(图2所示)的沟宽W4。优选胎冠第二倾斜部15的沟宽W4小于胎冠第一倾斜部14的沟宽W3。胎冠第二倾斜部15的沟宽W4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Wt(图1所示)的1%~4%。
具有这样的胎冠第一倾斜部14以及胎冠第二倾斜部15的胎冠主沟7能够提高胎冠区域的陆地比,并使轮胎1的干路性能以及噪声性能提高。另外,胎冠第一倾斜部14由于将与胎冠第一外部12以及胎冠第二外部13的连结部扩宽,因而使排土性以及排雪性优良。
胎冠主沟7的轮胎轴向的锯齿形振幅L2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Wt(图1所示)的15%~23%。在此,胎冠主沟7的锯齿形振幅L2是指胎冠第一外部12中的沟中心线的最外点与胎冠第二外部13中的沟中心线的最外点在轮胎轴向上的距离。优选胎冠主沟7的锯齿形振幅L2大于各胎肩主沟6的锯齿形振幅L1。这样的胎冠主沟7由于轮胎轴向成分大,在泥路以及压雪路中,能够发挥高牵引性能,从而能够使轮胎1的越野性能提高。
胎冠主沟7的轮胎轴周向的锯齿形间距P2优选为胎冠主沟7的锯齿形振幅L2的0.9~1.3倍。在此,胎冠主沟7的锯齿形间距P2是指沿轮胎周向重复的同一形状部分中的、邻接的同一形状部分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优选胎冠主沟7的锯齿形间距P2与胎肩主沟6的锯齿形间距P1(图2所示)大致相等。
胎冠主沟7可以在轮胎1的整周具有大致恒定不变的锯齿形间距P2,也可以具有在轮胎周向上不同的多个锯齿形间距P2。在胎冠主沟7具有在轮胎周向上不同的多个锯齿形间距P2的情况下,优选胎肩主沟6也具有多个锯齿形间距P1(图2所示)。此时,优选胎冠主沟7的各锯齿形间距P2与胎肩主沟6的各锯齿形间距P1大致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胎冠第一倾斜部14形成有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且不与胎肩主沟6连通而是形成终端的一对切口沟16。优选各切口沟16分别从一对胎冠第一倾斜主部14A向不横切轮胎赤道C的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的一对切口沟16的中心线相互偏移。
这样的切口沟16由于能够在路面上制作雪柱进行行驶,因而能够使雪上性能提高。另外,一对切口沟16的中心线相互偏移,因而铺装路上的乘坐舒适性能以及噪声性能优良。
优选各切口沟16相对于轮胎周向以第五角度θ5向与胎冠第二倾斜部15相同的方向倾斜。切口沟16的第五角度θ5优选为40~80度。
切口沟16例如在与胎冠第一倾斜部14连通的开口部16A具有其沟宽最大的最大沟宽W5,并在距胎冠第一倾斜部14最远的最内部16B具有其沟宽最小的最小沟宽W6。切口沟16的最大沟宽W5优选为胎冠第一倾斜主部14A的沟宽W3的0.6~1.4倍。另外,切口沟16的最小沟宽W6优选为胎冠第一倾斜主部14A的沟宽W3的0.2~0.8倍。
切口沟16的距胎冠第一倾斜部14的最大长度L3优选为胎冠第一倾斜主部14A的沟宽W3的0.8~2.0倍。在此,切口沟16的最大长度L3是指从切口沟16的开口部16A至最内部16B的长度。这种大小的切口沟16能够使胎冠区域的刚性最佳化,而能够使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提高。
如图1~图3所示,优选胎冠主沟7的胎冠第一外部12以及胎冠第二外部13与各胎肩主沟6的胎肩内部9连通。这样的胎冠主沟7以及胎肩主沟6不具有连结两者的横沟,因而能够扩大胎冠主沟7的锯齿形振幅L2与胎肩主沟的锯齿形振幅L1,能够使轮胎1的越野性能提高。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横沟4包括多个胎肩横沟17与多个胎肩横纹沟18。胎肩横沟17例如从各胎肩主沟6延伸至轮胎轴向外侧的胎面端Te。胎肩横纹沟18例如从各胎面端Te朝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其轮胎轴向的内端18A不与胎肩主沟6连通而是中断。优选胎肩横沟17与胎肩横纹沟18沿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
图4是胎肩横沟17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胎肩横沟17分别具有内侧胎肩横沟部19、胎肩曲折部20以及外侧胎肩横沟部21。内侧胎肩横沟部19与外侧胎肩横沟部21例如形成为直线状。胎肩曲折部20优选具有锐角的锐角部20A,并连结内侧胎肩横沟部19与外侧胎肩横沟部21。
优选胎肩横沟17整体形成为曲折状的弯曲沟。这样的胎肩横沟17将在胎肩横沟17内流通的空气通过各弯曲部搅乱,从而能够抑制胎肩横沟17所引起的气柱共鸣声。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胎肩曲折部20具有锐角部20A,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搅乱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轮胎1的噪声性能。
对于内侧胎肩横沟部19而言,例如其内端侧与胎肩主沟6连通。优选内侧胎肩横沟部19相对于轮胎周向以第六角度θ6向与胎冠第二倾斜部15(图3所示)相同的方向倾斜。内侧胎肩横沟部19的第六角度θ6优选为45~70度。
内侧胎肩横沟部19例如具有大致一定的沟宽W7。内侧胎肩横沟部19的沟宽W7优选为胎肩主沟6的最大沟宽W1的0.2~0.4倍。这样的内侧胎肩横沟部19,由于沟宽W7小,能够提高胎肩区域的陆地比,因而能够使轮胎1的干路性能以及噪声性能提高。
对于外侧胎肩横沟部21而言,例如其外端侧与胎面端Te连通。优选外侧胎肩横沟部21相对于轮胎周向以第七角度θ7向与内侧胎肩横沟部19相同的方向倾斜。外侧胎肩横沟部21的第七角度θ7优选为65~90度。
优选外侧胎肩横沟部21的第七角度θ7大于内侧胎肩横沟部19的第六角度θ6。外侧胎肩横沟部21的第七角度θ7与内侧胎肩横沟部19的第六角度θ6之差(θ7-θ6)优选为10~30度。
外侧胎肩横沟部21例如具有大于内侧胎肩横沟部19的沟宽W7且大致一定的沟宽。优选在胎肩横沟17中沟宽最大的最大沟宽W8为外侧胎肩横沟部21的沟宽。胎肩横沟17的最大沟宽W8优选为胎肩主沟6的最大沟宽W1的0.2~0.6倍。胎肩横沟17的最大沟宽W8更优选为胎肩主沟6的最大沟宽W1的0.3~0.5倍。
这样的胎肩横沟17由于最大沟宽W8小,能够提高胎肩区域的陆地比,因而能够使轮胎1的干路性能以及噪声性能提高。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由于均衡地配置胎肩主沟6与胎肩横沟17,因而能够提高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
胎肩曲折部20通过锐角部20A将与内侧胎肩横沟部19连通的内侧曲折部20B、和与外侧胎肩横沟部21连通的外侧曲折部20C连结。优选内侧曲折部20B与外侧胎肩横沟部21在轮胎轴向上局部性地连通。包括这样的胎肩曲折部20的胎肩横沟17,由于轮胎轴向的排水性优良,且空气的流动也不被胎肩曲折部20封闭,因而使轮胎1的湿路性能以及噪声性能提高。
优选内侧曲折部20B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第八角度θ8大于内侧胎肩横沟部19的第六角度θ6。内侧曲折部20B的第八角度θ8优选为75~95度。内侧曲折部20B的第八角度θ8与内侧胎肩横沟部19的第六角度θ6之差(θ8-θ6)优选为20~40度。
优选外侧曲折部20C与后述的窄沟22连续。即,优选外侧曲折部20C与窄沟22呈同一直线状,且具有实质上相等的沟宽。
内侧曲折部20B与外侧曲折部20C所成的角度即作为锐角部20A的角度的第九角度θ9优选为65~85度。这样的锐角部20A最大限度地发挥在胎肩横沟17内流通的空气的搅乱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轮胎1的噪声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横纹沟18与外侧胎肩横沟部21大致平行地延伸。胎肩横纹沟18的沟宽W9优选为胎肩横沟17的最大沟宽W8的0.2~0.5倍。这样的胎肩横纹沟18能够使排水性提高,并且使胎肩区域的刚性适当,从而能够使轮胎1的湿路性能与乘坐舒适性能进一步提高。
如图1以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还设置有窄沟22,该窄沟22从胎肩横沟17的胎肩曲折部20沿轮胎周向延伸至在轮胎周向上邻接的胎肩横沟17的内侧胎肩横沟部19。这样的窄沟22能够使胎肩区域的刚性适当,能够使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窄沟22设置于外侧曲折部20C的延长线上。优选窄沟22相对于轮胎周向以第十角度θ10向与胎冠第一倾斜部14(图3所示)相同的方向倾斜。窄沟22的第十角度θ10优选为5~25度。
窄沟22例如具有大致一定的沟宽W10。窄沟22的沟宽W10优选为胎肩主沟6的最大沟宽W1的0.1~0.3倍。优选窄沟22的沟宽W10小于内侧胎肩横沟部19的沟宽W7。这种大小的窄沟22能够使胎肩区域的刚性最佳化。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个花纹块5包括划分在一对胎肩主沟6的轮胎轴向外侧的一对胎肩花纹块组23、以及划分在一对胎肩主沟6之间的胎冠花纹块组24。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花纹块组23具有与胎肩主沟6邻接的多个第一胎肩花纹块25、和配置于各第一胎肩花纹块25的轮胎轴向外侧的第二胎肩花纹块26。
第一胎肩花纹块25例如被胎肩主沟6、轮胎周向上邻接的一对胎肩横沟17以及窄沟22划分。优选第一胎肩花纹块25具有一端分别与胎肩主沟6、胎肩横沟17以及窄沟22连通的多个第一胎肩刀槽29。各第一胎肩刀槽29的另一端例如在第一胎肩花纹块25内形成终端。
这样的第一胎肩刀槽29能够使第一胎肩花纹块25的刚性适当,能够使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提高。另外,第一胎肩刀槽29能够利用其边缘效应使轮胎1的雪上性能提高。
第二胎肩花纹块26例如被轮胎周向上邻接的一对胎肩横沟17、窄沟22以及胎面端Te划分。优选第二胎肩花纹块26具有连通胎肩横纹沟18与窄沟22的第二胎肩刀槽30。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胎肩刀槽30配置为隔着窄沟22与第一胎肩刀槽29中的一个呈同一直线状。
这样的第二胎肩刀槽30能够使第二胎肩花纹块26的刚性适当,能够使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提高。另外,第二胎肩刀槽30能够利用其边缘效应使轮胎1的雪上性能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胎冠花纹块组24被胎冠主沟7划分为多个第一胎冠花纹块27、以及多个第二胎冠花纹块28。优选第一胎冠花纹块27以及第二胎冠花纹块28分别具有两端都不与各主沟3连通而是在各胎冠花纹块组24内形成终端的多个胎冠刀槽31。
这样的胎冠刀槽31能够使第一胎冠花纹块27以及第二胎冠花纹块28的刚性适当,能够使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提高。另外,胎冠刀槽31能够利用其边缘效应使轮胎1的雪上性能提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胎肩横沟17的沟宽大致一定的结构,但胎肩横沟17的沟宽可以增减。在该情况下,最大部分的沟宽为胎肩横沟17的最大沟宽W8。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变形为各种形态来实施。
[实施例]
制造了具有图1的花纹且基于表1的规格的充气轮胎(尺寸:275/65R18),并对它们的干路性能、湿路性能、泥地性能、雪上性能、乘坐舒适性能以及噪声性能进行了测试。供试轮胎的共用规格以及测试方法如下所述。
<共用规格>
安装轮辋:18×8.0J
轮胎内压:230kPa
测试车辆:小型卡车
乘车条件:测试驾驶员1名与同乘者1名,共2名乘车
<干路性能>
利用将供试轮胎安装于所有轮的测试车辆,在干燥的铺装路的测试道路行驶,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对此时的抓地性进行评价。评价用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表示,数值越大越良好。
<湿路性能>
利用将供试轮胎安装于所有轮的测试车辆,在湿铺装路的测试道路行驶,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对此时的抓地性能进行评价。评价用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表示,数值越大越良好。
<泥地性能>
利用将供试轮胎安装于所有轮的测试车辆,在松软的泥路的测试道路行驶,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对此时的牵引性能进行评价。评价用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表示,数值越大越良好。
<雪上性能>
利用将供试轮胎安装于所有轮的测试车辆,在压雪路的测试道路行驶,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对此时的抓地性能进行评价。评价用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表示,数值越大越良好。
<乘坐舒适性能>
利用将供试轮胎安装于所有轮的测试车辆,在干燥的铺装路的测试道路行驶,通过测试驾驶员以及同乘者的感官对此时的乘坐舒适性能进行评价。评价用两者的评价的合计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表示,数值越大越良好。
<噪声性能>
利用将供试轮胎安装于所有轮的测试车辆,以通过速度为53km/H且发动机关闭的状态在直线状的测试道路滑行行驶。此时,通过设置在相对于行驶中心线向旁边隔开7.5m且距测试路面高度为1.2m的位置的定置扩音器测定出通过最大音压水平。评价用通过最大音压水平的倒数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表示,数值越大越良好。
[表1]
测试的结果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与比较例相比,各性能均衡地提高。

Claims (10)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呈锯齿状地延伸的多个主沟、和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多个横沟,
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主沟包括配置于轮胎赤道两侧的一对胎肩主沟,
所述横沟包括从各所述胎肩主沟延伸至轮胎轴向外侧的胎面端的多个胎肩横沟,
所述胎肩横沟的最大沟宽为所述胎肩主沟的最大沟宽的0.2~0.6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沟包括配置于所述胎肩主沟之间的一条胎冠主沟,
所述胎冠主沟的在轮胎轴向上的锯齿形振幅,大于各所述胎肩主沟的在轮胎轴向上的锯齿形振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冠主沟的在轮胎周向上的锯齿形间距,与所述胎肩主沟的在轮胎周向上的锯齿形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冠主沟的在轮胎轴向上的最外部与各所述胎肩主沟的在轮胎轴向上的最内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冠主沟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方倾斜的胎冠第一倾斜部、和向另一方倾斜的胎冠第二倾斜部,
所述胎冠第一倾斜部以及所述胎冠第二倾斜部的沟宽分别小于所述胎肩主沟的最小沟宽。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冠主沟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方倾斜的胎冠第一倾斜部、和向另一方倾斜的胎冠第二倾斜部,
在所述胎冠第一倾斜部形成有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且不与所述胎肩主沟连通而是形成终端的一对切口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沟向与所述胎冠第二倾斜部相同的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沟的最大沟宽为所述胎冠第一倾斜部的沟宽的0.6~1.4倍,
所述切口沟距所述胎冠第一倾斜部的最大长度为所述胎冠第一倾斜部的沟宽的0.8~2.0倍。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胎肩横沟分别具有:直线状的内侧胎肩横沟部、具有锐角部的胎肩曲折部、以及直线状的外侧胎肩横沟部,
所述内侧胎肩横沟部与所述外侧胎肩横沟部通过胎肩曲折部连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面部还设置有窄沟,所述窄沟沿轮胎周向从所述胎肩横沟的所述胎肩曲折部延伸至与该胎肩横沟在轮胎周向上邻接的所述胎肩横沟的所述内侧胎肩横沟部。
CN201710858736.6A 2016-11-22 2017-09-21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80818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7069A JP6825327B2 (ja) 2016-11-22 2016-11-22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227069 2016-1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1875A true CN108081875A (zh) 2018-05-29
CN108081875B CN108081875B (zh) 2022-01-25

Family

ID=62144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58736.6A Active CN108081875B (zh) 2016-11-22 2017-09-21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4549B2 (zh)
JP (1) JP6825327B2 (zh)
CN (1) CN10808187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6964A (zh) * 2019-03-20 2020-09-2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2238712A (zh) * 2019-07-16 2021-01-1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2654848A (zh) * 2018-07-17 2021-04-1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行驶控制装置、行驶控制系统、行驶控制方法、轮胎试验装置以及轮胎试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4760A (zh) * 2022-04-25 2022-07-12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四季通用摩托车轮胎花纹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5861A (en) * 1985-04-24 1988-11-2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igh performance tire
US5343918A (en) * 1990-05-17 1994-09-0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read for a pneumatic tire with differing tread stiffness regions
JPH09216505A (ja) * 1995-12-07 1997-08-1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2242812U (zh) * 2011-09-09 2012-05-30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越野汽车专用轮胎
US20150273949A1 (en) * 2014-03-25 2015-10-0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US20160243898A1 (en) * 2013-10-17 2016-08-2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0239A (en) * 1986-03-18 1991-03-19 Brayer Randall R All-season high-performance radial-ply passenger pneumatic tire
JPH01141105A (ja) * 1987-11-27 1989-06-0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2114004A (ja) * 1988-10-21 1990-04-2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2216304A (ja) * 1989-02-17 1990-08-2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雪氷路用タイヤ
JP3179914B2 (ja) * 1992-12-24 2001-06-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US5658404A (en) * 1994-04-15 1997-08-1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Radial pneumatic light truck or automobile tire
JP2001187519A (ja) * 1999-12-28 2001-07-10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12141B2 (ja) * 2004-10-13 2009-08-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10260404A (ja) * 2009-04-30 2010-11-18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825288B2 (ja) * 2009-08-24 2011-11-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40115B2 (ja) 2010-07-05 2013-02-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24008B2 (ja) * 2010-09-27 2014-06-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50017B2 (ja) * 2010-11-24 2013-07-3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38719B2 (ja) * 2011-04-20 2014-03-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80927B2 (ja) * 2012-03-14 2014-04-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97263B2 (ja) * 2014-09-25 2017-03-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36027B2 (ja) * 2014-12-06 2019-07-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23739B2 (ja) * 2015-02-19 2018-11-1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5861A (en) * 1985-04-24 1988-11-2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igh performance tire
US5343918A (en) * 1990-05-17 1994-09-0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read for a pneumatic tire with differing tread stiffness regions
JPH09216505A (ja) * 1995-12-07 1997-08-1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2242812U (zh) * 2011-09-09 2012-05-30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越野汽车专用轮胎
US20160243898A1 (en) * 2013-10-17 2016-08-2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US20150273949A1 (en) * 2014-03-25 2015-10-0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4848A (zh) * 2018-07-17 2021-04-1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行驶控制装置、行驶控制系统、行驶控制方法、轮胎试验装置以及轮胎试验方法
US11538292B2 (en) 2018-07-17 2022-12-2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ravel control device, travel control system, travel control method, and tire testing device
CN111716964A (zh) * 2019-03-20 2020-09-2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1716964B (zh) * 2019-03-20 2023-11-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2238712A (zh) * 2019-07-16 2021-01-1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41387A1 (en) 2018-05-24
US10974549B2 (en) 2021-04-13
CN108081875B (zh) 2022-01-25
JP2018083506A (ja) 2018-05-31
JP6825327B2 (ja) 202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2905B (zh) 充气轮胎
CN102837564B (zh) 充气轮胎
CN101665064B (zh) 充气轮胎
CN102700366B (zh) 充气轮胎
CN104325844B (zh) 充气轮胎
CN108081875A (zh) 充气轮胎
CN103204033B (zh)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CN103707722B (zh) 充气轮胎
CN101992658B (zh) 充气轮胎
CN108382134A (zh) 轮胎
CN103832219B (zh) 充气轮胎
KR101963908B1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4118277B (zh) 充气轮胎
JP583403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108531A2 (en) Pneumatic tire
CN106042780A (zh) 充气轮胎
CN105980169A (zh) 充气轮胎
KR20100111233A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5764710A (zh) 充气轮胎
CN107554198A (zh) 充气轮胎
KR20170133252A (ko) 타이어
CN105936197A (zh) 充气轮胎
CN107020891A (zh) 充气轮胎
CN104163079B (zh) 充气轮胎
CN109278479A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