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33A - 处置盒、装置有该处置盒的成象系统和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置盒、装置有该处置盒的成象系统和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33A
CN1080733A CN92110575A CN92110575A CN1080733A CN 1080733 A CN1080733 A CN 1080733A CN 92110575 A CN92110575 A CN 92110575A CN 92110575 A CN92110575 A CN 92110575A CN 1080733 A CN1080733 A CN 1080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 cartridge
frame
photosensitive drum
imaging system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2110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984C (zh
Inventor
笹子悦一
关根一美
津田忠之
池本功
渡边一史
野田晋弥
小林和典
庄司武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0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9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8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11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 blade; Details of cleaning blades, e.g. blade shape, layer form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987Remanufacturing, i.e. reusing or recycling parts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bstract

本发明的显著特点表现为:一种载像件、作用于 此载像件的处理装置、第一框;它可与该第一框锁闭 与分离的第二框;锁闭体和可锁闭于该锁闭体中的锁 闭部件,它们用于使第一框与第二框以可分离的方式 相互锁闭;凹槽部和可装配于所述凹槽部的凸耳,它 们用于使第一框与第二框以可分离的方式相互锁 闭。利用上述构造,可以提供一种处置盒、一种成像 系统和一种用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它们可以很容易 地组装并在能充分地适应于多次循环利用。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置盒、一种可装置该处置的成象系统,以及一种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这种成像系统例如可以具体体现为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等。
在诸如复印机一类的成象系统中,通过对均匀充电的载像件作间歇性曝光而形成潜像,再用调色剂使潜像显影为调色剂象,然后将该调色剂象传送至记录纸上,而在记录纸上成象。在这类成象系统中,无论何时用完调色剂后,都必须填装新的调色剂。填装调色剂的操作不仅麻烦,而且常常引起环境污染。再者,由于在该工艺中只能由专家来维护各种零件或部件因而大多数用户会感到不便。
为了消除上述缺陷与不便,例如在美国专利第3985436号、4500195号、4540268号和4627701号所公开的一种业已上市并投入实际使的成象系统在中,它通过将载像件,充电器,显像装置和清洁装置总装成一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装配于该成像系统内的处置盒,使成象系统中诸如调色剂已用完的显像筒或已过使用寿命期的载像件等能够容易地更换,从而方便了维护。
在上述处置盒中,处置盒的框架被分成上框加下框两部分以改进其装配能力(日本专利申请2-301779号,USSN    785401号、EP-A    91402953.3号,中国专利申请91-19663号与韩国专利申请91-19663号),再者上述上框与下框是通过螺钉而相互接合的,或者通过将形成于此框架中一个框上的锁闭爪装配于形成在另一框内的锁闭孔,使上框与下框相互锁合。
然而,上述连接技术有如下缺点:
当上框与下框仅用螺钉相接合时,为了消除所接合框之间的缝隙或缺口,必须使用大量的螺钉,因而使其装配能力下降且导致费用的增加。
另一方面,采用锁闭爪和锁闭孔的连接方式时,若该上框与下框有足够的硬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若两框的硬度不够,上框与下框就会容易发生相对位移。再者,在操作人员将上框与下框连接时,有可能在两框之间产生空隙并损坏锁闭爪。
再者,当同一处置盒循环利用的次数增加时,锁闭爪与锁闭孔之间的锁闭力便会减小或丧失。
除此以外,如果上述组件以压配合的方式安装在该处置盒上,当同一处置盒循环利用的次数增加时,就会在接合处产生缝隙。
特别是,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角度出发,非常希望能循环利用该处置盒,这样,就希望能提供一种更易于循环利用的处置盒。在此处置盒的“循环利用”是指下列事实:从市场上收集来用过的处置盒,将其拆开仅更换废的和/或坏的(已耗损的)部件(其他部件可再行使用),然后将该处置盒装配成一个新的处置盒。
附带指出,在上述美国专利3985436号中,虽然已描述了收集已用过预定时间的有关装置来加以再利用的事实(涉及到其中的16列38-62行),但无有关循环利用的具体描述。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置盒;一种可装载该处置盒于其中的成像系统;以及一种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而且该处置盒能够循环利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置盒;一种可装载该处置盒于其中的成像系统;以及一种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且该处置盒能适合作多次循环利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置盒;一种装载该处置盒于其中的成象系统;以及一种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此种处置盒能够显著地改进装配能力。
本发明的又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置盒;一种可装载该处置盒于其中的成象系统;以及一种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该处置盒能够显著地改进拆卸能力。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置盒;一种可装载该处置盒于其中的成象系统;以及一种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其中,从市场上收集到的用过的处置盒能够有效地拆卸并能循环利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置盒;一种可装载该处置盒于其中的成象系统;以及一种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该处理盒能够充分地适应多次循环利用。
本发明的又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置盒;一种可装载该处置盒于其中的成象系统;以及一种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该处置盒可以确保上框与下框反复地相互稳固锁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置盒;一种可装载该处置盒于其中的成象系统;以及一种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其中各有关部件可以反复安装。在附图中,
图1是一复印机的正剖图,在该复印机中安装了一个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处置盒。
图2是供纸盘打开状态下的复印机的透视图。
图3是供纸盘关闭状态下的复印机的透视图。
图4是该处置盒的立剖图。
图5是该处置盒的透视图。
图6是倒置状态下的该处置盒的透视图。
图7是上下两框处于分离状态时该处置盒的分解剖面图。
图8是显示该下框内部构造的透视图。
图9是显示该上框内部构造的透视图。
图10是该处置盒的光敏鼓的纵剖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测定充电噪音的示意图。
图12是与填料位置有关的充电噪音测定的曲线图。
图13是光敏鼓接地接连件的透视图。
图14是依照另一实施例的光敏鼓接地连接件的透视图。
图15是显示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光敏鼓所用的接地连接件是不分叉的。
图16是光敏鼓所用的不分叉的接地连接件的剖面图。
图17是显示充电辊装配结构的立视图。
图18A是曝光闸的透视图,图18B是该曝光闸的部分剖面图。
图19是显示带有搅拌叶轮的非磁性调色剂添加装置的剖面图。
图20是显示光敏鼓(9)和显象筒(12d)之间位置关系与给显像筒加压结构的纵剖图。
图21A是沿图20A-A线走向的剖面图,图21B是沿图20B-B线走向的剖面图。
图22是用于说明作用于显象筒的挤压力的剖面图。
图23是上述处于卷曲状态的挤压纸的透视图。
图24A是显示双面胶带以挤压纸底边伸出状态时的透视图,而图24B和24C是显示粘贴件粘贴在突出的双面胶带时的状态图。
图25A是显示下部已弯曲的挤压纸粘在弯曲的接合件表面状态时的透视图,图25B是显示挤压纸上边部分因接合件弯曲部分被松释而处于绷紧时状态的透视图。
图26是依照另一个实施例的挤压纸的透视图,在该实施例中,此挤压纸的宽度从其两边向中心位置而呈直线地逐渐变宽。
图27是用于说明挤压纸附加件表面因被挤压而弯曲化的透视图。
图28是通过下框的底面传送记录介质的状态图。
图29是显示最终装配的光敏鼓状态的剖面图。
图30是显示已粘接之显像片与清洁片的状态之剖面图。
图31是用于说明装配处置盒的分解图。
图32是用于说明处置盒的光敏鼓已装配好时导向装置的位置图。
图33是光敏鼓导向装置安装在支承部件两端的结构剖面图。
图34是用于说明光敏鼓和显象筒支承部件的接合情况的透视图。
图35是安装有支承部件的光敏鼓和显象筒的剖面图。
图36用于说明覆盖膜和拉带的透视图。
图37是显示拉带从一抓持件中伸出时状态的透视图。
图38是显示一操作人员手持该处置盒的状态示意图。
图39A是显示处置盒装配和安装顺序的流程图,而图39B是显示处置盒拆卸和清洁顺序的流程图。
图40是显示已安装了处置盒的成象系统的状态透视图。
图41是显示已安装了图24中处置盒成象系统的状态透视图。
图42是显示成象系统中三个连接件排列透视图。
图43是上述三个连接件构造的剖面图。
图44是用于说明对下框与透镜之间相关位置定位的剖面图。
图45是用于说明对下框与原件玻璃支承件之间相关位置定位的剖面图。
图46是显示定位栓接合位置的透视图。
图47是显示光敏鼓和显象筒的转轴与转轴支承部件之间关系,以及从光敏鼓驱动齿轮到凸缘齿轮的驱动力传递方向的示意立视图。
图48是依照一实施例的显象筒的分解透视图,在该实施例中显象筒可以容易地转动。
图49是图48中显象筒的示意性立视图。
图50是显示上框与下框处于分离状态的立剖图。
图51示明安装在光敏鼓上的齿轮与接点。
图52是依照另一实施例的显象筒受纳件的立视图,图52B是图52A中该受纳件的端视图。
图53是显示用销钉将显像片与清洁片安装于成象系统内部之安装方式立面图。
图54是依照另一实施例的光敏鼓已最终装配好的状态立面图。
图55是依照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支承光敏鼓与显象筒支承部件的立剖图。
图56是从成象系统驱动马达向各个部件传送驱动力的传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57和58是显示光敏鼓之凸缘齿轮以及与此凸缘齿轮成整体的一齿轮从下框伸出时之状态的透视图。
图59显示从成象系统的驱动齿轮向光敏鼓与转印辊传送驱动力的齿轮系。
图60A与60B显示不同的显象筒驱动的传送装置在这些显像筒中使用了磁性和非磁性调色剂。
图61是用于说明清洁片安装的分解透视图。
图62是安装前的清洁片的部分平面图。
图63是安装后的清洁片的部分平面图。
图64,65及66是用于说明清洁片装配的平面图。
图67是依照另一实施例的清洁片的部分平面图,其中清洁片的装配凸耳有一圆形端面。
图68是依照再一实施例的清洁片的部分透视图,其中清洁片上装配凸耳已将其锥形部分倒圆。
图69是依照又另一实施例的清洁片的部分平面图,其中在其锥形部分粘有一条带。
图70是依照又一实施例的清洁片的部分平面图,其中锥形部分已用油涂层。
以下对最佳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处置盒,以及使用该处置盒的一种成象系统,参照附图给予说明。
一处置盒与装有该处置盒的成象系统的整体构造:
首先,简要描述该成象系统的整体构造。顺便指出,图1是作为该成象系统范例的复印机的正剖面图,在该成象系统中已安装了此种处置盒。图2是供纸盘已打开的复印机的透视图。图3是供纸盘已闭合的复印机的透视图。图4是该处置盒的正剖图。图5是该处置盒的透视图。图6是处于倒置状态的该处置盒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该成象系统A运行时以光学方式通过原件取读装置1取读原件或文献2上的图象信息。放置在供纸盘3或从供纸盘3用手插入的记录介质,经输送装置5供应到该处置盒B的成象站中,并在此使响应于图象信息的显影剂(即以后说的“调色剂”)象通过转印装置6,传送到记录介质4上。此后,此记录介质4被送至定象装置7,在这里使所转印的调色剂象永久地定象于记录介质4上。然后,此记录媒介被送到排出盘8上。
界定出该成象站的这一处置盒通过一充电装置10在旋转的光敏鼓(图像支承部件)9表面均匀地充电,此后通过曝光装置11照亮感光鼓上读取装置1所读取的光学图象而在光敏鼓9上形成一潜象,然后,通过显象装置12使该潜像成为调色剂象,在调色剂像由转印装置6转印到记录介质4上之后,留在光敏鼓9上的残余调色剂即由清洁装置13清除。
顺便指出,该处置盒B通过使光敏鼓9之类罩入框架内的方式形成一盒式元件,该框架包括第一或上框14及第二或下框15。再者,在所述及的实施例中,框架14,15由高冲击强度的聚苯乙烯树脂(HIPS)制成,上框14的厚度约2mm,下框15的厚度约2.5mm。当然,框架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材料与厚度,而是可以作适当选择的。
下面,将对成象系统A的各种部件及装载于成象系统的处置盒作全面描述。
成象系统
首先说明成象系统A的各种部件。
(原件取读装置)
原件取读装置1用于以光学方式读取写在原件上的信息,如图1所示,它包括一种原件玻璃支承件1a,该支承件安装在成象系统机体16的上部,其上放置有原件2。内表面带有海绵层1b1的原件压盖1b安装在原件玻璃支承件1a上,并能开启与关闭运动。安装在成象系统机体16上的原件玻璃支承件1a和原件压盖1b,可沿图1中的左右方向作往复滑动。另一方面,有一透镜装置1c安装于处于成象系统机体16上部的原件玻璃支承件的下方,它包括一光源1c1和一短焦距聚焦透镜阵列1c2。
在这样的情形下,当原件2以有图象一面扣向玻璃支承件的方式放置于该支承件上,光源1c1开启,玻璃支承件沿图1左右方向滑动时,该处置盒B的光敏鼓9就会因从原件2反射来的光经由透镜阵列1c2而曝光。
(记录介质输送装置)
输送装置5用来将置于供纸盘3上的记录介质输送至成象站和定象装置7。更具体的说,在大量的记录介质4叠放在供纸盘3或单张记录介质4经手插入供纸盘上以后,此种记录介质的前边即紧靠在供纸辊5a与紧贴该辊的摩擦垫之间的接合处,按上复印启动钮A3后,供纸辊5a即开始旋转,将记录介质4输送分离并输送至一对定位辊5c1、5c2处,它们根据成象操作而对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成象操作完成以后,记录介质4即由传送带5d传送至定象装置7,然后由一对排出辊5f1,5f2送至出纸盘8。
(转印装置)
转印装置6用于将光敏鼓9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4上,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它包括一转印辊6。更具体地说,通过成象系统中的转印辊6驱动紧贴在设于该成象系统内的处置盒B中光敏鼓9上的记录介质,并通过向转印辊6提供一与光敏鼓9上所形成之调色剂象极性相反的电压,此光敏鼓9上的调色剂像即被转印到记录介质4上。
(定象装置)
定象装置7通过向转印辊6施加电压而作用于已转印到记录媒介上的调色剂像,如图1所示,定象装置包括一个耐热定象膜7e,该膜缠绕并延伸于驱动轮7a,由支架7b支承的加热体7c和拉紧片片7d之间,拉紧片由拉簧7f拉偏以对定象膜7e施加一拉力,有一压力辊7g通过介于其间的定象膜7e紧贴在加热体7c上,以使定象膜7e能以定象操作所需的预定压力对加热体7c加压。
加热体7c由诸如氧化铝一类耐热材料制成,并具有一发热表面,后者包括一批宽约160μm、长(与图1所在平面垂直的尺寸)约216mm由例如Ta2N制成的线状或片状部件,并用这些部件设置于支架7b下表面上,而该支架则是用绝缘材料或包含绝缘材料的复合材料制成,同时,在此发热表面上还覆盖有例如由Ta2O制的保护层。加热体7c下表面平整,而此加热体的前后两端则呈圆形以便使定像膜7e作平滑移动。定像膜7e由经热处理的聚酯制成,约9μm厚。该定像膜通过驱动辊7a的旋转依顺时钟走向转动。当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4通过定像膜7e和压力辊7g之间时,此调色剂象印因加热与加压而定象于记录介质4上。
为了将该定象装置7所产生的热量从该成像系统中排出或放出,于成像系统主体1b内提供了一个制冷扇17。例如,当复印启动钮A3(图2)按下时,该制冷扇就会转动,产生气流(图1),气流从记录介质供应入口处流入该成象系统并从记录介质出口处流出。包括处置盒在内的各种部件均可由此气流制冷从而热量不再会留在成像系统内。
(记录介质供应盘与排出盘)
如图1至图3所示,供纸盘3与排出盘8分别安装在成像系统主体16内的轴3a,8a上,得以沿图2中b方向作旋转运动,同时沿图2中c方向绕轴3b、8b作旋转运动。锁闭凸耳3c,8c分别设置于盘3、8自由端的两侧。这些锁闭凸耳可以配合入原件压盖1b上的锁槽1b2中,这样,如图3所示,当盘3.8向内折叠以使锁闭凸耳3c,8c嵌入其对应锁槽1b2中时,原件玻璃支承件1a与原件压盖1b都能避免左右滑动。结果,操作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用抓持器16a提举并输送成象系统。
(浓度及类似性质的调节钮节)
顺便指出,成象系统A上设置了用来调节浓度一类性质的调节钮。现由图2给予简要说明,设有电源开关A1使该成象系统A处于接通和关闭状态。有一浓度调节标度盘A2用于调节该成像系统(所要复制图像)的基本浓度。复印启动钮A3按下时,该成像系统开始复印操作。复印清除钮A4按下时,即中断复印操作并清除各种已调节的状态(如已调节的浓度状态)。复印件计数按钮A5按下时则可确定复印件数。当自动浓度调节钮A6按下时,便会自动地设定复印操作中的浓度。还设置有浓度调节标度盘A7,操作人员在需要时旋转此盘便可调节复印件的浓度。
处置盒
下面说明可安装于成像系统中的处置盒B中的各个部件。
处置盒B包括一载象件和至少一种处理装置。例如,此种处理装置可以包括:一种对载象件表面充电的充电装置;一种用于在载像支件上形成调色剂象的显象装置;和/或一种用于清除残留在载像支件上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如图1及图4所示,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处置盒B构造为一盒式元件,它能够以可卸拆方式安装于成系统主体16内部,该处置盒包括:充电装置10;含有调色剂(显影剂)的显象装置12,以及清洁装置13,它们安置在作为载象件之光敏鼓9的周围,并由上下两框14,15组成其外罩。充电装置10、曝光装置11(孔11a)以及显像装置12的调色剂贮存盒12a安装在上框14上,光敏鼓9、显象装置12的显象筒12d和清洁装置13安装在下框15中。
现在,对处置盒B的各种部件充电装置10,曝光装置11,显像装置12和清洁装置13依次给予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上下两框相互分离的该处置盒的剖面图,图8是显示该下框内部构造的透视图,图9是显示该上框内部构造的透视图。
(光敏鼓)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光敏鼓包括:一个由铝制成的圆柱形鼓芯,其厚度约1mm;一个有机感光层9b,它安装在该鼓芯的外表面,使光敏鼓的外径达到24mm。通过向安装在光敏鼓9一端的凸缘齿轮9c(图8)传送该成象系统中驱动马达54(图56)的驱动力,此光敏鼓就会响应成象操作而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
在成象操作过程中,当光敏鼓9旋转时,感光鼓表面通过向充电辊10(与光敏鼓相接触)提供振动电压而均匀充电,该振动电压是由在直流电上迭加交流电而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对光敏鼓9表面均匀充电,加载于充电辊10的交流电的频率必须增加。但是,若此频率超过2000HZ,光敏鼓9和充电辊10就会振动,而产生所谓的“充电噪音”。
这就是说,当向充电辊10加载交流电时,会在光敏鼓9与充电辊之间产生静电引力、静电引力在该交流电最大值与最小值变得最大,这样,就会将充电辊10吸向光敏鼓9而使充电辊发生弹性形变。另一方面,在交流电的中间值时,引力变得最小,这样,充电辊10的弹性形变会得以恢复,以使该充电辊10与光敏鼓9相分离,结果,光敏鼓9和充电辊10便会在交流电压之频率的两倍下的频率上振动,再者,当充电辊10被吸向光敏鼓9时,光敏鼓和充电辊的转动就会受阻,而引起由粘滞滑动产生的振动,这也会导致充电噪音。
为了减少光敏鼓9的振动,在图10所示之实施例(感光鼓的剖面图)中,在光敏鼓9内部放置了刚性或弹性填料9d,填料9d可根据产量,加工性能,重量及费用的影响而由金属(如铝、铜)或其他类似的材料,水泥、陶瓷(如石膏)、或橡胶材料(如天然橡胶)等制成。填料9d呈实心圆柱或空心圆柱形,其外径小于光敏鼓9的内径约100μm,插在鼓芯9a内。这就是说,鼓芯9a与填料9d之间的最大间隙是100μm,用胶粘剂(例如氰基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或类似物)9e涂于填料9d的外表面或鼓芯9a的内表面,并将填料9d插入鼓芯9a,这样,就将它们彼此粘接在一起。
现在,将说明发明人所作的试验结果,其中,填料9d与噪音压(噪音水平)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改变光敏鼓9内填料9d的位置而测定的。如图11所示,噪音压用一置于处置盒前面30cm处的微音器M加以测定,该处置盒所在空间有43dB的背景噪音。结果如图12所示,当在光敏鼓9纵向中央位置放置80克填料时,噪音压是54.5-54.8dB,而当在从中央向凸缘齿轮9c偏移30mm的位置放置40克填料时,噪音压最小。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将填衬9d放置在光敏鼓9中央偏向凸缘齿轮方向的位置是有效的,原因似乎是:光敏鼓9的一端由凸缘齿轮所支承,而另一端则由不带凸缘的支承件所支承,以致造成光敏鼓的结构相对其纵向中心位置来说是不对称的。
这样,在所述之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填料被放置于光敏鼓9从中央位置c偏向凸缘齿轮9c的位置,即偏向该光敏鼓的驱动传送装置。还有,在所述之实施例中,在将一长L3为40mm,重约20-60克,更好是35-45克(最好约40克)的空心铝件构成的填料9d放置在纵长L1为257mm的光敏鼓9从中央位置c向凸缘齿轮9c偏移距离L2为9mm的位置。通过在光敏鼓9内放置填料9d,此鼓就能够稳定地旋转,这样,就能抑制因鼓9有成象作业中旋转而引起的振动。因此,甚至在加载于充电辊10上的交流电的频率增加时,也有可能减少充电噪音。
还有,在如图10所述之实施例中有一与光敏鼓9内表面相接合的接地件18a,该接地件的另一端邻接到光敏鼓接地针35a上,该针使此鼓保持电接地。接地件18a放在光敏鼓的与紧挨凸缘齿轮9c一端相对的那一端。
接地件18a由不锈钢弹簧,磷铜弹簧等制成,安装在支承部件26上。更具体在说,如图13所示,接地件包括一个基本部分18a1,其上带有一个锁孔18a2,支承件26上的一个突出部件则可以嵌入该锁孔内,它还带有从基本部分18a伸出的两个臂部18a -3,每一臂部在其自由端都有一个半圆形突耳18a4向下凸出。当支承部件26安放在光敏鼓9上时,该接地件的突耳18a4就会借该接地件臂部18a3的弹力而紧贴在光敏鼓9的内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接地件18a以多个触点(两个触点)与此鼓相接合,接合的可靠性得以增加,而且,由于接地件18a是通过半圆形突耳18a4与光敏鼓相接合,所以,此种接地件与光敏鼓之间的接合是稳固的。
如图14所示,接地件18a的臂部18a3的长度是可以彼此不同的。采用此种装置,由于半圆形突耳18a4与光敏鼓9接合的位置在鼓的周缘方向上彼此偏移,即使在鼓9内表面存在着轴向的裂缝,这两个突耳18a4也不会同时触及该裂缝,从而保证了(在接地件与光敏之间的)有效地接地。在两臂部18a3的长度不同时,一个臂部18a3与鼓之间的接合压力,会不同于另一个臂部件与鼓之间的接合压力,但是,这种不同可以通过改变臂部18a3的弯曲角度而得到补偿。
在所述的该实施例中,尽管接地件18a具有两个如上所述的臂部18a3,但也可使用三个或更多臂部,只要接地件能与光敏鼓9的内表面作有效的接合就行,也可使用不带凸耳的单一臂部(不分叉),如图15与16所示。
现在,如果接地件18a与光敏鼓9内表面的接合压力太小,该半圆形凸耳18a4就无法适应此鼓内表面的凸凹不平,这就会引起接地件与鼓之间的不良接合,并产生因臂部18a3的振动而引起的噪音。为了防止这种不良接合与噪音,必须要增加接合压力,但是,如果该接合压力太大,感光鼓的内表面就会因半圆形凸耳18a4的高压而遭破坏。如果,当半圆形凸耳18a4经过该受损部分时,就会产生振动,这样就会引起不良接合与振动噪音。根据以上事实,将接地件18a与鼓9内表面之间的接合压力设定为约19克至约200克之间是较为适宜的。这就是说,依照本发明人的试验结果,当接合压力小于约10克时,可能会因鼓9的旋转产生不良接合,从而引起干扰其他电器的无线电波。另一方面,当接合压力大于约200克时,可能会因光敏鼓表面与接地件18a之间长时间的滑动接合而破坏此鼓的内表面与接地件18a之间长时间的滑动接合而破坏此鼓的内表面,而引起不正常噪音和/或不良接合。
虽然因感光鼓内表面的状态的原因而无法消除上述噪音等的产生,但是,通过在鼓9内安放填料9d是可以减少鼓9之振动的,也可通过在接地件18a与鼓9相接合处涂抹导电润滑油以更有效地防止损坏鼓和不良接合。进一步地说,由于该接地件18a安放在远离偏向凸缘齿轮9c的填料9d的支承部件上26,所以,该接地件可以很容易地放置于前述支承部件上。
(充电装置)
充电装置用于给光敏鼓9表面充电。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此种充电装置为日本专利(公开)申请63-149669号所公开的那种所谓接触式充电器。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充电辊20通过滑动轴承10c而安装在上框14的内表面,并可转动。该充电辊10包括:一个金属转轴10b(例如,用铁,SUS或其他类似材料所制成的导电金属芯);一个由EPDM,NBR制成的,环绕于该转轴的弹性橡皮垫圈;以及一个环绕于弹性橡皮垫圈的其中分布有的氨基甲酸乙酯垫圈;或者,该充电辊10可包括:一个金属转轴和一个内中分布有碳的泡沫氨基甲酸乙酯垫圈。充电辊10的转轴10b凭借滑动轴承10c而由上框14中滑动导向爪10c所保持,以致于该转轴无法与上框相分离并能向鼓9作轻微移动。转轴10b由弹簧10所偏置,以使充电辊10紧贴在鼓9的表面上。就是说,充电装置是由用轴承件10c安装于上框14上的充电辊10组成。在成象操作中,当充电辊10因鼓9的旋转而被驱动时,此鼓9的表面即因向上述充电辊10加载叠加的交直流电压而均匀充电。
以下,将描述加载于充电辊10上的电压。虽然加载于充电辊10上的电压可以是直流电压,但是,为了获得均匀的充电,应将由上述直流与交流电压相叠加而形成的振动电压加载于该充电辊上,最好,把由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相叠加而形成的振动电压加载于该充电辊10上以增加强充电的均匀性,其中所说的直流电,其峰值中的最大值要比只使用该直流电时充电开始电压大两倍或更多(参看日本专利(公开)申请63-149669号)。这里所说的“振动电压”是指电压值随时间作周期变化的电压和所具之峰值电压要比只使用直流电对鼓9表面充电时的充电起始电压大两倍或更大的电压。进一步地说,振动电压的波形并不限于正弦波,还可以是矩形波、三角形波或脉冲波,但是,从减少充电噪音的角度来看,不带较高谐波成分的正弦波是最适宜的。直流电压可以包括一个具有矩形波的电压,后者例如,通过周期性地开关直流电源而获得。
如图17所示,通过将充电偏压接点件18c的一端18c1紧贴到以后将要予以说明的成象系统的充电偏压接点销上,便得以向充电辊10施加电压,同时该充电偏压接点件18c的另一端18c2则紧贴在金属转轴10b上,由此向充电辊10施加电压。顺便指出,由于充电辊10通过弹性接点件18c拉向图17中右方,所以便为离该接点件18c的充电的轴10c设有一个钩状止动件10c1。还有,有一从上框14上悬下的阻挡件10e设置在接点件18c附近,以在处置盒B下落及振动时防止该充电辊10有过量的轴向运动。
在所述的具有上述装置方式的实施例中,给充电辊10加载有1.6KVVpp至600VVDC的(正弦波)电压。
当向上框14内放置充电辊10时,先用上框14中的导向爪10d支承轴承10c,然后将充电辊10的转轴10b置于轴承10c中。当上框14与下框15装配好时,充电辊便紧贴在光敏鼓9上,如图4所示。
顺便指出,充电辊10的轴承10c由带有大量的碳填料的导电性轴承材料制成,并从充电偏压接点件18c经金属弹簧10a将电压加于充电辊10上,从而能提供稳定的充电偏压。
(曝光装置)
曝光装置11利用来自于取读装置1的光图像使被充电辊10均匀充电的感光每鼓9表面曝光。如图1与图4所示,上框14上有一孔11a,来自成像系统透镜阵列1C2的光亮通过该孔照射在光敏鼓9上。当从成像系统A中移出处置盒B时,若光敏鼓9由经过该小孔11a的环境光曝光,则鼓9就有可能损坏。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孔11a上安置了光闸件11b,以便当从该成像系统A中移出处置盒B时,此孔11a能由光闸件11b所关闭,而当处置盒B安装在成像系统A中时,该光闸件又能打开孔11a。
如图18A和18B所示,光闸件11b具有L形横截面,其上带有朝向处置盒外部的凸面,此光闸件可绕枢轴转动的方式经销钉11b1安装在上框14上。有一扭转盘簧11c环绕在上述销钉11b1中的一个上,该盘簧11c使开关部件11b偏转以在从成像系统A中移出处置盒B时关闭孔11a。
如图18A所示,在该光闸件11b外表面上形成有连接部11b2,当处置盒B安装于成像系统A中,并能相对于成像系统的主体16开合的上部开/关盖19(图1)关闭时,该盖19上的凸耳19a就会连接在该连接部11b2上,这时,沿箭头e(图18B)所示方向旋转该光闸件11b就可打开孔11a。
在光闸件11b开启与关闭操作中,由于此光闸件具有L形的横截面,且其连接部分11b2安置在处置盒B的外壳的外部靠近枢销11b1处,如图4和18B所示,光闸件11b便邻接到处置盒B轮廓之外的开/关盖19的突耳19a上。结果,即便是此光闸件11b的开关角度很小,也能可靠地打开旋转中的光闸件11b的前端,从而能使来自安装于该光闸件上透镜阵列1C2的光照射到光敏鼓9上。以在该光敏鼓9的表面形成良好的静电潜像。通过构置上述的光闸件11b,在该处置盒B放入成象系统时,就不必要将处置盒从成象系统开关/盖19上的光闸孔凸耳99a后撤,结果就可缩短凸耳的行程,由此可使处置盒B与成象系统小型化。
(显象装置)
以下将说明显象装置12,显象装置通过曝光装置用调色剂将形成于光敏鼓9上的静电潜象显影成调色剂像。在成像系统A中,虽然磁性调色剂与非磁性调色剂都可使用,但在所述之实施例中,处置盒B中的显像装置含有作为单组分磁性显像剂的磁性调色剂。
在显象操作中所用的单组分磁性调色剂的粘合树脂可以是以下苯乙烯聚合物及其替代物或是它们的混合物例如聚苯乙烯和聚乙烯甲苯;苯乙烯共聚物,如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基共聚物或苯乙烯-丙烯酸丁基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丁基丙烯酸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多环酸树脂,松香,改性松香,松节油树脂,酚醛树脂,脂族烃树脂,脂环烃树脂,芳族石油树脂,石蜡,巴西棕榈蜡,等等。
至于掺加于磁性调色剂中的着色材料可以是所熟知的碳黑、铜酞花青、铁黑等一类的物质。包括在磁性调色剂的磁性微粒可以是放在磁场中可磁化的材料,例如金属铁、钴、镍等的铁磁粉,金属合金粉或如磁铁矿或铁酸盐的粉状混合物。
如图4所示,利用磁性调色剂以形成调色剂象的显象装置12,带有一个用于放置调色剂的调色剂存贮盒12a,它还带有一个安装在调色剂存贮盒12a内的调色剂供应装置。再者,显象装置如此设计是为了使带有磁铁12c的显象筒12d得以旋转以便在该显象筒的表面形成一薄的调色剂层。当在显象筒12d上形成调色剂层时,通过调色剂与显象筒12d的摩擦,可显象的摩擦充电电荷便被施加到光敏鼓9上的静电潜象上。还有,为了调节该调色剂层的厚度,有一显象片12e紧贴在显象筒12d的表面上。该显象筒12d安装在光敏鼓9表面的对面,两者之间缝隙约100至400um。
如图4所示,磁性调色剂加料装置12b带有由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C)高冲击强度苯乙烯(HIPS)一类物质构成的加料部件12b1,它们可按箭头f所示方向沿调色剂存贮盒12a下表面往复移动。每一个加料部件12b1具有大致呈三角形的横截面,并带有大量的长杆状件,它们沿光敏鼓的旋转轴线方向(与图4平面相垂直)伸出,擦着调色剂存贮盒12a的整个底面。这些杆件的两端相互接合成一完整的结构。另有三个加料部件12b1,它们的移动范围选定成比上述三角形横截面的底边要宽,这就使得所有在该调色剂存贮盒底面上的调色剂都可被擦抹到。除此以外,还有在自由端带有凸耳12b6的臂状件12b2,由此来防止加料件12b1的浮动与失调。
该加料件12b1在其纵向的一端有一固定凸耳12b4,该凸耳可旋转地装配到臂状件12b2上的一个狭槽12b5内。此臂状件12b2通过轴12b3可旋转地安装在上框14上,并与置于调色剂存贮盒12a外面的一个臂(未示明)相接合。还有一驱动传递装置与此加料件12b1相接合,以便当处置盒B安装于成象系统中时使来自于成象系统的驱动力传递至此加料件,以使该臂状件12b2按着预定的角度围绕着轴12b3摆动。附带指出,如图7等所示,该加料件12b1与该臂状件12b可以由聚丙烯、聚酰胺之类的树脂整体成形,以便它们能在之间的连接部处折迭。
因此,在成象操作中,当臂状件12b2按预定角度摆动时,加料件12b1即沿调色剂存贮盒12a按f方向在实线所示状态与虚线所示状态之间交替移动。结果,处于该调色剂存贮盒12a底面附近的调色剂便由加料件12b1加至显象筒12d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每一个加料件12b1都有三角形的横截面,调色剂由该加料件所擦抹并沿着该加料件12b1的斜面而加至显象筒上。这样,显象筒12d附近的调色剂很难被搅动,所以,在该显象筒表面12d所形的调色剂层就不可能损坏。
进一步说,如图4所示,调色剂存贮盒12a的板盖部件125带有一个悬挂部件12f1。该悬挂部件12f1的下端与调色剂存贮盒底面的距离经选定成稍大于每一调色剂加料件12b1的三角形横截面的高度。由此,调色剂加料件12b1可在调色剂存贮盒的底面与该悬挂部件12f1之间往复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加料件12b企图从调色剂存贮盒底面上移开,则此种浮动就会受到限止或调节,这样就防止了加料件12b1的这种浮动。
附带指出,依照所述之实施例,成象系统A也可接受一带有非磁性调色剂的处置盒,在这种情况下,调色剂加料装置即被驱动来搅动显象筒12d附近的非磁性调色剂。
这就是说,当使用非磁性调色剂时,如图19所示,存在一旋转方向与显象筒12d相同的弹性辊12g,将由调色剂加料装置12b从调色剂存贮盒12a中供给的非磁性调色剂加进显象筒12d。在这种情况下,在显象筒12d与弹性辊12g的接合处,弹性辊12g上的调色剂通过与显象筒12d滚动接触而被摩擦充电,从而以静电形式附着于该显象筒12d上。此后,在显象筒12d旋转期间,附着在显象筒12d上的非磁性调色剂会进入显象片12e与显象筒12d的邻区,从而在显象筒上形成薄的调色剂层,此调色剂层通过它与显象筒的滑动接触,而且有足以使静电潜象显象的极性。然而,当调色剂残留在该显象筒12d上时,残留的调色剂与新添加到显象筒的调色剂便相混合,并进入到显象筒与显象片12e相邻接处,残留的调色剂与新的调色剂都会因调色剂与显象筒12d的滚动接触而摩擦充电。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新的调色剂被充上了适量的电荷,但是,由于残留的调色剂会在已带有适量的电荷基础上进一步充电,这就导致过度充电。过度充电或充电过量的调色剂具有比适量充电的调色剂更强的(附着于显象筒)附着力,这样,就很难在显象操作中使用了。
为避免出现以上情况,在所述之实施例中,对于使用了非磁性调色剂来说的处置盒,如图19所示,非磁性调色剂加料装置12h包括一个安装在调色剂存贮盒12a内旋转部件12h1,该旋转部件12h1带有一个弹性搅拌叶片12h2。当该非磁性调色剂处置盒安装在成象系统A中时,前述的驱动传递装置便与该旋转部件12h1相接合,后者会在成象作业中为成象系统带动而旋转。按着这种方式,当用安装在成象系统内、使用非磁带调色剂的处置盒形成图象时,调色剂存贮盒12a中的调色剂便会受到搅拌叶片12h2的大力搅拌,结果,显象筒12d附近的调色剂也会受搅拌而与调色剂存贮盒12a中的调色剂混合,从而使得从显象筒12d移出的电电荷分散到调色剂存贮盒中的调色剂上,以避免调色剂的损坏。
顺便指出,上面带有调色剂层的显象筒12d是设在光敏鼓9之对面的,两者之间有一很小的间隙(此间隙在处置盒使用磁性调色剂时约300μm,使用非磁性调色剂时约200μm),为此,在所述之实施例中,在显象筒12d的轴的两端附近同带有调色剂层以外的区域,安装了一些连接环,而每一连接环的外径所超出显象筒的外径数值与间隙大小相当,以使这些连接环连接在光敏鼓9上的形成潜象之外的地方。
现在,说明光敏鼓9与显象筒12d的位置关系。图20是显示光敏鼓9与显象筒之间位置关系与用来给显象筒加压之结构的纵剖图,图21A是沿图20A-A走向的剖面图,图21B是沿图20B-B走向的剖面图。
如图2所示,带有调色剂层的显象筒12d安装在光敏鼓9对面,两者之间有微小的缝隙(约200至300μm)。在这种情况下,光敏鼓9通过经由支承部件33可旋转地支承着的、位于光敏鼓一端的凸缘齿轮9C的转轴9f而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下框15上。光敏鼓9的另一端也以可旋转的方式经由固定于下框上支承部件26的支承部分26a而安装在下框15上。显象筒具有以上所说的连接环12d1,每一连接环的外径按上述小间隙的量值大于显象筒的外径,并安装在显象筒轴的两端附近与带有调色剂层以外的区域,以使这些连接环连接在光敏鼓9上的形成潜象之外的地方。
再有,显象筒12d由位于显象筒轴两端附近与带有调色剂层之外区域的显象筒支承件12i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着,其中显象筒支承件安装在下框15上,并能沿图20箭头g所示方向做轻微移动。每一个显象筒支承件12i的后部都有一伸出的凸耳,其上套着一端与下框15连接的推力弹簧。结果,显象筒会因这些推力弹簧而总是偏向于光敏鼓9。在这种情况下,连接环12da总是连接在光敏鼓9上,这样,就会在显象筒12d与光敏鼓之间保持预定的间隙,因此,向光敏鼓9的凸缘齿轮9c传递驱动力并使显象筒12d的显象筒齿轮12k与该凸缘齿轮9c相啮合。
显象筒齿轮12k也构成了显象筒12d的凸缘部分。这就是说,依照所述之实施例,凸缘齿轮12k和该凸缘部分是用树脂材料(如聚乙炔树脂)整体成形的。还有一个一端以可旋转方式支承于下框15上的小直径金属销12d2(例如用不锈钢制成的)压配合在显象筒齿轮的中心处。该金属销12d2在显象筒12d的一端起着转轴的作用。依照所述之实施例,由于显象筒齿轮和该凸缘部分能由树脂整体成形,这样就便于显象筒的生产并可使显象筒与处置盒B轻量化。
现在,参照图22说明该显象筒支承件12i的滑动方向。首先描述显象筒12d的驱动情形。当驱动力从成象系统A的驱动源(驱动马达54)传至凸缘齿轮9c,并从该凸缘齿轮9c传至显象筒齿轮12k时,两个齿轮间的啮合力以某个压力角度(在所述之实施例中为20℃)倾斜或偏离一切线方向,此切线则与凸缘齿轮9c和显象筒齿轮12k二者的啮合节圆相接触。这样,啮合力就指向图22中箭头g所示的方向(Θ≈20℃)。在这种情况下,若套筒支承件12i沿平行于光敏鼓9及显象筒12d二者的旋转中心连线的方向滑动,则当此啮合力被分解为一与滚动方向平行的水平分力Ps及一与滚动方向成直角的垂直分力Ph时,如图22所示,平行于滚动方向的水平分力会指向光敏鼓9的相反方向,结果,就驱动显象筒12d而言,光敏鼓9与显象筒12d之间的距离会因为凸缘齿轮9c与显象筒齿轮12k之间的啮合力而发生变化。这样,显象筒12d上的调色剂便无法适量地移至光敏鼓9上。从而破坏了显象能力。
为避免这种情况,在所述之实施例中,如图21A所示,根据驱动力由凸缘齿轮9c向显象筒齿轮12k的传递情况,显象筒齿轮12k的在驱动面(该面上安装有显象筒齿轮12k)上的滑动方向与箭头Q方向一致。这就是说,(在凸缘齿轮9c与显象筒齿轮12k之间的)啮合力P与滑动方向之间的角ψ大约为90°(在所述之实施例中为92°)。在这种情况下,与滑动方向平行的水平分力Ps可忽略不计,而且,在所述之实施例中,该分力Ps使显象筒12d稍微偏向于光敏鼓9,在这种情况下,显象筒12d受到与压力弹簧12j的弹簧压力α相应的压力所挤压,保持光敏鼓9与显象筒12d之间的距离不变,从而保证了正常显象。
以下,将说明滑动支承件12i在非驱动面(该面上没有设置显象筒齿轮12k)上的滑动方面,在该状驱动面上,与上述驱动面不同,由于滑动支承件12i不接受驱动力,如图21b所示,因此,此滚动支承件12i的滑动方向便基本上与光敏鼓9及显象筒12d二者的中心连线相平行。
在这种情况下,当显象筒12d被压向光敏鼓9时,通过改变用于将显象筒从非驱动面推进到驱动面的推进角度,可以使显象筒12d与光敏鼓9之间的位置关系总是保持适当,这样就保证了显象适当。
顺带指出,驱动面上的滑动支承件12i的滑动方向,如同在非驱动面上时一样,可调节成基本上是同光敏鼓9及显象筒12d二者的中心连线相平行。这就是说,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在该驱动面上,由于显象筒12d由指向该滑动支承件12i滑动方向的(凸缘齿轮9c与显象筒齿轮12k之间的啮合力的)分力Ps推离光敏鼓9,在此实施例中,在驱动面上推力弹簧12j的推力便可调节到在较非驱动面上的推力所大出的量与分力Ps的大小相当。也就是,当推力弹簧12j在非驱动面上对显象筒12d的推力为P时,则在驱动面上的推力弹簧的推力P2具有关系式P2=P1+PS,在这种情况下,显象筒12d总是承受着适当的推力,这便保证了显象筒与光敏鼓之间有恒定的距离。
(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13用于在光敏鼓9上的调色剂象由转印装置6传送至记录介质4上以后,消除留在光敏鼓9上的残余调色剂。如图4所示,此清洁装置13包括:一个弹性清洁片13a,该清洁片与光敏鼓表面相接触,用于清除或扫除留在光敏鼓9上的残余调色剂;一种挤压纸12b,它轻触于光敏鼓9的表面并安放在清洁片13a的下面以接收被清除的调色剂;以及一个废调色剂存贮盒12c,它用于盛放由该挤压片13所接收到的废调色剂,附带指出,此挤压片13b只是轻触合着光敏鼓9的表面,并允许留在光敏鼓9上的残余调色剂通过,但它把由清洁片13a从光敏鼓上清除下来的调色剂引导至脱离光敏鼓9表面的方向上。
现在说明安装挤压纸13b的方法。挤压纸13b用双面胶带13e粘在废调色剂存贮盒13c的一个接合面13d上。在这种情况下,废调色剂存贮盒13c由树脂材料(如高冲击强度苯乙烯(HIPS)一类的材料)制成,并具有略微凸凹的表面。这样,如图23所示,如果双面胶带只粘合在该接合面13d,而该挤压纸13b也只粘合在胶带13e上,那么,(与光敏鼓9相接触的)挤压纸13b的自由边会发生如X所示的卷曲。一旦挤压纸13b产生这种卷曲,它就不会与光敏鼓9的表面紧密接触,而不能可靠地接收到清洁片13a所清除的调色剂。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已考虑到:当该挤压纸13b放置在接合面13d上时,如图24A所示,使位于废调色剂存贮盒下部的接合面13d用一牵引部件20牵引,以使该接合面产生弹性弯曲变形,然后将该挤压纸13b粘在弯曲的这一接合面上,然后,松释该接合面的弯曲部分,以给此挤压纸13b的自由边提供引力,由此防止该自由边产生卷曲。但是,在目前的小型处置盒B中,由于该接合面13d的面积较小,如果挤压纸13b粘在已弯曲的接合面13d上,如图24A所示,则该挤压纸13b的底边或下角13b1会从该接合面13d上向下凸出,而且,当该挤压纸13b从此接合面13d上向下凸出时,如图1的剖面图所示,那么,记录介质4就可能与此凸出的挤压纸13b相抵触。
再者,如果该挤压纸13b安放在已弯曲的接合面13d上,如图24A所示,则双面胶带13e将从该接合面13b的底边上凸出,在这种情况下,当该挤压纸13b经粘着件21推压在双面胶带13e上时,如图24B所示,则该双面胶带13e的凸出部分就会粘在粘着件21上,在这种情况下,当除去粘着件21时,如图24C所示,双面胶带就会从接合面13d上脱落,这就会引起该挤压纸的不良连接。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所述之实施例中,如图25A所示,使该挤压纸13b底边的形状与该已被牵引部件20弄弯的接合面13d的弯曲形状完全一致。同时,此挤压纸13b的宽度从其两个纵端到中央部分是不同的,后者比前者宽(例如,中央部分约宽7.9mm,两端宽约7.4mm)。在这种情况下,当橡皮清除板13b安放在连接装置翼面上时,弯曲的双面胶带13不会从橡皮清除板13b上凸出。再者,当移动牵引部件20以松弛接合面13d的弯曲,并向挤压纸13b的上边提供拉力时,此挤压纸的底边即不会从接合面13d向下凸出,所以,上述记录介质4与挤压纸13b的抵触以及此挤压纸的不良连接等都得以制止。
顺便指出,从可工作性与工作部件的使用寿命角度出发,最好是使此种挤压纸13b的底边是直的,这样,如图26所示,可使该挤压纸13b的宽度完全不同,即令其中央部分的宽度相应于接合面13d弯曲量来大于其两个纵端的宽度。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此接合面13d是由牵引部件20牵引致弯,但应该认识到,如图27所示,也可能过推进部件20来推进调色剂存贮盒的分隔板13c1而使此接合面13d弯曲,而这种分割板是同接合面13d整体成形的。
再者,在所述之实例中,当挤压纸的接合面13d是形成在废调色剂存贮盒13c的下部上时,可使挤压纸13b粘在独立废调色剂存贮盒13C的一块金属板的接合面上,然后,把此金属板放置于废调色剂存贮盒13c之中。
顺便指出,在所述之实施例中,挤压纸13b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制成,厚约38μm长约241.3mm,中央宽度约7.9mm,两端宽度约7.4mm,而曲率半径以约14556.7mm为宜。
(上框与下框)
以下将说明构成处置盒B外罩的上框与下框14、15。如图7与图8所示,光敏鼓9、显象筒12d与显象装置12的显象片12e以及清洁装置13都安放在下框15内,另一方面,如图7与图9所示,充电辊10,显象装置12的调色剂存贮盒12a和调色剂加料装置12b则安放在上框14中。
为了将上、下框14、15安装在一起,有四对以整体形式形成于上框14上的锁闭爪14a,它们沿上框的纵向彼此等距地间隔排列,与此类似,用于与锁闭爪14a相接合的锁闭孔15a与锁闭凸15b则整体地形成在下框15之上。由此,当上、下框14,15强制性地彼此推压在一起以使锁闭爪14a与相应的锁闭孔15a及锁闭凸耳15b相接合时,上下框14、15就相互连接在一起了。附带指出,为了确保上下框的相互接合,如图8所示,锁闭爪15C与锁闭孔15a分别形成于下框15的两个纵端附近,反之,如图9所示,一锁闭孔14b(由锁闭爪15C与之接合)和一锁闭爪14C(由锁闭孔15d与之接合)则分别形成于上框14两纵端附近。
当将构成处置盒B的各个部分分别放入上述上、下框14、15中时,通过把那些应相对于光敏鼓9而定位于同一框(在所述实施例中是下框15)中的各个部件(如显象筒12d、显象片12e、清洁片13a)安装就绪,就能确保每一部件有良好的定位精度并使处置盒B易于装配。再如图8所示,有若干装配凹槽15n形成于下框15的一侧边附近。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有若干装配凸耳14h(拟配合相应的装配凹槽15n中)形成于上框14一侧面附近的相邻锁闭爪14a之间的中间位置。
还有,在所述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装配凸耳15e形成于下框15的两个边角附近,相反,装配凹槽15f则形成于下框的另外两个边角附近。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装配凹槽14d(供与相应的装配凸耳15e相接合)形成于上框14两个边角附近,相反,装配凸耳14e(供配合到相应的装配凹槽15f中)则形成于下框的另外两边角附近。相应地,当通过将(上下框14、15的)装配凸耳14h、14e、15e装配至相应的装配凹槽15h,15f,14d中而使上下框14、15相互接合时,此上下框14、15就会彼此牢固地接合,这样,即使向相互接合的上下框14、15施加扭力,它们也不会散架。
附带指出,上述装配凸耳与装配凹槽的位置,只要已接合了上下框14、15不会因加载扭力而散架,是可以改变的。
如图9所示还有一保护盖22通过枢销22a可旋转地安装在上框14上,该保护盖22通过绕在枢轴22a上的扭转盘簧(未示明)而沿图9中箭头h示向偏转,这样,保护盖22可以在处置盒B从成象系统A中卸下时关闭或盖住光敏鼓9,如图4所示。
更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所以这样设计光敏鼓9是为了使它能通过形成于与转印辊6相对的下框14上的孔15g曝光,以把光敏鼓上的调色剂象转印到记录介质4上。但是,在从成象系统A上卸下处置盒B时,如果光敏鼓9暴露于大气氛中,它就会被环境光所损坏,而且,尘埃一类污染物也会附着在光敏鼓9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将处置盒B从成系统A上取下时,可用保护盖22盖住孔15g,从而使光敏鼓9避开了周围的光亮与污物。顺便指出,当处置盒B安装在成象系统A中时,保护盖22通过一摆动装置(未示明)而转动,得以使光敏鼓9通过孔15g曝光。
再如图1所示,在所述之实施例中,下框15的下表面还起着用于传输记录介质4的导向作用。下框的下表面构成两边导向部15h1和阶梯状中央导向部15h2(图6)两部分。中央导向部15h2的纵向长度(即阶梯间的距离)约102-120mm(在所述之实施例中为107mm),该长度略大于其宽度(约100mm),而且其阶梯深度约0.8-2mm。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导向部15h2能增大记录介质4的传递空间。结果,即使当把较厚且有弹性的纸张诸如明信片、名片、信封等作为记录介质4使用时,这些较厚的纸张也不会与下框15的前述导向表面相抵触,从而避免了记录介质的损伤。另一方面,当把比明信片宽度宽的薄纸如普通纸张作为记录介质使用时,由于这种纸张(记录介质)是通过两边的导向部分传送的,也能够使之无浮动地传送。
现在,将更具体地描述下框15的下表面对记录介质的传输导向作用。如图28所示,两边导向部分15h1可以就与光敏鼓9与转辊6之间一狭缝N,相对于一切线Z的方向,按一定的量(=5-7mm)屈曲。由于两边导向部15h1是形成于下框15的下表面之上以提供下框与显象筒12d之间所必须的空间以及为充分地将调色剂提供给显象筒所必需的空间,所以该导向部的位置由显象筒的位置所决定以获得最佳显象状态。如果两边导向部的下表面接近此切线X,则下框15下部的厚度就减小,而这就会引起与处置盒B的强度有关的问题。
再者,清洁装置13的底边13f的位置是由清洁片13a,挤压纸13b与其它以下将予描述的构成清洁装置13的部件的位置所决定的,之所以要如此来选定底边的位置,是为了提供能够防止与所添加的记录介质4相抵触的一个距离Lb(=3-5mm)。附带指出,在所述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的通过光敏鼓9的旋转中心的垂直线,它与光敏鼓旋转中心和转印辊6旋转中心的连接线所构成的角度β为5-20度。
基于上述事实,通过仅在中央导向部件15h2上提供深度为LC(=1-2mm)的凹槽或阶梯以使该导向部与切线X逼近,就可以平滑地添加较厚的有弹性的记录介质4而不减少下框15的强度。附带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较厚并带有弹性的记录介质是名片、信封等,它们比在普通成象系统规格之下使用的明信片要窄,所以,只要阶梯状或凹状的中央导向部15h2的宽度选定成稍大于明信片的宽度,在实际使用中就不会有问题。
另有向下凸出的调节凸耳15i形成于下框15在记录介质导向部之外区域的外表面上,该调节凸15i中的每一个都从下框的记录介质导向面突出约1mm。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处置盒在成象操作中因某种原因稍微下降了一些,由于调节凸耳15i连接着成象系统主体16的下部导向部件23(图1),因此可以防止处置盒的进一步下降。相应地,在下部导向部件23与下框15的下部导向面之间的空间,至少要保持1mm,以便为记录介质4提供无干扰地传送记录介质的路径。再者,如图1所示有一凹槽15j形成于与定位辊5c2相抵触的下框的下表面上,这样,当把处置盒B安装在成象系统A中时,由于它被装在定位辊5c2附近,整个成象系统的体积可以缩小。
(处置盒的装配)
以下,将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处置盒的装配。在图29中,把具有规则形状的,由Moltopren(聚胺酯INOAC公司生产)橡胶制成的,用以防止调色剂泄漏的调色剂防漏密封件S粘合在显象装置12与清洁装置13的一端及下框15上。附带指出,这些调色剂防漏密封件S可能不都具有规则的形状。另外,也可这样来装附调色剂防漏密封件S,即通过在要安放该密封件的部分形成凹槽,并于其中浇注入固化时就变成弹性体的液体材料。
安放显象筒12e的片状支承件12e1与安放清洁片13a的片状支承件13a1通过销钉24a,24b分别安装在下框15上,依照所述之实施例,如图29中虚线所示,片状支承件12e1,13a1的结合面彼此大致平行,以便销钉可按相同方向驱入。这样,当生产大量的处置盒B时,显象片12e与清洁片13a就可以利用自动装置通过销钉持续地安装。再有,片件12e、13a的装配能力也可以通过为改锥提供空间而提高,同时,通过调校从模具中取出上述框罩的方向而简化此模具的外形,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附带指出,显象片12e和清洁片13a可不用销钉螺丝安装,而能用胶水24c、24d装附在下框15上,如图30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当从同一个方向提供胶水时,显象片12e清洁片13a可以利用自动装置自动并持续地安装。
在片件12e、13a如上述安装完毕后,把显象筒安装于下框15,然后再把光敏鼓9安装于下框15,为此目的,在所述之实施例中,导向件25a、25b分别安装在片件支承件12e1、13a1(与光敏鼓相对的)表面上,其位置在光敏鼓9的纵向成象区域C(图32)之外,(附带指出,在所述之实施例中,导向件25a、25b全部形成在下框15上),导向件25a与25b之间的距离要大于光敏鼓9的外径D。这样,在各个部件如显象片12e,清洁片13a等等安装完毕后,如图31所示,光敏鼓9最终安装到下框上,同时,通过导向件25a、25b导引光敏鼓的两个纵端(在成象区域之外)。这就是说,在将光敏鼓9安装到下框15的同时要使清洁片13a稍微弯曲和/或使显象筒12d后撤并旋转。
如果先把光敏鼓9安装到下框15,然后再把片件12e、13e一类部件安装到下框,就有可能在安装片件12e、13a一类部件的过程损坏光敏鼓9的表面。再者,在此装配工作过程中,是难以检查显象片12e与清洁片13a的结合位置和测定这些片件与光敏鼓之间之接触的压力,除此以外,虽然要在片件12e、13a上添加润滑剂以防止扭矩增加/或片件卷曲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初始状态时,片件12e、13a(无调色剂的情况)与将片件12e、13a安装到下框15以前的光敏鼓9及显象筒12d之间紧密接触而造成的,但是,润滑剂在装配片件时可能从片件上滴落。然而,依照所述之实施例,由于光敏鼓9是最后安装到下框的,故可以消除上述缺陷与问题。
如上所述,依照所述之实施例,便能在将显象装置12与清洁装置安装到框架的过程中,检查这些装置12、13的结合位置并在安装在光敏鼓过程中防止光敏鼓成象区域损坏或刮伤。还有,由于在将这些装置12、13安装到下框过程中能在片件上添加润滑剂,且可防止润滑剂滴落,从而防止了因显象片12e与显象筒12d及清洁片13a与光敏鼓9之间的紧密接触造成扭矩增加和/或片件卷曲的现象。
附带指出,在所述之实施例中,导向件25a、25b是整体地形成于下框15上,而凸耳12e2、13a2。则整体地形成在片件支承件12e1,13a1上,如图33所示,而其他导向件可以在光敏鼓9成象区域以外的地方安装到片件支承部件上,这样,在装配光敏鼓9过程中,可以由这些凸耳或其他导向件导引光敏鼓。
如上所述,当显象筒12d,显象片12e,清洁片13a和光敏鼓9在下框15上安装完毕后,如图34(透视图)及图35(剖面图)所示,支承件26能够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光敏鼓9与显象筒12d的一端。该支承件26由诸如聚醛等耐磨材料制成并包括:一个光敏鼓支承件26a,它装配在光敏鼓9上;一个显象筒支承部26b,它装配在显象筒12d的外表面上;以及一个D形洞孔部26c,它装配在D形磁体12C一端。相应地,显象筒支承部26b可以安装于显象筒支承件12i的外表面,该轴支承件用于支承显象筒12d的外表面,或者安装在下框15的滑动面15Q之间,该滑动面则配合在滑动件12i的外表面。
由此,当光敏鼓支承部26a安装在光敏鼓的一端,磁铁12c的一端插入D形洞孔部26c、显象筒12d插入显象筒支承部26b,而且支承部件26安装至下框15并沿光敏鼓有纵向转动时,光敏鼓9与显象筒便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顺便指出,如图34所示,接地件18a安装在支承部件26上,当支承部件26安装到下框的边上时,接地件18a与光敏鼓9的铝制鼓芯相接合(见图10)。再者,显象偏压接点18b也安装在支承部件26上,当支承部件26安装在显象筒12d上时,该偏压接点件就会与连接在显象筒12d的内表面的导电部件18d相接合。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光敏鼓9和显象筒12d由单个的支承部件2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着,因此,改进这些部件9、12d定位的精确性和减少部件的数量是可能的,由此方便了装配操作并使费用降低。再者,由于可以利用单个部件对光敏鼓9、显像筒12d和磁铁12c定位,所以,高精度地确定光敏鼓9和磁铁12c的位置关系是可能的,结果,就能保持光敏鼓9表面上的磁力恒定,这样,就会获得高质量的图象。除此以外,由于用于将光敏鼓9接地的接地件18a和用于向显象筒提供显象偏压的显象偏压的显象偏压接点件18b都安装在支承部件26上,所以可以有效地取得各部件的密集性,这就使处置盒B有较小的体积。
再者,当处置盒B安装在成象系统中时,通过(在支承部件26上)提供支承部分以对成象系流中的处置盒B定位,而使成象系统中处置盒得以精确地定位。更进一步,如图5和图6所示,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凸耳即光敏鼓转轴部26d也形成在支承部件26上。当将处置盒B装配至成象系统主体16内时,该光敏鼓转轴部26d由以下将予描述的转轴支承部件34所支承,从而对处置盒B进行定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处置盒装配至成象系统主体16时,处置盒是由直接支承光敏鼓9的支承部件而定位的,所以,光敏鼓9可以精确的定位而不管其他部件是否存在有生产和/或装配错误。
再如图35所示,磁铁12c的另一端放在形成于显象筒齿轮12k上的内腔中,磁铁12c的外径略小于该内腔的内径,这样,在该显象筒齿轮12k上,磁铁12c在该内腔中以任意的间隙被支承着,并因其自由的重量在内腔中处于较低的位置或者因磁铁12c的磁力而偏向于片件支承部件12e1,后者用磁性金属如ZINKOTE(镀锌钢板,由新日本钢铁公司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显象筒齿轮12k与磁铁12c能以任意的间隙彼此相连接,磁铁12c与显象筒旋转齿轮12k之间的摩擦扭矩就可以减小,从而也就减小了有关处置盒的扭矩。
另一方面,如图31所示,充电辊1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框14内,光闸件11b、保护盖22以及调色剂添加装置12b也安装在上框14内。用于从调色剂贮盒12a向显象筒12d添加调色剂的孔12a1由一带拉带27的覆盖膜28(图36)所覆盖。另外,盖部12f则安放在上框上,此后,通过加料孔12a3将调色剂供应给调色剂存贮盒12a,然后此加料孔12a3被盖住,这样就封住了调色剂存贮盒。
附带指出,如图36所示,覆盖膜28的拉带27围着孔12a1从该孔的一个纵端(图36的右端)一直粘到其另一个纵端(图36的左端)并在另一端上卷曲,还进一步沿着形成于上框14上抓持部14f伸展并从那里向外突出。
此后,通过上、下框14、15的相互接合而装配处置盒B,此上、下框的接合是利用上述锁闭爪与锁闭孔或凹槽而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7所示,拉带27从上框14的抓持部件14f和下框15的抓持部15k之间露出,所以,当使用新的处置盒B时,操作人员拉住露在抓持部14f、15k之间的拉带27的突出部分,以使拉带27从覆盖膜28上脱落,从而打开该孔12a1,这样就使调色剂存贮盒12a中的调色剂移向显象筒12d中,之后将处置盒安装到成象系统A中。
如上所述。通过使拉带27外露出于上下两框14,14的抓持部件14f、15k之间,该拉带在装配上下框14,15过程中可从很容易地以处置盒中露出。当将处置盒B安装至成象系统中时,要使用抓持部14f、15k,这样,如果操作人员忘了在将处置盒安放在成象系统之前去掉拉带27,由于他在装配处置盒过程必须要抓住抓持部,他就会感觉到未被去掉的拉带27的存在。再者,当拉带27的颜色与上下框14、15的颜色有明显区别时(例如,若框是黑的,则使用白色或黄色拉带27),就会提高其醒目性,这样就会减少遗忘去掉拉带的错误。
再者,例如,当在上框14的抓持部14f上提供一个用于临时支承拉带的U形导向肋时,在使上下框14、15相互接合的过程中,可以确定并容易地使拉带27外露于预定的位置。附带指出,当通过接合上下框14、15而装配处置盒B时,由于用于接纳定位辊5c2的凹槽15j形成于下框15的外表面,如图38所示,操作人员便可通过将其手指插入该凹槽15j而抓牢该处置盒B。再者,在所述之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该处置盒B上形成有防滑肋14i,以便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用手指钩住这些防滑肋而容易地抓住处置盒。附带指出,由于用于接纳(防止与之接触)定位辊5c2的凹槽形成在处置盒B的下框15上,因此可使成象系统的体积更其小型化。
还有,如图6所示,由于凹槽15j沿着可以使上下框14、15相互接合的锁闭爪14a与锁闭孔15b而形成于其附近,因而当操作人员通过用手指钩住凹槽15j而抓住处置盒B时,操作人员的抓持力朝向闭锁方向,这样,就保证了锁闭爪14a和锁闭孔15b之间的相互闭锁。
现在,将参照图39A说明处置盒B的装配与安装流程。如图所示,在下框15内装配好各种部件,其次检查已安装了各种部件的下框(例如,检查光敏鼓9与显象筒12d之间的位置关系),再次将下框15与已装配了部件如充电辊10等的上框14相接合,由此而形成处置盒B,此后,再对处置盒进行总体检查,然后就可安装该处置盒,装配与安装的流程就是这样简单。
(处置盒的安装)
以下,将说明在成象系统A中安装处置盒B的方法。
如图40所示,在成象系统A的上部开关盖19上提供了一个带有安装窗口29a的装载部件29,该安装窗口29a与处置盒B的外形相匹配。通过抓住抓持部14f、15k经由该安装窗口29a而将处置盒B插入成象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处置盒B上的导向脊31由形成在开关盖19上的导向槽(未编号)所引导,同时,处置盒的下部由在自由端带有小钩的导向板所引导。
附带指出,如图40所示,防误装凸耳30形成在处置盒B上,安装窗口29带有一个用于接纳该凸耳30的凹槽29b。如图40和图41所示,根据特定的处置盒,该处置盒使用适用于特定成象系统的显象灵敏度的调色剂,上述凸耳30的形状与位置有所不同(即每个处置盒上的都不同),所以,当将使用不同显象灵敏度的调色剂的处置盒安装在某一特定的成象系统中,由于凸耳30与该成象系统的安装窗口29a不匹配,处置盒无法安装到那种成象系统中,由此,可以防止处置盒B的错误安装,这样,就会防止因调色剂显象灵敏度不同而形成模糊的图象。附带指出,也可以防止错误安装包括不同类型光敏鼓与不同显象灵敏度的处置盒。再有,由于凹槽29b与凸耳30位于安装处置盒的一侧,如果试图错误地在成象系统内安装处置盒,操作人员就能很容易地看到该凸耳30为装载部件29所锁闭的事实,这样,操作人员象在通常情况下强行将处置盒推进成象系统而损坏处置盒B和/或成象系统A的可能性就得以避免。
在将处置盒B装入开/关盖19上的安装窗口29内以后,当开/关盖19关闭时,从上下框14、15一侧突出的光敏鼓9的转轴通过轴承46a由一转轴支承部件33(图40)所支承,同时从上下框14、15一侧突出的显象筒12d的转轴12d2通过一滑动轴承46b和一轴承46c(图35)由转轴支承部件33所支承。另一方面,安装在光敏鼓9另一端的支承部件26的光敏鼓转轴部分26(图35)则由图42中所示的转轴支承部件34所支承。
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盖22旋转以使光敏鼓9露出,结果,光敏鼓9便与成象系统A的转印辊6相接触。再者,在处置盒B中,提供了与光敏鼓9相接触的接地件18a、与显象筒12d相接触的显象偏压接点件18b和与充电辊10相接触的充电偏压接点件18c,这些接点件从下框15的下表面伸出,并且,这些接点件18a,18b,18c分别与接地销35a、显象偏压接点销35b、充电偏压接点销35c(图42)紧密地接触。
如图42所示,这些接点销35a、35b、35c是这样安置的:光敏鼓接地销35a与充电偏压接点销35c安置在转印辊沿记录介质输送走向的下游的一侧,显象偏压接点销35b安置在转印辊6沿记录介质输送走向的上游的一侧。相应地,如图43所示,处置盒B上的接点件18a、18b、18c具有类似的安置:光敏鼓接地件18a与充电偏压接点件18c安置在光敏鼓9沿记录介质输送走向的上游的一侧,显象偏压接点件18b安置光敏鼓9沿记录介质输送走向的下游的一侧。
现在,参照图51说明处置盒B的电接点件的配置。附带指出,图51是光敏鼓9与电器接点件18a、18b、18c位置关系的示意性平面图。
如图51所示,接点件18a、18b、18c安置在光敏鼓9的一端,与此端相对的另一端沿该鼓纵向安放着凸缘齿轮9c。显象偏压接点件18b安置在光敏鼓9的一侧(即安放有显象装置12的那一侧),而光敏鼓接点件18a与充电偏压接点件18c则安置在光敏鼓的另一侧(即安放有清洁装置13的一侧)。光敏鼓接点件18a与充电偏压接点件18c基本上沿直线安置,另外,显象偏压接点件18b安放在沿光敏鼓9的纵向较光敏鼓接地件18a和充电偏压接点件18c的位置稍微向外的地方。光敏鼓接点件18a、显象偏压接点件18b与充电偏压接点件18c依次远离光敏鼓9的外周面(即接点件18a与光敏鼓的距离最近、接点件18c与光敏鼓的距离最远),还有,显象偏压接点件18b的面积要大于光敏鼓接点件18a与充电偏压接点件18c的面积。更进一步地说,显象偏压接点件18b、光敏鼓接点件18a和充电偏压接点件18c是沿光敏鼓9纵向安置在光敏鼓接点件18a的臂状部分与光敏鼓9内表面相接触的位置向外的地方。
如上所述,通过在处置盒的定位与连接侧安置处置盒(它可以安装在成象系统内)与成象系统的电器接点件,可以改进处置盒的这些接点件与成象系统的接点销之间的定位精确性,从而防止了不良的电接合,并且,通过在处置盒的非驱动侧安置这些接点件,可以使成象系统的接点销的构造简化并使之小型化。
再者,由于处置盒的这些接点件安置在处置盒框架的内部,可以防止外来物质附着这些接点件,因而防止了这些部件的腐蚀,进一步防止了由外力的引起这些部件变形。再者,由于显象偏压接点件18b安置在显象装置12的一侧、光敏鼓接点件18a与充电偏压连接点件18c安置在清洁装置13的一侧,处置盒内电极的安置可以简化,从而可使处置盒体积小型化。
下面将列出所述之实施例中各种部件的尺寸,但是,应该注意,这些尺寸仅仅是一个示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示例:
(1)光敏鼓9与光敏鼓接点件18a的距离(X1)约6.0mm;
(2)光敏鼓9与充电偏压接点件18c的距离(X2)约18.9mm;
(3)光敏鼓9与显象偏压接点件18b的距离(X3)约18.9mm;
(4)充电偏压接点件18c宽(Y1)约4.9mm;
(5)充电偏压接点件18c长(Y1)约6.5mm;
(6)光敏鼓接点件18a宽(Y3)约5.2mm;
(7)光敏鼓接点件18a长(Y4)约5.0mm;
(8)显象偏压接点件18b宽(Y5)约7.2mm;
(9)显象偏压接点件18b长(Y6)约8.0mm;
(10)凸缘齿轮9c直径(Z1)约28.6mm;
(11)齿轮9i直径(Z2)约26.1mm;
(12)凸缘齿轮9c宽(Z3)约6.7mm;
(13)齿轮9i宽(Z3)约4.3mm;
(14)凸缘齿轮9c的齿数为33;
(15)齿轮9i的齿数为30。
现在说明凸缘齿轮9c和齿轮9i。齿轮9c、9i都是斜齿轮。当驱动力从成象系统传至凸缘齿轮9c时,安装在下框15上并留有缝隙的光敏鼓9受到其推力而转向凸缘齿轮,而将光敏鼓定位于上框15的边上。
齿轮9c在包含磁性调色剂以形成黑象的处置盒中使用。当黑象成象处置盒安装在成象系统内时,该齿轮9c与成象系统的一个齿轮相啮合以接纳使光敏鼓旋转的驱动力,同时它还与显象筒12d的一个齿轮相啮合以使显象筒旋转。齿轮9i与一个接俣在成象系统转印辊6上的齿轮相啮合以使转印辊旋转。在这种情况下,旋转负荷几乎不影响转印辊6。
附带指出,齿轮9i是在包含非磁性调色剂的彩色成象处置盒中使用。当彩色成象处置盒安装在成象系统内时,齿轮9c与成象系统的一个齿轮相啮合以接纳使光敏鼓旋转的驱动力。另一方面,齿轮9i与接合在成象系统转印辊6上的齿轮相啮合以使转印辊旋转,同时它还与用于非磁性调色剂的显象筒12d的齿轮相啮合以使显象筒旋转。凸缘齿轮9c的直径大于齿轮9i的直径,宽度大于齿轮9i的宽度,齿数多于齿轮9i的齿数。因而,当较大的负荷加载于齿轮9c时,齿轮9c接纳驱动力以使光敏鼓9更稳定地旋转,同时也能向用于磁性调色剂的显象筒传递更大的驱动力以使显象筒更稳定地旋转。
附带指出,如图43所示,每一个接点销35a-35c都以这样的方式支承在相应的支持盖36中:它可在支承盖中移动但不能脱离开它。每一接点销35a-35c都通过相应的导电压力弹簧与上面安放有盖36的印刷电路板作电接合。附带指出,连接在接点件35c上的充电偏压接点件18c在上部开/关盖19的枢轴附近带有弓形的弯曲部,所以,安装处置盒B的开/关盖19可围绕枢轴19b沿箭头R所示方向转动以开闭该开/关盖,离枢轴19b最近(即有最小的行程)的充电偏压接点件18c可与接点销35c有效地接合。
(定位)
在处置盒B已安装且开/关盖19关闭的情况下,要进行定位以便使光敏鼓9与透镜装置1c之间的距离和光敏鼓9与原件玻璃支承部件1a之间的距离都保持恒定。现在将说明这种定位。
如图8所示,定位凸耳形成在光敏鼓9所在的下框15上,位于该框的两个纵端附近。如图5所示,当上下框14,15相互接合时,这些凸耳15m通过形成在上框14上的孔14g向上伸出。
再者,如图44所示,包括有透镜阵列1c2以读取原件2的透镜装置1c通过枢销1c3而安装在上部开/关盖19上,此透镜元件装置能围绕该枢销作轻微的转动并受加力弹簧39的影响而向下偏斜(图44),因而,当处置盒B安装于上盖19上且上盖关闭时,如图44所示,透镜装置1c的下表面就会与处置盒B的定位凸耳15m相邻接,结果,当处置B安装到成象系统A中时,透镜装置1c中的透镜组1c2与安装在下框15中的光敏鼓9中的距离就可被精确地确定,因而从原件2上以光学方式读取的光图象可以通过透镜阵列1c2而投射到光敏鼓9上。
再者,如图45所示,在透镜元件1c中提供了定位销40,该定位销通过形成于上盖上的孔19c从上盖19上略微伸出。如图46所示,定位销40在原件取读狭缝Z(图1与图46)的两纵端略微伸出。因而,当处置盒B安装在上盖19上且上盖关闭而成象操作开始时,如上所述,由于透镜装置1c的下表面邻接在定位凸耳15m上,原件玻璃支承件1a随着定位销而移动,结果,放置在原件玻璃支承件1a上的原件2与安放在下框15中的光敏鼓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从而将来自原件2的光线准确地照射到光敏鼓9上。所以,由于原件上的书写信息可以以光学方式精确地读取且可精确地曝光于光敏鼓9上,而获得高质量的图象是可能的。
(驱动传送)
以下,将说明传送给安装在成象系统A中处置盒内的光敏鼓9的驱动力。当处置盒B安装在成象系统中时,光敏鼓9的转轴9f由上述成象系统的转轴支承部件33所支承。如图47所示,转轴支承部件33包括:一个用于光敏鼓转轴9f的支承部33a和一个用于显象筒12d转轴12d2的邻接部33b。在该支承部33a上形成一带有预定突出量L(在所述之实施例中为1.8mm)的迭盖部33c,从而防止光敏鼓转轴9f向上跳动。再者,当光敏鼓转轴9f由支承部33a所支承时,显象筒转轴12d2邻接于邻接部33b,从而防止该转轴12d2的下落。还有,当上部开/关盖19关闭时,从处置盒B上框14伸出的下框15的定位凸耳15p则邻接于开关盖19的邻接部19c上。
由此,当通过与凸缘齿轮相啮合的成象系统的驱动齿轮41向光敏鼓9的凸缘齿轮9c传送驱动力时,处置盒B会受到一倾向于使其围绕光敏鼓转轴9f沿图47中箭头i所示方向旋转的作用力,但是,由于显象筒的转轴12d2邻接于邻接部33b并且从上框14伸出的下框15的定位凸耳15p邻接于上盖的邻接部,所以,就阻止了处置盒B的转动。
如上所述,虽然下框15的下表面起着引导记录介质4的作用,但由于下框是通过使自己与上述成象系统的主体16相邻接而定位的,因此光敏鼓9,转印辊6和用于记录介质4的导向部15h1、15h2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有很高的精确度,从而能高精度地输送记录介质与传送图象。
在驱动力传送过程中,显象筒不仅因作用于处置盒B的旋转作用力,而且因当从凸缘齿轮9c向显象筒齿轮12j传送驱动力时所产生的作用力而向下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显象筒的转轴12d2不与邻接部33b相邻接,显象筒就会在成象操作期间一直向下偏,结果,显象筒12d可能会向下移动,并且/或者安装显象筒12d的下框15可能会变形。但是,在所述之实施例中,由于显筒的转轴12d2准确无误地邻接在邻接部33b上,上述缺点就不会发生。
附带指出,如图20所示,显象筒12d因受显筒支承件12i的弹簧12j影响而偏向光敏鼓9,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如图48所示之配置,有利于显象筒支承件12i的滑动。这就是说,用于支承显象筒转轴12d2的支承件12m架在支承托架12n上,且支承件12m可以沿形成在此支承托架上的狭孔12n1滑动。在这种配置下,如图49所示,支承托架12n邻接在转轴支承部件33的邻接部33b上并由此而被支承着。此时,支承件12m便可沿狭孔12n1按箭头所示方向滑动。附带指出,在所述之实施例中,邻接部33b的倾斜角θ(图47)约为40度。
再者,显象筒12d也可不通过显象筒转轴而被支承。例如,如图5A,52B所示,它可在其两端部上由显象筒支承件52的下端所支承,而该支承件是由下框15所支承的,下框15则又由形成在成象系统上的接纳部53所支承。
此外,在所述之实施例中,光敏鼓9的凸缘齿轮9c与驱动齿轮41相啮合,按如下方式向凸缘齿轮传递驱动力:如图47所示,凸缘齿轮9c旋转中心与驱动齿轮41旋转中心的连线,以小角度α(在所述此实施例中约1°)沿逆时针方向偏离通过凸缘齿轮9c旋转中心的垂直线,此时,从驱动齿轮41传向凸缘齿轮的驱动力的方向F指向上方。一般地说,虽可通过把角α的度数设置为20°或更大而产生向下指向的力来防止处置盒的浮动,但在所述之实施例中,角α被设置为约1°。
通过将上述角α设置为1°,当上部开/关盖19沿箭头j示向打开来取出处置盒B时,凸缘齿轮9c并不由驱动齿轮41所锁住,因而它能平稳从驱动齿轮41上取下。再者,当驱动力传递方向F如上所示向上指向时,光敏鼓的转轴被向上推,从而有助于将其从光敏鼓支承部33a上取下。然而,在所述之实施例中,由于迭盖部33c是形成在支承部33a之上的,光敏鼓转轴9f不能从光敏鼓支承部33a上取下。
(循环利用)
具有上述构造的处置盒可以循环利用,这就是说,可以从市场上收集用过的处置盒,其中的部件可以再用以形成新的处置盒。现对这种循环利用予以说明。一般地说,过去是把用过的处置盒处理掉或扔掉,然而,依照本实施例,处置盒B可以在调色剂存贮盒中的调色剂用完以后从市场上收集起来以保护资源与自然环境。然后,将收集来的处置盒拆卸为上、下框14、15,并对它们清洗,此后,将可再利用的部件与新部件装配至上框14或下框5中,再在调色剂存贮盒12a内填加新的调色剂,借此种方式可获得新的处置盒。
更具体地说,通过松开使上下框14、15相互接合的锁闭爪14a与锁闭孔15a、锁闭爪14a与锁闭凸耳15b、锁闭爪14c与锁闭孔15d、锁闭爪15c与锁闭孔14b(图4、8、9)之间的接合,上下框14、15可以很容易地彼此分开。例如,这种拆卸操作可通过将用过的处置盒B放置在拆卸器具42上并用推杆50所示。即使不用拆卸器具,也可通过推挤锁闭爪14a、14c、15c而拆卸处置盒。
如上所述,在上框14与下框15彼此分离之后(图8、9),用气体吹拂技术清洁此两框以除去附着或残留在处置盒中的废调色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下述部件直接与调色剂相接触,有相当一部分废调色剂附着在光敏鼓9、显象筒12d和/或清洁装置13上,另一方面,由于充电辊10并不直接与调色剂相接触,因而废调色剂不或几乎不附着于充电辊10上。因此,充电辊10要比光敏鼓9,显象筒12d等更容易清洗。在这种情况下,依照所述之实施例,由于充电辊10是安装在上框14而不是在下框15下,下框15安装有光敏鼓9,显象筒12d等更容易清洗。在这种情况下,依照所述之实施例,由于充电辊10是安装在上框14而不是在下框15下,下框15安装有光敏鼓9、显象筒12d和清洁装置13,因而与下框15分离的上框14更容易清洗。
拆卸与清洗流程如图38B所示。首先,如上所述,将上、下框14、15彼此分离,其次,独立地拆卸并清洗上框14与下框15,此后,对上框14而言,将充电辊10与之分离并加以清洗;对下框而言,将光敏鼓9、显象筒12d、显片12e、清洁片13a等与之分离并加以清洗,如此,拆卸与清洁流程是很简单的。
清除掉调色剂之后,如图9所示,孔12a1再用新的覆盖膜28封住,通过形成在调色剂存贮盒12a侧面的调色剂加料孔12a3向调色剂存贮盒内填加新的调色剂,再用盖12a3将填加孔12a3盖住,此后,通过锁闭爪14a与锁闭孔15a、锁闭爪14a与锁闭凸耳15b、锁闭爪14a与锁闭孔15d之间的接合而使上框14与下框15又相互接合在一起,从而组成一个可以使用的处置盒。
附带指出,当上下框相互接合时,虽然锁闭爪14a与锁闭孔15a、锁闭爪14a与锁闭凸耳15b、等是相互锁闭的,但同一处置盒多次循环利用时,锁闭爪与锁闭孔之间的锁闭力可能会减弱,为了解决此种问题,在所述之实施例中,在框架的四角附近形成有螺纹孔,这就是说,通过在上框14(图8)上的装配凹槽14d和装配凸耳14e上以及在下框15上的(与凹槽14d相配的)装配凸耳15e和(与凸耳14e相配的)装配凹槽15f上分别形成螺纹孔,则当锁闭力因锁闭爪而减弱时,则在上、下框14、15相互接合且装配凸耳与装配凹槽相组配以后,将螺丝拧合在该啮合螺纹孔中,从而使上下两框14、15牢固地接合在一起。
成象操作
以下说明装配有处置盒B的成象系统A的成象操作。
首先,将原件2放置在图1所示的原件玻璃支承件1a上,然后,当按下复印启动钮A3,光源1c1接通而原件玻璃支承件1a便在该成象系统上沿图1的左右方作往复移动,以便以光学方式读取写在原件上的信息。另一方面,伴随着对原件读取的同时,供纸辊5a与一对定位辊5c1、5c2旋转以向成象站输送记录介质4。光敏鼓9对应于该成对的定位辊5c1、5c2的输送,定时地沿图1中d方向旋转并由充电装置10均匀地充电,然后,由取读装置1所读取的光图象经由曝光装置11而曝光于光敏鼓9上,由此在光敏鼓9上形成潜象。
在形成潜象的同时,处置盒B的显象装置12开始运行以驱动调色剂输送装置12b,从而将调色剂存贮盒12a中的调色剂输送到显象筒中并在旋转着的显象筒12d上形成调色剂层。然后,通过向显筒12d上加载与光敏鼓9上有相同充电极性及电位的电压,使光敏鼓9上的潜象显影为调色剂象。在所述之实施例中,将约1.2KVVpp、1590Hz(矩形波)的电压加载到显象筒上,记录介质4被输送到光敏鼓9与定位辊6之间。通过在定位辊6上加载具有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电压,光敏鼓9上的调色剂象被输送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在所述之实施例中,定位辊6由体积电阻率约109Ω-cm的泡沫EPDM制成,并有约20mm的外径,以-3.5KV的电压作为转印电压而加载于此转印辊上。
在调色剂像传送至记录介质以后,光敏鼓9继续沿方向d旋转,同时,留在光敏鼓9上的残余调色剂由清洁片13a所清除,被清除的调色剂经由挤压纸13b而被收集到废调色剂存贮盒13c内。另一方面,通过传送带5d,已转印有调色剂象的记录介质4被送至定象装置7中,此调色剂象在此经加热与加压而永久地定象于记录介质4上。然后,记录介质由一对排出辊5f1、5f2排出。通过这种方式,原件上的信息被记录到记录介质上。
以下,将说明其他实施例。在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中,只是说明了如图53所示的样例,在该示例中,显象片12e和清洁片是通过销钉24a、24b而附着在框架上的,在通过强行将形成于显象筒12e和清洁片13e两纵端上的装配凸耳43a,43b,插入形式于成象系统主体16上相应的装配凹槽44a,44b,而使显象片12e与清洁片安装在下框15上时,用于接受装配片12e、13a用的上述销钉之销钉孔45则可形成在装配凸耳43a、43b附近,而相应的销钉孔则可以形成于成象系统的主体16内(附带指出,在装配凸耳43a、43b处,可以使用半冲孔或半圆形凸台)。
在这种配置方式下,当由于处置盒B反复地循环利用而使前述片状件12e、13a与下框之间的装配接合松动时,可以通过销钉将片状件12e、13a牢固地装配至下框上。
再者,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9所示,只是说明了光敏鼓9的外径D小于光敏鼓导向部件25a、25b之间距离L以使光敏鼓9安装在下框15的示例。但如图54所示,当将光敏鼓9安装到上框14时,光敏鼓9的外径D也可以小于光敏鼓导向部件2a、2b之间的距离L,以便光敏鼓能最终安装进上框内,从而防止光敏鼓9表面的损坏,这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情形相同。附带指出,在图54中,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有相同功能的元件或部件被标以与之相同的参考数号。
然后,通过锁闭凸耳47a与锁闭孔47之间的相互锁闭,并通过销钉48使之固定而将上下框14、15相互接合。
再如图35所示,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光敏鼓9与显象筒12d是由支承部件26所支承的,当在光敏鼓9的一端设置凸缘齿轮9c且在其另一端设置转印辊齿轮49时,可以采用如图55所示的结构。附带指出,如图55所示,具有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功能相同的部件标以相同的参考数号。
更具体地说,在图55中,凸缘齿轮9c与转印辊齿轮49通过粘接、压力配合等而分别装在光敏鼓9的两端。用支承部件26的支承部33a来可旋转地支承转印辊齿轮49的中央凹槽49a,使光敏鼓定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光敏鼓9接地,以一个有L形连接部的光敏鼓接地板50安装在光敏鼓的内表面并与之接触,穿过转印辊齿轮49的光敏转鼓接地轴51则恒与光敏鼓接地板50相接触。光敏鼓接地轴51由导电金属合金如不锈钢等制成,光敏鼓接地板50也由导电金属合金如铜、不锈钢等等制成。当处置盒B安装进成象系统A中时,光敏鼓接地轴51的顶端51a由支承部件26所支承。在这种情况下,光敏鼓接地轴51的顶端51a与成象系统的光敏鼓接地接点销相接触,从而使光敏鼓接地。在这种情况下,如同在第一个实施例中那样,由于使用单一支承部件26而可以提高光敏鼓9与显象筒12d之间的定位精度。
再者,通过设置一批显象装置12后,此种处置盒B不仅可以用于形成上述单色图象,也可用于形成多色图象(双色图象、三色图象或全色图象)。再进一步说,显象方法可以是熟知的下述方法:双组份磁性刷显象型、淋液显象型、下触式(touchdown)显象型或是云雾(cloud)显象型。此外,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装置是所谓接触式充电型的装置,即在其他普通充电技术中,用钨丝形成三个屏蔽层且在该三个屏蔽层上安放铝制的金属罩,使在这种钨丝上加高压后所产生的正离子或负离子移至光敏鼓9上,从而使光敏鼓9表面均匀地充电。
附带指出,接触式充电型的装置可以是诸如片型(充电片)、垫型、块型、杆型或线型以及前述辊型。再者,用于清除留在光敏鼓9上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可以是毛刷型或磁刷型以及片型。
更进一步地说,处置盒B包括一个载象件(例如一电摄影光敏件)以及至少一种处理装置,所以,正如上述构造那样,处置盒在整体上可以包括载象件和充电装置,作为一个单元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成象系统内;或者以整体形式包括载象件与显象装置,作为一个单元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成象系统内;或者以整体形式包括载象件和清洁装置,作为一个单元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成象系统内;或者以整体形式包括载象件与两个或更多的处理装置,作为一个单元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成象系统内。这就是说,处置盒以整体形式包括充电装置、显象装置或清洁装置和电摄影光敏件,作为一个单元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成象系统内;或者以整体形式上包括充电装置,显象装置和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电摄影光敏件,作为一个单元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成象系统内;或者以整体形式包括显象装置和电摄影光敏件,作为一个单元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成象系统内。
再有,在所述之实施例中,成象系统是电摄影复印机(静电复印机),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种复印机,而是可以适用于各种成象系统,例如激光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器及类似装置等。
现在,将对上述传送至光敏鼓9的驱动力予以详细说明。如图56所示,驱动力经由齿轮系G1-G5从安装在成象系统主体16内的驱动马达54传送至驱动齿轮G6,再由驱动齿轮G6传送至与该驱动齿轮相啮合的凸缘齿轮9c,从而使光敏鼓9旋转。还有,驱动马达54的驱动力从齿轮5a旋转。再有,驱动马达54的驱动力从齿轮G1经由齿轮G12、G13传送至定象装置7的驱动轮7a。
再如图57所示,凸缘齿轮(第一齿轮)9c和齿轮(第二齿轮)9i全部设置在下框15上,而齿轮9c、9i则从形成于下框15上的孔15g上露出。当处置盒B安装于成象系统A内时,如图59所示,驱动齿轮G6是与光敏鼓9的凸缘齿轮9c相啮合的,并且,紧靠齿轮9c的齿轮9i则与转印辊6的齿轮55相啮合。附带指出,在图59中,成象系统的部件用实线表示、处置盒的部件用虚线表示。
齿轮9c的齿数不同于齿轮9i的齿数,从而使用包括磁性调色剂的黑色成象处置盒时,显象筒12d的转速不同于使用包括非磁性调色剂的彩色成象处置盒时显象筒的转速。这就是说,当包括磁性调色剂的黑色成象处置盒安装在成象系统内时,如图60A所示,凸缘齿轮9c与显象筒12d的齿轮12k相啮合。另一方面,当包括非磁性调色剂的彩色成象处置盒安装在成象系统内时,如图60B所示,齿轮9i与显象筒12d的齿轮12k相啮合以使该显象筒旋转。
如上所述,用于齿轮9c的直径比齿轮9i的直径大、宽度比齿轮9i的宽度宽、齿数比齿轮9i的齿数多,因而,当把较大的负荷加载到齿轮9c时,齿轮9c能够精确接受驱动力以使光敏鼓9稳定地旋转并把较大的驱动力传送至用于磁性调色剂的显象筒12d,从而使显象筒12d稳定地旋转。
以下将说明在将显象片12e与清洁片13a强制装配至如图53所示的成象系统主体16的装配部44a、44b时,有关此种清洁片的最佳实施例。附带指出,以下虽然只对清洁片13a予以描述,显象片12e可看作与之相似。
图61是显示清洁片13a与装配部44b的透视图,图62与63是其平面图。如图61至63所示,通过斜切形成于片状支承件13a1一个纵端上的装配凸耳43b的下部而形成一锥形部分43b1,同时,通过斜切成象系统主体16的装配部44b的上部而形成一锥形部分44b1,因此,当通过装配锥形部43b1,44b1使装配凸耳43b安放至装配部44b时,凸耳43b可以顺利地插入装配部44b。
附带指出,如图63所示,当将装配凸耳43b装配至装配部44b时,凸耳43b的底边43b2与装配部43b的底边44b2相邻接,从而可调整清洁片13a的插入程度,这样,当在装配凸耳43b上构建锥形部43b1时,最好是使前述底边43b2为左边。
再者,虽然在装配片状支承部件13a1时装配凸耳43b如上述是被强制配合入装配部44b的,但在自动装配操作业中,如图64所示,下框15可由适当的器具(未示明)沿箭头所示方向牵拉以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增加了装配部44b之间的距离,然后,如图65所示,片状支承件13a1则被装配到装配部44b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装配操作因锥形部43b1、44b1的存在而可以顺利地进行,移去上述器具后,如图66所示,下框15的变形则因弹性得以恢复,从而将装配凸耳43b装配至装配部44b。进一步,沿图66箭头所示方向推进装配部44b,即可使装配凸耳43b与装配部44b无误地相互锁闭。按着这种方式,清洁片可以很容易地装配。
另外,不用形成于装配凸耳43b上的倾斜锥形部43b1,如图67所示,也可把装配凸耳做成具有一定半径的圆形,在这种情况下,仍可取得相同样技术效果。
再如图68所示,形成在装配凸耳43b上的锥形部43b1通过斜切锥形部43b1的下部而做成圆形。在这种情况下,装配凸耳可以更顺利地装配至装配部44b。还有,即使不去形成锥形部43b1,当使装配凸耳43b的下部形成上述的圆形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进装配的平稳性。
此外,在图69所示的实施例中,用PTFE带13a3等之类带状物粘附到片支承件13a1的锥形部,由此可使前述凸耳平滑地装配到成象系统主体的装配部。再有,在图70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在锥形部13b1上涂以硅酮油、润滑脂之类润滑剂以润滑该锥形部,借此也可改进装配凸耳装配到成象系统主体装配部的平滑性。
附带指出,当PTFE带13a3粘附到锥形部时或有润滑剂涂在此锥形部时,虽然在装配部43b上来形成锥形部43b并不是必需的,但为了保持接合的精确性不应该把PTFE带或润滑剂设置到作为定位基准的底边43b2上。
如上所述,依照本发明,所述第一和第二框可以稳固地相互接合,并且,可以提供一种处置盒和一种成象系统,它们能够充分地经受甚至于增加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的次数。
再有,依照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处置盒,一种成象系统以及一种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这些部件可以稳固地重复装配、并能充分地适应即使增加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的次数。

Claims (41)

1、一种可安装在一成象系统内的处置盒,它包括:一载象件;作用于所述载像的处理装置;第一框;第二框,它可与所述之第一框锁合与分离;一种锁闭体和一种可锁闭于所述之锁闭体内的锁闭部件,它们设置成可使所述之第一框与第二框以可分离的方式相互锁闭;以及一凹槽部件和一可装配于所述之凹槽的凸耳,它们设置成可使所述之第一框和第二框以可分离的方式相互锁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锁闭体是一孔洞,而形成在一起所述锁闭部件作用的锁闭爪自由端上的钩状部则可以有弹性地装配于该孔洞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锁闭体是一孔洞,该孔洞形成于所述之下框内,此下框内则载承着所述之载像部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锁闭部件包括一个锁闭爪,该锁闭爪形成在所述之上框上,上框内支承着作为前述处理装置的充电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凸耳呈圆柱形状,可以装配到所述之凹部中,该凹部也是圆柱形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凸耳和所述之凹部安置在全部或部分所述之锁闭部件和所述之锁闭体的附近。
7、一种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象的,并可在其中安装一处置盒的成象系统,它包括:能够装配处置盒的装配装置,该处置盒包括一种载像件,作用于此载像件上的处理装置,第一框,可与所述之第一框相锁闭与分离的第二框,锁闭体和可与所述之锁闭体相锁闭的锁闭部件且该锁闭体使所述之第一框与第二框以可分离的方式相互锁闭,以及一凹部和可与该凹部相装配的凸耳且该凹部使所述之第一框与第二框以可分离的方式相互锁闭;以及用于添加记录介质的加料装置。
8、一种可安装在一成象系统内的处置盒,它包括:一种载象件;作用于所述之载象件的处理装置;第一框;第二框,它可与所述之第一框锁闭与分离;锁闭体;可锁闭于所述之锁闭体的锁闭部件;以及一种可作拧合连接的部件,它们设置成可使所述之第一框与第二框以可分离的方式相互锁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可作拧合连接的部件安置在全部或部分所述之锁闭部件与所述之锁闭体附近。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可作拧合连接的部件包括:一个凸台;以及一个与该凸台对应的螺纹孔。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装配凹槽和装配凸耳形成在所述之凸耳与所述螺纹孔之间的邻接表面上。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锁闭体是一孔洞,而形成在起所述锁闭部件作用的锁闭爪自由端上的钩状部则可有弹性地装配于该孔洞中。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锁闭体是一孔洞,该孔洞形成于所述之下框内,此下框则载承着所述之载象件。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锁闭部件包括一锁闭爪,该锁闭爪形成在所述之上框上,此上框支承着作为处理装置的充电辊。
15、一种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象的,并可在其中安装一处置盒的成象系统,包括:能够装配处置盒的装配装置,该处置盒包括一种载像件、作用于所述之载像件的处理装置、第一框、可与所述之第一框相锁闭与分离的第二框、锁闭体、可与所述之锁闭体相锁闭的锁闭部件,以及一种可作拧合连接的部件,它用于使所述之第一框与第二框以可分离的方式相互锁闭;以及用于填加记录介质的填加装置。
16、一种可安装在一成象系统内的处置盒,它包括:一种框架;一种载象件;一种以压配合方式安装的零件;以及一种用于使所述之零件作拧合连接的部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用来对所说零件作拧合连接的部件包括一位于压入配合区域附近的螺纹孔。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零件包括一以压力配合方式安装的清洁片,该清洁片用于从所述之载象件上清除调色剂。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零件包括一以压力配合方式安装的显象片,该显象片用于调节一载有调色剂之部件表面上调色剂层的厚度,而此部件则将调色剂导引至一显像站。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压力配合是通过使形成在清洁片两纵端上的装配凸耳和/或作为所述之零件的显像片强力配合于形成在所述之框架上的装配部而进行的。
21、一种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象的、并可在其中安装一处置盒的成象系统,它包括:能够装配处置盒的装配装置,该处置盒包括一种框架、一种载象件、一种以压配合方式安装的零件、一种用于使所述之零件作拧合连接的部件;以及用于添加记录介质的加料装置。
22、如权利要求1、8或16之一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处置盒以整体形式包括:充电装置;作为处理装置的显象装置或清洁装置;以及一种作为所述之载像件的电摄影光敏件;该处置盒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之成像系统内。
23、如权利要求1、8或16之一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处置盒以整体形式至少包括充电装置、作为处理装置的显像装置或清洁装置中的一个,以及一种作为所述之载象件的电摄影光敏件;该处置盒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之成象系统内。
24、如权利要求1、8或16之一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处置盒以整体形式至少包括作为处理装置的显象装置,以及一种作为所述之载像件的电摄影光敏件;该处置盒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之成象系统内。
25、如权利要求7、15或21之一所述的一种成象系统,其中所述之成象系统是静电复印机。
26、如权利要求7、15或21之一所述的一种成象系统,其中所述之成象系统是激光打印机。
27、如权利要求7、15或21之一所述的一种成象系统,其中所述之成象系统是传真机。
28、用于装配一种清洁装置的方法,该清洁装置用于清洁所要清洁的表面,其中有:一倾斜面和一凸耳形成在一清洁部件接合面的一个端面上,以便当此清洁部件与所要清洁的表面接触时,对后者进行清洗;一个倾斜面、一个装配部以及一凹槽,它们形成在一前述之清洁部件所安装的框上;同时,前述之清洁部件的倾斜面则沿着所述框架的倾斜面指向所述之装配部,从而将所述之清洁部件安装至所述之装配部以及将所述之清洁部件上的凸耳安装到所述之框架的上述凹槽中。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种装配方法,其中述及之清洁部件包括一弹性清洁片和一用来支承此清洁片的片支架,而前述的接合而则形成在此片支架上。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种装配方法,其中所述之框架上的前述凹槽是一个形成在所述框架上的孔洞。
31、如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一种装配方法,其中,当所述之清洁部件的上述倾斜表面对准所述之装配部时,所述之框架因弹性向外加宽,然后将所述之清洁部件装配到所述之装配部,此后,所述之框架又恢复到原来状态。
3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种装配方法,其中,在所述之清洁部件装配至所述之装配部以及所述之清洁部件的上述凸耳装配至所述之框架的上述凹部之后,如果必要,可通过一螺旋装置将所述之片支架装配至所述之框架上。
33、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种装配方法,其中,在所述之清洁部件装配至所述之装配部以及所述之清洁部件的上述凸耳装配至所述之框架的上述凹部之后,当重新使用或循环利用时可通过螺旋装置将所述之片支架装配至所述之框架上。
34、如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一种装配方法,其中所述之清洁部件包括一弹性清洁片,该清洁片用于清除所述之载像件上的残余调色剂。
35、如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一种装配方法,其中所述之清洁部件包括一修复片,该修复片用于保持显象筒上的调色剂层不变。
36、一种可安装在一成象系统内的处置盒,它包括:一框架;形成在所述框架上的、并可夹住和支承一零件的装配部,其中,由所述之框架的上述装配部夹住并支承的所述零件的一端形成倾斜构型。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的零件是一清洁片,该清洁片通过压配合装配到所述框架上,并用于清除载象件上的调色剂。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的零件是一显像片,该显像片通过压配合装配到所述的框架上,并用于保持一显象筒上的调色剂层和厚度不变,而此显象筒则是用来将调色剂引导至显象站的。
39、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所述之倾斜构型在其横截面上具有圆形的轮廓。
40、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有一种润滑带粘贴在所述的倾斜构型上。
41、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一种处置盒,其中,有一种润滑剂加载于所述之倾斜构型上。
CN92110575A 1992-06-30 1992-09-28 处理盒、装置有该处理盒的成象系统和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98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466092 1992-06-30
JP194660/92 1992-06-30
JP21742392 1992-07-24
JP217423/92 1992-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33A true CN1080733A (zh) 1994-01-12
CN1049984C CN1049984C (zh) 2000-03-01

Family

ID=26508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21105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984C (zh) 1992-06-30 1992-09-28 处理盒、装置有该处理盒的成象系统和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0584417B1 (zh)
KR (1) KR0132559B1 (zh)
CN (1) CN1049984C (zh)
DE (1) DE69223241T2 (zh)
MX (1) MX920552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22443B1 (ko) * 1993-09-28 1997-11-17 김광호 일반용지 모사전송 장치
EP1403742A3 (en) * 2002-09-24 2004-04-21 Ricoh Company, Ltd. Cleaning unit having two cleaning blades
KR100581521B1 (ko) 2003-10-31 2006-05-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4715359B2 (ja) * 2005-07-25 2011-07-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位置調整機構、それを備え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02467981B1 (ko) * 2022-09-05 2022-11-16 이윤숙 잔여토너 제거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7326B2 (ja) * 1984-02-07 1994-11-30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型複写機
US5111244A (en) * 1987-10-30 1992-05-05 Mita Industrial Co., Ltd. Image-forming machine with improved process and optional unit assemblies
JPH02210479A (ja) * 1989-02-10 1990-08-21 Minolta Camer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DE69127392T2 (de) * 1990-04-27 1997-12-18 Canon Kk Von einem Bilderzeugungsgerät abnehmbare Arbeitseinheit
JPH04110870A (ja) * 1990-08-31 1992-04-13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SG79187A1 (en) * 1990-11-06 2001-03-20 Canon Kk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able therewit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223241D1 (de) 1998-01-02
MX9205524A (es) 1994-01-31
EP0584417A1 (en) 1994-03-02
KR940006005A (ko) 1994-03-22
DE69223241T2 (de) 1998-04-16
EP0584417B1 (en) 1997-11-19
KR0132559B1 (ko) 1998-11-16
CN1049984C (zh) 2000-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18C (zh) 安装片件的方法
CN1049985C (zh) 处理盒与装有此处理盒的成象系统
CN1058794C (zh) 光敏鼓、处理盒、成象装置及成象设备
CN1049983C (zh) 刮板、刮板粘接方法、清理机构、处理盒和成象设备
CN1049987C (zh) 可安装处理盒的成象系统
CN1054441C (zh) 把圆柱构件与啮合构件连接的方法、圆柱构件、制版机芯及成象设备
CN1149449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1049988C (zh) 处理暗盒和可装配该处理暗盒的成像系统
CN1122884C (zh) 处理暗盒及装配该处理暗盒的方法以及成象设备
CN1057621C (zh) 处理盒、成象设备和成象系统
CN1036806C (zh) 处理暗盒、装配处理暗盒的方法和成象设备
CN1071037C (zh) 感光鼓处理盒和成象设备
CN1058795C (zh) 处理盒和成象设备
CN1158582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1154887C (zh) 处理卡盒的再加工方法
CN1158580C (zh)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232998A (zh) 安装件、鼓法兰、感光鼓和处理盒
CN1452033A (zh) 处理盒及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499318A (zh)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CN1294323A (zh) 处理盒安装机构,电照相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CN200947164Y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可移除盒
CN1049984C (zh) 处理盒、装置有该处理盒的成象系统和用于装配清洁装置的方法
CN1049986C (zh) 处理暗盒及装有该处理暗盒的成象系统
CN1105340C (zh) 处理暗盒及装配处理暗盒的方法
CN1074144C (zh) 处理盒再生方法,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00301

Termination date: 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