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47164Y - 图像形成设备和可移除盒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和可移除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0947164Y CN200947164Y CN 200620003215 CN200620003215U CN200947164Y CN 200947164 Y CN200947164 Y CN 200947164Y CN 200620003215 CN200620003215 CN 200620003215 CN 200620003215 U CN200620003215 U CN 200620003215U CN 200947164 Y CN200947164 Y CN 20094716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er
- toner cartridge
- developing
- cartridge
- image form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静电潜像承载部件;色粉盒;显影部件;转印部件;显影装置;以及循环部件。该色粉盒以可移除方式与显影装置相连接。该显影装置其中结合显影部件。在色粉盒处于与该显影装置相连接状态时,循环部件不论显影部件是否工作总能够工作,以使色粉在显影装置和色粉盒两者间循环。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互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受于2005年2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53706号和于2005年7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208443号的优先权。上述优先权申请中每一个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其中静电潜像承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粉图像、并将该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电子成像型图像形成设备以及该图像形成设备中所用的盒。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所具有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体;存放该静电潜像显影用的色粉的色粉盒;用于使来自色粉盒的色粉经过摩擦起电,并将色粉加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上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色粉图像的显影部件;用于将色粉图像从图像承载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部件;以及其中至少结合显影部件并以可移除方式设置有色粉盒的显影装置。这种图像形成设备中,静电潜像形成于图像承载体表面之后,显影部件通过摩擦起电将色粉从色粉盒加到静电潜像承载体表面上,从而使该潜像显影。由此形成色粉图像。然后,转印部件将该色粉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结果,在记录介质上形成与静电潜像相对应的图像。由于色粉盒可从其中结合有显影部件的显影装置上移除,因而色粉用完时可更换成新的色粉盒。因此,图像形成得以继续进行。
美国专利第5867756号已经提出一种上述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色粉盒中设置有诸如搅动器这种供应部件,用来将色粉从色粉盒供应给显影装置,而该显影装置的壳体中设置有诸如螺旋输送辊这种返回部件,用来将色粉从显影装置返回至色粉盒中。供应部件和返回部件同时工作,由此使色粉在显影装置和色粉盒两者间循环。因而防止色粉在特定位置上凝结变硬。确保色粉的流动性,提高图像质量。
但这种图像形成设备所形成的图像,当更换成新的色粉盒时质量可能变差。当图像形成设备重复执行图像形成动作时,色粉性能变差。色粉,特别是非磁性单一组分色粉,随着色粉粒子按与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设置的显影辊和分层调节部件滑动接触的方式重复运动而在摩擦中重复充电,致使性能变差。因此,这样变差的色粉的可充电性降低。因而,某些情况下,重复经过摩擦起电的老色粉和未经过摩擦起电的新色粉在可充电性方面有所不同。新老色粉混合使用的话,便无法充电为同一极性。新色粉将被正向充电,而老色粉或性能下降的色粉将被负向充电。经过负向充电的老色粉将粘附于那些经过正向充电的静电潜像部分,即那些应该显影为色粉图像中自色实心部或空白部的静电潜像部分。因而会发生所谓的打印雾化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打印雾化现象发生的图像形成设备和盒。
为了达到上述和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静电潜像承载部件;色粉盒;显影部件;转印部件;显影装置;以及循环部件。该静电潜像承载部件具有的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表面。色粉盒存放色粉。显影部件将色粉从色粉盒供应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色粉图像。转印部件将色粉图像从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色粉盒以可移除方式与显影装置相连接。该显影装置中结合有显影部件。循环部件在色粉盒处于与显影装置相连接状态时能够工作,以便不论显影部件是否工作总使色粉在显影装置和色粉盒两者间循环。
根据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可移除盒,包括:以可拆卸方式接纳存放色粉的色粉盒的接纳部分;使来自色粉盒的色粉经过摩擦起电对图像承载体的表面加上色粉,从而使该图像承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部件;以及返回部件,使色粉从所述盒返回至色粉盒中,返回部件不论显影部件是否工作总能够工作。
根据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除色粉盒,配置为与显影装置相连接,显影装置至少包括显影部件,该显影部件使色粉经过摩擦起电对图像承载体的表面加上色粉从而使该图像承载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粉图像,该色粉盒包括:供应部件,在与显影装置相连接时不论显影部件是否工作总能够工作,而且配置为对显影装置供应色粉盒中所存放的色粉。
根据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静电潜像承载部件;色粉盒;显影部件;转印部件;显影装置;供应部件;以及返回部件。该静电潜像承载部件具有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表面。色粉盒存放色粉。显影部件将色粉从色粉盒供应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色粉图像。转印部件将色粉图像从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色粉盒以可移除方式与显影装置相连接。该显影装置中结合有显影部件。供应部件将色粉从色粉盒供应至显影装置。返回部件将色粉从显影装置返回至色粉盒中。返回部件能够独立于供应部件的工作进行工作。
根据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用的可移除盒,包括:接纳部分,以可拆卸方式接纳存放色粉的色粉盒,并且设置有对显影部件供应色粉的供应部件;该显影部件,将色粉从色粉盒供应至静电潜像承载体的表面,从而使图像承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及将色粉返回至色粉盒中的返回部件,返回部件能够独立于供应部件的供应工作进行工作。
通过上述安排,可防止打印雾化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为说明如何打开激光打印机盖子的激光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为说明如何从激光打印机主体拉出纸盒的激光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4为激光打印机沿图2中线IV-IV剖开显示其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5为说明如何将感光鼓盒、显影盒、以及色粉盒作为整体单元从激光打印机主体移除的激光打印机的剖面图;
图6为说明如何将色粉盒与显影盒脱开连接的激光打印机的剖面图;
图7为说明如何只将色粉盒从激光打印机主体移除的激光打印机的剖面图;
图8为说明如何将显影盒和色粉盒作为整体单元从激光打印机主体移除的激光打印机的剖面图;
图9为从其上移除显影盒和色粉盒的感光鼓盒的左视图;
图10显示了激光打印机主体中左侧壁的内表面上的配置;
图11为显示色粉盒和显影盒处于彼此相连接状态的左视图;
图12A为当色粉盒与显影盒脱开连接时从色粉盒侧观察的显影盒中的色粉盒保持器的正视图;
图12B为当色粉盒与显影盒脱开连接时从色粉盒保持器侧观察的色粉盒的后视图;
图12C为当色粉盒与显影盒相连接时从色粉盒侧观察的显影盒中色粉盒保持器的正视图;
图12D为当色粉盒与显影盒相连接时从色粉盒保持器侧观察的色粉盒的后视图;
图13为显示色粉盒和显影盒处于彼此相连接状态的右视图;
图14为说明色粉盒和显影盒彼此相连接时其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15为沿螺旋输送辊的配置线剖开的显影盒的剖面图;
图16为说明激光打印机其中所结合的控制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图17为说明控制系统执行处理的流程图;
图18A为显示按照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的色粉盒和显影盒处于彼此相连接状态的左视图;
图18B为显示按照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的色粉盒和显影盒处于彼此相连接状态的左视图,其中所显示的某些齿轮被隐藏,未在图18A中示出。
图19为说明色粉盒和显影盒彼此相连接时其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20为显示按照第二实施例的色粉盒和显影盒处于彼此相连接状态的左视图;
图21为显示按照第二实施例的色粉盒和显影盒处于彼此相连接状态的右视图;
图22A为按照第二实施例当色粉盒与显影盒断开连接时从色粉盒侧观察的显影盒中色粉盒保持器的正视图;
图22B为按照第二实施例当色粉盒与显影盒断开连接时从色粉盒保持器侧观察的色粉盒的后视图;
图22C为按照第二实施例当色粉盒与显影盒相连接时从色粉盒侧观察的显影盒中色粉盒保持器的正视图;
图22D为按照第二实施例当色粉盒与显影盒相连接时从色粉盒保持器侧观察的色粉盒的后视图;
图23显示了按照第二实施例激光打印机主体中左侧壁的内表面的配置;
图24为显示图23所示的激光打印机主体中左侧壁的一部分内表面的配置的放大图;
图25为显示按照第二实施例激光打印机主体中右侧壁的一部分内表面的配置的放大图;
图26为说明按照第二实施例激光打印机中结合的控制系统的配置的框图;以及
图27为解释说明按照第二实施例控制系统执行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按照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附图中用相同的参照标号标注相同的部分和部件,以避免重复说明。
图1为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1其外观的立体图。激光打印机1用于利用带正电荷性质的非磁性单一组分色粉来形成图像。该色粉的代表性例子是苯乙烯-丙烯聚合色粉。
全部说明中所用的术语“向上”、“向下”、“上部”、“下部”、“上方”、“下方”、“下面”、“左”、“右”等均假定激光打印机1按其将要使用的方向设置。使用中的激光打印机1如图1所示放置。对激光打印机1限定的左右方向等同于激光打印机1中所输送的纸张的宽度方向。
如图1所示,所设置的盖2覆盖激光打印机1主体的外部周边。纸盒3安装于盖2之下。
如图2所示,盖2在其正面侧限定开口2a,所具有的盖4可以打开和关闭开口2a。通常,盖4如图1所示关闭开口2a。
盖4在其左上侧和右上侧分别具有手指座4a。用户将其手指放入该手指座4a可握住盖4,然后拉开盖4。结果,如图2所示,盖4绕处于盖4下部边缘的铰链4b旋转,从而打开开口2a。
如图3所示,纸盒3可以从激光打印机1主体向前拉出。从而,纸盒3可以从激光打印机1主体移除。
如图4所示,纸盒3中安装有弹簧6和支持板5。弹簧向上顶起支持板5。送纸辊9设置于支持板5的前缘的上方。送纸辊9将放在支持板5上的纸张(未图示)按每次一张进给至图像形成单元7。沿送纸辊9至图像形成单元7的纸张输送路径依次配置有输送辊11、引导件13、以及一对定位辊14、15。输送辊11与送纸辊9协同输送纸张。引导件13沿输送辊11的外周承接由输送辊11输送的纸张并按大约180度翻转纸张。定位辊14、15按适当定时停止转动以捕捉纸张前沿,并消除纸张的歪斜。
图像形成单元7包括感光鼓21和转印辊22。该感光鼓21和转印辊22安装于感光鼓盒20中。该转印辊22与感光鼓21对置。随纸张通过感光鼓21和转印辊22两者间的咬合位置而在纸张上形成色粉图像。然后将纸张送至定影单元31。
定影单元31中,随纸张通过加热辊33和加压辊35两者间的咬合位置而使该纸张上的色粉图像定影。其上色粉图像现经过定影的纸张接着由一对输送辊36输送。
所设置的引导件37将由输送辊36所输送的纸张引导到盖2的上面。一对出纸辊38将纸张排出到盖2顶面设置的纸盘39上。
扫描单元90设置于纸盘39和感光鼓盒20两者之间。扫描单元90以激光束L扫描感光鼓21。
下面更为具体地说明图像形成单元7和扫描单元90。
感光鼓21以可旋转方式支持于感光鼓盒20中。感光鼓21在其外周表面具有感光层。感光鼓盒20中还安装有转印辊22、栅控式充电器23、以及纸屑回收刷24。栅控式充电器23用来对感光鼓21表面均匀充电。感光鼓盒20形成有曝光开口20a。扫描单元90出射的激光束L通过该曝光开口20a进入感光鼓盒20。激光束L在感光鼓21上形成静电潜像。
感光鼓盒20上设置的簧片26将显影盒40保持于感光鼓盒20上。簧片26的自由前端上设置有手柄25。显影盒40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感光鼓盒20上。显影辊41以可旋转方式安装于显影盒40中。显影辊41将色粉供应到感光鼓21表面上,从而在感光鼓21上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色粉图像。然后,当纸张通过感光鼓21和转印辊22两者间的咬合位置时色粉图像便从感光鼓21转印到该纸张上。
纸屑回收刷24在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色粉图像从感光鼓21转印到纸张上这种位置的下游位置上与感光鼓21的表面紧密接触。对该纸屑回收刷24加上正偏压,从感光鼓21上去除带负电荷的纸屑。
如图4所示,显影辊41以可旋转方式支持于显影盒40中。显影辊41由机构(后面述及)驱动,同时与感光鼓21相接触。
具体来说,显影盒40具有显影部40a和色粉盒保持部40b。显影部40a中,显影辊41、上部螺旋输送辊43、下部螺旋输送辊44、色粉供应辊45、以及显影刮片47安装于显影盒40中。
显影盒40在色粉盒保持部40b中具有色粉盒保持器42。
色粉盒保持器42具有中空圆柱形,其中具有外周侧壁和一对端壁(左右两侧端壁),外周侧壁和端壁的正面部分具有开口。色粉盒保持器42在其内表面上以可拆卸方式支持色粉盒60,而且使色粉盒60的正面侧暴露。色粉盒保持器42如图7所示形成有开口42a。通过开口42a色粉从色粉盒60供应至显影部40a中。
如图15所示,螺旋输送辊43和44通过与螺旋输送辊43和44其轴向中部相面对的开口42a接纳来自色粉盒60的色粉。螺旋输送辊43和44沿其轴方向在其左右两侧端部间使色粉循环。
色粉供应辊45接纳来自上部和下部螺旋输送辊43和44的色粉,并将色粉供应给显影辊41。显影刮片47通过摩擦使从色粉供应辊45供应到显影辊41表面上的色粉充电,并且在显影辊41上形成薄层色粉。
搅动器61以可旋转方式支持于色粉盒60中。搅动器61绕其转轴61a旋转以搅动色粉盒60中的色粉,从而将色粉供应给显影盒40。
下面说明扫描单元90。
扫描单元90包括多面反射镜91、两个反射镜91和92、fθ透镜95、以及柱面透镜97。多面反射镜91偏转并扫描激光发射单元(未图示)所发射的激光束L。反射镜92和93反射激光束L,将激光束L引导至感光鼓21。fθ透镜95置于多面反射镜91延伸到反射镜92的光路上。柱面透镜97置于反射镜92延伸到反射镜93的另一光路上。
激光单元(未图示)以适当定时间歇发射激光束L,同时使多面反射镜91和感光鼓21旋转。结果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41将色粉供应给感光鼓21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色粉图像。然后,将色粉图像从感光鼓21转印到纸张上。从而按照电子成像法将图像形成于纸张上。
如图5所示,当用户打开盖4拉感光鼓盒20上设置的手柄25时,便将感光鼓盒20与显影盒40和色粉盒60一起通过开口2a从激光打印机1主体当中移除。
色粉盒60有把手62。当用户将把手62向上旋转到图6所示的连接脱开位置时,色粉盒60便以后面述及的方式脱开与显影盒40的连接。然后用户拉把手62,从而如图7所示通过开口2a从激光打印机1主体当中只移除色粉盒60。
如图8所示,当用户按下感光鼓盒20上的手柄25时,便将簧片26也按下。然后用户在不往上旋转把手62的情况下向前拉把手62。这种情况下,色粉盒60和显影盒40如图8所示作为整体单元从感光鼓盒20上一起拆卸,并通过开口2a从激光打印机1主体当中移除。
下面详细说明图像形成单元7中各部件。
如上所述,手柄25通过簧片26以固定方式相对于感光鼓盒20紧固。如图9所示,簧片26在其中点向上弯曲,提供呈台阶形状的弯曲部分26a。当显影盒40如图4所示安装于感光鼓盒20上时,弯曲部分26a便与色粉盒保持器42的下缘相接合,其结果是显影盒40与感光鼓盒20相连接。当手柄25如上所述按下(参照图8)时,弯曲部分26a便与色粉盒保持器42的下缘脱开接合。因此,显影盒40可以相对于感光鼓盒20连接和脱开连接。
如图9所示,感光鼓21具有从感光鼓盒20的左右两侧向外突出的金属转轴21a。感光鼓21的左侧端部设置有齿轮21b。该齿轮21b与感光鼓21一体旋转。齿轮21b从感光鼓盒20的后端伸出。
如图10所示,导槽121形成于激光打印机1主体中左侧壁的内表面。导槽121用来引导感光鼓21的转轴21a。激光打印机1主体中设置有齿轮121b。齿轮121b可由鼓电动机122(参照图16)驱动。当感光鼓盒20置于激光打印机1主体中的位置时,齿轮121b与齿轮21b相接合。因此,驱动力从激光打印机1主体传送至感光鼓21。
如图11所示,驱动轴51设置于显影部40a处显影盒40的左侧。驱动轴51用来从驱动轴151接收驱动力,驱动轴151如图10所示设置于激光打印机1主体中左侧壁的内表面。驱动轴151在其轴顶端具有板形突起151a。驱动轴51具有在其轴顶端处的中空圆柱部分和设置于中空圆柱部分内的一对突起51a。这对突起51a可以与驱动轴51的板形突起151a相接合。因此,驱动轴151可以与驱动轴51相适配。驱动轴51和151构成所谓的驱动连接。
如图11所示,齿轮51b以固定方式安装于驱动轴51。齿轮51b处于显影部40a处显影盒40的左侧壁的外部表面。齿轮51b与驱动轴51一体旋转。
显影辊41的转轴41b和色粉供应辊45的转轴从显影盒40的左侧壁向外突出。齿轮41a固定于转轴41b的左侧端部,并与显影辊41一体旋转。齿轮45a固定于色粉供应辊45的转轴的左侧端部,并与色粉供应辊45一体旋转。因而,齿轮41a和齿轮45a在显影部40a处位于显影盒40的左侧壁的外部表面上。齿轮51b与齿轮41a和齿轮45a两者相接合。
色粉盒60可与显影盒40连接和脱开连接。图12A和图12B示出色粉盒60与显影盒40脱开连接的状态,即色粉盒60的把手62向上旋转到如图6所示的连接脱开位置这种状态。图12A示出从色粉盒60侧观察的显影盒40中的色粉盒保持器42,而图12B则示出从色粉盒保持器42侧观察的色粉盒60。
如图12B所示,色粉盒60具有内圆柱体63和外圆柱体64。
内圆柱体63是纵向中空圆柱体,其具有外周侧壁和一对相对的端壁(左右两侧端壁)。内圆柱体63其中存放有色粉。搅动器61的转轴61a沿内圆柱体63的中心轴延伸。转轴61a从内圆柱体63的一对相对的端壁(左右两侧端壁)向外突出。齿轮61b设置于转轴61a的右侧端部,因此位于内圆柱体63的右侧端壁的外侧。齿轮61b与转轴61a一体旋转。
外圆柱体64与内圆柱体63同轴,环绕内圆柱体63的轴向中央部。内外圆柱体63和64由圆柱形的色粉盒保持器42以同轴方式支持。
外圆柱体64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细长的突起64a。该细长的突起64a突出至色粉盒保持器42的内周表面。色粉盒保持器42在其内周表面上具有细长的凹槽42b。通过突起64a与细长的凹槽42b相适配,外圆柱体64由色粉盒保持器42所支持。因此,外圆柱体64以固定方式相对于色粉盒保持器42紧固,而且相对于外圆柱体64无法转动。
把手62与内圆柱体63一体形成。当用户操作把手62向上或向下移动把手时,内圆柱体63可以绕其中心轴相对于外圆柱体64旋转。
如图12A所示,一对导轨42c设于色粉盒保持器42的内周表面上。金属制的活门48其一对相对端部以滑动方式安装于一对导轨42c上。活门48呈矩形形状,其中长边位于色粉盒保持器42的轴向。该活门48可以沿圆柱形的色粉盒保持器42的圆周面在活门48如图12A所示关闭开口42a的关闭位置和活门48如图12C所示从开口42a向上移动以露出开口42a的打开位置两者间移动。
两对突起63a设置于内圆柱体63的外周表面上。随着活门48夹于该两对突起63a之间,该两对突起63a在内圆柱体63的圆周方向上互相分离。构成每一对的两个突起63a在内圆柱体63的轴方向上互相分离,并与活门48的两个相对的纵向端部面对。随着内圆柱体63的转动,两对突起63a使活门48移动,同时沿色粉盒保持器42的内周表面在圆周方向上将该活门48保持于其两者间。当把手62旋转到图6所示的连接脱开位置时,活门48便如图12A所示使开口42a关闭。
该细长的凹槽42b在活门48下方位置处位于色粉盒保持器42的内周表面上,即便是活门48移动到图12A所示的其最低位置而完全关闭开口42a这种情况下,也不至于使活门48重叠。
开口42a具有矩形形状,其中长边位于色粉盒保持器42的轴向。矩形框形状的海绵部件49围绕开口42a与色粉盒保持器42的内周表面相粘接。
一对接合件63c与内圆柱体63一体形成于内圆柱体63的外周表面上。该对接合件63c设于内圆柱体63上这种位置,即当内圆柱体63的把手62处于图4所示的连接位置时各接合件63c可以与导轨对42c相接合这种位置。应指出,每条导轨42c具有L型剖面,而每个接合件63c所具有的剖面形状可以与相对应导轨42c的L型剖面相接合。
外圆柱体64形成有开口64b,其具有与开口42a相同的形状。该开口64b设于外圆柱体64中这种位置,即当通过细长的突起64a与细长的凹槽42b相适配将外圆柱体64安装于色粉盒保持器42中时开口63b将与开口42a面对这种位置。与海绵部件49相同形状的海绵部件65围绕开口64b与外圆柱体64的外周表面相粘接。
内圆柱体63形成有开口63b,其具有与开口64b相同的形状。如图12B所示,当把手62处于图6中的连接脱开位置时,开口64b和63b互不重叠。该结构保证,当如图7所示将色粉盒60从显影盒40当中移除时,色粉不会从色粉盒60当中流出。
色粉盒60的把手62从图6中的连接脱开位置向下旋转到图4所示的连接位置,同时保持突起64a与细长的凹槽42b相适配。结果是,开口64b和63b如图12D所示互相重叠,并且突起63a如图12C所示从开口42a起推动活门48。结果,内圆柱体63内侧与显影盒40的显影部40a内侧实现流体交流。因此色粉可从色粉盒60供应至显影盒40中的显影部40a。
这时,海绵部件49和65两者互相紧密接触,各接合件63c与各导轨42c相接合。因此,开口64b和42a其整个周边得到紧密密封,不允许色粉外流。当接合件63c与导轨42c这样接合时,显影盒40和色粉盒60便如图4所示互相连接。因此,盒40和60可如图8所示作为整体单元相对于感光鼓盒20移出和插入。这样,盒40和60可如图8所示作为整体单元相对于激光打印机1主体移出和插入。
可操作把手62来旋转内圆柱体63,从各导轨42c上松开各接合件63c。这样,显影盒40和色粉盒60可互相脱开连接。因而,可如图7所示从激光打印机1当中只移除色粉盒60。
如图12A和图13所示,齿轮53安装于色粉盒保持器42的右侧端壁的内部侧。当色粉盒60置于色粉盒保持器42中时,齿轮53便与齿轮61b相啮合。
如图15所示,上部螺旋输送辊43和下部螺旋输送辊44从显影盒40的右侧壁向外突出。如图13所示,齿轮43a和44a分别加装到上部螺旋输送辊43和下部螺旋输送辊44的右侧端部。因而,齿轮43a和44a位于显影盒40的右侧壁的外部表面上。齿轮43a和44a分别与上部螺旋输送辊43和下部螺旋输送辊44一体旋转。齿轮53与齿轮43a和44a两者相啮合。应指出,为了便于说明,诸如齿轮43a和44a这些配置于显影盒40外侧的部件在图15中未图示。
如图10所示,驱动轴161设置于打印机1主体中的左侧壁的内部表面上。驱动轴161和图11所示的搅动器61的转轴61a构成所谓的驱动连接。具体来说,驱动轴161在其轴顶端具有板形突起161a。转轴61a具有处于其左侧轴顶端的中空圆柱形部分,以及该中空圆柱形部分内所设置的一对突起61c。该对突起61c可以与驱动轴161的板形突起161a相接合。这样,驱动轴161可以与转轴61a相适配。
当驱动力从驱动轴161传送至转轴61a时,搅动器61便旋转。该驱动力从齿轮61b传送至齿轮53,然后从齿轮53传送至齿轮43a和44a。结果,螺旋输送辊43和44旋转。
如图10所示,齿轮171以固定方式相对于显影电动机170的转轴紧固,并与显影电动机170的转轴一体旋转。所设置的齿轮172与齿轮171相啮合。
如图16所示设置的电磁离合器275使驱动轴151相对于齿轮172连接和脱开连接。当电磁离合器275处于将驱动轴151与齿轮172相连接这种连接状态时,驱动轴151便与齿轮172一体旋转。当电磁离合器275处于使驱动轴151与齿轮172脱开连接这种脱开状态时,即便是齿轮172旋转,驱动轴151也不转动。
齿轮174以固定方式相对于驱动轴161紧固,齿轮174与驱动轴161一体旋转。所设置的齿轮173与齿轮172和174两者相啮合。这样,齿轮174便通过齿轮173与齿轮172相啮合。
当电磁离合器275转换到连接状态时,显影电动机170的驱动力便从驱动轴151和161两者输出给盒40和60。结果,显影辊41、色粉供应辊45、上部螺旋输送辊43、下部螺旋输送辊44、以及搅动器61得到驱动。另一方面,当电磁离合器275转换到脱开状态时,显影电动机170的驱动力则只输出给驱动轴161。这种情况下,上部螺旋输送辊43、下部螺旋输送辊44、以及搅动器61得到驱动,而显影辊41和色粉供应辊45则仍处于停止状态。
驱动轴151和161设置于激光打印机1主体中的左侧壁上,同时两者能够一起伸出和缩回。具体来说,驱动轴151和161连接到连杆机构(未图示),并当盖4关闭时伸出,而盖4打开时则缩回。当盖4打开时,驱动轴151和161分别与驱动轴51和转轴61a脱开接合。这样,感光鼓盒20、显影盒40、以及色粉盒60可以从激光打印机1主体当中移除。另一方面,当盖4关闭时,驱动轴151和161便分别与驱动轴51和转轴61a相接合。结果可以驱动上述各部件。
下面参照图14详细说明搅动器61。
搅动器61由诸如ABS树脂这种具有挠性的树脂制成,由互相形成为一体的下列部件所构成。具体来说,搅动器61包括转轴61a、齿轮61b(图13)、叶片件61d、挠性膜件61e、以及一对刮片支持件61f,上述部件互相形成为一体。叶片件61d紧固于转轴61a。膜件61e则紧固于叶片件61d。刮片支持件61f紧固于转轴61a。
刮片支持件61e在叶片件61d突出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分别从转轴61a的一对相对轴端(左右两侧轴端)突出。如下面所要说明的那样,一对色粉量检测窗63d设于内圆柱体63的一对相对侧端壁(左右两侧端壁)上。一个刮片件67相对于每个刮片支持件61f固定,与内圆柱体63的相对应的端壁(左侧或右侧端壁)的内部表面弹性接触,从而能够擦拭相对应的端壁上的色粉量检测窗63d。
应指出,该对色粉量检测窗63d分别形成于内圆柱体63的左右两侧端壁的后下部。该对检测窗63d互相相对。如图11和图13所示,色粉盒保持器42形成有一对圆形透光通孔42d。该对圆形透光通孔42d分别形成为通过色粉盒保持器42的左右两侧端壁,并与色粉量检测窗63d相对。
如图15所示,上部螺旋输送辊43和下部螺旋输送辊44分别具有螺旋形叶片43b和44b。当搅动器61受到驱动时,如图中箭头所示,下部螺旋输送辊44将色粉从开口42a输送至显影盒40的左右两侧,而上部螺旋输送辊43则将色粉从显影盒40的左右两侧输送回到盒40的中部。因此,色粉能够从显影盒40的左右两侧回收到其中部,并通过开口42a返回色粉盒60。
因此,上部螺旋输送辊43、下部螺旋输送辊44、以及搅动器61不仅在显影盒40和色粉盒60两者间,而且在显影盒40内使色粉循环。这防止性能下降的色粉在特定位置上凝结、形成硬块、以及与其牢固粘结,从而保持色粉的流动性。
如图14和图15所示,隔板55设置于显影盒40中上部螺旋输送辊43和下部螺旋输送辊44两者间位置。该隔板55有助于顺利输送色粉。
如图12B和图14所示,一对弹簧座66设置于内圆柱体63的外部表面上。该弹簧座66处于稍高于把手62的左右两侧端部的位置。各弹簧座66在圆柱体63的圆周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有凹部。如图2所示,一对推挤件71从盖4的背面突出。每个推挤件71在其突出方向上由安装于推挤件71内的弹簧(未图示)施力。当盖4关闭时,弹簧座66接受推挤件71的推力。该推力将盒20、40、以及60可靠保持于其安装位置。
干预部件72也在该对推挤件71之间位置从盖4的背面突出。该干预部件72与把手62相干涉,除非把手62置于图4所示的连接位置。因此,在把手62适当置于连接位置之前盖4无法关闭。
激光打印机1具有控制系统,下面参照图16对此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激光打印机1具有盖传感器198和用完传感器199。该盖传感器198例如是限位开关,检测盖4是打开还是关闭。该用完传感器199例如是光耦合器,通过色粉量检测窗63d和透光通孔42d对色粉盒60中是否留有色粉进行光学检测。本例中,该用完传感器199包括光发射元件199a和光接收元件(未图示)。如图10所示,该光发射元件199a设置于激光打印机1主体中的左侧壁的内部表面上。尽管未图示,但光接收元件设置于激光打印机1主体中的右侧壁的内部表面上。
激光打印机1的控制单元200是公知类型的微机,其中包括CPU201、ROM202、RAM203、I/O204、以及总线205。总线205使各部件201、202、203、以及204彼此连接。I/O端口204接收盖传感器198和用完传感器199输出的信号。I/O端口204分别通过驱动电路211、212、213、以及214连接有扫描单元90、感光鼓电动机122、显影电动机170、以及电磁离合器275。诸如操作板和蜂鸣器这种公知类型的各机构也与I/O端口204连接。
图17为说明按照本实施例CPU201按ROM202中存储的程序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激光打印机1的电源接通后该处理以预定定时重复执行。
该处理开始时,首先CPU201在S1中根据用完传感器199的检测信号确定色粉盒60是否用完。换言之,CPU201确定色粉是否已消耗很多而使得光持续通过透光通孔42d达相对较长的时间。应指出,即便是色粉盒60中有足够量的色粉,光也可通过透光通孔42d,因为搅动器61在内圆柱体63中搅动色粉。但随着盒60中色粉量的减少,光持续通过透光通孔42d的时间长度便增加。因此,通过检测光持续通过透光通孔42d的时间长度,CPU201确定色粉盒60是否用完。
色粉盒60在S1中并未用完(S1中为否定情形)的话,该处理进入S2。在S2中执行通常或正常的处理。举例来说,基于输入到激光打印机1的数据执行图像形成工作。然后,该处理从S2返回S1。具体来说,继续通常的处理直至S1中确定色粉盒60用完为止。
应指出,当在S2的正常处理中执行图像形成工作时,电磁离合器275转换到连接状态,并驱动显影电动机170,从而驱动显影辊41、色粉供应辊45、上部螺旋输送辊43、下部螺旋输送辊44、以及搅动器61。应注意,还驱动感光鼓电动机122,以旋转感光鼓21。
另一方面,当色粉盒60用完(S1中为肯定情形)时,该处理进入S3。S3中,操作板上提供的显示器显示信息,而且激光打印机1上的蜂鸣器发出告警,通知用户该盒60用完。检测到色粉用完,激光打印机1这时往往在纸张上形成一幅图像。鉴于这种情况,当前正执行的图像形成工作完成后,S4中禁止图像形成处理。
在S6中CPU201确定盖4是否打开。重复S6的处理,直至盖传感器198检测到用户为了响应S3中所发出的信息或告警、更换成新的色粉盒60而打开盖4为止。
盖4打开(S6中为肯定情形)时,该处理进入S7。S7中CPU201确定用户是否已关闭盖4。重复S7的处理直到用户关闭盖4为止。当盖4仍处于打开状态时,大多数情况用户更换成新的色粉盒60。盖4一旦关闭(S7中为肯定情形)的话,CPU201便确定用户已经将新的色粉盒60置于激光打印机1中。然后处理进入S8。
S8中电磁离合器275转换到脱开状态,然后显影电动机170开始受到驱动。上部螺旋输送辊43、下部螺旋输送辊44、以及搅动器61受到驱动达到预定时间段,同时显影辊41和色粉供应辊45仍处于停止状态。因此,显影盒40中所留存的老色粉和新色粉盒60中存放的新色粉得以循环,由此互相混合。一旦经过预定时间,S9中对激光打印机1解除S4中所设定的图像形成禁止状态。然后该处理返回S1。
上述步骤中,新色粉盒60与显影盒40相连接后,上部螺旋输送辊43、下部螺旋输送辊44、以及搅动器61受到驱动达到预定时间段来混合新老色粉。由于显影辊41和色粉供应辊45处于停止状态达到预定时间段,因而色粉不至于摩擦而带上电荷。可防止不希望的打印雾化现象发生。
具体来说,激光打印机1使用非磁性单一组分色粉用于摩擦起电。非磁性单一组分色粉(尤其是苯乙烯-丙烯聚合色粉)随色粉性能下降而变得几乎不具有可充电性。具体来说,老色粉几乎不具有可充电性,新色粉则具有较大的可充电性。若新老色粉互相混合并通过摩擦而充电的话,色粉便不按相同极性充电。新色粉经过正极性充电,而老色粉则经过负极性充电。若经过正极性充电的新色粉大量存在于显影辊41的附近的话,新色粉便由于图像作用力而会主要粘附于显影辊41上。因此,即便是经过负极性充电的老色粉存在于显影辊41的附近,也不会有打印雾化现象发生。
相反,若有新色粉加到经过负极性充电而且大量存在于显影辊41附近的老色粉当中的话,老色粉便由于图像作用力而会主要粘附于显影辊41上,从而不可避免地有打印雾化现象发生。
按照本实施例,更换成新的色粉盒60后执行S8的处理。新色粉和老色粉可以互相混合,而无摩擦起电。在大量新色粉和少量老色粉充分均匀混合后将开始驱动显影辊41和色粉供应辊45,以通过摩擦来使色粉充电。换言之,当少量新色粉和大量老色粉(即性能降低的色粉)存在于显影辊41附近时则防止摩擦起电发生。因而可防止打印雾化现象发生。
应指出,若S8中以比通常图像形成工作(S2)高的速度驱动显影电动机170的话,可以更为迅速地混合新色粉和老色粉。这种情况下,在更换成新的色粉盒60后,可以迅速起动通常图像形成工作。
由于显影辊41和色粉供应辊45设置为互相接触,各辊41和45一旦受到驱动而旋转的话,新色粉和老色粉的粒子便在上述各辊41和45之间以滑动接触方式运动,并经过摩擦起电。但按照本实施例,显影辊41和色粉供应辊45在S8处理期间处于停止状态达到预定时间段。因而,对于该预定时间段来说,能够可靠防止摩擦起电。
由于搅动器61和螺旋输送辊43和44全部在S8中受到驱动,因而可以使色粉顺利循环。
色粉所具有的可充电性越高,打印雾化的可能性越高。由于苯乙烯-丙烯聚合色粉具有较高的可充电性,因此使用苯乙烯-丙烯聚合色粉时本实施例的上述优点很突出。由于该聚合色粉具有高流动性,因此即便是S8中显影辊41处于停止状态,对色粉的循环利用也几乎没有影响。通过用该聚合色粉,可减少S8中停止显影辊41对色粉循环利用的影响。
当发现显影辊41其性能过于降低时,可更换成新的显影盒40。这提高保养效益。同样,发现感光鼓21其性能降低的话,可更换成新的感光鼓盒20。这同样提高保养效益。
应指出,当色粉盒60与显影盒40保持连接脱开时,没有驱动力传送到上部螺旋输送辊43或下部螺旋输送辊44。上部螺旋输送辊43和下部螺旋输送辊44一旦在与色粉盒60脱开连接的状态下受到驱动,色粉将有可能溢出显影盒40。由于既没有驱动上部螺旋输送辊43又没有驱动下部螺旋输送辊44,而且这种情形除非或者直到色粉盒60与显影盒40相连接为止,因而如上所述可靠防止色粉溢出显影盒40。
具体来说,当色粉盒60与显影盒40相连接时,驱动力通过驱动连接从激光打印机1主体上的驱动轴161输入到搅动器61的转轴61的左侧轴端。然后,驱动力通过位于转轴61a的右侧轴端上的齿轮61b从搅动器61的转轴61输出至螺旋输送辊43和44。从而螺旋输送辊43和44受到驱动。当色粉盒60与显影盒40脱开连接时,具有驱动力输入部分(左侧轴端)和驱动力输出部分(齿轮61b)的转轴61a也被移除。驱动力可以不再传送到螺旋输送辊43和44。从而防止螺旋输送辊43和44在色粉盒60与显影盒40脱开连接的状态下工作。这防止色粉溢出显影盒40。
只要色粉盒60与显影盒40相连接,螺旋输送辊43和44以及搅动器60便互相协同工作。因此,激光打印机1可很容易得到控制。
转轴61a的左侧轴端与驱动轴161相连接来接收驱动力,而齿轮61b则设置于转轴61a的右侧轴端来将该驱动力输出至螺旋输送辊43和44。因此,接收驱动力的部分和输出驱动力的部分设置于色粉盒60的相对两侧。便有可能很容易设计诸如齿轮配置这种位于驱动力输入部分和驱动力输出部分附近的驱动系统。从而有可能很容易使色粉盒60、显影盒40、以及激光打印机1小型化。
具体来说,显影盒40中,显影辊41和螺旋输送辊43和44必须互相紧靠配置。进而色粉供应辊45必须配置于显影盒40中。因此,按照本实施例,其中一个驱动机构设置于显影盒40其中一侧(左侧)来驱动显影辊41和色粉供应辊45,而另一个驱动机构则设置于显影盒40其中另一侧(右侧)来驱动螺旋输送辊43和44。于是,驱动力便通过色粉盒60(转轴61a)从色粉盒60其中一侧(左侧)传送到其中另一侧(右侧)。因此,显影辊41、色粉供应辊45、以及螺旋输送辊43和44全部可由单个显影电动机170来驱动。因而无需在显影盒40的每一侧都安装一个而安装两个电动机。所以能够使激光打印机1小型化。
使用具有简单配置的螺旋输送辊对43和44来使色粉循环。这有助于降低激光打印机1的制造成本。
[第一实施例的修改]
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当新色粉盒60与显影盒40相连接时,新色粉便在S8中与老色粉混合,同时使显影辊41和色粉供应辊45停止。作为替代,按照第一实施例的修改,新色粉与老色粉混合的同时只使显影辊41停止,说明如下。
如图18A和图18B所示,与驱动轴51一体旋转的齿轮51b同与显影辊41一体旋转的齿轮41a相啮合,但不同与色粉供应辊45一体旋转的齿轮45a相啮合。齿轮61g相对于搅动器61的转轴61a的左侧端部紧固,并与转轴61a一体旋转。齿轮61g位于内圆柱体63的左侧端壁的外部一侧。齿轮68和69设置于显影盒40的左侧壁的内部表面上,并且互相啮合。齿轮69与齿轮45a啮合。当色粉盒60安装于显影盒40中时,齿轮68便实现与齿轮61g的啮合。因此,当驱动力从驱动轴151传送到驱动轴51时,可使显影辊41旋转。当驱动力从驱动轴161传送到转轴61a时,可以使色粉供应辊45、搅动器61、上部螺旋输送辊43、以及下部螺旋输送辊44旋转。
如图19所示,色粉供应辊45与显影辊41分开,并处于与显影辊41不相接触这种位置。因此,即便是使色粉供应辊45、搅动器61、上部螺旋输送辊43、以及下部螺旋输送辊44都旋转而只是使显影辊41仍处于停止状态,色粉在显影辊41和色粉供应辊45两者间移动时也不至于受到摩擦。因此,色粉将不会受到摩擦而充电。因此,当激光打印机1执行与上面参照图17所述相同的处理时,这一变形例可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具体来说,当电磁离合器275转换到脱开状态并且在S8中驱动显影电动机170时,色粉供应辊45、上部螺旋输送辊43、下部螺旋输送辊44、以及搅动器61便受到驱动达预定时间,同时使显影辊41仍处于停止状态。对于该预定时间来说,新色粉和老色粉能够均匀混合,不会受到摩擦而充电。
由于显影辊41和色粉供应辊45配置为彼此不相接触,因而色粉粒子不再以摩擦起电的滑动接触方式在上述各辊41和45两者间移动。即便是色粉供应辊45旋转的同时上部螺旋输送辊43、下部螺旋输送辊44、以及搅动器61受到驱动达预定时间,但由于使显影辊41停止旋转,因而可以防止色粉在该预定时间期间的摩擦起电。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20-图27说明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在显影盒40和色粉盒60中各部件的驱动方式方面与第一实施例有所不同。
显影盒40和色粉盒60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总体相同,但在下述各方面有所不同:
转轴61a的左侧轴端没有构成上述驱动连接的配置。齿轮61b未设置于转轴61a的右侧轴端上。作为替代,而是如图20所示,齿轮61h与转轴61a在其左侧轴端处一体形成。齿轮61h位于内圆柱体63的左侧端壁的外部一侧。
齿轮153设于色粉盒保持器42的左侧端壁的内部表面上。齿轮153与齿轮51b啮合。当色粉盒60安装于显影盒40中时,齿轮153处于与齿轮61h相对的位置。因而,当色粉盒60与显影盒40相连接时齿轮153便实现与齿轮61h的啮合。因此,驱动力便通过齿轮51b、153、以及61h从驱动轴51传送到搅动器61的转轴61a。
如图21所示,驱动轴54设置于色粉盒保持器42的右侧。如图25所示,驱动轴154设置于激光打印机1主体中的右侧壁的内部表面上。驱动轴54和154构成所谓的驱动连接。驱动轴154在其轴顶端上具有类似平板形状的突起154a。驱动轴54在其轴顶端上具有中空圆柱形部分。驱动轴54具有的两突起54a可以与该板形突起154a相接合。因此该驱动轴154可与驱动轴54相适配。
齿轮54b相对于驱动轴54安装紧固,并位于色粉盒保持器42的右侧端壁的内部表面上。齿轮54b同分别相对于上部和下部螺旋输送辊43和44紧固的齿轮43a和44a啮合。
因此,当驱动轴154将驱动力传送到驱动轴54时,可以旋转上部和下部螺旋输送辊43和44。
应指出,色粉盒60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与显影盒40相连接和脱开连接。具体来说,图22A和图22B示出按照第二实施例色粉盒60与显影盒40脱开连接的状态,即盒60的把手62已经向上旋转至如图6中的脱开位置。图22C和图22D示出按照第二实施例色粉盒60与显影盒40相连接的状态,即盒60的把手62已经向下旋转至如图4中的连接位置。图22A-图22D分别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2A-图12D相对应。
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1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总体相同,但在下述各方面有所不同:
如图23所示,按照第二实施例,没有驱动轴161设置于激光打印机1主体中的左侧壁。
如图24所示,按照本实施例,齿轮151b设置为与驱动轴151一体旋转。齿轮151b通过齿轮272与齿轮171啮合。与第一实施例同样,齿轮171与显影电动机170一体旋转。因而,当显影电动机170受到驱动时,驱动轴51便驱动显影辊41、色粉供应辊45、以及搅动器61。
图25所示的驱动系统设于激光打印机1主体中的右侧壁的内部表面上。该驱动系统处于与图24所示的驱动系统相对的位置。如图25所示,激光打印机1主体中的右侧壁也具有导槽121形成于其内部表面上。该导槽121引导感光鼓21的转轴21a。驱动轴154设置于导槽121的中部。齿轮154b设置为与驱动轴154一体旋转。返回电动机175设置于激光打印机1主体中的右侧壁上。齿轮176设置为与该返回电动机175的转轴一体旋转。齿轮154b与齿轮176啮合。因而,当返回电动机175受到驱动时,转轴54可以同时驱动上部和下部螺旋输送辊43和44。
应注意,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轴151和161同样,驱动轴151和154可以伸出和缩回。转轴151和154与连杆机构(未图示)连接,从而当盖4关闭时上述转轴可以伸出,而盖4打开时可以缩回。当盖4打开时,转轴151和154便缩回,分别与驱动轴51和54脱开接合。因此,可以从激光打印机1主体当中移除感光鼓盒20、显影盒40、以及色粉盒60。当盖4关闭时,驱动轴151和154便伸出实现与驱动轴51和54的接合。这种情况下可驱动上述各部件。
如图25所示,光接收元件199b设置于激光打印机1主体中的右侧壁的内部表面上。由图23和图24所示的光发射元件199a和光接收元件199b构成用完传感器199。
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激光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与第一实施例(图16)情形总体相同,只是设置该返回电动机175来代替电磁离合器275,而且ROM202中存储的是其流程图如图27所示的程序而非图17的程序。
下面参照图26说明按照本实施例控制单元200的CPU201按ROM202中存储的程序执行的处理。
与第一实施例同样,激光打印机1的电源接通后在预定定时重复执行该处理。当该处理开始时,首先执行S11的处理。应注意,S11-S14的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的S1-S4的处理相同。
S14中禁止图像形成之后,该程序进入到S15。
S15中开始回收控制。具体来说,返回电动机175受到驱动,而显影电动机170则仍处于停止状态。结果,搅动器61停止供应来自色粉盒60的色粉,显影辊41和色粉供应辊45停止旋转。另一方面,上部和下部螺旋输送辊43和44受到驱动。下部螺旋输送辊44将显影盒40中的色粉输送到左右两侧,然后上部螺旋输送辊43将色粉输送到中部。色粉通过开口42a返回至色粉盒60中。作为独立的例行程序,这一回收控制持续执行较长时间段,足以使显影盒40中的色粉完全回收至色粉盒60。当色粉完全回收时,该回收控制自动停止。具体来说,返回电动机175停止,而显影电动机170则仍处于停止状态。
S16中回收控制开始后,CPU201判断盖4是否打开。如果用户不管S13(S16中为否定情形)中所发出的信息或告警,便重复S16的处理直至盖传感器198检测到用户打开盖4更换成新的色粉盒60为止。
当盖4打开(S16为肯定情形)时,S17中禁止回收控制。然后在S18中CPU201判断回收控制是否完成。回收控制尚未完成(S18中为否定情形)的话,该处理进入S19。S19中发出告警,通知用户不能更换色粉盒60。然后,在S20中CPU201判断用户是否听从告警而关闭盖4。用户尚未关闭盖4(S20中为否定情形)的话,便重复执行S20的处理直至用户关闭盖4为止。用户关闭盖4(S20中为肯定情形)的话,该处理便返回S15,执行回收控制。
回收控制已经完成后盖4才打开(S18中为肯定情形)的话,该处理便进入S21。S21中CPU201判断盖4是否已关闭。重复S21的处理直至盖4关闭为止。通常S21处理重复期间,用户将色粉盒60更换成新的色粉盒60。用户关闭盖4(S21中为肯定情形)的话,该处理便进入S22。S22中以预定量驱动搅动器61,将色粉充填到显影盒40中。举例来说,使搅动器61受到驱动达到预定时间段。然后该处理进入S23,对激光打印机1解除S14中所设定的图像形成禁止状态。然后该处理返回S11。
因此,本实施例中,色粉盒60用完(S11中为肯定情形)的话,显影盒40中的色粉便自动回收到色粉盒60中(S15中)。色粉已回收到色粉盒60后,将色粉盒60更换成新的色粉盒60。
具体来说,当回收控制已经完成(S18中为肯定情形)时,显影盒40中只留有少量色粉(即性能下降的老色粉)。这种状态下,色粉盒60可更换成新的。因此,能够在由新色粉盒60供应新色粉时防止大量老色粉与新色粉混合。因而,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避免打印雾化现象。
随着S15中由螺旋输送辊43和44使色粉在显影盒40中循环,色粉可均质化并充分返回至色粉盒60。
显影辊41将色粉输送至感光鼓21。因此,通过S15中停止显影辊41,色粉可更为充分地返回到色粉盒60中。
上述说明中,色粉盒60更换成新的(S21中为肯定情形)后,在S22中以预定量(例如按预定时间段)驱动搅动器61。然后,S23中取消图像形成禁止状态。这带来下列优点。
尽管检测出色粉用完时,但用户会有可能错将老色粉盒60重新安装到显影盒40上,而没有更换成新的色粉盒60。这种情况下,S15中大量色粉被回收到色粉盒60中,从而在S11中将有可能发生误检测。但按照本实施例,色粉盒60更换成某一色粉盒(S21中为肯定情形)后,在S22中以预定量(例如按预定时间段)驱动搅动器61后该处理才返回S11。因而,能够防止这种误检测发生。
此外,由于在色粉盒60更换成某一色粉盒(S21中为肯定情形)后,在S22中以预定量(例如按预定时间段)驱动搅拌器61后该处理才返回S11,因此确保总是在显影盒40充填有足够量色粉的状态下执行图像形成工作。因而能够防止图像太淡。
应注意,为了防止误检测,可按照色粉盒60和搅动器61的配置事先设定上述预定量的大小(例如预定时间段的长度)为适当值。
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很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情况下进行种种变化和修改。
举例来说,上述说明中通过检测色粉盒60中留存的色粉量来确定是否应将色粉盒60更换成新的。作为替代,可以通过检测已经打印了多少页纸来确定是否应更换色粉盒60。
上述说明中,是通过盖传感器198来确定色粉盒60是否已经更换。但可以通过用完传感器199来确定色粉盒60是否已经更换。作为替代,也可以通过用贴到色粉盒60上的IC标签和激光打印机1上设置的IC标签读取器来检测色粉盒60的更换。
可以将激光打印机1修改为诸如复印装置、传真装置、以及彩色激光打印机这种各类电子成像型图像形成设备。感光鼓21可以修改为光电带。可以设置非感光的静电潜像承载体来替代感光鼓21。可以用中间转印带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上述说明中,由于感光鼓盒20和显影盒40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激光打印机1的主体中,因而需要时可以更换新的。这有助于对激光打印机1进行方便的维护。但感光鼓盒20和显影盒40能够以固定方式紧固于激光打印机1的主体中。
上述说明中,感光鼓盒20和显影盒40可互相脱开连接。这有助于对感光鼓盒20和显影盒40进行方便的维护。但感光鼓盒20和显影盒40可以互相一体形成于处理盒中。感光鼓盒20和显影盒40可以彼此不脱开连接。
上述说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均使用苯乙烯-丙烯聚合色粉。但可用任何聚合色粉来替代苯乙烯-丙烯聚合色粉。也可以使用非聚合色粉。
Claims (30)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具有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承载部件;
存放色粉的色粉盒;
将色粉从色粉盒供应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色粉图像的显影部件;
将色粉图像从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部件;
显影装置,所述色粉盒可移动地与其连接,并结合有所述显影部件;以及
循环部件,在所述色粉盒处于与所述显影装置相连接的状态时能够工作,以使得不论所述显影部件是否工作,色粉总在所述显影装置和所述色粉盒两者间循环;其中
所述循环部件包括:
供应部件,设置于所述色粉盒中,并配置为将色粉从所述色粉盒供应给所述显影装置;
以及
返回部件,设置于所述显影装置中,并配置为将色粉从所述显影装置返回至所述色粉盒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工作控制单元,在所述色粉盒与所述显影装置相连接后使所述循环部件工作预定时间段,同时允许所述显影部件处于停止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粉是非磁性单一组分色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粉是苯乙烯-丙烯聚合色粉。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部件在所述显影部件处于停止状态时的工作比所述显影部件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工作更加迅速。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装置以可移除方式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承载体以可移除方式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部件是显影辊,所述显影装置结合有所述显影辊以及将色粉供应给所述显影辊的供应辊,
所述工作控制单元使所述循环部件工作所述预定时间段,同时允许所述显影辊和所述供应辊处于停止状态。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部件是显影辊,所述显影装置结合有所述显影辊以及将色粉供应给所述显影辊的供应辊,所述供应辊位于与所述显影辊不相接触的位置,
所述工作控制单元使所述循环部件和所述供应辊工作所述预定时间段,同时允许所述显影辊处于停止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粉盒包括: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接收驱动力的驱动力输入单元;以及能够将输入给驱动力输入单元的驱动力输出给所述返回部件的驱动力输出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输入单元和所述驱动力输出单元与所述供应部件协同工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输入单元和所述驱动力输出单元设置在所述色粉盒的彼此相对的表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部件包括:
在所述显影装置中使所述色粉盒所供应的色粉循环的供应螺旋输送器;以及
使这样循环的色粉返回至所述色粉盒中的返回螺旋输送器。
1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可移除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纳部分,以可拆卸方式接纳存放色粉的所述色粉盒;
显影部件,使来自所述色粉盒的色粉经过摩擦起电,以将色粉提供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从而使所述图像承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及
返回部件,使色粉从所述盒返回至所述色粉盒中,所述返回部件不论所述显影部件是否工作总能够工作。
1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粉是非磁性单一组分色粉。
1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粉是苯乙烯-丙烯聚合色粉。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部件是显影辊,
进一步包括将色粉供应给所述显影辊的供应辊,以及
所述返回部件能够在所述显影辊和所述供应辊处于停止状态的同时工作。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部件是显影辊,
进一步包括将色粉供应给所述显影辊的供应辊,所述供应辊处于与所述显影辊不相接触的位置,以及
所述返回部件和所述供应辊能够在所述显影辊处于停止状态的同时工作。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部件包括:
在所述显影装置中使所述色粉盒所供应的色粉循环的供应螺旋输送器;以及
使这样循环的色粉返回至所述色粉盒中的返回螺旋输送器。
20.一种可移除的色粉盒,配置为与显影装置相连接,所述显影装置至少包括显影部件,所述显影部件使色粉经过摩擦起电,以将色粉提供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从而使所述图像承载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粉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粉盒包括:
供应部件,在与所述显影装置相连接时不论所述显影部件是否工作总能够工作,而且配置为对所述显影装置供应所述色粉盒中所存放的色粉。
2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具有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承载部件;
存放色粉的色粉盒;
将色粉从所述色粉盒供应到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色粉图像的显影部件;
将色粉图像从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部件;
显影装置,所述色粉盒可移动地与其连接,并结合有所述显影部件;
将色粉从所述色粉盒供应至所述显影装置的供应部件;以及
将色粉从所述显影装置回收至所述色粉盒中的返回部件,所述返回部件能够独立于供应部件的工作进行工作。
22.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部件使色粉在所述显影装置中循环,从而使色粉返回至所述色粉盒中。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装置以可移除方式设置。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潜像承载体以可移除方式设置。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返回部件工作且所述供应部件处于停止状态时,所述显影部件停止。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决定何时应更换所述色粉盒的更换时间检测单元;以及
控制单元,当所述更换时间检测单元决定应更换所述色粉盒时,执行回收控制使所述返回部件在所述供应部件处于停止状态时工作。
27.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检测所述色粉盒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是安装还是拆卸的安装/拆卸检测单元,
所述更换时间检测单元根据所述色粉盒中存放的色粉量检测是否应更换该色粉盒,以及所述安装/拆卸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色粉盒已经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且所述供应部件已经工作了预定量之后,所述控制单元在执行所述回收控制后参考所述更换时间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
28.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形成有开口的壳体,所述色粉盒通过所述开口安装到所述壳体以及从所述壳体拆卸,
所述安装/拆卸检测单元包括检测所述开口处于打开还是关闭状态的开口状态检测单元。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粉是非磁性单一组分色粉。
30.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可移除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纳部分,以可拆卸方式接纳存放色粉的色粉盒,并且设置有将色粉供应给显影部件的供应部件;
所述显影部件,将色粉从所述色粉盒供应至静电潜像承载体的表面,从而使所述图像承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及
将色粉返回至所述色粉盒中的返回部件,所述返回部件能够独立于所述供应部件的供应工作进行工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53796 | 2005-02-28 | ||
JP2005053796A JP4325572B2 (ja) | 2005-02-28 | 2005-02-28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208443 | 2005-07-1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0947164Y true CN200947164Y (zh) | 2007-09-12 |
Family
ID=3705678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677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0525B (zh) | 2005-02-28 | 2006-02-27 | 图像形成设备和可移除盒 |
CNB2006100550153A Active CN100489687C (zh) | 2005-02-28 | 2006-02-27 | 图像形成设备和可移除盒 |
CN 200620003215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47164Y (zh) | 2005-02-28 | 2006-02-28 | 图像形成设备和可移除盒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677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0525B (zh) | 2005-02-28 | 2006-02-27 | 图像形成设备和可移除盒 |
CNB2006100550153A Active CN100489687C (zh) | 2005-02-28 | 2006-02-27 | 图像形成设备和可移除盒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325572B2 (zh) |
CN (3) | CN101430525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79006B2 (en) | 2005-02-28 | 2011-07-1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movable cartridge |
CN101430525B (zh) * | 2005-02-28 | 2011-08-2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和可移除盒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99887B2 (ja) * | 2006-09-28 | 2012-03-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899754B2 (ja) * | 2006-09-28 | 2012-03-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139490A (ja) | 2007-12-04 | 2009-06-25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119891B2 (ja) | 2007-12-04 | 2013-01-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146308B2 (ja) * | 2008-12-26 | 2013-02-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62074A (ja) * | 1995-08-23 | 1997-03-07 | Fujitsu Ltd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361929B2 (ja) * | 1996-02-18 | 2003-01-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装置 |
US5867756A (en) * | 1996-05-27 | 1999-02-0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device with an auger roller for providing a fresh and consistent stream of developer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325572B2 (ja) * | 2005-02-28 | 2009-09-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5
- 2005-02-28 JP JP2005053796A patent/JP432557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2-27 CN CN2008101767706A patent/CN10143052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2-27 CN CNB2006100550153A patent/CN100489687C/zh active Active
- 2006-02-28 CN CN 200620003215 patent/CN20094716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79006B2 (en) | 2005-02-28 | 2011-07-1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movable cartridge |
CN101430525B (zh) * | 2005-02-28 | 2011-08-2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和可移除盒 |
US8224215B2 (en) | 2005-02-28 | 2012-07-1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movable cartridg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0525B (zh) | 2011-08-24 |
JP2006235518A (ja) | 2006-09-07 |
CN100489687C (zh) | 2009-05-20 |
CN1854927A (zh) | 2006-11-01 |
CN101430525A (zh) | 2009-05-13 |
JP4325572B2 (ja) | 2009-09-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191C (zh) | 处理盒及电照相成象装置 | |
CN1087846C (zh) | 显影盒 | |
CN200947164Y (zh) | 图像形成设备和可移除盒 | |
CN1049987C (zh) | 可安装处理盒的成象系统 | |
CN1087449C (zh) | 电摄影成像设备 | |
CN1155858C (zh) | 成像处理盒和电子照相的成像设备 | |
CN1308780C (zh) | 成像设备和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处理盒 | |
CN2731503Y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217241C (zh) | 处理盒及电照相成象装置 | |
CN1090768C (zh) | 显影盒及使用该显影盒的电摄影成像设备 | |
CN1244026C (zh) | 处理盒及成象设备 | |
CN2689295Y (zh) | 显影装置和影像形成设备 | |
CN100351713C (zh) | 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再生产方法 | |
CN101057187A (zh) | 图像形成设备、色粉盒、显影剂盒和图像承载构件盒 | |
CN1591208A (zh) | 处理盒、其定位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
CN1427312A (zh)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筒和显影单元 | |
CN1497373A (zh) | 显影盒,侧盖板安装方法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 |
CN1333484A (zh) |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 |
CN1374569A (zh) | 色调剂供应容器和成像装置 | |
CN100345065C (zh) |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CN1149448C (zh) | 处理盒安装机构,电照相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 |
CN1499318A (zh) |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 |
CN1776539A (zh)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 |
CN1828448A (zh) | 图像形成设备和盒 | |
CN101042558A (zh) | 支撑部件、色粉补给装置、色粉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1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