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305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3058A
CN108073058A CN201710983142.8A CN201710983142A CN108073058A CN 108073058 A CN108073058 A CN 108073058A CN 201710983142 A CN201710983142 A CN 201710983142A CN 108073058 A CN108073058 A CN 108073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seal member
carrier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831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内康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073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30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64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developing unit, e.g. cleanerless or multi-cycl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03G15/0898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for preventing toner scattering during operation, e.g. se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载体、使图像载体的表面带电的带电装置、向带电的图像载体的表面照射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使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的显影装置、以及控制部。显影装置具有:向图像载体供给调色剂的显影辊、收纳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的显影容器、以及防止调色剂从图像载体与显影容器之间的缝隙漏出的密封部件。控制部能够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所述密封部件清扫模式在非图像形成时在图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形成以规定间隔以下存在曝光部与非曝光部的边界的静电潜像图案,并旋转驱动图像载体,以使静电潜像图案通过密封部件。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向图像载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基于从原稿图像读取到的图像信息或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传送来等的图像信息的光照射在图像载体(感光体鼓)的周面上,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在从显影装置向该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并形成调色剂像后,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在纸张上。转印处理后的纸张在实施调色剂像的定影处理后被排出至外部。
近年来,随着彩色印刷化、高速处理化的发展,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并且,为了与高速处理化对应,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搅拌部件被迫高速旋转。尤其是在使用含有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并使用担载显影剂的磁辊(调色剂供给辊)及仅担载调色剂的显影辊的显影方式中,在显影辊与磁辊的相对部分中,通过形成于磁辊上的磁刷,使显影辊仅担载调色剂,进一步地将未用于显影的调色剂从显影辊上剥离。因此,在显影辊与磁辊的相对部分附近容易发生调色剂的飞散,在显影装置内漂浮的调色剂会堆积在磁穗刮板(限制板)周边,若堆积的调色剂凝集并附着在显影辊上,则调色剂会脱落,存在产生图像缺陷的风险。
因此,例如已知一种显影装置,其使用含有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并使用担载显影剂的磁辊及仅担载调色剂的显影辊,在所述显影装置中,设置有:与显影辊或磁辊相对的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沿着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的长度方向配置且用于接受从的显影辊上脱落的调色剂的调色剂接受部件、以及使调色剂接受部件振动的振动产生机构。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高效率地回收堆积在密封部件上的调色剂,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与图像载体相对的显影装置的开口部。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载体,其在表面形成有感光层;
带电装置,其使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带电;
曝光装置,其向通过所述带电装置而带电的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照射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其具有: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配置并向所述图像载体供给调色剂的显影辊、收纳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的显影容器、以及在所述显影容器的开口部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的方式配置并防止调色剂从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显影容器之间的缝隙漏出的密封部件,所述显影装置使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图像载体、所述带电装置、所述曝光装置、以及所述显影装置的驱动,
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所述密封部件清扫模式在非图像形成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形成以规定间隔以下存在曝光部与非曝光部的边界的静电潜像图案,并旋转驱动所述图像载体,以使所述静电潜像图案通过所述密封部件。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结构,通过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即在图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域形成规定的静电潜像图案,并旋转驱动图像载体,以使静电潜像图案通过密封部件,由此能够将附着于密封部件上的调色剂回收至图像载体侧。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因堆积在密封部件上的调色剂向感光体鼓移动所造成的调色剂脱落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彩色打印机100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搭载在彩色打印机100上的显影装置3a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彩色打印机100所使用的控制路径一例的框图。
图4是从显影容器20的内侧观察显影装置3a所使用的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的立体图。
图5是构成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的支承部件主体36的立体图。
图6是从内面侧观察构成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的调色剂接受部件37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安装在调色剂接受部件37上的振动产生装置40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8是显影装置3a的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周边的侧视剖视图,是表示振动马达43附近的截面的图。
图9是图8中的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表示作为在密封部件清扫模式中形成的静电潜像图案PT一例的4点25%的点图案的图。
图11是对静电潜像图案PT的边缘效应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12是表示作为在密封部件清扫模式中形成的静电潜像图案PT的其他例子的4点50%的点图案的图。
图13是表示作为在密封部件清扫模式中形成的静电潜像图案PT的其他例子的、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宽度1点的线图案的图。
图14是表示作为在密封部件清扫模式中形成的静电潜像图案PT的其他例子的、宽度1点的斜线图案的图。
图15是对实施例中执行了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情况(本发明1)和没有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情况(比较例)的半图像上的调色剂脱落的产生个数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16是对实施例中执行了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情况(本发明1、2)和没有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情况(比较例)的半图像上的调色剂脱落的产生个数进行比较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剖视图,这里对串联方式的彩色打印机进行了表示。在彩色打印机100主体内,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图1中为右侧)按顺序配设有四个图像形成部Pa、Pb、Pc及Pd。这些图像形成部Pa~Pd与不同的四色(青、品红、黄及黑)的图像对应设置,分别通过带电、曝光、显影以及转印各个工序顺次形成青、品红、黄及黑的图像。
在这些图像形成部Pa~Pd中,分别配设有担载各色可视像(调色剂像)的感光体鼓1a、1b、1c及1d。进一步地,在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带8与各图像形成部Pa~Pd相邻地设置。
若从个人电脑等上位装置输入图像数据,则首先,通过带电装置2a~2d使感光体鼓1a~1d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接着,通过曝光装置5与图像数据相应地照射光,在各感光体鼓1a~1d上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应的静电潜像。在显影装置3a~3d中,通过调色剂盒4a~4d填充有规定量的双组分显影剂(以下简称为显影剂),该双组分显影剂含有青、品红、黄及黑各色的调色剂。通过显影装置3a~3d向感光体鼓1a~1d上供给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使其静电性地附着。由此,形成与通过曝光装置5的曝光而形成的静电潜像相应的调色剂像。
而且,通过一次转印辊6a~6d以规定的转印电压对一次转印辊6a~6d与感光体鼓1a~1d之间施加电场,使感光体鼓1a~1d上的青、品红、黄及黑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8上。在一次转印后残留于感光体鼓1a~1d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等通过清洁装置7a~7d而被去除。
转印调色剂像的转印纸P收纳在纸张盒16内,该纸张盒16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下部。通过供纸辊12a及阻力辊对12b,在规定的时机向与中间转印带8相邻设置的二次转印辊9与中间转印带8的辊隙部(二次转印辊隙部)输送转印纸P。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转印纸P被输送至定影部13。
被输送至定影部13的转印纸P通过定影辊对13a被加热及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转印纸P的表面上,形成规定的全彩图像。形成有全彩图像的转印纸P就这样直接(或通过分歧部14被分至逆转输送路18,在两面形成图像后)通过排出辊对15排出至排出托盘17。
图2是搭载在彩色打印机100上的显影装置3a的侧视剖视图。此外,图2显示从图1的后面侧观察的状态,显影装置3a内的各部件的配置与图1左右相反。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配置在图1的图像形成部Pa上的显影装置3a进行示例,但配置在图像形成部Pb~Pd上的显影装置3b~3d的结构也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3a具备收纳由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以下简称为显影剂)的显影容器(外壳)20。显影容器20由隔壁20a划分为搅拌输送室21及供给输送室22。在搅拌输送室21及供给输送室22中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配设有搅拌输送螺杆25a及供给输送螺杆25b,该搅拌输送螺杆25a及供给输送螺杆25b将从调色剂盒4a(参照图1)供给的调色剂(带正电的调色剂)与载体混合并进行搅拌而带电。
而且,利用搅拌输送螺杆25a及供给输送螺杆25b,将显像剂一边搅拌,一边向轴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输送,经由在隔壁20a的两端部形成的未图示的显影剂通路而在搅拌输送室21、供给输送室22之间循环。即,通过搅拌输送室21、供给输送室22、显影剂通路,在显影容器20内形成显影剂的循环路径。
显影容器20向图2的右斜上方延伸,在显影容器20内,在供给输送螺杆25b的上方配置有调色剂供给辊30,在调色剂供给辊30的右斜上方相对地配置有显影辊31。而且,显影辊31在显影容器20的开口侧(图2中的右侧)与感光体鼓1a(参照图1)相对,调色剂供给辊30及显影辊31绕各自的旋转轴在图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搅拌输送室21中,面对搅拌输送螺杆25a配置有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8。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8用于检测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相对于载体的比例(T/C),例如可以使用对显影容器20内的显影剂的磁导率进行检测的磁导率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8检出显影剂的磁导率,并将与该检测结果相当的电压值输出至后述的控制部90(参照图3),并且由控制部90根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8的输出值来决定调色剂浓度。控制部90根据决定的调色剂浓度,向调色剂补给马达(未图示)发送控制信号,从调色剂盒4a通过调色剂补给口(未图示)向搅拌输送室21补给规定量的调色剂。
调色剂供给辊30由在图2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非磁性的旋转套筒、和被旋转套筒包围在内的多个具有磁极的固定磁体构成。
显影辊31由在图2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圆筒状的显影套筒、和固定在显影套筒内的显影辊侧磁极构成。调色剂供给辊30与显影辊31在其面对位置(相对位置)隔开规定间隔而相对。显影辊侧磁极为与固定磁体的相对的磁极(主极)不同的极性。
另外,在显影容器20中,沿着调色剂供给辊30的长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安装有磁穗刮板33。磁穗刮板33在调色剂供给辊30的旋转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上,定位于比显影辊31与调色剂供给辊30的相对位置靠上游侧。而且,在磁穗刮板33的前端部与调色剂供给辊30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间隔)。
在显影辊31上,施加有直流电压(以下称为Vslv(DC))及交流电压(以下称为Vslv(AC)),在调色剂供给辊30上,施加有直流电压(以下称为Vmag(DC))及交流电压(以下称为Vmag(AC))。这些直流电压及交流电压从显影电压电源53经由电压控制电路51(均参照图3)施加至显影辊31以及调色剂供给辊30。
如前所述,通过搅拌输送螺杆25a及供给输送螺杆25b,显影剂被搅拌,并在显影容器20内的搅拌输送室21及供给输送室22内循环从而使调色剂带电,显影剂通过供给输送螺杆25b被输送至调色剂供给辊30。进而,在调色剂供给辊30上形成磁刷(未图示),调色剂供给辊30上的磁刷通过磁穗刮板33被限制层厚。之后,磁刷被输送至调色剂供给辊30与显影辊31的相对部分,通过施加在调色剂供给辊30上的Vmag(DC)与施加在显影辊31上的Vslv(DC)的电位差ΔV以及磁场,从而在显影辊31上形成调色剂薄层。
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层厚会因显影剂的电阻、调色剂供给辊30与显影辊31的旋转速度差等而变化,但能够通过ΔV进行控制。若使ΔV增大,则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层变厚,若是ΔV减小,则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层变薄。显影时的ΔV的范围一般在100V~350V程度较为合适。
通过与调色剂供给辊30上的磁刷接触而在显影辊31上形成的调色剂薄层通过显影辊31的旋转而被输送至感光体鼓1a与显影辊31的相对部分(相对区域)。由于在显影辊31上施加有Vslv(DC)及Vslv(AC),因此通过与感光体鼓1a之间的电位差,调色剂飞起,感光体鼓1a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
未用于显影而残留的调色剂再次被输送至显影辊31与调色剂供给辊30的相对部分,通过调色剂供给辊30上的磁刷被回收。而且,磁刷在固定磁体的同极部分从调色剂供给辊30剥离后,下落至供给输送室22内。
之后,基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8的检测结果,从调色剂补给口(未图示)补给规定量的调色剂,在供给输送室22及搅拌输送室21内循环期间再次成为具有合适的调色剂浓度且均匀带电的双组分显影剂。该显影剂再次通过供给输送螺杆25b被供给至调色剂供给辊30上而形成磁刷,并输送至磁穗刮板33。
在显影容器20的图2的右侧壁,在显影辊31附近,设置有向显影容器20的内侧突出的截面呈三角形状的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如图2所示,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沿着显影容器20的长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配置。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的上表面与调色剂供给辊30及显影辊31相对,并且构成从显影辊31朝向调色剂供给辊30方向向下方倾斜的壁部。在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的上表面上,沿着长度方向安装有调色剂接受部件37,该调色剂接受部件37用于接受从显影辊31上剥离而落下的调色剂。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彩色打印机100所使用的控制路径一例的框图。此外,由于在使用彩色打印机100时进行装置各部分的各种控制,因此彩色打印机100整体的控制路径变得复杂。因而,这里对控制路径中本发明的实施所需的部分重点进行说明。
电压控制电路51与带电电压电源52、显影电压电源53以及转印电压电源54连接,根据来自控制部90的输出信号而使这些电源工作。这些电源根据来自电压控制电路51的控制信号分别施加规定的电压:带电电压电源52向带电装置2a~2d内的带电辊施加规定的电压,显影电压电源53向显影装置3a~3d内的调色剂供给辊30及显影辊31施加规定的电压,转印电压电源54向一次转印辊6a~6d及二次转印辊9施加规定的电压。
图像输入部60是对从个人电脑等向彩色打印机100发送的图像数据进行接收的接收部。通过图像输入部60使输入的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之后被发送至暂时存储部94。
在操作部70中,设置有液晶显示部71和表示各种状态的LED72,操作部70用于显示彩色打印机100的状态,或者显示图像形成状况、印刷份数。彩色打印机100的各种设定通过个人电脑的打印机驱动器来进行。
除此之外,在操作部70中,设置有用于用户进行指示以开始图像形成的开始按钮、在中止图像形成时等使用的停止/取消按钮、将彩色打印机100的各种设定设为默认状态时使用的复位按钮等。
控制部90至少具备:作为中央演算处理装置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91、作为读取专用存储部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贮器)92、作为可读写存储部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93、暂时性地存储图像数据等的暂时存储部94、计数器95、向彩色打印机100内的各装置发送控制信号或接收来自操作部70的输入信号的多个(这里为两个)I/F(接口)96。另外,控制部90可以配置在装置主体内部的任意位置。
在ROM92中,存储有彩色打印机100的控制用程序、控制所需的数值等、彩色打印机100的使用中不会被变更的数据等。在RAM93中,存储有在彩色打印机100的控制途中产生的必要的数据、彩色打印机100的控制暂时所需的数据等。另外,在RAM93(或ROM92)中,也存储有在后述的密封部件清扫模式中形成在感光体鼓1a~1d上的静电潜像图案。暂时存储部94对从用于接收从个人电脑等发送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入部60输入且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图像信号暂时性地进行存储。计数器95对印刷张数进行累积并计数。
另外,控制部90从CPU91通过I/F96向彩色打印机100的各部分、装置发送控制信号。另外,来自各部分、装置的表示其状态的信号、输入信号通过I/F96被发送至CPU91。作为控制部90控制的各部分、装置,例如可列举图像形成部Pa~Pd、曝光装置5、中间转印带8、二次转印辊9、定影部13、电压控制电路51、图像输入部60、操作部70等。
图4是从显影容器20的内侧(图2中的左侧)观察显影装置3a~3d所使用的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的立体图,图5是构成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的支承部件主体36的立体图,图6是从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的内侧观察构成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的调色剂接受部件37的立体图。此外,在图5中,示出了从调色剂接受部件37的安装方向观察支承部件主体36的状态。
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具有:树脂制的支承部件主体36、可摇动地支承于支承部件主体36的金属板制的调色剂接受部件37、以及附设在调色剂接受部件37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的振动产生装置40。在支承部件主体36上,形成有在安装调色剂接受部件37时收纳振动产生装置40的收纳部36a。
另外,在支承部件主体36的上端设置有薄膜状的密封部件44。密封部件44以前端部与感光体鼓1a的表面接触的方式在支承部件主体36的长度方向(图4中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具有防止显影容器20(参照图2)内的调色剂漏出至外部的遮蔽功能。作为密封部件44的材质,可列举聚氨酯片材等。
调色剂接受部件37呈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弯曲部37a的弯曲形状,并被划分为夹着弯曲部37a而与显影辊31(参照图2)相对的调色剂接受面37b、以及与调色剂供给辊30相对的大致垂直的调色剂落下面37c。在调色剂接受部件37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形成有供使调色剂接受部件37接地(地线)的接点弹簧48卡合的卡合部38。接点弹簧48的下端部通过具有导电性弹簧接受部件(未图示)与磁穗刮板33(参照图2)接触。在调色剂接受部件37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具有对振动产生装置40进行保持的一对保持爪39a的保持部39。在振动产生装置40中通过螺丝46而固定有基板45,所述基板45安装有用于控制振动马达43(参照图7)的驱动的电路、电子部件(未图示)。
在调色剂接受部件37的表面(与显影辊31或调色剂供给辊30的相对面)上贴有片状部件41a、41b。为了抑制调色剂附着在调色剂接受部件37上,片状部件41a、41b由比调色剂接受部件37难以让调色剂附着的材质形成。作为片状部件41a、41b的材质,例如可列举氟树脂片材。
图7是振动产生装置40的立体图。此外,在图7中,示出了为了观察到振动产生装置40的内部而将基板45(参照图6)从马达安装支架42卸下的状态。振动产生装置40包含马达安装支架42和振动马达43,在马达安装支架42上形成有保持振动马达43的马达保持部42a、以及紧固螺丝46的螺丝孔42b。在振动马达43的输出轴43a固定有加振用配重50。在将振动产生装置40安装在调色剂接受部件37上时,振动马达43的输出轴43a固定为沿着调色剂接受部件37的长度方向。另外,在马达安装支架42上连接有用于向振动马达43供给电力的引线(未图示)。
若从振动马达43的输出轴43a方向(图7中的左方向)观察,则加振用配重50呈圆板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凸轮形状,相对于输出轴43a呈不对称的形状。在输出轴43a以规定以上的速度旋转时,由于作用在切口部上的离心力比其他部分小,因此对加振用配重50施加不均匀的离心力。通过该离心力被传达至输出轴43a,使振动马达43振动。此外,加振用配重50的形状不限于凸轮形状,还可以做成重心偏离输出轴43a的任意的形状。
图8是表示显影装置3a所使用的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的振动马达43附近的截面(图4中的XX′向视截面)构造的侧视剖视图,图9是图8中的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8及图9所示,调色剂接受部件37仅调色剂供给辊30侧的端缘37d与支承部件主体36抵接,相反侧(感光体鼓1a侧)的端缘37e为自由端。而且,调色剂接受面37b的宽度方向(图9中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通过振动产生装置40支承于支承部件主体36。由此,调色剂接受部件37构成为能够以端缘37d为支点摇动。另外,振动马达43配置为输出轴43a与调色剂接受部件37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
调色剂接受部件37倾斜为与显影辊31相对的调色剂接受面37b从调色剂供给辊30侧向感光体鼓1a侧呈上升梯度,且配置为与调色剂供给辊30相对的调色剂落下面37c成为大致垂直。
片状部件41a以覆盖包含磁穗刮板33侧的支承部件主体36与调色剂接受部件37的边界的调色剂接受部件37表面(调色剂落下面37c)的方式粘贴。另外,片状部件41b以覆盖密封部件44侧的支承部件主体36与调色剂接受部件37的边界、包含卡合部38及保持部39(参照图6)的调色剂接受面37b整个区域的方式粘贴。片状部件41a、41b抑制调色剂向调色剂接受面37b、调色剂落下面37c附着,并且防止调色剂从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与调色剂接受部件37的边界漏出、调色剂进入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的内部、因调色剂的进入所引起的振动马达43的动作故障。
通过在非图像形成时使振动马达43的输出轴43a高速旋转(例如10,000rpm程度),加振用配重50也与输出轴43a一同高速旋转。这时,由于对加振用配重50施加不均匀的离心力,因此通过输出轴43a使包含振动马达43及马达安装支架42的振动产生装置40振动。进而,安装有振动产生装置40的调色剂接受部件37也发生振动。具体地说,调色剂接受部件37的调色剂接受面37b将端缘37d作为支点且以振幅随着趋向端缘37e而逐渐变大的方式振动。
通过调色剂接受面37b的振动,如图9所示,堆积在调色剂接受面37b上的调色剂T沿着调色剂接受面37b的倾斜向下方(图9中的白箭头方向)滑落,自由落下至大致垂直的调色剂落下面37c与调色剂供给辊30所夹的区域R。落下至区域R的调色剂的一部分就这样直接通过磁穗刮板33与调色剂供给辊30之间的间隙而落下至供给搬送室22内。
这里,从显影辊31上剥离而落下的调色剂也附着于在支承部件主体36的上端设置的密封部件44的前端。若振动产生装置40振动,则通过支承部件主体36也会使密封部件44略微振动,但其程度是仅使附着在密封部件44的前端的调色剂松懈而不会落下至调色剂接受部件37上。其结果为,调色剂逐渐堆积在密封部件44的前端。进而,若堆积的调色剂块移动至感光体鼓1a,则会使调色剂脱落而产生图像缺陷。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非图像形成时能够执行用于去除附着在密封部件44上的调色剂的密封部件清扫模式。以下,对显影装置3a的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执行顺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显影装置3b~3d中均以相同的顺序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
在进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情况下,首先,利用带电装置2a(参照图1)使感光体鼓1a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接着,利用曝光装置5(参照图1)在感光体鼓1a的表面形成规定的静电潜像图案。然后,使感光体鼓1a旋转,以使已形成的静电潜像图案通过密封部件44。由于密封部件44的前端与感光体鼓1a接触,因此通过静电潜像的边缘效应(边缘电场),附着于密封部件44的前端的调色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将附着于密封部件44的调色剂回收至感光体鼓1a侧。
图10是表示在密封部件清扫模式中形成的静电潜像图案PT一例的图,示出了直径(一边)为4点且印刷率为25%(以下称为4点25%)的点图案。图10所示的静电潜像图案PT在主扫描方向(图10中的左右方向)及副扫描方向(图10中的上下方向)上连续形成将分辨率600dpi(1点=0.042mm)的4×4=16点中的2×2=4点(25%)作为曝光部D并将余下的16-4=12点作为非曝光部(空白部)W的图像。
图11是将静电潜像图案PT的边缘效应进行比较的图表。图11中的(a)表示图10所示的4点25%的点图案,由于静电潜像的边缘部(边界)的边缘效应(虚线箭头),感光体鼓1a的表面电位从空白部(非曝光部)电位(明电位)Vo急剧下降至曝光部电位(暗电位)VL。由于在点图案中边缘部存在于图案的整个区域,因此边缘效应也在图案的整个区域中表现。通过该边缘效应,附着在密封部件44的整个区域的调色剂对点图案进行显影,因此移动至感光体鼓1a侧。
图11中的(b)表示纯色图像(solid image;实心图像)的静电潜像图案,图11中的(c)表示空白图像的静电潜像图案。如图11中的(b)所示,在纯色图像中,仅在曝光部D的两端存在边缘部(分界),如图11中的(c)所示,在空白图像中,仅非曝光部W,不存在边缘部,因此无法通过静电潜像的边缘效应来清扫密封部件44的调色剂。
图12是表示静电潜像图案PT的其他例子的图,示出了4点50%的点图案。图12所示的静电潜像图案PT在主扫描方向(图12中的左右方向)及副扫描方向(图12中的上下方向)上连续形成的将分辨率600dpi(1点=0.042mm)的4×4=16点中的2×2×2=8点(50%)作为曝光部D并将余下的16-8=8点作为非曝光部(空白部)W的图像。
在图12中,由于曝光部D呈锯齿状(Z字状)配置,因此与图10的电潜像图案PT相比,在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的边缘部(边界)的出现比例变高。因此,图11所示的边缘效应也提高,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回收附着在密封部件44上的调色剂。此外,点图案不限于4点,也可以使用例如1点25%的图案。
在静电潜像图案PT中,如图10和图12所示的点图案最具有清扫效果,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曝光部与空白部(非曝光部)的边缘的间隔以规定间隔以下存在的图案,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图案。例如,宽度1点~2点的线图案也具有效果。
在将线图案作为静电潜像图案PT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图13所示的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线图案、像图14所示的斜线图案那样在副扫描方向上具有规定角度的线图案,使主扫描方向上的边缘部(边界)的出现比例变高。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回收附着在密封部件44上的调色剂。
另外,为了清扫附着在密封部件44的长度方向整个区域的调色剂,需要在与密封部件44相对的感光体鼓1a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方向(鼓轴方向)整个区域形成静电潜像图案PT。
另外,为了提高附着在密封部件44上的调色剂的清扫效果,要在形成静电潜像图案PT时,使施加于带电装置2a上的带电电压比图像形成时更高,使感光体鼓1a的表面电位(明电位)Vo比图像形成时更高。另外,使从曝光装置5向感光体鼓1a照射的光的光量比图像形成时更高,使感光体鼓1a的曝光部电位(暗电位)VL比图像形成时更低。由此,由于静电潜像的边缘部的电位差ΔV(=Vo-VL)变大,边缘效应变强,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部件44的清扫效果。
另外,通过在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时使振动产生装置40振动,能够使附着在密封部件44上的调色剂松懈。其结果为,使调色剂容易从密封部件44移动至感光体鼓1a,从而提高密封部件44的清扫效果。
作为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执行时机,可以在每次印刷动作结束时进行,也可以在连续印刷张数或累积印刷张数达到规定张数的时间点等规定的时机进行。另外,通过在每次达到规定的印刷张数时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使密封部件44根据印刷张数相应地自动地进行清扫。因此,不需要用户自身通过手动设定密封部件44的清扫,能够避免设定错误、忘记设定,或不必要的密封部件的清扫。
此外,在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执行中,至少使感光体鼓1a旋转从而使静电潜像图案通过密封部件44即可,显影装置3a的各部件(调色剂供给辊30、显影辊31等)也可以不驱动。另外,若在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执行中向调色剂供给辊30、显影辊31施加电压,则调色剂会根据显影辊31显影成静电潜像图案,密封部件44的清扫效果下降,并且消耗不必要的调色剂。因此,在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执行中,切断对调色剂供给辊30、显影辊31施加的电压。
除此之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调色剂接受支承部件35、调色剂接受部件37的形状、结构是一个例子,并不特别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这些可以根据装置结构等相应地进行适宜的设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适用于显影装置3a~3d,该显影装置3a~3d使用二成分显影剂,在调色剂供给辊30上形成磁刷,仅使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辊30移动至显影辊31,并从显影辊31向感光体鼓1a~1d供给调色剂,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不使用调色剂供给辊30而使用在显影辊3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磁刷来使感光体鼓1a~1d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二成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以下,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对执行了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情况下的密封部件44的清扫效果进行了调查。作为试验机,使用搭载有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3a~3d的、图1所示的彩色打印机100(TASKalfa7551ci,京瓷办公信息系统公司制)。然后,在A3尺寸的纸张上连续印刷半图像,对在连续印刷中,每500张中断印刷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或者在作业结束后每累积印刷50张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情况(本发明1、2),和未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情况(比较例)的半图像上的调色剂脱落的产生个数进行比较。
密封部件清扫模式将施加于调色剂供给辊30、显影辊31上的电压切断,在感光体鼓1a~1d的表面形成图10所示的4点25%的静电潜像图案PT。之后,使感光体鼓1a~1d旋转以使静电潜像图案PT通过密封部件44。另外,在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同时使振动产生装置40振动。
作为试验机的条件,将图像形成时的感光体鼓1a~1d的表面电位设置为230V,并将本发明1的密封部件清扫模式中的感光体鼓1a~1d的表面电位设置为与图像形成时相同的230V。另外,将本发明2的密封部件清扫模式中的感光体鼓1a~1d的表面电位设置为370V。另外,以图像形成时的曝光装置5的光量为100%时,将本发明1的密封部件清扫模式中的曝光装置5的光量设为与图像形成时相同的100%。另外,将本发明2的密封部件清扫模式中的曝光装置5的光量设为150%。结果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
由图15可知,在执行了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本发明1(◇数据系列)中,印刷12,000张后的调色剂脱落的累计产生个数为26个,每连续印刷大约1000张的调色剂脱落的产生频率为2.2个/k张。另一方面,在未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比较例(●数据系列)中,在印刷8000张后调色剂脱落的产生急剧增加,印刷12,000张后的调色剂脱落的累积产生个数为58个,每连续印刷大约1000张的调色剂脱落的产生频率为4.8个/k张。根据该结果,确认了通过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能够有效地抑制长久印刷后的调色剂脱落的产生。
另外,由图16可知,在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时增加感光体鼓1a~1d的表面电位和曝光装置5的光量的本发明2(◆的数据系列)中,印刷18万张后的调色剂脱落的累积产生个数为22个,每连续印刷大约1000张的调色剂脱落的产生频率为0.1个/k张。根据该结果,确认了通过在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时增加感光体鼓1a~1d的表面电位和曝光装置5的光量,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调色剂脱落的产生。
本发明可以用于在与图像载体相对的显影辊露出的显影装置的开口部具备用于防止调色剂飞散的密封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回收堆积在密封部件上的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载体,其在表面形成有感光层;
带电装置,其使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带电;
曝光装置,其向通过所述带电装置而带电的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照射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其具有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配置并向所述图像载体供给调色剂的显影辊、收纳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的显影容器、以及在所述显影容器的开口部以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的方式配置并防止调色剂从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显影容器之间的缝隙漏出的密封部件,所述显影装置使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图像载体、所述带电装置、所述曝光装置、以及所述显影装置的驱动,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密封部件清扫模式,所述密封部件清扫模式在非图像形成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形成以规定间隔以下存在曝光部与非曝光部的边界的静电潜像图案,并旋转驱动所述图像载体,以使所述静电潜像图案通过所述密封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使形成所述静电潜像图案时的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电位、以及从所述曝光装置向所述图像载体照射的光量中的至少一方比图像形成时更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潜像图案是直径为1点~4点且印刷率为25%的点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潜像图案是直径为1点~4点且印刷率为50%的锯齿状的点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潜像图案是宽度为1点~2点的线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图案由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具有规定角度的斜线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装置具备支承所述密封部件的支承部件、以及使所述支承部件振动的振动产生装置,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执行中,利用所述振动产生装置通过所述支承部件使所述密封部件振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装置具备:
与所述显影辊相对配置,并在与所述显影辊相对的区域中向所述显影辊供给调色剂的调色剂供给辊;
沿着与所述显影辊或所述调色剂供给辊相对的所述支承部件的长度方向配置,并接受从所述显影辊落下的调色剂的调色剂接受部件,
所述振动产生装置使所述调色剂接受部件振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密封部件清扫模式的执行中,切断对所述显影辊及所述调色剂供给辊施加的电压。
CN201710983142.8A 2016-11-11 2017-10-20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80730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0862 2016-11-11
JP2016220862 2016-11-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3058A true CN108073058A (zh) 2018-05-25

Family

ID=62107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83142.8A Pending CN108073058A (zh) 2016-11-11 2017-10-2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6170B2 (zh)
JP (5) JP6981080B2 (zh)
CN (1) CN10807305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92266B2 (ja) * 2018-06-26 2022-12-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187305B2 (ja) * 2018-12-28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7412958B2 (ja) 2019-10-29 202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72249A1 (en) * 2006-01-23 2007-07-26 Aetas System Incorporated Cleaning patch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10116834A1 (en) * 2009-11-19 2011-05-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400A (zh) * 2010-03-18 2011-09-2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36975A (zh) * 2011-02-04 2012-08-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246185A (zh) * 2012-02-14 2013-08-1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13867A (ja) * 1987-03-03 1988-09-06 Minolta Camera Co Ltd 混色防止方法
JPS63303384A (ja) * 1987-06-03 1988-12-09 Ricoh Co Ltd 静電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クリ−ニング方法
US5079590A (en) * 1990-09-14 1992-01-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aling mechanism for toner handling apparatus
JPH06167854A (ja) * 1992-11-27 1994-06-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013877B2 (ja) * 1995-02-01 2000-02-28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の現像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9190093A (ja) * 1996-01-09 1997-07-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72027A (ja) * 1998-12-03 2000-06-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870045B2 (ja) * 2001-07-31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34275B2 (ja) * 2003-05-19 2009-09-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57016B2 (ja) * 2005-12-21 2011-08-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文書分類プログラム、文書分類装置、および文書分類方法
JP2009058552A (ja) * 2007-08-30 2009-03-1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56711A (ja) * 2009-04-27 2010-11-11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72249A1 (en) * 2006-01-23 2007-07-26 Aetas System Incorporated Cleaning patch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10116834A1 (en) * 2009-11-19 2011-05-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400A (zh) * 2010-03-18 2011-09-2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36975A (zh) * 2011-02-04 2012-08-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246185A (zh) * 2012-02-14 2013-08-1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84800A (ja) 2018-05-31
JP2018084797A (ja) 2018-05-31
JP6950334B2 (ja) 2021-10-13
JP2018084799A (ja) 2018-05-31
JP6939204B2 (ja) 2021-09-22
JP6939206B2 (ja) 2021-09-22
JP6981080B2 (ja) 2021-12-15
US10146170B2 (en) 2018-12-04
JP2018084798A (ja) 2018-05-31
US20180136601A1 (en) 2018-05-17
JP2018084801A (ja) 2018-05-31
JP6939205B2 (ja) 2021-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38445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3246185B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783959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20828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807305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535980A (zh)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9267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068998B (zh)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6586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19242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922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982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9980021698U (ko) 전자사진 프로세서의 현상 장치
JP45603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469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427253B (zh)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7247566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85409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20209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56955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73232A (ja) 現像装置
JPS61170757A (ja) 色替え可能な単色複写機の現像装置
JP56109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536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536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