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58545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58545A
CN108058545A CN201711070061.5A CN201711070061A CN108058545A CN 108058545 A CN108058545 A CN 108058545A CN 201711070061 A CN201711070061 A CN 201711070061A CN 108058545 A CN108058545 A CN 108058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hafer
tire
side wall
tyre b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700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58545B (zh
Inventor
棚田健郎
棚田健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58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585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585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585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2Seating or securing beads on rims
    • B60C15/024Bead contour, e.g. lips, grooves, or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4Bead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27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low ply turn-up,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terminating at the bead c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03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bead filler or apex
    • B60C15/0607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bead filler or apex comprising several parts, e.g. made of different rub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2013/005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idewall rubber
    • B60C2013/006Modulus; Hardness; Loss modulus or "tangens delt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2013/005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idewall rubber
    • B60C2013/007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2015/0614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chafer or clinch portion, i.e. the part of the bead contacting the ri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04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road vehicles, e.g. passenger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良好的外观、较低的滚动阻力以及PTL的抑制的轮胎。在该轮胎(2)中,胎圈包布(8)从胎圈(10)的轴向外侧延伸至半径方向内侧。侧壁(6)延伸至胎圈(10)与胎圈包布(8)之间。在半径方向上,胎圈包布(8)延伸至胎体帘布层(40)的折返部(44)的端部(38)的外侧。在上述胎圈包布(8)的外表面中的、与轮辋的凸缘接触的部分成为侧面(50)时,该侧面(50)的轮廓具备从上述胎圈(10)的部分的跟部延伸的朝内侧方向上突起的圆弧C。上述侧壁(6)的复数弾性率Es低于上述胎圈包布(8)的复数模量Ec。上述侧壁(6)的损耗角正切LTs低于上述胎圈包布(8)的损耗角正切LTc。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卡车、公交车等那样的车辆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轮胎的燃料经济性,重要的是减小轮胎的滚动阻力。轮胎在滚动时反复变形和复原。以该变形和复原为起因的能量损失是轮胎的滚动阻力的主要的产生要因。通过对轮胎使用低发热橡胶(损耗角正切较低的橡胶),从而能量损失可变小。
轮胎在侧壁的半径方向内侧具备胎圈包布。胎圈包布与轮辋接触。在轮胎滚动时,在胎圈包布上从轮辋负载有较大的力。为了承受该力,对于胎圈包布使用复数模量较高的橡胶。而且对于胎圈包布谋求由与轮辋接触而产生的磨损得到抑制。为了实现良好的耐磨损性,通常对于胎圈包布使用损耗角正切较高的橡胶。胎圈包布的损耗角正切高于侧壁。
为了减少轮胎的能量损失,存在有增加轮胎所使用的低发热橡胶的比例的方法。考虑到了在胎圈的部分,增大损耗角正切较低的侧壁,并减小胎圈包布。这样的轮胎的示例被公开在日本特开平9-58228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8-37367公报中。
在日本特开平9-58228公报的轮胎中,侧壁延伸至胎圈包布与胎圈之间。由此,侧壁变大,胎圈包布变小。
在日本特开2008-37367公报的轮胎中,侧壁延伸至胎圈包布与胎圈之间。而且在该轮胎中,胎圈包布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延伸至比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的端部更靠外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58228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37367公报
发明内容
在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的端部附近,因胎圈的部分的变形,应变易于集中。以往,复数模量较高的胎圈包布覆盖该折返部的端部,从而该部分的移动得到抑制。由此,折返部的端部处的应变的集中得到缓和。日本特开平9-58228公报所例示那样的、在使侧壁延伸至胎圈包布与胎圈之间的轮胎中,在折返部的端部附近,不存在胎圈包布。在负载有载荷时,胎圈易于向外侧倾倒。在负载有载荷时,折返部的端部可能大幅移动。这会导致在折返部的端部处帘线从橡胶剥离的损伤(PTL)。
在日本特开2008-37367公报所例示那样的、使胎圈包布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延伸至比折返部的端部而更靠外侧的轮胎中,该延伸的胎圈包布对折返部的端部的移动进行抑制。在使侧壁延伸至胎圈包布与胎圈之间的基础上,能够对折返部的端部的移动进行抑制。但是,在通常与轮辋接触并与空气接触的情况较少的胎圈包布中,并没有像侧壁那样考虑耐候性。胎圈包布由与侧壁相比耐候性较差的橡胶构成。在使胎圈包布延伸至折返部的端部的外侧的轮胎中,其延伸的部分在轮胎被安装于轮辋之后始终与空气接触。主要因由臭氧产生的劣化,在该部分可能会产生微小的裂纹。该部分在轮胎的充气时、行驶时较大得变形。由于该应变,微小的裂纹会成长。这会使轮胎的外观品质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有损外观品质且能够实现滚动阻力的降低以及PTL的抑制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具备,一对侧壁、一对胎圈、一对胎圈包布以及胎体,各个胎圈包布从上述胎圈的轴向外侧延伸至半径方向内侧,各个侧壁延伸至上述胎圈与上述胎圈包布之间,上述胎体具备胎体帘布层,上述胎体帘布层具备:主部,其从一侧的胎圈延伸至另一侧的胎圈;折返部,其在上述胎圈的轴向外侧于半径方向上延伸,在半径方向上,上述胎圈包布延伸至上述折返部的端部的外侧,在上述胎圈包布的外表面中的、与轮辋的凸缘接触的部分为侧面时,该侧面的轮廓具备从上述胎圈的部分的跟部延伸的朝内侧方向上突起的圆弧C,上述侧壁的复数模量Es低于上述胎圈包布的复数模量Ec,上述侧壁的损耗角正切LTs低于上述胎圈包布的损耗角正切LTc。
优选为,在该圆弧C的从上述圆弧C的中点p0引出的法线被设为Lc时,在半径方向上,上述侧壁延伸至法线Lc的内侧。
优选为,上述圆弧C的曲率半径R为20mm以上50mm以下。
优选为,上述折返部的端部处的、上述胎圈包布的厚度WAc与上述胎圈包布和上述侧壁的合计厚度WA之比(WAc/WA)为0.3以上0.6以下。
优选为,上述折返部的端部处的上述胎圈包布的厚度WAc为2mm以上6mm以下。
优选为,从上述圆弧C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到上述胎圈包布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为止的长度L为35mm以上55mm以下。
优选为,上述圆弧C的部分处的上述胎圈包布的厚度的最小值Y为2.0mm以上。
优选为,上述圆弧C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处的上述胎圈包布和上述侧壁的合计厚度WB、与上述圆弧C的中点p0处的上述胎圈包布和上述侧壁的合计厚度WC之比(WB/WC)为1.3以上3.0以下。
优选为,上述复数模量Es为2.0MPa以上8.0MPa以下,上述复数模量Ec为6.0MPa以上16MPa以下。
优选为,上述损耗角正切LTs为0.03以上0.1以下,上述损耗角正切LTc为0.12以上0.18以下。
优选为,该轮胎为,其片材表面与轴向所成的角度为15°的轮辋用。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损耗角正切较低的侧壁延伸至胎圈与胎圈包布之间。在该轮胎中,损耗角正切较高的胎圈包布较小。在该轮胎中,能量损失得到抑制。该轮胎的滚动阻力较小。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复数模量较高的胎圈包布延伸至上述折返部的端部的半径方向外侧。该胎圈包布对折返部的端部附近的移动进行抑制。由于该胎圈包布,折返部的端部处的应变的集中得到缓和。在该轮胎中,PTL得到抑制。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胎圈包布的侧面的轮廓具备从胎圈的部分的跟部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朝内侧方向上突起的圆弧C。该形状在轮胎被安装于轮辋时,使胎圈的部分与轮辋紧贴。而且,延伸至胎圈与胎圈包布之间的侧壁使其侧面的轮廓具有圆弧C的胎圈包布与凸缘有效地紧贴。利用设置于侧面的轮廓的圆弧C和延伸至胎圈包布的轴向内侧的侧壁,使在该轮胎中,胎圈的部分的移动有效地得到抑制。在该胎圈包布中,在延伸至比折返部的端部更靠外侧的部分,应变得到抑制。在该胎圈包布中,在与空气接触的部分,裂纹的进展得到抑制。在该轮胎中,能够维持优异的外观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为表示图1的轮胎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符号说明
2…轮胎;4…胎面;6…侧壁;8…胎圈包布;10…胎圈;12…胎体;14…带;14a…第一层;14b…第二层;14c…第三层;14d…第四层;16…胶条;18…内衬层;20…嵌入层;22…缓冲层;24…胎面表面;26…槽;28…基体层;30…冠带层;32…芯体;34…第一三角胶;36…第二三角胶;38…折返部的端部;40…胎体帘布层;42…主部;44…折返部;46…胎圈包布的外侧端部;48底面;50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并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图1中示出了充气轮胎2。在图1中,上下方向为轮胎2的半径方向,左右方向为轮胎2的轴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为轮胎2的周向。在图l中,单点划线CL表示轮胎2的赤道面。该轮胎2的形状为,除了胎面花纹以外,相对于赤道面对称。
该轮胎2具备胎面4、一对侧壁6、一对胎圈包布8、一对胎圈10、胎体12、带14、一对胶条16、内衬层18、嵌入层20以及一对缓冲层22。该轮胎2为无管轮胎。该轮胎2安装于卡车、公交车等。该轮胎2为重载荷用。该实施方式的轮胎2安装于片材表面与轴向所成的角度为15°的轮辋。
胎面4在半径方向朝外侧方向上呈突起的形状。胎面4形成与路面接触的胎面表面24。在胎面表面24刻有槽26。通过该槽26形成有胎面花纹。胎面4具备基体层28和冠带层30。冠带层30位于基体层28的半径方向外侧。冠带层30被层压在基体层28上。基体层28由粘接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基体层28的典型的基材橡胶为天然橡胶。冠带层30由耐磨损性、耐热性以及抓地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
各个侧壁6从胎面4的端部向半径方向大致朝内侧方向延伸。该侧壁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与胎面4接合。该侧壁6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与胎圈包布8接合。侧壁6延伸至胎圈10与胎圈包布8之间。侧壁6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位于胎圈10的轴向外侧。侧壁6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位于胎圈包布8的轴向内侧。
侧壁6由耐候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与胎圈包布8相比,侧壁6耐候性更优异。侧壁6通常始终暴晒于空气中。侧壁6在行驶时反复变形和复原。耐候性优异的侧壁6在这样的条件下,也会抑制裂纹的产生。
与胎圈包布8相比侧壁6为更软质。侧壁6的复数模量Es低于胎圈包布8的复数模量Ec。软质的侧壁6有助于优异的乘车舒适性。
在本发明中,上述复数模量Es以及Ec、后述的侧壁6的损耗角正切LTs以及胎圈包布8的损耗角正切LTc符合“JIS K 6394”的规定,使用粘弾性分光仪(岩本制作所制的“VESF-3”),以下述所示的条件进行测量。
初始应变:10%
振幅:±2.0%
频率:10Hz
变形模式:拉伸
测量温度:30℃
各个胎圈包布8位于侧壁6的半径方向大致内侧。胎圈包布8在轴向上位于比胎圈10以及胎体12靠外侧。胎圈包布8延伸至胎圈10的半径方向内侧。当轮胎2被组装在轮辋上时,该胎圈包布8与轮辋抵接。通过该抵接,使胎圈10的近傍得到保护。因此,与侧壁6相比,胎圈包布8为更硬质。胎圈包布8的复数模量Ec大于侧壁6的复数模量Es。与轮辋抵接的胎圈包布8由耐磨损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胎圈包布8的损耗角正切LTc大于侧壁6的损耗角正切LTs。胎圈包布8与轮辋抵接,因此,与空气接触的情况较少。通常在胎圈包布8中,并不像侧壁那样的程度考虑耐候性。与侧壁6相比胎圈包布8耐候性较差。
各个胎圈10位于比侧壁6靠半径方向内侧。胎圈10位于比胎圈包布8靠轴向内侧。在该轮胎2中,胎圈10具备芯体32、第一三角胶34、第二三角胶36。
芯体32为环状。芯体32包括缠绕的非伸缩性线缆。线缆的典型的材质为钢。如图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芯体32的轮廓为六边形。芯体32的轮廓也可以不是六边形。芯体32的轮廓也可以是四边形。芯体32的轮廓也可以是圆形。第一三角胶34从芯体32向半径方向朝外侧方向延伸。第一三角胶34在半径方向朝外侧方向上尖端越来越细。第一三角胶34由高硬度的交联橡胶构成。第二三角胶36与第一三角胶34相接。第二三角胶36位于比第一三角胶34靠轴向外侧。第二三角胶36位于比第一三角胶34靠半径方向外侧。第二三角胶36在半径方向上,在朝内侧方向上尖端越来越细且朝向外侧方向上也是尖端越来越细。第二三角胶36由交联橡胶构成。与第一三角胶34相比第二三角胶36为更软质。第二三角胶36对胎体12的折返部的端部38处的应力集中进行缓和。
胎体12由胎体帘布层40构成。胎体帘布层40架设于两侧的胎圈10之间。胎体帘布层40在芯体32的周围折返。胎体帘布层40具备从一侧的胎圈10延伸至另一侧的胎圈10的主部42、和在胎圈10的轴向外侧向半径方向延伸的折返部44。主部42沿着胎面4以及侧壁6的内侧延伸。折返部44位于胎圈10与胶条16之间。折返部44沿着胎圈10的外侧延伸。
虽未图示,但胎体帘布层40由排列的许多帘线和粘胶(topping rubber)构成。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的绝对值为75°至90°。换言之,该胎体12具有子午线构造。帘线由钢构成。胎体12也可以由两层以上的胎体帘布层40形成。
带14在半径方向上位于胎面4的内侧。带14与胎体12层压。带14对胎体12进行加强。在该轮胎2中,带14包括第一层14a、第二层14b、第三层14c以及第四层14d。该带14由四层构成。该带14也可以由三层构成。根据图可知,在该实施方式中,四层中的第二层14b具有最大的轴向宽度。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层14b的轴向宽度为带14的轴向宽度。优选带14的轴向宽度为轮胎2的最大宽度的0.7倍以上。
虽未图示,但第一层14a、第二层14b、第三层14c以及第四层14d分别由排列的许多的帘线和粘胶构成。各帘线由钢构成。该帘线相对于赤道面倾斜。第一层14a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层14b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二层14b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的倾斜方向与第三层14c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三层14c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的倾斜方向与第四层14d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的倾斜方向相同。该帘线相对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的绝对值为15°至70°。
各个胶条16在芯体32的周围折返。胶条16被层压于胎体帘布层40。胶条16的第一端位于胎圈10的轴向内侧。胶条16的第二端位于胎圈10的轴向外侧。胶条16由排列的许多帘线和粘胶构成。各帘线由钢构成。该胶条16也被称作钢胶条16。胶条16有助于轮胎2的耐久性。
内衬层18位于胎体12的内侧。内衬层18与嵌入层20的内表面接合。内衬层18由交联橡胶构成。对于内衬层18使用了空气遮蔽性优异的橡胶。内衬层18的典型的基材橡胶为丁基橡胶或者卤化丁基橡胶。内衬层18有助于轮胎2的内压保持。
嵌入层20位于胎体12与内衬层18之间。嵌入层20由粘接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嵌入层20与胎体12牢固地接合,也与内衬层18牢固地接合。嵌入层20防止内衬层18的从轮胎2的剥离。
缓冲层22在带14的端部的附近与胎体12层压。缓冲层22由软质的交联橡胶构成。缓冲层22对带14的端部的应力进行吸收。通过该缓冲层22,使带14的上升得到抑制。
在图1中,实线BBL表示胎圈基准线。该胎圈基准线BBL相当于对轮辋的轮辋径(参照JATMA)进行限定的线。胎圈基准线BBL在轴向上延伸。两箭头Hc为从胎圈基准线BBL到胎圈包布8的外侧端部46为止的半径方向高度。两箭头Hp为从胎圈基准线BBL到折返部44的端部38为止的半径方向高度。在该轮胎2中,胎圈包布8延伸至折返部44的端部38的外侧。即,高度Hc相对于高度Hp之比(Hc/Hp)大于1。
图2为表示图l的轮胎2的胎圈10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在图2中,上下方向为半径方向,左右方向为轴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为周向。
在该轮胎2中,胎圈包布8的外表面具备在该轮胎2被安装于轮辋时,与轮辋的片材表面接触的底面48和与轮辋的凸缘接触的侧面50。如图所示,在垂直于周向的截面中,侧面50的轮廓具备朝内侧方向上突起的圆弧C。该圆弧C在大致轴向内侧突起。该圆弧C的中心位于胎圈10的部分的轴向外侧。该圆弧C从胎圈10的部分的跟部向大致半径方向外侧延伸。
以下,对本发明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存在有为了减小滚动阻力,而使损耗角正切较小的侧壁延伸至胎圈包布与胎圈之间的轮胎。在该轮胎中,在折返部的端部附近,不存在复数模量较高的胎圈包布。在负载有载荷时,折返部的端部大幅移动。这会导致在折返部的端部处帘线从橡胶剥离的损伤(PTL)。存在有为了在使侧壁延伸至胎圈包布与胎圈之间的基础上,对PTL进行抑制,使胎圈包布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延伸至比折返部的端部更靠外侧的轮胎。但是,在该轮胎中,该延伸的部分在轮胎安装于轮辋之后也始终与空气接触。在与侧壁相比耐候性较差的胎圈包布中,可能会在该部分产生微小的裂纹。该部分在轮胎的充气时、行驶时较大地变形。由于该应变,微小的裂纹会成长。这会使轮胎的外观品质下降。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2中,损耗角正切较低的侧壁6延伸至胎圈10与上述胎圈包布8之间。在该轮胎2中,损耗角正切较大的胎圈包布8较小。在该轮胎2中,能量损失得到抑制。该轮胎2的滚动阻力较小。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2中,复数模量较高的胎圈包布8延伸至上述折返部44的端部38的半径方向外侧。该胎圈包布8对折返部44的端部38附近的移动进行抑制。通过该胎圈包布8,使折返部44的端部38处的应变的集中得到缓和。在该轮胎2中,PTL得到抑制。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2中,胎圈包布8的侧面50的轮廓具备从胎圈10的部分的跟部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朝内侧方向上突起的圆弧C。该形状在轮胎2被安装于轮辋时,使胎圈10的部分与轮辋紧贴。进一步如上所述,软质的侧壁6延伸至胎圈10与上述胎圈包布8之间。侧壁6位于胎圈包布8的内侧。该侧壁6使侧面50的轮廓具有圆弧C的胎圈包布8与凸缘有效地紧贴。利用设置于侧面50的轮廓的圆弧C和延伸至胎圈包布8的轴向内侧的侧壁6,使在该轮胎2中,胎圈10的部分的移动有效地得到抑制。在该胎圈包布8中,在延伸至比折返部44的端部38更靠外侧的部分,应变得到抑制。在该胎圈包布8中,在与空气接触的部分,裂纹的进展也得到抑制。在该轮胎2中,优异的外观品质得到维持。
圆弧C的曲率半径R优选为50mm以下。通过将曲率半径R设为50mm以下,从而圆弧C的部分处的侧壁6和胎圈包布8合计的橡胶的厚度适度地变薄。这会防止因橡胶厚较厚而使胎圈10的部分移动的情况。在该轮胎2中,胎圈10的部分的移动得到抑制。这有助于胎圈10的部分的耐久性。在该胎圈包布8中,在延伸至比折返部44的端部38更靠外侧的部分,裂纹的进展也得到抑制。在该轮胎2中,优异的外观品质得到维持。从该观点出发,曲率半径R进一步优选为35mm以下。曲率半径R优选为20mm以上。通过将曲率半径R设为20mm以上,从而侧面50的圆弧C的部分处的橡胶厚度适度地得到维持。这会抑制因橡胶的厚度的不足而引起的接触压的下降。在该轮胎2中,胎圈10的部分的移动得到抑制。在该胎圈包布8中,在延伸至比折返部44的端部38更靠外侧的部分,裂纹的进展也得到抑制。从该观点出发,曲率半径R进一步优选为25mm以上。
如图2所示,优选侧壁6延伸至芯体32的轴向外侧。换言之,优选侧壁6和芯体32在轴向上具有重叠。通过使损耗角正切LTs较低的侧壁6延伸至芯体32的轴向外侧,从而该侧壁6有效地有助于滚动阻力的降低。
两箭头Hs为,从胎圈基准线到侧壁6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为止的高度。两箭头Hb为,从胎圈基准线到芯体32的中心为止的高度。在该轮胎2中,进一步优选侧壁6延伸至比芯体32的中心更靠半径方向内侧。即,进一步优选高度Hs相对于高度Hbs之比(Hs/Hb)小于1。
比(Hs/Hb)优选为0.2以上。通过将比(Hs/Hb)设为0.2以上,从而在底面48的部分,该胎圈包布8具有充分的厚度。该轮胎2使良好的耐久性以及耐磨损性能得到维持。
在图2中,点Po为圆弧C的中点。实线Lc为圆弧C的从中点Po引出的法线。如图所示,在该轮胎2中,优选侧壁6延伸至法线Lc的半径方向内侧。换言之,优选侧壁6与法线Lc交叉。通过如此设置,软质的侧壁6位于圆弧C的内侧。该侧壁6有效地使胎圈包布8与凸缘紧贴。在该轮胎2中,胎圈10的部分的移动得到抑制。在该胎圈包布8中,在延伸至比折返部44的端部38更靠外侧的部分,应变也得到抑制。在该胎圈包布8中,在与空气接触的部分,裂纹的进展也得到抑制。在该轮胎2中,优异的外观品质得到维持。
在图2中,两箭头WAc为,折返部44的端部38处的胎圈包布8的厚度。厚度WAc沿着从折返部44的端部38引出的该胎圈10的部分的外表面的法线进行测量。两箭头WA为,折返部44的端部38处的胎圈包布8和侧壁6合计的厚度。厚度WA沿着从折返部44的端部38引出的该胎圈10的部分的外表面的法线进行测量。
厚度WAc相对于厚度WA之比(WAc/WA)优选为0.3以上。通过将比(WAc/WA)设为0.3以上,从而该胎圈包布8对折返部44的端部38附近的移动有效地进行抑制。利用该胎圈包布8,折返部44的端部38处的应变的集中得到缓和。在该轮胎2中,PTL得到抑制。从该观点出发,比(WAc/WA)进一步优选为0.4以上。比(WAc/WA)优选为0.6以下。通过将比(WAc/WA)设为0.6以下,从而损耗角正切较高的胎圈包布8的大小得到抑制。在该轮胎2中,能量损失得到抑制。该轮胎2的滚动阻力较小。从该观点出发,比(WAc/WA)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
厚度WAc优选为2mm以上。通过将厚度WAc设为2mm以上,从而该胎圈包布8对折返部44的端部38附近的移动有效地进行抑制。利用该胎圈包布8,使折返部44的端部38处的应变的集中得到缓和。在该轮胎2中,PTL得到抑制。从该观点出发,厚度WAc进一步优选为2.5mm以上。厚度WAc优选为6mm以下。通过将厚度WAc设为6mm以下,从而损耗角正切较高的胎圈包布8的大小得到抑制。在该轮胎2中,能量损失得到抑制。该轮胎2的滚动阻力较小。从该观点出发,厚度WAc进一步优选为5.5mm以下。
在图1中,两箭头L为,对圆弧C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与胎圈包布8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进行连结的直线的长度。长度L优选为35mm以上。通过将长度L设为35mm以上,从而该胎圈包布8在负载有载荷时对胎体12的折返部44有效地进行支承。该胎圈包布8对折返部44的端部38附近的移动进行抑制。利用该胎圈包布8,使折返部44的端部38处的应变的集中得到缓和。在该轮胎2中,PTL得到抑制。从该观点出发,长度L进一步优选为40mm以上。长度L优选为55mm以下。通过将长度L设为55mm以下,从而在轮胎2被安装于标准轮辋时,该胎圈包布8暴晒于空气中的部分变小。在该轮胎2中,裂纹的产生得到抑制。在该轮胎2中,优异的外观品质得到维持。从该观点出发,长度L进一步优选为50mm以下。
在图1中,两箭头M为圆弧C的宽度。宽度M为,从圆弧C的一侧的端部与另一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宽度M优选为l0mm以上。通过将宽度M设为10mm以上,从而圆弧C的部分处的侧壁6和胎圈包布8的共计的橡胶的厚度适度地变薄。这会使胎圈10的部分与轮辋紧贴。这会防止因橡胶厚较厚而使胎圈10的部分移动的情况。在该轮胎2中,胎圈10的部分的移动得到抑制。这有助于胎圈10的部分的耐久性。在该胎圈包布8中,在延伸至比折返部44的端部38更靠外侧的部分,裂纹的进展得到抑制。在该轮胎2中,优异的外观品质得到维持。从该观点出发,宽度M进一步优选为15mm以上。宽度M优选为30mm以下。通过将宽度M设为30mm以下,从而侧面50的圆弧C的部分处的橡胶厚度适度地得到维持。这会抑制因橡胶的厚度的不足而引起的接触压的下降。在该轮胎2中,胎圈10的部分的移动得到抑制。在该胎圈包布8中,在延伸至比折返部44的端部38更靠外侧的部分,裂纹的进展也得到抑制。从该观点出发,宽度M进一步优选为25mm以下。
胎圈包布8的外侧端部46的高度Hc相对于折返部44的端部38的高度Hp之比(Hc/Hp)优选为1.1以上。通过将比(Hc/Hp)设为1.1以上,从而该胎圈包布8对折返部44的端部38附近的移动有效地进行抑制。利用该胎圈包布8,使折返部44的端部38处的应变的集中得到缓和。在该轮胎2中,PTL得到抑制。比(Hc/Hp)优选为1.3以下。通过将比(Hc/Hp)设为1.3以下,从而在轮胎2被安装于标准轮辋时,该胎圈包布8暴晒于空气中的部分变小。在该轮胎2中,裂纹的产生得到抑制。在该轮胎2中,优异的外观品质得到维持。
在图2中,两箭头Y为,上述圆弧C的部分的胎圈包布B的厚度的最小值。胎圈包布8的厚度沿着与中点Po处的法线Lc平行的直线进行测量。即,厚度Y为,沿着与法线Lc平行的直线测量得到的圆弧C上的点和胎圈包布8的轴向内侧面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
厚度Y优选为2.0mm以上。厚度Y为2.0mm以上的胎圈包布8承受行驶时的载荷。具备该胎圈包布8的轮胎2能够防止因行驶时的载荷,而使胎圈10产生裂纹等损伤。该轮胎2使良好的耐久性得到维持。
在图2中,两箭头WB为,圆弧C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处的、胎圈包布8和侧壁6合计的厚度。该厚度沿着与法线Lc平行的直线进行测量。两箭头WC为,中点Po处的胎圈包布8和侧壁6合计的厚度。该厚度沿着法线Lc进行测量。厚度WB相对于厚度WC之比(WB/WC)优选为1.3以上。通过将比(WB/WC)设为1.3以上,从而该胎圈包布8以及侧壁6有效地防止在轮胎2的充气时折返部44倾倒的情况。由此,防止裂纹的产生。从该观点出发,比(WB/WC)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比(WB/WC)优选为3.0以下。通过将比(WB/WC)设为3.0以下,从而防止应变集中在圆弧C的部分。在该轮胎2中,能够防止因该应变的集中引起的损伤。该轮胎2耐久性优异。从该观点出发,比(WB/WC)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下。
在图2中,两箭头WBc为,圆弧C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处的胎圈包布8的厚度。厚度WBc沿着与法线Lc平行的直线进行测量。
厚度WBc相对于厚度WB之比(WBc/WB)优选为0.4以上。通过将比(WBc/WB)设为0.4以上,从而该胎圈包布8对胎圈10的部分有效地进行保护。该轮胎2耐久性优异。从该观点出发,比(WBc/WB)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上。比(WBc/WB)优选为0.7以下。通过将比(WBcIWB)设为0.7以下,从而损耗角正切较高的胎圈包布8的大小得到抑制。在该轮胎2中,能量损失得到抑制。该轮胎2的滚动阻力变小。从该观点出发,比(WBc/WB)优选为0.6以下。
在图2中,两箭头Wcc为,中点Po处的胎圈包布8的厚度。厚度WCc沿着法线Lc进行测量。
厚度Wcc相对于厚度WC之比(WCc/WC)优选为0.3以上。通过将比(WCc/WC)设为0.3以上,从而该胎圈包布8对胎圈10的部分有效地进行保护。该轮胎2耐久性优异。从该观点出发,比(WCc/WC)进一步优选为0.4以上。比(WCc/WC)优选为0.6以下。通过将比(WCc/WC)设为0.6以下,损耗角正切较高的胎圈包布8的大小得到抑制。在该轮胎2中,能量损失得到抑制。该轮胎2的滚动阻力变小。从该观点出发,比(WCc/WC)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
侧壁6的损耗角正切LTs优选为0.10以下。损耗角正切LTs为0.1以下的侧壁6的能量损失较小。能够在该轮胎2中实现较低的滚动阻力。损耗角正切LTs优选为0.03以上。
胎圈包布8的损耗角正切LTc优选为0.18以下。在具备损耗角正切LTc为0.18以下的胎圈包布8的轮胎2中,能量损失得到抑制。能够在该轮胎2中实现较低的滚动阻力。损耗角正切LTc优选为0.12以上。在损耗角正切LTc为0.12以上的胎圈包布8中,能够实现优异的耐磨损性。
侧壁6的复数模量Es优选为2MPa以上。复数模量Es为2Mpa以上的侧壁6有助于轮胎2的侧部的刚性。该轮胎2使优异的耐久性得到维持。复数模量Es优选为8MPa以下。复数模量Es为8MPa以下的侧壁6可适当弯曲。该侧壁6有助于优异的乘车舒适性。
胎圈包布8的复数模量Ec优选为6MPa以上。复数模量Ec为6Mpa以上的胎圈包布8对胎圈10的部分有效地进行保护。该轮胎2耐久性优异。复数模量Ec优选为16MPa以下。在具有复数模量Ec为16Mpa以下的胎圈包布8的轮胎2中,侧部的刚性可适当地被调节。该轮胎2乘车舒适性优异。
在本发明中,轮胎2以及轮胎2的各部件的尺寸以及角度,在轮胎2被组装于常规轮辋,并以成为常规内压的方式在轮胎2中填充有空气的状态下进行测量。在测量时,在轮胎2上未施加有载荷。在本说明书中,常规轮辋意思是指,在轮胎2所依据的标准中被确定的轮辋。JATMA标准中的“标准轮辋”TRA标准中的“Design Rim”,以及ETRTO标准中的“MeasuringRim”为,常规轮辋。在本说明书中,常规内压意思是指,在轮胎2所依据的标准中被确定的内压。JATMA标准中的“最高空气压”、TRA标准中的“TIRE LOAD IMITS AT VARIOUS COLD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以及ETRTO标准中的“INFLATION PRESSURE”为,常规内压。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明确本发明的效果,但是并不基于该实施例的记载对本发明限定性地进行解释。
[实施例1]
获得具备图1所示的构造的实施例1的轮胎。轮胎的尺寸被设为11R22.5。在表1中示出该轮胎的规格。该轮胎的侧壁延伸至法线Lc的半径方向内侧。该情况在表的“SW内侧端部位置”的栏中,示出为“Lc内侧”。虽未在表中示出,但在该轮胎中,比(Hc/Hp)被设为1.2。比(Hs/Hb)被设为0.6。损耗角正切LTs为0.06,损耗角正切LTc为0.15。复数模量Es为5MPa,复数模量Ec为10MPa。
[比较例1]
比较例l的轮胎为,侧壁未延伸至胎圈与胎圈包布之间的以往的轮胎。在该轮胎中,胎圈包布延伸至胎圈与侧壁之间。该胎圈包布的侧面的轮廓不具有在朝内侧方向上突起的圆弧R。该轮胎的侧面的轮廓为,在轴向外侧突起的以往的形状。在该轮胎中,除了胎圈的部分处的胎圈包布以及侧壁的形状以外,与实施例1的轮胎相同。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的轮胎中,侧壁延伸至胎圈与胎圈包布之间。该轮胎为,胎圈包布未延伸至折返部的端部的半径方向外侧的以往的轮胎。该胎圈包布的侧面的轮廓不具有在朝内侧方向上突起的圆弧R。该轮胎的侧面的轮廓为,在轴向外侧突起的以往的形状。在该轮胎中,除了胎圈的部分处的胎圈包布以及侧壁的形状以外,与实施例1的轮胎相同。
[比较例3]
比较例3的轮胎为,胎圈包布的侧面的轮廓不具有朝内侧方向上突起的圆弧R的以往的轮胎。该轮胎的侧面的轮廓为,在轴向外侧突起的以往的形状。该轮胎除了侧面不具有在朝内侧方向上突起的圆弧R以外,与实施例1的轮胎相同。
[实施例2]
除了侧壁未延伸至法线Lc的半径方向内侧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实施例2的轮胎。侧壁未延伸至法线Lc的半径方向内侧的情况,在表的“SW内侧端部位置”的栏中,示出为“Lc外侧”。在该轮胎中,比(Hs/Hb)为3.0。
[实施例3-6]
除了将曲率半径R设为表2所示的值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实施例3-6的轮胎。
[实施例7-9]
除了将比(WAc/WA)设为表3所示的值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实施例7-9的轮胎。
[比较例4以及实施例10-11]
除了变更胎圈包布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的位置,将长度L设为表3所示的值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比较例4以及实施例10-11的轮胎。在比较例4的轮胎中,在半径方向上,胎圈包布的外侧端部位于比折返部的端部靠内侧。因此,比(WAc/WA)以及WAc的值为0。
[滚动阻力]
使用滚动阻力测试仪,以下述的测量条件对滚动阻力进行了测量。
使用轮辋:22.5×7.50
内压:750kPa
载荷:24.52kN
速度:80km/h
其结果为,以将比较例1设为100的指数值示出在下述的表1至3中。数值越小,滚动阻力越小。数值越小越是优选的。
[耐PTL]
将试制轮胎组装在常规轮辋(22.5×8.25)上,向该轮胎填充空气并使内压成为1000kPa。将该轮胎安装在鼓轮式行驶测试仪上,将76.53kN的纵向载荷负载于轮胎。使该轮胎以20km/h的速度在鼓轮之上行驶。并对直至产生PTL为止的时间进行了测量。其结果为,以将比较例1设为100的指数值示出在下述的表l至3中。数值越大越是优选的。
[耐候性]
依照JIS-K 6259所规定的“硫化橡胶以及可塑性耐臭氧性的求取方法”,实施了与试制轮胎的耐臭氧性相关的评价。将试制轮胎组装在常规轮辋(22.5×8.25)上,向该轮胎填充空气并使内压成为800kPa。将该轮胎安装在鼓轮式行驶测试仪上,将22.72kN的纵向载荷负载于轮胎。在向该轮胎的胎圈的部分连续喷射温度40℃、臭氧浓度50pphm的气体的同时,使该轮胎以80km/h的速度在鼓轮之上行驶600小时。在行驶之后,向该轮胎的胎圈的部分涂布炭黑,并对裂纹的数量和深度进行了观察。根据其结果求得的耐候性作为将比较例1设为100的指数,而示出在下述的表l至3中。数值越大越是优选的。
表1
表1评价结果
表2
表2评价结果
表3
表3评价结果
如表1-3所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中,良好的耐久性得到维持,并削减滚动阻力。根据其评价结果可知本发明的优越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能够安装于各种车辆。

Claims (11)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一对侧壁、一对胎圈、一对胎圈包布以及胎体,
各个胎圈包布从上述胎圈的轴向外侧延伸至半径方向内侧,
各个侧壁延伸至上述胎圈与上述胎圈包布之间,
上述胎体具备胎体帘布层,
上述胎体帘布层具备:主部,其从一侧的胎圈延伸至另一侧的胎圈;折返部,其在上述胎圈的轴向外侧于半径方向上延伸,
在半径方向上,上述胎圈包布延伸至上述折返部的端部的外侧,
在上述胎圈包布的外表面中的、与轮辋的凸缘接触的部分为侧面时,该侧面的轮廓具备从上述胎圈的部分的跟部延伸的朝内侧方向上突起的圆弧C,
上述侧壁的复数模量Es低于上述胎圈包布的复数模量Ec,
上述侧壁的损耗角正切LTs低于上述胎圈包布的损耗角正切LT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该圆弧C的从上述圆弧C的中点p0引出的法线被设为Lc时,在半径方向上,上述侧壁延伸至法线Lc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上述圆弧C的曲率半径R为20mm以上50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上述折返部的端部处的、上述胎圈包布的厚度WAc与上述胎圈包布和上述侧壁的合计厚度WA之比(WAc/WA)为0.3以上0.6以下。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上述折返部的端部处的上述胎圈包布的厚度WAc为2mm以上6m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从上述圆弧C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到上述胎圈包布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为止的长度L为35mm以上55mm以下。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上述圆弧C的部分处的上述胎圈包布的厚度的最小值Y为2.0mm以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上述圆弧C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处的上述胎圈包布和上述侧壁的合计厚度WB、与上述圆弧C的中点p0处的上述胎圈包布和上述侧壁的合计厚度WC之比(WB/WC)为1.3以上3.0以下。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上述复数模量Es为2.0MPa以上8.0MPa以下,上述复数模量Ec为6.0MPa以上16MPa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上述损耗角正切LTs为0.03以上0.1以下,上述损耗角正切LTc为0.12以上0.18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的充气轮胎为,其片材表面与轴向所成的角度为15°的轮辋用。
CN201711070061.5A 2016-11-09 2017-11-03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80585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8512 2016-11-09
JP2016218512A JP6772766B2 (ja) 2016-11-09 2016-11-09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58545A true CN108058545A (zh) 2018-05-22
CN108058545B CN108058545B (zh) 2021-10-01

Family

ID=60244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70061.5A Active CN108058545B (zh) 2016-11-09 2017-11-03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40581B2 (zh)
EP (1) EP3321107B1 (zh)
JP (1) JP6772766B2 (zh)
CN (1) CN10805854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3988A (zh) * 2019-03-01 2021-10-2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0541B1 (ja) * 2020-08-28 2021-06-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31664B1 (ja) * 2021-07-07 2022-09-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5657B1 (en) * 1985-11-29 2002-02-1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radial tires for trucks and buses mounted on 15 degree drop center rim
JP2004106796A (ja) * 2002-09-20 2004-04-0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ゴム組成物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60162838A1 (en) * 2005-01-27 2006-07-27 Hunt James O Locked bead pneumatic tire with wrap-around toeguard
CN101426660A (zh) * 2006-05-08 2009-05-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0167940A (ja) * 2009-01-23 2010-08-05 Bridgestone Corp 航空機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141963A (ja) * 2012-01-12 2013-07-2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8530575B2 (en) * 2008-08-07 2013-09-10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US20140311649A1 (en) * 2012-01-12 2014-10-23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CN102574431B (zh) * 2009-09-16 2015-07-0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子午线轮胎
US20150314654A1 (en) * 2014-05-02 2015-11-0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N105437875A (zh) * 2014-09-23 2016-03-30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3191B2 (ja) * 1995-11-29 2005-04-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トラック及びバス用15°テーパラジアルタイヤ
JP3437235B2 (ja) * 1993-12-21 2003-08-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航空機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958228A (ja) 1995-08-22 1997-03-04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67180B2 (ja) * 2000-12-18 2010-10-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US20040007305A1 (en) * 2001-04-16 2004-01-15 Kiyoshi Ueyoko Pneumatic tire
CN100366450C (zh) * 2003-08-26 2008-02-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轮胎
JP2005067471A (ja) * 2003-08-26 2005-03-1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950592B2 (ja) * 2006-08-09 2012-06-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WO2012018106A1 (ja) * 2010-08-06 2012-02-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US9193219B2 (en) * 2010-09-08 2015-11-2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duty pneumatic tire
JP5806010B2 (ja) * 2011-06-17 2015-11-1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US8639958B2 (en) * 2011-07-07 2014-01-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n-demand storage system energy savings
JP5576908B2 (ja) * 2012-08-06 2014-08-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5986513B2 (ja) * 2013-02-07 2016-09-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6110702B2 (ja) * 2013-03-27 2017-04-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WO2015166805A1 (ja) * 2014-04-28 2015-11-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97778B2 (ja) * 2015-08-31 2019-04-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5657B1 (en) * 1985-11-29 2002-02-1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radial tires for trucks and buses mounted on 15 degree drop center rim
JP2004106796A (ja) * 2002-09-20 2004-04-0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ゴム組成物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60162838A1 (en) * 2005-01-27 2006-07-27 Hunt James O Locked bead pneumatic tire with wrap-around toeguard
CN101426660A (zh) * 2006-05-08 2009-05-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8530575B2 (en) * 2008-08-07 2013-09-10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JP2010167940A (ja) * 2009-01-23 2010-08-05 Bridgestone Corp 航空機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574431B (zh) * 2009-09-16 2015-07-0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子午线轮胎
JP2013141963A (ja) * 2012-01-12 2013-07-2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40311649A1 (en) * 2012-01-12 2014-10-23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US20150314654A1 (en) * 2014-05-02 2015-11-0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N105437875A (zh) * 2014-09-23 2016-03-30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3988A (zh) * 2019-03-01 2021-10-2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3543988B (zh) * 2019-03-01 2023-09-2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40581B2 (en) 2021-06-22
JP2018075942A (ja) 2018-05-17
EP3321107A1 (en) 2018-05-16
EP3321107B1 (en) 2020-01-08
CN108058545B (zh) 2021-10-01
US20180126800A1 (en) 2018-05-10
JP6772766B2 (ja) 202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8730B (zh) 漏气保用轮胎
JP5263271B2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EP1683654B1 (en) Runflat tire
CN100366450C (zh) 重载轮胎
CN105764712A (zh) 充气轮胎
CN107020894B (zh) 充气轮胎
CN107042734B (zh) 充气轮胎
JP690181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00200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074283A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CN108058545A (zh) 充气轮胎
CN104114379A (zh) 充气轮胎
CN107984975B (zh) 充气轮胎
JP638942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228837B (zh) 缺气保用轮胎
CN106476540A (zh) 充气轮胎
CN104859381B (zh)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CN107984980A (zh) 充气轮胎
CN109835119A (zh) 充气轮胎
CN107471923A (zh) 充气轮胎
JP680148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6540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070938B (zh) 充气轮胎
JP6825475B2 (ja) 二輪自動車用タイヤ
JP676645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