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5519A - 对象物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象物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5519A
CN108005519A CN201711000150.2A CN201711000150A CN108005519A CN 108005519 A CN108005519 A CN 108005519A CN 201711000150 A CN201711000150 A CN 201711000150A CN 108005519 A CN108005519 A CN 108005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driving source
building block
translation building
introduc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001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村明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 L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 L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 Lex Corp filed Critical Hi L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05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55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6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vertic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89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vertically-sliding w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window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5Window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提供生产性良好的对象物移动装置。车窗升降器(1)具备一组载板(2)、一组导轨(3)、线缆(5)、方向转换构件(4)、驱动源(6),利用驱动源(6)的驱动力进行线缆(5)的卷绕和放出,由此经由线缆(5)使一组载板(2)移动,其中,驱动源(6)具有朝向第一导轨(3A)的配置了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的方向导出线缆(5)的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具有导入从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导出的线缆(5)的第二线缆导入部(42B),在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的驱动源(6)侧的第二线缆导入部(42B)的延伸方向构成为大致同轴上的位置设置驱动源(6)。

Description

对象物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象物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将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线缆向移动对象物传递的对象物移动装置,为了进行车辆的窗的开闭而使用使窗玻璃升降的车窗升降器。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窗升降器具备:板状的基体构件;安装于基体构件的驱动源;将窗板支承为能够升降且安装于基体构件的支承机构;及将驱动源的驱动力向支承机构传递的多个线缆。支承机构具备:对窗板进行支承的前后一对载体构件;及将载体构件安装成能够往复移动的一对导轨。构成多个线缆的第一线缆从驱动源具有的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向下方导出。并且,向第二线缆引导件的线缆导入部导入的第一线缆由第二线缆引导件转换导出方向而到达前侧的载体构件。该车窗升降器安装于车辆的车门,驱动源进行线缆的卷绕和放出而使成为移动对象的载体构件移动,进而使窗板移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8813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那样的车窗升降器中,在收容卷筒的壳体设置的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的延伸方向和线缆引导件的线缆导入部的延伸方向通常以使角度成为规定的范围的方式设定。在此,车窗升降器中的配置驱动源的位置设置于车门的上侧或设置于下侧等,根据安装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安装对象的构造等而各式各样。因此,驱动源自身的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的延伸方向为了使与线缆导入部的角度成为上述的规定的范围的角度,必须按照配置驱动源的位置,对应于与线缆导入部的延伸方向的角度进行变更。即,必须按照安装车窗升降器的车门构造,变更为根据驱动源的配置位置而能够设定一定的角度的构造的驱动源和线缆引导件,在制造时必须准备它们的适当的组合的零件等,在生产性上存在问题。即,将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线缆向移动对象物传递的对象物移动装置必须对于每个安装的对象的种类来改变驱动源的位置,因此生产性成为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性良好的对象物移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对象物移动装置具备:分离配置的一组移动对象物;沿所述一组移动对象物的各自的移动方向延伸,并引导所述一组移动对象物的各自的移动的一组导轨;与所述一组移动对象物连接的线缆;对于沿所述一组导轨中的一方延伸的所述线缆的方向进行转换的方向转换构件;及相对于所述一组导轨中的一方而配置在规定的位置,并连接所述线缆的驱动源,通过利用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所述线缆的卷绕和放出,从而经由所述线缆使所述一组移动对象物移动,其中,所述驱动源具有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所述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使线缆朝向所述一组导轨中的一方的配置了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的方向延伸出,所述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具有线缆导入部,所述线缆导入部将从所述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导出的线缆导入,在所述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的驱动源侧的线缆导入部的延伸方向构成为大致同轴上的位置设置所述驱动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对象物移动装置,能够使生产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对象物移动装置,表示使移动对象物上升的状态下的整体的结构的图。
图2是关于图1的对象物移动装置,表示使移动对象物下降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线缆端收容部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与图1的驱动源连接部不同的驱动源连接部连接有驱动源的对象物移动装置的结构的图。
【标号说明】
1 车窗升降器(对象物移动装置)
2 载板(移动对象物)
2A 第一载板
2B 第二载板
21 导轨卡合部
22 固定部
23 螺纹孔
24 线缆端收容部
241 插入孔
3 导轨
3A 第一导轨
3B 第二导轨
31 安装孔
4 方向转换构件
4A 第一方向转换构件
4B 第二方向转换构件
4C 第三方向转换构件
4D 第四方向转换构件
41 线缆导出部
41A 第一线缆导出部
41B 第二线缆导出部
41C 第三线缆导出部
41D 第四线缆导出部
42 线缆导入部
42A 第一线缆导入部
42B 第二线缆导入部
42C 第三线缆导入部
42D 第四线缆导入部
5 线缆(控制线缆)
5A 第一线缆
5B 第二线缆
5C 第三线缆
51 内线缆
511 第二端部
512 第三端部
513 第四端部
514 第五端部
52 弹性构件
6 驱动源
61 电动机
62 卷筒构件
63 电动机壳体
631 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
632 驱动源侧线缆导入部
633 凸缘部
634 螺纹孔
7 外壳
8 伸长吸收机构
100 窗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使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对象物移动装置的整体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对象物移动装置是将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绳索状体向移动对象物传递而使对象物移动的装置。作为对象物移动装置,存在例如通过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线缆的卷绕和放出,由此经由线缆将驱动力向一组移动对象物传递,使该移动对象物移动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卷筒构件62进行线缆的卷绕和放出,使作为移动对象物的载板2移动。
接下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对象物移动装置的一例的、在作为安装对象的车辆的车门上安装的车窗升降器1。需要说明的是,对象物移动装置没有限定为车窗升降器1,也可以是例如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机等。本实施方式的车窗升降器1具有作为移动对象物的一例的载板2、对载板2进行引导的导轨3、与载板2连接的线缆5、连接线缆5的驱动源6。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表示在汽车等的车门设置的车窗升降器1的图,为了简便起见,使纸面左方向对应于前方,使右方向对应于后方,使纸面上下方向对应于上下方向。
如图1及图2所示,载板2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对象物,沿前后方向并列地设置一组。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组由二个构成。在此,在图1中,将附图左方(前方)的载板2设为第一载板2A,将附图右方(后方)的载板2设为第二载板2B。载板2是板状的构件,且具有导轨卡合部21,该导轨卡合部21在导轨3的宽度方向上卡合而限制绕导轨3的周向的移动且沿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而且,载板2具有固定部22,窗玻璃100经由玻璃支架而紧固于固定部22。更详细而言,在固定部22设有螺纹孔23,使用螺钉将在窗玻璃100的下端设置的玻璃支架的孔与螺纹孔23紧固,由此能够将窗玻璃100固定于载板2。需要说明的是,载板2的结构、个数没有限定为本实施方式,可以适用公知的结构。
导轨3是对载板2的移动进行引导的构件,分别对载板2进行引导,并沿载板2的移动方向延伸。在此,在图1中,将附图左方(前方)的导轨3设为第一导轨3A,将附图右方(后方)的导轨3设为第二导轨3B。第一导轨3A及第二导轨3B固定于未图示的车门,且相互分离配置。而且,导轨3具有与载板2的导轨卡合部21卡合的未图示的卡合槽。导轨3的结构只要是至少沿载板2的各自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构件即可,没有限定为本实施方式,能够适用公知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导轨3A设有多个安装孔31作为驱动源连接部。安装孔31沿第一导轨3A的长度方向,在上下方向上空出间隔地设置。安装孔31的设置位置根据作为车窗升降器1的安装对象的车门的种类,作为车门的布局而与配置驱动源即卷筒等的预定位置对应地设置。安装孔31是与驱动源的壳体具有的紧固部对合而被紧固的部位。设置驱动源连接部的导轨没有限定为第一导轨3A,例如,也可以将安装孔设置于第二导轨。
在一组导轨3的上部及下部设有对线缆5的方向进行转换的方向转换构件4。在此,在图1中,将附图左上方(前上部)的方向转换构件4设为第一方向转换构件4A,沿逆时针方向,将附图左下方(前下部)的方向转换构件4设为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将附图右下方(后下部)的方向转换构件4设为第三方向转换构件4C,将附图右上方(后上部)的方向转换构件4设为第四方向转换构件4D。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方向转换构件4由滑轮构成。通过在各方向转换构件4卷绕线缆5来变更线缆5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转换构件4A使线缆5的移动方向由从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向转换成从上侧朝向下侧(右下侧)的方向,在图1中,使从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向第一方向转换构件4A延伸的线缆5的方向转换成从第一方向转换构件4A向第三方向转换构件4C延伸的方向。而且,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使线缆5的移动方向由从上侧朝向下侧的方向转换成从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向,在图1中,使从驱动源(卷筒构件)向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延伸的线缆5的方向转换成从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向第一方向转换构件4A延伸的方向。而且,第三方向转换构件4C使从上侧朝向下侧的方向转换成从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向,在图1中,使从第一方向转换构件4A向第三方向转换构件4C延伸的线缆5的方向转换成从第三方向转换构件4C向第四方向转换构件4D延伸的方向。而且,第四方向转换构件4D使线缆5的移动方向由从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向转换成从上侧朝向下侧的方向,在图1中,使从第三方向转换构件4C向第四方向转换构件4D延伸的线缆5的方向转换成从第四方向转换构件4D向驱动源6(卷筒构件62)延伸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在作为移动对象物的载板2的移动方向反转的情况下,线缆5相对于方向转换构件4移动的方向也反转。方向转换构件4的结构只要是对线缆5的方向进行转换的结构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由引导槽等的、在局部具有供线缆滑动的曲面的引导构件构成。
方向转换构件4具有:滑轮或引导槽等的对线缆的配线方向进行转换的方向转换部;及从外部向方向转换部引导线缆5的2个线缆导入部。在此,线缆导入部的“导入”是指从外部向发挥方向转换构件4的功能的部分即方向转换部连结。因此,在图1及图2中,线缆导入部表示在线缆5从方向转换部向外部延伸的方向上以能够从外部向方向转换部连结的方式设置的部分。例如,关于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设有向第一方向转换构件4A连结的方向转换构件侧的线缆导入部和向驱动源6连结的驱动源侧的线缆导入部。线缆导入部只要能够从预先设定的线缆5延伸的方向朝方向转换部引导线缆5即可,其形状、构造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中空筒状部,也可以是U字状槽。也可以在线缆导入部设置用于配置线缆5的开口和对于从目标的方向偏离而延伸的情况进行限制的移动限制部。线缆导入部在中空筒状部的情况下可以将筒状内壁部作为移动限制部,在U字状槽的情况下可以将弯曲的底部和侧壁作为移动限制部。关于方向转换构件4的线缆导入部,为了简单地区别方向转换构件4的2个线缆导入部,将线缆导入部中的、在图1中线缆5从成为对象的方向转换部向其他的方向转换构件或驱动源移动时通过的线缆导入部简称为“线缆导出部”。
线缆导出部41B设于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在使载板2从下方向上方移动时,从驱动源延伸出而向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引导的线缆5是朝向第一方向转换构件4A导出的部分。各方向转换构件4的将线缆5导出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各方向转换构件4中的使线缆5从方向转换部沿规定的方向延伸出的部位,可以是以线缆5抵接而向规定的方向引导的方式设置,也可以是以线缆5不会从规定的方向脱离的方式分离设置。在此,在图1的状态下,关于线缆导出部41,将第一方向转换构件4A的线缆导出部41设为第一线缆导出部41A,将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的线缆导出部41设为第二线缆导出部41B,将第三方向转换构件4C的线缆导出部41设为第三线缆导出部41C,将第四方向转换构件4D的线缆导出部41设为第四线缆导出部41D。
第一线缆导出部41A在图1的状态下,朝向配置有第三方向转换构件4C的位置的方向导出线缆5。
第二线缆导出部41B在图1的状态下,朝向配置有第一方向转换构件4A的位置的方向导出线缆5。
第三线缆导出部41C在图1的状态下,朝向配置有第四方向转换构件4D的位置的方向导出线缆5。
第四线缆导出部41D在图1的状态下,朝向配置有驱动源6的位置的方向导出线缆5。
线缆导入部42在图1中是分别关于各方向转换构件4而将线缆5向方向转换部引导时通过的部分,是使载板2从下方向上方移动时导入线缆5的部分。为了简单地区别方向转换构件4的2个线缆导入部,如图1所示,使载板2从下方向上方移动时,仅将导入线缆5的部分简称为“线缆导入部”。在此,将第一方向转换构件4A的线缆导入部42设为第一线缆导入部42A,将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的线缆导入部42设为第二线缆导入部42B,将第三方向转换构件4C的线缆导入部42设为第三线缆导入部42C,将第四方向转换构件4D的线缆导入部42设为第四线缆导入部42D。
第一线缆导入部42A是对线缆5的配线方向进行转换的方向转换部和将方向转换部与其外部连结的2个线缆导入部中的、设于将线缆5与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连接的配线路径侧的线缆导入部。第一线缆导入部42A是向第一方向转换构件4A具有的方向转换部即滑轮槽引导线缆5的部分。第一线缆导入部42A可以是例如设于方向转换构件的壳体,而且,也可以是从线缆槽延伸出的槽部。第一线缆导入部42A将线缆5从下方向上方导入。
第二线缆导入部42B在图1的状态下,从配置有驱动源6的位置的方向引导线缆5。
第三线缆导入部42C在图1的状态下,从配置有第一线缆导出部41A的位置的方向引导线缆5。第三线缆导入部42C将线缆5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导入。
第四线缆导入部42D在图1的状态下,从配置有第三线缆导出部41C的位置的方向引导线缆5。第四线缆导入部42C将线缆5从下方向上方导入。
线缆导出部及线缆导入部不仅将线缆5导出,而且在驱动源6具备的电动机61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线缆5向方向转换部导入。这种情况下,线缆导出部作为线缆导入部发挥作用。同样,线缆导入部42不仅将线缆5导入,而且在电动机61的旋转方向被变更时,也可以导出线缆5。
各方向转换构件4安装于导轨3。详细而言,在第一导轨3A的上部安装第一方向转换构件4A,在第一导轨3A的下部安装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在第二导轨3B的下部安装第三方向转换构件4C,在第二导轨3B的上部安装第四方向转换构件4D。
线缆5与驱动源6连接,以传递驱动源6的驱动力的方式经由方向转换构件4而与一组移动对象物即载板2连接。线缆5是由金属的线材等构成的绳索状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5由内线缆51和供内线缆51的一部分插通的树脂制的外壳7构成。而且,线缆5由作为下降用线缆的第一线缆5A、作为中间线缆的第二线缆5B、作为上升用线缆的第三线缆5C这三根线缆构成。
如图3所示,第一线缆5A在第一线缆5A的一端设有第一端部(未图示),在其他端设有第二端部511。第一线缆5A的第一端部与卷筒构件62连接,第二端部511与第一载板的下侧连接。第二端部511收容于在第一载板2A设置的线缆端收容部24,并经由弹性构件52而与第一载板2A连接。弹性构件52的一端与第一载板2A的线缆端收容部24的内壁连接,弹性构件52的其他端与第二端部511的基端连接,从而介于第一载板2A与第二端部511之间。第一端部收容于在驱动源6的卷筒构件62设置的线缆端收容部(未图示),第一线缆5A与驱动源6连接。
如图3所示,第二线缆5B的一端与第一载板2A的上侧连接且其他端与第二载板2B的下侧连接。第二线缆5B将经由第一线缆5A传递给第一载板2A的驱动源6的驱动力向第二载板2B传递。
第二线缆5B在一端设有第三端部512且在其他端设有第四端部513,分别收容于在第一载板2A和第二载板2B设置的线缆端收容部24而与载板2卡合。
第三线缆5C在一端设有第五端部514,在其他端设有第六端部(未图示),如图1所示,与第二载板2B的上侧和驱动源6连接。第三线缆5C的第五端部514收容于第二载板2B的线缆端收容部24而与第二载板2B卡合,第六端部(未图示)收容于在驱动源6的卷筒构件62设置的线缆端收容部(未图示)而与卷筒构件62卡合。第五端部514与第二端部511同样地经由弹性构件52而与第二载板2B连接。第三线缆5C通过驱动源6的驱动而卷绕时,将驱动源6的驱动力向第二载板2B传递而将第二载板2B拉起,经由第二线缆5B将第一载板2A也拉起。
驱动源6是产生使作为移动对象物的载板2移动的驱动力的装置,相对于一组导轨3中的一方而配置在规定的位置。在驱动源6连接有线缆5。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源6具有电动机61、利用电动机61的驱动而旋转的卷筒构件62、及电动机壳体63。卷筒构件62以通过卷筒构件62的旋转能够进行线缆5的卷绕和放出的方式连接线缆5。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61具备用于向卷筒构件62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在卷筒构件62连接有第一线缆5A的一端和第三线缆5C的其他端,卷绕有第一线缆5A和第三线缆5C。电动机壳体63是用于收容电动机61、卷筒构件62的构件。
驱动源6具有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该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使线缆5朝向一方的导轨3的配置了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4的方向延伸出。延出部是指在线缆5从驱动源6朝向方向转换构件延伸的配线状态下,线缆5从驱动源6延伸出的部位,线缆5的移动方向是向驱动源6导入的方向还是从驱动源6导出的方向都没有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源6具有的电动机壳体63在图1的状态下,具有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该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将第一线缆5A朝向第一导轨3A的配置了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的方向导出第一线缆5A。而且,电动机壳体63在图1的状态下,具有驱动源侧线缆导入部632,该驱动源侧线缆导入部632从第二导轨3B的配置了第四方向转换构件4D的方向导入第三线缆5C。
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是用于导出通过驱动源6卷绕/放出的线缆5的通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于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的外连接部上连接外壳7。驱动源侧线缆导入部632是用于导入线缆5的通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于驱动源侧线缆导入部632的外连接部上连接外壳7。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不仅使线缆5延伸出,在变更了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时,也能够导入线缆5。驱动源侧线缆导入部632不仅导入线缆5,在变更了电动机61的旋转方向时,也能够使线缆5延伸出。
另外,电动机壳体63与第一导轨3A连接。电动机壳体63具有凸缘部633。在凸缘部633设有螺纹孔634作为安装部。
外壳7是将线缆5的一部分包覆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第一线缆5A上的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与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之间。而且,外壳7设置在第三线缆5C上的驱动源侧线缆导入部632与第四方向转换构件4D之间。而且,第二线缆5B的外壳7也设置在第一方向转换构件4A与第三方向转换构件4C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说在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与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4的驱动源侧的线缆导入部42B之间具备供线缆5插通的外壳7。
另外,架设于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与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4的驱动源侧的线缆导入部之间且与移动对象物连接的线缆的一端也可以与构成于移动对象物的伸长吸收机构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载板2设有伸长吸收机构8。伸长吸收机构8是用于吸收线缆5的伸长的机构。伸长吸收机构8设于载板2,具有收容线缆5的第二端部511的线缆端收容部24和设置在线缆端收容部24内的弹性构件52。
线缆端收容部24设于载板2的中央部,在上下的内壁面设有用于插入线缆5的插入孔241。线缆5经由插入孔241向线缆端收容部24导入,线缆5的第二端部511及第三端部512收容于线缆端收容部24。
弹性构件52是对线缆5的端部进行施力的构件。弹性构件52与线缆5的端部的线缆侧端面(前端面的相反侧的面)和线缆端收容部24的内壁面抵接,以将线缆5的端部向从线缆端收容部24分离的方向施力的方式配置。例如,在线缆5伸长时,利用弹性力对线缆5的端部施力而向线缆端收容部24内收容的线缆5的长度变长,能吸收线缆5的伸长。
接下来,使用图1及图2来说明车窗升降器1的动作。首先,使用图1,说明使车窗升降器1的载板2向上方移动的动作。
通过对驱动源6的电动机61进行驱动而卷筒构件62转动。卷筒构件62对第三线缆5C进行卷绕,并对第一线缆5A进行放出。当卷绕第三线缆5C时,第三线缆5C的一端所连接的第二载板2B向上方移动。而且,第二线缆5B的其他端与第二载板2B的上方连接,因此伴随着第二载板2B的向上方的移动而第二线缆5B向图1所示的方向移动,第二线缆5B的一端所连接的第一载板2A向上方移动。而且,伴随着第一载板2A的向上方的移动,从卷筒构件62放出的第一线缆5A向上方移动。
这样,通过使第一载板2A及第二载板2B向上方移动,从而固定于载板2的窗玻璃100向上方移动。
接下来,使用图2,说明使车窗升降器1的载板2向下方移动的动作。
通过向与上述的图1的说明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驱动源6的电动机61,而卷筒构件62向与图1的说明的情况相反的方向转动。线缆5向与上述的图1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一载板2A及第二载板2B向下方移动,固定于载板2的窗玻璃100向下方移动。
对象物移动装置1在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的延伸方向与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4的驱动源侧的线缆导入部的延伸方向构成为大致同轴上的位置设有驱动源6。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象物移动装置1的在驱动源6与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4之间延伸的外壳7成为大致直线状。因此,不需要将外壳7形成为规定的弯曲形状,而且能够使驱动源6沿导轨3A移动,以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
图4的对象物移动装置1是相对于图1的对象物移动装置1而使驱动源6的位置移动的实施方式。在对象物移动装置1中,驱动源6安装于导轨3A。通过将电动机壳体63的凸缘部633向设于第一导轨3A的安装孔31安装,而将驱动源6安装于导轨3。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的驱动源6侧的第二线缆导入部42B的延伸方向处于大致同轴上。
只要线缆导入部42的延伸方向是线缆5从方向转换构件4延伸的方向,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的延伸方向是线缆5从驱动源6延伸的方向,在线缆导入部42和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之间的线缆5为大致直线状即可。
另外,本发明的对象物移动装置1中,一组导轨3中的一方也可以具有多个驱动源连接部,该驱动源连接部在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的延伸方向与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4的驱动源侧的线缆导入部的延伸方向成为大致同轴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驱动源6连接。第一导轨3A设有在电动机壳体63设置的螺纹孔的个数以上的多个安装孔31,通过对电动机壳体63的安装所使用的安装孔31进行变更,而能够变更驱动源6相对于导轨3A的安装位置。驱动源6选择性地安装于这多个安装孔31的任意的位置。例如,在相比图1所示的状态而要将驱动源6配置于上方时,如图4所示,通过将电动机壳体63的凸缘部633选择性地安装于在第一导轨3A设置的安装孔31中的在上方侧设置的安装孔31,能够在车门的前侧中央附近设置未配线线缆的空间。
关于安装孔31,与导轨3A的延伸方向平行地设置多个,但可以是以能够进行驱动源6的位置的调整的方式沿规定的方向排列。在图1及图4中,安装孔31沿上下方向空出间隔地设置,因此凸缘部633与安装孔31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成为一定的位置。即使在变更了安装凸缘部633的安装孔31的情况下,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的驱动源6侧的第二线缆导入部42B的延伸方向也能够配置在同轴上。因此,即使变更驱动源6的设置位置,也无需变更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或第二线缆导入部42B的角度。而且,仅通过变更线缆5A的长度尤其是变更外壳7的长度,就能够变更驱动源6的设置位置。即,不需要根据驱动源6的位置来进行电动机壳体63的结构变更。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车窗升降器1在驱动源6的位置变更中,不需要根据设置驱动源6的位置来进行驱动源6或导轨3的设计变更,生产性提高。
另外,线缆5在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与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的驱动源6侧的第二线缆导入部42B之间具有供线缆5插通的外壳7。通过这样构成,通过进行外壳7的长度变更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源的位置变更,因此生产性提高。
另外,架设在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与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的驱动源6侧的第二线缆导入部42B之间且与载板2连接的线缆5的卡合端是与构成于载板2的伸长吸收机构8连接的结构。通过这样构成,即使线缆5因使用而伸长的情况下,也能够由伸长吸收机构8吸收,维护性提高。
另外,一组导轨3中的一方具有多个安装孔31,所述安装孔31在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6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转换构件4B的驱动源6侧的第二线缆导入部42B的延伸方向成为大致同轴的状态下能够与驱动源6连接。通过这样构成,仅通过变更外壳7的长度就能够进行位置变更,不需要进行电动机壳体63的结构变更。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设于第一导轨的安装孔也可以由长孔构成。在安装孔由长孔构成时,能够对合于长孔的任意的位置而将在电动机壳体63的凸缘部633设置的螺纹孔634固定。

Claims (4)

1.一种对象物移动装置,具备:
分离配置的一组移动对象物;
沿所述一组移动对象物的各自的移动方向延伸,并引导所述一组移动对象物的各自的移动的一组导轨;
与所述一组移动对象物连接的线缆;
对于沿所述一组导轨中的一方延伸的所述线缆的方向进行转换的方向转换构件;及
相对于所述一组导轨中的一方而配置在规定的位置,并连接所述线缆的驱动源,
通过利用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所述线缆的卷绕和放出,从而经由所述线缆使所述一组移动对象物移动,
其中,
所述驱动源具有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所述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使线缆朝向所述一组导轨中的一方的配置了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的方向延伸出,
所述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具有线缆导入部,所述线缆导入部将从所述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导出的线缆导入,
在所述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的驱动源侧的线缆导入部的延伸方向构成为大致同轴上的位置设置所述驱动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象物移动装置,其中,
所述线缆在所述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与所述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的所述驱动源侧的线缆导入部之间具有供所述线缆插通的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象物移动装置,其中,
架设在所述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与所述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的所述驱动源侧的线缆导入部之间且与所述移动对象物连接的线缆的一端与构成于所述移动对象物的伸长吸收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对象物移动装置,其中,
所述一组导轨中的一方具有多个驱动源连接部,所述驱动源连接部在所述驱动源侧线缆延出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一端侧的方向转换构件的驱动源侧的线缆导入部的延伸方向成为大致同轴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驱动源连接。
CN201711000150.2A 2016-10-31 2017-10-24 对象物移动装置 Pending CN1080055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3864 2016-10-31
JP2016213864A JP2018071235A (ja) 2016-10-31 2016-10-31 対象物移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5519A true CN108005519A (zh) 2018-05-08

Family

ID=62051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00150.2A Pending CN108005519A (zh) 2016-10-31 2017-10-24 对象物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71235A (zh)
CN (1) CN10800551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20656A1 (de) * 2018-11-30 2020-06-04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Fensterhebersystem und Kraftfahrzeugtür
JP7033103B2 (ja) 2019-04-26 2022-03-09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対象物移動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30608Y (zh) * 2005-09-16 2006-10-25 法国阿文美驰轻型车系统有限公司 窗户调整器线缆组件
JP2008196204A (ja) * 2007-02-13 2008-08-28 Hi-Lex Corporation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
CN101484330A (zh) * 2006-09-29 2009-07-15 布罗泽汽车部件制造科堡有限公司 车辆卷帘
CN101761283A (zh) * 2008-12-18 2010-06-30 法国阿文美驰轻型车系统有限公司 制造车窗升降器的方法以及车窗升降器
CN203531612U (zh) * 2013-11-08 2014-04-0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紧弹簧组件的装配结构及电动玻璃升降器
DE102013104602A1 (de) * 2013-05-06 2014-11-06 Küster Holding GmbH Fensterhebe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04782485U (zh) * 2015-07-08 2015-11-18 宁波世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可调节钢绳松紧的车窗升降器
CN105525825A (zh) * 2015-12-30 2016-04-27 宁波万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结构设计的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及其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129848B (it) * 1980-11-13 1986-06-11 Iao Industrie Riunite Spa Dispositiv alzacristal paricolarmente per autoveicoli
JPH0529125Y2 (zh) * 1984-12-20 1993-07-27
JPH1136712A (ja) * 1997-07-23 1999-02-09 Shiroki Corp ウインドウ開閉装置の挟み込み防止方法及び挟み込み防止装置
DE102009015626A1 (de) * 2009-04-02 2010-10-14 Küster Holding GmbH Seilzug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30608Y (zh) * 2005-09-16 2006-10-25 法国阿文美驰轻型车系统有限公司 窗户调整器线缆组件
CN101484330A (zh) * 2006-09-29 2009-07-15 布罗泽汽车部件制造科堡有限公司 车辆卷帘
JP2008196204A (ja) * 2007-02-13 2008-08-28 Hi-Lex Corporation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
CN101761283A (zh) * 2008-12-18 2010-06-30 法国阿文美驰轻型车系统有限公司 制造车窗升降器的方法以及车窗升降器
DE102013104602A1 (de) * 2013-05-06 2014-11-06 Küster Holding GmbH Fensterhebe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03531612U (zh) * 2013-11-08 2014-04-0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紧弹簧组件的装配结构及电动玻璃升降器
CN204782485U (zh) * 2015-07-08 2015-11-18 宁波世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可调节钢绳松紧的车窗升降器
CN105525825A (zh) * 2015-12-30 2016-04-27 宁波万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结构设计的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及其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71235A (ja) 2018-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0300B (zh) 窗户调节器
CN100403961C (zh) 一种优选用于高度可调节的桌的提升柱的驱动装置及一种提升柱
JP5796238B2 (ja) 車両用ドアの開閉装置
CN108005519A (zh) 对象物移动装置
CN108883540A (zh) 机器人
CN103917730A (zh) 窗户调节器
CN104903535B (zh) 开闭体开闭装置
US11486182B2 (en) Linear motor for sliding door
CN105453358A (zh) 卷线的布线结构
CN110239633A (zh) 充电口组件和车辆
JP2015121059A (ja)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
CN102817519B (zh) 玻璃升降器
JP2011144832A (ja) 噛合チェーン式進退作動装置
CN204715997U (zh) 易装配的升降器导向块
CN216406498U (zh) 一种电动吊滑轮结构及吊装推拉门门框系统
JP2017001513A (ja) 電線ガイド装置
JP2016205097A (ja) 昇降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
CN104747019A (zh) 一种推拉门系统
CN208816310U (zh) 一种水泵支架过线结构及空调器
CN220133874U (zh) 一种提升门
CN108179945B (zh) 一种滑动门用直线电机系统
CN101388533A (zh) 电力输送结构
JP6319755B2 (ja) 三重引戸
JP6608657B2 (ja) 引き戸用の戸体および引き戸用の戸体への商用電源接続方法
JP6435823B2 (ja) スライドドア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