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89935A -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89935A
CN107989935A CN201711458856.3A CN201711458856A CN107989935A CN 107989935 A CN107989935 A CN 107989935A CN 201711458856 A CN201711458856 A CN 201711458856A CN 107989935 A CN107989935 A CN 107989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rder
radiator
solenoid valve
aqueous medium
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588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89935B (zh
Inventor
雷雨龙
高新
扈建龙
李兴忠
崔国垲
陈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4588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899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89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89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89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89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7/00Liquid-resistance brakes; Brakes using the internal friction of fluids or fluid-like media, e.g. powders
    • F16D57/02Liquid-resistance brakes; Brakes using the internal friction of fluids or fluid-like media, e.g. powders with blades or like members braked by th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50/00Applications
    • F01P2050/22Motor-c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16D2065/783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cooling control or adjus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16D2065/787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依次与第一电磁阀、第一泵、发动机、第二电磁阀、节温器、所述散热器的入口连接,形成发动机散热回路;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依次与第二泵、第三电磁阀、水介质缓速器、所述散热器的入口连接,形成缓速器散热回路;第一支路,其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泵的入口;发动机散热回路和缓速器散热回路为并联。本装置解决不匹配问题,本发明将缓速器散热回路与发动机散热回路相互独立,便于各散热回路的控制,降低缓速器工作过程中的热衰退。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具体的车辆工作情况来进行有效地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缓速器的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介质缓速器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液力缓速器是汽车的辅助制动装置。液力缓速器工作时,传动介质泵入缓速器工作轮腔,在转子的带动下,转子动能转化为传动介质的动能及压能。传动介质流入定子工作腔后,对定子叶片具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转子旋转产生阻力矩,从而对车辆进行缓速制动。整个工作过程是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动能转换为传动介质的热能,再通过缓速器散热装置将能量耗散。液力缓速器的最大功率受到散热装置最大冷却能力的限制,因而液力缓速器的散热装置对缓速器制动性能尤为重要。
水介质缓速器传动介质采用的是发动机冷却液,其散热装置与发动机冷却系统串联在一起。发动机冷却液带走发动机的热量后进入水介质缓速器工作腔充当传动介质,汽车的动能转换最终转换为发动机冷却液的热能,最后经过散热器将热量耗散。这种散热方式受发动机散热出口温度影响,缩短了水介质缓速器工作的温度区间,同时不利于发动机和液力缓速器进行分别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目前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装置,本发明将缓速器散热回路与发动机散热回路相互独立,便于各散热回路的控制,降低缓速器工作过程中的热衰退。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具体的车辆工作情况来进行有效地散热。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装置,包括:
散热器,
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依次与第一电磁阀、第一泵、发动机、第二电磁阀、节温器和所述散热器的入口连接,形成独立的发动机散热回路;
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依次与第二泵、第三电磁阀、水介质缓速器、所述散热器的入口连接,形成独立的缓速器散热回路;
第一支路,其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泵的入口;
其中,发动机散热回路和缓速器散热回路为并联。
优选的是,还包括:
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一侧,用于加速所述散热器周围的空气流动,加速冷却过程。
优选的是,还包括:
补偿水箱,连接在所述散热器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和所述第二电磁阀之间,检测所述发动机流出的液体温度。
优选的是,
所述节温器的出口端分为主路和由旁通孔形成的旁通路,且所述节温器的出口端流向由所述节温器控制,所述主路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入口端,所述旁通路连通所述发动机的入口端。
优选的是,还包括:
压强调节阀,连接在所述缓速器的出口及所述散热器的入口之间所述缓速器散热回路上,用于调节所述由所述缓速器的出口流入到所述散热器的入口的流量。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为三位二通电磁阀,其能够在所述第一支路、节温器和截断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的是,还包括:
所述散热器入口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冷却液的温度;
所述缓速器出口设置有压强传感器,用于检测流出冷却液的压强;
控制器ECU,通信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电磁阀、节温器、缓速器,控制所述散热器、节温器、电磁阀、缓速器的工作状态。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当车辆辅助制动系统不工作,缓速器不工作,第一电磁阀接通,发动机散热回路,第二电磁阀接通节温器和发动机的出口端,节温器决定冷却液是否经过散热器;
S2,当车辆辅助系统工作时,第三电磁阀接通,缓速器工作,缓速器散热回路连通,且
当Te<To时,第二电磁阀接通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一泵的入口;
当Te≥T0时,第二电磁阀接通第一温度传感器及节温器的入口;
其中,To为设定的温度阈值,Te为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冷却液温度值。
优选的是,
压强调节阀处,出口端的压强满足以下关系:
其中,Pe为压强调节阀的输出冷却液压强,P0为缓速器出口端的冷却液压强,ε为压强调节阀阻力系数,值为1.01,T0为设定的温度阈值,Ta为缓速器出口端冷却液的温度,等于TR
S3,在本装置运行过程中,且
当TR<T1时,散热器上风扇不工作;
当TR≥T1时,散热器上风扇工作,加快冷却液热量的散失;
其中,T1为设定的风扇工作温度阈值,TR为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冷却液温度值。
本发明所述的有益效果:1)两条散热回路均设有泵,实现流量控制上的相互独立;2)在液力缓速器不工作时,保持了发动机散热回路原来的管路布置;3)该装置采用一个散热器为两条回路散热,相比于采用两个散热器使发动机与缓速器散热回路独立的方案,结构更加简单;4)提高了散热效率和缓速器持续工作能力;5)并联的散热回路充分发挥了系统的散热能力,便于各自回路的管理,有利于水介质缓速器持续工作;6)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具体的车辆工作情况来进行有效地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装置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水介质缓速器不工作时该装置工作管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水介质缓速器工作,发动机散热回路未达到温度阈值时该装置工作管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水介质缓速器工作,发动机散热回路达到温度阈值时该装置工作管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介质缓速器散热装置布置示意图,包括散热器1,散热器1的出口依次连接第一电磁阀3、第一泵5、与发动机7、第一温度传感器10、第二电磁阀12、节温器13、第二温度传感器15以及散热器1的入口,构成发动机散热回路;另外一条回路为,散热器1的出口依次连接第二泵4、第三电磁阀6、水介质缓速器8、第二温度传感器15以及散热器1的入口,构成的缓速器散热回路。第一支路,其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12,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泵5的入口;其中,发动机7散热回路和缓速器散热回路为并联。水介质缓速器8连接汽车的变速器9。
散热器1上设置有冷却风扇2和补偿水箱14,用于加速冷却液的冷却,提高散热器1的散热效率。第一温度传感器10设置在发动机7的出口端,与第二电磁阀12相连通。压强调节阀11串联在缓速器散热回路上,设置在缓速器8的出口及散热器的入口之间。节温器13的出口端分为主路和由旁通孔形成的旁通路,且节温器13的出口端流向由所述节温器13的节温器阀控制,所述主路连通所述散热器1的入口端,所述旁通路连通所述发动机7的入口端。第二电磁阀12为三位二通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12为三位二通电磁阀,其能够在所述第一支路、节温器13和截断状态之间切换。散热器1入口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5可以检测流出的冷却液的温度。缓速器8出口设置有压强传感器,可以检测流出的冷却液的压强;
控制器ECU网络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0,控制散热器1、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6、第二温度传感器15、发动机7、节温器13、水介质缓速器8、压强调节阀11的工作状况。
如图5所示,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当车辆辅助制动系统不工作,缓速器不工作,第一电磁阀接通,发动机散热回路,第二电磁阀接通节温器和发动机的出口端,节温器决定冷却液是否经过散热器;
S2,当车辆辅助系统工作时,第三电磁阀接通,缓速器工作,缓速器散热回路连通,且
当Te<To时,第二电磁阀接通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一泵的入口;
当Te≥T0时,第二电磁阀接通第一温度传感器及节温器的入口;
其中,To为设定的温度阈值,Te为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冷却液温度值。
优选的是,
压强调节阀处,出口端的压强满足以下关系:
其中,Pe为压强调节阀的输出冷却液压强,P0为压强调节阀的输入冷却液压强,ε为压强调节阀阻力系数,值为1.01,T0为设定的温度阈值,Ta为缓速器出口端冷却液的温度,等于散热器入口温度TR
S3,在本装置运行过程中,且
当TR<T1时,散热器上风扇不工作;
当TR≥T1时,散热器上风扇工作,加快冷却液热量的散失;
其中,T1为设定的风扇工作温度阈值,TR为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冷却液温度值。
在实施例一中,当车辆辅助制动系统不工作时,该装置工作管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实线表示参与工作的部分,虚线表示不参与工作的部分。控制器ECU实时采集水介质缓速器7的工作状态,此时缓速器8不工作,第一电磁阀3处于接通状态,在第一泵5的带动下,发动机7冷却液进入发动机7水套为其冷却。位于发动机7冷却出口的第二电磁阀12受第一温度传感器10和水介质缓速器8的工作状态共同决定,当发动机7出口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阈值或者水介质缓速器8不工作时,电磁阀12的接通形式如图2中所示,否则如图3中电磁阀12的接通形式。此时冷却液经过电磁阀12进入节温器13,由节温器13决定冷却液是否经过散热器。然后在泵5的作用下进行下一次循环。
当车辆辅助系统工作时,如果发动机散热回路温度较低,第一温度传感器10检测温度未达到控制器ECU中设定的温度阈值,该装置工作管路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二电磁阀12的接通形式如图3所示,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0、第一泵5、发动机7构成封闭的发动机散热回路。由于缓速器8处于工作状态,第三电磁阀6处于接通状态,发动机冷却液在泵4的带动下,进入缓速器8充当传动介质。汽车行驶的动能转换为传动介质的热能,高温的冷却液经过缓速器8出口的压强调节阀11进入散热器1进行冷却,控制器ECU根据散热器出口温度决定风扇2的工作状态。然后在泵4的带动下进行下一次循环。此过程散热器1只为缓速器回路散热。
当车辆辅助系统工作时,如果发动机散热回路温度升高,第一温度传感器10检测温度达到控制器ECU中设定的温度阈值,该装置工作管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电磁阀12的接通形式如图4所示。第一电磁阀3只有当缓速器工作且发动机散热回路未达到设定的温度阈值时处于未接通状态,其他状态下处于接通状态。发动机冷却液从散热器出口出来分为两路,一路在第一泵5的带动下计入发动机散热循环,一路在第二泵4的带动下进入缓速器7散热循环,两路在散热器1入口出汇合,进入散热器1进行冷却。
图3与图4所示的工作状态均为水介质缓速器工作时的状态,根据发动机散热回路是否达到控制器ECU设定的温度阈值,图3与图4的工作状态是交替出现的,且图4的工作状态,散热器同时为两条回路工作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介质流动的方向。
在本装置运行过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15实时检测的冷却液温度值传递给ECU,当冷却液的温度值高于设定的风扇工作阈值时,ECU启动散热器风扇为其冷却。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器,
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依次与第一电磁阀、第一泵、发动机、第二电磁阀、节温器和所述散热器的入口连接,形成独立的发动机散热回路;
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依次与第二泵、第三电磁阀、水介质缓速器、所述散热器的入口连接,形成独立的缓速器散热回路;
第一支路,其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泵的入口;
其中,发动机散热回路和缓速器散热回路为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偿水箱,连接在所述散热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和所述第二电磁阀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温器的出口端分为主路和由旁通孔形成的旁通路,且所述节温器的出口端流向由所述节温器控制,所述主路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入口端,所述旁通路连通所述发动机的入口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强调节阀,连接在所述缓速器的出口及所述散热器的入口之间所述缓速器散热回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为三位二通电磁阀,其能够在所述第一支路、节温器和截断状态之间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散热器入口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冷却液的温度;
所述缓速器出口设置有压强传感器,用于检测流出冷却液的压强;
控制器ECU,通信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电磁阀、节温器、缓速器,控制所述散热器、节温器、电磁阀、缓速器的工作状态。
9.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当车辆辅助制动系统不工作,缓速器不工作,第一电磁阀接通,发动机散热回路连通,第二电磁阀接通节温器和发动机的出口端,节温器决定冷却液是否经过散热器;
S2,当车辆辅助系统工作时,第三电磁阀接通,缓速器工作,缓速器散热回路连通,且
当Te<To时,第二电磁阀接通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一泵的入口;
当Te≥T0时,第二电磁阀接通第一温度传感器及节温器的入口;
其中,To为设定的温度阈值,Te为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冷却液温度值。
S3,在本装置运行过程中,且
当TR<T1时,散热器上风扇不工作;
当TR≥T1时,散热器上风扇工作,加快冷却液热量的散失;
其中,T1为设定的风扇工作温度阈值,TR为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冷却液温度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介质缓速器并联式散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压强调节阀处,出口端的压强满足以下关系:
<mrow> <msub> <mi>P</mi> <mi>e</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i>ln</mi> <mrow> <mo>(</mo> <msup> <msub> <mi>P</mi> <mn>0</mn> </msub> <mn>2</mn> </msup> <mo>+</mo> <mi>P</mi> <mo>+</mo> <mn>1.33</mn> <mo>)</mo> </mrow> <mo>+</mo> <mn>0.89</mn> <msub> <mi>P</mi> <mn>0</mn> </msub> </mrow> <mrow> <msup> <mi>&amp;epsiv;e</mi> <mfrac> <mrow> <msub> <mi>T</mi> <mi>a</mi> </msub> <mo>-</mo> <msub> <mi>T</mi> <mn>0</mn> </msub> </mrow> <msub> <mi>T</mi> <mn>0</mn> </msub> </mfrac> </msup> </mrow> </mfrac> </mrow>
其中,Pe为压强调节阀的输出冷却液压强,P0为缓速器出口端的冷却液压强,ε为压强调节阀阻力系数,值为1.01,T0为设定的温度阈值,Ta为缓速器出口端冷却液的温度,等于散热器入口温度TR
CN201711458856.3A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9899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8856.3A CN107989935B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8856.3A CN107989935B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89935A true CN107989935A (zh) 2018-05-04
CN107989935B CN107989935B (zh) 2024-02-06

Family

ID=62043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58856.3A Active CN107989935B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8993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9589A (zh) * 2018-05-29 2018-11-23 三都苍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力缓速器冷却系统
CN109236977A (zh) * 2018-11-15 2019-01-18 沈阳工程学院 一种带冷却叶片和控制油路的可降工作温度的液力变矩器
CN109687646A (zh) * 2018-12-28 2019-04-26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驱动电机散热装置
CN110081105A (zh) * 2019-04-17 2019-08-02 刘晓庆 一种汽车刹车片降温装置
CN110566604A (zh) * 2019-09-23 2019-12-13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缓速器主循环系统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8708A (en) * 1960-11-29 1964-01-21 Wagner Electric Corp Retarder valve
FR2185526A1 (zh) * 1972-05-26 1974-01-04 Labavia
DE4408350A1 (de) * 1994-03-11 1994-10-06 Voith Turbo Kg Antriebseinheit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 Antriebseinheit
DE19716919A1 (de) * 1997-04-23 1998-10-29 Voith Turb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aximalen Ausnutzung der Bremswirkung eines Retarders
DE10133342A1 (de) * 2001-07-12 2003-01-30 Voith Turbo Kg Verfahren zur beschleunigten Entleerung eines hydrodynamischen Retarders und hydrodynamischer Retarder
DE10140220A1 (de) * 2001-08-16 2003-05-28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Hydrodynamischer Retarder
KR20060102137A (ko) * 2005-03-23 2006-09-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이중 냉각 타입 대형 차량의 유체식 리타더 장치
DE102011101647B3 (de) * 2011-05-16 2012-06-14 Voith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Leistungsübertragung eines hydrodynamischen Retarders
CN202348405U (zh) * 2011-12-09 2012-07-2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装置散热系统
CN203463523U (zh) * 2013-09-10 2014-03-05 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CN203717102U (zh) * 2014-02-14 2014-07-1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冷却系统
CN104481662A (zh) * 2014-12-08 2015-04-01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匹配液力缓速器的整车散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4279390U (zh) * 2014-12-18 2015-04-22 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制动装置
CN104595386A (zh) * 2014-07-08 2015-05-06 武汉理工大学 液力缓速器用减空损装置
CN104669998A (zh) * 2015-03-16 2015-06-03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基于水缓速器的混合动力汽车及其控制方法
CN204458005U (zh) * 2014-12-23 2015-07-0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匹配发动机出水管和液力缓速器的水管结构
CN104842774A (zh) * 2014-10-27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应用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204691879U (zh) * 2015-05-18 2015-10-0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756763A (zh) * 2016-03-14 2016-07-1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有该系统的车辆
CN106545604A (zh) * 2016-11-03 2017-03-29 宁波华盛联合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速器冷却系统及方法
JP2017078346A (ja) * 2015-10-20 2017-04-27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CN106931058A (zh) * 2017-03-23 2017-07-07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匹配液力缓速器的冷却系统
CN207848269U (zh) * 2017-12-28 2018-09-11 吉林大学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8708A (en) * 1960-11-29 1964-01-21 Wagner Electric Corp Retarder valve
FR2185526A1 (zh) * 1972-05-26 1974-01-04 Labavia
DE4408350A1 (de) * 1994-03-11 1994-10-06 Voith Turbo Kg Antriebseinheit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 Antriebseinheit
DE19716919A1 (de) * 1997-04-23 1998-10-29 Voith Turb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aximalen Ausnutzung der Bremswirkung eines Retarders
DE10133342A1 (de) * 2001-07-12 2003-01-30 Voith Turbo Kg Verfahren zur beschleunigten Entleerung eines hydrodynamischen Retarders und hydrodynamischer Retarder
DE10140220A1 (de) * 2001-08-16 2003-05-28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Hydrodynamischer Retarder
KR20060102137A (ko) * 2005-03-23 2006-09-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이중 냉각 타입 대형 차량의 유체식 리타더 장치
DE102011101647B3 (de) * 2011-05-16 2012-06-14 Voith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Leistungsübertragung eines hydrodynamischen Retarders
CN202348405U (zh) * 2011-12-09 2012-07-2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装置散热系统
CN203463523U (zh) * 2013-09-10 2014-03-05 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CN203717102U (zh) * 2014-02-14 2014-07-1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冷却系统
CN104595386A (zh) * 2014-07-08 2015-05-06 武汉理工大学 液力缓速器用减空损装置
CN104842774A (zh) * 2014-10-27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应用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104481662A (zh) * 2014-12-08 2015-04-01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匹配液力缓速器的整车散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4279390U (zh) * 2014-12-18 2015-04-22 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制动装置
CN204458005U (zh) * 2014-12-23 2015-07-0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匹配发动机出水管和液力缓速器的水管结构
CN104669998A (zh) * 2015-03-16 2015-06-03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基于水缓速器的混合动力汽车及其控制方法
CN204691879U (zh) * 2015-05-18 2015-10-0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
JP2017078346A (ja) * 2015-10-20 2017-04-27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CN105756763A (zh) * 2016-03-14 2016-07-1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有该系统的车辆
CN106545604A (zh) * 2016-11-03 2017-03-29 宁波华盛联合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速器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6931058A (zh) * 2017-03-23 2017-07-07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匹配液力缓速器的冷却系统
CN207848269U (zh) * 2017-12-28 2018-09-11 吉林大学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玉玺;程秀生;刘维海;毕乾坤;孙家春;: "液力缓速器的试验研究", 工程机械, no. 11 *
汪贵行;汪学慧;: "液力缓速器与电涡流缓速器", 汽车维护与修理, no. 02 *
陈俊宇;刘朋成;: "不同热交换器结构对液力缓速器响应时间的影响", 汽车实用技术, no. 14 *
顾振华;: "汽车用电液缓速器性能特点及选择", 汽车零部件, no. 10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9589A (zh) * 2018-05-29 2018-11-23 三都苍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力缓速器冷却系统
CN109236977A (zh) * 2018-11-15 2019-01-18 沈阳工程学院 一种带冷却叶片和控制油路的可降工作温度的液力变矩器
CN109236977B (zh) * 2018-11-15 2023-08-15 沈阳工程学院 一种带冷却叶片和控制油路的可降工作温度的液力变矩器
CN109687646A (zh) * 2018-12-28 2019-04-26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驱动电机散热装置
CN110081105A (zh) * 2019-04-17 2019-08-02 刘晓庆 一种汽车刹车片降温装置
CN110566604A (zh) * 2019-09-23 2019-12-13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缓速器主循环系统
CN110566604B (zh) * 2019-09-23 2024-05-14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缓速器主循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89935B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9935A (zh)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WO2022147975A1 (zh) 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US9638091B2 (en) Cooling in a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
CN104481662B (zh) 一种用于匹配液力缓速器的整车散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7848269U (zh)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
SE522590C2 (sv) Kylanordning och sätt att kyla en retarder
WO2013131419A1 (zh) 液压行走机械的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液压挖掘机
CN108099544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SE523073C2 (sv) Sätt och anordning för kylning av laddluft och hydraulolja
CN106931058A (zh) 一种匹配液力缓速器的冷却系统
CN208578628U (zh) 串联散热器缓速器冷却系统及包含其的发动机散热系统
CN105865251B (zh) 工艺阀岛及热交换器系统
CN103867285A (zh) 缓速器冷却系统
CN110265751A (zh) 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
KR101550616B1 (ko) 차량용 냉각 시스템 및 제어 방법
CN207466354U (zh) 车用智能冷却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08060969B (zh) 带电磁液冷缓速器的整车冷却系统总成
CN207005142U (zh) 一种匹配液力缓速器的冷却系统
WO2021195862A1 (zh) 一种温控系统、温控方法及车辆
CN108869589A (zh) 一种液力缓速器冷却系统
CN204729163U (zh) 一种基于搭载液力缓速器车型的双阀芯电子节温器
CN203822444U (zh) 缓速器冷却系统
CN104088693A (zh) 发动机组件
CN109296439A (zh) 控制冷却剂流体流动穿过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KR102589025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공조장치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