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63523U -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63523U
CN203463523U CN201320561975.2U CN201320561975U CN203463523U CN 203463523 U CN203463523 U CN 203463523U CN 201320561975 U CN201320561975 U CN 201320561975U CN 203463523 U CN203463523 U CN 203463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utlet
heat exchanger
oil circuit
fill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619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闻维维
文光安
施国飞
张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wei Jujing Hube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ERJIA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ERJIA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TEERJIA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3205619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63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63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6352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力缓速器领域,具体公开了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包括由顺序连通的工作腔、换热器以及油箱组成的第一油路,所述工作腔的旁通口与换热器连通,换热器与进油口连通,形成第二油路;可同时:工作腔的旁通口与进油口连通,形成第三油路,第二油路及第三油路上均设有节流阀;所述油箱与进油口之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其中,所述进油口单向阀的出口朝向工作腔的进油口;所述工作腔的出油口与换热器之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其中,所述出油口单向阀的出口朝向换热器。液力缓速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油路结构,能降低残余扭矩、空载损耗,减少缓速器制作安装以及使用成本,同时提高了液力缓速器的制动性能。

Description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力缓速器领域,特别涉及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液力缓速器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辅助制动装置,主要由定子叶轮和转子叶轮缓速器壳体等组成的工作腔、换热器、油箱组成,其本质是一种旋转阻尼装置,利用转子叶轮带动油液与定子叶轮冲击,产生反向涡旋扭矩,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油液的热能,进而使得车辆减速。工作腔的油液在转子叶轮的带动下,经过缓速器出油口进入换热器进行油水换热,再从进油口流回工作腔,从而油液的热能被来自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水通过热交换器冷却的方式将油液的热能带走。
附图1是目前公知的油路结构图。其包括工作腔1、换热器2、油箱3、工作腔1上设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出油口12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油箱3和进油口1依次连通,构成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当液力缓速器工作时,油液从工作腔1经出油口12进入换热器2进行油水换热,再从进油口11流回工作腔1,形成一个循环。
当液力缓速器停止工作时,油液从工作腔1经出油口12进入换热器2流回油箱3,此时换热器2中存储有油液,使得工作腔1内的气体不能流经换热器2形成循环气体,从而工作腔1内聚集大量的气体,工作腔1内的气体在转子叶轮的带动下冲击定子叶轮,产生了较高的残余扭矩,提高了缓速器的空载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液力缓速器空载损耗高的缺陷,提供两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可降低液力缓速器的空载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由顺序连通的工作腔、换热器以及油箱组成的第一油路,所述工作腔的旁通口与换热器连通,换热器与进油口连通,形成第二油路。
优选地,所述工作腔的旁通口与进油口之间的第二油路上设有节流阀。
优选地,所述工作腔的旁通口与进油口之间的第二油路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
优选地,所述油箱与进油口之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其中,所述进油口单向阀的出口朝向工作腔的进油口。
优选地,所述工作腔的出油口与换热器之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所述出油口单向阀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和旁通阀,出口均朝向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由顺序连通的工作腔、换热器以及油箱组成的第一油路,所述工作腔的旁通口与换热器连通,换热器与进油口连通,形成第二油路,所述工作腔的旁通口与进油口连通,形成第三油路。
优选地,所述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上设有节流阀;所述第二油路上设有节流阀;所述第三油路上设有节流阀。
优选地,所述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所述第二油路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所述第三油路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
优选地,所述油箱与进油口之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其中,所述进油口单向阀的出口朝向工作腔的进油口。
优选地,所述工作腔的出油口与换热器之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所述出油口单向阀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和旁通阀,出口均朝向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
在旁通口与出油口之间设有第二油路,当该液力缓速器空载时,工作腔内存在有空气,工作腔内的空气在转子叶轮的带动下,经过第二油路流回工作腔,形成一个小循环气流,从而达到降低残余扭矩的作用,降低了液力缓速器的空载损耗,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提高了液力缓速器的使用性能。
在旁通口与出油口之间设有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液力缓速器采用本油路结构,当该液力缓速器空载时,工作腔内存在有空气,工作腔内的空气在转子叶轮的带动下,分别经过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流回工作腔,形成一个小循环气流,从而达到降低残余扭矩的作用,降低了液力缓速器的空载损耗,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大大增加了缓速器换热效率,提高缓速器的制动性能。
在达到同样效果的基础上,简化了油路结构,从而减少了零部件,降低了油路制作安装工艺,降低了缓速器成本。
缓速器油路上安装有节流阀、进油口单向阀、出油口单向阀,可方便控制油路开合以及保证油路顺利流通,提高缓速器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液力缓速器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工作腔;11、进油口;12、出油口;13、旁通口;2、换热器;3、油箱;4、第一油路;5、第二油路;6、节流阀;7、进油口单向阀;8、出油口单向阀;9、第三油路;81、旁通阀;82、出油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参照附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工作腔1、换热器2、以及油箱3,工作腔1上设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以及旁通口13,出油口12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油箱3和进油口1依次连通,构成第一油路4,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二油路5。
油箱3与进油口11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7,其出口朝向进油口11,防止油液回流至油箱3,保证从油箱3出来的油液能流回工作腔。出油口12与换热器2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8,出油口单向阀8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82和旁通阀81。其出口朝向换热器2。正常工作情况下,出油阀82打开,当工作腔1内压力较大时,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一方面,当缓速器扭矩增大时,工作腔内的压力也增大,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可增加出油口12的流量,从而大大增加了缓速器换热效率,提高缓速器的制动性能;另一方面可防止从出油口12流出的油液回流,保证油液顺利从出油口12流入换热器2。
实施例2:
请参照附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工作腔1、换热器2、以及油箱3,工作腔1上设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以及旁通口13,出油口12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油箱3和进油口1依次连通,构成第一油路4。
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二油路5,第二油路5上设有节流阀6,节流阀设在旁通口13与换热器2之间。
油箱3与进油口11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7,其出口朝向进油口11,防止油液回流至油箱3,保证从油箱3出来的油液能流回工作腔。出油口12与换热器2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8,出油口单向阀8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82和旁通阀81。其出口朝向换热器2。正常工作情况下,出油阀82打开,当工作腔1内压力较大时,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一方面,当缓速器扭矩增大时,工作腔内的压力也增大,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可增加出油口12的流量,从而大大增加了缓速器换热效率,提高缓速器的制动性能;另一方面可防止从出油口12流出的油液回流,保证油液顺利从出油口12流入换热器2。
实施例3:
请参照附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工作腔1、换热器2、以及油箱3,工作腔1上设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以及旁通口13,出油口12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油箱3和进油口1依次连通,构成第一油路4。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二油路5,所述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三油路9。
油箱3与进油口11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7,其出口朝向进油口11,防止油液回流至油箱3,保证从油箱3出来的油液能流回工作腔。出油口12与换热器2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8,出油口单向阀8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82和旁通阀81。其出口朝向换热器2。正常工作情况下,出油阀82打开,当工作腔1内压力较大时,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一方面,当缓速器扭矩增大时,工作腔内的压力也增大,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可增加出油口12的流量,从而大大增加了缓速器换热效率,提高缓速器的制动性能;另一方面可防止从出油口12流出的油液回流,保证油液顺利从出油口12流入换热器2。
实施例4:
请参照附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工作腔1、换热器2、以及油箱3,工作腔1上设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以及旁通口13,出油口12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油箱3和进油口1依次连通,构成第一油路4。
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二油路5,所述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三油路9。
第二油路5上设有节流阀6,节流阀6最好为可调节节流阀。节流阀设在旁通口13和换热器2之间。
第三油路9上设有节流阀6,节流阀6最好为可调节节流阀。
上述第二油路5上的节流阀6和第三油路9上的节流阀6公用一个,其设置在第二油路5和第三油路9重合的油路上。或者:第二油路5上设置节流阀,第三油路9上设置节流阀,两者不重合。本实施例里面的两者重合。
油箱3与进油口11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7,其出口朝向进油口11,防止油液回流至油箱3,保证从油箱3出来的油液能流回工作腔。出油口12与换热器2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8,出油口单向阀8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82和旁通阀81。其出口朝向换热器2。正常工作情况下,出油阀82打开,当工作腔1内压力较大时,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一方面,当缓速器扭矩增大时,工作腔内的压力也增大,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可增加出油口12的流量,从而大大增加了缓速器换热效率,提高缓速器的制动性能;另一方面可防止从出油口12流出的油液回流,保证油液顺利从出油口12流入换热器2。
上述实施例1~4中:
在旁通口和出油口之间设有第二油路,当该液力缓速器空载时,工作腔内存在有空气,工作腔内的空气在转子叶轮的带动下,经过第二油路流回工作腔,形成一个小循环气流,从而达到降低残余扭矩的作用,降低了液力缓速器的空载损耗,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提高了液力缓速器的使用性能。
在旁通口与出油口之间设有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液力缓速器采用本油路结构,当该液力缓速器空载时,工作腔内存在有空气,工作腔内的空气在转子叶轮的带动下,分别经过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流回工作腔,形成一个小循环气流,从而达到降低残余扭矩的作用,降低了液力缓速器的空载损耗,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大大增加了缓速器换热效率,提高缓速器的制动性能。
在达到同样效果的基础上,简化了油路结构,从而减少了零部件,降低了油路制作安装工艺,降低了缓速器成本。
缓速器油路上安装有节流阀、进油口单向阀、出油口单向阀,可方便控制油路开合以及保证油路顺利流通,提高缓速器的性能。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由顺序连通的工作腔(1)、换热器(2)以及油箱(3)组成的第一油路(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二油路(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口(13)与进油口(11)之间的第二油路(5)上设有节流阀(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口(13)与进油口(11)之间的第二油路(5)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3)与工作腔(1)的进油口(11)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7),所述进油口单向阀(7)的出口朝向进油口(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1)的出油口(12)与换热器(2)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8),所述出油口单向阀(8)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82)和旁通阀(81),出口均朝向换热器(2)。
6、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由顺序连通的工作腔(1)、换热器(2)以及油箱(3)组成的第一油路(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二油路(5),所述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三油路(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路(5)和第三油路(9)上设有节流阀(6);所述第二油路(5)上设有节流阀(6);所述第三油路(9)上设有节流阀(6)。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路(5)和第三油路(9)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6);所述第二油路(5)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6);所述第三油路(9)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6)。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3)与进油口(11)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7),所述进油口单向阀(7)的出口朝向进油口(1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1)的出油口(12)与换热器(2)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8),所述出油口单向阀(8)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82)和旁通阀(81),出口均朝向换热器(2)。
CN201320561975.2U 2013-09-10 2013-09-10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63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61975.2U CN203463523U (zh) 2013-09-10 2013-09-10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61975.2U CN203463523U (zh) 2013-09-10 2013-09-10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63523U true CN203463523U (zh) 2014-03-05

Family

ID=50175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61975.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63523U (zh) 2013-09-10 2013-09-10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635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9935A (zh) * 2017-12-28 2018-05-04 吉林大学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5199673A (zh) * 2022-02-09 2022-10-18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9935A (zh) * 2017-12-28 2018-05-04 吉林大学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989935B (zh) * 2017-12-28 2024-02-06 吉林大学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5199673A (zh) * 2022-02-09 2022-10-18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5199673B (zh) * 2022-02-09 2023-06-30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1662B (zh) 一种用于匹配液力缓速器的整车散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1090283Y (zh) 双循环水路双风扇起重机散热装置
CN208686849U (zh) 一种用于汽车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系统
CN203463523U (zh)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CN103671636A (zh)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及其降低空载损耗的方法
CN202707690U (zh) 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CN103321975B (zh) 一种低-高压软启动液压油源系统
CN110159618A (zh) 一种液压闭式冲洗回路
CN203431068U (zh) 一种降低空载损耗的液力缓速器油路结构
CN103671324A (zh) 一种用于液力传动机械压力控制的两级控制阀
CN203431067U (zh) 降低空载损耗的液力缓速器油路结构
CN103742417B (zh) 一种大过流旋流泵水力设计方法
CN203431069U (zh)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CN202644636U (zh) 大型挖掘机回油系统
CN204458005U (zh) 一种匹配发动机出水管和液力缓速器的水管结构
CN203822444U (zh) 缓速器冷却系统
CN202032911U (zh) 一种凝汽器抽真空系统
CN202468557U (zh) 液压冷却系统
CN203906301U (zh) 一种汽轮机组用凝结水泵及凝结水系统
CN203627370U (zh) 一种用于液力传动机械压力控制的两级控制阀
CN205173300U (zh) 一种具有液力缓速器的车辆的控制系统
CN209458207U (zh) 一种机器人液压驱动设备
CN103671637B (zh)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及其降低空载损耗的方法
CN206556106U (zh) 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液体输送装置
CN203297419U (zh) 液力缓速器定子叶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A1406, building 12, Shenzhen B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No. 18, Keji South Road,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awe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 12, No. two Shenzhen Software Park,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Guangdong 301,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ERCA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2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1, teljia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8, Guansheng fifth road, Guanlan Gaoxin Park,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tel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a1406, building 12, shenzhenw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No. 18, South Keji Road, high tech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awe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6

Address after: 434008 No. 58, Dongfang Avenue, Jingzhou Development Zone,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wei Jujing (Hube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 1, teljia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8, Guansheng fifth road, Guanlan Gaoxin Park,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el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