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8885A - 适于恶劣环境的高数据率连接器和电缆组件及相关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适于恶劣环境的高数据率连接器和电缆组件及相关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78885A CN107978885A CN201711333443.2A CN201711333443A CN107978885A CN 107978885 A CN107978885 A CN 107978885A CN 201711333443 A CN201711333443 A CN 201711333443A CN 107978885 A CN107978885 A CN 1079788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element
- tip
- annular
- connector
-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01R12/718—Contact members provided on the PCB without an insulating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63—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using twisted pairs of wi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67—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cross-over of signal condu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67—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cross-over of signal conductors
- H01R13/6469—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cross-over of signal conductors on substra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适于恶劣环境的高数据率连接器和电缆组件及相关方法和系统,线内通信连接器包含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尖端触件和环形触件。尖端触件包含输入尖端管孔、输出尖端管孔以及用于使输入和输出尖端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尖端管孔连接部分。环形触件包含输入环形管孔、输出环形管孔以及用于使输入和输出环形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环形管孔连接部分。输入尖端管孔不与输出尖端管孔共线,并且输入环形管孔不与输出环形管孔共线。
Description
本分案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1480022086.6,申请日为2014年5月2日,发明名称为“适于恶劣环境的高数据率连接器和电缆组件及相关方法和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按照35U.S.C.§119要求2013年5月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821,345、2013年5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824,174、2013年5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824,698以及2013年6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832,278的优先权。上述每个申请均全文并入本文,以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通信系统,并且更特别地涉及可以适合用于恶劣环境的包含一个或多个通信通道的通信连接器和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可通过通信网络发送和/或接收大量数据的电子设备(例如,相机、电视和计算机)的使用不断普及。数据可以通过硬接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或者它们的组合传输到和传输自这些设备。经由硬接线连接与通信网络连接的设备通常使用所谓的以太网电缆和连接器,因为这些电缆和连接器能够支持具有高可靠性水平的高数据率通信。各种行业标准,例如,由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在2009年8月11日通过的ANSI/TIA-568-C.2标准(在本文中称为“6A类标准(the Category 6a standard)”)阐明了以太网电缆、连接器和通道的接口及性能规范。以太网连接器和电缆通常用于办公楼、住所、学校、数据中心等,以实现硬接线的高速通信网络。
虽然硬接线以太网连接能够提供优异的性能,但是行业标准化的以太网插头(plug)和插孔(jack)设计可能并不能很好地适合于经受到机械冲击、振动、极端的温度变化等的较恶劣环境。在这些更具物理挑战的环境中,一般使用可以保持良好的机械及电连接的非以太网连接器。
一种可以使用硬接线通信网络的相对恶劣的环境是汽车以及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包括飞机、船艇等。在汽车中使用的通信连接器和电缆通常受到高水平的振动、宽的温度波动,以及机械冲击、应力和应变。典型地,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单端的通信通道以及非以太网连接器和布线,并且电缆和连接器可以是相当大的和相当重的。例如,有时在汽车应用中使用管脚连接器(pin connector)和管孔连接器(socket connector)来可拆卸地连接两个通信电缆和/或将通信电缆可拆卸地连接至印刷电路板或电子设备,因为管脚和管孔连接典型地即使长时间用于恶劣环境下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机械及电连接。
图1是常规的管脚连接器10的透视图。如图1所示,管脚连接器10包含具有插头孔口22的外壳20。插头孔口22可以被设定大小并被配置用于接纳配接的管孔连接器。管脚连接器10还包含导电管脚阵列24,该导电管脚阵列24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包含安装于外壳20内的18个导电管脚30。每个导电管脚30都具有延伸到插头孔口22之内的第一端部32以及从外壳20的底面下向延伸的第二端部36。每个导电管脚30的第一端部32可以被接纳于插入插头孔口22中的配接的管孔连接器的相应管孔内,而每个导电管脚30的第二端部36可以插入例如印刷电路板(未示出)内。
图2是包含于图1的管脚连接器10的导电管脚阵列24内的8个导电管脚(即,导电管脚30-1至30-8)的透视图。在本文中,当诸如连接器之类的设备包含多个相同构件时,这些构件可通过它们的完整附图标记进行单独引用(例如,导电管脚30-4),并且可通过它们的附图标记的第一部分进行集体应用(例如,导电管脚30)。为了简化图示及其解释,在图2中仅示出包含于图1的管脚连接器10内的18个导电管脚30中的8个。
如图2所示,用于将第一端部32连接至第二端部36的每个导电管脚30的中间部分34包含直角部分38。导电管脚30的第一端部32沿着x轴(参见图2中的参考轴)延伸且排成两行。导电管脚30的第二端部36沿着z方向延伸且同样排成两行。应当意识到,图2未示出的管脚连接器10的其余10个导电管脚30沿这两个同样的行排列,并且在每个行内的导电管脚30都具有完全相同的设计以及与相邻导电管脚30间的完全相同的间距。
图3和4是可以结合图1的管脚连接器10来使用的部分拆卸的管孔连接器50的透视图。如图3和4所示,管孔连接器50包含具有多个针孔62的外壳60。外壳60界定了用于接纳管孔触件保持器70的敞开的内部64。外壳60包含侧开口66,该侧开口66提供用于将管孔触件保持器70插入敞开的内部64内的进入开口。侧开口66还为待安装到敞开的内部64内以终结于管孔触件保持器70内的通信电缆(未示出)的导体提供进入开口。锁定部件68安装于外壳60的外表面上。管孔连接器50可以被接纳于管脚连接器10的插头孔口22内,使得管脚连接器的每个导电管脚30被接纳于管孔触件保持器70的相应管孔内。锁定部件68可以被用来将管孔连接器50锁定于管脚连接器10的插头孔口22内。
图5是管孔触件保持器70的透视图。图6是管孔触件80的透视图。如图5所示,管孔触件保持器70包含从管孔触件保持器70的正面74延伸到背面72的多个管孔76。多个管孔触件80可以被植入管孔触件保持器70中的管孔76之内。每个管孔触件80都包含前端82和后端84。前端82具有可提供到纵向空腔内的入口的开口(在图6中不可见)。前端82被配置用于接纳并夹牢配接的管脚连接器的导电管脚(例如,管脚连接器10的一个导电管脚30)。前端82可以包含弹簧机制(在图6中不可见),该弹簧机制将管孔触件80的导电构件压在其内所接纳的配接的管脚连接器10的导电管脚30上,以便保持在导电管脚30与管孔触件80之间的良好的机械及电接触。管孔触件80的后端84可以被配置用于接纳通信电缆的导体(未示出)。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管孔80的后端84都包含可以卷曲于电缆的各个导体周围的调整片。因而,每个管孔触件80可以被用来将管脚连接器的导电管脚电连接至通信电缆的导体。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尖端触件和环形触件的线内(inline)通信连接器。尖端触件具有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尖端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用于使尖端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物理及电连接的尖端连接部分。环形触件具有环形输入触件结构、环形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用于使环形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物理及电连接的环形连接部分。尖端触件和环形触件被配置为用于传递单个信息信号的一对触件,并且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不与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共线,且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不与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共线。尖端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环形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各自被实现为管脚或管孔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具有通信电缆以及在通信电缆末端的第一连接器的带连接器电缆(connectorized cable)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电缆具有绞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一绞合绝缘导体对的绝缘尖端导体和绝缘环形导体。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外壳、位于第一外壳内且与绝缘尖端导体的导电线芯电连接的第一尖端触件,以及安装于第一外壳内且与绝缘环形导体的导电线芯电连接的第一环形触件。第一尖端触件的第一端部与绝缘尖端导体的端部纵向对齐,而第一环形触件的第一端部与绝缘环形导体的端部纵向对齐。通信系统还包含与第一连接器配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二外壳、安装于第二外壳内以与第一尖端触件配接的第二尖端触件以及安装于第二外壳内以与第一环形触件配接的第二环形触件。第二尖端触件和环形触件被定位使得第二尖端触件横跨于第一环形触件之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第一尖端触件和第一环形触件的通信系统,第一尖端触件具有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第一尖端输出管孔以及用于使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与第一尖端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一尖端交叉部分,并且第一环形触件具有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第一环形输出管孔以及用于使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与第一环形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一环形交叉部分。第一尖端触件和第一环形触件被配置为共同用作第一信息信号的传输通路的第一触件对。该通信系统还具有第二尖端触件和第二环形触件,第二尖端触件具有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第二尖端输出管孔以及用于使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与第二尖端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二尖端交叉部分,并且第二环形触件具有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第二环形输出管孔以及用于使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与第二环形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二环形交叉部分。第二尖端触件和第二环形触件被配置为第二触件对,该第二触件对共同用作第二信息信号的传输通路,并且该第二触件对被安装于第一触件对的相邻处以界定第一行触件对。当第一信息信号被传输通过第一触件对时,在第一尖端触件和第二尖端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第一环形触件和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在大小上基本上等于在第一尖端触件和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第二尖端触件和第一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尖端触件的线内连接器,该尖端触件具有用于界定具有第一纵轴的第一管脚接纳空腔的尖端输入管孔、用于界定具有第二纵轴的第二管脚接纳空腔的尖端输出管孔以及尖端交叉段,该尖端交叉段包含与尖端输入管孔连接的弯曲的第一端部以及与尖端输出管孔连接的弯曲的第二端部。这些连接器还包含环形触件,该环形触件具有用于界定具有第三纵轴的第三管脚接纳空腔的环形输入管孔、用于界定具有第四纵轴的第四管脚接纳空腔的环形输出管孔以及环形交叉段,该环形交叉段包含与环形输入管孔连接的弯曲的第一端部以及与环形输出管孔连接的弯曲的第二端部。第二纵轴相对第一纵轴偏移,并且第三纵轴相对第四纵轴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第一印刷电路板、第一导电通路及第二导电通路的通信系统,第一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一输入触件、第二输入触件、第一输出触件及第二输出触件,第一导电通路将第一输入触件电连接至第一输出触件,并且第二导电通路将第二输入触件电连接至第二输出触件。第一导电通路横跨于第二导电通路之上,并且第一输入触件、第一导电通路及第一输出触件形成第一尖端传输通路,而第二输入触件、第二导电通路及第二输出触件形成第一环形传输通路。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和第一环形传输通路共同形成第一传输线。第二印刷电路板被设置于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相邻处,第二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三输入触件、第四输入触件、第三输出触件和第四输出触件,用于将第三输入触件电连接至第三输出触件的第三导电通路以及用于将第四输入触件电连接至第四输出触件的第四导电通路。第三输入触件、第三导电通路及第三输出触件形成第二尖端传输通路,而第四输入触件、第四导电通路及第四输出触件形成第二环形传输通路。第二尖端传输通路和第二环形传输通路共同形成第二传输线。第一输入触件不与第一输出触件共线,并且第二输入触件不与第二输出触件共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些另外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电缆和电缆护套的带连接器电缆,该电缆具有绞合在一起以形成绞合导体对的绝缘尖端和环形导体,并且该电缆护套包围着该绞合导体对。电缆连接器在电缆的端部上。电缆连接器包含具有纵轴、横轴和垂直轴的外壳,该外壳具有沿着外壳的纵轴的用于接纳配接的连接器的基板的孔口。尖端电缆连接器触件与安装于外壳的上部内的尖端导体电连接,并且与环形导体电连接的环形电缆连接器触件安装于外壳的下部内。尖端电缆连接器触件相对环形电缆连接器触件在横向及垂直向上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些另外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第一印刷电路板的通信系统,第一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一触件焊盘、第二触件焊盘、第一管脚触件和第二管脚触件。第一导电通路将第一触件焊盘电连接至第一管脚触件,并且第二导电通路将第二触件焊盘电连接至第二管脚触件。第一导电通路横跨于第二导电通路之上。第一触件焊盘、第一导电通路及第一管脚触件形成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并且第二触件焊盘、第二导电通路及第二管脚触件形成第一环形传输通路,其中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和第一环形传输通路共同包含第一传输线。第一触件焊盘不与第一管脚触件共线。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排列成行的多个印刷电路板的通信系统,其中每个印刷电路板都具有顶面、底面、前端、后端以及相对的侧面,并且每个印刷电路板都包含在顶面上与前端相邻的第一触件、在底面上与前端相邻的第二触件、在底面上与后端相邻的第三触件以及在底面上与后端相邻的第四触件。印刷电路板被定位于平行的表面内,并且至少一个印刷电路板的顶面面向相邻的一个印刷电路板的底面。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器系统,第一连接器具有垂直对齐且被配置为第一触件对的第一尖端触件和第一环形触件,并且第二连接器具有垂直对齐且被配置为第二触件对的第二尖端触件和第二环形触件。第一及第二连接器被定位为彼此相邻的,以界定水平的连接器行。第一串扰补偿电路被布置于第一尖端触件与第二环形触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第一尖端触件、第二尖端触件、第一环形触件和第二环形触件的线内连接器,第一尖端触件具有第一尖端输入管孔和第一尖端输出管孔,第二尖端触件具有第二尖端输入管孔和第二尖端输出管孔,第一环形触件具有第一环形输入管孔和第一环形输出管孔,并且第二环形触件具有第二环形输入管孔和第二环形输出管孔。这些线内连接器还包含具有第一电容器的串扰补偿电路,第一电容器具有被配置用于在第一尖端触件与第二尖端触件之间注入第一补偿串扰的第一电极。第一尖端触件和第一环形触件垂直对齐,并且第二尖端触件和第二环形触件垂直对齐。
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其他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第一尖端触件、第二尖端触件、第一环形触件和第二环形触件的线内连接器,第一尖端触件具有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第二尖端触件包含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第一环形触件包含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并且第二环形触件包含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与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垂直对齐。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与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垂直对齐。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与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垂直对齐。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与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垂直对齐。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与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纵向对齐。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与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纵向对齐。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与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纵向对齐。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与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纵向对齐。
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其他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线内连接器的双面管孔触件,该双面管孔触件包含用于形成一对纵向对齐的且电连接的管孔的金属薄片的辊轧断面、从该对管孔之间的连接处延伸出的臂部(arm),以及附接于臂部的电容器极板。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其上安装有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电缆组件的通信通道,第一电缆组件包含与安装于第一连接器内的第一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一导体对。这些通道还包含其上安装有第二连接器的第二电缆组件,该第二电缆组件包含与安装于第二连接器内的第二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二导体对。这些通道还包含与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配接的线内连接器,该线内连接器包含被配置用于传递单个通信信号的第一线内触件对。当从第一方向观看时,第一触件对相互交叉;并且当从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观看时,第一线内触件对相互交叉。
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其他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插头和插孔的连接器系统,该插头具有第一插头触件对,并且该插孔具有与第一插头触件对配接的第一插孔触件对。当从第一方向观看时,第一对插头触件相互交叉一次;并且当从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观看时,第一对插孔触件相互交叉。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第一触件和第二触件的通信连接器,第一触件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用于将第一端部连接至第二端部的交叉部分,并且第二触件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用于将第一端部连接至第二端部的交叉部分。第一触件和第二触件形成用于共同形成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一触件对。第一触件横跨于第二触件之上。第一触件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触件的第一端部基本上是共线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通信连接器,这些通信连接器具有:用于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一触件对的第一触件和第二触件,其中第一触件和第二触件大体上排列于第一垂直平面内;以及用于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二触件对的第三触件和第四触件,其中第三触件和第四触件大体上排列于与第一垂直平面平行的第二垂直平面内。第一及第二触件对按照沿着基本上正交于第一及第二垂直平面的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行安装于外壳内。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通信电缆的电缆组件,该通信电缆包含多个绝缘导体。通信连接器安装于通信电缆的第一端部上。该通信连接器包含外壳、第一触件和第二触件,第一触件包含与第一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配接连接器的第一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并且第二触件包含与第二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配接连接器的第二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第一及第二触件形成了用于共同形成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一触件对。第一触件的第二端部包含第一类型的触件结构,而第二触件的第二端部包含与第一类型的触件结构不同的第二类型的触件结构。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第一电缆组件、第二电缆组件及线内连接器的通信通道段第一电缆组件,第一电缆组件具有含有第一触件对的第一连接器,第二电缆组件具有含有第二触件对的第二连接器,并且线内连接器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线内连接器包含一对线内触件。当第一连接器与线内连接器的第一端部配接时,第一触件对与相应的线内触件对的第一端部机械及电接触;当第二连接器与线内连接器的第二端部配接时,第二触件对与相应的线内触件对的第二端部,使得第一触件对、线内触件对及第二触件对形成通过第一连接器、线内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导体对,在该导体对内第二连接器包括该导体对的导体相互交叉的至少两个位置,该导体对的两个导体共同形成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还有其他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外壳、安装于外壳内的第一触件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第二触件的通信连接器,第一及第二触件形成第一触件对。第一及第二触件每个至少交叉两次。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具有安装于其第一端部上的第一连接器以及安装于其第二端部上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一电缆组件的通信通道,第一电缆组件包含与安装于第一连接器内的第一触件对以及安装于第二连接器内的第二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一导体对,以及与安装于第一连接器内的第三触件对以及安装于第二连接器内的第四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二导体对。这些通道还包含具有安装于其第一端部上的第三连接器以及安装于其第二端部上的第四连接器的第二电缆组件,第二电缆组件包含与安装于第三连接器内的第五触件对以及安装于第四连接器内的第六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三导体对,以及与安装于第三连接器内的第七触件对以及安装于第四连接器内的第八触件对电连接的第四导体对。该通道还具有包含各自被安装以从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延伸出的第九触件对和第十触件对的第五连接器,其中当从与第一印刷电路板的顶面正交的第一方向观看时,第九触件对相互交叉,并且当从第一方向观看时,第十触件对相互交叉,第五连接器被配置用于与第一连接器配接。该通道还包含被配置用于与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配接的线内连接器,该线内连接器包含第十一触件对和第十二触件对。最后,该通道含有包含各自被安装为从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延伸出的第十三触件对和第十四触件对的第六连接器,其中当从与第二电路板的顶面正交的第二方向观看时,第十三触件对相互交叉,并且当从第二方向观看时,第十四触件对相互交叉,第六连接器被配置用于与第四连接器配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的管脚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包含于图1的管脚连接器内的导电管脚中的8个管脚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处于部分拆卸状态的常规的管孔连接器的侧面透视图。
图4是图3的管孔连接器的后透视图。
图5是包含于图3-4的管孔连接器内的管孔阵列的透视图。
图6是包含于图5的管孔阵列内的管孔触件之一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图1-2的管脚连接器正方向的模拟近端串扰的曲线图。
图8是可以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通道的管脚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9A是包含于图8的管脚连接器内的导电管脚阵列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B是沿图9A的直线9B—9B截取的截面图。
图9C是沿图9A的直线9C—9C截取的截面图。
图9D是图9A的导电管脚阵列的顶视图。
图10是示出包含图8所示的导电管脚阵列的管脚连接器正方向的模拟近端串扰的曲线图。
图11是示出包含图8所示的导电管脚阵列的管脚连接器的反方向的模拟近端串扰的曲线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以包含于通信通道内的另一个管脚连接器的导电管脚阵列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3是示出可以包含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通道内的管孔连接器的管孔触件阵列的示意图。
图14A和14B是为提供配接的管脚-管孔连接器而与管孔连接器配接的管脚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可以用于其中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16是示出包含于其内的导体对的图15的带连接器电缆之一的透视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三个线内连接器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每个线内连接器与两个相应的电缆连接器配接。
图18是图17的三个线内连接器的触件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9A是图18的触件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9B是包含于图17的线内连接器内的串扰补偿电路的放大视图。
图20是示出用于消除从图17的第一线内连接器的导电通路耦合到第二线内连接器的导电通路之上的干扰性串扰(offending crosstalk)的串扰补偿方案的矢量图。
图21是示出可以包含于每个连接器内的电介质间隔物的位置的已删除了连接器外壳的图17的三个线内连接器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2是示出如何可以冲压(并随后扎制)金属以形成可以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的管孔触件对的空白金属薄板的平面图。
图23是各自包含两对触件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两个线内连接器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两个线内连接器的触件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的两个线内连接器的触件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的两个线内连接器的触件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的两个线内连接器的触件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还有一些实施例的两个线内连接器的触件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的两个线内连接器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的三个线内连接器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每个线内连接器与两个相应的电缆连接器配接。
图31和32是图30的线内连接器及相应的电缆连接器的触件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3是图30-32的线内连接器及相应的电缆连接器的触件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34是在图30-33的线内连接器的一端上的管孔沿图32的直线34—34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5是示出如何可以冲压金属(并随后扎制)以形成可以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的管孔触件对的空白金属薄片的平面图。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线内连接器包含两对触件的两个线内连接器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的触件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8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与两个电缆连接器的触件结构配接的线内连接器的触件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8B是图38A所示的触件结构的顶视图。
图38C是图38A的线内连接器及一个电缆连接器的触件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9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的带连接器电缆的透视剖视图。
图40是图39的带连接器电缆的端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41A-41B分别是图39-40的电缆连接器沿图40的直线41A—41A和41B—41B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2A-42B分别是图40、41A和41B的电缆连接器的一个触件的侧视图和底视图。
图4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为清晰地示出每个线内连接器的导电通路和触件结构去除了其外壳的四个线内连接器的示意性俯视透视图。
图44是具有为示出通过每组配接的一个线内连接器和两个电缆连接器的通信路径而包含的八个配接的电缆连接器的触件的图43的四个线内连接器的示意性俯视透视图。
图45是与为更清晰地示出通过配接的连接器的导电通路而删除了每个连接器的外壳的两个电缆连接器配接的图43-45的一个线内连接器的示意性局部分解的透视图。
图46A-46B是示出电缆连接器与图43的一个线内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配接的方式的沿图40的直线41A—41A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7是为清晰地示出每个线内连接器的导电通路和触件结构而去除了其外壳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四个线内连接器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8是具有为示出通过每组配接的一个线内连接器和两个电缆连接器的通信路径而包含的八个配接的电缆连接器的触件的图47的四个线内连接器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9是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已删除了每个连接器的外壳的两个电缆连接器配接的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的线内连接器的示意性局部分解的透视图。
图50A是图49的配接连接器的示意性侧视图,而图50B是与图49的线内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接合的图49的一个电缆连接器的触件的示意性端视图。
图51A-51B分别是图49的电缆连接器的一个触件的侧视图和端视图。
图5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3是包含用于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带连接器电缆电连接的触件焊盘的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板的一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可以用于其中的另一个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5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带连接器电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6-5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可以将图43的线内连接器布置于不同方位的方式的示意图。
图60A和60B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通信通道的俯视和侧视示意图。
图61A和61B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通信通道的俯视和侧视示意图。
图62A和6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一对共面交叉触件的透视图。
图63A和63B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的包含共面交叉触件对的通信通道的俯视和侧视示意图。
图64A和64B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些实施例的包含具有阳接触件(male contact)和阴接触件(female contact)的插头的通信通道的俯视和侧视示意图。
图65是根据本发明的更多一些实施例的在其连接器和电缆内包含浮置图像平面的通信通道的俯视示意图。
图66A和66B分别是可以包含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通道内的插头的透视图和分解透视图。
图6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两个插头的分解透视图。
图68A是示出可以将包含全绞合的共面交叉触件对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的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8B是示出位于单独平面内的触件对可以包含全绞合的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9是包含单个绞合的绝缘导体对的第一电缆以及包含两个绞合的绝缘导体对的第二电缆的部分剖切的透视图。
图70是示出车辆环境中的示例端到端通信连接的示意性框图。
图71是示出可以将多个图70的端到端通信连接共同编组于车辆环境中的方式的示意性框图。
图72是图71的一个连接集线器的透视图。
图73是图72的连接集线器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74是图73的连接集线器的部分剖切的前视图。
图75是示出可以将与图71-74的连接集线器连接的电缆进行连接器化的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6是示出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和带连接器电缆用于汽车应用中的方式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恶劣环境(例如,汽车应用)中的常规连接器(例如,管脚和管孔连接器)可能不支持特别高的数据率。典型地,这些连接器使用单端传输技术,并因此由于来自外部噪声源的信号劣化而会展示出相对较差的性能。另外,常规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还可能特别易受称为“串扰”的另一种噪声影响。“串扰”指的是通过对第一“受害”通信通道的传导的电容性和/或电感性耦合从经由与受害通信通道很接近的第二“干扰”通信通道传输的信号引入的不必要的信号能量。当通信连接器包含多个通信通道时(例如,通常包含四个单独的传输线或“通道”的以太网连接器)或者当两个通信连接器很接近时,会在位置接近的通信通道之间产生串扰。这种串扰会限制每个通信通道可支持的数据率。所引起的串扰可以包括:近端串扰(“NEXT”),该近端串扰为在与相同位置出的源相应的输入位置处测得的串扰(即,其感生电压信号沿与在不同的通道内的始发干扰信号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传播的串扰),以及远端串扰(“FEXT”),该远端串扰为在与输入位置处的源相应的输出位置测得的串扰(即,其信号沿与在不同的通道内的干扰信号相同的方向传播的串扰)。这两种类型的串扰都包含会干扰受害通信通道上的信息信号的不良噪声信号。
使用差分信号技术,而不是单端信号技术能够降低对来自外部源的噪声的敏感性。差分信号指的是信息信号经由导体对而非经由单个导体来传输的通信方案。在导体对的每个导体上传输的信号可以具有相等的大小,但相位相反,并且信息信号作为在导体对的两个导体上输送的信号之间的电压差而嵌入。当信号经由导体来传输时,来自外部源的电噪声可以由导体接收到,从而降低该信号的噪声。当受害通信通道为导体对时,该导体对中的每个导体通常会接收到来自这些外部源的大小近似相同的噪声。因为大约等量的噪声被添加到该导体对的两个导体所输送的信号上,所以信息信号通常没有受到干扰,因为信息信号通过获得该导体对的两个导体所输送的信号之差来提取;因而,噪声信号可由对消过程消除。因此,差分信号技术的使用能够显著地降低外部噪声的影响,因为这样的噪声被该导体对的两个导体接收到并从而通过用来恢复经由该导体对传输的信息信号的对消过程来消除。
串扰信号可以作为差分信号或者作为共模信号从干扰导体对耦合到受害导体对。差分耦合的信号将不同大小的信号能量耦合到受害导体对中的两个导体上。这种类型的串扰耦合会降低受害导体对所输送的信息信号的质量,因为当受害导体对所输送的信息信号通过获取受害导体对中的导体所输送的电压之差来提取时,信号能量差没有被减去。相比于差分串扰,共模串扰指的是将等量的信号能量耦合到受害导体对的两个导体上的串扰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共模串扰信号一般不干扰受害导体对所输送的信息信号,因为干扰共模信号通过用来恢复受害导体对上的信息信号的对消过程来消除。将共模串扰信号注入受害导体对上可以被认为是“模式转换”的一种形式,因为耦合到受害导体对上的那部分差分信号被转换成共模信号。
模式转换在包含捆绑在一起的间隔很近的连接器或通信电缆的通信系统中可能是有问题的。特别地,如果在网络中的通信通道使用紧紧绞合的导体对并且只输送差分信号,则每个干扰通信通道注入到其他受害通信通道上的串扰量会是相当小的,因为干扰信号由于它们的耦合有串扰降低技术(例如,可确保干扰信号大部分自相抵消的紧紧绞合的导体)的差分特性而大部分会自行消除。但是,如果共模信号同样存在于不同的通信通道上(由于上述模式转换),则显著更大量的串扰会从干扰通信通道耦合到受害通信通道之上,因为共模干扰信号一般不会像差分信号那样自相抵消。因而,如果布线和/或连接器相互间隔很近,则模式转换能够显著地影响通信网络的性能。
即使以上所讨论的常规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被用来传输差分信号,它们也仍然会展示出相对较差的性能。例如,图7是示出图1-2的管脚连接器(图2所示的八个导电管脚30-1至30-8)“正”方向的模拟近端串扰的曲线图。为了进行该模拟,管脚30-1和30-2被用作第一管脚对41,管脚30-3和30-4被用作第二管脚对42,管脚30-5和30-6被用作第三管脚对43,并且管脚30-7和30-8被用作第四管脚对44。在此,当信号从导电管脚30的前端32流向导电管脚30的后端36时,信号沿着导电管脚30的“正”方向传播。
从图2中能够看出,管脚30-1至30-8具有不平衡的布局。例如,管脚对42的导电管脚30-3总是更接近管脚对41的导电管脚30-1,而不是管脚对41的导电管脚30-2,并且管脚对42的导电管脚30-4总是更接近管脚对41的导电管脚30-2,而不是管脚对41的导电管脚30-1。由于这种不平衡的布局,会在相邻的管脚对之间产生显著的串扰,甚至是在不相邻的管脚对之间(例如,管脚对41和43)。因而,管脚连接器10会由于管脚对之间的差分到差分串扰而展示出不良的串扰性能。
这能够从例如图7的曲线中看出,图7的曲线示出了每个管脚对组合在正方向上的近端串扰性能。图7中的曲线90示出了直接相邻的管脚对的近端串扰性能(即,在信号经由管脚对41传输时于管脚对42上引起的串扰,反之亦然;在信号经由管脚对42传输时于管脚对43上引起的串扰,反之亦然;以及在信号经由管脚对43传输时于管脚对44上引起的串扰,反之亦然)。如图7的曲线90所示,在相邻管脚对上的近端串扰劣于TIA和ISO的6A类标准所允许的串扰水平(分别由图7中的曲线98和99示出)至少12dB,并且因此管脚连接器10将会明显支持比兼容6A类标准的连接器远低得多的数据率。
同样,图7中的曲线91示出了在连接器10内的“上有一对(one-over)”管脚对组合(“上有一对”管脚对组合指的是具有位于其间的一个附加管脚对的两个管脚对的组合)的近端串扰性能。在连接器10内,“上有一对”管脚对组合是管脚对41和43以及管脚对42和44。如图7所示,在“上有一对”管脚对组合上的近端串扰劣于TIA和ISO的6A类标准所允许的串扰水平大约8dB。最后,图7中的曲线92示出了在连接器10内的“上有两对(two-over)”管脚对组合(“上有两对”管脚对指的是具有位于其间的两个附加管脚对的两个管脚对的组合)的近端串扰性能。在连接器10内,唯一的“上有两对”管脚对组合是管脚对41和44。如图7所示,对于大约450MHz以下的所有频率,在“上有两对”管脚对组合上的近端串扰仍然劣于TIA和ISO的6A类标准所允许的串扰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可以适合用于恶劣环境的高速的通信连接器和带连接器电缆。这些连接器和电缆可以进行屏蔽或不屏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可以具有很小的形状尺寸(form factor)并且可以是轻质的。而且,连接器可以展示出良好的串扰性能以及低水平的模式转换,并且因此可以支持高数据率的通信。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如何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来形成适合于汽车、工业及其他应用的通信通道。
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得到了良好地平衡且能够在6A类标准所阐明的性能特性下操作的管脚连接器和管孔连接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可以被用来将通信电缆的多个导体连接到例如第二电缆或印刷电路板。这些连接器可以被设计用于经由导体对来传输多个信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设计可以容易地进行扩大以容纳任意数量的导体对。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可以采用可以显著地减小连接器内所产生的差分串扰和/或共模串扰的大小的自补偿技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可以被用作例如汽车内的连接器。现在将参照图8-14来描述可以用于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通道内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的某些实施例。
图8是包含具有插头孔口122的外壳120的管脚连接器100的透视图。插头孔口122可以被设定尺寸并被配置用于接收配接的管孔连接器。管脚连接器100包含具有18个导电管脚130的导电管脚阵列124。每个导电管脚130都安装于外壳120内。这些导电管脚130可以被排列为9对导电管脚130。
图9A是包含于图8的管脚连接器100的导电管脚阵列124内的8个导电管脚(即导电管脚130-1至130-8)的示意性透视图。图9B是沿图9A的直线9B—9B截取的截面图,而图9C是沿图9A的直线9C—9C截取的截面图。最后,图9D是更清晰地示出了包含于每对导电管脚130内的交叉部的导电管脚130的顶视图。
如图9A所示,管脚130-1和130-2形成了第一管脚对141,管脚130-3和130-4形成了第二管脚对142,管脚130-5和130-6形成了第三管脚对143,并且管脚130-7和130-8形成了第四管脚对144。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已知的,导体对的正导体被称为“尖端(tip)”导体,而导体对的负导体被称为“环形(ring)”导体。在某些实施例中,导电管脚130-1、130-3、130-5和130-7可以是尖端导电管脚,而导电管脚130-2、130-4、130-6和130-8可以是该四个管脚对141-144中的环形导电管脚。
如同图9A-9D进一步示出的,每个导电管脚130都包含第一端部132、中间部分134及第二端部136。每个导电管脚130的第一端部132一般地沿着x方向延伸。每个导电管脚130的第二端部136一般地沿着z方向延伸。每个导电管脚130的中间部分134包含可提供从x方向到z方向的过渡的直角部分138。另外,每个导电管脚130还包含两个拼合部,这两个拼合部被提供使得每对导电管脚130的第一导电管脚130在交叉位置135横跨于该导电管脚对的第二导电管脚130之上。这些交叉部的设置可以允许管脚连接器100获得显著改进的电性能。
如图9A所示,设置于每个导电管脚130上的那两个拼合部包含第一过渡部分133和第二过渡部分137。第一过渡部分133在每个导电管脚130的第一端部132与直角部分138之间被设置于每个导电管脚130之上。在每个尖端导电管脚130-1、130-3、130-5、130-7上,第一过渡部分133促使导电管脚转向沿着y轴的正方向。相比之下,在每个环形导电管脚130-2、130-4、130-6、130-8上,第一过渡部分133促使导电管脚转向沿着y轴的相反(负)方向。由于在每个管脚对141-144的尖端和环形导电管脚130上的这些过渡部分的相反性质,尖端和环形导电管脚130在它们的第一端部132和直角部分138之间相互交叉。这些交叉部可以清楚地见于图9A和9D中。注意,第一过渡部分133不需要与x轴形成直角,第二过渡部分137也不需要与z轴形成直角。相反,如图9A所示,第一和/或第二过渡部分133、137只需要将所讨论的导电管脚的路径从沿着y轴的第一坐标改变到沿着y轴的第二(不同)坐标以便实现交叉。
被设置于每个导电管脚130上的第二过渡部分137位于第二端部136和直角部分138之间。第二过渡部分137促使所有8个导电管脚130转向同一方向,即沿着y轴的负方向。虽然在图9A的实施例中第一过渡部分133和第二过渡部分137通过使每个导电管脚130在过度部分的起始处弯转大约45°并且通过使导电管脚130在过度部分的末端处弯转大约-45°来实现,但应当意识到,可以使用任何角度来实现过渡部分133、137。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渡部分133、137可以具有60°和-60°的角度或者90°和-90°的角度。
如图9A和9B所示,导电管脚130的第一端部132排列成两行,导电管脚130-2和130-3的第一端部垂直对齐,导电管脚130-4和130-5的第一端部垂直对齐,并且导电管脚130-6和130-7的第一端部垂直对齐。如图9A和9C所示,导电管脚130的第二端部136类似地排列成两行,导电管脚130-1和130-4的第二端部垂直对齐,导电管脚130-3和130-6的第二端部垂直对齐,并且导电管脚130-5和130-8的第二端部垂直对齐。但是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同的导电管脚130的第一及第二端部可以不是按照这种方式垂直对齐的(即,它们可以只是大体上垂直对齐)。
与上文所讨论的常规的管脚连接器10相比,上述管脚连接器可以展示出显著改进的电性能。如图9A-9D所示,由于在管脚连接器100的两个端部的交错的触件布局,管脚对141-144中的两个相邻管脚对的不同的“非相似”导电管脚130(即,一个管脚对的尖端导电管脚和另一个管脚对的环形导电管脚)在管脚连接器100的任一端部垂直对齐。举例来说,在图9A的左侧,导电管脚130-2和130-3垂直对齐,而导电管脚130-1和130-4偏向导电管脚130-2和130-3的任一侧。相比之下,在图9A的右侧,导电管脚130-1和130-4垂直对齐,而导电管脚130-2和130-3偏向导电管脚130-1和130-4的任一侧。通过使用这种交错布局,并且通过控制导电管脚130的长度、导电管脚130之间的距离等,管脚连接器可以产生可基本上消除在每组相邻管脚对的“相似”导电管脚之间的串扰的在“非相似”导电管脚之间的耦合(“相似”导电管脚指的是两个或更多个同一类型的导电管脚,例如,两个尖端导电管脚或两个环形导电管脚)。因而,这些导电管脚布局可以引起任意“干扰性”串扰的自消除,否则该“干扰性”串扰可以产生于导电管脚130的前端区域或后端区域。
另外,对于在诸如“上有一对”管脚对组合(例如,在图9A中的管脚对141和143)、“上有两对”管脚对组合(例如,在图9A中的管脚对141和144)等非相邻管脚对之间的串扰,同样可以获得相同的串扰补偿效益。
而且,在图9A-9D的导电管脚布局中所实现的串扰补偿布局是“可堆叠的”,因为能够给第一及第二行添加任意数量的额外的导电管脚对130。例如,虽然图9A-9D示出了使用8个导电管脚130来形成四个管脚对141-144的导电管脚布局,但是可以通过简单地在行的任一端或两端添加额外的导电管脚来提供任意数量的管脚对。
图10是示出图9A-9D的导电管脚阵列124的每个管脚对组合在正方向上的模拟近端串扰性能的曲线图。在图10中,曲线190示出了在管脚对141和142之间的近端串扰性能,曲线191示出了在管脚对141和143之间的近端串扰性能,曲线192示出了在管脚对141和144之间的近端串扰性能,曲线193示出了在管脚对142和143之间的近端串扰性能,曲线194示出了在管脚对142和144之间的近端串扰性能,曲线195示出了在管脚对143和144之间的近端串扰性能,并且曲线198和199分别示出了在TIA和ISO版本的6A类标准下的近端串扰限制。
如图10所示,在相邻的管脚对之间的正方向的模拟近端串扰(即曲线190、193和195)优于TIA和ISO的6A类标准所允许的串扰水平至少5dB(即,性能超出这些标准最小5dB的裕量)。这表示与图7所示的常规管脚连接器10的串扰性能相比有大约17 20dB的串扰性能改进。在“上有一对”管脚对组合之间的正方向的模拟近端串扰(即曲线191和194)低于TIA和ISO的6A类标准所允许的最大串扰量至少7dB。最后,在一个“上有两对”管脚对组合之间的正方向的模拟近端串扰(即曲线192)低于TIA和ISO的6A类标准所允许的最大串扰量至少13dB。因而,图10表明管脚连接器100可以提供与管脚连接器10相比显著增强的串扰性能。
图11是示出图8、9A-9D的管脚连接器100的每个管脚对组合的模拟反向近端串扰性能的曲线图。在图11中,曲线190'示出了在管脚对141和142之间的近端串扰性能,曲线191'示出了在管脚对141和143之间的近端串扰性能,曲线192'示出了在管脚对141和144之间的近端串扰性能,曲线193'示出了在管脚对142和143之间的近端串扰性能,曲线194'示出了在管脚对142和144之间的近端串扰性能,曲线195'示出了在管脚对143和144之间的近端串扰性能,并且曲线198和199分别示出了在TIA和ISO版本的6A类标准下的近端串扰限制。如图11所示,反方向的模拟近端串扰很类似于正方向的模拟串扰性能,并且全部管脚对组合在满足TIA和ISO的6A类标准方面都具有显著的裕量。模拟同样指出,对于远端串扰性能,全部管脚对组合在满足TIA和ISO的6A类标准方面都具有显著的裕量,尽管为了简洁起见没有在本文中提供这些模拟的结果。
图9A的导电管脚布局的另一个潜在优点是:该结构对于共模串扰同样可以是自补偿的。共模串扰可以被看作是在受害导体对的两个导体被看作是单个导体的等效形式时导体对的两个导体在受到不同的激发时将不等量的能量耦合到另一导体对的两个导体上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串扰。但是,因为每个管脚对141-144的导电管脚130都包含交叉部,所以管脚连接器100所采用的导电管脚布局对于共模串扰同样可自补偿。这能够通过例如分析管脚对141和142而看出。当管脚对141的导电管脚130-1和130-2在导电管脚阵列124的前端受到不同的激发(即,传送差分信号)时,导电管脚130-2与导电管脚130-1相比将会在管脚对142上(即,在被视为单个导体的导电管脚130-3和130-4上)引起更高的串扰量,由此产生干扰性的共模串扰信号。但是,在导电管脚阵列的后端,由于管脚对141的导电管脚的交叉,导电管脚130-1与导电管脚130-2相比将会在管脚对142上(即,在被视为单个导体的导电管脚130-3和130-4上)引起更高的串扰量,由此产生可以消除大部分的干扰性共模串扰信号的补偿共模串扰信号。在全部其他管脚对组合上将会产生这种相同的效果。
另外,对管脚对的尖端和环形导体进行平衡对于其他电性能参数会是重要的,例如,使电磁干扰(EMI)的发射以及对其的敏感性最小化。在管脚连接器100中,每个管脚对都可以得到良好地平衡,因为尖端和环形导电管脚可以是长度大体上相等的。相比之下,在图1-2的管脚连接器10中的尖端导电管脚比环形导电管脚长,这会不利地影响到它们的EMI性能。
图12是一种可替换的导电管脚阵列124'的透视图。如图12所示,导电管脚阵列124'包含被排列为4对导电管脚141'-144'的8个导电管脚130-1'至130-8'。导电管脚阵列124'很类似于图9A-9C所示的管脚连接器100的导电管脚阵列124,只是在图12的导电管脚阵列124'中的导电管脚130-1'至130-8'没有包含直角弯曲部138。使用图12的导电管脚阵列124'的管脚连接器可以更适合于连接两个通信电缆,而使用图9A-9C的导电管脚阵列124的管脚连接器可以更适合于将通信电缆连接至例如印刷电路板。图8的外壳120可以被适当地修改以保持导电管脚阵列124'。
同样应当意识到,以上关于管脚连接器而讨论的概念同样可以应用于管孔连接器,以提高这样的连接器的电性能。举例来说,图6是常规的管孔触件80的放大透视图。可以提供包含与图6所示的管孔触件80类似的管孔触件的管孔连接器,只是包含于该管孔连接器内的每个管孔触件被弯曲以具有例如与管脚连接器100的导电管脚阵列124中的导电管脚相同的总体形状。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这样的管孔连接器150。管孔连接器150包含具有8个管孔触件180-1至180-8的管孔触件阵列178。为了简化附图,在管孔触件阵列178中的每个管孔触件180被示为金属导线,并且连接器的外壳160由简单的方框示出。通过控制包括在管孔触件180之间的间距、管孔触件180的前端和后端的长度、在管孔触件阵列178中的相邻管孔触件180之间的相向表面积大小等在内的各种参数,图13的管孔触件阵列178可以被设计为基本上消除差分和共模两种串扰。虽然图13的管孔触件阵列178包含在每个管孔触件180内的直角188,但是应当意识到,作为替代,管孔触件阵列178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去除直角以便对应于图12的导电管脚阵列设计。
以上所讨论的管脚和管孔触件可以配接在一起以提供配接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通过将管脚连接器和管孔连接器两者设计为采用串扰补偿的,可以提供可以支持很高数据率(例如,以太网6A类标准所支持的数据率)的配接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但是,还应当意识到,获得这样的性能的另一种方式是提供在配接于一起时可充当可允许低串扰的配接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的一个集成的物理结构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
特别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管脚连接器的导电管脚阵列包括作为串扰降低技术的交错和交叉两者,使得在这些管脚连接器内产生的非补偿串扰的量可以是很低的。同样,管孔连接器的管孔触件阵列包括作为串扰降低技术的交错和交叉两者,使得在这些管孔连接器产生的未补偿串扰的量同样可以是很低的。因而,在使用上述管脚和管孔连接器来形成的配接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中,通过配接的连接器的每个导电通路都包含多个交错和交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与管孔连接器配接的管脚连接器的组合可以被视为采用上述串扰补偿技术的单个连接器。两个这样配接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被示意性地示于图14A和14B中。
特别地,图14A示意性地示出了包含管脚连接器210和管孔连接器220的配接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200。如图14A所示,管脚连接器210可以包含具有多个笔直的导电管脚214的导电管脚阵列212。管孔连接器220可以包含具有多个管孔触件224的管孔触件阵列222。如图14A所示,每个管孔触件224都可以被弯曲为具有直角弯曲部,并且还可以被弯曲使得它横跨于另一个管孔触件224之上或之下。因此,每个尖端导电管脚214与其配接的尖端管孔触件224的结合可以被设计为具有与图9A-9C的尖端导电管脚130-1、130-3、130-5、130-7相同的形状,并且每个环形导电管脚214与其配接的管孔触件224的结合可以被设计为具有与图9A-9C的环形导电管脚130-2、130-4、130-6、130-8相同的形状。导电管脚214和管孔触件224的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可以被调整,使得当在连接器的管脚或管孔端部的差分串扰由于它们在任一端部的交错布局而自消除时,在交叉部的一侧产生的共模对到对串扰基本上由在交叉部的相对侧产生的相反极性的共模对到对串扰抵消。注意,当管脚连接器210与管孔连接器220配接时,配接区230形成于管脚连接器210的导电管脚214被接纳于它们相应的管孔连接器220的相应管孔触件224内的地方。
如图14B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包含管脚连接器260和管孔连接器270的配接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250。管脚连接器260可以包含具有多个导电管脚264的导电管脚阵列262。每个导电管脚264都可以具有管脚连接器100的导电管脚130的通用设计。管孔连接器270可以包括含有可以具有图6的管孔触件80的设计的多个管孔触件274的管孔触件阵列272。每个尖端导电管脚264与其配接的尖端管孔触件274的结合可以被设计为具有与图9A-9C的尖端导电管脚130-1、130-3、130-5、130-7相同的形状,并且每个环形导电管脚264与其配接的管孔触件274的结合可以被设计为具有与图9A-9C的环形导电管脚130-2、130-4、130-6、130-8相同的形状。导电管脚264和管孔触件274的形状、尺寸及相对位置可以被调整,使得当在连接器的管脚或管孔端部的差分串扰由于它们在任一端的交错布局而自消除时,在交叉部的一侧产生的共模对到对串扰基本上由在交叉部的相对侧产生的相反极性的对到对串扰抵消。注意,当管脚连接器260与管孔连接器270配接时,配接区280形成于管脚连接器260的导电管脚264被接纳于它们相应的管孔连接器270的管孔触件274内的地方。
虽然以上所讨论的管脚连接器都具有插头孔口(并因此为“插孔”)并且管孔连接器被接纳于插头孔口内(并因此为“插头”),但是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管孔连接器可以具有管脚连接器被接纳于其内的插头孔口,使得管孔连接器为插孔,并且管脚连接器为插头。对于本文所讨论的各种其他管脚和管孔连接器同样如此。同样应当意识到,虽然上文及下文所讨论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可以要么具有笔直的导电管脚/管孔触件,要么具有包含90°角的导电管脚/管孔触件,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任意合适的角度、弯曲、系列角度等都可以包含于导电管脚或管孔触件内。同样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管脚和管孔连接器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导电管脚/管孔,并且管脚/管孔可以排列成多于两个的行。
本文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可以用于车辆、工业应用及其他恶劣环境。可以用来在汽车及其他实例环境中形成端到端通信通道的连接器和电缆的配置基于所连接的具体设备及周围环境将是不同的。图15是示出使用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线内连接器及接插线在两个印刷电路板之间提供三个通信通道的一个示例配置的通信系统310的示意性框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管脚和管孔连接器可以被用来实现通信系统10。图16是图15的一个带连接器电缆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透视剖视图。
如图15所示,通信系统310可以包含多个通信通道320。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总共三个通信通道320-1、320-2、320-3,但是应当意识到,该系统可以具有任意数量的通信通道320。注意,在本文中,通信通道指的是包含至少一个连接器和至少一个电缆段的端到端导电通路。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使用两中导体信号技术,因而每个通信通道都包含用于形成一对尖端和环形导电通路的两个端到端导电通路。电缆段和连接器可以包含单个通信通道或多个通信通道。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通信通道320可以从第一电子设备延伸到第二电子设备。如图15所示,第一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330可以安装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板上,并且第二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390可以安装于第二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板上。每个通信通道可以还包含电连接在一起以使第一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330延伸到第二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390的第一带连接器电缆340、线内连接器360及第二带连接器电缆380。
连接器330、360、390和带连接器电缆340、380每个都可以包含单个通信通道320或多个通信通道320。例如,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组连接器和带连接器电缆330-1、340-1、360-1、380-1、390-1被用来实现两个通信通道320-1、320-2,而第二组连接器和带连接器电缆330-2、340-2、360-2、380-2、390-2被用来实现第三通信通道320-3。因而,连接器330-1、360-1、390-1每个都具有四个触件,并且带连接器电缆340-1、380-1每个都具有四个绝缘导体,而连接器330-2、360-2、390-2每个都具有两个触件,并且带连接器电缆340-2、380-2每个都具有两个绝缘导体。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具有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通信通道320的连接器和带连接器电缆。还应当意识到,带连接器电缆340-1、380-1可以被实现为“分线(break-out)”电缆,在该分线电缆中多对绝缘导体包含于电缆内并且电缆的每个端部都具有用于例如终结绝缘导体对中的相应一个绝缘导体的多个电缆连接器。
再次参照图15,每个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器330可以包含例如连接器(例如,安装于控制器的印刷电路板上的通信插孔)、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未示出)。在某些实施例中,印刷电路板连接器可以至少部分地集成于控制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板内。多个连接器330可以安装于控制器的印刷电路板上,通常按照并排的方式。每个连接器330可以包含外壳332(或者作为选择,连接器330-1、330-2可以包含共同的外壳332)。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器330可以包含用于由连接器330支持的每个通信通道的两个触件334。因而,例如,连接器330-1具有四个触件334-1至334-4,而连接器330-2具有两个触件334-1、334-2。可以用来实现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器330的连接器的示例实施例在上文及下文中讨论。
如图15进一步示出的,每个带连接器电缆340可以包含具有安装于其各自的端部的电缆连接器350、350'的通信电缆342。图16是图15的带连接器电缆340-1的一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如图16所示,通信电缆342可以包括例如包含被布置为两个绞合导体对346-1、346-2的四个绝缘导体344-1至344-4的非屏蔽双绞线对以太网式电缆,每个绞合导体对都可以传送单个信息信号。绞合导体对346-1、346-2可以包封于电缆护套348内,并且附加的结构(例如,隔离胶带349)可以包含于电缆342内,用于使绞合导体对346-1、346-2彼此分离。绞合导体对346-1、346-2和任何间隔物349可以按照线芯绞合(core twist)的方式绞合在一起。每个绞合导体对346-1、346-2可以按照例如与上述6A类标准兼容的绞合的以太网通信电缆对的相同方式来实现。带连接器电缆340-2可以按照与带连接器电缆340-1类似的方式来实现,只是在带连接器电缆340-2内仅包含一个绞合导体对346-1,间隔物349被去除,并且没有线芯绞合。还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提供包含超过两个的绞合导体对的带连接器电缆340。
如图16进一步示出的,电缆连接器350、350'可以被实现为插头连接器。但是,应当意识到,可以实现包含具有插头连接器、插孔连接器或其他类型的连接器中的任一连接器(或两者)的带连接器电缆。每个电缆连接器350、350'可以包含外壳352以及被布置为触件对356的多个触件354。每个电缆连接器350、350'可以包含与包含于电缆342内的绝缘导体344的数量匹配的多个触件354。因而,例如,如图16所示,如果通信电缆342包含被布置为两个绞合导体对346-1、346-2的四个绝缘导体344-1至344-4,则电缆连接器350(以及图16中没有示出的电缆连接器350')将会包含被布置为两个触件对356-1、356-2的四个触件354-1至354-4。每个触件354-1至354-4将会电连接至绝缘导体344-1至344-4中的相应一个绝缘导体。在图16的实施例中,每个触件354都包括管脚触件。
再次参照图15,能够看出每个线内连接器360可以包含外壳362以及第一及第二连接器部分364、370。在线内连接器360被实现为插孔的实施例中,连接器部分364、370可以包含一对插头孔口364、370。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插头孔口364可以接纳第一带连接器电缆340的插头350',并且第二插头孔口370可以接纳第二带连接器电缆380的插头350。多个插孔输入触件366安装于第一插头孔口364内,并且多个插孔输出触件372安装于第二插头孔口370内。作为选择,在线内连接器360被实现为插头连接器的实施例中,连接器部分364、370可以包含一对插头364、370。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插头364可以被插入第一带连接器电缆340的插孔连接器350'的插头孔口之内,并且第二插头370可以被插入第二带连接器电缆380的插孔连接器350的插头孔口之内。在这些实施例中,多个插头输入触件366安装于第一插头364内和/或被安装为从第一插头364延伸出,并且多个插头输出触件372安装于第二插头370内和/或被安装为从第二插头370延伸出。在任一种情况下,多个插头输入触件366被布置为输入触件对368,并且多个插头输出触件372被布置为输出触件对374。每个输入触件对368以及相应的输出触件对374(连同任意中间结构)形成通过线内连接器360的通信通道。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输入触件366及其相应的输出触件372可以由单一金属块形成。线内连接器360-1包含用于界定两个通信通道的四个输入触件366和四个输出触件374,而线内连接器360-2包含用于界定单个通信通道的两个输入触件366和两个输出触件374。
第二带连接器电缆380每个都可以与第一带连接器电缆340相同。因此,关于带连接器电缆380的更多描述将被省略。第二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390每个都可以与第一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330相同。因此,关于第二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390的更多描述同样将被省略。
图15中所示出的通信通道320可以很好地适用于汽车应用。汽车正越来越多地并入高端电子设备,例如,用于为远程站点指示车辆的位置的车辆位置应答器;用于手机连接和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例如,设备)的蓝牙连接;为车辆驾驶员提供的个人和虚拟援助服务(例如,ON服务);车辆内的无线因特网连接区;倒车和侧视摄像头;一个或多个后排乘客DVD播放器和/或游戏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碰撞预警雷达系统;接近传感器;以及用于倒车、平行停车、事故避免及自动驾驶车辆的刹车、加速度及转向控制器等。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电子设备遍布整个汽车并且与通常位于中央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或头单元设备通信。为了促进生产线技术,这些电子设备可以安装于单独制造的汽车子构件(例如,车门、后备箱、侧面板等)内。
例如,电子设备(例如,摄像头)可以安装于车门内。该车门可以独立于车身来制造。摄像头可以包含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390。在车门的组装期间,带连接器电缆380的第一连接器350’可以与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390配接,并且位于该带连接器电缆380的相对端的第二连接器350可以与线内连接器360的第二连接器部分370配接。控制器(未示出)可以安装于汽车的仪表盘后方。控制器可以包含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器330。在车身的组装期间,带连接器电缆340的第一连接器350可以与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器330配接,并且位于带连接器电缆340的相对端的第二连接器350'可以被布线到与车门相邻的车身内小孔。当车门附接于车身时,带连接器电缆340的第二连接器350’可以被布线通过小孔并进入车门内,在车门内它与线内连接器360的第一连接器部分364配接,由此实现在摄像头与控制器之间的通信通道320。应当意识到,虽然图15示出了每个都包含两个带连接器电缆340、380和一个线内连接器360的通信通道320,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通信通道320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包含附加的元件(例如,附加的带连接器电缆和线内连接器),而在其他情况下通信通道可以包含更少的元件(例如,线内连接器360和带连接器电缆380可以被去除)。图76示意性地示出了如何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两个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2740、2790,线内连接器2760以及两个带连接器电缆2750、2770来提供在安装于汽车的第一子组件2710(车身)内的控制器2730与安装于汽车的第二子组件2720(车门)内的电子设备2780之间的通信路径。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三个线内连接器400-1、400-2、400-3以及与其配接的六个电缆连接器500的一些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17中,线内连接器400-1与电缆连接器500-1、500-4配接,线内连接器400-2与电缆连接器500-2、500-5配接,并且线内连接器400-3与电缆连接器500-3、500-6配接。如图17所示,三个线内连接器400-1、400-2、400-3可以排列成彼此直接相邻的行,并且可以相互物理配接/附接。这种布局可以使空间要求最小化并且提供便利的连接器接口,而且还可以增加相邻的连接器的通信路径之间的耦合。
如图17所示,每个电缆连接器500可以具有外壳502和第一及第二管脚触件510、520。每个管脚触件510、520可以包含卷曲于通信电缆的各个绝缘导体512、522的裸端部上的空心管脚。在其他实施例中,管脚触件510、520能够被焊接到各自导体512、522的上,通过绝缘穿刺或绝缘位移触件或者通过其他合适的装置来连接。导体512、522可以包括通信电缆的绞合导体对(为了更好地示出电缆连接器500的构件而没有在图17中示出这些电缆),其中被插入管脚触件510、520内的端部已经去除了绝缘。每个管脚触件510是尖端管脚触件,并且每个管脚触件520是环形管脚触件。管脚触件510、520可以从例如外壳的正面(如同在图16的实施例中的情形那样)或者从外壳502的内壁(未示出)延伸出。
在图17中,电缆连接器500和线内连接器400被一般性地示出。典型地,每个电缆连接器500被实现为插头连接器500,并且每个线内连接器400被实现为具有第一及第二插头孔口的双侧插孔连接器。但是,应当意识到,电缆连接器500中的一个或两者能够被实现为插孔连接器,并且线内连接器400的一侧或两侧能够被实现为插头连接器,并且从而图17被一般性地绘制以使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的所有各种实施方式变得清楚。应当意识到,电缆连接器500可以包含附加的元件,例如,可以例如便于使导体512、522的绞合一直保持到管脚触件510、520被接纳于导体512、522之上的点的应力释放机制或导线导向机制。为了简化附图并没有在图17中示出这些附加构件。
同样如图17所示,三个线内连接器400可以具有共同的外壳402。但是,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线内连接器400都可以具有单独的外壳402。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三个单独的外壳402可以例如并排地安装于框架内等。作为选择或除此之外,个体外壳402可以具有可允许每个个体外壳402与相邻的外壳402配接的特征,例如,扣夹(snap clip)等。按照这种方式,个体外壳402可以便于使连接器400与相邻的连接器400保持预定的距离,以便控制连接器400间的串扰。
每个线内连接器400都包含四个管孔触件410、420、430、440(管孔触件440在图17中不可见,但是在图18中能够看见)。管孔触件410、430彼此纵向对齐,并且可以由单一金属块形成以提供包含输入管孔触件410和输出管孔触件430的触件。同样地,管孔触件420、440彼此纵向对齐,并且可以由单一金属块形成以提供包含输入管孔触件420和输出管孔触件440的触件。每个管孔触件410、420、430、440都被配置用于接纳配接的电缆连接器500的相应管脚触件510或520。例如,对于线内连接器400-1,管孔触件410接纳电缆连接器500-1的管脚触件510,管孔触件420接纳电缆连接器500-1的管脚触件520,管孔触件430接纳电缆连接器500-4的管脚触件510,并且管孔触件440接纳电缆连接器500-4的管脚触件520。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管孔触件410和430接纳尖端管脚触件,而管孔触件420和440接纳环形管脚触件。但是,应当意识到,尖端和环形触件的位置可以反过来。
管孔触件410和420垂直对齐,如同管孔触件430和440那样。另外,在每个线内连接器400内,管孔触件410与管孔触件430电连接以形成通过线内连接器400的第一尖端导电通路,并且管孔触件420与管孔触件440电连接以形成通过线内连接器400的第一环形导电通路。因此,每个线内连接器400可以被用来使一个电缆连接器500的尖端管脚触件510电连接至另一个电缆连接器500的尖端管脚触件510,并且使一个电缆连接器500的环形管脚触件520电连接另一个电缆连接器500的环形管脚触件520。
图18是为更清晰地示出管脚和管孔连接而去除了连接器外壳的图17的三个线内连接器400和六个配接的电缆连接器50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9A是图18的若干管脚和管孔连接的放大视图。图19B是包含于线内连接器400内的串扰补偿电路的放大视图。图20是示出从图17的线内连接器400中的第一线内连接器的尖端导电通路到图17的线内连接器400中的第二线内连接器的尖端导电通路上的串扰示意性矢量图。图21是为了示出在某些实施例中如何可以使用电介质间隔物而去除了连接器外壳但含有电介质间隔物的图17的三个线内连接器400的示意性透视图。
如图18、19A和19B所示,相邻连接器的管孔触件(例如,连接器400-1的管孔触件410和连接器400-2的管孔触件410)可以被定位为彼此很接近的。而且,同样可从图18、19A和19B中清楚看出,每个通信通道的尖端和环形导电通路将会非均匀地耦合到每个相邻的通信通道的尖端和环形导电通路之上。例如,由于从尖端连接器400-1的管孔触件410到连接器400-2的尖端和环形管孔触件410和420的不同距离,线内连接器400-1的尖端管孔触件410(以及被接纳于其内的尖端电缆连接器500-1的管脚触件510)与到相邻的线内连接器400-2的环形管孔触件420上的耦合相比将会使更多的信号能量耦合到相邻的线内连接器400-2的尖端管孔触件410上。这种差分耦合呈现为对传输通过线内连接器400-2的任意通信信号的近端串扰。类似地,由于从连接器400-1的环形管孔触件420到连接器400-2的尖端和环形管孔触件410和420的不同距离,线内连接器400-1的环形管孔触件420(以及环形电缆连接器500-1的管脚触件520)与到相邻的线内连接器400-2的尖端管孔触件410上的耦合相比将会使更多的信号能量耦合到相邻的线内连接器400-2的环形管孔触件420上。这种差分耦合同样呈现为对传输通过线内连接器400-2的任意通信信号的近端串扰。完全相同的差分耦合将被从线内连接器400-1的尖端和环形管孔触件430和440注入相邻的线内连接器400-2的尖端和环形管孔触件430和440。差分耦合将会同样出现于反方向上(即,通过线内连接器400-2的导电通路将会将近端串扰注入到通过线内连接器400-1的导电通路上),并且差分耦合将会同样出现于线内连接器400-2和400-3之间(在两个方向上)。由这种差分耦合引起的近端和远端串扰能够会限制通信信号可以经由通过线内连接器400-1至400-3的通信通道来传输的数据率。
为了降低这种差分耦合的影响,提供了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400之间延伸的多个串扰补偿电路。特别地,如图18所示,第一及第二串扰补偿电路450、452被布置于线内连接器400-1和线内连接器400-2之间,并且第三及第四串扰补偿电路454、456被布置于线内连接器400-2和线内连接器400-3之间。另外,还提供了四个附加的串扰补偿电路460、462、464、466的一些部分。如果附加的线内连接器被布置于线内连接器400-1和400-3的与线内连接器400-2相对的侧面,则这些附加的串扰补偿电路460、462、464、466将会提供串扰补偿。
如图18、19A和19B所示,每个串扰补偿电路450、452、454、456都可以被实现为延伸于一个线内连接器400的尖端导电通路与相邻的线内连接器400的环形导电通路之间的电容器。例如,串扰补偿电路450包含用于在线内连接器400-1的尖端导电通路(即,管孔触件410)与线内连接器400-2的环形导电通路(即,管孔触件420)之间耦合信号能量的第一电容器,并且串扰补偿电路452包含用于在线内连接器400-2的尖端导电通路与线内连接器400-1的环形导电通路之间耦合信号能量的第二电容器。类似地,串扰补偿电路454包含用于在线内连接器400-2的尖端导电通路与线内连接器400-3的环形导电通路之间耦合信号能量的第一电容器,并且串扰补偿电路456包含用于在线内连接器400-3的尖端导电通路与线内连接器400-2的环形导电通路之间耦合信号能量的第二电容器。虽然在每个相邻的线内连接器400之间设置了两个串扰补偿电路,但是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100之间仅设置单个串扰补偿电路,并且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400之间设置多余两个的串扰补偿电路。
如图19A和19B所示,每个串扰补偿电路450、452、454、456可以被实现为延伸于第一线内连接器(例如,连接器400-1)与第二线内连接器(例如,连接器400-2)之间的电容器480。电容器480每个都包含第一电极482和第二电极484。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电极482、484可以由电介质间隔物486隔开,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线内连接器400-1、400-2中的一个或两者的外壳或空气可以用作电容器电介质486。其他电容器电介质也同样可以使用。第一臂部492可以被用来使第一电极482保持于原位。第一臂部492连接至第一线内连接器400-1的双面尖端管孔触件(例如,管孔410、430)。因而,补偿串扰在第一臂部492与双面尖端管孔触件410、430连接的位置被注入到传送通过第一线内连接器400-1的信号之上。如同下文所讨论的,这个位置可以被选择以提供改进的性能。类似地,第二臂部494可以被用来使第二电极484保持于原位。第二臂部494连接至第二线内连接器400-2的双面环形管孔触件(例如,管孔420、440)。因而,补偿串扰在第一臂部492与双面管孔触件410、430连接的位置被注入到传送通过第一线内连接器400-1的信号之上。虽然图19B示出了一种可能的电容器设计,但是应当意识到,任何适当的电容器设计都可以使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串扰补偿电路450可以被设计用于在线内连接器400-1的尖端导电通路与线内连接器400-2的环形导电通路之间耦合大小与耦合于线内连接器400-1和线内连接器400-2之间的近端串扰的大小的一半相等的能量。同样,串扰补偿电路452可以被设计用于在线内连接器400-1的环形导电通路与线内连接器400-2的尖端导电通路之间耦合大小与耦合于线内连接器400-1和线内连接器400-2之间的近端串扰的大小的一半相等的能量。因而,串扰补偿电路450、452可以共同注入具有与耦合于线内连接器400-1和线内连接器400-2之间的近端串扰近似相等的大小的补偿近端串扰。
在图17、18、19A和19B的实施例中,干扰性串扰主要包括因为在信号通过一个线内连接器(例如,线内连接器400-1)的尖端导电通路时产生的磁场与其到线内连接器400-2的环形导电通路的耦合相比由于与相邻的尖端导电通路相比在相邻的尖端和环形导电通路之间更大的物理间隔而将会更多地耦合到相邻的线内连接器(在此为线内连接器400-2)的尖端导电通路之上而产生的电感性干扰串扰。在某些实施例中,这种干扰性串扰可以在相当恒定的水平上发生,因为信号从配接的线内连接器的一端(例如,线内连接器400-1的与电缆连接器500-1配接的端部)传播到配接的线内连接器的另一端(例如,线内连接器400-1的与电缆连接器500-4配接的端部)。应当意识到,虽然在线内连接器400内产生的近端串扰主要包括电感性串扰,但是同样会产生该一定量的电容性串扰。还应当意识到,在其他电容器设计中电容性串扰的大小可以超出电感性串扰的大小。
在图17、18、19A和19B的实施例中,串扰补偿电路450、452、454、456在干扰性近端串扰于相邻的线内连接器400之间产生的区域的近似“加权中点”处注入补偿串扰。特别地,干扰性近端串扰可以沿着相邻的线内连接器400的整个长度产生。该干扰性串扰区域的“中点”是在其已经传播穿过干扰性近端串扰产生的区域的半程时信号所处的位置。在连接器为对称的连接器系统(例如,图17、18、19A和19B的连接器系统)中,加权中点将是每个线内连接器400的实际中点。但是,如果连接器系统不是对称的,则会在连接器系统的一端上产生比另一端更多的干扰性串扰。在这种情况下,补偿串扰被注入的位置可以被重定位于“加权中点”,使得大约一半的干扰性串扰被注入到该位置的一侧上(例如,在第一串扰区内),并且另一半干扰性串扰被诸如到该位置的另一侧上(例如,在第二串扰区内)。
通过在干扰性近端串扰生成区的加权中点注入补偿串扰,可以实现改进的串扰消除。特别地,如果在与干扰性串扰产生的位置更接近之处电注入补偿串扰信号,则典型地能够实现改进的串扰消除,因为在干扰性串扰信号和补偿串扰信号之间的任意延迟会起到降低串扰补偿的有效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更高频率的信号。延迟可以降低串扰补偿电路的有效性的方式在美国专利No.5,997,358(“'358专利”)中有详细讨论,该专利全文并入本文,以作参考。
通过在干扰性近端串扰生成区的加权中点注入补偿串扰,在干扰性串扰和补偿串扰被注入的位置之间的延迟可以被减小。如图20所示,对于从线内连接器400-1的尖端导电通路注入到线内连接器400-2的尖端导电通路之上的串扰,该干扰性串扰可以被视为沿着线内连接器400-2的尖端导电通路一直延伸的一系列小的串扰矢量。补偿串扰矢量可以被视为在通过线内连接器400-2的尖端导电通路的中点的大矢量,该大矢量具有与每个小的干扰性串扰矢量相反的极性且具有近似等于小的干扰性串扰矢量之和的大小的。
每个线内连接器400可以被视为实施多级串扰补偿方案。这样的补偿方案在前述'358专利中有详细讨论。如图20所示,从线内连接器400-1注入线内连接器400-2的串扰可以被视为从与电缆连接器500-1配接的连接器400-1的输入延伸到通过线内连接器400-2的尖端导电通路的近似中点的干扰性串扰级A0。该干扰性串扰包含连同量更小的分散的电容耦合一起的分散的电感耦合。这种分散的干扰性串扰可以由在耦合区的加权中点的单个矢量A0'表示,如图20所示。形式为串扰补偿电路450和452的第一补偿串扰级A1被提供于通过线内连接器400-2的尖端导电通路的中点。第一干扰性串扰级A1的幅值可以近似为干扰性串扰矢量A0'的幅值的两倍。通过线内连接器400-2的尖端导电通路的近似中点处延伸到与电缆连接器500-4配接的连接器400-1的输入处的干扰性串扰可以用作第二补偿串扰级A2。第二补偿串扰级A2包含连同量更小的分散的电容耦合一起的分散的电感耦合。这种分散的干扰性串扰可以由在耦合区的加权中点的单个矢量A2'表示,如图20所示。
图21是图17的三个线内连接器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21中为了示出如何可以使用这样的电介质间隔物来精确地控制通过每个线内连接器400的传输线的阻抗以及耦接于相邻的线内连接器400之间的串扰两者而去除了连接器外壳402,但是引入了电介质间隔物。特别地,可以提供用于在每个线内连接器400内将尖端管孔410、430与环形管孔420、440隔开的水平的电介质间隔物470。外壳402可以包括两部分式外壳,并且水平的间隔物470可以布置于两个外壳部分之间。水平的电介质间隔物470的厚度及其介电常数可以被选择以使由通过每个线内连接器400的尖端导电通路和环形导电通路形成的传输线的阻抗保持于期望水平(例如,100ohms)。这可以提高线内连接器400的整体回程损耗性能。但是,应当意识到,在连接器内的其他结构(例如,补偿串扰电路450、452、454、456)可能会在传输线上增加可导致阻抗不同于期望值的负载。而且,在水平的电介质间隔物470增加在每个线内连接器400内的尖端管孔410、430与环形管孔420、440之间的耦合的方面来说,它们可以降低相邻连接器之间的串扰,因为在连接器的尖端和环形管孔之间的增加耦合可以降低与相邻连接器间的耦合。
同样可以设置多个垂直的间隔物472,特别是在三个线内连接器400由共同的外壳402包封的实施例中。垂直的电介质间隔物472可以被用来确保每个补偿串扰电路450、452、454、456、460、462、464、466的电容器电极482、484不会非故意地短路,并且被用来通过控制在电容器电极482、484之间的距离以及在每个电容器480的电极482、484之间的材料的介电常数两者来精确地保持由每个电容器480产生的耦合量。在图21的实施例中,单个垂直的电介质间隔物472被设置于每个线内连接器400的每一侧上。但是,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线内连接器400的每一侧上设置多个垂直的电介质间隔物472。在某些实施例中,垂直的间隔物472可以被夹于两个相邻的连接器400的外壳402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电介质间隔物472可以具有小于25密耳的厚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垂直的间隔物472的尺寸和/或形状可以被用来调整线内连接器400。特别地,由串扰补偿电路注入的补偿串扰的量将会基于垂直的间隔物472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并且基于垂直的间隔物472的介电常数而改变。例如,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的垂直的间隔物472能够在特定的线内连接器设计中被测试,以微调所提供的补偿量,以便优化线内连接器400的性能。
线内连接器400可以具有很小的形状尺寸。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在触件对的管孔触件(例如,管孔触件410和420)之间的中心到中心的垂直间距可以为50密耳的量级。同样,在相邻连接器的尖端触件之间的中心到中心的水平间距可以为100密耳的量级以满足6A类的内部近端和远端串扰要求,或者为200-250密耳的量级以满足6A类的外部近端和远端串扰要求。因而,连接器可以具有很小的形状尺寸。而且,即使具有这些小的形状尺寸,线内连接器也可以轻易地满足6A类标准所阐明的近端串扰性能、远端串扰性能及回程损耗的规范。线内连接器400同样是高度平衡的,并且因此展示出只有很小的模式转换。因此,这些连接器同样可以提供很好的通道性能。
在某些实施例中,管孔410、420、430、440可以用金属薄板来冲压并且很廉价地形成。特别地,如图22所示,能够沿着所示的虚线冲压金属板料并随后对其辊轧来形成可以用于线内连接器400中的一对纵向对齐的管孔(例如,管孔410、430)。而且,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管孔410、420、430、440可以具有内部缩进,该内部缩进在管脚被接纳于管孔内时可以顺从的,由此即使是在恶劣的操作环境中也可保持良好的机械及电连接。
虽然线内连接器400和电缆连接器500分别被示为具有截面为圆形的管孔和管脚触件,但是应当意识到,其他管孔和管脚设计同样可以使用(例如,方形截面、矩形截面等)。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各自包含两对触件的两个线内连接器400'(即400'-1、400'-2)的示意性透视图。能够很容易看出,图23的线内连接器400'可以与图17、18、19A、19B和21的线内连接器400几乎相同,一个差别在于线内连接器400每个都只包含单个双面管孔触件对,而线内连接器400'每个都包含两个双面管孔触件对。线内连接器400'包含被用来补偿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400'之间产生的串扰的串扰补偿电路450、452、460、462、464、466。另外,每个线内连接器400'都包含被用来补偿在每个线内连接器400'内的两个双面管孔触件对之间产生的内部串扰的内部串扰补偿电路474、476。这些内部串扰补偿电路474、476同样可以与以上关于图18、19A和19B所讨论的串扰补偿电路450、452、454、456相同,只是它们提供在作为同一通信通道的一部分的两个对之间的串扰补偿,这与作为不同的通信通道的一部分的两个对不同。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包含于每个线内连接器400内的双面管孔触件对与位于相邻的连接器400’内的双面管孔触件对相比可以彼此间隔得更接近。这是可能的,因为内部近端串扰规范与外部近端串扰规范相比通常可以允许更高水平的串扰,正如网络计算机芯片可以补偿某种程度的内部串扰,但是通常无法补偿外部串扰。这可以允许在线内连接器400中的导电通路对与相邻的线内连接器400'的导电通路对相比彼此间隔得更接近。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两个线内连接器400"-1、400"-2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24中为了更清晰地示出管脚和管孔连接而去除了连接器外壳和电介质间隔物。
如图24所示,线内连接器400"可以与以上所讨论的线内连接器400几乎相同。但是,在线内连接器400"中,与被用来实现包含于线内连接器400内的相应的串扰补偿电路的平板电容器不同,串扰补偿电路450、452、460、462、464使用所谓的“边缘电容器”来实现。由于线内连接器400"在其他方面与以上所讨论的线内连接器400相同,因而关于它们的进一步描述将被省略。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及第二线内连接器600、600'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25中为了更清晰地示出管脚和管孔连接而去除了连接器外壳和电介质间隔物。如图25所示,线内连接器600包含四个管孔触件610、620、630、640。管孔触件610和630彼此纵向对齐,并且管孔触件620和640彼此纵向对齐。每个管孔触件610、620、630、640被配置用于接纳配接的电缆连接器的相应管脚触件510、520(只有配接的电缆连接器的管脚510、520和导体512、522示于图25中)。但是,相比于以上所讨论的线内连接器400,在线内连接器600中管孔触件610物理及电连接至管孔触件640,并且管孔触件620物理及电连接至管孔触件630。因而,在线内连接器600的右侧,尖端管孔触件610位于环形管孔触件630上方,而在连接器的左侧,尖端管孔触件640位于环形管孔触件620下方。因而,通过在连接器的中间部实现交叉而使尖端和环形导电通路在线内连接器600内的位置交换。
线内连接器600'还包含四个管孔触件610'、620'、630'、640'。管孔触件610'和630'彼此纵向对齐,并且管孔触件620'和640'彼此纵向对齐。每个管孔触件610'、620'、630'、640'被配置用于接纳配接的电缆连接器500的相应管脚触件510、520。管孔触件610'物理及电连接至管孔触件630',并且管孔触件620'物理及电连接至管孔触件640'。
当在图25所示的配置中被定位为并排时,线内连接器600和600'可以展示出良好的串扰性能。特别地,在图25的右侧将会产生干扰性串扰,因为尖端管孔触件610与其同环形管孔触件620'的耦合相比将会更多地与尖端管孔触件610’耦合,并且因为环形管孔触件620与其同尖端管孔触件610'的耦合相比将会更多地与环形管孔触件620'耦合。但是,在图25的左侧,尖端管孔触件640与其同尖端管孔触件630’的耦合相比将会更多地的与环形管孔触件640'耦合,并且环形管孔触件630与其同环形管孔触件640'的耦合相比将会更多地的与尖端管孔触件630'耦合。因而,“补偿”串扰将会产生于图25中所示的连接器对的左侧,该“补偿”串扰可以基本上抵消产生于图25中所示的那对连接器600、600’的右侧的“干扰性”串扰。结果,在图25的线内连接器600和600'中可以去除包含于图17、18、19A、19B和21的线内连接器400中的串扰补偿电路450、452、454、456。注意,多个线内连接器600和600'可以排列成行,连接器600和600'沿着行的位置相互交替(即,每隔一个连接器就会具有连接器600设计)。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的两个线内连接器700-1、700-2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26中,为了更清晰地示出管脚和管孔连接,连接器外壳和电介质间隔物已经被去除。线内连接器700类似于上文所讨论的线内连接器400。但是,与使用纯电容性串扰补偿不同,线内连接器700包含将会产生电容性和电感性两种串扰补偿的串扰补偿电路,例如,电路710、712。特别地,在线内连接器700中,用来形成串扰补偿电路710、712的电容器的每个电极通过第一臂部722和第二臂部724连接至双面管孔触件结构。结果,每个串扰补偿电路710、712将会为传送通过连接器700的信号提供第二信号传送通路。因而,除了电容耦合外,每个串扰补偿电路710、712还将会产生可以被用来消除在连接器700内产生的串扰的电感耦合。注意,在某些实施例中,在纵向排列的管孔之间的连接部分可以被去除,使得电流经由串扰补偿电路710、720单独流过纵向排列的管孔之间。通过使电感性串扰补偿的大小与所产生的电容性串扰补偿的大小平衡,可以同时高度地消除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两者。这可以允许使线内连接器700间隔更小的距离,同时仍然满足所有串扰及回程损耗规范或目标。另外,还可以在更小的平均延迟下注入补偿串扰,这可以导致更有效的串扰补偿。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线内连接器,但是应当意识到,上文所讨论的相同概念同样可以被用来提供可展示出卓越的串扰及回程损耗性能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图27和28示出了这样的印刷电路板连接器的实例。
特别地,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的两个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730-1、730-2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27中,为了更清晰地示出管脚和管孔连接,连接器730的连接器外壳和电介质间隔物已经被去除。如图27所示,每个线内连接器730的右半部可以与以上关于图17、18、19A、19B、20、和21讨论的线内连接器400的右半部相同。但是,包含于线内连接器400中的管孔触件430、440在线内连接器730中被替换为适合于安装在印刷电路板(未示出)内的导电管脚732、734。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的两个线内连接器740-1、740-2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28中,为了更清晰地示出管脚和管孔连接而去除了连接器外壳和电介质间隔物。线内连接器740与图27的线内连接器730相同,只是连接器730的笔直的导电管脚732、734被直角导电管脚742、744替代。应当意识到,在图27和28的连接器730和740中的串扰补偿电路被设定尺寸以提供用于基本上抵消在连接器内产生的干扰性串扰的补偿串扰信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提供代替包含于图17、18、19A、19B和21的连接器内的每个串扰补偿电路450、452的一系列串扰补偿电路。特别地,图2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的两个线内连接器750-1、750-2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29中,为了更清晰地示出管脚和管孔连接,连接器外壳和电介质间隔物已经被去除。线内连接器750类似于上文所讨论的线内连接器400。但是,每个串扰补偿电容器都已经被替换为一系列电容器。而且,相应地还有沿着管孔触件的长度的用于将这些电容器连接至管孔触件的臂部,并由此注入作为一系列小的时延矢量的补偿串扰。这与线内连接器400相比可以允许注入甚至延迟更小的补偿串扰,并且因此可以提供改进的性能。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器使用管脚和管孔触件,但是应当意识到,其他触件结构可以使用。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管脚触件能够被替换为刀型触件,并且管孔触件能够被替换为每个都对配接刀片施加接触力的各种各样的弹簧触件。在还有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管脚和管孔触件两者能够被替换为绝缘位移触件。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与六个带连接器电缆的电缆连接器配接的三个线内连接器800-1、800-2、800-3的示意性透视图。特别地,在图30中,线内连接器800-1与电缆连接器900-1、900-4配接,线内连接器800-2与电缆连接器900-2、900-5配接,并且线内连接器800-3与电缆连接器900-3、900-6配接。图30的电缆连接器900可以大体上对应于图15的电缆连接器350、350'(电缆连接器350、350'是带连接器电缆340和380的一部分),并且线内连接器800可以大体上对应于图15的线内连接器360。
如图30所示,三个线内连接器800-1、800-2、800-3可以彼此相邻地排列成行。在某些实施例中,在线内连接器800中的相邻线内连接器之间可以设置气隙804。这些气隙804可以帮助降低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800和电缆连接器900的触件结构之间的电容耦合。图30的紧密排列(tightly packed)的连接器布局可以使空间要求最小化并提供便利的连接器接口,而且还可以增加相邻的连接器800和900的通信路径之间的耦合。在图30的实施例中,线内连接器800-1、800-2、800-3被实现为每个都包含一个通信通道的三个单独的线内连接器。但是,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包含三个通信通道的单个线内连接器,或者可以使用其中一个包含两个通信通道而另一个包含单个通信通道的两个线内连接器。
如图30所示,每个电缆连接器900可以具有外壳902和第一及第二管脚触件910、920。每个管脚触件910、920可以包括卷曲于通信电缆的相应绝缘导体912、922的裸端部上的空心管脚。在其他实施例中,管脚触件910、920能够被焊接到相应的导体912、922上,通过绝缘穿刺或绝缘位移触件或者通过其他合适的装置来连接。导体912、922可以包括通信电缆(例如,图16的电缆342)的绞合导体对(为了更好地示出电缆连接器900的构件,除了导体912、922的端部外,在图30中没有示出电缆),其中绝缘已经被从插入管脚触件910、920内的端部上去除。每个管脚触件910是尖端管脚触件,并且每个管脚触件920是环形管脚触件。管脚触件910、920可以从例如外壳的正面902或者从外壳902的内壁延伸出。
在图30中,电缆连接器900和线内连接器800被一般性地示出。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电缆连接器900被实现为插头连接器900,并且每个线内连接器800被实现为具有第一及第二插头孔口的双侧插孔连接器。但是,应当意识到,电缆连接器900中的一个或两者能够例如被实现为插孔连接器,并且线内连接器800中的一侧或两侧能够被实现为插头连接器,并且因而图30被一般性地绘制以使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的所有各种实施方式变得更清楚。应当意识到,电缆连接器900可以包含附加的元件,例如,导线导向机构。而且,虽然在图30中示出了相对较长的管脚触件910、920,但是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更加短的管脚触件910、920。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管脚触件910、920的长度可以近似等于线内连接器800的每个管孔触件810、820、830、840(见图31-33)的长度。
如上所述,在某些实施例中,最好是使线内连接器800排列成一行或多行。这可以例如便于使线内连接器800与电缆束的电缆连接器900配接。在某些实施例中,诸如扣夹、配接的凸部和凹部或其他连接器机制(未示出)之类的特征可以被设置于连接器800的外壳802的外表面上,这些特征可允许外壳共同连接成单个单元。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共同的外壳(未示出),并且外壳802-1、802-2和802-3可以安装于该共同外壳内。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在外壳802、第二共同外壳或其他机制上的外部特征的应用,以便使线内连接器800保持便于控制线内连接器800之间的串扰耦合的预定间隔。
图31和32是为了更清晰地示出管脚和管孔连接已去除连接器外壳802和802的图30的三个线内连接器800和六个配接的电缆连接器90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33是图31和32的管脚和管孔连接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如图31-33所示,每个线内连接器800都包含四个管孔触件810、820、830、840。在每个连接器800上,管孔触件810和820通过连接部分815来连接,并且可以由单一金属块形成以提供包含输入管孔触件810和输出管孔触件820的触件。同样,管孔触件830和840通过连接部分835来连接,并且可以由单一金属块形成以提供包含输入管孔触件830和输出管孔触件840的触件。每个管孔触件810、820、830、840都被配置用于接纳配接的电缆连接器900的相应的管脚触件910或920。例如,对于线内连接器800-1,管孔触件810接纳电缆连接器900-1的管脚触件910,管孔触件820接纳电缆连接器900-4的管脚触件910,管孔触件830接纳电缆连接器900-1的管脚触件920,并且管孔触件840接纳电缆连接器900-4的管脚触件920。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管孔触件810和820接纳尖端管脚触件910,而管孔触件830和840接纳环形管脚触件920。但是,应当意识到,尖端和环形触件的位置可以反过来。
管孔触件810和820可以每个都位于第一水平取向平面(即,与由图31-33中的x轴和y轴界定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并且管孔触件830和840可以每个都位于在第一水平取向平面下方且与其平行的第二水平取向平面内。管孔触件810和820每个都是用于形成通过线内连接器800的尖端导电通路的尖端管孔触件。管孔触件830和840每个都是用于形成通过线内连接器800的环形导电通路的环形管孔触件。因此,每个线内连接器800都可以被用来将一个电缆连接器900的尖端管脚触件910电连接至另一个电缆连接器900的尖端管脚触件910,并且将一个电缆连接器900的环形管脚触件920电连接至另一个电缆连接器900的环形管脚触件920。
如图30-33所示,线内连接器800可以是很小的,并且可以被定位为彼此很接近的。这会有利于例如可能存在空间约束、重量约束等的汽车及其他应用。但是,线内连接器800的近间距同样会增加邻近的通信通道之间的串扰。为了降低此类串扰的影响,线内连接器800可以被设计为具有差分和共模两种串扰补偿。
如同上文所讨论的,当第一干扰导体对的导体与到受害导体对的另一个导体上的耦合相比更多地耦合到第二受害导体对的第一导体上时,会发生差分串扰。在此,在图30-33的连接器系统中,相邻管脚对的管脚910、920,管孔810、830和管孔820、840相互交错,以便降低差分串扰。例如,图34是用于示出在图32的左侧的每个管孔810、830的端部的相对位置的沿图32的直线34—34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图31-34所示,每个线内连接器800-1、800-2、800-3的尖端管孔810与每个线内连接器800的环形管孔830相比被定位为离左侧更远(从图34的角度看)。另外,尖端管孔810被定位于上方的第一行内,而环形管孔830被定位于下方的第二行内。各种参数,例如,在上管孔行和下管孔行之间的中心到中心距离(在图34中为在方向的距离)、在每个线内连接器800的管孔之间的交错量(即,在同一线内连接器800的尖端和环形管孔之间的x方向的中心到中心距离)、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800之间的距离(即,在线内连接器800-1和800-2之间的x方向的中心到中心距离)、管脚和管孔的半径以及在管孔之间的介质的电特性(例如,介电常数)可以被选择,使得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800的触件结构之间发生很小的或没有信号能量净耦合。例如,上述参数可以被选择,使得(1)在线内连接器800-1的尖端管孔810和线内连接器800-2的尖端管孔810之间的耦合与(2)在线内连接器800-1的环形管孔830和线内连接器800-2的环形管孔830之间的耦合之和近似等于(1)在线内连接器800-1的尖端管孔810和线内连接器800-2的环形管孔830之间的耦合与(2)在线内连接器800-2的尖端管孔810和线内连接器800-1的环形管孔830之间的耦合之和。因而,相邻的线内连接器800-1、800-2的管孔810、830(以及连接器900-1、900-2的配接管脚910、920)可以按照可显著降低线内连接器800-1、800-2之间的差分串扰的方式交错。
线内连接器800-1和800-2的尖端管孔810和环形管孔830的上述交错布局可以被看作是提供关于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800(以及与线内连接器800配接的电缆连接器900)之间的差分串扰大体上中性的连接器设计,或者可同时注入用于消除干扰性串扰的补偿串扰的连接器设计。线内连接器800可以被设计,使得基本上等量的干扰性串扰和补偿串扰在同一时间沿着线内连接器800的长度注入,与其中干扰性串扰在连接器内的一个位置注入而补偿位置在另一个位置注入的众多现有技术的连接器设计不同。由于在后一种情形中,在干扰性串扰被注入的时间点与补偿串扰被注入的时间点之间的延迟将会产生会降低串扰消除的有效性的相移,因而应当意识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设计可以提供很高水平的消除,即使是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800彼此位置很接近时。
连接器800-2和800-3的尖端管孔810和环形管孔830同样相互交错,以提供与在线内连接器800-1和800-2之间提供的差分串扰消除相同的或近似相同的差分串扰消除。同样,可以在线内连接器800-1至800-3各自的尖端管孔820和环形管孔840之间提供相同的交错。因而,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线内连接器800都可以被设计为在它们注入到相邻的线内连接器800之上的差分串扰方面是基本上中性的。因此,通过使每个管孔触件810关于最近的管孔触件830交错,并且通过使每个管孔触件820关于最近的管孔触件840交错,可以基本上消减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800之间产生的差分串扰的量。
线内连接器800同样被设计用于展示出减少的模式转换。这通过沿着通过线内连接器800的每个通信路径引入“交叉”而在图30-34的连接器系统中实现。特别地,对于每个线内连接器800,当从上方观看时,尖端导电通路(包含尖端管孔810、交叉段815和尖端管孔820)横跨于环形导电通路(包含环形管孔830、交叉段835和环形管孔840)之上。该交叉发生于交叉段815横跨于交叉段835之上的每个线内连接器800的中间部。由于该交叉,每个线内连接器800的尖端导电通路和环形导电通路将会将近似等量的信号能量注入到每个相邻的线内连接器800的导电通路之上(将相邻的线内连接器的导电通路视为单个导体)。
现在将参照图32来提供用于示出如何可以使线内连接器800的设计产生很低水平的模式转换的实例。由于线内连接器800-1和800-2的近间距,当信息信号经由线内连接器800-1来传输时,信号能量将会在信号通过连接器800-1的环形管孔830时从例如线内连接器800-1的环形管孔830耦合到线内连接器800-2的两个导电通路上。虽然来自环形管孔830的该信号能量的一部分将会由从连接器800-1的尖端管孔810耦合到线内连接器800-2的两个导电通路上的信号能量抵消,但是该消除还远没有完成,因为连接器800-1的环形管孔830比连接器800-1的尖端管孔810更接近连接器800-2的导电通路。因而,当信息信号经由连接器800-1来传输时,共模信号将会从连接器800-1的环形管孔830沿着连接器800-2的左侧(从图32的角度来看)注入到连接器800-2的导电通路之上。
但是,当经由连接器800-1来传输的信息信号传递到连接器800-1的右侧(从图32的角度来看)时,信号能量然后将从线内连接器800-1的尖端管孔820耦合到线内连接器800-2的两个导电通路之上。虽然来自尖端管孔820的该信号能量的一部分将会由从连接器800-1的环形管孔840耦合到的线内连接器800-2的两个导电通路之上的信号能量抵消,但是该消除还远没有完成,因为连接器800-1的尖端管孔820比连接器800-1的环形管孔840更接近连接器800-2的导电通路。因而,当信息信号经由连接器800-1来传输时,共模信号将会从连接器800-1的尖端管孔820沿着连接器800-2的右侧(从图32的角度来看)注入到连接器800-2的导电通路之上。
根据线内连接器800-1和800-2的对称设计,从线内连接器800-1的环形管孔830耦合到线内连接器800-2的导电通路之上的信号能量可以具有与从线内连接器800-1的尖端管孔820耦合到线内连接器800-2的导电通路之上的信号能量基本上相同的大小。从连接器800-1的环形管孔830到线内连接器800-2的导电通路之上的耦合可以被视为“干扰性共模串扰”,而从连接器800-1的尖端管孔820到线内连接器800-2的导电通路之上的耦合可以被视为“补偿共模串扰”(或者反过来),因为这些两个共模耦合具有相反的极性(因为由传输线的尖端和环形导电通路传送的信号相位偏移180°)。而且,由于“补偿共模串扰”可以具有与“干扰性共模串扰”相同的大小(以及相反的极性),因而它将会基本上抵消干扰性共模串扰,使得在例如线内连接器800-2中发生很小的模式转换。因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内连接器设计可以展示出很低水平的模式转换,这可以降低通信系统中的外部串扰。
如同上文所讨论的,对于差分串扰,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线内连接器可以具有交错设计,使得干扰性串扰和补偿串扰沿着线内连接器800的长度在基本上相同的位置注入,这可以引起很高水平的串扰补偿。相比之下,干扰性和补偿共模串扰沿着线内连接器800在不同的位置注入。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已知的,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与信号从干扰性串扰注入点传输补偿串扰注入点所耗费的时间关联的延迟将会导致补偿串扰信号的相移。由于该相移,干扰性和补偿串扰信号一般不会是正好180°的相位偏移,这会降低补偿串扰信号完全抵消干扰性串扰信号的能力。经由线内连接器800-1传输的信息信号的频率越高,相移就越大。但是,除了所发送的信息信号的频率之外,相移还是关于在干扰性和补偿串扰被注入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函数。在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内连接器设计可以具有很小的形状尺寸,使得干扰性和补偿串扰被注入的位置的加权中点可以彼此很接近,并且因此即使是在很高的频率(例如,高达500MHz或更大的频率)下也仍然可以获得很高水平的共模串扰消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内连接器与各种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例如,美国专利No.7,223,115(“'115专利”)所公开的绝缘位移连接器(“IDC”))相比可以提供改进的性能。特别地,虽然'115专利的IDC可以展示出关于相邻的IDC的低水平耦合,但是终结于'115专利的IDC内的绝缘导体必须每个都要经过大约90°的弯曲,并且还可能不会全都在离导体的端部完全相同的距离处终结于IDC内。结果,在终结于'115专利的IDC连接块内的绝缘导体的端部之间会存在不相等的耦合,并且这种不相等的耦合会引起差分和/或共模串扰。因而,尽管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内连接器的管孔可以具有更大的面向表面并且因此具有量更大的耦合,但是由于连接器可以被设计用于谨慎控制在线内连接器的管孔触件之间的串扰以及在电缆连接器之间的串扰的事实,它们与例如'115专利的IDC连接块相比可以展示出改进的串扰性能。
线内连接器800可以具有很小的形状尺寸。例如,参照图31-32,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管孔810、820、830、840可以具有小于0.1英寸的长度,并且每个管脚910、920可以具有小于0.2英寸的长度。例如,在一种特定的实施例中,每个管孔810、820、830、840可以具有大约0.075英寸的长度,并且每个管脚910、920可以具有大约0.018英寸的长度。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线内连接器800的管孔触件之间(例如,在尖端触件810/820和环形触件830/840之间)的中心到中心垂直间距(z方向)可以小于0.025英寸。在一种特定的实施例中,该中心到中心垂直间距可以为大约0.0195英寸。同样,在同一对连接器的尖端和环形管孔之间(例如,在尖端管孔810和尖端管孔820之间,或者等效地,在尖端管孔810和环形管孔830之间)的中心到中心水平间距(x方向)可以小于0.05英寸。在一种特定的实施例中,在一对连接器内的管孔的这种中心到中心水平间距可以为大约0.042英寸。在两个相邻的连接器对之间的中心到中心水平间距(x方向)(例如,在线内连接器800-1的中心与线内连接器800-2的中心之间)可以小于0.3英寸。在一种特定的实施例中,在相邻的连接器对之间的这种中心到中心水平间距可以为大约0.18英寸。在这些尺寸下,线内连接器800可以轻易地满足上述6A类标准的NEXT、FEXT、外部NEXT、外部FEXT及回程损耗连接器要求。
在某些实施例中,尖端导电通路的管孔810、820和连接部分815(或者作为选择,环形导电通路的管孔830、840和连接部分835)可以用金属薄板来冲压并且很廉价地形成。特别地,如图35所示,金属板料能够沿着图35的方框内所绘制的直线进行冲压,并且然后所冲压的金属片可以进行辊轧以形成可以用于线内连接器800中的一对管孔触件(例如,管孔810、820)。而且,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管孔810、820、830、840可以具有内部缩进,该内部缩进在管脚被接纳于管孔内时可以顺从的,由此即使是在恶劣的操作环境中也可保持良好的机械及电连接。当管孔810、820、830、840用金属薄板来冲压并辊轧时,每个管孔810、820、830、840都可以具有纵向狭缝825。
虽然线内连接器800和电缆连接器900在图中分别被示为具有截面为圆形的管孔和管脚,但是应当意识到,其他管孔和管脚设计也可以使用(例如,方形截面、矩形截面等)。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定位于线内连接器800’的相邻处的线内连接器800的示意性透视图,所述线内连接器800每个都包含两对导电通路。能够很容易看出,线内连接器800'可以与上文详细讨论的线内连接器800几乎相同,一个差别在于线内连接器800每个都包含单个通信通道,而图36的线内连接器800'包含在共同的外壳内的两个通信通道。在某些实施例中,当在单个线内连接器(例如,连接器800')内包含多个通信通道时,在不同的通信通道的管孔触件之间的间隔可以进一步减小(与在不同的线内连接器的通信通道之间的间隔相比)。这是可能的,因为内部近端串扰规范与外部近端串扰规范相比通常可以允许更高水平的串扰,正如网络计算机芯片可以补偿某种程度的内部串扰,但是通常无法补偿外部串扰。这可以允许在线内连接器内的导电通路对与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内的导电通路对相比彼此间隔得更接近。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线内连接器,但是应当意识到,上文所讨论的相同概念同样可以被用来提供可展示出卓越的串扰及回程损耗性能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图37示出了这样的印刷电路板连接器的实例。
特别地,图3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的三个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1000-1、1000-2、1000-3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37中,为了更清晰地示出管脚和管孔连接,连接器1000的外壳已经被去除。如图37所示,每个连接器1000的右半部可以与以上关于图32讨论的线内连接器800的右半部相同。但是,用于形成图32的线内连接器800的左侧的管孔触件810、830被替换为适合于安装在印刷电路板(未示出)内的直角导电管脚1002、1004。
虽然上述线内连接器和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都包含管孔触件以及含有管脚触件的电缆连接器(例如,插头连接器),但是应当意识到,其他触件结构也可以使用。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管脚触件能够被替换为刀型触件,并且管孔触件能够被替换为每个都对配接刀片施加接触力的各种各样的弹簧触件。作为选择,管脚触件能够被替换为弹簧触件,并且管孔触件能够被替换为任意合适的触件焊盘或表面。在还有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管脚和管孔触件两者能够被替换为绝缘位移触件。因而,但是应当意识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制于包含管脚触件或管孔触件的连接器。
同样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线内连接器和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可以具有管脚触件,并且电缆连接器可以具有管孔触件。例如,图38A-38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内连接器1010的触件结构以及两个电缆连接器1100-1、1100-2,其中电缆连接器1100使用管孔触件来实现,而线内连接器1010使用管脚触件来实现。为了更清晰地示出这些连接器的触件结构,在图38A-38C中没有示出线内连接器1010及两个电缆连接器1100-1、1100-2的外壳。
特别地,如图38A-38C所示,线内连接器1010包含尖端触件1020和环形触件1030。尖端触件1020包含第一管脚1022、第二管脚1024以及用于将第一管脚1022连接至第二管脚1024的交叉段1026。环形触件1030包含第一管脚1032、第二管脚1034以及用于将第一管脚1032连接至第二管脚1034的交叉段1036。电缆连接器1100-1、1100-2每个都包含一对管孔1110、1120。第一通信电缆(未示出)可以附接于电缆连接器1100-1,并且第二通信电缆(未示出)可以附接于电缆连接器1100-2。这些通信电缆可以每个都包含绞合的绝缘导体对(未示出)。每个绝缘导体的裸露端部可以被插入相应的管孔触件1110、1120的第一端部之内。绝缘导体可以通过卷边、焊接、压装(press fitting)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技术永久地附接于它们相应的管孔触件1110、1120。每个管孔触件1110、1120的第二端部可以被配置用于与线内连接器1010的管脚1022、1024、1032、1034中的相应一个管脚配接,如图所示。因而,图38A-38C以图形方式示出了如何可以使管脚和管孔的位置反过来,使得电缆连接器1100包含管孔触件并且线内连接器1010(或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包含管脚触件。应当意识到,本文所讨论的任意连接器都可以按此方式来修改。
图39、40、41A、41B、42A和4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1200的实施例。特别地,图39是可以用于例如图15的带连接器电缆340-2上的电缆连接器120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40是电缆连接器1200的示意性顶视图,图41A-41B分别是电缆连接器1200沿图40的直线41A—41A和41B—41B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并且图42A-42B分别是电缆连接器1200的一个触件1220的侧视图和底视图。
如图39所示,电缆连接器1200可以被用来使通信电缆1242连接器化。电缆1242可以包含例如包含被布置为绞合导体对1246的两个绝缘导体1244-1、1244-2的非屏蔽双绞线以太网式电缆。绞合导体对1246可以包封于电缆护套1248内。电缆连接器1200被示为作为插头连接器来实现,但是应当意识到,它能够作为选择地被实现为例如插孔连接器。每个电缆连接器1200都可以包含外壳1202以及用于形成触件对的两个触件1220-1、1220-2。每个触件1220-1、1220-2与绝缘导体1244-1、1244-2中的相应一个绝缘导体电连接。在图39的实施例中,每个触件1220都包含悬臂弹簧触件。
如图40、41A和41B所示,外壳1202具有第一端部1204和第二端部1206。外壳1202可以界定纵轴、横轴和垂直轴。这三个轴被示于图39的透视图中,其中x轴是纵轴,y轴是横轴,而z轴是垂直轴。外壳1202的第一端部1204可以具有用于接纳通信电缆的导体(例如,图39的通信电缆1242的导体1244-1、1244-2)的孔口。第二端部包含被配置用于沿着外壳1202的纵轴接纳配接的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PCB”)的孔口1208。在本文中,孔口1208称为“PCB孔口”。在图40、41A和41B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壳1202可以是被接纳于配接的插孔连接器的插头孔口内的插头外壳。但是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电缆连接器1200的外壳可以被配置为插孔外壳。
图41A和41B分别是沿触件1220-1和1220-2截取的截面图。如图41A-41B所示,触件1220-1、1220-2被安装于外壳1202的内部。第一触件1220-1安装于在电缆连接器1200的左侧(从朝PCB孔口1208看的角度来看)的外壳1202的上部内,而第二触件1220-2安装于在电缆连接器1200的右侧(从朝PCB孔口1208看的角度来看)的外壳1202的下部内。第一触件1220-1在横向及垂直向上相对第二触件1220-2偏移(即,触件1220-1和1220-2沿着图39的y轴和图39的z轴两者相互偏离)。电缆1242的第一绝缘导体1244-1具有与触件1220-1电连接的裸露端部。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导体1244-1的裸露端部被接纳于触件1220-1的后腔内,并且该后腔然后被卷曲到导体1244-1之上,以在触件1220-1和导体1244-1之间提供良好的机械及电连接。同样,导体1244-2的裸露端部被接纳于触件1220-2的后腔内,并且该后腔然后被卷曲到导体1244-2之上,以在触件1220-2和导体1244-2之间提供良好的机械及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触件1220能够被焊接到相应的导体1244上,通过绝缘穿刺或绝缘位移触件或者通过其他合适的装置来连接。触件1220-1可以是尖端触件,并且触件1220-2可以是环形触件,或者反过来。
如图41A进一步示出的,触件1220-1可以被接纳于在外壳1202的后部的空腔1210-1内。可以设置用于帮助将触件1220-1保持于期望位置的限位器1212-1。触件1220-1的悬臂弹簧部分1224(即,下文参照图42A-42B所讨论的远端部分1224)延伸到PCB孔口1208之内。当配接的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被接纳于PCB孔口1208内时,开敞空间1214-1被设置于触件1220-1的远端部分1224上方以允许远端部分1224向上偏转,如同下文将关于图46A和46B进行讨论的。如图41B所示,触件1220-2被类似地接纳于空腔1210-2内,并且设置可允许触件1220-2按照与触件1220-1相同的方式来操作的限位器1212-2和开敞空间1214-2,只是触件1220-2响应于配接的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插入PCB孔口1208内而向下而不是向上偏转。
图42A和42B更详细地示出触件1220-1的配置。触件1220-2可以与触件1220-1相同。如图42A-42B所示,触件1220-1包含基座(base)1222和远端部分1224。基座1222可以为空心圆柱体形式,而远端部分1224可以包括悬臂。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远端部分1224包含与基座1222连接的连接部分1226、自由端1230以及定位于连接部分1226和自由端1230之间的接触区1228。
触件1220-1可以由诸如铍铜或磷青铜之类的弹性金属形成。远端部分1224可以被配置用于充当弹簧,如同将在下文参照图46A和46B更详细地讨论的。触件部分1228可以被配置用于与配接的连接器的触件结构接合。自由端1230可以相对于触件部分1228向上弯曲(在触件1220-1的情形中)或者向下弯曲(在触件1220-2的情形中)。这会利于确保触件部分1228对配接的连接器的触件施加良好的接触力,如同将在下文参照图46A-46B更详细地解释的。
在某些实施例中,触件1220可以利用冲压和辊轧操作用金属薄片来形成。这可以提供低成本的触件1220。如图42A-42B所示,在一种特定的实施例中,触件可以为大约0.30英寸长以及0.05英寸宽(基座部分1222可以略微更宽)。基座部分1222可以为大约0.1英寸长,远端部分1224可以为大约0.2英寸长,并且触件可以由一块0.015英寸金属薄板形成。如图42B所示,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基座1222可以包含由辊轧操作产生的纵向狭缝1223。
图4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四个线内连接器1300-1、1300-2、1300-3、1300-4的示意性透视图。电缆连接器,例如,以上关于图40、41A、41B、42A和42B讨论的电缆连接器1200可以与每个线内连接器1300的每一侧配接,使得四个线内连接器1300-1、1300-2、1300-3、1300-4将第一至第四带连接器电缆(未示出)连接至相应的第五至第八带连接器电缆(未示出)。图44是图43的四个线内连接器1300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44中为了示出通过每组配接的一个线内连接器和两个电缆连接器的通信路径而引入了八个配接的电缆连接器的触件。图45是与两个电缆连接器1200配接的图43的线内连接器1300之一的示意性局部分解透视图。在图43-45中,线内连接器1300(以及在图44-45中的电缆连接器1200)的外壳已被去除,以便更清晰地示出通过每个连接器的通信路径。图43和44的线内连接器1300可以被用来实现图15的线内连接器360。
如图43和44所示,四个线内连接器1300-1、1300-2、1300-3、1300-4可以彼此相邻地排列成行。这可以例如利于使线内连接器1300与电缆束的电缆连接器1200配接。在某些实施例中,诸如扣夹、配接的凸部和凹部或其他连接器机制(未示出)之类的特征可以设置于线内连接器1300的外壳(未示出)的外表面上,这些特征可允许外壳共同连接成单个单元。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提供共同的外壳(未示出),并且每个线内连接器1300的个体外壳可以安装于该共同外壳内。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在个体外壳、第二共同外壳或其他机制上的外部特征的应用,以便使线内连接器1300保持便于控制在线内连接器1300之间的串扰耦合的预定间隔。
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线内连接器1300中的相邻线内连接器之间设置气隙1302。这些气隙1302可以帮助降低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1300的触件结构以及与线内连接器1300配接的电缆连接器1200的触件1220之间的电容耦合。图43-44的紧密排列的连接器布局可以使空间要求最小化并且提供便利的连接器接口,而且还可以增加在通过相邻的电缆连接器1200和线内连接器1300的通信通道之间的耦合。
在图43-44的实施例中,线内连接器1300被实现为每个都包含一个通信通道的四个单独的线内连接器。但是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包含多个通信通道的线内连接器。
应当意识到,电缆连接器1200可以被实现为插头连接器、插孔连接器或者某种其他类型的连接器。同样,线内连接器1300同样可以被实现为插头连接器、插孔连接器或者某种其他类型的连接器。典型地,如果电缆连接器1200被实现为插头连接器,则线内连接器1300将被实现为插孔连接器(并且特别地,为双面插孔)。作为替代,如果电缆连接器1200被实现为插孔连接器,则线内连接器1300将被实现为插头连接器(并且特别地,为双面插头)。在还有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线内连接器1300的一侧可以被实现为插头连接器,而另一侧可以被实现为插孔连接器。
如图43-45所示,线内连接器1300每个都包含具有通过其内的尖端导电通路1320(在图43中经由线内连接器1300-4上的虚线示出)和环形导电通路1330(在图43中经由线内连接器1300-3上的虚线示出)的印刷电路板1310。尖端导电通路1320包含第一尖端触件焊盘1322、第二尖端触件焊盘1326以及用于将第一尖端触件焊盘1322连接至第二尖端触件焊盘1326的尖端迹线1324。环形导电通路1330包含第一环形触件焊盘1332、第二环形触件焊盘1336以及用于将第一环形触件焊盘1332连接至第二环形触件焊盘1336的环形迹线1334。如图43-45所示,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尖端导电通路1320位于印刷电路板1310的顶面上,并且从印刷电路板1310的前端1312纵向延伸到印刷电路板1310的后端1314。环形导电通路1330位于印刷电路板1310的底面上,并且从印刷电路板1310的前端1312纵向延伸到印刷电路板1310的后端1314。第一尖端触件焊盘1322和第二环形触件焊盘1336可以纵向对齐,并且第一环形触件焊盘1332和第二尖端触件焊盘1326可以纵向对齐。
触件焊盘1322、1326、1332、1336每个都被配置用于与配接的电缆连接器的相应触件配接。在图43中,仅示出这些触件的端部,而在图44-45中示出了整个触件结构。例如,如图44所示,线内连接器1300-1的尖端和环形触件焊盘1322、1332与第一带连接器电缆(未示出)的电缆连接器1200-1的相应尖端触件和环形触件1220-1、1220-2配接,而线内连接器1300-1的尖端和环形触件焊盘1326、1336与第二带连接器电缆(未示出)的电缆连接器1200-2的相应尖端触件和环形触件1220-1、1220-2配接。因而,每个线内连接器1300可以被用来使一个电缆连接器1200的尖端触件1220-1电连接至电缆连接器1200的尖端触件1220-1,并且使一个电缆连接器1200的环形触件1220-2电连接至另一个电缆连接器1200的环形触件1220-2。
尖端触件焊盘1322、1326可以每个都位于由印刷电路板1310的顶面界定的第一水平取向平面内,并且环形触件焊盘1332、1336可以每个都位于由印刷电路板1310的底面界定的且与第一水平取向平面平行的第二水平取向平面内。尖端迹线1324和环形迹线1334每个都包含相应的交叉段1325、1335,这些交叉段1325、1335促使尖端导电通路1320横跨于环形导电通路之上(当从印刷电路板1310上方(或下方)观看时)。该交叉可以降低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1300之间(以及在与线内连接器1300配接的电缆连接器1200之间)的串扰,如同下文将更详细地讨论的。
如图43-45所示,线内连接器1300可以是很小的,并且可以被定位为彼此很接近的。在某些实施例中,线内连接器1300的长度可以小于0.5英寸。例如,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线内连接器1300的长度可以为大约0.3英寸。但是,线内连接器1300的近间距还会增加在邻近的通信通道之间的串扰。为了降低此类串扰的影响,线内连接器1300可以被设计为具有差分和共模两种串扰补偿。
当线内连接器1300如图44所示那样与电缆连接器1200配接时,线内连接器1300-1的尖端和环形触件焊盘1322、1332(以及电缆连接器1200的与线内连接器1300-1的触件焊盘1322、1332配接的尖端触件和环形触件1220-1、1220-2)关于线内连接器1300-2的尖端和环形触件焊盘1322、1332(以及电缆连接器1200的与线内连接器1300-2的触件焊盘1322、1332配接的尖端触件和环形触件1220-1、1220-2)交错。这种交错布局降低了在线内连接器1300-1和1300-2之间的串扰。
特别地,如图44所示,每个线内连接器1300-1、1300-2、1300-3、1300-4的尖端触件焊盘1322与每个线内连接器1300的环形触件焊盘1332相比被定位为离右侧更远(从图43-44的角度来看)。另外,尖端触件焊盘1322被定位于上方的第一行内,而环形触件焊盘1332被定位于下方的第二行内。各种参数,例如,印刷电路板1310的厚度(该厚度可以确定在尖端触件焊盘1322和环形触件焊盘1332之间的垂直或z方向距离)、在触件焊盘1322、1332之间的横向交错量(即,在尖端和环形触件焊盘1322、1332之间的x方向距离)、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1300之间的距离(即,在线内连接器1300-1和1300-2之间的x方向的中心到中心距离)、触件焊盘1322、1332的尺寸和形状、印刷电路板1310的电特性(例如,介电常数)以及在线内连接器1300-1、1300-2之间的介质可以被选择,使得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1300的触件结构之间发生很小的或没有信号能量净耦合。电缆连接器1200的触件1220-1、1220-2可以包含类似的交错,使得在相邻的电缆连接器1200的触件1220-1、1220-2之间只有很小的或没有信号能量净耦合。
例如,参照图44的右侧,上述参数可以被选择,使得(1)从电缆连接器1200-1的尖端触件1220-1、线内连接器1300-1的尖端触件焊盘1322以及线内连接器1300-1的尖端迹线1324(从触件焊盘1322一直到交叉段1325的部分)到电缆连接器1200-3的尖端触件1220-1、线内连接器1300-2的尖端触件焊盘1322以及线内连接器1300-2的尖端迹线1324(从触件焊盘1322一直到交叉段1325的部分)之上的耦合与(2)从电缆连接器1200-1的环形触件1220-2、线内连接器1300-1的环形触件焊盘1332以及线内连接器1300-1的环形迹线1334(从触件焊盘1332一直到交叉段1335的部分)到电缆连接器1200-3的环形触件1220-2、线内连接器1300-2的环形触件焊盘1332以及线内连接器1300-2的环形迹线1334(从触件焊盘1332一直到交叉段1335的部分)之上的耦合之和近似等于(1)从电缆连接器1200-1的尖端触件1220-1、线内连接器1300-1的尖端触件焊盘1322以及线内连接器1300-1的尖端迹线1324(从触件焊盘1322一直到交叉段1325的部分)到电缆连接器1200-3的环形触件1220-2、线内连接器1300-2的环形触件焊盘1332以及线内连接器1300-2的环形迹线1334(从触件焊盘1332一直到交叉段1335的部分)之上的耦合与(2)从电缆连接器1200-3的尖端触件1220-1、线内连接器1300-2的尖端触件焊盘1322以及线内连接器1300-2的尖端迹线1324(从触件焊盘1322一直到交叉段1325的部分)到电缆连接器1200-1的环形触件1220-2、线内连接器1300-1的环形触件焊盘1336以及线内连接器1300-1的环形迹线1334(从触件焊盘1332一直到交叉段1335的部分)之上的耦合之和。这样的交错可以显著地降低从电缆连接器1200-1和线内连接器1300-1到电缆连接器1200-3和线内连接器1300-2之上的差分串扰。如图44所示,可以在线内连接器1300-1和1300-2的左侧设置相同的交错布局,该交错布局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显著地降低从电缆连接器1200-2和线内连接器1300-1到电缆连接器1200-4和线内连接器1300-2之上的差分串扰。线内连接器1300可以被设计,使得基本上等量的干扰性串扰和补偿串扰沿着线内连接器1300的长度同时注入。
可以在全部线内连接器1300-1、1300-2、1300-3、1300-4之间设置相同的交错布局,以提供与在线内连接器1300-1和1300-2与它们配接的电缆连接器1200之间提供的差分串扰消除相同的或类似的差分串扰消除。因此,通过使相邻的线内连接器1300的尖端和环形触件焊盘1322、1332(和1326、1336)按交错图形排列,可以基本上消减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1300之间产生的差分串扰的量。
线内连接器1300同样被设计用于展示出较少的模式转换。这通过沿着通过线内连接器1300的每个尖端和环形通信通道引入“交叉”来完成。特别地,对于每个线内连接器1300,当从上方观看时,尖端导电通路1320横跨于环形导电通路1330之上。该交叉发生于每个线内连接器1300的中间部,在该中间部交叉段1325横跨于交叉段1335之上。由于该交叉,每个线内连接器1300的尖端导电通路1320和环形导电通路1330将会将近似等量的信号能量注入到每个相邻的线内连接器1300的导电通路(将相邻的线内连接器的导电通路视为单个导体)之上。
现在参照图44的右侧,图中将提供用于示出如何可以使设计电缆连接器1200的and线内连接器1300产生很低水平的模式转换的实例。由于线内连接器1300-1和1300-2的近间距,当信息信号经由电缆连接器1200-1来传输时,信号能量将会从例如电缆连接器1200-1的尖端触件1220-1以及从线内连接器1300-1的尖端触件焊盘1322耦合到电缆连接器1200-3的两个导电通路以及线内连接器1300-2的两个导电焊盘1322、1332之上。虽然来自电缆连接器1200-1的尖端触件1220-1的以及来自线内连接器1300-1的尖端触件焊盘1322的该信号能量的一部分将会由从电缆连接器1200-1的环形触件1220-2以及从线内连接器1300-1的环形触件焊盘1332耦合到电缆连接器1200-3的两个导电通路以及线内连接器1300-2的两个导电通路之上的信号能量抵消,但是该消除还远没有完成,因为电缆连接器1200-1的尖端触件1220-1和线内连接器1300-1的尖端触件焊盘1322与电缆连接器1200-1的环形触件1220-2和线内连接器1300-1的环形触件焊盘1332相比更接近电缆连接器1200-3和线内连接器1300-2的导电通路。因而,当信息信号经由线内连接器1300-1来传输时,略微减小的共模信号量将会沿着线内连接器1300-2的右侧(从图44的角度来看)从电缆连接器1200-1的尖端触件1220-1以及从线内连接器1300-1的尖端触件焊盘1322注入到电缆连接器1200-3的导电通路之上。
但是,当所发送的信息信号传递到线内连接器1300-1的左侧(从图44的角度来看)时,信号能量然后将从线内连接器1300-1的环形触件焊盘1336以及从电缆连接器1200-2的环形触件1220-2耦合到线内连接器1300-2的两个导电通路之上以及到电缆连接器1200-4的量两个导电通路之上。虽然来自线内连接器1300-1的环形触件焊盘1336以及来自电缆连接器1200-2的环形触件1220-2的该信号能量的一部分将会由耦合自线内连接器1300-1的尖端触件焊盘1326以及电缆连接器1200-2的尖端触件1220-1的信号能量抵消,但是该消除还远没有完成,因为线内连接器1300-1的环形触件焊盘1336以及电缆连接器1200-2的环形触件1220-2与线内连接器1300-1的尖端触件焊盘1326以及电缆连接器1200-2的尖端触件1220-1相比更接近线内连接器1300-2和电缆连接器1200-4的导电通路。因而,当信息信号经由线内连接器1300-1来传输时,略微减小的共模信号量将被从线内连接器1300-1的环形触件焊盘1336以及电缆连接器1200-2的环形触件1220-2注入到沿着线内连接器1300-2的左侧的导电通路以及电缆连接器1200-4的导电通路之上(从图44的角度来看)。
根据线内连接器1300-1和1300-2的对称设计,从电缆连接器1200-1和1200-2及线内连接器1300-1耦合到电缆连接器1200-3和1200-4及线内连接器1300-2的导电通路之上的两个上述共模信号可以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大小。而且,这两个共模耦合具有相反的极性(因为由传输线的尖端和环形导电通路传送的信号的相位可以偏移180°),并且因此可以基本上相互抵消。因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和线内连接器的设计可以展示出很低水平的模式转换,这可以降低通信系统中的外部串扰。
图46A-46B是用于示出电缆连接器1200如何与图43的一个线内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配接的沿图40的直线41A—41A截取的截面图。特别地,如图46A所示,在其正常的停留(rest)位置上,电缆连接器1200的尖端触件1220-1的接触区1228从外壳1202的顶部延伸出距离D1。线内连接器1300的印刷电路板1310被插入连接器1200的PCB孔口1208之内(通过使线内连接器1300朝电缆连接器1200移动和/或通过使电缆连接器1200朝线内连接器1300移动)。如图46B所示,随着印刷电路板1310移入电缆连接器1200的PCB孔口1208之内,印刷电路板1310的前边缘1312与触件1220-1的自由端1230接合,迫使触件1220-1的远端部分1224向上,同时印刷电路板1310滑动到触件1220-1之下。一旦线内连接器1300完全插入PCB孔口1208内,触件1220-1的接触区1228停留于线内连接器1300的尖端触件焊盘1322的顶部上。虽然在图46B中没有示出,但是随着印刷电路板1310移入电缆连接器1200的PCB孔口1208之内,印刷电路板1310的前边缘1312同样与触件1220-2的自由端1230接合,迫使触件1220-2的远端部分1224向下,同时印刷电路板1310滑动到触件1220-2之上,使得触件1220-2的接触区1228停留于线内连接器1300的环形触件焊盘1332的正下方。由于触件1220-1的远端部分1224、1220-2是弹性的,因而触件1220-1、1220-2将与它们相应的触件焊盘1322、1332物理接合,以在触件1220与它们相应的触件焊盘1322、1332之间提供良好的电接触。
图4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四个线内连接器1400的示意性透视图。连接器1400的外壳已被去除,以便更清晰地示出通过线内连接器1400的导电通路。图47的线内连接器1400可以与图43-45的线内连接器1300相似。特别地,线内连接器1400包含具有通过其内的尖端导电通路1420和环形导电通路1430的印刷电路板1410。线内连接器1400的印刷电路板1410相对连接器1300的印刷电路板1310旋转90°,使得每个线内连接器1400的印刷电路板1410的顶面面向相邻的线内连接器1400的印刷电路板1410的底面。
尖端导电通路1420包含位于印刷电路板1410的顶面上的第一尖端触件焊盘1422、位于印刷电路板1410的底面上的第二尖端触件焊盘1426以及用于将第一尖端触件焊盘1422连接至第二尖端触件焊盘1426的尖端迹线1424。尖端导电通路1420从印刷电路板1410的前端1412纵向地通到其后端1414。尖端迹线1424包含在印刷电路板1410的顶面上的第一段、位于印刷电路板1410的底面上的第二段,以及用于使第一段物理及电连接至第二段的导电通孔。
环形导电通路1430包含位于印刷电路板1410的底面上的第一环形触件焊盘1432、位于印刷电路板1410的顶面上的第二环形触件焊盘1436以及用于将第一环形触件焊盘1432连接至第二环形触件焊盘1436的环形迹线1434。环形导电通路1430同样从印刷电路板1410的前端1412纵向地通到其后端1414。环形迹线1434包含在印刷电路板1410的底面上的第一段、位于印刷电路板1410的顶面上的第二段,以及用于使第一段物理及电连接至第二段的导电通孔。
第一尖端触件焊盘1422和第二尖端触件焊盘1426不是共线的,因为尖端迹线1424包含通过印刷电路板1410的导电通孔。但是,第一尖端触件焊盘1422、第二尖端触件焊盘1426及尖端迹线1424可以大体上共面(即,可以画出将与第一尖端触件焊盘1422、第二尖端触件焊盘1426及尖端迹线1424全部三者相交的平面)。类似地,第一环形触件焊盘1432和第二环形触件焊盘1436不是共线的,因为环形迹线1434包含通过印刷电路板1410的导电通孔。但是,第一环形触件焊盘1432、第二环形触件焊盘1436及环形迹线1434可以大体上共面(即,可以画出将与第一环形触件焊盘1432、第二环形触件焊盘1436及环形迹线1434全部三者相交的平面)。
另外,还能够看出,在每个印刷电路板1410的尖端迹线1424和环形迹线1434上所包含的导电通孔是共面的(即,在图47中的所有八个导电通孔可以位于共同的平面内)。另外,在每个印刷电路板1410上的尖端迹线1424上的导电通孔可以是共线的(即,在图47所示的四个尖端迹线1424上的所有四个导电通孔线性对齐),并且在每个印刷电路板1410上的环形迹线1434上的导电通孔同样可以是共线的。
能够根据图43和47的比较很容易看出,线内连接器1300和1400的尖端和环形导电通路1320/1330、1420/1430具有相同的大体形状,该形状包含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的尖端和环形触件焊盘之间的交错以及每个线内连接器1300、1400的尖端和环形导电通路的交叉(当从上方观看时)。因此,由于以上所讨论的关于线内连接器1300展示出低水平的差分和共模串扰的相同原因,线内连接器1400将会同样展示出低水平的差分和共模串扰。
图48是图47的四个线内连接器1400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48中为了示出通过每组配接的一个线内连接器和两个电缆连接器的通信路径而同样示出了八个配接的电缆连接器1200的触件1220。如图48所示,触件1220与每个触件焊盘1422、1426、1432、1436配接。如同图43-45的实施例那样,线内连接器1400被设计,使得配接的电缆连接器1200的触件1220大体上与线内连接器1400的尖端和环形触件焊盘纵向对齐。正因如此,相邻的电缆连接器1200的触件1220(当电缆连接器与线内连接器1400配接时)保持可补偿在相邻的电缆连接器1200之间的差分串扰的相同的总体交错布局。
图49、50A-50B和51A-5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线内连接器1500和电缆连接器1600。特别地,图49是与两个电缆连接器1600配接的线内连接器1500的示意性局部分解透视图,每个连接器1500、1600的外壳已去除。图50A是图49的配接的连接器1500、1600的示意性侧视图,而图50B是与线内连接器1500的印刷电路板接合的电缆连接器1600之一的触件的示意性端视图。图51A-51B分别是电缆连接器1600之一的一个触件的侧视图和端视图。
如图49所示,线内连接器1500可以与以上参照图43-45所讨论的线内连接器1300几乎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在连接器1500的尖端迹线1524和环形迹线1534上的弯转部关于连接器1500的印刷电路板1510的纵轴成大约45°角,然而在连接器1300的尖端迹线1324和环形迹线1334上的弯转部关于连接器1300的印刷电路板1310的纵轴成大约90°角。因此,关于线内连接器1500的更多讨论将被省略。
电缆连接器1600可以与上文参照图39、40、41A、41B、42A和42B所描述的电缆连接器1200相似。但是,电缆连接器1600包含每个到夹牢于线内连接器1500的印刷电路板1510的顶面和底面两者上的触件对1620-1、1620-2,如同图49和50A最佳地示出的。触件1620可以稍微大于电缆连接器1200的触件1220,并且因此与以上所讨论的电缆连接器1200相比,在相邻的电缆连接器1600的触件之间会发生量更高的耦合。但是,触件1620在使用期间会更加稳健并且较不容易受损。
触件1620可以包含可以彼此相同的尖端触件1620-1和环形触件1620-2。如图49、50A、50B、51A和51B所示,每个触件1620包含基座1622和远端部分1624。基座1622可以为空心圆柱体形式,而远端部分1624可以包含用于界定它们之间的开口163的一对悬臂1626、1628,一个传送信号以及一个不传送信号。在悬臂1626、1628之间的最小距离(即,在开口1630的接触区1632的最窄间隙宽度)可以小于线内连接器1500的印刷电路板1510的厚度。当触件1620与线内连接器1500配接时,悬臂1626、1628的端部被配置用于与印刷电路板1510的前(或后)边缘接合。通过迫使悬臂1626向上移动以便与印刷电路板1510的顶面接合并且迫使悬臂1628向下移动以与印刷电路板1510的底面接合,印刷电路板1510的前边缘迫使悬臂1626、1628分隔得更远。一旦连接器1500和1600完全配接,触件1620-1的悬臂1626的接触区1632以及在触件1620-2的悬臂1628上的接触区1632将会接触线内连接器1500的相应的尖端和环形触件焊盘1522、1526。还可以设置附加的绝缘焊盘(例如,1521),以为不传送信号的悬臂(不管是1626还是1628)提供光滑表面,从而在它与印刷电路板1510的相应表面接合时于其上滑动。
每个触件1620可以由诸如铍铜或磷青铜之类的弹性金属形成。这种弹性允许悬臂1626、1628在触件1620与印刷电路板1510配接时分开,但是在电缆连接器1600与线内连接器1500分离时则回到其正常的停留位置。该弹性同样可确保每个触件1620与其配接的尖端或环形触件焊盘1522、1526、1532、1536形成良好的机械及电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触件1620可以利用冲压和辊轧操作用金属薄片来形成。这可以提供低成本的触件1620。如图51A-51B所示,在一种特定的实施例中,触件1620可以为大约0.30英寸长,基座部分1622为大约0.1英寸长,远端部分1624为大约0.2英寸长,并且触件1620由一块0.01英寸金属薄板形成。如图49、50B和51B所示,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基座1622可以包含由辊轧操作产生的纵向狭缝1623。
电缆连接器1600的外壳(未示出)可以与电缆连接器1200的外壳1202相似,只是包含于电缆连接器1600的外壳内的PCB孔口可以沿垂直方向进一步延伸,因为每个触件1620被设计用于与线内连接器1500的印刷电路板1510的顶面和底面两者接合。
虽然上文所讨论的且示于图中的电缆连接器1200、1600以及线内连接器1300、1400、1500每个都包含每个连接器的单个尖端和环形通信通道,但是应当意识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可以提供包含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的尖端和环形通信通道的电缆连接器和线内连接器。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线内连接器,但是应当意识到,上文所讨论的相同概念同样可以被用来提供印刷电路板连接器(例如,图15的连接器330和390)。图52和53示出了这样印刷电路板连接器的两个实例。
特别地,图5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1700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52中,为了更清晰地示出通过连接器1700的尖端和环形导电通路,连接器1700的外壳已经被去除。
如图52所示,连接器1700的左侧可以与以上关于图43-44所讨论的一个线内连接器1300的下部相似。但是,包含于线内连接器1300的上部上的触件焊盘1326、1336被替换为适合于安装在电子设备(未示出)的印刷电路板内的直角导电管脚1726、1736。典型地,多个连接器1700排成行地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板上,就像多个线内连接器1300排成行地安装那样。为了控制在相邻的印刷电路板连接器1700之间的差分串扰,管脚1726、1736沿纵向方向交错。如图52所示,并且为了控制共模转换,交错应当被配置使得与在印刷电路板1710的底面上的导电迹线相交的管脚1726可以比管脚1736更接近于印刷电路板1710的后边缘,该管脚1736与在印刷电路板1710的顶面上的导电迹线相交。这样做倾向于通过使在交叉段1725和1735与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板的顶面之间的尖端导电通路和环形导电通路的信号传播长度相等而减少模式转换。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板可以被设计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可以直接连接至印刷电路板或者集成于其内。图53是包含用于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带连接器电缆电连接的触件焊盘的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板1740的一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如图53所示,印刷电路板1740可以包含在其顶面上的多个尖端触件焊盘1742以及在其底面上的多个环形触件焊盘1744。尖端和环形触件焊盘1742、1744可以按照与线内连接器1300的尖端和环形触件焊盘1322、1332的交错图形相似或相同的交错图形布置。导电迹线1746、1748可以分别将触件焊盘1742、1744连接至安装于印刷电路板1740上的多个集成电路芯片1750、1752、1754。这些迹线1746、1748可以被布置为具有与相邻的导电迹线1746、1748间的低耦合,如图53所示。虽然在图53中没有示出,但是在印刷电路板1740内可以设置诸如塑料外壳结构或凹槽、槽口等合适的特征,使得诸如电缆连接器1200或1600之类的电缆连接器可以与印刷电路板1740配接并被锁定在位置上使得电缆连接器在正常使用期间不会变松。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可以直接相互连接的电缆连接器,由此去除对线内连接器的任何需要。包含这样的电缆连接器的通信系统现在将参照图54和55来讨论。
特别地,图54是包含至少两个不需要使用线内连接器的带连接器电缆组件1840、1880的通信通道1800的示意性框图。通信通道1800可以从第一电子设备延伸到第二电子设备。应当意识到,通常会如同以上关于图15所示出的那样提供多个通信通道1800,但是为了简化描述,在图54中仅示出单个通信通道。
如图54所示,印刷电路板连接器1830可以安装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板上,并且第二印刷电路板连接器1890可以安装于第二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板上。在某些实施例中,印刷电路板连接器1830、1890可以与以上参照图15所讨论的印刷电路板连接器330、390相同。一对带连接器电缆1840、1880可以在第一及第二印刷电路板连接器1830、1890之间延伸。
如图54进一步示出的,带连接器电缆1840可以包括具有安装于其相应的端部上的电缆连接器1850、1852的通信电缆1842。通信电缆1842可以与以上于图39中示出的通信电缆122相同,并且因此关于它们的进一步描述将被省略。图55是用于更详细地示出电缆连接器1850、1852的带连接器电缆1840的示意性侧视图。
如图55所示,电缆连接器1850可以是与以上参照图39所讨论的插头连接器1200相似或相同的插头连接器。因此,关于电缆连接器1850的进一步描述将被省略。相比之下,电缆连接器1852可以包括被设计用于与电缆连接器1850配接的插孔连接器。电缆连接器1852包含具有在其顶面上的尖端导电通路以及在其底面上的环形导电通路的印刷电路板1860。印刷电路板1860可以与以上参照图43-45所讨论的线内连接器1300的印刷电路板1310相似或相同。因此,尖端导电通路包含第一尖端触件焊盘1872、第二尖端触件焊盘1874以及用于将第一尖端触件焊盘1872连接至第二尖端触件焊盘1874的尖端迹线(未示出)。环形导电通路包含第一环形触件焊盘1876、第二环形触件焊盘1878以及用于将第一环形触件焊盘1876连接至第二环形触件焊盘1878的环形迹线(未示出)。第一尖端触件焊盘1872和第二环形触件焊盘1878可以纵向对齐,并且第一环形触件焊盘1876和第二尖端触件焊盘1874可以纵向对齐。
尖端和环形触件焊盘1872、1876可以包含焊料焊盘。电缆1842的绝缘尖端导体的绝缘的端部可以被去除,并且尖端导体1844-1的裸露端部可以例如被焊接到尖端焊盘1872。类似地,电缆1842的绝缘环形导体1844-2的绝缘的端部可以被去除,并且环形导体的裸露端部可以例如被焊接到环形焊盘1876。相比之下,每个尖端和环形触件焊盘1874和1878被配置用于与配接的插头连接器1850的相应触件配接。虽然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电缆1842的尖端和环形导体1844-1、1844-2被焊接到在印刷电路板1860上的相应的尖端和环形焊料焊盘1872、1876,但是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机制来将的电缆1842的导体1844-1、1844-2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1860,包括例如绝缘穿刺接触、焊接操作、直接过盈配合(direct interference fit)等。
再次参照图54,能够看出,带连接器电缆1840的电缆连接器1852与带连接器电缆1880的电缆连接器1850配接。如同上文所讨论的,连接器1850和1852可以分别包括插头和插孔连接器,该插头和插孔连接器被设计用于相互配接,并且具有可以提供与在电缆连接器1200和线内连接器1300之间的连接相同类型的差分和共模串扰消除的交错的触件和交叉。注意,带连接器电缆1880包含在其两端上的插头连接器1850(这不同于带连接器电缆1840),使得带连接器电缆1880可以与印刷电路板连接器1890配接。
通信通道1800不包含任意线内连接器,并且因此可以代表成本降低的解决方案。通信通道1800还具有比例如图15的通信通道320-1少一个的连接点,这同样可以降低在通信通道1800和邻近的通信通道之间引入的串扰量。
虽然在图55的实施例中电缆连接器1850包括插头连接器,并且电缆连接器1852包括插孔连接器,但是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结构可以被适当地修改使得电缆连接器1850包括插孔连接器,并且电缆连接器1852包括插头连接器。
虽然以上所讨论的线内连接器1300、1400、1500以及其他类似设计的连接器(例如,连接器1700)使用触件焊盘,但是应当意识到,其他触件结构也可以使用。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件焊盘能够被替换为印刷电路板安装型管脚。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1200的触件1220能够被替换为用于接纳管脚的管孔触件,例如,以上在图30-34中示出的管孔触件910、920。
图56-5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如何可以将图43的线内连接器1300按照不同的取向来布置的示意图。特别地,如图56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线内连接器1300可以不是如同图43的实施例所示出的那样完美地并排排列成行的。这会不利地影响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1300之间的共模串扰补偿,但是偏移可以是小的和/或可以对连接器设计进行其他改变以确保足够的共模串扰补偿被提供。如图57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线内连接器1300可以不是如同图43的实施例所示出的那样完美共面的。图57的非共面配置会不利地影响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1300之间的差分串扰补偿,但是同样可以使垂直偏移(thevertical the offset)变小和/或可以对连接器设计进行其他改变以确保足够的差分串扰补偿碑提供。如图58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线内连接器1300可以关于线内连接器1300的相邻处对齐。如同图57的实施例那样,相邻的线内连接器1300的这种对齐会不利地影响在相邻的线内连接器1300之间的差分到差分串扰补偿。
最后,如图59所示,在还有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线内连接器1300都可以旋转相同的角度。这种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调整包含多个连接器1300的连接器系统的性能的便利方式。
虽然上述线内连接器包含其上具有触件焊盘的印刷电路板以及电缆连接器(例如,插头连接器),该电缆连接器(例如,插头连接器)包含与触件焊盘配接的弹簧触件,但是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些触件结构可以反过来,使得线内连接器具有弹簧触件,而电缆连接器具有其上带有触件焊盘的印刷电路板。应当意识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包含多个线内连接器的较大的单个印刷电路板。因而,对“第一印刷电路板”和“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引用能够指的是两个单独的印刷电路板或者共同的印刷电路板的两个区域,除非另有指出。
如同上文所讨论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带有交叉的触件的连接器可以被用来实现用于连接车辆、工业应用以及其他恶劣环境中的终端设备的通信通道。下面,图60A、60B、61A、61B、62A、62B、63A、63B、64A、64B、65、66A、66B、67、68A和68B示出了可以用来实现这些连接器及附加的连接器的实施例的各种触件交叉配置。
首先参照图60A和60B,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通信通道1900被示意性地示出。图60A是用来实现通信通道1900的连接器和电缆组件的示意性顶视图,而图60B是用来实现通信通道1900的连接器和接插线的示意性侧视图。
如图60A和60B所示,通信通道包含第一端部连接器1910、电缆组件1930、线内连接器1950、第二电缆组件1930'及第二端部连接器1910'。端部连接器1910可以包括例如管脚连接器,尽管能够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触件结构,如同下文所讨论的。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端部连接器1910安装于印刷电路板1905上。端部连接器1910可以包含多个触件1912。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端部连接器1910包含总共四个触件1912-1至1912-4,这四个触件1912-1至1912-4被布置为用于传送第一信息信号的第一触件对1914-1(由触件1912-1和1912-2构成)以及用于传递第二信息信号的第二触件对1914-2(由触件1912-3和1912-4构成)。每个连接器1910的触件1912包含直角部分1913,所述直角部分1913被共同地设置于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上使得触件1912可以直接插入印刷电路板1905上的相应导电孔口(未示出)内,同时端部连接器1910的插头孔口可以具有与印刷电路板1905的顶面平行的插入轴。
如图60A所示,当从上方观看时(即,在顶视图中),触件对1914-1、1914-2每个都包含交叉1915。这些交叉1915可以降低在端部连接器1910内的触件对1914-1、1914-2之间产生的串扰量。如图60B所示,当从侧面观看时,触件对1914-1、1914-2不包含交叉。
端部连接器1910可以被实现为例如管脚连接器(即,该连接器具有管脚触件)。在图60A和60B所示的特定实施例中,触件对1914-1和1914-2彼此横向间隔开,并且连接器只有包含两对触件。
第二端部连接器1910'可以与第一端部连接器1910相同。因此,关于连接器1910'的更多描述将被省略。
第一电缆组件1930可以包含具有安装于其一端上的第一插头1940以及安装于其另一端上的第二插头1940'的电缆部分1932。电缆部分1932可以包含四个绝缘的通信导体1934-1至1934-4,这四个绝缘的通信导体1934-1至1934-4被布置为两个绞合的绝缘导体对1936-1(包含导体1934-1和1934-2)和1936-2(包含导体1934-3和1934-4)。绞合导体对1936-1、1936-2可以包封于电缆护套1938内,并且附加的结构,例如,隔离胶带(未示出)可以包含于电缆部分1932内以使绞合导体对1936-1、1936-2相互分离。绞合导体对1936-1、1936-2和任何隔离物可以按照所谓的线芯绞合的方式绞合在一起。每个绞合导体对1936-1、1936-2可以按照例如与上述6A类标准兼容的以太网通信电缆的绞合导体对的相同方式来实施。
插头1940、1940'可以是相同的。每个插头1940、1940'都可以包含插头外壳1942以及与相应的绝缘导体1934-1至1934-4电连接的多个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被布置为两个插头触件对1946-1、1946-2)。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可以包含用于提供与其相应的绝缘导体1934-1-1934-4的机械及电连接的任何适当的导线终端。这样的导线连接包括IDC、压接连接、焊接连接、电阻焊或其他已知的终端。而且,这些连接能够是直接连接或者通过中间结构,例如,印刷电路板(即,用于接纳绝缘导体1934的IDC可以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的后端上,而插头触件1944可以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的前端上,并且导电迹线可以将IDC电连接至插头触件1944)。如图60A所示,当从上方观看时(即,在顶视图中),每个触件对1946-1、1946-2都包含交叉1915。如图60B所示,当从侧面观看时,插头触件对1946-1、1946-2不包含交叉。如同下文将更详细地讨论的,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触件可以被用来实现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
第二电缆组件1930'可以与第一电缆组件1930相同。因此,关于电缆组件1930'以及安装于其上的插头1940、1940'的更多描述将被省略。
线内连接器1950可以包含外壳1952和第一及第二插头孔口1958-1、1958-2。第一插头孔口1958-1可以接纳第一电缆组件1930的插头1940',并且第二插头孔口1958-2可以接纳第二电缆组件1930'的插头1940。被布置为两个触件对1956-1、1956-2的多个线内插头1954-1至1954-4被提供。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线内插头1954-1至1954-4被配置用于与插头1940和1940'的相应触件1944-1至1944-4配接并且因此被实现为被设计用于与下文将更详细地讨论的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配接的插孔触件,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触件可以被用来实现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还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线内连接器1950可以是双面插头连接器,并且电缆组件1930、1930'可以具有安装于其端部的插孔连接器而不是插头1940、1940'。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线内插头1954-1至1954-4被实现为插头触件。
如图60B所示,当从侧面观看时,每个插孔触件对1956-1、1956-2都包含交叉1955。但是,如图60A所示,当从上方观看时,插孔触件对1956-1、1956-2不包含交叉。因而,当从第一方向观看时,在插头1940和1940'内的每个插头触件对1946-1、1946-2都包含交叉(即,该对触件相互交叉),而当从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观看时,在线内连接器1950中的插孔触件对1956-1、1956-2每个都包含交叉。这种布局提供了具有能够在其每个插头孔口内接纳同一类型的插头的高串扰性能的线内连接器1950。
图60A和60B所示的通信通道1900可以很好地适用于汽车应用。应当意识到,虽然图60A和60B示出了包含两个电缆组件1930、1930'和一个线内连接器1950的通信通道,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通信通道可以包含更多的或更少的元件(例如,额外的电缆组件和线内连接器)。
如上所述,在某些实施例中,端部连接器1910、1910'可以包括管脚(或刀片)连接器,并且插头1940、1940'可以包括管孔连接器,使得每个配接的插头-插孔连接使用管脚和管孔连接来形成。但是应当意识到,各种各样的不同插头和插孔触件都可以使用。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头1940、1940'可以包括管脚连接器,而端部连接器1940、1940'可以包括管孔连接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端部连接器1910、1910'以及插头1940、1940'两者内的触件可以把控绝缘位移触件(IDC)。在还有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连接器(例如,插孔)内的触件可以包括IDC,而在配接的连接器(例如,插头)内的触件可以包括刀型触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连接器(例如,插孔)内的触件可以包括悬臂梁,而在配接的连接器(例如,插头)内的触件可以包括刀型触件。因而,应当意识到,以图60A和60B以及本文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附图所示的交叉配置来形成的各种各样的不同触件也可以使用。
同样,应当意识到,端部连接器1910和/或线内连接器1950能够被实现为插头连接器,并且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电缆组件1930、1930'上的相应的插头连接器被替换为插孔连接器。
图60A和60B的通信通道1900可以使用两个不同的连接器设计(即,端部连接器1910和线内连接器1950)和单个电缆组件设计来形成。这可以有利地减少为实现通道1900所需的不同部分的数量。而且,由于每个配接的插头-插孔连接在通过配接的连接器的每对导电通路上包含多个交叉,因而可以预料,通信通道能够被设计为具有相对低水平的串扰,并且该通道将会支持高数据率的通信。
图61A和61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通信通道2000。特别地,图61A是被用来实现通信通道2000的连接器和电缆组件的示意性顶视图,而图61B是被用来实现通信通道2000的连接器和电缆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如图61A和61B所示,通信通道2000包含第一端部连接器1910、第一电缆组件2030、线内连接器1950、第二电缆组件2030'及第二端部连接器1910'。端部连接器1910、1910'和线内连接器1950可以与上文所讨论的包含于通信通道1900内的相应构件相同,并且因此在此将不再进一步讨论。注意,再一次,当从上方观看时(即,在顶视图中),在端部连接器1910、1910'内的每个触件对1914-1、1914-2包含交叉1915,但是当从侧面观看时不包含交叉,而当从侧面观看时,在线内连接器1950内的每个插孔触件对1956-1、1956-2包含交叉1955,但是当从上方观看时不包含交叉。
第一电缆组件2030可以包含具有安装于其一端上的第一插头2040以及安装于其另一端上的第二插头2040'的电缆部分1932。电缆部分1932可以与上文所讨论的电缆组件1930的电缆部分相同,并且因此这里将省略关于它的更多讨论。插头2040、2040'可以是相同的。每个插头2040、2040'可以包含插头外壳2042以及与电缆部分1932的相应绝缘导体1934-1至1934-4电连接的多个插头触件2044-1至2044-4(被布置为插头触件对2046-1、2046-2)。如图61A所示,插头触件2044-1至2044-4不同于包含于插头1940内的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因为它们不包含任意交叉(相反,当从上方观看时,插头触件2044-1至2044-4排列成行,如图61A所示)。应当意识到,可以使用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触件来实现插头触件2044-1至2044-4。
第二电缆组件2030'可以与第一电缆组件2030相同。因此,关于电缆组件2030'以及安装于其上的插头2040、2040'的更多描述将被省略。
图61A和61B的通信通道2000可以使用两个不同的连接器设计(即,端部连接器1910和线内连接器1950)以及单个电缆组件设计来实现。这可以有利地减少为实现通道2000所需的不同部分的数量。
在通信通道1900和通信通道2000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在插头2040、2040'内的插头触件2044-1至2044-4不包含交叉。结果,在每个插头-插孔连接点(例如,在端部连接器1910与电缆组件2030的插头2040之间的连接或者在电缆组件2030的插头2040'与线内连接器1950之间的连接),触件具有单个交叉而不是多个交叉。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包含“共面交叉触件”的插头和插孔触件被提供。在本文中,如果两个触件相互交叉并且两个触件的四个端部基本上位于同一平面上(尽管一个或两个触件的交叉部分可以位于该表面之外),则该对触件被认为是“共面交叉触件”。
图62A和6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一对共面交叉触件2050、2060。特别地,图62A是共面交叉触件2050、2060的示意性透视图,而图62B示出了如何可以将共面交叉触件2050、2060安装于用于确保触件不会不利地电短接在一起的电介质支撑内。共面交叉触件2050、2060包含可以用来传送信号信息信号(signal information signal)(例如,差分信号)的触件对2070。
如图62A所示,第一触件2050包含第一端部2052、第二端部2056及中央交叉部分2054。第二触件2060包含第一端部2062、第二端部2066及中央交叉部分2064。触件2050、2060的第一端部2052、2062和第二端部2056、2066基本上位于同一平面上(即,它们共面)。交叉部分2054可以被实现为用于将触件2050的第一端部2052连接至第二端部2056的一个或多个成角度的和/或弯曲的区段。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交叉部分2054被实现为延伸于由第一及第二端部2052、2062、2056、2066界定的平面上方的柔和曲线。交叉部分2064类似地可以被实现为用于将触件2060的第一端部2062连接至第二端部2066的一个或多个成角度的和/或弯曲的区段。交叉部分2064被实现为延伸于由第一及第二端部2052、2062、2056、2066界定的平面上方的柔和曲线。由于交叉部分2054、2064延伸于由第一及第二端部2052、2062、2056、2066界定的平面的相对面上,因而它们产生交叉2058,使得触件2050、2060的第二端部2056、2066在没有使触件2050、2060电短接在一起的情况下关于第一端部2052、2062交换位置。触件2050的第一端部2052与触件2060的第二端部2066可以是共线的。同样,触件2050的第二端部2056与触件2060的第一端部2062可以是共线的。
在图62A的触件对中所实现的交叉2058与更常规的交叉(例如,在图60A、60B、61A和61B中所示出的那些交叉)相比可以具有减小的占地(footprint)。应当意识到,图62A是共面交叉触件对的一般示意性图示,并且并非是要指定触件2050、2060的端部的具体设计。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触件2050、2060的第一端部2052、2062能够包含可以用来将每个触件电及机械连接至通信电缆的相应绝缘导体的压接片(crimp tab)。在其他实施例中,作为替代,触件2050、2060的第一端部2052、2062能够被形成为具有绝缘穿刺或绝缘位移触件(IDC)。作为选择和/或除此之外,在第一端部2052、2062上能够包含用于将那些端部(直接或间接)连接至电缆的相应绝缘导体的其他结构。类似地,在某些实施例中,触件2050、2060的第二端部2056、2066能够被辊轧以形成管脚或者被实现为用于管孔连接器的实心的圆管脚,或者被实现为IDC(该IDC被设计用于与例如另一个IDC或配接连接器的刀片配接)。在某些实施例中,触件2050、2060可以每个都由扁平金属条带形成,该扁平金属条带被冲压和/或被形成为期望的形状,这可以降低制造和组装过程的复杂性。
图62B示出了如何可以使用电介质块2070来确保触件2050、2060不会在使用时短路。
图63A和63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通信通道2100。特别地,图63A是用来实现通信通道2100的连接器和电缆组件的示意性顶视图,图63B是用来实现通信通道2100的连接器和电缆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如图63A和63B所示,通信通道2100包含第一端部连接器2110、第一电缆组件2130、线内连接器2150、第二电缆组件2130'及第二端部连接器2110'。端部连接器2110、2110'可以被实现为例如常规的管脚连接器。从图63A和63B中可明显看出,包含于端部连接器2110、2110'内的触件对2114-1、2114-2不包含交叉。这可以简化连接器设计。连接器2110、2110'可以是相同的连接器。
第一电缆组件2130包含具有安装于其一端上的第一插头2140以及安装于其另一端上的第二插头2140'的电缆部分1932。电缆部分1932可以与上文所讨论的电缆组件1930的电缆部分相同,并且因此这里将省略关于它的更多讨论。插头2140、2140'可以是相同的。每个插头2140、2140'可以包含插头外壳2142以及与相应的绝缘导体1934-1至1934-4电连接的多个插头触件2144-1至2144-4(被布置为插头触件对2146-1、2146-2)。如图63A所示,插头触件对2146-1、2146-2不同于包含于插头1940内的触件对1946-1、1946-2,因为它们包括包含与更常规的交叉不同的交叉2148的共面交叉触件。如图63B所示,交叉2148出现于侧视图中,但是从顶视图看同样也蕴含有。
第二电缆组件2130'可以与第一电缆组件2130相同。因此,关于电缆组件2130'的更多描述将被省略。
线内连接器2150可以包含外壳2152以及第一及第二插头孔口2158-1、2158-2。第一插头孔口可以接纳第一电缆组件2130的插头2140',并且第二插头孔口可以接纳第二电缆组件2130'的插头2140。被布置为两个插孔触件对2156-1、2156-2的多个插孔触件2154-1至2154-4被提供。每个触件对2156-1、2156-2都包括共面交叉触件对,这能够在图63B的侧视图中看出。
图63A和63B的通信通道300可以使用两个不同的连接器设计(即,端部连接器2110和线内连接器2150)以及单个电缆组件设计来实现。这可以有利地减少为实现通道2100所需的不同部分的数量。
图64A和64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的通信通道2200。特别地,图64A是用来实现通信通道2200的连接器和电缆组件的示意性顶视图,并且图64B是用来实现通信通道2200的连接器和电缆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如图64A和64B所示,通信通道2200包含第一端部连接器2210、第一电缆组件2230、第二电缆组件2230'及第二端部连接器2210'。端部连接器2210可以与上文所讨论的端部连接器2110相似。但是,在端部连接器2210中,一半触件对被实现为阳接触件,而另一半被实现为阴接触件。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一行触件中的每隔一对触件可以使用管脚触件来实现,而其余触件对可以使用管孔触件来实现。这样的设计能够消除对任意线内连接器的需要,因为它允许来自两个不同的电缆组件的插头直接相互配接。虽然端部连接器2210包含两对触件,其中一对触件具有阳接连接器(male connector)而另一对触件具有阴接连接器(female connector),但是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端部连接器可以具有多于两个触件对,并且一半触件对将会具有阳接触件,而另一半具有阴接触件。端部连接器2210、2210'可以彼此相同,只是被实现为阳接触件和阴接触件的触件对的位置反过来。
第一电缆组件2230可以与上文所讨论的电缆组件2130相似,并且可以具有相同的电缆部分1932。插头2240和2240'同样可以与插头2130、2130'相似,只是在插头2240、2240'中有一半触件对被实现为包含阳接触件,而另一半包含阴接触件。注意,插头2240和2240'将是不同的,因为阳接触件对和阴接触件对的位置将会反过来。这在图64A中通过图中的“M”(阳接)和“F”(阴接)的标记来指示。插头2240和2240'被设计,使得它们能够配接在一起。如上所述,这可以消除对线内连接器的需要,但是需要“定向的”电缆组件。
应当注意,虽然端部连接器2210、2210'不具有包含交叉的触件对,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能够包含这样的交叉。例如,能够使用包含共面交叉触件对的端部连接器(这些交叉出现于侧视图中,就像在插头2240、2240'内的触件对一样),而不是端部连接器2210、2210'。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可以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通道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器或电缆组件中设置地平面或浮动图像平面。例如,作为通信通道的顶视图的图65示出了如何可以修改图63A和63B的通信通道2100使其包含用于提供通信通道2300的浮置图像平面。
如图65所示,通信通道2300可以与图63A和63B的通信通道2100相同,只是在通信通道2300中使用的端部连接器、线内连接器及电缆组件每个都包含被用来在两个相邻的导体/触件对之间提供增强的隔离的浮动图像平面2370。浮动图像平面可以被实现连接器内,作为例如布置于相邻的触件对之间的导电板(例如,通过将金属镀于用于分隔触件对的电介质片上)。在电缆组件的电缆段内,浮置图像平面2370可以被实现为金属(或(否则的话)导电的)胶带或隔离物。为了简化附图已经删除了图65中的大部分附图标记,但是这些附图标记被提供于相应的图63A中。
应当意识到,浮置图像平面2370不需要实现于每个连接器或电缆组件内,但是作为替代可以只是被实现于通信通道2300的某些构件内。还应当意识到,包含于通信通道2300内的浮置图像平面2370同样能够并入以上所述的通信通道1900、2000和2200的相应元件内。而且,虽然在图65的实施例中使用浮动图像平面2370,但是应当意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能够使用地平面或地管脚来代替至少一些浮置图像平面2370。
图66A和66B示出了以上示于图60A和60B中的插头1940的示例实施例。特别地,图66A是插头1940的透视图,而图66B是插头1940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66A和66B所示,插头1940包含插头外壳1942以及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插头触件1944-1和1944-2形成第一插头触件对1946-1,,并且插头触件1944-3和1944-4形成第二插头触件对1946-2。每个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都可以电连接至电缆组件1930的相应绝缘导体1934-1至1934-4(见图60A和60B)。用于将每个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保持于其适当的位置并且使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相互电绝缘的电介质间隔物1948被提供。
每个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都包括具有形成于IDC的外形内的第一端部以及具有用于压接到裸露导体(例如,铜导线)上的压接连接第二端部的金属触件。在电缆组件1930的每个绝缘导体1934-1至1934-4的端部上的绝缘可以被剥去,并且裸露的铜导线被插入相应的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的第二端部上的压接片之间。然后可以使用工具来迫使压接片向下到相应的裸露铜导线上,以使每个导体1934-1至1934-4机械及电连接至其相应的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每个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的IDC端部可以被配置用于与端部连接器(例如,端部连接器1910)的相应的刀片、IDC或其他触件结构配接。
如图66B所示,每个插头触件1944-1至1944-4包含横向弯转(jog),使得每个插头触件的压接端不与插头触件的IDC端共线。结果,当从上方观看时,用于形成每个触件对1946-1和1946-2的两个触件于“交叉”1915处相互交叉。在触件对的两个触件之间的间隔以及在相邻的插头触件对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调整以降低或最小化在相邻的插头触件对1946-1、1946-2之间的串扰。
图6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两个插头的分解透视图。如图67所示,提供了包含插头外壳2410、应变消除和导丝插入2420、触件保持器2430及多个插头触件2440的第一插头2400。外壳2410可以是包含用于接纳通信电缆(未示出)的孔口2412的电介质外壳。外壳2410还可以包含可以用来使插头外壳2410在配接的连接器间的配接位置上保持原位的一个或多个锁存器或者其他附接/锁定机制2414。应变消除和导丝插入2420被接纳于外壳2410内,并且可以包含可以用来铺设可使用插头2400来终结的电缆的导体的沟道、凸起部或其他结构。应变消除和导丝插入2420还可以包含任何常规的应变消除机制。
触件保持器2430同样被接纳于外壳2410内,位于应变消除和导丝插入2420的前方。触件保持器2430可以包含被配置用于保持相应的插头触件2440的沟道或其他结构。在某些实施例中,触件保持器2430可以包含连接块。
插头触件2440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包括双端IDC。每个插头触件2440的第一端部2442被配置用于接纳由插头2400终结的电缆的相应导体。每个插头触件2440的第二端部2446被配置用于接纳配接插头的相应刀片。插头触件能够被配置为插头触件对。为了简化附图,在图67中仅示出一个插头触件对,但是应当意识到,插头2400能够包含两个或更多个插头触件对。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插头触件对被实现为共面交叉触件。特别地,每个触件2440包含弯曲的中央部分2444,该弯曲的中央部分2444横跨于(没有接触)该触件对的另一个触件2440的弯曲的中央部分之上。因而,插头触件2440可以被用来实现包含于以上的图63A和63B的通信通道2100内的插头2140、2140'。
图67还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插头2500。如图67所示,插头2500包含插头外壳2510、应变消除和导丝插入2520、触件保持器2530以及多个插头触件2540(为了简化附图,在图67中仅示出一个插头触件2540,但是多个这些插头触件2540被安置于触件保持器2530内)。外壳2510可以是包含用于接纳通信电缆(未示出)孔口(在图67中未示出)的电介质外壳。外壳2510还可以包含可以用来使插头外壳2510在配接的连接器间的配接位置上保持原位的一个或多个锁存器或其他附接/锁定机制2514。应变消除和导丝插入2520被接纳于外壳2510内,并且可以包含可以用来铺设可使用插头2500来终结的电缆的导体的沟道、凸起部或其他结构。应变消除和导丝插入2520还可以包含任何常规的应变消除机制。
触件保持器2530同样被接纳于外壳2510内,位于应变消除和导丝插入2520的前方。触件保持器2530可以包含被配置用于保持相应的插头触件2540的沟道或其他结构。在某些实施例中,触件保持器2530可以包含连接块。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插头触件2540包括包含IDC的刀型触件。特别地,每个插头触件的第一端部2542被配置用于接纳由插头2500终结的电缆的相应导体。每个插头触件2540的第二端部2546被实现为薄刀片,该薄刀片可以被接纳于例如配接的连接器的IDC触件内。插头触件2540可以被配置为插头触件对。为了简化附图,在图67中仅示出一个触件,但是应当意识到,插头2500将会包含至少两个插头触件(用于形成触件对),并且能够包含两个或更多个插头触件对。插头触件对可以每个都是共面交叉触件。
图67所示的插头与图64A和64B所示的插头2240、2240'相似。但是,图67所示的插头不包括阳接和阴接两种触件。应当意识到,包含使用来自插头2400的两个插头触件2440形成的第一插头触件对以及使用插头2500的两个插头触件2540来形成的第二插头触件对的已修改的插头可以碑提供,以便提供图64A和64B的插头2240的一种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可以提供具有多个交叉的插头和/或插孔触件对。图68A和68B示出了此类触件的示例实施例。例如,如图68A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触件对的触件可以具有两个交叉部,使得触件经过“完全绞合”。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两个触件的两个端部可以大体上位于单个平面内,而每个触件的中间部分可以延伸到该平面之外,以实现交叉。图68A可以被视为示出了共面交叉触件布局,其中该交叉被实现为完全绞合。如图68B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对插头触件可以位于内分离的平面内,并且包含完全绞合。在某些应用中,完全绞合可以优选的,因为尖端触件和环形触件使它们的位置保持于触件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能够使用的高速带连接器电缆与美国专利No.7,999,184(“'184专利”)所示的电缆具有各种相似性,该'184专利全文并入本文,以作参考。虽然'184专利的图3、4、9和10所示的电缆包含四个绞合的绝缘导体对,但是在本文所描述的带连接器电缆能够使用更多的或更少的绞合导体对。例如,图69示出了包含单个绞合导体对2602的第一电缆2600以及包含由间隔物2616分开的第一及第二绞合导体对2612、2614的第二电缆2610。
如上所述,在车内环境中,高速电缆(例如,图69所示的电缆2600、2610)可能需要被终结并多次耦接至车内的长度更长的高速电缆。例如,如图70所示,连接集线器2620-1(例如,线内连接器)能够位于车辆后部附近(例如,在后排座椅之后或者在后备箱与乘客箱之间)。第二连接集线器2620-2能够位于车辆的中部(例如,在车顶内衬中和/或在头顶娱乐中心附近),并且第三连接集线器2620-3能够位于车辆的前部(例如,在仪表盘之下和/或在发动机舱的防火壁处)。在车内环境中,可以想得到,对于轿车(例如,小客车、卡车或厢型车),布线系统的端到端的典型长度为大约15米或更小,而对于商用车(commercial sizedvehicle)(例如,公交车、RV、拖拉机拖车),为大约40米或更小。
该系统优选地在在可接受的低数据误码率下从车辆的布线系统的第一端部起通过多个连接集线器2620到车辆的布线系统的第二端部传递高速数据。尽管图70示出了三个连接集线器2620,但是应该可以想得到,能够存在高达四个或五个的连接集线器2620,并且能够存在少至一个或两个的连接集线器2620。
如同图70进一步示出的,电缆系统包含长度约为两米且包含两个绞合导体对2612、2614的第一电缆2610-1,该第一电缆2610-1进入连接集线器2620-1内,在其中与同样包含两个绞合导体对2612、2614的长度约为2米的第二电缆2610-2连接。第二电缆2610-2通到连接集线器2620-2,在该连接集线器2620-2中它与同样包含两个绞合导体对2612、2614的长度约为2米的第三电缆2610-3连接。第三电缆通道连接集线器2620-3,在该连接集线器2620-3中它与同样包含两个绞合导体对2612、2614的长度约为2米的第四电缆2610-4连接。在实践中,通常在各种连接集线器2620之间铺设多个电缆,如图71所示,该图以图形方式示出了穿过车辆路由到一起的7个单绞合导体对电缆2600。如图71,多个连接集线器2620-1、2620-2、2620-3可以被设置于每个连接点处,或者作为选择(如下面的图72所示),连接集线器2620-1、2620-2、2620-3可以被替换为包含用于多个电缆的连接点的更大的连接集线器2620'。
图72示出了在中间的连接集线器2620'处的连接的细节,该连接细节可以与在其他连接集线器处的连接细节相同或相似。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集线器2620'可以类似于美国专利No.7,223,115、7,322,847、7,503,798和7,559,789所描述的接线盒(terminalblock)那样来构造,这些专利每个都全文并入本文,以作参考。当然,如果在车辆的布线系统中将要采用更少的双绞线对,则上述专利的接线盒能够被修改,例如,被短接。
如同以上那些专利最佳地描述的,接线盒包含横跨于接线盒的塑料外壳之上的绝缘位移触件(IDC)。在接线盒内的交叉部有助于减少对信号的串扰引入,因为信号横穿过接线盒。
在车内环境中,由于可能包含可能容易产生高水平的EMI的火花塞、分电器、发电机、整流器等的发动机的电系统,外部的电磁干扰(EMI)会特别成问题。接线盒在降低EMI对通过连接集线器2620处的接线盒的信号的影响方面表现良好。
如图73所示,在车辆实施例中,连接集线器2620能够被加固。例如,连接集线器2620的接线盒2622能够固定于塑料基座2624上,并且盖子2626能够被安置于接线盒2622之上并且被固定/被密封于基座2624。电缆2600、2610能够经由扣眼(grommet)2628进入和离开连接集线器2620,使得接线盒2622在车内环境中基本上被密封以防水汽、灰尘及碎片进入。在一种实施例中,盖子2626能够是透明的,以允许在不去除盖子2626的情况下检查接线盒2622内的导线连接。
图74是图73的连接集线器2620的局部剖切前视图。如图74所示,稳定器2632可以从盖子2626的顶部向下延伸。稳定器2632朝接线盒2622的IDC 2630延伸,进入IDC通道内,并且可以对施加位于IDC 2630内的电缆2600、2610(在图74中未示出)的绞合导体对的导线压力。在车内环境中,振动可能起到使IDC 2630内的导线变松的作用,并且允许导线不起作用并且中断与IDC 2630的电接触。稳定器2632能够与导线接合,并且使导线在IDC 2630内保持良好的电接触,或者充当用于防止导线离开IDC 2630的顶盖或限位器。因而,稳定器2632可以提高连接集线器2620的防振性能(vibration performance)并且使其对于车内环境变得更耐用。
如图75所示,用于给接线盒2622的IDC 2630供应双绞线导线2612、2614的电缆2610可以终结于连接器2640。连接器2640可以用卡扣锁定到接线盒2622的顶部上,而在连接器2640内的电接触可以与接线盒2622的IDC 2630电接合。根据美国专利No.7,223,115、7,322,847、7,503,798和7,559,789,通过这种布局,电缆2610的绞合导体对的导线与IDC2630电连接,并且IDC 2630将绞合导体对2612、2614的信号传输到与IDC 2630的底部电连接的第二电缆(未示出)的绞合导体对。
还应当意识到,上述实施例的各方面可以按照任何方式进行结合,以提供众多别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出于简洁起见不再单独描述。
虽然本发明在上文主要参照附图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所示出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意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及全面地公开本发明。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篇指代相同的元件。某些构件的厚度和尺寸出于清晰起见可以进行放大。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不同的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只是用来将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能够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能够被称为第一元件。还应当理解,术语“尖端”和“环形”被用来指代可以传送单个信息信号的导体对的两个导体,但并不是限制性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导体对可以包括差分导体对。
在本文中,为了便于关于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的描述可以使用空间相关术语,例如,“之下”、“之上”、“下”、“上方”、“上”、“顶部”、“底部”等。应当理解,除了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关术语意指还包括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将会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性术语“下方”能够包括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设备还可以有别的取向(旋转90°或者位于其他方位),并且本文所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可相应地进行解释。
出于简洁和/或清晰起见,众所周知的功能或构造可以不进行描述。本文所使用的表示“和/或”包括相关列示项中的一项或多项的任意或全部组合。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实施例,而并非意指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如同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个(an)”及“该(the)”意指同样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含”、“含有”和/或“具有”在用于本说明书中时指出会存在所述的特征、操作、元件和/或构件,但是并没有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别的特征、操作、元件、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文中,术语“附接”、“连接”、“互连”、“接触”、“安装”等能够意指元件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贴附或接触,除非另有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下列项:
1.一种线内通信连接器,包含:
外壳;
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尖端触件,所述尖端触件包含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尖端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用于使所述尖端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物理及电连接的尖端连接部分;
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环形触件,所述环形触件包含环形输入触件结构、环形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用于使所述环形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物理及电连接的环形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尖端触件和所述环形触件被配置为用于传递单个信息信号的一对触件,并且
其中所述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不与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共线,并且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不与所述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共线,并且
其中所述尖端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以及所述环形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各自被实现为管脚或管孔之一。
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连接部分在第一交叉部处横跨于所述环形连接部分之上。
3.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与所述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基本上共面,并且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与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基本上共面。
4.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环形输出触件结构每个都与沿所述连接器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垂直平面相交,并且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每个都与沿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垂直平面相交,所述第二垂直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垂直平面并且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垂直平面间隔开,其中所述垂直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和横向方向,并且所述横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
5.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输入触件结构、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及所述环形输出触件结构每个都包含各自的纵向狭缝。
6.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入管孔,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出管孔,所述尖端连接部分使所述尖端输入和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入管孔,所述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出管孔,并且所述环形连接部分使所述环形输入和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
7.根据实施例6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触件,所述尖端输入管孔包括第一尖端输入管孔,所述尖端输出管孔包括第一尖端输出管孔,所述尖端连接部包括第一尖端管孔连接部,所述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触件,所述环形输入管孔包括第一环形输入管孔,所述环形输出管孔包括第一环形输出管孔,所述环形连接部包括第一环形管孔连接部分并且所述触件对包括用于传递第一信息信号的第一触件对,所述线内通信连接器与下列项结合:
第二尖端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含第二尖端输入尖端管孔、第二尖端输出管孔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尖端输入管孔与所述第二尖端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二尖端管孔连接部分;
第二环形触件,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含第二环形输入管孔、第二环形输出管孔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环形输入管孔与所述第二环形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二环形管孔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被配置为用于传递第二信息信号的第二触件对,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入管孔不与所述第二尖端输出管孔共线,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输入管孔不与所述第二环形输出管孔共线。
8.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尖端管孔连接部分在第二交叉部处横跨于所述第二环形管孔连接部分之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交叉部被定位于从输入到所述连接器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同距离处。
9.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尖端触件与第一水平平面相交,并且所述第一及第二环形触件与在所述垂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水平平面间隔开的第二水平平面相交。
10.根据实施例9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水平平面的间隔小于0.05英寸。
11.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一触件对与所述第二触件对之间的中心到中心间隔小于0.3英寸。
12.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信号传输通过所述第一触件对时,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基本上等于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
13.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信号传输通过所述第一触件对时,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基本上等于在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
14.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是所述线内通信连接器的一部分并且每个都安装于所述外壳内。
15.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线内通信连接器包括第一线内通信连接器并且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安装于定位于所述第一线内通信连接器的相邻处的第二线内通信连接器的第二外壳内。
16.根据实施例15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外壳被定位于其间具有气隙的行内,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触件对与所述第二触件对之间的中心到中心间隔被选择以基本上消除在所述第一触件对与所述第二触件对之间的差分到差分串扰。
17.根据实施例4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入管脚,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出管脚,所述尖端连接部分使所述尖端输入和输出管脚物理及电连接,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入管脚,所述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出管脚,所述环形连接部分使所述环形输入和输出管脚物理及电连接。
18.根据实施例17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触件,所述尖端输入管脚包括第一尖端输入管脚,所述尖端输出管脚包括第一尖端输出管脚,所述尖端连接部包括第一尖端管脚连接部,所述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触件,所述环形输入管脚包括第一环形输入管脚,所述环形输出管脚包括第一环形输出管脚,所述环形连接部包括第一环形管脚连接部分并且所述触件对包括用于传递第一信息信号的第一触件对,所述线内通信连接器与下列项结合:
第二尖端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含第二尖端输入管脚、第二尖端输出管脚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尖端输入管脚与所述第二尖端输出管脚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二尖端管脚连接部分;
第二环形触件,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含第二环形输入管脚、第二环形输出管脚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环形输入管脚与所述第二环形输出管脚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二环形管脚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含用于传递第二信息信号的第二触件对,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入管脚不与所述第二尖端输出管脚共线,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输入管脚不与所述第二环形输出管脚共线。
19.根据实施例18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尖端管脚连接部分在第二交叉部处横跨于所述第二环形管脚连接部分之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交叉部被定位于从输入到所述连接器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同距离处。
20.根据实施例18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尖端触件与第一水平平面相交,并且所述第一及第二环形触件与在所述垂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水平平面间隔开的第二水平平面相交。
21.根据实施例18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信号传输通过所述第一触件对时,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基本上等于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
22.根据实施例18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信号传输通过所述第一触件对时,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基本上等于在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
23.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线内通信连接器包含具有第一插头孔口和第二插头孔口的双面插孔,与具有容纳于所述第一插头孔口内的第一管脚连接器的第一带连接器电缆以及具有容纳于所述第二插头孔口内的第二管脚连接器的第二带连接器电缆结合。
24.根据实施例23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与具有控制器、第一子组件、第二子组和电子设备的车辆结合,其中所述控制器是所述第一子组件的一部分,并且所述电子设备是所述第二子组件的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电缆组件位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线内通信连接器之间的电通路上,并且所述第二电缆组件位于所述线内通信连接器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电通路上。
25.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入管孔或尖端输入管脚之一,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出管孔或尖端输出管脚之一,所述尖端连接部分将物理及电连接至所述尖端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入管孔或环形输入管脚之一,所述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出管孔或环形输出管脚之一,并且所述环形连接部分使所述环形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物理及电连接。
26.根据实施例25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是尖端输入管孔,并且所述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是尖端输出管脚。
27.根据实施例25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是尖端输入管孔,并且所述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是环形输入管脚。
28.根据实施例25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是尖端输入管孔,并且所述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是环形输出管脚。
29.根据实施例25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还包含:
第二尖端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含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尖端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二尖端连接部分;
第二环形触件,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含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环形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二环形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被配置为用于传递第二信息信号的第二触件对,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不与所述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共线,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不与所述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共线。
30.根据实施例29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入管孔或尖端输入管脚之一,所述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出管孔或尖端输出管脚之一,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入管孔或环形输入管脚之一,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出管孔或环形输出管脚之一。
31.根据实施例30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触件在结构上不同于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并且其中所述环形触件在结构上不同于所述第二环形触件。
32.一种通信系统,包含:
带连接器电缆,包含:
具有绞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一绞合的绝缘导体对的绝缘尖端导体和绝缘环形导体的通信电缆;以及
具有第一外壳的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含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内且与所述绝缘尖端导体的所述导电线芯电连接的第一尖端触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内且与所述绝缘环形导体的所述导电线芯电连接的第一环形触件,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绝缘尖端导体的端部纵向对齐,并且所述第一环形触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绝缘环形导体的端部纵向对齐;
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配接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含:
第二外壳;以及
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内以与所述第一尖端触件配接的第二尖端触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内以与所述第一环形触件配接的第二环形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环形触件被定位使得所述第二尖端触件横跨于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上。
33.根据实施例3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管脚触件,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管脚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管孔触件,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管孔触件。
34.根据实施例3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尖端管孔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管孔触件每个都包含各自的纵向狭缝。
35.根据实施例3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管孔触件,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管孔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管脚触件,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管脚触件。
36.根据实施例3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管孔触件,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管脚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管孔触件,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管脚触件。
37.根据实施例3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管脚触件,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管孔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管脚触件,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管孔触件。
38.根据实施例3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管脚触件,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管孔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管孔触件,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管脚触件。
39.根据实施例3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管孔触件和所述第一环形管孔触件每个都包含各自的纵向狭缝。
40.根据实施例3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触件的前部以及所述第二尖端触件的后部两者都与第一水平平面相交,所述第二环形触件的前部以及所述第二环形触件的后部两者都与第二水平平面相交,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触件的前部以及所述第二尖端触件的后部两者都与第一垂直平面相交,并且所述第二尖端触件的前部以及所述第二环形触件的后部两者都与第二垂直平面相交。
41.根据实施例32所述的通信系统,还包含:
绞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二绞合的绝缘导体对的第二绝缘尖端导体和第二绝缘环形导体;
与所述第二绝缘尖端导体的导电线芯电连接的第三尖端触件以及与所述第二绝缘环形导体的导电线芯电连接的第三环形触件,其中所述第三尖端触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绝缘尖端导体的端部纵向对齐,并且所述第三环形触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绝缘环形导体的端部纵向对齐;
与所述第三尖端触件配接的第四尖端触件以及与所述第三环形触件配接的第四环形触件,所述第四尖端触件和环形触件被定位使得所述第四尖端触件横跨于所述第四环形触件之上。
42.根据实施例4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尖端和环形导体是第二通信电缆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尖端触件和环形触件是具有第三外壳且与所述相应的第二绝缘尖端和环形导体的导电线芯电连接的第三连接器的一部分,并且所述第四尖端触件和环形触件是与所述第三连接器配接的第四连接器的一部分。
43.根据实施例4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绞合的绝缘导体对是所述通信电缆的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三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三环形触件都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内。
44.根据实施例4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及第四尖端触件与第一水平平面相交,并且所述第二及第四环形触件与第二水平平面相交,并且所述第四环形触件的前部以及所述第四尖端触件的后部与第一垂直平面相交,并且所述第四尖端触件的前部以及所述第四环形触件的后部与第二垂直平面相交。
45.一种通信系统,包含:
第一尖端触件,包含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第一尖端输出管孔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一尖端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一尖端交叉部分;
第一环形触件,包含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第一环形输出管孔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一环形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一环形交叉部分,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一环形触件被配置为共同用作第一信息信号的传输通路的第一触件对;
第二尖端触件,包含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第二尖端输出管孔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尖端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二尖端交叉部分;
第二环形触件,包含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第二环形输出管孔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二环形交叉部分,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配置为共同用作第二信息信号的传输通路的第二触件对,并且所述第二触件对被安装于所述第一触件对的相邻处以界定第一行触件对;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信号传输通过所述第一触件对时,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基本上等于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
46.根据实施例45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信号传输通过所述第一触件对时,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基本上等于在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
47.根据实施例4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包括第一尖端输入管孔,所述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包括第一环形输入管孔,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包括第二尖端输入管孔,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包括第二环形输入管孔。
48.根据实施例47所述的通信系统,还包含:
被接纳于所述第一尖端输出管孔内的第一尖端管脚触件;
被接纳于所述第一环形输出管孔内的第一环形管脚触件;
被接纳于所述第二尖端输出管孔内的第二尖端管脚触件;
被接纳于所述第二环形输出管孔内的第二环形管脚触件;
其中当信号被传输通过所述第一触件对时,在所述第一尖端管脚触件和所述第二尖端管脚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一环形管脚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管脚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基本上等于在所述第一尖端管脚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管脚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二尖端管脚触件和所述第一环形管脚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
49.根据实施例4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所述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每个都包含被配置用于安装于印刷电路板内的管脚。
50.一种线内连接器,包含;
外壳;
尖端触件,包含用于界定具有第一纵轴的第一管脚接纳空腔的尖端输入管孔、用于界定具有第二纵轴的第二管脚接纳空腔的尖端输出管孔,以及包含与所述尖端输入管孔连接的弯曲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尖端输出管孔连接的弯曲的第二端部的尖端交叉段,其中所述第二纵轴相对所述第一纵轴偏移;以及
环形触件,包含用于界定具有第三纵轴的第三管脚接纳空腔的环形输入管孔、用于界定具有第四纵轴的第四管脚接纳空腔的环形输出管孔,以及包含与所述环形输入管孔连接的弯曲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环形输出管孔连接的弯曲的第二端部的环形交叉段,其中所述第三纵轴相对所述第四纵轴偏移。
51.根据实施例50所述的线内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三纵轴共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及第四纵轴共面。
52.根据实施例50所述的线内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输入管孔、所述尖端输出管孔、所述环形输入管孔和环形输出管孔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各自的纵向狭缝。
53.一种通信系统,包含:
第一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一输入触件、第二输入触件、第一输出触件及第二输出触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入触件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触件的第一导电通路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输入触件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触件的第二导电通路,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通路横跨于所述第二导电通路之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触件、所述第一导电通路及所述第一输出触件形成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并且所述第二输入触件、所述第二导电通路及所述第二输出触件形成第一环形传输通路,所述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和所述第一环形传输通路共同包含第一传输线;以及
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相邻的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三输入触件、第四输入触件、第三输出触件及第四输出触件,用于将所述第三输入触件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输出触件的第三导电通路以及用于将所述第四输入触件电连接至所述第四输出触件的第四导电通路,其中所述第三输入触件、所述第三导电通路及所述第三输出触件形成第二尖端传输通路,并且所述第四输入触件、所述第四导电通路及所述第四输出触件形成第二环形传输通路,所述第二尖端传输通路和所述第二环形传输通路共同包含第二传输线,
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触件不与所述第一输出触件共线,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输入触件不与所述第二输出触件共线。
54.根据实施例5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触件大体上与所述第一输出触件共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输入触件大体上与所述第二输出触件共面。
55.根据实施例5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输入触件以及所述第一至第四输出触件包含第一至第四输入触件焊盘和第一至第四输出触件焊盘。
56.根据实施例5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传输通路位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一环形传输通路位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底面上,所述第二尖端传输通路位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二环形传输通路位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底面上。
57.根据实施例5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触件位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一输出触件位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底面上,并且所述第一导电通路包含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第一导电通孔,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输入触件位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底面上,所述第二输出触件位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顶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导电通路包含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第二导电通孔。
58.根据实施例5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印刷电路板基本上相同并且是相应的第一及第二通信连接器的一部分。
59.根据实施例5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触件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前端相邻,并且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出触件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后端相邻,其中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前端和后端通过纵轴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触件与所述第二输出触件纵向对齐,并且所述第一输出触件与所述第二输入触件纵向对齐。
60.根据实施例5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通路沿着所述纵轴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之间的中间点附近横跨于所述第二导电通路之上。
61.根据实施例5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当信号经由所述第一传输线来传输时,从所述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到所述第二尖端传输通路的耦合与从所述第一环形传输通路到所述第二环形传输通路的耦合之和在大小上基本上等于从所述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到所述第二环形传输通路的耦合与从所述第一环形传输通路到所述第二尖端传输通路的耦合之和。
62.根据实施例5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通路横跨于所述第二导电通路之上的第一交叉位置被定位,使得当差分信号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来传输时,从所述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到所述第二传输线的耦合的大小基本上等于从所述第一环形传输通路到所述第二传输线的耦合的大小。
63.根据实施例55所述的通信系统,与下列项结合:具有与所述各自的第一及第二输入触件焊盘配接的第一及第二电缆连接器触件的第一电缆连接器,具有与所述各自的第一及第二输出触件焊盘配接的第三及第四电缆连接器触件的第二电缆连接器、具有与所述各自的第三及第四输入触件焊盘配接的第五及第六电缆连接器触件的第三电缆连接器,以及具有与所述各自的第三及第四输出触件焊盘配接的第七及第八电缆连接器触件的第四电缆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第一传输线受到不同的激发时,从所述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到所述第二尖端传输通路的耦合、从所述第一环形传输通路到所述第二环形传输通路的耦合、从所述第一电缆连接器触件到所述第五电缆连接器触件的耦合、从所述第二电缆连接器触件到所述第六电缆连接器触件的耦合、从所述第三电缆连接器触件到所述第七电缆连接器触件的耦合以及从所述第四电缆连接器触件到所述第八电缆连接器触件的耦合之和在大小上基本上等于从所述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到所述第二环形传输通路的耦合、从所述第一环形传输通路到所述第二尖端传输通路的耦合、从所述第一电缆连接器触件到所述第六电缆连接器触件的耦合、从所述第二电缆连接器触件到所述第五电缆连接器触件的耦合、从所述第三电缆连接器触件到所述第八电缆连接器触件的耦合以及从所述第四电缆连接器触件到所述第七电缆连接器触件的耦合之和。
64.根据实施例5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所述顶面基本上共面。
65.根据实施例5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侧面基本上共面。
66.根据实施例53所述的通信系统,与在其一端具有电缆连接器的带连接器电缆结合,所述电缆连接器包含与所述第一输入触件配接的第一弹簧触件以及与所述第二输入触件配接的第二弹簧触件。
67.根据实施例5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三输入触件位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三输出触件位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底面上,并且所述第三导电通路包含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第三导电通孔,并且其中所述第四输入触件位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底面上,所述第四输出触件位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顶面上,并且所述第四导电通路包含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第四导电通孔,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导电通孔共面。
68.根据实施例6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三导电通孔共面,并且所述第二及第四导电通孔共面。
69.一种带连接器电缆,包含:
电缆,包含绞合在一起以形成绞合导体对的绝缘尖端导体和绝缘环形导体以及包围所述绞合的导体对的电缆护套;
在所述电缆的端部的电缆连接器,所述电缆连接器包含:
具有纵轴、横轴和垂直轴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沿着所述外壳的所述纵轴的用于接纳所配接的连接器的基板的孔口;
与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上部内的所述尖端导体电连接的尖端电缆连接器触件;并且
与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下部内的所述环形导体电连接的环形电缆连接器触件,
其中所述尖端电缆连接器触件在横向及垂直向上相对所述环形电缆连接器触件偏移。
70.根据实施例69所述的带连接器电缆,其中所述尖端和环形电缆连接器触件每个都包括弹簧触件。
71.根据实施例70所述的带连接器电缆,其中所述尖端电缆连接器触件被配置用于与在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所述基板的顶面上的尖端触件接合,并且所述环形电缆连接器触件被配置用于与在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所述基板的底面上的环形触件接合。
72.根据实施例71所述的带连接器电缆,其中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所述基板包括印刷电路板,并且所述尖端触件包含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顶面上的尖端触件焊盘,并且所述环形触件包含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底面上的环形触件焊盘。
73.根据实施例71所述的带连接器电缆,其中所述尖端和环形电缆连接器触件每个都包含被配置为容纳于所述尖端导体的裸露端部上的大体上为圆柱形的底座以及从其中延伸出的悬臂弹簧。
74.根据实施例71所述的带连接器电缆,其中所述尖端和环形电缆连接器触件每个都包含具有从其中延伸出的用于在其间界定间隙的双臂的大体上为圆柱形的底座。
75.根据实施例73所述的带连接器电缆,其中所述尖端电缆连接器触件和所述环形电缆连接器触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圆柱形底座包含纵向狭缝。
76.根据实施例70所述的带连接器电缆,其中所述尖端电缆连接器触件被配置为仅与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接合,并且所述环形电缆连接器触件被配置为仅与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所述基板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接合。
77.根据实施例69所述的带连接器电缆,其中所述电缆连接器包含第一电缆连接器,所述带连接器电缆还包含在所述电缆的相对端上的第二电缆连接器,所述第二电缆连接器被配置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缆连接器配接。
78.一种通信系统,包含:
第一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一触件焊盘、第二触件焊盘、第一管脚触件及第二管脚触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触件焊盘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管脚触件的第一导电通路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触件焊盘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管脚触件的第二导电通路,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通路横跨于所述第二导电通路之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触件焊盘、所述第一导电通路及所述第一管脚触件形成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并且所述第二触件焊盘、所述第二导电通路及所述第二管脚触件形成第一环形传输通路,所述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和所述第一环形传输通路共同包含第一传输线;
其中所述第一触件焊盘不与所述第一管脚触件共线。
79.根据实施例78所述的通信系统,还包含与所述第一电路印刷电路板相邻的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三触件焊盘、第四触件焊盘、第三管脚触件及第四管脚触件,用于将所述第三触件焊盘电连接至所述第三管脚触件的第三导电通路以及用于将所述第四触件焊盘电连接至所述第四管脚触件的第四导电通路,其中所述第三触件焊盘、所述第三导电通路及所述第三管脚触件形成第二尖端传输通路,并且所述第四触件焊盘、所述第四导电通路及所述第四管脚触件形成第二环形传输通路,所述第二尖端传输通路和所述第二环形传输通路共同包含第二传输线,
其中所述第三触件焊盘不与所述第三管脚触件共线。
80.根据实施例7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触件焊盘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前边缘相邻,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管脚触件比所述第二管脚触件更接近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后边缘。
81.根据实施例7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第一触件焊盘位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顶面上,并且所述第二触件焊盘位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底面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触件焊盘位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顶面上,并且所述第四触件焊盘位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底面上。
82.根据实施例7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传输通路位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一环形传输通路位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底面上,所述第二尖端传输通路位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二环形传输通路位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底面上。
83.根据实施例7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印刷电路板基本上相同,并且是各自的第一及第二通信连接器的一部分。
84.根据实施例7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一传输线受到不同的激发时,从所述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到所述第二尖端传输通路的耦合与从所述第一环形传输通路到所述第二环形传输通路的耦合之和在大小上基本上等于从所述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到所述第二环形传输通路的耦合与从所述第一环形传输通路到所述第二尖端传输通路的耦合之和。
85.根据实施例7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所述顶面基本上共面。
86.一种通信系统,包含:
排列成行的多个印刷电路板,其中每个印刷电路板都具有顶面、底面、前端、后端以及相对的侧面,并且其中每个印刷电路板都包含在所述顶面上与所述前端相邻的第一触件、在所述底面上与所述前端相邻的第二触件、在所述底面上与所述后端相邻的第三触件以及在所述顶面上与所述后端相邻的第四触件,
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被定位于平行的表面内,并且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中的至少一个印刷电路板的所述顶面面向所述印刷电路板中的相邻一个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底面。
87.根据实施例8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在每个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所述第一触件通过第一导电通路与所述第三触件电连接以形成传输线的尖端传输通路,并且所述第二触件通过第二导电通路与所述第四触件电连接以形成所述传输线的环形传输通路。
88.根据实施例8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每个所述印刷电路板都基本上相同。
89.根据实施例8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当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中的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所述传输线受到不同的激发时,从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中的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所述尖端传输通路到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中的第二印刷电路板上的所述尖端传输通路的耦合与从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中的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所述环形传输通路到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中的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上的所述环形传输通路的耦合之和在大小上基本上等于从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中的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所述尖端传输通路到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中的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上的所述环形传输通路的耦合与从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中的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所述环形传输通路到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中的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上的所述尖端传输通路的耦合之和。
90.一种连接器系统,包含:
具有垂直对齐且被配置为第一触件对的第一尖端触件和第一环形触件的第一连接器;
具有垂直对齐且被配置为第二触件对的第二尖端触件和第二环形触件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被定位为彼此相邻的以界定水平的连接器行;以及
布置于所述第一尖端触件与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第一串扰补偿电路。
91.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还包含布置于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与所述第一环形触件之间的第二串扰补偿电路;
92.根据实施例91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串扰补偿电路包含布置于所述第一尖端触件与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第一电容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串扰补偿电路包含布置于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与所述第一环形触件之间的第二电容器。
93.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管孔触件,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管孔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管孔触件,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管孔触件。
94.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管脚触件,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管脚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管脚触件,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管脚触件。
95.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管脚触件,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管脚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管孔触件,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管孔触件。
96.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管脚触件,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管孔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管脚触件,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管孔触件。
97.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管孔触件,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管脚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管孔触件,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管脚触件。
98.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管孔触件,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管脚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管脚触件,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管孔触件。
99.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线内连接器,所述第一线内连接器还包含与所述第一尖端触件电连接的第三尖端触件以及与所述第一环形触件电连接的第三环形触件,所述第三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三环形触件垂直对齐,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线内连接器,所述第二线内连接器还包含与所述第二尖端触件电连接的第四尖端触件以及与所述第二环形触件电连接的第四环形触件,所述第四尖端触件和所述第四环形触件垂直对齐。
100.根据实施例99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三尖端触件是通过所述第一线内连接器的第一尖端导电通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三环形触件是通过所述第一线内连接器的第一环形导电通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四尖端触件是通过所述第二线内连接器的第二尖端导电通路的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和所述第四环形触件是通过所述第二线内连接器的第二环形导电通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干扰性串扰从所述第一尖端导电通路耦合至所述第二尖端导电通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串扰补偿电路在所述第一尖端导电通路和所述第二环形导电通路之间的干扰性串扰的加权中点处注入补偿串扰。
101.根据实施例10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干扰性串扰同样从述第一环形导电通路耦合至所述第二环形导电通路,所述连接器系统还包含用于在所述第一环形导电通路和所述第二尖端导电通路之间的干扰性串扰的加权中点处注入补偿串扰的第二串扰补偿电路。
102.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含垂直对齐且被配置为第三触件对的第三尖端触件和第三环形触件,所述第一尖端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及所述第三尖端触件界定了水平的尖端触件行,并且所述第一环形触件、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及所述第三环形触件界定了水平的环形触件行,所述第一尖端触件被置于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三尖端触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环形触件被置于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三环形触件之间,所述连接器系统还包含:
布置于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三环形触件之间的第一内部串扰补偿电路;以及
布置于所述第三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一环形触件之间的第二内部串扰补偿电路。
103.根据实施例102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内部串扰补偿电路包含布置于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三环形触件之间的第一电容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内部串扰补偿电路包含布置于所述第三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一环形触件之间的第二电容器。
104.根据实施例103所述的连接器系统,还包含布置于所述第一触件对和所述第三触件对之间的电介质间隔物。
105.根据实施例104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电介质间隔物充当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介质。
106.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还包含布置于所述第一触件对与所述第二触件对之间的电介质间隔物。
107.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及所述第二环形触件每个都包括刀型触件。
108.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包含于共同的外壳内。
109.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弹簧触件,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弹簧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弹簧触件,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弹簧触件。
110.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还包含布置于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一环形触件之间的电介质间隔物。
111.一种线内连接器,包含:
包含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一尖端触件;
包含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二尖端触件;
包含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一环形触件;
包含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二环形触件;
包含具有被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注入第一补偿串扰的第一电极的第一电容器的第一串扰补偿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垂直对齐,并且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垂直对齐,
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所述第一及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所述第一及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以及所述第一及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每个都包括管孔触件或管脚触件。
112.根据实施例111所述的线内连接器,还包含第一内部串扰补偿电路that包含具有被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一环形触件之间注入第二补偿串扰的第一电极的第二电容器。
113.根据实施例111所述的线内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与在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与所述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之间的所述第一尖端触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所述第二电极与在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与所述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之间的所述第二环形触件连接。
114.根据实施例111所述的线内连接器,还包含外壳以及被置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尖端触件与所述第一及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单独的电介质间隔物。
115.一种线内连接器,包含:
包含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一尖端触件;
包含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二尖端触件;
包含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一环形触件;
包含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二环形触件,
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垂直对齐,
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垂直对齐,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垂直对齐,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垂直对齐,
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纵向对齐,
其中所述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纵向对齐,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纵向对齐,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纵向对齐。
116.一种用于线内连接器的双面管孔触件,包含:
可形成一对纵向对齐的且电连接的管孔的金属薄片的辊轧断面;
从所述管孔对之间的连接处延伸出的臂部;以及
附接于所述臂部的电容器极板。
117.一种通信通道,包含:
其上安装有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电缆组件,所述第一电缆组件包含与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内的第一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一导体对;
其上安装有第二连接器第二电缆组件,所述第二电缆组件包含与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内的第二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二导体对;
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配接的线内连接器,所述线内连接器包含第一线内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一线内触件对被配置用于传递单个通信信号,并且
其中当从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触件对相互交叉,并且当从与所述第一方向基本上正交的第二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对线内触件相互交叉。
118.根据实施例117所述的通信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外壳的顶面基本上正交。
119.根据实施例117所述的通信通道,其中所述第一电缆组件还包含与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内的第三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三导体对,所述第二电缆组件还包含与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内的第四触件对电连接的第四导体对,并且所述线内连接器还包含当从所述第二方向观看时相互交叉的第二对线内触件,
其中所述第二线内触件对被配置用于传递单个通信信号。
120.根据实施例119所述的通信通道,其中所述第三对连接器触件当从所述第一方向观看时相互交叉。
121.根据实施例117所述的通信通道,其中当从所述第二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触件对没有相互交叉。
122.根据实施例117所述的通信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触件对或所述第一线内触件对中的至少一个的触件包括绝缘位移触件。
123.根据实施例119所述的通信通道,其中所述第一电缆组件还含有包含与所述第一导体对电连接的第五触件对的第三连接器,并且其中所述通信通道还包含安装于与所述第三连接器配接的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器。
124.根据实施例123所述的通信通道,其中所述第三连接器还包含与所述第三导体对电连接的第六触件对。
125.根据实施例124所述的通信通道,其中所述第五触件对相互交叉。
126.根据实施例125所述的通信通道,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型连接器包含相互交叉的第三对线内触件。
127.一种连接器系统,包含:
包含第一插头触件对的插头;
包含与所述第一插头触件对配接的第一插孔触件对的插孔,
其中当从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对插头触件相互交叉一次,并且当从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对插孔触件相互交叉一次。
128.根据实施例127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插头还包含第二插头触件对,并且所述插孔还包含与所述第二插头触件对配接的第二插孔触件对。
129.根据实施例127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基本上正交。
130.根据实施例128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当从所述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对插孔触件没有相互交叉,并且当从所述第二方向观看时,其中所述第一插头触件对没有相互交叉。
131.根据实施例130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当从所述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对插头触件相互交叉,并且当从所述第二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对插孔触件相互交叉。
132.根据实施例127所述的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插头触件对或所述第一插孔触件对中的至少一个的触件包括绝缘位移触件。
133.一种通信连接器,包含:
第一触件,包含沿着第一直线延伸的第一端部、沿着第二直线延伸的第二端部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端部的交叉部分;
第二触件,包含基本上沿着所述第一直线延伸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端部的交叉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触件和所述第二触件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一触件对,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触件横跨于所述第二触件之上。
134.根据实施例133所述的通信连接器,还包含:
第三触件,包含沿着第三直线延伸的第一端部、沿着第四直线延伸的第二端部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端部的交叉部分;
第四触件,包含基本上沿着所述第三直线延伸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端部的交叉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触件和所述第四触件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二触件对。
135.根据实施例134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触件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三触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共面,并且所述第二触件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四触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共面。
136.根据实施例13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触件的第二端部基本上沿着所述第二直线延伸,其中所述第四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基本上沿着所述第四直线延伸,其中所述第一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三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共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共面。
137.根据实施例133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触件的所述交叉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远离由所述第一触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触件的所述第一端部界定的第一直线。
138.根据实施例134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触件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触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对齐于第一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三触件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四触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对齐于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内。
139.根据实施例138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触件对与所述第二触件对大体上对齐以界定一行触件对。
140.一种通信通道,包含其上具有根据实施例133所述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电缆组件、其上具有根据实施例133所述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电缆组件,以及被配置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线内连接器。
141.根据实施例140所述的通信通道,其中所述线内连接器包含根据实施例133所述的第三连接器。
142.一种通信连接器,包含:
外壳;
用于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一触件对的第一触件和第二触件,其中所述第一触件和所述第二触件大体上对齐于第一平面内;以及
用于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二触件对的第三触件和第四触件,其中所述第三触件和所述第四触件大体上对齐于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内,
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触件对按照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平面都斜交的第三平面延伸的水平行安装于所述外壳内。
143.根据实施例142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触件对包括第一共面交叉触件对,并且所述第二触件对包括第二共面交叉触件对。
144.一种电缆组件,包含:
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通信电缆,所述通信电缆包含多个绝缘导体;
安装于所述通信电缆的所述第一端部上的通信连接器,所述通信连接器包含:
外壳;
第一触件,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第一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配接的连接器的第一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
第二触件,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第二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第二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及第二触件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一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一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一类型的触件结构,并且所述第二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的接触结构不同的第二类型的触件结构。
145.根据实施例144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通信连接器还包含:
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第三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第三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的第三触件;
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第四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第四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的第四触件,所述第三及第四触件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二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三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包括所述第一类型的触件结构,并且所述第四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包括所述第二类型的触件结构。
146.一种电缆组件,包含:
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通信电缆,所述通信电缆包含多个绝缘导体;
安装于所述通信电缆的所述第一端部上的通信连接器,所述通信连接器包含:
外壳;
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第一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配接的连接器的第一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的第一触件;
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第二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第二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的第二触件,所述第一及第二触件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一触件对;
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第三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第三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的第三触件;
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第四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第四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的第四触件,所述第三及第四触件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二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一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以及所述所述第二触件的第二端部包括第一类型的触件结构,并且所述第三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四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每个都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的接触结构不同的第二类型的触件结构。
147.根据实施例146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通信连接器包括第一通信连接器,并且所述配接的连接器包括第一配接的连接器,所述电缆组件还包含在所述通信电缆的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二通信连接器,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器包含:
外壳;
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所述第一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第二配接的连接器的第一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的第五触件;
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所述第二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第二配接的连接器的第二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的第六触件,所述第五及第六触件形成第三触件对;
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所述第三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第二配接的连接器的第三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的第七触件;
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的所述第四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第二配接的连接器的第四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的第八触件,所述第三及第四触件形成第四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五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六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包括所述第二类型的触件结构,并且所述第七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八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包括所述第一类型的接触结构。
148.一种通信通道段,包含:
含有具有第一触件对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电缆组件;
含有具有第二触件对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电缆组件;
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线内连接器,所述线内连接器包含一对线内触件,
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线内连接器的所述第一端部配接时,所述第一触件对与所述各自的线内触件对的第一端部机械及电接触;当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线内连接器的所述第二端部配接,所述第二触件对与所述各自的线内触件对的第二端部机械及电接触,使得所述第一触件对、所述线内触件对及所述第二触件对形成包括所述导体对的所述导体相互交叉的至少一个位置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线内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导体对,所述导体对的所述两个导体共同形成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
149.根据实施例148所述的通信通道段,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线内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导体对包括所述导体对的所述导体相互交叉的至少三个位置。
150.根据实施例149所述的通信通道段,其中当从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触件对相互交叉,并且当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观看时,所述线内触件对相互交叉。
151.根据实施例150所述的通信通道段,其中当从所述第二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触件对没有相互交叉,并且当从所述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线内触件对没有相互交叉。
152.根据实施例151所述的通信通道段,其中当从所述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触件对相互交叉。
153.一种通信连接器,包含:
外壳;
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一触件;以及
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二触件,所述第一及第二触件形成第一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触件相互交叉至少两次。
154.根据实施例153所述的通信连接器,还包含:
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三触件;以及
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第四触件,所述第三及第四触件形成第二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三及第四触件相互交叉至少两次。
155.根据实施例154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通信连接器附接于电缆,所述电缆包含与所述第一触件的第一端部电连接的第一绝缘导体、与所述第二触件的第一端部电连接的第二绝缘导体、与所述第三触件的第一端部电连接的第三绝缘导体以及与所述第四触件的第一端部电连接的第四绝缘导体。
156.根据实施例15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触件的第二端部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触件的第二端部对齐,并且所述第三触件的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四触件的第二端部对齐,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触件对和所述第二触件对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排列成行。
157.根据实施例15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触件包括被配置用于与配接的连接器的各自管孔触件配接的管脚触件。
158.根据实施例15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触件包括被配置用于与配接的连接器各自的管脚触件配接的管孔触件。
159.根据实施例15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触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管脚触件,并且所述第一至第四触件中的至少另一个包括管孔触件。
160.一种通信通道,包含:
具有安装于其第一端部上的第一连接器以及安装于其第二端部上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一电缆组件,所述第一电缆组件包含与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内的第一触件对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内的第二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一导体对,以及与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内的第三触件对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内的第四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二导体对;
具有安装于其第一端部上的第三连接器以及安装于其第二端部上的第四连接器的第二电缆组件,所述第二电缆组件包含与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器内的第五触件对以及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接器内的第六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三导体对,以及与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器内的第七触件对以及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接器内的第八触件对电连接的第四导体对;
包含各自被安装为从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延伸出的第九触件对和第十触件对的第五连接器,其中当从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顶面正交的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九当从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顶面正交的第一方向观看时触件对相互交叉,并且当从所述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第十触件对相互交叉,所述第五连接器被配置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配接;
被配置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及所述第三连接器配接的线内连接器,所述线内连接器包含第十一触件对和第十二触件对;
包含各自被安装为从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延伸出的第十三触件对和第十四触件对的第六连接器,其中当从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顶面正交的第二方向观看时,所述第十三触件对相互交叉,并且当从所述第二方向观看时,所述第十四触件对相互交叉,所述第六连接器被配置用于与所述第四连接器配接。
161.根据实施例160所述的通信通道,其中所述第十一触件对相互交叉,并且所述第十二触件对相互交叉。
尽管本文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很容易意识到,在没有实际上脱离本发明的新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在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许多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所有此类修改意指包含于实施例书所界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本发明由下面的实施例书来界定,这些实施例的等效形式包含于其内。
Claims (41)
1.一种线内通信连接器,包括:
外壳;
安装在所述外壳中的尖端触件,所述尖端触件包括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尖端输出触件结构以及将所述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尖端连接部分;
安装在所述外壳中的环形触件,所述环形触件包括环形输入触件结构、环形输出触件结构以及将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环形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尖端触件和所述环形触件被配置为用于载送单个差分信息信号的触件对,
其中所述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不与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共线,并且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不与所述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共线,以及
其中所述尖端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以及所述环形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各自被实施为管脚或管孔中的一个,
其中所述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各自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沿着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并且
其中相应的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的顶表面位于第一水平面内,并且相应的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的顶表面位于第二水平面内,所述第二水平面与第一水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水平面沿与所述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均垂直的竖直方向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连接部分在第一交叉处横跨于所述环形连接部分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均与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竖直平面相交,并且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均与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竖直平面相交,所述第二竖直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竖直平面并且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竖直平面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输入触件结构、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均包括各自的纵向狭缝。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入管孔,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出管孔,所述尖端连接部分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尖端输入和输出管孔,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入管孔,所述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出管孔,并且所述环形连接部分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环形输入和输出管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触件,所述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包括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包括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所述尖端连接部分包括第一尖端连接部分,所述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触件,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包括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所述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包括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所述环形连接部分包括第一环形连接部分,并且所述触件对包括用于载送第一信息信号的第一触件对,所述线内通信连接器与下列组合:
第二尖端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二尖端连接部分;
第二环形触件,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二环形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被配置为用于载送第二信息信号的第二触件对,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不与所述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共线,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不与所述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共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连接部分在第二交叉处横跨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分之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交叉和所述第二交叉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位于离所述连接器的输入端相同距离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位于第一平面内,并且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位于与所述第一平面间隔开并平行的第二平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耦合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之间的信号能量与耦合在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信号能量之和基本上等于当所述第一信息信号通过第一触件对传输时耦合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信号能量与耦合在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一环形触件之间的信号能量之和。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入管脚,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出管脚,所述尖端连接部分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尖端输入和输出管脚,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入管脚,所述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出管脚,所述环形连接部分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环形输入和输出管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触件,所述尖端输入管脚包括第一尖端输入管脚,所述尖端输出管脚包括第一尖端输出管脚,所述尖端连接部分包括第一尖端管脚连接部分,所述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触件,所述环形输入管脚包括第一环形输入管脚,所述环形输出管脚包括第一环形输出管脚,所述环形连接部分包括第一环形管脚连接部分,所述触件对包括用于载送第一信息信号的第一触件对,所述线内通信连接器与下列组合:
第二尖端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输入管脚、第二尖端输出管脚以及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第二尖端输入管脚和所述第二尖端输出管脚的第二尖端管脚连接部分;
第二环形触件,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输入管脚、第二环形输出管脚以及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第二环形输入管脚和所述第二环形输出管脚的第二环形管脚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用于载送第二信息信号的第二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入管脚不与所述第二尖端输出管脚共线,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输入管脚不与所述第二环形输出管脚共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尖端管脚连接部分在第二交叉处横跨于所述第二环形管脚连接部分之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交叉和所述第二交叉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位于离所述连接器的输入端相同距离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尖端触件的顶表面彼此共面,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环形触件的顶表面彼此共面且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尖端触件的顶表面竖直地间隔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嵌式通信连接器,其中耦合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之间的信号能量与耦合在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信号能量之和基本上等于当所述第一信息信号通过所述第一触件对传输时耦合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信号能量与耦合在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一环形触件之间的信号能量之和。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入管孔或尖端输入管脚中的一个,所述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出管孔或尖端输出管脚中的一个,所述尖端连接部分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尖端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所述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入管孔或环形输入管脚中的一个,所述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出管孔或环形输出管脚中的一个,所述环形连接部分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环形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是尖端输入管孔,并且所述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是尖端输出管脚。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还包括:
第二尖端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第二尖端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二尖端连接部分;
第二环形触件,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第二环形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二环形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被配置为用于载送第二信息信号的第二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不与所述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共线,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不与所述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共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入管孔或尖端输入管脚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包括尖端输出管孔或尖端输出管脚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入管孔或环形输入管脚中的一个,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包括环形输出管孔或环形输出管脚中的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触件在结构上不同于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并且其中所述环形触件在结构上不同于所述第二环形触件。
20.一种线内通信连接器,包括:
外壳;
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一尖端触件,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包括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第一尖端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一尖端连接部分;
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一环形触件,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包括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一环形连接部分,
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二尖端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包括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第二尖端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二尖端连接部分;和
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二环形触件,第二环形触件包括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以及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所述第二环形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二环形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一环形触件被配置为用于载送第一差分信息信号的第一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被配置为用于载送第二差分信息信号的第二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不与所述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共线,并且所述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不与所述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共线,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以及所述第一环形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各自实施为管脚或管孔中的一个,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所述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分别位于第一水平取向的平面内,并且所述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所述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分别位于第二水平取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二水平取向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水平取向的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水平取向的平面沿与第一和第二水平取向的平面垂直的竖直方向间隔开。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内通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不与所述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共线,并且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不与所述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共线,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以及所述第二环形输入和输出触件结构各自实现为管脚或管孔中的一个。
22.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带连接器电缆,其包含:
具有绞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一绞合的绝缘导体对的绝缘尖端导体和绝缘环形导体的通信电缆;以及
具有第一外壳的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含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内且与所述绝缘尖端导体的所述导电线芯电连接的第一尖端触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内且与所述绝缘环形导体的所述导电线芯电连接的第一环形触件,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绝缘尖端导体的端部纵向对齐,并且所述第一环形触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绝缘环形导体的端部纵向对齐;
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配接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含:
第二外壳;以及
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内以与所述第一尖端触件配接的第二尖端触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内以与所述第一环形触件配接的第二环形触件,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环形触件被定位使得所述第二尖端触件横跨于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上。
23.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尖端触件,包含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第一尖端输出管孔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一尖端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一尖端交叉部分;
第一环形触件,包含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第一环形输出管孔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一环形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一环形交叉部分,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一环形触件被配置为共同用作第一信息信号的传输通路的第一触件对;
第二尖端触件,包含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第二尖端输出管孔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尖端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二尖端交叉部分;
第二环形触件,包含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第二环形输出管孔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输出管孔物理及电连接的第二环形交叉部分,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配置为共同用作第二信息信号的传输通路的第二触件对,并且所述第二触件对被安装于所述第一触件对的相邻处以界定第一行触件对;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信号传输通过所述第一触件对时,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尖端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基本上等于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与在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一环形触件之间的耦合之和。
24.一种线内连接器,包括;
外壳;
尖端触件,包含用于界定具有第一纵轴的第一管脚接纳空腔的尖端输入管孔、用于界定具有第二纵轴的第二管脚接纳空腔的尖端输出管孔,以及包含与所述尖端输入管孔连接的弯曲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尖端输出管孔连接的弯曲的第二端部的尖端交叉段,其中所述第二纵轴相对所述第一纵轴偏移;以及
环形触件,包含用于界定具有第三纵轴的第三管脚接纳空腔的环形输入管孔、用于界定具有第四纵轴的第四管脚接纳空腔的环形输出管孔,以及包含与所述环形输入管孔连接的弯曲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环形输出管孔连接的弯曲的第二端部的环形交叉段,其中所述第三纵轴相对所述第四纵轴偏移。
25.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一输入触件、第二输入触件、第一输出触件及第二输出触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入触件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触件的第一导电通路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输入触件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触件的第二导电通路,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通路横跨于所述第二导电通路之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触件、所述第一导电通路及所述第一输出触件形成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并且所述第二输入触件、所述第二导电通路及所述第二输出触件形成第一环形传输通路,所述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和所述第一环形传输通路共同包含第一传输线;以及
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相邻的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三输入触件、第四输入触件、第三输出触件及第四输出触件,用于将所述第三输入触件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输出触件的第三导电通路以及用于将所述第四输入触件电连接至所述第四输出触件的第四导电通路,其中所述第三输入触件、所述第三导电通路及所述第三输出触件形成第二尖端传输通路,并且所述第四输入触件、所述第四导电通路及所述第四输出触件形成第二环形传输通路,所述第二尖端传输通路和所述第二环形传输通路共同包含第二传输线,
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触件不与所述第一输出触件共线,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输入触件不与所述第二输出触件共线。
26.一种带连接器电缆,包括:
电缆,包含绞合在一起以形成绞合导体对的绝缘尖端导体和绝缘环形导体以及包围所述绞合的导体对的电缆护套;
在所述电缆的端部的电缆连接器,所述电缆连接器包含:
具有纵轴、横轴和垂直轴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沿着所述外壳的所述纵轴的用于接纳所配接的连接器的基板的孔口;
与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上部内的所述尖端导体电连接的尖端电缆连接器触件;以及
与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下部内的所述环形导体电连接的环形电缆连接器触件,
其中所述尖端电缆连接器触件在横向及垂直向上相对所述环形电缆连接器触件偏移。
27.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一触件焊盘、第二触件焊盘、第一管脚触件及第二管脚触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触件焊盘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管脚触件的第一导电通路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触件焊盘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管脚触件的第二导电通路,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通路横跨于所述第二导电通路之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触件焊盘、所述第一导电通路及所述第一管脚触件形成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并且所述第二触件焊盘、所述第二导电通路及所述第二管脚触件形成第一环形传输通路,所述第一尖端传输通路和所述第一环形传输通路共同包含第一传输线;
其中所述第一触件焊盘不与所述第一管脚触件共线。
28.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排列成行的多个印刷电路板,其中每个印刷电路板都具有顶面、底面、前端、后端以及相对的侧面,并且其中每个印刷电路板都包含在所述顶面上与所述前端相邻的第一触件、在所述底面上与所述前端相邻的第二触件、在所述底面上与所述后端相邻的第三触件以及在所述顶面上与所述后端相邻的第四触件,
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被定位于平行的表面内,并且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中的至少一个印刷电路板的所述顶面面向所述印刷电路板中的相邻一个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底面。
29.一种连接器系统,包括:
具有垂直对齐且被配置为第一触件对的第一尖端触件和第一环形触件的第一连接器;
具有垂直对齐且被配置为第二触件对的第二尖端触件和第二环形触件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被定位为彼此相邻的以界定水平的连接器行;以及
布置于所述第一尖端触件与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的第一串扰补偿电路。
30.一种线内连接器,包括:
包含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一尖端触件;
包含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二尖端触件;
包含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一环形触件;
包含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二环形触件;
包含具有被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之间注入第一补偿串扰的第一电极的第一电容器的第一串扰补偿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一环形触件垂直对齐,并且所述第二尖端触件和所述第二环形触件垂直对齐,
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所述第一及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所述第一及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以及所述第一及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每个都包括管孔触件或管脚触件。
31.一种线内连接器,包括:
包含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一尖端触件;
包含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二尖端触件;
包含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一环形触件;
包含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的第二环形触件,
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垂直对齐,
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垂直对齐,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垂直对齐,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垂直对齐,
其中所述第一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一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纵向对齐,
其中所述第一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一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纵向对齐,
其中所述第二尖端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输出触件结构纵向对齐,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环形输入触件结构和所述第二尖端输出触件结构纵向对齐。
32.一种用于线内连接器的双面管孔触件,包括:
可形成一对纵向对齐的且电连接的管孔的金属薄片的辊轧断面;
从所述管孔对之间的连接处延伸出的臂部;以及
附接于所述臂部的电容器极板。
33.一种通信通道,包括:
其上安装有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电缆组件,所述第一电缆组件包含与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内的第一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一导体对;
其上安装有第二连接器第二电缆组件,所述第二电缆组件包含与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内的第二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二导体对;
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配接的线内连接器,所述线内连接器包含第一线内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一线内触件对被配置用于传递单个通信信号,并且
其中当从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触件对相互交叉,并且当从与所述第一方向基本上正交的第二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对线内触件相互交叉。
34.一种连接器系统,包括:
包含第一插头触件对的插头;
包含与所述第一插头触件对配接的第一插孔触件对的插孔,
其中当从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对插头触件相互交叉一次,并且当从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对插孔触件相互交叉一次。
35.一种通信连接器,包括:
第一触件,包含沿着第一直线延伸的第一端部、沿着第二直线延伸的第二端部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端部的交叉部分;
第二触件,包含基本上沿着所述第一直线延伸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端部的交叉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触件和所述第二触件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一触件对,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触件横跨于所述第二触件之上。
36.一种通信连接器,包括:
外壳;
用于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一触件对的第一触件和第二触件,其中所述第一触件和所述第二触件大体上对齐于第一平面内;以及
用于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二触件对的第三触件和第四触件,其中所述第三触件和所述第四触件大体上对齐于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内,
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触件对按照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平面都斜交的第三平面延伸的水平行安装于所述外壳内。
37.一种电缆组件,包括:
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通信电缆,所述通信电缆包含多个绝缘导体;
安装于所述通信电缆的所述第一端部上的通信连接器,所述通信连接器包含:
外壳;
第一触件,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第一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配接的连接器的第一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
第二触件,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第二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第二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及第二触件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一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一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一类型的触件结构,并且所述第二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的触件结构不同的第二类型的触件结构。
38.一种电缆组件,包括:
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通信电缆,所述通信电缆包含多个绝缘导体;
安装于所述通信电缆的所述第一端部上的通信连接器,所述通信连接器包含:
外壳;
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第一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配接的连接器的第一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的第一触件;
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第二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第二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的第二触件,所述第一及第二触件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一触件对;
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第三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第三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的第三触件;
包含与所述绝缘导体中的第四绝缘导体电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被配置用于与所述配接的连接器的第四触件配接的第二端部的第四触件,所述第三及第四触件形成可共同形成第二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的第二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一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以及所述所述第二触件的第二端部包括第一类型的触件结构,并且所述第三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四触件的所述第二端部每个都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的触件结构不同的第二类型的触件结构。
39.一种通信通道段,包括:
含有具有第一触件对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电缆组件;
含有具有第二触件对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电缆组件;
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线内连接器,所述线内连接器包含一对线内触件,
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线内连接器的所述第一端部配接时,所述第一触件对与所述各自的线内触件对的第一端部机械及电接触;当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线内连接器的所述第二端部配接,所述第二触件对与所述各自的线内触件对的第二端部机械及电接触,使得所述第一触件对、所述线内触件对及所述第二触件对形成包括所述导体对的所述导体相互交叉的至少一个位置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线内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导体对,所述导体对的所述两个导体共同形成第一通信信号的通信路径。
40.一种通信连接器,包括:
外壳;
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一触件;以及
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二触件,所述第一及第二触件形成第一触件对,
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触件相互交叉至少两次。
41.一种通信通道,包括:
具有安装于其第一端部上的第一连接器以及安装于其第二端部上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一电缆组件,所述第一电缆组件包含与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内的第一触件对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内的第二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一导体对,以及与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内的第三触件对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内的第四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二导体对;
具有安装于其第一端部上的第三连接器以及安装于其第二端部上的第四连接器的第二电缆组件,所述第二电缆组件包含与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器内的第五触件对以及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接器内的第六触件对电连接的第三导体对,以及与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器内的第七触件对以及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接器内的第八触件对电连接的第四导体对;
包含各自被安装为从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延伸出的第九触件对和第十触件对的第五连接器,其中当从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顶面正交的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九当从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顶面正交的第一方向观看时触件对相互交叉,并且当从所述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第十触件对相互交叉,所述第五连接器被配置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配接;
被配置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及所述第三连接器配接的线内连接器,所述线内连接器包含第十一触件对和第十二触件对;
包含各自被安装为从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延伸出的第十三触件对和第十四触件对的第六连接器,其中当从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顶面正交的第二方向观看时,所述第十三触件对相互交叉,并且当从所述第二方向观看时,所述第十四触件对相互交叉,所述第六连接器被配置用于与所述第四连接器配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361821345P | 2013-05-09 | 2013-05-09 | |
US61/821,345 | 2013-05-09 | ||
US201361824174P | 2013-05-16 | 2013-05-16 | |
US61/824,174 | 2013-05-16 | ||
US201361824698P | 2013-05-17 | 2013-05-17 | |
US61/824,698 | 2013-05-17 | ||
US201361832278P | 2013-06-07 | 2013-06-07 | |
US61/832,278 | 2013-06-07 | ||
CN201480022086.6A CN105264717B (zh) | 2013-05-09 | 2014-05-02 | 适于恶劣环境的高数据率连接器和电缆组件及相关方法和系统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2086.6A Division CN105264717B (zh) | 2013-05-09 | 2014-05-02 | 适于恶劣环境的高数据率连接器和电缆组件及相关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78885A true CN107978885A (zh) | 2018-05-01 |
CN107978885B CN107978885B (zh) | 2019-10-11 |
Family
ID=5089792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208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64717B (zh) | 2013-05-09 | 2014-05-02 | 适于恶劣环境的高数据率连接器和电缆组件及相关方法和系统 |
CN201910851011.3A Pending CN110544840A (zh) | 2013-05-09 | 2014-05-02 | 线内通信连接器 |
CN201711333443.2A Active CN107978885B (zh) | 2013-05-09 | 2014-05-02 | 线内通信连接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208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64717B (zh) | 2013-05-09 | 2014-05-02 | 适于恶劣环境的高数据率连接器和电缆组件及相关方法和系统 |
CN201910851011.3A Pending CN110544840A (zh) | 2013-05-09 | 2014-05-02 | 线内通信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9590339B2 (zh) |
EP (2) | EP3276754A1 (zh) |
KR (1) | KR20160007597A (zh) |
CN (3) | CN105264717B (zh) |
WO (1) | WO201418256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69723B (zh) * | 2018-06-12 | 2019-08-21 | 岳林工業有限公司 | 用以發射訊號的電纜及其製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07043B2 (en) * | 2012-07-16 | 2016-08-02 |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 Balanced pin and socket connectors |
US9590339B2 (en) * | 2013-05-09 | 2017-03-07 |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 High data rate connectors and cable assembli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harsh environment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
US9402308B2 (en) * | 2013-10-14 | 2016-07-26 | Avant Technology, Inc. | Plug standards-compliant circuit modules and connectors |
US9301415B2 (en) * | 2013-10-14 | 2016-03-29 | Avant Technology, Inc. | Plug standards-compliant circuit modules and connectors |
CN104752858B (zh) * | 2013-12-30 | 2017-10-3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
US10535941B2 (en) * | 2014-07-23 | 2020-01-14 | Baotou Your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 Electric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mobile terminal with its fitting |
US10403996B2 (en) | 2014-07-23 | 2019-09-03 | Baotou Your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 Mobile terminal fitting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 with mobile terminal |
US10484587B2 (en) | 2015-03-09 | 2019-11-19 | Magna Electronics Inc. | Vehicle camera with connector system for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
CN104852186B (zh) * | 2015-05-28 | 2024-07-05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EP3163688B1 (de) | 2015-10-28 | 2021-12-15 | LEONI Kabel GmbH | Anordnung mit zwei über ein verbindungselement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datenkabeln |
CN105552621B (zh) * | 2016-02-17 | 2018-07-03 | 广州万粤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智慧城市建筑交通线缆节能插接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GB2547958B (en) | 2016-03-04 | 2019-12-18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Two-wire plug and receptacle |
JP6729274B2 (ja) * | 2016-10-12 | 2020-07-22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構造 |
CN113097778B (zh) * | 2016-10-21 | 2023-12-05 | 美国北卡罗来纳康普公司 | 直插式电缆连接器组件 |
WO2018200528A1 (en) | 2017-04-24 | 2018-11-01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Connector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
WO2018227057A1 (en) | 2017-06-08 | 2018-12-13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Connector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
DE102017216647A1 (de) * | 2017-09-20 | 2019-03-21 | Robert Bosch Gmbh | Kabel mit entkoppeltem Schirmleiter und Verfahren zum Entkoppeln eines Schirmleiters eines Kabels |
WO2019147774A1 (en) | 2018-01-26 | 2019-08-01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Connector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
AU2019223204B2 (en) | 2018-02-26 | 2024-06-06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Connectors and contact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
AU2020239985A1 (en) | 2019-03-15 | 2021-08-26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Connectors and contact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
EP3726667A1 (en) | 2019-04-15 | 2020-10-21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Connector for high-frequency transmissions in the automotive field, impedance improving element, connection assembly,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impedance in a connector |
CN210137029U (zh) * | 2019-08-13 | 2020-03-10 | 纽陲客股份公司 | 嵌入式插接连接器 |
US11476707B2 (en) | 2020-10-06 | 2022-10-18 | Apple Inc. | Wireless power system housing |
US11936128B2 (en) * | 2021-02-09 | 2024-03-19 | Lea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unit with offset terminals |
CN113078510B (zh) * | 2021-03-10 | 2023-09-19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组件 |
US20220416453A1 (en) * | 2021-06-29 | 2022-12-29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Header connector pin arrangement |
US11860609B2 (en) * | 2021-09-23 | 2024-01-02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Single Pair Ethernet for operator control stations |
CN116759833B (zh) * | 2023-08-17 | 2023-12-26 | 宁波精成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车窗驱动电机以及汽车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72390A (en) * | 1976-09-09 | 1978-02-07 | Roy W. Fox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419320A (zh) * | 2001-11-12 | 2003-05-21 | Fci公司 | 用于高速通信的连接器 |
CN1960064A (zh) * | 2005-11-02 | 2007-05-09 | 蒂科电子公司 | 正交连接器 |
CN101208833A (zh) * | 2005-06-03 | 2008-06-25 | 北卡罗来纳科姆斯科普公司 | 带有平衡绝缘位移连接的110型连接模块 |
CN101933197A (zh) * | 2008-09-12 | 2010-12-29 | 北卡罗来纳康姆斯科普公司 | 板边缘端接后端连接组件和包括这样的组件的通信连接器 |
US20120129395A1 (en) * | 2010-11-19 | 2012-05-24 | Wayne Samuel Davis |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37833A (en) * | 1971-05-12 | 1973-06-05 | Honeywell Inf Systems | Ribbon cable connector system having feed thru connector |
US3761842A (en) * | 1972-06-01 | 1973-09-25 |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 Twisted pair flat conductor cable with means to equalize impedance and propagation velocity |
US3757028A (en) * | 1972-09-18 | 1973-09-04 | J Schlessel | Terference printed board and similar transmission line structure for reducing in |
US4418239A (en) * | 1981-08-24 | 1983-11-29 | Oak Industries Inc. | Flexible connector with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conductive traces |
US4917625A (en) * | 1988-07-25 | 1990-04-17 | Ernest Haile | Snap-o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rd having mating plugs |
JPH033289A (ja) * | 1989-05-30 | 1991-01-09 | Gurafuiko:Kk | ツイスト・プリント配線 |
DE4015238A1 (de) * | 1990-05-10 | 1991-11-14 | Krone Ag | Anschlussleiste fuer die fernmeldetechnik |
GB9105371D0 (en) | 1991-03-14 | 1991-05-01 | Dow Corning | Organosilicon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in film-forming copolymers for water vapour permeable coatings |
US5240430A (en) * | 1991-10-31 | 1993-08-31 | Amp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able to circit board application |
US5282754A (en) * | 1992-09-03 | 1994-02-01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Multi-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s |
US5362257A (en) * | 1993-07-08 | 1994-11-08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terminal arrays having noise cancelling capabilities |
US5430247A (en) * | 1993-08-31 | 1995-07-04 | Motorola, Inc. | Twisted-pair planar conductor line off-set structure |
US5397862A (en) * | 1993-08-31 | 1995-03-14 | Motorola, Inc. | Horizontally twisted-pair planar conductor line structure |
DE9412794U1 (de) * | 1994-08-09 | 1995-09-07 | Krone Ag, 14167 Berlin | Leiterplatte für Steckverbinder |
JP2898211B2 (ja) * | 1994-11-22 | 1999-05-31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雌型コネクター |
US5586914A (en) * | 1995-05-19 | 1996-12-24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crosstalk between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
JPH097660A (ja) * | 1995-06-22 | 1997-01-10 | Yazaki Corp | 信号伝達装置 |
US5647770A (en) * | 1995-12-29 | 1997-07-15 | Berg Technology, Inc. | Insert for a modular jack useful for reducing electrical crosstalk |
JP2860468B2 (ja) * | 1996-05-24 | 1999-02-24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擬似ツイストペア平型柔軟ケーブル |
JP3528484B2 (ja) * | 1996-12-27 | 2004-05-17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擬似ツイストペア平型柔軟ケーブル |
US6107578A (en) * | 1997-01-16 | 2000-08-22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overlapping conductors for crosstalk compensation |
US5997358A (en) | 1997-09-02 | 1999-12-0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ime-delayed signal compensation |
US5915989A (en) | 1997-05-19 | 1999-06-29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Connector with counter-balanced crosswalk compensation scheme |
JPH10320847A (ja) | 1997-05-20 | 1998-12-04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製造装置 |
US6050843A (en) | 1997-07-31 | 2000-04-18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Crosstalk canceling 110 index strip and wiring block |
US6186936B1 (en) * | 1998-03-04 | 2001-02-13 | Hallmark Cards, Incorporated | Paper embossing system with a flexible counter and method of embossing |
JP3333457B2 (ja) * | 1998-10-16 | 2002-10-15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モジュラーコネクタ |
US6309240B1 (en) | 1998-12-21 | 2001-10-30 | Avaya Technology Corp. | Terminal strip for maintaining tip/ring orientation standards |
US6300846B1 (en) * | 1999-03-18 | 2001-10-09 | Molex Incorporated | Flat flexible cable with ground conductors |
US6186834B1 (en) * | 1999-06-08 | 2001-02-13 | Avaya Technology Corp. | Enhanced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rosstalk compensation |
JP2001196126A (ja) * | 2000-01-07 | 2001-07-19 | Oki Electric Cable Co Ltd | 極数自在型コネクタ |
US6290532B1 (en) * | 2000-07-05 | 2001-09-18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wires in a highspeed serial data connector |
EP1413014B1 (en) * | 2001-06-11 | 2005-12-21 | Molex Incorporated | High-density, impedance tuned connector |
US7422467B2 (en) | 2004-11-17 | 2008-09-09 | Belden Cdt (Canada), Inc. | Balanced interconnector |
US7166000B2 (en) * | 2004-12-07 | 2007-01-23 | Commscope Solutions Properties, Llc |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with leadframe contact wires that compensate differential to common mode crosstalk |
US7201618B2 (en) * | 2005-01-28 | 2007-04-10 | Commscope Solutions Properties, Llc | Controlled mode conversion connector for reduced alien crosstalk |
US7503798B2 (en) | 2005-06-03 | 2009-03-17 |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 Cross connect systems with self-compensating balanced connector elements |
US8553364B1 (en) * | 2005-09-09 | 2013-10-08 | Magnecomp Corporation | Low impedance, high bandwidth disk drive suspension circuit |
US7341493B2 (en) * | 2006-05-17 | 2008-03-11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taggered contacts |
CN103107438B (zh) * | 2006-12-01 | 2016-05-04 | 西蒙公司 | 与电信插口配合的电信插头 |
JP5029151B2 (ja) * | 2007-06-06 | 2012-09-19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7982132B2 (en) | 2008-03-19 | 2011-07-19 |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 Reduced size in twisted pair cabling |
CN201278410Y (zh) * | 2008-09-19 | 2009-07-22 | 永泰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结构改良的高频连接器 |
US7927152B2 (en) * | 2009-03-02 | 2011-04-19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tact spacing member |
US8016621B2 (en) * | 2009-08-25 | 2011-09-13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electrically parallel compensation region |
CN202004194U (zh) * | 2010-12-21 | 2011-10-0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US8610000B2 (en) * | 2011-10-07 | 2013-12-17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Circuit board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8920199B2 (en) * | 2012-02-13 | 2014-12-30 |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 Patch cord having a plug with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lines |
CN102983435A (zh) * | 2012-11-29 | 2013-03-20 | 广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Usb与hdmi双接口单插口连接器 |
US9590339B2 (en) * | 2013-05-09 | 2017-03-07 |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 High data rate connectors and cable assembli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harsh environment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
-
2014
- 2014-04-30 US US14/265,447 patent/US9590339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5-02 WO PCT/US2014/036544 patent/WO201418256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5-02 KR KR1020157035029A patent/KR20160007597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5-02 CN CN201480022086.6A patent/CN10526471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5-02 EP EP17188741.7A patent/EP327675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5-02 EP EP14729155.3A patent/EP294900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4-05-02 CN CN201910851011.3A patent/CN110544840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5-02 CN CN201711333443.2A patent/CN107978885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25 US US15/414,835 patent/US1032010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9
- 2019-06-10 US US16/436,094 patent/US10665974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5-13 US US15/931,046 patent/US2020027427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72390A (en) * | 1976-09-09 | 1978-02-07 | Roy W. Fox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419320A (zh) * | 2001-11-12 | 2003-05-21 | Fci公司 | 用于高速通信的连接器 |
CN101208833A (zh) * | 2005-06-03 | 2008-06-25 | 北卡罗来纳科姆斯科普公司 | 带有平衡绝缘位移连接的110型连接模块 |
CN1960064A (zh) * | 2005-11-02 | 2007-05-09 | 蒂科电子公司 | 正交连接器 |
CN101933197A (zh) * | 2008-09-12 | 2010-12-29 | 北卡罗来纳康姆斯科普公司 | 板边缘端接后端连接组件和包括这样的组件的通信连接器 |
US20120129395A1 (en) * | 2010-11-19 | 2012-05-24 | Wayne Samuel Davis |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69723B (zh) * | 2018-06-12 | 2019-08-21 | 岳林工業有限公司 | 用以發射訊號的電纜及其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49009B1 (en) | 2017-10-25 |
US20140335732A1 (en) | 2014-11-13 |
WO2014182562A1 (en) | 2014-11-13 |
CN105264717B (zh) | 2017-12-22 |
US20170133778A1 (en) | 2017-05-11 |
EP3276754A1 (en) | 2018-01-31 |
US9590339B2 (en) | 2017-03-07 |
CN110544840A (zh) | 2019-12-06 |
US10320104B2 (en) | 2019-06-11 |
US20200274273A1 (en) | 2020-08-27 |
KR20160007597A (ko) | 2016-01-20 |
US20190363468A1 (en) | 2019-11-28 |
US10665974B2 (en) | 2020-05-26 |
CN105264717A (zh) | 2016-01-20 |
EP2949009A1 (en) | 2015-12-02 |
CN107978885B (zh) | 2019-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64717B (zh) | 适于恶劣环境的高数据率连接器和电缆组件及相关方法和系统 | |
EP2235800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common mode signal generation within a plug/jack connection | |
US7038554B2 (en) | Crosstalk compensation with balancing capacitance system and method | |
CN206834439U (zh) | 网路插头导接片特性补偿结构 | |
CN103579798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件 | |
KR101602719B1 (ko) | 멀티스테이지 보상을 하는 통신 커넥터 | |
EP2978081A1 (en) |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rosstalk compensation | |
CN104685729B (zh) | 平衡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 |
CN101142861B (zh) | 具有带自耦合导体的印刷接线板的通信插座 | |
WO2011052105A1 (ja) | レセプタクル及び電子機器 | |
CN101276231A (zh) | 带有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软性扁平电缆的电子设备 | |
MXPA06005794A (es) | Panel de parche con sistema y metodo para la reduccion de diafonia. | |
WO2007056084A1 (en) |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with leadframe contact wires that compensate differential to common mode crosstalk | |
EP2975701A1 (en) | Telecommunications jack and method of use | |
EP1820379B1 (en) | Communications jack with printed wiring board having self-coupling conductors | |
CN202997095U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件 | |
EP2530845B1 (en) | Communications jack with printed wiring board having paired coupling conductors | |
US20170013706A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