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58907A - 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58907A
CN107958907A CN201710954130.2A CN201710954130A CN107958907A CN 107958907 A CN107958907 A CN 107958907A CN 201710954130 A CN201710954130 A CN 201710954130A CN 107958907 A CN107958907 A CN 107958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groove
half floating
doping
reg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41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58907B (zh
Inventor
师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C R&D Center Co Ltd
Chengdu Image Desig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tegrated Circu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Chengdu Image Desig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tegrated Circu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Chengdu Image Desig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tegrated Circu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541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589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58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8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58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8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1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 H01L27/1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bipolar components
    • H01L27/102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bipolar components including bipolar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完成对U型沟槽阈值电压Vt注入后,增加一步大角度注入步骤,以在漏区一侧的U型沟槽侧壁形成重掺杂区域,从而实现既能加大U型沟槽侧壁寄生MOSFET阈值电压、减少半浮栅漏电和电位波动,又能进一步增强TFET向半浮栅的充电电流及缩短写入时间;本发明可提高存取速度,延长半浮栅保存电荷时间,同时器件之间的性能参数波动小,适用于大规模集成。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存储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半导体存储器件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之中。其中,不同应用领域对半导体存储器件的构造、性能和密度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拥有很高的随机存取速度和较低的集成密度,而标准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则具有很高的密度和中等的随机存取速度。
半浮栅器件作为一种新型的存储器件,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集成电路。半浮栅存储器可以取代一部分的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由半浮栅晶体管构成的SRAM单元面积更小,密度相比传统SRAM大约可提高10倍。半浮栅器件还可以应用于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领域,由半浮栅晶体管构成的DRAM无需电容器便可实现传统DRAM的全部功能,不但可使得成本大幅降低,而且集成度更高、读写速度更快。
文献Science,341(6146):640-643提出了一种利用TFET(隧穿场效应晶体管)擦写电荷的平面式半浮栅存储器件,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各标记所代表结构的含义请参考该文献)。然而,这种具有平面沟道结构的半浮栅存储器件需要较长的沟道长度,使得存储器件的单元面积较大,从而降低了芯片密度。
一些专利还提出了带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并在实际流片中得到了应用。然而,这类半浮栅存储器件结构中U型沟槽侧壁上存在沟道竖直方向的寄生MOSFET;该MOSFET由于沟道掺杂少、沟道长度小,导致阈值电压Vt小,并有较强的短沟道效应。这严重影响到半浮栅内电荷的保持时间,并且会导致半浮栅电位波动、器件之间波动大而无法大规模集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包括:
一个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具有第二类掺杂的源区和漏区;
形成于所述源区和漏区之间的半导体衬底上的U型沟槽,以及覆盖于所述U型沟槽内壁和半导体衬底表面上的第一电介质薄膜;
形成于漏区一侧的所述第一电介质薄膜上的接触窗口,以及形成于所述接触窗口区域的漏区表面的具有第一类掺杂的第一区域;
位于漏区一侧、沿U型沟槽侧壁和漏区表面连续形成的具有第二类重掺杂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相连;
充满所述U型沟槽并覆盖于接触窗口上的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半浮栅,所述半浮栅通过接触窗口与漏区接触,形成一个p-n结二极管;
形成于所述半浮栅表面上的第二电介质薄膜,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电介质薄膜上的控制栅;
形成于所述控制栅两侧的侧墙,以及形成于所述侧墙两侧的源区和漏区表面的具有第二类重掺杂的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第二区域相连。
优选地,所述接触窗口位于U型沟槽旁边覆盖于半导体衬底表面的第一电介质薄膜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类掺杂的掺杂类型为n型,所述第二类掺杂/第二类重掺杂的掺杂类型为p型;或者,所述第一类掺杂的掺杂类型为p型,所述第二类掺杂/第二类重掺杂的掺杂类型为n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介质薄膜、第二电介质薄膜分别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铪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控制栅为多晶硅栅或者金属栅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衬底的底部具有底部电极,所述U型沟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类掺杂的源区和漏区区域结深。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具有第二类掺杂的区域;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U型沟槽,以将具有第二类掺杂的区域分隔为源区和漏区;
在U型沟槽内壁和半导体衬底表面上形成第一电介质薄膜;
在整个器件表面进行用于阈值电压调整的第一类掺杂注入;
在整个器件表面进行倾斜角度的第二类重掺杂注入,以在漏区一侧、沿U型沟槽侧壁和漏区表面连续形成具有第二类重掺杂的第二区域;
在漏区一侧U型沟槽旁边的第一电介质薄膜上形成接触窗口,并朝接触窗口下方的漏区表面进行第一类掺杂注入,形成与第二区域相连的第一区域;
形成充满U型沟槽并覆盖接触窗口的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半浮栅,使所述半浮栅通过接触窗口与漏区接触,形成一个p-n结二极管;
在半浮栅表面上形成第二电介质薄膜,以及在第二电介质薄膜上形成控制栅;
在控制栅两侧形成侧墙,以及在侧墙两侧的源区和漏区表面形成具有第二类重掺杂的第三区域,并使所述第三区域与第二区域相连。
优选地,形成U型沟槽时,使所述U型沟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源区和漏区区域结深。
优选地,形成第二区域时,注入角度为30度至45度之间。
优选地,形成第二区域时,注入杂质离子包括硼、氟化硼、磷、砷或锑,注入浓度为1e13cm^-2至1e15cm^-2,注入能量为40KeV至90KeV。
优选地,所述半浮栅采用向U型沟槽内淀积多晶硅、并经原位第一类掺杂的方法形成。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在完成对U型沟槽阈值电压Vt注入后,增加一步大角度注入步骤,以在漏区一侧的U型沟槽侧壁形成重掺杂区域(第二区域),从而实现既能加大U型沟槽侧壁寄生MOSFET阈值电压、减少半浮栅漏电和电位波动,又能进一步增强TFET(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向半浮栅的充电电流及缩短写入时间。本发明可提高存取速度,延长半浮栅保存电荷时间,同时器件之间的性能参数波动小,适用于大规模集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利用TFET擦写电荷的平面式半浮栅存储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3-图8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的制造方法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详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为了清楚地表示本发明的结构以便于说明,特对附图中的结构不依照一般比例绘图,并进行了局部放大、变形及简化处理,因此,应避免以此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来加以理解。
在以下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建立在半导体衬底上,其具体结构在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本发明的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包括一个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半导体衬底200;在所述半导体衬底200上具有第二类掺杂的源区203和漏区204。
在源区和漏区之间的半导体衬底上设有U型沟槽202,所述源区203和漏区204即被U型沟槽202所分隔。所述U型沟槽的深度需大于或等于第二类掺杂的源区和漏区区域的结深。
在U型沟槽202的内壁(侧壁和底面)表面和半导体衬底表面上覆盖有第一电介质薄膜213;所述第一电介质薄膜可以是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铪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构成的薄膜。
在漏区一侧的所述第一电介质薄膜213上设有接触窗口214;例如,所述接触窗口214可设置在位于U型沟槽202旁边的覆盖于半导体衬底顶部表面的第一电介质薄膜上。在所述接触窗口214区域的漏区表面(即接触窗口下方的漏区表面区域)具有第一类掺杂的第一区域205。
在位于漏区的一侧,并在漏区中沿着U型沟槽侧壁和漏区上表面设有连续的具有第二类重掺杂的第二区域220,形成例如图示的近似倒L形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220可在整个U型沟槽侧壁位置的漏区表面设置,也可如图示在U型沟槽侧壁部分位置的漏区表面设置。所述第二区域220、第一区域205相连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区域可设置位于第二区域之中。在源区203的上表面也可具有第二区域220;并且第二区域可紧邻该侧的U型沟槽侧壁。
请参阅图2。在所述U型沟槽202中填充有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半浮栅材料,例如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多晶硅材料;多晶硅材料在将U型沟槽202充满之后,继续向上覆盖于半导体衬底的上表面上,即覆盖于第一电介质薄膜的上表面上,并至少将第一电介质薄膜上的接触窗口214完全覆盖住,形成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多晶硅半浮栅206。所述多晶硅半浮栅206通过接触窗口214与接触窗口下方的漏区204表面相接触,形成一个p-n结二极管。
在所述半浮栅表面上设有第二电介质薄膜207;所述第二电介质薄膜可以是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铪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构成的薄膜。在所述第二电介质薄膜上设有控制栅208;所述控制栅可以是多晶硅栅或者金属栅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控制栅两侧还可设有侧墙209、210。在所述侧墙两侧的源区和漏区上表面还设有具有第二类重掺杂的第三区域211、212,即源漏的重掺杂区域;所述第三区域212、第二区域220相连(如源区存在第二区域220时,其与第三区域211也相连)。
上述的第一类掺杂的掺杂类型如果为n型,则所述第二类掺杂/第二类重掺杂的掺杂类型就为p型;或者,所述第一类掺杂的掺杂类型如果为p型,那么所述第二类掺杂/第二类重掺杂的掺杂类型就为n型(下同)。
此外,在所述半导体衬底200的底部还可设有底部电极。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种上述的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请参阅图3。提供一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半导体衬底200,例如可以是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单晶硅衬底。首先,在所述半导体衬底200上通过离子注入和热扩散形成结深合适的具有第二类掺杂的区域201。注入的杂质离子可包括但不限于硼、氟化硼、磷、砷等,注入浓度可以是1e13cm^-2至1e17cm^-2,注入能量可以为50KeV至200K eV。
请参阅图4。接着,可在半导体衬底200表面淀积一层硬掩模层,在硬掩模层上通过光刻工艺和刻蚀定义U型沟槽202。形成的U型沟槽的深度需大于等于第二类掺杂的区域(即源区和漏区区域)结深,例如可在90纳米至180纳米之间;U型沟槽的宽度可在30纳米至70纳米之间。这样,第二类掺杂的区域201就被U型沟槽202分隔为源区203和漏区204。
请参阅图5。然后,在带有U型沟槽202的半导体衬底200表面形成第一电介质薄膜213,即在U型沟槽202的内壁表面和半导体衬底200表面上形成第一电介质薄膜213。第一电介质薄膜可以采用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铪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构成,厚度可为2纳米至6纳米。
接着,在整个器件表面进行垂直方向或者小角度的第一类掺杂注入,以用于阈值电压调整。注入的杂质离子可包括但不限于硼、氟化硼、磷、砷等,注入浓度可是1e12cm^-2至1e14cm^-2,注入能量可为8KeV至50KeV。
请参阅图6。然后,同样在整个器件表面、但以较大的倾斜角度进行第二类重掺杂注入,以至少在漏区204一侧、沿U型沟槽202侧壁和漏区204上表面连续形成具有第二类重掺杂的第二区域220。在源区203的上表面也同时会形成第二区域220。形成第二区域220时,注入角度可为30度至45度之间;注入杂质离子可包括但不限于硼、氟化硼、磷、砷或锑等,注入浓度可为1e13cm^-2至1e15cm^-2,注入能量可为40KeV至90KeV。
请参阅图7。接着,可在半导体衬底200表面淀积一层硬掩模层,在硬掩模层上通过光刻工艺和刻蚀,在漏区一侧U型沟槽旁边的第一电介质薄膜213上形成接触窗口214,接触窗口宽度可在30纳米至80纳米之间。然后,朝接触窗口214下方的漏区204表面进行第一类掺杂注入,形成与该侧第二区域220相连的第一区域205,使得第一区域205和该侧第二区域220形成PN结。由于第二区域220是重掺杂区域,因而该PN结十分陡峭,有助于增加TFET写入电流。
请参阅图8。接着,在U型沟槽内淀积多晶硅作为半浮栅材料,形成充满U型沟槽并至少覆盖接触窗口的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半浮栅206,并使所述半浮栅206通过接触窗口214与漏区204接触(即与第一区域205接触),形成一个p-n结二极管。其中,多晶硅半浮栅可采用原位第一类掺杂的方法形成;所淀积的多晶硅顶面高度距离半导体衬底表面50纳米至150纳米之间。
接着,继续在半浮栅上表面上形成第二电介质薄膜207,并在第二电介质薄膜207上形成控制栅208。
之后,可继续在控制栅208两侧形成侧墙209、210,以及在侧墙两侧的源区203和漏区204表面形成具有第二类重掺杂的第三区域220,并使所述第三区域与第二区域相连(如源区存在第二区域220时,其与第三区域211也相连),最终形成如图2所示的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完成对U型沟槽阈值电压Vt注入后,增加一步大角度注入步骤,以在漏区一侧的U型沟槽侧壁形成重掺杂区域(第二区域),从而实现既能加大U型沟槽侧壁寄生MOSFET阈值电压、减少半浮栅漏电和电位波动,又能进一步增强TFET向半浮栅的充电电流及缩短写入时间。本发明可提高存取速度,延长半浮栅保存电荷时间,同时器件之间的性能参数波动小,适用于大规模集成。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具有第二类掺杂的源区和漏区;
形成于所述源区和漏区之间的半导体衬底上的U型沟槽,以及覆盖于所述U型沟槽内壁和半导体衬底表面上的第一电介质薄膜;
形成于漏区一侧的所述第一电介质薄膜上的接触窗口,以及形成于所述接触窗口区域的漏区表面的具有第一类掺杂的第一区域;
位于漏区一侧、沿U型沟槽侧壁和漏区表面连续形成的具有第二类重掺杂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相连;
充满所述U型沟槽并覆盖于接触窗口上的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半浮栅,所述半浮栅通过接触窗口与漏区接触,形成一个p-n结二极管;
形成于所述半浮栅表面上的第二电介质薄膜,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电介质薄膜上的控制栅;
形成于所述控制栅两侧的侧墙,以及形成于所述侧墙两侧的源区和漏区表面的具有第二类重掺杂的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第二区域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窗口位于U型沟槽旁边覆盖于半导体衬底表面的第一电介质薄膜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掺杂的掺杂类型为n型,所述第二类掺杂/第二类重掺杂的掺杂类型为p型;或者,所述第一类掺杂的掺杂类型为p型,所述第二类掺杂/第二类重掺杂的掺杂类型为n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介质薄膜、第二电介质薄膜分别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铪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控制栅为多晶硅栅或者金属栅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底部具有底部电极,所述U型沟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类掺杂的源区和漏区区域结深。
6.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具有第二类掺杂的区域;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U型沟槽,以将具有第二类掺杂的区域分隔为源区和漏区;
在U型沟槽内壁和半导体衬底表面上形成第一电介质薄膜;
在整个器件表面进行用于阈值电压调整的第一类掺杂注入;
在整个器件表面进行倾斜角度的第二类重掺杂注入,以在漏区一侧、沿U型沟槽侧壁和漏区表面连续形成具有第二类重掺杂的第二区域;
在漏区一侧U型沟槽旁边的第一电介质薄膜上形成接触窗口,并朝接触窗口下方的漏区表面进行第一类掺杂注入,形成与第二区域相连的第一区域;
形成充满U型沟槽并覆盖接触窗口的具有第一类掺杂的半浮栅,使所述半浮栅通过接触窗口与漏区接触,形成一个p-n结二极管;
在半浮栅表面上形成第二电介质薄膜,以及在第二电介质薄膜上形成控制栅;
在控制栅两侧形成侧墙,以及在侧墙两侧的源区和漏区表面形成具有第二类重掺杂的第三区域,并使所述第三区域与第二区域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U型沟槽时,使所述U型沟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源区和漏区区域结深。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二区域时,注入角度为30度至45度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二区域时,注入杂质离子包括硼、氟化硼、磷、砷或锑,注入浓度为1e13cm^-2至1e15cm^-2,注入能量为40KeV至90KeV。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浮栅采用向U型沟槽内淀积多晶硅、并经原位第一类掺杂的方法形成。
CN201710954130.2A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958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4130.2A CN107958907B (zh)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4130.2A CN107958907B (zh)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8907A true CN107958907A (zh) 2018-04-24
CN107958907B CN107958907B (zh) 2020-06-09

Family

ID=61954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54130.2A Active CN107958907B (zh)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5890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2159A (zh) * 2018-12-17 2019-05-10 复旦大学 一种低隧穿漏电半浮栅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2073A (zh) * 2018-12-17 2019-05-10 复旦大学 一种具有高电荷保持能力的半浮栅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203888A1 (zh) * 2020-04-07 2021-10-14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3678A (zh) * 2013-04-02 2014-10-15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u形沟道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3910798U (zh) * 2014-04-01 2014-10-29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u形沟道的半浮栅存储器
CN104637959A (zh) * 2013-11-08 2015-05-20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感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01750A (zh) * 2016-12-30 2017-04-26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带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3678A (zh) * 2013-04-02 2014-10-15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u形沟道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37959A (zh) * 2013-11-08 2015-05-20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感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3910798U (zh) * 2014-04-01 2014-10-29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u形沟道的半浮栅存储器
CN106601750A (zh) * 2016-12-30 2017-04-26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带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2159A (zh) * 2018-12-17 2019-05-10 复旦大学 一种低隧穿漏电半浮栅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2073A (zh) * 2018-12-17 2019-05-10 复旦大学 一种具有高电荷保持能力的半浮栅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203888A1 (zh) * 2020-04-07 2021-10-14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1984505B2 (en) 2020-04-07 2024-05-14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MOSFET devic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8907B (zh) 202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8406B2 (en) Semi-floating-gate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541636B2 (en) Memory cell comprising one MOS transistor with an isolated body having a reinforced memory effect
CN1222999C (zh) 带有外延隐埋层的沟槽式电容器
US5424567A (en) Protected programmable transistor with reduced parasitic capacitance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CN104882447B (zh) 一种漏区嵌入反型层的半浮栅器件及制造方法
KR100741919B1 (ko) Pn 접합 게이트 전극을 포함하는 트렌치형 모스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601750B (zh) 带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制备方法
US7709875B2 (en) Memory cell comprising one MOS transistor with an isolated body having an improved read sensitivity
CN104701316B (zh) 一种双槽形结构的半浮栅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48916B (zh) 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CN103413763A (zh) 超级结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CN107958907A (zh) 一种具有u型沟槽的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97375A (zh) 一种掩膜只读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US6207978B1 (en) Flash memory cells having a modulation doped heterojunction structure
US4135289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uried junction memory device
US8525248B2 (en) Memory cell comprising a floating body, a channel region, and a diode
US6573561B1 (en) Vertical MOSFET with asymmetrically graded channel doping
CN104638018B (zh) 一种半浮栅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01263B (zh) 一种半浮栅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3208495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899793B1 (ko) 디램 셀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860191A (zh) 一种半浮栅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37730A (zh) 基于埋层n型阱的异质结1t-dram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2002694B (zh) Sonos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78127B (zh) 垂直沟道晶体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