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54270B - 托盘分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托盘分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54270B CN107954270B CN201710865551.8A CN201710865551A CN107954270B CN 107954270 B CN107954270 B CN 107954270B CN 201710865551 A CN201710865551 A CN 201710865551A CN 107954270 B CN107954270 B CN 1079542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y
- conveying path
- posture
- path
- bobb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Supply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9—Removing or fixing bobbins or cores from or on the vertical peg of trays, pallets or the pegs of a bel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Supply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9/00—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 D01H9/18—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for supply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Arrangements to prevent unwinding of roving from roving bobbins
- D01H9/187—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for supply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Arrangements to prevent unwinding of roving from roving bobbins on individual supports, e.g. pall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托盘分配装置。托盘分配装置(31)是用于将托盘(3)向具有两个筒管滑槽的实筒管供给装置(13)分配的装置。分配部件(41)是设置于分支部(37)并用于将托盘(3)向第一输送路径(38)和第二输送路径(39)分配的部件。分配部件(41)能够在将托盘(3)向第一输送路径(38)引导的第一姿势(A)和将托盘向第二输送路径(39)引导的第二姿势(B)之间变更姿势。分配部件(41)在将托盘(3)引导到第一输送路径(38)之后,借助该托盘(3)从第一姿势(A)变更为第二姿势(B),在将托盘(3)引导到第二输送路径(39)之后,借助该托盘(3)从第二姿势(B)变更为第一姿势(A)。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用于输送喂纱筒管的托盘向两条输送路径分配的托盘分配装置,特别是涉及对朝向筒管安装装置的两个筒管安装部延伸的两条输送路径分配托盘的托盘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将卷装有纱线的筒管安装于托盘并通过输送安装有筒管的托盘来将筒管供给到络纱机单元的筒管输送系统。另外,还公知有,将纱线纺成细纱的细纱机与自动络纱机相邻且以输送路径直接连结该细纱机与自动络纱机的筒管输送系统。
在上述筒管输送系统中设置有用于将筒管安装于托盘的筒管安装装置。
另外,作为筒管安装装置,有资料提出了通过配置两个筒管安装部并将输送来的托盘分配给各筒管安装部来提高处理能力的筒管安装装置(例如,参见EP2465801B1)。
上述筒管输送系统的输送路径在筒管安装装置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具有分支部,在与两个筒管安装部相对应的位置具有两条并列输送路径,在筒管安装装置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具有汇合部。通过该构造,托盘被从1条输送路径分配到两条输送路径,之后,向筒管安装装置输送。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筒管安装装置的两个筒管安装部的能力,优选将托盘均等地分配到两条并列输送路径。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仅记载了配置两个筒管安装部,而并未公开任何将托盘均等地分配到两条并列输送路径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在将用于输送筒管的托盘分配到两条输送路径的托盘分配装置中,均等地分配托盘。
下面,作为解决课题的手段,说明多个方式。这些方式能够根据需要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托盘分配装置,是用于将托盘向具有两个筒管安装部的筒管安装装置分配的装置,具有托盘输送路径和分配部件。托盘输送路径具有:托盘导入部;分支部,所述分支部与托盘导入部连续;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从分支部分支,向两个筒管安装部延伸;以及汇合部,在所述汇合部处,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汇合。分配部件是设置于分支部并用于将托盘向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分配的部件。分配部件能够在将托盘向第一输送路径引导的第一姿势与将托盘向第二输送路径引导的第二姿势之间变更姿势。分配部件在将托盘引导到第一输送路径后,借助该托盘从第一姿势变更为第二姿势,在将托盘引导到第二输送路径后,借助该托盘,从第二姿势变更为第一姿势。在该装置中,托盘从托盘导入部移动到分支部,并由分配部件交替即均等地分配到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实施交替分配的理由是,分配部件在将托盘分配到第一输送路径后,从第一姿势变更为第二姿势,在将托盘分配给第二输送路径后,从第二姿势变更为第一姿势。进而,分配部件的姿势的变更由输送的托盘实施。因此,不需要用于驱动分配部件的部件(例如,弹簧、螺线管)。即,以简单的构造实现分配动作。
分配部件可以具有主体部、抵接引导部、第一转动抵接部以及第二转动抵接部。主体部能够转动。抵接引导部设置于主体部,当托盘从托盘导入部接近分配部件时,托盘与抵接引导部抵接,之后,抵接引导部引导托盘。第一转动抵接部在主体部,相对于抵接引导部,形成于第一输送路径侧。当在第一姿势下,托盘沿第一输送路径移动时,通过托盘与第一转动抵接部抵接,使分配部件转动,而使分配部件从第一姿势变更为第二姿势。第二转动抵接部在主体部,相对于抵接引导部,形成于第二输送路径侧。当在第二姿势下,托盘沿第二输送路径移动时,通过托盘与第二转动抵接部抵接,使分配部件转动,而使分配部件从第二姿势变更为第一姿势。在该装置中,分配部件只需在第一姿势与第二姿势之间转动,就能将托盘均等地分配到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
可以是,分配部件在第一姿势和第二姿势中的任一姿势下,托盘都都能经过分支部移动到第二输送路径。可以以在因托盘在第一输送路径停滞而致使托盘在分支部附近停止的情况下,使下一个托盘与停止中的托盘抵接,受停止中的托盘引导,而移动到第二输送路径的方式,形成有输送引导部。在该装置中,在托盘在第一输送路径停滞的情况下,托盘被引导到第二输送路径。因此,托盘在分支部的输送效率不易降低。
托盘分配装置还可以具备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托盘传感器以及控制器。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一输送路径。第二驱动部驱动第二输送路径。托盘传感器检测托盘在汇合部处的状态。控制器若根据来自托盘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出在汇合部处产生有托盘的拥堵,则通过控制第一驱动部,来使第一输送路径后退、停止,之后,若根据来自托盘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出在汇合部消除了托盘的拥堵,则使第一输送路径前进。在该装置中,若在汇合部处产生有托盘的拥堵,则使第一输送路径后退、停止。之后,若在汇合部处的托盘的拥堵得以消除,则使第一输送路径前进。其结果是,托盘在汇合部处的拥堵被以简单的动作迅速消除。即,报警停止时间减少。
托盘分配装置还可以具备第一放出装置和第二放出装置,第一放出装置设置于第一输送路径,第二放出装置设置于第二输送路径,第一放出装置和第二放出装置连续执行使托盘停止前进和解除停止。控制器若根据来自托盘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出在汇合部产生有托盘的拥堵,则在使第一输送路径或者第二输送路径后退、停止前,中止第一放出装置和第二放出装置的放出动作,在使第一输送路径或者第二输送路径前进后,开始第一放出装置和第二放出装置的放出动作。在该装置中,在实施消除托盘在汇合部处的拥堵的动作之前,中止第一放出装置和第二放出装置的放出动作。因此不会出现多个托盘向汇合部移动这种情况,因此,能够可靠且迅速地消除托盘在汇合部处的拥堵。
根据一个方式,分配部件为板状片材。因此,分配部件所占空间小。根据一个方式,设置有限制分配部件的转动角度的限制机构。因此,通过限制分配部件的转动角度,能够将分配部件的姿势保持得正确。根据一个方式,抵接引导部在俯视观察下呈大致三角形状,具有顶端部、靠第一输送路径侧的第一承接边以及靠第二输送路径侧的第二承接边。因此,分配部件的形状简单。根据一个方式,托盘具有圆柱部,该圆柱部具有供筒管就位的就位面和供分配部件抵接的外周面。因此,能够直接使用一般托盘。根据一个方式,托盘传感器对托盘是否被从汇合部向前输送而来进行检测。因此,控制器能够正确判断是否在汇合部处产生托盘的拥堵。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托盘分配装置中,能够均等地分配托盘。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托盘分配装置的自动络纱机系统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托盘的立体图。
图3是安装有筒管的托盘的立体图。
图4是托盘与托盘分配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示出分支部的周边的局部俯视图。
图6是示出分支部的周边的局部俯视图。
图7是示出托盘分配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图8是示出托盘分配动作的局部俯视图。
图9是示出托盘分配动作的局部俯视图。
图10是示出托盘分配动作的局部俯视图。
图11是示出托盘分配动作的局部俯视图。
图12是示出托盘分配动作的局部俯视图。
图13是示出托盘分配动作的局部俯视图。
图14是示出托盘分配动作的局部俯视图。
图15是示出托盘分配动作的局部俯视图。
图16是示出第一输送路径发生了堵塞的情况下的分配动作的局部俯视图。
图17是示出第一输送路径发生了堵塞的情况下的分配动作的局部俯视图。
图18是示出托盘分配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19是示出托盘分配装置的汇合部的拥堵消除控制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汇合部处的拥堵消除动作的局部俯视图。
图21是示出汇合部处的拥堵消除动作的局部俯视图。
图22是示出汇合部处的拥堵消除动作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1)自动络纱机系统
使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采用的自动络纱机系统101。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托盘分配装置的自动络纱机系统的示意俯视图。自动络纱机系统101具备自动络纱机102、筒管处理装置103以及筒管供给装置104。自动络纱机102设置得比筒管处理装置103靠图中左侧。筒管处理装置103配置于筒管供给装置104与自动络纱机102之间。
自动络纱机102具有多个卷取单元105。卷取单元105是将卷绕成实筒管5B(后述)的纺纱退卷到其它筒管上来制造纺纱的产品卷装的装置。筒管处理装置103是如下装置,从托盘拔下从自动络纱机102排出的空筒管5A(后述),并将由在细纱机(未图示)生成的纺纱卷绕于筒体的四周而构成的、卷绕有由细纱机(未图示)纺成细纱的纱线的实筒管5B安装于托盘3,并向自动络纱机102供给实筒管5B。筒管供给装置104是将实筒管5B向筒管处理装置103供给的装置。
(2)托盘和筒管
使用图2和图3说明托盘3和筒管5。图2是托盘的立体图。图3是安装有筒管的托盘的立体图。托盘3是用于输送筒管5的输送体。如图2所述,托盘3具有圆盘状的基部3a和从基部3a的上表面中央向上突出的圆柱状的作为筒管插入部的安装部3b。托盘3在基部3a与安装部3b之间具有作为筒管载置部的中间圆柱部3c。中间圆柱部3c具有外周面69和供筒管5就位的就位面67。托盘3在筒管5插入到安装部3b的姿势状态下,输送该筒管5。
筒管5是用于供纱线卷绕于外周面的圆筒状的部件。在筒管5形成有略呈锥形的部分。如图3所示,通过将筒管5的底部插入托盘3的安装部3b,而将筒管5组装于托盘3,从而将其与托盘3一起输送。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未卷绕有纺纱的筒管本身称为空筒管5A,将筒管与卷绕于筒管的纺纱合称为实筒管5B。
(3)自动络纱机
如图1所示,在自动络纱机102设置有用于将实筒管5B输送到各卷取单元105的供给路径106。另外,在自动络纱机102还形成有用于输送从各卷取单元105排出的空筒管5A的回收路径107。供给路径106和回收路径107由传送带等构成,使用托盘3输送筒管5。
(4)筒管处理装置
筒管处理装置103具有在将实筒管、空筒管载置于托盘3的状态下输送它们的托盘输送线108,作为实筒管、空筒管的输送单元。托盘输送线108连接于自动络纱机102的供给路径106与回收路径107。安装有实筒管5B的托盘3由托盘输送线108和供给路径106从筒管处理装置103供给到卷取单元105。安装有空筒管5A的托盘3通过回收路径107和托盘输送线108,从卷取单元105返回筒管处理装置103。
托盘输送线108具有主输送线121和返回输送线122。主输送线121是输送从自动络纱机102排出的空筒管5A并在中途将空筒管5A置换为实筒管5B进而将实筒管5B向自动络纱机102输送的路径。主输送线121概略性地形成为U字状。这里,主输送线121的始端部与回收路径107的终端部连接,主输送线121的终端部与供给路径106的始端部连接。
使用图4,说明托盘输送线108的构造。图4是托盘与托盘分配装置的概略剖视图。托盘输送线108具有引导路径21和配置于引导路径21的下方的传送带23(包括后述的第一传送带23A和第二传送带23B)。托盘3被按照引导路径21在传送带23上输送。此外,以下的说明针对供给路径106、回收路径107亦同。
引导路径21由形成有狭缝的上板25构成。传送带23配置于狭缝的下方。传送带23例如为身为环形带的平带或者圆带。托盘3被载置于传送带23上进行输送。当托盘3被载置于传送带23上时,成为托盘3的安装部3b和中间圆柱部3c从引导路径21突出那样的姿势状态。而且,中间圆柱部3c的外周面69被引导路径21即狭缝的周边引导,由此托盘3被沿着引导路径21输送。
筒管5和托盘3在各装置的定位由未图示的限位器实施。因此,对托盘输送线108的传送带23的驱动基本上不停止。沿着主输送线121,配置有筒管拔下装置11和实筒管供给装置13(筒管安装装置)。
筒管拔下装置11是将空筒管5A从托盘3拔下并回收的装置。实筒管供给装置13是将由细纱机制造的实筒管5B以大致直立状态安装于托盘3的装置。实筒管5B被从筒管供给装置104供给到实筒管供给装置13。
虽未图示,但实筒管供给装置13具备筒管投入装置、供料器、筒管分配装置以及一对筒管滑槽(120、121)。实筒管供给装置13能够通过筒管分配装置和一对筒管滑槽,在两处同时将实筒管5A供给到托盘3。各筒管滑槽以插入托盘3的安装部3b的方式组装筒管5。筒管滑槽例如,由沿轴向将锥状圆筒体一分为二而成的各分割片构成。
在主输送线121,在实筒管供给装置13的输送方向下游,配置有包脚纱退绕装置15、纱头处理装置17以及引纱装置19。包脚纱退绕装置15是将卷绕于实筒管5B的包脚纱的包脚纱卷退绕的装置。
纱头处理装置17是切断卷绕于实筒管5B的纱线层表面的回绕纱线并去除其纱尾侧部分的装置。引纱装置19是从实筒管5B的表面分离纱头,并进行引纱,将被引纱的纱头卷绕到筒管主体的顶部并插入到筒管主体的顶头眼的装置。
返回输送线122例如是用于对引纱处理失败的实筒管5B进行再次处理的路径。返回输送线122是连接主输送线121的终端部与始端部的旁通路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返回输送线122也配置有包脚纱退绕装置15、纱头处理装置17以及引纱装置19的组。在此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5)托盘的流动
下述说明托盘3的流动。当空的托盘3到达实筒管供给装置13的筒管滑槽(未图示)的正下方位置时,实筒管5B以大致直立状态被载置于空的托盘3上。
接下来,托盘3被沿主输送线向下游侧的包脚纱退绕装置15输送。在包脚纱退绕装置15中,形成于实筒管5B的包脚纱被除去。接下来,实筒管5B被沿主输送线121向纱头处理装置17输送。在纱头处理装置17中,卷绕于实筒管5B的纱线层表面的回绕纱线被切断,形成顶端侧卷绕部。
接下来,实筒管5B被沿主输送线121向引纱装置19输送。在引纱装置19中,顶端侧卷绕部被向上方吸引,而插入到实筒管5B的筒体的内侧。接下来,实筒管5B被进一步沿主输送线121向下游输送,并向自动络纱机102的供给路径106供给。实筒管5B被沿供给路径106输送,被供给到任一卷取单元105。
在卷取单元105中,从实筒管5B退绕纱线,所退绕的纱线被卷取成卷装。载置有四周的纱线全被退绕后的空筒管5A的托盘3被从卷取单元105排出,经由回收路径107,再次返回筒管处理装置103的主输送线121。在主输送线121中,筒管拔下装置11将载置于托盘3的空筒管5A拔下。
(6)托盘分配装置
使用图1、图5以及图6说明托盘分配装置31。图5和图6是示出分支部的周边的局部俯视图。托盘分配装置31是前述的筒管处理装置103的一部分。托盘分配装置31是用于向具有一对筒管滑槽120、121(筒管安装部的一个例子)的实筒管供给装置13分配托盘3的装置。
托盘分配装置31具有托盘输送路径33,作为主输送线121的一部分。如图1、图5以及图6所示,托盘输送路径33具有托盘导入部36、与托盘导入部36连续的分支部37、从分支部37分支并向一对筒管滑槽(未图示)并列延伸的第一输送路径38和第二输送路径39以及使第一输送路径38与第二输送路径39汇合的汇合部51。
第一输送路径38是从分支部37到汇合部51呈直线状延伸的路径。在第一输送路径38,托盘3主要由第一传送带23A(第一驱动部的一个例子)驱动。第一传送带23A具有呈直线状配置的平带。第一传送带23A由平带、被平带卷绕的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未图示)以及对驱动带轮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马达71(图18)构成。第二输送路径39是沿第一输送路径38的外侧(靠筒管供给装置104侧)从分支部37到汇合部51延伸的路径。在第二输送路径39中,托盘3由第二传送带23B(第二驱动部的一个例子)驱动。第二传送带23B是在主输送线121和返回输送线122的大部分区域输送托盘3的驱动单元。第二传送带23B由圆带、被圆带卷绕的驱动带轮和多个从动带轮(未图示)以及对驱动带轮进行驱动的第二驱动马达73(图18)构成。
如图1、图20~图22所示,在汇合部51的附近,设置有托盘传感器55。托盘传感器55是对托盘在汇合部51处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接近传感器(后述)。托盘分配装置31还具备第一放出装置59和第二放出装置61。第一放出装置59和第二放出装置61分别设置于第一输送路径38和第二输送路径39,通过从使利用筒管滑槽安装有实筒管5B的托盘3停止了的状态实施解除停止,由此以适当的间隔,逐一放出托盘3。
托盘分配装置31具有分配部件41。分配部件41是设置于分支部37并用于将托盘3向第一输送路径38和第二输送路径39分配的部件。分配部件41能够在将托盘3向第一输送路径38引导的第一姿势A(图5)与将托盘向第二输送路径39引导的第二姿势B(图6)之间变更姿势。分配部件41在将托盘3引导到第一输送路径38后,借助该托盘3,从第一姿势A变更为第二姿势B。另外,分配部件41在将托盘3引导到第二输送路径39后,借助该托盘3,从第二姿势B变更为第一姿势A。
在托盘分配装置31中,托盘3从托盘导入部36移动到分支部37,并由分配部件41交替即均等地分配到第一输送路径38和第二输送路径39。实施交替分配的理由是因为,分配部件41在将托盘3分配到第一输送路径38后,从第一姿势A变更为第二姿势B,在将托盘3分配到第二输送路径39后,从第二姿势B变更为第一姿势A。并且,分配部件41的姿势的变更由所输送的托盘3实施。因此,不需要用于驱动分配部件41的部件(例如,弹簧、螺线管)。即,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分配动作。
(7)分配部件的详情
使用图7,详细说明分配部件41。图7是示出托盘分配装置的局部俯视图。此外,在图7中,有关分配部件41,实线表示第一姿势A,点划线表示第二姿势B。分配部件41为板状片材。因此,分配部件41所占空间小。
如图4所示,托盘3上与分配部件41抵接的部分为中间圆柱部3c的外周面69。因此,能够直接使用一般托盘3。如图7所示,分配部件41具有主体部43、抵接引导部45、第一转动抵接部47以及第二转动抵接部49。
主体部43能够转动。具体而言,主体部43借助销构造79,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对第一输送路径38和第二输送路径39做划分的上板25的角部。如图7所示,在上板25的角部设置有限制分配部件41的转动角度的限制机构63。限制机构63由形成于上板25的弧状的狭缝81和从分配部件41延伸出并在狭缝内移动的销83构成。因此,因分配部件41的转动角度受到限制,故分配部件41的姿势变得正确。
抵接引导部45设置于主体部43,当托盘3从托盘导入部36接近配部件41时,托盘3与抵接引导部45抵接,之后抵接引导部45引导托盘3。具体而言,抵接引导部45在俯视观察下为大致三角形状,具有顶端部45a、靠第一输送路径38侧的第一承接边45b以及靠第二输送路径39侧的第二承接边45c。因此,分配部件41的形状简单。此外,如图8所示,当分配部件41处于第一姿势A时,第一承接边45b朝向托盘导入部36侧。如图12所示,当分配部件41处于第二姿势B时,第二承接边45c朝向托盘导入部36侧。
第一转动抵接部47在主体部43上相对于抵接引导部45形成得靠第一输送路径38侧。如图8所示,当分配部件41处于第一姿势A时,第一转动抵接部47朝第一输送路径38突出。第二转动抵接部49在主体部43上相对于抵接引导部45形成得靠第二输送路径39侧。如图12所示,当分配部件41处于第二姿势B时,第二转动抵接部49朝第二输送路径39突出。因此,当在第一姿势A下,托盘3沿第一输送路径38移动时,托盘3与第一转动抵接部47抵接,由此使分配部件41转动,而使分配部件41从第一姿势A变更为第二姿势B。另外,当在第二姿势B下,托盘3沿第二输送路径39移动时,托盘3与第二转动抵接部49抵接,由此使分配部件41转动,而使分配部件41从第二姿势B变更为第一姿势A。在该装置中,分配部件41只需在第一姿势A与第二姿势B之间转动,就能将托盘3均等地分配到第一输送路径38和第二输送路径39。
(8)分配动作的详情
使用图8~图11,说明将托盘3分配到第一输送路径38的动作。图8~图11是示出托盘分配动作的局部俯视图。如图8所示,若托盘3接近分支部37,则接下来如图9所示,托盘3与分配部件41抵接。具体而言,托盘3的中间圆柱部3c与分配部件41的抵接引导部45的顶端部45a抵接。其结果是,如图10所示,托盘3受抵接引导部45的第一承接边45b引导,由此移动到第一输送路径38侧。之后,托盘3借助第一传送带23A沿第一输送路径38移动。进而,如图11所示,托盘3与第一转动抵接部47抵接,由此使分配部件41转动,而使分配部件41从第一姿势A变更为第二姿势B。
使用图12~图15,说明将托盘3分配到第二输送路径39的动作。图12~图15是示出托盘分配动作的局部俯视图。如图12所示,若托盘3接近分支部37,则接下来,如图13所示,托盘3与分配部件41抵接。具体而言,托盘3的中间圆柱部3c与分配部件41的抵接引导部45的顶端部45a抵接。其结果是,如图14所示,托盘3受抵接引导部45的第二承接边45c引导,由此移动到第二输送路径39侧。之后,托盘3借助第二传送带23B沿第二输送路径39移动。进而,如图15所示,托盘3与第二转动抵接部49抵接,由此使分配部件41转动,而是分配部件41从第二姿势B变更为第一姿势A。
有时会因托盘3在第一输送路径38中停滞而致使托盘3在分支部37附近停止。在这样的情况下,接下来接近分支部37的托盘3与停止中的托盘3抵接,而被引导到第二输送路径39。即,以执行上述动作的方式,按照引导路径21的布局形成有输送引导部(引导路径21)。这一点在如图16所示分配部件41处于第一姿势A的情况下和如图17所示分配部件41处于第二姿势B的情况下都相同。如以上所述,在托盘3在第一输送路径38中填充满了而形成了停滞的情况下,托盘3被引导到第二输送路径39。因此,托盘3在分支部37处的输送效率不易降低。
(9)托盘分配装置的控制结构
使用图18说明托盘分配装置31的控制结构。图18是示出托盘分配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托盘分配装置31具有控制器57。控制器57是具有处理器(例如,CPU)、存储装置(例如,ROM、RAM、HDD、SSD等)以及各种接口(例如,A/D转换器、D/A转换器、通信接口等)的计算机系统。控制部通过执行保存在存储部(对应于存储装置的部分或全部存储区域)中的程序,来实施各种控制动作。
控制器57可以由单一的处理器构成,但也可以为了实施各控制,而由独立的多个处理器构成。控制器57的各构件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可以作为能够由构成控制部的计算机系统执行的程序而实现。此外,控制器57的各构件的一部分功能也可以由定制集成电路构成。
控制器57与实筒管供给装置13、第一驱动马达71、第二驱动马达73、第一放出装置59以及第二放出装置61连接。因此,控制器5能够向这些装置发送控制信号。第一驱动马达71驱动第一传送带23A即第一输送路径38。第二驱动马达73驱动第二传送带23B即第二输送路径39。
控制器57与托盘传感器55连接。因此,控制器57能够正确判断是否在汇合部51处产生有托盘3的拥堵。托盘传感器55在比汇合部51靠前的地点确认托盘3的通过。此外,虽未图示,但控制器57与对托盘、筒管的大小、形状以及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用于对各装置的状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和开关以及信息输入装置连接。
(10)汇合部的拥堵消除控制
使用图19~图22,说明托盘分配装置的汇合部的拥堵消除控制。图19是示出托盘分配装置的汇合部的拥堵消除控制的流程图。图20~图22是示出汇合部处的拥堵消除动作的局部俯视图。下面所说明的控制流程图为一个例示,各步骤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省略和更换。另外,也可以同时执行多个步骤或重叠执行一部分或全部步骤。
并且,控制流程图的各框并不局限于单一控制动作,还能够置换为由多个框表示的多个控制动作。通常,如图20所示,安装有实筒管5B的托盘3沿第一输送路径38和第二输送路径39移动,并通过汇合部51进一步向下游侧移动。
在图19的步骤S1中,控制器57根据来自托盘传感器55的检测信号判断在汇合部51是否产生有托盘3的拥堵。图21示出在汇合部51产生拥堵的状态。即,托盘3不从汇合部51向前移动,在托盘传感器55未检测到托盘3的状态持续。因为,如果在执行了对托盘3的放出后并经过了规定时间,仍未检测到托盘3,则控制器57判断为产生了拥堵。
在步骤S2中,控制器57判断在实筒管供给装置13是否处于滑槽动作过程中。若为滑槽动作过程中,则等待滑槽动作结束。在步骤S3中,控制器57停止第一放出装置59和第二放出装置61的放出动作。
在步骤S4中,控制器57通过使第一驱动马达71反转,而使第一传送带23A反转。由此,如图22所示,位于第一输送路径38的托盘3后退。在步骤S5中,控制器57通过使第一驱动马达71停止,而使第一传送带23A停止。其结果是,第一输送路径38处的托盘3在离开了汇合部51的状态下停止。即,汇合部51处的拥堵消除,因此,第二输送路径39处的托盘3通过汇合部51向前移动。在步骤S6中,控制器57之后根据来自托盘传感器55的检测信号判断在汇合部51处托盘3的拥堵是否消除。
在步骤S7中,控制器57等待规定时间经过。其间,位于第二输送路径39的托盘3从汇合部51的排出结束。在步骤S8中,控制器57驱动第一驱动马达71正转,由此使第一传送带23A。由此,如图22所示,位于第一输送路径38的托盘3前进。
在步骤S9中,控制器57等待规定时间经过。其间,位于第一输送路径38的托盘3从汇合部51的排出结束。在步骤S10中,控制器57使第一放出装置59和第二放出装置61的放出动作开始。
如上所示,在托盘分配装置31中,若在汇合部51产生了托盘3的拥堵,则在第一输送路径38使托盘3后退、停止。若由此消除托盘3在汇合部51处的拥堵,则第一输送路径38前进。其结果是,以简单的动作迅速消除托盘3在汇合部51处的拥堵。另外,在执行消除托盘3在汇合部51处的拥堵的动作之前,中止第一放出装置59和第二放出装置61的放出动作。因此不会出现多个托盘3向汇合部51移动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可靠且迅速地消除托盘3在汇合部51处的拥堵。
2.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能够根据需要任意组合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特别是,分配部件的具体形状因分支部的形状而变化,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托盘分配装置,其用于将托盘向具有两个筒管安装部的筒管安装装置分配,其特征在于,具备:
托盘输送路径,其具有:托盘导入部;分支部,所述分支部与所述托盘导入部连续;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从所述分支部分支,并向所述两个筒管安装部延伸;以及汇合部,在所述汇合部处,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汇合;和
分配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分支部,通过在将所述托盘向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引导的第一姿势和将所述托盘向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引导的第二姿势之间变更姿势,来将所述托盘向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分配;
所述分配部件在将所述托盘引导到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后,借助该托盘从第一姿势变更为第二姿势,在将所述托盘引导到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后,借助该托盘从第二姿势变更为第一姿势,
所述分配部件在第一姿势和第二姿势中的任一姿势下,所述托盘都能经过所述分支部移动到所述第二输送路径,
以在因所述托盘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停滞而致使所述托盘在所述分支部附近停止的情况下,使下一个托盘与停止中的托盘抵接并受停止中的托盘引导,而移动到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方式,形成有输送引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部件具有:
主体部,其能够转动;
抵接引导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托盘从所述托盘导入部抵接于所述分配部件时,对形成了抵接的所述托盘进行引导;
第一转动抵接部,其在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所述抵接引导部,形成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侧,当在第一姿势下,所述托盘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移动时,通过所述托盘与第一转动抵接部抵接,使所述分配部件转动,而使所述分配部件从第一姿势变更为第二姿势;以及
第二转动抵接部,其在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所述抵接引导部,形成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侧,当在第二姿势下,所述托盘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移动时,通过所述托盘与第二转动抵接部抵接,使所述分配部件转动,而使所述分配部件从第二姿势变更为第一姿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驱动部,其驱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
第二驱动部,其驱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
传感器,其检测所述托盘在所述汇合部处的状态;以及
控制器,其具有如下两个状态,a)若根据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出在所述汇合部产生有所述托盘的拥堵,则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部来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后退、停止,或是控制所述第二驱动部,来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后退、停止,
b)之后,若根据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出在所述汇合部消除了所述托盘的拥堵,则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部来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前进,或者通过控制所述第二驱动部来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前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盘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驱动部,其驱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
第二驱动部,其驱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
传感器,其检测所述托盘在所述汇合部处的状态;以及
控制器,其具有如下两个状态,a)若根据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出在所述汇合部产生有所述托盘的拥堵,则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部来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后退、停止,或是控制所述第二驱动部,来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后退、停止,
b)之后,若根据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出在所述汇合部消除了所述托盘的拥堵,则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部来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前进,或者通过控制所述第二驱动部来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前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一放出装置和第二放出装置,所述第一放出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所述第二放出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所述第一放出装置和所述第二放出装置连续执行使所述托盘停止前进和解除停止,
所述控制器若根据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为在所述汇合部产生有所述托盘的拥堵,则在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或者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后退、停止前,中止所述第一放出装置和所述第二放出装置的放出动作,在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或者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前进后,开始所述第一放出装置和所述第二放出装置的放出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盘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一放出装置和第二放出装置,所述第一放出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所述第二放出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所述第一放出装置和所述第二放出装置连续执行使所述托盘停止前进和解除停止,
所述控制器若根据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为在所述汇合部产生有所述托盘的拥堵,则在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或者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后退、停止前,中止所述第一放出装置和所述第二放出装置的放出动作,在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或者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前进后,开始所述第一放出装置和所述第二放出装置的放出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2、4、6中任一项所述的托盘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借助销构造,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对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形成划分的上板的角部,在所述上板的角部设置有限制分配部件的转动角度的限制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托盘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机构由形成于上板的弧状的狭缝和从分配部件延伸出并在狭缝内移动的销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03688 | 2016-10-17 | ||
JP2016203688A JP2018065631A (ja) | 2016-10-17 | 2016-10-17 | トレイ振り分け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54270A CN107954270A (zh) | 2018-04-24 |
CN107954270B true CN107954270B (zh) | 2020-12-25 |
Family
ID=60009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65551.8A Active CN107954270B (zh) | 2016-10-17 | 2017-09-22 | 托盘分配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309098B1 (zh) |
JP (1) | JP2018065631A (zh) |
CN (1) | CN1079542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218148A (ja) * | 2018-06-15 | 2019-12-26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自動ワインダ及び糸巻取システム |
JP2020059585A (ja) * | 2018-10-11 | 2020-04-16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巻取設備 |
DE102022107402A1 (de) | 2022-03-29 | 2023-10-05 | Rieter Automatic Winder GmbH | Spinnkops- und Hülsentransportsystem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02731A1 (de) * | 1989-06-15 | 1990-12-19 | W. SCHLAFHORST AG & CO. | Automatische Spulmaschine mit einem geschlossenen Kops- und Hülsentransportsystem |
CN101327881A (zh) * | 2007-06-21 | 2008-12-24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纬管和空的及部分卷绕的筒子的输送板用分送装置 |
CN101343788A (zh) * | 2008-07-26 | 2009-01-14 |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细络联托盘运行装置及运行方法 |
CN202063604U (zh) * | 2010-06-02 | 2011-12-07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筒管搬送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05177A (en) * | 1983-09-20 | 1986-08-12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Bobbin transporting and treating system |
JPS61197376A (ja) * | 1985-02-23 | 1986-09-01 | Toyoda Autom Loom Works Ltd | ボビン搬送体のボビンピツチ変更装置 |
CN101929003B (zh) * | 2009-06-26 | 2011-12-07 | 上海经纬东兴精梳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条并卷机的传动筒管输送装置 |
IT1403277B1 (it) | 2010-12-20 | 2013-10-17 | Savio Macchine Tessili Spa | Dispositivo e procedimento per il controllo e l'alimentazione ad una roccatrice automatica di spole provenienti alla rinfusa dalla filatura |
DE102012005374B4 (de) * | 2012-03-16 | 2023-09-28 | Maschinenfabrik Niehoff Gmbh & Co Kg | Spulenwechselvorrichtung |
JP2016084222A (ja) * | 2014-10-28 | 2016-05-19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搬送トレイ |
JP2016155632A (ja) * | 2015-02-24 | 2016-09-01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給糸ボビン分配装置及びボビン供給システム |
-
2016
- 2016-10-17 JP JP2016203688A patent/JP2018065631A/ja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9-22 CN CN201710865551.8A patent/CN107954270B/zh active Active
- 2017-10-02 EP EP17194396.2A patent/EP3309098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02731A1 (de) * | 1989-06-15 | 1990-12-19 | W. SCHLAFHORST AG & CO. | Automatische Spulmaschine mit einem geschlossenen Kops- und Hülsentransportsystem |
CN101327881A (zh) * | 2007-06-21 | 2008-12-24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纬管和空的及部分卷绕的筒子的输送板用分送装置 |
CN101343788A (zh) * | 2008-07-26 | 2009-01-14 |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细络联托盘运行装置及运行方法 |
CN202063604U (zh) * | 2010-06-02 | 2011-12-07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筒管搬送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09098B1 (en) | 2019-09-11 |
JP2018065631A (ja) | 2018-04-26 |
EP3309098A1 (en) | 2018-04-18 |
CN107954270A (zh) | 2018-04-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54270B (zh) | 托盘分配装置 | |
JP2012184074A (ja) | 給糸ボビン供給装置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 |
JP6272667B2 (ja) |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用の紡績コップ及び巻管用搬送システム | |
US5308001A (en) | Transport system for circulating and accumulating tube support members in association with a bobbin winding machine | |
EP0767129B1 (en) | Bobbin supply system | |
DE69902304T2 (de) | Verbessertes System volle und leere Spulen in automatischen Spulmaschinen zu bewegen | |
CN111039083B (zh) | 纱线卷取设备 | |
DE102016201358A1 (de) | Verteil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Garnzufuhrspule und Spulenzufuhrsystem | |
US5443165A (en) | Bobbin feeding system of automatic winder | |
US4718560A (en) |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different kinds of articles | |
JPS6056777A (ja) | ボビン供給システム | |
CN107055211B (zh) | 筒管供给装置 | |
CN107620138B (zh) | 供纱筒管方向转换装置以及供纱筒管排出装置 | |
JP2009023747A (ja) | ボビン搬送システム | |
JP2022026640A (ja) | コイン処理装置 | |
JPH0616226A (ja) | 管糸供給装置 | |
US4884699A (en) | Winding machine | |
JP2003321162A (ja) | ボビン処理システム | |
JPH08188340A (ja) | 紡機のボビン供給・搬出装置 | |
JP2556105B2 (ja) | 精紡ワインダーにおける品種切換システム | |
JPH0726782Y2 (ja) | 二方向硬貨放出機 | |
CN118255207A (zh) | 卷绕单元及自动络纱机 | |
JPH03111382A (ja) | ボビン処理装置 | |
JPH052527Y2 (zh) | ||
CN114622310A (zh) | 用于在纺织设施中移动线轴和管的设备及纺织设施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