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3339A - 车辆的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3339A
CN107883339A CN201710901373.XA CN201710901373A CN107883339A CN 107883339 A CN107883339 A CN 107883339A CN 201710901373 A CN201710901373 A CN 201710901373A CN 107883339 A CN107883339 A CN 107883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housing
elastomeric element
lighting devic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013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3339B (zh
Inventor
小鹿兼
山下明彦
高田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83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3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3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3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6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coupling devices, e.g. conn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助于小型化及零部件数量的减少的车辆的照明装置。车辆的照明装置(38a、38b)具备:安装有光源(51)的基板(52);安装在基板(52)的前部的外透镜(42);设在外透镜(42)后方的壳体(45);和使基板(52)与外部连接器(57)电导通的直插式连接器(56)。

Description

车辆的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两轮摩托车等的车辆上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作为搭载于两轮摩托车上的照明装置的转向灯装置。转向灯装置由搭载有光源的基板和电线束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43665号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转向灯装置中,起因于电线束的处理而基于转向灯装置的大型化或零部件数量的增加所造成的组装工时的增多成为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有助于小型化及零部件数量的减少的车辆的照明装置。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涉及车辆的照明装置,具有:安装有光源的基板;安装在上述基板的前部的外透镜;和设在上述外透镜后方的壳体,在该车辆的照明装置中具备直插式连接器,该直插式连接器具有:使上述基板与外部连接器电导通的端子;和配置在上述端子的周围的插座。
根据第2技术方案,在第1技术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车辆的照明装置具备在上述壳体侧方配置在上述直插式连接器周围的弹性部件,在上述直插式连接器端部附近的位置,在上述弹性部件的内径上设有槽。
根据第3技术方案,在第2技术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与上述外部连接器的最外表面相比在上述基板侧设置上述槽。
根据第4技术方案,在第2技术方案或第3技术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壳体与上述弹性部件一体成形。
根据第5技术方案,在第1技术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端子沿上述基板的长度方向设为直线状,在上述壳体上以沿着上述基板的方式设有引导部。
发明效果
根据第1技术方案,在相对于基板连接电线束时,利用了外部连接器及直插式连接器的导通。因此,无需进行从基板向壳体外侧的电线束的处理。能够实现照明装置的小型化。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其结果是,能够削减组装工时。
根据第2技术方案,弹性部件具有柔软性。尤其是,弹性部件能够在槽的位置弯曲。能够以槽的位置设定弯曲的位置。这样能够根据弯曲来避免直插式连接器与弹性部件之间的接触。
根据第3技术方案,由于槽位于弹性部件弯曲时的外部连接器端部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避免外部连接器与弹性部件之间的接触。
根据第4技术方案,能够削减组装工时。
根据第5技术方案,基板的安装由引导部引导,因此能够简化组装作业。能够削减组装工时。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跨骑型车辆的一个具体例即两轮摩托车的整体外貌的侧视图。
图2是两轮摩托车的主视图。
图3是转向灯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转向灯的垂直剖视放大图。
图5是说明壳体单元的制造方法且说明壳体及弹性部件的一体化的图。
图6是作为两轮摩托车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而说明转向灯的安装的图。
图7是说明弹性部件的弯曲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车辆(两轮摩托车),38a…照明装置(转向灯),38b…照明装置(转向灯),42…外透镜,45…壳体,46…弹性部件,51…光源,52…基板,56…直插式连接器,57…外部连接器,58b…端子,61…引导部,67…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概略地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转向灯)的跨骑型车辆的一个具体例即两轮摩托车11的整体外貌。两轮摩托车11具备:车身架12;和部分地覆盖在车身架12上的车身罩13。车身架12具有:头管14;从该头管14向后下降地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主架15;与各个主架15的后端结合、且朝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枢轴架16;和从各个主架15向后上升地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座椅架17。在燃料箱18的后方,在座椅架17上搭载有乘员座椅19。燃料箱18由车身罩13覆盖。车身罩13例如由树脂材料成型。
在头管14转向自如地支承有前叉21。在前叉21上绕车轴22旋转自如地支承有前轮WF。在前叉21的上端连结有转向把手23。转向把手23具备安装在把手杆24的左右两端的把手握柄25a(25b)。在头管14的前方,在转向把手23上固定有头灯装置26。
在车辆的后方,在车身架12上绕枢轴27沿上下摆动自如地连结有摆臂28。在摆臂28的后端绕车轴29旋转自如地支承有后轮WR。在前轮WF与后轮WR之间,在车身架12上搭载有内燃机单元31。内燃机单元31具备生成向后轮WR传递的驱动力的内燃机32。在主架15上连结有发动机吊架(engine hanger)33。由发动机吊架33从下支承内燃机32。枢轴27支承在枢轴架16上。
车身罩13在头灯装置26的上方具备支承挡风用风挡35的风挡支承罩36。头灯装置26及风挡支承罩36支承在前围支撑件(cowl stay)37上。前围支撑件37与主架15的前端结合。在前围支撑件37上安装有左右的棒状转向灯38a(38b)。
如图2所示,车身罩13具备从前方覆盖左右的把手握柄25a、25b的把手罩39a、39b。在把手罩39a、39b的上方配置有左右的后视镜41a、41b。后视镜41a、41b安装在转向把手23的把手杆24上。在把手罩39a、39b的下方配置有左右的转向灯38a、38b。转向灯38a、38b根据转向开关(图示略)的操作进行闪烁。转向开关例如靠近左侧把手握柄25a地安装在把手杆24上。
转向灯38a、38b能够以包含车辆的中心位置的垂直面左右对称地构成。在此,说明左侧的转向灯38a的结构,省略右侧的转向灯38b的说明。如图3所示,转向灯38a(38b)具备:外透镜42;与外透镜42结合而在与外透镜42之间划分出收纳空间43的壳体单元44。外透镜42例如由树脂材料成型为硬质的透光性成形体。
壳体单元44设在外透镜42的后方,并由划分出收纳空间43的硬质树脂制的壳体45、和与壳体45的侧方结合的作为连结部件的弹性部件46形成。弹性部件46与壳体45一体成形。弹性部件46由与壳体45熔接的热塑性的具有弹性的材料成型。壳体单元44通过弹性部件46与车辆的支承部件47连结。车辆的支承部件47例如由树脂材料成型为硬质的成形体并与前围支撑件37连结。转向灯38a的电线束(配线)48被从弹性部件46内引出至支承部件47的内部空间。
在收纳空间43内收纳安装有光源51的基板52和内透镜(图示略)。基板52及内透镜在收纳空间43内固定于壳体45。光源51配置在基板52的表面。对于光源51例如使用LED。内透镜及外透镜42在基板52的前方安装在壳体45上。内透镜位于基板52的表面与外透镜42之间。基板52的表面与内透镜的内表面相对。内透镜使光源51的光扩散。扩散后的光照出外透镜42。
如图4所示,壳体单元44的弹性部件46形成为与壳体45的隔壁53结合的筒体。弹性部件46划分出在一端开口的开放空间54。开放空间54由壳体45的隔壁53相对于收纳空间43隔开。在开放空间54内收纳有连接器对55。连接器对55具备与基板52连接的直插式连接器(direct connector)56、和与直插式连接器56结合的外部连接器57。直插式连接器56使基板52与外部连接器57电导通。这样,弹性部件46配置在直插式连接器56的周围。
直插式连接器56具备固定于壳体45的隔壁53的阳连接器单元56a。阳连接器单元56a具有:埋入至壳体45的隔壁53中的基座58a;相互平行地沿着与隔壁53垂直的方向贯穿隔壁53并固定于基座58a的一对端子58b;和与基座58a连结并将从基座58a突出的端子58b包围的圆筒体的插座58c。端子58b安装在基板52的表面。
外部连接器57具备与阳连接器单元56a成对的阴连接器单元
57a。阴连接器单元57a具有:主体59b,其对嵌入至插座58c的内侧并分别与各个端子58b连接的导电体59a进行支承;和外插座59c,其将插座58c的外周包围并向插座58c作用接触压力。在各个导电体59a上分别连接有从开放空间54的开口向外侧引出的电线束48。
各个端子58b由直线状的硬金属细线构成。在壳体45上以沿着基板52的方式设有引导部61。引导部61在与基板52的侧面相接的位置上具备与端子58b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引导面61a。引导面61a彼此相互平行地延展且彼此相对。基板52插入至引导面61a彼此之间。引导面61a以与端子58b平行的方式引导基板52的移动。在各个引导面61a上连接有限制基板52在面垂直方向上的移动的辅助引导面61b。因此,在基板52移动时,基板52的轨迹形成在与端子58b平行的一个假想平面内。基板52通过引导面61a及辅助引导面61b的作用,能够在将端子58b配置在直插式连接器56的规定位置上的第1位置PS1、与从直插式连接器56离开而使端子58b从壳体45的隔壁53脱离的第2位置PS2之间移动。
在弹性部件46中具备:进入至在车辆的支承部件47的壁体47a上穿设的贯穿孔62中的小径体63;在壁体47a的内侧从小径体63的外周向外侧扩展的凸缘64;和紧密地嵌入至小径体63内侧的开放空间54的非弹性体的内筒体65。基于弹性部件46的弹性变形,凸缘64插入至壁体47a的贯穿孔62。小径体63进入至贯穿孔62。凸缘64在壁体47a的内侧作为防脱件来发挥功能。当在小径体63中嵌入了内筒体65时,内筒体65阻止小径体63及凸缘64的弹性变形。这样壳体单元44与车辆的支承部件47不会脱落地连结。
在弹性部件46上,具有与凸缘64相对、且环绕壁体47a的贯穿孔62与壁体47a的外表面接触的层差面66。即使在壳体单元44上朝向壁体47a施加推压力,也能够相对于贯穿孔62而阻止壳体单元44的进入。这样,壳体单元44能够相对于支承部件47的外表面而维持规定的突出量。
在外部连接器57端部附近的位置,在弹性部件46的内径上设有槽67。槽67与外部连接器57的最外表面(与支承部件47接近的端缘)相比配置在基板52侧。槽67环绕筒体的中心轴而在周向上连续。弹性部件46由于槽67的原因而具有沿周向延伸的薄壁区域。槽67具有沿筒体的轴向在中央区域从中心轴最为远离的三角形截面即可。
接下来,简单地说明转向灯38a、38b的制造方法。在制造转向灯38a、38b时准备壳体单元44。在壳体单元44成型时壳体45与弹性部件46一体成形。此时,如图5所示,在壳体45上预先形成有较薄的肋68。壳体45设置在弹性部件46的成形模具内。当通过注塑成型使熔融树脂流入时,肋68熔融而壳体45和弹性部件46熔接在一起。
然后,将基板52插入至壳体单元44内。基板52以第2位置PS2设在引导面61a之间。当基板52从第2位置PS2朝向第1位置PS1移动时,端子58b会维持与移动方向平行的姿势,因此逐步贯穿壳体45的隔壁53。当基板52到达至第1位置PS1时,端子58b配置在直插式连接器56内的规定的位置。这样制造出转向灯38a、38b的主体。基板52的安装由引导部61引导,因此能够简化组装作业。能够削减组装工时。
接下来,作为两轮摩托车1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而说明转向灯38a、38b的安装。如图6所示,将弹性部件46的凸缘64插入至支承部件47的贯穿孔62。弹性部件46具有柔软性,因此与凸缘64的弹性变形相应地凸缘64会通过贯穿孔62。当层差面66与支承部件47的外表面抵接时,凸缘64在壁体47a的内侧延展为原来的形状。凸缘64与壁体47a的内表面相接。壁体47a夹持在凸缘64与层差面66之间。
接着将外部连接器57从支承部件47的内部插入至开放空间54。外部连接器57与直插式连接器56结合。外部连接器57的导电体59a与直插式连接器56的端子58b连接。这样直插式连接器56使基板52与外部连接器57电导通。
当在直插式连接器56上结合了外部连接器57时,从支承部件47的内部向开放空间54的开口嵌入内筒体65。内筒体65防止凸缘64及小径体63的弹性变形。像这样能够谋求防止转向灯38a、38b的脱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向灯38a、38b具备使基板52与外部连接器57电导通的直插式连接器56。在相对于基板52连接电线束48时,利用了外部连接器57及直插式连接器56的导通。因此,无需进行从基板52向壳体45外侧的电线48的处理。能够实现转向灯38a、38b的小型化。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其结果是,能够削减组装工时。
弹性部件46具有柔软性。因此,即使向壳体45施加冲击,也能够通过弹性部件46的弹性变形吸收冲击。尤其是,在弹性部件46的内径上,在直插式连接器56端部的位置形成有槽67。因此,如图7所示,弹性部件46能够在槽67的位置弯曲。能够以槽67的位置设定弯曲的位置。这样根据弯曲能够避免直插式连接器56与弹性部件46之间的接触。尤其是,由于槽67位于弹性部件46弯曲时的外部连接器57端部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避免外部连接器57与弹性部件46之间的接触。
在制造壳体单元44时壳体45与弹性部件46一体成形。能够削减组装工时。
像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灯38a、38b具备:基板52;安装在基板52上的光源51;配置在光源51的前方的外透镜42;和壳体单元44,其与外透镜42结合并在与外透镜42之间划分出收纳基板52的收纳空间43,并且划分出在一端开口的开放空间54,该开放空间43收纳包括与基板52连接的一方的连接器(直插式连接器56)在内的连接器对55。连接器对55中的外部连接器57能够经过开口而相对于开放空间54进出。外部连接器57能够相对于与基板52连接的直插式连接器56装拆。
壳体单元44具有:硬质树脂制的壳体45,其划分出收纳空间43、且具有将收纳空间43相对于开放空间54隔开的隔壁53;与支承部件47连结的弹性体的连结部件(弹性部件46),其形成为与隔壁53结合而划分出开放空间54的筒体,并具有沿周向延伸的薄壁区域(槽67)。壳体单元44通过弹性部件46与支承部件47连结。即使向壳体45施加有冲击,弹性部件46也会通过弹性变形来吸收冲击。尤其是,通过调整薄壁区域的位置,能够避免在弹性变形时弹性部件46与内侧的连接器对55之间的接触。

Claims (5)

1.一种车辆的照明装置,具有:安装有光源(51)的基板(52);安装在所述基板(52)的前部的外透镜(42);和设在所述外透镜(42)的后方的壳体(45),所述车辆的照明装置(38a、38b)的特征在于,
具备直插式连接器(56),该直插式连接器(56)具有:使所述基板(52)与外部连接器(57)电导通的端子(58b);和配置在所述端子(58b)的周围的插座(58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所述壳体(45)的侧方配置在所述直插式连接器(56)的周围的弹性部件(46),在所述外部连接器(57)的端部附近的位置,在所述弹性部件(46)的内径上设有槽(6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外部连接器(57)的最外表面相比在所述基板(52)侧设置所述槽(67)。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45)与所述弹性部件(46)一体成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58b)沿所述基板(52)的长度方向设为直线状,在所述壳体(45)上,以沿着所述基板(52)的方式设有引导部(61)。
CN201710901373.XA 2016-09-30 2017-09-28 车辆的照明装置 Active CN1078833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3518 2016-09-30
JP2016193518A JP6673795B2 (ja) 2016-09-30 2016-09-30 車両の灯火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3339A true CN107883339A (zh) 2018-04-06
CN107883339B CN107883339B (zh) 2020-10-16

Family

ID=61780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01373.XA Active CN107883339B (zh) 2016-09-30 2017-09-28 车辆的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73795B2 (zh)
CN (1) CN107883339B (zh)
BR (1) BR10201701786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33496A (ja) 2021-03-02 2022-09-14 株式会社ミツバ 灯火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8483A (zh) * 2006-03-06 2007-11-28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光源组件以及车辆用灯具
JP2012221862A (ja) * 2011-04-13 2012-11-12 Toyoda Gosei Co Ltd 外装用ランプ
CN102791568A (zh) * 2010-03-11 2012-11-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照明装置
CN103370223A (zh) * 2011-02-16 2013-10-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室内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8483A (zh) * 2006-03-06 2007-11-28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光源组件以及车辆用灯具
CN102791568A (zh) * 2010-03-11 2012-11-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照明装置
CN103370223A (zh) * 2011-02-16 2013-10-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室内灯
JP2012221862A (ja) * 2011-04-13 2012-11-12 Toyoda Gosei Co Ltd 外装用ラン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3339B (zh) 2020-10-16
JP6673795B2 (ja) 2020-03-25
BR102017017864A2 (pt) 2018-05-02
JP2018056057A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84785B2 (en) Harness routing structure
CN110316313B (zh) 电器件的配置结构
CN102285401B (zh) 摩托车
JP6458996B2 (ja) 雄型コネクタ
JP649072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ヘッドライト構造
CN107883339A (zh) 车辆的照明装置
CN101868401B (zh) 骑乘型车辆
EP2949557A1 (en) Saddle-straddling type motor vehicle
US9346393B2 (en) Saddle-ride vehicle blinker device
US9656711B2 (en) Saddle type vehicle
EP4023541B1 (en) Saddle-type vehicle
CN104507788B (zh) 跨乘式车辆
KR100578586B1 (ko) 콤비네이션 램프
JP3152784U (ja) 自動二輪車
US8262267B2 (en) Lamp device-integrated rearview mirror
CN105164008B (zh) 自动两轮车的防盗器放大器安装构造
CN109863648A (zh) 阳型连接器
CN103183073B (zh) 骑乘型车辆
EP1612129A3 (en) Headlight for astride riding type vehicles
US20220411010A1 (en)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unit, brake system,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CN219523782U (zh) 一种a灯与a灯支架的匹配结构
CN111746695B (zh) 跨骑式车辆
US20220297646A1 (en)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unit, brake system,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US20240001902A1 (en) Straddled vehicle
EP3782886B9 (en) Straddle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